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高血压脑梗病例模板

入院记录 姓名:田延良出生地:汶上县 性别:男职业:务农 年龄:62岁入院日期:2015-08-19 08:00 民族:汉记录日期:2015-08-19 15:00婚姻:未婚病史陈述者:本人 主诉:头痛头晕10年,头痛头晕加重伴右肢体不灵活4天余。 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胀症状,于当地卫生所测量血压200/100mmHg,未规律服药治疗,3年前因情绪激动出现吐语不清,无口眼歪斜,无流涎,无恶心呕吐,有头痛、心慌气短,无四肢活动障碍,就诊于汶上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脑梗塞”,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回家规律服用“尼福达”,“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药物。今天因头晕、头痛加重伴右肢体不灵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测量血压:150/100mmHg,门诊以“脑梗塞、高血压、冠心病?”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差,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脑梗塞病史3年,无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传染病史。预防接种按当地。无传染病接触史,无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久居此地,吸烟10支/天×30年,喝酒200ml/天×30年,现已戒酒戒烟4年,无其他不良嗜好,无冶游史。 婚育史:未婚,收养一女。 家族史:父母已故,家族中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遗传病病史。 体格检查 T36.70C P102次/分R 22次/分BP 150/100mmHg 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平卧位,检查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无皮疹、皮下结节、蜘蛛痣,毛发生长与分布正常。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鼻中隔无偏曲,通气良好,外耳道无分泌物,听力下降,乳突无压痛,口唇无紫绀,伸舌偏左,扁桃体不肿大,咽部无充血,发音清晰。

高血压脑出血首次病程记录模版

高血压脑出血首次病程 记录模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2012-09-23 14:45 首次病程记录 根据入院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归纳,本病例特点如下: 患者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今晨4点患者因为亲人逝去悲伤过度在在省中医研究院时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测血压240/110mmHg.在医院给予输液降压等治疗。5点左右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急来我院急诊科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颞叶大面积出血,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诊科期间患者昏迷程度较深生命体征不稳,请神经外科会诊后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建议入ICU进行相关治疗。入我科后患者为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紧急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 初步诊断:1.右侧颞叶脑出血并脑疝形成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糖尿病 诊断依据: 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小时余; ②查体:深昏迷状态,皮肤湿冷体温测不出,无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颈动脉波动消失。氧饱和为0.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固定于中立位,直

径5.0mm,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腱反射(+)双侧病理束征未引出。 ③头颅CT:右侧颞叶脑出血。 鉴别诊断: 1、脑梗塞:无外伤史,颅脑CT显示低密度病灶。 2、硬膜外血肿:多有外伤史,伤后多有短暂意识障碍或中间清醒期,以着力部位多见。CT显示颅板下双透镜状高密度影,可伴有对侧脑挫裂伤和着力部位颅骨骨折。 3、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数十分至数小时症状达到高峰,多有高血压病史,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意识障碍较重,头颅CT/MRI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呈高密度,与周围组织多有明显界限。 4、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多于5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不留后遗症状,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症状相对较恒定;通常不表现为症状仅持续数秒钟即消失的闪击样发作。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病

