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林伯渠精神”征文启事

“学习林伯渠精神”征文启事
“学习林伯渠精神”征文启事

“学习林伯渠精神”征文启事为纪念林伯渠同志诞辰130周年,进一步加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林老精神,特开展学习林伯渠精神征文活动,具体征文要求如下:

1征文对象:

县内外作家(作者)及文学爱好者;书法家、美术家、摄影家及其爱好者均可投送作品。

2征文体裁及字数:

短篇小说(3000字以内)、小小说(1000字)以内、散文(2500字以内)、诗歌(30行以内)、随笔(1500字以内)、报告文学(4000字以内)、其它体裁(20xx字以内)。

3作品要求:

题材健康向上、表现形式新颖、体现思想性、文学性;作品风格不限,但必须是原创或新创作的作品;征文作品严禁抄袭、侵权,造成后果由作者自负。

4奖项设置:

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实行奖励,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

5征文日期:

所有征文作品至20xx年3月5日截稿,一律报送湖南省临澧县文联,并在作品左角上方或邮件上注明学习林伯渠精神征文字样。

来稿请寄湖南省临澧县文联办公室张文元(收),邮编415200,联系电话0736——5898771,电子邮箱。征文作品原则上

一律不退。选用及获奖作品版权一律归主办方所有。

湖南省临澧县文联

20xx年1月18日

林伯渠文集

主要著述收入《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同志诗选》: 游鄂达里 (鄂达里在敦化境内,相传系清始祖起兵誓师处) 故老争传鄂达里, 登临却趁大寒时。 西来峻岭连天白, 北走长江入海迟。 十里炊烟控朔漠, 三边狗盗越雷池。 和戎尽有诸公策, 满眼孤乌雨雪诗。 包头即景 (1958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到包钢视察,赋诗一首。) 黄河之北青山南, 包钢融融火烛天。 五百万吨如反掌, 鼎足武汉与鞍山。 春节看花市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送常德第一中学 (原西路师范) 今昔情况已不同,正须师友满堂红。干劲鼓足勤教学,滚滚桃源始润东。留别诸友 林深微霰菊花黄,尊酒平楼意未央。卅载心期原不负,十年戎马独何伤。劫来待整金瓯缺,此去莫愁锦水长。三户仅存能复国,共看子弟满湖湘。郴衡道中 春风作态已媚人,路引平沙履迹新。垂柳如腰欲漫舞,碧桃有晕似轻颦。恰似现象能摸底,免入歧途须趱行。待到百花齐开日,与君携手共芳辰。别梅坑 共同事业尚艰辛,清酒盈樽喜对倾。敢为叶坪弄政法,欣然沙坝搞财经。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游爱晚亭

到处枫林压酒痕,十分景色赛天荪。千山洒遍杜鹃血,一缕难消帝子魂。欲把神州回锦绣,频将泪雨洗乾坤。兰成亦有关河感,不信沉沙铁已深。挽林修梅 六柳依然未改颜,谁怜零涕湿栏杆?流传勋业方朝日,新涨思潮付逝川!…… 十口竟为盐米累,一棺犹阴道途艰。卅年兄弟师兼友,审抚遗篇墨未残!

