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口物流业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新加坡港口物流业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新加坡港口物流业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GeneralNo.93(总第93期)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CPCXiamenMunicipalCommittee

新加坡港口物流业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中青班课题组

一、新加坡港口物流业发展概况

新加坡是一个因港而兴的国家,经过长期的苦心经营,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中心。它联系着世界上的200家船运公司和123个国家的600个港口,拥有4个集装箱码头、37个泊位、112架岸桥、365架场桥和700辆拖车。平均每天处理60艘船、8000辆拖车和50000个集装箱。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320万标箱,全球每5个中转箱中,就有1个是由新加坡码头处理的,堪称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樟宜机场辟有72条航线,每周有4000个航班,连接57个国家的180个城市,2005年航空货物吞吐量达183万吨,列亚洲第四位。伴随着港口的发展,物流业成为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GDP贡献为8.6%,吸引了相关的物流企业9000多家,从业人员达11万人,约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6%。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

新加坡港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港口运作效率高。新加坡物流运作效率堪称世界一流,体现在:对外承诺一般集装箱船舶的装卸时间不超过10个小时,而马来西亚进出港口一般需要5天时间;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规模化经营的集装箱码头,平均每米码头岸线的生产能力比较高;与世界多国建立自由贸易协定,货物在关区流动最便捷;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港口物流运作效率,如TradeNet系统现有公司用户2500个,个人帐户8000个,每年处理交易800万次,估计每年节约交易成本10亿美元以上。

2、科技应用水平高。新加坡政府和企业十分重视物流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物流企业以及港口作业机构的运作过程基本上实现自动化,一般具备高技术仓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货物自动提存系统。政府的贸易网络把新加坡35家监管机构、货代、出口商、船公司、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仓库、供应商、保险公司、进口商、银行等单位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客户可通过物流公司的技术平台了解所托运物品的运转过程。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保障了物流的快速、安全、准确,每天可以处理数以千计的拖车,准确率达99.99%。

3、专业性强,服务周全。新加坡物流企业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有些物流企业专门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有些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所有物流企业,不论是综合服务商,还是专业服务商,都诚实守信,并习惯于“量身定作”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物流企业愿意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低成本的理想服务,物流公

[摘要]本调研报告分析了新加坡港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经验,提出进一步发展厦门市港口物流业的建议。[关键词]新加坡;厦门市;港口物流业

[中图分类号]F74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684(2007)01-0015-05

[收稿日期]2007-01-05

课题组指导老师:周明伟;课题组组长:陈顺龙;

课题组成员:颜志平、蔡志凯、陈影、杜刚、叶荣生、许文恭、檀庄龙。

司提供的服务之广、之细,世界少有。

4、物流服务集聚程度高。新加坡港口、机场附近均设有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物流园区,集中提供物流服务。通常在一个区内,就可以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专业物流商,如在樟宜机场的物流园区,吸引了数十家大型物流公司进驻,聚集效果良好。

5、物流企业实力雄厚。全球前25强的跨国物流企业有17家在新加坡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些物流企业就开始配合新加坡国家发展战略,向域外扩张,由于有多年服务跨国公司的经验,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为跨国公司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因此,这些新加坡物流企业扩张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立即就可取得当地跨国公司的信赖,从而迅速建立起物流网络。正是这些公司在资金、运输、管理等方面实力雄厚,整体上提升了新加坡物流服务水平,推动了新加坡物流业发展。

二、新加坡港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对新加坡港口物流业的考察,留给我们的印象是,新加坡具有“一流港口设施、一流网络技术、一流物流人才”,从而能够提供世界一流的港口服务。其主要经验是:

1、善抓战略机遇,明确战略任务。新加坡港口物流的发展,除得益于政治稳定、经济持续繁荣、法律制度规范外,还得益于新加坡第一代领导人的远见卓识,能抓住战略机遇,把握战略方向,使港口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新加坡政府、港口管理部门和企业善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转化为现实的能力,给我们留下深刻启示。建国初期,新加坡缺乏能源,现在却是全球最大的燃油供应基地;缺乏水资源,但却能发展再生水、海水淡化技术,克服了水资源的对外依赖;多元语言文化本是缺点,但新加坡却构筑包容性社会,使其国际贸易能左右逢源。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政府大力吸引跨国投资,目前,在新加坡投资的跨国公司有7000家,其中超过4000家在新加坡设立全球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跨国投资带来了货物的大进大出,推动了港口的发展。整个经济发展过程,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新加坡有一批善于抓住机遇、把握机遇的经营与管理人才,他们具有把新加坡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新加坡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2、改革港口管理体制,实施域外经营战略。与厦门市不同,新加坡港口管理实行一级管理,不存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但新加坡港口管理政企分开、责任明确、港口企业主业突出,其经验不乏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从1996年开始,新加坡开始改革港口管理体制,把港口的管理和经营职能分开。设立新加坡海事和港口局(MPA)负责港口管理,设立新加坡港务集团(PSA)负责港口生产和经营,对PSA进行股份制改革和私有化。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要求,按照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口岸作业流程再造,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此外,通过港口体制改革强化PSA作用,突出其港口经营,赋予PSA域外投资经营权,并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即在“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建设异国“飞地”工业园区,在全球范围内抢占集装箱运输市场。

3、政府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新加坡政府干预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既具有知名度,也是较为成功的。

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政府支持“一条龙”发展物流业。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了13个政府机构,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先后推出了1999年、2001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

在政策扶持方面,新加坡政府以各种形式支持物流行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研究发展的资助和提供各项教育与在职培训计划。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与以工业和制造工程著名的美国乔治亚州科技学院携手合作,设立了“物流学院”,该学院的发展基金来自不同的公营团体和私营企业的拨款;又如:新加坡员工每年必须接受12天培训,培训费支出占工资的4-6%,政府同时给予培

GeneralNo.93(总第93期)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CPCXiamenMunicipalCommittee

训补助;PSA专门设立培训部门,制订详细培训计划。

在科技应用方面,政府支持高科技应用。政府于1989年投入巨资,启动建设EDI贸易网络系统(TradeNet)和港口网络系统(PortNet),并成为政府监管机构、航运公司、货运代理和船东之间有效、无纸化和便捷的沟通渠道。目前,政府计划投入15亿新元,打造“智慧国”,其中包括计划整合贸易网络和港口网络为TradeXchange系统。