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分析

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5T16:47:47.8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8期作者:王俐高小清 [导读]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 84535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5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50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综合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合并症的发生比例、患者满意情况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机体情况,明显降低合并症的发生比例、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适宜临床应用开展。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护理 老年患者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患者群体,伴随人口老龄化的严重,老年患者的比例还在不断增加。本文中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28±1.13)岁;综合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4.78±1.5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重症脑组织出血性疾病、急性心梗、重症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 1.2 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依据患者情况,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操作,主要是静脉穿刺药物滴注治疗、口服药物的发放,同时对留置导尿管和胃管的患者增加导尿管和胃管的护理干预。 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入院时同患者和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全身疾病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统计,并且进行记录。首先对患者实施严格的饮食控制和管理,低盐低脂饮食,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能超过3-5g;禁止辛辣和高脂肪含量饮食,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增加高纤维饮食[1]。增加生活护理尤其是存在偏瘫的患者,注意保持床单被褥的干净整洁,适当的进行户外运动。用药干预,对应用口服药和静脉用药的患者,每天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后进行药物的管理和发放,每天清晨督促患者口服用药。并发症护理干预,主要是对卧床患者和存在导尿管、胃管患者,注意防止褥疮治疗,同时对已经发生褥疮患者及时给予上药和局部按摩,避免褥疮持续发展。同时对没有发生褥疮患者定时给予全身按摩,对导尿管和胃管每天进行定时护理和清洁,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心理护理干预: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对患者关注和注意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释,帮助患者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正确理解治疗和康复治疗的方法,从而避免患者由于错误理解治疗和不主动配合康复治疗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循证护理在4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循证护理在4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4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了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共8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2例)。所有83例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NIHSS评分情况和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6.8±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1.4)分(t=11.199,P=0.000)。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为92.9%、73.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734,P=0.017)。结论在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治疗中,介入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标签:高血压;脑梗塞;护理 高血压是脑梗塞的一种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患者的小动脉硬化,进而造成脑梗塞[1-2]。该病的致残率、致死率高,在临床治疗中合适的护理工作能够帮助病情的改善,以下将探讨我院4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护理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了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共8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5例:16例,年龄在42~70岁,平均年龄为(57.9±4.1)岁,病程在4~21d,平均病程为(13.6± 2.8)d。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8例:14例,年龄在42~68岁,平均年龄为(57.5± 3.9)岁,病程在4~22d,平均病程为(13.9±2.9)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83例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血压控制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保持病房整洁、干净,定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足够流通以及适宜的湿度温度;地面应注意防湿防滑,避免出现跌倒现象;定期翻身,避免出现压疮;注意饮食,饮食不当而造成病情恶化。 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其步骤为:①发现问题: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发现护理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高血压脑梗塞患者的需求;②查阅文献:利用ScienceDirect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来检索相关性文献,其检索关键词为”护理”、”高血压合并脑梗塞”、”高血压”、”脑梗塞”;③分析查阅的文献,掌握相关理论依据;④基于获得的理论依据来开展实践工作;⑤提出相应的护理要点:心理工作:建立在尊重患者的基础上,与患者保持良好医患关系;多于患者交流,通过实行一对一心理指导以缓解紧张情绪,积极治疗;健康指导:及时地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该病的相关知识知晓度,制定符合患者的健

高血压并脑出血的血压管理

高血压并脑出血的血压管理 (陕西省镇安县医院神经外科李银711500) (陕西省镇安县医院心血管内科朱纯锋 711500)【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血压管理及预后分析。方法:对132例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合并脑出血血压的管理的患者发病至 预后1年的血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2例患者临床治愈127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2例,死亡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血压控制不理想,它是影响该类病人生命、功能、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控制与血压升高有直接的关系。为此,管理好血压的重要性,将有助于减少死亡率、改善高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高血压脑出血的血压的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压管理 在我们贫困的基础医院,高血压并发脑出血为常见病。近年来头颅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使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诊断日益快捷、准确。手术发展丰富了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治疗手段并且使手术的创伤减轻,安全性增加。但围手术期及术后血压控制不良至死亡率上升。措施是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特别是术前和术中处理及术后血压控制。处理越充分、完善,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发生率,就越低,症状就越轻。现就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份132例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血压管理情况作如下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科住院临床资料132例中,男89例,女43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47岁,平均年龄66岁,其中基底节76例,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34例,枕顶叶脑出血10例,小脑及脑干出血6例,颞顶叶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7例(88.5%);有合并症15例(11.5%)。 1.2入院时情况:入院GCS评分:3-7分20例,8-12分89例,13-15分13例;双侧瞳孔散大、对侧反射消失12例,单侧瞳孔散大。对侧反射消失反应迟钝24例,均有不同程度表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117例。 1.3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1-24小时行头颅CT检查。基底节脑出血35例,丘脑出血12例,枕顶叶脑出血5例,以血肿量(cm3)=血肿最大层面的直径(cm)*血肿最大层面的宽度(cm)*整个血肿层厚(cm)*0.5公式估算血肿量[1],10-30ml 45例,31-60ml 35例,61-90ml 52例,中线移位大于0.5cm,偏移1.0cm23例,偏移1.5cm23例,环池受压25例。 根据中国急性脑出血治疗指南推荐意见(2011修改稿)出血急性期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5 mmHg应予以降压,舒张压超过140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微量输液泵注,),并严

