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辐射环境中的辐射效应

空间辐射环境中的辐射效应
空间辐射环境中的辐射效应

空间辐射环境中的辐射效应摘要天然空间辐射环境与辐射效应基本机制是空间飞行器抗辐射加固研究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总结了天然空间辐射环境的总体性质, 并对辐射效应基本机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了目前空间飞行器抗辐射加固研究的重点。关键词辐射环境,抗辐射加固,辐射效应R a d i a t i o n E f f e c t s i n t h e S p a c e R a d i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bstract T he nat ur al space ra dia tio n enviro nment and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r adiatio n effect s a re tw o most im po rt ant issues r ela ting t o the resear ch of r adiatio n har dening t echo no lo gy of spacecr afts . In t his paper, so me o f the g en eral pro per ties of natur al space r adiation env ir onment ar e summer ized,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r adiatio n effect s ar eanylized br iefly , and the emphasis o f present r esearch r ela t i n g t o t h e r a d i a t i o n h a r d e n i n g t e c h o n o l o g y o f s p a c e c r a f t s i s p o i n t e d o u t. K e y w o r d s r a d i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r a d i a t i o n h a r d e n e d,r a d i a t i o n e f f e c t s

应用于卫星或空间飞行器的电子学系统, 在天然空间辐射环境中往往因经受空间辐射而导致性能减低或失灵, 甚至最终导致卫星或空间飞行器的灾难性的后果[ 1] 。美国1971 至1986 年发射的卫星中共发生了1589 次异常现象, 其中与空间粒子辐射有关的占70% , 由空间辐射对电子学系统的辐射破坏造成的占38. 1% 。空间辐射对电子学系统的辐射破坏主要有三种方式: 1) 总剂量电离损伤; 2) 单粒子效应; 3) 位移损伤。质子产生总剂量电离损伤, 单粒子效应和位移损伤, 电子主要产生总剂量电离损伤, 而高能重离子主要产生单粒子效应。

1天然空间辐射环境

地球轨道天然空间辐射粒子包括地磁场俘获辐射带( Van Allen 带) 粒子和宇宙射线( 包括太阳宇宙射线和银河宇宙射线)。

1.1地磁场俘获辐射带粒子地磁场俘获辐射带粒子主要是电子、质子以及少量的重离子。地磁场俘获辐射带通常又分为内辐射带( 1. 5R e 至

2. 8Re , Re= 6380km 为地球半径) 和外辐射带( 2. 8R e 至12R e) , 内辐射带以质子为主, 而外辐射带以电子为主。地磁场俘获辐射带中质子能量可达500M eV。能量大于10M eV 的质子主要分布在

3. 8R e 以下, 能量大于30M eV 的质子主要分布在1. 5Re 以下[ 2] , 而典型的卫星壳体能屏蔽能量小于10M eV 的质子。因此对于低轨道卫星来说, 质子对内部电子学元器件的辐射破坏尤为严重。在外辐射带中电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和较大的通量( 约为内辐射带的10 倍) , 在外辐射带中电子的最高能量达7M eV, 而在内辐射带中电子的最高能量为5M eV , 能量大于 1 MeV 的电子的通量峰值在3Re 至4R e 之间。

1.2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有两种来源, 即来自于太阳耀斑爆发的太阳宇宙射线和来自于太阳系以外的银河宇宙射线。太阳系以外的银河宇宙射线通常认为是稳定的, 而地球轨道上的银河宇宙射线的通量受太阳活动的调制, 在太阳活动频繁期, 地球轨道上的银河宇宙射线通量相对减少, 而在太阳活动不频繁期, 银河宇宙射线通量相对稳定。宙射线通量相对稳定。银河宇宙射线主要有质子( 85% ) 、氦离子( 14% ) 和高能重离子( 1% ) 组成。离子通量随原子质量[ 3]数分布见图1。可以看出, 高能重离子( 如Fe) 的通量与质子通量相比差几个数量级, 但是这并不是说高能重离子的辐射效应可以忽视。由于高能重离子在穿入材料时在单位距离上产生很高的电离密度, 尤其在考虑半导体器件的单粒子效应时, 高能重离子产生的效应不容忽视。图2 为银河宇宙射线中各种离子[ 4]对应的粒子能量为

2. 4GeV , 质子和氦离子的最高能量可达10GeV / Nu。对于如此高能的粒子,卫星壳体已经无法阻止它们进入舱体内。

图1离子通量随原子质量数分布

F i g.1I o n n u m b e r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v e r s u s a t o m i c m a s s

图2银河宇宙射线中各种离子的能谱图

F i g.2E n e r g y s p e c t r u m o f

G a l a x y c o s m i c r a y

太阳宇宙射线主要是质子( 90~95% ) 和氦离子, 而高能重离子相对于银河宇宙射线可忽略。太阳宇宙射线通量与太阳耀斑爆发密切相关, 在太阳耀斑爆发后的几十分钟内太阳宇宙射线到达地球, 而其最大通量将在 2 小时至 1 天内到达到, 并在一星期内逐渐消失, 除了一部分的粒子为地磁场所俘获, 成为地磁场俘获辐射带粒子。在一次比较大的太阳耀斑爆发后, 地球轨道上的质子和氦离子通量可增加四个数量级之多, 而高能重离子相对于银河宇宙射线可增加50% 。由于太阳耀斑爆发的偶然性, 太阳宇宙射线通量具有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

