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物理组高二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节交变电流的产生

教学目的:l、交变电流的产生即变化规律。

2、会用公式和图像表示交变电流。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如何产生感应电流?

二、新课教学:

1、交变电流的产生

[演示1]:出示手摇发电机模型,并连接演示电流表

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电流表的指针随着线圈的转动而摆动,线圈

每转动一周指针左右摆动一次。

表明:电流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电流叫交流电。

2、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演示2]: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四个过程

分析:线圈bc、da始终在平行磁感线方向转动,因而不产生感应电动势,只起导线作用。

(1)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a图),ab、cd边此时速度方向与磁感线平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没有感应电流。

教师强调指出:这时线圈平面所处的位置叫中性面。

中性面的特点: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小为零,感应电流为零。

(2)当线圈平面逆时针转过900时(b图),即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ab、cd边的线速度方向都跟磁感线垂直,即两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也最大。

(3)再转过900时(c图),线圈又处于中性面位置,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4)当线圈再转过900时,处于图d位置,ab、cd边的瞬时速度方向,跟线圈经过图(b)位置时的速度方向相反,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也跟在(图b)位置相反。

(5)再转过900线圈处于起始位置(e 图),与a 图位置相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小结: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因此线圈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

提出问题: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如何变化呢?

在场强为B 的匀强磁场中,矩形线圈边长为L ,逆时针绕中轴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 。

线圈转动的线速度为v=ωL/2,转过的角度为θ=ωt , 此时ab 边线速度v 以磁感线的夹角也等于ωt ,这时ab 边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 ab 同理,cd 边切割磁感线的感应电动势为e cd :

就整个线圈来看,因ab 、cd 边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相同,是串联,所以

当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平行时,即ωt=π/2,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值εm =BS ω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e= εm sin ωt

可见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做周期性变化。当线圈跟外电路组成闭合回路时,设整个回路的电阻为R ,则电路的感应电流的瞬时值为表

达式

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 i=I m sin ωt 这种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正弦式电流

t

Bl t l Bl BLV e cd ωωωωsin 2

1

sin 22===t

BS t Bl e ωωωωsin sin 2==t

BS t Bl e ωωωωsin sin 2

==t R

R e i m

ωsin ε==t

Bl t l Bl BLV e ab ωωωωsin 21sin 22

===

3、交流电的图像

交流电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线圈平面跟中性面的夹角(或者表示线圈转动经过的时间t),纵坐标表示感应电动势e (感应电流I)。

4、交流发电机

(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①用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叫电枢)②用来产生磁场的磁极

(2)发电机的基本种类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电枢动磁极不动)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磁极动电枢不动)无论哪种发电机,转动的部分叫转子,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第二节 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教学目的:l 、掌握表征交变电流大小物理量。

2、理解有效值的定义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3、掌握表征交变电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教学准备: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一)、交变电流:

产生的交流是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即正弦交流。

2、中性面:匀速旋转的线圈,位于跟磁感线垂直的平面叫做中性面。这一位置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但切割边都未切割磁感线,或者说这时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线圈中无感应电动势。

3、规律:

(1)、函数表达式: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则e=NBS ωsin ωt 。用εm

表示峰

值NBS ω 则e=ε

m sin ωt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I=

R

R e m

ε=sin ωt=I m sin ωt ,电压u=U m sin ωt 。 二、新课教学:

1、表征交变电流大小物理量

①瞬时值:对应某一时刻的交流的值 用小写字母x 表示,e i u ②峰值:即最大的瞬时值 用大写字母表示,U m Im εm εm = nsB ω Im =εm / R

注意: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所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峰值为

εm =NBS ω,即仅由匝数N ,线圈面积S ,磁感强度B 和角速度ω四个量决定。与轴的具体位置,线圈的形状及线圈是否闭合都是无关的。 ③有效值:

ⅰ、意义:描述交流电做功或热效应的物理量

ⅱ、定义:跟交流热效应相等的恒定电流的值叫做交流的有效值。 ⅲ、正弦交流的有效值与峰值之间的关系是ε=2

m

ε I=

2

m I U=

2

m U 。

注意:正弦交流的有效值和峰值之间具有ε=

2m

ε,U=

2

2m

m I I U =

的关系,

非正弦(或余弦)交流无此关系,但可按有效值的定义进行推导,如对于正负半周最大值相等的方波电流,其热效应和与其最大值相等的恒定电流是相同的,因而其有效值即等于其最大值。即I=I m

