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色港口建设情况介绍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趋势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永恒的发展主题,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3.绿色建筑的内涵 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 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

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 版

前言 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公共汽电车客运量,轨道交通客运量,出租汽车客运量,轮渡客运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具体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具体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占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同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占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第三章 国外绿色港口发展概况及借鉴

第三章国外绿色港口发展概况及借鉴 随着当今世界对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各国政府以及港口当局也日益意识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可分离性,把港口规划、生产经营与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美化放在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一些发达国家的港口率先行动起来,在推行港口环保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1国外绿色港口实践 (1)美国长滩港、纽约新泽西港 在港口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法》、《资源利用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各个港口大力建设绿色港口。纽约新泽西港制定港口环境管理体系及日常营运的监控措施[1],实施码头装卸设备电气化、船舶减速靠港减泊位费以及航道疏浚淤泥分析处理等措施,并且拓建铁路集疏运系统以及港口物流系统,以降低由于集疏运拥堵带来的空气污染,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作为“绿色港口”的倡导者之一的长滩港,还提出了“绿色港口方针”以改善空气和水体质量,恢复港区栖息的野生生物,净化土壤和海底沉淀物,提出船舶靠泊时接入电缆供电,更换使用液化天然气的卡车的措施,并且大力培养新型环保卡车操作及维修人员[2]。 (2)澳大利亚港口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联邦政府下设的环境保护管理局,负责制定各种环境保护条例和法令,防止在建设港口和港口生产运作中发生破坏、污染水域、陆域环境、空气以及威胁水生物生存的情况,在港口开发建设中,政府重视港口规划与港口所在城市规划的协调一致,并且注重港口环境的规划。澳大利亚海上安全局注重与周边国家合作,共同指定环保措施;积极进行宣传,防止海洋污染;参加签署防止海洋污染法,承诺处理本区域内的船舶废水,防止船舶油的泄漏,保护经济区的海洋环境;与船公司协商在区域内的环境保护问题。 (3)英国港口 在交通环境部下属的海洋污染控制中心的监督下,英国各港口对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成立自己的环保队伍和船舶,采用先进的环保防治技术,如“干湿”除尘法防止港口作业粉尘,以及码头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和废水处理系统,并成立环境污染监测控制中心,负责港口环境监测、管理及海上应急计划。并且各码头每年要向港务管理局提供环保及应急计划,提出具体目标、措施和实施办法,各级有明确的责任和监督措施。此外,港口还十分重视环境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4)日本港口 日本十分重视港口和海域的环境保护,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法,如《预防海洋船舶油污染法》、《海上灾害法》,并修订《港口法》有关港口环保设施的规定加大环保力度。在大力发展环保工程过程中,提出建立港口开发与沿海环境和谐、高质量、环境宜人的生态港口。日本港口在保护港区生态平衡、建设绿色港口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3.2国外绿色港口实践的经验分析 (1)港口规划中融入环境保护理念,重视环境规划 任何一个港口建设都是从规划开始的,在港口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可以保持港口建设与环境的协调性,更合理地使用水域、岸线、土地等资源,使港口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适应环境保护两方面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如日本在围海造陆进行港口建设的同时对海域环境进行建设,包括规划时对海上公园、野鸟栖息地、公众通道、等空间进行统一规划,以保护港口原有生态环境。 (2)港口运营中注重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 港口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产生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国外很多港口运营中注重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如纽约新泽西港从港区运营、船舶监控、环境监测等三方面为建设绿

上海外滩建筑的历史介绍

上海外滩。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依云水疗(Evian Spa,全球除法国外的第二家店),6楼有澳洲名厨David Laris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Laris)。 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5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商务楼&高级餐厅 建成于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案例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 设计案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邵文晞



1 2 3 4 5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国外绿 建筑发展 国外绿色建筑特点介绍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巴克雷卡德总部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6 7 8 9 10
吉巴欧文化中心 吉 欧文化中 建筑通风借鉴案例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墨尔本政府办公楼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2008-11-4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的提出
一九八一~一九九九 年来NASA所测得的 地球南极臭氧层破洞 日渐扩大的情形

绿色建筑的提出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 与会者第 次明确提出了 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 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 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准
世界各国的绿色标准情况
Eko Profile Promis E BREEAM ESCALE Eco Effect Eco Quantum E-top LEEDLEED -Canada, GBTool BREEAMBREEAM-Green Leaf LEED
GOBAS
HKHKBEAM
CASBEE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第 一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NABERS SBAT

