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信息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十 透镜的FT 性质及常用函数与图形的光学频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透镜对入射波前的相位调制原理

2. 加深对透镜复振幅传递函数透过率物理意义的认识(参见实验十一实验原理)

3. 应用光学频谱分析系统观察常见图形的傅里叶(FT )频谱,加深空间频率域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

理论基础:波动方程、复振幅、光学传递函数

透镜由于本身厚度变化,使得入射光在通过透镜时,各处走过的光程不同,即所受时间延迟不同,因而具有位相调制能力,下图为简化分析,假设任意点入射的光线在透镜中的传播距离等于该点沿光轴方向透镜的厚度,并忽略光强损失,即通过透镜的光

波振幅分布不变,仅产生大小正比于透镜各点厚度的位相变化,透镜传递函数记为: t(x,y)=exp[j Φ(x,y)] (1)

Φ(x,y )=kL(x ,y)

L (x ,y ):表示光程MN

L (x,y )=nD (x,y )+[D 0-D(x ,y )] (2)

D 0:透镜中心厚度。

D :透镜厚度。 n :透镜折射率。

可见只要知道透镜厚度函数D (x ,y )可得出其位相调制,在球面透镜傍轴区域,用抛物面近似球面,可得到球面透镜的厚度函数:

()()⎪⎪⎭⎫

⎝⎛-+-

=21

2201121,R R y x D y x D (3) R 1,R 2: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曲率半径。因此有

()()()()

⎥⎦⎤

⎢⎣

⎡⎪⎪⎭⎫ ⎝⎛-+--•=2122011211R R y x n jk exp jknD exp y ,x t (4) 引入焦距f ,其定义式为()⎪⎪⎭⎫

⎝⎛--=21

1111R R n f 代入(4)得: ()()()

⎦⎤⎢⎣⎡+-=22

02y x f k j exp jknD exp y ,x t

此即透镜位相调制的表达式.第一项位相因子仅表示透镜对于入射光波的常量位相延迟,不

影响位相的空间分布,即波面形状。第二项起调制作用的因子,它表明光波通过透镜时的位相延迟与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平方成正比。而且与透镜的焦距有关.其物理意义在于,当入射光波()1

=y ,x u i 时,略去透镜的常量值相位延迟后,紧靠透镜之后的平面上复振幅分布

为()()()(

)⎥⎦

⎤⎢⎣

⎡+-==22

2y x f

k j

exp y ,x t *y ,x u y ,x u '

傍轴近似下,这是一个球面波,对于正透镜f 〉0,这是一个向透镜后方距离f 处的F 会聚的

球面波。对于负透镜f 〈0,这是一个由透镜前方距离|f |处的虚焦点F 发散的球面波。可见波面的变化正是透镜具有()

⎥⎦

⎤⎢⎣⎡+-22

2y x f k j

exp 的位相因子。当然,在非傍轴近似条件下,会有波像差.考虑透镜孔径后,

()(

)()y ,x p y x f

k j exp y ,x t •⎥⎦

⎤⎢⎣⎡+-=2

2

2

p(x ,y)为透镜的光瞳函数

()其它

孔径内01,⎩⎨

⎧=y x p

三、实验光路

四、实验步骤:

1. 扩束

2. 在试件夹19中装入任一件FT 试件

3. 在FT 透镜20的焦面附近移动CMOS23,使成像清晰,锁定CMOS

4. 切换FT 试件,观测频谱,记录频谱图(参数:f=180mm )

五、实验结果 (1)圆孔频谱图:

(2)士字频谱图

(3)网格频谱图

(4)狭缝频谱图

六、思考题

1.光学FT的特点是什么?

答: 光学FT 的特点是并行处理,大容量,过程简单,所需设备简单,以简单的光学元件代替了采集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等复杂设备等特点. 2.光学FT 有什么应用领域?

