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劳动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为了更好的实施家庭教育而创立的“家长学校”,从而得出启示,在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的同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父母家长学校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发挥着光芒,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发。他不仅致力于学校教育,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其家庭教育理论是他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认为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孩子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出发,通过系统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从中得到启示,以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孩子能够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获得更好的教育。

一、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力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强调,家庭是人们多方面的关系经济的、道德的、精神一心理的、美学的基层细胞,孩子的“和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家庭教育直接有关。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的一切都取决于童年期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年期是孩子思想品德和智慧发展的奠基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他在分析研究了七十多个难管教的孩子,其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孩子所受教育和孩子早期童年的周围环境条件所引起的”。他把健康成长的孩子比喻为美丽的花朵,指出,“我们所期待的美丽的花朵,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需要多年的

努力才能创造出来一一培养、防暑、防寒、注意浇水和施肥”①,这一切工作主要靠家长来完成。父母能够“把好的品质灌注到孩子身上”,才能从孩子身上得到“生活中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在毕生的教育实践中始终顽强地寻找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的途径,可以说,在他心目中家庭教育是和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工作。他曾一再提到他重视家庭教育的思想出发点: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他还认为,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他还认为,家庭是第一个源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信念的巨流是从这里开始奔流。他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②。

二、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

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在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尤其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扮演,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的教育者和教师,但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育者和教师,而且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和教师。

同时,他还认为教学与教养是不可分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向孩子传授有关知识,发展智力,又要使孩子的精神不断充实、更新,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坚定的信念。

1、要切实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少年儿童的健康是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口号:“健康、健康,第三个还是健康!”他认为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他还对家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要重视营养和饮食习惯。既不允许孩子挑食、偏食,同时,又要注意伙食的营养成份,要提供更多富有维生素的食品;第二,要让孩子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得出结论,早起锻炼,做早操等习惯必须

①[苏]苏霍姆林斯基著,黄汪瑞译.《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第10页.

在童年时期养成,所以他要求家长按时叫醒孩子早起锻炼,培养孩子早睡早起、坚持锻炼的习惯;第三,要让孩子从小耐寒耐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决不是娇惯孩子,加强耐寒耐劳的锻炼能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苏霍姆林斯基在儿童健康问题上主张锻炼,反对娇惯;主张采取积极的措施,反对一味消极保护的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参考的。

2、家长要为孩子的智力发展创造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在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方面能起和应起自己应有的作用。学生愿不愿意学习,学得好不好,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孩子的事。家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经济上要划出一定款项来为孩子购买图书。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家庭都应当尊重科学、文化和热爱书籍。书籍,尤其是文艺书籍,除了对智力发展其作用外,还对德育和美育起作用,要让孩子爱书籍,爱读书。家长必须重视孩子在这方面的精神需求,要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他。第二,要满足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在入幼儿园和小学前,家庭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大,三岁之前是孩子奠定智能的重要阶段。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家长不仅要教育孩子,而且要对孩子进行教学,“要站在孩子的摇篮旁直接参于孩子的学习”。家长要耐心和正确地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此外,家长还应当带孩子到那些能诱发儿童提问的场所去,活跃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特别主张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思索。大自然在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知识、道德和美的源泉。第三,要关心和督促孩子预习、复习和完成家庭作业,帮助他合理安排作息制度,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敦促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批评了只关心孩子记分册上分数的家长。他认为,“三分”和“五分”并不能说明一个学生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这个儿童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个“五分”,而那个儿童得个“三分”已经是学习上不小的成绩。家长要细致地帮助孩子成功地学习,不断进步。

3、塑造孩子纯洁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比喻每个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土地,如果大人不流汗水,不去播种,就会长出杂草来。因此,“要时刻保护儿童心灵的纯洁,绝不让一粒恶种落到他们的心田里”③。他认为,孩子在童年、少年时期,就需要以善驱恶,扶正