急性脑梗死的诊疗常规

急性脑梗死的诊疗常规 一.定义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分水岭性脑梗死。 二.病因学 1.栓塞性脑梗死:心源性包括房颤,近期心肌梗死、人工瓣膜、先天性瓣膜病、心内膜炎、附壁血栓、扩张性心肌炎;动脉源性是指血栓性、胆固醇性栓子,发展自动脉弓和颅外动脉(如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2.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包括内皮细胞损伤和缺失,显露内皮下结构激活血小板,促发血栓形成,抑制纤溶系统,血液凝滞,患者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可产生颅内动脉的粥样硬化。 3.腔隙性脑梗死:指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小型软化灶,大多数腔隙直径在0.5cm 左右,最大直径可到1.8cm,病因包括继发于高血压、血管炎、动脉硬化玻璃样变和淀粉样血管变性所引起的微动脉粥样硬化、脂质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但大多数与高血压有关。

4.分水岭性脑梗死:是指相邻血管供血区之间分水岭区或边缘带局部缺血,一般多在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基础上,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也可由心源性和动脉源性微栓子停留在末梢的小动脉,引起分水岭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5.其它原因:动脉壁的炎症如结核性、梅毒性、化脓性、钩端螺旋体感染、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性动脉炎等,还可见于先天性血管畸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高凝状态等。 6.原因不明:有些脑血管病病因不明。 三.诊断 1.明确是否为脑梗死:临床上突然出现的局灶性症状、体征都要怀疑脑梗死的可能。 2.不同类型脑梗死的诊断: ⑴栓塞性脑梗死:

①突然起病、症状须速达到高峰 ②病史上有风湿性心脏病或急性心肌梗死的历史 ③心电图表明由房颤 ④颈动脉和主动脉超声发现有不稳定斑块 ⑤TCD栓子检测发现脑血流中有过量栓子存在⑵血栓形成性脑梗死 ①发病年龄多较高 ②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 ③发病前可有TIA ④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症状 ⑤症状多在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加重

高血压脑出血案例

高血压脑出血案例 一、诊疗概要: 患者王某,男,54岁,因“突发头晕、左侧肢体无力约2小时”于2016年3月21日入住某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入院诊断:1、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自发性);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3、2型糖尿病。入院后予以营养脑细胞、止血、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于当晚23:05出现烦躁不安,给予冬眠灵及非那根镇静治疗。3月22日6:40患者出现呈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为颅内出血量增加可能,立即给予降低颅内压,急诊复查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明显增加并破入脑室”,遂拟急诊局麻下行双侧脑室锥颅术+血肿腔锥颅术以解除脑疝。患者于2016年3月22日7:43送入手术室后突然出现呼吸骤停,口唇发绀,立即给予对症处理。经过积极抢救后患者仍无自主呼吸,呈深昏迷状态,返回病房继续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止血、营养脑细胞、降低颅内压等对症处理。3月29日5:25心电监测显示室颤,立即予抢救,经抢救无效于6:05宣告临床死亡。死亡诊断:1、多器官功能衰竭。2、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3、脑疝。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5、糖尿病‖型。 二、专家分析意见 依据医患双方提供的病历资料及陈述意见,并向双方提问后,经讨论认为:1、由于未行尸检,未能明确患者的病理死因,据现有病历资料分析,考虑患者系因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脑疝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可能性大。 2、医方于本次诊疗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过失:

(1)对患者病情的严重性评估不足及相关的处理存在欠缺。患者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明确,后续出现急性颅内出血继发脑疝的风险高,但医方未予充分重视,对患者病情的严重性评估不到位,影响后续的处理,在患者入院后医方仅予保守治疗措施,未根据患者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的情况及时复查CT。另本例患者病情不稳定,有再次出血继发脑疝的风险可能需手术治疗,应予禁食,但医方予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对患者的处理欠到位。(2)病情观察不到位。根据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记载,患者于2016年3月21日23:05已出现烦躁不安,于冬眠灵及非那根镇静治疗后,2016年3月22日1:00患者仍烦躁,再予地西泮镇静,相关病情及处理措施在病程记录均未见体现,亦未见医方予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的记录,且在未仔细检查病人并对病情分析的情况下,采取镇静的措施亦有待商权,可能会影响对患者病情的后续观察。医方观察病情欠仔细,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直至3月22日6:40医方才发现患者呈深昏迷状态并予抢救处理,对患者预后可能存在不良影响。 (3)病历书写存在瑕疵。病程记录过于简单,未能及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护理记录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相符,如3月21日至22日护理记录中,患者呼吸频率一直为20次/分,与患者当时情况明显不符。且3月22日1:00左右医方查房时并未实施神经系统专科检查,但在护理记录中却记录有患者瞳孔大小及反射情况。 (4)告知存在不足。据病历及相关资料,未见记录显示医方充分告知患方病情的的严重性并就转诊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家属沟通。

