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

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
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

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促进了京津冀产业间的协同发展,也为三地钢铁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发展契机。为此,立足于河北省钢铁产业高耗能、高污染、低产量、低利润的发展困境,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钢铁产业发展提供的机会,创新性的利用PEST分析的方法从整体钢铁产业角度分析外部发展压力,并利用SWOT分析方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单个钢铁企业所处的内部压力环境,以进一步探寻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标签:京津冀协同发展;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生态环境保护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发展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出发点,钢铁产业作为河北省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钢铁产业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的行业,伴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自然环境破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钢铁产业排放的废气、废料、污水等已经严重危害京津冀三地人民的身体健康,资源浪费情况严重。所以进行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具有很强的迫切性,对改善生态坏境,促进京津冀协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1.1河北省钢铁产业规模分析

钢铁产业是河北省最重要的主导支撑产业之一,2016年全省钢铁企业达到1217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河北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新世纪之前,河北省钢铁产业为粗放型发展模式,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钢铁产业环境污染与经济效应间矛盾越来越大,河北省钢铁产业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加快钢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表1为2012年至2016年河北省主要钢铁产品产量总额。

通过表1可知,五年间河北省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呈增长的趋势,到2016年底粗钢产量完成19260万吨,同比增长2.3%,生铁产量18398.4万吨,同比增长1.6%,钢材产量26150.4万吨,同比增长3.5%,河北省钢铁产量同比增速放缓,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

1.2河北省钢铁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河北省钢铁产业经历了2015年的低迷状态,在2016年呈现全面复苏的态势,钢铁产业创造利润占河北省工业利润总额的五分之一。如表2所示为2012——2016年河北省钢铁产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如表2所示,2012年至2015年,河北省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在河北省钢铁产业在2016年实现了较大的增长,尤其利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0年一季度"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和钢材社会库存双增长,6.钢铁生产成本上升, 2010年一季度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中国传动网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和钢材社会库存双增长,6.钢铁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盈利水平不高,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010年一季度生产粗钢1580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111.2万吨,增长24.52%;一季度粗钢日产水平175.57万吨,相当于年生产粗钢6.41亿吨的水平,比2009年粗钢平均日产水平155.57万吨,提高12.86%,一季度粗钢生产总量明显过高。2010年一季度钢材生产的品种中,螺纹钢筋生产3014.9万吨,同比增长14.8%,同比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线材2490.3万吨,同比增长22.4%,同比增幅加快14.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一季度生产冷轧薄板469.0万吨,同比增长34.81%;冷轧薄宽带钢714.2万吨,同比增长66.6%;镀层板634.1万吨,同比增长58.9%;涂层板110.9万吨,同比增长36.7%;电工钢板135.4万吨,同比增长47.8%,上述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上年同期均为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同比增幅大幅度提高,说明钢材品种结构优化进展显著2010年一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7%(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1.5%)。一季度三大动力的增幅均明显高于今年初的预期,对国内市场钢铁产品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一季度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15326.2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748.45万吨,增长21.85%,保持国内市场需求高增长的态势,这是造成粗钢生产总量高增长的根本原因。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2010年年一季度进口钢材411.14万吨,钢坯15.65万吨,折合粗钢进口453.0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8.34万吨,增长4.22%;2010年一季度出口钢材870.95万吨,钢坯1.22万吨,折合粗钢出口927.7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81.29万吨,增长69.75%。2010年一季度出口与进口相抵,粗钢净出口474.7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62.75万吨,增长3.24倍。 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趋势向好,但下一步的发展态势并不乐观。由于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而各国钢铁生产总量大幅上升,全球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特别是美国、欧盟限制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下一步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态势依然严峻。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2010年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含矿山在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22.4个百分点。目前,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势必增加全行业的总体产能,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2010年年1-2月对钢协会员企业进行统计,吨钢综合能耗613.38千克标煤/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85%;吨钢耗新水量4.18立方米/吨,下降8.44%;企业外排污染物总量中,化学耗氧量外排总量下降2.17%,二氧化硫下降4.46%。另一方面,由于粗钢生产总量增加,1-2月企业烟尘外排总量上升0.66%,工业粉尘上升1.51%。5.国内市场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2006年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30日由英国《金属导报》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远东钢铁会议暨2006年中国铁矿石会议,3月27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已见,其中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马忠普就中国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做了专题报告,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二大方面:一是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今后几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增幅的演变趋势。 一、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1国内近两年钢材市场消费增幅已经回落到14%左右。2001-2003年期间我国受投资拉动,钢的消费增幅分别为22.61%、21.99%和25.75%。2004年以后,我国控制投资增长和进出口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钢消费增长已连续两年回落在14-15%左右。 2003年进出口钢坯、钢材折合净进口钢3624.5万吨。当年国内钢产量22116万吨。国内资源总量25740.5万吨。 2004年进出口钢材、钢坯折合净进口钢1361万吨钢。当年国内钢产量28048万吨,资源总量29409万吨。2004年表观消费同比增长14.25%。

