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十四(一)认识海洋(2)

海洋探索、海底世界

上海市奉贤区肖塘中学苗逸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水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知道海水压强随着深

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

2、了解海底探测的部分成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表中数据的分析,推断出海水温度和压强随海水深度变化

的规律。应用间接观察方法来探索海底未知世界。

2、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中判断出各种不同的海底地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体会科技进步对探索海洋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海底地形的分布,大陆架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难点】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和压强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实物投影仪)

【教学器材】:

活动二(教材活动14.6):水槽、打孔塑料瓶;

活动三(教材活动14.7):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大烧杯、黑墨水、小螺帽、

泡沫塑料、细线、直尺等)、“海底地形示意图”。【教学资源】:

潜水员潜水录像、铅垂测深法和回声探测仪使用录像、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内容与设计】:

Ⅰ、活动设计

活动一:小组讨论潜水员进行海洋探测所要面对的问题(困难)。 活动目标:了解探索海底将会遇到的困难。

活动二:读表进行数据分析(教材活动14.5)。

活动目标:知道海水温度随纬度和深度的增加水体的温度会降低。

活动三:比较容器中的水从不同深度的小孔中流出的情况,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教材活动14.6)。

活动目标:知道海水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增加的规律。

活动四:模拟海底地形的探测(教材活动14.7)。

活动目标:设计实验方法,发挥创造力。

活动五:根据“海底地形示意图”,填写填空。

活动目标:了解海底地形分布的特点,和大陆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Ⅱ、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初中《科学》(上海牛津版)第十四章《海洋与海洋开发》的第一部分“认识海洋”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时的设计是以学生的思维逻辑作为基本路线的,首先由学生思考“探索海底世界有哪些困难?”,从而引出两个需要分析和探究的问题“水温”和“压强”,并通过活动二,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了解水温随水深和纬度的变化特点;通过活动三,进行小组实验探究,认识压强随水深变化的特点。以这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探索海底世界困难重重,并思考“怎样才能探测海底地形呢?”,发挥想象力,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来“模拟海底地形的探测”完成活动四,最后的活动五通过观察书本上“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的多样性,并认识到大陆架与人类的生活密切关联。

整节课的活动安排都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通过五个学生活动,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点,而且进行科学探究和观察、分析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五、训练与评价

注意:评价:很好、好、一般

《造房子》教案

4、造房子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结构知识设计房屋框架,并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设计。 2、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用报纸卷棒建造纸房子。 3、会计算造房子的用料 4、能够收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重点:用报纸卷棒建造房子 教学难点: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用报纸卷棒建造纸房子。 教学准备:旧报纸、胶带、剪刀等 预习要求:观察各种各样的房子,练习用报纸卷棒建造纸房子。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古代和现代的房子 1、看教材第24页,提问:古代的房子与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结: (1)大小不一:古代房子一般矮小,现代的高大。 (2)房子形状不同: 古代的像笼子,样式简单; 现代的有盒式的、层式的,式样新颖、结构复杂。 (3)用途不一: 古代房子是为了居住、能遮风挡雨; 现代的房子用途很广,有体育馆、厂房、展览厅、影剧院等等。 (4)建筑材料不同:古代的是草、木、竹结构,现代的是钢筋水泥结构。 4、提问:你们知道现代的房屋是怎么建造的吗? 5、学生交流现代房子的建筑过程。 引导学生从形状、结构、承受力、稳定性以及美学方面来评述现代建筑 二、设计“纸房子”的框架结构 1、谈话: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漂亮的高楼,你们想不想也用自己的双手来建造自己的房子呢?