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常规

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颅内压增高 2.肢体瘫痪 3.语言障碍 4.脑神经损伤5.再出血6.呼吸道管理 7.气管切开护理 8.康复 9.其它并发症护理 10.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 基础的生命体征、疼痛 2. 基础的神经系统体征: 意识(GCS)、瞳孔、运动、语言、脑 神经、感觉、反射 3. CT或MRI的结果,CBC、出凝血功能检验报告。 4. 过去史: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糖尿病、血液病等 5. 服药情况:有无服用降压药、抗凝药,所用药物的种类、用 法、时间等 6. 病程及此次发病的诱因:有无精神紧张、劳累、睡眠不足、情 绪激动、用力排便等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意识、瞳孔、肌力、肌张力、言语、感觉等 3.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4.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5.家庭支持情况 6.病情及主要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 6.1 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壳核出血可出现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偏盲,病灶在主侧半球时有失语、偏侧忽视。大量出血可有意识改变、脑疝等表现。

6.2 丘脑出血时对侧轻偏瘫,深浅感觉同时障碍。可出现精神障碍,表 现为情感淡漠、视幻觉及情绪低落,还会有言语、智能方面的改 变。 6.3 脑桥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吞咽障碍、 一侧面部发麻、交叉性瘫痪或偏瘫、四肢瘫等症状。出血量大时,患者很快进入昏迷,出现双侧瞳孔呈针尖样、侧视麻痹、呼吸困 难、有去大脑强直发作、中枢性高热、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等临床表现,提示病情危急。 6.4 小脑出血:发病突然,眩晕和共济失调明显,可伴有频繁呕吐及枕 部疼痛。出血量不大时出现小脑症状,如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吟诗样语言,无偏瘫。出血量增加时意识逐渐模糊或昏迷,呼吸不规则,最后枕骨大孔疝死亡。 6.5 脑叶出血: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癫痫发作较其它部位出血常见, 而昏迷较少见;根据累及的脑叶不同,出现局灶性定位症状。如额叶出血可有偏瘫、Broca失语(能理解、发音,但言语产生困难或不能)等;颞叶出血可有Wernicke失语(听力正常,但不能理解他人和自己的言语)、精神症状;枕叶出血则有视野缺损等。 6.6 脑室出血:出血量少时,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一 般无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血性CSF。出血量大者,很快进入昏迷或昏迷逐渐加深,病理反射阳性,常出现下丘脑受损症状及体征,如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大汗、呼吸不规则等,预后差,大多迅速死亡。 7.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PT、APTT、CSF 等。 8.特殊检查结果:头颅CT或CTA、MRI、MRA、DSA等。 9.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10.康复的介入及效果。 干预措施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 1. 体位与活动 根据病情决定活动方式。

