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体细胞胚胎发生

第4章 体细胞胚胎发生
第4章 体细胞胚胎发生

第4章体细胞胚胎发生§

起源于一个非合子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具有双极性的胚

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例证

离体条件下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最早是在胡萝卜中发现

Steward等,1958)。

固体培养基上也能萌发。

中都表现了体细胞胚

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方式

图4.5 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

(左: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右:先愈伤化)

4.6 菊花花瓣体细胞胚胎发生及体胚发育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四、体细胞胚的成熟与萌发

成熟

图4.7 体细胞胚的萌发

五、体细胞胚与合子胚的比较

双子叶植物胚胎发生:

图4.8 拟南芥的胚胎发生

图4.9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合子胚和不定胚一般都能发育成正常的成熟胚。与合子胚相似,球形期后的体细胞胚呈现一种固定的极

六、长期培养物形态发生潜力的丧失(一)遗传说(二)生理说(三)竞争说

§一、生长调节物质

在离体条件下胡萝卜体细胞胚的发育是一个包括两个步

二、氮源三、其他因子

1

§一、人工种子的优势

二、人工种子的制作流程

在制造单胚人工种子的时

候,主要采用诸如藻酸钠一类

的水凝胶作为体细胞胚的包被

)在室温下为液体,很适

用于制造人工种子。当体细胞

胚与藻酸钠混合以后,再滴入

内表面即

可完全络合,形成一层持久的

10

在种皮基质中

可加入一些对体细

胞胚有益的物质,

如能促进生长的微

生物、营养物质、

生长调节物质、杀

虫剂,以及用于旱

地播种的亲水性化

合物等作为人工胚

乳。

图4.11 用漏斗分离器生产藻酸钙包被的人工种子

三、理想包埋介质(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条件

表4.1 可用于包被体细胞胚的几种水凝胶水凝胶

四、人工种子包埋方法(1

本章小结

五、促成体细胞胚同步发育的方法

(1)在细胞培养初期,于培养基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临床意义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人胚胎干 健康讯: 吕广秀 20XX14上海市解放军第85医院儿科1998年11月,美国James和John Gearhart领导的2个科学小组分别发表论文阐述如何利用囊胚和原始的胚胎生殖细胞培养出可能的人全能型胚胎干细胞(ES cells)和胚胎生殖细胞系(EG cells)[1,2]。ES细胞最引人关注的2条特征是:ES细胞能在体外条件下生长,在原始的去分化条件下能够无限地分裂;同时在体外培养的所有时间内都能保持胚胎来源细胞的一个关键性特征—全能性,即发育成成体中各种细胞的能力。ES细胞的应用前景十分令人鼓舞。胚胎干细胞可以作为研究人类胚胎发育、出生缺陷及胚胎瘤等疾病的新的手段;可以用于至今为止尚未进行的关于的方法;制造人类疾病模型以利用于基础研究、药物开发和毒理学研究,如果克隆技术可以从患者自体组织中获得干细胞,则它们可解决用于治疗退行性疾病的组织短缺以及结束在移植治疗中使用免疫抑制剂;另外干细胞还可以用来作为基因治疗的一种新的基因运载系统。总之,其前景十分广泛。 1 胚胎干细胞的一般定义特征考虑到ES或EG细胞的特性,可以认为有一些表型是所有的ES细胞都应该具有的,其他一些特点可能是属于从不同种属或不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某种特定全能性细胞所特有,或表现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个特定阶段所具有的特征。一般认为全能性干细胞所应具有的特征如下:(1)来源于一个全能性的细胞群体;(2)具有正常的细胞核型;(3)具永生性,在胚胎状态下能无限制的分裂;(4)培养的细胞株在体外或在畸胎瘤中能自发分化成胚胎外组织(extraembryonic tissues)和分属所有3种胚层的体细胞。但到目前为止,所有已培养成功的哺乳动物细胞中,除小鼠外,灵长类动物ES细胞只满足上述4条标准的前3条。一些研究人员将ES细胞的定义限定为那些能分化成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所有的细胞。但出于伦理上的原因,来源于人的ES细胞不可能进行试验以验证是否满足这一标准。因此,如果来源于人的细胞能满足其他3条关于ES细胞的一般定义,我们就认为它属于ES细胞。需要指出的是,要从体外培养或畸胎瘤试验验证一个ES细胞能否分化成所有组织类型的细胞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不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或畸胎瘤中,一些组织都是十分罕见的。 2 胚胎干细胞的最新研究James Thomson和同事于1998年报道利用治疗不孕症所遗弃的囊胚分离出ES细胞。他们所使用的技术与分离小鼠ES细胞相似:将可能

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发展

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发展 摘要:叙述了人胚胎干细胞(hES细胞)的研究现状,并对hES 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等全面综述。 关键词:人,胚胎干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全能性,多功能性干细胞(Stem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即干细胞保持未定向分化状态和具有增殖能力,在合适的条件下或给予合适的信号,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又称其为“万用细胞”。干细胞来源于胚胎、胎儿组织和成年组织。根据发育阶段,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1998 年Thomson等第一次从胚胎中分离培养了人体胚胎干细胞(hES C),并随后发现它能分化为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后,由此掀起全球范围内的hESC研究热潮。 人胚胎干细胞的生理意义:人胚胎干细胞最有价值的应用是用来修复甚至替换已丧失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因为它具有发育分化成所有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任何导致丧失正常细胞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移植由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特异组织细胞来治疗,如用神经细胞治疗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用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功能,用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用心肌细胞修复已坏死的心肌等。 1 人胚胎干细胞的来源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着床前的囊胚内细胞团或早期胚胎的原始生殖细胞是一大类未分化的二倍体全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

