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设备测试资料v

安全设备测试资料v
安全设备测试资料v

安全网关设备测试资料

目录

1 测试项目签字单 (2)

2 测试设备及测试环境 (3)

2.1 测试设备清单 (3)

2.2 测试环境清单 (4)

3 基本功能测试 (5)

3.1 设备工作模式 (5)

3.2 动态路由测试 (8)

3.3 安全策略测试 (9)

3.4 NAT功能测试 (11)

3.5 会话数限制测试 (13)

3.6 VLAN功能测试 (14)

3.7 流量监控测试 (16)

3.8 高可用HA测试 (17)

4 扩展功能测试 (21)

4.1 流量管理功能测试 (21)

5 集中网管测试 (25)

5.1 设备状态监控测试 (25)

5.2 日志统计分析测试 (26)

1 测试项目签字单

2 测试设备及测试环境2.1 测试设备清单

2.2 测试环境清单

3 基本功能测试3.1 设备工作模式

?路由模式测试:

测试项目设备工作模式

测试分项目路由模式测试

测试原理与目的

分析

配置设备工作在三层模式下,验证数据能否正常转发。

测试拓扑如下:

测试过程预期结果

1,配置设备接口ip地址及安全域;

2,配置允许的安全策略

3,从pc1上ping对端pc的地址

4,看能否ping通

从pc1能够ping对端pc2的地址

测试结果与结论通过□ 不通过□ 部分通过□

备注

?透明模式测试:

测试项目设备工作模式

测试分项目透明模式测试

测试原理与目的

分析

配置设备工作在二层模式下,验证数据能否正常转发。

测试拓扑如下:

测试过程预期结果

1,配置设备接口ip地址及安全域;

2,配置允许的安全策略

3,从pc1上ping对端pc的地址

4,看能否ping通

从pc1能够ping对端pc2的地址

测试结果与结论通过□ 不通过□ 部分通过□

备注

?混合模式测试:

测试项目设备工作模式

测试分项目混合模式测试

测试原理与目的

分析

配置设备两个端口工作在二层模式下,这两个端口,再与第三个端口之间,工作在

三层模式下,验证数据能否在二层之间、三层之间正常转发。

测试拓扑如下:

测试过程预期结果

1,配置设备接口ip地址及安全域;

2,配置允许的安全策略

3,从pc1上ping对端pc2的地址

4,从pc2上ping对端pc3的地址

4,看能否ping通

pc1能够ping对端pc2的地址

pc2能够ping对端pc3的地址

测试结果与结论通过□ 不通过□ 部分通过□

3.2 动态路由测试?OSPF动态路由测试:

测试项目

动态路由测试

测试分项目OSPF动态路由测试

测试原理与目的分析验证安全设备对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支持情况。测试拓扑如下:

测试过程预期结果

1,在交换机及防火墙上,都开启OSPF动态路由协议

2,查看三层交换机及防火墙的路由表项,看是否有OSPF学习到的路由条目1,在防火墙能够看到OSPF路由条目;2,在交换机能够看到OSPF路由条目

测试结果与结论通过□ 不通过□ 部分通过□备注

3.3 安全策略测试

?基于服务的安全策略测试:

测试项目安全策略测试

测试分项目基于服务的安全策略测试

测试原理与目的分析验证安全设备对安全过滤的支持情况。测试拓扑如下:

测试过程

预期结果

1,在pc2上开启ftp服务器;

2,配置允许pc1访问pc2的ftp服务的安全策略3,测试从pc1能否ftp下载

4,配置拒绝pc1访问pc2的ftp服务的安全策略5,测试从pc1能否ftp下载1,在策略允许的情况,能够ftp下载;2,在策略拒绝的情况,不能ftp下载

测试结果与结

通过□ 不通过□ 部分通过□备注

?基于时间的安全策略测试:

测试项目安全策略测试

测试分项目基于时间的安全策略测试

测试原理与目的分析验证安全设备的安全过滤策略,能否与时间相结合。测试拓扑如下:

测试过程预期结果

1,在pc2上开启ftp服务器;

2,配置允许pc1访问pc2的ftp服务的安全策略,并添加一个时间段

3,在时间段内的时间点,测试从pc1能否ftp下载

4,在时间段外的时间点,测试从pc1能否ftp下载1,在允许时间内情况,能够ftp下载;2,在允许时间外情况,不能ftp下载

测试结果与结论通过□ 不通过□ 部分通过□备注

3.4 NAT功能测试

?源NAT转换测试:

性能测试方案

XXX项目 性能测试方案

修订记录

目录 1项目简介 (1) 1.1测试目标 (1) 1.2测试范围 (1) 1.3性能测试指标要求 (2) 1.3.1 交易吞吐量 (2) 1.3.2 交易响应时间 (2) 1.3.3并发交易成功率 (2) 1.3.4资源使用指标 (2) 2测试环境 (3) 2.1网络拓扑图 (3) 2.2软硬件配置 (3) 3测试方案 (5) 3.1交易选择 (5) 3.2测试数据 (5) 3.2.1 参数数据 (5) 3.2.2 存量数据 (6) 3.3资源监控指标 (6) 3.3.1台式机 (6) 3.3.2服务器 (6) 3.4测试脚本编写与调试 (6) 3.5测试场景设计 (6) 3.5.1典型交易基准测试 (6) 3.5.2典型交易常规并发测试 (7) 3.5.3稳定性测试 (8) 3.6测试场景执行与数据收集 (9) 3.7性能优化与回归 (9) 4测试实施情况 (10) 4.1测试时间和地点 (10) 4.2参加测试人员 (10) 4.3测试工具 (10) 4.4性能测试计划进度安排 (11) 5专业术语 (12)

1 项目简介 1.1测试目标 通过对XXXXXX系统的性能测试实施,在测试范围内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了解XXX系统在各种业务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了解XXX业务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各种业务场景的测试实施,为系统调优提供数据参考; 通过性能测试发现系统瓶颈,并进行优化。 预估系统的业务容量 1.2测试范围 XXX系统说明以及系统业务介绍和需要测试的业务模块,业务逻辑图如下:

本公司服务器环境以及架构图 为了真实反映XXXX系统自身的处理能力,本次测试范围只包(XXX服务器系统和Web服务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系统)。 1.3性能测试指标要求 本次性能测试需要测试的性能指标包括: 1、交易吞吐量:后台主机每秒能够处理的交易笔数(TPS) 2、交易响应时间(3-5-8秒) 3、并发交易成功率99.999% 4、资源使用指标:前置和核心系统各服务器CPU(80%)、内存占用率(80%)、Spotlighton 数据库;LoadRunner压力负载机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 1.3.1 交易吞吐量 根据统计数据,XXX系统当前生产环境高峰日交易总量为【】万笔。根据二八原则(80%的交易量发生在20%的时间段内),当前生产环境对主机的交易吞吐量指标要求为:TPS_1 ≥【】 * 80% / (24 * 20% * 3600) = 【】笔/秒 为获取系统主机的最大处理能力,在本次性能测试中可通过不断加压,让数据系统主机CPU利用率达到【】%,记录此时的TPS值,作为新主机处理能力的一个参考值。 1.3.2 交易响应时间 本次性能测试中的交易响应时间是指由性能测试工具记录和进行统计分析的、系统处理交易的响应时间,用一定时间段内的统计平均值ART来表示。 本次性能测试中,对所有交易的ART指标要求为: ART ≤ 5 秒 1.3.3并发交易成功率 指测试结束时成功交易数占总交易数的比率。交易成功率越高,系统越稳定。 对典型交易的场景测试,要求其并发交易成功率≥ 99.999% 。 1.3.4资源使用指标 在正常的并发测试和批处理测试中,核心系统服务器主机的资源使用指标要求:CPU使用率≤ 80% 内存使用率≤ 80%

性能测试-linux资源监控

目录: Linux硬件基础 CPU:就像人的大脑,主要负责相关事情的判断以及实际处理的机制。 CPU:CPU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其运行程序的速度上。影响运行速度的性能指标包括CPU的工作频率、Cache容量、指令系统和逻辑结构等参数。 查询指令:cat /proc/cpuinfo 内存:大脑中的记忆区块,将皮肤、眼睛等所收集到的信息记录起来的地方,以供CPU 进行判断。 内存:影响内存的性能主要是内存主频、内容容量。 查询指令:cat /proc/meminfo 硬盘:大脑中的记忆区块,将重要的数据记录起来,以便未来再次使用这些数据。 硬盘:容量、转速、平均访问时间、传输速率、缓存。 查询指令:fdisk -l (需要root权限) Linux监控命令 linux性能监控分析命令 vmstat vmstat使用说明 vmstat可以对操作系统的内存信息、进程状态、CPU活动、磁盘等信息进行监控,不足之处是无法对某个进程进行深入分析。 vmstat [-a] [-n] [-S unit] [delay [ count]] -a:显示活跃和非活跃内存 -m:显示slabinfo -n:只在开始时显示一次各字段名称。 -s:显示内存相关统计信息及多种系统活动数量。 delay:刷新时间间隔。如果不指定,只显示一条结果。 count:刷新次数。如果不指定刷新次数,但指定了刷新时间间隔,这时刷新次数为无穷。-d:显示各个磁盘相关统计信息。 Sar sar是非常强大性能分析命令,通过sar命令可以全面的获取系统的CPU、运行队列、磁盘I/O、交换区、内存、cpu中断、网络等性能数据。 sar 命 令行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张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 (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内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性能测试常用分析及标准