1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临床观察

1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9-05-15T16:06:38.1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3月6期作者:张美军李雪瑞 [导读] 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王琦教授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1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 张美军李雪瑞 (准格尔旗中蒙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030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王琦教授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1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结果:中医体质分布以痰湿质最多(28.3%),其次为血瘀质(25%),湿热质(12.8%),气虚质(10%),气郁质(7.8%),阳虚质(7.2%),阴虚质(6.1%),平和质(1.7%)及特禀质(1.1%);结论: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是准尔旗地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中医体质防治重点。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中医体质准格尔旗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057-0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准格尔旗中蒙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80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73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5岁,平均68.2±8.26岁。 1.2 诊断标准 ①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的标准,具体诊断要点如下[1]:在未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不同时间2次或以上次数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压虽然〈140/90mmHg,亦可诊断为高血压,属于高血压患者。 ②脑梗死诊断标准[2]:一般为中老年患者,伴或不伴大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房颤动,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全面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梗塞的范围与责任血管供血范围一致,数分钟或数小时病情达到高峰,伴或不伴一般意识清楚,颅脑CT24小时以后可见相应的低密度灶,未见出血,颅脑MRI发病后2小时可见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高信号,脑脊液检查一般正常,脑血管造影可见相应的狭窄或闭塞的动脉。 ③中医体质类型的判断参照2009年国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的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在平和体质辨识中一律把“趋向是”体质归入“是”的体质类型当中,偏颇体质以最突出的的体质类型为主。 1.3 纳入标准 ①所有研究对象年龄在40-85周岁之间,在准格尔旗居住年限超过10年以上的中国公民; ②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③获得知情同意愿意配合医生完成调研; ④研究对象为准格尔旗中蒙医院主要医疗服务的准格尔旗常住居民。 2 结果 结果显示,痰湿质51例,占28.3%,血瘀质45例,占25%,湿热质23例,占12.8%,气虚质18例,占10%,气郁质14例,占7.8%,阳虚质13例,占7.2%,阴虚质11例,占6.1%,平和质3例,占1.7%,特禀质2例,占1.1%。其中,痰湿质最多,其次为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等,平和质为3例,占1.7%,非正常体质占98.3%,需要治疗干预。 3 讨论 体质类型决定了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演变的倾向性,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和预后复发有密切关系,作为人体生命过程中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贯穿于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大多数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就早已存在体内的基本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失常,即体质的异常,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体质类型覆盖了9种中医体质类型。其中,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居多,共占76.1%。这与中风与以肝肾亏虚,气血衰少,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而发为中风的病因病机相吻合。此结果和中医对脑卒中病因病机的认识相符。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沈金鳌曰:“虚为中风之根也,惟中风病由于虚久,下虚上实,阴不制阳,阳气升而无制,亢而化风,内风旋动,发为中风病。”王清任则认为气虚是中风发生的根本原因:“元气……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 “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无气则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蒋宏杰[3]等同样以王琦的体质分类法对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以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这三种体质为脑卒中常见的体质,与我们有结果相同的体质是痰湿质和气虚质,不同的体质是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这可能与地域差异有关。地理环境条件的不同,就会导致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体质类型。生活时代的不同,导致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的差异,从而直接影响机体结构功能和体质类型。 准格尔旗为蒙古族集中地区,当地居民有着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的不良生活习惯,正是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高危因素,有研究显示[4],吸烟半年以上且每日吸烟 5 支以上是无器质性疾病证据的体检者发生血瘀的危险因素,证实吸烟者血瘀危险性高;酒之危害在于酿生湿热,《本草求真》载“酒湿热生病”。其实,过量饮酒,伤及机体多个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饮食门》概括为“一凡饮酒致伤者……一以酒湿伤脾……一以酒热伤阴……一以酒质伤脏”。苏建玲等[5]通过对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痰湿阻遏证、气滞血瘀证、阴虚阳亢证为血脂异常综合征的三个主要中医症候类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主要见于痰湿质。 综上所述,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所占比例之和达76.1%,应作为准格尔旗地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防治的重点体质类型。体质干预可以控制危险因素进而达到预防高血压、脑梗死的目的,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有所侧重,结合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浅谈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b8206451.html, 浅谈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作者:刘壮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 生,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对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住院的16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涉及起病方式、患病年龄、并发症、病死率等方面。结果:患病高发年龄在48~68岁,死亡67例,占39.9%,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2-0063-01 脑出血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据有关专家报道: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约为81/10万,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8.43%。该病的年轻化趋势促使我们重新关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68例脑出血病人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探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共168例,男78例,女90例,男女之比为1:1.4;发病年龄48~68岁组最多。死亡67例,占39.9%。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 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节较多。既往都有高血压病史者87例,占51.79%;其中有高血压家族史者10例,占5.95%。有一次性卒中发作史者3例,占1.79%;有2次以上卒中发作史4例,占2.38%;有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发作史者6例,占3.57%。无高血压病史者81例,占 48.21%。 1.2方法 对起病方式、患病年龄、并发症、病死率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起病方式

