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2021年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2021年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欧阳光明(2021.03.07)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病情变化

(1)术后密切监测生命征变化;

(2)观察并记录出入液体量,注意观察病人尿量变化;

(3)危重病人注意循环、呼吸、肾功能的监测和维护;

(4)经常巡视病人,倾听主诉,注意腹部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膈下或盆腔脓肿的表现;观察其肠蠕动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通知医师,配合处理;

(5)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渗血或渗液时及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

(6)保证有效引流:

①引流管需贴标签表明名称、引流部位等;

②正确引流并妥善固定各引流装置、引流管,防止脱出、曲折或受压;

③观察引流通常情况,挤捏引流管以防血块或脓痂堵塞,预防腹腔内残余感染;对行低负压引流者需根据引流液抽吸的情况及时调整负压,维持有效引流;

④及时观察腹腔引流情况,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状;

⑤一般当引流量小于10ml/d,且引流液非脓性、病人无发热、无腹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可考虑拔除腹腔引流管。

2、休息与体位

(1)病人手术完毕回到病房,给予平卧位,全麻未清醒者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呕吐情况。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6小时,血压脉搏平稳后改为半卧位,并鼓励病人早期活动。(2)解释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卧床期间进行床上翻身活动,视病情和病人体力可坐于床边和早期下床走动,促进肠功能恢复,防止术后肠粘连,促进术后恢复。

3、禁食、胃肠减压

术后继续胃肠减压、禁食,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逐步恢复经口进食。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

4、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和体液平衡

根据医嘱,合理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输全血、血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有效循环血量。

5、营养支持治疗

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及时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以防体内蛋白质被大量消耗而降低机体抵抗力和愈合能力。手术时已做空肠造口者,空肠蠕动恢复后可给予肠内营养。

6、饮食指导

解释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规律,讲解手术后饮食从流质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普食的知识,鼓励其循序渐进、少量多餐,进食富含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机体恢复和切口愈合。

7、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待病人全身情况改善,临床症状消失后,可停用抗生素。(2)保证有效引流:

(3)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渗血或渗液时及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01T10:00:34.32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晓慧 [导读] 脑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 张晓慧(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兴安盟137400) 【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术后全程护理及病情观察要点。方法:对118名动脉瘤病人经夹闭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后病情观察,头部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及体位要求,呼吸道护理,体温的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各项措施。结论:通过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人进行严谨、周密观察及人性化的护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25-02 脑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1]。颅内动脉瘤出血占脑血管意外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略多于男性,颅内动脉瘤以隐匿发生为主,直至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且发生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故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尤为重要[2]。此病可采取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为动脉瘤夹闭术,我院于2008年起开展动脉瘤夹闭术,成功救治患者100余例,该病的治疗及术后护理尤为重要,下面阐述一下脑动脉瘤病人夹闭术后病情治疗观察及护理。 1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1.1意识情况:通过对话、呼唤、疼痛刺激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态、辨识力、记忆力、计算力、思维能力,对病人意识有无障碍及其程度作出判断,意识状态是衡量颅内压增高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术后病人意识程度逐步加深,或转清醒过程中昏迷突然加重,都需警惕再出血可能。 1.1.2瞳孔的变化:正常瞳孔大小2~5mm,若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可能发生脑疝,若早期发现有助于挽救病人生命。 1.1.3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反应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变化的重要指标。如有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常见于血容量不足,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中枢性或感染性高热,应給予物理降温及冬眠降温、冰毯降温;如果术后3天后出现高热伴白细胞升高,结合腰穿检查脑脊液常规,蛋白数及细胞数升高,可提示感染性高热,除物理降温外,还应用抗感染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从口腔、鼻腔及气管切开处深入气管内吸痰。术后最好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通畅,一般每2h翻身1次,翻身时叩击背部。对舌后坠影响呼吸者,可取侧卧位并托起下颌部,必要时放舌咽通气道等。如果痰液粘稠給予雾化吸入。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同时气管内滴入庆大霉素+麋蛋白酶+地塞米松的混合液;持续高流量吸氧4~6升/分,同时注意观察脉搏节律、频率、幅度的变化。术后做好无菌操作、气管内滴药、正确吸痰,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3 皮肤护理及体位要求 术后绝对卧床24h,对手术后未清醒者,垫高头部或将床头抬高10~20度,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在苏醒过程中,用约束带约束双手,床旁加床档,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受伤。定时翻身、叩背1~2小时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无渣屑,对污染被服及时更换,预防褥疮。对瘫痪肢体加强按摩,床上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及足下垂,保持肢体功能位置[3]。 4做好脑部引流的护理 4.1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袋(瓶)至于头颅穿刺点水平,保持颅内外压力平衡,勿使引流管脱出成扭曲、折断或脱落。 4.2 保持穿刺点局部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袋每24h更换一次,防止颅内感染发生。病人外出检查或复查CT时应夹闭引流管后再搬运病人,防止逆行感染及颅压波动。拔管前应夹闭引流管24h,注意观察有无颅内高压症状,病情稳定后再拔管,并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 4.3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及颜色。 4.4 引流管高度:根据引流部位不同,确定引流管放置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防止严重低颅压。 5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采用低温疗法,降低脑代谢,减轻耗氧量,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的缺氧状态。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头部冰帽,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同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青紫,注意保护耳廓防止发生冻伤。采取34~36℃温水擦浴,每隔半小时测体温一次,做好记录,体温下降每小时不超过2℃。 6预防术后并发症 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操作常规。病室紫外线照射2次/日,酌情开窗通风,对于脑部引流管、气管切开管、尿管的消毒,更换必须严格无菌,气管切开处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起到湿润空气和防止异物掉入气管内作用。尿管每周更换一次,定期对引流的脑脊液、痰液、尿液作细菌培养,防止发生感染,观察营养状况,做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观察胃液性质、颜色,预防应急性溃疡发生。病人用脱水剂较多,进食少、消耗多,注意入量的补充。及时纠正全身性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及酸中毒,保证营养供给。 7术后眼睛护理 术后由于手术牵拉,导致双眼或术侧眼睛肿胀,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肿胀眼睛,以减轻水肿,同时避免双眼长期受压。 8尼莫地平注射液在术后应用观察 尼莫地平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对离体或体内的脑动脉、正常或缺血的脑动脉均有扩张作用[4]。使用时应避免在太阳光直射。根据病情遵医嘱剂量给予稀释静脉泵入,速度为1~3毫升/时泵入,静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有可能出现恶心等胃肠道不适,静滴过快可出现头晕、头痛、嗜睡、血压明显下降(尤其对于基础血压增高的患者)、潮红、出汗、热感;心率减慢(心动过缓)或较罕见的心率加快(心动过速),应停止用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目的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目的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病情观察目的 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加重。 (2)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如神昏病人出现高热、抽搐、呕血、便血等。 (3)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常为正气虚衰、病情恶化之兆。考试大网站整理 (4)舌象及脉象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轻重。如正常淡红舌转为红色,表示有热,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红色转为红绛舌,说明邪入营血,病情危重。脉象由浮数转洪数,表示病邪由卫分入气分。反之为病情好转。 (5)一般情况,特别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精神充沛,常是正气未衰,有抗邪能力;精神萎靡,正气已衰,病情重。食欲是表示"胃气"的强弱、有无的重要指征。食欲佳,说明"胃气"和顺,病情不重;食欲不佳,表示"胃气"已伤,病虽轻痊愈也较慢。重病后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常表示治疗护理有效,反之,为无效。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服解表药后的周身汗出,表示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表示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便会损害人体的正气,成为不良反应。如大汗淋漓会使病人气随汗脱;泻下不止会伤津耗气等。尤其是药物的毒性反应,更应仔细观察。 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发症,防止病情恶化疾症治疗中常可能出现突变或并