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2 人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具有分化的多潜能性,在体外可诱导分化出属于三个胚层的分化细胞; (2)具有种系传递功能; (3)具有长期的未分化增殖能力,细胞不仅能分化成各种器官组织,而且能增殖生成新的保持同种性状的ES 细胞; (4)易于进行基因改造操作; (5)保留了正常的二倍体的性质且核型正常; (6)胚胎干细胞端粒酶活性呈阳性,具有维持端粒长度,保持干细胞增殖能力的重要作用。 3 人胚胎干细胞的培养 (1) 常规培养液常用的基础培养基有改良伊格尔培养基(MEM)α、达氏修正依氏培养基(DMEM)、组织培养基(TCM)199、F12 等合成培养基,以DMEM应用最为普遍。它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离子和一些其他辅助物质。 (2) 无血清培养基血清中含有许多未知的成分和一些分化诱导因子,不利与ESC未分化状态的维持。为此人们尝试使用无血清培养液、化学合成培养液’进行ESC的培养,加入刺激细胞生长的激素、细胞因子等,实验表明ESC增殖旺盛,且能保持未分化状态,并认为无血清培养基优于血清培养基。但也有学者认为含血清培养液更利于胚胎干细胞向中胚层细胞分化,是因为血清中富含中胚层诱导因子,

胚胎移植操作规程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绵羊的胚胎生产和移植的供体羊的选择和饲养管理、供体羊的超数排卵及人工授精、手术冲卵技术及胚胎质量鉴定、冻胚的解冻、受体羊的选择及饲养管理、胚胎手术移植技术和妊娠受体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秦皇岛地区绵羊的胚胎生产和移植。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 1303/T 098-2000 羊的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3 3 供体羊的选择和饲养管理 3.1 3.1 供体羊的选择 a)a)体羊品种优良、生产性能好; b)b)传性稳定、谱系清楚; c)c)体质健壮。繁殖机能正常,无遗传和传染性疾病。年龄在2岁至7岁为宜; d)d)具有畜牧部门颁发的种畜禽鉴定合格证书。 3.2 3.2 供体羊的饲养管理 3.2.1 3.2.1 保持饲养环境稳定,饲养环境卫生、干燥、棚舍温度适宜。避免应激反应。 3.2.2 3.2.2 制定合理的供体羊日粮配方,保证正常的营养平衡。 3.2.3 3.2.3 满足供体羊清洁饮水的需要。 4 4 供体羊的超数排卵及人工授精 4.1 4.1 超数排卵 4.1.1 4.1.1 超数排卵的季节和发情周期:绵羊最适超数排卵季节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绵羊的发情周期在15d—17.5d。供体母羊在超数排卵前需观察1—2个完整的发情周期。 4.1.2 4.1.2 用于超数排卵的激素选择 FSH—P(垂体促滤泡素) LH—P(垂体促黄体生成素) ICI80996(氯前列烯醇) 4.1.3 4.1.3 激素剂量(注射总量/只) FSH—P剂量(肌注):120IU—160IU LH—P剂量:根据FSH的注射剂量,肌注100—120IU。 ICI80996:肌注0.08mg/次,注射两次/d。 4.1.4 4.1.4 超数排卵方法 FSH—P 3天注射法 以母羊发情之日作为发情周期的0d,在母羊发情周期的第13d或13.5d(周期大于17.5d的羊在第13.5d)开始,每天早:(6:00—7:00)和晚(18:00—19:00)各注射1次FSH,连续3天,递减注射。 FSH、LH用生理盐水稀释。 在第5、6次注射FSH—P时,同时肌肉注射ICI80996。 确定供体羊发情后立即注射LH。如果FSH—P未注射完供体羊已发情,停止注射FSH—P,立即注射LH。

奶牛胚胎移植技术

奶牛胚胎移植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朱淑文 一、概述 牛胚胎移植的商业化应用开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当时,必须通过手术方法才能采集胚胎,由于奶牛的乳房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后往往还会影响奶牛以后的繁殖性能,因此,胚胎移植主要在肉牛中应用。1976年,一些研究小组报道了应用导管高效采集胚胎的非手术方法。随后,胚胎移植在奶牛中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1974年,第一头胚胎移植登记荷斯坦奶牛在美国出生。七十年代后期,胚胎移植(ET)登记荷斯坦奶牛的数量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1980年达到8298头年。进入80年代后,随着非手术采胚法和移植技术的改进以及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发展,每年(ET)登记奶牛的数量在稳步增长,至1990年达到18727头年。截止1991年,美国登记的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总数量已达到142598头。目前,44%的荷斯坦优秀种公牛是由胚胎移植培育的。九十年代以来,胚胎移植在发达国家中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例如体外受精胚胎生产技术、转基因技术以及克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得到加强。近几年来,胚胎移植在亚洲和南美一些国家中增长速度很快。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牛胚胎移植的增长速度仍然很快。 二、胚胎移植技术 (一)体内受精胚的移植 1 超数排卵 在常规胚胎移植技术中,获得大量可用胚胎的主要途径是超数排卵(简称超排),因此,高效率的超排技术是胚胎移植技术能否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关键。应用于奶牛的超排激素主要有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FSH(促卵胞素)。PMSG尽管只需一次性注射,省时省力,但是半衰期过长,可以导致卵巢的过度刺激以及对排卵、受精和随后的胚胎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现在一般已不采用PMSG对奶牛进行超排处理。目前广泛应用于母牛的超排激素是FSH。用于奶牛超排的商品FSH均是从屠宰家畜的脑垂体中提取的,脑垂体不但能够分泌