4、港口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并重。新加坡政府一贯重视发展制造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制定了长远的经济政策,把生物科技、药剂工业和石化工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支柱,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5%左右,近年来有上升趋势,2005年达33.4%。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临港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港口的发展与繁荣。特别是集聚在该国众多的跨国公司需要按照供应链管理要求进行跨国资源配置,大大促进了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反过来,港口的发展与繁荣,尤其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明显降低了制造业成本,提升了制造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

三、发展厦门市港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现根据新加坡发展港口物流业的情况,并结合我国和厦门的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开展多方合作积极拓展经济腹地

经济腹地是港口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拓展经济腹地必须站在发展区域经济的高度,充分利用区域物流网络的功能,实现广泛合作、优势互补,促进物流链整体效率的提高。厦门港口物流的发展应借鉴新加坡的有效作法,进一步加强与多方的广泛合作,协作经营,互动发展,以进一步拓展厦门港的经济腹地,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要进一步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建设,重点是拓展港口的加工、配送和交易功能,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和生产效率,提升港口的竞争力。

二是充分发挥厦门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大型航运及物流企业共同建设以港口主业为依托、以信息网络为手段的国际化综合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提升港口物流增值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与周边港口的合作,鼓励港口企业开发和开拓内支线,到福州、汕头等地开发建设码头泊位和集装箱场站。

四是加强与江西、湖南等广大腹地省市的合作,大力发展海铁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江西、湖南等地的货物经厦门港进出,并加强与内陆广大腹地的合作交流,在港口合作建立仓储和配送基地,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

五是鼓励和支持有关物流企业和腹地外贸企业在腹地城市成立合资企业,或积极布点设立办事处,在内陆建立“无水港”,加快联结腹地的通道建设,建立厦门港与经济腹地之间更加方便、快捷的物流网络,进一步辐射带动经济腹地的发展,树立和提升厦门港的良好形象。

2、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大工业与港口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一要牢固树立围绕港口优势发展“大工业”的理念。发展临港工业,乃至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的选择及其布局都应该围绕厦门港口的优势而展开。当前,工业集中区的主导产业选择应能带动周边的漳州、泉州、龙岩等省内制造业,乃至江西等周边省份制造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拓展本地区为主的货源生成量,才能形成厦门港口物流与大工业的良性协调发展格局。

二要依托厦门港口的优势,选择厦门大工业发展的核心产业和核心产品。“大工业”理念中的“大”字不等于“全”字,发展“大工业”并不意味着制造业中的所有行业都要全面发展,而要以厦门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为基础,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着重发展厦门现在或将来具备国际性核心竞争力的个别或少数产业。厦门应借鉴新加坡在分工和专业化方面的经验,形成自身的核心产业和核心产品,而让厦门周边区域的经济依托厦门的核心产业和核心产品而发展,这样厦门的制造业才可以成为区域制造业发展的龙头。同时,还要借鉴新加坡发挥港口物流优势力排众议发展临港炼化工业

的经验,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市石化工业,依托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努力形成港口与工业相互支撑、工业为港口带来货源,港口为工业带来便利的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临港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港口物流与大工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三要加快建设制成品物流中转分拨基地。要认真总结石材制成品集散地形成的经验,选择本港进出的且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制成品,或者选择目前经本港进出不多但具有开发前景和潜在市场的制成品,并可考虑在港口物流园区内或临近港区处,开辟专门区域发展若干上述制成品的储存、加工和转运,引导、促进若干个甚至一批制成品在厦门形成物流中转分拨基地,从而为厦门港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

3、整合物流资源,做大做强物流产业

港口是货物流通的一个关键环节,港口发展水平与物流产业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做大港口箱量,关键要做大做强物流产业。目前,我市物流企业总体呈现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专业化分工差、难以应对市场竞争。因此,加快整合物流资源,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是提升我市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是加快港区物流资源的整合。要学习新加坡岸线资源管理高度集中(主要由港务管理局拥有)、经营充分市场化的做法,对现属于港务集团、建发集团、国贸控股、象屿集团、海投公司等不同投资主体的码头、仓储区实行统一规划、充分利用,统一对外、各自经营,避免本位主义,造成内耗。

二是鼓励、引导物流企业的整合和技术改造。从厦门现有物流企业看,不管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原有物流企业,还是近几年新兴发展的物流企业,总体上规模偏小、专业化分工不细。因此,要通过政策鼓励、引导物流企业的重组整合,促进优势企业加快做大做强,打造知名物流品牌,以改变现有简单提供仓储、货物运输的模式,按照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要求,积极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三是推动工商企业整合、剥离物流职能。要借鉴新加坡优化企业物流管理经验,引导工商企业加强内部的物流管理,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剥离低效的物流职能,降低自营物流比重,更加合理配置物流资源,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专业化,这样工商企业不仅从专业化分工中获益,而且将推动我市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

4、加快建设跨国公司区域性运营中心城市

一要立足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继续加强高科技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对台区位优势,加强与台湾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竞争力,培育和壮大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要加快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功能开发和形象提升。要加快观音山、五缘湾商务营运中心建设,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来厦设立包括航运物流、社会中介、金融贸易、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拓展中心城市的金融贸易、旅游会展和人居环境等功能优势。

三要继续完善政府服务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规范外资管理,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从政府管理,企业服务和配套政策等方面,满足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业务整合和功能提升的要求,积极协调并专门集中海关、检验验疫、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为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提供高效的运作环境,努力将厦门构筑成跨国公司区域性的营运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物流中心。

5、推进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一要积极拓展保税区功能。发挥现有保税区的政策优势,结合厦门优越的港口条件和对外贸易发达、外商投资密集的特点,重点发展国际物流业;发挥国外货物入境保税的优势,积极构建进口分拨中心;发挥区港直通的优势,积极构建出口集运中心;发挥区内自由的优势,积极构建国际转运中心;发挥入区退税的优势,积极构建保税货物结

GeneralNo.93(总第93期)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CPCXiamenMunicipalCommittee

转中心。

二要积极进行资源整合。按照高效利用、统一布局等原则有效整合区内的土地、港口和机场等资源,对保税区、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和港区进行合理分工,促进各区之间协调发展,其中保税区重点发展保税物流、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加快建设海港、空港保税物流园,在促使保税区向国际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同时,争取将保税功能覆盖到厦门湾的八大组合港。

三要积极争取实行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政策叠加的改革试验。把现有“区港联动”区(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和政策,扩大到象屿保税区,同时争取中央同意厦门在高崎国际空港和海沧港实行“区港联动”试点,设立新的保税物流园区;把新设立的海沧保税物流园区与设在当地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捆绑运作,实行类似上海洋山保税港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三区”整合后,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之间实行“区区联动”试点,使各区之间的货物可以直接自由往来,不必另办转关手续;应撤并东渡海关、象屿海关和机场海关,在岛内成立一个统一的海关办事机构,以利于通关和监管,积极探索建立统一、高效、联动的海关监管模式。

