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和选材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比色法鉴定橙汁中还原糖的含量

B. 稀释涂布法可用于测定土壤中细菌、霉菌的种类和数量

C. 哺乳动物血液和菜花都不宜作为材料用于DNA粗提取实验

D.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没有颜色干扰适宜用于观察染色体数目

2.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对比MnO2和肝匀浆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可证明酶的高效性

B.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温度始终为37℃

C. 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可用于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

D. 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需先将酶和底物混合后再在相同温度下保温

3.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此实验有两个自变量

B. D点比B点CO2吸收量高原因是光照强度大

C. 实验结果表明,在40%-60% 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

D. 制约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

4.在适宜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某除草剂分别处理甲和乙两种杂草的叶片,并加入氧化还原指示

剂,根据指示剂颜色变化显示放氧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需要先建立指示剂颜色变化与放氧速率关系的数学模型

B. 相同浓度时颜色变化快的品种受除草剂抑制效果更显著

C. 与品种乙相比,除草剂对品种甲光合速率的抑制较强

D. 除草剂浓度为K时,品种甲的叶绿体仍可发生CO2固定

5.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

到小麦中。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F1为四倍体

B. ①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 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

D. 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

6.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中,沉淀物存在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实验中釆用离心的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7.北京地区的蛙生殖季节是4-6月,在一年中的其他月份,为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可人工向

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蛙垂体悬浮液。表中列出了不同月份,制备注射到每只青蛙体内的雌蛙垂体悬浮液所需的垂体个数。关于这个实验的设计与结论分析错误的是()

月份9-12月1-2月3月4月

垂体个数5432

表中数据显示:越接近繁殖季节,所需垂体个数越少

B. 据此数据可推测:越接近繁殖季节,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越少

C. 据此数据可推测:越接近繁殖季节,蛙卵的成熟程度越高

D. 若换用雄蛙的垂体,可以获得同样的实验结论

8.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

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背根、腹根和由背根腹根合并成的脊神经,

如图)。已知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

发生收缩。若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

实验操作预期结果

A 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

段、外周段

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背根外周段不

发生反应

B 剪断腹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

段、外周段

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不

发生反应

C剪断脊神经,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蛙后肢均不收缩

D剪断背根、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收缩

9.研究人员利用农杆菌侵染水稻叶片,经组培、筛选最终获得了一株水稻突变体。利用不同的限

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电泳;并与野生型的处理结果对比,得到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

(注:T-DNA上没有所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 检测结果时使用了放射性标记的T-DNA片段做探针

B. 该突变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T-DNA插入到水稻核DNA中

C. 不同酶切显示的杂交带位置不同,说明T-DNA有不同的插入位置

D. 若野生型也出现杂交带,则实验样本可能被污染,检测结果不准确

10.研究人员用图1中质粒和图2中含目的基因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图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切割

位点),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后进行筛选及PCR鉴定。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应选用Bcl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

B. 使用DNA连接酶将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组

C. 能在添加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存一定是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D. 利用PCR鉴定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时应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1.科学家提出两种不同假说来解释酶与底物的专一性问题,“锁钥”假说和“诱导契合”假说。

“锁钥”假说认为,底物和酶好似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把锁只能被一把钥匙打开。“诱导契合”

假说则认为,底物不能直接与酶很好地结合,与酶接触后会诱导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结构改变后的酶可以与底物完美结合,这就好像两个人握手的过程一样。科研人员为证明上述两种假说,设计如下实验。

在蚯蚓蛋白酶II(EfP-II)反应液中,加入底物CTH,反应生成黄色物质,检测黄色物质的吸光度(A405),绘制出曲线EfP-II+CTH.待上述反应完成后,再加入底物CU,反应产生同样的黄色物质,继续检测吸光度,绘制出曲线EfP-II+CTH+CU.各种不同底物组合的反应曲线,如图。

(1)蚯蚓蛋白酶II是由蚯蚓细胞______上合成的具有______作用的一种蛋白质。蚯蚓蛋白酶II 的酶活性可以用单位质量的酶在单位时间内______表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______(写出两

个)。

(2)在酶反应液中,分别进行

操作①:先加入CTH,250min后再加入CU.结果如图(a)所示。

操作②:先加入CU,250min后再加入CTH.结果如图(b)所示。

比较操作①与②,加入第二种底物后酶促反应速率变化的差别是______。

根据酶与底物专一性的假说,推测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______。

图中实验操作______的反应速率结果可以支持这一推测。

(3)“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的主要分歧在于,酶与底物结合时,______。

(4)综合以上分析,请在下面选择你认为本实验结果支持的假说,并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不支持任何一种假说,请选择不支持现有假说,并写出可以解释实验结果的假说。

①支持“锁钥”假说:______

②支持“诱导契合”假说:______

③不支持现有假说:______

12.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下合成糖,以淀粉的形式储存。通常认为若持续光照,淀粉的积累量会增

加。但科研人员有了新的发现。

(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______中被固定形成C3,C3在______阶段产生的______的作用下,形成三碳糖,进而合成______进行运输,并进一步合成淀粉。

(2)科研人员给予植物48小时持续光照,测定叶肉细胞中的淀粉量,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反映出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3)为了解释(2)的实验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停止。

假设二: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与降解同时存在。

为验证假设,科研人员测定了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和淀粉降解产物--麦芽糖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一种假设?请运用图中证据进行阐述。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该假设成立,研究人员在第12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a,为叶片光合作用通入仅含13C标记的13CO2四小时,在第16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b,13C标记的淀粉含量为c。若淀粉量a、b、c的关系满足______(用关系式表示),则该假设成立。

13.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引起人体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甚至造成死亡。科研人员为研制针