压邪。一是要培养孩子信奉善良,对善良美好事物的信念,为他人谋福利,防止心灵空虚;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良好情感,学会同情别人,爱惜别人,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察别人的举止言行,防止对人冷酷无情;三是要教育孩子善于控制自己的愿望,不能让孩子的个人志愿成为他们的“宇宙之心”,要防止儿童心灵染上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四是要教育孩子“对周围世界中的美与丑,善良与邪恶”作出反应,防止儿童心灵染上“多关心自己,少管别人闲事”的摸不关心的恶疾;五是要教育孩子说实话、真话,防止心灵染上说谎、欺骗、弄虚做假的恶习;六是让孩子在“智力劳动中体验到灵感的力量”,培养孩子勤奋细心的良好习惯,防止染上懒惰、粗枝大叶的恶习;七是要教育孩子“凭良知去傲好事,不贪图表扬”,防止沾染上虚荣心的恶习;八是“实现道德修养和劳动准备、体育锻炼和精神修养的统一”④,防止思想幼稚无知。

三、论劳动在家庭教育中是强大的教育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孩子的劳动锻炼是家庭教育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⑤。他认为,孩子从学会拿小勺由盘子里取食往嘴里送的时候起,就应当受到劳动的教育。家务劳动,是家庭相互关系修养的基础,它象一条红线贯穿着家庭的成功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劳动教育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他指出,劳动既是“良心和义务的第一个最正直的捍卫者”,也是“精神的振奋和手的能量融为一体的活动”⑥。因此,必须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道德修养,从认识劳动是幸福的创造者的思想中,逐渐产生“一种必须尽义务的想望”。其次,要使孩子通过劳动在力量和能力上作出“重大努力”,“不要怕儿童手掌上有污渍和老茧”,让孩子掌握“多种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论家庭与学校密切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在阐述其儿童教育思想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家长教育。他认为应重视家庭教育,尤其强调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他办了一所“家长学校”,在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共同研究中教育家长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学会做父母。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④[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庭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第126页.

⑤[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庭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第52页.

1、家长教育的对象范围比较广,包括学龄儿童家长、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刚刚怀孕或新婚的年轻人、以及高年级的学生和未婚青年。他曾经多次明确指出“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物理学家、数学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父母、丈夫或妻子”⑦。问强调每个人成人以后都将做家长。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接受如何做家长的教育。

2、家长教育的内容根据其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学生家长主要从解决儿童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向家长传授实际教育技巧、提升教育素养,教育他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力、语言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情感等;对年轻父母进行婚姻关系教育,使父母能够处理好夫妻相互关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对未婚青年进行婚姻准备教育,教育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培养双方对婚姻的忠诚感;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导他们如何寻找真正的爱情。

3、家长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父母学校”,组织家长教育集体,将家长按照有无孩子及孩子的年级分成不同的系、组,分别进行每个月两次的学习,每次一个半小时,由学校校长、教务主任、优秀教师负责上课⑧。圈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共同探索关于儿童教育的科学规律。

五、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研究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我们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家庭环境气氛对孩子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差指出在良好的家庭中笼罩着的这种气氛对言语、思想和情感,对观点、对微微能察觉的情绪色调的极度关心关系良好。他认为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地温和善良、宁静、心灵健康、真诚地相信人的美好,听信教师的讲话,对影响人们心灵的细微事物能敏锐感受。如果孩子在无知识、无礼貌的环境中生活,“早晚会变成孩子的眼泪和愁苦”。

⑦[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庭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第5页.

家长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家长应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教育孩子。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与成果,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了解。家长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与选择事情。有些事情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二)提升父母自身的素质,提高其教育修养

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的素质。所谓素质是指人的体质、性格、气质、知识、品格等各种要素的总和。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但家庭教育的缺失正逐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尽管不少学校都设立了家长学校,但大多成为摆设,其中主要原因,一是学校不知如何对家长进行教育,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好的家长是学出来的”,一些地方提高家长素质的做法值得借鉴,如聘请家庭教育专家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培养优秀的教育师资,定期进校培训学生家长等。通过培训学习,可以使传统的、封闭的家庭教育向开放型的家庭教育转变;从对家长单一的说教向家长学生相互沟通、平等交流转变;从重智育轻德育向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转变,最终使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发生转变,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注重提高家长素质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成败的重要一环,是关系孩子幸福前程的重要一环。关注素质教育,就必须提高家长教育的素质。

