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莲居居士:专勤坚久偈

夏莲居居士:专勤坚久偈
夏莲居居士:专勤坚久偈

专勤坚久偈

万德洪名,牢牢把守,心不离佛,佛不离口。

行住坐卧,珠不离手,句句恳切,字字不苟。

唯专唯勤,必坚必久,声满天地,光涵星斗。

独修良佳,勿强人偶,勿背良师,勿近恶友。

理辨邪正,言少臧否,善皆可法,何问谁某。

恩怨纷纭,等是空花,梦中说梦,何分好丑。

世间万事,甘让人先,信愿持名,决不落后。

果能心口,字字相应,净宗功夫,十得八九。

果能念到,心境如一,方知真空,不离妙有。

在极乐庵念佛道场作四首

其一

念佛最忌精神涣散字句模糊先快后慢

既无音节又不联贯心不应口声不摄念

轻忽养识古德所叹如此念法永难成片

其二

声和韵稳字正音圆恳切绵密沉著安闲

声合乎心心应乎声心声相依妄念自清

其三

佛号如珠念头如线分则各离合则成串

心不离佛口不离念如线贯珠相续不断

其四

未能一心先求专念未能不乱先学成片

真勤真专功效自见无须问人还请自验

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放下生平闲知见

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苦海慈航斩魔剑

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不间不杂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应根身器界潜转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三昧全凭信行愿

老实念

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

只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

直念去

弥陀教我念弥陀

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

原来弥陀念弥陀

顶礼夏莲居大士!

因果定律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内涵定义:定义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般的逻辑方法。人类的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一般都是从了解定义开始的。因果定律是宇宙根本的、固有的、法尔自然的、离情别见的、质的规定性以及大千世界森罗万象生灭转化的缘起(契机)、条件和相状(性质定义);是由佛陀证悟的宇宙的公理,是佛法的核心和基础(说明性定义);是必然与自由、轮回与解脱、生死与涅槃、无明与觉悟的必由之路(功能定义)即唯心所造、唯心所现、唯心所转的宇宙生命的法则。 外延定义:狭义(业决定、业增长、已做不失、未做不遇);广义(业缘、果报、轮回、解脱);延伸:净业三福、十善业道、八因三缘(对治)。 因果定律的特点:总说:本质的、固有的、超越的、金刚的、注定的,不因迷失而损耗,不因错乱而颠倒,不因否定而摆脱,不因抗拒而破坏。又是可认知的,可掌握的,可运用的。是这样一种固有属性。 别说:无欺性(不作假、不错乱)。《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现在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有苦有乐,都是各种缘聚合在一起产生的。这些缘如果没有了,则不会再有这种结果。而这些业力都是随你的心聚集的。不会有一点的误差。)《大般泥洹经》(泥洹拼音:ní huán 解释:即涅盘)讲:…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哪怕是父子至亲,其造作的业因也不会因为亲缘关系而有一丝一毫的错乱。) 无欺性的特点,给我们两点警示:一是业不传递,不能代受。父亲造作了罪过,结果牵连到家人受到打击,父亲造福给儿孙享用,这些观念都是错乱因果的表现。受牵连是因为有同样的共恶业,承福报是因为有同样的共善业。都是自做自受。二是同因同果,异因异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如果你前世向三宝前敬供鲜花,做了容貌端正的业因,就会得到容貌端正这个果报。而财富则是因为向三宝供养和布施等业因得到的。有人问,我放生了怎么夫妻还是吵架,我布施了怎么还得病,我已经不邪淫了怎么还是发不了财?因与果有着必然的联系,不会错乱颠倒。一般来说,夫妻吵架的果报是邪淫的因,得病的果报是杀生的因,发不了财的果报是偸盗的因。 决定性(因果不空,所做业不亡):因果不空。业决定。已做不失。大千世界森罗万象的果,是由于种种差别的因所决定的,必然的。《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讲:假使经百劫不坏诸业因因缘和合时有情随受果(我们造作的业因,哪怕是过了很久很久的时间,依然不会损坏,无论我们做得是善因、还是恶因,都会成为一颗种子,一旦因缘、条件具备,那么就会有果报现前。)忘了也不失坏。第八识,阿赖耶识不忘,如同你生命全程的监视器,不偸工、不减料、不休息、不间断、不停电、不罢工。种子不坏。 对决定性的片面认识:一是只承认当世因果,不承认三世因果。故不忌后果。业果愚。二是彻底决定,绝无扭转。定业难转。宿命论。僵化因果。三是因果属道德范畴,不是定律。所以,很多人不信因果,对于报应的果报,莫明其妙。事实上,因果定律,不会因为你不信、不懂就不报应你。 周遍性(不漏、不偏):不遗漏,不偏颇。从体相上讲,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真实不虚,分毫不差,一饮一啄,不离因果。遍及無量世界,小到基本粒子,大到無穷天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从类别上讲,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概莫能外。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从轮回上讲,逃了阳间逃不了阴间,逃了今世逃不了来生,逃了世间的公检法,逃不了因果的公检法。从時間上讲,從過去無始一直貫穿到未來無終,前前无始,后后无终;从体性上讲,个体上,森罗万象,种种差别,它貫穿每一位有情的每一種顯現中,是平等、无漏、周遍的。