答:光学FT 主要应用于高通、低通滤波器,卷积及解卷积,图象识别和处理、信息存储等

领域。

实验十一 4f 光学系统FT 及IFT 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掌握透镜的FT 性质,学习FT 光路的原理

2. 应用4f 光学FT 系统观察常见图样的反傅氏变换(IFT )图像,并与FT 频谱和试件

图样比较 3. 观察渐晕效应

二、实验原理:

理论基础:衍射理论,角谱理论

透镜之所以能够做FT ,根本原因在于透镜的二次位相因子对入射波前起到位相调制作用。若以透镜后焦面为观察平面,物体相对于会聚透镜

0d 发生变化时,可以研究透镜的FT 性质。

图1表示物体紧靠透镜放置FT 光路,物体指透射型薄平面试片.采用振幅A 的单色平面波照明,为求出透镜后焦面上的光强分布U f ,须逐面求出透镜前后平面光场分布U l 、U l '(l 指lens)设物体的复振幅透过率t (x ,y ),则有

),(),(y x t A y x U l •= (1)

不计透镜孔径作用,透镜的复振幅透过率

(

)⎥⎦

⎤⎢⎣⎡+-=2

2

2exp ),(y x f

k j y x t l (2)

那么),(),(),(y x t y x U y x U l l l •='

(3)

光波从透镜传播f 距离后,根据菲涅尔衍射公式

()

()

⎭⎬⎫⎩⎨⎧⎥⎦⎤⎢⎣⎡+'ℑ•⎥⎦⎤

⎢⎣⎡+=

22222exp ),(2exp 1

),(y x f k j y x U y x f k j f j y x U l f f f f f π (4)

图1

频率取值与后焦面坐标关系为:xf

y f xf

x f f y f x =

=

,,不计常量相位因子

将1,2,4式代入3式,得

()

),(2exp ),(22y x f f f f f f f T y x f k j f j A

y x u •⎥⎦

⎤⎢⎣⎡+=

λ (5) 式中{}),(),(y x f f f T y x ℑ=

式5表明,透镜后焦面上的光场分布正比于物体的FT,其频率取值与后焦面坐标,其值是

xf

y f xf

x f f y f x =

=

,.

当然,由于变换式前存在位相因子(

)⎥⎦

⎤⎢⎣⎡

+22

2exp f

f y x f

k j ,后焦面上的位相分布与物体

频谱的位相分布并不等同。但对光强响应型光电转换显示器件及目视效果来说,这一位相弯曲并无影响,所以

),(),(22

y x f f f f f T f

A

y x I ⎪⎪⎭

⎫ ⎝

⎛=λ的物理意义在于其后焦面上光强分布,恰恰是物体的

功率谱。

图2表示物体放置在透镜前方d 0距离, 可推得

()),(12exp ),(2

20y x f f f f f f f T y x f d f k j f j A y x U •⎥⎦

⎤⎢⎣⎡+⎪⎪⎭⎫ ⎝⎛-=λ

(6)

可见后焦面上的复振幅分布仍然正比于物体的FT 。而变换式前面的二次位相因子使物

体频谱产生一个位相弯曲。

当d 0=0时,公式(6)与图1情况完全一致, 当d 0=f 时,公式(6)变为),(),(y x f f f f f T f

j A

y x U λ=

此时,位相弯曲效应消失,后焦面上光场分布是物体准确的FT.这正是我们所用的FT 运算光路。

物体放置在透镜后方,后焦面上仍然得到物体的FT (相差一个二次位相因子)。当d=f 时,即物体紧靠透镜后表面时,与紧靠透镜前方放置效果一样。

若需要对所得的物体频谱),(y x f f T 利用透镜再作一次变换,例如物体频谱位于透镜前

焦面,观察平面选在透镜后焦面,即x ’y'平面.透镜的焦距不变.略去常系数,可以得到

⎰⎰--=⎥⎦⎤

⎢⎣⎡+-⎪⎪⎭

⎫ ⎝⎛=)','()''(2exp ,)','(y x Ct dy dx y y x x f j f y f x T y x U f f f f f f λπλλ (7) 式中,C 为常数。于是连续两次变换的结果是在空间域还原一个物体,它是原物体的一个倒像。如果采用反射坐标系,即令x ”=—x,y ”=-y ,则

)","()","(y x Ct y x U =

(8)

此时,透镜的作用可看作是实现了对物体频谱的傅里叶反变换(IFT )。

必须指出的是,当点光源位于有限距离,即采用球面波照明方式,透镜仍然可起FT 作用,频谱面位于光源的像面位置,而不再是后焦面上。另外,透镜孔径对FT 变换有影响。实质原因是对参与变换的频率成分有滤波作用,通低频,阻高频,产生渐晕效应。,孔径越大,越靠近物体,渐晕效应越小。