(三)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首先,学校要建立和逐步完善家庭教育的指导,优化家庭教育。学校创立家长学校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并给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以切实、具体的帮助,如重视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开辟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为家长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的帮助。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如了解学校、班级的环境和学习条件,了解学校老师对孩子所提的各种要求以及学校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哪些学习和活动的条件等;另

一方面,学校可创设条件,让家长能有机会参与学生课堂内外活动,以了解孩子的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开展各种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促进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

其次,社会也应当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使家庭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使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可以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从“封闭式”走向“列放式”使学校教育这一个系统与整个社会系统发生密切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活动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要实施社会教育,就要坚持正确导向,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我们相信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借鉴,一定会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推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长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王义高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胡继渊陈文斌.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初探[J].外国教育资料,1993,4:54—58.

[4]姚庆.苏霍姆林斯基开辟的儿童教育新路径——家长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5,3:54—55.

[5]张文文.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对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启示[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2):26—28.

[6]何娇.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9,39:225.

[7]郑艺红.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中看他的女子教育思想[J].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7,06.

[8]王霞.关于新时期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J].理论导报.2006,10:30—31.

[9]王淑清.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和施教方法[J].考试周刊.2008,46:156—157.

[10]乌云特娜.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J].江苏教育.2004,21:34—35.

[11]杨素萍.苏霍姆林斯基爱情教育思想解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12]李平,李超.家庭教育的原则(讲座之四)家庭学校协同教育[J].家庭教育,2000,(04).

[13]王淑英.学校应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J].学校管理,1996,(03).

[14]田宝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解读[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15]张成秀.苏霍姆林斯基论母亲[J].现代家教.1999,(04).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马扬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人文系学前教育专业2009级二班200903054 指导教师:李慧霞 内容摘要:颜之推是南北朝隋初时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他的《颜氏家训》这一著作当中.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早教;启示;心理健康 颜之推(公元531-595年),字介,祖籍为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是梁朝建业(今南京市)人.他一生遭遇坎坷,他自称“身经三代之悲,一身而三化”.虽然他生逢乱世,但是他生于士族官僚家庭,而且早年曾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熏陶.他有感于当时的世风败坏,道德沦丧,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他著成了《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有二十多篇,其主要内容是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例宏大严整,理论系统深博,此书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 一、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 (一)提倡早教 颜之推提倡家庭教育应该从胎教开始,他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他认为如果普通家庭不能从胎教开始,那么也应该从婴幼儿开始就进行教育,因为教育的越早越好,他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以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在孩子刚刚懂得看别人脸色,识别喜怒的时候,就加以教诲,那么让他做他就做,不让他做他就不做.颜之推还认为:婴幼儿时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因为幼儿时期容易受到影响,而且可塑性大,所以早期教育的效果是最好的.而且颜之推以自己的学习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说:勿七岁时,

诵《灵光颠覆》,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置荒芜矣.年龄越小受到的影响越深刻,甚至会影响一生.早期教育,至关重要. (二)主张爱交结合 颜之推主张女子不可无教而有爱,如果父母无教而有爱,反而会导致饮食为食,恣其所欲,亦戒翻奖,应词反笑,至有识知,违法当尔.也就是父母对子女的行为任其为所欲为,该训诫的时候则奖励,斥责的时候则一笑了之,等子女长大以后,则以为按照道理本应该这样的结果,父母即使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所以他强调对子女要从严教育而又不失慈爱,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无畏而生孝矣.父母对待子女,既要威严而又不失慈爱,那么子女也会对父母孝顺.他也强调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不能偏爱溺爱他们,父母要均爱.他说: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予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龟明鉴也.在这段话中讲了由于父母不能均爱,而导致子女落得个不好的下场的例子,例如,共叔段母亲的溺爱造成了他的死;赵王如意由于父亲的宠爱导致了他的被杀. (三)重视环境和师友的影响 颜之推重视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所以他认为子女也一定要谨慎的结交师友,以免误入歧途.因为他们处在幼小的时期,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很大的影响.也就是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或者和什么样的人交往,那么他们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所以他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重渍陶然,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以之......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室,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为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四)重视规范的语言教育 颜之推重视子女的语言教育,认为从小学好语言很重要,而且他强调家庭教育中,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父母负有重要的责任.他说: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几罪矣.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要进