服务响应的时间标准 参考了业内比较通行的“2-5-10原则”——当然你也可以为自己的测试制定其他标准,只要得到企业内的承认就可以。所谓的“2-5-10原则”,简单说,就是当用户能够在2秒以内得到响应时,会感觉系统的响应很快;当用户在2-5秒之间得到响应时,会感觉系统的响应速度还可以;当用户在5-10秒以内得到响应时,会感觉系统的响应速度很慢,但是还可以接受;而当用户在超过10秒后仍然无法得到响应时,会感觉系统糟透了,或者认为系统已经失去响应,而选择离开这个Web站点,或者发起第二次请求。 针对基础数据库添加企业信息: 添加10家企业,9家成功,1家失败,失败详细信息 Action.c(62): Error -26612: HTTP Status-Code=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for "http://202.117.99.211/basedatabasesite/PSInfo/IndustryFact/PSBaseInfoAdd.aspx? PSClassCode=1&%3f" Monitor name :Windows Resources. Cannot access data for measurement Processor|% Processor Time|_Total on machine 202.117.99.211. Details: 检测出一个含有负分母值的计数器。 Hint: Check that there is such a measurement on the machine (use the Add Machine dialog box) (entry point: CNtMeasurement::GetNewData3). [MsgId: MMSG-47295] 功能名称:企业基本信息维护,添加企业基本信息 10用户模拟并发操作: 系统响应时间:最短1.078秒最长4.901秒,属于可接受范围 资源使用情况: 内存分析: 其中: Handle Count(process _total)值由71030变化为71515 差值485bytes private bytes 值由2442407936变化为2469638144差值27230208bytes 变化范围约3M committed bytes 值由2625691648 变化为2652794880 差值27103232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

?每台服务器每秒平均PV量= ((80%*总PV)/(24*60*60*(9/24)))/服务器数量, ?即每台服务器每秒平均PV量=2.14*(总PV)/* (24*60*60) /服务器数量 ?最高峰的pv量是1.29倍的平均pv值 性能测试策略 1.模拟生产线真实的硬件环境。 2.服务器置于同一机房,最大限度避免网络问题。 3.以PV为切入点,通过模型将其转换成性能测试可量化的TPS。 4.性能测试数据分为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两部分,索引和SQL都会被测试到。 5.日志等级设置成warn,避免大量打印log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 6.屏蔽ESI缓存,模拟最坏的情况。 7.先单场景,后混合场景,确保每个性能瓶颈都得到调优。 8.拆分问题,隔离分析,定位性能瓶颈。 9.根据性能测试通过标准,来判断被测性能点通过与否。 10.针对当前无法解决的性能瓶颈,录入QC域进行跟踪,并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 性能测试压力变化模型

a点:性能期望值 b点:高于期望,系统资源处于临界点 c点:高于期望,拐点 d点:超过负载,系统崩溃 性能测试 a点到b点之间的系统性能,以性能预期目标为前提,对系统不断施加压力,验证系统在资源可接受范围内,是否能达到性能预期。 负载测试 b点的系统性能,对系统不断地增加压力或增加一定压力下的持续时间,直到系统的某项或多项性能指标达到极限,例如某种资源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等。 压力测试 b点到d点之间,超过安全负载的情况下,对系统不断施加压力,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不能接收用户请求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稳定性测试 a点到b点之间,被测试系统在特定硬件、软件、网络环境条件下,给系统加载一定业务压力,使系统运行一段较长时间,以此检测系统是否稳定,一般稳定性测试时间为n*12小时。 监控指标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包括: 1.服务器 Linux(包括CPU、Memory、Load、I/O)。 2.数据库:1.Mysql 2.Oracle(缓存命中、索引、单条SQL性能、数据库线程数、数据池连接数)。 3.中间件:1.Jboss 2. Apache(包括线程数、连接数、日志)。 4.网络:吞吐量、吞吐率。 5.应用: jvm内存、日志、Full GC频率。 6.监控工具(LoadRunner):用户执行情况、场景状态、事务响应时间、TPS等。 7.测试机资源:CPU、Memory、网络、磁盘空间。 监控工具 性能测试通常采用下列工具进行监控: 1.Profiler。一个记录log的类,阿里巴巴集团自主开发,嵌入到应用代码中使用。 2.Jstat。监控java 进程GC情况,判断GC是否正常。 3.JConsole。监控java内存、java CPU使用率、线程执行情况等,需要在JVM参数中进行配置。 4.JMap。监控java程序是否有内存泄漏,需要配合eclipse插件或者MemoryAnalyzer 来使用。 5.JProfiler。全面监控每个节点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响应时间累计值、线程执行情况等,需要在JVM参数中进行配置。 6.Nmon。全面监控linux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包括CPU、内存、I/O等,可独立于应用监控。