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进行了系列研究。

(1)该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D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如图1所示,S1与受体D结合后导致S1和S2分离,S2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过S2蛋白的______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______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

(2)R是该病毒的S1上与受体D结合的部分。科研人员用从康复者体内筛选出的三种抗体甲、乙、丙进行实验,研究它们与R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另用抗体丁作为对照抗体。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结果如图3.在实验过程中将______作为抗原固定,分别将______加入反应体系,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能与待检抗体结合,携带的酶可使底物反应显色),其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相应的吸光值(颜色越深吸光值越高)。

该实验中抗体丁可以作为对照抗体的理由是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

(3)研究发现该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有一种更快速的传播方式。当被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囊膜蛋白与健康细胞表面的受体D结合后,膜发生融合实现病毒的转移。为了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病毒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科研人员展开研究。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实验处理,完成实验方案。(注:鼠受体D与人受体D存在序列和结构上的差异)

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实验组抗体甲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

①______

无细胞融合抗体乙部分细胞融合抗体丙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1不加抗体②______ 表达鼠受体D的细胞无细胞融合

对照组2抗体丁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

③______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3④______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

表达人受体D的细胞部分细胞融合

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抗体中,甲可以阻断病毒通过细胞融合的途径进行传播,乙和丙效果不明显。

(4)科研人员进一步利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了三种抗体与R结合的区域,实验结果表明,甲与乙结合R上不同的区域,甲与丙结合R的区域部分重叠。综合以上系列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将______两种抗体联合使用会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如果希望用联合抗体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______(写出一个方面即可)。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赤腹松鼠是植食为主的树栖啮齿动物,常破坏林木的树皮,是主要的森林害鼠。为了防治赤腹

松鼠对人工林的危害,四川洪雅林场的技术人员用PVC软管制作毒饵站,并对毒饵站防治赤腹松鼠的效果进行研究。

(1)洪雅林场的赤腹松鼠构成了生态学上的一个______。为了研究对赤腹松鼠的防治,技术人员需要调查赤腹松鼠______,来评估防治的效果。

(2)利用投放毒饵来防治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其生态学的原理是______。

(3)在进行毒饵站防治赤腹松鼠危害效果的研究中,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从毒饵站和饵料两个方面分别需要考虑的是______。

表:毒饵投放前后各月各样地无毒饵料取食数(率)

(4)技术人员在林场内选取5块样地,其中4块防治样地,编号为A1、A2、B1、B2(A样地每公顷安装4个毒饵站,B样地每公顷安装8个毒饵站),以及1块对照样地,编号为C.样地在投放毒饵前后需要投放无毒饵料并记录取食数,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无毒饵料取食情况的结果如上表,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5)基于此项研究,请为该林场未来的赤腹松鼠防治工作提出一项具体的措施。______。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B

解析:解:A、橙汁的颜色会干扰沉淀量的判断,A错误;

B、稀释涂布法通过菌落的数量来代表活菌数,通过菌落的形态特征来鉴别其种类,B正确;

C、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而白细胞数量少,均不适宜做提取DNA的材料;菜花是植物细胞含有大量的DNA,可以作提取DNA的植物材料,但在提取前需先去除细胞壁,C错误;

D、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分裂,不会形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1、本尼迪特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试剂,它与还原糖反应颜色由蓝色变为红黄色。

2、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测定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菌种的纯化和分离。

3、DNA粗提取实验材料,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了解还原性糖的鉴定选材,理解稀释涂布法的应用,掌握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选择,了解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难度不大。

2.答案:A

解析:解:A、比较过肝匀浆(含有氧化氢酶)和MnO2的催化效率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A正确;

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温度始终为该酶的最适宜温度,不一定是37℃,B错误;

C、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的化学反应,利用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来检测的是底物淀粉的剩余量,但不能检测底物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所以不能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来验证酶的专一性,C错误;

D、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需先将酶和底物在相同温度下保温再混合,D错误。

故选:A。

有关酶的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

本题综合考查酶的特性,要求考生识记酶的特性,明确酶具有专一性,识记限制酶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答案:A

解析:解:A、据图可知,此实验有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和是否施肥共三个自变量,A错误;B、D点与B点之间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所以D点比B点CO2吸收量高原因是光照强度大,B正确;

C、不管光强是200umol。m2.s-1,或者800umol.m2.s-1,在土壤含水量在20%~40%的条件下施肥和没施肥是一样的,而在土壤含水量在40%~60%的条件下施肥,明显施肥效果显著,C正确;

D、据图可知,C点和D点光强相同,而C含水量为20%,D含水量为60%,说明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D正确。

故选:A。

观察曲线图可以发现,该实验中具有三个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无机盐和含水量。在光照强度增强、含水量增加、施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均增加。并且施肥的玉米在土壤含水量为40%

以上时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增强。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分析图象、曲线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解:A、指示剂遇到氧气才会变色,所以要先建立指示剂颜色变化与放氧速率关系的数学模型,A正确;

B、指示剂颜色变化越快,放氧速率高,说明光合作用受到的抑制作用弱,B错误;

C、相同除草剂浓度下甲的放氧速率低于乙,说明除草剂对品种甲光合速率的抑制较强,C正确;

D、由于放氧速率属于净光合速率,当净光合速率为0时,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不为0),所以仍然有CO2固定,D正确。

故选:B。

叶片光合作用时水被分解,产生氧气,氧化还原指示剂遇氧气后颜色发生变化,指示剂颜色变化越快,放氧速率高,光合作用越强。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知识,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建立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

5.答案:C

解析:解:A、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后代F1不育,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A 错误;

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乙中来自燕麦草的染色体组是一个,因此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21+0~7E,共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C正确;

