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B-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生导师介绍

丁一汇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系气象专业,1967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生毕业。1979年至1981年、1985年至1986年、1993年至1994年先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从事研究工作。长期担任研究生教学工作,被我国许多大学和研究生院聘任为兼职教授。原任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顾问、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气象组织东亚季风研究计划主席、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季风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亚洲季风区能量和水循环试验计划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国际气候杂志编委。 该导师长期从事季风动力学、灾害性天气以及候变化研究工作。在国内是该学科的著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已出版中英文专著9本,主编专集11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7篇,其中22篇论文被SCI收录,33篇论文被SCI 刊物引用122次,国内核心刊物引用330余次。被中国科学技术情报中心评为1997年被引用最多的前20名国内科技工作者之一。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4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曾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四项,部委级奖十一项,其中:“中国卫星气象学研究”,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五);“东亚季风研究”,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中国暴雨的研究”,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西太平洋台风形成和结构问题的研究”,1997年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暴雨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研究”,1997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北京地区短时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1998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西太平洋台风概论”,1980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中国科技部攀登项目“南海季风试验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研究”(项目专家领导小组副组长和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部“973”项目“ 我国主要旱涝事件的研究”(专题负责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近百年气候变化与模式预测”(课题负责人)。 研究方向:中尺度天气动力学和气候变化。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学术年会日程 (2007年1月25-26日) 1月25日上午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09:00-09:30 开幕式主持人:李维京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巢清尘副司长致辞 大会合影 09:30-12:00 特邀报告(报告25分钟,讨论5分钟)主持人:李维京亚洲夏季风的多尺度变化丁一汇院士,国家气候中心 近千年中国气温序列的建立王绍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关于ENSO可预报性研究的若干新进展穆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Climatic Regime Change and Decadal Anomalous Event in China 钱维宏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气候变化问题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林而达研究员,农科院环境发展研究所12:00-13:30 午餐午休 1月25日下午分会报告 1月26日全天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13分钟,讨论2分钟,请报告人提前将PPT文件拷贝会务人员) 1月25日18:00开始招待会(地点:育园餐厅,中国气象局北气院二楼) 1月26日下午17:10 大会总结 第一分会气候变率的机理、预测与气候评价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十楼IPCC会议室(东楼) 1月25日下午13:30-17:45 (一)气候变率的诊断与机理研究主持人:李栋梁张祖强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emiannual Oscillation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张祖强,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Song Yang,Qin Zhang,V ernon E. Kousky,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USA 2006年汛期主要气候异常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柳艳香王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和ENSO循环的关系 李栋梁,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东亚夏季风指数及其应用 吕心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秀芝,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论文题目-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试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007年度学术年会日程 (2008年2月25-27日) 2月24日下午16:30-18:30 注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大厅 2月25日上午08:30-09:00 注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大厅 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2月25日09:00-09:20 开幕式主持人:罗勇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领导致辞 国家气候中心领导讲话李维京 09:20-10:40 特邀报告(报告35分钟,讨论5分钟)主持人:罗勇从2008年1月我国南方持续性大雪看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丁一汇院士,国家气候中心 2008年冷冬的启示王绍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12:00-13:30 午餐午休 2月25日下午分会报告专题讨论 2月25日18:00 招待会(地点:培训中心育园餐厅) 2月26日全天分会报告专题讨论 2月26日17:10 大会总结闭幕式主持人:罗勇(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2月27日参观活动(京外代表) 分会报告10分钟,讨论2分钟,请报告人提前将PPT文件拷贝会务组 专题讨论:20-30分钟 第一分会气候变率的机理、预测与气候评价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会议中心二楼第六会议室 2月25日下午13:30-17:45 S1-1 气候变率的诊断与机理研究主持人:封国林宋燕 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凝结潜热及其影响 李栋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青藏高原积雪时空演变特征与我国夏季雨带的关系(2006年开放课题) 宋燕,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中国西北及青藏高原沙尘天气动态演变特征(2006年开放课题) 王劲松,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初中地理知识

