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的“五环节”

化学课的“五环节”
化学课的“五环节”

浅谈化学课的“五环节”

摘要:通过化学课的优化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发掘,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化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关键词:化学;备课;导入;讲授;结尾;反思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把握好化学课的“五环节”。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我来说,深感这方面的能力欠缺,在这里谈谈个人的观点。望同仁们批评指正。

第一环节:要充分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情景。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一、级别:班级化学公开课 二、课题《常见的酸和碱》 三、授课人:杨巧雅 四、授课时间:20XX年3月27日 五、听课教师人数:1人 六、评课人: 杨巧雅老师这一节课的课题是“常见的酸和碱”,主要内容为“生活中的酸和碱”和“酸碱指示剂”。在简短而又精炼的导入之后,老师用特殊的方式处理了以上两个内容,即老师先给学生讲了生活常见物质哪些是碱性的哪些是酸性的,然后通过让学生回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的实验,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接着老师又进行了石蕊和酚酞试液在不同颜色变化的实验,让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老师给出大约10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杨巧雅老师今天就从全方位展示了一节新课程下较成功的公开课。一、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这节课条理性强,教态自然,情绪饱满,节奏准确,语速适中,讲解透彻,讲课从容不迫,富于启发性。杨巧雅老师设计了许多小的问题,引领着学生亦步亦趋的紧跟老师的思路,因此学生思路非常顺畅,接受情况良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真正做到了小坡度密台阶。二是授课过程思路清晰明了,富于逻辑性。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是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精讲点拨。因此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感知教材,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所以学生发言积极,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三是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具,实验操作成功熟练,实验现象明显,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从教学目标和设计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杨巧雅老师就准确地把握了这点。通过生活常见的酸和碱引入,然后在教学设计上紧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展开,通过现实联系现有知识,使学生更全身心地投入了新课的各个环节中。 此后的教学过程中,他也不断地体现着“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个想法。组织学生自行预习新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视频播放和生活的经验,并创设了几个不同的实验情境,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引导学生思索并归纳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习惯。

345课堂教学模式

(一)“345优质高效课堂”的总体构架 “345优质高效课堂”中的345是指“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1.三步: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 (1)课前预习: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实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3)课后训练: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升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2.四环节:是指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要研究好设置各个环节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3.五课型: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①新知探索课;②习题训练课;③检测点评课;④阅读写作课;⑤实验探究课。(二)模式流程的阐释 1.课前、课内、课后“三步”要求与关系 (1)课前预习。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协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实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②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 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2)课内探究。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实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针对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存有的疑难问题,教师实行精讲点拨,协助学生解难答疑,升华提升;教师精心设计随堂检测题实行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 (3)课后训练。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作业,实行拓展训练,协助学生巩固拓展提升。2.课堂“四环节”流程要求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实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实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实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实行重点讲解,协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水平,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有效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实行当堂达标测试。要

高二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方程式(全)

高二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方程式 一.甲烷的反应 1、(氧化反应)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3、(分解反应) 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消去反应)乙烯的反应 1 、(加成反应) 2 、(加成反应) 3 、(加成反应) 4 、(氧化反应) 5 、(加成反应) 6*、(氧化反应) 7 、(聚乙烯)(加聚反应) 三.烯烃的反应1 、(聚丙烯)(加聚反应) 2 、(1,2加成) 3 、(1,4加成) 四.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水解反应) 乙炔的反应 1、(氧化反应) 2 、(加成反应) 3、(加成反应) 4、(加成反应) 5、(加成反应) 6*、(加成反应) 五.苯及其同系物的反应 1 、(取代反应) 2、(硝基苯)(取代反应)

