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观察及护理方式探究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观察及护理方式探究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观察及护理方式探究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观察及护理方式探究

发表时间:2017-02-07T15:54:57.8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冯琴

[导读] 老年性白内障是指发生于中、老年阶段的晶状体混浊性眼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代谢、营养、环境等因素有关[1]。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总医院五官病区山西介休 032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我们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18例做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综合组109例与常规组109例。常规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将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相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着较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疗6个月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存在着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治疗中,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视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对提高治疗效果及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并发症;视力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70-02

老年性白内障是指发生于中、老年阶段的晶状体混浊性眼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代谢、营养、环境等因素有关[1]。目前,临床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但手术疗法属有创性操作,术后常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因此,加强术后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应用价值,本文选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18例,将其术后护理方法与效果做汇报如下:

1.基本资料与护理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们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18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116例;患者年龄在60~87岁间,平均年龄72.3±2.5岁;患者患眼部位分为:单侧173例;双侧45例。患者合并症有:高血压42例;糖尿病39例;冠心病35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8例。将218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109例与常规组109例。患者组间资料对比后均无明显差异,相关资料可做比较。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体位护理:患者手术结束后,嘱患者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严禁剧烈活动;避免做弯腰、低头、摇头等动作。(2)眼部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眼部渗血、渗液、分泌物性状、眼痛、头痛及角膜是否出现混浊或水肿等情况,若有异常立刻汇报医师以便给予及时处理;手术达24小时后,开放术眼给予滴药治疗,并可去除健眼眼罩;一般情况术眼5日后拆线,拆线后遵医嘱应用抗菌素药水滴眼,日3次。(3)心理护理:患者由于术后易出现头痛、眼痛等症状,因此,术后护士应多体贴、安慰患者,通过向患者讲解白内障相关知识,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使其能够自觉调整心态、稳定情绪,以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时行。(4)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注意眼部卫生;不可过度用眼;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患眼若出现疼痛、发红并合并恶心、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等。

综合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1)疼痛护理:眼部或头部疼痛是白内障术后易出现症状,对于疼痛症状明显患者,护士应尽量陪伴在患者身边,并及时向其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通过聊天,给予按摩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其机体痛阈值,必要时遵医嘱及时给予患者应用止痛药物治疗,以促进切口如期愈合。(2)饮食护理:术后24小时控制患者饮水量,嘱患者每次饮水量不可超过500ml,以预防眼压升高;指导患者多进食高纤维素且易于消化食物,禁进食辛辣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因排便用力导致创口出血或开裂情况发生。(3)预防并发症护理:第一,术后换药时应避免强光直射角膜处,避免患眼出现反射性闭目,以预防前房出血发生。第二,术后3~6天为伤口愈合期,在此期间应嘱患者避免振动头部;不可大声谈笑;不可低头;不可用力揉眼、挤眼、闭眼;不可碰撞患眼等,以预防前房消失、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第三,术后短时间内及时给予患者应用降低房水生成滴眼液及高渗脱水剂、碳酸酐酶抑制剂治疗,以预防继发表光眼发生;术后尽量不使用缩瞳剂,以预防虹膜后粘连。第四,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因感冒引起咳嗽或呕吐发生,以降低玻璃体振动发生机率。(4)延续护理:患者出院后,本科护士采用电话随访或家庭访视等方式继续给予患者提供护理干预达6个月,护理内容包括有:强化健康教育;给予患者有针对性心理、生活及用药指导;为老年患者寻求家庭支持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SPSS 19.0,均数行t检验,率行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着较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一。

