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皮肤科护理常规.docx

第九章皮肤科护理常规.docx
第九章皮肤科护理常规.docx

第九章皮肤科护理常规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 3 次,连续 3 日。

3.若体温37.5℃以上,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 4 次。

4.若体温39℃以上,每 4 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 1 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 3 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 1 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 1 次。

(六)每周测体重 1 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十一)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

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用

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湿疮护理常规

因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以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处、易于湿烂流津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湿疹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皮损表现,瘙痒程度。

2.生活方式、排便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湿热浸淫者,室内宜干燥;脾虚湿蕴者,室温略高。

(4)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严重皮损者,使用消毒的床单、被套。

2.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遵医嘱服用清热利湿、健脾止痒药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2)遵医嘱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及外用的止痒药物。

3.饮食护理

(1)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及发物之品。

(2)若发现某种食物能加重或诱发本病时,应禁忌食。

(3)不饮酒、浓茶及咖啡。

4.情志护理

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急躁、忧虑心情,多劝慰使之情绪稳定,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5.临症施护

(1)湿热浸淫者,保持皮损部位干燥,剧痒难以入寐时遵医嘱针刺。

(2)脾虚湿蕴、糜烂渗出时,遵医嘱中药药液湿敷。

(3)血虚风燥、剧痒时,遵医嘱用耳针或艾灸止痒。

6.并发症的护理

(1)感染

1)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净,及时更换床单。

2)破溃处涂药注意无菌操作。

3)注意营养,提高免疫力。

(2)营养失调

1)检测各种与营养有关的指标,并准确记录。

2)患者饮食应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

3)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

4)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注液体及电解质。

(三)辩证施护

1. 湿热浸淫证(急性湿疹)施护原则: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1)居住处应通风干燥;注意皮肤的清洁,勿用肥皂、避免热水烫洗、烈性药物刺激剂搔抓。

(2)饮食宜清淡,忌肥甘,保持大便通畅。

(3)因湿疹瘙痒无休,指导患者避免烦躁,剧痒难以入寐时遵医嘱口服止痒药。

(4)若滋水较多时,可遵医嘱给予中药洗浴。

(5)可在睡前按摩太白穴以镇静安神止痒。

(6)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注射和接种牛痘。

(7)本型可以使用硝矾散冷敷皮肤,或使用湿疹散香油调涂。

2.血虚风燥证(慢性湿疹)施护原则:养血祛风,清热化湿。

(1)保持室内清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及发物等。

(3)稳定患者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4)可选用各种软膏剂、乳剂外擦,或使用丹皮酚软膏涂抹皮肤。

(5)可用艾条熏患处止痒。

3.脾虚湿蕴证(亚急性)施护原则:清热燥湿,健脾止痒。

(1)保持居住环境整洁、舒适,保护皮肤。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及发物等;注意发现能加重或诱发

本病的食物,并避免再食用。

(3)让患者了解有关本病的有关知识,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4)遵医嘱给予中药擦洗或涂抹,可以使用青鹏软膏涂抹患处。

(四)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本病的预防知识。

2.患病期间,暂缓预防注射。

3.居住条件要干爽、通风。穿棉质衣物,勤换勤洗衣服,加强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洗浴次数不宜过多,不宜过多使用香皂、沐浴露,可经常使用滋润剂,不要用肥皂及过烫的水擦洗皮损,避免搔抓,越抓越痒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4.尽可能寻找原因,隔绝致敏源,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疗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

良、肠寄生虫病、糖尿病、精神神经异常、小腿静脉曲张等。

5.一般湿疹患者应以宜消化素食为主,大便应日日通畅,忌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的海产

品如鱼、虾、牛奶、鸡蛋等食物。常用一些健脾祛湿的药膳,如冬瓜链子汤、绿豆赤小豆汤

等。河产品如莲子、藕、荷叶等。

6.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奔类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尽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对症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7.消除精神紧张因素,避免过于疲劳,注意休息,放松心态。

8.湿疹有渗液的部位尽量少洗,宜保持干燥,并避免或少接触化学洗涤用品。清洗患处时,动作要轻柔,不要强行削离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影响治疗,使病程延误。

9.湿疹最忌四个字:烫、抓、洗、馋。湿疹很怕刺激,即使再痒,也不能用热水烫洗和搔

抓,否则只会加重病情。身边可备些止痒药膏,痒了适度抹擦。此外,湿疹患者还要管住嘴,

虽然没必要什么都忌,但要自己观察,会引发或加重湿疹的食物一定不要贪嘴。三、白疕护理常规

因情志内伤、饮食失节所致。以皮肤上起红色斑片,上覆多层白色皮屑,抓去皮屑可见

点状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银屑病也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皮损表现

2.病程、饮食习惯、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热血燥证、血虚风燥证、淤滞肌肤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如出现大量脱屑、皮肤潮红等症状时,宜安排单人房间,严格

床边隔离,做好生活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皮疹的分布部位、颜色、大小、鲜屑多少、瘙痒程度、有无出血点及同形反应。

(2)患者突然出现全身弥漫性潮红、大量脱屑、伴有高热或痛痒剧烈、烦躁不安者,及时

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为宜。

(2)风热血燥患者宜偏凉服。

(3)血虚风燥患者可饭后服。

4.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少食油腻食物,忌鱼腥、辛辣刺激

等食物。

5.情志护理此病较顽固,易复发,应勤于患者沟通,保持良好情绪。

6.临症护理

(1)风热血燥者,瘙痒剧烈,遵医嘱中药膏外用。

(2)血虚风燥者 , 遵医嘱用中药浴治疗。

(3)瘀滞肌肤、皮损肥厚者,遵医嘱给予中药膏外擦。

7.并发症护理

(1)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丢失

1)饮食宜清淡,宜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

2)多食蔬菜水果,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输注液体及电解质。

3)检测与营养有关的指标,并记录。

(2)红皮病型牛皮癣导致全身损害及继发感染

1)病室清洁,通风,保持床单位清洁,及时更换床单。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不要强行剥离皮屑,防止搔抓及强力刺激,以免造成感染。