林伯渠文集1

吉林劝学总所兼宣讲所成立缘起(节录)(1907年10月6日) 请保护征收金融各机关(1917年12月) 《林修梅遗著》跋(1921年12月2日) 中国国民党农民部两年来工作状况(1926年5月1日) 关于中国国民党党务现状的报告(1926年5月15日) 附录:农民部工作报告(由2月1日至5月15日)(1926年5月18日)湖南的土地问题(1927年5月) 发动群众节省谷子,支援革命战争(1933年5月20日) 关于倡办粮食合作社与建造谷仓问题(1933年5月27日) 致彭德怀的信——关于巩固陕北金融的政策(1936年7月15日) 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度(1937年5月) 抗战中纪念“五卅”(1938年5月23日) 伟大的七月(1938年7月1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来的政况(1938年7月7日) 国民参政会之观感(1938年8月20日) 关于改议会为参议会通电(1938年11月25日) 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39年1月) 关于陕甘宁边区管辖区域给国民政府的呈文(1939年2月12日) 发挥陕甘宁边区伟大的力量(1939年3月28日) 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的收获(1939年4月7日) 为揭露国民党不断制造磨擦事件致蒋介石等的公开电(1939年5月7日)团结与民主(1939年10月5日) 我们需要的宪政(1940年1月6日) 向老战友吴玉章致敬(1940年1月15日) 在陕甘宁边区党政联席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3月9日) 论新民主主义政治(1940年3月12-13日) 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1940年12月25日) 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1941年2月19日) 抗战中两条经济路线的斗争(1941年5月30日) 中国共产党与政权(1941年7月1日) 抗战改变了边区的一切(1941年7月7日) 四年抗战与目前任务(1941年7月25日) 荏苒三十年(1941年10月10日) 边区财政经济政策(1941年10月27-28日) 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1年11月8-9日) 《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序(1942年5月1日) 关于辛亥革命(1942年10月5日) 简政整政问题(1942年11月4日) 关于财政经济问题(1942年12月23日) 政权工作中两个根本思想问题(1942年12月) 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上的闭幕词(1943年1月14日) 永恒的记忆——沉痛悼念刘志丹同志(1943年4月23日) 农村十日(1943年5月30日)

何叔衡赠衣林伯渠

何叔衡赠衣林伯渠 在建党85 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了《中共一大代表生平图片史料展》。展品中一件微微泛黄的毛衣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驻足在毛衣前,我们仿佛看到了何叔衡和林伯渠两位战友握手道别的情景。这件样式极为普通的毛衣,凝结着两位革命老人深厚的战斗情谊,见证了他们艰苦的革命生涯。 原来,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有四位革命老人,他们是何叔衡、徐特立、林伯渠和董必武。“四老”经常聚在一起畅谈。1934 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何叔衡留在苏区,徐特立、林伯渠和董必武三老则随红军主力长征。何叔衡与林伯渠是同乡又是多年的战友,曾共同在苏联学习,回国后又同在根据地工作,两人感情很深。何叔衡在苏区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工农检察部长、内务部代理部长、最高临时法庭主席等职务,他的办公地点在叶坪。林伯渠则担任国民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其办公地点在沙坝。两地相距很近。在部队出发前的一天晚上,何叔衡准备了清酒、花生,为林伯渠送行。他们长谈至深夜。临别时,何叔衡把他身上所穿的毛衣脱下来,送给了即将远行的好友,以抵御征途中的风寒。 这件毛衣是何叔衡离开上海转移到苏区前,他女儿何实山连夜赶工一针一线织就的,上面凝聚了女儿对慈父的无比敬

爱。为此,林老百感交集,当夜即赋《别梅坑》诗一首,倾吐衷肠:“共同事业尚艰辛,清酒盈樽喜对倾。敢为叶坪弄政法,欣然沙坝搞 财经。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在残酷的斗争现实面前,何、林二老终成诀别。 此后,林老一直将这件毛衣珍藏在身边,作为对亲密战友的怀念。林老去世后,其夫人朱明于1961年2月将毛衣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用以昭示、教育后人。

春节相关诗词二十五首

春节相关诗词二十五首 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6、《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0、《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4.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人日思归(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6.人日寄杜二拾遗(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7.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8.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林伯渠

基本信息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省安福(今临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中共五老”。1960年林伯渠去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2013年4月2日林伯渠同志骨灰回归故里。人物简介 1生平经历 林伯渠 1886年出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 1902年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 1904年春,经选拔考试,被师范学校选送留学到日本东京弘文学校公费留学。 1905年8月在东京加入中国革命者同盟会。 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他在极为愤慨之下,毅然回国。 1906年春天回国后,在长沙振楚学堂教学并在西路公学任职约1年。 1907年被派往东三省联络绿林,从事起秘密的反清活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才回湘参加反袁独立活动,后被袁世凯通缉,于1913年5月逃亡日本,并加入到孙中山重新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受命回国后,曾任湖南省署秘书兼总务科长、政务厅长等职。 1917年段祺瑞非法解散国会,林伯渠参加了护法之役,担任湖南护法军总司令部参议。 1920年,林伯渠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