3.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人群中极易出现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常用术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01T10:00:34.32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晓慧 [导读] 脑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 张晓慧(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兴安盟137400) 【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术后全程护理及病情观察要点。方法:对118名动脉瘤病人经夹闭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后病情观察,头部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及体位要求,呼吸道护理,体温的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各项措施。结论:通过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人进行严谨、周密观察及人性化的护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25-02 脑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1]。颅内动脉瘤出血占脑血管意外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略多于男性,颅内动脉瘤以隐匿发生为主,直至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且发生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故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尤为重要[2]。此病可采取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为动脉瘤夹闭术,我院于2008年起开展动脉瘤夹闭术,成功救治患者100余例,该病的治疗及术后护理尤为重要,下面阐述一下脑动脉瘤病人夹闭术后病情治疗观察及护理。 1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1.1意识情况:通过对话、呼唤、疼痛刺激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态、辨识力、记忆力、计算力、思维能力,对病人意识有无障碍及其程度作出判断,意识状态是衡量颅内压增高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术后病人意识程度逐步加深,或转清醒过程中昏迷突然加重,都需警惕再出血可能。 1.1.2瞳孔的变化:正常瞳孔大小2~5mm,若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可能发生脑疝,若早期发现有助于挽救病人生命。 1.1.3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反应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变化的重要指标。如有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常见于血容量不足,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中枢性或感染性高热,应給予物理降温及冬眠降温、冰毯降温;如果术后3天后出现高热伴白细胞升高,结合腰穿检查脑脊液常规,蛋白数及细胞数升高,可提示感染性高热,除物理降温外,还应用抗感染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从口腔、鼻腔及气管切开处深入气管内吸痰。术后最好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通畅,一般每2h翻身1次,翻身时叩击背部。对舌后坠影响呼吸者,可取侧卧位并托起下颌部,必要时放舌咽通气道等。如果痰液粘稠給予雾化吸入。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同时气管内滴入庆大霉素+麋蛋白酶+地塞米松的混合液;持续高流量吸氧4~6升/分,同时注意观察脉搏节律、频率、幅度的变化。术后做好无菌操作、气管内滴药、正确吸痰,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3 皮肤护理及体位要求 术后绝对卧床24h,对手术后未清醒者,垫高头部或将床头抬高10~20度,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在苏醒过程中,用约束带约束双手,床旁加床档,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受伤。定时翻身、叩背1~2小时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无渣屑,对污染被服及时更换,预防褥疮。对瘫痪肢体加强按摩,床上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及足下垂,保持肢体功能位置[3]。 4做好脑部引流的护理 4.1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袋(瓶)至于头颅穿刺点水平,保持颅内外压力平衡,勿使引流管脱出成扭曲、折断或脱落。 4.2 保持穿刺点局部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袋每24h更换一次,防止颅内感染发生。病人外出检查或复查CT时应夹闭引流管后再搬运病人,防止逆行感染及颅压波动。拔管前应夹闭引流管24h,注意观察有无颅内高压症状,病情稳定后再拔管,并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 4.3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及颜色。 4.4 引流管高度:根据引流部位不同,确定引流管放置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防止严重低颅压。 5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采用低温疗法,降低脑代谢,减轻耗氧量,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的缺氧状态。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头部冰帽,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同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青紫,注意保护耳廓防止发生冻伤。采取34~36℃温水擦浴,每隔半小时测体温一次,做好记录,体温下降每小时不超过2℃。 6预防术后并发症 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操作常规。病室紫外线照射2次/日,酌情开窗通风,对于脑部引流管、气管切开管、尿管的消毒,更换必须严格无菌,气管切开处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起到湿润空气和防止异物掉入气管内作用。尿管每周更换一次,定期对引流的脑脊液、痰液、尿液作细菌培养,防止发生感染,观察营养状况,做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观察胃液性质、颜色,预防应急性溃疡发生。病人用脱水剂较多,进食少、消耗多,注意入量的补充。及时纠正全身性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及酸中毒,保证营养供给。 7术后眼睛护理 术后由于手术牵拉,导致双眼或术侧眼睛肿胀,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肿胀眼睛,以减轻水肿,同时避免双眼长期受压。 8尼莫地平注射液在术后应用观察 尼莫地平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对离体或体内的脑动脉、正常或缺血的脑动脉均有扩张作用[4]。使用时应避免在太阳光直射。根据病情遵医嘱剂量给予稀释静脉泵入,速度为1~3毫升/时泵入,静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有可能出现恶心等胃肠道不适,静滴过快可出现头晕、头痛、嗜睡、血压明显下降(尤其对于基础血压增高的患者)、潮红、出汗、热感;心率减慢(心动过缓)或较罕见的心率加快(心动过速),应停止用

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 【定义】 老年性白内障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指与年龄相关的眼晶状体混浊的一种最常见的致盲眼病,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衰老而发生渐进性视力下降乃至失明。通畅双眼先后发病,因晶体混浊程度不同致临床上视力表现有差异,初发期的白内障一药物治疗为主,尤其是应用中医药整体调理为佳;进程数起的白内障则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伴有眼底疾病的白内障的复明,亦主要依赖于中医药的辩证治疗。 老年性白内障在中医学中属于“圆翳内障”的范畴。 【诊断标准】 一、年龄在50岁以上。 二、视力渐降,视物灰蒙或眼前黑影。 三、眼部无充血,无痛无肿,可有黑花飞舞。 四、外观端好,瞳孔、眼底均未见异常。 五、晶状体呈不同程度混浊,有的甚至完全混浊。 六、视力仅存光感时,光定位检测,红绿色觉正常,眼压正常。 七、排除全身及局部外伤、感染、中毒及其他因素所致白内障。 【辨证分型】 一、肝热上扰证 视力缓降,晶珠混浊,目涩胀,或有眵泪;时有头昏痛,口苦咽干,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二、肝肾不足证 视力缓降,晶珠混浊;头晕耳鸣,少寐健忘,腰酸腿软,口干;舌红苔少,脉细。 三、阴虚火炎证 视力缓降,晶珠混浊;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虚烦不寐、口咽干痛,小便黄少,大便秘;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弦数。 四、阴虚湿热证 视力缓降,晶珠混浊;烦热口臭,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 五、脾气虚弱证 视力缓降,晶珠混浊;伴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 1.内治:肝热上扰证拟清热平肝、明目退障,肝肾不足证拟补益肝肾、清热明目,阴虚