广钦老和尚

广钦老和尚 释广钦(1892—1986),法名照敬,派名广钦,俗家姓黄,福建省惠安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2月26日,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4岁那年,他父母为给长子娶亲无钱,就把他卖给晋江县南门外的李姓人家作养子。他的养父李树,在山坡地种水果为生,日子勉强过得去。养母林菜,信佛茹素,以中年无子,才买一个养子。 广钦自幼体弱多病,到李家后,养母待他如同己生,为求平安,依当时习俗,养母带他到观音亭许愿,把他送给观音菩萨做契子。广钦7岁起随着养母茹素,终生不改。不幸9岁那年养母弃世,又过了两年,养父李树也病故,广钦至此孤苦零丁。后来经远房亲戚的安排,由乡人带他到南洋谋生。11岁的广钦,在南洋的福建同乡商店里做学徒,事实上是煮饭扫地打杂,过了数年,年龄渐长,体力增加,与人结队上山,垦林伐木,工作虽然辛苦,但赚钱较多,生活也较自由。 一日散工,工人准备搭乘轻便推车下山,广钦忽有预感,觉得台车不安全,警告同事不要搭这班台车,别人不信,这班车果然途中翻覆。过后同事中有人说:“你自幼吃素,又能料事如神,何不出家修行去?” 别人是顺口而说,但在广钦听来,“一言提醒梦中人”,想起自幼孤苦,养父母早逝,人生无常,说死就死,人生终要走这条路,自己何必再绕圈子呢?于是他决计返回家乡,出家修行。 就在1911年,他20岁,到泉州承天寺,向住持转尘老和尚请求出家。转尘命修苦行的瑞芳师为他剃度,承天寺是以“佛喜转瑞,广传道法”八字传承法脉,所以为他命名广钦。初出家,作外坡职事,每日种菜除草,简直和伐木工差不多。并且由于丛林人多,供众不易,饮食粗粝,汤汤水水的没有营养。一日出坡工作,近午收工回寺,闻得午斋云板响时,众人纷纷赶往斋堂,广钦也随众走向斋堂,转尘老和尚却叫住他,要他把出坡的工具各归原位。广钦这时饿得头昏眼花的,收拾着工具,一念嗔心忽起,心想做这么重的活,吃这么差的饭,何苦来哉?一怒之下,丢下工具,走出寺门,心想和尚不干了。

王凤仪老善人不怨人语录 看了开大智慧,附修忍辱精华文章,错过一定后悔

不怨人 1.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 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管十分,别人恨十分,不是地狱是什么?必须反过来,能领人的才能了人间债,尽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2.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难过,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生病,等于是自己服毒药。人若能反省,找着自己的不是(错误),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会,不怨不会的,明白对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3. 现今的人,都因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就不乐。其实我这个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别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个不怨人,就能成佛。现在的精明人,都好算帐,算起来,不是后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4. “不怨人”三个字,妙到极点啦!(不怨人就是真阳土) 不生气,不上火 5. 我常研究,火逆的多吐血,气逆的多吐食。要能行道、明道,气火就都消了。 6. 上火是“龙吟”,生气是“虎啸”,人能降伏住气火,才能成道。 有人惹你,你别生气,若是生气,气往下行变成寒;有事逼你,

你别着急,若是着急,火往上行变为热。寒热都会伤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愁,气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龙伏虎”。能降伏住,它就为我用;降伏不住,它就是妖孽了。 7. 禀性(怒、恨、怨、恼、烦,又称气禀性)用事,鬼来当家。因为生气、上火一定害病,生病就是被鬼给打倒了!正念一生,神就来;邪念一起,鬼就到。可惜人都不肯当神,甘愿做鬼!8. 火是由心里生的,人心一动就生火。一着急,火往上升;一动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不守本分的人,额外的贪求,火就妄动。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着急,就不起火,该有多么轻快! 9. 动性(耍脾气)是火,心里生气,才是气。佛说“七处心灯”,我说不如掐死一头。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动,道心自灭,争贪的念头就生出来了。因争生气,因贪上火,气火攻心,整天烦恼,就是富贵,也没乐趣。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我说把心掐死,多么省事! 找好处,认不是 10. 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为什么呢?就因为心里存的,都是别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11. 找人好处是“聚灵”,看人毛病(缺点)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沉,就会伤身。人人都有好处,就是恶人,也有好处,正面找不着,从反面上找。所以我说,找好处是“暖心丸”,到处有缘,永无