林伯渠 1921年1月,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继续留在国民党内工作,在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整个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农民部长和国民政府军委会秘书长。在发动和领导农运工作时,他认真执行孙中山扶助农工的政策,吸收中央从事农运和对农民问题有深刻见解的同志参加,尽力争取国民党左派的支持与合作,把国共两党对农运的领导有机的统一起来,为推动当时农运的发展建立起卓著的功勋。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出任第六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7年7月15日,宁汉合流后,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受党中央派遣,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2年冬,林伯渠由海参崴学成回国。翌年三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出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后任财政部长调任没委会主任及总供给部长。这期间,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广泛开展节约储粮,保障了红军和苏区人民的供给。为解决苏区的财政困难,他一面成立没收征收局,向地富筹款借款; 林伯渠珍贵照片集(20张) 一面适当增发纸币,帮助各机关建立健全财政制度,开展节约运动,基本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财政需要。 在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林伯渠先任中央政府财政部长,继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边区军民,积极贯彻中央的十大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领导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把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洛川会议,派他常驻西安,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他利用自己社会联系广、资深望重的社会影响,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对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重大贡献。 1944年9月,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由此朝着明确的政治目标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涨。

抗战时期延安从未被日军轰炸过吗

抗战时期延安从未被日军轰炸过吗? 一直以来流传一种说法:抗战时期,作为陪都的重庆长期饱受日军轰炸,延安却从未被日军轰炸过。甚至有人暗示这是因为中共和日本人之间存在某些默契,这是真的嘛? 也有人说,当时的延安,是抗战时期的共产党政治军事中心,重要的目标比比皆是,在战争环境下,需要隐蔽和保密措施。但那时延安的大型会议,京剧、舞会、大秧歌等各种大型活动是公开的在大白天举行,歌舞升平。军民生活自如,没有防空管制。绝不似陪都重庆那样长期惶恐于日机轰炸的阴影中。

更有人说,日军的机场距离延安很近,从临汾起飞的轰炸机过黄河就是延安,地貌地形对空军导航也很有利,一览无余。可鬼子就是不炸,难道是哥俩好? 俯视延安县城通过查阅史料和历史著作,很容易发现,这种质疑,实际上并不成立。 “在1938-1939年日本人的飞机把它炸成废墟之前,延安一直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城墙环绕,依偎在黄土山的怀抱中。建筑物倒塌以后,窑洞成倍增多。……日本人的轰炸把毛从他的第一个窑洞里赶了出来。”——[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版,1995年印,159页 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给国民政府去电,报告延安遭日寇飞机轰炸后,边区政府施行抚恤、救济情形。并请国民政府赞助防空设备,以防敌机再次轰炸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大事记》,档案出版社,1991年 延安的被轰炸,是早在意想中的事。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中心,而陕甘宁边区是中国模范的抗日根据地,日寇在疯狂地向着中国各地区侵略的进行中,难道