2、讲解要求:小组成员合作用废旧报纸建造一个“纸房子”。这个纸房子是用报纸棒搭建框架结构的,房子的大小至少要能容纳下两名同学。 3、提问:建筑工人在造房子之前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4、讲述:是呀!图纸对于建筑工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反映出设计师的智慧。房子盖得好坏,与设计的图纸有很大的关系。 5、学生分组活动:设计图纸,画出房屋整体样式以及墙体的框架结构图,标注房屋框架的长、宽、高。 6、学生分组展示本组设计的房屋结构设计图,全班学生就一个或两个小组的房屋框架结构设计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评价意见。 7、学生分组完善各自的房屋设计。 三、估算造房子用料数量,准备材料 1、教师出示几根卷好的报纸棒,谈话:报纸棒的长度大约是多长?你们小组设计的房屋需要多少根纸棒?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计算来完成。 2、学生分组估算:根据设计图上的房屋尺寸确定报纸棒数量。 估算所需报纸棒的数量。 3、教师演示报纸棒的制作方法,学生卷纸练习 4、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准备工作: (1)卷报纸棒; (2)商讨需要准备的其他工具和材料; (3)学生分头完成各自承担的准备任务。 学生分组活动展示设计图完善设计图。 四、搭建房子 (1)各组分组实验,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建造房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 (2)房子建好后还可以用彩笔或彩纸装饰,每组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3)各组展示作品,评价交流收获心得。 五、巩固小结 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留在心中的印象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留在心中的印象》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张红 【教学内容】及【设计创新点】 本次单元教学设计内容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两精两略,其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体裁方面有典型的写人记叙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也有诗歌《有的人》,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这组课文都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极好范本。因此,此次“口语交际”就是以“留在心中的印象”为话题展开,“习作”则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写小伙伴”为题,从而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本次单元教学设计内容如果按照课标的要求,依照本组课文的编排顺序教学课文需用11——13个课时,而我们在跨越式高年段教学模式的理念指导下,对本组教材按照主题重组分成3个学段,这样设计后教学本组课文只要6——8个课时。用6——8个课时完成课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课标本身展开拓展阅读,主题式习作,对课标进行进一步的夯实和深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还能够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完成一个综合性学习内容(不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的),进一步立体深化鲁迅先生留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达到跨越式高年段单元整合式教学的目标,实现学生跨越式发展。 【设计思路】【教学目标】及【学段安排】 古今中外,大凡流传百事的著作佳文,其共同之处都在于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了在达成课标目标的基础上,体现小学语文高年段跨越式实验的模式,使得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得到大幅度的跨越,我在跨越式原有资源的基础上,系统地整合各种资源,建成了一个融合本组学习内容和单元“口语交际”以及习作话题,名为“留在心中的印象——“走近鲁迅”语文专题学习网站,从而为在跨越式理念指导下的本组课文的教学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因此,我将本组课文的目标设定为: 能力目标: (1)会写本单元的1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胯下、厨房、遗体、挽联、致敬、殷勤、失业、窘相、厚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后要求背诵的段落。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了解诗歌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4)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通过精、略阅读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懂得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拓展阅读大量写人资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揣摩人物形象,快速阅读,理解重难点句子的能力。 (6)通过阅读教学和拓展阅读中“问题”或“阅读提示”的思考,使学生懂得“留在心中的印象”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概括,而这一深刻的印象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的,这就是以事表人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善于抓住阅读或说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根据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统筹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而科学合理地安排各课的讲授内容,突出每单元内各课时的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综合发展。下面笔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解读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更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务必要体现单元教学中单课教学的逐层推进。 在四年级下册《Food and drinks》单元中,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单元教学目标为:学习词汇、句型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情感认知。笔者在第一课时以in the restaurant为主题,让学生扮演The waiter,通过点菜学习词汇,操练what do you have for