火炎证拟滋阴降火、明目退障,阴虚湿热证拟养阴清热、利湿明目,脾气虚弱证拟益气健脾、利水渗湿。 2.外治:可采用滴眼药水,针灸,耳穴贴药和手术治疗。 二、辩证施治 (一)辨证论治 1.肝热上扰证 治法:清热平肝、明目退障。 方药:石决明散。 石决明先煎30g 草决明30g 赤芍15g 青葙子15g 麦冬15g 羌活3g 栀子15g 木贼15g 大黄6g 荆芥6g 中成药:和血明目片。 2.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清热明目。 方药:杞菊地黄丸 枸杞子30g 菊花10g 熟地黄24g 山茱萸12g 淮山药12g 丹皮10g 茯苓10g 泽泻10g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复明丸。 3.阴虚火炎症 治法:滋阴降火、明目退障。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地骨皮。 知母15g 黄柏15g 地骨皮15g 熟地黄24g 山茱萸12g 淮山药12g 丹皮10g 茯苓10g 泽泻10g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4.阴虚湿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利湿明目。 方药:甘露饮。 生地黄10g 熟地黄10g 石斛9g 天门冬12g 麦门冬12g 黄芩10g 茵陈10g 枳壳10g 甘草6g 枇杷叶24g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 5.脾气虚弱证拟益气健脾、利水渗湿。 治法:益气健脾、利水渗湿。 方药:补中益气汤。 黄芪30g 党参30g 白术15g 当归15g 陈皮12g 灸甘草6g 升麻8g 柴胡10g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目的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目的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病情观察目的 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加重。 (2)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如神昏病人出现高热、抽搐、呕血、便血等。 (3)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常为正气虚衰、病情恶化之兆。考试大网站整理 (4)舌象及脉象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轻重。如正常淡红舌转为红色,表示有热,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红色转为红绛舌,说明邪入营血,病情危重。脉象由浮数转洪数,表示病邪由卫分入气分。反之为病情好转。 (5)一般情况,特别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精神充沛,常是正气未衰,有抗邪能力;精神萎靡,正气已衰,病情重。食欲是表示"胃气"的强弱、有无的重要指征。食欲佳,说明"胃气"和顺,病情不重;食欲不佳,表示"胃气"已伤,病虽轻痊愈也较慢。重病后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常表示治疗护理有效,反之,为无效。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服解表药后的周身汗出,表示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表示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便会损害人体的正气,成为不良反应。如大汗淋漓会使病人气随汗脱;泻下不止会伤津耗气等。尤其是药物的毒性反应,更应仔细观察。 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发症,防止病情恶化疾症治疗中常可能出现突变或并

18张常见白内障图解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今天小编为您分享珍藏的18张晶状体异常的图片,供大家学习。喜欢就转发哦,欢迎给小编分享你在临床上看到的眼科图片,直接发给我们就可以了! 1.晶状体由表皮外胚层细胞分化成晶状体泡,再逐步分化成晶状体纤维,并向中心聚集形成晶状体核,各层晶状体纤维末端变平,彼此联合成晶状体缝,如“Y”形,前极为正“Y”字缝和后极为倒“Y”字缝(如上图)。“Y”字缝外周为晶状体皮质,其及其以内为晶状体核。胎儿期的感染如风疹病毒等可造成晶状体缝的异,常常与小儿白内障发生有关。

2.上图所示先天性正的前“Y”字缝白内障和倒的后“Y”字缝白内障。“Y”字缝白内障为X 连锁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为单侧亦可为双侧,一般不会出现视觉问题,只有当白内障核或者核周边皮质混浊时才会影响视力。病毒感染、外伤或者代谢因素可能是此种白内障发生的原因。 3.上图所示胚胎核性白内障,又称中央粉尘状白内障,通常为局限在晶状体中央

的圆形乳白色混浊。此种白内障是晶状体在胚胎发育时期分化受到影响所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常双侧发生,并伴有小眼球、小角膜。 4.上图所示胚胎核白内障成细颗粒状,进展缓慢,往往对视力影响较小,如果无进展并且患者视力较好可不手术。 5.上图所示前极白内障,此种白内障因胚胎期晶状体泡未从外胚叶完全脱落所致。混浊位于前囊下,为小圆白点状,可为偶发亦可合并其他眼部疾病,为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多为双侧,对视力影响不明显,常不需手术治疗。但当前极白内障若进展,引起的斜视、弱视及屈光参差等可导致视力下降。 6.上图所示圆锥形晶状体,它是晶状体前囊或后囊分别向外膨出的一种晶状体畸形。向前膨出者称为前圆锥形晶状体较为常见,常合并Alport 综合征、脊柱裂或者Waardenburg 综合征;向后膨出者称为后圆锥形晶状体。圆锥形晶状体早期可导致散光,稍后可引起白内障的形成甚至晶状体自发破裂。

