颈部血管超声技术操作指南

颈部血管超声技术操作指南
颈部血管超声技术操作指南

附 5

颈部血管超声技术操作指南

1、仪器设备及检查前准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常规采用宽频或变频线阵探头。部分患者颈动脉分叉位置高、血管位置较深、体型肥胖或颈部短粗,必要时可用低频凸阵探头或小凸阵探头或扇形(相控阵)探头。

检查前准备: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前应询问心脑血管病及相关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药物或外科治疗史和相关影像检查结果。

2、检查技术及诊断标准。

(1)正常颈动脉超声检查步骤:正常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超声检查。

(2)采用灰阶显像方式先以横切面再以纵切面检测,右侧自无名动脉、左侧从颈总动脉自主动脉弓起始处开始连续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段全程、颈外动脉主干及分支。

(3)观察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包括内膜、中膜、外膜。

(4)纵切面分别在颈内、外动脉分叉水平上下方 1-1.5cm 范围内测量颈总动脉远段(分叉下方)、颈内动脉球部(窦部)、颈内动脉近段(分叉上方)直径和颈总动脉远段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无斑块位置);观察上述部位有无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鉴别颈内外动脉(表 1)。

(5)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动脉血流充盈状态。

(6)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球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存在血管狭窄时计算颈内动脉狭窄段与颈总动脉(或狭窄远端)流速比值,分析血流频谱特征。

表 1. 颈内、外动脉的鉴别

(7)正常椎动脉的超声检查步骤:观察双侧椎动脉从开口处、椎间隙段、枕段全程的血管形态、走形、起源,测量记录椎间隙段管径及血流速度。

(8)正常锁骨下动脉的超声检查步骤:观察检测双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至椎动脉分支水平血管结构特征,测量开口处血流速度。

3、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1)IMT 及斑块的界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球部(窦部)IMT≥1.0mm 为增厚,局限性 IMT≥1.5mm 定义为斑块。(2)斑块的评价:

(a)根据斑块声学特征:①均质回声斑块:分低回声、等回声及强回声斑块;②不均质回声斑块:斑块内部包含强、中、低不同回声。

(b)根据斑块形态学特征:①规则型:如扁平斑块,基底较宽,表面纤维帽光滑,回声均匀,形态规则;②不规则型:如溃疡斑块,表面不光滑,纤维帽回声不连续,形成“火山口”样缺损。

4、颈内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采用的标准是 2003 年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标准(表 2)。

表 2 颈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5、椎动脉狭窄程度分类。

椎动脉狭窄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表 3 为参考标准:

表 3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评价标准

6、椎动脉闭塞分类。

(1)全程闭塞:颅外段全程无血流信号。

(2)节段闭塞:起始段血流信号消失,椎间隙段侧支动脉血流信号。

(3)颅内段闭塞:颅外段血流信号存在,CDFI 显示无“中心亮带”特征,频谱多普勒显示低速单峰形(无舒张期血流)。

7、操作注意事项。

(1)注意仪器的调节,包括聚焦、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增益、脉冲重复频率、滤波等。多普勒检测血流速度时一定要注意声束与血流之间的角度≤60°。

(2)注意重度狭窄与闭塞的鉴别。

(3)对于重度狭窄或可疑闭塞的血管病变可采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微弱血流信号。

8、报告内容。

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以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1)检测结果描述: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椎动脉(椎间隙段)管径的对称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球部的 IMT,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位置、大小、形态、声波特征;上述检测动脉的血流速度;颈外动脉血流速度。

(2)诊断结论:上述检测动脉超声诊断结果。狭窄程度的定量、血管闭塞、侧支循环形成等。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指南

厦门市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指南(2016年版) 一、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超声检测 1. 常规检测动脉 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锁骨下动脉(SA)及无名动脉(INA)。 2. 常规检测参数 动脉管径、内 - 中膜厚度(IMT)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 3. 常规检查流程 (1)二维灰阶显像 首先以横断切面,右侧自无名动脉起始、左侧从 CCA 自主动脉弓分支开始,连续观察 CCA 全程、ICA-ECA 分叉、ICA 起始段及分叉以远 4-6cm 范围、ECA 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壁三层结构及血管腔内回声、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再以纵切面测量 CCA 远段(分叉水平下方 1.0-1.5cm 范围)、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起始段管径相对膨大处)管径及 CCA 远段及颈动脉球部的 IMT。 测量 IMT 与管径应避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至前壁内膜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当出现血管狭窄时应测量血管的残余与原始内径。IMT 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与外膜上缘的垂直距离,即血管壁内膜与中膜的联合厚度。 图1 颈动脉管径测量(左图)及IMT测量(右图)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及斑块内声学特征,测量斑块的大小,以长× 厚(cm)表述大小,多发性斑块测量最大的责任斑块。 (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 通过 CDFI 模式观察检测动脉管腔的血流充盈状态,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溃疡性斑块的进一步评估。对于极重度狭窄管腔的检查,通过 CDFI 血流成像调节可以提高病变检出率。| (3)脉冲多普勒超声(PW)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简要