浅谈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及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浅谈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白泥中学陈琪 [论文摘要]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来自个体内在的多种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文化和家庭的渊源。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家训的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任性刚直”、“好勇崇俭”、“气太强”等,逐渐形成其独特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有利于我们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启迪和促进现代家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论文关键词]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文化现代教育引言: 曾国藩作为一代鸿儒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道德文章、为官治军可谓卓绝一世,特别是他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为后世所传颂。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包括了丰富的内容:教育其兄弟子侄志存高远,不断读书学习知识以明事理,讲礼仪知荣辱,协调处理好多方面关系等等.这些思想充分融合了曾国藩的为人处世的原则,也充分体现他对儒学的传承和发展,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思想,突出表现在:"孝"、"严"、"勤"、"俭"、"和"等等。反思现代家庭教育,越来越趋于功利化、实用化,忽视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使教育的内容出现了偏差,致使人性冷淡。此外,除骄戒傲和自克自省,自立自强。对于

现代家庭教育出现的过分溺爱、重智轻德等教育误区,曾国藩教化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正文: 一、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影响 曾国藩自幼好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从其求学历程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曾国藩获取传统文化之精深,接触面之广博,实属罕见。曾国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三大显学”钻研极深。儒家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积极入世精神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道家的全身保生,避让退守之道;墨家的勤劳节约之学,都深深地濡染并引导着曾国藩的人生,并进而成为曾国藩家训思想的重要精神养料,影响着他对家人的训教,“儒墨道”之思想在其家训中得到灵活的运用。曾国藩毕生信守儒学,信奉孔孟之道,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他对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推崇备至的。可以说,曾国藩早期所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为其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曾氏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习惯的继承 一个人生活生长的家庭环境对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世家,深受高祖、曾祖及父亲的