6、努力推动物流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一要切实加强统筹规划,强化协调,平衡各方利益,加快完善港口公共电子信息平台,即电子口岸平台的建设。重点抓好厦门港口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将港口信息化纳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统筹考虑,确保资金投入。而当务之急是根据海关总署和福建省政府签订的关于共建福建电子口岸平台备忘录和国家关于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的有关精神,加快协调好海关、国检等条条部门的监管业务统一到电子口岸平台上来,实现条条部门业务的“一站式受理”与“一门式服务”,通过申报单证的标准化和业务流程的协同,实现企业向监管部门的“一单多报”,最大程度地方便企业,提高通关效率,同时提高监管水平。

二是积极推动港口相关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推动港口物流作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重点推动码头、场站、运输公司、船代、货代等物流链相关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普及推广自动化设备,推动物流单证标准化与信息交换,提高港口作业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港口作业效率。

三是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加快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自动扫描设备、无线射频设备、车辆追踪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对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自动化设备应用方面的投入,政府可以在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走创新型、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7、加强物流人才引进、培养

一是制定厦门市物流行业人力资源规划;鼓励高等院校设立现代物流专业或院系,保证物流人才的持续供给;学习新加坡PSA经验,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合作建立物流人才实训基地,着力培养一大批精通外语和国际商务的现代物流经营和管理人才。

二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物流企业建立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加强物流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三是鼓励物流企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对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进行现代物流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是积极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通过人才的引进,扩大高素质物流人才的供给,尤其是精通国际物流的复合型人才,如物流企业经理、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经理。

(责任编辑:陈荣佳)

新加坡产业升级及经验和教训_黄湘燕

新加坡产业升级及经验和教训 □黄湘燕 内容摘要2008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领导干部城市规划与可 持续发展专题研究班”的学习,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接受培训。通过学习培训 和参观访问,我对新加坡的产业升级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 借鉴,同时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吸取教训。 新加坡产业升级及经验和教训 2008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领导干部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研究班”的学习,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接受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和参观访问,我对新加坡的产业升级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吸取教训。 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 产业升级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快速增长的经济,都是建立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基础上的。新加坡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5年正式成为独立国家,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一个建国初期经济极不发达的城市小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从一个人均GDP达不足320美元的简单经济体,发展成为一个人均GDP达30000多美元的城市经济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目前新加坡拥有了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硬盘生产国;世界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成为发展中国家仿效的典范。40多年间,新加坡平均增速超过8%,西方发达国家花了一、两百年时间实现的产业升级,新加坡只用了短短的40多年就完成了,新加坡创造了经济奇迹。新加坡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无疑更加直接而有益。 新加坡的产业升级大约是每十年一次,其产业升级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主要发展 转口贸易。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的岛国, 没有资源,淡水主要由马来西亚提供,不能 抽地下水;大米要从马来西亚和泰国进口, 填海用的土也要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运过来。在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土上,怎么样 来发展经济呢?新加坡唯一的好处是它有 一个停泊环境良好的天然港口,加上又处 在一个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是印度洋和 太平洋的必经之地,是发展贸易的理想口 岸,于是就发展转口贸易,选择了实施进口 替代的发展战略。这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 新加坡在世界港口贸易的重要地位,使之 成为今天世界最繁忙的海港之一。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发展劳动 (低技能)密集型的产业。新加坡独立后,政 府面临英殖民地留下的满目疮痍,经济结 构畸形,种族矛盾纷杂,社会政治动荡,特 别是失业率高达14%。为了应对大量失业 和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必须发展劳动密 集型产业。加上当时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又 受到了国内市场规模狭小,原材料供应不 足因素的等严峻挑战,于是新加坡政府及 时调整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提出出口导 向型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 的产业政策,促进了大批的服装、纺织、玩 具、木器等产业的进入,新加坡工业化进程 由此初步展开。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发展技能 密集型产业。由于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大量 劳动密集型产业涌入,就业率不断提高,失 业率下降到4%。这时新加坡政府及时调整 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的换代升级,鼓励发展 高技能密集型产业,淘汰低技能劳动密集 型产业。一是通过工资政策引导产业升级, 用提高工资成本的方法来促进产业结构调 整;二是实行投资和税收政策引导投资方 向,扶持高技能密集型企业;三是强化教育 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在此期间,一批 电脑、电脑附件制造业和石化业的国际著 名跨国公司相继落户新加坡,建立起了精 密仪器、机械工程和航空工业,高技能密集 型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发展资本 密集型产业。70代年以来,新加坡吸引了美 国、日本和欧盟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尽 管这10年里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率超过 10%,但新加坡仍然还只是跨国公司总部 经济链条中的生产加工基地,产品在海外 设计,只是借用新加坡工厂的生产线来生 产。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就是,仍处于“微 笑曲线”的底端,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所以,到了80年代,新加坡政府提出“全商 务”概念,打造“全商务”产业链。鼓励跨国 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从“制造基 地”发展到“总部基地”。把新加坡发展成为 具备全商务能力的全球化城市,为此推出 商业总部计划,奖励并协助在新加坡注册 的公司或企业,将其技术扩展到本区域,并 提供商业、技术和专业服务,走商业区域 化、国际化道路。日本跨国企业纷纷在新加 坡设立营运总部,如夏普、三洋、富士能、美 乐达等。一些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工业也 得到了进一步的鼓励,如集成电路制造、计 算机、工业电子设备和特殊化学产品等。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发展技术 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 的经济步入了成熟阶段,增长速度放慢。为 3 企业家天地2009年3月中旬刊