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价上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具体如下: 1. 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特征。 2. 动脉狭窄。 3. 动脉闭塞。 4. 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二、适应证 1、上肢乏力、发凉 2、与上肢运动有关的上肢无力、疼痛或指端溃疡、坏疽。 3、与上肢运动有关的头晕等颅脑缺血症状。 4、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消失或双上肢血压差异20mmHg以上。 5、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6、上肢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无绝对禁忌证。但相应部位有插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 通常采用5~10 MHz线阵探头。检查无名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时,可采用相控阵探头(心脏探头)或2~5 MHz凸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无须特殊准备。 一般采用平卧位,被检肢体外展、外旋,掌心向上。当被检者疑患胸廓出口综合征时,可采用坐位检查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以便了解上肢体位变化对上述血管产生的影响。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 1、检查技术要点 灰阶超声: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上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脉冲多普勒超声:分段采集上肢动脉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角度应≤60°。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 首先从锁骨上窝开始检查锁骨下动脉。应尽量显示双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无名动脉(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远心段可从锁骨下方显示。 然后依次检查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 3、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参照下肢动脉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表1)。 表1 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简介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目录 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 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 第二章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腹部血管 第一章腹主动脉瘤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章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下腔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四章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五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六章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七章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部分四肢血管 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章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四章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五章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六章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指南 第七章动静脉造瘘术前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价指南 第八章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附录外周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采集 编者分组 头颈部血管组: 组长:华扬 编者(按章节为序):华扬、何文、段云友 腹部血管组: 组长:王金锐 编者(按章节为序):邓学东、王金锐、罗燕、李建初、唐杰四肢血管组: 组长:唐杰 编者(按章节为序):唐杰、温朝阳、段云友、童一砂、秦卫《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编写委员会(按章节为序) 华扬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

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实用标准

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流程 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TCD自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明以来,这项技术在临床的使用不断扩展。但检查程序、需要检测的血管数量、常规使用的深度范围以及报告形式各有不同。鉴于血管检查的重要性,有必要制定标准化的检查程序和诊断标准。 1 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查技术 TCD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手段,Rune Aaslid报导了利用单通道频谱TCD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的方法,操作过程中使用了颞窗、眼窗、枕窗及下颌下窗(图1A、B)。完整的TCD检查不仅要评价双侧脑血管,还要利用上述4窗分别探查前循环和后循环的血流情况。 颞窗通常是用来探查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ICA)终末段或颈内动脉C1段的血流信号。眼窗用于眼动脉(OA)和颈内动脉虹吸部检查。枕窗则通过枕骨大孔来观察椎动脉(VA)远端和基底动脉(BA)。 脑血流动力学应该被视为一个内部相互依赖的系统。尽管每段血管都有自己的特定深度范围,但是应该意识到它们的形态学表现、血流速度以及搏动情况会因解剖变异不同,因Willis环或其它部位的血管出现疾患而受到影响发生变化。 无论是脑缺血还是存在卒中风险,以及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或有痴呆等慢性病的患者,在施行完整的诊断性TCD时,均应检查双侧的脑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M2段(深度30~40 mm),M1段(40~65 mm),大脑前动脉A1段(60~