4)保持情绪乐观、心情舒畅,争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注意营养,提高免疫力。

(3)关节型牛皮癣导致关节损害

1)注意减少运动量、运动强度,避免重体力劳动。

2)适量摄取蛋白质,补充钙剂。

3)肥胖牛皮癣关节炎患者应控制饮食,进行合理的减肥,以减轻关节所承受的负重。

4)注意关节的保暖。

(三)辩证施护

1.风热血燥证

(1)病室通风凉爽,清洁舒适。

(2)饮食宜清淡低脂,多食新鲜蔬菜和凉性瓜果如西瓜、黄瓜,多饮水,忌油腻之品

(3)密切观察体温及皮疹状况,做好高热护理,若新皮疹不断出现,皮肤潮红大量脱屑,

应及时报告医生,以防红皮病。

(4)加强生活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5)中药汤剂凉服,一旦热像消失,通知医生停服此药,局部皮损处使用浓度低、性质温

和的外用药,药浴时,水温不宜过高,防烫伤。

(6)由于剧痒难忍,患者烦躁,要耐心解释本病治疗过程,安定情绪。

(7)本型患者可以在肺俞、血海、膈腧等穴位上先进行闪灌治疗,闪灌后留灌五到十分钟。(8)本型患者可以遵医嘱采用银屑病一号方进行药浴,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功效。

2.血虚风燥证

(1)病室清洁舒适,保持一定的湿度。

(2)饮食宜平补清补,可食瘦肉、百合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中药汤剂宜饭后服,观察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

(4)嘱患者切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5)本型可以对肺俞、风门、足三里、三阴焦等穴位进行闪灌,闪灌后留灌五到十分钟(6)本型患者可以遵医嘱采用银屑病二号方进行药浴,具有养血祛风的功效

3.瘀滞肌肤证

(1)病室清洁舒适,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2)饮食宜清淡,并适宜热服。忌食鱼腥发物及生冷助湿之品

(3)中药汤剂宜热服,服药后应休息保暖避风

(4)观察皮肤脱屑程度

(5)本型可以在血海、膈腧委中穴位进行闪灌后留灌

(6)本型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银屑病二号方进行药浴,具有解毒收敛的功效

(四)健康指导

1.饮食忌辛辣、油腻鱼虾、羊肉等发物。

2.避免寒冷、潮湿刺激。

3.洗浴适度,切忌烫洗,避免搔抓。

4.合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5.本病治愈后需再继续治疗 2 个月,以巩固治疗,防止复发

四、蛇串疮护理常规

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

且疼痛剧烈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带状疱疹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病程长短,对疾病疼痛的承受能力。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肝经郁热者,病室温度宜偏凉;脾虚湿蕴者,病室温度宜偏干燥。

(3)保护皮肤,避免磨擦,水疱不宜挑破。大疱者遵医嘱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疱壁不宜除去,防止继发感染。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脉搏、舌脉、二便等状况

2)观察疱疹部位、大小、疼痛程度,有特殊变化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肝经郁热宜凉服,脾虚湿蕴宜温服。

(2)服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油腻鱼腥之物,禁烟、酒。

(2)肝经郁热者,宜进清热解毒之品。

(3)脾虚湿蕴者,宜进健脾利湿之品。

(4)气滞血瘀者,宜食清解余毒、行气通络之品。

4.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忌怒,保持情绪稳定,更好地配合治疗。

5.临症理护

(1)疼痛剧烈者,遵医嘱针刺,理气止痛。

( 2)肝经郁热者,睡眠要充足;重症者宜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脾虚湿蕴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4)气滞血瘀者,病室应避免直接当风,防止感受风邪。

6.并发症护理

(1)感染

1)保持床单位清洁,及时更换床单

2)保护皮肤,避免摩擦,水泡不宜挑破。大疱者遵医嘱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疱壁不宜

去除,防止继发感染

3)注意营养,提高免疫力。

三、辩证施护

1.肝经郁热证

(1)室内宜偏凉,环境安静、清洁、舒适

(2)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及清热利湿之品,如:冬瓜、绿豆等,忌辛辣鱼

虾等动风发物,禁烟酒

(3)疼痛严重时,遵医嘱用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4)选择大椎穴、双侧肝俞、肺俞及皮损部位行拔罐治疗,以清热泻火

2.脾虚湿蕴证

(1)病室干燥通风,温度适宜

(2)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及健脾除湿之品,如:莲子粥、山药粥等忌辛辣

鱼虾等

(3)中药汤剂宜温服,疼痛严重时,遵医嘱用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4)拔罐宜施补法,可选足三里、脾俞及皮损处,时间6—8 分钟

(5)安慰体贴患者,消除紧张和顾虑

3.气滞血瘀

(1)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宜食清解余毒、行气通络之品,如:冬瓜、苦瓜等,忌辛辣鱼

虾等

(2)观察记录疼痛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用止痛药并观察用药

后反应

(3)疼痛严重时影响睡眠,可用耳穴压豆法取穴心、神门、皮质下等,以镇静安神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四)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忌怒,情绪开朗,心气调和。

2.保证充足的睡眠。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物,禁烟、酒。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局部遗留神经痛时,给予积极治疗。

五、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因外受邪热,内伏血分,迫血妄行;或素体禀赋不足,气血亏损,脾虚气弱,气不统摄,

血不循经所致。以皮肤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过敏源接触史。

2.出血程度和部位。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气阴两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污秽浊气、油漆、花粉等刺激。

(3)床铺平整清洁,衣被柔软舒适,不揉搓皮肤。

(4)注意口腔护理,用软牙刷刷牙,忌锐利玩具,限剧烈活动,定期修剪指甲,避免磕

碰。

(5)紫癜面积较大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6)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皮肤出血倾向,出血的部位、颜色、分布面积及关节肿痛消长情况。

2)注意神志、面色、体温、呼吸、血压、脉象、舌象、二便及伴随症状。

3)腹痛剧烈伴有血尿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

4)出现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尿血量多、烦躁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观察用药效果和反应,做好记录。

