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

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
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名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专业:核能科学与工程

学号:SA14168187

姓名:王中丽

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

摘要能源是人类进行生产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能源的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总人口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能源给人类带来繁荣和幸福,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带来了灾祸,目前的环境问题,很大部分是由于能源的发展利用,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利用所引起的,利用多种能源资源和发展高效、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是现代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能源;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环境污染

引言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基础之一。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对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幸福。但是,直到最近几十年我们才完全认识到为此付出的代价。其严重后果是全球变暖,很多地区都经历了气候的变化,并且变化速度还在逐步加快。

在20世纪,全球温度上升超过0.7℃。海平面上升超过20cm,而在过去的12年中,有11年是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许多山峰上的冰盖正在消失,最近几十年,北冰洋在夏天和秋天冰面厚度缩减了40%以上。科学迹象表明,由人类的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和气温变暖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以我个人观点,气候变化是人类文明目前为止遇到的最严峻挑战,并很有可能加剧其他的人类灾难,如贫穷、疾病、食物以及水安全等。

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且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美国列世界第一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关键”的发展方针下,能源短缺将是我国今后几十年发展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尽快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在加快经济发展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遭受了几乎不可逆的破坏。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环境质量已有明显的改善,但是仍存在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湖泊的富营养化、城市雾霾天气、突发性环境污染问题等。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打破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因此,对于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两个问题上,决不可偏废一方,应综合考虑两者同时作用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

一、能源

能源,顾名思义,就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是指能够直接或经过转换而获取某种能量的自然资源。在自然界里,有一些自然资源拥有某种形式的能量,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某种形式的能量,这样一些自然资源被称为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核能等。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工作的需要或为了便于输送和使用等原因,上述能源经过一定的加工后便可成为符合使用条件的能源来源,如煤气、电力、沼气和氢能等也可称为能源,它们同样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能量。

自然界存在的这种能源很多,除了人们熟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外,还有来自太阳的阳光、大气中的风、河里流的水、涨落的潮汐、起伏的波浪、地下的热水以及原子核释放出来的核能等。

能源种类很多,按获得方法可分为: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二次能源(煤气、焦炭、汽油、煤油、柴油、液化气、甲醇、酒精、电、蒸汽、热水、余热、人工沼气、氢能、激光能)。

能源多种多样,但各有优缺点,能源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储量,是能源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2)能量密度,是指在一定的质量、空间或面积内,从某种能源中所能得到的能量。

(3)储能的可能性,是指能源不用时是否可以储存起来,需要时能否立即供应。

(4)储能的连续性,是指能否按需要和所需的速度连续不断地供给能量。

(5)能源的地理分布。

(6)开发费用和利用能源的设备费用。

(7)运输费用与损耗。

(8)能源的可再生性。在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评价能源时必须考虑能源的可再生性。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都可再生,而煤、石油、天然气不能再生,

在条件许可和经济上基本可行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采用可再生能源。

(9)能源的品位。

(10)对环境的影响。使用能源一定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大;太阳能、氢能、风能对环境基本上没有污染。在使用能源时应尽可能地采取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在对各种能源进行选择和评价时还必须考虑国情,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的格局,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此外,也应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同时充分考虑技术与设备的难易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对能源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二、能源与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人类为中心并围绕着人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构成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这是其自净能力,当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一定程度时,即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的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人类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千百年来的自然方式大大地改变了。随着现代科学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急速发展,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大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革,基础能源的使用量和需求量开始大幅度增加。

诚然,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而在诸多能源中,不可再生能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为严重的。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酸雨污染、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核废料问题等。

在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已形成以“能源工业发展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开发石油、天然气、核电,因地制宜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科学进步,提高能源效率,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对传统煤炭的开采利用向环境无害化方向转变,开发洁净煤技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格局。

我国能源工业发展较快,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以煤炭为主的少数国家之一,2010年的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构成中占70.45%。环境污染伴随着在煤炭的开采、加工和使用的整个过程。

