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辨析题试题库完整

《心理学》辨析题试题库完整
《心理学》辨析题试题库完整

名词解析: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是在自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通过对被观察者的言语和行为等的细致观察,揭示心理活动

规律的方法。

3.测验法—它是应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

4.感觉—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分析器—是有机体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神经装置。

6.知觉—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

7.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对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8.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9.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的静止、运动及运动速度的知觉。

10.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

11.记忆表象—个体感知过的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12.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13保持—是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14.遗忘—对识记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15再认—重新感知已感知过的事物时能够辨认出来。

16.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浮现或才在行动中再做的过程。

1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现实的反映。

18.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的认识。

19.定势—以特定思路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

20.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

22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任务,在头脑中直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4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而自发产生的注意。

25.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6.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7.情绪与情感—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28.心境—是一种程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29.激情—是一种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有明显外部表现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30.应急—是一种意外的紧张情况、危险前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31.焦虑—指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对自我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景而产生的一种担忧反应倾向。

32.意志—是人自己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33.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34.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35.兴趣—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36.信念—指激励人按照自己所确信的观点、原则和理论去行动的个性倾向。

37.自我意识—指人对自己、对自己与相关事件的关系及意义的认识。

38.能力—是指使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39.气质——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40.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选择题

第一部分

(包括绪论、认知过程和注意)

1、心理学是一门的科学。

A、古老

B、年轻

C、新兴

D、既古老又年轻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A、反映

B、感觉

C、知觉

D、直觉

2、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

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感觉过程

D、知觉过程

3、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阈限

D、差别感受性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5、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也()。

A、越强

B、越弱

C、一样

D、呈正比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现象。

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感受性

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中间稍快

D、中间稍慢

7、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是。

A、储存

B、编码

C、保持

D、提取

8、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的过程。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a和b

10、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

A、运动知觉

B、听知觉

C、空间知觉

D、时间知觉

11、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

A、空间知觉

B、错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

1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13、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大小知觉恒常性

D、距离知觉恒常性

14、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明度知觉恒常性

B、大小知觉恒常性

C、颜色知觉恒常性

D、形状知觉恒常性15、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无论它是在黄光或蓝色日光照射下都是如此。这种知觉的持性被称之为()。

A、明度知觉恒常性

B、大小知觉恒常性

C、颜色知觉恒常性

D、形状知觉恒常性16、人在知觉对象时,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对象的特性称之为()。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17、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容易产生()的倾向。

A、知觉恒常

B、知觉选择

C、知觉理解

D、知觉整体

18、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

A、思维

B、感觉

C、过去

D、记忆

19、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忆、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0、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储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先后分为三个阶段()。

A、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D、瞬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

21、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里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叫做()。

A、保持

B、想象

C、回忆

D、表象

22、以感知过去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表象

B、形象记忆

C、再记

D、运动记忆

23、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逻辑记忆

B、运动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

24、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

25、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或做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动作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26、当回忆发生困难,需要积极思维和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这种回忆叫做()A、有意回忆B、追忆C、有意识记D、理解识忆

27、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叫做()。

A、无意回忆

B、无意识记

C、追忆

D、遗忘

28、一时不能再现或回忆,但有了适当条件,记忆还可能再恢复的现象叫做()。A、暂时性遗忘B、遗忘

C、永久性遗忘

D、部分遗忘

29、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确良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30、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31、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的干扰抑制

D、倒摄抑制

32、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要采用()。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C、及时复习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33、“触景生情”是一种()。

A、无意回忆

B、有意回忆

C、再忆

D、识记

34、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续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

B、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C、记忆的恢复现象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3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

A、识记后不会遗忘

B、遗忘是逐渐产生的

C、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D、遗忘的先慢后快的()

36.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关系。

A、正比;

B、反比;

C、正相关;

D、负相关。

37.根据艾宾浩斯研究得出的遗忘规律,背诵掌握好一篇文章后,如果不再学习这篇文

章,一般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A、1天内就会遗忘60%以上;

B、第2天才开始遗忘;

C、第3天才开始遗忘;

D、从第1天开始,按每天遗忘20%的进程发展。

38.假如小张用20分钟就恰好能记忆掌握好10个英语新单词,小张用下面()时间来学习这10个英语新单词是最理想的。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25分钟。

39.以概念、判断、推理等的意义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语言—逻辑记忆;

B、运动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

40.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关系。

A、正比;

B、反比;

C、正相关;

D、负相关。

4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

A. 先快后慢

B. 不快不慢

C. 先后一致

D. 先慢后快

4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注意的()。

A、强度;