飞针测试机操作手册

《跳吧!跳吧!》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跳吧跳吧》,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共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跳吧跳吧》这一课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舞曲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 1、歌曲表现了人们在冬日晚宴上,围着火炉,拉起圆圈,快乐地歌舞时的热烈,欢乐情景。歌词内容富裕生活情趣,并带着幽默感,表现了歌舞当中相互娱乐的风趣。 2、歌曲是F大调,2/4拍,共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相似,比较紧凑密集,第二乐段节奏较宽,旋律较为舒展。 3、歌曲的明显特点是:连续切分节奏和曲调多处反复。乐句短小,多处重音,使节奏更加鲜明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适合舞蹈动作。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情感目标 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按节拍、按情绪唱好这首歌曲。 2、能正确的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表现歌曲。 四、说教法学法.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我想,通过以下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

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具体做法有: 1.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通过电子设备,和有感情的语言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探究心。 2.合作学习:新课程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唱歌这一环节时,我充分渗透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如接唱等。这一学习方法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作能力得到发展。 3.积极评价: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会用眼神、笑容、言语等即时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4.角色扮演: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学习波尔卡舞蹈,并会请学生上前表演,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五、说教学过程 (写在黑板上)总的设计思路为:1、组织教学、情境导入 2、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3、启发诱导、对比欣赏 、创设舞台、展示自我4(一)、组织教学、情境导入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首先使用《跳吧跳吧》作 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声中可自己创编动作,律动着走进音乐教室。其后,我会先展示出斯洛伐克的城堡、圣马丁大教堂等配有背景音乐的幻灯片,加上生动、神秘的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兴趣,引出斯洛伐克这个国家。并对其做简单介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斯洛伐克民歌《跳吧跳吧》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此时进入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学习波尔 卡舞蹈,吸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紧接着带领学生学习波尔卡舞蹈:双手插腰,两只脚同时向上起跳,在跳的同时,左腿屈膝上提,接着左脚落地,两只脚踏三下,然后再换右脚做。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注意脚步要轻盈,两只脚都是前脚掌着地。 待学生学会后,用《跳吧跳吧》作为背景音乐,与学生一起跳波尔卡舞步。并及时对学生的舞蹈给予表扬鼓励。舞蹈结束后,告诉学生刚刚的舞蹈背景音乐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并且曾被风靡全球的俄罗斯方块选做背景音乐,这首音乐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跳吧跳吧》。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映像。(此时出示歌谱)并让学生带着“听听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一问题欣赏音乐。老师用钢琴弹唱歌曲。 2.学唱歌曲 总的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跟唱、模唱、和学生间互相指导来进行学习。跟唱即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模唱是全体学生用“la”来唱,帮助加强歌曲的音准

xxx大数据性能测试方案-V1.0-2.0模板

编号: 密级: XXX大数据平台 性能测试方案 [V1-2.0] 拟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6年06月08日]

文件变更记录 *A - 增加M - 修订D - 删除 修改人摘要审核人备注版本号日期变更类型 (A*M*D) V2.0 2016-06-08 A 新建性能测试方案

目录 目录................................................................................................................................................................... I 1 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测试目标 (1) 1.3读者对象 (1) 1.4 术语定义 (1) 2 环境搭建 (1) 2.1 测试硬件环境 (1) 2.2 软件环境 (2) 3 测试范围 (2) 3.1 测试功能点 (2) 3.2 测试类型 (2) 3.3性能需求 (3) 3.4准备工作 (3) 3.5 测试流程 (3) 4.业务模型 (4) 4.1 基准测试 (4) 4.1.1 Hadoop/ Spark读取算法的基准测试 (4) 4.1.2 Hadoop/ Spark写入算法的基准测试 (5) 4.1.3 Hadoop/ Spark导入算法的基准测试 (6) 4.1.4 Hadoop/ Spark导出算法的基准测试 (7) 4.2 负载测试 (8) 4.2.1 Hadoop/ Spark并行读取/写入算法的负载测试 (8) 4.2.2 Hadoop/ Spark并行导入/导出算法的负载测试 (9) 4.3 稳定性测试 (10) 4.3.1 Hadoop/ Spark并行读取/写入/导入/导出算法,7*24小时稳定性测试 (10) 5 测试交付项 (12) 6 测试执行准则 (12) 6.1 测试启动 (12) 6.2 测试执行 (12) 6.3 测试完成 (13) 7 角色和职责 (13) 8 时间及任务安排 (13) 9 风险和应急 (14) 9.1影响方案的潜在风险 (14) 9.2应急措施 (14)

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X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1 项目背景 为了了解XXXX系统的性能,特此对该网站进行了压力测试2 编写目的 描述该网站在大数据量的环境下,系统的执行效率和稳定性3 参考文档 4 参与测试人员 5 测试说明 5.1 测试对象 XXXX系统