煤炭开采中环境的影响包括开采对土地的损害、对村庄的损害和对水资源的影响。而燃料的燃烧也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空气污染。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煤是主要的工业和民

、SOx、NOx 用燃料,燃烧时除产生大量尘埃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CO、CO

2

等有害物质。

我国是世界上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国家之一,大气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是以粉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其规律是北方重于南方,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尘和SO

2

冬重于夏。从全国50多个城市内大气监测分析,我国大气中颗粒污染具有普遍性,且大气颗粒物不仅本身携带多种无机和有机污染物会产生严重污染,而且它还是引起多种大气二次污染现象(如酸雨)的重要媒介。

我国经济增长是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基础上的,而国内的能源资源情况让我们在面对惊人的消费增长速度时捉襟见肘。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重化工主导的阶段,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仍然具有高需求。

我国仍然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能源利用率很低。例如,以单位GDP产出能耗表征的能源利用效率,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之大,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

从资源再生化角度看,我国资源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尽管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资源再生利用率也普遍较低,此外,我国即将进入汽车社会,大量废旧轮胎形成环境污染会不断上升,而我国的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率仅有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资源浪费现象,亟待于解决。

三、新能源开发利用

在低碳经济时代,开发新能源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而且也是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新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能源一般是指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外、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或地球内部所产生热能的各种能源形式。相对传统能源而言, 新能源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

二、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三、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四、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五、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且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按照上述特征,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以下九种: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而且,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具有突出的优势:地域分布均衡、资源蕴藏量大;清洁、环保、可再生。

自 20 世纪后期以来, 新能源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 部分新能源率先进入产业化阶段。近年来, 我国明显加大了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在太阳能热水器、户用沼气等个别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01年11月, 《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清洁发展机制正式启动,该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开发和引进新能源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提供了绝佳机会,我国成为清洁发展机制的最大受益国之一。按照技术水平成熟度和技术转化情况, 新能源的发展可分为研发、示范、推广和产业化4个阶段。核电、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等技术已经成熟,进入产业化成熟阶段;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生物燃料等技术基本成熟,已经进入产业化初期或中期阶段;地源热泵、大中型沼气池需要靠规模化来降低成本, 处于推广阶段;太阳能热发电、潮汐发电、氢能的制备和储存、燃料电池在技术上已经成功,但需要做进一步的提升,目前还处于示范阶段;纤维素乙醇、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开采、受控核聚变等技术尚未成熟, 还处于研发阶段。

生物质能开发技术主要包括燃料乙醇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和沼气技术,生物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纤维素乙醇技术, 该技术以农林废弃物中所含的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原料, 不消耗粮食或糖类。如果纤维素乙醇的生

产成本降至可接受水平,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类的粮食供应和环境保护压力, 这将是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史上最具意义的重大突破。

地热的开发可充分利用无处不在的低温地热资源,目前技术已基本成熟。海洋能发电包括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海流发电、温差发电、盐差发电,目前只有潮汐发电技术相对比较成熟, 其他发电技术还处于示范或研发阶段。

核电技术是最成熟的新能源技术之一, 目前已经运行的商业核反应堆基本上都采用第二代核电技术。国外在建的核反应堆大多采用来自于由美国和欧洲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第四代核电技术在安全性、经济性、核燃料利用率、防扩散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目前技术正在完善之中。

四、展望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能源。要改变过去那种以高度能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调整能源经济结构,促进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跨越到能源广泛再使用、再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若解决好中国能源问题,我们要坚持基本战略:大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需求总量;多元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核能;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利用国外资源作补充;大力推进煤的洁净化技术,减少污染。

通过实施以上四大战略,中国能源是有希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是有路可走的,但走好这条路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应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实现以下4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经济效益高”的模式;二是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黑色经济”,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增效的“绿色经济”;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对资源掠夺式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生态侵略”,向“自然和谐”转变;四是通过有规模的生态建设,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从“生态赤字”向“生态盈余”转变。

同时中国应当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非传统模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实行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效益不断

提高的经济体系;保证社会效益与社会公平的社会体系;不断创新,充分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实用技术体系;促进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更加开放的贸易与非贸易的国际经济体系。

中国崛起不仅包含硬实力的提升,还应包含软实力的增强。高度重视国家精神力量建设,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注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内涵。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而且是人口密度大国,是人均资源的小国、穷国。中国必须创造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且要有相应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支撑。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和环保也是硬道理,是要靠政府主导、法律强制和全民参与,才能实现的目标。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积极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应对国际压力、争取国际空间,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玲,周翠红.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石化出版,2013.