3.饮食护理

(1)禁食坚果和冷硬多刺食物。

(2)忌食辛辣、海腥发物和煎炸、炙烤、硬固之品。

(3)多食润肠通便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4)若发现紫癜与某些食物有关,应忌食之。

(5)有胃肠道出血时应暂禁食。

4.情志护理

向患者介绍本病知识,减轻紧张及恐惧心理,保持心态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临证(症)施护

(1)血热妄行者,室温不宜过高,衣被不可过暖。忌食辛辣炙烤之物。可用鲜梨汁、西

瓜汁代水频服。

(2)气不摄血者,注意保暖,衣被松软,少活动,多休息,少食多餐。

(3)阴虚火旺者,室温偏凉,衣被忌过暖。忌食辛温香燥之品。

(4)瘀血阻滞,剧烈腹痛时,遵医嘱可用活血、止血、止痛药物。

(5)鼻黏膜出血时取坐位,头后仰,前额冷敷,遵医嘱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棉球压迫止

血。

6.并发症护理.

( 1)出血

1)鼻、口黏膜出血可用侵有1%麻黄素或0.1%肾上腺素的纱条、棉球、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2)消化道、颅内出血时,立即采用止血措施,必要时心电监护,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 2)感染

1)患者病室应与感染病室分开,注意保持出血部位清洁,不与感染患者接触,去公共场所需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出血感染症状时,立即应用抗生素治疗

(三)辩证施护

1.血热妄行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忌辛辣炙烤之物

( 2)鼓励患者多饮水,可用鲜梨子汁,西瓜汁代水频服

(3)汤药宜温服,服后多饮水,盖被安卧,观察身热汗出情况

(4)大便秘结者,可遵医嘱服用承气汤或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2.气不摄血证

(1)少量出血时宜食营养丰富的无渣流质或半流质,如面条、稀饭等。出血多时应禁食。

忌食寒凉、冷硬的食物。

(2)头晕轻者,可适当活动,但不宜过度疲劳,应有充足的睡眠。头晕急性发作时,卧床

休息,闭目养神,减少头部转动。起床动作宜缓慢,防止起立行走跌倒

(3)注意保暖,衣被松软,少活动,多休息,少食多餐

(4)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性质、量、有无出血,如有可疑,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

3.气阴两虚证

(1)饮食宜滋阴清热降火止血。如生地煲鸡,百合枸杞鸡蛋汤等

(2)汤药宜温服或凉服,少量多次频服

(四)健康教育

1推荐适宜饮食,合理喂养,掌握饮食宜忌。

2调节情绪,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3指导生活护理,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被。汗出谨防风邪,拭汗勿用冷湿毛巾,避免受

凉。

4教会家属使用压迫止血的方法。

5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六、类天疱疮护理常规

因心火脾湿,兼感风热暑湿之邪,熏蒸肌肤所致。以皮肤起燎浆水疱,小如芡石,大如棋

子甚至更大,皮破流津,缠绵不愈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类天疱疮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皮损症状

2.病程长度、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热毒炽盛证、心火炽盛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蕴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内定时空气消毒,及时更换消毒棉垫、衣物及被褥

(3)保持皮肤,不宜洗浴,皮损面积较大者,宜暴露皮损部位,减少皮肤感染

(4)协助患者经常翻身,防止压疮

(5)病程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水泡的形状、糜烂面积大小、黏膜损害情况及全

身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用药护理

( 1)中药汤剂宜早晚空服。

(2)气阴两虚者宜温服

(3)热毒炽盛者宜凉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低盐、高蛋白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2)毒热炽盛、心火脾虚者宜食清新解毒、健脾除湿之品及新鲜蔬菜水果

(3)气阴两伤者,宜食益气护阴、养血扶正之品,忌食辛辣刺激、烟酒之物

4情志护理

(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解除患者恐惧不安的情

绪(2)劝说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5.临证施护

(1)水疱未破时,遵医嘱宜用散剂外用;有糜烂渗处液时,宜用油剂调敷

(2)热毒炽盛,大疱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并保护疱壁的完整性

(3)创面糜烂者,及时取标本送培养,遵医嘱外用中药液湿敷

(4)痂皮自然脱落为好。痂皮厚者,可以用油类侵软后除去。脓液及痂皮多者,遵医嘱全身用药

(5)静脉注射时,皮损处避免用胶布黏贴

6 并发症护理 .

( 1)感染

1)定时给予病房消毒,保持患者床单位的整洁,干净,及时更换床单、衣物。

2)皮肤破溃处涂药注意无菌操作

3)增加患者营养提高抵抗外邪的能力

( 2)营养失调

1)及时检测各种与营养有关的指标,并准确记录

2)患者饮食应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

3)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4)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注液体及电解质,以免造成水电解质的絮乱

(三)辩证施护

1.热毒炽盛证

(1)病室温度不宜过高,应清凉、干燥、通风

( 2)保持患者皮肤干燥,经常更换衣物、床单、被罩

(3)饮食宜清淡宜消化,忌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物

(4)中药汤剂宜凉服

2.心火炽盛证

(1)病室宜通风干燥,清洁舒适

(2)饮食宜清淡,多食清新泻火之物

(3)注意观察皮损情况,保护皮肤以防感染

(4)中药汤剂宜凉服

3.湿热蕴结证

(1)居住环境宜通风干燥,整洁舒适

(2)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多食除湿健脾之物

(3)中药汤剂宜凉服,注意观察服药后的疗效

4.脾虚湿蕴证

(1)保持居住环境整洁舒适,保护皮肤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鱼腥发物等,注意发现能加重或诱发本病

的食物并避免再食用

(3)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4)遵医嘱给予中药擦洗或涂抹

(四)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消除其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

2.向患者讲解皮肤的护理方法,注意保护皮肤,预防感染

3.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

4.向患者讲解激素治疗的必要性和副作用,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师

5.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目录 1.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2.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3 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4.胃炎护理常规 5. 消化性溃疡护理常规 6.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7.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8.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护理常规 9.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常规 10.肝硬化护理常规 11. 肝性脑病护理常规 12..消化道肿瘤化疗护理常规 13.内镜下胃肠道息肉摘除术护理 1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护理 15. 胃镜检查护理常规 16.肠镜检查护理常规 17. 食管癌支架置入术护理 18. 腹腔穿刺术护理 19.胃肠减压护理常规