三、实验光路

四、实验步骤:

1. 扩束

2. 在试件夹19中装入任一件FT 试件

3. 在FT 透镜20的焦面附近移动CMOS23,使成像清晰,锁定23,同时锁定20

4. 使直角棱镜25(镀膜)转向虚线所示位置,微调直角棱镜28,60º方向,锁定,在试件

夹27上装上图像处理试片(IFT 不需装试片),微调FT 透镜20,观测计算机上IFT 图像和图像处理效果

5. 切换图像处理试件,观测计算机上不同的图像处理效果

6. 记录IFT 图像,结合实验结果,整理出试件图样、FT 图、IFT 图、滤波等处理效果图

五、实验记录

(1)圆孔FT变换及IFT变换

(2)士字FT变换及IFT变换

(3)网格FT变换及IFT变换

(4)狭缝FT变换及IFT变换

六、思考题

1.试画出4f的光学原理图.

2.指出4f系统中FT,IFT及滤波的原理。

答:来自光源的光经过透镜1L 变成平行光,经透明片1P 后携带物信息经透镜2L 完成傅里叶变换经过2P ,相当于空间滤波器的作用后,对物信息的频谱进行相应处理,经过透镜3L 进行IFT 变换,成像在焦平面上。 3. 说出4f 有几种可能的应用场合.

答:空间滤波器,图象处理,相衬显微镜。

实验十二 图像信息处理的光学实现

一、实验目的:

利用4f 光学系统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

二、实验原理:

大多数光学系统都是线性系统,即系统传递函数具有线性。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对透镜焦平面上形成的光分布进行简单操作,取舍分离,而

实现滤波和选择性滤波.

选择性滤波原理:

对于2维频谱面,较小的f x ,f y 值域对应低

频,较大的对应高频。常见的高通滤波,低通滤波

就是在低频区或高频区加屏蔽光阑。如果事先获得某试片的频谱照相负片,而预先把它从噪声中提取出来,就可以用该负片作滤波器实现图像提取。

三、实验光路

同实验十一

一、 实验步骤

1. 扩束

2. 在试件夹19中装入待处理图像试件

3. 在FT 透镜21的焦面附近移动CMOS23,使成像清晰,锁定23,同时锁定21 4. 使直角棱镜25转向虚线所示位置,调整直角棱镜28,并锁定,然后微调FT 透镜

26,观测计算机上IFT 图像

5. 依次在频谱面(试件夹27)上装上不同的滤波片(低通,高通,带状薄波片,光栅

等),依次观察不同的滤波效果图

6. 记录IFT 图像,结合实验结果,整理出试件图样、FT 图、IFT 图、滤波等处理效果图

五、实验记录

士字频谱图及高通滤波后的效果图

士字频谱图及低通滤波后的效果图

六、思考题

1。图像照片中怎样区分低频噪声及高频噪声(即视频差异)?

答:低频噪声相当于背景,对应于图像中变化平缓的部分。而高频噪声相当于细节,相对于图像中变化剧烈的部分.图像经过光学傅里叶变换处理,在频谱面上,低频部分分布在中间区域,而高频部分分布在边缘部分,可以通过滤波器进行区分。

2。用小孔滤波有什么优缺点,受什么限制?

答:小孔滤波简单方便,成本低,设备简单,可以在改善光束质量的同时,不会明显降低光场的光强,即没有明显的能量损失,能方便快速实现低通滤波。滤波孔的尺寸容易对光束质量产生影响。

3. 试比较光学图像处理与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处理)的原理差别及优缺点。

答:光学图像处理是基于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的原理,通过控制滤波片的传递函数对图像的频谱进行处理,以实现各种功能的滤波和变换。而数字图像处理则是通过取样和量化将一个以自然形式存在的图像转换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形式,图像在计算机内部被表示为一个数字矩阵,矩阵中每一个元素称为像素,之后经过编码、增强、恢复等处理最终保存成数字或者图像的形式.