dinner?I have……,为下课时作“埋伏”。在第二课时以At home为主题,记者采访The waiter的形式,学习What did you have?for……I had……新句型。第三、第四课时进一步巩固新句型,学生会区分健康与不健康的食品,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单元教学中单课教学逐层推进,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比较注重每一个单个课时的教学,教师往往侧重“个案”研究,这样备课的教师对于整个单元往往不能完整把握,教第一课时的时候不知道第二课时要干什么,使得完整的知识体系被割裂,学生学到的只是知识碎片,对一个单元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英语教学,是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应用性出发,摒弃了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更加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能结合单元的主题对各个课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每一个课时都要有一定的侧重点,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全面性。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对整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整体而细致的把握。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School subject》这一单元时,笔者创设了一个Jack’s favorite day的整体情境,将look and say,look and learn和say and act的文本内容都进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 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新目标)单元教学设计 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八年级下册)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是农村中学的普通班,教学设备差,只有录音机和大小黑板。教学所需图片,要布置学生事先画好。学生学过一年半的英语,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基础。学习了约1500个词汇、W/H基础特殊问句

和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五种时态及其句型,学习了国际音标。这对本单元学习新词汇,学习过去进行时态,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都很有利。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分析及整合说明 本单元围绕“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学习62个生词、短语和谈论过去的事所用到的过去进行时及when/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教材通过图画情景和听说读写任务型活动,使学生学会有关词汇和句型,并通过话题短文的阅读策略指导和写作,让学生学习通过标题与段落首句猜测文章主旨的阅读技巧,提高话题语言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就本单元教学活动而言,大多数学生对UFO了解不多,学生很难就UFO作过多谈论,但对UFO很感兴趣。因此,把UFO作为兴趣点,围绕UFO的出现展开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很好的。Section A部分Activity 1通过观察、听辨、学说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词汇和语法句型。Activity 2通过目标语言的听、写、说及话题句型归纳的练习活动,让学生理解目标语言。Activity 3通过短文阅读理解、短文内容交流,短文图片描述让学生实践目标语言。Activity 4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运用目标语言。Section B Activity 1通过看图让学生学习新词汇。Activity 2 通过听说练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目标语言。Activity 3 通过短文的读写练习活动,让学生运用目标语言。Activity 4 通过看图写故事和角色对话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目标语言的能力。Self Check 部分通过词语填空、话题句型造句和词类辨别练习活动,让学生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最后通过阅读活动,使学生学会通过标题与各段落的首句话猜测文章主旨的阅读技巧。也通过读前、读中和读后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的能力。 总的来说,本单元提供的学习背景从虚拟到现实,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提供的听、说、读、写内容和活动,以及独立学习、结对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等学习方式都颇为科学。但新课程要求我们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来教。我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和补充一些学习环节,并设法使每个教学活动相关、连贯,使单元教学成为一个整体。我把Section A中1a、1b、1c 和2a、2b、2c的生词通过情景整合在一起学,并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生词的能力。把Section B 4b的角色扮演活动放至SELF CHECK部分,代替该部分的Just for Fun!。以突出该节课的写作练习,弥补活动设计的不足。把阅读语篇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及其相关练习调整于SELF CHECK 之前,使单元教学内容更连贯。每节课我都增加复习环节,做到以旧引新。听力活动我补充跟读、朗读环节,培养学生的开口能力。阅读材料补充理解练习。通过这样整合,使学习活动更加循序渐进,使学习过程更细、更到位(特别是对中下层学生)、更连贯。同时,我把课本的Grammar Focus定义为Langage Focus,以体现话题语言的特点。本单元语法用话题语言结构来表达、语法句型用话题语言或话题句型来表述。 2、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过去进行时态谈论和描述过去发生的事。 3、教学难点:(1) when和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的区别。 (2) 词汇的识记 三、单元教学安排共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节听说课Section A 1a — Langage Focus 第二节读说课Section A 3a — 4 第三节综合训练课Section B 1— 4a

湘美版2020-2021年五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 搭建框架教案

第4课搭建框架 教学目标 ◆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 教学准备 棍、筷子、绳、502胶等,课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特别的展览会.(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框架.) 2.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呢? 3.导人课题:这是都是框架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框架搭架子,让我们把自己搭建的架子也拿来参加博览会吧!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框架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吧。 2.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吗?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的设计都运用了框架原理、比如说生活家居用品、建筑。筷子、树棍、铁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他们搭一搭,做个架子,放在家中,也是一种别致的装饰品呢。 三.探究方法 1.欣赏图片上的果篮,想想看,它是用什么材料搭建成的?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