75 mm),颈内动脉C1段(60~70 mm),大脑后动脉P1~P2段(55~75 mm),前交通动脉(AComA)(70~80 mm),后交通动脉(PComA)(58~65 mm),眼动脉(40~50 mm),颈内动脉虹吸部(55~65 mm),椎动脉(40~75 mm),基底动脉近段(75~80 mm)、中段(80~90 mm)、远段(90~110 mm)。尽管没有额外要求一定要对血管分支进行检查,例如大脑中动脉的M2段,但只要诊断需要就应该实施完整的TCD检查。由于头颅大小不同及存在个体差异,上述各段血管的检测深度彼此之间会有重叠,或者位置比叙述的更深,例如BA 近端深度可能达到85 mm等。 为了缩短使用频谱TCD寻找声窗和判定各个血管节段的时间,经颞窗及枕窗检查开始时可将功率调至最大并采用较大的取样容积(例如,输出功率100%,但不要超过720 mW,取样容积10~15 mm)。尽管这种方法表面上违反了最小剂量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但这样做可以缩短寻找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声窗的时间,缩短整个检查所需的时间,降低患者总体接受的超声曝光量。超声操作者可能更愿意开始时使用M-模(motion mode)多深度展示或5~10 mm的较小取样容积,这有助于血管的识别,找不到声窗时再加大取样容积。如果在输出功率100%时颞窗血流信号很容易采集而且信号强度高,就应减小输出功率和取样容积使患者的超声曝光量降低到最小。经眼窗或囟门检查时应使用低输出功率(10%)。 诊断性TCD检查通常使用3~5 s的快速屏幕扫描以显示波形及频谱的细节,从而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分析,基线放置在屏幕的中间以便显示双侧信号。如果血流速度高,就需要增加纵坐标血流速度刻度比例尺,降低基线以避免频谱的收缩峰翻转至基线下方产生重叠(倒挂现象)。增益的调节应使频谱清晰显示的同时背景噪声保持在最小。如果由于声窗窄(例如颞骨较厚)导致信号衰减,

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任务来源:本项目《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根据《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食药监办械管〔2017〕94号),《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通用技术要求》(项目计划号:A2017044-T-WH),由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用超声设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SC2)归口,制定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标准起草人:轩辕凯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原则编制。 制定本标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针对在血管内的使用环境,以科学、严密、实用、经济等为原则,进行标准的编制。在现有40MHz以下超声探头测试方法基础上,推广到超高频超声探头 40MHz-60MHz或以上。 本标准主要依据医用超声诊断设备的一般性能及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的主要的独特的性能,确定其标准的主要内容: 1、声工作频率:医用超声诊断设备一般应检测该指标,其要求与其他设备保持一致,即“声工 作频率与标称频率的偏差应在±15%范围之内。”; 2、“探测深度”、“侧向分辨力”、“轴向分辨力”、几项指标属于超声影像类设备应有的常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图像的清晰度,制造商应该公布,指标的限值由制造商决定; 3、“纵向几何位置精度”、“横向几何位置精度”二项指标也属于超声影像类设备应有的常规指 标,但规定了纵向几何位置精度误差限值,未规定横向几何位置精度的限值,其限值由制 造商规定; 4、“回撤方向分辨力”、“回撤方向几何位置精度”、“图像畸变”、“探头在导管中回撤速度的准 确性”是“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的特殊要求; 5、由于“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探头的特殊性,以上指标需有适用制造商探头的体模来测试, 本标准未规定体模的型号,体模只需满足试验要求即可。当然如有不同于采用体模的方法, 然而该方法又可以验证本标准中的技术要求,也可以采用; 6、“电源电压适应范围”、“连续工作时间”、“外观和结构要求”和“使用功能要求”是一般产 品标准应具备的要求; 7、由于血管内超声探头涉及到血管内导管,故应满足YY 0285.1-2016《血管内导管一次性使用 无菌导管第1部分:通用要求》(ISO 10555-1:2013)的要求; 8、由于血管内超声探头的特殊性,在环境试验时除按GB/T 14710《医用电器设备环境要求及试 验方法》的规定外,还可以按YY/T 1420《医用超声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原则和 规定的内容执行,适当放宽。 三、主要实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经济效果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起草时,委托相关的制造商进行了反复的验证,在前期的研讨会上也和标准的相关方充分沟通,预期不会产生问题。标准的验证结果也证实了标准要求的可行性。 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是利用安装在介入导管前端的微型超声换能器,从血管内部成像来检测管腔大小和管壁结构的介入性诊断设备。它能够实时显示血管横断面解剖结构,观察附着于管壁表面的粥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心脏 【检查内容】 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 血管内径:主动脉、肺动脉 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 心功能:EF、FS、E/A 血流速度:主动脉、肺动脉 压力差: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 心脏结构:连续性、心室与心房的识别 室壁运动:幅度大小、协调性 心内分流:房室间隔、A导管、其它 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 【检查方法】 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 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房测量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正常值<30mm),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 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 室壁: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 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 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 2.大血管短轴切面:主动脉呈圆圈状 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 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 右室: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