临床护士病情观察技巧

临床护士病情观察技巧 一.概念 ?病情观察: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及其情境的信息过 程;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系 统工程,它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 二.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广博的医学知识;(2) 严谨的工作作风;(3) 高度的责任心; (4)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5) 五勤:勤巡视、勤视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 a直接观察法:利用感觉器官观察病人的方法包括视诊、听诊、触诊、叩诊、 嗅诊护士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双手触摸来观察患者的意识、行为、生理、病理变化等,这是观察病情最基本的方法. b间接观察法:医生、家属交流、交接班阅读病历、检验报告借助仪器,如 心电监护仪,血糖检测仪. 1.视诊:定义:是用视觉来观察病人的全身或局部表现的方法。 方法: 通过医务人员的眼睛直接观察, 特殊部位借助仪器进行 内容:病人的外观、行为、意识、各系统的生理、病理变化 2.听诊:定义:用听觉听取身体各部发出的声音而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方法。 方法:用耳或听诊器 内容:语声、呼吸声、咳嗽、呃逆、嗳气、肠鸣、关节活动间、骨擦音、呻吟、啼哭、呼(尖)叫等身体所能发出的任何声音 3触诊: 定义: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诊法 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 内容:体表温湿度、弹性、光滑度、脏器外形、软硬度、移动度 4.叩诊: 定义: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部,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 方法:间接叩诊法,直接叩诊法。 内容:常用于对胸腹部做评估,如心界大小、腹水检测等。

白内障术前术后护理

白内障 一、定义: 透明度晶状体由于某种原因变浑浊称为白内障。许多因素,例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都可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造成浑浊。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大多数成人的晶状体会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浑浊。老年人晶状体核硬化,化学密度增加,皮质纤维有淡淡放射状纹理。这些情况为晶状体生理性改变,并不属于白内障。 白内障主要症状为病人自觉眼前有固定不动动黑点,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以恢复视力。 二、分类: 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天性等白内障等。 按发病时间:分为点状白内障、冠状白内障和板层白内障等。按晶状体浑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白内障等。 分期:老年性白内障分为4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成熟期为最佳手术期。 三、白内障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了解白内障类型,协助医生做好视力、光定位、色觉、眼压

等检查,人工晶体植入者需查角膜曲率、角膜内皮、A超、屈光度等。 2、术前进行泪道冲洗,手术日按医嘱滴用散瞳药物。 3、注意有无眼压变化,如有眼压增高,按医嘱服用降眼压药。 4、老人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情绪紧张者,手术日晨口服镇静剂。 5、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前控制血糖。 6、全麻者按全麻手术护理常规 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平卧位,头部不宜过多活动,禁止低头和弯腰,室内光线宜暗。术后一个月内禁止看电视和打牌。 2、给予易消化、半流质饮食,3天内避免用力咀嚼,糖尿病者给予糖尿病饮食。 3、术后2周内避免脏水流入眼内,注意眼部卫生。 4、注意手术眼的保护,勿碰撞,按要求佩戴眼罩。避免咳嗽及情绪激动,给予心理护理。 5、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对有前房出血者应立即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防止血液流入玻璃体内。 6、注意眼痛情况,如出现持续性眼痛、发热、分泌物增多,应考虑有眼压增高及感染的可能,需及时处理。 7、术后第一天去除术眼外敷料,遵医嘱点抗生素眼药水,嘱病人勿揉眼或做猛烈瞬目动作。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得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就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得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得空肠病变引起得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就是上消化道疾病得严重并发症,尤其就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与不同程度得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得护理,就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得重要措施之一。 【发病原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得原因通常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得溃疡与黏膜糜烂导致得出血,占55%~7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 ~14%;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2Weiss)综合征,占2% ~7%;血管病变,占2%~3%;肿瘤,占2%~5%。【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得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得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得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位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得颜色就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病变得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得组织血液灌注减少与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与代谢产物得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