B、广度;

C、转移;

D、分配。

43.以概念、判断、推理等的意义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语言—逻辑记忆;

B、运动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

44. 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43.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44.学习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往往是开头部分与末尾部分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的干扰抑制;

D、倒摄抑制。

45. 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

A、形象思维;

B、运动思维;

C、具体思维;

D、动作思维。

46.人们在以某种思路解决问题以后,在随后解决类似特点的问题时,会不自觉地继续沿用这种思路。这种以特定思路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A、刻板现象;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定势。

47. 形状、大小、远近、方位和立体等特性的知觉称为()。

A、时间知觉;

B、运动知觉;

C、空间知觉;

D、图形知觉。

48. 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逻辑记忆;

B、运动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

49.使用语词或符号表示的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叫做()。

A、形象思维;

B、运动思维;

C、逻辑思维;

D、动作思维。

50.“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注意的()。

A、强度;

B、广度;

C、转移;

D、分配。

51.()是属于注意灵活性的表现。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分配。

52.知觉对象有各种不同的特性,往往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个体并不是仅反映其个别的特性或孤立的部分,而是将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组织成一个统一整体,这是()。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53.学习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往往是开头部分与末尾部分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的干扰抑制;

D、倒摄抑制。

54. 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

A、形象思维;

B、运动思维;

C、具体思维;

D、动作思维。

55.人们在以某种思路解决问题以后,在随后解决类似特点的问题时,会不自觉地继续沿用这种思路。这种以特定思路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A、刻板现象;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定势。

56.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以及()。

A、创造力;

B、意志品质;

C、情绪状态;

D、知觉对象的特点。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关系。

A、正比;

B、反比;

C、正相关;

D、负相关。

57.军队中不同兵种采用不同的颜色作伪装,如海军—蓝色,与海洋色相近;陆军—绿色,与草木色彩相近,这些伪装利用了()。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58.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

A、恒定现象;

B、减退现象;

C、适应现象;

D、对比现象。

59.根据艾宾浩斯研究得出的遗忘规律,背诵掌握好一篇文章后,如果不再学习这篇文章,一般会出现下面()的情况。第一页

第一页

A、1天内就会遗忘60%以上;

B、第2天才开始遗忘;

C、第3天才开始遗忘;

D、从第1天开始,按每天遗忘20%的进程发展。

60. 假如小张用20分钟就恰好能记忆掌握好10个英语新单词,小张用下面()时间来学习这10个英语新单词是最理想的。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25分钟。

61.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形象;

B、语言;

C、动作;

D、图表。

62.人们在以某种思路解决问题以后,在随后解决类似特点的问题时,会不自觉地继续沿用这种思路。这种以特定思路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A、刻板现象;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定势。

6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A、反映;

B、感觉;

C、知觉;

D、直觉。

64、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

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感觉过程;

D、知觉过程。

65、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66、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

A、越强;

B、越弱;

C、不变;

D、呈正比。

67、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A、感觉对比;

B、同时对比;

C、联觉;

D、继时对比。

68、当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叫()。

A、感觉对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彩色对比。

69、当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叫做()。

A、继时对比;

B、同时对比;

C、感觉对比;

D、彩色对比。

70、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的过程。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a和b。

71、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

A、运动知觉;

B、听知觉;

C、空间知觉;

D、时间知觉。

72、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

A、空间知觉;

B、错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

73、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74、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大小知觉恒常性;

D、距离知觉恒常性。

75、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无论它是在黄光或蓝色日光照射下都是如此。这种知觉的持性被称之为()。

A、明度知觉恒常性;

B、大小知觉恒常性;

C、颜色知觉恒常性;

D、形状知觉恒常性。

76、人在知觉过程中,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这是()。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77、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容易产生()的倾向。

A、知觉恒常;

B、知觉选择;

C、知觉理解;

D、知觉整体。

78、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

A、思维;

B、感觉;

C、过去;

D、记忆。

79、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忆、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80、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储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先后分为三个阶段()。

A、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D、瞬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

81、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里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叫做()。

A、保持;

B、想象;

C、回忆;

D、表象。

82、以感知过去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表象;

B、形象记忆;

C、再记;

D、运动记忆。

83、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逻辑记忆;

B、运动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

84、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

85、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或做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动作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86、当回忆发生困难,需要积极思维和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这种回忆叫做()

A、有意回忆;

B、追忆;

C、有意识记;

D、理解识忆。

87、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叫做()。

A、无意回忆;