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个案护理

基底节区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个案护理 张幕华 (兰大一院神经内科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收集我科2015 年4月10收治的1 例基底节区脑梗塞并高血压患者的资料,通过详细评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患者双下肢肢体肌力较前好转,肌力4级,血压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于4月22日经上级医生批准出院。结论在基底节区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康复过程中,周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梗塞;高血压;护理 脑梗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它主要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坏死,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则会引起残废或者死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高血压是脑梗塞的常见并发症,二者合并的时候其危险性更大,临床治疗的难度也大大提高。临床表明,在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配合以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1]。为了进一步分析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 年4月10收治的1 例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通过仔细的临床观察精心的护理与诊治,及早的康复治疗,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介绍 1一般资料 科别:神经内科病室:2-3床床号:3 姓名:梅国政性别:女男年龄:76岁职业:退休民族:汉籍贯:河南省辉县市 婚姻状况:已婚文化程度:本科 信仰:无入院日期:2015-4- 10 17:00 出院日期:2014-10.13- 入院定性诊断:1 脑梗塞(右侧基底节区) 2 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2.入院原因及经过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1例分析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1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04T11:33:14.527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6期作者:丁妍[导读]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压、脑部CT、多普勒超声、MRI等手段最终确诊为为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3级(很高危),并制定诊疗计划,然后科室内对案例分析讨论,提高业务素养。宿州市立医院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目的是通过报道一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诊治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医学工作者对脑梗死的认知。方法:对笔者所在见习医院收治的1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压、脑部CT、多普勒超声、MRI等手段最终确诊为为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3级(很高危),并制定诊疗计划,然后科室内对案例分析讨论,提高业务素养。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高血压病例资料: 患者,女,87岁,农民,因突发性头晕伴视物旋转7小时于2017年10月26日入住神经内科。患者刚入院时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感,耳鸣(有耳鸣病史,此次未加重),无头痛、呕吐,无面部、四肢麻木,小便次数加多。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血压最高达190/?mmHg,长期口服药物(厄贝沙坦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16)控制血压,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及药物过敏史。有股疝、白内障手术史多年。 入院查体:T 36.6℃, P 76次/分,R 18次/分,BP 160/85mmHg,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双耳听力一般,反应迟钝,言语清晰,查体合作。头颅大小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甲状腺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两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腱反射(++),四肢浅感觉对称无异常,指鼻试验,跟膝胫实验稳准,闭目难立征不合作。Dix-Hallpike诱发试验(-)。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30×1012/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290×109/L,白细胞4.58×109/L,3.96mmol/L,甘油三脂1.3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5mmol/L,低密度脂蛋白2.44mmol/L,血清脂肪酶216.5u/L,氯离子108.6mmol/L,钙离子2.04mmol/L。 辅检:头颅CT示:颅内多发性缺血,梗死灶。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斑块形成(狭窄率小于50%)。MRI示:双侧脑室旁白质及基底节区缺血、梗死灶、脑退行性改变。 一、讨论: 1、患者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3级(很高危)的依据:(1)87岁、女性、急性起病。(2)以突发头晕伴视物旋转7小时为主证。(3)神清,反应迟钝,言语清晰,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两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腱反射(++),四肢浅感觉对称无异常,指鼻试验,跟膝胫实验稳准,闭目难立征不合作。Dix-Hallpike诱发试验(-)。(4)头颅CT示:颅内多发性缺血,梗死灶。高血压诊断依据: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血压最高达190/?,入院时血压 160/85mmHg。 2、高血压与脑梗死是否具备关联性? 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所以该患者的高血压与脑梗死有一定关联性。 3、鉴别诊断:(1)脑出血:脑出血患者多于运动状态下发病,出现一侧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可伴有头痛、呕吐、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尤其是早期头颅CT有高密度灶有助于诊断,该患者显然可以排除脑出血的可能。(2)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或脑脓肿等病变也可以急性发作,但大多数发病相对较缓,甚至隐匿性发作,常伴有头痛或癫痫发作等。头颅CT或MRI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制定诊疗计划:(1)脑保护、活血化瘀:胞磷胆碱及银杏叶提取物等。(2)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3)控制血压等支持及对症处理。(4)改善贫血:硫酸亚铁片、维生素C等。(5)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积极完善头颅磁共振、颈动脉彩超、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等。 三、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案例讨论,一是对脑梗死临床症状有全面的了解,二是对脑梗死的相关检查充分掌握,三是与脑出血等鉴别诊断有清晰的认识。科室内相互讨论,分析案例,极大的很高了业务素养,为以后临床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晓云等.儿童大面积脑梗死一例报告.临床误诊误治[J], 2011, 11(24):72-74 [2] 王陇德.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关注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探求尽快降低我国脑卒中发病、死亡和伤残之策[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 (3): 1-3.[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 (4): 246-257.