3 、(苯磺酸)(取代反应) 4 、(环己烷)(加成反应) 5 、(取代反应) 六.卤代烃的反应 1 、(取代反应) 2 、(取代反应) 3 、(消去反应) 4、(加成反应) 5 、(聚氯乙烯)(加聚反应) 七.乙醇的反应 1 、(氧化反应) 2 、(置换反应) 3 、(氧化反应) 4 、(氧化反应) 5 、(取代反应) 6 、(消去反应) 7 、(取代反应) 8 、(酯化反应) 八.苯酚的反应 1、(置换反应) 2、(复分解反应) 3、(复分解反应) 4、(取代反应) 5、(取代反应) 6、(酚醛树脂)(缩聚反应) 详解: ,苯酚钠与二氧化碳水溶液反应,无论二 氧化碳是否过量,都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九.乙醛的反应 1 、(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2 、(氧化反应) 3 、+++(银镜反应) (+ ++ +++) 4 、+ ++ +(氧化反应) 详解: 十.甲醛的反应 1 、(还原反应) 2、+ +++(氧化反应) 3、+ +++(氧化反 应) 4 、+ +++(氧化反应) 5 、+ +++(氧化反应) 十一.乙酸的反应 1 、 +2Na= + 2 、+ =+ +; 3 、(乙酸乙酯)(酯化反应) 4、(乙酸甲酯)(酯化反应) 5 、(酯化反应) 6 、(酯化反应) 十二.甲酸的反应 1、 () 2、 ++ 3、+ +++ 4、+ +++ 5、 6、 ++(酯化反应) 十三.高级脂肪酸的反应 1 、(酯化反应)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部分答案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节P6 1 A、D 2 D 3 (1)烯烃(2)炔烃(3)酚类(4)醛类(5)酯类(6)卤代烃 第二节P11 4 共价单键双键三键 (CH3)4 5.第2个和第六个,化学式略第三节P15 2.(1)3,3,4-三甲基己烷(2)3-乙基-1-戊烯(3)1,3,5-三甲基苯 第四节P23 1.重结晶 (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大,易除去 (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蒸馏30 ℃左右 2. C10H8NO2 348 C20H16N2O4 3. HOCH2CH2OH 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P25 4.(1)2,3,4,5-四甲基己烷(2)2-甲基-1-丁烯 (3)1,4-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4)2,2,5,5-四甲基庚烷 5. (1)20 30 1 (2)5 6% 第二单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节P36 4. 5. 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 第二节P 40 1. 4, 2. B

3己烷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1己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己烯和邻二甲苯。 4略 第三节P43 1A、D 2略 3略 复习题参考答案P45 2. B、D 3. B 4. D 5. A、C 6. A =CHCl或CH3CH=CH2 CH3C≡CH 8. C2H6C2H2CO2 9. 2-甲基-2-戊烯 10. 14 L 6 L 11. 2.3 t 12. 160 g 第三单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节P551.C 2. 3.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强了其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其沸点远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甲醇、乙醇、丙醇能与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因此水溶性很好;而碳原子数多的醇,由于疏水基烷基较大,削弱了亲水基羟基的作用,水溶性较差。 4.C6H6O OH 第二节P 59 1.有浅蓝色絮状沉淀产生;有红色沉淀产生; 2.D 3.

五环节教学模式

“五环节”高效教学模式解读 摘要:“五环节”高效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引——目标定向、激发兴趣;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点——组织研究、体验发现;用——应用实践、巩固提高;练——反思小结、课堂检测。实施“五环节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努力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设计说明 第一环节:引——目标定向、激发兴趣 目标定向,是“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定向后,学生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由然而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增强,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目标定向后,教师心中有程序,讲评有重点,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参与学生活动有预设、有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 一般情况下,教师要提前在黑板上写出学习目标,开门见山地展示出来,让学生齐读,明确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及重难点。而后要求教师要用生动、幽默、精炼的语言,打造出一个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开场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教学相长的态度、精湛的技能组织教学。 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这三个纬度,要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定位适度、要求明确。

要全面,即应该涵盖一节课所有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应该具体掌握到什么程度,是认识、是了解、是理解、是掌握、还是要求会灵活应用,都要有层次的写具体、写明确;但目标也不宜太多,要适度把握。 目标制定时同时必需注意从孩子的角度进行目标的表述,如改变“培养……”、“激发……”这一类词,而用“尝试……”“学会……”“懂得……”“知道……”“能够……”这样的表达方式。 第二环节: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研究证明,“所有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必须创设条件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本环节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小组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小组长要掌握交流的顺序和讨论的节奏,做好记录,逐步补充和完善,不断修改和提升。把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 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而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为接下来的展示交流作好准备。在参与的过程中,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第三环节:点——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将本组学习成果和质疑充分展示出来。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

初中语文“四环节五步骤”阅读课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四环节五步骤”阅读课教学模式 一、基本模式描述 【四个环节】 【 五个步骤 】 二、基本模式解说 (一)模式的理论支撑 1.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感受与体验。同时, 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突出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与个性的体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也迫切要求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中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从而达到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 2.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针对中学段的阅读目标,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储备、具备了基本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前提下,理应在学生阅读与独立识字的习惯、理解词句和体会表情达意的能力、学习默读与学会质疑能力、初步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上下功夫。模式的建构也应该为此而搭建平台。 (二)模式的基本结构 ----四个环节 教学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形成活动的基本属性就是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就是交往和探究。交往是活动的基本形式,要给学生创造“学”的空间,“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基于此,我们大致将课堂结构分为四个环节,简单勾勒为: 【四个环节】【解读】