新加坡淡马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案例四:新加坡淡马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1.淡马锡公司简介 (1)淡马锡模式的介绍 第一,淡马锡公司的简介 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淡马锡”)是新加坡最大的全资国有控股公司,隶属于新加坡财政部。该公司成立于l974年,其主要任务是掌握新加坡政府对企业的投资,管理新加坡所有的政府关联企业。成立之初,旗下35家公司的业务仅限于本土,资产总计仅3.5亿新元,而截至2005年3月底,淡马锡投资组合市值已经高达1030亿新元,年平均股东回报率达到18%。据2006年3月所公布资料,淡马锡目前在80家公司持有5%至100%的股权,约一半资产分布在国外,在金融、电信、工程、运输、物流等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旗下知名企业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星展银行、新电信,也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持股。目前,该公司拥有21家大型直属企业(或称一级企业),主要涉及金融、交通、通讯、工程、电力以及科技等领域,其中有7个企业已经上市。上述企业的产值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l3%,占市场总值2l%。 第二,淡马锡公司产生的背景 淡马锡的组建,正值新加坡建国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私人资本不足,投资能力有限,许多企业光靠私人无法维持经营。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担负起引导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进入一般商家不愿涉足的高风险、高投资工业项目领域,如钢铁、造船、石油化学等,创办了一批隶属财政部的国有企业。这批国有企业于1974年被归入淡马锡旗下,如新加坡发展银行、海皇轮船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三巴望造船厂等,成为淡马锡早期的资产。可见,淡马锡一开始就是作为国家经济的操盘者,以主导国内经济为重任的身份出现的。 80年代初期,随着新加坡经济基础逐步稳固,GDP增长平均保持在6%,到了1986年~1998年,新加坡经济更进入奇迹发展阶段,GDP平均增长高达8、5%。此时的淡马锡,几乎完全控制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而当时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也进入快车道,淡马锡的投资平均回报率,曾高达18%。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新加坡经济遭重挫,淡马锡的日子同样艰难,2002年,其平均回报率跌落至3%。 进入21世纪,新加坡经济的黄金时代已成回忆,而亚洲经济新局面,是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的高速增长地区。此局面下,如果新加坡经济仍固守本土,势必失去最佳扩张时机。而淡马锡经过多年积累,总资产达到900亿美元,完全可以凭借资本优势,进入紧缺资金的国家和地区,分享那里的经济增长成果。于是淡马锡开始走出国门,面向国际进行大肆扩张,创造了巨大的收益,并形成了其独特的集团化管控模式。

新加坡物流业现状及发展概况

新加坡物流业现状及发展概况 目前,物流业已成为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GDP贡献在8%左右。物流相关的公司8000多家,物流业从业人员达92万人,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5%。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新加坡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特点 (一)效率高 新加坡物流业充分体现了“高效”的含义,这不仅由于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还在于其各环节畅通无阻。以通关程序为例,新加坡政府使用“贸易网络”,实现了无纸化通关,涉及贸易审批、许可、管制等通过一个电脑终端即可完成。 (二)技术强 高科技是新加坡物流业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而网络技术则是重中之重。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一般都拥有高技术仓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提存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政府的公众网络系统和物流企业的电脑技术平台。新加坡政府的“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了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同时,物流企业都斥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通过公司的技术平台,客户不但可以进行下订单等商务联系,还随时可以了解所托运货物当时的空间位置、所处的运送环节和预计送达的时间。现代科技还保证了货物的安全和物流过程中的准确性,如条形码和无线扫描仪的使用使每天多达数千万份的货物运送准确率超过99.99%。 (三)专业性强 服务的专一性是新加坡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原因。它们要么专门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要么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如新加坡本地的雅阁物流公司,为完成其承担的瑞典skf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专业配送服务,设立了skf专用仓库。 (四)服务集中度高 新加坡港口、机场附近均设有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物流园区,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在园区内就能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联系业务。樟宜国际机场附近的物流园,吸引了数十家大型物流公司进驻,达到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果。 (五)实力雄厚 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物流公司,纷纷把亚洲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包括全球物流业巨头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这些全球物流巨子在资金、运输工具、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雄厚实力推动了新加坡本地物流业迅猛发展。同时,新加坡政联大企业,如新航、胜科集团等也都斥巨资发展物流产业。 (六)服务周全 新加坡现代物流业已经转向“量身定做”的服务,以满足每个客户的不同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服务范围之广之细可谓空前。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二、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 (一)建设一流的机场和港口 新加坡航空物流的代表是樟宜国际机场,机场内设有樟宜航空货运中心(也称物流园),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这个一站式的服务中心,提供了装卸航空货物所需的设备和服务,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小时。民航局不时研讨制定樟宜机场的发展规划,以确保机场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亚太地区航空交通的强劲增长。 新加坡利用其优良的深水港,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新加坡港务集团每年可装卸超过

从物流专业看新加坡留学,让你发现不一样的新加坡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016727.html, 近年,随着新加坡旅游业的逐渐发展,选择去新加坡留学的人越来越多。 并且选择去新加坡留学的人也是看重了新加坡是一个黄金跳板国家,有很多学生选择在新加坡进行一个学习的过渡,在新加坡那样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里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然后在再去欧美国家念书,这就是新加坡黄金跳板的意义。 物流专业是新加坡的强势,热门专业 这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新加坡坐拥世界第二大港口,是重要的运输周转之地。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新加坡成为了一个物流大国。 新加坡的物流行业供不用求,新加坡当地选择学习物流专业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016727.html, 中国的物流行业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之一 中国在物流行业方面需要的大量的人才来拓宽物流行业。 所以,在中国国内学习物流专业的学生也是逐年成增长趋势,并且物流的相关工作岗位也在逐年增长,提供了大量了物流行业有关的工作岗位。 不论是在新加坡还是在中国,物流业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行业,这也是很多学生选择物流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很多学生选择去新加坡读物流专业,不仅是看上了新加坡强大的物流业基础,更是看上了新加坡的教育体制。 在新加坡念本科只需要二年的时间,是一个压缩型的教育体制。但是并不意味着时间短就学不充分,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专业的知识。 有很多学生在新加坡读完本科或者研究生之后选择留在新加坡工作,这也是很多学生选择去新加坡留学的另一个原因: 新加坡是移民国家之一 有宽松的移民政策,并且新加坡也希望能够留住知识技术型人才。有很多在新加坡学习物流专业的学生选择留在新加坡当地就业,在新加坡强大的物流行业平台施展自己。