ⅳ、交流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指的是有效值;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

压表的读数是有效值。对于交流电若没有特殊说明的均指有效值。 ⅴ、在求交流电的功、功率或电热时必须用交流电的有效值。 ④、峰值、有效值、平均值在应用上的区别。

峰值是交流变化中的某一瞬时值,对纯电阻电路来说,没有什么应用意

义。若对含电容电路,在判断电容器是否会被击穿时,则需考虑交流的峰值是否超过电容器的耐压值。

交流的有效值是按热效应来定义的,对于一个确定的交流来说,其有效

值是一定的。而平均值是由公式t

n ??Φ

=ε确定的,其值大小由某段时间磁通量的

变化量来决定,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是不相同的。如对正弦交流,其正半周或负半周的平均电动势大小

为πωnBs T Bs n 22

2=

?=,而一周期内的平均电动势却为零。在计算交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功率时,只能用有效值,而不能用平均值。在计算通过导体的电量时,只能用平均值,而不能用有效值。

①、周期T :s . ②、频率f ③、角频率ω单位:rad/s.

④、角速度、频率、周期,的关系 ω=2πf=T

π

2

第三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教学目的:

1、理解为什么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知道感抗、容抗与那些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间的关系

2、交变电流的周期及频率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⑴原理:将交变电流通入电感线圈,由于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都时刻变化,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电感线圈中必产生自感电动势,以阻碍电流的变化,因此交流电路的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⑵影响电感器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因素:感抗的大小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交流电的频率。

⑶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通直流,阻交流”这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而言的,因为(恒定)直流电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交流电的电流时刻改变,必有自感电动势产生来阻碍电流的变化。“通低频,阻高频”这是对不同频率的交流而言的,因为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流变化越快,自感作用越强,感抗也就越大。

⑷应用:扼流圈

扼流圈是利用电感阻碍交变电流的作用制成的电感线圈。分低频扼流圈和高频扼流圈两类:

低频扼流圈

构造:线圈绕在铁芯上,匝数多,自感系数大,电阻较小

作用:通直流,阻交流

高频扼流圈

构造:线圈绕在铁氧体上,匝数少,自感系数小(铁芯易磁化使自感系数增大,铁氧体不易磁化,自感系数很小)

作用:通低频,阻高频

2、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⑴原理:当电源电压推动电路中形成电流的自由电荷向某一方向做定向移动的时候,电容器两极板上积累的电荷要反抗自由电荷向这个方向做定向移动,因此交流电路的电容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⑵影响电容器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因素:电容器的电容和交流的频率。

频率一定,则电

容器充(放)电时间

一定,又因电压一

定,根据Q=CU可

知,C大的电容充入

(或放出)的电量

多,因此充电(或放电)的的速率就大,所以电流也就越大,容抗越小;而C 一定时,电容器充入(或放出)的电量一定,频率越高,电容器充(放)电的时间越短,充电(或放电)的速率越大,容抗也越小。

⑶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电容器对直流相当于断路,利用电容器“隔直流、通交流”性质可分离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如图1所示,该电路就起到“隔直流,通交流”的作用;

在电子技术中,从某一装置输出的电流常常既有高频成分,又有低频成分,若在下一级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个电容器,就可只把低频成分的交流信号输送到下一级装置,如图2所示,具有这种“通高频,阻低频”用途的电容器叫高频旁路电容器。

3、难点辨析:为什么交变电流能够通过电容器?