[2]Trevor M.Letcher,潘庭龙,吴定会,沈艳霞.未来能源:对我们地球更佳的、可持续的和无污染的方案[M].机械工业出版,2011.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色发

展与创新[R].北京:科学出版社;88.

[4]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3):345 -359.

[5]杜祥琬.中国能源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J].决策资讯通讯,2007(1):7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摘要:自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开始,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了。经历了130年的迅猛发展,汽车日益融入到了世界各地,现在已成为人类生活比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有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汽车需求量的增长使得人类对能源,尤其是车用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严峻的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突出问题。全球石油资源匮乏,我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国内汽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对比了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以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汽车、环境、矛盾、新能源、 一、燃油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就中国而言,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我国自1993年起,即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中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6年进口原油1.4518亿吨,同比增长14.15%。有关专家预计,近期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会超过50%。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能源现状同样不容乐观,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新能源汽车大开发与使用势在必行。 除了能源的短缺外,燃油汽车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汽车排放的废气污染最严重 汽车的废气是目前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公害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联合国环保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的空气污染50%来自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而汽车拥有量最集中的欧美国家的一些城市,空气污染源的60%来自汽车废气。据测定,汽油、柴油动力汽车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害物质达160多种,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汽车废气污染严重威胁着环境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二)报废汽车及零部件破坏环境 采用非环保工艺或零部件生产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和报废后,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例如,轮胎、座椅、仪表盘等非金属产品和玻璃钢制品、蓄电池回收利用不好,它们的存在对周围的环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三)汽车噪音污染 汽车数量的增多以及制造工艺水平和维修保养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交通噪声污染。据统计,我国部分城市的交通噪声约占城市噪声的75%。给广大民众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当今世界国际汽车工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重组,由于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开发成本大幅度提高,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汽车工业联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90%以上大汽车公司的“强强联合”,使之形成集团优势,更具竞争力。而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各大汽车厂商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研究。事实证明,新能源汽车更符合未来各个行业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趋势。而纯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则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主力。 以下是各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一)日本:混合动力,节能发展 日本多年来始终在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态势,但其在混合动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上取得的成就更加突出。特别是日本丰田公司和本田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国际市场的推广上处于领先位置。以日本国内市场为例,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居民以公共交通为主,家用轿车的年行驶里程较短,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激励弱的特点更为明显,发展的潜力很大。(二)英国:多重扶持,效果显着

能源与环境论文

能源与环境论文 一、能源 能源作为新世纪发展的动力,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在过去近100年中,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占据着主要地位。而由于20世纪中叶以前,人类对能源影响环境的严重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极端气候增加,酸雨区增多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日常生活质量。 据统计我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中国一次能源资源总储量估计为4万亿吨标准煤。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0年,中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7吨,为世界平均数的41.4%;人均探明石油储量2.9吨,为世界平均数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气为世界平均数的4%;探明可开发水能资源按人口平均也低于世界人均数。从人均能源消费看,1994年世界平均为1433千克油当量,发达国家为5066千克油当量,中国大约为670千克油当量。1997年中国人均拥有电力装机容量0.21千瓦、人均用电量900kWh,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占能源总量的90%以上,70年代占80%以上,80年代以来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占75%左右,其他种类的能源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处于附属地位。1995年,世界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23万亿吨标准煤,固体、液体、气体、水电和核电的比重分别为