会有把这一个模范的根据地也忘了的道理吗?——艾思奇《敌机轰炸延安》,收录于《艾思奇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尽管空袭警报和敌机的轰炸曾多次打断我们的午饭,大家还是吃得很愉快。延安方向升起了巨大的烟柱。84架敌机进行了四次连续不停的轰炸。我们为米勒大夫举行了欢迎会。有人开玩笑地说,轰炸是米勒大夫的吉兆。——《巴苏日记》1939年10月15日,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015年6月30日举行的“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日本档案再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北碚区档案馆展示了一张“日军轰炸延安”图片。这是国内首次公开的“日军轰炸延安”图。同时展示的还有1938年9至10月日军分兵25路进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图。有些人据图上“北京”俩字认为地图作假,说那时北京叫北平,断定我党伪造历史。其实,国民政府推翻北洋政府以后,确实曾把“北京”改为“北平”。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占领北平,通过北平地方维持会发出52号训令,决议将北平仍改称“北京”,凡机关团体上冠北平者均改北京。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林伯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9011212.html,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林伯渠 作者:陈曦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8期 摘要:林伯渠是跨越两个世纪的革命家,是毛泽东同志最亲密的战友。他是一个职业革命战斗家,彻底革命贯穿了他的整个一生。 关键词:林伯渠;革命;国共合作 [中图分类号]: [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 林伯渠(1886—1960),湖南省临澧县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德高望重的著名的“延安五老”中之年龄最小的“林老”。国民党、共产党元老。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谈判代表之一。中华民国开国功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1905年,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新时期,各级新型政党纷纷成立。随着日俄战争 结束,国内普遍认为日本对俄国的胜利也就是立宪对君主专制的胜利。与此同时,同盟会在这一年的夏天秘密商议成立。身为一名赴日进步留学生的林伯渠有幸参与了这一盛举,当孙中山先生慷慨激昂地向大家讲述政治、国庆、世界局势时,林伯渠感觉这是一种自己从未想过和涉猎的言说,他仿佛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是从此刻起,林伯渠决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加入了同盟会。 回国后,林伯渠积极投身到革命的工作当中,在东北开展边疆工作期间,他帮助东三省总督事参议员粉碎了日本侵吞我东北领土的阴谋[1];武昌起义前夕,林伯渠又在湖南常德新军 和巡防营中从事策反工作,取得成功;袁世凯吞并胜利果实后,二次革命失败,彷徨中的林伯渠再次东渡日本,寻求救中国的新道路。 和许多革命党人一样,在日本的林伯渠很想找出心和革命和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这个阶段的他内心感觉的更多的是“茫茫前路,直不知税驾何所也”。[2]这个时候,林伯渠结识了他的好友兼老师李大钊。时任早稻田大学经济学教授的李大钊,非常重视林伯渠对经济学的学习,也为其日后管理根据地财政备下了夯实基础。 1920年,林伯渠奉命到上海开辟工作,由于经费困难,但仍每天奔波于十里洋场,女儿 林秉蘅回忆,“父亲在上海住在一个小糖果店的阁楼上,这家店是当时工作的掩护场所,每次能领很少一点生活津贴,还要帮两个兄弟读书,生活艰难,又不便常在店主家蹭饭,平时就吃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本目内容在学生用中以活形式分册装!) 一、 1.中国同盟会政治的内容( ) ① 除②恢复中③ 立民国④平均地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中山提出的十六字革命政治,其内容包括 ①②③④。 答案: B 2.辛亥革命的爆是各种因素合作用的果。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原因的表述, 正确的是 () 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②清政府已日益成帝国主侵略的工具 革命思想的播④ 革命政党和体的成立 A.①②③B.②③④ ③ 民主 案C.①②④ 解析:①②是辛亥革命爆的必要性因素, D。 D.①②③④ ③④是辛亥革命爆的可能性因素,故答 答案: D 3. 1911 年 4 月 21 日,中国海巡洋“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治五世国 王的加冕典,并出美国、古巴。13 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升起的国旗是() A.大清王朝的旗B.中民国的五色旗 C.中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旗 解析:13 个月后是1912 年 5 月,上海属于中民国南京政府的治区,故 升中民国五色旗。 答案: B 4.有人:“从力来,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 清帝国不亡于洪、,却被文的几个口号叫了,何哉?主使然也。中山把主摸 了,几炸一,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反映出() ①同盟会政治基本符合当中国社会展的② 力是否大,史程 的展无关要③清政府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在于能否将个人事 同代的要求相合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本合性,既考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的不同,也合性地考了辛亥革命中国社会巨的多方面原因。辛亥革命是的民主革命,它 了代的潮流,推翻了清朝及君主制制度。另一方面,中山本人面中民族的危机,能投身于革命事,行不屈不的斗争,也反映了他不愧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答案: D 5.中山布的《中民国法》定,中民国的主属于( ) A.B.参院 C.理D.国民全体 解析:本考了学生教材重要知的再再能力,而且考了《法》 内容和的。《法》是一部民主法,既然“民主”,国家的主当 属国民全体。 答案: D 6.( 2011·北京宣武高一期中)1912 年 3 月 2 日,南京政府以大中 山的名公布了《令内部通知革除前清官称呼文》。文中指出:“ 前清官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等名称,受之者,增;施之者,失体,无取焉??嗣后各官人, 相称咸以官。”本文旨在倡() A.自由的念B.平等的念