数字图像处理其优点是处理精度高,处理内容丰富,可进行复杂的非线性处理,有灵活的变通能力,一般来说只要改变软件就可以处理内容。缺点主要表现在处理速度上,特别是进行复杂的处理。光学图像处理并行处理,信息量大,处理速度非常快,整体变换结构和处理过程都很简单。但是光学图像处理灵活性不够,因为每种处理方式对应一种滤波片。

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 --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 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日期:2013年12月3日星期二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 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 实验原理 (1)用照度计测量: 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即: p=φp/φ 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 p=ep/e 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 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2)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后按下式计算 p=πl/e 式中:l---被测表面的亮度,cd/m2; 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样,则需要换电池; ②将光接收器盖取下,将其光敏表面放在待测处,再将量程(range)开关拨至适当位置,例如,拨在×1挡,测量的仪器显示值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另有一种自动量程照度计,数字显示中的小数点随照度的大小不同而自动移位,只需将所显示的数字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单位:lx)。有的照度计为自动量程,直接读取照度计数字即为测量结果。 ③在稳定光源下,将光接收器背面紧贴被测表面,测其入射照度e;然后将光接收器感

光学信息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十 透镜的FT 性质及常用函数与图形的光学频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透镜对入射波前的相位调制原理 2. 加深对透镜复振幅传递函数透过率物理意义的认识(参见实验十一实验原理) 3. 应用光学频谱分析系统观察常见图形的傅里叶(FT )频谱,加深空间频率域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 理论基础:波动方程、复振幅、光学传递函数 透镜由于本身厚度变化,使得入射光在通过透镜时,各处走过的光程不同,即所受时间延迟不同,因而具有位相调制能力,下图为简化分析,假设任意点入射的光线在透镜中的传播距离等于该点沿光轴方向透镜的厚度,并忽略光强损失,即通过透镜的光 波振幅分布不变,仅产生大小正比于透镜各点厚度的位相变化,透镜传递函数记为: t(x,y)=exp[j Φ(x,y)] (1) Φ(x,y )=kL(x ,y) L (x ,y ):表示光程MN L (x,y )=nD (x,y )+[D 0-D(x ,y )] (2) D 0:透镜中心厚度。 D :透镜厚度。 n :透镜折射率。 可见只要知道透镜厚度函数D (x ,y )可得出其位相调制,在球面透镜傍轴区域,用抛物面近似球面,可得到球面透镜的厚度函数: ()()⎪⎪⎭⎫ ⎝⎛-+- =21 2201121,R R y x D y x D (3) R 1,R 2: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曲率半径。因此有 ()()()() ⎥⎦⎤ ⎢⎣ ⎡⎪⎪⎭⎫ ⎝⎛-+--•=2122011211R R y x n jk exp jknD exp y ,x t (4) 引入焦距f ,其定义式为()⎪⎪⎭⎫ ⎝⎛--=21 1111R R n f 代入(4)得: ()()() ⎥ ⎦⎤⎢⎣⎡+-=22 02y x f k j exp jknD exp y ,x t 此即透镜位相调制的表达式.第一项位相因子仅表示透镜对于入射光波的常量位相延迟,不 影响位相的空间分布,即波面形状。第二项起调制作用的因子,它表明光波通过透镜时的位相延迟与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平方成正比。而且与透镜的焦距有关.其物理意义在于,当入射光波()1 =y ,x u i 时,略去透镜的常量值相位延迟后,紧靠透镜之后的平面上复振幅分布

光学信息处理

光学信息处理 【摘要】: 光学信息处理,是对光学图像或光波的振幅分布作进一步的处理的技术。由于光的衍射,图像的夫琅和费衍射分布,即图像的空间频谱分布与图像的空间分布规律不同,这使得在频谱面上对其进行处理可获得一些特殊的图像处理效果。实验中以傅里叶光学为基本原理,利用光学信息处理的方法,观察了空间滤波现象,利用空间滤波器进行方向滤波,利用两个正交光栅验证卷积定理,利用复合光栅观察光学微分现象,利用4f系统进行θ调制,从而对光学信息处理加深认识,了解其基本思想。 【关键词】: 傅里叶光学、空间频谱、方向滤波、卷积定理、光学微分 一、前言 傅里叶光学是指把数学中的傅里叶分析方法用于波动光学,把通讯理论中关于时间、时域、时间调制、频率、频谱等概念相应地改为空间、空域、空间调制、空间频率、空间频谱,并用傅里叶变换的观点来描述和处理波动光学中光波的传播、干涉、衍射等。傅里叶变换已经成为光信息处理的极为重要的工具。光学信息处理就是对光学图像或光波的振幅分布作进一步的处理。近代光学信息处理具有容量大,速度快,设备简单,可以处理二维图像信息等许多优点,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迅速发展的学科。 在信息光学中常用傅里叶变换来表达和处理光的成像过程。设在物屏X-Y平面上光场的复振幅分布为g (x,y) ,根据傅里叶变换特性,可以将这样一个空间分布展开成一系列二维