能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它的有效利 用将帮助社会提升发展速度,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动力工程能够很好的利用能源,所以为了能够保证能源更好的转化,一定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设 计与优化,促使其能在较多的行业与领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虽然能源与的利 用起到了很好的积极效果,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这就号召各行各业 都要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度,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关键词:能源;动力工程;利用;环境影响 一、能源和动力工程的装置 1.1热能动力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能动力装置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在生产中也 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对生产和生活都有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对热能动力装置进 行深入了解能够明确其操作的具体流程,这有利于促进能源利用。当前的热能动 力装置在使用时有些需要通过燃烧燃料来保证热量供给,进而通过技术手段的共 同作用将热能转化为有效的机械能,通过燃烧和其他技术一起工作的热能动力装 置最为常见的有两种:1)依靠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气进入发动机内,进而促进 了其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够进行循环使用;2)将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所 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汽轮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以此方法促进能 量之间的传递和转化,进而达到能源被转化利用的目的。 1.2动力工程装置 动力工程是一项针对能源转换、传输及利用的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降低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而推动能源 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与动力工程相结合,除了能够推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 统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外,还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核能、风能及太阳能等新能源,推 动中国动力工程的发展。当前的动力工程大多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在 生产电能时,需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确保能源能够及时转化为电能,在此基础 之上使能源与动力工程相互作用,进而为输送电能发挥出其关键作用。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在电厂中的应用 2.1火力发电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发电结构仍以火力发电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发电效率 更高,同时发电便捷性也相对较好,不受环境变换的影响,能够在多种不同的环 境下开展发电工作。我国在火力发电方面技术应用较为成熟,能够将单一的结构 能源转化为多种电力资源,是现代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力发电涉及 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多个地区进行发电工作,就经济效益而言,火力发电仍是发电系统布局的最佳选择。 2.2减少调压能耗损失 在具体的电力生产过程中,因为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相应负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很可能造成电厂生产效率的下降,基于这一原因,加强对于发 电机组压力的调节,保障机组工作的稳定性就能够切实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这 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具体到调压过程来看,企业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针 对这一损耗,我们也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损耗,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导致这种损耗较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发 电机组本身设计存在问题,进而导致在调压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另外一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题目:新能源与环境保护 学生姓名:朱健 专业班级:14能动2 学号: 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的与环境保护 朱健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063200) 摘要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减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建立节约型能源,清洁型能源,鼓励新能源,提高环保水平,新能源的发展能有效的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能源;环境保护 1中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能源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清洁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而"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提高到2015年的1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则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能源是环境的核心问题,而能源利用是引起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非清洁能源最为严重。我们可以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也在经历不断变革。我国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长%。煤炭消费量下降%,原油消费量增长%,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电力消费量增长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比2015年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环境保护与路色建筑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一班 姓名:张燕 学号:080313795 指导教师:赵红霞 职称: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摘要 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 正文: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修订稿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题目:新能源与环境保护 学生姓名:朱健 专业班级: 14能动2 学号: 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的与环境保护 朱健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063200) 摘要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减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建立节约型能源,清洁型能源,鼓励新能源,提高环保水平,新能源的发展能有效的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能源;环境保护 1 中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30 年来,能源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清洁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而"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则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能源是环境的核心问题,而能源利用是引起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非清洁能源最为严重。我们可以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也在经历不断变革。我国 2016 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 43.6 亿吨标准煤,比 2015 年增长 1.4%。煤炭消费量下降 4.7%,原油消费量增长 5.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 8%,电力消费量增长 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2%,比 2015 年下降 2 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9.7%,上升 1.7 个百分点。自1990年以来,我国消耗了全球50%以上的新增能源、 70%以上的新增煤炭以及 40%的新增石油。庞大的能源消费需求导致了能源供应的全面紧张,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因为能源消费而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更加严重。 这主要体现在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两方面。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

