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论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某方面来讲,邓小平是伟大的。他以极大的魄力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遗毒影响。观今天的朝鲜,实在应该感谢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邓小平去世时,我的父亲、伯父等都流了眼泪,因为我的家族在“文革”中因被评为地主而弄得四分五裂。是他及老一辈革命家的努力让无数中国人获得了新生!我也相信邓小平制定政策时主要是出于公心。他为中国的发展开了个头,可惜这个头开得不好,带来短暂的成效,但也为未来带来极大的隐患。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指导下的现状
面对“文革”留下的频临崩溃的烂摊子,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体制内发展市场经济。其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方针政策皆围绕该中心展开。于是经济特区产生了,沿海开发城市产生了,内陆也逐渐跟上来了;官员、人民的思想解放了,搞活经济成了深入人心的理念。
(一)该中心与中国政治体制相结合,施政过程中出现了短视现象,牺牲了长远发展。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党政一体化。暂不去讨论太多,专说官员的升迁。除去人事关系的影响,有一项硬指标:政绩。一个官员任期满了,能否升迁,除去一些众所周知而又不能为人知的内幕,还需有一些拿得出手的表面上的政绩。既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则政绩就看为官者能否在任期内最低限度从表面上搞活经济。于是为了搞活经济,各地官员想尽法宝,吸引投资。例如,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允许企业采用低工资低保障手段招收工人,大量圈地等。国家要搞活经济,手握大权的领导也要搞活自身经济,于是以权谋私,买官卖官现象蔚然成风。每个地方新领导上任,必要拆路又建路,建这个建那个,否则哪有钱去买官。地方官员既要照顾自己的经济利益,又要为升迁作准备。所以搞了很多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少是短视行为、浪费行为。例如,现在中央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各地都在评选教育强县、教育强镇。于是各地纷纷对学校进行硬件投资,大肆宣传,却对师资力量与教育内涵漠不关心,教育水平难有质的提高。又如中央要求重视水利建设,于是一夜之间长长的江边堆满了各种石料,但却只修建了几处堤坝,请新闻媒体拍摄;然而风声一过,大量石料堆积江边,无人过问,不知造成多少浪费。
与此相反,大量不能短时间在任期内出政绩的工程,如教育、环保、社会治安等则能避就避。所以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上至邓小平、中央领导,下至地方官员,嘴里天天喊

“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为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实际用到教育、环保等方面的投入却远远不足。而这些长远工程的投入不足,带来了全民素质无法真正提高、居住环境变恶劣的后果。而这一却又造成了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最终必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阻碍经济发展。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全国人民思想走向畸形
我以前听父辈们讲述他们那年代的人是如何纯朴,再观现今社会人心是如何复杂,刚开始认为可能是社会由贫转富的必然结果。然而,再从各种信息观察西方富裕国家,发现他们的人性及素质并不比我们差,西方的富人也并不比我们贪财,他们更热心于公益事业。为何我们却不是这样的呢?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口号在专家或学者口中可能有多重含义。然而在普通人心中只有一种含义,那就是“以钱为中心”,钱就是大爷。而他们看到的也确是如此:当官的、做老板的,为了钱不择手段。捞到钱后日子过得那可真是有滋有味,白天在空调房里舒适工作,指点工人,俯览天下;晚上则笙歌宴舞,小妹相陪,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夜夜新婚,晚晚洞房”。普通人教育孩子:“要努力读书,将来做官,做老板,否则进厂打工,看你多辛苦”。然而当官、经商并不是人人能做的,大部分人对官商是既痛恨又羡慕。为了获得钱大爷的青睐,生活中很多普通人是能偷则偷,能拐则拐;不能或不敢偷拐者,就去碰碰运气,所以“六合彩”、各式赌博盛行于世;这些都不能做的,就只有老老实实的工作,但肚子里却满腹牢骚。商人重利轻德本可以理解,连纯朴的农民也无法依靠:我爱吃青菜,到市场买青菜,却常常无从下手,怕买到洒了农药而看起来油光灿灿的;要是你在乡村不小心开车撞死了一只鸡或一只狗,若无熟人,可够你赔的。而女人为了追求好生活,门路更多,特别是现代的青年女性(以往的不敢说)。社会上报道、传闻的知识分子女性因考研而被教授性潜规则,或在官场、职场上被上司、老板玩弄者为数不少。知识分子女性本是智力上佳者,行此类事件,虽有外因,但道德与思想走向畸形却是主因。我不能从实际上去证实这些传闻,然试想我若为一权力拥有者,面对这些为名利或甘愿或被迫牺牲而又秀色可餐者,能不设置圈套诱惑之?我常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途经大量厂区,所见女性漂亮者不多。然而有时在大酒店或其他娱乐场所看见的女性却让人目不暇接,一个个如花似玉,身材好,脸蛋漂亮,十七、八岁年纪。难道祖国的花朵都跑到这儿来了?细想一想,又明了:在

中国的工厂,由于政策允许,往往工资极低,辛苦一月所得除去生活费用所剩无几。而一个稍为漂亮、涉世未深的少女又极易受到长方管理人员或社会流氓之流的诱骗,同时思想上“以钱为中心”又占据统治地位,大量花季少女出而为风尘者自然可以理解。有时心下会生出一丝悲哀:我们的女儿都有机会干这一行或上述更高级的一行,除非她运气好或为人父母者有能力早早为她安排好体面的工作,让她不需为生活而奔波。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造成社会分化
近闻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祝贺,祝贺,可喜,可喜!而我辈一生也没用过奢侈品,孤陋,孤陋,惭愧,惭愧!
社会财富的增加,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科技水平的提高,带来生产力的飞跃。二是掠夺。西方资本主义强国走的正是这两条路。在最早期的圈地运动之后,由于物理学的发展,各种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西方很快就进入了工业化社会。然后凭借着其科技水平所带来的军事优势,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殖民扩张运动,一边掠夺,一边倾销商品,积累了大量财富。由于其资本积累主要来源于外,对国内掠夺较少,为维护社会稳定,促使其国内走向社会化。以前学政治时,讲到美国政府由十大家族控制,现在观之,并非如此。因为欧美等国已实现中产化,占国内人口多数的是中产阶级。由中产阶级选举出来的政府对内主要代表的是最大利益的中产阶级,当然对外自然要代表作为其旗帜的跨国大公司。
而中国却并非那回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旗帜下,一切都靠边站。资金主要投放于能短期见效益的项目上,教育投入少,科技水平远落后于人。我们的电脑、家电、汽车的核心技术都是国外大企业的,赚到的钱主要归他们。所以社会财富并非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来获得。而对外掠夺呢?世界能被掠夺的早已被西方列强瓜分了,还轮不到中国。
那么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财富怎样来的呢?只能靠国内掠夺。按马克思的观点就是掠夺广大工人的剩余价值。官与商阶层,利用其掌握的权力,相互勾结,获得了巨大财富,成了新贵族阶层。而广大工人,包括我们这些乡镇教师,却拿着微薄的工资整天为油米柴盐、衣食住行而烦个不停。什么五一、国庆黄金周与我们何曾相关?中国有14亿人,假如有1亿人先富起来了,就会汽车满天飞,看起来繁华无比。但是其他13亿人的生活又如何呢?社会的分化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仇官、仇富现象如此明显,一着不慎就容易引发社会动荡,于国于民皆不是件好事。