临床护士病情观察技巧

临床护士病情观察技巧 一.概念 ?病情观察: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及其情境的信息过 程;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系 统工程,它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 二.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广博的医学知识;(2) 严谨的工作作风;(3) 高度的责任心; (4)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5) 五勤:勤巡视、勤视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 a直接观察法:利用感觉器官观察病人的方法包括视诊、听诊、触诊、叩诊、 嗅诊护士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双手触摸来观察患者的意识、行为、生理、病理变化等,这是观察病情最基本的方法. b间接观察法:医生、家属交流、交接班阅读病历、检验报告借助仪器,如 心电监护仪,血糖检测仪. 1.视诊:定义:是用视觉来观察病人的全身或局部表现的方法。 方法: 通过医务人员的眼睛直接观察, 特殊部位借助仪器进行 内容:病人的外观、行为、意识、各系统的生理、病理变化 2.听诊:定义:用听觉听取身体各部发出的声音而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方法。 方法:用耳或听诊器 内容:语声、呼吸声、咳嗽、呃逆、嗳气、肠鸣、关节活动间、骨擦音、呻吟、啼哭、呼(尖)叫等身体所能发出的任何声音 3触诊: 定义: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诊法 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 内容:体表温湿度、弹性、光滑度、脏器外形、软硬度、移动度 4.叩诊: 定义: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部,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 方法:间接叩诊法,直接叩诊法。 内容:常用于对胸腹部做评估,如心界大小、腹水检测等。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得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就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得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得空肠病变引起得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就是上消化道疾病得严重并发症,尤其就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与不同程度得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得护理,就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得重要措施之一。 【发病原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得原因通常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得溃疡与黏膜糜烂导致得出血,占55%~7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 ~14%;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2Weiss)综合征,占2% ~7%;血管病变,占2%~3%;肿瘤,占2%~5%。【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得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得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得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位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得颜色就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病变得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得组织血液灌注减少与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与代谢产物得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

胸膜剥脱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12328877.html, 胸膜剥脱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作者:王洋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胸膜剥脱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53例胸膜剥脱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 53例患者中,有1例于术后6h进行剖胸探查止血术,1例乳糜胸,术后8d出现。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胸膜剥脱术后要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引流量,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 胸膜剥脱术;病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2-137-03 胸膜剥脱术亦称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包裹性胸膜炎,结核性脓气胸膜较理想的手术方法[1],一般采取脏层胸膜或壁层胸膜剥术,术中剥离纤维板范围较大,患者出血多。撕破 肺表面时可造成严重漏气。手术时间长,创伤重,术后并发症多。因此,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2]。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采用胸膜剥脱术治疗包裹性胸膜炎,结核性脓气胸53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16~74岁,平均45.6岁。其中,包裹性胸膜炎20例,结核病脓气胸33例。本组并发症:内出血1例,乳糜胸1例。 1.2 方法 53例均采用患侧胸膜剥脱术,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均选用敏感性抗炎药治疗半个月, 四联以上敏感性抗结核药物规律抗痨治疗1年以上。 2 结果 患者中,52例一次手术治愈,胸片显示肺膨胀良好。1例术后出现活动性出血,二次开胸术后止血后治愈出院;1例乳糜胸,延长拔管时间,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 3 病情观察与护理 3.1 一般病情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令狐采学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发病原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通常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和黏膜糜烂导致的出血,占55%~7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 ~14%;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2Weiss)综合征,占2% ~7%;血管病变,占2%~3%;肿瘤,占2%~5%。 【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位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

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滞于腹腔骨脏与周围组织,使有效血容量锐减,严重地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终于形成不可逆转的休克,导致死亡。在出血周围循环衰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可出现头昏、心悸、恶心、口渴、黑朦或晕厥;皮肤由于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而呈灰白、湿冷;按压甲床后呈现苍白,且经久不见恢复。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往往瘪陷。病人感到疲乏无力,进一步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加之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等老年基础病,虽出血量不大,也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了死亡危险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1、安静卧床,保温、防止着凉或过热,一般不用热水袋保温过热可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呕血时应立即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呛入气管而造成窒息。 2、给予精神安慰,解除病人恐惧心理。 3、立即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同时争取时间尽快用9号针头

手术患者的病情观察

手术患者的病情观察 (一)术中病情观察的定义 术中病情观察是指根据疾病特点及手术关键对患者术中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和综合判断的过程,为手术、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提供必要的手术配合依据。 (二)病情观察指引的具体内容 以手术为主线,紧密结合疾病特点、手术关键及护理问题,呈递进式进行内容设计。病情观察指引的内容主要为以下七个方面(简称“七知道”) 1.一般资料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ID号、现病史和并存疾病,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感染筛查阳性结果、术晨体温和脉搏等,是全面观察的基本要求。其中ID号为一人一码,与“姓名”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可靠的患者身份识别的标志。 2.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存在单器官、对称性器官、多结构、多节段等,手术名称及其何侧、哪个阶段,是手术配合的关键要素,是预防手术相关错误的最基本要求。 3.手术方式不同手术入路造成的创伤、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需要摆放的体位和器械物品是不同的,有的相距甚远。手术方式是手术器械物品准备和配合的基础、是麻醉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