“三步四环节”教学模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最好诠释

“三步四环节”教学模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最好诠释 发表时间:2009-12-04T11:32:32.937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邵维军[导读] 随着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 【摘要】随着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给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全面落实“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相关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关键词】教学模式;优质课堂 The teaching mode of"3 four links" is an athletics and health course standard had better annotation Shao Wei-jun 【Abstract】Along with Shandong provinc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ush forward, new course teaching principle of continuously thorough, classroom reform in education power at necessarily line, this put forward to the teacher higher request, have to change tradition principle and teaching mode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verall implementati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independence cooperation, superior quality efficiently" of related request, orientation new course reform of demand. 【Key words】Teaching mode;Superior quality classroom 随着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给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全面落实“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相关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山东省通过远程培训,开展优质课、观摩课等一系列的活动,已走在全国的前列。为了更好的解读新课程标准,潍坊市教科院推出“三步四环节”细化的形式,勾勒体育教学优质课堂,体育教学焕然一新,效果显著,我认为值得推广。 1.凸显核心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练习”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流程,并做好课前、课后的有效延伸,以此保证课堂教学效益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摒弃了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与新课程教学理念不适应之处和无效环节,为推动体育教学课堂改革向纵深发展,起到核心作用。 2.课程设计思路 要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落实新课程对课题教学相关要求,就必须弄明白“三步四环节”的含义。 “三步”即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三个阶段;“四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练习”。它是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主体体现。 “三步”为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明确,指导学生采用课本、传媒、交谈等手段获得课前内容的练习方法,技术运用能力,这样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精讲点拨;同时利用挂图、卡片形式,在学案的引领下,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解决重点内容与典型问题,提升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练习要以练习学案、卡片为主要载体,做到内容精选、适量,并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利用大课间进行指导,或鼓励学生业余时间找老师咨询。这样就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学科能力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提升。 “四环节”的实施要根据课型的具体实际进行,要体现“自主合作、优质高效”宗旨,落实好本次课型的教学流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处理科学合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而且各种能力得到提升。 2.1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学案设计、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总结和课后延伸等各个环节体现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 2.2 处理好“自主”与“合作”的关系。根据高中生的阶段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提倡重在自主前提下的有效合作。要明确什么问题应该由学生自主学习,什么问题应由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把握到位。 3.课程设计流程 3.1 教学设计。 3.1.1 教学目标。 (1)、符合课堂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2)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3.1.2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实际,体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针对性强,与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及科技发展密切联系,实用性强。 3.1.3 教学过程: (1)教案设计体现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内容设计合理、科学。 (2)过程设计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练习”。 3.1.4 教学手段: (1)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2)要注重发挥实践或社会资源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1.5 教学方法: 设计使用自学式、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3.1.6 教学活动: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活动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2 教学过程: 3.2.1 学生表现: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学知识内化、重组且效果明显。

选修5有机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

高二化学选修5教学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建议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层面: 必修2中我们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二)从认识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层面。 对于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基于官能团水平,学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学性质的预测:对化学性质有预测性,对于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要求学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 (三)从合成物质层面: 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顺推,逆推。 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共设置了三个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 2.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安排于高中二年级,是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物”的认识基础上拓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更有系统、有层次加深认知程度。 三、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 1、坚持因材施教,备好课,认真组织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让教学效果更佳 2、有针对性、层次性、适量性、实践性的布置作业,并加强批改 3、课堂、课后有区别。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后则采取培优辅差的方式。 4、加强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等。五、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六、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到上晚自习这段时间给学生课后辅导,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实施“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构建优质高效数学课堂

实施“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构建优质高效数学课堂 高一数学组组田华 一、实施“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如: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老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要么是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 6、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不少教师由于受规办学行为之前的惯性影响,不少教师缺乏课型意识和优化教学流程意识,寄希望于“广种薄收”,把新知探索、巩固复习、检测讲评等课型上成一个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课堂授课时间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7、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自主修习时间已大大增多,自主修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仅仅依靠题海战术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关注学生自主时间,关注自主修习的方法和效率,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 8、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法,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而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高考真题解析(30页)