基元函数的线性叠加,即,式中fx、fy为x、y方向的空间频率,即单位长度内振幅起伏的次数,G (fx,fy)表示原函数g (x,y)中相应于空间频率为fx、fy的基元函数的权重,亦即各种空间频率的成分占多大的比例,也称为光场(optical field)g (x,y)的空间频谱。G (fx、fy)可由g (x,y)的傅里叶变换求得 ,g(x,y)与G (fx,fy)是一对傅里叶变换式,G (fx,fy)称为g(x,y)的傅里叶的变换,g(x,y)是G (fx,fy)的逆变换,它们分别描述了光场的空间分布及光场的频率分布,这两种描述是等效的。 在光学上,透镜是一个傅里叶变换器,它具有二维傅里叶变换的本领。理论证明,若在焦距为F的正透镜L的前焦面(X-Y面)上放一光场振幅透过率为g(x,y)的物屏,并以波长为λ的相干平行光照射,则在L的后焦面(X′-Y′面)上就得到g(x,y)的傅里叶变换,即g(x,y)的频谱,此即夫琅禾费衍射情况。当λ、F一定时,频谱面上远离坐标原点的点对应于物频谱中的高频部分,中心点x′=y′=0,fx=fy=0对应于零频。 按频谱分析理论,谱面上的每一点均具有以下四点明确的物理意义: (1)谱面上任一光点对应着物面上的一个空间频率成分。 (2)光点离谱面中心的距离,标志着物面上该频率成分的高低,离中心远的点代表物面上的高频成分,反映物的细节部分。靠近中心的点,代表物面的低频成分,反映物的粗轮廓。中心亮点是0级衍射即零频,反映在像面上呈现均匀背景。 (3)光点的方向,指出物平面上该频率成分的方向,例如横向的谱点表示物面有纵向栅缝。(4)光点的强弱则显示物面上该频率成分的幅度大小。 卷积本身的概念比较抽象,卷积运算比较复杂。但是在理论上可以证明:两个函数乘积的傅里叶变换,等于它们各自的傅里叶变换的卷积。反之,两个函数卷积的傅里叶变换,等于它们各自傅里叶变换的乘积。这个卷积定理指出:傅里叶变换可以化复杂的卷积运算为简

光学实验报告

光学实验报告 篇一:微波光学实验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得分: 实验时间: XX 年 11 月 23 日,第十三周,周一,第 5-8 节 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学号 XX67025 姓名童凌炜 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学号 XX67007 姓名车宏龙 实验地点:综合楼 503 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 %,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微波光学实验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微波分光仪,反射用金属板,玻璃板,单缝衍射板 实验目的: 1. 了解微波分光仪的结构,学会调整并进行试验. 2. 验证反射规律 3. 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方法测量微波的波长 4. 测量并验证单缝衍射的规律 5. 利用模拟晶体考察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并测量晶格数 实验原理简述: 1. 反射实验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反射板,必定要发生反射.

本实验室以一块金属板作为反射板,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时所遵循的反射规律。 2. 迈克尔孙干涉实验 在平面波前进的方向上放置一块45°的半透半反射版,在此板的作用下,将入射波分成两束,一束向A传播,另一束向B传播.由于A,B两板的全反射作用,两束波将再次回到半透半反板并达到接收装置处,于是接收装置收到两束频率和振动方向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相干波,若两束波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则干涉加强;若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则干涉减弱。 3. 单缝衍射实验 如图,在狭缝后面出现的颜射波强度并不均匀,中央最强,同时也最宽,在中央的两侧颜射波强度迅速减小,直至出现颜射波强度的最小值,即一级极小值,此时衍射角为φ=arcsin(λ/a). 然后随着衍射角的增 大衍射波强度也逐渐增大,直至出现一级衍射极大值,此时衍射角为Φ=arcsin(3/2*λ/a),随着衍射角度的不断增大会出现第二级衍射极小值,第二级衍射极大值,以此类推。 4. 微波布拉格衍射实验 当X射线投射到晶体时,将发生晶体表面平面点阵散射和晶体内部平面点阵的散射,散射线相互干涉产生衍射条纹,