老年人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有什么

老年人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有什么 白内障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据调查表明,老年人患有白内障疾病的人数非常多.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手术成功以后我们就可以康复了.术后的护理也特别重要.下面就为大家讲一下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 1.白内障术后当天,尽量闭眼休息,减少眼球转动,除吃饭、上厕所外,一般都要卧床静养.特别要注意别碰撞手术眼,以免造成切口裂开、前房出血、眼压升高和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 2.白内障术后第2天,可以生活自理,但仍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有的患者感到术眼轻微疼痛、流泪等,属正常现象.要避免揉眼和过度用眼. 3.白内障术后应点抗生素眼药水,一日3~4次.如果术中用缝线缝合切口,一般术后5天拆线,拆线后局部于睡前可涂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等,以预防感染.一周内术眼避免进水,以免造成感染. 4.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容易便秘,因此白内障术后需要注意吃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便秘者术前、术后可用缓泻药或开塞露等,以防排便时用力过猛,使眼睛局部伤口出血和伤口开裂. 5.心情开朗,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保证睡眠,预防感冒、咳嗽;咳嗽厉害时,要服镇咳药,以免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 6.术后定期复查很重要.若出现眼睛疼痛明显、发红、看灯光有彩色光环,合并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到院检查治疗.如果无特殊不适,也应在术后1~3天、1周、2周、4周、3个月各复查一次;有屈光改变者,应配戴合适的眼镜. 7、长期应该注意事项:患者眼部植入人工晶体,需定期到医院复查,平时避免撞到术眼.

上面所写的就是关于老年人在手术以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内容了.希望大家在看了上述内容以后可以对其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因此我们一定要记得按照正确的方法护理病人,才可以尽快的康复.

胸膜剥脱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17877884.html, 胸膜剥脱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作者:王洋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胸膜剥脱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53例胸膜剥脱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 53例患者中,有1例于术后6h进行剖胸探查止血术,1例乳糜胸,术后8d出现。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胸膜剥脱术后要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引流量,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 胸膜剥脱术;病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2-137-03 胸膜剥脱术亦称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包裹性胸膜炎,结核性脓气胸膜较理想的手术方法[1],一般采取脏层胸膜或壁层胸膜剥术,术中剥离纤维板范围较大,患者出血多。撕破 肺表面时可造成严重漏气。手术时间长,创伤重,术后并发症多。因此,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2]。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采用胸膜剥脱术治疗包裹性胸膜炎,结核性脓气胸53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16~74岁,平均45.6岁。其中,包裹性胸膜炎20例,结核病脓气胸33例。本组并发症:内出血1例,乳糜胸1例。 1.2 方法 53例均采用患侧胸膜剥脱术,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均选用敏感性抗炎药治疗半个月, 四联以上敏感性抗结核药物规律抗痨治疗1年以上。 2 结果 患者中,52例一次手术治愈,胸片显示肺膨胀良好。1例术后出现活动性出血,二次开胸术后止血后治愈出院;1例乳糜胸,延长拔管时间,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 3 病情观察与护理 3.1 一般病情观察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又叫老年性白内障,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多为双眼发病,一般是一先一后。晶状体的混浊就是白内障,白内障分为: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主要症状 白内障早期的症状可能有视物模糊、色调改变、怕光、眼前黑点、复视(看物体时有双影)、晶状体性近视等;晚期症状则为视力下降,最后只能在眼前辨别手指或仅剩下一点光感。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由于白内障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其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同,若白内障长在晶状体的周边部,视力可不受影响,若混浊位于晶状体的中央,轻者视力减退,重者视力可能只看见手动或光感。 老年性白内障,从初起到完全成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2~5年,少则数月,长者可达十数年,可停止了某一个阶段,静止不变。 治疗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在初发期和末成熟期,用非手术疗法可能抑制或延迟病情发展,并可能增进一些视力,但仍没有特效与根治的方法。一般可选用下列几种眼药水点眼:法可灵、消障灵、卡他灵、1%碘化钾溶液、2%谷胱甘肽溶液等都可能有一定的作用。祖国医学

主张中药疗法等,对早期白内障都有一定疗效。 对于成熟期和过熟期的白内障,最好采用手术疗法,将晶状体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后,如能配戴眼镜,则可明显改进视力,成熟期和过熟期药物治疗通常没有什么疗效。市面上有许多号称可“溶解”或使白内障“消除”的眼药水,但其实际效果并不肯定。手术疗法目前手术治疗是白内障惟一直接有效的方法。最先进的手术方法:超声乳化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最先进的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由于切口小,不需缝合,术后视力恢复快,而受到患者的欢迎。 预防方法 1、经常在户外劳动,一般戴上质量符合要求的墨镜就可阻挡住90%的紫外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令狐采学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发病原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通常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和黏膜糜烂导致的出血,占55%~7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 ~14%;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2Weiss)综合征,占2% ~7%;血管病变,占2%~3%;肿瘤,占2%~5%。 【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位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