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概况 国家历史 新加坡最早的王朝是在14世纪信诃补罗王朝。从1819年到1942年,英国将新加坡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在这个时期,新加坡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七大港口。在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了新加坡,从1942年到日本投降,新加坡承受了巨大苦难,经济崩溃。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殖民者卷土重来,新加坡再次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但在新加坡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于1959年取得自治地位。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新加坡成为联邦的一个州。但由于不同政见,新加坡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期间,马来人与华人不断发生冲突。为了避免发生民族冲突的悲剧,马来西亚联邦中央政府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推出马来西亚联邦,宣布成为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其实,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还是十分要好的,这从国徽就可以看出。而且新加坡有许多政策政见都是参考马来西亚的。 从1965年到现在,新加坡只有47年的历史,却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步入发达国家之列,被誉为“小国中的大国”,原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地理位置 新加坡地处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南端,北部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咽喉。由于地处国际交通要道给新加坡带来了巨大利益,交通运输业成为新加坡经济的五大支柱之一。作为新加坡国民是坚决反对在马来半岛修建克拉地峡的。 地形特征 新加坡是个岛国,地势平坦。国土面积为741.3平方公里,其中填海造地的面积已占到国土面积的18%。土地利用率很高。东部为平原地区,西部和中部为丘陵,适宜农业的耕地并不多,仅占国土面积的5%。但新加坡依靠现代化农业技术,大量种植高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弥补耕地少的不足。 气候 它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温度宜人,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温度在23至35度之间。旅游业很发达。 自然资源 新加坡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植物品种多达2000种以上,其中椰子、油棕、橡胶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普遍种植有著名的热带观赏花卉胡姬花(即兰花),胡姬花每年被大量销往欧、美、日、澳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该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新加坡矿产资源极其贫乏,除岛中部武吉知马山的锡矿、辉钼矿和绿泥石的小矿藏外,其他矿产资源匮乏,锡矿也在早年被采尽。新加坡农业受制约,粮食依赖进口,连淡水也主要靠从国外引入。 在新加坡,水一直是政府和民众的十分关心的话题。为了防止因水受制于人,新加坡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一直不遗余力,一方面通过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研究新生水。开源节流,使得新加坡逐渐成为水资源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而且还成为了掌握世界先进水务技术的国家。这也说明了新加坡是一个创新性国家,很重视技术开发。

新加坡港口报告

新加坡港口经营与管理 一、港口简介 (一)港口及所在城市情况 新加坡港是目前世界上货运量第一和集装箱业务量第二的港口(集装箱业务量第一的港口是香港)。2002年,新加坡港第十四次获选为“最佳海港(亚洲)”。2004年新加坡港再次被评为亚洲最佳港口。运营新加坡港的新加坡港务集团于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荣获 Spell Lioyd's List 亚洲区海事服务奖中的“最佳集装箱码头奖”。与此同时,新加坡港务集团也在亚洲货运业2002第十三次获选为“最佳集装箱码头经营者”。 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赤道以北 136.8公里,东经103° 36’至东经104°25’,北纬1°09’至1°29’之间。面积682.7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岛和60余个小岛组成,总人口401.7万,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326万,华族人口约占77%。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炎热,没有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港。 图7-3 新加坡港的地理位置 注:资料来自PSA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016727.html,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主要的商业、运输、通讯、旅游中心。2002年人均GDP为37401新元(约合20887美元)。如今,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子产

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 (二)港口对腹地经济的作用 新加坡通过两条堤道与马来西亚相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Riau )群岛的主岛仅有一水之隔。从泰国或菲律宾只须经过短途飞行即可抵达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务,是进出东南亚的门户。 现在负责新加坡港运营的是新加坡港务集团(PSA)。PSA在新加坡港经营着4个集装箱码头,提供相关服务。这四个码头是Tanjong Pagar, Keppel, Brani 和Pasir Panjang。PSA平均每天处理60艘船只和超过4万个集装箱。另外PSA 还经营这一个多功能码头。 2003年12月,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与新加坡港务集团(PSA)组成了第一个合资公司,中远新加坡港务局码头有限公司(CPT),CPT是新加坡港的顾客同时也是新加坡港的一个运营公司,该公司负责Pasir Panjang码头的一个泊位的运营。 图7-4 新加坡港的四个码头 注:资料来自PSA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016727.html, (三)港口的基础设施 新加坡港拥有大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目前共有37个集装箱泊位,岸线长约10.3公里,港口最大水深15米,拥有岸边起重机112个,设计年处理能力为2千万个集装箱。新加坡港务集团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集装箱泊位增加到42个,

新加坡进口清关流程,新加坡进口清关流程物流公司

新加坡进口清关流程,新加坡进口清关流程物流公司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新加坡大力吸引中国投资,双方互利共赢,出口新加坡促进中新贸易迅猛发展那么新加坡进口清关流程如何,新加坡进口清关流程物流公司哪家好呢?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总结了关于“新加坡进口清关流程,新加坡进口清关流程物流公司”的几点,供大家分享。 新加坡进口清关流程,以广州澳天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为例: 1、订舱,确定提货地址,货物重量、体积、柜型,柜量,起始港,目的港,装货时间。 2、装货,根据确定好的时间安排装货和薰蒸事宜。 3、报关,根据货物的装箱单和发票进行报关出口。

4、报关放行后对船公司(或者航空公司)补料、制单,核对提单资料是否正确。 5、跟踪船舶动态和确定到港时间,并且提前把正本提单和产地证、熏蒸证寄到目的港准备清关(电放提单不用寄,产地证、熏蒸证可以扫描发电子版)。 6、货物到港前几天在新加坡海关系统提交装箱单、发票、产地证、熏蒸证等资料进行清关,产地证可以减免关税。 7、跟进海关系统资料核算出对应的关税,确认无误后安排缴纳税费。 8、海关放行后安排提货,如果整柜直接安排卡车把货物送到收货人指定地址。如果是散货,则先提到仓库拆箱,然后安排货车送到收货人指定地址。如果收货地址是禁行区域,则需要更改小货车送货。如果需要卸货和安装工人可以随车安排。 9、卸完货物后,将集装箱运回港口堆放。如果需要可以将货物包装垃圾清理。 新加坡进口清关流程物流公司哪家好主要看以下两点: 一:公司规模 公司规模可以实地考察,当然也可以通过验证对方的营业执照来了解他们的注册资金、注册地址、办公人数等。以确定这家公司真的存在,且能够提供相关的代理报关、拖车和仓储的能力。并且有条件尽量找附近的最近口岸,这样子货代沟通效率高(当然全国发货你可以找全面的)。 二:服务经验 这里说的经验是指对你的产品和航线有运输经验的货代,而不是一味地找大牌公司,在确认选哪个物流公司之前最好先多询几次价,比方说你从中国进口到澳洲,那么就可以多问新加坡的几个港口,多种货物类型的进口清关服务等等。以此来了解此物流公司是否熟练掌握业务操作。