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钢34936万吨。同比增长24.56%。进口钢材2581万吨、钢坯131.41万吨;出口钢材2052.26万吨、钢坯706.85万吨,折合成粗钢进口、出口相抵后全年净出口粗钢12.3万吨。 根据钢协数据,2005年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2005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为33524万吨。与2004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29409万吨相比表观消费资源总量增加了14%。 换一种研究思路看看,2004-2005年中国钢材消费增长水平是多少?按2003年净进口钢3624.5万吨计算。2004年的净进口1361万吨,相当于减少国内资源2263.5 万吨。2005年净出口123万吨,与2003年相比,相当于减少3636.8万吨两年合计减少钢资源5900.3万吨。按两年国内钢产量63287万吨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年消化国内钢的资源增幅9.32个百分点。 从全国12个主要城市钢材市场线材社会库存统计看,虽然它不能反映全国的库存量,但采集点的变化趋势却能反映库存的变化情况。从调查地区库存情况看,虽然月度库存不断变化,但2005年12月同2004年12月的库存水平是接近的。这种情况表明,我国2005年度钢材社会库存虽然出现下降趋势,但考虑同时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因素,消费水平比较符合实际。这表明受投资总量控制,我国钢材需求增幅的范围已经从前3年连续增长20%以上回落到2004-2005年期间14-15%左右。

钢铁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转型时刻| 钢铁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对本来就处于转型升级时刻的钢铁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我们看到,面对危机,所有钢铁企业都在奋力一搏。他们有的试水“走出去”战略,力争在国际市场打拼出一番天地;有的从公司管理运营入手,打造集约化、现代化企业;有的坚持降本增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有的展开人员优化,积极提升员工战斗力。面对危机,苏钢集团创新思维,主动应对,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危机中求生存,在困难中寻发展。 日前,山西省发布钢铁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15年-2017年),坚持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以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品种结构、深化节能减排、推动兼并重组、加强资源保障等为重点,平稳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快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到2017年,山西省钢铁产能严格控制在现有水平,逐渐规范在建产能,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十二五”以来,依托铁矿石、煤炭等资源能源优势,山西省钢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培育了太钢集团、首钢长钢、中阳钢铁、福盛钢铁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不锈钢、建筑钢材等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钢铁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山西省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山西省钢铁产业粗放发展特征依然明显,主要表现在: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先进装备占比较小;产业链条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保障水平较低,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受产能过剩、金融环境及企业管理等内外部因素影响,全行业出现总体亏损,企业生产运行困难,部分企业甚至进入破产重整。 推进计划提出,将淘汰落后、兼并重组、产能置换、升级改造相结合,促进山西省钢铁行业装备水平的明显提升和产业布局的大幅优化,打造太原、临汾、吕梁、运城、晋东南五大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力争培育3-4家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优势的千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支持太钢集团成为产能达到2000万吨以上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产品质量