电容器的两级板之间是绝缘的,不论是恒定电流还是交变电流,自由电荷都不能通过两极板之间的绝缘体(电介质)。通常所说的交变电流“通过”

电容器,并非有自由电荷穿过了电容器,而是在交流电源的作用下,当电压升高时,电容器充电,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增多,形成充电电流,当电压降低时,电容器放电,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减少,形成放电电流,由于电容器反复不断地充电和放电,使电路中有持续的交变电流,表现为交变电流“通过”了电容器。

4、电阻、电感器、电容器对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节 变压器

教学目的:l 、了解变压器的构造,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变压器的变流比和变压比。

3、了解几种常见的变压器。

教学准备:可拆迁变压器、学生电源、演示电流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二、新课教学: 1.变压器的构造

原线圈、 副线圈、 铁心 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在原、副线圈上由于有交变电流而发生的互相感应现象,叫做互感现象,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3.理想变压器

磁通量全部集中在铁心内,变压器没有能量损失,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 4.理想变压器电压跟匝数的关系:

U 1/U 2= n 1/n 2

说明:对理想变压器各线圈上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的关系,不仅适用于原、副圈只有一个的情况,而且适用于多个副线圈的情况。即有3

3

2211n U n U n U =

==……。这是因为理想变压器的磁通量全部集中在铁心内。因此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是相同的,每匝线圈产生相同的电动势,因此每组线圈的电动势与匝数成正比。在线圈内阻不计的情况下,每组线圈两端的电压即等于电动势,故每组电压都与匝数成正比。 5.理想变压器电流跟匝数的关系

I 1/I 2= n 2/n 1 (适用于只有一个副线圈的变压器) 说明:原副线圈电流和匝数成反比的关系只适用于原副线圈各有一个的情况,一旦有多个副线圈时,反比关系即不适用了,可根据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

等的关系推导出:U 1I 1= U 2I 2+ U 3I 3+U 4I 4+……再根据U 2=12n n U 1 U 3=13n n U 1 U 4=1

4n n

U 4……可得出:

n 1I 1=n 2I 2+ n 3I 3+ n 4I 4+…… 6.注意事项

(1)当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

2

1

n n )确定以后,其输出电压U 2是由输入电压U 1决定的(即U 2=

1

2

n n U 1)但若副线圈上没有负载 , 副线圈电流为零输出功率为零 , 则输入 功率为零,原线圈电流也为零,只有副线圈接入一定负载,有了一定的电流,即有了一定的输出功率,原线圈上才有了相应的电流(I 1=

1

2

n n I 2),同时有了相等的输入功率,(P 入=P 出)所以说:变压器上的电压是由原线圈决定的,而电流和功率是由副线圈上的负载来决定的。

五电能的输送

教学目的:

1、了解电能输送过程。

2、知道高压输电的道理。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和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1)输送电能的过程

提问: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如:葛洲坝电站发出的电是怎样输到武汉、上海等地的呢?很多学生凭生活经验能回答:是通过电线输送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回答:是通过架设很高的、很粗的高压电线输送的。

(2)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提问: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电压呢?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说:这个实际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分析和讨论的思路是:输电→导线(电阻)→发热→损失电能→减小损失。

讲解:输电要用导线,导线当然有电阻,如果导线很短,电阻很小可忽略,而远距离输电时,导线很长,电阻大不能忽略。列举课本上的一组数据。电流通过很长的导线要发出大量的热,请学生计算: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的高压输电线电阻约400欧,如果通的电流是1安,每秒钟导线发热多少?学生计算之后,教师讲述:这些热都散失到大气中,白白损失了电能。所以,输电时,必须设法减小导线发热损失。

提问:如何减小导线发热呢?

分析:由焦耳定律Q=I2Rt,减小发热Q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减小输电时间t,二是减小输电线电阻R,三是减小输电电流I。

提问:哪种方法能被实际使用呢?

讨论:第一种方法等于停电,没有实际价值。第二种方法从材料、长度、粗细三方面来说都有实际困难。适用的超导材料还没有研究出来。排除了前面两种方法,就只能考虑第三种方法了。从焦耳定律公式Q=I2Rt可以看出,第三种办法是很有效的:电流减小一半,损失的电能就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通过后面的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办法也是很可行的。

讲解:另一方面,输电就是要输送电能,输送的功率必须足够大,才有实际意义。

提问:怎样才能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呢?

