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2020年公开招聘全日制普通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告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为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是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数据交换枢纽和全球信息系统中心、世界数据中心气象学科分中心、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北京高性能计算中心。主要职能包括:承担全国和全球范围的气象数据及其产品的收集、处理、存储、检索和服务;研究和加工各类基础性数据产品;高性能计算机的资源管理服务和并行、GPU、多核计算方法的研究;为气象部门和社会提供气象信息服务。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拥有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 人,中央直接联系专家1人,海外引进“双百计划”专家1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53人(正高级26人),占比职工总数62%,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位)人员175人(博士45人),占比职工总数7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现有1人入选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

3人入选中国气象局青年英才计划,5人入选中国气象局骨干人才海外培养项目,1人入选国际职员,中国气象局创新团队1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创新团队2个。

一、2020年应届毕业生招聘计划

根据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具体部门岗位的需要,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公开招聘2020年应届毕业生,具体需求见下表:

二、应聘基本条件和报名方式(一)毕业生应聘基本条件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无不良记录;

3.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意识;

5.身心健康;

6.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应届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毕业报到时需同时具备毕业证、学位证和就业报到证;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需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以及就业报到证。

(二)报名方式

1.应聘毕业生请登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数据网)网站(),注册登陆并在线填写简历,限申报1个职位。

2.应聘毕业生登陆气象人才招聘网站(),在左侧“直属单位”列表中选择“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注册登录后在线填写简历。

3.以上两种报名方式只需选择一种即可,无需重复填报。简历接收截止时间:2019年11月30日。

4.简历填报注意事项:

(1)简历中填报的专业需与毕业证书保持一致。

(2)简历中需填写英语四六级的成绩或其他能证明英语水平的考试成绩。

(三)联系方式:

1.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人事处(邮编:100081)

2.电子邮箱:(接受咨询,不接收简历)

3.联系电话:0 周老师

三、招聘办法、程序及时间安排

(一)招聘办法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20年公开招聘面向全日制普通应届高校毕业生,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贯彻“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录用”的方针,采取考试、考察的方法,补充岗位急需、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招聘程序及时间安排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20年公开招聘毕业生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 发布招聘公告

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人才交流中心网站和全国各大高校就业网发布招聘公告。

2.报名与资格审查

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登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数据网)网站或气象人才招聘网站在线填写简历,并提供相关材料配合资格条件审查。

3.考试

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等方式进行。考试主要测试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考试人员名单将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网站公布。

4.考察和体检

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

品质、综合素质、学业成绩、研究论文、社会实践等情况。组织拟接收毕业生进行体检,体检项目和标准参照现行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确定。

5.公示和聘用

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网站向社会公示拟聘人员信息,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根据公示结果,确定正式录用人员,并签订就业协议等。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2019年11月1日

“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客户案例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 为了更好的满足气象、水利、航空、林业等各行业需求,实现对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主要战略经济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提高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和减灾能力。同时避免民航、水利等其他部门对天气雷达观测网的重复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在全国范围内共享天气雷达观测网信息,中国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应运而生。 建设信息共享平台遭遇双重挑战 为了满足新的业务发展需求,中国气象局需要使用支持天气雷达的信息共享平台来共享资源并且处理大量的气象数据。同时,该平台还要对各种类型的数据都具有很高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然而,中国气象局的传统系统是以项目为导向的、单独的非标准化系统,无法提供所需的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来收集、处理、保存、共享集成的气象信息。如何实现规范化的数据管理和提供高效快捷的数据服务,成为建设信息共享平台过程中遭遇的两大挑战。 挑战一:数据是气象业务中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是对大气的一份历史记录,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卫星、雷达、自动站等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迅速发展,每年数据的增长 量都高达100TB以上量级。同时,数据规范性不高,数据标准不统一。如何对海量 数据进行规范、有效的存放、管理成为首要问题。 挑战二:由于国家级与省级之间的数据交换途径多样化,气象数据的各类用户使用数据接口、FTP、Web等多种方式获得所需的各类气象数据和产品,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需 要同时给结构化及非结构化形式的信息提供强大支持。如何提供高效快捷的数据服 务成为建设信息共享平台过程中遇到的又一大挑战。 IBM助力打造智慧的信息共享平台 经过对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多方面的考量,中国气象局最终选择了IBM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HPC)平台来构建“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在IBM Power 服务器、IBM通用并行文件系统(GPFS)和高性能计算系统(HPC: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system)的有效应用下,大大提高了气象数据模型的处理速度,并使国家气象局计算系统运算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整体预报分析处理能力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气象服务。目前,国家气象局可以按照需要,生成不同省市未来一周每日的天气情况,并帮助确保气象问题得以快速检测,获得不同维度的各类量化数据和指标,可将单一特定气象资料库的平均搜索时间缩短高达3分钟,并且将雷达信息的平均生成时间缩短6分钟。 IBM解决方案提供三层云环境–基础架构即是服务、平台即是服务、软件即是服务。通过集成IBM通用并行文件系统与Tivoli Storage Manager软件,项目组创建了可以调节的统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要求规范(试行)