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海岸带地区一直都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发展最快速的地区。随着近年人口的激增和城市的扩张,对滨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都产生了巨大压力。基于海岸带和岸线资源在生态方面的脆弱性和在经济方面的战略价值,自 1970年代以来,国际上逐渐发展和成熟了海岸带综合管理( Inter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CZM )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般说来,相比岸线地区,海岸带的概念要更为宽泛而且广博, 但是海岸带与岸线地区在资源特性方面是共同的,只不过在空间尺度上有所差异。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岸线管理与利用也都是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工作框架下进行的。因此,分析解读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念与要求,对探讨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目标 行动计划 机会+高层次决策+准备+行动 海岸带管理问题:1、资源耗费2、生态退化3、使用者间矛盾冲突4、供需不平衡管理投入: 1、资源禀赋 2、生态环境 3、生产活动 4、社会需求法规条例规则教育 监测/评价/反馈 图6: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过程与模式 海岸带综合管理是通过多种学科手段对海岸带自然、人文、经济资源制定计划、进行统筹开发保护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为实现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滨海地区及其资源所进行的持续的、交互式的、多方参与的、动态的决策管理过 程,其基本目标是追求开发滨海资源产生的最大利益, 减少人类活动与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保持各种开发活动与造成的环境影响之间的平衡。其具体管理模式见图。

面对海岸带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合”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主要精髓 所在,其“综合”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不同经济部门的综合、不同级别部门的综合、不同管理内容的综合、不同管理手段的综合等等。结合到具体的空间管理上,主要表现为岸线资源开发管理在横向上的协调,以及其与陆域、海域空间要素在纵向上的关联与统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原则,见表5。 表5: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主要原则 内容原则要点 (1)经济水产养殖业具有发展潜力且有利于环境; 不依赖水运方式或生产流程中不需要大量用水的制造业应该选址于内 陆; 旅游业的增长应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土地利用必须选址于滨海地区的功能对其土地具有优先使用权; 改善公众到达滨海地区的可达性。 (3)环境妥善保护海域及陆地的环境敏感地区,使生态价值最大化; 降低自然灾害诱发灾害性破坏和损失的机率; 在可以采用非结构性防护措施的地方避免建造滨海防护工程,如防浪 堤; 保护滨海地区的自然景色以及周围社区的特色; 治理排入海域的城市污水,并且排污口的位置必须远离旅游区和居住 区; 完善并巩固燃油、液化气的输送及储存设施,以减少因为燃油溢出或泄 露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4)科研教育定期监测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 对公众进行滨海地区环境价值的教育; 滨海及海洋科学的研究机构应该沿海岸线选址,以利于加强对滨海资源 的认识。 1.1划定专门的岸线管理区域 划定专门的岸线控制区域,明确管理对象,是对岸线地区进行综合管理的首要前提。国内外诸多地区和城市,在划定岸线控制区时,都考虑了沿岸线向海、 向陆拓展一定的区域,并尽量纳入重要的海陆资源、生态敏感区和战略性海岸发展地带,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资源加以管理。在具体划定方式上,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10770788.html,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杨昊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 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永恒的发展主题,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3.绿色建筑的内涵 3.1节约环保

绿色港口要点

绿色港口 绿色港口以绿色观念为指导,建设环境健康、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港口。将港口资源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把港口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增长方式优、规模效应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做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绿色港口”,一方面,港口行业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保持了近20年的快速发展,自然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绿色价值;另一方面,也只有坚持“绿色港口”的发展观念,才能保持整个行业健康向上、可持续性的发展。打造“绿色港口”已经成为港口行业的普遍共识,但企业的任何一个战略目标都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否则,“绿色港口”就会成为一句苍白的口号。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战略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它是让“绿色港口”这一战略目标由描述到衡量,再到实现的一个不错的管理工具。 1)进行试点和典型示范。目前,国内尚无现成的绿色港口建设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可以选择某一个或某几个港口进行试点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摸索总结经验,形成一套适合我国港口实际的绿色港口建设经验,随即向全国推广。(2)制定绿色港口标准。进行绿色港口建设过程中,如若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来指导,往往会使港方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可参照国外的绿色港口相关标准,例如悉尼港的“绿色港口指南”(Green Port Guidelines)[8],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港口标准,使用绿色港口建设有章可循。(3)建立绿色信息系统。建立适合本港的绿色信息系统,根据以往统计数据,结合目前港口形式,综合码头操作、船舶营运、港口周边环境等因素对港口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相关预测分析,同时将分析数据和结论抄送相关部门和企业。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新形势下,绿色港口是港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港口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关键。较之国外,中国绿色港口建设起步晚、进展慢、成效小。因此,积极稳健地推行我国绿色港口建设非常必要,而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是我国进行绿色港口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国洛杉矶港的发展经验及借鉴