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 【知识点的认识】 由气象卫星自上而下观测到的地球上的云层覆盖和地表面特征的图象.各种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云区和各种不同的地表特征,在这种图象上都有其特定的色调、范围大小和分布形式.利用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据.在海洋、沙漠、高原等大片缺少气象观测台站的地区,卫星云图所提供的资料,弥补了常规探测资料的不足,这对提高预报准确率起了重要作用.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 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现在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现在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题型较简单,注意识图. 例 1:(2013?齐齐哈尔)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 A.陆地B.海洋C.云区D.高原 分析: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 解答:在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内容.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黄色表示沙尘暴.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看卫星云图的能力.只有了解卫星云图上各种颜色的含义,才能看懂卫星云图. 例 2:某日,小华同学收听到关于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多云转阴,气温 2℃~6℃,降水概率 20%.第二天() A.下雨的可能性不大B.下雨的可能性大 C.不可能下雨D.绝对有雨 分析:降水概率指的是今天这个城市下雨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多少.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要素的客观预报_MOS系统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要素的客观预报)))MOS 系统 X 刘还珠 赵声蓉 陆志善 赵翠光 杨元琴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李玉华 (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 摘 要 面向全国2000多个台站,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M OS 技术制作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云量及能见度等要素预报,并实现了预报业务运行。通过建立M OS 预报系统,表明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处理,建方程前的参数选择以及预报因子的选取都会影响要素预报的质量,需要做大量的细致工作。预报检验结果显示,降水预报尚未达到可用程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短期预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用的或是可参考的,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降水预报尚需在预报因子和充分运用多种探测信息方面着手加以改进。关键词:要素预报 释用技术M OS 方法 多元回归 检验 因子分析 引 言 客观要素预报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而提出来的。目前,定 时、定点、定量的客观要素预报是建立在数值预报的基础上。作为集大气探测、天气学、动力气象学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的数值预报,并由此而生成大量可用信息,这些既包含天气发展演变,也包含某些天气现象产生的动力机理的信息,当然还包括由于种种局限而产生错误的和虚假的信息,需要气象工作者去深入研究和解读。在研究、解读过程中必然将其中的信息直接或间接(经过变换)地用于满足实际的需求。这样,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课题应运而生,它是对数值预报这一综合性的结果,运用动力学、统计学技术再一次加工、修正,使预报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以达到有价值的要素预报水平。 实践证明通过数值预报的释用,确实使要素预报比模式直接输出的预报有了明显的提高。由图1可见模式直接输出的温度预报误差远远大于释用预报的结果,这就显示了释用预报的意义。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天气预报的精度和时效的要求日益提高,定时、定点、定量的要素预报势在必行。因此,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另外,从数值预报本身的发展过程可以预见,在资料同化、物理过程和并行计算等方 第15卷2期 2004年4月 应用气象学报 JOU RN AL OF AP PLI ED M ET EOROL OGICAL SCIENCE Vol.15,N o.2 A pril 2004 X 本文由国家气象中心NM C789302YF2001A -02/基于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客观预报系统的开发0课题资助。 2003-02-21收到,2003-05-06收到修改稿。