2航天器内辐射环境航天器内部辐射环境不仅与所处轨道的空间辐射环境有关,同时也与航天器壳体材料与厚度相关。航天器壳体不仅能阻止部分粒子进入舱内, 同时对进入舱体内的粒子也起到能量衰减改变粒子能谱分布, 并且有可能导致次级粒子的产生(如电子在壳体材料中受阻止产生轫致辐射X射线等)。辐射粒子在穿越不同厚度的铝壳后的通量分布如图3( a) 和图3( b)[ 5]横坐标为粒子的质量阻止本领L ET ( 或称线性能量转移) , 纵坐标为粒子通量。其中图3( a) 为太阳耀斑爆发时宇宙射线粒子通量随L ET 和铝壳不同厚度的变化曲线,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铝壳厚度的增加能量较低的粒子衰减较大( L ET较大对应于粒子较低的能量) , 而较高能量的粒子的衰减很小。图3( b) 为没有太阳活动影响时的宇宙射线( 可以认为是银河宇宙射线) 粒子通量随L ET 和铝壳不同厚度的变化曲线, 可见铝壳厚度的增加对银河宇宙射线的通量分布影响甚微。而典型的卫星壳体铝层厚度约为几个毫米, 可见靠增加卫星壳体铝层厚度来减少宇宙射线对卫星内部的辐射是不可行的, 探索对卫星壳体加适当涂层以减少宇宙射线对卫星内部的辐射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3粒子在穿越不同厚度的铝壳后的通量分布F i g.3P a r t i d e f l u x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b y t h e s h i e l d o f A l u m i n i u m s h e l l

图 4 为Explorer- 55 上139 天内质子, 电子和轫致辐射对总剂量的贡献随铝壳体厚度变化曲线[ 6]。从图中可见, 轫致辐射对总剂量的贡献可以忽略, 当铝壳体厚度超过150M il( 1M il= 千分之一英寸, 1 英寸= 2. 54 厘米) 时, 电子对总剂量的贡献也可忽略, 而铝壳体厚度从150M il 增加至250M il 时, 质子对总剂量的贡献才减少约一半。虽然Explorer - 55 处于特定的地球轨道, 但是图 4 所表现出来的趋势对于不同的地球轨道是一致的。

图4E x p l o r e r-55质子、电子和轫致辐射对总剂量的贡献随铝壳体厚度变化曲线F i g.4T o t a l d o s e b y t h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e v e r a l p a r t i c l e s i n t h e E x p l o r e s-55s a t e l l i t e

对于不同的地球轨道, 航天器内部的辐射剂量率在10- 6至10- 3 Rad ( Si) / s 之间, 对于近地高倾角地球轨道, 200M il 厚铝壳体内年剂量少于1kRad( Si) 。而在辐射环境最为恶劣的地球轨道( 约为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一半处) , 航天器内部的年辐射剂量约达1M R a d(S i)。

3半导体器件的带电粒子辐射效应

3.1电离效应当带电粒子入射到半导体器件内时, 带电粒子可以通过电离过程使得一些束缚电子被从价带激发到导带, 产生大量的电子- 空穴对, 形成致密电离迹径。在Si 中产生一个电子- 空穴对所需最低能量分别为 3. 6eV , 在SiO 2产生一个电子- 空穴对所需最低能量分别为17 eV , 每Rad 的能量沉积在Si 中产生的电子- 空穴对密度约为4* 1013/ cm 3, 而在SiO 2中产生的电子- 空穴对密度约为8. 1* 1012/ cm3。这些带电粒子辐射产生的电子- 空穴对将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产生影响, 严重时甚至可使半导体器件失灵或烧毁。电离效应又包括总剂量电离损伤和单粒子效应。总剂量电离损伤可使半导体电导率发生变化, 漏电流的增加和时间响应的变坏等。表面器件以总剂量电离损伤为主。而目前受到国际上普遍关注的单粒子效应是粒子辐射的另一类电离效应。当高能重离子穿过半导体存储器的灵敏体积时, 它在单位距离上产生很高的电离密度, 有可能产生足够的电荷使存储态翻转, 导致存储信息的错误, 这就是所谓的单粒子扰动, 有时也称之为软错误, 这类错误可以通过程序重写等方法进行改正, 但无疑对计算机系统性能降低或失灵存在潜在威胁。还有另一类称之为硬错误的单粒子效应, 硬错误包括单粒子烧毁和单粒子锁闭等, 除非电路电源电流有限, 这类错误的发生将导致半导体器件物理上的永久性破坏。

3.2位移效应

入射粒子与物质原子核发生碰撞, 将一部分能量交给晶格原子, 当这部分能量超过位移域能时, 将导致晶格原子离开正常的晶格位置成为间隙原子, 而在原来晶格位置留下一个空位, 形成所谓的Fr enkel 缺陷。而入射粒子与晶格原子发生碰撞产生的高能初始反冲原子P KA ( Primiery Knock - onAt om ) 在晶体内运动, 又可通过级联式碰撞产生更多的Frenkel 缺陷, 这样产生Fr enkel 缺陷是很不稳定的, 会由于点阵形变及热运动, 互相发生作用而退火, 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在室温下90% 的缺陷会在一分钟

内复合) 。而形成的稳定的缺陷会在晶体引入一些深能级俘获陷阱和浅能级俘获陷阱。浅能级俘获陷阱将导致多子( 多数载流子) 的复合, 使得多子的浓度降低。而深能级俘获陷阱又将导致少子( 少数载流子) 寿命的减小, 电子—空穴对热产生率的提高和载流子迁移率的退化。一般来说,位移损伤对少子器件和光电器件的危害较大,而对于M O S器件影响相对较小。

4航天器电子学系统的抗辐射加固

在恶劣的空间辐射环境下, 为了保证航天器的安全和确保飞行任务的实现, 必须对航天器电子学系统进行抗辐射加固。而对电子学系统进行抗辐射加固又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空间辐射环境模型的建立, 2) 辐射效应机制的研究。由于空间辐射环境的复杂性, 有必要进行空间实验数据积累和分析处理, 建立适当的简化空间辐射环境模型, 而在具体应用时再根据问题的特殊性进行部分修正, 尽可能准确的对空间辐射环境进行预报, 不至于对航天器的设计提出过高要求。国外目前使用较多的空间辐射环境模型有AP 8( 用于质子)和AE 8( 用于电子) , 由于这些模型制作于70 年代, 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应用, 目前新的模型的建立处于国际协作努力之中[ 7] 。同样, 辐射效应机制的研究涉及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问题, 涉及核物理, 固体物理, 半导体物理以及电子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而由于辐射效应机制的复杂性从物理图像出发建立一整套的理论模型目前还没有。从实验手段出发, 以应急使用为目的。这一方面的工作国外已有较多开展, 而国内的工作相对较滞后, 因此我们的研究在跟踪国外的基础上, 加强理论模拟和地面实验模拟研究, 在摸清辐射效应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抗辐射加固的途径, 同时对商用元器件的抗辐射容限等进行测试, 以利于商用元器件在航天器上的选用,降低空间飞行任务成本。