新加坡物流业的发展分析

新加坡物流业的发展分析 文章来源:网络添加人:56885添加时间:2011-3-4 19:29:00 世界地图上的新加坡只不过是个“小红点”。但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却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运输、通讯、旅游中心。靠水吃水,一直以来,新加坡凭借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目前,物流业已经成为新加坡的支柱产业,新加坡港的吞吐量也一直名列世界各港口前- 列。 平台新加坡是亚太地区领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心。新加坡的樟宜机场是世界第四大货运机场,每周4000航班连接57个国家的182个城市。机场内设有樟宜航空货运中心(也称物流园),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这个一站式的服务中心,提供了装卸航空货物所需的设备和服务,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小时。民航局不时研讨制定樟宜机场的发展规划,以确保机场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亚太地区航空交通的强劲增长。 新加坡利用其优良的深水港,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新加坡港务集团每年可装卸超过1 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最大的单一箱运码头经营机构。2008年,新加坡港以260多万标箱(T EU)及两位数的增幅,再次雄踞国际港口的榜首。在新加坡,200家船务公司把新加坡与123个国家的600个港口连接起来。这一切都使新加坡毋庸置疑地成为亚太地区领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心。

地位正因为新加坡拥有强大的海上和空中网络连接亚洲和世界各地,所以有超过9000家的物流企业利用新加坡作为区域转运及配运中心,包括位列全球业界前茅的17家第三方物流公司中的10家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这里也是许多正在进入亚洲市场的跨国公司的亚洲总部。据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工业及商业企业运用物流组织管理技术和运用专业化的3PL 服务非常普遍,约60%的新加坡企业使用3PL服务,其中有83%已经是3年以上的3PL服务客户。超过90%的使用者认为,3PL的服务能帮助他们降低成本,并对3PL提供的物流服务十分满意,这是新加坡3PL服务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此外,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如敦豪、联邦快递、辛克等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区域总部。再加上与互联网结合,新加坡物流业更以电子物流的全新经营模式,整合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网络供应链管理系统(IS-CM),吸引跨国企业利用新加坡物流业的优势,构建亚太地区的外包供应网,让跨国企业专注于产品研发及市场营销,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更加巩固了新加坡物流业的支柱地位。 政策新加坡政府扶持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既具有知名度,也是较为成功的。新加坡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支持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主要有税收优惠、研究经费的资助和提供各项教育与在职培训计划。由于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加坡的物流行业投资规模较大,且有强大的推动力和持续性。新加坡物流业的发展,还在于其政策上对物流业进入、投资没有限制,而良好的物流服务环境则吸引了大批国际著名企业在新加坡驻足及设置物流运作基地。特点作为长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新加坡物流可以用高效率、高科技、高服务、高专业,四高来形容。 新加坡物流业充分体现了“高效”的含义,这不仅由于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新加坡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

新加坡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 本站 按:为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推动我市总部经济的发展,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6月,我市出台了《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工作方案》和《东莞市总部企业认定暂行办法》。目前,吸引更多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总部入驻,发展总部经济特别是跨国公司总部经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在这一方面已先行一步,取得了重大进展。基于此,我办收集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供参考。 新加坡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 目前,一共有2.6万家国际公司立足新加坡,在7000多家跨国公司中,60%在新加坡设立总部或者区域总部。投资领域集中在制造业、电子、化工、生物医疗、技术、物流、资讯、信息科技、金融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来实施其海外扩张战略,新加坡已成为亚太地区当前极具实力的“总部基地”。 一、新加坡政府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做法 首先,政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新加坡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为其制定出一项较制造业发展战略更为详细的发展战略,为新加坡成为国际基金中心和世界著名外汇市场,确立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的地位创造了先发条件。以金融和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重要因素,也直接为许多海外金融和商贸企业拓展了市场机会。因此,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跨国银行、投资公司及贸易公司纷纷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一方面是为了在新加坡自身的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谋求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则是着眼于迅速崛起的亚洲经济,通过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或亚太地区总部以进一步拓展巨大的市场。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新加坡本身制造成本的提高,在新加坡的企业也开始把制造环节向亚洲其他制造成本低,如中国、马来西亚、印度、缅甸、菲律宾等国家转移,而把研发中心和总部留在新加坡,以便利用新加坡的金融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便利服务等。在新加坡相当部分生产制造环节外迁过程中,伴随着本国公司及跨国公司总部机构的聚集,两者共同推进了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制定一系列政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本国产业升级转移。新加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具体措施很多,例如有:1、拟订了“全国科技计划”,投资20亿新元在制造业、资讯工艺、电子技术、细胞生物等9个重要范畴进行研发,设立研发中心;2、在美国设办事处,通过不断针对性的宣传,吸引国外研发

新加坡港口介绍以及港口转型对宁波的启示

新加坡港口介绍以及港口转型对宁波的启示 一、新加坡港口简介 新加坡港口是新加坡的世界交通枢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新加坡岛南岸,临马六甲海峡东端,东北至马尼拉1340海里,至中国香港1440海里,至中国上海2186海里,至日本横滨2888海里;西南经马六甲海峡南印度洋毛里求斯至路易港3320海里,至南非开普顿5633海里;东南至印尼雅加达525海里,至龙目海峡963海里,经托雷斯海峡至澳大利亚悉尼4220海里,西北至印度加尔各达1650海里,西至斯里兰卡科伦坡1567海里。港区包括丹戎帕加、凯佩尔、巴西班让、裕廊、三巴旺港区以及亚逸楂湾、布孔龙岛等。 丹戎巴葛,Brani,吉宝,,裕廊,三巴旺 二、新加坡港口转型 新加坡经历了多次港口与经济的转型,但与西方港口经济转型的空间分离和职能分离方向不同,新加坡基本是把“港——城”关系向更深度化及网络化发展。其演进阶段如下图(图1)所示: 全球制造业转移温特尔主义、信息化知识经济 进 港出口加工ICT嵌入港区和城市创新研发 整 合 程 度 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知识经济 图1 新加坡“港-城”关系的演进阶段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大港经历了三次转型:“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分别对应了图1所示的新加坡“港——城”经济的三个阶段: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新加坡政府及时响应了转型需求,不但规避了西方“港-城”空间冲突和产业转型所造成的“港-城”分离,还积极嵌入创新因子,实现了新兴信息技术和自主研发主导下的“港——城”深层次的相依发展,同时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再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产业演进(表1)。 发展阶段工业经济 (工业化阶1950s-1980s) 服务经济 (工业化后1980s-1990s) 知识经济 (后工业化阶段2000-) 新加坡港竞争要素资本、技术技术、信息、服务科技、人才、环境 发展背景战后全球制造业转移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 产业策略1960s“进口替代”劳动密 集型产业;1970s“出口导 1980s-现在“出口导向” 智力密集型产业:产业结 亚洲金融危机和“911” 事件引发经济衰退,推