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

第34卷第4期2018年08月 热带气象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Vol.34,No.4 Aug.,2018 麻素红,陈德辉.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8,34(4): 451-459. 文章编号:1004-4965(2018)04-0451-09 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 麻素红,陈德辉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摘 要:为了更好发挥区域台风模式GRAPES_TYM在业务预报中的参考作用,利用2017年GRAPESJTYM升级版本对2014—2016年的回算结果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全球模式(NCEP-GFS)以及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中期预报模式(EC-IFS)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全球模式的预报路径平均误差小于区域台风模式GRAPESJTYM的平均路径误差;GRAPESJTYM和NCEP-GFS的路径预报均存在显的差,EC-IFS移向偏差不明显;GRAPESJTYM对我国近海登陆的热带气旋120 M路径预报误差小于NCEP全球模式,同ECMWF差 ;区域模式的(面最风速)预报平均误差在72 M前小于两个全球模式,而三个模式在强度预报上存在显 差,差主要存在于25 °N以(区域为强台风和 台风主区域)。 关键词:台风模式;路径误差;最大风速误差;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P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4.002 1引言 年来,预报模式的 发 见 的 以及同的进步,热带气旋路径的 预报和主 预报水 平了显进,对 的热带气的预报平前?1!2]。 分 预报模式?3!6]以及可以 热带气 及结 的 热带气预报的 [M]。级算算能的不,全球模式的平分,2017年,NCEP全球模式的平分 到近T1534(接近13 km),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 心的全球模式分更,为TCo1279 (truncation-cubic-octrahedral,N-1279,接近 9 km),对热带气 预报 了能 , 为预报业务预报的参考。2007年美国NCEP为 了热带气路径预报能力发展了HWRF中预报系统,进行了 的改进[1°-13]。2015年,HWRF的平分 2 km。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 气象 所2006年起,基于GRAPES非静模式框架建立了台风模式预报 ,进行了 的 改进[14-17],预报效果得了显的升。 2010年国家气象中心基于自主发的中 数值预报模式GRAPES-MESO[18-19]发区域中台风 预报 (GRAPES_TYM),于 2012年7月业务运行。为了 GRAPES_TYM对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的预报能 力,自2012年GRAPES TYM业务化以来,针对 GRAPES_TYM在热带气旋路径以及强度预报中 存在的 差进行了相应的 进和系升级。进主包括4个部分:(1)模式参考气的升级:由原来的等温气升级为基于模式 平平均的一维参考气,了模式算稳性和预报9P0];(2)模式物理过程 的进:对流参案由SAS升级为 收稿日期:2017-08-09;修订日期:2018-01-07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GYHY201406006)资助 通讯作者:麻素红,,区,研究员级高级,主要从事台风数值预报方法。E-mail: masM@https://www.360docs.net/doc/5711671728.html,

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天气预报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人们根据天气预报,可以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使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这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对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天气预报的时限分: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1—6小时之内则为短临预报(临近预报)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目前有天气学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数值天气预报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解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气象学组成的预报方程,来制作天气预报;统计预报,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手段作天气预报。以上各种有时互相配合、综合应用,并广泛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 天气图 是指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在天气图底图上,填有各城市、测站的位置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标志。气象科技人员,根据天气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分布特征和相互的关系。是目前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天气图分地面天气图及高空天气图主要层次如850百帕、700百帕、500百帕、300百帕、200百帕等天气图,同一时刻上、下层次配合,可了解天气系统的三度空间结构,根据需要可选用不同范围的天气图,在我国通常用欧亚范围的天气图,有时也用北半球范围,或低纬度(30°N ─30°S)图或某一省,地区范围的小图作辅助分析用。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 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随着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业务精细化水平的发展,预报产品不断丰富,对外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业务系统部署多,业务系统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到产品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天气业务的需求。气象信息共享门户将在国家气象中心现有业务基础上建立完善业务流转与控制体系,优化中心的预报服务业务流程,提高数据流转和产品利用效率,减少预报服务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降低中间环节的复杂度与出错率,增强预报服务协同能力,推进预报和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应用,促进天气监视、预报及决策服务平台专业化发展,为国家气象中心现代天气发展及服务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将建立业务系统规范和数据规范,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和服务,对预报员、服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身份、权限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对国家气象中心主要预报、服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数据流转状态等实现实时监视,实现对整个中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与流转控制,实现对预报员身份信息、准入系统信息、业务监控信息、产品流转状态、任务调度等所有实时信息的显示和统计分析,实现预报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分发控制,并增强国家气象中心互联网展示气象产品的水平。 2业务需求分析 2.1 业务现状分析 国家气象中心是全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其前身中央气象台,成立于1950年3月1日。50多年来,国家气象中心有了巨大发展。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包括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制订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组织指挥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所需气象信息的决策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为公众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向国家重点工程、企事业单位趋利避害组织生产所需的专业

《收听天气预报》教案示例1

收听天气预报·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天气预报及其意义,了解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组成,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生识读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了解和预知天气现象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在学习卫星云图时,还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以及它技术先进的事实,使学生为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和练习法。 教具某日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或当地人民广播电台天气预报的录音;投影片(天气符号表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讲授提纲 一、天气预报的用途和内容 二、怎样看卫星云图 1.什么是卫星云图 2.卫星云图的识读 三、简易天气图 1.天气图中常用的符号 2.简易天气图的识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录相(或录音)]让学生看天气预报的录相(或听录音)。 [提问]大家经常看(或听)天气预报吗?你为什要看(或听)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带雨具等等。)