5.2 测试环境结构图 5.3 软硬件环境 XXXXX 6 测试流程 1、搭建模拟用户真实运行环境 2、安装HP-LoadRunner11.00(以下简称LR) 3、使用LR中VuGen录制并调试测试脚本 4、对录制的脚本进行参数化 5、使用LR中Controller创建场景并执行 6、使用LR中Analysis组件分析测试结果 7、整理并分析测试结果,写测试总结报告 7 测试方法 使用HP公司的性能测试软件LoadRunner11.00,对本系统业务进行脚本录制,测试回放,逐步加压和跟踪记录。测试过程中,由LoadRunner的管理平台调用各前台测试,发起 各种组合业务请求,并跟踪记录服务器端的运行情况和返回给客户端的运行结果。录制登陆业务模块,并模拟30、50、80、100 个虚拟用户并发登陆、添加和提交操作,进行多次连续测试,完成测试目标。 测试评估及数据统计 此次测试通过同一台客户机模拟多个并发用户在因特网环境进行,未考虑因特网的稳定 性的问题。此次测试用户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只录制了三个事务,即:用户登录、添加和信息提交,从测试的数据来分析,各项性能指标基本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在测试过程中也发 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予以重视。 1 、模拟80 个用户并发操作时,出现1 个未通过的事务,具体原因需结合程序、网络和服务器综合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非无可挑剔。 2 、用户登陆事务的平均响应时间与其他两个事务相比等待的时间要长,且波动也较大, 在网速变慢、用户数增加的外部条件下,有可能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建议优化系统登录页面程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及运行性能测试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及运行性能测试 实验目的 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测试高效液相色谱仪运行性能的指标和方法,验证各部件及整机的性能。 实验器材 高效液相色谱仪,LC-ATvp高压泵、SCL-10Avp程序控制器、SPD-M10Avp二极管阵列检测器、CTO-10Asvp温度控制器。Shim-packVP-ODS C18 150×4.6mm分析柱、20μl进样器、AS3210型超声波发生器。无水甲醇和双蒸水各500ml(脱气处理)、萘、咖啡因(均为色谱纯或分析纯)。 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相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由于应用了各种特性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仪器描述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LC-2010和Agilent1100型为单泵型,适于单一流动相的洗脱;LC-10Avp型为双泵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适于程序洗脱。单泵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示意见图9-1。 实验步骤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岛津LC-10A为例) 1.依照顺序开机,自检完毕后进入操作模板; 2.设定洗脱程序、检测器的条件及测定报告; 3.完成实验过程,打印试验结果,依照顺序关机。 (二)性能测试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性能检查分为单个部件的验证和整机验证。验证时一般先验证泵、柱温箱、自动进样器的性能,接着是检测器的性能,最后是整机的性能验证。验证目的是检查并确认高效液相色谱仪运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1.验证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高效液相色谱仪各验证部件的验证项目的合格标准见表9-1。 表9-1 高效液相色谱仪各验证部件的验证项目的合格标准 验证部件验证项目合格标准 输液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 0.5ml.min-1: < 5%; 1.0ml.min-1: < 3% 2.0 ml.min-1: < 2% 流量稳定性误差SR 0.5ml.min-1: < 3%; 1.0ml.min-1: < 2% 2.0 ml.min-1: < 2% 柱温箱柱温箱设定值误差ΔTs< ±2℃柱温箱控温稳定性Tc ≤1℃ 自动进样器进样量准确度误差≤±2% 检测器基线噪声≤2×10+5AU 最小检测浓度≤1×10-7g.ml-1(萘的甲醇溶液) 基线漂移≤5×10-4AU.h-1 整机性能定性测量重复性误差RSD≤0.5% 2.验证步骤 (1)输液泵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流量稳定性误差SR的检定 将仪器的各部分联接好,以甲醇为流动相,流量设为1.0mL.min-1,按说明书启动仪器,待压力平稳后保持10分钟,按表16-2设定相应数值,待流速稳定后,在流动相排出口用事先清洗称重过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准确地收集,称重。按式(1)、式(2)计算SS和SR,结果填入数据记录与处理的表9-3中。 表9-2 流量、次数、收集时间表 流量设定值(mL/min)0.5 1.0 2.0 测量次数 3 3 3 流动相收集时间(min)10 5 5

性能测试报告范例

测试目的: 考虑到各地区的用户数量和单据量的增加会给服务器造成的压力不可估计,为确保TMS系统顺利在各地区推广上线,决定对TMS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重点为监控服务器在并发操作是的资源使用情况和请求响应时间。 测试内容 测试工具 主要测试工具为:LoadRunner11 辅助软件:截图工具、Word

测试结果及分析 5个用户同时生成派车单的测试结果如下: 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 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该脚本运行47秒,当5个用户同时点击生成派车单时,系统的响应时间为41.45秒,因为没有设置持续运行时间,所以这里我们取的响应时间为90percent –time,且运行的事物已经全部通过

事务概论图,该图表示本次场景共5个事务(每个用户点击一次生成派车单为1个事务),且5个事务均已pass,绿色表色pass,如出现红色则表示产生error

从上图可以看到服务器的CPU平均值为14.419% ,离最大参考值90%相差甚远;且趋势基本成一直线状,表示服务器响应较为稳定,5个用户操作5个900托运单的单据对服务器并没有产生过大的压力。