中国钢铁进出口数据分析

2017-2021年中国钢铁进出口数据分析 中国钢铁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一、2015-2017年中国钢铁进口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2016年,我国钢铁进口总量由18,692,984,235千克增长到19,423,686,323千克,增长了3.9%;2017年1-6月,我国钢铁进口总量为10,311,662,369千克,比上年同期增长10.2%。 2015-2016年,我国钢铁进口总额由18,195,325,855美元下降到16,927,280,489美元,下降了7%;2017年1-6月,我国钢铁进口总额为10,712,259,812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7%。 图表2015-2017年中国钢铁进口分析 单位:千克,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二、2015-2017年中国钢铁出口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2016年,我国钢铁出口总量由100,367,629,310千克下降到97,000,539,171千克,下降了3.4%;2017年1-6月,我国钢铁出口总量为36,044,053,225千克,比上年同期下降29.7%。 2015-2016年,我国钢铁出口总额由49,218,885,922美元下降到43,262,095,976美元,下降了12.1%;2017年1-6月,我国钢铁出口总额为22,297,878,246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

图表2015-2017年中国钢铁出口分析 单位:千克,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三、2015-2017年中国钢铁贸易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2016年,我国钢铁对外贸易总量由119,060,613,545千克下降到116,424,225,494千克,下降了2.2%;2017年1-6月,我国钢铁对外贸易总量为46,355,715,594千克,比上年同期下降23.6%。 2015-2016年,我国钢铁对外贸易总额由67,414,211,777美元下降到60,189,376,465美元,下降了10.7%;2017年1-6月,我国钢铁对外贸易总额为33,010,138,058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 图表2015-2017年中国钢铁贸易现状分析 单位:千克,美元

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

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精神,进一步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推动钢铁企业实现脱困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我省钢铁工业发展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省钢铁工艺装备优化升级取得进展,高强钢筋、高品质特殊钢、无缝钢管等产品比重提高,吨钢综合能耗、吨钢电耗低于全国重点行业平均水平,完成了淘汰落后炼铁、炼钢产能任务。截至目前,我省共有钢铁企业6户,炼钢转炉、电炉19座,中频感应炉7套(带LF炉精炼设施的工艺和装备),炼钢总产能1722.2万吨。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需求回落、产品竞争力弱、金融业涨息抽贷等因素影响,钢铁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合理水平,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2015年,我省粗钢产量418.5万吨,比2010年下降26.4%。 国家将钢铁行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为我省钢铁行业彻底摆脱困境提供了历史机遇。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钢材消费量有所下降,但每年需求

量仍超过1000万吨,除了我省自产钢材外,每年净调入钢材500万吨至600万吨,为我省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改善供给结构提供了市场空间。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是推动钢铁行业脱困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任务和重大机遇。各有关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的原则,抓住“禁住”、“退够”、“升级”主要任务,积极稳妥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促进钢铁行业脱困发展,努力把我省钢铁工业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工业。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标本兼治,转动力、转方式,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确保社会稳定,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提质增效。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前,压减炼钢产能610万吨。全省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进展,行业销售利润率、

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钢铁产业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钢铁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钢铁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钢铁行业现状以及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现状,其次总结了我国钢铁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分析,为我国的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对策

Abstract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it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social development, fiscal revenue,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and stable employment, etc.,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But as the expansion of steel industry scale, the steel industry faces problems also gradually exposed.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steel industry and steel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secondly sums up the problems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tee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our country's steel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Iron and steel industry;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countermeasures 目录 一、引言 (3)

2016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 比分331产能钢厂受中叠加2016年 1、201分别上升0..54万吨,能利用率达厂复产热情中国-中东欧加钢市渐入年中国钢6年5月我79%和上升环比分别上达到71.48%情高涨,高炉欧国际地方入需求淡季,2005钢铁行业我国粗钢和钢升1.00%;粗上升1.56%,环比上升炉开工率持续方领导人会议预计6月2005-2016-2016年中业现状分钢材产量分粗钢和钢材%和上升2.8升1.10个百续上升,5月议限产的影份粗钢产量年中国粗钢中国生铁、粗分析及分别为7050材日均产量分88%。粗钢百分点。受月粗钢产量影响,高炉开量将有所下钢日均产量粗钢、钢材及发展趋0.40和964分别为235.日均产量升受到前期大幅量同比持续增开工率一度下降。 量 材产量 趋势预测46.10万吨,.01万吨和升幅明显,炼幅拉涨的影增加。6月份下滑至75. 测 ,同和炼钢影响,份,28%,