高考题分类汇编(化学部分) 有机化学 (1)11. 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解析】易知发生四个反应得到的产物如下图所示,显然Y、Z中只含一种官能团,即可! 【答案】B 【命题意图】掌握烯烃的基本化学性质:与HX加成,与H2O加成,双键被氧化剂氧化,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水解与消去的条件及产物;掌握常见的官能团! 【点评】本题很有新意,不过貌似一些反应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了:如烯烃的氧化,烯烃与水加成!但总体还可以,有些创意,赞一个!有机结构—性质—官能团这条主线

能够推陈出新难能可贵的! (2)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B. 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基础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 C.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D. 阴极射线、α-粒子散射现象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试题解析: A、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来自高中化学课本体系的不同位置,但,都是所在部分的重点识记的知识内容。考察学生化学知识面的宽度,考察基础知识的巩固程度和重点知识的敏感度。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2。棉花是天然纤维,油脂是天然混甘油酯,棉花和油脂是天然有机高分子,ABS树脂是合成有机高分子。 B、核能、太阳能、甲醇汽油、无磷洗涤剂分据不同章节,和社会生活热点息息相关。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并不是书本知识。要了解低碳的含义,更要明确化学知识对低碳的实际意义。考察学生的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或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应用积极性。其中无磷洗涤剂不能直接降低碳排放。 C、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基本实验仪器,课本集中在选修模块中。考察重点实验方法,体现重点知识与化学强调实验的特点。 D、阴极射线、α-粒子散射现象、布朗运动同样是实验方法,但,分别出现在课本的不同单元和模块中。阴极射线在物理中出现,α-粒子散射实验研究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布朗运动设计分散系知识,是悬浊液特有现象。 本题答案:C 教与学提示: 要重视实验、重视实验原理的解释。本题极具迷惑性的选项是D,因为D中的实验学生不会很熟悉,所以无所适从。和大学接轨的分析探究性实验是重点,注重分析、研究问题的手段的运用。强调学以致用,强调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热点问题。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A.概念课教学 教学流程图: 三段: 1. 课前准备(预习) 2. 课上探究 3. 课后延伸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分为三部分: ?一是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围绕本节课的有关概念,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 ?二是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根据本节课的需求所做的课前准备;?三是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预习)活动。 2. 课上探究 环节1:自主学习 环节2:合作交流

环节3:精讲点拨 环节4:有效训练 环节1:自主学习 学生预习前要给学生明确的要求,即预习的目标、时间、内容要求、预习方式等。 (一)预习探究概念与性质 1.学生先独立预习课本(或学案),遇到问题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可到其他组讨论解决。 2.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通过预习发现或探究问题的所在,可以借助图形或实际例子,归纳总结出概念以及性质等。(二)巩固与运用概念,以夯实双基 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选择、填空或叙述等方式来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两两相互检查,错的组内同学帮助解决。 环节2:合作交流 (一)小组交流 1-2-4-8-N”秩序. 组内每个成员把总结出的概念或结论写出来,两两对照各自所列,仅保留相同的,或两人认为最恰当的,然后组内两对同学再同上进行,把所得结论进一步归纳。 (二)组际交流(班内展示) 1.各组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概念或特征,派中心发言人在班

内交流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完善。 2.教师根据本节内容实际选出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巩固运用,并且拓宽拔高。 环节3:精讲点拨 ?对于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引导、点拨,进行拓展与变化,要在课堂中引起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精讲点拨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由学生讲,是一个归纳、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对于课堂中的重点习题,要研讨解法与思维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对题目进行变式训练与归类比较。 环节4:有效训练 有效训练的目的是夯实双基,及时巩固运用所学概念或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确保目标达成。 设计训练题时要做到: ①训练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②训练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 ③训练设计要注意疑点、难点和易错点。 ④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可拓展性。 适时小结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提升,是教学落实的重要部分。小结要根据课的情况适时安排。 对于概念课的总结,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做。在开始的时候,

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练习题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回顾】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机化合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组成元素分:烃,烃的衍生物②从分子中碳骨架形状分:链状有机化合物,环状有机化合物③从官能团分: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酯等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②③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 ) A.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B.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C.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D.具有相同的熔、沸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组成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 C.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相结合的链烃为烷烃 D.分子式相同有机物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4.苯丙酸诺龙是一种兴奋剂,结构简式如右图,有关苯丙酸诺龙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含有两种官能团B.含有脂环 C.是一种芳香化合物D.含有酯基 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按官能团分类,它不属于( ) A.烯类B.酚类C.醚类D.醇类 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7.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8.如图是立方烷的球棍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B.其二氯代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它是一种极性分子D.它与苯乙烯