4.手术关键不同手术有不同手术过程,不同个体即使疾病和手术相同也存在不同手术麻醉风险。手术关键是手术最要紧的部分且因人而异,是手术顺利的决定因素。 5.病情变化的观察重点术中容易暴露隐患问题的时间是手术最不稳定的环节,也是观察的重点。如麻醉诱导期、苏醒期极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中结扎肾上腺动脉时可引起高血压危象或心血管并发症,切瘤后又可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甚至难以纠正的低血容量休克等,是病情变化的重点时刻,因此必须高度集中,认真观察与判断。 6.手术护理问题根据疾病、麻醉术式、手术关键等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找出现存或潜在手术护理问题,是程序化管理的客观要求、是有效护理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7.配合要点配合手术是护理工作的落脚点,针对手术问题给予具体和有效护理干预,确保手术护理安全,是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的体现。 (三)实施方法 凡承担手术配合的护士均应掌握所配合患者的病情观察七知道,并根据护理程序落实循证护理干预,做到心中有数,全程对手术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预测、预备、预控,避免意外发生或临场慌乱。下面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为例做介绍。 1.掌握患者一般资料术前1天,巡回护士通过查阅病历、术前访视了解和掌握患者一般资料,重点询问患者术前口服酚苄明

病情观察护理.

病情观察护理 病情观察护理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的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要求1、既有重点,又要全面病情观察应根据不同的病证有不同的重点。如体温变化是外感温热病的重点内容,而对高血压病人来说,一般并不重要。所谓全面,是指对观察重点的各个方面及其全过程的了解。如对腹泻病人要观察腹泻出现的时间,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量及其伴随症状等。在治疗过程中还应观察效果和用药反应,病情是好转还是恶化等。 2、细致而准确对观察项目要细致准确,能用计量表示的一定要启示具体数量,如体温、尿量等。对不能量化的,要表达准确。如对疼痛病人以谈笑如常、踡卧不动、转侧不安、呻吟呼号等表达疼痛的轻重程度。 3、排除干扰,获取正确结果病情观察常可受多种因素干扰影响。 内容和方法1、一般状况包括神色、精神、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睡眠、饮食等。这些内容虽比较简单易取的项目,但却十分重要。例如神色的改变,常是反映机体正气的盛衰,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上有较大的意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被称为生命体征,也说明在病情观察中的重要性。 2、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观察病证在其发展的一定时期,常会出现一个或一组主要的、令病人最痛苦的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好转与恶化,常反映病情的她转与恶化。主要症状的转移,又常提示病证在质上的变化。所以,围绕主症的观察,应成为病情观察的重点。例如腹泻病人的主症为大便次数多而稀溏,观察重点应是大便的次数、性状,以及围绕腹泻而出现的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等证。这些症状一般可随大便次数减少而减轻。但如出现腹泻突然中止,而主症转为高热、四肢厥冷、出冷汗、面色发灰等证,则是病证转为湿阻热遏、阴阳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一体位及活动 (1)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分泌物堵塞气道。 (2)腰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位6小时,避免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针眼流出,导致脑脊液压力降低引起头痛。 (3)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平卧4-6小时,防止生命体征不稳。 术后患者如无休克、心衰、严重感染、出血、极度衰弱现象应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床上做足趾和踝关节伸屈活动,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进。 二病情观察 1 监测生命体征:中小手术患者术后血压监测6小时,大手术持续心电监测,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停止检测,必要时遵医嘱予以特护记录。 2 伤口及引流管护理: (1)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等。 (2)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意外脱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判断术后有无出血、感染和瘘。