一、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⒋卧位与安全 ?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 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 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 (1)一般新入院病人,4次/天,连测3天,如体温正常,则按分级护理有关要点执行。 (2)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3)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须观察体温时,按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 4、按医嘱测量血压。 5、测量体重,病人入院时测量1次,以后每周测一次。 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并记录于护理病历上。 7、准确、及时留送各种标本。新入院患者应在次晨留取尿与粪便标本送作常规检验。 8、严重观察病情和药物反应,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积极协助处理。 9、凡危重病人应填写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临时治疗与护理等内容,并按时作小结与总结。每日的出入量应记录在体温单上。 10、了解本病区内常规用药、急救药物(含专科疾病急救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熟练掌握其用法及注意事项。 11、保持本病区一般器材、急救器材(含专科疾病急救器材)、各种急救治疗包的性能良好,可供随时应急使用,并能掌握其使用或配合医生操作的方法。 1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增强其治病与康复的信心。 13、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健康指导,包括本病的预防、症状、治疗、饮食、休息、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以及出院后来院复查的时间等内容。

14、病区环境应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空气新鲜,室温18~20°C、湿度50%~60%为宜。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定时更换体位。加强安全管理。 做好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尿道外口护理,根据级别护理认真巡视病房。 抽搐昏迷时应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出入液体量及血压记录。 密切观察输液成分、速度、反应。巡视卡悬挂醒目,记录准确。 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 遵医嘱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做好特殊检查的宣教及准备工作,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加强饮食合理供给。

2017肿瘤内科护理常规

肿瘤内护理常规

目录 1. 压疮护理 (3) 2. 疼痛护理 (4) 3. 高热护理 (5) 4休克护理 (6) 5. ............................................................... 昏迷护理7 6. 肿瘤内科疾病一般护理 (8) 7. ................................................................................... 经 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 9-10 8. 静脉化疗药 9. 肺癌护理. 11. 肠癌护理 12. 原发性肝 13.乳腺癌护理 10. 胃癌护理 14.放疗科 15. .................................................................... 食管癌放疗护理常规18 16. 鼻咽癌()放疗护理常规 (19) 17. ......................................................................................................... 肺癌放疗护理常规.. (20) 18. 宫颈癌放疗护理常规 (21) 19. 胃癌放疗护理常规 (22)

20. 脑胶质瘤放疗护理常规 (23) 压疮护理常规 [ 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有无长期卧床、肥胖、营养不良、水肿、大小便失禁、活动受限、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 2、观察患者局部有无红、肿、热、触痛,特别是压疮易发部位,如骶尾部、股骨大转子、髋部、肩胛部、肘部、内外踝部、足跟部、耳廓、枕部,或是否已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情况。 3、评估患者压疮预防措施的应用情况,如更换体位、使用气垫床等。 4、根据压疮的分期,科学评估压疮的病变程度。 [ 护理措施] 1、改善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进食困难者,采取胃肠外营养、深静脉营养等措施。 2、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 (1)对于长期卧床、大手术后、年老等不便翻身的患者应睡气垫床,以缓解局部压力。 (2)定时变换体位,每2小时1次翻身,避免骨隆突处长时间受压。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给予温水擦浴。 3、避免皮肤受潮湿、摩擦等不良刺激 (1)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屑。 (2)翻身时,动作应轻巧,避免推、拉、拖等动作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3)及时擦干汗液、尿液,更换潮湿衣服。 4、根据压疮的分期给予护理 (1)1期,以缓解局部压力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为主,切勿按摩。 (2)n期,用生理盐水清创后,保持创面无菌、湿润,避免受压。 (3)川期,以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生长为主。 (4)W期,护理的关键是清除坏死组织,保持痿管内渗出物引流通畅。

带状疱疹的护理常规

带状疱疹 一、概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 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 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 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二、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 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 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 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 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三、治疗] 1.药物疗法 (1)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 (2 )神经痛药物治疗①抗抑郁药主要药物有帕罗西汀(塞乐特)、氟西汀(百优解)、 氟伏草胺、舍曲林等;②抗惊厥药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③麻醉性镇痛药以吗啡为代 表的镇痛药物。可供选择药物有吗啡(美施康定)、羟基吗啡酮(奥施康定)、羟考酮、芬太尼(多瑞吉)、二氢埃托菲、路盖克等。④非麻醉性镇痛药包括NSAIDs、曲吗多、乌 头生物碱、辣椒碱等。 2.神经阻滞 重度疼痛药物难以控制时即应考虑用直接有效的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阻滞定位的选择应取决 于病变范围及治疗反应。总的原则应当是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末梢到神经干、神经根。 3.神经毁损 射频温控热凝术行神经毁损是治疗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神经毁损治疗还包括内侧丘脑立体 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或X刀),手术硬脊膜下腔脊髓背根毁损治疗、垂体毁损、交感干

内分泌科室三年建设规划

内分泌科室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 年度) 一、三年建设目标:建设成省级重点专科,向国家级重点专科进军。通过三年的建设,力争使内分泌专科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专业与地域覆盖面广、具有中医特色突出、疗效显著、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服务规范、科研及教学水平一流、人才梯队合理、设备先进、双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的中医内分泌疾病医、教、研基地。 二、三年建设具体任务和内容: 1、医疗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①中、西医双重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②严格进行规范化的内分泌科单病种质量管理,逐年增加,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并在临床全面推广应用;有计划地制定内分泌疾病诊疗及护理常规,数量与质量每年滚动式提高。 ③开展消渴病的证的客观化诊断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中医特色诊断的准确率及可推广性。 ④中医治疗率、病床使用率、急危重症患者比例高于全国三甲中医医院相同病种的平均水平;平均住院费用、专科人均门诊费用、平均住院日低于本地区同一病种水平;接受其他医院转诊、会诊;出院患者随访率》20%。 ⑤在 2 个相关疑难病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上有较突出的疗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达到国内或国际领