B、无意识记;

C、追忆;

D、遗忘。

88、一时不能再现或回忆,但有了适当条件,记忆还可能再恢复的现象叫做()。

A、暂时性遗忘;

B、隐性记忆;

C、永久性遗忘;

D、部分遗忘。

89、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90、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91、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的干扰抑制;

D、倒摄抑制。

92、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要采用()。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C、及时复习;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93、“触景生情”是一种()。

A、无意回忆;

B、有意回忆;

C、再忆;

D、识记。

94、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

B、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C、记忆的恢复现象;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9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

A、识记后不会遗忘;

B、遗忘是逐渐产生的;

C、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D、遗忘是先慢后快的()。

9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叫()。

A、知觉;

B、想象;

C、表象;

D、思维。

97、人类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思维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的特点。

A、间接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推理过程。

98、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概括称为(),它是概括的低级形式。

A、理解概括;

B、感性概括;

C、抽象概括;

D、语词概括。

99、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

A、形象思维;

B、运动思维;

C、具体思维;

D、动作思维。

100、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形象;

B、语言;

C、动作;

D、图表。

101、在人脑中确定对象之间相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过程叫做()。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和概括。

102、从其它类似的事物中,引起联想,从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解决;

D、定势。

10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些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之为()。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解决;

D、启发。

104、在人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称之为()。

A、发散;

B、集中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再造性思维。

105、()是属于形成科学概念的思维过程。

A、抽象;

B、比较;

C、抽象概括;

D、具体化。

106、在人脑中,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关系的突然接通,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心理活动称之为()。

A、直觉;

B、感觉;

C、知觉;

D、灵感。

107、()是指人的思考不受定势作用的影响而能触类旁通,灵活多变和举一反三,并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

A、灵敏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流畅性。

108、()指人能对客观事物做出超乎异常的独特见解。

A、敏捷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独特性。

109、()是指人在短暂时间里,能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A、敏捷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流畅性。

110、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做()。

A、表象;

B、想象;

C、心象化;

D、意象。

111、人在头脑中创造形象的基本材料()。

A、表象;

B、感知;

C、记忆;

D、想象。

112、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

A、想象;

B、知觉;

C、记忆表象;

D、再造想象。

113、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A、想象;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114、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做()。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表象;

D、想象。

115、在创造性活动中,新形象的出现常常带有突然性,这种心理状态称为()。A、思维敏捷性;B、再造想象;C、幻想;D、灵感。

116、粘合、强调、夸张、典型化是()所具有的特点。

A、再造想象;

B、记忆表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17、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叫(),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A、表象;

B、再造想象;

C、梦;

D、幻想。

118、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符合自然、社会发展规律,并且是可能实现的幻想叫做()。

A、创造想象;

B、理想;

C、幻想;

D、空想。

119、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是()。

A、幻想;

B、表象;

C、梦;

D、空想。

120、幻想是一种()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A、凭空的;

B、与生活愿望相结合的;

C、突然产生的;

D、与客观现实相结合的。

121、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都是有意想象,它们主要是在想象的()上存在着差异。

A、表象储备;

B、知识经验;

C、实践要求;

D、独创性和新颖性。

122、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3、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4、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5、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6、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的重要原因。

A、无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7、间接兴趣是引起()的原因。

A、无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8、注意的范围是指()。

A、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B、先后把握对象的数量;

C、a和b都是;

D、a和b都不是。129、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以及()。

A、创造力;

B、意志品质;

C、情绪状态;

D、知觉对象的特点。

130、如果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

A、大;

B、稳定不变;

C、小;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31、注意的转移与神经过程的()有关。

A、强度;

B、平衡性;

C、灵活性;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3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现象。

A.对比

B.适应

C.感受性

D.相互作用

133、上课时“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这属于()。

A.注意分配

B. 注意分散

C. 注意转移

D. 注意起伏

134、阅读《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是()。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135、“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136、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 )

A. 提出问题

B. 提出假设

C. 检验假设

D. 分析问题

13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

A. 先快后慢

B. 不快不慢

C. 先后一致

D. 先慢后快

138、()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冯特

B.罗杰斯

C.华生

D.弗洛伊德

139、研究者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140. 在下列各种感觉现象中,()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A.光适应

B.暗适应

C.嗅适应

D.痛适应

141、对于同一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由于人的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2、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43、能说出某一事物的多种用途,这种思维是()。