(4)妥善固定引流管,应固定在低于引流口部位,避免反流,防止逆流感染。 (5)注意无菌操作,每周更换引流袋两次。 (6)留置引流管较多者,做好标记。 3 疼痛:术后24-48小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哌替啶20-50mg肌肉注射,采取舒适的体位:如胸、腹部手术后采取半卧位,减低切口部位的张力。 三并发症观察: (1)严密观察术后有无出血、感染、静脉血栓和疾病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一旦发现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2)协助患者每两小时床上翻身、叩背排痰,并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以防肺不张、肺炎及压疮的发生。 四健康教育 (1)非腹部手术者返回病室后6小时,如无恶心、呕吐、腹胀,即可进正常饮食。 (2)腹部手术后行胃肠减压者,给予禁食。禁食期间遵医嘱静脉补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并监测电解质变化,待2-3天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试行进食。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然后进软食、普食。 (3)进食原则:少量多餐,循序渐进。 (4)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情观察护理

病情观察护理 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病情观察目的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加重。 (2)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如神昏病 人出现高热、抽搐、呕血、便血等。 (3)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 常为正气虚衰、病情恶化之兆。

(4)舌象及脉象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轻重。如正常淡红舌转为红色, 表示有热,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红色转为红绛舌,说明邪入营血,病情危重。 脉象由浮数转洪数,表示病邪由卫分入气分。反之为病情好转。 (5)—般情况,特别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 标志。精神充沛,常是正气未衰,有抗邪能力;精神萎靡,正气已衰,病情重。食欲是表示胃气”的强弱、有无的重要指征。食欲佳,说明胃气”和顺, 病情不重;食欲不佳,表示胃气”已伤,病虽轻痊愈也较慢。重病后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常表示治疗护理有效,反之,为无效。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服解表药后的周身汗出,表示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表示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便会损害人体的正气,成为不良反应。 如大汗淋漓会使病人气随汗脱;泻下不止会伤津耗气等。尤其是药物的毒性反应,更应仔细观察。 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发症,防止病情恶化疾症治疗中常可能出现突变或并发症,应严密观察随时捕捉其先兆。例如高热病人突然出现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的亡阳证候;胃脘痛病人出现呕血、便血等症。如观察细致,发现及时,抢救护理得当,可使病人转危为安。否则,后果严重。 病情观察要求1、既有重点,又要全面病情观察应根据不同的病证有不同的重点。如体温变化是外感温热病的重点内容,而对高血压病人来说,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时间:2018-05-16 地点:内科会议室 参加人员:护理部主任刘武艳及内科全体护理人员 主讲人:邓娅楠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 哪些是危重病人?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且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如果抢救及时,护理得当,病人可能转危为安。反

之,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因此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严肃的工作。 危重病人的特点 ?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 ?各种侵入性操作多 ?监护导线多、留置的导管多 ?营养状况差、自身免疫力低下 病情突变 ?患者极少会出现突然恶化,即使我们认为这种恶化是突然的 ?正常范围内生命体征的变化也可能潜藏着恶化的早期征兆 不少病情突变-源于我们的疏忽 一定要全面仔细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要为不典型表现寻找合理的解释,当我们的诊断不能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不佳,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评判性思维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 一病情观察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询问

间接观察法:诊疗监护仪器、治疗仪器、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观察病人是对病人病情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以便协助医生确诊,给予及时的治疗及制定合适的护理措 施。 ?观察是连续的,因为病情变化是动态的、发展的,要求护士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去观察 病情。 ?观察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体征到症状,从躯体到心理都要观察。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给医生提供第一手 资料,使病人尽早得到正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同 时也有利于整体护理的实施和提高护理质量。 直接观察法 ?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触、叩、听、嗅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及其情境的信 息过程. ?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 ?病情观察的意义: (1)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在病人的诊疗 和护理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系统精讲-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十四节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