美国洛杉矶港的发展经验及借鉴 【摘要】:洛杉矶港是美国通过国际贸易货物价值最大的港口,也是美国第二大的集装箱港口。美国洛杉矶从一个远离美国经济中心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太平洋经济圈中重要的世界级城市,洛杉矶港成为美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其迅速发展的经验值得我们进行分析和借鉴。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洛杉矶、经济、经验、航线及吞吐量 (一)、洛杉矶港口地理位置分析 从地理位置上看,洛杉矶港(Los Angeles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南部, 濒临太平洋的圣佩德罗湾,在洛杉矶城市南部大约20 英里处,是美国第二大集装箱港口。它是北美大陆桥的桥头堡之一,是横贯美国东西向的主要干线圣菲铁路的西部桥头堡,东部大西洋岸的桥头堡为费城,另一条铁路干线是南太平洋铁路,从洛杉矾开始经过新奥尔良港向来延伸直至大西洋岸的杰克逊维尔港。迄今为止,洛杉矶港区土地总面积大约7,500 英亩( 1 英亩= 4,046.87 平方米),码头线总长43 英里( 1 英里= 1,609 公尺) 。 从水文方面来看,洛杉矶港口入口处水深平均低潮时十二米。外区由两条分别为三千三百五十三米和三千六百五十七米的防波堤保护,主要航道宽三百零五米。港岸线长四十五公里,全港有深水码头一百二十二个,水深八米至十四米,一般在十一米左右,可停靠载重量十五万吨的海轮。 从气候上看,该港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盛行西风。月平均气温为13.7℃,月平均气湿为21℃。全年平均降雨量约800mm,全年气候适宜,降水量丰富。 此外,从洛杉矶这个城市发展的情况来看,洛杉矾是美国西海岸的最大工业城市,著名的工业为飞机制造业和石油工业。美国两大飞机制造公司之一的洛克希德公司是美国飞机和导弹制造业的垄断组织,就位于市区北部。加利福尼亚油田就在洛杉肌附近,此外,还有汽车制造业、电子仪器、化学、钢铁、及印刷等都占主要地位。西北部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业的中心,东部的迪斯尼游乐中心都是举世闻名的。港口距机场约30km,有定期航班飞往世界各地。 (二)、洛杉矶港口的航线、靠港船舶及吞吐量 1、洛杉矶港口的航线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洛杉矶港开通了至日本、韩国、台湾、中国、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拉

论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前景

论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前景 摘要: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的日渐枯竭,环境的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己成为 全球对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思想战略共识。而绿色建筑是近年来提及越来越多的 的一个词汇,也是建筑行业所追逐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 国公民对住所的要求也一直在提高,节能、环保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绿色 建筑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前景。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必要性;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这一环保理念的提出,使建筑行业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环保、健康 的需求,目前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绿色建筑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主 要理念,是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绿色建筑是我国建设创 新型国家的重要工作部分,不但能节约资源、改善居民生活,扶持新兴产业发展;还是顺应国际潮流的发展要求,所以绿色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绿色建筑概述 1、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 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 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核心是“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理念指导城乡建设,能最大效率地 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有效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缓解城镇化进程 中资源环境约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们提供安全环保、自然舒适、 经济健康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特点。1)降低能耗。绿色建筑能使能源、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绿色 建筑和既有建筑相比,耗能可降低70%~75%,最好的能降低80%。2)合理用材。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使用无污染、可拆卸材料,生活垃圾内部消化,形成类似生 物链的良性循环。3)生态和谐。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气候条件,在风格上 完全本地化,所以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和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4)设计合理。 绿色建筑有健康舒适的结构布置,朝向、形状、室内空间布局合理,有良好的自 然采光系统和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宜人的周围环境。5)外部环境。绿色建筑 周围环境有洁净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 树木,以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并取得防风、遮荫等效果。6)全程监控。 绿色建筑强调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一直到建造、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废弃、拆除的全过程都要环保可行。7)方便适宜。绿色建筑的建筑功能要具备灵活性、适应性和易于维护等特点。8)成本合理。绿色建筑在使用先进技术后能降低造价,节约运行管理费用,使建筑造价和运行管理费用经济合理。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绿色建筑,也叫做环保建筑、节能建筑等。最初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 的保罗索勒提出生态建筑,从而使环保类型的建筑得到发展。直到1990年,首 个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并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开始了迅速的发展,改变 了建筑的使用材料及使用性能,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建筑对环境的负影响。然而,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则相对迟缓,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 起步相对较晚,直至2005年,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我国的绿色建筑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此后,又陆续开展发布了“双百工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等一系列模范工程和相关制度。“十二五”以后国