2. 教师小结:用筷子制作的,再用胶粘连。可以拆分果篮,让学生对制作材料和粘贴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 3.进一步了解果篮外轮廓的变化可有哪些? 三边形,四边形,圆形等等 4.师:果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呢? 生:果篮一般由篮底和篮身组成,形成稳定的盛放空间。 5..出示篮底的搭建方法图片,并展示四边形果篮搭建过程. 6.师:除了筷子,还有什么材料可以搭建果篮呢? 四.分组制作比赛 1.引导思维:给你一些筷子,怎样把它搭建成三角形的篮子呢? 分组讨论,尝试拼一拼,摆一摆。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小结:篮子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篮底,一个部分是篮身。篮身可以用3根筷子交叉搭建,篮底可以把筷子平行摆放,然后粘贴在篮身下。 教师对502胶的使用和切割筷子的方法进行示范: (1)502胶黏性很强,如果不小心粘到手上或者不应该粘到的地方,就会带来麻烦。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地将胶水点到该进行粘贴的地方。 (2)切割筷子要用到小刀,一定要小心使用,先用刀刃切割筷子四边,将四边切出缺口,再用手把筷子折断就可以了。 2.比赛 分组(四人一组),比赛搭建三角形果篮,看哪组分工合作得愉快,完成得最快最好。 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1.在3分钟之内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小果篮。 2.制作得精致平稳的小组获胜。 3.课件出示快节奏的音乐,营造比赛气氛。 评价 1.大家评选出最好的果篮,教师把精致的和粗糙的进行对比评价,引导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美观。 2.说说刚才制作中有些什么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 用于比较的所有的果篮样本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龙源期刊网.cn关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考作者:胡晓兰来源:《教师·下》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就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主要涉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较好的实施对策等,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情况有所帮助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原则;实施对策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一般是指根据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编排体系,来整体把握课本中的每一单元,以便于统筹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而准确地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各课时的讲授内容,突出每个单元内各课时的特点,最终设计一套各课时侧重点不同、多元化、统一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和实用的,也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有着与课时教学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它们之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原则也是不尽相同的,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晰地把握其自身的原则和要求下面就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原则进行讨论 1.符合教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尽管这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但是这种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指导和导向,在新课

程实践的基础背景下积极实施这也是一切英语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条件,不要忽视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2.可操作性原则在进行单元设计时最好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充分发挥教师的技能优势,展示教学内容,使得课时设计、教学工具运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3.目标性原则单元设计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因此一定要事先了解整体教学的目的和优势,例如课程标准对于所教学生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以及各个单元的基本教学要求等 4.情境性原则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程晓堂教授曾指出:应该把语言作为整体来学习因为意义和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而被分割为碎片且离开语境的字母、音标、单词甚至句子都不利于学习,尤其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可以通过较强的记忆和模仿能力掌握字母、音标、单词等,但研究表明这种学习结果没有长久效应,也不利于培养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能帮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提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提高课程的执行能力我们也想以此课题的研究为突破口,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拓展教师教研空间,构建良好的教研生态环境,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研部门的研究功能和专业引领的实效性二、概念界定“小学

《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1.教学内容分析 年级:初中八年级上学期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章节:第四章 课时:六课时 内容概述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乐音与噪声和超声波,其中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内容,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内容。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 教材力求通过观察、实验和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这些现象和它们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 知识结构图 2.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原理。 5.知道噪声的概念,知道噪声给生活带来的危害及如何去控制噪声.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 通过对乐音与噪声的学习明白声音的一些特性,并且懂得防治噪声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这一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生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 2、体会物理思想: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应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 1、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从实验认识声音由振动产生,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3、从真空铃的实验出发,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简介回声测距。 5、认识乐音的三要素,弄懂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6、噪声是世界四大公害之一,认识噪声的真特点和噪声的防治。 7、初步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1、回声测距的原理,并应用速度公式计算。