小平晚年也未尝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反腐倡廉、注重环保、增加教育投入等措施。然其“中心”不变,难见成效。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符合发展生产力要求
按邓小平的说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然而我看,其不符合发展生产力要求。物理学上理解生产力不容易,各方对这个词亦有多种解释。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把生产力理解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可以的。社会构建于自然基础,社会发展必要发展生产力。很多人把高楼满地起、汽车随处见这些物质上的成果理解为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片面的。生产力的发展应当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人的素质的发展;二是生产关系的发展。
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劳动者。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即人。只有人的素质发展了,才算得上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发展与人的素质发展并无冲突。甚至经济发展是人的素质发展的一个基础。试想,一个人出生下来吃不饱、穿不暖,或没钱接受教育,又如何提高素质。然而经济发展了,人的素质是否就一定会提高呢?不见得,古往今来,很多亡国亡种之民族或国家,其经济在当时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而人民却腐化,无法抵御外来势力,最终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现代社会亦然,当今经济比我们读书的年代好了很多,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类知识。而大多数学生,我敢保证其无论从智力或思想境界都不比我们的年代高,他们做事情要么凭一时的兴趣,要么被动地跟着时代走,散漫、腐化严重;对知识浅尝辄止,没有深厚的内涵,却好夸夸其谈,心理脆弱而无魄力。套一句林则徐的话:恐数年之后,举国无可战之兵。经济发展是必须的,但不能立为中心。一旦立为中心,在实际操作中就容易产生畸形,不利于人的素质发展。如金钱对人而言,是必须的,但若把它立为人生的中心目标,虽然不时提倡道德,最终却会忽略道德等因素,沦为彻底的“惟利是图”者。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客观物质关系,受上层建筑即国家的政治体制与社会各阶层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如前所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政治体制明显畸形,社会分化严重。当今世界各国皆朝向社会化方向发展,通过各种手段抑制垄断和由垄断产生的豪门政治,而中国却反其道而行,财富愈来愈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分配不合理。这一切造成生产关系的落后,社会结构的不合理。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有所发展,然而从人均来看充其量不过居于

世界中下水平,而人的核心素质却没有提高,生产关系依然落后,社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所以生产力没有质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符合发展生产力要求。当然,有人会说,其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客观上太多困难使其变形罢了。然而,只要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就是不合理的,无论其起来多么动听。
当前国家的基本路线应当是:为发展生产力,以提高全民素质、优化社会结构、推进社会化为中心。该路线不排斥经济发展,需要经济发展,但不以经济发展作为中心,而是以其作为一种手段。
三 如果不改变中心思想,中国的未来走向
1.政治改革将走向死循环
邓小平意识到中国政治体制存在不足,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然而在其有生之年未见成效,不足方面被暂时的经济发展掩盖罢了。而近年,官场腐败愈演愈烈。未来走向亦不容乐观。
官场腐败及其体现:买官卖官活动猖獗,任何一个部门,无论从一小小股长,到一副局长、局长,都需上下打点靠关系或金钱交易而来。曾听闻一镇派出所长需用50万方可得,当时不信,一所长任期不过区区数年,就那么容易弄回几十万。后经解释,方才明了,光是上台后抓嫖、抓赌、扫荡六合彩所得就够回本了,至于其他收入就更多了。而后本人所参加的一些真实活动又让我觉得该所长的50万太值了,性价比太高了!本人为一教师,家住县城,毕业后分配于一乡镇中学任教。每逢礼拜,奔波于家校之间。数年后思归,经问价得知需3-5万,最终还是花钱调到一城郊中学了事。而调动后工作依旧,工资依旧,不禁感叹该所长投资之高明!不独官场,其他公立部门亦然。某一教师,其女儿从重点大学毕业,欲考取公务员进入县环保局,托关系问价需10万,因无钱作罢。众人笑之不智:环保局是何等油水衙门,一两年即可回本,可谓“钱”途无限,你卖房子或四处借钱亦应弄进去。至于听闻的局长需上百万,书记需多少多少之类,未能证实,不加引用。而所举之例,仅为普通老百姓生活之一角,亦小得不入流,与网络所报道的大事件比起来纯粹是小巫见大巫。然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中国官场的腐败不需多加证明了。
既得利益者不愿放弃权力,政治改革将走向死循环:在现行条件下进行反腐倡廉能否取得实效?观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反腐斗争都是颇有成效的。例如,据报某国一高官仅是吃了一公司人员所请的一顿饭便要引咎辞职;台湾,前领导人陈水扁贪腐被查,开华人世界之首例;新加坡、香港的廉政事例,大家更是明了。中国可否用“拿来主义”的方式