分析:根据公式P=UI,要使输电电流I减小,而输送功率P不变(足够大),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U。

(3)变压器能把交流电的电压升高(或降低)

讲解:在发电站都要安装用来升压的变压器,实现高压输电。但是我们用户使用的是低压电,所以在用户附近又要安装降压的变压器。

讨论:高压电输到用电区附近时,为什么要把电压降下来?(一是为了安全,二是用电器只能用低电压。)

(4)引导学生看课本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我国输电电压,知道输送电能的优越性。

3.小结:输电过程、高压输电的道理。

高一物理集体备课方案

高一物理集体备课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物理备课组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重点。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扎实教学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学校教务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重点恨抓课堂教学监督。加强备课组的建设,教师们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以身作则,肯吃苦、肯学习、肯钻研,乐于奉献,为同一目标而同心协力,勤奋工作。 2、加强备课组活动,严格按照学校关于集体备课的要求,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提高备课效率。增进各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认真开展“听课、说课、评课及案例研究”工作,本学期组内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上课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规范的说课稿,课后及时写出自我反思。同一备课组内,每人至少听课15节以上;加强科组内老师之间的学习。 3、做好分层教学,不同的层次教学应有不同的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控制好教学进度。又要面向高考,更好地注意教学难度的循序渐进,知识逐步扩展加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4、课堂教学达到精讲巧练,确保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严格控制作业布置的情况,在量和质上有所体现。 5、注重物理尖子生的辅导、一定要严抓、实管。落实每个人的责任与分工,经一段时间的培训、辅导后参加市竞赛。争取在一年内有很好的效果。 6、组织全组教师积极参与全市物理公开课和学校的公开周活动。 三、方法与措施: 1、每周二下午第一节课集体备课,做到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工作进度,统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物理科学方法的归纳和新情景题、综合题的训练,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巩固。 2、每周安排一次学科综合测试。认真阅卷,根据试卷反映出的情况随时调整,缺啥补啥,因材施教。 3、强化教学管理。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检查作业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及时解决。 4、搞好补弱纠偏,促进整体进步。实践证明,弱课是整体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因而,平时教学中,应特别强调,采用“五多”补课法,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关心、鼓励弱科学生。 5、精选习题、测试题。平时练习、测试要认真对待,在选题、组题上肯下工夫,确保所选题目的科学性、实用性真正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6、夯实基础,狠抓落实,高考以能力立意,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能力便很难提高。 7、后期教学要随时关注高考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范文整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难忘的一课》4 课型 略读课文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代尊玲朱晓洁 教材简析 《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师生共同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 厚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 一 预

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计划5篇

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计划5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计划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计划5篇(一) 1、指导思想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新高考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安排,以及本届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高考物理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

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达到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分析和教学内容 新一轮教材改革中,不仅对高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能力作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继承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对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的认识过程,精选了每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面向新时代,要求教学内容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强调知识和方法获得的过程。 本学期学习人教版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机械波至电磁感 应的全部内容。教学中理解大纲要求,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注意加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意安排练习和习题,这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除完成书本上的练习外,要求学生人手一册《物理教与学整体设计》同步练笔。

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集体备课教案

《过秦论》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议论的节奏、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 音。 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 2、根据学法指导,通顺地朗读全文; 3、结合句子成分,准确翻译字词和理解活用、通假。 【导学过程】 1、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写作背景: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秦末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而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 3.解题 过:指出……的过失,动词。“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

议论文文体的标志。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 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 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 膏腴.()陈轸.()遗镞.()孝公既没.() 鞭笞.()蒙恬.()藩.篱()俯首系.颈() 召.滑()墨翟.()瓮牖 ..()度长絜.大()劲.弩()朝.同列()一夫作难.()蹑足行.伍()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约从离衡 (2)合从缔交 (3)制其弊 (4)陈利兵而谁何 (5)赢粮而景从 (6)百有余年 3.字词解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