能源开采由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O一三年月日 能源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庆阳市环县为例 王占财 ( 陇东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 摘要:本文以庆阳市环县为例,调查和分析了煤炭和石油能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实现环县能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第一,企业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第二,政府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群众参和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能源;生态环境;影响;建议;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充足的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煤炭和石油是推动环县发展的支柱性能源,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石油和煤炭资源已成为环县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环县石油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已成为推动环县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石油和煤炭的开发难度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对能源的开采工程若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就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1] 一、环县能源储备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一)环县能源储备特点 环县能源丰富,主要以“黑、红、黄”三大产业为主,黑即矿产资源,红是红色旅游,黄指农耕文化。环县能源储备具有如下特点: 1.储备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环县地处庆阳市西北部,属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全县辖251个行政村,土地面积923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等多种矿产资源。据统计,境内石油地质储量达5亿多吨,被确定为环江亿吨级大油田,是长庆油田的生产区之一。煤炭预测储量达684亿吨,煤层气预测储量3480亿立方米,具备建设亿吨级煤田的条件。目前,环县启动实施了五大油区、六大煤矿建设工程,石油年产达到100万吨以上,刘园子、甜水堡煤矿将在全市率先建成投产。环县已成为庆阳市日益崛起的希望地、财富地,发展前景广阔。 2.分布集中,便于开采 环县能源储备丰富,种类齐全。各类能源分布较为集中,逐步形成了环城镇张淌村油区,木钵镇水坝滩村和合道乡白虎掌油区,四合原油区等五大油区和刘园子煤矿,沙井子煤矿和甜水堡煤矿等六大矿区。能源的集中分布为其开采和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3.分布于山区,开采难度高 环县地处黄土高原区,受其自然条件的限制,能源多分布于交通不便的山区,从而加大了其开采难度。 (二)环县能源开采和利用现状 环县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环县丰富的能源开采和利用现状如下: 1.开采力度大,成就显著 环县储量丰富的能源能够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有利于推动环县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和下,环县启动实施了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 2.交通不便,运输困难 环县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受其地形条件的限制,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都分布于山区,其开采和利用所需的机械设备很难运输到站场投入使用。即使以破坏少量的生态环境为代价修筑出运输道路,在阴雨天气也不能投入使用。尤其是木钵镇水坝滩油区和环城镇张淌村油区,通往油区必经过一条河,该河滩长达数千米,遇到阴雨天气就变得泥泞交加,从而严重影响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3.开采不合理,粗放发展 由于环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其能源开采必须在山区进行,这就给山区思想观念落后的农民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利用各种借口让能源开采尽可能多地占用耕地而获得更多

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号:20101020214x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然而与此同时,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中国实现社会整体稳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瓶颈问题。论文对能源-经济、能源-环境、能源-经济-环境关系、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字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社会;节能减排 正文 前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传统能源的合理利用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1.我国能源概况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名列世界前列,其中谁能和煤炭较为丰富,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很低。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总体说来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能源品种的地区分布是:煤大多在北方地区,油气在西部地区,水能多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中国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却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的能源构成可总结为以下五句话: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产能大国;人均能源耗能不多;能源分布不均匀;能源利用率低;能源资源地区分布远离经济发达地区。 2.能源与环境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密不可分,每一次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近200年来,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能源开发利用工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而日益严峻。同样,能源开发仍然是未来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能耗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将能源从初级形式转换成可以消费的高级形式,这种转变对环境产生了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多数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问题直接相关,如空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固体污染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SO2、NOx、CO、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直接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物理过程和光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影响涉及更广的范围。能源工业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也污染大气、水和土壤。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电站,核武器试验也是污染源。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核电站排放废热更严重,他将全部热能的2/3排向环境。 我国是典型的能源消费性污染,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煤烟型污染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CO2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

高效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省是能源消费大省,也是煤炭消耗最多的省份,随着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化进程,可以从根本上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耗、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约束,保障我省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先导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科技创新能力有新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目前为止,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达到2000多家,实现工业增加值近1300亿元;风电、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发电和余气、余能发电装机26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沼气年利用量超过12亿立方米;煤基燃料达到65万吨;乙醇汽油在七市得到推广使用,累计销售近500万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也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对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科技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薄弱,装备制造没有形成