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上海外滩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 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 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 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浅析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浅析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9-07-26T16:00:49.6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刘晰影李燕 [导读] 摘要:为了解决出现的问题,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十几年还制定出了相关的发展决策。 广州南方建筑设计研究院武汉分院 430000 摘要:为了解决出现的问题,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十几年还制定出了相关的发展决策。正是由于绿色建筑概念的引入,促使人们的生活更多新鲜的元素,建筑本身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现状,总结了其主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发展前景 引言 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最早是由来自于美国的建筑设计师B?富勒在1930年左右提出的概念,并且在他的观点当中提出在进行建筑建造的过程中应该对人类的发展计划、全球的资源进行充分有效考虑,并且最大限度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促使资源的有效应用,以此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他是首位提出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减少浪费和增加利用概念的学者,也就是说强调要加强循环利用,并且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最近一些年,许多的国家都见了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并且通过相关的评估手段和方法,对在建以及已建的绿色建筑进行定量的评估和分析,并且对建筑的节能情况进行改造,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指标要求。 1 绿色建筑基本概念 在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上,由于当时的办会宗旨的影响,很好的体现了绿色建筑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作为城市构成的元素,建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还是很模糊,当时只是局限于泛泛的诸如立体绿化、屋顶花园之类。随着这次世博会的召开,人们对于绿色建筑有了新的认识,严格意义上来说,绿色建筑是一种观念,并且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可以对各种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包括太阳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外围护技术、建筑空调设备采暖技术等等,从建筑设计方面来说,表现为建筑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对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进行充分的考虑。 2 国内外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现状 2.1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国外的绿色建筑发展要早于国内,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现了很多示范工程和实践案例。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英国BRE的环境楼,该栋建筑很好为二十一世纪的办公建筑提供了一个绿色建筑的样板。该工程为一个三层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达到了6000m2,整体设计比较新颖,并且环境健康舒适,从办公建筑的功能来说,其提供了较低能耗并且舒适健康的办公场所,并且在整个项目当中还设定了针对各项新颖绿色建筑技术的实验和检测设备。该建筑对太阳光照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运用,并且在南面墙体主要采用的是动式外白页窗,对日光的进入可以进行有效控制,减少了阳光的直接射入,并且使得建筑外观更加美观。国外发达国家这样的典型工程案例还有很多,从整体上来看,国外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程度,并且有很多的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2 国内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的建筑面积估计有400亿平米,估计到2020年左右,我国的建筑面积还会再增加300亿平米,也就是说每年我国的建筑面积会增加大概20亿平米。这么大的增量就以为这需要大量的能耗,包括资源的消耗等,土地资源、建筑用材料等都是重要的资源。根据资料显示,从整个建筑能耗的角度来说,其占到了整个社会能耗的30%,其中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是最大的,占到了17.2%。还有一点就是建筑材料的污染也是不能忽略的,其中会产生包括光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在内的各种污染,对于人们的生活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占到了整个社会垃圾的40%,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3 绿色建筑设计发展前景分析 3.1 以精细化设计实现高能效 绿色建筑当中的低能耗和高能效的要求就需要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等全过程中进行能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在减少能源的消耗量的同时也需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需要树立正确的绿色建筑节能观念,在尽力避免浪费的前提之下需要对投资的分配进行控制,投资应该主动转移到针对建筑节能产品品质以及节约资源的技术方面,使得建筑工程的总体造价增加不会很多,或者是在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之下实现建筑的绿色化。 从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说,建筑设计过程一直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之下,建筑设计对于绿色建筑是否能有效实现并且顺利推进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建筑结构形式夸张、能源消耗过多等不合理的设计方案都需要进行修改。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创新设计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对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消耗量极性反复推敲和核算,做到设计的精细化。只有采取这种精细化的设计方法,才能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并且保证能源的利用效率,最终达到保证建筑是满足环保需求的,更好实现绿色建筑的本质要求。 3.2 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有效运用 在绿色建筑当中,绿色建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材料对于建筑物的寿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建筑寿命的长短,大型重要性建筑都是要求寿命可以延续到一百年,在这么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整个建筑物不管是在结构质量还是材料损伤方面都会受到外部荷载、材料老化腐蚀以及长期疲劳荷载的影响,在这些外部影响的作用下,建筑结构肯定会产生一定损伤,甚至很有可能会导致建筑的破坏和坍塌。 针对高性能材料的研制,主要研制高强度、高耐久性、质量轻、装饰功能好的多功能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可以对这些材料进行充分地运用,有效发挥材料的特性。对当地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就地取材,在选取原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使用,大量使用垃圾、尾矿、废渣等各种废弃的人工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变废为宝,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和有效利用,最终达到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环境稳定和平衡的目的。 3.3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路线的调整 绿色建筑技术是相互联系的,并且是多层次发展,相互之间并不是独立和分割的。一般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首先一个就是将绿色建筑作为整个城市当中的重要三体功能模块进行分配;再者就是对绿色建筑单位个体的内部施工技术进行集成,形成绿色建筑