现代光学实验报告

偶氮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的光学特性 董春萍 1223408002 物理三班 摘要 有机偶氮染料掺杂的聚合物材料成本低、易于制备、并具有实时可擦除的光存储性能,是比较理想的光存储材料,它在可擦除光盘、高密度数据存储、光图象处理及全息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偶氮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的可擦除光存储的物理机制,掌握测量光栅生长曲线、擦除曲线和拍摄所存图象信息的方法,探讨该系列材料在高科技中的应用。由于光计算、光存储和光信息处理等方面实际应用的需要,人们对可重复使用的低功率存储器件的材料及性能研究极为关注。与其它材料相比,偶氮聚合物介质由于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热稳定性、溶解性和制备方法简单等特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光存储材料之一。 关键词:偶氮染料、光储存、光致双折射 引言:偶氮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 溶解性和容易制备等特点,而且最重要的一 点是通过结构修饰,吸收峰可以移到短波 区,是一类新型的高密度光盘存储介质,偶 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在两个苯环之问以N —N 双键连接为特征,在光的作用下,偶氮化合物能产生反式(trans)和顺式(cis)之间的 异构化反应旧1,它既有光色效应又有光致双折射效应,通过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对偶氮基团进行照射,可以使其可逆地在trans 和cis 之间进行转变,从而导致吸收特性的变化 (光致变色效应)旧。偶氮基团的这些特性,使得通过光照可以实现信息的储存和擦 除.由于cis 基团没有trans 稳定,在室温下会自发进行热异构化,从cis 返回到trans .热异 构化时间一般在数分钟,故光色效应的寿命 不长,而光致双折射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保持很长时间,因此通常利用偶氮化合物的光致双折射效应进行信息存储,我们的实 验主要就其光存储性能和光致双折射进行 实验原理: 一、偶氮染料的结构特征与性能 偶氮染料是一类具有光异构特征的有机光学材料,其分子结构是在两个芳环之间以 N=N 双键连接为特征。它们的基本结构特征,即骨架决定了它们的主要吸收峰的范围(最大吸收峰在可见光区内)。偶氮染料还 具有一定共轭性,一般来说,共轭程度 越大,分子的基态与第一激发态之间的能级 差越小,其吸收峰发生红移。偶氮染料的第 二结构特征(苯环上的取代基)对吸收峰的 位置具有一定影响。取代基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影响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分布,使分子的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差发生变化,其吸收峰发生移动。 (a ) 光异构过程 (b) 偶氮分子的能级结构图 1. 偶氮材料的光异构特性 偶氮染料是一种偏振敏感的有机染料,它具有反式(trans )和顺式(cis)两种分子结构,如图9-1(a )所示(其中R 1和R 2表示不同 的取代基,本实验所用甲基橙的取代基R 1 为NaO 3S , R 2 为N (CH 3)2 )。它们的分 子主轴均为氮氮双键。两者对应能态的能量 是反式结构能量低,结构稳定;顺式结构能量高,结构不稳定,所以一般情况下偶氮分 子多以稳定的反式结构存在。图9-1 (b) 是偶氮分子的能级结构图,由图可见,当用激光激发时,反式偶氮分子的基态粒子S o 吸 收一个光子后,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某一振 动能级S v 上,并迅速驰豫到第一激发态的 最低能级S 1上。处于S 1能级上的粒子可以 进一步吸收一个光子并跃迁到第二重激发 态S 2上,也可经过系间跃迁无辐射驰豫到