英语单元教学设计

Is this your pencil?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第二单元)九江市都昌县狮山中学、段训强 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相当差,没有多媒体,没有新颖的教具,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三年级就应该开始学习英语,但是,在农村,新的要求实施比较滞后,所以,尽管是七年级的学生,但是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低,所以在该单元的教学上,尽可能的基础化,细致化,更多,更重要的一点是注重兴趣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采用学生个人或组积分形式,至期中考试后,根据积分高低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我教书若干年,这种积分的方法效果屡试不爽,使学生对英语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更高的英语学习热情。 教材分析:该单元是七年级上学期教材的第二单元,主题是“确认物主关系”,物品主要围绕着教室内学生身边的常用物品,在教学时老师能够使用实物进行教学,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并使学生逐渐建立英语学习中较多的概念,如:一般疑问句,肯定回答,否定回答等。进一步巩固第一单元学习的人称代词主格形式与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语法知识。进一步巩固预备单元中物质的询问与回答的句型,此外,重点学习实用英语:lost and found 让学生感悟英语的实用性。所以本单元在教材中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兴趣引导也是至关重要。单元教学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词汇课,掌握重点单词 第二课时:语音,语法课,课本P7—P8内容 第三课时:听说,演练课,课本P9—P10内容 第四课时:听说,读写课,课本P11内容 第五课时:复习,练习课,课本P12及处理练习册 单元目标:dientify ownership (确认物主关系) 第一节 课型、时间:词汇课,35分钟(另外10分钟留给学生背诵拼写) 教学要求:(1)课内要求熟练阅读,掌握本单元词汇意思(2)课外要求拼写(3)进一步巩固元音音标 教学过程:(背景说明: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采用学生个人或组积分形式,至期中考试后,根据积分高低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这种积分的方法,在我的教书生涯中取得显著的效果,所以,教学步骤中的比赛加分出此原因) 步骤目的教师活动/方法学生活动/学法条件/手段 1 单词的初步学 习(发音定位) 教师带读单词三遍每遍学生跟读三遍课本单词表

【K12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第一篇:教学设计框架及字体要求 教学设计框架及字体要求 一、框架 1.标题 不要出现书名号及教学设计等用词;不要将个人名字、学校写在前面。 2.教学内容分析 说明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等;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和教育功能。 3.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4.设计思想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结合教学内容,概述教学过程中拟实践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5.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6.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7.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媒体的分析,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教学中既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同时能反映学科前沿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作用,体现教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安排恰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教学设计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8.教学反思 重点总结反思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9.点评 评价教与学的过程是怎样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内容表述应具体深入本质的分析,不宜是课程理念的搬移。 二、字体 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加粗,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段标用四号宋体加粗,点评用小四号楷体。

小学英语论文:基于话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新部编版.pdf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英语论文 能言能语,又言又语 ——基于话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摘要】新课程小学英语教材多以“话题”作为编排教学内容的主线,但是话题被“沦陷” 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教师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布局分模块进行教学,各模块孤立缺乏联系。本文结合PEP教材具体实例,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出发,整合教材,划分“话题”,使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交际或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话题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目前PEP小学英语教材一律按单元进行设计和编写,大多数教师都对着主要模块(Let's learn、Let's talk、Let's read…)一一地进行教学,各个模块彼此孤立而缺乏语境或话 题的衔接。教师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通常强调词→句→篇的教学顺序,这也是长期以来被认为的经典教学模式:单词、句式、语法、练习,每一个部分被清晰区分。教学模式单 一而固定,学生的学习是语言碎片的叠加,语言缺乏真实语境,可以说“一边学一边忘”。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与要求编写的教科书基本都是按照话题编 写的。教师可以以话题和功能意念为纲,在教学中将不同单元、不同年级的同一话题内容整合在一起设计跨课时、跨单元、跨年级的活动,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交际或交流,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能用英语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 活)交流信息。小学毕业时学生应达到的二级要求中的话题目标是:“理解和运用有关下列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 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等。” 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出发,通过“话题”串联起各课时教学内容,关注“核心话题”,剖析围绕核心内容的“相关子话题”。在此,笔者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案例,基于话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话题”串线——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教师可以立足单元语境,依托语篇语义,划分几个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话题来服务 单元主题,促进学生整体感知与理解单元内容。 以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依据课标二级话题,依托单元语境,整合各册的相关话题,六年级上册每个单元的编排顺序和各课时的话题如下:

《搭建框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搭建框架》教学设计 执教者:希望小学张亚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做做玩玩中学习浅显的硬线材料构成的方法、技能。 2、过程与方法:搭建立体形构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味性、实用性,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多向度空间研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热爱生活的情感,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教学重点:制作一件框架结构雕塑作品。 教学难点: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创意与制作方法的合理运用。教具准备:筷子、牙签、橡胶泥、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导入 (多媒体出示鸟巢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吗? 学生:鸟巢。 教师:那你们第一次看到鸟巢是什么感觉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评价。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框架结构的概念(多媒体出示鸟巢体育馆与鸟窝的对比图) 1、鸟巢体育馆和小鸟的家有什么共同点?

2、他们是怎么搭建? 教师小结:小鸟的家是用树枝羽毛是叉缠绕搭建的,小鸟既然选择这种搭建方式是因为这种搭建方式非常坚固的,可以为小鸟挡风遮雨,而鸟巢体育场选择了这种搭建方式,而且用了更加结实的钢材料穿插搭建而成,它会更加的坚固,所以,像小鸟的家和鸟巢这样先从底部一层一层的穿插构建起来的结构体系我们称之为框架结构,你们想知道框架结构的搭建方法和规律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搭建框架(板书课题)。 二、分析方法 1. 教师: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这种框架结构的呢? 学生:衣架、鞋柜、书架、房子、装饰品等。 2、同学们非常的热爱生活,现在我们跟随大屏幕一起进一步欣赏更多的优秀作品。课件展示,大致讲解设计寓意: 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主题思想,像一顶大帽子,用了中国吉祥色红色。 巴黎铁塔:钢铁结构,下宽上窄的构建形式非常坚固。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借鉴埃及金字塔,非常坚固,改善了地下美术馆的采光问题,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大革新。 书架、鞋架、椅子、书柜、工艺品(收纳、实用、观赏性等)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么多,大家想一想它们都有哪些特点或者说是它们都有哪些优点?

相互作用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相互作用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1.教学内容分析 物理、人教版、高一年级、8课时 本章讲述的是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研究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本章先介绍了三种最基本的力,即:重力、弹力、摩擦力;而后进一步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完善了学生对矢量及其合成法则的认识。 相互作用各内容之间的概念图 力的分类 2.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各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安排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讲授法 2课时 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 生变化和发生形变的原因。2. 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 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 力物体。3.知道力的三要素, 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 示力。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 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 向,知道重心的概念。5.初步 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 特点和作用范围。 多媒体教室