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滞于腹腔骨脏与周围组织,使有效血容量锐减,严重地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终于形成不可逆转的休克,导致死亡。在出血周围循环衰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可出现头昏、心悸、恶心、口渴、黑朦或晕厥;皮肤由于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而呈灰白、湿冷;按压甲床后呈现苍白,且经久不见恢复。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往往瘪陷。病人感到疲乏无力,进一步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加之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等老年基础病,虽出血量不大,也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了死亡危险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1、安静卧床,保温、防止着凉或过热,一般不用热水袋保温过热可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呕血时应立即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呛入气管而造成窒息。 2、给予精神安慰,解除病人恐惧心理。 3、立即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同时争取时间尽快用9号针头

手术患者的病情观察

手术患者的病情观察 (一)术中病情观察的定义 术中病情观察是指根据疾病特点及手术关键对患者术中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和综合判断的过程,为手术、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提供必要的手术配合依据。 (二)病情观察指引的具体内容 以手术为主线,紧密结合疾病特点、手术关键及护理问题,呈递进式进行内容设计。病情观察指引的内容主要为以下七个方面(简称“七知道”) 1.一般资料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ID号、现病史和并存疾病,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感染筛查阳性结果、术晨体温和脉搏等,是全面观察的基本要求。其中ID号为一人一码,与“姓名”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可靠的患者身份识别的标志。 2.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存在单器官、对称性器官、多结构、多节段等,手术名称及其何侧、哪个阶段,是手术配合的关键要素,是预防手术相关错误的最基本要求。 3.手术方式不同手术入路造成的创伤、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需要摆放的体位和器械物品是不同的,有的相距甚远。手术方式是手术器械物品准备和配合的基础、是麻醉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

4.手术关键不同手术有不同手术过程,不同个体即使疾病和手术相同也存在不同手术麻醉风险。手术关键是手术最要紧的部分且因人而异,是手术顺利的决定因素。 5.病情变化的观察重点术中容易暴露隐患问题的时间是手术最不稳定的环节,也是观察的重点。如麻醉诱导期、苏醒期极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中结扎肾上腺动脉时可引起高血压危象或心血管并发症,切瘤后又可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甚至难以纠正的低血容量休克等,是病情变化的重点时刻,因此必须高度集中,认真观察与判断。 6.手术护理问题根据疾病、麻醉术式、手术关键等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找出现存或潜在手术护理问题,是程序化管理的客观要求、是有效护理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7.配合要点配合手术是护理工作的落脚点,针对手术问题给予具体和有效护理干预,确保手术护理安全,是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的体现。 (三)实施方法 凡承担手术配合的护士均应掌握所配合患者的病情观察七知道,并根据护理程序落实循证护理干预,做到心中有数,全程对手术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预测、预备、预控,避免意外发生或临场慌乱。下面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为例做介绍。 1.掌握患者一般资料术前1天,巡回护士通过查阅病历、术前访视了解和掌握患者一般资料,重点询问患者术前口服酚苄明

老年性白内障-中医模板

入院记录中: 中医望、闻、切诊:神清、神萎,面色无华,未闻及明显异味,舌红少苔,脉细数。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XXX,男,66岁,因“XXXXXXXXXXXXXX”于XXXX年-XX月-XX日由门诊以“圆翳内障”收入我科住院。 病例特点: 1、患者系老年X性,起病缓,病程长。 2、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视物模糊,视力逐渐下降,晶状体浑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 3、 4、查体:T: ℃ P: /分 R: /分 BP: mmHg 5、专科情况: 6、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圆翳内障(肝肾阴虚) 西医诊断:1、老年性白内障 中医辨病辩证论证: 患者以“XXXXXXXXXXXX”为主要表现,当属祖国医学“圆翳内障”范畴。 因患者年老体衰,肝肾两虚,精血不足,阴精不上濡头目,目窍失养,晶珠浑浊渐则视物模糊或昏花,视力逐渐下降;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开窍于目,精血同源,肝肾阴虚则脑髓、骨骼失养,故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而舌红少苔、脉细为阴虚之征,故辩证为肝肾阴虚证。 中医鉴别诊断:

1、五风变内障:指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黄风内障、黑风内障和乌风内障五种病种,因共同有疼痛和善变似风的特点,日渐演变成内障,故统称为“五风变内障”。 2、胎患内障、胎元内障:本病病因乃父母遗传或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所致,抑或孕妇将息失度,感受风毒,或服用药物,影响胎儿发育而成。 3、惊振内障:本病乃目被物击,震撞晶珠,损及经络,气滞血瘀,目朱涵养,视沈略混,随后加重,数日或数月后结为内障,或外伤后毒邪侵袭,或眼部血络受伤,淤血内停,郁久化热,煎灼晶珠而发本病。 西医诊断依据: 1、 2、 3、 西医鉴别诊断: 1、 2、 3、 诊疗计划: 一、眼科护理常规; 二、三级护理; 三、低盐低脂饮食; 四、西医给予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择期行手术治疗; 五、中医予以补益肝肾。方药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方剂如下: 枸杞子10g 菊花10g 熟地20g 山庾肉10g 泽泻10g 茯苓10g 菟丝子10g 当归10g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一体位及活动 (1)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分泌物堵塞气道。 (2)腰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位6小时,避免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针眼流出,导致脑脊液压力降低引起头痛。 (3)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平卧4-6小时,防止生命体征不稳。 术后患者如无休克、心衰、严重感染、出血、极度衰弱现象应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床上做足趾和踝关节伸屈活动,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进。 二病情观察 1 监测生命体征:中小手术患者术后血压监测6小时,大手术持续心电监测,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停止检测,必要时遵医嘱予以特护记录。 2 伤口及引流管护理: (1)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等。 (2)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意外脱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判断术后有无出血、感染和瘘。