吨,876 较低家钢贸易铁工取措 2、同比上升.54万吨, 与世界低,在国际钢材需求陆易摩擦频发工业发展报措施控制钢钢材5月出2.34%;进同比上升界主要钢材市场上极具陆续释放,钢发,美国和欧报告(2016版铁产品出口20出口量同比进口钢材1092.44%,环材生产国家和具竞争力,且钢材出口量欧盟对我国版)》表示口,预期近05-2016年比升幅明显。9.00万吨,环比上升4.9和我国出口且随着“一同比或将持钢材产品提示,我国不鼓近期钢材出口年中国钢材月 5月份,我同比上升96%。 国家钢材价一带一路”政持续上升。但提起了多重鼓励钢铁产口环比或难月进、出口我国出口钢升3.47%;我价格相比,政策的逐步但今年以来双反调查;产品大量出难维持高增长口量 钢材942.00我国粗钢净出我国钢价相步落地,沿线来我国钢材国此外《中国口,反而还长。 0万出口相对线国国际国钢还采

中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66 一、钢铁行业的全球趋势 (一)全球市场前景疲软 钢铁行业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国 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钢铁工业曾经是世界工业化 进程中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在过去的100多年 中,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无论在产值、产 品结构,还是工业技术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前,钢铁和汽车、石油一直是 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但20世纪70年代 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性不 比当年,钢铁工业的利润迅速降低。目前,钢铁工 业已经成为一个微利行业,不再有昔日的风光。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让钢铁行业猝不及 防地瞬时跌入谷底。近几年国际金融环境动荡不 安,欧洲、美国债务问题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需 求走弱。 2011年钢价快速拉升刺激钢厂扩大产能等因 文/ 马 卫素的影响,产量不断上升直到下半年才开始小幅 回落,但整体上产量仍保持较高水平。2011年全球 炼钢产能为19.76亿,钢铁产能过剩4.93亿吨。产 能过剩制约了全球钢铁行业的发展。世界钢铁协 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5月份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 为79.6%(见图1),产能利用率的不足也体现了产 能过剩的现状。 (二)全球钢铁业竞争激烈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投资者对钢铁需求影响 巨大的两个行业——建筑和汽车的发展前景不甚 乐观,影响了大众对钢铁行业的预期,钢铁产品 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对于本已是微 利行业的钢铁生产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需求增量的下降,迫使钢企减产、减员频 显,欧洲的状况尤为明显,而巴西出口价格的下 滑与越南销售利润的下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 球钢铁业的竞争将继续加剧的征兆。目前,美国 市场上充斥着众多的进口产品,俄罗斯热轧板

中国钢铁企业如何加快服务转型(精)

中国钢铁企业如何加快服务转型? 中国钢铁新闻网讯(记者王德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四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于2013年8月3日在国谊宾馆隆重召开。徐乐江会长在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停留在以生产制造为主体的模式中,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如何推进包括钢铁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从世界围跨国企业的发展历程看,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什么是服务型制造? 徐乐江指出,服务型制造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融合、价值链重构,提升客户效用、拓宽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亦称制造的服务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先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的重要性不断下降而服务业的地位不断上升。上世纪90年代初,以IBM 为代表的美国制造企业开始探索制造的服务转型:聚焦客户需求,融合制造与服务,由传统产品制造商转变为服务系统供应商,实现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的本质涵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徐乐江表示,服务型制造是企业以服务为中心,制造是服务的一部分,企业以产品为载体向服务增值延伸,不再是单一的产品提供者,而是集成服务提供商。在现代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即设计和销售环节,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较低。将传统制造环节向两端延伸,开展专业服务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产品附加值。随着以产品制造为中心的制造业向服务增值延伸,制造业的结构也从以产品为中心迈向以提供产品和增值服务为中心,这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制造型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行为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服务型制造的特征