4.剑下四腔心切面 [注意事项] 1、心脏正常值有种族差异 2、心脏正常值有区域差异 3、心脏正常值测量方法差异 4、心脏正常值个体差异 5、注意测量切面的非标准化、左室假腱索和右室调节束的影响 [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 男左房<30mm 右房<30mm 左室<55mm 右室<35mm 女左房<30mm 右房<30mm 左室<50mm 右室<35mm 左室后壁<12mm 室间隔<12mm 右室前壁<5 mm 主动脉内径<30mm 肺动脉内径<30,当主动脉内径正常时,肺动脉内径小于主动脉内径 下腔静脉内径16—20mm 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肝脏 【检查内容】 1.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缘、包膜,膈顶部、肝叶边角部位。 2.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 3.肝内占位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后方增强或衰减。4.肝内管系分布、走向;有无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等;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血管内有无栓子。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价上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具体如下: 1. 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特征。 2. 动脉狭窄。 3. 动脉闭塞。 4. 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二、适应证 1、上肢乏力、发凉 2、与上肢运动有关的上肢无力、疼痛或指端溃疡、坏疽。 3、与上肢运动有关的头晕等颅脑缺血症状。 4、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消失或双上肢血压差异20mmHg以上。 5、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6、上肢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无绝对禁忌证。但相应部位有插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 通常采用5~10 MHz线阵探头。检查无名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时,可采用相控阵探头(心脏探头)或2~5 MHz凸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无须特殊准备。 一般采用平卧位,被检肢体外展、外旋,掌心向上。当被检者疑患胸廓出口综合征时,可采用坐位检查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以便了解上肢体位变化对上述血管产生的影响。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 1、检查技术要点 灰阶超声: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上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脉冲多普勒超声:分段采集上肢动脉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角度应≤60°。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 首先从锁骨上窝开始检查锁骨下动脉。应尽量显示双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无名动脉(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远心段可从锁骨下方显示。 然后依次检查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 3、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参照下肢动脉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表1)。 表1 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 *病变处与相邻近侧正常动脉段相比;动脉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 4、操作注意事项 上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狭窄、大动脉炎、动脉夹层等多位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右侧头臂干,应重点检查这些部位。若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显示欠佳,观察椎动脉血流方向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锁骨下动脉近段严重狭窄或闭塞。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 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完成纵向扫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测量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 1.5cm范围的内膜厚度)与分叉部内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及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否导致狭窄,若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CDFI及PW于狭窄处及其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内径。 CDFI纵向及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变异。

二、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肝脏 【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二)、检查体位 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三)、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 肝脏超声常规切面 探头位置:

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 LG A16H-LG Y Y-LGU A8Q8-LG A162 ]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简介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忖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矢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目的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用、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1、评佔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 2、评佔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佔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笑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7、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痿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8、利用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评佔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程度。 二、适应证 1、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 2、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RIWD)、黑朦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 3、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或拟行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评价。 4、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及随访。 5、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6、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重症脑血管病、不合作患者及不能耐受检查者。 2、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 四、仪器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常规采用5?10MHz线阵探头。部分患者颈动脉分叉位置高、血管位置较深?体型肥胖或颈部短粗,必要时可用2?5MHz凸阵探头或5?8MHz小凸阵探头或2?扇形(相控阵)探头。 术中超声采用5?10MHz或更高频率的线阵探头。

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指南

肾脏超声检查指南 适应症 1、先天性异常:肾发育不全、肾缺如、异位肾、融合肾等诊断 与鉴别。 2、囊性肿物:孤立性肾囊肿、多囊肾、囊性肾发育不全等的诊 断与鉴别。 3、肾肿瘤:肾实性肿瘤、肾盂肿瘤、转移性肿瘤等。 4、肾感染性疾病:肾盂肾炎、肾脓肿、脓肾、肾周围脓肿、肾 结核、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等。 5、肾创伤。 6、肾结石。 7、尿路梗阻,肾积水。 8、肾血管性疾病: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栓塞及肾梗塞、动静脉 痿等。 9、无功能性肾或不显影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0、移植肾及其并发症 11、肾实质弥漫性病变 12、肾脏超声造影及介入性操作的应用。 一、设备 检查肾脏时,通常采用线阵式或凸阵式探头。探头频率3-3.5MHZ,儿童或体形瘦小的成年人可采用5MHZ。