吸取应用?看起来行不通。发达国家反腐成功原因有两点:一 实行三权分立,司法独立。二 实行新闻自由,政府不能控制言论。司法独立保证了权力监督的公平性,而新闻自由又保证了官员时刻处于舆论的注视下,自然不敢肆意妄为。而大部分不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盛行豪门或家族政治,司法形式上独立,实则为权贵操纵,而新闻报社也大多控制在权贵富豪手中,所以腐败也是异常严重。然而这些国家,一旦经济上能获得较大发展,实现中产化,其反腐前景还是光明的,如韩国。而中国则看不到希望。执政党深深明白权力与舆论的重要性,所以把一切都抓得死死的。以一个县为例,县委书记是行政上的一把手,同时又兼任人大主任。而司法局、监察局等一干部门要调查某某,又需向县委书记请示。这样,以书记为首的县委就把持了整个县的立法、行政、司法大权。而掌握了三种权力的官员们自然就会利用手中权力制定各种法律法规为其服务。而商人为投资便利,自然得与官员勾结,相得其利;很多官员亲属子女也经商,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利颇丰,却扰乱市场秩序。而一些特殊行业,如色情娱乐业、房地产业、土地圈卖等,利润巨大,不便抛头露面,则暗中参股其中,或招纳黑社会暗中行事,形成官、商、黑勾结。任何一家色情场所,若无人罩着,怎么可能生存?三十多年过去了,官、商亲密结合,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又把持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反腐者与腐败者源出同门。偶有一二贪者落马,观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行事太过显露,马脚露的太大。二是得罪了更大的人物。正是屑小之辈,占据高堂,相勾与结,鱼肉百姓,为害一方。中国政治改革能否成功关键一点是使三权分立出来,实行有效监督,然而既得利益而又大权在握者岂可轻易放弃权力。长此以往,政治改革将走向死循环。
2 教育走向畸形化、肤浅化,培养不出能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
体制的不足依赖于人去改变。而人进入社会之前必要经过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阶段是人一生奋斗的根本,他的思想、知识、意志品质都在该阶段形成。教育对个人、对全社会而言影响深远。
何谓教育?教师眼中的教育就是工资问题,学生难教与否问题。家长眼中的教育就是能否考上好学校的问题。这是很肤浅的。教育,其本质应当是对古往今来全人类活动足迹及其产生的知识成果的传承与发展。亚里士多德曾说:“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培养这类尊师重道,又能更上一层楼,青出于蓝的人才,是教育的一个较高境界。现代教育应当

集合全人类从古至今的先进理念,培养出崇尚知识、好学精深、理性、有魄力的人才。
本人为一教师,讲的也是教育问题为多,可能有人觉得我是在各行说各话。并非如此。教育为一切之本。教育没办好,一切都没希望。教育办好了,培养出了相当数量有素质、有魄力的人才,即使社会处于最黑暗时刻,仍有希望。例如满清末年,社会何其黑暗,然而一批接受了现代思想的先驱者却推翻了满清王朝,首立共和,虽不彻底,其心其行仍值钦佩。
然而尽观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我竟惊奇的发现中国没有出过一个知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讲到科学家,我只知道解放前后培养出来的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竺可桢、陈景润等。而文学家,也只知道鲁迅、矛盾、老舍、冰心、郁可夫、徐志摩、胡适等老一辈人物。音乐家、画家,也只有解放前后的聂耳、冼星海、徐悲鸿等。而现在声名响当当的袁隆平、钟南山等也是改革开放前培养出来的。改革开放后,条件怎样也比以前要好,为何人才却培养得如此少呢?如前所述,政府官员为升官发财,追求短期效益,轻视不能短期见效的教育的行业,带来畸形发展。而影响之深远,未来走向亦不容乐观。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差距将拉大:中国的教育有多畸形?城里与乡镇完全不一样。大中城市因为学位紧张,加之上至官商,下至工薪阶层都体会到学历的重要性,所以对教育的支持度与重视程度都较高,教师工资、地位也较高,学生也较好管理。而部分家长为了能让老师照顾孩子,流行送礼。送得多了,有人不送,老师反而觉得不自在。于是很多家长就觉得老师待遇高,权力大,贪心势利。而在广大的乡镇学校则是另一番天地。学生的父母多是农民或工厂务工者,对教育不甚了解,也不知道如何支持,反正孩子别在学校出大事就行了。教师工资低,地位低:在我工作的地方,如果有人买菜时跟菜农讨价还价,菜农就会说:“你准是个老师。”学生上课经常如市场般热闹,学生的公民意识也强。曾有一个小不点男生上课时讲闲话,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批评了他一下,他竟说:“你打我呀!打一下就拿5千块钱来。”人在这种环境下,心灵容易扭曲。很多老师上课都是例行公事,丝毫体会不到教书育人的成就感:我自己也常常觉得要是太过较真反而会损害身心健康,得不偿失。全国知识分子阶层中大概最无奈的人才肯到乡镇中学任教。并非只是钱的问题,体验不到工作的乐趣。没有一个做教师者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到乡镇学校任教,城里学校或可考虑。由于乡镇学校待遇

低,招收不到有素质的教师也属正常,学生的成绩自然难于保证。国家虽有投入,然而大部分资源都被放到几间面子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全民教育水平难有质的提高。
教育功利性强,走向肤浅化:近来多有批驳教师节家长向教师送礼事件。在我看来,若是学生与家长因感激老师传授知识而送礼,无关礼物轻重,反倒是一社会美德。然而并非如此,家长向老师送礼,并非是因为老师向学生传授了知识,而是盼望老师多加照顾,提高成绩,考上好学校;至于该老师有无向学生传授知识倒不重要。打个比方:假如有位老师向学生传授了某一作弊秘诀,助其考上名校,则该老师就是名师;至于那位向你讲授了地球是圆的、太阳从西边升起的老师则微不足道。在家长眼中,向老师送礼与向官员送礼或求人办事送礼性质一样。无怪乎家长们一边哈笑着向老师送礼,一边却又回过头来大骂。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深层意识中,教育的意义不是传承知识,而是能否助其在社会上混出个名堂来,功利性极强。学生功利性强,学习过程中便不会视知识为第一追求,人的精力过多的被利益所驱使,走向肤浅化,产生不了真正的人才。这种教育下产生的精英阶层,政客性质多于学者性质,好讲空话、套话,提出无数看似深奥却又毫无实际的理论。当下众多名目繁多的专家、学者便是此中人物。
课堂教学缺乏主动性,缺乏理性思维:我有时上课觉得很迷茫:我自己教的学生,若布置作业,他们一般会去做,虽然有很多是抄的,但还是做了;但要是布置练习,不用交的,则不会有什么人去做,更别谈主动去预习,复习了。我犹记得我们读书时预习、听讲、复习是一条龙的,而且是主动的。而现在的孩子为何却不是如此?终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失去了往日学子们的紧迫感,网络与游戏的流行又分散了很多人的精力,而家长与教育部门的溺爱又滋生了孩子的惰性。而很多的所谓专家出的高招就是哄着学生学,还美其名曰尊重个性发展。假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惰性,所有的所谓先进教育理念,包括现在大吹特吹的什么生本教学,只配拿来垫桌子。由于学生学习被动,只好感性刺激,不好思考,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理性思维能力不足。而结果就是培养不出有用的专业人员与社会活动家,难于依靠此中人物进行透彻改革。
而养成今日教育局面的原因,也是钱在作怪。我们主管教育的官员最会做两件事:一是捞钱,捞政绩。二是推卸责任。地方政府部门投资教育,并非是为了从根本上、从长远出发来发展人的素质。