附件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引用文件 (1) 1.3 设备结构 (1) 1.4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2 完好标准 (3) 2.1 系统结构 (3) 2.2 技术性能 (3) 2.3 技术资料 (3) 2.4 运行环境 (3) 3 设备维护 (4) 3.1 维护时间 (4) 3.2 维护内容 (4) 3.3 系统测试 (8) 4 维护记录 (8) 5 注意事项 (8)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9)

附录B:维护工具 (11)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为进一步促进乙方的防灾减灾工作,并以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地、广泛地指导乙方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 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或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网站气象信息服务,具体事宜双方协议如下一、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网站,并通过该网站为乙方开展综合气象信息服务。 现阶段已上网的气象信息内容见附件,今后甲方应根据乙方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各行业生产和防减灾工作特点,及时充实和完善网站气象服务信息。 二、甲方应确保网站畅通,做到网站气象信息及时更新,努力做准、做好各类预报服务。 乙方有义务积极配合甲方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网站气象信息服务所做的调研等各项工作。 三、乙方要配备专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上网浏览气象信息、做好重要气象信息的传递汇报、提出防减灾建议、指导行业生产、反馈气象服务效益、提出对网站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四、甲方网站实行会员制管理,每户设置一个用户名和一个密码,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乙方不得对外单位或个人泄露、转让用户名和密码,否则会对乙方自身正常使用本网站造成较大影响,同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相关经济损失。 五、乙方协议使用海洋气象网站的部位为本单位使用。 六、鉴于现阶段全球气象科技水平的限制,气象预报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因此甲方并不承担某些因预报不准给乙方造成的损失和相关的法律责任,但甲方应尽力做好、作准预报服务。 律师365若乙方或下属单位从事远程海上作业,甲方建议在参考甲方预报的同时,要综合参考各上级气象台及临近作业海区其它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使生产决策做到全面、准确,以确保安全生产。 七、本协议规定服务期限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决策气象服务方案

2012年决策气象服务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决策气象服务流程,改进决策气象服务质量,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全力做好2010年决策气象服务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决策气象服务产品 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主要包括《重要天气预报》、《重要气象信息》、《专题气象服务》、《领导专报》、文件、手机短信等,服务对象为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和人武部以及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农业局、救灾办等有关部门。 表1: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表 二、2012年决策气象关注重点 1. 2012年分月关注要点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新县分月天气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农事活动和社会活动

3、定期服务内容 (1)5月21日-6月20日,“三夏”专题服务材料,二级服务范围 (2)9月21日-10月20日,“三秋”专题服务材料,二级服务范围 (3)汛期早 8点,24小时雨情资料服务,二级服务范围 (4)5月30日、9月29日分别发布两个黄金周预报服务 (5)12月~2月,春运专题气象服务。 4.分级服务范围 (1)一级服务范围为情况异常紧急情形:县委常委成员、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政府县长及相关副县长、应急办;县人大主任、副主任、办公室,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办公室。传真:县防汛办、森防办、水利局、安监局、公安局、教体局、广电局(电视台)、公安交警大队、财政局、救灾办、农业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2)二级服务范围为情况重要情形:县委办、县政府办、应急办,县安监局、教体局、广电局(电视台)、公安交警大队、农业局、交通局,有关局(办)。 (3)三级服务范围为一般情况:县委办、县政府办、应急办,县安监局、教体局、广电局(电视台)、公安交警大队、农业局,有关局(办)。 三、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建设方案 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3