简述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简述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的多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根据它所处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干细胞或单能干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 干细胞的形态特征: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复制的能力,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 1 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的 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进一步说,胚胎干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 2 成体干细胞: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 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 3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它主要存在 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多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4 神经干细胞:理论上讲,任何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可归结为神经 干细胞功能的紊乱。脑和脊髓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之在干细胞移植到中枢神经系统后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除此之外,神经干细胞的功能还可延伸到药物检测方面,对判断药物有效性、毒性有一定的作用。 5 肌肉干细胞:可发育分化为成肌细胞,可互相融合成为多核的肌纤维,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结构。

胚胎移植技术应用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论》 课程作业 胚胎移植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姓名: 学号:

胚胎移植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畜牧业发展水平占农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心.胚胎移植技术也称受精卵移植技术,就是将良种母畜配种后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母畜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为新个体,所以该项技术又被称为“借腹怀胎”。胚胎工程技术是胚胎移植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名词, 是由发育工程演变而来的。由于胚胎移植技术可最大限度的发挥优秀母畜在品种改良和育种中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体外受精、转基因、体细胞核移植等胚胎工程的基础性环节,因此,胚胎移植技术被誉为家畜繁殖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胚胎工程技术根据其发展现状包括以下9类: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冷冻保存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试管动物技术(体外受精技术);性别控制技术,即XY精子分离和胚胎性别鉴定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动物克隆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胚胎嵌合技术。目前, 前5种技术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应用较多的是前2种技术, 其他几种技术由于设备投入成本较大、成功率较低, 尚处于实验室向生产转化阶段。 胚胎移植技术可使引进的种畜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纯种繁殖,成为大群体,满足牛羊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同时,牛、羊业的快速发展和这种市场化发展的需求,使胚胎移植技术受到更多研究者和生产者的

高度重视,进而促进了胚胎移植技术快速发展和商业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胚胎移植技术在畜牧生产中得到应用推广,同时胚胎移植技术又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胚胎移植技术是继人工授精之后发展起来的繁殖高新技术, 目前已成为扩大优秀家畜遗传资源的主要手段, 有的称作MOET技术( 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技术)。作为家畜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20 世纪50年代初第一头胚胎移植牛在美国诞生以来, 胚胎移植技术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目前年产胚胎移植牛超过35万头, 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每年参加后裔测定的青年公牛的80%来自胚胎移植所产的后代。20世纪80年代后期, 我国在生产中开始应用牛、羊胚胎移植技术, 近几年该技术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本实验室1990年奶牛新鲜胚移植妊娠率达62.2%, 达76%。在6省区规模化生产中, 绵羊和山羊的移植妊娠率在60%左右, 达76.8%。根据国际胚胎协会的统计, 20多年来,进行胚胎移植的动物数量和种类每年都在增加, 胚胎移植已经成为畜牧业中最活跃的产业。 胚胎移植技术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家畜的遗传改良,充分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潜力,提高繁殖效率.优良后代的增加,既取决于种公畜,也有赖于优良母畜。尤其是生产性能取决于父母双方,如果说人工授精技术的出现使公畜的繁殖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的话,那么胚移技术的出现可以使母畜的繁殖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效促进家畜的遗传改良。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超数排卵时利用优良公畜冻精配种优良母畜(供体),然后利用采出的胚胎进行

胚胎干细胞的起源和同一性

胚胎干细胞的起源和同一性 摘要 胚胎干细胞在生物研究方面应用广泛,也作为研究哺乳动物早期发育的模型,但是它们精确的起源却是备受争议。传统上认为它们来源于植入前的胚胎,但这暗示着形成胚胎干细胞的细胞可能已经有发育为原始生殖细胞命运倾向的外胚层细胞产生,它通过原始生殖细胞系形成胚胎干细胞。根据最近的研究发现我们提出胚胎干细胞可以直接来源于早期的外胚层细胞,这些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不同培养条件形成的两条不同路径出现。 关键词:细胞,胚胎干细胞,同一性 简介 多能性是小鼠胚胎内细胞团形成外胚层的首要要求。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内细胞团细胞可以在体外以胚胎干细胞的形式增殖。这些细胞保持有重新进入一个胚胎(形成嵌合体)的能力,使这些细胞发育为成体的所有组织,包括生殖细胞系和俗称为幼稚多能细胞。多能干细胞最初来源于小鼠睾丸的畸胎瘤。由于畸胎瘤相对其他组织而言在生殖细胞系中更常见可以推断这些畸胎瘤起源于干细胞;小鼠的睾丸瘤一般在出生后形成;在胎儿的睾丸小管中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初期的瘤。随后发现多能性细胞系很难与胚胎干细胞区分开来,这些胚胎干细胞来源于体外发育的小鼠重新编程的胚胎的原始生殖细胞。因此,捕获幼稚多能细胞的机会之窗在发育过程中打开两次:第一次在早期的外胚层而第二次在干细胞系。