2.弹力讲授法 1课时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 了解物体的弹性。2.知道弹力 产生的原因和条件。3.知道压 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 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 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4. 理解胡克定律。了解弹力在 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室 3.摩擦力讲授法 3课时1.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的规 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2.知 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 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 方向。3.会运用公式F=uFN 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4.会 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 力的大小和方向。5.知道生产 和生活中增大减小摩擦的实 例。 多媒体教室 4.力的合成实验法与讲授法 1课时1.能从力的等效性来理解合力 和分力的概念。2.实验探究求 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 边形定则,并知道它是矢量 运算的普遍规则。3.会用作图 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共 点力的合力。4.知道合力的大 小和分力夹角的关系。5.能应 用里的合成知识分析日常生 活中的有关问题。 多媒体教室 5.力的分解讲授法 1课时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强化 “等效代替”的物理思想。2.理 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 运算。3.初步掌握一般情况下 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需要来 确定分力的方向。4.会用作图 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分 多媒体教室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范文方案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范文方案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方案1 新课程以来,我们所使用的英语教材都是根据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上遵循了“功能──结构──话题──任务”相结合的编写思路。新教材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英语课本教材编排的结构。因此,随之而来的关于新教材教学方法的探讨也成了英语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遇到了三个主要的问题:一是大容量的新教材与教学课时不足的矛盾;二是教材新要求与教师的教学水平之间的矛盾;三是教师备课任务繁重与教研空间有限的矛盾。由于英语课时和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落实,我们对以上问题的解决还只能从“优化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方面来进行探索。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我认为“单元整体教学”在优化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有着很突出的优势,同时“单元整体教学”也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单元整体教学”是建立在“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上的,它的心理学基础是1912年始创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者认为: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立场出发,不仅学生应将学习情境视为一个整体来感知,教师更应努力把学习情境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因为学生对语言刺激应是综合的,而非单纯借助语句分析等特

殊刺激就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 现代语言学的创始者,结构主义的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也认为:语言学不应把语言分解为一个个元素如语言、词汇、语法等等,孤立地对其进行研究。他认为各元素的意义只能由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一个元素只有在与别的元素以及整个体系发生联系时才有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程晓堂教授也曾指出:应该把语言作为整体来学习。因为意义和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而被分割为碎片且离开语境的字母、音标、单词甚至句子都不利于学习,尤其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可以通过较强的记忆和模仿能力掌握字母、音标、单词等,但研究表明这种学习结果没有长久效应,也不利于培养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日常教学中的误区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就发现了一些类似的误区:一些教师仍用“老办法”教“新教材”,片面追求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视语言意义的教学,将单词、句子和对话割裂起来进行教学,将对话或课文逐字逐句进行讲解,把一个完整的饶有趣味的语言情境分解得支离破碎,既不利于对语言形式的学习和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还有一种误区就是,一些教师缺乏对课程标准、整个教材宏观的把握,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或者将课堂

初中英语Module11 Body language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Module11 Body language 适用年级初一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共用5课时,课外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是七年级第11模块“Module11 Body language”。本模块的核心话题是谈论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了解各国风俗文化差异,因此了解初次见面的礼仪、餐桌礼仪是教学重点。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的词组及句型。以谈论自己或他人在不同场合应该做什么为主线,兼顾交际功能的学习,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或他人的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比较不同的文化差异。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语言知识 1)词汇:kiss bow table manners chopsticks fork spoon napkin greet rude wipe point stick 2)短语: be supposed to do 3)句型:What are you supposed to do when you meet someone? You are supposed to kiss When were you supposed to arrived ? I was supposed to arrived at 7 ,but I arrived at 8. It’s polite to make noise while eating noodles. 2、语言技能 1)能描述自己或他人在不同的场合应该做什么 2)讨论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如初次见面的礼仪、餐桌礼仪 3能掌握本单元出现的表示风俗礼仪的词组及句型,并能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灵活运用这些词组及句型描述异国风俗,,提高写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教师口头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描述同学之间的交流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不同的礼仪,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 2)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搭建框架》教案

湘教版美术《搭建框架》教案 河畔镇中心小学杨丛竹 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展开想象,搭建更有创意的框架作品。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情分析:小学生喜欢学美术,更喜欢动手,想象力丰富。 教学准备: 老师:木板、木头胶。 学生:棍子、筷子、绳子、橡皮筋、502胶等。 教学重点难点: 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较有创意的架子作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课题 师:课前让同学们准备的材料,都带来了吗?猜一猜,老师让你们带这些材料做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搭建框架》。 二.自制架子作品展览会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筷子,棍子搭建简单的架子作品,老师 还布置了一份作业,让同学们在自己家里搭建一个架子作 品,今天带来了吗?