A.形象思维

B.逻辑思维

C.集中思维

D.分散思维

144、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 记忆

B. 想象

C. 注意

D.知觉

145、“望梅止渴”是属于()。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无条件反射

D、防御反射

146、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的是的主要观点。

A、行为主义学派

B、格式塔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147、梦是一种。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148、“一题多解”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

A、集中

B、发散

C、习惯

D、直觉

149、进入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就转入到短时记忆阶段,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A、注意

B、感觉

C、知

觉 D、思维

150、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 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 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 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 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 A )

A 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 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 C )。

A、恐惧

B、表情

C、悲哀

D、快乐

19、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 B )。

A、情绪

B、表情

C、情感

D、感情

20、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满足自己的( C )中介的。

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体验

21、带有宣染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又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情感

22、猛烈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叫做( A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情感

23、在激情状态发生的过程中,很难用( D )进行控制和调节,因此应该在发生前加以预防和控制。

A、思维力

B、想象力

C、能力

D、意志力

24、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做( B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意义

25、道德,理智感和美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对( A )的反映,并且还调节着人的社会性行为。

A、社会需求

B、生理需求

C、态度

D、体验

26、个体对别人和自己行为的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叫做( A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责任感

意志

1、与盲目性、易受暗示性相反的品质是( A )。

A、自觉性

B、坚韧性

C、果断性

D、自制力

2、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 B )。

A、果断性

B、坚韧性

C、自制性

D、自觉性

3、意志行动具有三个特征:自觉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和以(C )为基础。

A、动机斗争

B、兴趣

C、随意运动

D、自由意志。

4、个体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映是( D )。

A、应激

B、理智感

C、心境

D、挫折感。

5、( B )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A、本能

B、随意运动

C、不随意运动

D、以上都不是

6、面对多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是哪种冲突表现?( A )

A、多重趋避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趋式冲突

个性倾向性

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 B )。

A、心理过程

B、整个心理面貌

C、气质

D、性格

2、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3、( A )是指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A、需要

B、内驱力

C、动机

D、情绪

4、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概括为下列五个层次:( A )

A、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B、物质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认知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美的需要

D、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社会价值的需要

5、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满足是(B)。

A、无规律的

B、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

C、由高层向低层

D、以上都不是

6、“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B )做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7、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B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8、所谓归因,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的现象。李果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归因于老师出题太难,这一归因会( A )。

A、降低李果的学习动力

B、提高李果的学习动力

C、对李果的学习动力无影响

D、前三项中没有一个是正确选项。

9、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 )。

A、个性倾向性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0、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 C )

A、感觉

B、思维

C、需要

D、性格

12、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 B )

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

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

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

13、下列哪个选项是指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D )

A、物质兴趣

B、精神兴趣

C、直接兴趣

D、间接兴趣

14、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是( A )

A、动机

B、需要

C、兴趣

D、理想

15、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 )。

A、个性倾向性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能力

1、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 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 而主要依赖于个人先天禀赋是能力是 ( A )。

A、流体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晶体能力

2、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以把能力分为(A)。

A、能力、才能和天才

B、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C、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常把IQ超过(B)的儿童称为智力超常儿童。

A、120

B、130

C、140

D、150

4、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C )。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5、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6、毛泽东曾评价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对叶剑英( B )的评价。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兴趣。

7、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D )。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创造能力

D、抽象概括能力

8、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

A、卡特尔

B、吉尔福特

C、斯腾伯格

D、达斯和纳格利里

9、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1岁的儿童通过11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2岁组

的两个项目和13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A )。

A、11岁6个月

B、11岁8个月

C、1岁10个月

D、12岁

10、下列选项哪种是特殊能力?( B )

A、观察力

B、节奏感

C、思维力

D、记忆力

11、顺利完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 A )。

A、能力

B、智力

C、技能

D、知识

12、通过因素分析提出构成能力的群因素说是由( A )提出。

A、塞斯顿

B、桑代克

C、斯皮尔曼

D、费侬

13、与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的能力, 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 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能力是( A )。

A、晶体能力

B、模仿能力

C、流体能力

D、认知能力

14、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是(A)。

A、IQ=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

B、IQ=实足年龄/智力年龄╳100

C、IQ=(x-x)/s

D、IQ=100+15Z

15、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是指( B )。

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B、智力中等的占多数

C、智力超常的占多数

D、智力低常的占多数

性格

1、性格属于下列那种心理现象?( D )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2、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 D )。

A、家庭结构

B、出生顺序

C、家庭的贫富程度

D、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3、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勇敢、顽强的特点,属于性格上的( B )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4、人们在各种认识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C)。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认知特征