参考文献

1Laurien te M V ampola A L . Sp acecraf t A nom alies D ue To T he Radiat ion En vi ronmen t. 36t h A eros pace Science M eet ing & E x h i b i t, 1998 2St assin op ou los E G, Raymond J P, t he Space R adiat ion E nvironment f or E lect ronics . Proc. of t he IEE E, 1998 3M ayer P, R am at y R, Webber W R. Cosmic R ays-A st ronomy w it h Ener get ic part icles. Physics Today, 1974

4 A dams J H. Cos mic Ra y Ef fect s on M icroelect ronics . N R L M emoran dum Report 4506, 1981

5 A dams J H, J r. T he N at rual radiat ion E nvironment ins ide a S pacecraf t . IEEE T rans. N ucl Sci , 1982 6Clif f R A . Predict ion and M ess urem ent of R adiat ion D am age t o CM O S D evices on Board Spacecraft . IEEE Trans . N ucl . S ci, 197

6 7Tat eo. Space En vir on ment and Ef f ect s f rom E TS -V I Sat elit e. ES A Sym posium on En vironmen t M oldell ing f or S pace-b ase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E S T E C,N o o r d w i j i k,N L,199 6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编号:SY-AQ-04068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rogram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为了确保放射源周围环境的安全,了解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的辐射现状,特制订本计划。 一、委托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承担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的监测。 二、对于放射源周围辐射环境背景值监测,按GB/T14583《环境地表γ剂量率测定规范》进行,对于放射源安装后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按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数据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三、检测内容:放射源运行期间,监测的内容主要是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四、监测频次: 1、放射源正常运行时,每年进行两次监测,数据存档备案; 2、放射源进行维修前后,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3、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前后对其周围环境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4、放射源退役时,应进行一次退役监测。 五、监测点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运行和维修前后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 2、发生事故时监测点的位置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区域。 3、放射源退役时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过去安装或存放场所。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基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辐射效应的空间辐射环境探测器

第22卷 第4期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V o l .22 N o .4 2002年 7月 N uclear E lectron ics &D etecti on T echno logy July 2002  基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辐射效应的空间 辐射环境探测器 张庆祥,侯明东,甄红楼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空间辐射环境能够引起半导体集成电路发生的总剂量效应、单粒子效应等辐射效应,可以被 用来进行空间辐射环境监测。在一定条件下,基于此原理的探测器具有常规的面垒型探测器以及P I N 型探测器等所不具备的优点。尤其适合航天器舱内带电离子探测和用于航天医学的个人辐射剂量探测。介绍了三种基于半导体器件辐射效应的探测器。 关键词:半导体器件;辐射效应;总剂量效应;单粒子效应;空间环境探测 中图分类号: TL 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20934(2002)0420374203 收稿日期:20012052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775058, 10075064);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课题(KJ 9522S I 2423) 作者简介:张庆祥(19712),男,硕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空间辐射效应。 空间辐射环境对宇航员和空间电子学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辐射环境的探测对保证宇航员的安全和电子学系统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太阳质子事件以及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强辐射环境的探测对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研究、卫星抗辐射加固设计、卫星故障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空间环境中的重离子、质子以及电子通过电离辐射在半导体器件中产生电子2空穴对,在外加或内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的运动引起各种有害的辐射效应,如总剂量效应、单粒子效应以及充放电效应等。辐射效应是航天器故障和失效的重要诱因,因此辐射效应的研究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重视。研究表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辐射效应可被利用进行辐射环境的探测,例如M O S 晶体管的某些参数的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与吸收的总剂量成正比;存储器器件发生单粒子翻转的数量与L ET 值大于某一阈值的高能离子成正比,前者可以被用来进行航 天器内部复合的电离辐射环境以及宇航员个人剂量的监测,后者可以用来探测高能离子。 目前,常用的G M 计数管、气体积分电离室、热释光剂量仪、固体径迹探测器以及面垒型探测器、P I N 型探测器等都已成功应用于航天飞机、空间站、深空宇宙探测器以及各种卫星。半导体探测器具有能量分辨率高、线性响应好以及工作可靠等优点。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面垒型探测器、P I N 型探测器获取的原始信号是辐射在敏感区产生的电荷,为了对电荷进行有效的收集,要求加很高的电压。另外这种探测器的有效面积的直径在c m 量级,能够测量强度很弱的背景辐射,但是容易受到辐射损伤的影响,受后续电子学线路分辨率的影响,容易形成堆积,不适合于强辐射环境的监测。 基于辐射效应的探测器与传统探测器最大的区别是通过电离辐射产生的效应间接测量辐射环境,虽然不能获得能谱,而且一般不适合进行弱辐射环境的监测,但是具有以下优点:活动 面积很小,适合测量大于10Gy (Si )强辐射环境;不需要加高电压,电子学线路简单;读出方便,可以做成“主动”式,尤其适合于舱内高能带电离子探测和航天医学的个人辐射剂量监测。更主要的是利用现成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制作简单。由于目前集成电路的单元电路尺寸与

辐射环评登记表和辐射安全许可证

辐射环评登记表和辐射安全许可证 现场核查要点 一、Ⅳ、Ⅴ类放射源 1、放射源编码是否与放射源一一对应; 2、电离辐射防护标志是否符合规定 (各市局现场核查时,应对电离辐射辐射防护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拍照,并将照片电子版随预审意见一并上报); 3、是否有防盗装置(贮存场所必须有); 4、是否配备了便携式辐射监测仪、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5、是否配置了应急处理工具,如长柄夹具等; 6、各项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各类档案是否完善; 7、辐射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未经过培训的,应有近期参加培训的计划); 8、是否存在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辐射环境信访。 二、Ⅲ类射线装置 1、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 1.1 是否有屏蔽、隔离防护设施; 1.2 是否设置了符合规定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志(各市局现场核查时,应对电离辐射辐射防护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拍