新加坡

一、历史概况 新加坡共和国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公元3世纪,中国人就趁新加坡为婆罗中,意为“半岛末端的岛屿”。公元8世纪新加坡建国,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到元朝时期就已经有中国人在岛上居住,公元14世纪末,梵文名称“新加坡拉”(狮城)成为通用的名字,一直延续至今。1824年,新加坡连同马来半岛的两个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和槟城,成为英属殖民地。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的、民主和独立的共和国家。独立后,新加坡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称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国土总面积704k㎡,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 88.5%。由于全国耕地无几,人口多居住在城市,因此也被称为“城市国家”。 二、行政区划/范围 在地理上整个国家分为14个地区,分别为新城区(包含新加坡市区)、圣淘沙地区、国立大学区、裕廊地区、西部地区、北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鸟敏地区、机场地区、加东地区、离岛地区、巴淡岛地区、民丹岛地区。 三、现状城市发展状况 1.人口 新加坡自1824年成为英国殖民地至今,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战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2.3%,其中国民与永久居民的年增长率保持在1.5%~2%之间,年平均增长率约1.7%。至2007年,新加坡共有458.86万人口,其中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共358.31万人,是世界上

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从人口构成看,新加坡人口由三大族裔构成,分别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从1824年至今,华裔人口比例经历又少变多的过程,但近年来却是呈下降趋势;而马来人则由当初60%的多数逐渐下降至12%,但近年来数量呈上升趋势;印度裔和其他族裔的变化则较不明显。至2007年新加坡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与其他族裔所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76.7%、13.9%、7.9%、1.5%。 2.产业发展 从英属殖民地时代起,新加坡就起着中转贸易和邻近地区商业中心的作用。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后,在李光耀总理强有力的统治下,开始推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努力把本国经济融合在世界经济之中,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多样化经济。新加坡的传统经济是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政府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秀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将其视为第一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 2006年,新加坡GDP总额49301百万新元,人均GDP达45353新元。2003年,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值的比例是0.1%、2.7%、66.4%。农业在新加坡的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很低,粮食全部靠进口,80%的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工业主要有制造业,包括化学、石化、修造船、电子电器、纺织、交通设备等部门,其中电子、石化、化学是新加坡三大支柱产业。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 新加坡的服务业包括教育、医药、金融、法律、咨询、物流和贸易服务

{物流管理}典型港口物流模式分析

(物流管理)典型港口物流 模式分析

典型港口物流模式分析 2005年11月9日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壹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 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 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仍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 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 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于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且进壹步 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仍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 壹体的物流功能。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 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壹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于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壹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 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 获取最大利润,而综合物流服务理念则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仍 要强化客户服务意识,切实转换运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 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鹿特丹港模式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 峡,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目前,该港年吞吐量 有超过5亿吨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壹大港的地位。鹿特丹港口物流 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分析如下:(1)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 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 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 运输。 (2)港城壹体化的国际城市。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于港区 内实行“比自由港仍自由”的政策,是壹个典型的港城壹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 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壹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 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鹿特丹港以新航道为主轴,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 航道俩侧,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 实行“保税仓库区”制度,构成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 及机场连接的集疏运系统。 (4)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鹿特丹港于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附近大力规划建设物 流园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 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壹体化服 务。 (5)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于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 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 和铁路等方式来,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安特卫普港模式 安特卫普港位于比利时北部斯海尔德河下游,距北海约80km处,是欧洲第二大 港、世界第四大港,港口接近于欧洲主要生产和消费中心,吞吐量的壹半为转口 贸易,是欧洲汽车、纸张、新鲜水果等产品的分拨中心,运输量几乎100%是国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 前言 新加坡自從1965年建國以來,經濟成長異常迅速,尤其是在化學工業、電子工業還有航運物流方面,在全球產業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經濟上的地位甚至超越了其他建國逾百年的國家。到底是怎麼辦到的?怎麼樣成為現代經濟的模範生?我們這組將從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歷程做介紹,從中探討新加坡的經濟奇蹟。 新加坡基本資料 面積-總面積大概650平方公里 地理-新加坡本島東西寬約42公里,南北長約23公里,海岸線全長136公里,除本島外,還有附近海域上的58個小島亦屬之,其中主要的島嶼,包括聖

陶沙島、聖約翰島、龜嶼、漢都島、錫京島、烏敏島、姊妹島等。其中,最知名的該算是面積僅3.3平方公里的聖陶沙島(Santosa)。北方和東方是馬來西亞,印尼則在東南方。 人口-超過389萬人 語言-官方語言是英語、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 貨幣-新加坡幣(簡稱S$) 時差-與台灣時間相同,零時差 新加坡經濟發展基礎

?穩健的經濟原則: 不以突飛猛進為經濟發展目標,而是以長遠的未來做考量,期望能成為經濟發展均衡的國家 ?有效的人力資源發展: 希望能培養最優良的人才以及吸引全球各種不同產業的菁英,為新加坡的經濟做堅固的基礎和後盾。 ?勞資政府三方合作: ?廉潔的政製: 杜絕黑金和政府人員的貪污,唯有這樣,才能正確掌握經濟政策的正確方向,也能防止犯罪的發生。維護良好治安,增加外來的投資。 新加坡經濟發展歷程 早期新加坡政府經濟措施(1965年獨立後): ?發展工業: 新加坡在英國殖民時代一向以自由轉口貿易為主要經濟活動,一九六五年脫

離馬來西亞獨立之後便致力於發展工業。當時為了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政府以發展出口型勞力密集工業為主。 ?以優厚的獎勵政策吸引外資流入: 由於當時新加坡本土企業缺乏工業化經驗,新加坡政府以優厚的獎勵措施,吸引外資的流入。與此同時,美日等先進國家當時正面臨國內工資上漲的壓力,企業向外尋找新的投資方向,新加坡的優厚政策,正吸引了這些外資的流入。另一方面,新加坡的優越地理位置,開放型貿易體制,優良的港灣設施,以英國法基楚的法制以及勤勞和高質素的人力資源,都成為新加坡吸引外資流入的重要因素。 ?推動石油化學的發展: 除了發展製造業之外,新加坡政府也推動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在六十年代末期新加坡即已成為重要的石油提煉中心。 新加坡政府經濟措施(1970年): ?擴大並加強銀行與金融活動,以成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為目標: 工業化可以創造就業機會,金融與銀行業的拓展也可減輕失業的壓力,基於早期的商業貿易轉口經驗,新加坡在原有的設施下,擴大並加強銀行與金融活動,希望成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