1.患者,女性,35岁,因脑部外伤而入院手术,术后患者神志不清,呼吸机辅助呼吸。请问在应用呼吸机时,患者通气过度的表现是 A.皮肤潮红、多汗 B.表浅静脉充盈消失 C.出现抽搐、昏迷 D.呼吸音清晰,胸部起伏规律 E.烦躁、血压升高、脉搏加快 【答案】:C 【解析】:考察呼吸机通气的注意事项。通气过度:病人出现昏迷、抽搐等碱中毒的症状。 2.患者男性,53岁。诊断为“幽门梗阻”,为其洗胃的适宜时间是 A.饭前小时 B.饭后小时 C.饭前2小时 D.饭后2小时 E.空腹时 【答案】:E 【解析】:考察洗胃法的应用。为幽门梗阻病人洗胃,宜在饭后4~6小时或空腹时进行,并记录胃内潴留量,以便了解梗阻情况,为静脉输液提供参考。如灌入量为2000ml,抽出量为2500ml,则表示胃潴留量为500ml。 3.患者女性,40岁。突然倒地,无意识、无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抢救患者。正确的是 A.就地抢救,使患者头尽量后仰,固定好活动义齿 B.将面罩紧扣患者的鼻部,使不漏气

C.挤压呼吸气囊,每次至少挤压500ml气体 D.如患者有自主呼吸,在患者吸气时,放松气囊 E.每分钟规律挤压呼吸气囊12次 【答案】:C 【解析】:考察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协助病人取去枕仰卧位,如有活动义齿应取下;将面罩紧扣病人的口鼻部,使其不漏气;挤压呼吸气囊,使空气(或氧气)进入肺内;放松时,肺部气体经活瓣排出;如此有规律地进行挤压、放松,一般速率为16~20次/分,每次挤压能进入500~1000ml气体;如病人有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与之同步,即在病人吸气时,顺势挤压呼吸气囊。 4.病人林某,女性,78岁,虚弱无力将痰液咳出,下列使用电动吸引器吸痰法的操作哪项错误 A.操作前先检查吸引器性能 B.调节负压小于 C.痰液黏稠可叩拍胸背部 D.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 E.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天更换1~2次 【答案】:B 【解析】:考察电动吸引器吸痰法的应用,一般成人为~,小儿小于。 5.患者,女性,62岁,肺源性心脏病,痰液粘稠,无力咳出,需采用负压吸引器吸痰。请问患者治疗桌上的治疗盘内的吸痰用物应多长时间更换一次 天1次 天1~2次 天3次 周1次

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外科手术后能否做好术后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机体的康复,预防与及早发现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病人手术后的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正确的体位,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重视术后病人的营养及用药效果观察,加强病人术后的基础护理,认真做好交接班等对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作用。?1、护理? 1.1术后回病室的病情观察 病人术后回病室应及时了解麻醉方式,术中情况,引流管数量,引流液的性质、量,输液(血)管道是否通畅,衔接是否牢固等。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还应了解有无从手术室带入压疮,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并动态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同时注意病人的瞳孔及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1.2保持术后正确的体位 术后回病室,早期根据麻醉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卧位,以后根据不同的手术给予恰当的体位。如颅脑损伤病人术后6h血压平稳,采取抬高床头15°~30°斜坡卧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引流,改善脑供血,有利于缓解脑血肿和脑低氧,从而降低颅内压。胸腹部手术病人一般在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从而有利于呼吸、引流,并可减轻腹部张力,使病人感到舒适。 1.3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病人常因病情需要放置各种引流管,护士应确认各种引流管的名 称、放置部位及其作用,应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妥善固定,经常检查,防止引流管扭曲、阻塞、脱落。熟练掌握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气味,定时更换引流瓶、引流袋,各种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4营养与输液 应重视术后营养与液体的供给,以维持机体能量的需要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术后能否进食及进食的时间往往与手术的部位、手术的类别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有关。如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需要严格禁食、禁饮,术后5d如病情无特殊变化,方可从少量饮水开始,视病情变化逐渐由半量流质饮食、全量流质饮食、软食逐步过渡。因而在不能由口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其他途径保证机体的营养补充,如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等。但同样值得重视的是,术后静脉输液供应营养物质,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术合理掌握输液速度。? 1.5 术后的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 保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床单元整洁、舒适。早期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3次,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了解病人的大小便情况,防止术后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针对病人术后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心理问题疏导,注意缓解病人的疼痛,以减轻焦虑与不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重视与家属的沟通,获得家属对病人的心理支持。? 1.6术后用药观察与疼痛护理 遵医嘱及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应熟悉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 某些药物的特殊要求、药物的配制等。抗生素的半衰期、有效浓度,从而达到准确给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使用放松法或分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病人术后的疼痛感? 1.7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时间:2018-05-16 地点:内科会议室 参加人员:护理部主任刘武艳及内科全体护理人员 主讲人:邓娅楠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 哪些是危重病人?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且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如果抢救及时,护理得当,病人可能转危为安。反之,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因此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严肃的工作。 危重病人的特点 ?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 ?各种侵入性操作多 ?监护导线多、留置的导管多 ?营养状况差、自身免疫力低下 病情突变 ?患者极少会出现突然恶化,即使我们认为这种恶化是突然的?正常范围内生命体征的变化也可能潜藏着恶化的早期征兆 不少病情突变-源于我们的疏忽 一定要全面仔细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要为不典型表现寻找合理的解释,当我们的诊断不能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不佳,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评判性思维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 一病情观察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询问 间接观察法:诊疗监护仪器、治疗仪器、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观察病人是对病人病情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以便协助医生确诊,给予及时的治疗及制定合适的护理措施。 ?观察是连续的,因为病情变化是动态的、发展的,要求护士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去观察病情。 ?观察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体征到症状,从躯体到心理都要观察。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给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使病人尽早得到正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同时也有利于整体护理的实施和提高护理质量。 直接观察法 ?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触、叩、听、嗅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及其情境的信息过程。 ?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 ?病情观察的意义: (1)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在病人的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2020年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课件)