D、丁体细胞中中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2:1,因此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D错误。

故选:C。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先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和题图信息解答问题。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解:A、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因此为了获得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未标记的噬菌体,A错误;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适宜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离心、观察;如果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则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增高,B错误;

C、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

D、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D错误。故选:C。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7.答案:B

解析:解:A、垂体可以产生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蛙卵发育越成熟,需要性激素越少,依次需要促性腺激素量也越少,其原因是雌蛙自身产生激素,促进卵的发育成熟,A正确;

B、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卵细胞成熟,越接近繁殖季节所需要的垂体数量越少,是由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更多,以及卵更接近成熟所需激素更少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B错误;

C、繁殖季节,蛙卵成熟,据此数据可推测:越接近繁殖季节,蛙卵的成熟程度越高,C正确;

D、因为雄蛙垂体也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性腺生长、生殖细胞生成和分泌性激素。若换用雄蛙的垂体,可以获得同样的实验结论,D正确。

故选:B。

垂体悬浮液含有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越接近生殖季节,性腺发育越成熟,随着蛙卵的成熟和排放,需要的促性腺激素越少。甲状腺激素对幼小动物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给蝌蚪饲喂甲状腺激素,会在较短时间内使蝌蚪发育成小青蛙。

本题考查了动物激素的调节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8.答案:A

解析:解:A、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而电刺激背根外周段,由于背根已剪断,兴奋无法传递到脊髓,因此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A正确;

B、剪断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不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蛙后肢收缩,B错误;

C、剪断脊神经,无法验证背根、腹根的兴奋传递功能,C错误;

D、剪断背根、腹根中央,蛙后肢收缩,但无法确定背根、腹根的兴奋传递方向,D错误。

故选:A。

据图分析:脊神经背根中的神经是传入神经,腹根中的神经是传入神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及相关的实验,意在强化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9.答案:C

解析:解:A、图示结果突变体中出现放射性,说明使用了放射性标记的T-DNA片段做探针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A正确;

B、该突变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T-DNA携带目的基因插入到水稻的DNA中,B正确;

C、不同酶切杂交带位置不同,说明不同酶切后带有T-DNA的片段长度不同(即:不同的酶切位点距离T-DNA的远近不同),C错误;

D、由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可知,野生型无放射性杂交条带,若野生型也出现杂交带,则实验样本可能被污染,检测结果不准确,D正确。

故选:C。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它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

放射性标记的T-DNA片段做探针的目的是检测受体细胞的DNA中有无目的基因。均显示一条杂交带,说明在这一突变体中,T-DNA插入位置是唯一的。

本题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方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10.答案:C

解析:解:A、选择的限制酶应在目的基因两端存在识别位点,但BamHⅠ可能使质粒中的两种标记基因都破坏,因此只能选Bcl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切割,A正确;

B、使用DNA连接酶将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组,B正确;

C、能在添加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存的也可能是没有重组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C错误;

D、PCR技术要求两种引物分别和目的基因的两条单链结合,沿相反的方向合成子链,故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引物甲和引物丙,D正确。

故选:C。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应用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答案:核糖体催化催化底物CTH(或CU)生成黄色产物的吸光值变化温度、pH、抑制剂操作②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①酶与CTH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U结合时,结合不好,反应速率较低;酶与CU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TH结合时,依然可以很好地结合,反应速率较

高EfP-II+CTH+CU+CTH 酶的空间结构是否会发生改变酶与CTH反应后,再与CU反应速率较低,说明空间结构固定不变,结合CU不好酶可以分别与CTH和CU反应,说明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适应与不同底物的结合第一种底物与酶结合时,诱导酶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之后再与第二、第三种底物结合时,空间结构保持不变

解析:解:(1)蚯蚓蛋白酶II的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酶具有催化作用。蚯蚓蛋白酶II,能够催化底物CTH(CU),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检测黄色物质的吸光度(A405)变化来表示酶的活性。影响酶的因素有,温度、pH值、重金属离子、抑制剂等。

(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加入第二种底物后反应速率改变不明显;操作②加入第二种底物后,反应速率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①.根据酶的专一性假说,操作①中酶首先与CTH结合,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再与CU结合时,结合不好,反应速率较低;而操作②中酶首先与CU结合,空间结构也发生改变,再与CTH结合时,依然可以很好地结合,反应速率较高。操作①中

EfP-II+CTH+CU+CTH(EfP-II+CTH+CTH)的结果说明,酶与CTH结合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虽然与CU结合不好,但仍然可以与CTH很好的结合,进一步证明以上推测。

(3)根据题干对两种假说的解释可以看出,“锁钥”假说认为一把锁只能被一把钥匙打开,“诱导契合”假说认为底物与酶接触后会诱导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关键不同在于酶与底物结合时酶的空间结构是否会发生改变。

(4)①支持“锁钥”假说:由操作①可以看出,酶与CTH反应后,再与CU反应速率较低,说明空间结构固定不变,只能与CTH结合,与CU结合不好。

②支持“诱导契合”假说:由操作②可以看出,酶可以分别与CTH和CU反应,说明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适应与不同底物的结合。

③不支持现有假说:由操作①的结果分析,可能有另一种情况,即第一种底物与酶结合时,诱导酶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之后再与第二、第三种底物结合时,空间结构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核糖体催化催化底物CTH(或CU)生成黄色产物的吸光值变化温度、pH、抑制剂

(2)操作②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①酶与CTH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U结合时,结合不好,反应速率较低;酶与CU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TH结合时,依然可以很好地结合,反应速率较高 EfP-II+CTH+CU+CTH(EfP-II+CTH+CTH)