2.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推选出最好的架子作品全班展示。 二. 欣赏分析 1.请优秀作品的作者介绍一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用什 么方法连接的? 2.老师也搜集了四幅精美而富有创意的架子作品,请大家一起来 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图片) 3..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吗?又用了什么方法?有哪些形状?(课件出示图片) 4.总结基本的步骤,方法和要求。(根据学生总结,板书) 三.教师示范制作架子作品,边制作边演示。 四. 分组比赛搭建作品 1.师:分组(六人一组),用自己带来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 形状比赛搭建架子,看哪组分工合作得愉快,完成得最快最好。 2. 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a.在20分钟之内搭建一件作品。 b. 制作得美观大方,平稳且有创意的小组会获得奖励。 c .要注意安全。 3.小组合作创作作品,课件出示快节奏的音乐,营造比赛气氛,。 4.展示评价 五.小结 1.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运用了搭建框架的原理,请举例子 说一说。(学生举例子,老师出示实物图片)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 My Holiday A Let’s read Let’s find out Let’s sing 本节与上节相关性分析: 本节课主要以过去式为主,谈论上周自己的所作所为。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已经掌握较多的动词短语,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课时,学生将在已学动词短语的基础上,掌握一般动词过去式的构成以及部分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同时,谈论过去时间内所干的事情. 课型:阅读课 时间:40分钟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中的短文,掌握书信的格式,能根据短文完成信后的书写练习。 2.能够完成Let’s find out 部分的活动。 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A Trip to China”。 4.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阅读理解Let’s read中的短文,掌握书信的格式,并能运用过去时描述自己的假期。 2.难点:能正确认读下列句子:Every day I had fun with my cousins. On Monday we went to a restaurant. Tomorrow I will be back home。通过跟读、听说、自读得以解决。 教具准备: 1. A Let’s learn部分的动词短语卡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Unit 4 My holiday A Let’s learn & Let’s play A: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B: I learned Chinese . climbed a mountain . sang and danced . ate good food . took pictures . 附:本节课的练习设计: 一、判断下列句子与短文内容是否相符。 ()1.John had fun with his parents. ()2.On Monday, he went to a cinema. ()3.He went to park on Tuesday. ()4.He went swimming on Wednesday. ()5.He climbed a mountain and took pictures on Thursday.()6.On Friday, he will be back home. (闯关热身1).Let’s play 1.you , what , on your holiday , do , did ? 2.on her holiday , she , sang , danced , and.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龙源期刊网.cn 关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考作者:胡晓兰来源:《教师?下》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就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主要涉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较好的实施对策等,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情况有所帮助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原则;实施对策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一般是指根据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编排体系,来整体把握课本中的每一单元,以便于统筹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而准确地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各课时的讲授内容,突出每个单元内各课时的特点,最终设计一套各课时侧重点不同、多元化、统一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和实用的,也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有着与课时教学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它们之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原则也是不尽相同的,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晰地把握其自身的原则和要求下面就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原则进行讨论1. 符合教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尽管这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但是这种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指导和导向,在新课程实践的基础背景下积极实施这也是一切英语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条件,不要忽视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2. 可操作性原则在

进行单元设计时最好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充分发挥教师的技能优势,展示教学内容,使得课时设计、教学工具运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3. 目标性原则单元设计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因此一定要事先了解整体教学的目的和优势,例如课程标准对于所教学生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以及各个单元的基本教学要求等4. 情境性原则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程晓堂教授曾指出:应该把语言作为整体来学习因为意义和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而被分割为碎片且离开语境的字母、音标、单词甚至句子都不利于学习,尤其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可以通过较强的记忆和模仿能力掌握字母、音标、单词等,但研究表明这种学习结果没有长久效应,也不利于培养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能帮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提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提高课程的执行能力我们也想以此课题的研究为突破口,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拓展教师教研空间,构建良好的教研生态环境,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研部门的研究功能和专业引领的实效性二、概念界定“小学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一个单元,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主题作业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实现多样化教学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