D、性格的情绪特征

5、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之间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 )。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胆汁质

气质

1、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 D )。

A、都是好的

B、都是坏的

C、有好有坏

D、无好坏之分

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C )。

A、兴奋过程

B、抑制过程

C、兴奋与抑制过程

D、兴奋与诱导过程

3、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抑制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粘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C )。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5、受先天因素影响最大的是(C)。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6、以心境变化剧烈,热情但易急噪冲动,刚强但易粗暴为心理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A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7、作为气质类型的生理学基础,神经过程弱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属于( B )。

A、胆汁质

B、抑郁质

C、黏液质

D、多血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9、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衡、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B)。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0、传统上把黏液质人的典型特点描述为(C)

A、精力旺盛、勇敢果断、热情直率,但鲁莽、易感情用事

B、活泼好动、善于交往、行动敏捷,但稳定性差、易见异思迁

C、安静稳重、喜欢沉思、自制力强,但行为主动性较差、行动迟缓

D、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行为举止缓慢、胆小优柔

11、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心理学试题(填空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 ___和 ___两大方面。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过程包括、和。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个案法等。

5、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有、和__ 。

6、个性心理包括和两个结构成分。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和_______。

8、心理的实质是: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其对 ____的反映。

9、认识过程包括:感觉、、、和想象。

10、个性倾向性包括______、、_______、信念及自我意识等。

答案:

1、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1879、冯特

3、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5、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6、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7、能力、气质、性格 8、大脑、客观现实

9、知觉、记忆、思维 10、需要、动机、兴趣

第二章感知觉

1、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客观感

官的事物的的反映。

3、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数量上成_______关系。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情况属于嗅觉的_____________。

6、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

7、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反映。

9、知觉有、、、四种特性。

10、知觉形成的大脑信息的加工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11、“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的现象。

12、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造成的。

13、红、橙、黄等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

14、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来衡量的。

15、电影的胶片是一片一片的,但按每秒24片的速度放映,看上去却没有间断感,而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这是依赖的结果。

16、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比如思维、想象等,都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17、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是可以的。

18、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活动,可把知觉分为、、、和触摸知觉等。

19、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和。

20、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和。

答案:

1、感受器、传导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2、个别特性、整体

3、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4、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反比

5、适应

6、韦伯定律

7、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

8、持续性、顺序性

9、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0、自下而上加工、自上而下加工

11、对比

12、对比

1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4、感觉阈限

15、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视觉后像)

16、感觉

17、互相转化

18、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

19、社会知觉、物体知觉

20、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记忆

1、记忆是个体对__的反映。

2、记忆表象有两个特征:、。

3、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 ___、 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根据信息加工的时间长短,记忆可以分为 ___、 __和______________。

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__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__。

6、记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7、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过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他根据实验结果绘成的曲线叫,它表明遗忘的进程有趋势。

8、个体感知过的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的,这种形象称为__。

《普通心理学》题库

《普通心理学》题库----继续整理中! 《普通心理学》题库 (尚在继续建设过程中) 一、概念辨析 1. 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3. 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 4. 动机与价值观 5. 意识与无意识 6. 前意识与潜意识 7. 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 8. 舆论与风俗 9. 感应性与感受性 10. 错觉与幻觉 11. 需要与动机 12. 注意分配与注意转移 13. 注意起伏与注意分散 14. 感觉与知觉 15. 语言与言语 16. 情绪与情感 17. 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18. 智商与情商 19. 气质与性格 20. 能力与智力 21. 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22. 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 23.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24. 个性与人格 25. 性格与人格 二、单项选择 从反映水平看,用以标志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一词是: (A)心理(B)意识(C)自我意识(D)环境意识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自变量显然是指:(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 为了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可以: (A) 探究行为的生物原因(B) 假设心理机制或状态 (C) 探究引起行为的环境事件(D) 以上都对