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文集 作者: 林伯渠 出版: 华艺出版社- 1996年出版 分类: D2-0 书号: 7-80039-208-2 定价: RMB32精装:RMB45 形态: 约804 页- 85 章节 全文目录 目录 吉林劝学总所兼宣讲所成立缘起(节录)(1907年10月6日) 请保护征收金融各机关(1917年12月) 《林修梅遗著》跋(1921年12月2日) 中国国民党农民部两年来工作状况(1926年5月1日) 关于中国国民党党务现状的报告(1926年5月15日) 附录:农民部工作报告(由2月1日至5月15日)(1926年5月18日) 湖南的土地问题(1927年5月) 发动群众节省谷子,支援革命战争(1933年5月20日) 关于倡办粮食合作社与建造谷仓问题(1933年5月27日) 致彭德怀的信——关于巩固陕北金融的政策(1936年7月15日)

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度(1937年5月) 抗战中纪念“五卅”(1938年5月23日) 伟大的七月(1938年7月1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来的政况(1938年7月7日) 国民参政会之观感(1938年8月20日) 关于改议会为参议会通电(1938年11月25日) 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39年1月) 关于陕甘宁边区管辖区域给国民政府的呈文(1939年2月12日) 发挥陕甘宁边区伟大的力量(1939年3月28日) 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的收获(1939年4月7日) 为揭露国民党不断制造磨擦事件致蒋介石等的公开电(1939年5月7日) 团结与民主(1939年10月5日) 我们需要的宪政(1940年1月6日) 向老战友吴玉章致敬(1940年1月15日) 在陕甘宁边区党政联席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3月9日) 论新民主主义政治(1940年3月12-13日) 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1940年12月25日) 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1941年2月19日) 抗战中两条经济路线的斗争(1941年5月30日) 中国共产党与政权(1941年7月1日) 抗战改变了边区的一切(1941年7月7日)

适合中学生的励志名言_中学生励志正能量名言

适合中学生的励志名言_中学生励志正能 量名言 中学生是一个很容易走错路的时期,一些励志的名言有助于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今天分享的是适合中学生的励志名言,希望你会喜欢。 1?真正的才智是刚毅的志向。;;拿破仑 2.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春秋孔丘弟子 3.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轲 4. 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朱光潜 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 6. 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林伯渠 7.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周恩来 8.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9. 一个有志气的人,他为之奋斗的目标应该是远大的,高尚的,而决不是被私利障住眼睛的懦夫。;;殷庆功 10. 我想一切胸襟宽广的人都有雄心大志;但是我所器重的心怀大

志的人,却是那些坚定而有信心地走这条道路的人,而不是那些企图一蹴而就浅尝辄止的人。;;狄更斯 适合中学生的名言名句1.勤勉的人,每周七个全天;懒惰的人,每周七个早晨。;;英国 2.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 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3?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师道 4. 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5. 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叔本华 6. 荣誉不能寻找,任何追求荣誉的做法都是徒劳的。;;歌德 7. 真正的名声,是在虚荣之外。;;莱昂 8. 虚荣以嘲弄别人为能事;自傲使人卑贱,野心使人穷凶恶极。;; 斯达尔夫人 9.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席勒 10.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苏格拉底 11. 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欧 阳修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范文最新推荐------------------------------------------------------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编辑:姜志) 近几年,包包的造型在不断的求新、求变,标新立异成为时尚的标志。2004包包不再是衣服的陪衬,而是独成一派的时尚品,更成为女性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晶莹剔透我最亮这种具有动感活力的包包,已成为小女生必不可少的装备。这种塑胶材料的包包有着既便宜又时尚的口碑。款式多样:尼龙的背带设计,荧光的圆桶包体,搭配各种鲜艳耀眼的荧光颜色,使图案和色彩浑然一体,使用同色的拉链,既时尚又前卫;双带的单肩挎包,采用单色的设计,美丽的漆质花纹,让人感到轻灵,好像心情也变得纯净透明起来。大方造型,不论是正式或休闲都很适合背戴,拼上橘边设计,给人简洁亮眼的清新感觉。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拜 1 / 3