集体备课高三物理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说课材料 年级:高三年级学科:物理 1、课题:试卷分析 2、教学目标:1、质检二考试试卷分析,分析学生得分情况 2通过考试认真总结分析试卷找出经验和教训。 3总结自己教学情况。 3、教材分析:试卷内容 4、学情分析:.根据目前学生存在懒惰不愿意做题,更不愿意作图的毛病,让他们多做练习, 认真做图,规范练习。 5、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 难点选择题 14 17 18 20 。实验题和计算题 23题25和26 6、教学流程 学习过程:归纳总结 学生在实验题得分很低,没有抓住实验要点,没观察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不匹配。 电压表量程1伏特可电阻电压至少2伏以上不可以用,再则扩大量程没电阻箱也不可以 中有把电流表当电压表用,利用I1R1=(I2-I1)R2 然后用分压接法即可。 计算题得分较高,课堂针对学生普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再多说。 下面讲试卷讲评策略; 试卷讲评: 讲共性的问题、错误,典型的个性问题。 学生都出现的共性问题、错误应多花时间进行重点讲解。分清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问题,是试卷讲评课不能面面具到,每个题都讲一遍。对于多数情境、建模出现问题,还是解题程序、细节存在失误。如知识上可采取的方式是:多角度、多变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问题的内在实质,挖掘概念的

内涵外延,总结规律的使用条件。使学生对错解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典型性个性问题也要进行讲解,注意某些个性问题之间存在类型相似和深浅程度不同的典型,设计一个综合题将其巧妙串联起来进行讲解、纠错。 进入总复习教学,必须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重视综合能力训练上来.试题的综合程度、难度普遍加大.因而教师在讲解时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是要指导学生审题时有那些注意点需要强调,如何挖掘试题的隐含条件,如何建立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切题入手, 引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思考试题是如何将多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的,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好状态、过程的分析,最佳解题途径在哪里。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并将规范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规范解答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与板书也应力求简洁扼要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7 认识时间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难点是会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单元新知识中认识的“分”,涉及数格子,对于“大格、小格”,学生都未接触过,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教学中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注意利用钟表模型等学具、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等,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2.在认、读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以及动手操作等方式,在交流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组织一些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如采用对话、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如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三”中第4~6题的素材,要求学生对不同事件进行时间判断,利用已有的经验基础,展开分析,推理结论,形成解决问题中一般方法的思考过程。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更具体、直观,促进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采取有效的设计突破教学难点。如教科书P91例2中4:45是“几时差几分”的认识,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发现这时时针非常接近5时,但没到5时,是4时45分,关键是要通过直观拨动表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明确时针在转动时是先经过几,再到几,确定是“几时多”,再“5分5分”地数出分针所指的是多少分。也可以借助“几时半”为分界线,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针在钟面左右两个半侧时时针位置的不同,对教科书P91“做一做”中7:40、10:45尤其是9:55的认识要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语文集体备课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一次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韩静洁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 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每段都讲得很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 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意,仿照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各种秋景的图片配上曲《秋日私语》 【教学过程】: 一、享受秋天,发挥想象 1.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秋天的雨》一文写了什么内容啊? 让学生说一说(适时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是秋雨用一盒神奇的颜料,点染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也是秋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是啊,秋天不仅有美丽的景色,它还有丰富而美妙的声音呢!大家请听――(音乐响起)(音乐中师范读全诗)[设计意图:用音乐与秋天的美景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2、“同学们,你觉得秋的声音怎样?谁能用下列句式说一说”出示句式:秋的声音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表达的话语个性化、多样化 3、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学生读课题、跟着老师写课题 老师强调“声”字上横长下横短;课题中间逗号朗读时略略停顿,因为秋的声音要用心听才能听出它的美妙。要求、读得美一点。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感知内容。师:这么美的课文,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赶快打开语文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2、师:孩子们,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去听了听秋天的声音。现在,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一起去听一听呢? (学生分段朗读诗歌) 3、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用老师教也能读好课文了。老师可要好好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抖抖振动掠过绽开 话音歌韵叮咛、歌吟 刷刷口瞿口瞿 学生自由轻声读,指名读,齐读。 (1)请同学们读第一行,你发现什么了?(让学生明白这些都是动词引导学生以后写作时注重细节描写) (2)读第二行词语你们又发现什么了?(引导学生明白同样是写声音但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在以后写作上应注意灵活生动的运用词语)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 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 9 明天要远足 【教材解析】 《明天要远足》的作者方素珍,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家、两岸阅读推广人、一个用精美绘本为少儿开启心灵之窗的“花婆婆” 。这首诗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短短3 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3 节诗中都有了感叹词“唉”,3 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 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本课主人公“明天”要去秋游而掩饰不住的激动无比、无限期待的心情。教学设计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导入,激发学生们的无限想象,重视他们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感受生活,走进课文与课文对话,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1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高一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高一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周次 4 时间 周二 地点 语文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高一备课组全体成员 主讲人 朱欢敏 一、主要内容:《绝版的周庄》 二、老师讲解《绝版的周庄》的讲课思路(一)《梦里水乡》的音乐导入 播放关于水乡的画面 (二)作品介绍 (三)文本解读 1、赏赏景--品味周庄之美景 (1)品一品写美景的句子 找句子、朗读、品析 (2)找一找写美景的顺序 分组朗读"春日晨阳"的周庄和"入夜酣睡"的周庄(3)欣赏陈逸飞《故乡的回忆》 2聊聊人--感受周庄的意义 (1)沈万山的故事--周庄的富贵气 (2)三毛的故事--周庄的故乡感、家园感 3品品情--挖掘作者的情感 (1)情感最浓的是那一段? (2)这段中哪个词说明了作者情感开始变化(3)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文本提升 谈一谈对"绝版"的理解 总结: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 保存好我们的民俗文化 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根 (五)拓展讨论 如果你要在周庄开一个餐厅 你会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 才不会辜负周庄的古典气息? (六)作业 写一篇追忆温州文化的随笔