光学基础实验实验报告

基础光学实验 一、实验仪器 从基础光学轨道系统,红光激光器及光圈支架,光传感器与转动传感器,科学工作室500 或750接口,datastudio软件系统 二、实验简介 利用传感器扫描激光衍射斑点,可标度各个衍射单缝之间光强与距离变化的具体规律。 同样可采集干涉双缝或多缝的光强分布规律。与理论值相对比,并比较干涉和衍射模式的异 同。理论基础 衍射:当光通过单缝后发生衍射,光强极小(暗点)的衍射图案由下式给出 asinθ=m' λ(m'=1,2,3,....)(1) 其中a是狭缝宽度,θ为衍射角度,λ是光的波长。 下图所以为激光实际衍射图案,光强与位置关系可由计算机采集得到。衍射θ角是指从 单缝中心到第一级小,则数。 m'为衍射分布级 双缝干涉:当光通过两个狭缝发生干涉,从中央最大值(亮点)到单侧某极大的角度由 下式给出: dsinθ=mλ(m=1,2,3,....)(2) 其中d是狭缝间距,θ为从中心到第m级最大的夹角,λ是光的波长,m为级数(0为中 心最高,1为第一级的最大,2为第二级的最大...从中心向外计数)。如下图所示,为双缝 干涉的各级光强包络与狭缝的具体关系。 三、实验预备 1.将单缝盘安装到光圈支架上,单缝盘可在光圈支架上旋转,将光圈支架的螺丝拧紧, 使单缝盘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转动。要选择所需的狭缝,秩序旋转光栅片中所需的狭缝到单缝 盘中心即可。 2、将采集数据的光传感器与转动传感器安装在光学轨道的另一侧,并调整方向。 3、将 激光器只对准狭缝,主义光栅盘侧靠近激光器大约几厘米的距离,打开激光器(切勿直视激光)。调整光栅盘与激光器。 4、自左向右和向上向下的调节激光束的位置,直至光束的中心通过狭缝,一旦这个位置 确定,请勿在实验过程中调整激光束。 5、初始光传感器增益开关为×10,根据光强适时调整。并根据右图正确讲转动传感器及 光传感器接入科学工作室500. 6、打开datastudio软件,并设置文件名。四、实验内容 a、单缝衍射 1、旋转单缝光栅,使激光光束通过设置为0.16毫米的单缝。 2、采集数据前,将光传感器移动衍射光斑的一侧,使传感器采集狭缝到需要扫描的起点。 3、在计算机上启动传感器,然后慢慢允许推动旋转运动传感器扫描衍射斑点,完成扫描后点 击停止传感器。若果光强过低或者过高,改变光传感器(1×,10×,100×)。 4、使用 式(1)确定狭缝宽度: (a)测量中央主级大到每一侧上的第一个极小值之间的距离s。 (b)激光波长使用 激光器上的参数。 (c)测量单缝光栅到光传感器的前部之间的距离l。 (d)利用以上数据计算至少两个不同的最小值和平均的答案。分析计算结果与标准缝宽之 间的误差以及主要来源。 b、双峰衍射 1、将单缝光栅转为多缝光栅。选择狭缝间距为0.25mm(d)和狭缝官渡0.04mm(a)的多缝。 2、采集数据前,将光传感器移动衍射光板的一侧,是传感器采集狭缝到需要扫描的起点。 3、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报告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电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和应用,提高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光的产生、传播、检测和应用。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电检测系统中。 三、实验步骤 1.搭建实验平台 首先搭建一个简单的光电检测系统,包括光源、光电传感器、信号放大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2.光源调整 调整光源的波长和强度,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3.光电传感器设置 将光电传感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调整其与光源的距离和角度,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4.数据采集与处理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5.实验结果记录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包括光源波长、强度、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光源波长与光电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关系 通过实验发现,随着光源波长的增加,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逐渐减小。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对光电传感器的响应不同,波长越长,响应越弱。

2.光源强度与光电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源强度的增加,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也逐渐增加。这是因为光源强度越高,光子数量越多,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子数量也越多,从而输出信号增强。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光电传感器的特性,掌握了相关实验技能和方法。实验结果证实了光源波长和强度对光电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进步。