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一、钢铁产能过剩的危害在金融危机导致钢铁需求大幅萎缩和钢铁投资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下,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矛盾已经相当突出。据估算,我国过剩钢铁产能总体规模已经高达1.5—2亿吨,产能过剩率超过30%。这样庞大的产能过剩,给钢铁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和冲击。(一)破坏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在产能过剩特别是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钢铁企业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需求势必展开激烈竞争,相互杀价进行惨烈的价格战,甚至不惜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来进行销售,其结果必将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能力,进而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强化企业对价格战和恶性竞争的依赖,行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编辑。同时,在产能过剩的局面下,国内钢铁企业往往以大量出口为目标以谋求国内产能的供需平衡,这样国内市场难以消化的产能往往会流向国际市场,通过国际市场来为过剩产能寻找出路。在国际市场需求固定的情况下,势必引发国际钢铁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导致价格竞争加剧,贸易争端增多,国际钢铁工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遭到破坏。(二)造成能源供应紧张钢铁产能过剩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加大能源供应压力,造成资源供应紧张。数据表明,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所消耗能源总量从35988.2亿吨标煤增加到47774.4亿吨标煤,增长了32.7%,年均增长15.2%,比同期整个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快6.1个百分点。受此影响,钢铁工业能源消费量占我国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从16.1%提高到了18.0%,提高了1.9个百分点。可以说,钢铁工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是加剧近年来我国能源供给紧张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加剧生态环境破坏钢铁工业产能过剩,加大我国环境负荷。由于近年来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钢铁工业及其上游产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从80.1万吨增加到166.1万吨,增长了107.3%;烟尘排放量从48.3万吨增加到59.37万吨,增长了22.9%;粉尘排放量从86.4万吨增加到92.7万吨,增长了7.3%。2008年,我国39个工业行业中,钢铁工业及其上游产业的粉尘排放量居第2位,二氧化硫、烟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均居第3位,废水排放量居第5位。可见,钢铁工业产能过剩不仅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而且成为我国实现“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阻碍因素。(四)加大交通运输压力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铁路总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只增长了47.7%和52.4%,而钢铁产品的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却分别增长了73.8%和73.6%,分别比货物总运量和总周转量快25.9个和21.2个百分点。如果把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材料——铁矿石和焦炭包括在内,钢铁工业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在全部货物运输中所占的比重还要高。数据显示,近年来上述3大货物运量占全部货运量的比重由17.7%提高到了22.3%,提高了4.6个百分点;周转量占全部货物周转量的比重从17.0%提高到了22.3%,提高了5.3个百分点。可见,钢铁工业的重复建设是导致近年来我国运输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治理对策防止和治理钢铁产能过剩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解决产生产能过剩的体制机制问题,又要解决需求、投资等紧迫的现实问题。从体制来看,一方面,产能过剩与钢铁产业内部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的大量过剩,而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不足的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钢铁产生的刚性需求,使许多地方政府出于追求本地gdp等地方利益的考虑,鉴于中小钢铁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财政贡献”,仍纵容一些产能过剩、投资过热的甚至不达标、不环保的新钢铁项目开工,使原本已过剩的钢铁行业产能难以抑制甚至加剧。可见,避免我国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问题,并辅以必要的政府宏观引导和调控措施,在市场与政策层面双管齐下,做到市场调整与政策调整两相配合、相互促进。

钢铁行业2015-2025年技术发展预测

钢铁行业2015-2025年技术发展预测

钢铁行业2015-2025年技术发展预测

钢铁行业2015-2025年技术发展预测 1钢铁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1.1现状与成就 1996年我国钢产量历史性地突破1亿t,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之后,在经济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我国钢产量出现阶梯增长,2013年达到了7.79亿t,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中国钢铁工业技术的进步有力支撑了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品种结构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我国钢铁工业的持续增长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量高端钢铁产品的成功自主生产,为国民经济各主要用钢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提供了保障。我国钢铁产品的开发能力不断增强,一批自主开发的关键钢材(2489, -7.00, -0.28%)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研制和生产出了一大批钢铁精品,如高速铁路用百米重轨,高钢级油气输送管线,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和高磁感取向硅钢,高级不锈钢,