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

2019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 酸碱盐综合专项训练(含解析)

专题分类:酸碱盐 1.(2019北京)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A.Fe B.CO2 C.Fe2O3 D.NaCl 答案:B 解析:NaOH物质分类属碱,碱的化学性质有四点,其中一点是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选择B。 2.(2019天津)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NaOH与稀盐酸反应无现象,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Na2SO4 +Ba(NO3)2 ==BaSO4↓+ 2NaNO3,引入杂质NaNO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起来。故选A。 3.(2019重庆B )氢氧化钠离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 有义种相同的粒 子是() A.H+ B.OH- C.H2O D.H 【答案】B 【解析】碱性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均含有氢氧根离子(OH-)。故选B。 3.(2019天津)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所得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 一定量的稀盐酸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会反应 B. 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相混合 C. 将硫酸钾溶液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D.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碳酸钠溶液 【答案】CD 【解析】一定量的稀盐酸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会反应,所得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相混合,盐酸有剩余,所得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将硫酸钾溶液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

林伯渠林伯渠简介

林伯渠-林伯渠简介 (1886~1960)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名祖涵,号邃园。 1886年3月20日(清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五)生于湖南省安福(今临沣)县。其父林鸿仪以教书为业。林伯渠1896年入道水书院,1902年入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1904年春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回国,在长沙、吉林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推动湖南新军响应武昌起义。1915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1918年到湖南、广州参加护法运动。1921年1月在上海加入共产主义小组。次年下半年以中共党员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1923年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该党总务部副部长。1924年出席国民党“一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任农民部部长。他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维

护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林伯渠1926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协同程潜等率该军攻占南昌、南京等地。林伯渠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财务委员会主席。起义失败后赴苏联学习。1932年回国后,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历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长、财政部长等职。在长征中任红军总供给部长等职。西安事变后,任红军驻西安联络处总代表。1937~1948年,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积极领导边区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他还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身分参加国民参政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1938年10月补选为中共六届中央委员。1945年4月,当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1947年跟随中共中央留在陕北坚持与国民党军队作斗争。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

林伯渠各个时期的主要事迹

林伯渠各个时期的主要事迹 早年经历 林伯渠自小受到戊戌变法影响,思想开明,1902年考入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1903年考取公费生,赴日本留学,1904年入横滨弘文学院,1905年8月经黄兴、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年底罢学回国。1906年,奉命前往长沙办理振楚学堂,1907年,又以新任吉林省巡抚朱家宝随员身份前往东北,预谋联络当地马匪反清,失败后仍留东北管理学政,直至1911年秋返回上海,随即前往湖南西部争取当地驻防官兵的支持。 二次革命至护法战争 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后,林伯渠在湖南参加二次革命,任岳州要塞司令部参谋,失败后逃往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受到孙中山的赏识。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林伯渠的堂兄林修梅出任湖南护国军参谋长,林伯渠任湖南总司令部参议。袁世凯退位后,林留任湖南政务厅长。1917年9月13日,林伯渠参与发动湖南南部衡阳、零陵驻军参加护法战争的行动,10月17日,林被委任为劳军使,赴前线激励士气。11月20日,护法军攻占长沙,林伯渠出任湖南财政厅长。1918年3月,长沙复为北洋政府攻占,林伯渠等被迫撤回广州。1919年底,南北议和,谭延闿出任湖南都督,林修梅等湘军将领被迫离开湖南,护法战争在湖南结束。此时,林伯渠参与了协助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的工作。国共合作与北伐 1921年1月,林伯渠经李大钊和陈独秀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党小组,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此后林伯渠奉命南下广州,任孙中山军政府参议,10月15日,林修梅病逝于广州。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林伯渠再度流亡上海。1923年1月2日,林伯渠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总务部副部长,积极推进国共合作,大力吸收共产党人士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林伯渠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农民部长,后前往汉口负责当地的国民党支部活动,6月失败返广州。同年底,林伯渠随孙中山北上,次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林伯渠又随同扶柩至北京西山碧云寺。1925年5