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些公私合办的贵族学校,利用或明或暗的政策扶持,收取高额学费。官员、商人各分其利,却搞乱整个地区的生源分布,使得很多乡镇中学找不到几个优秀生,教师如何有心上课?地方教育资源投入不多,分布又不均匀,大多数投入到几间能马上见成绩的重点高中,而大多数中小学却不像样。如果说官员贪钱是各行业普遍现象,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教育部门推卸责任则是不可饶恕的!“普九”后,所有适龄青少年都升上初中,这本是好事。人之所以为人,全因其多样性:这么多学生,想学习者有之,无心向学者有之,想打架者有之,无聊中想找人发泄者有之。作为管理者,应当事先估计出各种情况,制定出全国通用的政策。然而当课堂上调皮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后,管理部门却只会处理教师,造成今日乡镇学校纪律极差,影响所有学生的不良局面。我并非赞成对学生进行无序的体罚,然而必须对顽劣的学生有一套管理方法,以儆效尤。而不是一味地自我装扮专家,讲什么“每个孩子都是好的”“多用爱心,禁止体罚责骂”。假如按照这些伪专家、伪学者的说法,我们伟大的政府还需要用军队、警察拿着枪来管理国家?
在短视利益的驱动下,教育部门不作为,教师无心教学;学生被动学习,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没有创新,没有魄力,培养不出能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教育前景不容乐观。
3 社会稳定不容乐观
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30多年过去了,现在比以前更安全了,还是更危险了?你看一看家家户户的层层防盗网就知道了。当然这与流动人口的增多有一定关系,然而执法部门的不作为却是主要因素。为什么不作为?“钱是中心”占据了官员的大脑中心。
维稳工作的变质:我们的公安部门做什么最积极?抓嫖,抓赌。为什么如此卖力?可以罚钱。对什么最不积极?抓小偷与抓控制儿童行乞者。因为捞不到油水。随处可见的街边卖花小孩,其背后肯定有集团操纵。只需派出一便衣暗地跟踪小孩回家之路,即可抓获其首脑。可谁听说我们的干警干过这类事?最可怜的是有些被偷拐来扭断手脚行乞者。中国地方警方除了对人命大案、与权贵相关的案件重视外,其他都是敷衍了事,而且多与地方势力相关联。根据薄熙来在重庆打黑显露出来的信息,涉黑性质集团多与官员,甚至公安部门高官有关联。依靠这类公检法部门,社会治安岂能好转。
民族政策治标不治本:中国社会的稳定,源于两方面:一是社会治安,二是民族问题。以前的民族问题多被掩饰,而近年来由于网络及外媒影响,我们

始知一二。执政党对少数民族一方面加强军事控制,一方面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如招生优惠,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然而除军事控制尚算成功外,其他多为失败。招生优惠并不能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只会让他们很多人徒有文凭而学无所成(解决之法应当从基础教育入手,培养真正的人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方面,汉族官员尚且如此,培养的少数民族干部有能有多好?亦是在台面上讲空话、套话,私底下捞利益之流。在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极端主义的环境下,中国亦不例外。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有流血事件,极令人心痛!而当局事后只会高唱民族团结,粉饰太平,找上几个人物在电视上深情唱和。我并不相信这能治本。我认为在中国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平等,不在于给与少数民族多少优惠,也不在于课本或电视上天天宣传歌唱各民族兄弟情谊。在政治领域,我从不相信所谓的兄弟情谊。杂居在一起的各民族个人之间因相互交往或许会产生一些兄弟情谊。然各族上层人物都有自己的政治利益,平时相安无事则已;一有事,各族上层人物为其集团利益煽动叛乱者,古今中外,层出不穷。要获得长治久安,解决之道只在两方面:其一,在少数民族方面,提高其科学与理性文化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安抚住大部分人。其二,增强主体民族,即汉族人民的素质,这是最根本的。主体民族的素质增强了,才能融合得到少数民族。譬如,一个家庭,大哥若身强力壮而又知识渊博,小弟小妹自然与其拧成一团,共建美好家园;若大哥糜弱,无论这个家穷与富,小弟小妹们都会离心离德,一有机会就想分家闹事。我观世界近百年历史,西方白人在世界各地,无论作为主体民族,还是作为少数民族,绝无其他民族敢在大街上去屠杀其上千人的(自杀袭击者性质不同,不计)。没有其他原因,他们够强。而主体民族强大,文化融合也会变得容易。如美国有很多的种族,但他们无一例外都要学习英语,也没听说过哪个种族敢搞独立的,因为最早来自于英伦的白人无论在文化或武力上都占据优势。而欧洲的法国、德国,少数民族也占到10%,也没听说哪个敢搞分离的。无他,他们的主体民族够强,西方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各民族相安无事,共图发展,共同繁荣。而那些主体民族不够强或文化不先进而未能成功融合的国家则内乱丛生。而中国,汉族由于数百年来的弱化,大部分人无论身体素质还是知识文化水平都没有体现出先进性。所以汉族在世界各地都是其他民族发泄的对象,如印尼的排华。而在国内,部分少数民族分