超深井、耐腐蚀、抗挤毁油套管、大规格镍基合金油管及核电蒸汽发生器用管等。 2)基本实现工艺流程装备的大型化、自动化、国产化 大中型企业主体设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一些工艺创新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基本实现钢铁制造主要工艺技术和主体装备的国产化,其中大型冶金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吨钢投资明显下降。具备自主建设世界一流年产千万吨级现代化钢厂的能力,新一代钢铁流程工艺和装备技术实现产业化,大中型钢铁企业主流程工艺和装备基本实现了基础及过程二级计算机自动控制,工厂级、公司级的三、四级计算机管理和控制也在许多工厂中实现。 炼铁领域,高炉炼铁整体工艺、装备及生产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炉大型化取得显著进展,目前,超过75%的铁水是由1000m3以上高炉生产,大中型高炉利用系数、风温已优于国外水平。国产的无料钟炉顶设备、铜冷却壁设备已在大型高炉上得到成功应用,高炉炉顶煤气分析、高炉冷却水高精度温差和热流强度监测、风口燃烧监测等技术在大型高炉上成功应用。自主研发的大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长期以来,钢铁工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开局阶段,也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制定并落实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对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建成世界钢铁强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依据《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编制,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行业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铁材料,产品实物质量日趋稳定,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1.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在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粗钢产量由2010年的6.3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8亿吨,年均增长5%,并在2014年达到8.2亿吨的历史峰值。钢材国市场占有率超过99%,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2015年,钢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万亿元,利税2416亿元,为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2.品种丰富质量提升。“十二五”期间,关键钢材品种生产取得突破,以百万千瓦级核电用钢、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第三代高强汽车板、高性能海洋平台用钢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用钢实现产业化。量大面广的建筑用钢实现升级换代,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400兆帕(Ⅲ级)及以上高强钢筋生产比例高达99.6%,达到“十二五”规划“80%以上”的目标。钢材质量大幅提升,达到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的钢材产品497项,产量占全部品种的40%。

钢铁企业数据统计规范

关于公司统计数据上报的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统计数据管理,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结合公司前期指标统计实际情况,为生产经营提供科学决策基础,现对公司各类统计数据上报规定如下: 一、统计职责 1、综合办作为公司统计数据的扎口管理部门,负责统计准则的审定、组织领导和协调公司统计工作的开展。 2、各职能处室作为条线统计数据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准则与统计方法的制定和统计数据的系统纠偏,数据的收集、汇总与审核工作。 3、各分厂及部分处室作为统计数据的原始来源部门,负责数据的准确及时录入上报和分析工作。 二、统计指标口径 (一)产销存实物量统计 1、产量指标 1.1产品产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所有权归属本企业的钢铁工业产品实物数量。统计范围应包括企业生产的全部钢铁工业产品的产量,含商品量和自用量。 1.2产量计算原则 1)质量原则。经质量处判定合格的,方可计算产量。 2)时限和入库原则。报告期产品产量,时限按原有规定时限执行,经检验合格、办理入库手续(包括就地入库)的产品数量 3)度量原则。应按实际度量的数量计算,如实际重量、个数、件数等。 4)权属原则。必须是所有权归属本企业、本企业有权销售和处置的。 5)不重复原则。计算产品产量时,应消除本单位范围内小工序之间中间产品相互供料成的内部重复计算。 1.3企业出厂的产品如因本企业责任而发生退货时,凡经修复可以成为合格品的,只需调整原产量的差额;凡不能修复的,应在报告期的产量中予以扣除。 1.4铁前产品(烧结矿、石灰、铁水)产量按检验量统计,粗钢与钢材产量统计公式如下:

粗钢产量=粗钢检验量-废品量 钢材产量=钢材检验量-废品量 1.5普钢坯产量:按国标GB/T700-2006 《碳素结构钢标准》和DFTB 001-2020-02《外销非国标普通碳素结构钢连铸坯通用标准》统计Q235、Q195牌号产量;优特钢坯产量:除普钢坯以外的钢坯产量。 1.6商品量是指企业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给企业以外和供本企业非工业生产部门使用的产品数量;自用量(也称生产自用量)是指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的数量,本规定指转至轧钢的自用钢坯。在统计产量指标时钢坯的自用量与商品量均要统计。 1.7由质量处负责统计上报生产处,经生产处审核后正式报出。 2、销量指标 2.1产品销量是指报告期内企业实际销售的、所有权属于本企业的合格钢铁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统计应以产品销售实现为原则,即产品已发出、货款已收到、发票已开出,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统计产品销售量。 2.2销量统计范围 1)按合同向需用单位的交货量; 2)本企业基本建设、更新改造、设备维修和科研使用的产品数量; 3)捐、赠或供给国家储备的产品数量。 2.3售出产品退货无论是报告期内的还是报告期前售出的产品,均应从报告期销售量中扣除。退回修复的产品全部修复后仍交原用户的,不作为退货处理;不可修复部分,作为退货处理,从报告期销售量中扣除。 2.4由财务处负责统计上报。 3、库存量指标 3.1产成品库存量是指报告期初或期末某一时点上,经质量处检验合格,尚存在仓库中而未售出的产品实物数量。 3.2产成品库存量核算原则 1)必须是处于“实际库存”状态的产品。生产结束尚未验收合格,没有办理入库手续的,不能作为产品库存统计。有的产品已经提走,但按提货制要求还没有办妥货款结算手续或按送货制的要求未办理承运手续,仍视作本企业的产品库存。 2)计入库存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有权销售的。对于已经销售并已办妥各项手续,但尚未提货的产品,已发生所有权转移,本企业无权处置、销售,即便在本