先水平。 ⑥查房种类齐全,落实三级查房制度,不断提高中医查房质量;建立学术指导小组,保证医疗质量。 ⑦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及相关领域的护理研究。 ⑧自制中药制剂品种数>2种,临床使用率》50%。 ⑨中医治疗率逐年递增。 2、主攻方向的研究和科研建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病之一,发病率高达90 %,是糖尿 它又病足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致残率较高,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根据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关键是痰瘀阻络,提出益气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理论,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研究复方糖痹胶囊及芪桃片益气化痰、活血通络,并配合非药物中医特色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和研究,总有效率达92.5%。临床疗效在国内同行处于先进水平。 今后所要做的主要工作: ①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中医证型的微观和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一步完善诊疗常规。 ②研究有效中药单方、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客观指标疗效较佳的方剂。 ③在进一步总结糖痹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基础上,对糖痹胶囊配伍规

2013-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第六章内分泌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等。 2.评估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3.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 1.严格饮食管理,给予糖尿病饮食。 2.指导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注意运动安全。 3.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低血糖。 4.做好糖尿病监测工作。 5.协助口腔及皮肤护理。 6.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系统规范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三、指导要点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知识,提高遵医行为。 2.指导患者保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 3.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 4.交待患者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 1.遵医嘱给予糖尿病治疗,观察降糖药的副作用,及时处理低血糖。如出现心慌、脉速、出汗、饥饿感,甚至昏迷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报告医师并抢救处理。其处理是:立即平卧、测血糖<3.9mmol/L,通知医生,补充葡萄糖,意识清楚者给予含糖的饮料100ml或糖块2~4块;意识障碍者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50%葡萄糖20ml静脉推注。每15分钟监测血糖1次,直至血糖正常。 2.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监测生命体征、血糖、血酮、尿酮及电解质等情况,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第二节糖尿病酮症酸昏迷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患者既往有无糖尿病及其类型,有无糖尿病症状加重的表现。 2.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胰岛素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等诱发因素。 3.评估生命体征、意识、面色、末梢温度及尿量,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及有无烂苹果味。 4.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糖、血酮等。 5.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要点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液及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给予氧气吸入,持续心电监护。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5.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末梢循环情况以及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 6.遵医嘱检测血糖、血酮及生化指标,及时报告医师,做好记录。 7.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8.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三、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不可自行减量或随意停用。 2.避免受凉、感染及过度劳累,积极治疗各种诱因。 3.交待患者当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加重时,立即就医。 四、注意事项 1.一旦发生糖尿病酮症酸昏迷应立即采取措施,医护配合,争分夺秒抢救患者。 2.补液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措施。如治疗前已有休克,宜先输生理盐水和胶体溶液尽快纠正休克,输液的同时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以每小时每千

综合内科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新入院病人进入病房后,应及时接待安置床位,介绍入院须知并 签字载入护理病历。交代生活用物。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重症除外,必须在体温单上写明如:轮椅或平车等)。2.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四次,连续三日,正常后改为每日两次, 发热病人每4小时一次,体重每周一次。 3.新病人入院后,按医嘱给予24小时内留检大、小便常规标本、血 标本等。 4.病人原则均应卧床休息,按医嘱实行分级护理和重病计划护理, 准确给药,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治疗疗效,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按医嘱给予饮食,轻病人进食自理,为重病人喂饮或鼻饲。 6.做好清洁卫生处理及早、晚间护理。 7.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关心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子昂病人 进行卫生宣教;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但必须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8.推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等病人,做好皮肤护 理,按时翻身,防止压疮。必要时建立翻身卡,在日载入护理病历中。 9.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做好床头交接班,并有一般护理 记录和危重护理记录,对于病人的各种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在一般护理记录单上,并载入病历的护理记录部分,记录内容要准确、

今明扼要、字迹工整、并正确使用医学术语和书面用语。 膀胱冲洗流程 1.遵医嘱准备药物。 2.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原因及流程。 3.排空膀胱内尿液,观察尿量、颜色、气味、性质、量并记录。 4.应用无菌操作技术行膀胱冲洗。 5.记录冲洗液量,保留时间。 6.观察引出的冲洗液。 7.记录时间,引流液的量、性质及病人状况。

血糖测试流程 1.与患者共同选择清洁、干燥的测试平面,备齐测试用品。 2.检查试纸瓶与显示区代码是否相同。 3.安放采血针。 4.调节穿刺深度。 5.患者清洗双手(手臂下垂20秒)。 6.采血(降采血笔紧压采血部位,按下按钮)。 7.轻柔挤压手指。 8.取一滴血于试纸测试区。 9.根据提示插入试纸条。 10.显示结果后记录。

肝胆外科护理常规23041

目录 一、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 二、麻醉后护理常规 (3) 三、门静脉高压症护理常规 (4) 四、肝癌护理常规 (4) 五、胆石病(胆囊结石、胆道结石)护理常规 (5) 六、胆管感染护理常规 (6) 七、胰腺肿瘤护理常规 (7) 八、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8) 九、脾切除术护理常规 (9) 十、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10) 十一、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11) 十二、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12) 十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护理常规 (13) 十四、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护理常规 (15) 十五、胃肠减压护理常规 (16) 十六、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16) 十七、T型管引流护理常规 (17)

1.术前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 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药物及皮肤过敏试验等。 3.观察病情变化及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4.呼吸道准备吸烟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教会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5.胃肠道准备根据病情给予合理的饮食,按手术和麻醉的需要做好肠道准备,一般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需要清洁肠道者术前一日口服缓泻剂或前一日晚、术日晨各灌肠一次。 6.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术中体位,练习床上使用便器,教会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 7.术前一日指导协助患者修剪指甲、理发、沐浴及更衣。 8.术日晨护理术前2小时按手术要求做好皮肤护理;测量生命体征,询问女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嘱患者排尽尿液,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并交由家属保管。 9.备好病历、影像学检查资料、药物及其他术中所需物品。 10.与手术接诊人员仔细核对患者腕带、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做好交接并记录。 11.根据手术类型准备麻醉床,备好床边用物,如吸氧装置、吸引装置、输液架及监护设备等。 12.术后护理按麻醉后患者护理常规。