江苏省南通市2020年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C卷新版

江苏省南通市2020年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知识积累 (共10题;共23分) 1. (2分)下列每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时节轨道鸣蝉稻花略胜一筹 B . 残霞缥渺悠闲潇酒融为一体 C . 澎湃鼾声纤弱意镜若隐若现 D . 亲昵徜徉灯茏茅店诗情画意 2. (2分)《静夜思》中“举”的意思是() A . 提出 B . 兴起 C . 抬起 3. (2分)选词填空。 矗立挺立伫立 (1) 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________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2) 爸爸久久地________在窗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3)

高高的白杨树________在公路两旁。 4. (2分)写出近义词 壮观—________ 喧闹—________ 应和—________ 5. (2分)下列句子是双重否定句的一项是() A .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 B .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C .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D .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6. (2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变化多端() A . 端正,不歪斜 B . 东西的一头 C . 头绪 D . 用手很平正地拿着 (2)枝折花落() A . 断 B . 亏损 C . 姓 (3)粗细各异() A . 分开 B . 不同的

C . 特别的 D . 奇怪 7. (2分)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哪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A . 夹丝玻璃 B . 变色玻璃 C . 吸热玻璃 D . 吃音玻璃 8. (2分)下列句子中,作者介绍鲸,为什么要提到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A . 这样写,表现了象很大,说明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B . 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大象和鲸作比较,突出了鲸很庞大的特点。 C . 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大象打比方,突出了鲸很庞大的特点。 9. (2分)改为“把”字句。 ①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了。 ②邮票很快被那位先生撕开了。 10. (5分)缩句 ①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②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③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35分) 11. (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伯渠的五次婚姻,风雨人生的艰辛缩影

林伯渠的五次婚姻,风雨人生的艰辛缩影 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者、长征标志性人物之一林伯渠的风云人生显尽荣光,但亦饱含艰辛。不用说他从“辛亥革命”到“二次革命”经历的腥风血雨,也不用说他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创建发展过程中历尽的错综复杂,也不用说他从国民党中央走到共产党领导核心所淌过的万千湍流,仅从他一生经历的五次婚姻,便可体味出老一辈革命家人生的无比艰辛。 林伯渠的第一次婚姻,是与澧州司马瀚之女司马殿英(一说司马钿凤)的悲情姻缘,事情要从双方的父亲说起。司马殿英之父司马瀚与林伯渠之父林鸿仪在澧州是同窗至交、胜似兄弟。婚后,两位夫人差不多同时身怀六甲,司马瀚和林鸿仪受风习之渐,也决定行“指腹为婚”之约。随后,司马瀚女儿殿英先出生,林鸿仪夫人不久也生下头胎,但也是个女儿,与婚约的基本前提相悖。不过,林家的女儿不久就不幸夭折了。当司马殿英长到四五岁时,林鸿仪的长子出生了,他就是林祖涵、字伯渠。由于两家交厚,殿英和祖涵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曾经,祖涵一次到澧州司马伯伯家做客,在街上迷了路;怎么跟人介绍自己才可能找回去呢?祖涵急中生智,跟人说他是司马家的女婿,当然,这话的根据是一些大人半真半假的戏言;结果,祖涵被顺利送回了司马家。后来两个孩子看看成年,莫逆之交的司马瀚与林鸿仪商定仍履前约,于1904年春,让年刚十八的林伯渠,与当时二十三岁的司马殿英拜堂结发为夫妻。当时,林伯渠是湖南西路师范学堂学生,是受到自由婚姻思想影响的青年。但幼受庭训、孝顺父母的林伯渠选择了遵从父辈之命,压抑个人意愿,被动接受了“指婚”。刚完婚,林伯渠就返回学校读书去了;不久后考上公费留日生,开始与发妻的几年隔洋分离。回国后林伯渠一直为革命奔走,只能偶尔回乡,与家人短暂相聚。 林伯渠的第二次婚姻,发生在他肩负同盟会使命,前往吉林明里当吉林劝学总所兼宣讲所会办,暗里发展“边疆革命”期间。大约1909年,从小患过“女儿痨”的司马殿英在生下女儿秉权后,痼疾复发,不幸去世。远在东北的林伯渠自然悲伤,但因革命繁忙,路途遥远,无法回乡,仅驰函相送。不久,因为工作关系,时任吉林女子学校教员的伍崇贤结识了教育会办林伯渠。她非常钦佩林伯渠学识