(3)酶的空间结构是否会发生改变

(4)①支持“锁钥”假说:酶与CTH反应后,再与CU反应速率较低,说明空间结构固定不变,结合CU不好

②支持“诱导契合”假说:酶可以分别与CTH和CU反应,说明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适应与不同底物的结合

③不支持现有假说:第一种底物与酶结合时,诱导酶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之后再与第二、第三种底物结合时,空间结构保持不变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

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结合实验思路及所学酶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解题。

12.答案:叶绿体基质光反应ATP和[H] 蔗糖最初一段时间内,随着持续光照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几乎不增加支持假设二。实验结果显示,叶肉细胞持续(或并未停止)吸收CO2,淀粉降解量快速增加,说明合成和降解同时存在b-a<c(b<a+c)

解析:解:(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基质参中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CO2首先与

C5结合生成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被还原,生成蔗糖,进一步合成淀粉。

(2)由图分析可知,0~24小时内,淀粉积累量随着持续光照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24小时后几乎不增加。

(3)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代表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合成量,麦芽糖的含量代表淀粉的分解量。分析图2可知,CO2吸收量基本不变,即淀粉的合成没有停止,而从6小时开始麦芽糖的含量逐渐增加,说明淀粉在不断分解,即淀粉合成和降解同时存在,故支持假设二。

(4)第12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a,第16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b,则b-a

代表通入13CO2的四小时内淀粉的积累量,若小于这四小时内淀粉合成总量c,即b-a<c,则说明一部分淀粉被分解,假设二成立。

故答案为:

(1)叶绿体基质光反应 ATP和[H]蔗糖

(2)最初一段时间内,随着持续光照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几乎不增加

(3)支持假设二。实验结果显示,叶肉细胞持续(或并未停止)吸收CO2,淀粉降解量快速增加,说明合成和降解同时存在

(4)b-a<c(b<a+c)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水光能,完成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有光无关都可以进行,由光反应提供ATP和还原氢,在叶绿体基质完成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关键是结合题图的实验结果分析解题,难度中等。

13.答案:空间结构核苷酸、氨基酸R 不同浓度的甲、乙、丙和丁抗体丁不与R结合不同浓度下甲、乙和丙均与R特异性结合,甲和乙的结合能力强于丙表达人D受体的细胞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表达人D受体的细胞不加抗体甲与乙制备甲与乙联合抗体的方法;比较单一抗体与甲乙联合抗体的抗MERS-CoV效果;对感染MERS-CoV的动物使用甲乙联合抗体治疗,检测治疗效果;评估甲乙联合抗体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是否具有副作用

解析:解:(1)图1所示为第一步吸附:S1与DPP4结合后导致S1和S2分离,S2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过S2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由于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DNA分子构成的,因此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会利用宿主细胞内的原料合成自身所需的物质,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核苷酸、氨基酸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

(2)将R作为抗原固定,分别将不同浓度甲、乙、丙可以与抗原结合,但抗体丁抗体丁不与RBD 结合,因此可以作为对照抗体。加入反应体系后,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其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相应的吸光值,由于颜色越深表示吸光值越高。实验结果表明甲、乙的吸光度较高,丙的吸光度较低,不同浓度下甲、乙和丙均与R特异性结合,甲和乙的结合能力强于丙。

(3)该题是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设置了三组对照组,三组实验组,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可以填写下表:

实验组:分别准备抗体甲、乙、丙,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和①表达人DPP4的细胞,检测是否出现细胞融合。

对照组1:不加抗体,根据单一变量原则,需要②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本对照组表达鼠DPP4的细胞,可以检测病毒MERS-CoV蛋白是否可以感染鼠细胞受体。

对照组2:加入抗体丁,同时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和③表达人DPP4的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有部分细胞融合,可以检测抗体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组3:④不加抗体,同时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和表达人DPP4的细胞,结果显示有部分细胞融合,可以排除无关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甲与乙结合RBD 上不同的区域,甲与丙结合RBD的区域部分重叠,因此甲与乙两种抗体联合使用会引起更强的免疫反应,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如果希望用联合抗体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还需要进行的研究方法有:比较单一抗体与甲乙联合抗体的抗MERS-CoV效果;对感染MERS-CoV的动物使用甲乙联合抗体治疗,检测治疗效果;评估甲乙联合抗体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是否具有副作用。

故答案为:

(1)空间结构核苷酸、氨基酸

(2)R 不同浓度的甲、乙、丙和丁抗体丁不与R结合不同浓度下甲、乙和丙均与R特异性结合,甲和乙的结合能力强于丙

(3)表达人D受体的细胞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表达人D受体的细胞不加抗体

(4)甲与乙制备甲与乙联合抗体的方法;比较单一抗体与甲乙联合抗体的抗MERS-CoV效果;对感染MERS-CoV的动物使用甲乙联合抗体治疗,检测治疗效果;评估甲乙联合抗体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是否具有副作用

1.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DPP4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吸附、浸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成熟、裂解、释放。

2.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原理是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本题以“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引起人体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为载体,考查体液免疫、探究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实验。对应此类实验评价与修订的试题,需要考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从取材、实验原理和方法、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着手分析,对实验进行评价与修订。

14.答案:种群防治前后的种群密度(数量)提高死亡率毒饵站位置、构造;饵料颜色、气味、味道通过无毒饵料的取食来反映赤腹松鼠的种群密度毒饵站可以显著降低赤腹松鼠的种群密度,每公顷投放4个与8个毒饵站无显著性差别可以每公顷安装4个毒饵站来防治赤腹松鼠危害

解析:解:(1)洪雅林场的所有赤腹松鼠构成一个种群;要评估防治赤腹松鼠的效果,可调查防治前后该种群的密度(数量),进行比较。

(2)防治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需降低赤腹松鼠种群的密度,利用投放毒饵可增大该种群的死亡率,从而降低种群的密度。