浅谈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8448387.html, 浅谈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杨飘飘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0期 众所周知,每个父母心里都怀揣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更是家庭教育的责任。鉴于父母对子女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家庭教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一种选择。《陶行知全集》有一句名言是:“教人要从小教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教育是树人之本,家庭教育为教育之源。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环节还是较为薄弱,存在很多的不足,“不知道怎么教”,甚至任其自由发展,直接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历来为我国所看重,认为家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信仰和行为对子女的未来发展会有决定性的作用。现针对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现状与对策浅谈以下见解。 一、农村家庭的教育的现状 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相比于城里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农村家长为了使家庭经济条件富裕一些,还要外出打工,并且因为家庭经济基础的落后,在选择孩子的玩具、图书、学习用品、课外兴趣班、外出旅行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经调查发现,农村劳务输出成为广大农民选择脱贫致富的一条路,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孩子在家,造成大量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各种不利的因素:溺爱、与父母感情有隔阂、缺少父母的爱等。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许多家长认为“老师管教育,父母管吃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对父母的“教育责任”缺乏认识,也缺乏自信。这是当前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思想障碍。同时农村部分家长把教育等同于智育,缺乏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忽视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过早要求孩子读书、写字、算术。这种思想阻碍幼儿的健康发展。也有一部分家长在认为家庭教育重要的同时,又在实际生活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认为孩子是否成才有着遗传决定论的糊涂观念,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虽然有教育的因素,但非完全教育的结果。在子女问题上更多的是不作为。这些原因都在影响着他们教育下一代的积极性。 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大部分家长教育方法简单化,多用许诺或物质鼓励,少讲道理,批评打骂多于肯定鼓励,对孩子个性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有些家长不学习、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修养、父母说话粗鲁,打架说脏话,甚至经常好吃懒做,对孩子影响很坏,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等不正当行为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的放纵,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 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他的一生留给我们许多关于教育的知识名言。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带给你们启发与帮助。更多资讯尽在名人名言栏目! 1.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3.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4.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5.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6.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7.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8.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9.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10.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11.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12.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13.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第X 页共X 页---------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思想;启示;心理健康论文摘要:颜之推是南北朝隋初时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他的《颜氏家训》这一著作当中,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着重要的影响。颜之推,字介,祖籍为琅琊人,是梁朝建业人。他一生遭遇坎坷,他自称“身经三代之悲,一身而三化”。虽然他生逢乱世,但是他生于士族官僚家庭,而且早年曾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熏陶。他有感于当时的世风败坏,道德沦丧,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他著成了《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有二十多篇,其主要内容是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例宏大严整,理论系统深博,此书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 一、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提倡早教颜之推提倡家庭教育应该从胎教开始,他说: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他认为如果普通家庭不能从胎教开始,那么也应该从婴幼儿就开始进行教育,因为教育的越早越好,他说: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以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在孩子刚刚懂得看人的脸色,识别喜怒的时候,就加以教诲,那么让他做他就做,不让他做他就不做。颜之推还认为: 婴幼儿时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需早教,勿失机也。”因为婴幼儿时期比较容易受到影响,而且可塑性大,所以早期教育的效果是最好的。而且颜之推以自己的学习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说: “勿七岁时,诵《灵光颠覆》,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年龄越小受到的影响越深刻,甚至会影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 浪拔湖中心小学周波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当今社会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悲剧依旧上演,这对教育产生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有良知有责任心的教育者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学校育人的困惑,“现在的娃儿不好教”,是我们的方法少还是能力差?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2、家长缺乏责任心。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 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1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在长达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处于教育的第一线。长期的教育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教育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前辈教育家的思想。他在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理论概括创建了洋溢着创新意识的教育思想体系。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治校”思想 ( 一) “教育思想治校”的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管理思想是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他针对前苏联学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的做法以及其他误区,结合前人的学校管理思想和自己的思考提出了“教育思想治校”的思想。凡读过《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人,定会留下这样一个深刻印象: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师的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让教师们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即给他们提供充裕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有暇思考教育学工作难题,有暇结合工作实际博览群书,引导他们沿着实践、读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使之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最终达到用共同的教育信念把全体教师团结成一支攻克教育堡垒的坚强队伍。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思想治校的重点放在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他不仅领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把整个学校变成了一个活跃的“创造实验室”,而且在实践中采取了许多旨在培养教育素养的,颇具特色的做法。 ( 二) 教师队伍的建设 1. 教师的教育素养 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很赞同学校有选教师的特权,否则办不好学校。他认为选教师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热爱学生和教育工作;有钻研精神。 2. 抓科研、提升教师的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对凯洛夫教育学不满,认为有95%是向师范生灌输如何教知识、讲知育,他认为学生是需要个别对待的,具体他采取了两项特殊的措施:(1)典型案例研究。(2)心理学研究会。 3. 关于教师管理 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他说:“教师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就需要休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自由时间,以供读书和研究。自由支配时间是根,它滋润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提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他终生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本)》 15 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 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之所以需要这种时间,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学习很好,不经常感到有落后的危险。自由活动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能使他们生活中不仅有学习,而且意味着使学习富有成效。 (第二卷626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要给孩子空余时间 只有当孩子每天能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不少于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 (第四卷230页《帕夫雷什中学》) 要教会少年独立和合理地利用独立支配闲暇时间 假如教师和共青团组织从所谓爱惜少年出发,寻求的只是什么才能引起他的兴趣,考虑的只是为他组织好星期日的娱乐,那么我们大家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便是百分之百的漠不关心,因为我们没有教会他独立和合理地利用独立支配的闲暇时间。 (第五卷334页《教育与自我教育》)

让每个少年每天有几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 让每个少年每天有几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一点十分重要。他每天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利用它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五卷341~342页《教育与自我教育》) 学生每天的空闲时间不应少于4~5小时 学生每天的空闲时间不应少于4~5小时,在这些时间里学校不应安排学习,在家里也不应该再做功课。这是学生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所必需的时间。 (第五卷479页《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 七、首先要让孩子体验学习中取得成绩的欢乐 首先要让孩子体验学习中取得成绩的欢乐 我们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孩子在他喜爱的事情中,首先体验到是在学习中品尝到取得成绩的欢乐。 (第一卷318页《学生的精神世界》) 寻找脑力劳动的欢乐 作为劳动的学习的实质就在于,人愿意动脑筋,有一种想进行思考。想完成其中有许多困难的智力任务的愿望和志向。如果人的精神生话中充