夏莲居居士:专勤坚久偈

专勤坚久偈 万德洪名,牢牢把守,心不离佛,佛不离口。 行住坐卧,珠不离手,句句恳切,字字不苟。 唯专唯勤,必坚必久,声满天地,光涵星斗。 独修良佳,勿强人偶,勿背良师,勿近恶友。 理辨邪正,言少臧否,善皆可法,何问谁某。 恩怨纷纭,等是空花,梦中说梦,何分好丑。 世间万事,甘让人先,信愿持名,决不落后。 果能心口,字字相应,净宗功夫,十得八九。 果能念到,心境如一,方知真空,不离妙有。 在极乐庵念佛道场作四首 其一 念佛最忌精神涣散字句模糊先快后慢 既无音节又不联贯心不应口声不摄念 轻忽养识古德所叹如此念法永难成片 其二 声和韵稳字正音圆恳切绵密沉著安闲 声合乎心心应乎声心声相依妄念自清 其三 佛号如珠念头如线分则各离合则成串 心不离佛口不离念如线贯珠相续不断 其四 未能一心先求专念未能不乱先学成片 真勤真专功效自见无须问人还请自验 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放下生平闲知见 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苦海慈航斩魔剑 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不间不杂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应根身器界潜转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三昧全凭信行愿 老实念 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

只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 直念去 弥陀教我念弥陀 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 原来弥陀念弥陀 顶礼夏莲居大士!

夏莲居老居士

夏莲居老居士《老实念佛》: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只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这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念佛往生的真谛,可以说这是真正成功往生的秘诀,人人果真照此来做来行决定往生。下面就浅显的把这几句讲一讲,和同修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 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 这句话很好很关键,你只管老老实实的念佛,其他的不要管,不要去想我烦恼多,不要想能不能往生,你只管老老实实的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必问如何,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贵在老实念这句佛号。所以贵在老实二字,真正的老实就是连烦恼也不去想,我只管好好念佛,别的什么也不问。 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 不去管世间的好与坏,是是非非等事,相同的也好,不相同的也罢,这些都不要去管,不要妄自分别,也不去争论什么我的他的,好的坏的,是是非非要远离。一定要努力做到,做到是最难的。 只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 我们不要怕妄想多,妄想任他来去,我们贵在有一颗坚定的愿力,坚定的信心,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愿力一定要强,贵在愿力强,这样能坚定我们的信心,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最为关键。至于妄想不去管他,任妄念纷飞,自己的愿力要强。 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我们念佛切莫散乱,刚开始会散乱,但我们念久了功夫纯熟了自然达到一心,所以散乱这个病可以慢慢来治,久久自然功夫纯熟;我们在世间不要用分别心来看待,分别易入魔心,我们分别着是非好坏,分别着你的我的,这样执着就深了。我们要去掉分别,尽管世间有好的坏的,那也是因果的定律,因果也本是假,我们何必分别这些呢?只不过有因有果,都是因果之事,各人因果各自负责,我们切莫去分别。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 我们人生的境缘本无好丑,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只不过是暂时的因缘果报,都不是真的,所以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只是你的心在分别。无论什么境缘,我们都用这一句阿弥陀佛一扫而过,把这些假相的境缘扫平。所以我们的人生只住在这句佛号上,你的生活就会幸福,那些假的境缘我们不去分别,一扫而过。 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 这句话说到了心坎上,我们念佛之所以不能有成就,就是每念的这一句佛号心不真,我们要句句真切,用真心来念出这句阿弥陀佛,真心决定没有一丝毫假的,你才能够出离娑婆。所以真心念佛才能出离娑婆。真心就是老实心,老实心就是真心,一定是舍弃娑婆而坚定的求生净土。