部编版人教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 5.七律·长征 1.《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七言律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长征艰难而伟大的历程,赞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 2.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五岭绵延不绝,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不过像脚下滚过的泥丸。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红军不断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意思: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一“暖”一“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又体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悲壮,表现出红军的顽强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诗中总领全诗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等闲”的意思是“平常”。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 1. 《狼牙山五壮士》作者:沈重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五个小标题: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课文第二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这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3.第六自然段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是: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7.开国大典 1. 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时间顺序)。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课文着重描写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场面,有详有略,突出了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过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到了正午,天安门前已经成了人的海洋。下午三点整,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鸣礼炮。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

共产党产生的必要性

1 历史剥夺了中国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的机遇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到了国际资本主义的蹂躏,神州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蒙受着巨大屈辱,整个国家频临灭亡边缘。民族何以独立、人民何以解放、国家何以富强,中国各派爱国的政治力量和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苦苦求索。先是一往情深地选择了资本主义。从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纲领,康有为、梁启超的“ 君主立宪” 设想,到孙中山的“ 民主共和” 尝试,整整用了80年的时间。 但无情的历史一再告诉人们,资本主义在中国是一个死胡同。 首先,由于资本具有贪婪、专利的本性,实施大鱼吃小鱼的强暴手段。资本主义体系的格局一经形成,就不容他人问鼎塔尖。因为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就是增殖自身。列宁指出:“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旋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其次,中国当时的资本主义太薄弱,资产阶级太软弱,无力领导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近代中国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它始终没有能够得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西方列强依仗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在中国经营了许多企业,不断扩大外资在华的势力,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据统计,外国在华资本总额的比重:1894年为60.7%,1913年为80.3%,1920年为70.4%,1936年为78.4%。近代工业在工农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20年为4.9%,1936年为10.8%,1949年为17%(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述略》)。有人戏称,旧中国民族工业是王麻子,交通业是骆驼祥子,商业是林家铺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权只是昙花一现,为时很短。革命派既屈服于国内外反动派的压力,也天真地认为“ 中华民国” 已经建立,“ 革命之事毕矣” ,今后所当努力的是政治建设和实业建设,放弃了政治上的斗争,也放弃了思想文化上的斗争。几个月后,政府北迁,袁世凯窃取了政权,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搞帝制复辟,《临时约法》被撕毁,民主被践踏,“ 民国” 成了空招牌。 再次,中国当时是个大国又是弱国,是最理想的殖民地,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深刻指出:“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曾梦想信守所谓“ 万年和约” ,但英法联军的炮火将这一梦想打得粉碎。帝国主义还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反动派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帮凶。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革命抱着敌视态度,力图阻止其发展,不断向革命派施加压力,加紧扶持袁世凯,鼓吹“ 非袁不可收拾” 。南京临时政府只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