产业化,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些都制约了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国家把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我省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我们要积极顺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和重点,加大支持和培育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要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支撑,创新发展机制,拓宽发展思路,坚持新技术推广应用与设备研发制造相结合,集中全省力量,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以思想的解放促进发展观念的转变,充分认清我省作为能源消费第一大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创新思维,拓宽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在充分挖掘各种潜力的基础上,调动各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编者按:人类能够惬意地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会使用火。火让人类开始吃熟食、方便地取暖、也可以用于在危机四伏的早期丛林中抵御袭击。可以说,人类能够成为地球上的顶级动物与火密不可分。火是人类把能量从木材中转化的一种方式。而能量转化如今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做的事情。能源提供能量,消耗能源也必然会对人类产生影响,比如:环境。 一、能源: 既然说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就不能不知道何为能源。 1. 能源的定义:《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由此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2. 能源的分类:能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气、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3. 能源的开发状况:主要有常规能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新能源比 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早期、风能。 根据人类的发展,我主要选出四个阶段的主要能源:干木材、煤、石油、天然气(气态石油 气)探究它们的规律。对于这四种燃料,不同之处就是使用时的热值。根据公式 m c Q= 容易得知能源效率与热值成正比。它们的热值分别是 4-1 =1.2510 C J kg ? 干木柴 ,对 于煤 4-1 =2.9310 C J kg ? 煤,对于石油 4-1 =4.52210 C J kg ? 石油 ,对于气态液化 石油气有 4-1 =5.02310 C J kg ? 气态液化石油气。我们不难发现,开发年代越短的能源 热值越大。再看现在的核能,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2 E m c =,其中蕴含的能量更是无

新能源对汽车工业的影响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新能源对汽车工业的影 作者:张锐 班级:09汽车维修与检测 毕业院校:安徽工贸学院 新能源对汽车工业的影响(论文设计)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和运输工具。可以肯定地说,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改变整个社会面貌的重要手段,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问题,新型车辆的开发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和工业界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清洁无污染,零排放,技能提高交通工具的性能(环保)又能节约动力(能源)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交通工具之一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且走大众消费路线的目标。 1.1.新能源汽车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等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现象增加、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维护人类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低碳经济概念逐渐形成共识。而低碳发展的主要选择,除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就是大力发展低碳特征明显的新能源产业。当前,湖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高碳特征明显,在保障能源供给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发展新

能源产业对增加湖南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全球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展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近年来汽车销售量快速增长,石油需求大幅增加,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急剧上升,并且快速的工业化导致了污染加重、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加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就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也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可以说,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要是越来越迫切了。但是,新能源汽车不仅技术种类多,各种技术在技术成熟度、成本、使用燃料、清洁性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并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涉及燃料与基础设施发展、市场需求培育、对传统汽车的替代等方面往往都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因此中国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特点,制定新方案。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的持续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新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涉及多个产业部门,将极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一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产业有可能创造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随着石油资源逐渐枯竭,能源危机的加剧,直接冲击着传统燃油汽车,同时由于各地人们的环保观念。意识的增强,对汽车发热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人们致力于

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第七单元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考点一 1 燃烧的条件(1) (2) (3) 2 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 3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的联系与区别。 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5 常见的化石燃料。 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 燃料的燃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8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2012中考真题 1.( ..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2(2012 宜昌5)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 C 酒精D天然气 3.(2012 黄冈 10)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4.(2012 黄石10)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档案室内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水扑灭。 C.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5.(2012 天门7)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B.扇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D.百炼成钢—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的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6.《三国演义》里描述的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借助东风火烧了曹营的木船而大败曹军.根据图可知,曹营的木船是可燃物,该燃烧还具备了下列两个条件: ①木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②你给曹军的灭火建议及所依据的原理是: .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二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2 合金及合金的用途。 3 金属与氧气反应 Mg+ O2 = Fe+ O2 = 4 金属与酸反应 Zn+ HCl = Fe+ H2SO4 = 5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Fe+ CuSO4 = Cu+ FeCl3 = 6 金属活动性顺序 7 几种常见的矿石 8 铁的冶炼(共有5个反应) 9 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探究 10 钢铁的腐蚀及防止腐蚀 11 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012中考真题 1 (201 2 武汉8)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_图文精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全梳理 表1 :新材料领域相关国家政策 政策名称 政策要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 新材料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之一。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提高新材料工艺装备的保障能力。 ●2.建设产学研结合紧密、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新材料重点产品发展指导目录,建立新材料产业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1.财税方面: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及示工程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支持政策。 2.研发创新方面:建立面向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建立若干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3.投融资方面: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合作;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国家中长期新材料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1.实现新材料人才资源“总量翻番”,满足领域发展