照,并将照片电子版随预审意见一并上报); 1.3 是否有机器工作状态显示; 1.4 是否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或便携式辐射监测仪);生产单位必须配备辐射监测仪。 1.5 各项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各类档案是否完善; 1.6 辐射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未经过培训的,应有近期参加培训的计划); 1.7 是否存在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辐射环境信访。 2、医用Ⅲ类射线装置 2.1 是否隔室操作或有防护屏; 2.2 门、窗(包括观察窗)是否满足防护要求; 2.3 出入口处是否有符合规定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志(各市局现场核查时,应对电离辐射辐射防护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拍照,并将照片电子版随预审意见一并上报); 2.4 出入口处是否有机器工作状态显示; 2.5 是否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或便携式辐射监测仪)。 2.6 各项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各类档案是否完善; 2.7 辐射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未经过培训的,应有近期参加培训的计划); 2.8 是否存在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辐射环境信访。 二○○九年十月十日

医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1]

百色市妇幼保健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本院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范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行为,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院范围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 环境自行监测。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辐射环境自行监测,是指辐射工作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其辐射工作场所及其周边环境、流出物等进行的监测活动。 第四条辐射工作单位应根据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活动类型和水平,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制定本单位辐射环境监测制度、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对本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第五条本单位不具备专业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且自行监测应有与所从事辐射活动相适应的辐射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监测仪器和质量管理制度。监测人员要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监测仪器要按规定定期检定。 第六条本单位不具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委托具有国家、百色市《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所需经费由本院承担。 第七条开放型辐射工作场所的监测,还应包括场所内地面、操作台、设备和物品的表面污染监测。有流出物的场所还应对流出物及其周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 第八条监测记录或报告应记载监测数据、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员等信息。 第九条如发现监测结果异常,应立即停止辐射活动,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辐射安全隐患。 第十条辐射安全防护建立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记录或报告档案,并妥善保存,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记录或报告,应随本单位辐射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告一并提交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空间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2016年《空间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1、简述《空间环境工程学》的内涵及研究的内容 研究空间环境及其效应与航天器的相互作用,减缓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性能、寿命及可靠性影响,提高航天器环境耐受能力的一门工程学科。 环境获取与分析、环境适应性设计与防护、环境试验评价与验证、环境模拟技术、环境工程管理 地球轨道空间环境包括那些环境因素?(回答时可不写括号中内容) 压力(真空)、温度、粒子辐射(太阳宇宙射线、银河宇宙射线、地球俘获带)、太阳电磁辐射、等离子体(磁层等离子体、电离层等离子体)、引力场、磁场、微流星体与空间碎片、中性大气(原子氧) 3、简述什么是真空环境,它的单位及如何划分真空区域? “真空”是指在给定空间内低于一个大气压力的气体状态,也就是该空间内气体分子密度低于该地区大气压分子密度。 真空度通常用压强表示。国际单位通常用Pa(帕)表示,1Pa 为1m2面积上作用1N的力,即:1Pa= 1N/ m2 真空区划分为如下区段: 低真空:105~102Pa 中真空:102~10-1Pa 高真空:10-1~10-5Pa 超高真空:<10-5 Pa 4、什么是分子自由程,如何计算单一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一个分子与其它分子每连续两次碰撞走过的路程,称作自由程。处于平衡态下,大量自由程的统计平均值,叫平均自由程。 单一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由下式计算: ( = (3.107(10-24T) / p(2(m) 式中:T------气体热力学温度(k) p------气体压力(Pa) (------气体分子直径(m) 5、什么是流导、分子流、粘滞流和中间流? 流导:在等温条件下,气体通过导管和孔流动时,其流量与导管的两规定截面或孔的两侧的平均压力差之比。 粘滞流: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远小于导管最小截面尺寸的流态。粘滞流可以是层流或滞流。分子流: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远大于导管截面最大尺寸的流态。 中间流:在层流和分子流之间状态下气体流过导管的流动。 6、什么是空间冷黑背景,为什么叫做“热沉”? 宇宙空间辐射能量极少,并且没有反射辐射,可以认为是4K的黑体,形成冷黑背景。 在这样极端低温的环境下,航天器表面辐射的能量被宇宙空间完全吸收,没有任何反射,所以称作“热沉”。 7、地球轨道航天器表面热辐射来自哪些部分? 太阳直接辐射、地球反照、地球红外辐射。 8、什么是空间碎片,空间碎片按尺寸是如何分类的,空间碎片的4个研究内容是什么。 空间碎片是人类遗留在空间的人造废弃物。通常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卫星本体、执行

核辐射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核辐射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核辐射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讨论了电子束辐照和γ射线辐照在工业废水,废气及於渣处理的机理及其应用,说明了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其它技术和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指出了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环境保护核辐射技术环境污染治理γ射线电子束 正文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

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核辐射主要是α、β、γ 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电子,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 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污染物的辐射处理方法是利用γ射线及快速电子对环境污染物进行 辐照。辐照时体系可产生物理化学效应,化学效应及生物学效应等。核辐射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应用面广,可用高能射线对燃烧废气、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消化污水及固体废物等进行处理都已取得良好 效果。辐射能有效地的降解三废中的有机物;杀死废物中的有害病毒,有害微生物;提高污泥的沉降和过滤性能;节省大量能源。辐 射不会带来二次污染,安全可靠,特别对于那些常规方法难以处理 的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辐射技术在治理环境废水中的应用 废水处理主要有下面的四个方面: 1.降低废水中的生化需氧量fBOD)和化学需氧量(COD)o