(4)妥善固定引流管,应固定在低于引流口部位,避免反流,防止逆流感染。 (5)注意无菌操作,每周更换引流袋两次。 (6)留置引流管较多者,做好标记。 3 疼痛:术后24-48小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哌替啶20-50mg肌肉注射,采取舒适的体位:如胸、腹部手术后采取半卧位,减低切口部位的张力。 三并发症观察: (1)严密观察术后有无出血、感染、静脉血栓和疾病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一旦发现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2)协助患者每两小时床上翻身、叩背排痰,并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以防肺不张、肺炎及压疮的发生。 四健康教育 (1)非腹部手术者返回病室后6小时,如无恶心、呕吐、腹胀,即可进正常饮食。 (2)腹部手术后行胃肠减压者,给予禁食。禁食期间遵医嘱静脉补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并监测电解质变化,待2-3天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试行进食。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然后进软食、普食。 (3)进食原则:少量多餐,循序渐进。 (4)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情观察护理

病情观察护理 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病情观察目的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加重。 (2)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如神昏病 人出现高热、抽搐、呕血、便血等。 (3)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 常为正气虚衰、病情恶化之兆。

(4)舌象及脉象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轻重。如正常淡红舌转为红色, 表示有热,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红色转为红绛舌,说明邪入营血,病情危重。 脉象由浮数转洪数,表示病邪由卫分入气分。反之为病情好转。 (5)—般情况,特别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 标志。精神充沛,常是正气未衰,有抗邪能力;精神萎靡,正气已衰,病情重。食欲是表示胃气”的强弱、有无的重要指征。食欲佳,说明胃气”和顺, 病情不重;食欲不佳,表示胃气”已伤,病虽轻痊愈也较慢。重病后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常表示治疗护理有效,反之,为无效。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服解表药后的周身汗出,表示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表示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便会损害人体的正气,成为不良反应。 如大汗淋漓会使病人气随汗脱;泻下不止会伤津耗气等。尤其是药物的毒性反应,更应仔细观察。 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发症,防止病情恶化疾症治疗中常可能出现突变或并发症,应严密观察随时捕捉其先兆。例如高热病人突然出现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的亡阳证候;胃脘痛病人出现呕血、便血等症。如观察细致,发现及时,抢救护理得当,可使病人转危为安。否则,后果严重。 病情观察要求1、既有重点,又要全面病情观察应根据不同的病证有不同的重点。如体温变化是外感温热病的重点内容,而对高血压病人来说,

白内障手术护理常规

白内障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内眼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了解白内障类型,协助医生做好视力、光定位、色觉、眼压等项检查 3、按医嘱滴用散瞳药物,对行针拔术和白内障吸取术者,应充分散瞳,便于检查和手术 4、注意有无眼压变化,如眼压增高,按医嘱服用降眼压药 5、老人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6、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前应控制血糖、尿糖 7、常规冲洗泪道 (二)术后护理 1、按内眼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取平卧位,保持头部固定,白内障吸取术者取半卧位 3、给半流或易消化软食,糖尿病者给糖尿病饮食 4、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对有前房积血者,应立即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 5、嘱病人尽量避免低头弯腰动作,尤其是针拔术者,以免混浊的晶体浮起,影响视力 6、注意术眼疼痛情况,如出现持续性眼痛,发热、分泌物增多,应考虑有眼压增高及感染的可能,需及时处理 7、术后第一天开始滴用抗生素眼药及散瞳剂,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压迫眼球而致眼内出血。 8、老年性白内障应避免术后复明而情绪激动,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9、术后第一天换药,戴保护眼罩,瞩病人勿揉眼或作猛烈瞬目动作。 10、出院指导,交待病人定期复查,配戴适度凸透镜片,以提高视力。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内眼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光线不宜过暗,以免瞳孔放大,影响房水排泄而使眼压增高。 3、饮食应易于消化,无刺激性,适当限制饮水量。 4、按医嘱滴用缩瞳剂,对头痛、眼胀痛较剧烈伴高眼压者应及时给予脱水剂降眼压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5、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a)服用醋氮酰胺后可出现面部、四肢麻木、腰痛、血尿等,可同时服用碳酸氢钠和氯化钾,以减少副作用。 b)滴用匹罗卡品眼液,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呼吸急促、流涏等毒性反应时,应及时配合医生处 理。 c)使用高渗脱水剂快速苏静脉滴入,并注意观察脉搏,血压呼吸等变化。 d)口服甘油,冬天应加温,不宜多饮水,以免药液被稀释,降低疗效。