胚胎生殖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的相似之处强烈暗示着胚胎干细胞可能来源于那些已经有发育为原始生殖细胞倾向的外胚层细胞。也有假说称是原始生殖细胞促进培养植入前和植入后发育阶段的胚胎形成外植体。在这个假说中,我们依据近来的发现猜想胚胎干细胞可能通过两条途径得到外植体:直接来源于新形成的外胚层,它处于幼稚多能状态;或者培养在进行遗传重编程的特定原始生殖细胞,使它们重获多能性(图1)。 图1.幼稚多能细胞来源在一定条件下分离小鼠的胚胎干细胞、胚胎生殖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A)体内发育过程。在囊胚后期的早期外胚层(红色)出现幼稚多能细胞系和受精后8.5天的原始生殖细胞(黄色)(B)体外培养到囊胚期的另一条产生幼稚多能细胞的途径。红心代表早期外胚层分离胚胎干细胞的路径;黄心代表通过形成原始生殖细胞而发育为胚胎干细胞的较长的路径。灰色箭头代表长期培养可能会得到胚胎干细胞或胚胎生殖细胞的假说。图示大小不代表真实比例。 幼稚多能性的出现 哺乳动物受精后产生一个发育为完整的胚胎的受精卵和形成胚外世系。受精卵经过几轮的卵裂之后产生均等的卵裂球,但是在囊胚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 3.2《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学习要点

第二节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干细胞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胚胎干细胞来源、特点及分离途径与方法。 3.举例说明胚胎干细胞的应用。 4.了解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理解干细胞的概念。 2.简述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学习难点 简述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知识要点梳理 一、胚胎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 1.干细胞的概念:是动物(包括人)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 2.干细胞作用:具有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 3.干细胞分类 (1)专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一种类型或功能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如上皮组织基底层的干细胞、肌肉中的成肌细胞。(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或组织的潜能,但却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如造血干细胞等。(3)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全身的多种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 二、胚胎干细胞的应用 1.如果科学家最终能够成功诱导和调控胚胎干细胞的分化与增殖,将会给胚胎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积极的影响。 2.在研究新药对各种细胞的药理和毒理试验中,提供了材料,大大减少了新药研究所需动物的数量,从而降低了成本。 3.胚胎干细胞研究为细胞或组织移植提供无免疫原性的材料,用于疾病治疗等,给人类带来全新的医疗手段。

4.通过胚胎干细胞,结合基因工程等还可以在试管中改良并创造动物新品种,培育出生长快、抗病力强、高产的家畜品种等。 三、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挑战 1.胚胎干细胞的应用给法律、伦理、国家和社会安全带来的冲击是空前的。 2.胚胎干细胞在体内或者是体外都具有自我分化的潜能,极易分化成其他细胞,对培养条件的优化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3.对胚胎干细胞向不同组织细胞定向分化的条件还不清楚。 4.创造一种“万能供者”细胞,需要破坏或改变细胞中的许多基因,其可行性仍不清楚。

第4章 体细胞胚胎发生

第4章体细胞胚胎发生§ 起源于一个非合子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具有双极性的胚 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例证 离体条件下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最早是在胡萝卜中发现 Steward等,1958)。 固体培养基上也能萌发。 中都表现了体细胞胚 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方式

图4.5 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 (左: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右:先愈伤化) 4.6 菊花花瓣体细胞胚胎发生及体胚发育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四、体细胞胚的成熟与萌发 成熟 图4.7 体细胞胚的萌发 五、体细胞胚与合子胚的比较 双子叶植物胚胎发生: 图4.8 拟南芥的胚胎发生

图4.9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合子胚和不定胚一般都能发育成正常的成熟胚。与合子胚相似,球形期后的体细胞胚呈现一种固定的极 六、长期培养物形态发生潜力的丧失(一)遗传说(二)生理说(三)竞争说