2.使废水更稳定,使难以降解的化合物转变成比较容易被生物或化 学氧化的形式降解。 3.消灭废水中的病菌,病毒及有害微生物,设法破坏有毒化合物。4.改善废水中固体成分(污泥)的处理和运输。 用辐射方法可以完全解决上面的问题,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采用γ射线或者加速电子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时,一方面,高能射线 可以与污染物直接作用,引起它们分解和改性;另一方面,高能射 线可以与介质(水和空气)发生作用产生一系列的自由基、离子、水 合电子及离子基等,这些粒子具有相当高的活性,能与污染物发生 氧化或还原作用造成有机物的降解。通常情况,在高能射线辐照下,纯水会发生如下反应

14. 辐射环境监测

第十四章辐射环境监测 第一节辐射环境监测的概述 一、监测概念 我国现标准GB18871-2002采用了IAEA机构的定义, ——为评价或控制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对剂量或污染所进行的测量及对测量结果的解释。这段简短的定义包含多层意思, (1)监测目的——评价或控制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照射。这里的“辐射”是贯穿辐射,放射性物质指各种放射性核素,“照射”包括对人员的内照射和外照射。(2)监测内容——贯穿辐射和放射性物质对人产生的辐射剂量,和/或放射性物质对环境介质造成的污染程度或水平。 (3)监测手段——测量和分析。 (4)监测结果——不仅仅是提供监测的数据,还有给出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二、辐射环境监测分类 按监测对象分, (1)针对较大区域内的一般环境质量监测。(2)针对特定核与辐射设施的监测。 按监测的属性分, (1)按计划开展的常规监测。(2)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监测。 针对核与辐射设施运行时间顺序,环境监测可分为, (1)核与辐射设施运行前本底调查。(2)核与辐射设施运行期间的监测。(3)核与辐射设施退役终态监测。 针对核与辐射设施监测的实施主体,环境监测可分为, (1)由企业组织的监测。 (2)由政府组织的监督性监测。

三、辐射环境监测的作用 辐射环境监测的主要作用包括, (1)验证核与辐射设施对环境的实际影响是否处在所控制的范围之内。(2)发现核与辐射设施的异常排放。 (3)严重事故时可以判定污染的范围和水平。(4)改善公共关系。 四、辐射环境监测的特点 监测具有一定的特点, (1)环境中辐射及放射性核素种类繁多,辐射环境监测时它们有时彼此相互干扰。(2)环境介质复杂,对不同的环境介质需采用不同的监测(取样)方法。(3)辐射环境监测往往是在很高的环境背景值下去探查一个附加的小增量,辐射环境监测受环境放射性背景值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只有在良好的质量保证下,才能取得准确的监测结果。 第二节环境中放射性的背景情况 环境放射性监测是在较高的放射性背景情况之下去探查一个小的附加增量,环境中较高的放射性背景值主要是天然放射性的贡献。 一、天然放射性的来源与水平 天然放射性按其来源可分为, (1)地球上生来就有的。 (2)宇宙射线以及宇宙射线与大气层相互作用产生的。陆生放射性核素主要有钍232系、铀238系和铀235系三个衰变系列。 钍232系,又称4n系,钍232经过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形成稳定核素,钍232半衰期为1.405×1010a,钍232系的放射性衰变产物包括10个核素。 铀238系,又称4n+2系,铀238经过9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形成稳定核素,钍232半衰期为4.468×109a,铀238系的放射性衰变产物包括14个核素。 铀235系,又称4n+3系,铀238经过9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形成稳定核素,

空间环境第四章

第四章空间等离子体 在地球空间环境中,能量低于100keV(千电子伏)的带电粒子构成空间等离子体。因其相对于宇宙线和地球辐射带的粒子(通称为高能粒子)能量要低,故有时又称为低能粒子。它不仅受空间磁场(参见第3章)控制,还受空间电场(参见第3章)支配。按其能量或温度的不同,又可分为高温等离子体(≥10eV)和冷等离子体(<10eV)两类。 空间等离子体是航天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几乎充满着整个日地空间,其主要分区如图4.1所示。 图4.1 近地空间等离子体主要分区。 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是等离子体研究的最理想的天然实验室。空间等离子体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运行其中的航天器系统的主要影响有:1) 高温等离子体引起航天器的高充电/放电,可引起航天器系统工作异常;2) 高密度冷等离子体(电离层等离子体)引起高电压太阳阵电流泄漏及弧光放电造成电源功率损耗,影响电源效率;3) 引起大的高电压系统的重要的离子曳力而影响轨道正常运行;4) 引起传播效应,影响通信及测控等系统的正常工作。为了人类活动需要和确保航天器系统的安全、有效,必须对空间等离子体环境及其与航天器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给出预报。空间等离子体环境已是构成航天器充电设

计指南或标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航天活动所需要的重要环境。 在研究方法上,有宏观的磁流体力学方法和微观动力论方法两类,具体研究方法的选用取决放研究对象的时间与空间尺度。 由于空间等离子体涉及能量、密度、分布的不同,所处不同区域其它空间环境因素(如电场、磁场、中性粒子、性状等)亦不一样,它涉及很多复杂的运动学及动力学过程,我们只从掌握背景情况的角度出发,给出简况介绍并辅以必要的图表示例。 §4.1 基本的等离子体特征参数和几个重要现象 §4.1.1 德拜长度与准中性 等离子体中一个带电粒子在周围产生的电位,由放有其它带电粒子影响,不是点电荷的库仑中位,而是德拜电位: 2/12/???? ??=?=-e n T r e CONST V e e D r D κλλ λD 就是德拜长度(Debye length ),是德拜电位被屏蔽的距离,也称德拜半径。要求德拜球内有足够多的粒子,即要等离子体参数13>>=D N g λ(N 为等离子体密度),此时等离子体近似无碰撞等离子体。 准中性(quasi-neutrality ),是在远大于德拜长度的区域内,等离子体体系保持近似中性的特性。 §4.1.2 等离子体频率(plasma frequency ) 它是描述等离子体固有振荡的频率,表征等离子体集体效应发生的时间尺度。 电子等离子体频率(electron plasma frequency ) 在视等离子体中离子相对电子为固定不动仅提供正电荷背景的条件下,局地等离子体非电中性致振荡频率, 2/12)/(e e pe m e n =ω 式中e 为电子电荷,m e 为电子质量,n e 为电子数密度。 离子等离子体频率(ion plasma frequency ) 视电子为均匀背景下产生的等离子体,离子振荡频率, 2/12)/(i i pi m Nq =ω 式中q i 为离子电荷,m i 为离子质量,N 为离子数密度。 §4.1.3 能量和温度 能量是描述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叫能通量(energy