三、集体讨论 1、本文《绝版的周庄》 是属于一篇十分唯美的散文 字里行间有一股说不出的宁静和深沉的忧郁 因此怕旅游照太过热闹 而破坏了整体的美感 当然只有一张画作的PPT的确显得单薄 2、本文字词比较简单 没有生僻的字词 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周庄的情感 3、的确有点辛苦 由于紧张和过分拘泥于先前备好的资料当中 因此 辛苦的引导有着过于执着的意味 在以后的教学中 会更加努力的将引导做的更加自然 学生老师都能够从中受益 4、本次授课主要的思路是"赏赏景---聊聊人----品品情"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此先将"景"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但没有直接由景入情 其中穿插了一个人的话题 比如沈万三比如三毛等于周庄有着密切联系的人 由这些人对周庄的情感继而转至作者对周庄的情感 显得比较好理解 过渡比较自然 在引导中 由于紧张和过分拘泥于先前备好的资料当中 因此 辛苦的引导有着过于执着的意味 在以后的教学中 会更加努力的将引导做的更加自然 学生老师都能够从中受益 本次授课主要的思路是"赏赏景---聊聊人----品品情"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此先将"景"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但没有直接由景入情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的表现,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明天要远足 2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表达了小孩 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短短 3节诗,把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 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 1.认识33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 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 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4.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大还是小 2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表达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图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 项链 2 本篇课文犹如一部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

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 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 的生活。 语文园地七 3 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1.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 谓的词语。 2.明白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 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 律。 3.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 书写。 4.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 句话。 5.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 的道理。 6.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 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9 明天要远足 1.正确识记本课11个生字,学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认识“目”字旁和京字头“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作者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4.通过仿说练习,积累运用所学句式。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文阅读,体会儿童远足前夜的心情。 难点

高一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用人要看他的忠诚度和可靠程度、归依企业的程度,希望能够跟企业结合一起的意向有多少,如果这三样东西都是对的,我们企业会给他非常大的机会去发展。 高一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周次 4 时间 周二 地点 语文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高一备课组全体成员 主讲人 朱欢敏 一、主要内容:《绝版的周庄》 二、老师讲解《绝版的周庄》的讲课思路 (一)《梦里水乡》的音乐导入 播放关于水乡的画面 (二)作品介绍 (三)文本解读 1、赏赏景--品味周庄之美景 (1)品一品写美景的句子 找句子、朗读、品析 (2)找一找写美景的顺序 分组朗读"春日晨阳"的周庄和"入夜酣睡"的周庄 (3)欣赏陈逸飞《故乡的回忆》 2聊聊人--感受周庄的意义 (1)沈万山的故事--周庄的富贵气 (2)三毛的故事--周庄的故乡感、家园感 3品品情--挖掘作者的情感 (1)情感最浓的是那一段? (2)这段中哪个词说明了作者情感开始变化 (3)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文本提升 谈一谈对"绝版"的理解 总结: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 保存好我们的民俗文化 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根 (五)拓展讨论 如果你要在周庄开一个餐厅 你会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 才不会辜负周庄的古典气息? (六)作业 写一篇追忆温州文化的随笔