论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docx

论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自古以来我国就很重视家庭教育,如“曾子杀猪”、“孟母三迁”等故事。而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贡献尤为重要,他是我国古代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他以自己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经历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有独到见解的教育主张。他为教育子孙写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也是中华传统教育文化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早施教,推崇胎教 颜之推及其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他认为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家长应该抓紧时机,及早地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并且越早越好,甚至到胎教。颜之推说:“当及婴稚,时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为何在“当及婴稚”要实施教育呢?他认为一是由于这是人的可塑性大。二是幼童时期,精神专注,教育效果好。他又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就是说幼年时期心灵纯洁,未染恶习,比较容易接受影响,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等到长大成人,思虑懒散的时候才去教育,那就丧失了教育的关键时期。颜之推的这种观点与我们当前所强调的早期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二、严慈结合 颜之推认为,在儿童家庭教育中,应该懂得如何教子与爱子。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教育和爱护巧妙地结合起来,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不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往往只爱无教,或只教无爱,最终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不良后果。对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他主张“有教有爱,反对溺爱,提倡体罚”。在他的主张里,“有教有爱”与“反对溺爱”在当代社会仍然实用,但是他“提倡体罚”对现在的父母已经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而现在的父母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人,他们不再相信“黄金棍下出好人”的传言。因此,颜之推在这一点上还是有一定的缺陷。 三、均爱无偏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考试说明: 1.考试形式:一纸开卷 2.考试题型: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分析题(每题24分,共24分) 3.考试时间:6月30日16:30-18:00 《家庭教育学》期末综合练习 (复习以此份练习为依据,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再参考四次作业的内 容) 一.名词解释 1、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P5 2、家风:指一个家庭在多少代的蕃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传统。P122 3、家庭结构:是家庭诸分子不同的层次和序列的结合。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身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等。P147 4、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家庭中的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活活动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P158 6、家庭教育的方法:是指家长在对子女实施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P236 7、直接暗示:是把家长的意图直接提供给子女,使之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理解、领会。P259 8、间接暗示:是借助于人的行为或其他媒介,将家长的意图和对子女的要求、期望,间接地提供给子女,使子女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P259 9、反暗示:是利用外界刺激物的暗示引起相反的反应的一种暗示。P260 10、自然后果惩罚:是自作自受的一种惩罚手段,也即在孩子犯了错误以后不给予人为的惩罚,而是让孩子在错误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中去体验不快或痛苦,从而迫使其改正错误。P256 11、低常儿童: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P351 12、超常儿童:智力发展或某种才能显著超过同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摘录大全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摘录大全 导读:1、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2、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苏霍姆林斯基3、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4、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5、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将会是醉生梦死的。——苏霍姆林斯基6、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7、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8、"教师进行劳 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9、比自己生命更为可贵的是理想,理想能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苏霍姆林斯基10、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 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11、皮鞭不只会降低 孩子的尊严,也会毁损孩子的心灵,会在心灵中投入最阴郁、最卑鄙的阴影:畏缩、怯懦、仇视人类和虚伪。——苏霍姆林斯基《家长