2020年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课件) 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病情变化 (1)术后密切监测生命征变化; (2)观察并记录出入液体量,注意观察病人尿量变化; (3)危重病人注意循环、呼吸、肾功能的监测和维护; (4)经常巡视病人,倾听主诉,注意腹部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膈下或盆腔脓肿的表现;观察其肠蠕动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通知医师,配合处理; (5)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渗血或渗液时及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 (6)保证有效引流: ①引流管需贴标签表明名称、引流部位等; ②正确引流并妥善固定各引流装置、引流管,防止脱出、曲折或受压; ③观察引流通常情况,挤捏引流管以防血块或脓痂堵塞,预防腹腔内残余感染;对行低负压引流者需根据引流液抽吸的情况及时调整负压,维持有效引流;

④及时观察腹腔引流情况,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状; ⑤一般当引流量小于10ml/d,且引流液非脓性、病人无发热、无腹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可考虑拔除腹腔引流管。 2、休息与体位 (1)病人手术完毕回到病房,给予平卧位,全麻未清醒者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呕吐情况.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6小时,血压脉搏平稳后改为半卧位,并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2)解释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卧床期间进行床上翻身活动,视病情和病人体力可坐于床边和早期下床走动,促进肠功能恢复,防止术后肠粘连,促进术后恢复。 3、禁食、胃肠减压 术后继续胃肠减压、禁食,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逐步恢复经口进食。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4、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和体液平衡 根据医嘱,合理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输全血、血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有效循环血量。 5、营养支持治疗 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及时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

普通外科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

普通外科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了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病情观察的方法与效果。结果科学、有效的病情观察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质量与效率。结论医护人员在普通外科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中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并具有病情观察的主动性,借助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敏锐的观察力,从而不断加快普通外科术后患者的康复进度。 关键词: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对患者的病史和病情现状进行全面且系统 的评估,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综合的判断,是医护人员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普通外科术后患者的整个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视、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取有关患者病情变化的异常情况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进度都有重要意义。笔者近年来研究了普通外科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总结了医护人员进行病情观察的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普外术后患者病情观察的方法与效果。本组患者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2±3.8)岁。本组90例患者中包括阑尾炎、胆囊炎、胃肠穿孔、乳腺疾病、胆结石、疝气等普通外科疾病。 1.2方法本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病情观察措施,医护人员通过视、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对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饮食情况、营养状况、身体自理能力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认真做好记录与整理工作,医护人员根据病情观察的分析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治疗与护理方案。 2结果 通过对普通外科术后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营养及饮食状况、身体恢复水平有了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展接下来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本组患者均康复出院,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 3讨论 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 患者的病情、身体情况、医疗状况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第一手治疗,也是推动普通外科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工

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成人教育(宜春)学院 毕业论文 级别 专业护理 函授站点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 年 7 月 2 日