“Hits per Second(每秒点击数)”反映了客户端每秒钟向服务器端提交的请求数量,这里服务器每秒响应9,771次请求;如果客户端发出的请求数量越多,与之相对的“Average Throughput (吞吐量)”也应该越大。图中可以看出,两种图形的曲线都正常并且几乎重合,说明服务器能及时的接受客户端的请求,并能够返回结果。 按照上述策略,我们得出的最终测试结果为: 生成派车单: 1个用户,300个托运单点击生成派车单,响应时间7.34秒 5个用户,900个托运单点击生成派车单,响应时间41.45秒 单据匹配: 单用户1000箱,20000个商品,上传匹配时间8秒 五个用户2500箱,40000个商品,同时上传匹配耗时2分25秒 自由派车: 单条线路917个托运单下载,响应时间1分40秒 上述结果是在公司内网,测试环境上进行的测试,可能与实际会有偏差

安全测试注意事项

3.4安全检测注意事项 ⑴在测试过程中输出有高电压,操作者一定要注意安全,测试过程中,严禁操作人员身体触及仪器带电部位和被测负载壳体,只有按下复位键后才允许碰触。 ⑵安全检测仪器属精密仪器,务必轻拿轻放,每天上班后,必须检查检测仪的电源插头,探头电缆是否插好,不应有松脱等现象;下班时要关断检测仪电源并作好清洁。发现插座坏后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对插座进行更 测试项 目 测试方法测试标准 电气强度在“火线+零线”与“外壳接地金属件”之间施 加1600V交流电压、频率为空调器额定频率,保 持电压时间不少于1s; 不击穿、闪络,漏电流: 变频室外机≤45mA 其它≤10mA 绝缘电阻在“火线+零线”与“外壳接地金属件”之间施 加约500V直流电压,保持电压时间不少于4s, 待测量基本稳定后测量绝缘电阻; R≥2MΩ 泄漏电流在“火线+零线”与“外壳接地金属件”之间施 加空调器额定电压的1.06倍电压(三相空调器 按照相电压如220V计算)、频率为空调器额定频 率,在施加电压3s~5s内测量泄漏电流; 1)≤1.5mA,除变频机外的所有机型; 2)≤3.5mA,不带滤波器的所有变频室外机; 3)≤4.3mA,指对带有10A或13A规格的滤波器 的变频室外机1)≤1.5mA,除变频机外的所有机 型; 接地电阻在“电源线接地端”与“外壳接地金属件”之间 施加空载电压不超过12V(交、直流均可)电压, 通过调整试验仪器,使测试电流等于25A或者空 调器额定电流1.5倍(两者中取较大值),测试 时间不少于2s,待测量基本稳定后测量接地电 阻。 R≤100mΩ 换。⑶操作者可根据被测机测试要求选择好相应的频道号,但不得随意更改内存参数。 ⑷使用过程中,如果测试仪器出现有故障,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处理,不得擅自将开关打到编程处调整内存参数,防止意外触电的发生,禁止自行打开仪表的机壳。 ⑸进行绝缘和耐压测试时,被测负载应与大地和周围物体保持良好的电气隔离。特别注意被测负载应与流水线体保持良好的电气隔离。操作者双手戴绝缘手套,脚下垫绝缘橡胶垫,绝缘橡胶垫周围应划醒目安全警示线。 ⑹拆接测试仪后面板上的接线时,请务必由专业维修人员切断电源、断开空气开关后,再行操作! ⑺校对周期:每天不少于一次,原则上坚持每班开工前和中休各校对一次。另外,每次中途转换机型时,特别是不同频率和电压转机时一定要重新校对,每次点检必须在点检表上有完整记录。 3.5工件安检不通过经常使用的办法为排除法,故障举例说明:如果工件在进行

软件性能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方案

目录 前言 (3) 1第一章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3) 1.1 被测系统定义 (3) 1.1.1 功能简介 (4) 1.1.2 性能测试指标 (4) 1.2 系统结构及流程 (4) 1.2.1 系统总体结构 (4) 1.2.2 功能模块描述 (4) 1.2.3 业务流程 (5) 1.2.4 系统的关键点描述(KP) (5) 1.3 性能测试环境 (5) 2 第二章性能测试 (6) 2.1 压力测试 (6) 2.1.1 压力测试概述 (7) 2.1.2 测试目的 (7) 2.1.3 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 (7) 2.1.4 测试指标及期望 (8) 2.1.5 测试数据准备 (9) 2.1.6 运行状况记录 (99) 3第三章测试过程及结果描述 (90) 3.1 测试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测试场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测试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第四章测试报告 (11)