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科学论断的是: (A) 汉代王充(B) 南北朝范缜(C) 明代李时珍(D) 清代王清任 《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其作者是:(A) 得谟克利特(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笛卡尔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着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 (A) 实验心理学(B) 组织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 调适问题(B) 老鼠走迷津(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 种属行为 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 (A)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行为的(B) 意识应通过分析其元素加以研究 (C) 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过程的(D) 内省是深入行为的唯一可接受的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 (A) 要研究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 (B) 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 (C) 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的过程 (D) 所有的行为都可描述为先天预成的 力图对心理经验作客观研究的是: (A)巴甫洛夫(B)心理动力理论(C)认知心理学(D)行为主义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的特征(B) 封闭性(C) 刺激间的关系(D) 以上都对 形状知觉: (A) 涉及到无意识推理(B) 受到眼睛运动的妨碍 (C) 涉及知觉者的主观构造(D) (A)和(C) 心理旋转的证据之一来自对____的分析? (A) 反应时(B) 表象评定(C) 错误率(D) 以上都不对 心理反映形式的发生标志是: (A) 对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刺激作出反应 (B) 对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C) 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D) 以上都对 动物大脑两半球完全分开始于: (A) 鱼类(B)两栖类(C) 爬行类(D)哺乳动物 动物出现大脑皮层始于: (A) 鱼类(B)两栖类(C) 爬行类(D)哺乳动物 动物大脑皮层出现沟回始于: (A) 鱼类(B)两栖类(C) 爬行类(D)哺乳动物 在心理学中,“意识”这个概念通常都是在下列意识的哪一个特征上加以使用的:(A) 客观反映性(B)主观能动性(C) 言语觉知性(D) 社会历史制约性 在当前瞬间未被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 (A) 非意识水平(B) 前意识水平 (C) 无意识水平(D) 潜意识水平

设计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汇总

设计心理学题库 1. 菲利德伦德尔在《论艺术和鉴赏》一书中说: “艺术是关于(心灵)的,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范畴。” 2.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3. 设计心理学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4. (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正在进入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发展的时代。 5. 设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它在(方法)论上是更加宽容的,但是必须有严谨 的科学态度。 6. 心理学不是对人类常识的描述,因为常识不是与人类(行为)相互一致的知识。 7. 设计心理学的艺术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上。 8. 设计心理学的人文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9. 布卢诺斯奇在《人类的升华》中写道:“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之所以独特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可塑性表现” 10. 对麦克尔?怀特而言,(科学)就是探索、它提出问题,它是想象力的发挥,它是分析。 11. (达芬奇)被誉为第一位集合了科学与艺术大成的人物。 12. 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表现活动、概念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一起进行的。 13. 艺术家普遍认为视觉事物是绝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 14. 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再现艺术,描述和解释也只是将(经验)的大体轮 廓呈现出来。 15. 科学的创造:直观、表象--- 抽象概念--- (理论) 16. 艺术的创造:直观、表象--- 意象形态--- (形象) 17. 阿恩海姆认为,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 18.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19.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功能。 20.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艺术史)角度研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1. 设计是围绕着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 22. 德拉克山认为心理学学科的特别之处就是研究(心理),必定是自我反省式的。 23. 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因为它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24. 在审美研究中,人们看画展的行走方式、停留时间和观看引起的身体姿势变化,都可以作为(行为)的变量,其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25. 心理学不仅是行为的科学,对人类意识体验的研究,也为了了解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知识。 26. 阿恩海姆不仅仅是纯粹使用实验科学方法,或行为的研究,而是大量采用(意识)体验的研究。 27. 心理活动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是一个内部过程,无法通过任何技术手段直接观察和测量。 28. “人生是一场梦”这个课题,无法用科学心理学方法论证其真伪,只有通过(艺术)的表现方法来实现。 29. 阿恩海姆说:“不管承不承认,实际上他们(艺术家)至终都在运用心理学,不是家传的,便是其他人留传下来的”。 30. (哲学)是心理学的前身,古希腊人很早就有系统的对心理学的一些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 31. 心理学的真正起源源于正式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问题。 32. (现代)心理学强调理论应该有研究证据的支持,这是心理学不同于哲学或普通感觉的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教学教材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 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一门科学 答:此论述错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学者研究的具体情况,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法是一样的 答,此论述错误,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中的可能是无目的的、无计划的。 3、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 (1)成熟: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力的增长(遗传和日常经验的增长) (2)学习:学校条件的学习 两个条件相互依赖,不可偏废 4、后天学习比成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准备,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答:此陈述错误,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不可偏废 5、题干: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题干为教材原文)

答:对,有的时候,有的技能,利用关键期做到事半功倍 6、题干:一个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关键期,就怎么也学习不好外语了。 答:错,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6、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借助工具)。思维的可逆性,其标志是守恒挂念的形成。本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的遵守,不能改变规则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拜托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即不仅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够根据可能的情境进行思考;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思维此时已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思维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以上特点要熟悉,容易就各阶段特点出辨析题 7、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2019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辨析题