广钦老和尚语录精选

广钦老和尚语录精选 ★会听的,开示才有用,如不会听的,开示也没有用。★有善根的人,讲会听得进去,没善根的人甚至会跟你吵。 ★有善根的人,师父讲他,他知道师父在教他,会说忏悔。没善根的人反说师父怎么还说他,生起烦恼……,就想:还是在家好,有父母,吃好穿好。如嫁人演那场戏,结果是再堕落,或有人想到要离开此地,那以后就没有人会讲他了。 ★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烦恼,以前在大陆是要看那个愈有修、愈有根基的人,特地去试他,故意用那种无理的态度去刺激他,或有时看他事情快做好了,偏再去破坏,或打他一下,要看根基到哪里,才能试到哪里,否则对无根基的人,徒增其烦恼,在台湾是行不通的。一般女众从父母身边来,扭扭捏捏的习气还在,用的方法都是世间法。 ★打击我们的,你以为他是坏人,但是在修道来讲,是有帮助的,内心要感谢他。那是西方钱,你不会赚,反而跑去哭。 ★每一法师都有其度众生的法门,不可随便毁谤批评,因而影响别人对佛法的信心。

“要知道,我们这个人身,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得这个人身,便要过人身劫,利用这个人身,来度我们种种的贪念,来度我们的生老病死苦。要知道,佛菩萨是由人身修行而成就的,三恶道也是由人身造业而去的,我们这个人身,包含了十法界,为善为恶,超升下堕,全由这个人身,这是个转捩点,是个劫数,不可忽视。” 徐╳╳指著对面坐的妹妹,对老和尚说:“我这妹妹是台大哲学系毕业,留美四年,专研哲学,尤其对佛学颇有涉猎,现已取得硕士学位,想自己走出一条路,以佛学为基础,来教东方哲学,在美国弘扬佛法,师父认为这方式行得通吗?”老和尚摇头说:“不可能,一个大学毕业出来的知识份子,或是一位思想很丰富的学者,想以居士的身份,用自己的的思想形式,来弘扬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徐╳╳对老和尚说:“我现在想再出国继续深造,取博士学位,师父认为如何?”老和尚说:“不必出国了,到佛国来留学才有了脱的一天。”“到佛国留学?”徐╳╳问。“是的,出家。”老和尚说。“出家!哦!”“你到美国去,在怎么念,怎么钻,都是尘劳,只是徒然为自己多造点业,到头来也是一场空幻,你不可能由那里得到安乐解脱,只有烦恼、妄念越多,那些形式上的社

老和尚的考试

1、 广钦老和尚平时大约早上六点,就会在寺里面经行巡视,他平常都静静观察,看什么人拜佛念佛最认真,最早起来用功,就找那个最用功的弟子来,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一顿,甚至说一些让他冤枉委屈的话,老和尚演技又很逼真,那位弟子听了如果动心,甚至生气起来,老和尚就摇摇头,笑笑说:…我以为你多用功,这样讲几句就受不了,唉!功夫还早咧!?。 2、 我的恩师告诉我,当时承天寺建在深山中,工程有种种困难,大家要自己挑土、搬砖,甚至工作到全身泡在泥水里面,老和尚勉励大家,要一面做工作,一面念佛,训练动中念佛的功夫。有一天,很多位法师大德来拜见老和尚,老和尚就请人到工地把我的恩师叫回来翻译,当恩师一进到方丈室的时候,老和尚就马上向在座所有的法师说:…你们看!我们全承天寺,就是这个人最会做表面工作!你们看看,她弄得全身都是泥巴,就是要让人家说,她工作很辛苦认真!?大家听到老和尚这样讲,可以说没有人不相信的,在座的法师,有人听了,就跟我的恩师说:…啊?老和尚说你都做表面工作,这样不好哟!?恩师听了,马上就跪下来向大家说:…是的,弟子都是做表面工作,弟子会忏悔改过?。 3、 过去在承天寺建筑的时候,大家都要合力帮忙。有一天,在泥土里忙到夜里疲惫不堪的时候,老和尚竟然自己去把一大盒原来已经分类好的铁钉全部都搞混。然后说你们去把这盒铁钉分大小尺寸拣好,恩师描述,本来当时她涌起的念头是—…唉!老和尚,你怎么偏偏选这种大家都疲累不堪的时候叫我们来拣铁钉呢??然而,老和尚把面孔板起来说:…难道临命终的时候还让你选时间吗??恩师当时马上跪下来,懂得老和尚的意思,回答说:…弟子现在就去拣。?然后勉力振作,抖擞精神,把铁钉分一寸、二寸,照大小分类,拣到半夜,才把铁钉都分好,然后去报告老和尚说:…弟子已经把铁钉分好了。?老和尚却说:…要拣,也是你的事;不拣,也是你的事!? 4、 我的恩师去恳求老和尚慈悲,帮她去掉…我相?的烦恼,老和尚听了就说…好,好,好!?,但是并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恩师就每天都去跪著恳求老和尚,老和尚还是说…好,好,好!?,但是依然没有动静,日子久了,恩师事情又多,就渐渐忘记。 有一天很多政府官员、台大教授、北一女老师都来到承天寺拜见老和尚,老和尚就叫我的恩师去翻译,当恩师一进去,照平常和大家念阿弥陀佛,合掌打招呼的时候,老和尚突然就用很夸张,古怪的动作来学我的恩师合掌说:阿弥陀佛!恩师一看,今天不一样,就赶紧去跪在老和尚面前,老和尚就说:…这么多在家居士在这里,你跪著是要让人家折福吗??