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脑出血急性期及恢复期护理资料,多系统综合监护,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对继发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严密观察病情、治疗和护理,除56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急性危险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观察;护理 脑出血是指小动脉、小静脉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出血。大多数病人病情危重,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积极的院前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细致入微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是治愈好转的保障。 1.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2014年01月-2015年03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152例,男96例,女56例,年龄40-83岁。发病诱因为:动态发病137例,静态发病11例,原因不详者4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100例,肢体瘫痪110例,意识障碍及昏迷91例,经过治疗后痊愈56例,好转40例,死亡56例,治愈好转率63%,死亡率37%。 2.病情观察 2.1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2.2脑出血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脑疝,脑疝的前驱症状头痛剧烈、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和意识迟钝、嗜睡、血压急骤升高,患侧瞳孔先是短暂缩小,继而进行性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病变对侧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面、舌及肢体瘫痪;脑疝晚期患者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极度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有生命体征严重紊乱。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是早期发现脑疝形成以便及时抢救治疗的重要指标。通过呼唤病人的姓名、问话,观察其回答问题的情况,对疼痛刺激(针刺、压眶反应等)的防御反应分清醒、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程度。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应灵敏,常为出血量少,病情较轻;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固定,提示有颅内压增高、脑疝发生,需进行紧急抢救。另外,脑出血患者易出现躁动,既有可能是神志清楚的表现,也有可能是病情恶化的先兆。患者出现清醒到躁动不安、嗜睡、昏迷、血压升高等症状,伴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性质、颜色、量)一般都提示可能有脑疝形成,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另外也应排除因尿潴留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躁动,我们可以通过解除尿潴留,变换体位等措施,病人安静了。本组病例观察发现形成脑疝者58例,通过及时进行抢救存活28例,死亡30例。 3.护理 3.1一般护理 3.2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

颈椎前路手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采用椎体次切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最为常用的和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术后植骨块脱落,切口出血,呼吸道阻塞等等并发症可导致手术失败,病人窒息,甚至死亡。笔者在临床的护理中体会到:及时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保证呼吸通畅,重视并听取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并且加强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为有效的预防手术及护理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本文总结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33例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1 术后早期护理 1.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严格出入量,预防肾衰,患者没有完全清醒时,要专人看护,防止患者苏醒前发生躁动,导致颈部扭曲,发生意外。 1.2 观察切口引流情况变化患者术后伤口有负压引流管管道,要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的变化,如发现血性引流液过多,提示伤口有内出血倾向,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如引流液不多,21~48小时应拔出引流管。 1.3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手术中麻醉插管,长时间的牵扯拉造成气管食道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同样对脊髓术中刺激也可使脊

髓和脊神经水肿,呼吸股麻痹,咳嗽无力,以及术后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或出血压迫等原因皆可使喉头水肿,痰液堆积,气管受压,随时可导致呼吸道阻塞,引起病人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因此护理中特别要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并发症的发生。病人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行电动吸痰,吸痰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气管内膜造成或加重呼吸道感染。 2 并发症的护理 2.1 颈部血肿由于手术后血管结扎不牢,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或患者凝血功能不良,所致切口出血而引起的血肿,若处理不及时可造成患者窒息死亡。因此术后须严密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当切口渗血较多,应查看切口,并询问病人呼吸情况,发出现颈部肿胀,病人自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或困难时,应考虑有血肿可能,须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即时处理。本组1例因护士发现及时立即报告医生,即时送手术室行切口血肿清除,清创缝合术而未造成严重后果。 2.2 植骨块部分滑脱此并发症除与手术技术有关外,主要是由于体位不当所致。如搬运不当颈部控制不严有关。因此术后保持颈椎的稳定性非常重要:(1)病人术后应立即用合适的颈托或颈部外固定支架固定颈部,限制颈部活动,保持中立,避免过度屈伸。(2)搬运或翻身时要保持脊椎一条直线,平卧时颈两侧用砂袋制动,侧卧时应颈部垫枕,避免颈部屈伸、扭曲、保持颈椎的相对稳定。本组1例病人诉吞咽有异物感颈部及咽部疼痛,进食时出现返流,经X线发现植块部分滑脱,经上述护理3天后症状好转,术后5天进食恢复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