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三、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一、布局流程

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生活区;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

二、环境管理

(一)分娩室地面要求清洁无尘、无血迹,生产完毕及时进行分娩室地面清洁消毒。

(二)在连续两台分娩之间要清洁地面、台面及其它物体表面,若有血迹或污染则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

(三)每日接生后分娩室要终末消毒,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拖地。

(四)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

(五)分娩室床产、桌面、仪器和手术灯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六)空气消毒:要求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每日一次,每次1小时,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并登记;层流空气消毒时,每次接产前1小时打开层流空调系统,接产后清洁物品表面及地面后继续开机30分钟,层流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有记录,并定期更换。

(七)卫生学监测: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物品表面细菌监测,每季度进行医务人员手、消毒液细菌监测、物品表面细菌和医务人员的手≤5efu/cm2,空气培养≤5efu/cm3,有记录。

(八)窗帘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九)分娩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

三、人员管理

(一)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换鞋,鞋每日刷洗一次。外出时更换外出衣装。

(二)产妇进入待产室必须更换专用拖鞋。

(三)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

(四)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或有化脓性伤口时,暂停产房工作。

(五)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分娩室内。

四、无菌技术

(一)接产前必须进行外科洗手。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按照手卫生要求进行洗手。

(三)助产包内备断脐专用剪、结扎用品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

五、物品消毒、灭菌

(一)无菌物品标识明确、规范,无过期,按灭菌日期及有效时限依次排列,专柜放置。

(二)无菌产包打开后在1小时内使用。无菌敷料包一经打开,24小时内有效。

(三)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式保存,4小时更换1次。

(四)助产器械应等同手术器械按照规范清洗、包装、灭菌。

(五)婴儿脐带结扎用品必需灭菌。

(六)碘伏、酒精容器等每周更换、灭菌2次。

(七)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使用。

(八)氧气湿化瓶、吸氧管、吸氧面罩一人一用,湿化液用灭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九)吸痰管一人一用一灭菌,吸痰负压引流袋每日更换,每次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冲吸管道剃毛刀应使用一次性用品。

(十)浸泡物品的消毒液按要求现配现用。

(十一)接生用的臂垫,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非一次性用品用后浸泡消毒,刷洗凉干再用。

(十二)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六、隔离技术

(一)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佩带防护用品。

(二)产妇分娩前应进行HBV、HCV、HIV筛查,传染病产妇或疑有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按隔离技术进行护理和助产。

(三)隔离产妇产后器械及物品进行双消毒,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和胎盘必须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密封做好标记,送至指定地点,待焚烧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四)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隔离产妇平车专用,用后消毒。

(五)脏被服应有容器固定存放,且不在产房内清点,隔离病人被单、衣物分开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