目录 1.1建设背景 (1) 1.2系统概述 (1) 1.3主要功能 (1) 1.3.1通告预警 (2) 1.3.2气象资料收集处理 (2) 1.3.3气象报文 (2) 1.3.4飞行文件 (2) 1.3.5卫星云图 (3) 1.3.6雷达图像 (3) 1.3.7自动观测 (3) 1.3.8传真图 (3) 1.3.9航空预告图管理 (3) 1.3.10台风路径图 (4) 1.3.11系统管理 (4) 1.4系统特点 (4) 1.4.1实用性 (4) 1.4.2提高企业形象 (5) 1.4.3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5)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航空事业迅速发展,我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目标之一是全面、系统地提高天气观测和预报水平,大大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在此框架下,我公司将建设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气象信息将从单一的业务辅助系统的角色向着面向地区,面向预报过程,面向决策支持的气象数据搜集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此系统建成将大大降低天气对飞行的影响。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行业用户获取气象信息的平台,该系统对各种气象数据和产品进行了整合并提供有效的分析,同时融合了各种相关的用户业务流程和工作习惯,减少用户操作,避免错忘漏的发生。系统实现气象信息传递、交换、处理的电子化,推进企业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人道服务电子化,,节约办公经费、提高办公效率和提升办公质量,为推进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建成后的系统将为各航空公司和其它专业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为区域管制中心运行的保障服务,飞行流量管理、航空公司集中运行控制、机场运行管理的服务等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2 系统概述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为航空气象部门、管制部门、航空公司及机场指挥部门等提供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的综合性航空专业气象业务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实现气象中心发布短期天气预警的功能,实现航空报文的检索显示,实现飞行气象文件提取,实现各种气象资料的检索显示,实现预报产品的检索显示,并完成用户的权限控制管理和系统配置参数的管理。 1.3 主要功能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近年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快速发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已全部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综合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量大面广特点,并且由省级保障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市、县两级保障。随着对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新一代气象观测网络建设的规划,已建成1657个新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全省乡镇全覆盖和618 个山洪地质灾害点气象监测,加上土壤水分观测自动气象站、交通气象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共同为气象预报预测、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是针对区域范围内,可能会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长时间区域范围内不间断的准确监测而设计开发的一款标准区域气象监测站。主要应用于城市降水网络、山洪预警、森林生态、核电厂环境监测等应用。主要监测要素是雨量、风向、风速、太阳辐射、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 一、系统内容 该区域气象监测系统是方大天云设计的支持站点参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加密间隔、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远程维护,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此外自动站可实现自动电源管理,数据自动

采集、存储、通讯、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灾害性天气监测、降水过程加密观测及多种形式气象保障和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系统指标 风速 0~60m/s;精度:3%(0-35m/s);5%(>35m/s) 风向 0~359.9°;精度:±3° 降水强度 0~200mm/h;精度:5% 降水类型雨/雪 大气压力 300~1200 hPa;精度:±1.5hPa 空气温度 -50~60°C;精度:±0.2°C(-20~+50°C)‘±0.5°C(>-30°C 空气湿度 0~100%RH;精度:±2%RH 通讯接口 RS232/RS485,板载GPRS 供电方式交流220V/太阳能+蓄电池 工作环境温度 -50~+50℃ 工作相对湿度 0~100%RH 防护等级 IP65 可靠性免维护,防盐雾,防尘 功耗 3-30W 三、功能特点 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区域范围气象监测设备

【服务合同】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进一步促进乙方的防灾减灾工作,并以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地、广泛地指导乙方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或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 一、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 二、甲方应确保 乙方有义务积极配合甲方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三、乙方要配备专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上网浏览气象信息、做好重要气象信息的传递汇报、提出防减灾建议、指导行业生产、反馈气象服务效益、提出对 四、甲方 五、乙方协议使用海洋气象 六、鉴于现阶段全球气象科技水平的限制,气象预报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因此甲方并不承担某些因预报不准给乙方造成的损失和相关的法律责任,但甲方应尽力做好、作准预报服务。 若乙方(或下属单位)从事远程海上作业,甲方建议在参考甲方预报的同时,要综合参考各上级气象台及临近作业海区其它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使生产决策做到全面、准确,以确保安全生产。

七、本协议规定服务期限: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经甲乙双方商定,乙方在获得甲方 上列款项乙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一次性汇入甲方银行帐户。(甲方帐户:_________;帐号:_________) 八、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甲方代表:_________乙方代表:_________ 电话号码:_________电话号码: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开户银行:_________ 银行帐号:_________ 银行帐号: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河南省专业气象服务基准收费标准