§一、生长调节物质 在离体条件下胡萝卜体细胞胚的发育是一个包括两个步 二、氮源三、其他因子 1 §一、人工种子的优势

二、人工种子的制作流程 在制造单胚人工种子的时 候,主要采用诸如藻酸钠一类 的水凝胶作为体细胞胚的包被 )在室温下为液体,很适 用于制造人工种子。当体细胞 胚与藻酸钠混合以后,再滴入 内表面即 可完全络合,形成一层持久的 10 在种皮基质中 可加入一些对体细 胞胚有益的物质, 如能促进生长的微 生物、营养物质、 生长调节物质、杀 虫剂,以及用于旱 地播种的亲水性化 合物等作为人工胚 乳。 图4.11 用漏斗分离器生产藻酸钙包被的人工种子 三、理想包埋介质(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条件 表4.1 可用于包被体细胞胚的几种水凝胶水凝胶 四、人工种子包埋方法(1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及发育研究进展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及发育研究进展 摘要:体细胞胚发生是植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近几年来,对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根据近几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影响体细胞胚发生和发育的外部条件,如植物激素、光质、碳源、活性炭、渗透压、培养条件等;内部因素如基因型、生理状态。以期为植物体细胞胚诱导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细胞胚发生;植物激素;内因;外因 The Advance ofPlantSomaticEmbryogenesisand Development Liming,Wangshuxiang,Fengdaling (Collegeo~LifeScience,AgricultureUniversityofHebei,BaodingHebei071001) Abstract:Plant somatic embryogenesi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and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potentialeconomic value.Great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plantsomatic embryogenesis recently,butmany problems are stilunsolved.Based on therelated reports and literature ofrecentyears.the research resultson factorsaffecting ofplantsomatic embryogenesiswere summarized.Itis including outerfactors,such as plant hormones,light quality,carbon source,osmotic pressure and culture conditions;interior factors,such as genotypeand physiologicalstate.Thiscan providereferencesfortheresearcheson somatic embryo induction. Key words:somaticembryogenesis;planthormones;interiorfactors;outerfactors 引言 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的发生不仅具有普遍 性,而且具有数量多,速度快,结构完整的特点。另外,体细胞胚选择,这就为高等植物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及品种改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有效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初各国相继开始研究植物人工种子,目前已对近30种植物进行过人工种子制作的研究[1。人工种子的核心是体细胞胚,所以体细胞胚大批量生产及高质量体细胞胚诱导也是人工种子研制的关键。 因此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的发生对细胞工程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大多数植物细胞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诱导胚性细胞的发生必须在含有2,4一D的条件下,并认为2,4.D对内源生长素的调节和平衡起重要作用嘲。然而,2,4一D在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中是必不可少的,在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却又起抑制作用。极低浓度甚至无激素培养基则有利于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这正好和某些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相一致I。 IAA也是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的关键因素。水稻胚性细胞出现时伴随有较高的内源IAA 水平。在胚性细胞转换时期添加外源IAA或阻止生长素流出细胞的抑制剂能促进胚性细胞形成】。香雪兰花序外植体离体培养时,只有花序 轴的原形态学下端分化出体细胞胚,而在形态学上端

2.1 干细胞来源及生物学特征

干细胞来源及生物学特征

什么是干细胞(STEM CELL)?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细胞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完全失去了再分裂的能力,最终衰老死亡。 ?机体在发展适应过程中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称之为干细胞。 ?一旦生理需要,这些干细胞可按照发育途径通过分裂而产生分化细胞。 ?1963年,恩尼斯特.莫科洛克和詹姆士.堤尔首次证明了血液中干细胞的 存在,开启了干细胞研究的大门。 ?。

什么是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 ):同一来源的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在细胞间产生形态结构、生化特征和生理功能有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是个体发育中组织器官形成的基础,是发育生物学的中心问题。 ?时间上的分化:一个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形态结构、生化特征和生理功能,如骨髓内血细胞的发生过程。 ?空间上的分化:同一种细胞的子代细胞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其形态结构、生化特征和生理功能也不一样,如外胚层来源的细胞可发育成表皮细胞、神经细胞等。

干细胞的特点 ?干细胞本身不是处于分化途径的终端。 ?能无限的增殖分裂。 ?可连续分裂几代,也可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 ?通过两种方式生长: 对称分裂--形成两个相同的干细胞 非对称分裂--由于细胞质中的调节分化蛋白不均匀地分配,使得一个子细 胞不可逆的走向分化的终端成为功能专一的分化细胞;另一个保持亲代的特征,仍作为干细胞保留下来。 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特点的增殖速度较缓慢的细胞。

一次性使用胚胎移植导管产品技术要求weichuang

一次性使用胚胎移植导管 适用范围:与注射器配合,经阴道向子宫内转移经过体外受精(IVF)的胚胎或受精卵用。 1.1 产品型号 表1一次性使用胚胎移植导管尺寸及公差

1.2 划分说明 XXXXX –d –L XXXXX:表示胚胎移植导管(PTYZ/PTYZ1) d:一次性使用胚胎移植导管外径(F)(1F=0.333mm) L:一次性使用胚胎移植导管长度(cm) 1.3 结构组成 一次性使用胚胎移植导管结构如图1所示。PTYZ型由引导导管、移植管和可塑型的不锈钢内芯组成;PTYZ1型由引导导管、移植管和标记环组成。 引导导管管材:PTYZ-d-L为:医用聚氨酯,针座为ABS;PTYZ1-d-L为:聚醚-聚酰胺共聚物,针座为ABS,标记环:为医用硅胶。 移植管:由304不锈钢管、聚氨酯管和ABS针座组成。 可塑型的不锈钢内芯:由304不锈钢丝和ABS手柄组成。 针座和导管的连接为机械螺旋拧压方法。 PTYZ-3-23/ PTYZ-5-23

PTYZ1-3-23/ PTYZ1-5-23 图1一次性使用胚胎移植导管示意图 2.1 尺寸 一次性使用胚胎移植导管尺寸及公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2.2 外观 外表面应清洁无杂质,不应有加工缺陷和表面缺陷,末端圆滑、无毛刺。 2.3 物理性能 2.3.1 断裂力 管材的断裂力:直径<1.15mm的管材最小断裂力为5N,≥1.15mm ~ <1.85mm 的管材最小断裂力为10N,≥1.85mm管材最小断裂力为15N。 2.3.2 标记线应清晰可见。 2.3.3 接头 2.3.3.1 移植管的管座头端与引导导管的接头应相匹配,连接后无明显摆动。 2.3.3.2 移植管的接头应符合GB/T 1962.2-2001的要求。 2.3.4 无泄漏 移植管的针座和导管连接部分应无泄漏现象。 2.3.5 耐腐蚀性:一次性使用胚胎移植导管中的不锈钢管和不锈钢内芯不应有腐蚀痕迹。 2.4 化学性能:(除金属部件外)