[钢铁公司“当好转型主力军”XX稿] 当好主力军

[钢铁公司“当好转型主力军”XX稿] 当好主力军 新员工眼中的XX “到,状态良好,可以上岗”,每当班前会点到时,同事们都精神抖擞,声音铿锵有力,看到这,我深刻体会到XX员工那种“他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气。作为一名刚来到XXXX的大学毕业生,心底油然升起一种庆幸,庆幸我能来到XX工作,庆幸我能遇到这群优秀的同事。 在工作中,当和同事们一起巡检时,时时刻刻都让我体会到责任之重,责任之大。正如一个同事告诉我:“这一套价值几个亿的设备现在归咱俩负责,我们得做到万无一失,你得把它当做自己的孩子,要去呵护他,为他负全责”。这些同事也是我的师父,他们教我巡检,教我坐中控,在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他们的认真负责,巡检时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种异样的声音,中控调节时,先确认后操作,多思考,看趋势。所有种种,都是我在XX看到的企业基层员工在公司转型中呈现的工作状态。 我自感很庆幸,在我来XX的这个时候,公司已完成所有建设,各项技术设备也已投产,我也来到了技术先进的干熄焦车间,集团公

司也处在由煤炭企业向煤化工,精细化工发展的转型期,而XXXX,作为集团公司煤化工的重点企业,也在蒸蒸日上。 然而,当前焦炭市场缩水给公司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也对集团公司的转型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研究表明, ___的冲击只是一个表象而已,焦炭市场的缩水是钢铁行业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调整的结果,国家在奥运之前关闭了大批的落后小高炉,一些大型的钢铁企业储备焦炭,建立自己独立的焦化厂,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又限制钢铁等高耗能企业的产能扩张,使得钢铁行业受到影响并波及到焦化行业,与此同时,上游焦煤价格仍在高位徘徊,焦化产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国家要求的节能减排也迫在眉睫。对于节能减排工作,不能只是简单的考虑为减产,节能减排是国家对企业向环保型企业发展的一个要求,同时又是公司向节能环保型企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借此契机,我们可以利用合理的管理调控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在保证产量不减的情况下,降低煤炭利用量,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对XX的节能减排,在管理调控上应该建立一种评价体系,例如,以利益相关者理论、生态效益理论以及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理论为基础,借鉴平衡计分卡思想,在明确节能减排绩效评价内涵的前提下,为企业设计出一套基于节能减排视角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在平衡积分卡中,将企业节能减排的评价目标分解为节能减排的观念