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皮肤科护理常规 目录 1、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 2、带状疱疹护理常规…………………………………………P2 3、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护理常规………………………………P3 4、银屑病护理常规……………………………………………P4 5、药物性皮炎护理常规………………………………………P5 一、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饮食护理。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影响。 3.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刺激式呼吸中毒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4.协助病人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热水烫洗。 5.对光敏感性的病人须防止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个别敏感者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的照射。 6.交待病人禁忌使用过敏药物和食物。 7.给病人擦药时,要注意室温,夏季防中暑,冬季防受凉感冒,痂皮应先湿润后再去除。 8.药浴治疗者,应注意水温,严格掌握药浴时间。对年老或患有各种心血管疾病者,应多加巡视,以防意外。

二、带状疱疹护理常规 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观察皮疹情况。 【护理措施】 1、积极治疗疱疹,防止破损、溃烂发生。局部如有破损应及时换药、保护创面不受感染. 2.内衣应宽松,勿穿丝毛及化纤内衣。 3. 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及营养神经药。 4.眼部护理(主要针对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病人):眼部分泌物可用棉签擦除分泌物。遵医嘱将抗生素眼药水和抗病毒眼药水交替滴眼,角膜疱疹有破溃,要防止眼球受压,滴药时动作轻柔。洗脸毛巾要保持清洁。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告知患者避免接触儿童或未出过水痘或带状疱疹的人群。 三、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护理常规 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观察皮疹及皮损等情况。 2.评估病人是否有家族史或过敏体质。 3.询问病人是否有慢性感染病史。 【护理措施】 1.禁食刺激性和异性蛋白食物。 2.剪短指甲,婴儿可戴手套,防止搔抓。 3.皮损处避免各种刺激,禁用热水烫,用力搔抓,禁用肥皂。 4.光感性皮炎,避免日照。

皮肤病护理常规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 3、如对患者沐浴、理发,应按医嘱执行,如无特殊医嘱,可按一般规定进行。 4。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就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5、皮肤科病房宜用深色内衣及床单,患者衣服、床单如有沾污浸湿,应及时更换。 6.某些饮食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故必须注意饮食护理,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 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得影响、 7、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叶蛉病等病须防止日光与紫外线照射个 别敏感着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得照射、 8. 、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所以使用得药物、 二、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就是由水痘-——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得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点就是集性得粟粒至绿豆大小得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得一侧,不超过驱体中线,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就是横过得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主要临床表现】 1、皮疹形态为集簇性水疱,沿受累得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伴局部淋巴结肿痛、 2、沿受累神经分布得神经就是本病得特征,发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2~3周,极少复发。 【治疗原则】 1。抗病毒治疗。 2. 消炎止痛。 3、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4. 对症治疗。 【护理重点】 1。按皮肤科一常规护理。 2. 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 3.。保持床单干净,勤换内衣、 三、药疹 药疹就是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得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 【主要临床表现】 1、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得风团。这种风团皮疹较一般荨 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较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等、 2.腥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呈弥漫性鲜红色斑或米粒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分布 3. 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渗液、结痂、继而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有臭味、粘膜亦有充血、水肿、糜烂等。 3.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就是药疹中最严重得一型,其特点就是发病急,皮疹初起于面、颈、胸部、发生深红色、暗红色及略带铁灰色斑很快融合成片,发展至全身、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得松弛性水疱及表皮松解,呈烫伤样表现、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 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 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 做好记录。并通知医生。 5、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 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两便次数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重危患者按医嘱执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 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度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色发绀,心慌浮肿为主症。病位在涉及心、脾、肾。多由于久病废虚,感受外邪引发病。临床辨证分为寒饮束肺、痰湿壅肺、痰热郁肺、痰蒙心窍、肺肾气虚证。西医学中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有上述表现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空气清新,避免烟尘等刺激性气味,寒饮束肺和肺肾气虚应保暖防寒;痰热郁肺者室温宜凉爽,痰湿壅肺者,室内湿度偏低些。 三.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坐位,注意预防褥疮护理,病情缓解会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四、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应记录出入量。 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六、密切观察神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喘息、浮肿、咳嗽、咯痰、舌象、面色、出汗、四肢、二便等变化。 若见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写作处理:

各科临床护理常规内容

【各科临床护理常规内容】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科急症的一般护理常规: 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首先要进行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急诊的有关制度及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并根据病症性质,调节温湿度。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症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1次。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2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副反应等情况,做好记录。发现病情突变时,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随时检查各种导管是否畅通,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味和性质,做好记录。 9、根据病情给予正确卧位。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0、对于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类相应标本(如呕吐物、尿液等)送检。 11、对于诊断未明的腹痛患者禁用止痛剂。 12、发现传染病应该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和传染病报告。 13、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4、手术患者做好手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实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5、凡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应该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6、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7、出院患者应予以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处理。 第二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内分泌科带教目标和计划备课讲稿

内分泌科带教目标和 计划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实习生教学目标和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本科室环境、布局,了解本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班人员职责。 2.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各基础专科护理操作严格规范。 3.掌握专科知识:糖尿病的分型,临床表现,急慢性并发症,治疗原则,护理要点。 4.掌握糖尿病降糖药物,抗甲状腺药及甲状腺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5.掌握胰岛素泵,胰岛素笔,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6.掌握整体护理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掌握护理病历书写方法。 7.熟悉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健康宣教 8.了解内分泌科常见急症临床症状;配合抢救要点。 二、教学计划: 1.选取优秀的护理人员成立带教小组,设立总带教并实行一 对一带教,严格按照带教要求带教; 2.护生入科第一天,进行详细的入科宣教及入科评估(学生 学校、学历、轮转科室、动手能力); 3.合理排班,护生的排班与带教老师一致。