2021版辐射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制度

2021版辐射污染环境防治管理 制度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18

2021版辐射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的管理工作,确保员工身体健康,保护环境,特指定本管理制度。 1、实行和防护安全的责任制管理 1.1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安全的防护责任制管理,真正做到哦昂各负其责,人人重视。具体做到: 1.1.1第一责任人为:总经理。 1.1.2直接责任人为:公司分管领导、分公司经理、项目部部长、项目部经理、驻厂负责人、公司安全员。 1.1.3直接当事人为:现场主管、现场检测人员、源库保管员、运源驾驶员和押运员。 1.2对使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分公司、工程部、项目部、驻厂

单位,由公司总经理与份公司经理、工程部部长、项目部经理及驻厂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状。 1.3公司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并随时公布于众。 2、源库的安全和防护 2.1源库实现双人双锁,24小时有人值班。 2.2源库配有自动报警装置巡测仪,库管员配有报警仪、剂量仪和防护用品(如防护服)。 2.3进入源库的人员都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2.4做好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出入库的登记工作。 2.5源库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2.6切实做好源库的防火、防盗工作。 2.7源库有明显的应急联系人姓名和手机号,如遇特殊情况立即情动应急预案。 3、放射源运输安全和防护 3.1放射源运输实行司机和押运员双人制,做到妥善包装、牢固

上海科学院辐射装置环评报告书

中国科学院上海辐照中心18.5PBq钴源辐照装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辐射技术中试研究基地 二零零六年十月

目 录 1.项目概况 (1) 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 2.1辐射环境现状调查 (2) 2.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 3.评价内容 (2) 4.评价重点和评价因子 (4) 5.环境影响分析 (5) 5.1辐射影响 (5) 5.1.1辐射泄漏对环境影响 (5) 5.1.2放射性废水的影响 (5) 5.1.3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影响 (6) 5.2非辐射影响 (6) 5.2.1气态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6) 5.2.2噪声的影响 (7) 5.2.3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8) 5.3安全措施影响分析 (8) 5.3.1安全联锁和技术安全措施分析 (8) 5.3.2安全管理措施 (10) 5.3.3防氢爆措施 (14) 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 7.建议 (16) 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 (19)

中国科学院上海辐照中心18.5PBq钴源辐照装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项目概况 上海辐照中心全称: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辐射技术中试研究基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始建于1984年,系专业从事辐射加工和相关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服务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中心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1605号(原1467号),占地面积8000m2(12亩),建筑面积5000 m2,现有职工70人,60%为科技人员,其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12名。 上海辐照中心建有18.5PBq(50万Ci)钴源连续辐照装置一座(1985年建成,1986年投入运行,其使用的Co-60源属于Ⅰ类放射源,目前该钴源的源装量为7.58×1015Bq),主要用于辐照箱装、桶装或袋装的各种产品。辐照场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3970 m2,总投资315万元。中心还建有辐照剂量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材料制备和试验实验室。辐照装置和相应实验室设备均由我国权威机构第七检查或校验。 二十余年来,本中心秉承“客户至上,服务至诚,品质至高”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技术及质量标准。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不断创新、勇于开拓,在辐射技术研究和辐射加工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得多项市级和

环境核辐射监规定(GB1237990)

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核辐射监测的一般性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一切环境核辐射监测。 2 引用标准 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 3 术语 3.1 源项单位 从事伴有核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向环境中释放并且其辐射源的活度或放射性物质的操作量大于从事伴有核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向环境中释放并且其辐射源的活度或放射性物质的操作量大于GB 8703规定的豁免限值的一切单位。 3.2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 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家有关部门负责环境保护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 3.3 核设施 从铀钍矿开采冶炼、核燃料元件制造、核能利用到核燃料后处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置等所有必须考虑核安全和(或)辐射安全的核工程设施及高能加速器。 3.4 同位素应用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源进行科研。生产、医学检查、治疗以及辐照、示踪等实践。 3.5 环境本底调查 源项单位运行前对其周围环境中已存在的辐射水平、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以及为评价公众剂量所须的环境参数、社会状况等所进行的调查。 3.6 常规环境监测

源项单位在正常运行期间对其周围环境中的辐射水平以及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所进行的定期测量。 3.7 监督性环境监测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为管理目的对各核设施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单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测量。 3.8 质量保证 为使监测结果足够可信,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所进行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3.9 质量控制 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3.10 代表性样品 采集到的样品与在取样期间的样品源具有相同的性质。 3.11 准确度 表示一组监测结果的平均值或一次监测结果与对应的正确值之间差别程度的量。 3.12 精密度 在数据处理中,用来表达一组数据相对于它们平均值偏高程度的量。 4 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和职责 4.1 一切源项单位都必须设立或聘用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来执行环境核辐射监测。核设施必须设立独立的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其他伴有核辐射的单位可以聘用有资格的单位代行环境核辐射监测。 4.1.1 源项单位的核辐射监测机构的规模依据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核素的性质、活度、总量、排放方式以及潜在危险而定。 4.1.2 源项单位的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负责本单位的环境核辐射监测,包括运行前环境