裂分子一有不满,无法对付手握枪杆子的当政者,竟也学会了拿汉族平民出气,因为他们明白这些汉族平民没什么反抗能力。要增强汉族人民素质,并非要从法律上给与特权:文化上需要发扬华夏文化5千年的精髓,同时吸收现代文化的优秀成分,加以融合发展,形成现代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身体上必须增强体质,培养出足够的魄力,达到崇文又尚武的境界。唯有文化上的发展才能对少数民族形成吸引力,产生真正的认同感;唯有尚武才能对分离分子产生足够的威慑力。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源于自强。
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我却还没有看到汉族人民有文化与身体素质大大增强的一天。所以中国还会长期受民族问题困扰。可能你会以为我是个民族主义者,为汉族担忧。说实在的,我并不担忧汉族,我反而担忧少数民族。在中国,汉族无论如何在科技文化水平拥有优势。而现代社会,科技文化水平是有决定意义的。我所担忧的是,一旦中国内政未处理好,出现了内乱,引发军人地方割据。而少数民族必有人物趁势闹分离,一旦爆发流血事件,地方实力派军人为转移矛盾,必会拿少数民族开刀。到时就真的是种族大屠杀的问题了。这并不是中国之福,亦非人类之福。
4 家族式或豪门式政治将产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过去了,确实有一部分人富起来了。他们或为官,或为商,相互勾结,利用其掌握的行政、立法权力,几乎垄断了地方的商业资源。如房地产业、色情娱乐业等都掌握在少数有背景的人手中。当然,我认为他们现在还不够强大,还没有达到可在地方或中央只手遮天的地步。然而,由于其掌握的权力与政策资源,财富会越来越多,而中国又没有高额的遗产税,使财富世袭成为可能。数十年后,必有一些势力会强大起来,成为地方豪门。由于中国政治缺乏透明性,这些有钱有势的豪门在地方与中央极容易左右逢源,形成利益链,地位会越来越强。一旦其拥有了足够干预政治的能力,必然会为了自身利益,掀起行业垄断狂潮。豪门家族成员或其代理人也将走上政治舞台的中心。各大豪门的相互倾轧势必会引起政治的动荡。而豪门政治与垄断式经济及军事控制的结合,将会催生出盲目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到时,对人民、对世界都不是好事。
四 当代中国领导人的努力
1.胡锦涛、温家宝的成果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后,迎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中国的经济也有了长足发展,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人于新世纪之初接管权力。我

观胡、温,有一定学者风范,做事也较务实,对形势也有较清醒的认识,没有一味的胡吹乱捧,执政期间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其一 对农业的重视。中国是个以农民人口占多数的大国。农民问题搞好了,就不会大乱。胡、温执政期间,农业问题真正得到重视:农业税取消了,农业补贴实行了,农村住房建设扶持了,农民养老金计划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这一切对于稳定国家起了很大作用。这两年世界范围内爆发了金融海啸,中国受到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本人工作的地方,是个工业区,以前周末到处都是人山人海,而今却是冷冷清清。中国失业的农民工当数以千万计,然而却没有造成大的混乱。原因在于近年来农业政策的成功:农民负担少,从工厂回到农村后依然可以过上温饱的日子。中国的农村政策应当继续发展,禁止各种形式的土地兼并,绝对要保证农民手上有一定的土地,为他们在不时出现的经济危机中留一条后路。
其二 对教育的重视。我自2000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有十年了,真正感觉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还是在近几年,以前都是吹得多,行动得少。全国范围内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广大贫民子女、农村孩子有条件接受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中国经济以低端产业为主,应大力发展中专职业教育。这一点,当局也有较大投入。同时教师待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以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加教育事业打下物质基础。然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还仅仅是体现在钱上面,教育内涵却没改变。我总觉得“普九”后,学生的人数增加了很多,培养出的人才反而更加少了。这与主导教育的一大批所谓专家、学者有很大关系。我觉得要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一定得先到乡镇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学校)教上十年书才有发言权,而不是从名牌大学毕业或国外渡金回来就直接当专家学者,制定出一大堆可笑的方案。毛主席说得极有道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其三 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与完善。胡、温等执政者有一项较务实的政策便是从国外吸取经验,推广社保、医保。这对全国人民是一项有利之举。大部分国人毕竟挣钱不多,即使再节省也存不了几个钱。以前常听人说,什么都不怕,就怕生病,病了看不起医生。生理上的痛楚不必说了,心理上的煎熬更是令人难受。曾看过一部电影,讲述一少女为借钱给父亲治病,而被迫嫁与一恶少,最终酿成惨剧的故事。虽是电影虚构,现实生活中未必没有。随着保障体系的完善,相信类似事件会大大减少。而社保又保证了大量打工者老

有所养,不会辛苦一世最终无处着落。
这一切措施都是值得肯定的。
2 政治改革难有成果
近来领导人大力提倡反腐倡廉,提倡民主作风。以薄熙来在重庆“打黑”透露出来的战况,让人一觉可喜,一觉可悲,一觉不安。可喜者,终有一得中央支持者能下重手,打击黑势力,而且成果斐然。可悲者,一打就打出了如此多的“黑官”,而且还有很多还在被查处中。然而重庆只是中国一直辖市,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其他省市情况亦当如此,却未见动静,从全国范围内看成效有限。不安者,此次“打黑”更多的还是靠“人治”之法,若换一书记则恐怕又会死灰复燃,只有短暂的成果。
中国政治执政党独大,没有外部的监察力量,党内民主不够完善,太过依赖于领导者的个人思想觉悟。即使某一领导人有心成事,而下面既得利益者把持地方行政、立法、司法大权,虚与委蛇。中国政治改革必然是一阵阵风,风来则起,风过即停。如此循环,难有终结。
3 当代领导人治下的经济走向及挑战
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中国也越来越融入这个大家庭中,经济在未来数十年中当会有一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当会有一定提高。然而随着与世界经济的日益接轨,保护性行业的逐步开放,现行的宏观调控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而由于国内体制不足而导致的社会阶层分化也会越来越明显;而教育之不足导致真正人才的不足也会使中国在科技领域难有重大突破,导致难以走向高端产业,长期沦为“世界工厂”。同时权力与商业的结合也会催生出豪门政治。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中国越发展,受其影响也就越大。一旦没有办法在上层建筑与基础教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可能在发展与危机中走向两极:一 经济政治发展更加畸形,垄断丛生,甚至形成少数个人或集团把持下的极权统治,对内独裁,对外扩张,成为帝国主义式国家。二 在危机中走向崩溃,引发社会动荡,国家分裂。
五 确立新中心思想,切实做好几件事
如果说毛泽东是个千年一遇的浪漫主义者,邓小平则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当全国人民在后毛泽东时代思想苦闷、不知所措时,邓小平站了出来。他首先以其谋略取得政治上的权力,然后提出了改革开放,建设国家的宏伟大计。他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邓小平的本意是发展经济,积累足够的物质基础,再用这些物质基础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只可惜中国只有一个邓小平,只有一个理性的以国为己任的现实主义