4.每周一次知识小讲座、本科生主讲业务学习一次,安排护 理查房一次。落实并予教学登记本登记签名。 5.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遇到的工作生 活上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听取实习生对科室的带教意 见。 7.做好合理的教学安排: 第一周:熟悉内分泌科环境,各班流程、职责;了解本科 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示范指导血糖监测,胰岛素注 射,胰岛素泵使用,各种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第二周或第二至第三周:指导学生熟悉本科常见病、多发 病的临床表现和专科护理技术;掌握本科常见病的入院宣 教;了解各类降糖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素等的使 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周或第三到第四周:熟悉我科常见急症临床症状,指 导学生如何识别、配合抢救及护理。熟练掌握胰岛素笔, 胰岛素泵,血糖仪的使用,能对糖尿病甲亢病人进行正确 有效的健康宣教。 8.及时完成出科考试,并登记;及时在实习鉴定手册签写符合实际的评语,签名。 9.做好出科护生的出科问卷调查,听取意见及时整改。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常州金林骨科医院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二、糖尿病护理常规 (2) 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3) 四、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护理常规 (5) 五、低血糖症护理常规 (6)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7) 七、甲亢危象护理常规 (9) 八、甲状腺炎护理常规 (10) 九、尿崩症护理常规 (11) 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2) 十一、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3) 十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14) 十三、高血钙危象护理常规 (15) 十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护理常规 (16) 十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护理常规 (17) 十六、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18) 十七、嗜铬细胞瘤致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 (19) 十八、低钾血症护理常规 (20) 十九、糖原累积病护理常规 (21) 二十、护理部相关专科检查护理常规 (22)

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制订(修订)者:护理部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休息与卧位: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具体护理,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3、生活护理:除常规生活护理外,还应注意身高、体重及准确记录出入量等特殊护理项目。 4、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给予各种治疗饮食并指导病人遵守膳食原则。 5、功能试验:了解内分泌疾病功能试验的意义及方法,做好各种物品准备及急救准备,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以取得合作,保证试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确无误。 6、用药护理:正确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指导患者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7、内分泌疾病危象的护理:了解危象发生的表现,以及不同危象的特异治疗及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8、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9、健康教育:根据病种及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 病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护理,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访。

皮肤科护理手册

皮肤科护理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1)主动热情接待人院病人,介绍医院环境、病区主任、护士长 及规章制度,通知主管医生。 (2)病人人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以后每日2 次,3d后改每日1次。体温37.5℃以上者每日4次,39.5℃以上者每4h测量1次,连测3d,正常后每日1次。 (3)注意饮食管理。一般病人给予普食。过敏性皮肤病者,禁食 鱼、虾、蟹、蛋类及刺激性食物。 (4)解除病人思想顾虑,给予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每周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min。(6)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全身大面积皮肤损害者,应及时 更换消毒被单及衣服。 (7)未经医生允许,不得洗澡。 (8)每周剪指(趾)甲1次,嘱病人勿挠抓皮肤,预防感染。 (9)指导并协助病人涂药;全身擦药时,注意避免着凉。随时观察 用药情况,如有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10)重危病人每2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褥疮发生。 (11)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时,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和副作 用。如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感染及肝肾功能损害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12)按医嘱及时留送各种化验标本。 二、皮肤科常见疾病护理 (一)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皮疹呈多形性,可 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多呈对称分布,瘙痒剧烈,易于复发。 1.观察要点 (1)皮疹形态:一般为多形性,由红斑、丘疹和水疱组成,集簇分布,边缘弥漫不清。 (2)皮疹的部位,以颜面、耳后、手、足及会阴处多见。 (3)湿疹发作与饮食(鱼、虾、蛋)、情绪(紧张、劳累、忧郁) 及其他因素如寒冷、日光、皮毛等的关系。 (4)观察病人服用抗组织胺药后,是否有头晕、嗜睡等副作用。 (5)观察外用药治疗后皮损的变化。 2.护理常规 (1)执行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医嘱给予清淡饮食,禁食鱼、虾、蟹及刺激性饮食。婴幼儿 湿疹系母乳喂养者,其母应暂禁食鱼、虾、蛋类等食物。 (3)避免局部刺激,嘱病人不要搔抓和用肥皂或热水洗烫患处。 (4)湿疹糜烂渗出者,给以湿敷,大面积湿敷时注意避免受凉。常 用湿敷液有3%硼酸溶液、0.1%雷夫奴尔溶液、1:8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等。

内分泌科操作

血糖检测 【目的】 快速、方便的监测血糖,为控制血糖提供依据。 【操作准备】 1、病人准备:病人双手手指皮肤颜色、温度、污染及感染情况,合作程度 2、用物准备:血糖仪(安装电池并经过密码设置)、血糖试条(必须与血糖仪型号相同)、 一次性采血针、75%乙醇棉球、干棉球。 【操作要点】 1、确认血糖仪密码条与试纸一致 2、酒精棉球消毒,待干 3、快速针刺,正确采血 4、正确读数,告知患者 5、及时处理采血针,及试纸条 【关键注意点】 1、在测试前确认血糖仪显示的代码与试纸盒的代码一致。 2、取血部位酒精消毒后,须等酒精挥发后再采血,以免酒精与试纸条接触导致检测值不准 确。 3、不能挤压,按揉手指,但可以从指端向指尖压血,无须弃掉第一滴血。 4、指导患者干棉球按压采血处。

血糖检测操作规程 自身准备,自我介绍。 抄医嘱,双人核对 评估病人病人双手手指皮肤颜色、温度、污染及感染情况,合作程度 (口述:治疗台,治疗车,治疗盘清洁,可以使用。) 洗手,戴口罩。 血糖仪(安装电池并经过密码设置)。 备齐用物血糖试条(必须与血糖仪型号相同)。 一次性采血针、75%乙醇棉球、干棉球。 核对,解释 病人准备 取舒适体位 部位选择:用75%乙醇棉球消毒指尖皮肤,待干燥。 插入试纸条,屏幕显示密码数字,与试纸筒上密码数字一致。 拧开针帽,核对床号、姓名。 血糖测试用力将采血针按压在手指尖一侧皮肤,按下针身,血液自然流出。 弃针 将血滴在测试区 用干棉球按压伤口,以免感染。 持续约5秒(根据不同机型而定),显示屏出现测试结果,口头报测试结果。 将使用过的试纸条拔出后放入污物杯。 核对床号姓名 洗手,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洗手,脱口罩,记录。