(3)进行毒饵站防治赤腹松鼠危害效果的研究中,毒饵站位置、构造,饵料颜色、气味、味道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需排除这些无关变量的影响。

(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样地每公顷安装的毒饵站数量,因变量是无毒饵料取食情况。投放毒饵前后在样地投放无毒饵料,目的是通过无毒饵料的取食来反映赤腹松鼠的种群密度;分析表格数据,A、B样地与C样地比较,可以看出毒饵站可以显著降低赤腹松鼠的种群密度,A样地与B样地比较,可看出每公顷投放4个与8个毒饵站无显著性差别。

(5)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投放4个与8个毒饵站无显著性差别,为了降低成本和避免环境污染,可以每公顷安装4个毒饵站来防治赤腹松鼠危害。

故答案为:

(1)种群防治前后的种群密度(数量)

(2)提高死亡率

(3)毒饵站位置、构造;饵料颜色、气味、味道

(4)通过无毒饵料的取食来反映赤腹松鼠的种群密度毒饵站可以显著降低赤腹松鼠的种群密度,每公顷投放4个与8个毒饵站无显著性差别

(5)可以每公顷安装4个毒饵站来防治赤腹松鼠危害

种群密度:直接反映种群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大;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不变;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减小。

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结合实验思路及所学相关知识,灵活运用解题。

人大附中2017高三三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7人大附中三模物理部分2017.5 13. 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β衰变现象 B.光电效应现象 C.原子发光现象 D. α粒子散射现象 14.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物体体积増大,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増大 B. 理想气体的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増大 C. 若两个分子间的分子力做正功,则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D. 通常情况下,气体比较难以压缩,这是因为压缩气体时要克服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作用 15. 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波速v= 400m/s,己知t=0时,波 刚好传播到x= 40m处,如图所示。如果在x= 400m处放置一 接收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上 B. x= 40m的质点在t= 0.5s时位移为零 C. 接收器t=1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 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移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变小 16. 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图所示,O为椭圆ABCD的左焦点,在O点固定一个正电 荷,某一负电荷p正好沿椭圆ABCD运动,这种运动与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规律类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电荷在A点的线速度小于C点的线速度 B. 负电荷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C点的加速度 C. 负电荷由A点运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増大 D. 若有另外一个负电荷Q绕O点以OC半径做匀速圆周运动(Q的运动轨迹图中并没有画出), 不计PQ之间的作用力,则P、Q分别运动到C点时速度大小关系为v p

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

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是 A. 塑料安全帽 B. 布手套 C. 橡胶鞋 D. 钢尺 2. 图1所示光现象中,由于光反射形成是 3. 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是 A. 电暖气 B. 计算器 C. 电视机 D. 笔记本电脑 4. 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是 A. 书包带做较宽 B. 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 C.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 D. 石磨磨盘做得很重 5. 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是 A. 用电器电线绝缘皮破损了仍继续使用 B. 在未断开电源情况下更换灯泡 C. 在家庭电路中安装空气开关或保险丝 D. 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6.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是 A. 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B. 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C. 运动鞋底部制有凹凸不平花纹 D. 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7. 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 A. 锯木头时锯条温度升高 B. 加入冰块饮料温度降低 C. 倒入热牛奶杯子温度升高 D. 放入冷水中热鸡蛋温度降低 8. 图2所示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是 9. 图3 所示 电路 中,电阻阻值R1 I2 C. U1 = U2 D. U1 > U2 10. 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蜡烛分别 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 度线处,如图4所示.移动光屏,直到 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像.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光屏上呈现是烛焰虚像 B. 光屏上呈现是烛焰正立像 C. 光屏上呈现是烛焰放大像 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成像特点

人大附中2021届新高考高考英语外刊素材积累(阅读写作提升40)

人大附中2021新高考高考英语外刊素材积累(阅读写作提升40)为什么后疫情时代的房价依旧在上涨? 导读 疫情对美国房屋成交量造成打击,但房屋销售人员却对市场依旧看好,认为房价依旧会保持往日上涨势头。 双语阅读 House prices picked up in most middle- and high-income countries in the second quarter. In the rich world they rose at an annual rate of 5%. Share prices of developers and property-traders fell by a quarter in the early phase of the pandemic, but have recovered much of the fall. 大多数中高收入国家的房价在第二季度有所回升。在发达国家,房价以每年5%的速度上涨。在疫情初期,开发商和房地产交易商的股价下跌了四分之一,但现在大部分已经得到恢复。 In America growth in the median price per square foot accelerated more quickly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20 than in any three-month period in the lead-up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09. Three factors explain this strength: monetary policy, fiscal policy and buyers’ changing preferences. 在美国,每平方英尺平均价格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增长速度比2007-09年金融危机前的任何三个月都要快。有三个因素可以解释这种增长势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买家不断变化的偏好。

2020年北京市高考试卷物理试卷

机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物理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以下现象不属于干涉的是 A.白光经过杨氏双缝得到彩色图样 B.白光照射肥皂膜呈现彩色图样 C.白光经过三棱镜得到彩色图样 D.白光照射水面油膜呈现彩色图样 2.氢原子能级示意如图。现有大量氢原子处于3n =能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原子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B.从3n =能级跃迁到1n =能级比跃迁到2n =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低 C.从3n =能级跃迁到4n =能级需吸收0.66eV 的能量 D.3n =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3.6eV 的能量 3.随着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无线通信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频率资源更丰富,在相同时间内能够传输的信息量 更大。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意味着更快的网速和更大的网络容载能力,“4G 改变生活,5G 改变社会”。与4G 相比,5G 使用的电磁波 A.光子能量更大 B.衍射更明显 C.传播速度更大 D.波长更长 4.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两个过程,先后到达状态B 和C 。有关A、B 和C 三个状态温度A B T T 、和C T 的关系,正确的是 A.A B B C T T T T ==, B.A B B C T T T T <<,C.A C B C T T T T =>, D.A C B C T T T T =<,