二、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准备,如同时检查输尿管或膀胱,在检查前1-2 小时喝温水400-600ml,待膀胱适度充盈后再检查。 三、体位 俯卧位:受检者俯卧于检查床上,采用此体位便于检查肾脏长轴与横断面。有时肾上极受肺及肋骨的影响而不能显示,呼气时部分患者肺下界 上移,可显示肾上极,而部分患者的肾上极可遮盖更多,需吸气下检 查,故选择呼气还是吸气要根据情况来定。仰卧位:取仰卧位后,充分 暴露上腹部和腰部,可做肾脏冠状断面及肾脏横断面检查。 侧卧位:检查肾脏最合理、最常用的体位。患者取左或右侧卧位。可做各种切面检查。 坐位与立位:受检者坐于凳上,两手抱头,充分暴露肾区,经背部或腰部检查肾脏。采取俯卧位和立位结合的方法进行探查,有利于观察肾脏 下移的程度。 四、检查方法: 肾冠状断面的检查: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后线第9-10肋间做冠状断 面检查。以肝脏和脾脏做透声窗观察右肾和左肾。此途径受肋骨的遮挡时应嘱患者深呼吸,使肾脏上下移动,可减少肋骨的影响。完整地显示肾脏轮廓线。肾实质及肾窦的回声。并显示内侧肾门之凹陷处。以此为标志,冻结图像后,可测量肾脏的长径、肾实质的厚度。 肾脏纵断面检查: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探头置于背部或侧腰部,显示肾脏后,调节肾脏位置和方向,使探头与肾长轴平行,由内向外可显示肾的一系列纵断切面。常在该切面进行肾的长轴测量

颈部血管超声技术操作指南

附 5 颈部血管超声技术操作指南 1、仪器设备及检查前准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常规采用宽频或变频线阵探头。部分患者颈动脉分叉位置高、血管位置较深、体型肥胖或颈部短粗,必要时可用低频凸阵探头或小凸阵探头或扇形(相控阵)探头。 检查前准备: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前应询问心脑血管病及相关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药物或外科治疗史和相关影像检查结果。 2、检查技术及诊断标准。 (1)正常颈动脉超声检查步骤:正常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超声检查。 (2)采用灰阶显像方式先以横切面再以纵切面检测,右侧自无名动脉、左侧从颈总动脉自主动脉弓起始处开始连续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段全程、颈外动脉主干及分支。 (3)观察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包括内膜、中膜、外膜。 (4)纵切面分别在颈内、外动脉分叉水平上下方 1-1.5cm 范围内测量颈总动脉远段(分叉下方)、颈内动脉球部(窦部)、颈内动脉近段(分叉上方)直径和颈总动脉远段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无斑块位置);观察上述部位有无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鉴别颈内外动脉(表 1)。 (5)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动脉血流充盈状态。 (6)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球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存在血管狭窄时计算颈内动脉狭窄段与颈总动脉(或狭窄远端)流速比值,分析血流频谱特征。 表 1. 颈内、外动脉的鉴别 (7)正常椎动脉的超声检查步骤:观察双侧椎动脉从开口处、椎间隙段、枕段全程的血管形态、走形、起源,测量记录椎间隙段管径及血流速度。 (8)正常锁骨下动脉的超声检查步骤:观察检测双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至椎动脉分支水平血管结构特征,测量开口处血流速度。 3、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判断有无肾动脉疾病,判断病变性质(动脉狭窄、动脉瘤、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动静脉瘘),确定病变部位、范围,评估严重程度,以及帮助制定治疗措施。 二、适应证 1.可疑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 2.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 RAS)。 3、肾动脉栓塞、动脉瘤、动静脉瘘。 4、肾动脉病变治疗评估。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一般无禁忌证。对于过度肥胖或肠气干扰严重患者,可能导致肾动脉主干显示不清。 四、仪器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首选2~5MHz凸阵探头,儿童或体瘦者,可选用更高频率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空腹8小时以上为宜,一般不需要肠道准备。 六、检查方法 (一)腹主动脉