[教师讲解]除了同学所说的以外,由于天气变化,我响着生产、交通等很多部门的活动,所以天气预报对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并且掌握正确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的方法。 学习新教材 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板书] 一、天气预报的用途和内容[板书] [教师归纳]天气预报有利于人们安排生活、工作和生产活动。 [提问]通常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都看到有哪几类气象图?(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城市天气预报图等等) [教师讲解]通常气象台就是通过对卫星云图的分析,做出天气形势的预测,才能准确地预报出我国各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由于时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只重点学习观看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方法。 二、怎样看卫星云图[板书] 1.什么是卫星云图[板书] [读课文]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课文27页“卫星云图”一节课文的第一段,并观察“气象卫星和地面接收”示意图。 [教师讲解]现在中央电视台播的卫星云图,是我国自行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回来的图象。这是一项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上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国家才能做到。 [观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封底“卫星云图照片”,让学生读出照片中都有哪些内容。(日期和时间、地球、经纬网、我国的国界和海岸线、长江和黄河、城市、云层及其运动方向标、陆地和海洋) [提问]卫星云图和上述内容都各有什么作用?(云层表示各地区上空云量的分布,其他内容表示地区的位置。) [教师讲解]卫星云图的主要内容就是云。在看云图时首先要根据经纬网、海陆界线等等内容弄清方位,再看云层的分布和范围大小、云层的厚薄以及它的运动方向。根据对云层情况的了解,就可以全面地知道,在卫星发射图象的时候我国各地的天气状况。 [练习]看“卫星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卫星云图表示的是什么时间的天气状况?(1990年5月31日14点30分) (2)图中的主要云区在哪里?大致呈怎样的方向延伸?向哪个方向移动?(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延伸,向东移动。)

整合天气图与卫星云图

【基礎地球科學科數位教材發展教材單元內容暨教學活動設計教案(含詳細旁白稿)】
單元編號 對應課綱 教學模式
3-2-1-42 3-2-1大氣變化 具體經驗 => 觀察與建立概念 => 應用與驗證
單元名稱 整合天氣圖與衛星雲圖 預計教學時間 65分鐘(實體教學時間)
學習目標 1 了解如何由地面天氣判讀天氣系統的特徵 2 整合天氣圖與衛星雲圖的資訊
單元內容簡介
課程內容
1. 以動畫與圖片介紹天氣圖 2. 由實際地面天氣圖判斷天氣
(1) 東亞區域:天氣圖中包括多種不同天氣系統,高低壓中心、颱風、冷鋒、暖鋒,可讓學生選擇陰雨區的分布,再以衛星雲圖驗證之。 (2) 臺灣區域:以冬季為例,結合地面觀測結果(以氣象符號表之)、地面天氣圖(配合簡單立體地形圖)、風速、雷達回波圖、衛星雲圖
等,比較臺灣北中南東的天氣特徵
學習評量
提供兩種天氣圖(分別為冷鋒與滯留鋒),各持續3天的連續變化。提供選擇項目讓學生組合,3天來臺灣某地天氣的概況,以分辨兩種鋒面 系統相伴之天氣特徵。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流程、教學內容
【觀察與建立概念】 1. 以東南亞為中心為範圍,從各
觀測站的氣壓值為目標,連結 等值氣壓值,以分解式動畫, 繪製等壓線的過程。再引入高 低壓中心的位置。並顯示風向 與等壓線的關係。 2. 判斷鋒面位置(配合衛星雲圖) ﹣包含風向風速、溫度、氣壓
時間
實體 教學 5分
教學元件
旁白稿
參考資料
3-2-1-4-e《從地面天氣圖判斷鋒 利用氣象觀測資料繪製等壓線後,地面天氣圖的繪製 因若以實
編 面》
還要根據氣溫分佈及各地的天氣特徵來判斷是否有 際台灣附