国内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深度研究中国钢铁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最近看到的一个数字,实在让人震撼。目前我国7.18亿吨钢铁产能中,竟有3 亿吨左右产能未获中央政府批准。钢铁行业业内将这些产能称为“违规产能”或“黑户产能”。更有专家认为,违规产能不止此数,至少占钢铁总产能的一半! 炼钢铁,相比而言,是高投入、高能耗、要占很大场地的行当,不像炸油条、烙烧饼那么简单,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过硬的“后台”,是根本搞不起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一般人恐怕想“违规”都不行,因为你没“资格”! 那么如此巨量的“违规产能”又是由谁打造,怎样形成的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给出的答案是,未得到中央政府批准的3 亿吨产能中,大部分是经过各地方政府批准的。也就是说,大量“违规产能”的始作俑者并不是什么“不法奸商”,而是本应模范执行中央政令、对市场秩序担负主要维护职责的各级地方政府!是它们,置中央的权威于不顾,超越职权范围、纵容钢铁产能肆意“超生”,进而不断加剧了钢铁行业的混乱。当然,作为国家的相关分管部门,恐怕也难脱监管乏力之责,因为 3亿吨的“黑户产能”,绝非一个早上突然冒出来的,必然是较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地方长期越权审批、屡屡违背中央之“规”,为什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究查、遏制?以致累积达数亿吨之巨。 如何处理这些“违规产能”?罗冰生认为,“可以通过大型钢铁企业的兼并而保存”。另一位业内人士开出的“药方”是:“很多钢铁企业、项目没有经过审批,从手续上来说,是存在缺陷的;但它们很大一部分是符合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仅仅是手续不全。这些产能中有需要淘汰的,也有符合规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显然,他们是单纯从专业角度看待这些违规超生“孩子”的,而笔者更为关心的则是,对于那些违规者应该怎样处置?他们是否应对越权行政、违反中央政纪法规的行为,承担效应的责任? 在计划生育执法方面,我们是相当严苛的,不仅“超生”当事者要受到严厉处罚,相关领导也要受到连带的责任追究。可是在经济领域,对于钢铁“超生”

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8年修订)

附件 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 (征求意见稿)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钢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无序竞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钢铁产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常态,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2005年国家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修订,制定《钢铁产业调整政策》。 第一章政策目标 到2025年,钢铁产品与服务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实现钢铁企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转型升级。产品服务、工艺装备、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基本形成。 第一条〔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实现升级。大中型钢铁企业品种质量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拥有一批国际化钢铁制造标准;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与国际接轨,实现由钢铁制造商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材料服务商转变。 钢铁产能基本合理。到2017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行业利润率及资产回报率回升到合理水平。生产设备大型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鼓励推广以废钢铁为原料的短流程炼钢工艺及装备应用。到2025年,我国钢铁企业炼钢废钢比不低于30%,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基本建立。大中型钢铁企业主业劳动生产率超过1000吨/人·年,先进企业超过1500吨/人·年。 组织结构优化调整。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城区钢厂转型和搬迁改造,实现国内有效钢铁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 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到2025年,形成可支撑行业发展的自主创新和研发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先期介入、后续

心得体会:钢铁业转型升级问题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钢铁业转型升级问题思考(最新)转型升级是钢铁企业通过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产业内部分工逐步深度化、发达化、高级化的过程,是企业实现技术集约化及由此而来的资源运用集约化的过程,是企业由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转为集约型生产经营方式,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转型升级是X钢铁业走出困境、确立优势、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的根本途径。因此,具体研究探讨X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对我们提升认识能力,推动钢铁产业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X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与特点 X年底,X市有各类钢铁企业39家,钢铁业是我市支柱产业,基础良好,钢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44%左右。具有如下特点: 1、X拥有较丰厚的资源基础和雄厚的钢铁业生产条件 目前X市铁矿石储量4.8亿吨,占河北省储量的20.5%,煤炭储量40亿吨,占全省储量的29.4%,被誉为华北“钢城”和“煤都”。同时,X又拥有众多的

钢铁企业、较大的钢铁产量,拥有中国500强企业10家,其中钢铁企业占到9家。 2、钢铁产品品种丰富,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集群基础 邯钢、普阳钢铁、新金钢铁、烘熔钢铁等众多企业可生产多种钢材,可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具备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基础。开发形成了一批特色产品。邯钢的高铁轨梁、镀锌板、冷轧板、汽车家电板,普阳、文丰的中厚板,明芳、裕华的线材,永洋的轻轨、重轨,紫山的特钢,龙凤山的高纯生铁,都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民营钢企发展活跃 除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多数为民营企业,机制活,理念新,适应市场能力强。2015年1-6月份,22家民营企业实现吨钢利润达81.16元。同期邯钢、新兴铸管及崇利制钢30家国企实现吨钢利润36.79元,吨钢利润相差44.37元。22家民企平均负债率约为48.23%,X3家国企平均负债率约为70.42%,相

某钢铁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某钢铁运输企业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