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专业:生物技术班级:093班 姓名:贺霞霞学号:2009132117 摘要: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早期胚胎内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分离和克隆得到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高度未分化细胞。本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或多能性、生物学特性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从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从胚胎干细胞研究给医疗领域带来的广泛应用前景到目前研究尚存在的困难,比较全面的反映了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现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现状;应用前景 1 胚胎干细胞概述 1.1 胚胎干细胞的概念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简称ESC),它是由着床前(受孕3~5d)的囊胚内细胞团(ICM)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所得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具有全能性、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这种细胞在形态上有较高的核浆比,核仁明显;表达高水平的端粒酶,端粒酶是一种可使细胞无限分裂的RNA 依赖性DNA聚合酶,为永生化细胞所特有,分化细胞内无此酶活性。 1.2 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①全能性。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 胚胎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的任何组织细胞。全能性的标志是细胞表面有胚胎抗原和Oct4蛋白[1]。 ②无限增殖性。胚胎干细胞在体外适宜条件下, 能在未分化状态下无限增殖。 ③胚胎干细胞具有种系传递的功能。 ④胚胎干细胞易于进行基因改造操作。 ⑤细胚胎干胞保留了正常二倍体的性质且核型正常。 2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在干细胞研究方面, 我国的反应较快。综合性干细胞研究在我国虽然刚刚起步, 但已取得了和

干细胞特性以及培养技术交流

干细胞 1. 干细胞(stem cell):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2.干细胞分类 (1)胚胎干细胞:指胚胎早期的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分化潜能宽,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组织细胞的能力。如囊胚期细胞团的细胞。 (2)成体干细胞:指成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但分化潜能窄,只能分化为相应(或相邻)组织器官组成的细胞。如神经干细胞,表皮干细胞。 第一节干细胞生物学 1. 组织自体稳定性: 特定组织通过使自身细胞死亡和增生的方式保持组织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特征称组织自稳定性。 2. 干细胞是个体发育和组织再生的基础。 一、干细胞的形态和生化特征 1.干细胞的形态特征 ①干细胞形态共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体积小,核质比大,增殖力强。 ②干细胞的固定组织位置:有的干细胞有固定存在部位与方式。如表皮干细胞与其周围的子细胞形成增殖结构单元。但许多组织的干细胞没有这种分布特点。 2.干细胞的生化特性 ①端粒酶活性高:如造血干细胞具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增殖能力强。随着增殖与分化,端粒酶活性下降。 ②蛋白标志分子:不同干细胞有各异的蛋白质标志分子,可作为确定干细胞位置、分离提纯干细胞的标志。如:巢素蛋白—神经干细胞;角蛋白15—表皮干细胞。 二、干细胞的增殖特征 (一)增殖缓慢性 1.干细胞增殖速度慢:细胞动力学研究表明,干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慢,组织中快速分裂的细胞是过渡放大细胞。 如小肠干细胞的分裂速度(Tc=11小时)比过渡放大细胞(Tc≥24小时)慢一倍。 2.过渡放大细胞: 过渡放大细胞是介于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过渡放大细胞经若干次分裂产生分化细胞。 通过这种方式,机体可用较少干细胞获得较多分化细胞。 3.干细胞增殖缓慢的意义: (1)利于干细胞对外界信号作出反应,以决定细胞的发展方向—增殖或分化。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