附件1 河南省专业气象服务收费标准 序 号收费项目 计费 单位 收费标准备 注 1 建构筑物、易燃易 爆危化品场所和设施 防雷(防静电接地) 装置定期检测、电气 设备等电位接地检测 每个 检测 点 检测点高度15米以下 的100元,每增高5 米,每个检测点加收5 元。 1-4项包含 SPD安装检 查,不含SPD 的性能测 试,SPD性能 测试按第5项 执行;对于 无法用建筑 面积计量的 特殊建构筑 物(如油气 站、化工、 管线设施 等)跟踪检 测费可按检 测点计费。 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 防雷(防静电接地) 装置定期检测 实用 面积 每平 方米 100平方米以内,每平 方米100元,超过100 平方米部分按每平方 米50元计收,不含空 间电磁环境检测评估 费。 3 新、改、扩建构筑 物防雷装置施工跟踪 检测(不含电气设备 等电位接地检测) 建筑 面积 每平 方米 三类建构筑物0.8 元,一、二类建构筑 物加30%。 4 新、改、扩建电子 信息系统防雷装置、 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装 置施工跟踪检测 项 按防雷装置总造价的 5%计收。 5 SPD 性能测 试 压敏电压 (启动电 压)、漏电 流片 120元分电源、信 号(含天 馈)两大 类。 标称电 流、残压 800元 无法用建筑

6 建构筑物、易燃易 爆场所防雷装置设计 技术评价 建筑 面积 每平 方米 三类建构筑物0.15 元,一、二类建构筑 物加30%。 面积计量的 特殊建构筑 物可以按占 地区域面积 计费。 7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装置、雷击电磁脉冲 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 价 项 按防雷装置工程总造 价的2%计收 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 空间电磁环境检测评 估 次3000元 9雷击风险评估项 1000万以下(含1000 万)1.2‰;1000- 5000万0.9‰;5000- 10000万0.6‰;1 亿-10亿0.3‰;10亿 以上0.1‰。 按项目投资 总额差额定 率累进计收 注:1.专业气象服务机构按照上浮幅度为0,下浮不低于成本的原则确定具体收费标准。2.每个项目收费不足300元的按300元计收。3、对防雷装置检测不合格项目,经整改后,一次复检合格的,不另行收费;一次复检后仍不合格的,需整改后再次复检的,其收费按复检内容对应的定期检测项目计点收费标准的50%收取。气象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中已包含出具的技术报告、证照工本费、制作费等费用。 附件2 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危化品场所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 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随着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业务精细化水平的发展,预报产品不断丰富,对外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业务系统部署多,业务系统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到产品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天气业务的需求。气象信息共享门户将在国家气象中心现有业务基础上建立完善业务流转与控制体系,优化中心的预报服务业务流程,提高数据流转和产品利用效率,减少预报服务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降低中间环节的复杂度与出错率,增强预报服务协同能力,推进预报和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应用,促进天气监视、预报及决策服务平台专业化发展,为国家气象中心现代天气发展及服务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将建立业务系统规范和数据规范,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和服务,对预报员、服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身份、权限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对国家气象中心主要预报、服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数据流转状态等实现实时监视,实现对整个中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与流转控制,实现对预报员身份信息、准入系统信息、业务监控信息、产品流转状态、任务调度等所有实时信息的显示和统计分析,实现预报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分发控制,并增强国家气象中心互联网展示气象产品的水平。 2业务需求分析 2.1 业务现状分析 国家气象中心是全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其前身中央气象台,成立于1950年3月1日。50多年来,国家气象中心有了巨大发展。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包括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制订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组织指挥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所需气象信息的决策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为公众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向国家重点工程、企事业单位趋利避害组织生产所需的专业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生导师介绍