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空间效应解析

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空间效应解析 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虽然卓有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省区在环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不够,环境未能得以有效改善。因此,根据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具体需要,结合各省区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空間效应的测度,进而妥善解决环境污染与治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围绕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空间效应进行解析。 标签:环境污染;治理;空间效应 前言: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环境治理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促进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分析各省区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空间效应,了解污染物排放与治理投入的溢出弹性,结合空间乘数效应,可以发现污染物的排放会产生扩散和反馈,进而分析环境污染与治理的溢出效应对区域治污投入的影响,对于区域环境污染与治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空间效应分析 1.1 环境治理溢出效应识别 在空间范围内,环境污染呈现出相互传染的趋势,这就是环境污染与治理的溢出效应。通过对全国三十几个省区的数据采集,掌握近十年来各省区的环境污染及治理情况,包括污水、S0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治理费用,建立权重矩阵,将各地区近年来的污染物排放以及治理投入的以时空分布的方式予以呈现。从环境污染与治理的时空分布来看,环境污染呈现出连片污染的特征,往往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其环境治理投入也相对较高,突出显现出环境污染的空间依赖性。一当前备受关注的PM2.5污染问题为例。PM2.5的污染程度往往存在区域性的差异,并呈现出空间外溢的趋势。结合区域空间效应,分析PM2.5排放污染,提升估算结果的准确性[l]。 1.2 研究方法和数据 区域环境污染与治理存在溢出效应,对于周边区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结合相关数据,应用科学、合理的办法,测度溢出效应影响的程度。首先,构建环境治理空间面板模型,定义权重矩阵,通常选择Q邻接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有公共边界或顶点的地区,通常为相邻区域,Wij=1;无公共边界或顶点的地区,即不相邻地区,Wij=0;地区的数量则由矩阵的行列数表示。环境污染排放为X,环境治理投入为Y,用以表示某地区的环境污染与治理情况;周边地区的环境治理和污染排放则分别由WY与wx表示。结合在环境治理理想模型Y=μ+ βX +λW+γW+E(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分析,在系数λ显著的情况下,Y(某地区的环境治理)会受到WY(其他周边地区的环境治理)的影响;而γ系数相对显著的情况下,Y会受到WX(其他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的影响[2]。

空间辐射环境中的辐射效应

空间辐射环境中的辐射效应摘要天然空间辐射环境与辐射效应基本机制是空间飞行器抗辐射加固研究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总结了天然空间辐射环境的总体性质, 并对辐射效应基本机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了目前空间飞行器抗辐射加固研究的重点。关键词辐射环境,抗辐射加固,辐射效应R a d i a t i o n E f f e c t s i n t h e S p a c e R a d i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bstract T he nat ur al space ra dia tio n enviro nment and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r adiatio n effect s a re tw o most im po rt ant issues r ela ting t o the resear ch of r adiatio n har dening t echo no lo gy of spacecr afts . In t his paper, so me o f the g en eral pro per ties of natur al space r adiation env ir onment ar e summer ized,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r adiatio n effect s ar eanylized br iefly , and the emphasis o f present r esearch r ela t i n g t o t h e r a d i a t i o n h a r d e n i n g t e c h o n o l o g y o f s p a c e c r a f t s i s p o i n t e d o u t. K e y w o r d s r a d i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r a d i a t i o n h a r d e n e d,r a d i a t i o n e f f e c t s 应用于卫星或空间飞行器的电子学系统, 在天然空间辐射环境中往往因经受空间辐射而导致性能减低或失灵, 甚至最终导致卫星或空间飞行器的灾难性的后果[ 1] 。美国1971 至1986 年发射的卫星中共发生了1589 次异常现象, 其中与空间粒子辐射有关的占70% , 由空间辐射对电子学系统的辐射破坏造成的占38. 1% 。空间辐射对电子学系统的辐射破坏主要有三种方式: 1) 总剂量电离损伤; 2) 单粒子效应; 3) 位移损伤。质子产生总剂量电离损伤, 单粒子效应和位移损伤, 电子主要产生总剂量电离损伤, 而高能重离子主要产生单粒子效应。 1天然空间辐射环境 地球轨道天然空间辐射粒子包括地磁场俘获辐射带( Van Allen 带) 粒子和宇宙射线( 包括太阳宇宙射线和银河宇宙射线)。 1.1地磁场俘获辐射带粒子地磁场俘获辐射带粒子主要是电子、质子以及少量的重离子。地磁场俘获辐射带通常又分为内辐射带( 1. 5R e 至 2. 8Re , Re= 6380km 为地球半径) 和外辐射带( 2. 8R e 至12R e) , 内辐射带以质子为主, 而外辐射带以电子为主。地磁场俘获辐射带中质子能量可达500M eV。能量大于10M eV 的质子主要分布在 3. 8R e 以下, 能量大于30M eV 的质子主要分布在1. 5Re 以下[ 2] , 而典型的卫星壳体能屏蔽能量小于10M eV 的质子。因此对于低轨道卫星来说, 质子对内部电子学元器件的辐射破坏尤为严重。在外辐射带中电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和较大的通量( 约为内辐射带的10 倍) , 在外辐射带中电子的最高能量达7M eV, 而在内辐射带中电子的最高能量为5M eV , 能量大于 1 MeV 的电子的通量峰值在3Re 至4R e 之间。 1.2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有两种来源, 即来自于太阳耀斑爆发的太阳宇宙射线和来自于太阳系以外的银河宇宙射线。太阳系以外的银河宇宙射线通常认为是稳定的, 而地球轨道上的银河宇宙射线的通量受太阳活动的调制, 在太阳活动频繁期, 地球轨道上的银河宇宙射线通量相对减少, 而在太阳活动不频繁期, 银河宇宙射线通量相对稳定。宙射线通量相对稳定。银河宇宙射线主要有质子( 85% ) 、氦离子( 14% ) 和高能重离子( 1% ) 组成。离子通量随原子质量[ 3]数分布见图1。可以看出, 高能重离子( 如Fe) 的通量与质子通量相比差几个数量级, 但是这并不是说高能重离子的辐射效应可以忽视。由于高能重离子在穿入材料时在单位距离上产生很高的电离密度, 尤其在考虑半导体器件的单粒子效应时, 高能重离子产生的效应不容忽视。图2 为银河宇宙射线中各种离子[ 4]对应的粒子能量为 2. 4GeV , 质子和氦离子的最高能量可达10GeV / Nu。对于如此高能的粒子,卫星壳体已经无法阻止它们进入舱体内。