第六章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 第一节体细胞胚胎发生特点及方式 一、体细胞胚胎发生特点 植物胚胎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从合子开始。自20世纪50年代末Steward等发现胡萝卜根细胞离体培养可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形成再生植株以来,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单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花粉培养中都观察到体细胞胚胎发生或花粉胚胎发生。其中体细胞胚为二倍体的体细胞产生的胚状结构;而花粉胚(Pollen embryos)是由小孢子或其分裂产物等单倍体细胞产生的体细胞胚,可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体细胞胚或花粉胚都起源于植物组织培养中一个非合子细胞,是经过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而形成的胚状结构。体细胞胚是离体诱导过程中组织培养的产物,与无融合生殖胚明显不同,只限于组织培养范围使用;体细胞胚起源于非合子细胞,明显区别于合子胚;体细胞胚的形成经过胚胎发育过程,与组织培养器官发生途径中芽与根的分化不同。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诱导器官发生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①具有两极性:在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就具有胚根和胚芽两极性的存在,胚性细胞第一次分裂多为不均等分裂,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继而由较小的顶细胞继续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而较大的基细胞经过少数几次分裂成为胚柄部分,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极性,发育过程与合子胚相似。体细胞胚一经形成,多数可生长为小植株,成苗率高。因此,常将发育一定时期的体细胞胚制作成人工种子,以达到快速繁殖优良种质的目的。不定芽和不定根则为单极性。 ②存在生理隔离:体细胞胚形成后与母体植物或外植体的维管束系统较少连接,出现所谓生理隔离(Physiological isolation)现象,与器官发生途径完全不同(不定根或不定芽往往与愈伤组织的维管组织连接)。 ③遗传性相对稳定:体细胞胚是由那些未经过畸变的细胞或变异较小的细胞形成,并可以实现全能性表达,通过体细胞胚形成的再生植株变异小于器官发生途径形成的再生植株。正是基于体细胞胚的基因型与亲本相似,产生的后代植株表型也与亲本基本相同。因此,体细胞胚可以制作成人工种子,不仅加速繁殖,且可保持优良种质的遗传稳定性。器官发生途径再生植株一般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诱导分化率和成苗率都较低,且芽和根的分化也需在不同条件下诱导,需要时间较长。 ④重演受精卵形态发生的特性:植物组织培养形态发生的几种方式中,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是最能体现植物细胞全能性的一种方式,因为它不仅表明植物体细胞具有全套遗传信息,而且重演合子形态发生的进程(转引自崔凯荣,戴若兰,2000)。 二、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体细胞胚胎途径可分为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两类。直接途径是指直接从原外植体不经愈伤组织阶段发育而成;间接方式是指体细胞胚从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有时也从已形成的体细胞胚的一组细胞中发育而成。如香雪兰(Freesia refracta)花序外植体经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形成再生植株(转引自崔凯荣,戴若兰,2000)。 直接发生体细胞胚胎的来源细胞可以是外植体表皮、亚表皮、幼胚、悬浮培养的细胞和原生质体。一般认为直接方式发生体细胞胚是由原来就存在于外植体中的胚性细胞——预胚胎决定细胞(PEDCs)培养后直接进入胚胎发生而形成体细胞胚(Sharp WR,et al,1980),如柑桔属的珠心组织(体内或离体)可以通过预胚胎决定细胞直接进行体细胞胚的发生(Evans DA和Sharp WR,1981),而且是自然发生,有时甚至不需要借助外源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在体细胞胚再生植株表皮细胞中含有预胚胎决定细胞,可以在合适条件下直接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如胡萝卜和石龙芮等。 在间接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起始培养基中生长素或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对启动

EmCell胚胎干细胞治疗的特点和效果

EmCell——胚胎干细胞治疗的特点和效果 干细胞治疗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或自己体内,以达到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细胞和组织的目的。干细胞疗法就像给机体注入新的活力,是从根本上治疗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其中,胚胎干细胞治疗备受大众关注,医学人士致力于胚胎干细胞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胚胎干细胞相比其他来源的干细胞有什么优点?(成人自体干细胞,脐带血,动物来源的干细胞)? 1.胚胎干细胞(FST)有着最强的增殖潜力(繁殖能力)。 2.胚胎细胞也能够避免组织相容性的问题。胚胎干细胞的细胞膜上HLA(组织相容性抗体)的表达不存在或非常少。胚胎干细胞进入人体后发展其免疫耐受性,人体事实上就像接受自身细胞一样识别胚胎干细胞,不会启动免疫攻击。 3.胚胎干细胞多能性保存到第9周。 4.胚胎干细胞的5-8孕周使他们失去无节制增殖的性质 胚胎干细胞相对于人工培育胚体干细胞有什么区别? 1.胚胎干细胞收获从胚层5-8周龄的内部器官(胚胎期),以后放在其中乘法是不可能的容器。科学上把卵子受精后头三个星期所形成的细胞称为胚体干细胞。全世界这类细胞无一例外通过人工受精制造出来。这些细胞有全能性。 2. 这两种类型的细胞有多潜能的可选性。 胚胎干细胞和脐带血干细胞有什么区别? 1. 脐带血中多能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潜力低于胚胎干细胞。 2. 脐带血干细胞没有多潜能的可选性。 3. 脐血干细胞表达组织相容性抗原,所以为确保脐血干细胞的植入在收件人的身体,免疫抑制是必要的。 成年人体内的干细胞相对于胚胎干细胞有什么相同和区别? 成年人体内干细胞(成体干细胞)的数量、增殖生长的潜力明显低于胚胎干细胞。不仅如此,成体干细胞子自身细胞膜表面具有已形成并明显表达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所以就像所有的器官移植一样,需要针对受益人挑选捐献者。成体干细胞在移植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药物准备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降低机体的排斥反应。成体干细胞相对胚胎干细胞更分化,不具备多能特性,也就是说,成体干细胞转化为特定细胞与组织的能力非常有限。 EmCell胚胎干细胞治疗的效果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几小时后已出现干细胞移植的快速效应。这个效应称为“移植后早期改善综合症”表现为:改善整体感觉,减少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食欲。这个综合症在晚期