常规观察腹主动脉管壁和管腔血流情况。纵切腹主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远侧1 cm处测量腹主动脉峰值流速,用于计算肾动脉与腹主动脉峰值流速比值(RAR)。 (二)肾动脉肾外段 包括检查主肾动脉和副肾动脉主干及其肾外初级分支,此为彩色超声检测的重点。主要扫查切面有腹正中横切、侧腰部冠状切和前腹肋间或肋缘下横切,常需要两种或以上扫查切面的联合应用。 1、腹正中横切扫查 纵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然后转为横切,探头向足侧滑行,约在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远心端1~2cm处的腹主动脉侧壁能够显示双侧肾动脉开口;或在肾静脉长轴切面和下腔静脉横切面后方寻找肾动脉。 2、冠状切面扫查 在肾门处显示肾动脉,逆血流方向追踪至肾动脉开口处;或在腹主动脉侧壁找到肾动脉开口,顺血流方向观测肾动脉。 3、右前腹肋间或肋缘下横切扫查 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探头横向置于右前腹肋间或肋缘下,在下移的肝后方寻找右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然后,在这些静脉后方寻找右肾动脉长轴切面和腹主动脉横切面。探头位置和声束指向,依患者体型、肝与肾动、静脉的解剖位置关系而定。 每种扫查的观测内容包括:

中国血管超声规范化及其继续教育探索

超声医师培训 中国血管超声规范化及其继续教育探索 温朝阳 王金锐 刘吉斌 姜玉新 华扬 詹维伟 童一砂 唐杰 摘要! 目的 探索和实施中国血管超声规范化及其继续教育的方法。方法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CUDA)对我国二级及三级医院超声从业人员受教育现状与应达到的基本程度进行调研,了解国际血管超声规范化及其继续教育情况,起草?血管超声检查指南#,成立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指导委员会,成立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中心。结果 共收到57家二级和125家三级医院超声科的函调资料。三级医院超声科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超声科?工人培训后上岗%比例明显高于三级医院;二、三级医院超声科主任都认为超声专业人员至少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希望更多本科学历者从事超声影像诊断工作;CU DA与美国超声医学认证委员会(ARD M S)合作举办了2次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研讨会,并在北京共同举行了首届美国血管超声医生认证考试(RP V I),翻译出版了?血管超声经典教程#;组织了12名国内外血管超声专家,分组起草、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血管超声检查指南#初稿,经CUDA常委会审议通过,发表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和CUDA网站,并即将出版;成立了由24名超声专家组成的CUDA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指导委员会;经单位自由申报(35家医院超声科)、分会遴选、集中学习和考核等程序,12家医院超声科获CUDA?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中心%证书,每中心每年承办1~2次CUDA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学习班。结论 CUDA探索我国血管超声规范化及其继续教育,将带动超声其他各亚专业的规范化进程,为提高超声医学的整体水平奠定基础,使超声影像成为规范化、高标准、可信赖的重要临床检查技术之一。 关键词! 超声检查;血管;规范;继续教育 Expl oration of standardized vascul ar ultrasound trai ni ng i n Chi na WEN Chao yang*,WA NG J i n rui,LIU J i bin,JI ANG Yu x in,H UA Yang,Z HAN W ei w ei,TONG Yi sha,TANG J ie.D epart m ent of Ultrasound,Chi neseP eople&s L iberati on A r my GeneralH os p ital,Beiji ng100853,China Corres ponding aut hor:TANG J ie,Em ail:t x ine@r vi p.sina.co m Abstract! Objecti ve To expl ore standardized conti n u i n g vascular u ltrasound DO I:10.3877/c m a..j i ss n.1672 6448.2010.12.006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温朝阳、唐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王金锐),美国T ho m as Jefferson大学医院超声研究所(刘吉斌),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姜玉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华扬),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超声科(詹维伟),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 usti n医院血管实验室(童一砂) 通讯作者:唐杰,E m a i:l t x i ner@vip.si na.co m

血管内超声(IVUS)操作规范.