三、集体讨论 1、本文《绝版的周庄》 是属于一篇十分唯美的散文 字里行间有一股说不出的宁静和深沉的忧郁 因此怕旅游照太过热闹 而破坏了整体的美感 当然只有一张画作的PPT的确显得单薄 2、本文字词比较简单 没有生僻的字词 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周庄的情感 3、的确有点辛苦 由于紧张和过分拘泥于先前备好的资料当中 因此 辛苦的引导有着过于执着的意味 在以后的教学中 会更加努力的将引导做的更加自然 学生老师都能够从中受益 4、本次授课主要的思路是"赏赏景---聊聊人----品品情"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此先将"景"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但没有直接由景入情 其中穿插了一个人的话题 比如沈万三比如三毛等于周庄有着密切联系的人 由这些人对周庄的情感继而转至作者对周庄的情感 显得比较好理解 过渡比较自然 在引导中 由于紧张和过分拘泥于先前备好的资料当中 因此 辛苦的引导有着过于执着的意味 在以后的教学中 会更加努力的将引导做的更加自然 学生老师都能够从中受益 本次授课主要的思路是"赏赏景---聊聊人----品品情"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此先将"景"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高一语文组集体备课方案

高一语文组集体备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精神为指针,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经验共享”的集体备课思路,创设研究氛围,形成一种研究的工作习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集体备课必须立足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建立最佳教学方案,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互补。 二、主要内容 1、关注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关注教学结构的优化组合,引领深入解读。 2、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关注学法,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 3、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重点探究教学过程,引导重难点突破和问题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在动中体验感悟,展示思维,发展个性,提高素养。 4、注重教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达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 三、基本要求 一条原则:让思维碰撞思维,用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 二个效度:针对性,实效性。 三项内容: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

四个固定: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固定中心发言人。 五个统一: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 六个环节:熟悉教学内容,钻研教学大纲,讨论教学问题,理清教学思路,提出教学主张,设计教学策略。 七个要求:要求全员参与,注重脚踏实地,杜绝形式主义,避免空壳化;要求真诚合作,注重教学相长,杜绝信息封闭,避免虚伪化;要求集思广益,注重责任分担,杜绝唱独角戏,避免专制化;要求百花齐放,注重张扬个性,杜绝按图索骥,避免同质化;要求兼收并举,注重以点带面,杜绝生搬硬套,避免机械化;要求总结反思,经验得失理论化,写成教研论文,发表推广,杜绝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避免无效化。 四、实施方法和程序 1、集体备课以各年级文化课备课组为单位,要求各年级文化课教师全部参与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2、时间统一定为每周一前两个晚自习(即18:——19:40),地点为学校原定的各教研组活动办公室。 3、开学初备课组长先对整本教材每一单元的目标、重难点、教学法进行分析,根据课标要求合理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时间、内容、主备人等),交教务处备查。 4、为确保集体备课质量,要求超前备课,提倡超周备课,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3天把备课准备材料分发给其他组员,让组内同事有熟悉、研究和准备的时间。 5、创设浓郁的研究氛围,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空间,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 总第4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一个录音机,教师准备实物表、学具钟表,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表。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2.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3.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教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 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 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第91页最上面的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是多少?请大家每4人一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7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让大家说一说怎样认识整时,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教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让大家每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让拨得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拨出8时,然后和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钟表图对照一下,看拨得对不对。 订正后让大家看显示8时的数字表示法,讨论:这是什么?这钟表示法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完后教师略做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练习拨3时和6时,并认读下面数字表示的整时。最后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整时。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做第85页的练习题。 2.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高二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可编辑)

高二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可编辑) 高二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第一篇:高二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高二物理教研组经过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较为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现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开学之初全组教师共同制订了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使得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并取得以顺利完成。 .精心组织好本学期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 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取得良好的效果。 .认真组织公开课教研组内采用自由听课提倡只要教师有时间随时相互听课。 .通过加强集体备课使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单元测验有序进行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组内教师通过网络查找自制课件做到课件、教学案、习题共享加强相互交流。 .通过相互听课平时备课交谈指导备课、上课使各位教师在教材处理、上课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有关对下学期的思考.集体备课活动质量还须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活动时间还须增加。 下学期在集体备课方面要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好备课组的各项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教学