教育学》12、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3、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14、我要关注的是,让我培养的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第32页》15、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16、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17、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18、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想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的学生连接在一起。——苏霍姆林斯基19、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20、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摘要: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著的《颜氏家训》中,他要求:家长对子女应尽早施教;父母对待子女应严而有慈;主张人一生必须勤学以求上进;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这些家庭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的家庭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颜之推;《颜氏家训》;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家长对子女实施的具有教育性的行为和活动。在该活动中,家长会利用家庭生活的便利和言传身教的方法,自觉而有意识地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达到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目的。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具有启蒙性、真实性的特点;同时它也是一种终身教育,贯穿于个人成长发展的始终,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我国自古以来就看重家庭教育,历史上广为传颂并为后人所熟知的周公,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本名姬旦,其侄子成王、儿子伯禽所具有的勤政爱民、礼待贤才的品质与其谆谆善诱是分不开的。另外,我国家庭教育的源远流长还体现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子杀猪”等故事以及近代曾国藩的教子之道上。我认为被历代学者所推崇的出自颜之推的我国古代第一部家教专著《颜氏家训》最为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古人重视家庭教育的有力证明。《颜氏家训》中的很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恰恰是最值得当代学习的传统之一。 一、教育子女应从胎教开始,尽早施教颜之推认为胎教和婴儿教育很重要。他说:“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意思是古代的帝王之家有胎教的方法,母亲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就要搬出居所到别的宫里住,眼睛不看邪恶丑陋的东西,耳朵不乱听,声音滋味用礼节节制。颜之推所说的这种胎教与今天的胎教不同,后者倾向于让胎儿听音乐、诗歌等增加其智力,而前者则是通过规范母亲的道德行为来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这种主张是进步的。而且他说,人在幼年,性情纯洁,未染恶习,对父母教诲易于接受,如能及早养成良好习惯,便可事半功倍。到9岁以后,自可“若少成天性,习惯如自然”。颜之推还以自己为例,说他7岁时背诵《灵光殿赋》,以后每10年温习1次,至今不忘。可是20岁以后学的经书,只要1个月不理它,就荒芜了。所以必须“早教”,勿失时机。

陈鹤琴及其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及其家庭教育思想 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 一、科学的儿童观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 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儿童期有意义的发现、儿童的身心特点等,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者的态度和方式。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 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同时,又摒弃了传统儿童观中将儿童看作小大人或无能的观点。“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大人一样?这是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儿童既然不同成人一样……假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 指出了观念变革的必要性,这是进行科学育儿的前提。 他提出“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意志,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人格,成人应当尊重小孩子的人格。” 这是他在批判传统文化中要求子女顺从父母的错误儿童观和学习西方儿童学研究的新成果基础,提出了20 世纪中国新型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的人格。 他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做父亲对待子女应有相当的礼貌”,这同他小时候在父亲面前所受的消极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是一种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关系,反对传统文化中“父严子孝,法乎天也”的专制型父子关系。但他又认识到儿童的不成熟性,非常赞同并继承了颜之推的思想;“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并对此评论道:“颜先生这几句话说得真不错,我们做父亲的实在应当如此。” 并希望“父母待小孩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 在儿童教育中贯穿自由和纪律,这是培养健全人格和社会公民所必需的,这充分反映了他尊重儿童和对儿童充满爱的教育观。 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充分相信儿童。例如,他反对父母因为小孩喜欢偷吃食物而乱藏食物,认为这是以防贼形式来对待小孩,小孩逐渐会丧失自尊心,并与父母之间产生隔膜,引起人格的堕落。这也可以促使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盗窃犯者的儿童经历进行反思;同时,也唤起家长应充分相信儿童,让儿童学会自尊自爱的一种理性的教育沉思。 (二)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学习和教育的能力 他通过对其子陈一鸣的实验观察研究,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就幼儿的动作、好奇、模仿、游戏、言语、记忆、想象、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并配以相应的摄影来展现儿童心理特点,发现了儿童期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可教性。” 并明确指出“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这种充分肯定儿童期的关键性和可教性的意义在于为儿童主动探索世界提供了依据。 他发现儿童期的意义之后,提出了儿童学习能力在1岁前就已具备,学习过程是刺激——联念——动作。

浅谈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改善建议

浅谈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改善建议

浅谈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改善建议 普田乡中心小学吴加敏 当前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开发,然而一些农村家庭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点和行为上的盲点和误区,致使他们在进行教育时感到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值得深思。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通过人际互动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向学习教育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多指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的教育过程。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它也随之产生了。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自然,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了。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现今的农村家庭教育,在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有了不少的进步,为四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才,但也有令人担心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偏差首先是家庭教育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养育观、教子观和成才观上。一些