2019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辨析题 1.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参考答案】错误。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液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相关。一般人在20 岁左右,液体能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 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心理学家们也发现,液体能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其个别差异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有什么样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错误。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不一定能形成和道德认识相应的道德行为,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3.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参考答案】错误。注意的转移是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注意的转移是主动进行的,而不是被动发生的。而注意的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引起的注意的起伏,是被动消极的。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4.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错误。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标准和道德品质三个主要成分。 【参考答案】错误。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6.道德情感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参考答案】错误。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7.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参考答案】正确。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最新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1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2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一门科学 3 4 答:此论述错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学者研究的具体情况,5 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6 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7 2、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法是一样的 8 9 10 答,此论述错误,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中的可能是11 无目的的、无计划的。 12 3、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 13 14 15 (1)成熟: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力的增长(遗传和日常经验的16 增长) 17 18 (2)学习:学校条件的学习 19 20 两个条件相互依赖,不可偏废 21

22 4、后天学习比成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准备,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23 答:此陈述错误,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不可偏废 24 25 5、题干: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26 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题干为教材原27 文) 28 29 答:对,有的时候,有的技能,利用关键期做到事半功倍 30 31 6、题干:一个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关键期,就怎么也学习不好外语了。 32 33 答:错,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34 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35 36 6、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37 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38 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借助工具)。思维39 的可逆性,其标志是守恒挂念的形成。本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的遵守,不能改变规则 40 41 42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拜托了具43 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本阶44 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认识命题关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2012版)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此判断错误。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过程,同时研究学校情境中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2、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学家是瑞士的裴斯塔洛齐(配斯塔洛奇)。 此判断错误。赫尔巴特(德国)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与动物的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此判断正确。人类的某些行为技能可以在错过关键期后经过补偿学习获得。但是难度增大,我们要利用关键期给予恰当的教育,做到事半功倍。 4、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此判断正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形成守恒观念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 5、就儿童认知发展关系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此判断错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实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但与此同时教学也在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邻近”发展区。 6、埃里克森认为,在成年早期,个体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需要。 此判断错误。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而成年中期的任务才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需要。 7、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已经能够将自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此判断正确。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处于心理自我阶段已经可以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8、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 此判断正确。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偏好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9、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仅指弱智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此判断错误。特殊儿童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中获得良好适应于学习效果,而需要借助教育上的特殊协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力超常儿童也属于特殊儿童。 10、按照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观,张三同学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红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辨识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学习。 此判断错误。属于符号学习。 11、桑代克的效果律认为,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越牢固。 此判断错误。上述陈述属于练习律中的使用律。效过律:即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使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加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就会增强;失用律则是指若不予以使用,联结就会减弱。准备律:个体是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个体事先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 12、学生张莉莉在马路上看到一个发型、步姿、服饰与她妈妈很像的人,于是她很远就叫起”妈妈”来,这证明了巴甫洛夫的刺激分化原则。 此判断错误。上述行为属于巴甫洛夫的刺激泛化原则。刺激的泛化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应。刺激的分化是指只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而对与条件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13、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倡探究式学习。 此判断错误。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奥苏伯尔的发现学习: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有知识相联系。新旧知识联系之前是否有一个发现的过程。 14、李四同学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安,总是千方百计的逃学旷课,这是学习焦虑症的表现。 此判断错误。上述表现为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的主要症状是害怕上学,而学习焦虑的主要表现为畏惧学习,比如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一提到写作业就头疼等等。 15、王五同学见李四同学不小心摔断了腿,他不仅毫无同情心,而且向其他同学说“摔死才好呢!”。这是人格障碍

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注意 3 、思维 4 、情绪情感 5 、气质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野生儿的研究表明,()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A 环境 B 社会实践 C 遗传因素 D 个性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 A 概括性 B间接性 C 深刻性 D 独立性 3 、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4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5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 明度 6 、望梅止渴属于()。 A 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7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 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 8 、司马光砸缸救人属于()。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理智感 9 、神经特性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黏液质 D 抑郁质 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3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 1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 分)。 2 、试述《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15 分)。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2 科目:心理学适用年级: 2003 级本科考试时间: 2005 年 7 月试卷类型: B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个性 3 、记忆 4 、情绪情感 5 、性格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听到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后效 B 适应 C联觉 D 对比 2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明度 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状态。 A 焦虑 B 激情 C 紧张 D 心境 4 、触景生情属于()。 A 无意回忆 B 有意回忆 C 再认 D 追忆 5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这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 A 流畅性 B变通性 C 独特性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普通心理学(选择、判断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心理学》试题库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入学考试 (专科起点升本科)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份,共60小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小题)。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双盲控制:在有些心理学研究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就是双盲控制,它有利于排除实验者的期望或偏好作用。 3.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2分),它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2分)。 4.创造性: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分),其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1分)。