辐射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方案

辐射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方案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 一、一切伴有辐射的实践或设施,都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制定出相应的辐射监测计划,开展辐射监测。监测结果应定期向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报告。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也应对这些辐射工作单位进行抽样性的监测。 二、个人监测 1、辐射工作单位必须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监测。工作人员可能受到、x、高能射线或中子照射时,应佩带相应的个人剂量计。当内照射可能较大时,应定期进行内照射监测。个人监测结果要逐个记录、存档,其保存时间不少于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2、在事故或应急情况下,根据情况可对有关人员以及少数有代表性的公众成员进行个人监测。 3、工作人员离开开放型放射源工作场所时,应该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查。 三、工作场所监测 1、为检验工作环境在连续操作时是否符合辐射安全要求,鉴别是否有异常或紧急情况发生,工作场所应进行常规监测。依据辐射源的特点和操作方式,常规监测应对工作场所中的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以及表面污染水平等进行监测。在

可能出现高水平照射或事故照射的场合,必须配置可以自动报警的连续监测装置。测量结果,连同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等一同记录并妥状况保存。 2、在实践或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使工作人员所在环境的剂量当量率发生较大改变的岗位,应进行操作监测。 3、当工作环境安全控制的资料不够充分,或操作过程可能出现异常时,应进行特殊监测。 四、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1、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根据一般职业医学原则进行。其目的是:评价职工健康情况;提供原始健康状况的资料;以及确保职工的健康情况在开始从业时和从业期间都能适应他们的工作。 2、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常规医学监督。 3、从事辐射工作前的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医学史的询问,特别是先前的辐射照射史和各种毒物接触史的调查:一般医学检查;末梢血化验检查;以及根据工作和健康情况,由负责医师提出的其他有关检查。 4、辐射工作从业期间的定期医学检查,内容根据其受照类型的程度,以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确定,除一般健康检查项目外,尚可追加对辐射照射敏感的检查指标。 5、定期医学检查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如辐射照射情况和

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精)

辐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操作规范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 1.项目名称: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涉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电磁辐射、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等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 2.性质:行政许可 二、设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公 布,2003年10月1日施行第二十九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不得颁发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开发利用或者关闭铀(钍矿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或者办理退役审批手续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开发利用伴生放射性矿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 年1月1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公布,根据2008年11月21日环境保护部2008年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九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

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 2、使用Ⅰ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的除外; 3、售(含建造、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 第十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 2、销售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 3、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 4、使用Ⅱ类、Ⅲ类放射源的; 5、生产、销售、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 第十一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销售、使用Ⅳ类、Ⅴ类放射源的; 2、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 (三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3月25日,原国家环保局第十八号令发布施行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建设

(完整版)辐射环境及监测

2014 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结课论文) 考核科目:空间环境与光电系统防护技术学生所在院(系):航天学院21系 学生所在学科:物理电子学 学生姓名:陈毅强 学号:13S121013 学生类别:非委培 考核结果阅卷人

辐射环境监测 引言 航天器在轨期间将受到各种空间环境因素的强烈作用。空间环境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电磁辐射、带电粒子辐射、高真空、冷黑环境、原子氧侵蚀以及微流星和空间碎片的撞击等。会对航天器表面材料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尽管 30 多年的载人太空飞行积累了大量的空间辐射数据, 但仍然不能完全确定航天员在太空中所受到的辐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空间辐射环境的复杂性, 例如航天任务持续时间、太阳活动周期的特定阶段、太阳粒子事件的次数和强度、防护层情况以及低地轨道高度和倾角等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辐射影响。因而, 空间辐射测量工作仍然是辐射防护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关键词:空间辐射环境 辐射环境检测 国内外辐射环境检测 一.空间辐射环境简介 1.1 空间辐射来源 在 LEO 轨道(低地轨道)中,辐射的来源主要有 3 种: (1)太阳粒子事件( SPEs); 电离辐射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在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 CME) 期间由太阳发射出的几乎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 包括质子、电子和原子序数直到铁的重离子。这种等离子体流也叫太阳风, 其导电性很强, 在太阳系中形成行星际磁场( IMF) 。从空间辐射健康角度看, 我们最关心的是质子, 这是由于质子所占比例大及高能量。这样的太阳粒子事件主要集中在太阳 11 年周期的太阳活动极大年期间, 而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发生次数相对较少。太阳粒子事件有不同的定义, 主要区别是质子通量不同。把质子能量大于 30 MeV 、通量大于2610-cm 或 26cm 10*3-或 2710-cm 的事件叫太阳粒子事件。SPEs 事件发生的频率不固定, 但在一个太阳周期大约发生 50 次左右。严重的太阳粒子事件是指质子能量大于 30 MeV 、通量大于 21010-cm 的事件。这样大规模的事件一个周期大约会发生一二次。有记录的最大的 SPEs 事件之一发生在 1972 年 8 月, 恰好发生在阿波 罗 16 和阿波罗 17( Apollo) 执行月球任务间隙。如果在此事件期间, Apollo

辐射环评单位

在京环评单位名录 甲级证单位:截止到2002年5月1日 环评单位联系电话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84915163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8463772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68406926 中国农业大学62892936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6288954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62932252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68749858 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6442732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64216131-2205 北京飞燕石化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9341626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68313552 北京毕派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64940303 北京环境评价联合公司63520875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68333366-2011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65728792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62079530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62019630 华北电力设计院62010077-2271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88022742 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63987979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62256054 清华大学62773822 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6217342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68515511-188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设计总院64449006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67264821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68381434 中国轻工总会环境保护研究所68430315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69357462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62038284 中海石油工程设计公司84522571 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63176622-5436 北京大学62754126 北京师范大学62209289 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63962233 北京煤炭设计研究总院(集团)62019922-3423 石油大学62320066-2863 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65293364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62225599-32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