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教育子女的工作当作家庭私事,把教育孩子成材仅仅与孩子个人前途、家庭荣誉、幸福联系在一起,为国教子观念不强,为社会育才意识淡薄。而更多的农村家庭重分数教育、轻素质教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只要自己创造的劳动为人类社会作出了贡献,就是“状元”,就是人才。而一些农村家长,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期望过高,把考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材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忽视孩子的道德和人格培养;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能力锻炼和全面发展。将分数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孩子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特别是家长忽视孩子早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促使孩子早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2、庭教育缺乏一致性,放任自流缺乏正确的诱导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前程灿烂辉煌,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农村家长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但在教育孩子时,有时是父辈与祖辈,有时是爸爸和妈妈,由于他们的经历不同,心态各异,他们的想法、做法也缺乏一致性,从而使得家庭良好的教育效果难以达到。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下岗后经商的,外出打工的家长不乏其人,为了经商,有些家长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与别人对商品价格讨价还价上,花在采购货物的旅途中,忙得饭也顾不上吃,觉也来不及睡,为了生计,有些家长终年在外打工,那里还有闲暇来教育孩子。于是,不少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抛置脑后。或直接甩给孩子大把的钞票,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发展观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发展观 [摘要]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一生从教长达35年,他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 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 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优化育人环境、重视师德建设、多元评价学生、关注家长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四大主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作家,他从实践出发,建立和完善了“全面和谐教育理论”,不仅对我国20世纪中、下叶的教育理念有影响, 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中度过的。他1935年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先后经历了苏联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经历了战后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经历了1958年的教育改革,经历了60年代教育的现代化阶段。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教育活动阶段是在20世纪50~70年代。这一时期,苏联的普遍教育中,出现了普遍而又尖锐的升学与就业的矛盾。主要原因是苏联在 30~50 年代曾经强调劳动者知识化, 普通学校中也以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作为主要任务, 但在50年代中叶以后,因中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高校不能容纳全部中学毕业生,而这些学生又未在中学做好直接参加社会劳动的思想和技术准备,因而不可能顺利就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游手好闲的人, 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提出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二、“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

陶行知_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陶行知名言警句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启发式教学:

浅析马卡连柯的家庭教育思想

浅析马卡连柯的家庭教育思想 摘要:家庭教育是马卡连柯努力探索的一个方面,他的出发点是把整个教育问题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积累了关于家庭教育的大量印象、感官、经验和思想的基础上他提出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亲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马卡连柯认为父母不应溺爱子女,不能做子女的奴隶;父母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反对父母对孩子进行体罚,严厉批评了父母打孩子的错误行为,认为应该给孩子必要的自由,指导孩子去跟不好的影响去斗争。 关键词:马卡连柯家庭教育 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和作家。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相辅相成。马卡连柯断言,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儿童将来成为怎样的人,主要取决于5岁以前的教育,“如果5岁以前没有按照需要的那样去进行教育,那么,以后就得去进行再教育”。而且家庭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儿童的未来,还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①因此,马卡连柯一再提醒家长,必须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要把教育子女看成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忽视或放弃对子女的教育乃是对社会、对国家不负责的表现。 为了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子女,马卡连柯深入研究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他认为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是要建立一个“完整和团结一致的”家庭集体。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生活不和谐,就很难进行真正的教育工作。他说:“没有健全的教育环境而能养成真正可贵的品质的例子,我连一个也没有见过。”所谓不健全的家庭,一是父母不和或者离异;二是“独生子女”。前者会使儿童形成孤独、乖僻、冷漠的性格和被遗弃感;后者会使儿童失去兄弟姐妹互助、互爱、共同生活的经历,父母也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和经历集中在独生子女身上,结果使儿童成为“家庭的中心,利己主义者,变成家庭里真正的暴君”。 马卡连柯强调,家庭也应该是一个集体,“家庭集体的完整和团结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②他认为父母是家庭集体中负有责任的长者,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注意维护家庭的和谐一致。他们对教育的目的应当有明确的理解,并且注意教育的组织与方法,以便儿童随时受到教育。他告诫父母们说:“你们应当永远记住:你们生养和教育儿女,不是仅仅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如果你们处理无方,教育出不好的人来,那么,由此所得的痛苦不仅是你们的,而且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给社会就出不好的或有害 ①《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第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