TAKAYA飞针测试

TAKAYA飞针测试 TAKAYA飞针测试飞针测试的开路测试原理和针床的测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两根探针同时接触网络的端点进行通电,所获得的电阻与设定的开路电阻比较,从而判断开路与否。但短路测试原理与针床的测试原理是不同的。TAKAYA飞针测试 APT-7400CN(FPT)可以检测的项目如下: 1.缺件 2.桥连 3.小焊点短路 4组件下面短路 5空焊 6组件常数不对 7组件特性不良 8组件种类错误 9组件极性错误 解决了针盘在线测之烦恼问题的飞针测试仪APT-7400CN TAKAYA的APT-7400CN是以移动探针方式进行测试的飞针在线测试仪。机器不需要任何针床夹具,与使用针床式在线测相比,可以大大节约测试成本。 机器针对脚间距在0.5mm(20mil)以下的焊盘也能用测针进行测试。超高密度SMT板也能检测,就是电路板的设计发生多次变更,也只要修正一下测试程序就可轻松对应。 机内还备有简易AOI检测功能,对未显示出电气特性的元器件缺件和安装错位,能以光学外观检测方式加以检出。 综上所述,APT-7400CN在SMT电路板检测和组装质量保证中显示出超群的威力!且特别方便运用于试生产板和中、小批量电路板的测试工序之中。 飞针测试机作用: 在SMT电路板测试和质量保证中显示威力的飞针在线测试系统对于高密度SMT电路板,仅使用目测手段、外观检测机(AOI)和功能测试仪,想要找到板上所有的不良是不可能的!此外,不良板的修理工序越往后道工程推移,修理的成本费用就越昂贵!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提高SMT板的质量,在世界各地的电路板组装在线已广泛使用在线测试仪。因此,

在线测工序也显示出了日倶增的重要性! 不过,传统的针床式在线测需根据不同电路板,分别制作高价的测试夹具。且对于间距小于1.27 mm(50mil)的焊点,几乎无法制作夹具。另外,已对做好了的针床,当电路板的焊盘设计发生变更时,将面临重新制作针床等颇烦脑筋的问题!APT-7400CN是以移动探针方式检测电路板之新型在线测试仪。测针在X,Y和Z方向一边移动一边检测电路板,所以无需使用高价针盘和其它检测夹具。使用本机后,既可减少制作针盘和测试夹具的成本,又能方便地对试产电路板和中小批量板进行测试。 工作原理: APT-7400CN是以移动探针方式检测电路板之新型在线测试仪。测针在X、Y和Z方向一边移动一边检测电路板,所以无需使用高价针盘和其它检测夹具。使用本机之后,既可减少制作针盘和测试夹具的成本,又能方便地对试产电路板和中小批量板进行测试。测针准确接触细小间距之测试点。对针盘夹具所不能竖针的高密度SMT电路板,机器也能简单、方便地以编程方式测试。另对光学、目视和功能检测所不能找到的微细焊点短路及组件常数错误等不良,机器都能精确地加以检出.本机实现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测试速度和测针定位精度,且测试编程之方式也非常简单。 飞针测试市场之占有率、技术水准、机械可靠性等各方面均居世界第一的TAKAYA研发出机型APT-7400CN。既可减少SMT板等各种组装板的测试成本,又能在电路板的产品质量保证上做出卓越贡献。 飞针测试过程的测试和调试 在软件开发和装载完成以后,开始典型的飞针测试过程的测试调试。调试是测试开发员接下来的工作,需要用来获得尽可能最佳的UUT测试覆盖。在调试过程中,检查每个元件的上下测试极限,确认探针的接触位置和零件值。典型的1000个节点的UUT调试可能花6-8小时。飞针测试机的开发容易和调试周期短,使得UUT的测试程序开发对测试工程师的要求相当少。在接到CAD数据和UUT准备好测试之间这段短时间,允许制造过程的最大数量的灵活性。相反,传统ICT的编程与夹具开发可能需要160小时和调试16-40 小时。由于设定、编程和测试的简单与快速,实际上非技术装配人员,而不是工程师,可用来操作测试。也存在灵活性,做到快速测试转换和过程错误的快速反馈。还有,因为夹具开发成本与飞针测试没有关系,所以它是一个可以放在典型测试过程前面的低成本系统。并且因为飞针测试机改变了低产量和快速转换装配的测试方法,通常需要几周开发的测试现在数小时就可

性能测试方案

XXX系统--版本号XXX 性能测试方案 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简介 (1) 1.1目的和软件说明 (1) 1.2内容摘要 (1) 1.3适用对象 (1) 1.4术语和缩略语 (1) 1.5参考文档 (1) 2系统概述 (2) 2.1项目背景 (2) 2.2系统架构 (3) 2.2.1架构概述 (3) 2.2.2运行环境 (3) 2.2.3处理流程 (4) 2.3技术方案设计 (4) 3测试目标 (5) 4测试范围 (6)