丁一汇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系气象专业,1967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生毕业。1979年至1981年、1985年至1986年、1993年至1994年先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从事研究工作。长期担任研究生教学工作,被我国许多大学和研究生院聘任为兼职教授。原任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顾问、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气象组织东亚季风研究计划主席、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季风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亚洲季风区能量和水循环试验计划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国际气候杂志编委。 该导师长期从事季风动力学、灾害性天气以及候变化研究工作。在国内是该学科的著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已出版中英文专著9本,主编专集11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7篇,其中22篇论文被SCI收录,33篇论文被SCI 刊物引用122次,国内核心刊物引用330余次。被中国科学技术情报中心评为1997年被引用最多的前20名国内科技工作者之一。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4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曾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四项,部委级奖十一项,其中:“中国卫星气象学研究”,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五);“东亚季风研究”,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中国暴雨的研究”,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西太平洋台风形成和结构问题的研究”,1997年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暴雨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研究”,1997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北京地区短时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1998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西太平洋台风概论”,1980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中国科技部攀登项目“南海季风试验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研究”(项目专家领导小组副组长和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部“973”项目“ 我国主要旱涝事件的研究”(专题负责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近百年气候变化与模式预测”(课题负责人)。 研究方向:中尺度天气动力学和气候变化。

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1、坚持公共气象服务方向,完善现代业务服务体系。 一是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预测 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效益;全面拓展气象 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候论证和农业气象服 务业务;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巩固完善和扩大12121电话、手机短信服务面,扩大其宣传面。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质量,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建立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监测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自动站建设。按 照规划我市在未来三年内自动气象站将达48个,结合山洪地质灾 害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明年计划新建自动气象站20余个,改造自 动气象站3个。 三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业务质量。要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自 动雨量站的监控和管理,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确保自动雨 量站的正常运行加强情报服务工作(灾情、雨情、农情);继续抓好长、中、短期及重要气象信息的发布,做到及时、准确、周到、 贴近生活,力争基础业务质量进入全市前列。

四是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积极探索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积极开展气候资源普查,摸清气候资源家底,建立本地气候资源数据库;要积极开展气象可利用资源即风、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专项调查评估和开发利用工作;要积极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气候论证和气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增强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及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提高业务平台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切实加强和规范气象志愿者队伍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乡镇气象志愿者(信息员)队伍的作用。 3、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 一是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和《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提高全民雷电安全意识。 二是要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在执法的过程中要做到依法、廉洁、诚信、人性、创新、高效。要完善决策机制,按照行政服务中心的要求,切实抓好网上审批工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要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争创优良业绩。要教育全局干部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弘扬气象人精神,在服务的过程

气象服务学

研究对象就是气象服务业 目标是形成能够指导现代气象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和服务技术方法体系 气象服务业的定位(了解) 1、气象服务在气象事业中的定位 (1)气象服务在气象业务技术体系中的定位 a 气象服务技术既是气象基本科学技术的延伸,又是气象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 b 气象服务业务分系统是整个气象业务系统的窗口和出口 c.气象服务业在气象业务技术体系中的定位 (2)气象服务在气象事业中的定位 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立业之本 2、气象服务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气象事业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气象服务学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1、以促进气象服务业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解决气象服务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 2、软硬并举,相互促进:例如如何认识服务需求发展规律,规划服务业的发展;如何根据服务业的行业特点和运行规律,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3、在移植的基础上集成创新 4、在总结气象服务实践经验和已有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创新 气象服务的分类:从气象服务的性质、内容、对象以及手段四个层面对气象服务进行分类气象服务的分类: 一、气象服务的性质分类1)基本公益服务(公益无偿服务)产品I p≥0.5 2)附加公益服务(成本补偿性有偿服务)产品I p<0.5 公益性指数I p=SXD 3)商业性服务产品气象商品,必须具有气象公共产品所不具备的新价值和特有的交换价值二、气象服务的内容分类1)、气象信息服务a气象情报信息服务b气象预报信息服务 2)、气象工程技术服务 3)、气象科技综合咨询服务 三、气象服务的对象分类: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用气象服务 四、气象服务的手段分类:1、印刷品气象信息服务2、电话气象信息服务3、广播、电视气象信息服务4、警报器气象信息服务5、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气象信息服务 Chapter 2 气象服务的科学技术基础:服务对象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气象对该服务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具有可测性;相关的气象因子本身也具有可测性 系统可控性:系统可以通过适当改变某些条件来实现状态控制的性质称为系统的可控性。系统的气象可控性:如果某系统的状态受制于气象环境,而且这种气象环境是可调控的或气象环境对它的影响是可调控的,则称该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 气象制约关系的可测性也是相对的。实际的是指在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精度条件的可测性。这种可测性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 气象制约关系可测性是指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可以获知(实测或推测得到)的气象对某一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 气象控制因子:把为利用气象条件对用户系统的制约规律而实行有效气象控制所必须适时提供的气象因子称之为气象控制因子 气象控制因子的可测性是指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下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测得(实测或预测)这个气象控制因子。