()互为同分异构体9.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 )

10.2008年北京残奥会吉祥物是以牛为形象设计的“福牛乐乐”(Funiulele)。有一种有机

淄博市高中教学三课型五环节

淄博市高中教学“三课型,五环节” 淄博市学案导学三课型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第一部分新课授课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拔。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生学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的联系,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意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法律和方法。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2、进行变式训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

最新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三步五环节教案

8.不一样的境遇 第一课时不同的人生境遇 【学习目标】 1.理解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含义,把握其范围及主体,了解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艰难处境。 2.能客观地分析社会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养成亲社会行为。 3.增进学生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人、关爱人的平等意识,引导学生感恩生活的同时践行平等的真谛。 【教学重点】 了解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范围。 【教学难点】 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含义及主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弱势群体? 2.弱势群体有什么特征? 3.哪些人属于弱势群体? 4.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二、课内探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检查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同时个别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查漏补缺。自查、互查

学案预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2.目标展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初识弱势群体: 【呈现课件】因“冰花男孩”事件,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云南省志愿者协会发起“青春暖冬行动”。截至2018年1月15日,当地收到全国各地的捐款达30余万元。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该村将整体迁入鲁甸县城,涉及学生也会转入县城学校就读。 【教师引导】在我们国家,还有一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的人,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这些人就是通常所说的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我国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主要包括哪些人?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踊跃发言,教师做适当引导。 【教师引导】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主要包括农村贫困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低收入人员、病人和残疾人、缺乏照顾的老人以及遭遇灾害的人群等。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身边的弱势群体: 【学生活动】阅读教科书第60页相关资料。 【教师引导】贫困线,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 【呈现课件】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摘自《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淄博市教学三课型五环节

“三课型五环节教学”模式 “三课型五环节教学”模式, 让每个大组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团队。 “五步教学”教学模式,即学(感知自学)——研(合作探究)——展(展示反馈)——教(精讲提升)——达(当堂达标)。围绕五步教学,他们又研究总结了三种课型,即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 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是: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导引诱思——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达标检测、布置作业”。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所学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学案导学、导引诱思”:教师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编写成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理解本课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对本模块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并找出本组的共性问题。 “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要留给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的时间,可由组长负责检查落实,进行交叉巩固,确保学生能够达标。并由教师或学生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师生共同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达标检测、布置作业”:进行检测并根据本课重点、难点留作业。 复习课基本模式包括 “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典题引导、点拨深化——达标练习、提升能力——反思总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通过复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讲评课的基本模式是“错题统计、找准错因——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展示思路、暴露问题——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变式训练、二次达标”。 第三支眼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小组合作应多采用“一对一”形式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气体的制备与净化学案教学内容

专题复习之 常见气体的制取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借助思维导图,复习巩固实验题目有关知识点; 2、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复习,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3、通过迁移训练,掌握知识的运用技巧。 【学习重点】 复习化学实验知识 活动一知识回顾重构记忆1、写出以下常见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制备O2、CO2、H2的化学方程式: 3、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A B C D E F G 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A 或B); ②D装置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 ③E和F装置相对D装置的优点; ④G装置的特点。 4、净化: 5、收集装置的选择: 气体药品发生装置类 型 收集方法验证方法验满方法O2K2MnO4 固固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 型 CO2 H2 6、尾气处理 棉花

活动二实战演练攻克考点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一些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仪器的名称: ①;②。 (2)实验室KMnO4制取O2: ①甲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装置(填编号);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出现现象时证明O2已收集满; ④能用该装置中方法收集O2的原因; ⑤O2收集满后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 A.先将导管移出集气瓶口B.先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稀盐酸制取CO2: ①乙同学用B装置稀盐酸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用稀硫酸替代稀盐酸制取CO2的原因; ③若要验证生成的气体是CO2,则烧杯中应加入,化学方程式为; ④若要验证CO2是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烧杯中应加入,化学方程式为 ; ⑤若用D装置代替B装置中制取装置,优点是。若用E装置代替B装置中制取装置,优点是; (4)气体性质研究: ①丙同学想用C装置制取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 ②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下列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验气:用图1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瓶中应盛,气体从端进入;(2)洗气:用图1除去O2中的水蒸气,瓶中应盛,气体从端进入;(3)用图1集气: 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进入; 排水法收集H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进入; 排空气法收集O2时,气体从端进入; 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端进入; (4)要用图1测量气体体积,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测量时瓶内先装满水,图1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