胚胎移植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胚胎移植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摘要:统计与分析了1991-2000年国际胚胎移植状况,结果表明胚胎移植已成为畜牧产业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胚移比例最大的依然是牛,其他种类的动物胚胎移植,如:绵羊、山羊、猪、马、鹿、美洲驼、羚羊等,也十分活跃。牛的胚胎移植,有几个重要指标分析结果如下:(1)供体牛的品种分布基本相同,肉牛与奶牛所占比例接近,但不同国家之间差别很大;(2)每头供体牛所得可用胚胎数在5-6枚之间;(3)鲜胚移植与冻胚移植的比例基本持平,但近年来冻胚移植的比例稍大于鲜胚移植;(4)通过IVF体外方式生产胚胎数目有所增长,目前每年大约在3-4万枚;(5)妊娠率:鲜胚移植妊娠率在60%以上,冻胚移植妊娠率在50%以上,IVF体外方式生产胚胎妊娠率在40%左右;(6)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状况在全世界分布不均衡,北美和欧洲胚移技术最成熟;(7)胚胎贸易有所增长。最后,对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提出了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胚胎移植;牛;现状;展望 胚胎移植技术是继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工授精之后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是胚胎工程的重要组成技术。胚胎移植最早是1980年在兔子上实验成功的,但直到1977年才开始应用于生产,至今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在商业化应用上,牛的胚胎移植技术最成熟、占得比例最大。它是将一头良种母畜配种后形成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另一头或几头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母畜生殖器官的相应部位,使之继续发育成新的个体,也有入人通俗地称之为“借腹怀胎”。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产生比自然状态下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优秀后代,极大的提高了优良母畜的利用率和繁殖率。因此,胚胎移植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胚胎移植的历史回顾 1890年Heape在英国剑桥大学首次报道获得兔子胚胎移植成功[1]。20世纪30年代后开始大量研究,1951年willett首次成功地进行了牛的胚胎移植。1974年第一头胚胎移植的何斯坦奶牛在美国出生。1976年,一些研究小组报道了采用导管高效采集胚胎的非手术方法,随后胚胎移植在奶牛中的应用得到飞速发展。由于牛经济价值高,产仔数量少,用胚胎移植技术进行纯种扩群繁殖的效果好,且供受体牛均可反复使用,因此牛的胚胎移植技术已较多应用于实际生产中[2]。我国对牛胚胎移植研究起步较晚,1978牛手术法胚胎移植犊牛降生,1980年非手术法移植成功,1982年冷冻胚胎移植成功[3]。本世纪韧,我国先后开展了“万枚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富民工程”项目,“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使我国的胚胎移植技术得以较快发展与推广,并逐步向产业化阶段迈进[4]。根据IETS(国际胚胎移植协会)的统计,1991年全世界移植牛胚胎总数为240 730枚,到2000年全世界移植牛胚胎总数达528 540枚。从1991-2000年,国际胚胎移植总数增长120%。胚胎移植已经发展成为畜牧业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5]。 2.1991—2000年世界胚胎移植,移植的牛的胚胎总数的统计与分析 1991年全世界移植牛胚胎总数为240730枚,1995年牛胚移总数首次超过40万枚,2000年创造50多万枚的新记录。以ITES提供的胚移妊娠率为参考(按平均60%计)。 全世界在该年有30多万头胚移牛产生。而且IETS的统计数据还不能包括世界上所有的

胚胎干细胞

1. 干细胞(stem cell):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2.干细胞分类 (1)胚胎干细胞:指胚胎早期的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分化潜能宽,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组织细胞的能力。如囊胚期内细胞团的细胞。 (2)成体干细胞:指成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但分化潜能窄,只能分化为相应(或相邻)组织器官组成的细胞。如神经干细胞,表皮干细胞。 第一节干细胞生物学 1. 组织自体稳定性: 特定组织通过使自身细胞死亡和增生的方式保持组织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特征称组织自稳定性。 2. 干细胞是个体发育和组织再生的基础。 一、干细胞的形态和生化特征 1.干细胞的形态特征 ①干细胞形态共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体积小,核质比大,增殖力强。 ②干细胞的固定组织位置:有的干细胞有固定存在部位与方式。如表皮干细胞与其周围的子细胞形成增殖结构单元。但许多组织的干细胞没有这种分布特点。 2.干细胞的生化特性 ①端粒酶活性高:如造血干细胞具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增殖能力强。随着增殖与分化,端粒酶活性下降。 ②蛋白标志分子:不同干细胞有各异的蛋白质标志分子,可作为确定干细胞位置、分离提纯干细胞的标志。如:巢素蛋白—神经干细胞;角蛋白15—表皮干细胞。 二、干细胞的增殖特征 (一)增殖缓慢性 1.干细胞增殖速度慢:细胞动力学研究表明,干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慢,组织中快速分裂的细胞是过渡放大细胞。 如小肠干细胞的分裂速度(Tc=11小时)比过渡放大细胞(Tc≥24小时)慢一倍。 2.过渡放大细胞: 过渡放大细胞是介于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过渡放大细胞经若干次分裂产生分化细胞。 通过这种方式,机体可用较少干细胞获得较多分化细胞。 3.干细胞增殖缓慢的意义: (1)利于干细胞对外界信号作出反应,以决定细胞的发展方向—增殖或分化。 (2)减少基因突变的危险。增殖缓慢使干细胞有时间发现并纠正处于增殖周期过程中的错误。(二)干细胞的自稳定性 1.自稳定性: 自稳定性是干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指干细胞可在个体生命过程中自我更新并维持其自身数目恒定。 干细胞的自稳定性是区别肿瘤细胞的本质特征。 干细胞通过其特有的分裂方式维持自稳定性。 2.干细胞的分裂方式 ①干细胞有对称与不对称两种分裂方式。 不对称分裂的结果使两个子细胞一个成为功能专一的分化细胞;另一个保持干细胞的特征。 3. 不对称分裂发生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