气象信息系统的构成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气象信息系统构成 院系名称:信息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班级: 1109 学生姓名:史弘俊 指导老师:刘欢笑 日期:2015 年12月28日

目录 一、摘要 (1) 二、气象信息系统的构成 (3) 2.1 通信系统 (4) 2.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4) 2.1.2 通信系统的分类 (5) 三、网络系统 (6) 四、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7) 五、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 (8) 六、信息共享平台 (9) 七、总结 (10) 八、致谢 (11) 九、参考文献 (12)

气象信息系统构成 专业班级:1109 学生姓名:史弘俊 指导老师: XXX 职称:XXXX 摘要:气象信息系统是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气象业务的公共技术 基础支撑系统,主要包括通信与网络、高性能计算机、信息存储与共享、数据处理与管理、探测数据质量控制、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研究、气象技术装备管理、气象仪器的计量检定、技术保障等。气象信息交流是现代气象业务的基础系统和支撑系统。他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数据存储管理与共享服务,高性能计算机交流等,信息交流作为气象信息的传输,存储管理、计算机处理,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其发生是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并直接影响到气象业务部门和广大用户能否及时快速的获取和发送国内外气象信息,关系到气象能否为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气象信息交流的发展经受到其他气象业务交流发展的驱动,又制约着其他系统的快速发展。 目前气象部门内的气象信息系统主要由通信系统、网络系统、计算环境、数据管理与服务几个部分组成。 关键词:通信系统网络系统高性能计算系统数据管理与服务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学术年会日程 (2007年1月25-26日) 1月25日上午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09:00-09:30 开幕式主持人:李维京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巢清尘副司长致辞 大会合影 09:30-12:00 特邀报告(报告25分钟,讨论5分钟)主持人:李维京亚洲夏季风的多尺度变化丁一汇院士,国家气候中心 近千年中国气温序列的建立王绍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关于ENSO可预报性研究的若干新进展穆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Climatic Regime Change and Decadal Anomalous Event in China 钱维宏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气候变化问题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林而达研究员,农科院环境发展研究所12:00-13:30 午餐午休 1月25日下午分会报告 1月26日全天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13分钟,讨论2分钟,请报告人提前将PPT文件拷贝会务人员) 1月25日18:00开始招待会(地点:育园餐厅,中国气象局北气院二楼) 1月26日下午17:10 大会总结 第一分会气候变率的机理、预测与气候评价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十楼IPCC会议室(东楼) 1月25日下午13:30-17:45 (一)气候变率的诊断与机理研究主持人:李栋梁张祖强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emiannual Oscillation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张祖强,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Song Yang,Qin Zhang,V ernon E. Kousky,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USA 2006年汛期主要气候异常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柳艳香王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和ENSO循环的关系 李栋梁,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东亚夏季风指数及其应用 吕心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秀芝,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气象局互联网+气象服务平台建设招投标书范本

竞争性谈判文件 采购项目编号:宁政采招()号 采购项目名称:西宁市气象局互联网+气象服务平台建设采购单位:西宁市气象局 集中采购机构:西宁市政府采购中心 年月

目录 第一部分投标人须知前附表……………………………………………………………………………………第二部分投标人须知………………………………………………………………………………………………. 一、说明………………………………………………………………………………………………………………….. 二、竞争性谈判文件说明…………………………………………………………………………………………… 三、谈判响应文件的编制…………………………………………………………………………………………. . 四、谈判响应文件的递交…………………………………………………………………………………………… 五、评标……………………………………………………………………………………………………………………. 六、资格审查程序及方法………………………………………………………………………………………….. 七、评标程序及办法………………………………………………………………………………………………… 八、评审结果………………………………………………………………………………………………………………… 九、授予合同………………………………………………………………………………………………………………. 十、串通投标的认定及处理办法…………………………………………………………………………………. 十一、废标…………………………………………………………………………………………………………………十二、处罚…………………………………………………………………………………………………………………十三、其他…………………………………………………………………………………………………………………. 第三部分西宁市政府采购项目合同书范本…………………………………………………………….. 第四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第五部分采购项目要求及技术参数………………………………………………………………………. (一)投标要求…………………………………………………………………………………………………………….. (二)项目概况及技术参数………………………………………………………………………………………