4.1测试对象 (6) 4.2需要测试的特性 (6) 4.3不需要测试的特性 (7) 5 4. 测试启动/结束/暂停/再启动准则 (8) 5.1启动准则 (8) 5.2结束准则 (8) 5.3暂停准则 (8) 5.4再启动准则 (9) 6测试人员 (10) 7测试时间 (11) 8测试环境 (12) 8.1系统架构图 (12) 8.2测试环境逻辑架构图 (12) 8.3测试环境物理架构图 (12) 8.4环境配置列表 (12) 8.4.1生产环境 (12)

8.4.2测试环境 (13) 8.4.3环境差异分析 (13) 8.4.4测试客户机 (14) 8.5测试工具 (14) 9测试策略 (15) 10测试场景设计 (16) 10.1总体设计思路 (16) 10.2业务模型 (16) 10.3测试场景设计 (17) 10.3.1......................................... 单交易负载测试 17 10.3.2....................................... 混合交易负载测试 18 10.3.3............................................. 稳定性测试 18 10.3.4...................................... 有/无缓存比对测试 19 10.3.5....................................... 网络带宽模拟测试 19 11测试实施准备.. (21) 11.1................................................. 测试环境准备 21

pcb飞针测试

优化测试数据,提高飞针测试的真实性和工作效率2008-6-4 15:16:07 资料来源:PCB制造科技作者: 摘要:移动探针测试(飞针测试)是一种有效的印制板最终检验方法。它能根椐用户设计的网络逻辑关系来判断印制板的电连接性能是否与用户的设计一致。它的操作可以说是完全依靠软件的应用,软件应用得合理测试就会发挥最大的优势。一般情况下用户不是十分了解测试的实现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只注意他的设计是否与他预期的目标一致。因此他们所提供的印制板加工资料有时就不太适合我们的实际操作,或者是在我们操作时达不到最佳的工作效率。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对用户的资料进行优化以提高测试的真实性和工作效率。 一.概述 一般而言,印制板测试主要有两中方法。一种是针床通断测试,另一种是移动探针测试(flying probe test system)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飞针测试。对于针床通断测试而言,它是针对待测印制板上焊点的位置,加工若干个相应的带有弹性的直立式接触探针真阵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针床),它是通过压力与探针相连接。探针另一端引人测试系统,完成接电源、电和信号线、测量线的连接。从而完成测试。这种测试方法受印制板上焊点间距的限制很大。众所周知,印制板的布线越来越高,导通孔孔径、焊盘越来越小。随着BGA的I/O 数不断增加,它的焊点间距不断减小。 对针床测试所用的测试针的直径要求越来越细。探针的直径越来越细,它的价格就越昂贵。无疑印制板的测试成本就相应的增加许多。另外,针床测试一般都需要钻测试模板.但是针床通断测试的测试速度要比移动探针测试快的多。 移动探针测试是根据印制板的网络逻辑来关系,利用2-4-8根可以在印制板板面上任意移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八、-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 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llg数据库, 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 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1.1.1 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 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 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青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 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 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 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最新性能和安全性测试的主要测试内容

性能测试的主要测试内容是什么? 软件测试 基准测试:比较新的或未知测试对象与已知参照标准(如现有软件或评测标准)的性能。争用测试:核实测试对象对于多个主角对相同资源(数据记录、内存等)的请求的处理是否可以接受。 性能配置:核实在操作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测试对象在使用不同配置时其性能行为的可接受性。 负载测试(Load Test)-是一种性能测试,指数据在超负荷环境中运行,程序是否能够承担。核实在保持配置不变的情况下,测试对象在不同操作条件(如不同用户数、事务数等)下性能行为的可接受性。 强度测试Stress Testing -核实测试对象性能行为在异常或极端条件(如资源减少或用户数过多)之下的可接受性。强度测试在系统资源特别低的情况下软件系统运行情况,目的是找到系统在哪里失效以及如何失效的地方。强度测试包括: Spike testing:短时间的极端负载测试 Extreme testing:在过量用户下的负载测试 Hammer testing:连续执行所有能做的操作 容量测试(Volume Test):确定系统可处理同时在线的最大用户数 关注点:how much(而不是how fast) 容量测试,通常和数据库有关,容量和负载的区别在于:容量关注的是大容量,而不需要表现实际的使用。

安全性测试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WEB安全性测试可以从部署与基础结构、输入验证、身份验证、授权、配置管理、敏感数据、会话管理、加密。参数操作、异常管理、审核和日志记录等几个方面入手。 1.安全体系测试 1)部署与基础结构 网络是否提供了安全的通信 部署拓扑结构是否包括内部的防火墙 部署拓扑结构中是否包括远程应用程序服务器 基础结构安全性需求的限制是什么 目标环境支持怎样的信任级别 2)输入验证 如何验证输入 A.是否清楚入口点 B.是否清楚信任边界 C.是否验证Web页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