血管内超声(IVUS)操作规范 [原理] 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是指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使用末端连接有超声探针的特殊导管进行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心导管将微型化的超声换能器置入心血管腔内,多晶片换能器环形阵列或单晶片换能器高速旋转(1800转/分)完成360°动态血管截面扫描,通过成像处理系统,回波信号强弱以灰阶形式显示,二维横截面成像,显示心血管断面形态。[适应症] 血管内超声主要应用于冠状动脉系统的诊断、指导、评估。 1.冠状动脉造影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如:临界病变、模糊病变; 2.指导一些复杂、特殊病变,如:左主干病变、开口及分叉病变、 CTO病变、 桥血管病变等; 3.需明确病变形态和斑块性质; 4.评价病变长度,明确支架的选择和放置; 5.评价支架植入术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 6.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随访性研究。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 [用物准备] 1.IVUS主机、IVUS连接盒(PIM盒)、自动自动回撤装置; 2.IVUS导管; [操作流程] 1.如需VH-IVUS和FFR功能,开机前先连接主机后下方的ECG和BP电缆线,导入 心电信号和有创压; 2.启动主机,新建病例,视屏右上角红心闪烁证明心电信号连接成功,无心电 信号将丢失VH-IVUS功能,但不会影响灰阶IVUS的录制; 3.进入HOME界面(实时录制状态);

4.将PIM盒(IVUS导管连接盒)放入无菌袋,IVUS导管连接PIM盒,待视屏左下 方提示catheter Insert再将导管送入体内; 5.在血管造影检查的基础上,选定所需检查的血管和病变部位; 6.同普通介入治疗,按1000IU/Kg追加普通肝素,防止导管血栓; 7.采用6 F及以上的指引导管放置到冠状动脉口,将0.014英寸的指引导丝送至 靶血管的远端; 8.将血管内超声导管(电子相阵控)沿指引导丝送至指引导管口(冠脉开口) 暂停,按下RING DOWN键待环晕伪影消失再继续推送; 9.将超声导管送至需要进行检查的病变部位的远端,按下RECORD键,自靶血管 的远端至冠脉开口以一定的速度连续回撤,完成完整超声影像录制,然后对感兴趣的部位再重点检查的; 10.录制过程VH Off,只要接通心电信号就具有VH-IVUS信息;彩色血流功能需 要事先选择,按Chroma键,视屏下方显示Chroma Flow on; 11.最后对采集的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整理、存档。 [注意事项] 1.牢记在导丝和IVUS导管进入体内之前应预先给予肝素---避免血栓形成; 2.牢记在成像前应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即使血压在临界低限)---避免冠脉 痉挛; 3.牢记在对左主干或右冠脉开口病变进行成像时,应将指引导管撤至主动脉内 ---避免将指引导管误认为成开口病变; 4.现有超声导管均为一次性使用标准,为了图像质量、安全和避免交叉感染不 要重复使用; 5.超声导管不能打折,操作轻柔,勿送入远端细小血管以免造成损伤; 6.推送导管不能越过指引导丝,靶血管显著狭窄先行球囊预扩,不能强行通过; 7.超声导管必需推送至病变的远端,回撤至主干开口,获取完整靶血管信息, 防止遗漏病变; 8.血管狭窄、迂曲并钙化显著时,先手动回撤感觉阻力,阻力大不宜采用自动 回撤装置。 [并发症]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要点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要点 超声技术因其实时、便携、无创、可反复检查,甚至可长程监测的优点,临床应用价值正不断增加。即使是在广泛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等先进技术的同时,超声也可为其提供许多互补的信息,因而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脑血管超声已经从传统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扩展到检测微栓子、检测心脏或者肺动静脉异常右向左分流(RLS)、脑血流血管自动调节,以及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和周围神经病等进行临床诊断甚至治疗的应用领域。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下简称为“指南”)由国内长期从事神经科和超声领域工作的专 家学者参考了大量国外相关指南和检查规范,经反复磋商讨论,最后落笔成文。本指南围绕实用性这个核心,尽量简化和规范化,以期达到指导临床操作和诊治的目的。与此同时,脑血管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和知识背景,要成为一个好的脑血管超声检者,首先要做好一个神经科医生。需要强调的是,超声结果仅仅提供的是临床参数,想要做出正确诊断还必须结合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做脑血管超声检查时,除了要有一台好的机器,操作者还应该配备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和读片灯。