浅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浅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12-08T11:45:14.6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作者:吴世雄 [导读] 湖北省黄冈市脑血管病医院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小动脉硬化造成的,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并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世雄 湖北省黄冈市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 438000 【摘要】目的:浅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起病方式、症状特征及发病部位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 由于小动脉硬化造成的,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并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高血压目前是一种最常见慢性病。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称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脑出血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别名脑溢血,主要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的。多见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具有起病急、发展快、早期可出现偏瘫、意识障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2]。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现浅谈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起病方式、症状特征及发病部位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26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为55.5岁。所有患者经过头部CT检查诊断其中22例为丘脑出血,8例为脑叶出血,2例脑干出血,14例内囊出血,14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有既往高血压病史的患者35例,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患者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血压调控、使用止血剂、脱水剂及营养支持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治疗,患者术前进行CT定位扫描,接着进行穿刺。等到位置确定完毕后,对确定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等待麻醉起效后,将一次性的颅内血肿粉碎针刺进血肿中心,缓慢吸抽[3]。当观察到吸抽液颜色变淡后,即刻注入3~5ml的无菌生理盐水,闭管3~5h,开管后继续引流,根据引流液的颜色判断颅内积血是否完全流出,待CT复查颅内血肿吸收完毕后将穿刺针拔出。 1.2.3 科学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进行以下科学护理: (1)时刻关注患者的血压、呼吸及心电图情况。若血压高压高于160mmHg,低压高于100mmHg时,可口服适量降压药物治疗;若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深慢、脉搏缓慢、血压上升,疑似颅内压增高时需及时进行降颅压处理;护理人员在监护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给予及时的治疗[4]。 (2)健康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情绪起伏往往较大,若并发脑出血更会影响其情绪,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很重要。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讲解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中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给予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所有患者都需安静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摄入。护理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防治感染。 (4)对患者的起病方式、症状特征及发病部位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1.3 判定标准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随访,按照以下判断标准,优: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良:患者恢复基本生活能力,可进行独立生活;可:患者生活还需部分依赖他人;差:患者无法正常生活,需要完全依赖他人甚至出现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12.0对此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的对比检验法,用卡方检验法对比计数资料,P < 0.05的相关资料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比较用χ2 检验,P < 0.05 的相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高血压脑出血首次病程记录模版

2012-09-23 14:45 首次病程记录 根据入院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归纳,本病例特点如下: 患者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今晨4点患者因为亲人逝去悲伤过度在在省中医研究院时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测血压240/110mmHg.在医院给予输液降压等治疗。5点左右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急来我院急诊科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颞叶大面积出血,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诊科期间患者昏迷程度较深生命体征不稳,请神经外科会诊后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建议入ICU进行相关治疗。入我科后患者为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紧急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 初步诊断:1.右侧颞叶脑出血并脑疝形成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糖尿病 诊断依据: 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小时余; ②查体:深昏迷状态,皮肤湿冷体温测不出,无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颈动脉波动消失。氧饱和为0.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固定于中立位,直径5.0mm,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腱反射(+)双侧病理束征未引出。 ③头颅CT:右侧颞叶脑出血。 鉴别诊断: 1、脑梗塞:无外伤史,颅脑CT显示低密度病灶。 2、硬膜外血肿:多有外伤史,伤后多有短暂意识障碍或中间清醒期,以着力部位多见。CT显示颅板下双透镜状高密度影,可伴有对侧脑挫裂伤和着力部位颅骨骨折。 3、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数十分至数小时症状达到高峰,多有高血压病史,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意识障碍较重,头颅CT/MRI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呈高密度,与周围组织多有明显界限。 4、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多于5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不留后遗症状,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症状相对较恒定;通常不表现为症状仅持续数秒钟即消失的闪击样发作。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病史。本病人发病后症状呈持续性,目前查体可见明确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故可排除TIA。 5、颅内动脉瘤:多发生于40-60岁患者,常有高血压病史。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90%,发病突然,表现为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该患者主要为基底池的出血,首先考虑此病,可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6、脑血管畸形: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内血肿、抽搐发作,但少部分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约占SAH的10%,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针对病情制定以下诊疗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