者。而邓小平当时又太老了,直接在前台指挥的时间不多。而邓小平为了对抗党内左派的阻挠,又过多的强调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他自己是个优秀的合乎党章要求的党员,他也以为中国大部分党员、地方官员也都是以国为己任的。所以他在“南巡”中大力要求解放思想,发展经济。可是在一个全民素质偏下的国家,手握大权的地方官员是不可能按照邓小平的设想去按部就班的工作的。经济建设对官员有利,所以他们大力支持,而他们也确实从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由于这种好处来源于权力,所以对权力他们一刻也不肯放松,连监督权、立法权都死死控制在手中。而绝对权力必然产生绝对腐败。绝对腐败产生了,精神文明建设、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自然走向畸形,或被大大迟缓。“一代改革大师”邓小平去世后,人们的思想是解放了,经济也发展了,可惜现状远非他设想的理想。
然而中国也并非没有机会。称雄领先世界数百年的西方世界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体制僵化不足、个人素质退化、好安逸、容易腐化的现象。近代世界经历了两大发展高潮:一是欧洲启蒙运动后带来的思想与工业大发展时期,人类进入了现代文明时代。二是“二战”后二三十年间的经济、科技大发展,我们今天的生活即源于此。然而观世界近三十年,无论经济、科技、文化都发展滞后,生产积累明显减弱,而金融投机却盛行。随着资源的进一步消耗,世界的矛盾不是减弱,某一天还会增强。中国若能在此时节采取适当的发展路线,优化社会结构,提高全民素质,从而真正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可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屹立不倒。
应当确立“以发展生产力,提高全民素质,优化社会结构,推进社会化为中心”这一发展基本路线。当然,不能光靠嘴巴说说,必须切切实实做好以下几件事。这几件事不能解决国家长期存在的所有问题,但应当是个好的开始。
(一) 深化政治改革,首先从促进党内民主开始
想要依靠外部势力促进中国的民主建设是很难的;而以当代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小人物心态,只顾饭碗,不顾国事或实质上不懂国事,缺乏真正的共和民主理念,也是无法培养促进民主改革的民众基础。
可能讲了那么多,你会以为我很希望共产党一夜倒台。说句老实话,我不认为其可行,甚至认为其弊大于利。拥有数千万党员的共产党若能实现民主改造,全国人民的民主之日就会很快到来。我犹记得读书时和工作时,普通人是如何加入共产党的。读书时,校内的积极分子会优先被介绍入党,而他们也确

实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单位里,工作认真、表现活跃者也会被优先介绍入党,而他们也确实是比较能干之人。抛开个别因裙带关系、无能无德者入党不提,大部分党员初始阶段都是较优秀的。理论上,共产党应当是荟萃了国内的精英分子的,为何却没有在实质上表现出先进性呢?我想源于两大方面:一 源于党内体制落后,党内民主不足。共产党的权力是由上而下的,不是由下而上的。一个地方,书记委员说了算,党内领导并非由基层党员独立选举产生,而是上面推荐提名,下面投票,上面推荐的下面肯定得通过。普通党员只是种摆设,平时开开会,填填表,没有什么实质性监督权、决策权。这就造成了最广大的基层党员,除了交党费,就是浑浑噩噩。二 源于个人素质不足。现代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精英分子功利性强,大局观弱,理性思维能力弱,缺少魄力。如前所述的刚入党的先进分子,其活跃性表现在哪里呢?除了认真工作以获取好评迁升外,平时做的最多的就是巴结领导,搞好同事关系,左右逢源。但对时政弊端,长远改革问题,只要不和领导意志的,则能不谈则不谈,甚至能不想则不想。这种行为在某一程度上对个人是有利的,但对于一个执政党员来说,于国却是有害的。
而促进党内民主,道路也无非两条:其一 由培养基础人才抓起。办法是依赖于教育制度的完善,培养出有素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在各行业加入共产党后,推动其党内民主,使党内产生自下而上的真正的监督与选举权力,铲除少数人把持党内大权、实行裙带关系权钱交易的政治土壤。其二 依赖于党内高层出现有识之士实行现阶段的党内改革,学习各国党派是如何真正从体制上保证选举的公平性与权力监督的公正性与有效性。党内民主不实现,党内腐败与裙带关系就永远都无法根除,就没有真正的先进性,执政党就没有推行国内民主的勇气,因为他们没有自信心,一旦推行就意味着自掘坟墓。党内上层人物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假如再墨守成规、粉饰太平,腐败的窟窿就会越来越大,而世界并不会因中国的政治发展停滞而放慢脚步,一旦矛盾越聚越多而爆发,到时不亡党就是亡国。而一旦中国因此而出现内乱,其重新恢复与整合绝不是区区数年所能实现的,而今天的领导人将会因政治改革的不作为与魄力不足从而给后世留下烫手的香芋而成为百年后史书中的历史罪人。
但鉴于真正为国而又有魄力的人才缺乏,这一点我短期内还看不到希望。然而如果下面几点能做好,长远来说,还是大有希望。
(二) 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培养出通晓