目的、内容、进度、作业、测试的统一。 加强在集体备课基础上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同一课题主要教学设计要相同。 2.高中物理的学习对不少学生是非常困难的特别女同学尤其是必修班备课组的老师对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同学们要坚强学法指导注意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备课组将与教务处及年级组加强配合对课外辅导工作加强督查。 3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切身实际进行备课因材施教因生施教。 4.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探索总结出适合于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质疑思考探究使学生把物理课变为最喜欢的学习科目有很强的学习兴趣。 第二篇:本学期高二物理备课组按照学校的要求开展工作认真研究新的《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有的放矢地备课、教学。 全体备课组的老师都认真学习新课标学习新教材与旧教材、旧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学习。 一、在本学期里我们组织教师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指引老师们认真细致研究新教材深入理解新教材的编辑意图并对多种版本进行对照参考尽量选取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内容或做法进行教学。 为了有统一的认识对教材处理有统一的做法我们坚持集体备课并

集体备课 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流电

幻灯片1 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流电》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青岛十七中高二物理集备组 2007.9.26 幻灯片2

第五章交流电 交变电流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2007考试说明 1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Ⅰ 2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Ⅰ 3 理想变压器Ⅰ 4 远距离输电Ⅰ 幻灯片3 一教学的思考 ●1教学的难点 ●2教学的重点 ●3考试的热点 有效值的概念,远距离输电过程的有关计算. 交流电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理想变压器的应用. 交流电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幻灯片4 教学的时间安排 第1单元§5.1 交变电流(1学时) §5.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1学时) 习题课(1 学时) 第2单元§5.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1学时) 第3单元§5.4 变压器(2学时)§5.5 电能的输送(1学时)

幻灯片5 二、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建议 1、交变电流 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电感和电流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4、变压器 5 、电能的输送 幻灯片6 第一节、交变电流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性 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难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幻灯片7 5.1 交变电流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 1.理论探究 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线圈在各个位置时电流的方向,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幻灯片8 建议:将一个周期内的四个位置和四个过程的电流大小、方向从中性面起依次以问题的形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集体备课方案

高中物理集体备课方案 ---------从每周上好一节课抓起,逐步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是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的主要渠道,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根据本市高中物理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实施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凸显个性特长,使集体备课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点子库”,成为激活课堂教学活力的关键因素,成为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二、集体备课的目的 1、增强备课实效,创新教学研究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合作研讨,积累集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3、促进校际交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三、集体备课的实施 (一)组织形式:按年级分学科组织备课。 (二)制定计划:各教研组组织备课组长在开学初组织一次集体备课,确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学科集体备课计划,结合教师的特长,安排好备课内容,确保集体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三)实施步骤: 集体备课基本程序:个人精备→说课点评→修改完善→课堂展示→评课反思 1. 个人精备:组员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结合学校教学实际,精写出电子教案,打印文稿,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发送给组长,组长再群发给各个组员。 2. 说课点评: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组员向本组教师进行说课,详细说明我准备如何上好这节课,这节课的亮点在哪里,并介绍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三维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教材的取舍整合,作业与练习配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等内容。组内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人人发言。最后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 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 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 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

俗化。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抓住描写人物的细节,了解人物形象,从而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3.表达运用 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伯牙鼓琴》一课突出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和伯牙痛失知音的痛苦;《书戴嵩画牛》一课则要求学生变换角色,讲出故事的趣味性。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故事。 (3)查阅苏轼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一、音乐导入巧激趣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高一语文备课组个人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备课组个人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备课组个人教学计划 一、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暨第一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的教学目标继续定位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累·整合、(二)感受·鉴赏、(三)思考·领悟、(四)应用·拓展、(五)发现·创新,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

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 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 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班上的“图书角”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既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 课时组合:3节阅读教学+1节图书阅读(因本学期课时紧,可隔周上)+2节课堂读写连堂课。 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介绍、美文选读等。 (四)、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尝试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