鋒面之類的特殊天氣,如果有,就要在最可能的位置 近地面觀
上畫上鋒面,或其他特殊天氣符號。
測資料為
以簡報和動畫方式呈現,以臺灣 以下列這張圖中天氣符號的分布為例,由各地天氣符 例,圖面會
設 計 理
為例,從地面觀測站資料整合為 大範圍的天氣圖,風向風速溫度 氣壓等較大轉變區域,與衛星雲
號中的氣溫及風向看來,大致上可以畫分出左上及右 下兩個明顯不連續的部分,左上方部分的天氣符號大 致呈現出西北的風向及較低的氣溫;相對地,圖中右
太過複 雜,也會過 大,不易判
念 圖資料,進一步判斷鋒面位置。 下方部分的天氣符號則呈現西南的風向及較高的氣 讀。所以改
溫。可見在兩區域的交界有一冷鋒存在,鋒面左上方 以局部重

目录-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13年度学术年会日程 (2014年3月11-12日北京) 3月10日下午16:00-18:00 注册(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会议中心一楼大厅)3月11日上午08:00-08:30 注册(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会议中心一楼大厅) 3月11日上午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会议中心一楼多功能厅 08:30-08:40 开幕式主持人:巢清尘08:40-10:10 大会特邀报告(报告25分钟,答疑5分钟) 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 丁一汇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东亚季风近几十年来的变化特征王会军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The Terrestrial Modeling System 戴永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10:10-10:20 会间休息 3月11日上午10:20 -3月12日全天大会交流,讨论 专题特邀报告20分钟,一般报告10-15分钟,其中讨论2分钟 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会议中心一楼多功能厅 10:20-12:00 专题特邀报告(报告18分钟,讨论2分钟)主持人:戴永久两类La Ni?a对热带外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其气候效应差异 何金海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A new explanation for the cumulus cloud formation and necessary improvement for current cumulus cloud parameterizations in GCMs 孙继明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季风系统格局的变化 李栋梁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的PM2.5和对流层臭氧及其排放控制对策的综合分析 张华研究员,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气候变化监测:关键问题与解决办法 任国玉研究员,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12:00-13: 40 午休 3月11日下午大会交流,讨论 第一部分气候变率的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 13:40-14:20 专题特邀报告(报告18分钟,讨论2分钟)主持人:孙继明伍红雨华南冬季气温异常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伍红雨,Song YANG,广东省气候中心/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卫星云图云的识别特征及其在天气预报技术中的应用

卫星云图云的识别特征及其在天气预报技术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概述了气象卫星提供的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水汽图各自的特点,以及卫星云图上几类云或云型的识别特征,分析表明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依据。卫星云图所提供的资料弥补了常规探测资料的不足。运用静止卫星水汽图、云图资料,500hPa环流形势作为背景场,对比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24h、36h形势预报,建立了西北地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诊断模型,旨在为预报员准确预报天气提供依据。 【关键词】气象卫星云的特征天气系统预报模型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卫星云图资料的出现,对卫星云图进行分析已成为各国气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其中云的识别是卫星云图分析的重要内容。卫星云图包含了丰富的目标信息,从中可以形象直观的看到各种云的形状和演变过程。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预报中的应用,除提供大范围的实况外,主要用于分析天气系统和间接推断大气中的一些物理过程,但是准确的识别出复杂天气情况所对应的云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展卫星云图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提高气象保障水平,还要与常规天气图、卫星雷达相结合研究暴雨、强对流天气系统的演变是很有效的。 1 FY2号气象卫星简介 中国的静止气象卫星。卫星带有多通道扫描辐射仪,一个可见光,二个红外,其中一个是水汽通道,卫星观测时间分辨率为30分钟;空间分辨率:对可见光(0.55~0.75μm)为1.25公里(星下点附近)、红外(10.5~12.5μm)为5公里、水汽图为5公里。 1.1 可见光(VIS)云图 可见光云图是利用地面和云面反射的太阳可见光而得到的云图。这种云图上的图像的黑白程度,表示地面和云面的反照率的大小,越白表示反照率越大.越黑表示反照率越小。 卫星云图上的黑白程度称为亮度或色调。一般来说,水面是黑色的,如大的河流、海洋、湖泊;大面积的森林、草地、耕地是探灰色的;陆上的晴天积云、单独出现的卷云、沙漠是灰色的;大陆上的中高云是灰白色的;地面积雪、冰球的水面以及中等厚度的中低云和雾是白色的。 1.2 红外(IR)云图 卫星上的扫描辐射议在“大气窗波段感应来自云顶和地面的红外辐射总量,这个辐射总量反映了云面和地面的冷暖程度,用图像表示出来.即为红外云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