系统精讲-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十四节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

1.患者,女性,35岁,因脑部外伤而入院手术,术后患者神志不清,呼吸机辅助呼吸。请问在应用呼吸机时,患者通气过度的表现是 A.皮肤潮红、多汗 B.表浅静脉充盈消失 C.出现抽搐、昏迷 D.呼吸音清晰,胸部起伏规律 E.烦躁、血压升高、脉搏加快 【答案】:C 【解析】:考察呼吸机通气的注意事项。通气过度:病人出现昏迷、抽搐等碱中毒的症状。 2.患者男性,53岁。诊断为“幽门梗阻”,为其洗胃的适宜时间是 A.饭前小时 B.饭后小时 C.饭前2小时 D.饭后2小时 E.空腹时 【答案】:E 【解析】:考察洗胃法的应用。为幽门梗阻病人洗胃,宜在饭后4~6小时或空腹时进行,并记录胃内潴留量,以便了解梗阻情况,为静脉输液提供参考。如灌入量为2000ml,抽出量为2500ml,则表示胃潴留量为500ml。 3.患者女性,40岁。突然倒地,无意识、无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抢救患者。正确的是 A.就地抢救,使患者头尽量后仰,固定好活动义齿 B.将面罩紧扣患者的鼻部,使不漏气

C.挤压呼吸气囊,每次至少挤压500ml气体 D.如患者有自主呼吸,在患者吸气时,放松气囊 E.每分钟规律挤压呼吸气囊12次 【答案】:C 【解析】:考察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协助病人取去枕仰卧位,如有活动义齿应取下;将面罩紧扣病人的口鼻部,使其不漏气;挤压呼吸气囊,使空气(或氧气)进入肺内;放松时,肺部气体经活瓣排出;如此有规律地进行挤压、放松,一般速率为16~20次/分,每次挤压能进入500~1000ml气体;如病人有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与之同步,即在病人吸气时,顺势挤压呼吸气囊。 4.病人林某,女性,78岁,虚弱无力将痰液咳出,下列使用电动吸引器吸痰法的操作哪项错误 A.操作前先检查吸引器性能 B.调节负压小于 C.痰液黏稠可叩拍胸背部 D.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 E.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天更换1~2次 【答案】:B 【解析】:考察电动吸引器吸痰法的应用,一般成人为~,小儿小于。 5.患者,女性,62岁,肺源性心脏病,痰液粘稠,无力咳出,需采用负压吸引器吸痰。请问患者治疗桌上的治疗盘内的吸痰用物应多长时间更换一次 天1次 天1~2次 天3次 周1次

病情观察护理.

病情观察护理 病情观察护理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的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要求1、既有重点,又要全面病情观察应根据不同的病证有不同的重点。如体温变化是外感温热病的重点内容,而对高血压病人来说,一般并不重要。所谓全面,是指对观察重点的各个方面及其全过程的了解。如对腹泻病人要观察腹泻出现的时间,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量及其伴随症状等。在治疗过程中还应观察效果和用药反应,病情是好转还是恶化等。 2、细致而准确对观察项目要细致准确,能用计量表示的一定要启示具体数量,如体温、尿量等。对不能量化的,要表达准确。如对疼痛病人以谈笑如常、踡卧不动、转侧不安、呻吟呼号等表达疼痛的轻重程度。 3、排除干扰,获取正确结果病情观察常可受多种因素干扰影响。 内容和方法1、一般状况包括神色、精神、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睡眠、饮食等。这些内容虽比较简单易取的项目,但却十分重要。例如神色的改变,常是反映机体正气的盛衰,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上有较大的意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被称为生命体征,也说明在病情观察中的重要性。 2、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观察病证在其发展的一定时期,常会出现一个或一组主要的、令病人最痛苦的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好转与恶化,常反映病情的她转与恶化。主要症状的转移,又常提示病证在质上的变化。所以,围绕主症的观察,应成为病情观察的重点。例如腹泻病人的主症为大便次数多而稀溏,观察重点应是大便的次数、性状,以及围绕腹泻而出现的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等证。这些症状一般可随大便次数减少而减轻。但如出现腹泻突然中止,而主症转为高热、四肢厥冷、出冷汗、面色发灰等证,则是病证转为湿阻热遏、阴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