精品解析:2021届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上)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

人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八月练习 物理 本试卷共6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引力总是大于斥力 B.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液体中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 2.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玻璃三棱镜后,变为a、b、c三束单色光。如果b光是绿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光可能是蓝光 B.c光可能是红光 C.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 D.c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3.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粒子散射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 C.光电效应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 4.如图所示,用一根轻质细绳将一幅重力为10N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当绳上的拉力为10N时,两段细绳之间的夹角 为() A.45° B.60° C.90° D.120° 5.将一定值电阻分别接到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该电阻产生的焦耳热分别为

1Q 和2Q ,则12Q Q :等于() A.21∶ B.12∶ C. D.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使用图中所示的同一套装置,观察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的振动图像,已知两人实验时所用的摆长相同,落在同一木板上的细砂分别形成的曲线如图N 1、N 2所示。下面关于两图线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 A.N 1表示砂摆摆动的幅度较大,N 2摆动的幅度较小 B.N 1表示砂摆摆动的周期较大,N 2摆动周期较小 C.N 1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比N 2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大 D.N 1对应的砂摆摆到最低点时,摆线的拉力比N 2对应的拉力大 7.如图甲所示,A 、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 点释放一初速度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受静电力作用,并沿电场线从A 运动到B ,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设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A B E E 、,电势分别为A B ??、,则() A.A B E E =A B ??A B ??=D.A B E E =A B ??>

2020年3月人大附中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卷

2020年3月人大附中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卷 一、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6 题。 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 (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 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摘编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1. 根据材料一内容判断,下列传播方式中,不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的一项是(3分) A. 空气飞沫传播 B. 气溶胶传播 C. 密切接触传播 D. 虫媒传播 2.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相比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所需时间,新型冠状病毒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所需时间约少2天。 B. 结合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己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C.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非常高,因此有较大可能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野生蝙蝠。 D. 虽然SARS-CoV、MERS-CoV和新型冠状病毒在基因特征上有明显区别,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研究结论进行推广。 材料二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被世卫组织盖上“大流行”的戳印意味着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表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况,无异于最严重的警告。 外媒分析称,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控、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 这在全球头号经济体美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

2018年度北京高考物理卷及标准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在核反应方程41417 278He + N O + X →中,X 表示的是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α粒子 1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15.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 .干涉条纹消失 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 、Q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P 运动到上方 最大位移处时,Q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 .0.60 m B .0.30 m C .0.20 m D .0.15 m Q P v

17.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 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2 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 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 18.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 两类运动无关 ..的是 A.磁场和电场的方向B.磁场和电场的强弱 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D.粒子入射时的速度 19.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ray 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 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 容增大 20.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但实际上,赤道上方200 m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偏东约6 cm处。这一现象可解释为,除重力外,由于地球自转,下落过程小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力”,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现将小球从赤道地面竖直上抛,考虑对称性,上升过程该“力” 水平向西,则小球 A.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B.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不为零 C.落地点在抛出点东侧 D.落地点在抛出点西侧

2017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物理(北京卷) 13.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14.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 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15.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运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t=1 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B.t=2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C.t=3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 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1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2202sin 100πt(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55 Ω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20 2 W B.电流表的读数为1 A C.电压表的读数为110 2 V 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50 s 17.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18. 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 =10-9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真空光速c=3×108 m/s)( )

北京市人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人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开学考试 物理 2020年08月19日本试卷共6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引力总是大于斥力 B.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液体中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 2.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玻璃三棱镜后,变为a、b、c三束单色光。如果b光是绿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光可能是蓝光 B.c光可能是红光 C.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 D.c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3.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 粒子散射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 C.光电效应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 4.如图所示,用一根轻质细绳将一幅重力为10N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当绳上的拉力为10N时,两段细绳之间的夹角为: A.45° B.60° C.90° D.120°

5.将一定值电阻分别接到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该电阻产生的焦耳热分别为Q 1和Q 2,则12:Q Q 等于: A.2:1 B.1:2 D.1: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使用图中左图所示的同一套装置,观察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的振动图象,已知两人实验时所用的摆长相同,落在同一木板上的细砂分别形成的曲线如右图N 1、N 2所示。下面关于两图线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 A.N 1表示砂摆摆动的幅度较大,N 2摆动的幅度较小; B.N 1表示砂摆摆动的周期较大,N 2摆动周期较小; C.N 1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比N 2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大; D.N 1对应的砂摆摆到最低点时,摆线的拉力比N 2对应的拉力大; 7.如图甲所示,A 、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 点释放一初速度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受静电力作用,并沿电场线从A 运动到B ,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设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 、E B ,电势分别为A ?、B ?,则: A.E A =E B ,A B ??