广钦老和尚:做事不是为别人做

广钦老和尚:做事不是为别人做 (转载来自学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c15647270.html,/show1_10869.htm) 1、不要怕得罪人,自己职事要做好,该说的就当说,不要做人情,免得落因果(宁可失人——而不失因果)。 2、做事要有耐心,把环境擦洗干净,也同样要把自己的心洗涤清净——边做事边念佛,不要放逸,不让它(意识)跑走了,才能达到身口意清净。 3、出家修行要【发心】,培福修功德;人家不做,我们去做,人家没看到而我们看到的地方,我们就去做;即使别人在休息时,尚未做完事,你看到了,也要随时【发心】去做,不可以说:“那不是我的工作,那不是我的事。”不要这样想,否则不但没功德,在修行上也没办法突破。应该随时发心,因为出家这一法是无上法,如果没有【常住】,不能成就佛道。 4、做事不是为别人做,也不是应该做的,而是为消自己的业障。大伙同在做,若有人不会我们来教他;若他做不好,我们帮他做。不要分得太清楚,他不做,你就起烦恼;他不做你自己来做,要有慈悲心。 5、修行谈何容易?要想当一个修行人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贪、嗔、痴、慢、疑未断,现在只是籍着领执事来磨练我们的心志,等断了贪、嗔、痴,才能算入道。 6、当执事人不可贪——贪一根草,滴水也难消,还得轮回生死;稍贪则有业障。 7、修苦行是从各种执事中去磨练,在工作之中要能吃苦、能忍耐,一次、两次之后,就不觉得苦,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除;若是越修越觉得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就像佛菩萨已从苦行中磨得业障尽除,没有苦恼的感受,做什么事都很自在,而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自己在度众生。 8、尽守自己的职事;若好吃懒做,不尽职,福报用完,业障一到,自然而然待不住。

忍辱福德大无边

忍辱福德大无边 广钦老和尚:忍辱的人福德大福报大忍辱的人福德大福报大第一节广钦老和尚关于忍辱的开示汇集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2.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恶,人家毁谤我们,骂我们恶人善人,都当做没听到、没看到,收摄六根不外驰。只有那些没功夫的人,才整天窥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计较。3.修就是要修这些坏的、恶的,这些逆因缘,会启发出我们的智慧与知识,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 4.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磨、去修,万般事总要顺别人意思,事事忍辱,最后终会有好处,如果再分个我是他非,烦恼就惹上来了。 5.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么事情不顺眼,就把耳朵关起来,眼睛闭起来,装着没听到、没看到,睁一眼、闭一眼,对人要和颜悦色,再怎么说,修行就是忍辱这两个字。 6.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

处,能行忍的人,福报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业障、开启智慧。7.对于他人的侮辱,能忍下来,便是我们的福报,以后还会慢慢地开智慧,忍辱也是在开我们的智慧。8.譬如说:别人骂你,那是消灾,给你不好的脸色看,那是‘最上供养’,要没有分别,如获至宝。对厨房的饭菜,如果嫌好嫌坏地挑剔,自己本身会损福,反而还增加煮的人的福气。9.受戒是受什么?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见生欢喜,亦可感化人。 10.任何横逆,就如同钱要让你赚,你不要,就是说境来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烦恼。11.什么事都能忍得下来,才会进步,就是自己对,也要向他忏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12.打击我们的,你以为他是坏人,但是在修道来讲,是有帮助的,内心要感谢他。那是西方钱,你不会赚,反而跑去哭。 13.受了别人的攻击或批评,我们当忍受,即使是被人冤枉也得忍受,还要感到庆幸并感谢人家。14.忍辱即智慧。15.夸我们的,赞美我们的,那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否,这才是真正明师。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当我们受到刺激时总会想:“这么瞧不起我,我就做给你看。”拿出这个志气来,成就已经在望。16.忍辱波罗蜜,不要说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相,而是对境不觉得,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骂你时,你不觉得人家在骂你。第二节黄念祖老居士谈忍辱的六种境界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