新加坡到底哪里好,大家都抢着去开公司

新加坡到底哪里好,大家都抢着去开公司! 新加坡,亚洲中心,亦有“花园城市”之称,是东南亚的经济枢纽。在进出口贸易、金融、工业技术、旅游服务等领域,发展迅速,成为新加坡独特的经济优势。也吸引了许多外商前往投资,新加坡到底有些什么优势让企业家们前赴后继呢? 最强的经济体优势 今年5月份,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2019 IMD世界竞争力年报》中,新加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IMD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国家经济表现、政府效能、企业效能、基础建设。报告指出新加坡的上升得益于其先进的技术基础设施、熟练的劳动力、有效移民法以及新商业建立的有效途径。新加坡现在是一个具备最强竞争力的经济体,各项投资政策也为新加坡的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帮助企业做大做深,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投资回报。

自由容易操作的创业环境 新加坡对外资企业的经营范围基本上没有限制,除国防相关行业和个别特殊行业外,新加坡对外资进入各行业市场开放,且当地公司允许在岸经营或离岸经营,自由度高。对于外资在当地设立企业的指引和法律也十分清晰,对于欲开辟国外市场的企业家来说,新加坡无疑是一个十分友好的创业平台。 根据最近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调查》中,新加坡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具备轻松创业、开展业务优势。 营商环境调查中,衡量的因素是企业背后整体的商业环境,包括从企业的设立、办公场所、资金渠道、运营环境等多方面综合对比。由此可见,新加坡的经商体系健全和完善,在新加坡设立开办企业,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对于那些想要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家来说,新加坡无疑就是和国际接轨的第一个站点的最佳选择。

新加坡港口资料

新加坡港口相关资料 一、新加坡港-基本概况 主要工业以电子电器,炼油及船舶修造为三大支柱部门。该港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它已是世界上电脑磁盘和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国,还有炼油业,它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工业除三大支柱部门外,还有纺织、食品、交通设备、建筑等也较发达。新加坡还是欧、亚及大洋洲的航空中心。旅游业也是主要外汇来源之一。新加坡境内自然资源缺乏,粮食的全部和蔬菜的半数均依靠进口 该港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4~34摄氏度。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全年平均降雨量2400mm。属全日潮港,平均潮差为2.2米。 本港自然条件优越,水域宽敞,很少风暴影响,治区面积达538平方米,水深适宜,吃水在13m左右的船舶可运作中的新加坡港顺利进港靠泊,港口设备先进完善,并采用计算机化的情报系统,同时谋求用户手续的简化和方便。 ㈠基础设施 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门吊、集袋箱吊、汽车吊、铲车、叉车、卸货机、吸扬机、牵引车、拖船及滚装设施等,其浮吊最大起重能力达203吨,拖船功率最大为1400kW,还有直径为150~600mm的输油管供装卸石油使用。另有海上泊位多个,最大可泊35万载重吨的超级油船,丹戎巴葛码头为集装箱专用码头,有9个干线泊位和3个支线泊位,其中有6个泊位可靠6艘"第三代"集装箱船舶同时作业,集装箱堆场可存放3.1万TEU,有最新式的用于堆垛集装箱的橡胶轮胎式装卸机。这批装卸机最大起重能力达40吨,跨距22.7m,提升高度19m,轴距8m,运行速度在提升时为17m/min,在横移时为70m/mjn,在行走时为134m/min,最高能堆垛7层,而普通装卸机只能堆垛5层,并能自动将吊钩放到集装箱上方所需的位置上。另外在两个大门口还没有16个车道的电子地磅。裕廊码头的周围是新加坡最大的裕廊工业区,它对该码头干、液、散货的输出入起了一定作用,该码头有9个深水泊位,最大可停靠30万载重吨的船舶,有仓库8.5万平方米,堆场23.4万平方米,谷仓容量达4.8万吨,有链带式干散货卸货机,可直接把货物运往仓库,散货的装卸能力每天达1.4万吨。该港炼油厂的贮藏容量达80万立方米,精炼能力每天为120万桶(约16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鹿特丹和休斯顿。本港早在1891年就开始转口贸易,自由贸易区分布在港区内,面积达4.05平方千米,码头岸线长这4.83km。过境货物仓库为12万平方米,露天堆场为8.4万平方米。 港口功能 从1960年开始,集装箱运输在世界上逐渐兴起。新加坡抓住机遇,开

(完整版)新加坡港口竞争力分析报告

新加坡港口竞争力分析报告 一、新加坡基本资料介绍 1、基本概况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全称: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的新加坡岛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MALACCA)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又称狮城、星洲或星岛。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13世纪开始使是国际贸易港口,已发展成 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 2、港口基本信息 锚地:东:(A)01-13-31N/103-53-39E,(B)01-15-36N/103-57-30E; 南:港界内,Sebarok Beacon南; 西:01-13-44N/103-36-30E 东柔佛 海峡(East Johore Strait):01-18-00N/104-05-30E 3、主要进出口货物:主要进出口货物为石油、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化肥、水泥、谷物、糖、橡胶、面粉、化工产品、矿砂、工业原料、食品、木材、椰袖、椰干、棕榈果、水果及杂货等。 4、港口功能 (1)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 从1960年开始,集装箱运输在世界上逐渐兴起。新加坡抓住机遇,开始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首个泊位于1972年投入运营。通过逐步 改建和新建集装箱专用码头,配合积极的集装箱中转政策,并与政府当局和相关行业紧密协作,新加坡港迅速发展,转变成为地处东南亚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中心。 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每周有430艘班轮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有了如此高密度、全方位的班轮航线作保证,需要中转的集装箱到了新加坡很快就会转到下一个航班运往目的地。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为3-5天,其中20%的堆存时间仅为1天。 新加坡作为国际集装箱的中转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特色。 (2)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除了海运,新加坡还在空运、炼油、船舶修造等方面具备产业优势,同时又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围绕集装箱国际中转,衍生出了许多附加功能和业务。 国际集装箱管理和租赁中心。发达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吸引了许多船公司把新加坡作为集装箱管理和调配基地,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集装箱管理与租赁服务市场。 空港联运中心,是新加坡海港与新加坡空港合作开展的一项增值业务。它是指通过海运和空运的配合与衔接,有交往地利用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 国际船舶换装修造中心,新加坡港拥有一个40万吨级的巨型旱船坞和两个30万吨级的旱船坞,能够同时修理的船舶总吨位超过200万吨, 是亚洲最大的修船基地之一。在为船舶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新加坡港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