水肿护理常规

水肿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一)有无水肿、水肿特点及其严重程度 判断水肿程度: 1)轻度,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组 织轻度凹陷,平得较快。 2)中度,全身组织均可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可见明显或较深凹陷,平复缓 慢。 3)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低部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此 外,胸腔、腹腔、鞘膜腔可有积液,外阴部也可见严重水肿。 (二)水肿对身心的影响 检查有无皮肤破溃或继发感染;有无与容量负荷增高有关的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和体征,尤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和体征。 (三)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水肿发生后就医情况,重点为有否使用利尿剂,以及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疗效和不良反应;有无饮食、饮水限制及其实施情况。 二、护理措施: (一)休息 轻度水肿者必须限制活动,严禁剧烈活动。 严重水肿者发及心、肝、肾功能不全伴水肿者,宜卧床休息,以增加肝、肾血流量,有利于水肿的消退。 (二)卧位 眼睑、面部水肿患者枕头应稍高;双下肢水肿者,应尽量平卧,休息时应抬高双下肢30~45。,利于血液循环,以减轻水肿。胸水、腹水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以改善肺扩张受限及横膈抬高所致的呼吸困难。适当床上活动,防止肢体静脉血栓形成。阴囊水肿者用阴囊托带托起阴囊以利水肿消退。 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者应卧床至水肿消退,慢性肾炎可视水肿的轻重及血压、尿常规的正常与否来决定患者的活动量,待病情缓解和恢复期,可室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以促进血脉流通,有利于早日康复。

(三)钠、水的摄入量 原则上予少盐饮食,每日2-3 g为宜,不在另加含盐食物。每日入水量依水肿原因、程度及尿量而定。 心源性水肿:每天食盐摄入量在5克以下,入水量每日1500ml以内。 肝性水肿:入水量限制在每日1000ml以内,低血钠者每日500 ml。 肾性水肿:每日尿量达1000ml者一般不限,但不宜过多饮水,如每日尿量小于500ml应限制液体入量,重者量入为出(前一天尿量+500ml)。 (四)皮肤护理 1)保护皮肤免受损伤衣着柔软、宽松,床单位整洁干燥无皱褶,翻身时 避免拖、拉、拽以免水肿部位皮肤受摩擦和破损。并发阴囊水肿,应绝 对卧床休息,用棉垫或棉质毛巾托起阴囊,折叠大小应以阴囊水肿大小 为准,高度以舒适无下坠感为宜。 2)预防皮肤感染:使用利尿剂尿频者注意会阴部清洁 3)静脉穿刺及输液治疗护理静脉穿刺前用手指压迫肿胀组织以暴露血 管,推开皮下水分,易于进针。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水肿患 者皮肤菲薄易破损,输液结束揭除胶布时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胶布浸湿 后缓慢揭去。拔针时按压针眼时间应延长,至液体不外渗为止。 (五)用药护理 1)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利尿剂不宜在晚间服用,以免影响睡眠。 2)观察药物疗效:监测24小时出入量,观察水肿有无消退。 3)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根据需要测定血清电解质浓度 低钾血症表现为软弱无力,恶心、呕吐、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心 率早期增快并有心律失常,心电图示:T波低平、倒置,可出现U波。 低钠血症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痉挛、口干、眩晕、胃肠功能紊乱等。 低谢性碱中毒主要表现为易激动、神经肌肉过度兴奋,严重者可有强直 性痉挛。 (六)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出现水肿的原因,水肿与钠、水潴留的关系; 2)合理安排每天食物的含盐量和饮水量; 3)指导患者避免进食腌制食品、罐头食品、啤酒、汽水、味精、面包、豆 腐干等含钠丰富的食物,并指导其使用无钠盐、醋和柠檬等增进食欲 4)正确测量每日出入液量、晨起餐前排尿后测量体重。如出现严重全身性 水、体重增加过快过多或在夜间及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可能是早 期心力衰竭,应及时就医; 5)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作用和不良反应并告诉 患者不可擅自加量、减量和停药。 参考资料 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08年4月 戴宝珍主编实用症状护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5年4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第1版,2011年7月 修改时间2013-4-16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教材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新病人,作好入院介绍,并立即通知医生,对重危者交接后积极抢救处理。 2、24小时内完成护理入院录,新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日二次,连续二天,以后 一日一次。体温37。5℃以上者每日3次,体温不升或38℃以上4次/日39℃以上6次/日,体温正常二天后每日一次。病危病人按医嘱及病情需要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3、新病人入院时测体重一次,以后每周一次。不能测体重时,分别用平车或卧床表示。 4、新病人入院后按医嘱留送大小便标本及其他化验检查,每天记录大小便次数,观察 色、量、性状。三天无大便者应作通便处理。大便异常者,应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5、密切观察病情,有变化者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按病情正确记录尿量或出入量。 6、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病人皮肤、头发护理,新病人入院时做好病人的清洁卫生护 理。 7、了解病人饮食习惯,进餐时护士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饮食和进食情况,尤其是治疗 饮食及试验饮食落实情况,并做好饮食指导。自理困难者协助进食。 8、了解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的需求,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做好 心理疏导,避免一切医源性刺激。 9、所有病人出院前应做好出院指导。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注意定时通风换气,并进行紫外线消毒。 2、病人入院后,接待安置,介绍入院须知,责任护士自我介绍。 3、新病人入院应立即报告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及时处理。测体温、P、R、BP,体重, 做好记录。 4、按医嘱通知营养室饮食种类。急腹症未开医嘱前予禁食,并准备胃肠减压,输液等 器具 5、根据病情确定分级护理,认真执行护理体会,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及家庭情况,对病 人心理、生理,社会关系有整体动态的评估。。责任护士24h内完成入院护理病历和出院小结。 6、新病人测体温、P、R 2次/日X2天。一般病人1次/日。重危,手术后3天及体温在 37.50以上者,3次/日。380以上者4次/日。390以上者6次/日。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