5.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6.感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道德感:道德感是一种人类所独有的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8.恐惧:恐惧是一种基本情绪,是在准备不足、而又不能处理和应付危险可怕事件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9.流体智力: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2分),它主要表现在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2分)。 10.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及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关键期是儿童发展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展适当的教育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1.技能:由一系列动作所组成。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经过练习获得的。 12.自陈量表法:自陈量表法又称自陈问卷,是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2分)。自陈量表法是对拟测量的人格特征编制许多测验试题,让被试回答,从其答案来衡鉴这项特征(2分)。 1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14.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15.智商:智商又称IQ,即智力商数,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16.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 17.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有好坏之分,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18.气质: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气质无好坏之分,具有较多的先天性。 1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效果与材料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一种现象(2分),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更容易回忆(2分)。 20.反射:反射是指有机体的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无论是简单还是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心理学辨析题复习参考.docx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是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4.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写成了最早的心理学专着《灵魂论》,它同样可 以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5.艾宾浩斯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6.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后的第一个派别是精神分析心理学。() 7.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8.被称为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的是认知心理学。() 9.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10.人脑好比是一个加工厂,没有客观现实作为原材料是无法生产出产品的。因而,只有在 人脑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心理。() 11.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甚至同一 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相同。() 12.人的心理的主观性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以凭人的主观臆测去反映客观现实。() 13.小脑的作用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 14.“尝梅止渴”中的“梅”是具体实物,这种反射是不学就会的,是无条件反射。() 15.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16.当人的感觉被剥夺时,人的心理就会出现异常。() 17.阈限越低表明感受性越差。() 18.月朗星稀是感觉适应现象。() 19.鹤立鸡群是感觉对比现象。() 20.从阳光下进入暗室,会突然觉得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就好多了,这是使感受性降低的 暗适应。 () 21.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联觉。() 2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和。()

心理学模拟试题(题库)

模拟试题 第一章绪论 1、以下哪一项能正确描述心理学的性质。( D) A心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B心理学是一门社会性科学 C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D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科学 2、实验室要控制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是(A )。 A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B自变量、实验变量、控制变量 C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 D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冯特 B华生 C考夫卡 D弗洛伊德 4、精神分析理论是( B)提出的. A.斯金纳 B.弗洛伊德 C.马赛尼 D.罗杰斯 5、罗杰斯是(C )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认知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 人本主义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6、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B ) A.机能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感知觉 1、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 )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D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3、“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 C ) 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 D组织性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嗅觉的(A)特性。 A适应 B敏锐 C钝化 D分辨 5.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叫做知觉的(C)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6.人在知觉事物时,即使当部分刺激物在客观上存在缺陷或者不完整时,人也能依据知识经验全面地知觉它,在主观上弥补刺激物客观上的缺陷,这叫做知觉的(C)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7.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发生反应,而只是选择其中少数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其他刺激作为知觉的背景,人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A)。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8.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做知觉的(D)。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身材偏胖的人穿深色衣服会看起来苗条些,这说的是(A)现象。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此判断错误。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过程,同时研究学校情境中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2)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学家是瑞士的斐斯塔洛齐(裴斯泰洛奇)。 此判断错误。赫尔巴特(德国)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裴斯塔洛奇(瑞士):提倡教育心理学化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 (3)与动物的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此判断正确。人类的某些行为技能可以再错过关键期后经过补偿学习获得。但是难度增大,我们要利用关键期给予恰当的教育,做到事半功倍。P32 (4)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此判断正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形成守恒观念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P36 (5)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此判断错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实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但与此同时教学也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邻近”发展区。 (6)埃里克森认为,在成年早期,个体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需要。此判断错误。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而成年中期的任务才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需要。P44 (7)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已经能够将自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此判断正确。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处于心理自我阶段已经可以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将很多心智用于自省,自我意识高涨。P46 (8)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 此判断正确,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偏好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9)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仅指弱智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此判断错误。特殊儿童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中获得良好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要借助教育上的特殊协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力超常儿童也属于特殊儿童。P51 (10)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观,张二同学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红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辨识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学习。 此判断错误。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观上述的学习行为属于具体概念的学习。P59 智慧技能: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 (11)桑代克的效果律认为,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越牢固。 此判断错误。上述陈述属于练习律中的使用律 效果律:即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