上海市交通事故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上海市交通事故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上海市交通事故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交通事故发生数量,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交通事故受伤人数,交通事故直接财产损失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上海市交通事故具体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上海市交通事故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上海市交通事故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上海市交通事故具体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上海市交通事故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上海市交通事故具体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交通事故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交通事故发生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交通事故发生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交通事故发生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占全国交通事故发生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交通事故发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交通事故发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交通事故发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交通事故发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同全国交通事故发生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

关于上海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上海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篇一:关内外交通拥堵的创新性规划上海为例 关内外交通拥堵的创新性规划 ------上海为例 摘要 本次题目的要求是针对上海特区检查站关内外周边的 交通拥堵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给出了如何改善拥堵情况,改善交通状况的合理化建议。 在数据方面,由于数据的来源广且反复,本文仅选取较为权威的网站,如上海市政府网站等进行摄取。由于题目中存在数据缺失的情况,而量化指数需要这些缺失的数据,为尽量贴合现实,我们根据百度实时路况的软件对缺失的数据进行了填充。 模型一层次分析法。将影响各区因素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及量化,较为理想的体现出了各区的功能划分不合理之处。 模型二体现车辆需求的车辆行驶总时间数学模型,本文

对现实中道路状况进行简化,只从车辆行驶的角度考虑车流量以及检查站附近的车速等变量,而忽略次要矛盾例如道路的路面情况或是道路两旁的商店等,调整已有的国内外对于交通拥堵状态的评价指标研究等知识建立了车辆行驶总时 间数学模型。模型三路段拥堵指数模型,对现实中道路状况进行简化,只从车辆行驶的角度考虑车流量以及检查站附近的车速等变量,以及从道路两端功能分区的情况角度考虑影响道路车流量的因素,而忽略次要矛盾例如道路的路面情况或是道路两旁的商店等。同时此模型在模型一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着重考虑道路状况中的拥堵程度,弱化道路的车辆需求的体现,更加适合于表征一条路段的拥堵指数,进一步调整已有的国内外对于交通拥堵状态的评价指标建立了路 段拥堵指数模型。 模型四道路拥堵指数模型,对现实中道路状况进行简化,只考虑道路上各个路段在各自不同权重下的拥堵指数对整 条道路拥堵指数的影响,而忽略次要矛盾例如整条道路的路面情况,道路两旁的商店以及道路与路段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等。利用加权法进行集成的方法建立了道路拥堵指数模型。模型五路网拥堵指数模型,对现实中上海市路网状况进行简化,只考虑路网中各个道路在各自不同权重下的拥堵指数对整体路网拥堵指数的影响,而忽略次要矛盾例如上海市的气候、道路车辆通行政策,以及路网路况等。利用加权法进行