高考数学难度大,多省学生被考哭

高考数学难度大,多省学生被考哭高考数学难度大,多省学生被考哭,精彩内容由数学网收集整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昨天下午,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北京、上海、辽宁、浙江、海南等地考生纷纷吐槽今年数学考试难度大,更有考生“泪奔”出考场。、 北京:题型反常规光靠数学技巧搞不定 人大附中考点不少考生步出考场时面露难色,这与早上考完语文时学生们多面露喜色的情形完全不一。记者随机采访了15位考生,大家开始纷纷喊数学难。人大附中的不少学生表示自己有若干题都没解出来,数学考题比二模难。一位杨同学表示,她在解立体几何大题时,对自己“竟然连第一小题都做不出来”表示错愕,她说自己数学一般能考140分左右,立体几何平时虽然难度也较大,但是从来没有第一问就答不出来的情况。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研究员崔用亮分析说,今年数学题确实难度有所上升,主要原因在于“题型反常规,导致入手难”,以及“必须用数学原理,而不能用技巧‘偏方’解题”。崔用亮具体分析说,由于今年数学题普遍命题形式新颖,导致“学生原来看到题就能想到用什么方法,现在是看到可能都不知道用什么方法。” 此外,今年数学题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明显比过去高,

“光靠数学记忆和数学技巧是搞不定的,必须用数学方法,要真正理解数学核心原理。”崔用亮解释说,“数学技巧”类似于“民间偏方”,而数学方法才是数学里最自然的原理,“今年有些题,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技巧已经用不了,必须真正懂得核心原理。” 从数据统计看,近5年(2009-2019)北京高考理科数学平均分分别约为102分、92分、101分、95分、101分。业内人士分析称,数学分确实也存在“大小年”,“预计今年数学的平均分不会超过100分”。 上海:文科数学难度偏大或为“文理不分科”作铺垫 昨日下午,上海考生结束了数学高考,文理科学生的反应不一,不少文科生在网上集体“吐槽”,去年是理科数学难“哭”了一批人,今年是文科数学很“坑爹”。 “今年的数学考卷总体来说文理差异不大,前三道简答题几乎一模一样,后面两道也只是几个小问题有所不同,所以对于文科生来说可能比较吃力。”华师大二附中的数学老师甄德文表示,这样的出卷意图很有可能是为将来数学“文理不分科”作铺垫。 同时,甄德文表示,今年的数学考卷降低了运算要求,重点考察分析能力。“就像第四道解答题给了一个新的定义,但本质还是考察解析几何,如果学生不理解新定义,就很难做了。”

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物理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物理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 物理试题 1. 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 粒子散射现象 B. 天然放射现象 C. 光电效应现象 D. 原子发光现象 【答案】B 【解析】 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到核内部的变化,故A项错误;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从而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故B项正确;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故C项错误;原子发光是原子跃迁形成的也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故D 项错误。 2.以下关于物质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先增大后减小 B. 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距离r0时,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增大 C. 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的碰撞引起的,它跟气体的重力有关 D. 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压缩越费劲,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斥力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减小,选项A错误;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距离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增大,选项B正确;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的碰撞引起的,它跟气体的重力无关,选项C错误;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压缩越费劲,主要是因为气体压强作用的缘故,与分子之间斥力无关,选项D错误. 3.用手握住较长软绳的一端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绳上a、b两质点均处于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B. a、b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半个周期 C. a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比b点多一次 D. a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比b点少一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波形可知,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选项A错误; a、b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一个周期,选项B错误;a点距离波源较近,且ab相差一个波长,则a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比b点多一次,选项C正确,D错误. 4.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图所示,O为椭圆ABCD的左焦点,在O点固定一个正电荷,某一电子P正好沿椭圆ABCD运动,A、C为长轴端点,B、D为短轴端点,这种运动与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规律类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子在A点的线速度小于在C点的线速度 B. 电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C点的加速度 C. 电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D. 电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电子绕正电荷做椭圆轨道运动,可类比与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电子在A点的线速度大于在C点的线速度,选项A错误;A点距离正电荷较近,受库仑力较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电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C点的加速度,选项B 错误;电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选项D正确,C错误。 5.一只电饭煲和一台洗衣机同时并入u=311sin(314t) V的交流电源上,均正常工作,用电

2020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20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上标记的各部件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 金属杆 B. 瓷筒 C. 电阻丝 D. 金属滑片【参考答案】B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 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参考答案】A 3.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四种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羊角锤 B. 核桃夹 C. 园艺剪 D. 食品夹

【参考答案】D 4.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A. 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 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 光发生了色散 D. 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参考答案】B 5.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升华 【参考答案】B 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逃生锤的锤头很尖 B. 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 C. 盲道上有凸起 D. 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参考答案】B 7.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参考答案】C 8.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 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

B. 人将重物从地面拉到高处 C. 人推一块大石头没推动 D. 人使箱子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B 9.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是() A. 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 B. 家庭电路中的电冰箱和空调是串联的 C. 用电器电线的绝缘皮破损了仍能继续使用 D. 导致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定是短路 【参考答案】A 10.如图所示是一种温度测试仪的电路,R1为定值电阻,R2为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电路图符号)。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所测物体温度升高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示数变小 B. 电流表示数不变 C. 电压表示数变小 D. 电压表示数变大 【参考答案】D 11.如图所示电路中,将开关S闭合,完全相同的灯L1和灯L2均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灯L1比灯L2亮 B. 通过A点的电流大于通过B点的电流 C. 灯L1的实际电功率比灯L2的实际电功率小 D. 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BC两点间的电压 【参考答案】D