气象服务标准答案

标准 答案 (A、 B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标准答案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气象服务学课程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2 页;考试时间100 分钟;任课教师_____;出卷时间____年_____ 月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是指以气象知识为基础,应用气象服务的技术方法,实现用户充分合理地利用气象资源、有效避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从而提高运行效益的途径。 2、系统的气象可控性 如果某系统的状态受制于气象环境,而且这种气象环境是可调控的,或气象环境对它的影响是可调控的,我们称该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 3、气象控制因子 气象控制因子是指为利用气象条件对用户系统的制约规律而实行有效气象控制所必须适时提供的气象因子。 4、气象服务效益 气象服务效益是指气象服务活动中的资源耗费与其产生的有效效果之间的比较。 5、气象服务心理学问题 所谓气象服务的心理学问题,实际上就是气象服务学与心理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交织以及融合的关系问题。 二、填空题(40分,每空1分) 1、气象服务按照服务的对象可划分为(决策气象服务) 、(公众气象服务) 和(专用气象服务) 。 2、气象服务效益按照属性可划分为气象服务的(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 、 (智力效益)。 3、从科学技术角度看,气象服务要产生效益必须具备的科学技术基础包括(服务对象系统具有气象可控型)、(气象对该服务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具有可测性)、(相关的气象因子本身也具有可测性)。 4、气象消费的特性主要包括( 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的骤变性)、(消费的风险性) 和 (消费的乘数效应) 。 5、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消费者的认识过程) 、(消费者的情绪过程) 和(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 6、导致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难度较大的原因是气象服务效益的(难以度量性)、(不确定性) 、(多因素性) 和(难以归属性) 。 7、气象信息服务的质量指标包括( 针对性)、(有效性) 和(及时性) 。 8、合理的投入反馈机制应当体现的原则是:(谁受益,谁投入) ,我国基本公益气象服务的投入反馈机制是( 公益无偿)。 9、气象控制因子的类型主要包括(气象源信息库中已有的常规气象要素)、(用户系统所在地一般常规气象要素) 、(非常规气象要素) 和(气象相关物理量) 。气象控制因子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气象影响指数化方法)、(气象控制因子模型化方法)和(气象影响参数化方法)。 10、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包括(生命周期法) 、(快速原型法(99+1法))和 (直接面向对象法)。 11、揭示气象制约关系的基本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方法)、(统计诊断方法)、(实验方法)和(物理理论推断方法)。 三、选择题 1、C 2、A 3、D 4、B 5、C 三、简答题(40分) 1、简述气象服务基本原理(5分) 根据气象因子对控制系统的制约关系,制作有针对性的气象控制信息;进