古今中外、好学习、好拼搏、充满理性思维、有魄力的新生代
1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吸收。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5千年文明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决不能丢弃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汉字、语言文学、诸子思想等。汉字之美,唯有用毛笔书写方能显现出来。而写毛笔字,要求坐姿端正、手腕柔和有力、心态平和,而这正是当今学生所缺欠的。而毛笔字也是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基础,对艺术才能的培养大有裨益。而文言文则是学习古代诗词歌赋与各种史学名著的基础。现代诗歌,我是很难领略到其意境的,必须像演员一样去表演,念出无数个“啊”才能表达出感情。古典诗词,则无论你坐着,躺着,都能读出味道,而且极有韵律,读过之后经久难忘。但是如果没有文言文基础,又是很难学得精深,也很难吸收到古代文化精髓。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高雅的提炼语言,与白话文同为中国语言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扬此抑彼。毛笔字与文言文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应当从恢复这两项文化做起。当然,恢复毛笔字与文言文并不是意味着要改变硬笔字与白话文的主体地位。硬笔字与白话文是当今社会更通用的工具,更容易用来学习数理化等科学以及与世界文化接轨。
在不改变硬笔字与白话文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如何恢复毛笔字与文言文?光是在社会上大力推广是作用不大的,只有部分人会响应,而且由于各种原因投入时间有限且不连续,水平不会太高,影响有限。应当在教育体制内实施,在一种义务状态下实施,实现人人自小参与,从而涌现出大量爱好者的效果。培养一种写字习惯和学习一种语言,年纪越小越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至高中(包括中专)毕业,每星期开设一节毛笔字课。按年纪分阶段编排教材,从三字经、古典诗词歌赋散文精选、二十四史精选到诸子百家著作。让学生在用毛笔字习写文言文著作的过程中,掌握到古代文化精髓与人文思想精髓。其意义有几点:一 培养一种端正的写字习惯,形成一种刚柔并济、沉稳苍劲的做事风格。二 增强文化知识水平,加深对史学知识的掌握,加深对古代名人的了解。三 在研写过程中,加深对传统优秀品质,如仁义、孝悌、礼仪等的理解,进而做到真正的吸收,这种效果应当比政治课上的宣传还要好,因为人只要喜欢上了某种文化,他就会对这种文化的精神内核产生浓厚的兴趣。
毛笔字与文言文的恢复将会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真正融合。中国各民族要走向融合,必需要有融合点。世界上各民族的融合点不外乎两个:一是宗教信

仰,如伊斯兰世界,犹太人世界。二是文化思想,如欧洲民族众多,语言文字各异,然而文化之源都是希腊、罗马文化,所以会慢慢走向统一。中国的民族融合不能依靠宗教信仰,主体民族汉族没有什么全民性的宗教信仰,这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好事情。那就只能靠文化思想了。中国古代就是靠文化融合了很多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中原地区多次遭受游牧民族侵扰,他们进入中原,烧杀抢掠后,就学习中原王朝政治模式制定律法管制被统治地区,安定下来后,就学习汉文字、汉文学与史学,逐步被华夏思想感染而被同化。很难想象,一个外族统治者,不会写毛笔字,看不懂或写不了文言文,他会领悟到华夏文化的精髓。古代的少数民族容易被同化,因为典雅的华夏文化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唯一先进文化。而当代中国的民族融合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当今社会,西方文化相对于我们的通俗文化吸引力更强。汉族的精英阶层,学历越高者,其亲西方倾向就会越明显,他们更容易看懂用英语写的西方文学如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而中国古典文籍由于没有打下文言文基础,往往看不懂。一个汉族知识分子,假如不精通毛笔字与文言文,走出国外定居,深受以英语为主的西方文化影响,两三代后,除了血缘,其他中国因素是不复存在的。汉族人尚且如此,少数民族的亲西方倾向就更明显了,若非义务教育法规定需要学习,白话文与普通话对他们的吸引力不会超过英语;不懂得文言文,不能尽览二十四史,而学校的历史书又所选有限,中国的悠久历史对他们也不会有意义。所以民族的融合性无从谈起,大家只是生活在同一天空下罢了,并没有多大的相通点。今天,新疆与西藏等地还在中国的怀抱,并非大家融合的结果,而是金钱投入与枪杆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这两个要素消失了,分崩离析是不可避免的。要实现真正的融合,除了加强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与通俗文化的学习,还必须加强对典雅文化的学习,使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产生优越感与认同感。而首先必需学好毛笔字与文言文这个基础。中国的文言文是世界所有语言中最为特别的一种,实质上也是中国文化异于外邦文化的最基本原因。它是一种提炼语言,讲究韵律。学懂了,就会有琅琅上口的感觉,而诗词歌赋的韵味与乐感也会体验出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优势所在。
现代中学课本中,虽有大量文言文作品,然而其教学是不会成功的。其一,接触时间太晚,课余接触又太少,比英语还生疏。其二,学习功利性太强,为考试而学,自然倍感艰辛,在学生惰性成风、视界不