2018北京人大附中高三模拟测试(一)物理

2018北京人大附中高三模拟测试(一)物理2018.3.5 13.利用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可以算出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 A.二氧化碳的密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B.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和二氧化碳的密度 C.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D.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和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14.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B.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赫兹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5.“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卫星组成。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中轨道卫星都在圆轨道上运行,它们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且h1>h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比中轨道卫星的周期大 B.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比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 C.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比中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大 D.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比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 16.如图1所示,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以O点为中心点,在C、D 之间做周期为T的简谐运动。已知在t1时刻物块的动量为p、动能为E k。下列说法中正确 A.如果在t2时刻物块的动量也为p,则t2-t1的最小值为T B.如果在t2时刻物块的动能也为E k,则t2-t1的最小值为T C.当物块通过O点时,其加速度最小 D.物块运动至C点时,其加速度最小 17.如图2甲所示,直线AB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在A点放置一初速度为零的质子,质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AB由A运动到B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A点的电场强度一定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电场方向一定是从B指向A C.质子从A到B的过程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电场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一 定相等 D.质子从A到B的过程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电场力的冲量一定相等 18.如图3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A、B两个小物块,其中物块A的左侧连接一 轻质弹簧。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物块B以一定的初速度向物块A运动,并通过弹簧 与物块A发生弹性正碰。对于该作用过程,两物块的速率变化可用速率—时间图象进行描 述,在图4所示的图象中,图线1表示物块A的速率变化情况,图线2表示物块B的速率 变化情况。则在这四个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2019北京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北京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导体的是 A. 橡胶 B. 玻璃 C. 塑料 D. 金属【答案】D 2.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 计算器 B. 电热水壶 C. 收音机 D. 电冰箱【答案】B 3.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旱冰鞋下装有滑轮 B. 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C. 冰壶底面打磨得很光滑 D. 给车轴加润滑油 【答案】B 4.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B.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 C. 在触电事故现场,要立即切断电源 D. 用潮湿的手拔动电器设备的开关【答案】C 5.图所示的用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杠的是 A. 筷子 B. 瓶盖起子 C. 撬棒

D. 核桃夹 【答案】A 6.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 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 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 听到那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答案】A 7.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 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 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答案】C

2018年北京高考物理卷--及答案完美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 1 页(共 9 页)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在核反应方程41417 278He + N O + X →中,X 表示的是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α粒子 1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15.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 .干涉条纹消失 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 、Q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P 运动到上方 最大位移处时,Q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 .0.60 m B .0.30 m C .0.20 m D .0.15 m Q P v

17.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 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2 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 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 18.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 两类运动无关 ..的是 A.磁场和电场的方向B.磁场和电场的强弱 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D.粒子入射时的速度 19.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ray 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 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 容增大 20.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但实际上,赤道上方200 m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偏东约6 cm处。这一现象可解释为,除重力外,由于地球自转,下落过程小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力”,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现将小球从赤道地面竖直上抛,考虑对称性,上升过程该“力” 水平向西,则小球 A.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B.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不为零 C.落地点在抛出点东侧 D.落地点在抛出点西侧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2 页(共9 页)

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三三模物理

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三三模 物理 2020年06月28日 命题人:高三备课组审题人:高三备课组 本试卷共12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一定具有规则的形状且有各向异性的特征 B.液体的分子势能与液体的体积无关 C.实际的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 D.组成固体、液体、气体的物质分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成“空间点阵”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衍射现象引起的 B.肥皂膜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 C.交通信号灯选用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红光更容易穿透云雾烟尘 D.液晶显示应用了光的偏振 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210 83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 83 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4.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A.t=0.15 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t=0.15 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从t=0.10s到t=0.25 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m D.从t=0.10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5.如图所示是某笔记本电脑电池上的标注,充满电后正常办公可以使用10小时。电脑主人发现该笔记本还 有一个空余的硬盘位,于是又添加了一块500G的固态硬盘,该固态硬盘额定工作电压3.3V,平均工作电流20mA。那么电池充满电后,该笔记本电脑正常办公使用时间约为: A. 10小时 B. 9小时 C. 8小时 D. 7小时 6.在教室门与地面间缝隙处塞紧一个木楔(侧面如图所示),能把门卡住不易 被风吹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门不易被风吹动的原因是因为风力太小 B.门被卡住时,将门对木楔的力正交分解,其水平分力大小小于地面给木楔的摩擦力大小 C.门被卡住时,将门对木楔的力正交分解,其水平分力大小等于地面给木楔的摩擦力大小 D.塞在门下缝隙处的木楔,其顶角θ无论多大都能将门卡住 7.为简单计,把地-月系统看成地球静止不动而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虚线为月球轨道。 在地月连线上存在一些所谓“拉格朗日点”的特殊点。在这些点,质量极小的物体(如人造卫星)仅在地球和月球引力共同作用下可以始终和地球、月球在同一条线上。则图中四个点不可能是“拉格朗日点” 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019北京高考物理试卷及官方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北京高考物理试卷及官方答案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 16 页,共 30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20 分)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比较介质中的三个质点 a、b、c,则A.此刻 a 的加速度最小 B.此刻 b 的速度最小 C.若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此刻 b 向 y 轴正方向运动 D.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a 比 c 先回到平衡位置14.利用图 1 所示的装置(示意图),观察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在光屏上得到如图 2 中甲和乙两种图样。 下列关于 P 处放置的光学元件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应单缝,乙对应双缝 B.甲对应双缝,乙对应单缝 C.都是单缝,甲对应的缝宽较大 D.都是双缝,甲对应的双缝间距较大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 C.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D.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且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 1/ 14

【人大附中6月三模物理】2020年6月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物理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6月统一练习题 物理 命题人:高三备课组审题人:高三备课组2020年06月28日 本试卷共12页,100 分。考试时长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 题,每题3 分,共 42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一定具有规则的形状且有各向异性的特征 B.液体的分子势能与液体的体积无关 C.实际的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 D.组成固体、液体、气体的物质分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成“空间点阵”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衍射现象引起的 B.肥皂膜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 C.交通信号灯选用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红光更容易穿透云雾烟尘 D.液晶显示应用了光的偏振 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210 83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 83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4.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 m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A.t=0.15 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t=0.15 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从t=0.10 s到t=0.25 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 m D.从t=0.10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