县局专业气象服务的思考

县局专业气象服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10-18T14:00:46.16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8期作者:王亚靖[导读] 随着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发展,扩大气象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拓展了服务的领域,丰富了气象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针对性 山西省怀仁市气象局山西怀仁038300 摘要:随着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发展,扩大气象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拓展了服务的领域,丰富了气象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针对性,专业性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基层气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为基层单位和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进行扎实的改进,推动基层气象部门专业气象服务发展。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 一、引言: 在网络新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从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的定位、气象科技服务产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且当前社会及行业需求气象科技服务的未来趋势集约化及时准确结合新媒体的服务手段,更好创新开发针对各行各业气象科技服务平台,社会化参与的机制探索实现服务现代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机构实体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在重大活动,科学决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 二、专业气象科技服务 内涵:公共气象服务包括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和专业服务。在新形势下,气象服务要向气象灾害防御拓展。属性:公益性是本质属性;气象科技服务就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而言,属于公共气象服务的范畴。决策服务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的气象信息服务;公众服务为公众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例如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等.而专业气象服务是为经济社会特定行业和用户提供的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以及保障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提供的服务.面向行业的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有农业、扩大气象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拓展了服务的领域,丰富了气象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针对性,专业性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的需求,探讨面向社会的气象科技服务,尤其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努力方向,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做了一些分析。 三、未来发展的趋势及努力的方向 专业服务集约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按照适应需求、集约高效的气象服务业务体制要求,建立上下协同、分工合作的服务模式,完善统一管理、分级服务的发展机制,形成省、市、县三级集约化发展、技术共享、队伍专业、机制高效的发展模式。专业气象服务是气象科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是气象现代化发展,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面向行业的专业气象服务农业、水利、国土、交通、能源电力、铁路、旅游、林业、卫生、环境等,研发所涉及的所有业务系统,提高业务整合与应用能力,使先进的气象科技服务本地化应用自然对接接入所需行业,发展各级各类专业专项服务无缝整合,让良好的业务框架可支撑各类行业气象应用服务,投入长效运行机制。 气象服务的重点任务:防灾减灾服务、应对气候变化、公众气象服务、农业农村服务、城市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重大保障服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基层业务系统中明确四项业务:气象灾害防御业务系统、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公众气象服务业务系统、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这样在改革发展中,采取多种机制促进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同时,使专业气象服务探索转换为社会服务化参与机制,建立覆盖水文地质、交通旅游、能源电力、农业农村、环境、卫生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气象服务业务,强化了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天气等专业气象保障服务,在森林草原防扑火、旱区降水影响评估、强降水次生灾害气象预警、大江大河及中小流域水文气象服务等重大或应急气象保障任务,精细化的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与农业局合作春耕春播服务专报和秋收专报和气象旬报,还有每个月统计防灾减灾动态为灾情统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公众做的春运专题预报,以及县里的各种重大活动做的专题预报,为林业局制作森林防火专报,并预测当前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为森林防火工作做宣传。而专门针对汛期,遇到暴雨天气时,我们和国土资源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水利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有效做到了防汛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 四、专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气象科技服务不适应、不满足社会各行各业需求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预报预测准确率、气象服务的精细化,针对性不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增多,应急联动响应机制仍需完善,与公众的需求相比,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二)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队伍总量、结构不完善、科技素质不高,缺乏真正的开发科技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这样制约了拓展专业气象服务的领域。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气象专业服务工作的效益评估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气象专业服务工作及其效益评估的研究,不断创新,在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参考文献: 【1】王云浙江气象,2014(01):23-27基层气象部门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和思考【2】王冰《科技创新导报》2014(22):107关于基层气象部门发展防雷事业的思考

气象信息系统

“气象信息系统”系统设计说明书 文件状态:[ ] 草稿[√] 正式发布[ ] 正在修改文件标识 当前版本 1.0.0 作者 完成日期2011年12月5日 版本历史 版本/状态修订人修改日期备注 第一部分概述 1、文档说明 本文档描述“气象信息”系统的设计文档,系统使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首先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再设计各个用例的实现。 2、系统需求概述 气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查阅和管理如下信息:天气(晴、多云、阴、小雨(雪)、大雨(雪)、暴雨(雪)、雾等)、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重度污染)等信息。工作人员以“天”为单位发布信息,需要进行登录认证,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普通用户无需登录即可直接进入系统查询天气情况,使用浏览器访问该系统。系统的用例图如图一所示: 气象业务管理系统 工作人员 登陆 退出 增加气象信息 删除气象信息 修改气象信息 查询气象信息 普通用户<> <> <> <> <> <> <> 发布气象信息 <> 图一:“气象信息系统”系统的用例图

第二部分 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设计时基于MVC 设计模型,采用三层架构,如图二所示。 图二:气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第三部分、系统设计 1、关键抽象 从需求中可以得出系统的如下关键抽象:气象工作人员、气象信息、普通用户。这些实体可以设计为JavaBean 类,例如气象工作人员具有这些属性:姓名、工作证号和出生日期等。工作人员和气象信息之间具有如下关系:一个气象工作人员可以增加、修改、删除、发布、查询气象信息,每天的气象信息可以被多个气象工作人员来操作更新;每天的气象信息包括天气、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而普通人员可以查询每日的气象信息。图三描述了系统的关键抽象,他们为系统的模型。 +setuserName()+getuserName()+setpassword()+getpassword() -userName : string -password : string -weatherworker +setdate()+getdate()+setweather()+getweather()+settemperature()+gettemperature()+sethumidity()+gethumidity()+setairQuality()+getairQuality() -date : string -weather : string -temperatuer : float -humidity : float -airQuality : string weatherinfo +getdate()+getweather()+gettemperature()+gethumidity()+getairQuality() commonperson 图3 “气象信息系统”关系模型 2、用例的设计 使用面向对象设计时,关键在于描述那些对象如何交互完成用例的功能,通常将对象发送消息的相互调用过程画成时序图。下面将逐一解释用例的时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