TCD临床适用范围 一、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 (一)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TCD或者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TCCD)检查可以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推荐意见:(1)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需要参考多普勒检查的血流速度、血流频谱分布、声频改变和流速比值(I级推荐,A级证据)。(2)峰值血流速度最容易检测,可以作为血管狭窄主要依据(I 级推荐,A级证据,表1)。(3)TCD诊断血管狭窄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按高低顺序依次是MCA M1段、颈内动脉末端、PCA P。和P:段。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都很低(II级推荐,B 级证据)。(4)TCD不能直接观察到颈内动脉水平段、MCA M2段及其远端血流(I级推荐,A级证据)。(5)50岁以上受试者有5%~10%没有理想颞窗,需要采用其他声窗辅助判断颅内血管,如眼窗、枕窗(A级证据)。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 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成像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 ,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阈值上限的声波。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的图像和数据。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和过程主要是依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特性,其中,主要包括一下三方面:①声阻抗特性②声衰减特性③多普勒特性。 1、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是指声源与接收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所接收的声波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这种差别称之为多普勒频移或差频(f d )。1842年首先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约斯琴?约翰?多普勒提出的。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检测物体的运动。多普勒频移(fd )与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o )、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超声束与血流之间夹角(θ)的余弦成正比,与声速(C )成反比,多普勒频移f d 公式为: f d =f r -fo = θcos fo 2v ?? θcos C fd ??=V 公式中fd 、cos θ仪器均可显示,fo 及C 为已知,可以计算出V 。fo 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 r 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f d 多普勒频移;V 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C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θ超声波与反射体运动方向间的夹角。由此而知,f o 和v 均为零时,声源与接收器之间不产生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与血流速度成正比。 2、多普勒超声成像类型: (1)连续超声波多普勒技术(continuous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 ):以频谱显示。应用连续超声波接收运动物体的多普勒频移信号,简称CW 。其优点为可以测定高速血流,常用于测定心脏瓣口狭窄或返流的高速血流。缺点为没有距离分辨能力,不能区分信号来源深度。 (2)脉冲超声波多普勒技术(pulse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 ):亦

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全网发布:2011-06-23 21:22发表者:谭开彬(访问人次:1554) l 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评价上述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具体如下: 1.动脉内中膜增厚及 斑块特征;2.动脉狭窄;3.动脉闭塞;4.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痿。 二、适应证 1.下肢乏力、发凉。 2.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溃疡或坏疽。 3.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4.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痿。 5.下肢动脉手术或介 入治疗后的随访。 二、禁忌证和局限性 无绝对禁忌证。但相应部位有插管、溃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 髂动脉检查常用2?5MHz凸阵探头。下肢动脉检查常用4?7 MHz线阵探头。 股浅动脉的远段和胫腓干的部位较深,必要时可用2?5 MHz凸阵探头;胫前动脉的远段和足背动脉则较为浅表,可采用5?12 MHz线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为减少肠气对髂动脉检查的干扰,患者需禁食、禁水、禁烟、禁嚼口香糖8小时 以上。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 1、检查技术要点 灰阶超声: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以股总动脉及其分叉处、腘动脉较为清晰。 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脉冲多普勒超声:分段采集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多普勒频谱,角度应< 60° 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 ①髂动脉:髂动脉检查包括髂总、髂外和髂内动脉。髂总动脉向盆腔深部走行, 在盆腔深部发出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可视为髂总动脉的直接延续,沿

(完整版)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检查方法】 动脉: 1.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90°。探测下肢时,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探测上肢时:选择7.5-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 1.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一般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5MHz,余采用5-10MHz。 3.探测上肢静脉: (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探测下肢静脉: (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静脉瓣。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5.注意静脉窦处为血栓好发部位,要仔细探查。 6.内径测量尽量在短轴上测量,断面为圆形。 7.测量位置:髂外静脉在远心端1cm处,股总静脉及股深、浅静脉在汇合为股总静脉处的近心及远心端段1-2cm处测量。 8.下肢静脉探测时,常须做探头加压试验,人工挤压检查段远侧肢体试验以及valsalva动作等。 【检查内容】 1.二维显象(二D) (1)血管的位置:包括起始、走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无血管成对移位、异位及受压等先天畸形或继发性改变。 (2)管壁情况:内膜是否光滑、连续,动脉壁是否为三层,有无夹层;与邻近血管有无异常通道;管壁有无附着斑块,斑块的位置、回声、大小等。测量管壁的厚度。 (3)管腔情况:观察它们的通畅性,有无狭窄及扩张,腔内是否有异常回声;探头加压静脉是否可压闭等。 2.彩色血流显象(CDFI) 观察血流方向、充盈情况、彩色的强弱,紊乱信号的颜色。以颜色表示方向,以色彩亮,暗反映流速。五彩镶嵌为高速湍流,充盈缺损考虑异常,无血流信号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