年)》(科学技术部)人才需求。 ●2.实施新材料 人才“五个三”工 程,优化领域人才资 源结构。 ●3.发挥政府、 企业、社会的作用, 改善领域人才发展环 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 ● ●鼓励外商投资多种新材料产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 鼓励多种新材料产品的发展。 《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 1.支持国企业并购国外新材料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国际化经 营。 2.鼓励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外企业来华 投资建厂。 3.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善进出口管理措施,加大对新材料产品和技术进口的支持力度,鼓励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4.鼓励新材料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国

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摘要 随着近几年私家车猛增,导致了日益拥堵的交通和环境污染加剧。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石油价格日益高昂,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积极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将成为各国在汽车发展领域的焦点。 关键词 汽车需求环境污染新能源汽车发展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汽车组织最新的预测2013年全球汽车销量增长率将达到3%,世界汽车销量成缓慢复苏的迹象,中国一季度产销量均突破10%全年的产量预计将突破2000万辆。首次超过欧洲。在中国城镇化的带动下汽车销量是否继续增长?如何平衡猛增的汽车销量与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正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车展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了1300整车,其中新能源汽车共有91辆,而中国本土展出的新能源汽车只有35辆。这个数字比2008年北京车展少了一半。在中国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政府大力扶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什么会遇冷了。新能源汽车是否能够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中国汽车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汽车产量达1927.18万辆,销量达1930.64万辆同比增长4.63%和4.33%。随着近几年私家车猛增,导致了日益拥堵的交通和环境污染加剧。以今年的北京雾霾天气为例,雾霾颗粒比例中机动车尾气占22.2%;燃煤及扬尘占16.7%,16.3%;工业颗粒占15.7%。以及其他污染占29%。尾气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大中型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陈柳钦(2010)表示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石油价格日益高昂,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积极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将成为各国在汽车发展领域的焦点。而截至2012年底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80辆低于世界水平50%。凸显了中国的刚性需求巨大。产量攀升需求巨大。中国汽车行业不得不直视交通发展,汽车普及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相互制约的问题。中国发展能源汽车比其他国家更具有迫切性。主要原因就是石油需求的压力。中国现在每年要增加大概3000万吨的石油需求量,而国产油产量却没有增长。所以不得不依赖进口。到去年为止中国石油需求的56%需要进口。这个比例未来还会不断增长,所以未来中国的石油压力会非常大。所以必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以缓解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显示2012年中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位12791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为11375辆。仅占2012年中国整体汽车销量的0.5%。久陵(2009)研究电动汽车的推行将加快智能电网的发展这是我国在新兴产业的新希望。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困境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为。1.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2.燃料经济性显著改善。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3.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和轻量化材料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4.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充电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相适应,满足重点区域内或城际间新能源汽车运行需要。5.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建立起有效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扶持政策,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体系。 但是业内人士表示从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来看,要完成这些目标并不现实。曾鹏(2009)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我国在资源获得和开发技术上占有一定优势,但是真正进入产业化的速度还是缓慢。徐枭等(2009)发现了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五个限制障碍其中包括:购买成本、车辆的续驶历程、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吕斌(2009)对制约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成本和市场因素。1深圳市是国内电动汽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