我国绿色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绿色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5-09T09:33:26.2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乐凌 [导读] 加强港口资源整合、提高港口岸线利用率,改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港口群间的协调发展,使我国港口走上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32 摘要:随着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作为中国的交通枢纽港口,已成为多种运输方式的重要交会点,使中国的港口迎来了发展机遇,也为中国绿色港口的建设提供了机会,也是绿色港口的建设,在贸易规模的增长下,更加适合港口的运输功,使中国绿色港口的运输功能变得越来越完善,也使中国港口设备得到巨大的转变,显然中国绿色港口,由于这些港口运输能力的增加,对一些地区的经济效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绿色港口建设;问题;对策 引言 绿色港口建设是顺应未来港口发展新要求的必经之路。我国绿色港口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绿色港口建设中的先进技术,以绿色发展理念制定绿色港口建设的目标,加快港口重点设备设施节能改造和技术创新,建立港口绿色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港口资源整合、提高港口岸线利用率,改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港口群间的协调发展,使我国港口走上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建设绿色港口的意义 港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世界贸易的日益繁荣为港口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港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港口发展对区域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绿色港口概念既要贯穿于港口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改扩建各环节,也要落实在港口运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因此,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实现港口与环境的和谐性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港口发展的方向。 2我国绿色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绿色港口发展理念有待提升 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还需进一步激发发展以绿色和智慧为主题的第五代港口,显然绿色港口正成为当今世界港口发展的潮流。但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港口业发展仍然低迷,绿色港口的建设企业感觉实现绿色化的社会责任大、效益差、资金压力大,因此,绿色港口的建设单单在许多时间,往往干得多、干得累还吃力不讨好,面对这种形势就需要政府更加重视绿色港口的建设,要积极加强作为,努力做好引导,这样才能加强保障绿色港口的建设。 2.2港口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港口建设过程中,相关的环境管理体系不完善,而且监督力度也不够。在港口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一些港口企业只重视港口建设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环境保护。在评估港口时,其中大多数都是把港口的容量和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港口的环境问题;另外港口在建设中还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和绿色港口建设高层次人才,这些都是影响“绿色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 2.3节能环保相关标准规范少 在港口前期的建设过程中,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规范及相关政策尚未建立,不管是资金的投入还是技术和政策的支持都比较缺乏。尽管提倡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而较难落实在实际过程中,而且在监督管理过程中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协调和管理。随着港口规模的扩大,能源使用结构的不合理,也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2.4港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落后 中国建国以来建设了许多港口,尤其是近40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使中国拥有更多数量的先进新型港口,但是这些建设起来的港口,在国内绝大部分港口都属于是老港的范畴,这主要是由于这些港口投入使用的时间较长,更重要的是这些港口在建设时,并没有考虑到其规划建设时期要首先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但是那时候,我们的环境污染没有这么严重,因此港口经营者也没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因此,他们对港口的日常生产运营过程中缺少生态环境治理污染的设备。更何况由于老港环保资金不足,对保护生态环境相关配套设备就更显得不够健全,这就导致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除此以外,中国在建设港口过程中,还存在着关于船舶、港口机械和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标准,尤其是对生态环境技术创新方面的措施,才刚刚开始推进,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港口建设中尽快的得到普遍的推广。3推进我国绿色港口建设政策建议 “绿色港口”是我国港口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以国际先进的港口为标杆,借鉴并学习其绿色港口建设管理先进经验、先进技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制定绿色港口发展规划,推进港口重点设备设施节能改造和技术创新,建立港口绿色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港口资源整合、提高港口岸线利用率,改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港口群间的协调发展,使我国港口走上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1树立港口绿色发展理念 在港口建设过程中树立港口绿色发展理念对绿色港口建设非常重要。所以在港口的未来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改变港口管理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并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教育和培训,营造良好的绿色港口建设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向职工普及环境保护和绿色港口建设知识,将绿色发展理念渗透至每一名职工,全面提升港口职工的环境意识,引导和发挥职工在绿色港口建设工作中的作用,使全体职工自觉投入、积极参与到绿色港口建设中,从而可以推进绿色港口建设进程。 3.2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协同促进绿色交通发展 绿色港口的交通发展涉及的产业链条长,相关部门的管理层序多,因此建议财政积极参与,提出发展改革的疾患。对环保、工信、科技等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加强协商,创新机制,加强合作,这样就可以形成协同促进绿色交通发展的合力。 3.3加快制修订规范性标准,推动节能减排管理标准化建设 绿色港口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港口企业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标准中的主体作用,发挥这些港口企业的积极性,鼓励这些港口企业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