高的今天,是很难学透的。其三,选文往往断章取义,特别是史学知识,达不到传承文化的作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应当按照上述所说的采用从小潜移默化的方法,让学生在习写毛笔字的过程中,有层次的大量阅读古籍文章。特别要注意的是史学选文要有一定的整体性,如选《史记》中项羽事迹时,不可只选鸿门宴,应当全选《项羽本纪》,选陈胜事迹时,应当全选《陈涉世家》,让学生对历史事迹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产生课外自行阅读的兴趣。
2 设置课内阅读课,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好学精神
现在的学生学习是很被动的,除去个别人外,大部分人的学习犹如一件产品经历车间的流水线一样,毫无自主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只为了应付作业与考试而看书,一到放假就犹如解放,靠电视与网络获取感性的快乐,很少人会去阅读课外书,课外知识涉猎不多,见识不足却很容易自以为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即使由名牌大学毕业出来,也是知识单一,缺乏独立思想与辩证思维能力,探讨问题时要么因无知而固执不已,要么人云亦云。被动学习的人在社会上容易变成温顺沉默的小猫,这会形成权贵之流容易独裁的民众基础。
要改变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光靠宣传是没有用的。得让学生在一种非功利性、非紧迫性的状态下看书,培养出对书籍与知识的热爱。设置课内阅读课会是个有效的办法。从小学5年级到高中(包括中专)毕业,每周安排两节课,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相关书籍。书籍内容:小学阶段,漫画等小孩子喜欢的书籍,内容健康、微有教育性即可,不必过多追求,重在培养阅读兴趣;初中阶段,名人故事、法律常识、道德礼仪、简单的中外文学著作、科普知识等,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初步了解;高中阶段,增加文学名著、中外史学名著、哲学类书籍,特别是欧洲自启蒙运动后所产生的众多哲学大师,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马克思等的著作,以及心理学等方面书籍,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观察社会,培养出大局观和辩证思维能力,去其小农、小市民意识。
自主阅读的意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不以为然。但是有学问的人都有自觉查阅资料加以思考的习惯。自主阅读就是为了培养这种习惯,进而培养出好学精神,培养出独立思维能力。
3 设置“武术课”与“球类体育课”,培养团结拼搏精神,培养魄力
当代孩子,由于生活条件改善而容易腐化,出现性格脆弱、懒散、孤僻等特点,缺乏拼搏精神,缺乏魄力,难于在各行业攻坚拔锐。用投其所好、利诱哄骗的办法来促使其学习并非有效而长久

之策,应当从生理上培养其斗志,因为热血者最强。
现在的中小学一般每周都有两节体育课,可从小学5年级至高中(包括中专)毕业,改为三节,一节为普通体育课,一节为武术课,一节为球类体育课。一 武术课的意义:以中华武术或世界其他优秀项目为教材练习,如民间各式拳术、太极拳、跆拳道、空手道、西洋拳等,重在稳打根基,循序渐进,培养气势,培养纪律性。一则强身健体。二则培养耐力与魄力。所谓要练武,不怕苦,在长期不知不觉的练习中培养出耐力;身强力壮是产生魄力的生理基础,有志之士更应当身强力壮,方有行动的胆色。女学生未必适合武术课,可改练健身操,同样可达效果。二 球类体育课的意义:对抗性团体性运动课最能培养好胜好拼搏又能团结协作的精神,依中国学校的实际,一般可安排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学生喜好的项目进行分组训练与比赛,让学生在兴趣中自觉地培养出上述各种精神。
从生理上培养斗志,是解决人的天然惰性的有效方法,而从教育体制内解决是千百年来未曾实行过的措施,若能成功,其意义将是非凡的。学生一旦在学校中培养出了爱好运动的习惯,其一生都不会丢弃;而且对后代的要求也会与当代的普通人不同,人人如此,社会氛围便会形成,中国人总体生理上弱于西方人的历史也将改写。
当然,运动量的提高,必然带来营养方面的问题。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大部分人的营养摄取是不足的,很多人只是缺乏运动而肥胖罢了。学生既要脑力活动,又要大量的对抗性体力活动,必须增加营养补给。很多中国家长,有些意识不足,有些财力不足,不可能自觉地为子女增加营养补给。应当要在校期间,为学生补充营养。在校期间,每天早上或体育课后向学生发放一只鸡蛋,一瓶牛奶、豆奶或其他适合中国人饮用的饮品。费用,由国家支持一部分,个人支付一部分;家庭贫困者,责成地方政府与村委会解决。
4 设置“棋牌课”,调节学习情绪与培养游戏品质
玩乐与游戏是人的天性,应当加以引导。现代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这是无法避免的。而网络游戏多为虚拟与角色置换游戏,对于培养幻想能力有一定作用,然而对于逻辑思维能力与社交能力并无多大作用。古今中外发明的各式棋牌游戏值得在当今学生中推广。古人讲究精通琴棋书画,然而音乐与美术并非人人可深研,而棋牌之术,有深有浅,可俗可雅,又具大众化,适宜推广。好处有几方面:一可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学习之余作为一种放松,减少只会看书的书呆子。二可促进智力。三可促进人

际交往,棋牌游戏多是面对面交流,不像网络游戏易形成孤僻症。从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中专)毕业,每周设置一节棋牌课。每间学校应有一间独立的课室作为棋牌室。指导学生进行军棋、象棋、围棋、弹棋、牌类游戏(如升级)等的对垒。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游戏品质,放松身心有一定帮助。
5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既要进行感性教学,又要进行理性教学
人文学科的教学:语文(包括外语)、历史、政治等人文科目,涉及到人的思想领域方面的教学,当以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考能力为主,切忌背诵式教学。我曾经担任过两年的初中历史课教学,发觉教学过程实在是浪费人力物力:一本历史课本,学生一两个晚上即可看完,却须教师整个学期在课堂上一节一节地讲述每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学生不厌其烦的作笔记、背诵。我认为历史课教学,具体的事件内容应当由学生自行查阅,还要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补充相关知识;教师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讨每个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的成因与意义,引导学生动口说、动手写。其他科目如政治、语文等亦应如此,多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多动口,多动手;多进行事件或场景模拟,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让学生在辩论演讲中提高认识。当然,要实现这种改变,一则需要考试内容作出改变,多考察探讨能力,否则教师也只能要求学生抄抄背背;二则需要学生做到上述所说的自主阅读思考习惯,同时生理上去除惰性,否则学生懒懒散散的来学校混日子,课堂上名为讨论,实为看热闹、喧哗取宠,所有引导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自然学科的教学:数理化等自然学科,一方面需加强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如数学加强与生活应用的联系,理化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完善实验设备;另一方面需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时下很多人痛批“题海战术”,但理化教学是需要大量练习的,因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大量从浅至深的训练的,是无法顿悟的,就如同下棋一样,光靠看几点理论,没有大量的对垒实战是不可能成为高手的。同时,必须坚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就如同下棋一样,老是靠旁人指点,是无法提升的,这一点与文科教学需要相互讨论是不同的。
艺术科目的教学:当代学生学习音乐是很肤浅的,大概学了十多年音乐,只会哼几首流行歌曲,注重情感多于注重艺术本身,没有音乐欣赏能力。首先应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每节音乐课应当用20分钟让学生静静地欣赏古往今来中外音乐大师创作的纯音乐(即没有歌词的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