光学信息处理实验报告

光学信息处理实验报告 光学信息处理实验报告 引言 光学信息处理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光学原理和技术来处理和传输信息的学科。 它在通信、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旨在通过实 际操作和观察,探索光学信息处理的原理和技术,并对其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估。实验一:光的干涉与衍射 在实验一中,我们使用干涉与衍射现象来实现光的信息处理。首先,我们将一 束激光通过一个狭缝,产生一条狭缝衍射的光斑。然后,我们将光斑通过透镜 进行聚焦,并观察光斑的衍射现象。通过调整透镜的位置和焦距,我们可以改 变光斑的大小和形状,从而实现对光的信息进行处理。 实验二:光的全息术 实验二中,我们使用全息术来实现光的信息存储和再现。首先,我们使用激光 将被记录的物体进行照射,并将光波与参考光波进行干涉。然后,我们使用光 敏材料记录干涉图样,形成全息图。最后,我们使用激光将全息图进行照射, 通过光的衍射和干涉效应,将记录的物体再现出来。通过调整照射光的角度和 波长,我们可以改变再现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实现对光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再现。实验三:光的调制与解调 实验三中,我们使用光的调制与解调技术来实现光的信息传输。首先,我们将 待传输的信息通过光电调制器将其转化为光信号。然后,我们使用光纤将光信 号传输到接收端。在接收端,我们使用光电解调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 通过解调器将其还原为原始的信息。通过调整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参数,我们可

以实现对光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从而实现对光的信息进行传输。 实验四:光的图像处理 实验四中,我们使用光的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对图像的处理和分析。首先,我 们将待处理的图像通过光学透镜进行聚焦,并通过光敏材料记录图像。然后, 我们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记录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滤波、增强、分割 等操作。最后,我们使用激光将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再现。通过调整图像处理软 件的参数,我们可以实现对图像的不同处理效果,从而实现对光的信息进行处 理和分析。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学信息处理的原理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 和观察,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光学信息处理在通信、计算机科学、图 像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和创新。然而,光学信息处理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光的衰减、干扰等,需要 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推动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光纤光学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八光纤光学基本知识演示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 ---- 姓名:成绩:1 2 篇二: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特性实验指导书 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 由于20世纪70年代光纤制造技术和半导体激光器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光纤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通信手段之一。本实验利用通信用单模光纤和可见光(红光)半导体激光器对光通信过程进行了一个开放的、原理性的模拟,以期通过实际操作,对光纤本身的光学特性和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进行一个初步的研究。使学生对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和巩固光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了解掌握光纤的使用技巧和处理方法; 3.了解掌握半导体激光器的使用方法和电光特性; 4、了解掌握光纤的一些光学特性和参数测量方法。 二.基本原理 光纤通信的光学理论是建立在光的全反射理论和波导理论上的。现代光通信中使用的光纤一般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种。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在于纤芯的几何尺寸上,图1是光纤结构图。它由三层结构构成:(1)纤芯:由掺有少量其他元素的石英玻璃构成(为提高折射率),对于单模光纤, 直径约9.2 mm,而对于多模光纤,纤芯直径一般为 50 mm。这是它们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2)包层: 由石英玻璃构成,但由于成分的差异它的折射率比 纤芯的折射率略微低一些,以形成全反射条件。直 径约为125 mm。(3)涂覆层:为了增加光纤的强度 和抗弯性、保护光纤,在包层外涂覆了塑料或树脂 保护层。其直径约245 mm。激光主要在纤芯和包层 中传播。图1 光纤结构示意图 1.光纤端面的处理 为了使激光在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时有一个理想的状态,如较高的耦合效率,均匀对称的光斑和模式。一般均需要对光纤的端面进行较为细致的处理。一般光纤端面的处理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是使用专用刀具进行切割。另一种为研磨处理。在本实验中,采用较为简单的手工刀具切割,以使光纤端面较为平整。 2.光纤的耦合和耦合效率 在本实验中,光纤的耦合是指将激光从光纤端面输入光纤,以使激光可沿着光纤进行传输。在这里采用了一套有五个自由度的调整机构来进行光纤的耦合。(半导体激光器被固定在一个二个自由度的角度调整架上,光纤固定在一个三自由度的直线调整架上)首先,将经过端面处理的光纤放入光纤夹中压紧。然后装入三维光纤调整架 中固定。通过五个自由度的反复、细致的调整,使经过聚焦的激光,焦点尽量准确地、 垂直地落在光纤端面上,以使尽量多的激光进入光纤。由于激光焦点和光纤的端面过 于明亮和细小,无法用肉眼来判断耦合的情况。实验是从光纤的另一端(输出端)通 过观察输出光的强弱(光功率)和光斑的情况来判断耦合情况。当将激光耦合进光纤 后,会在输入端面后的一段光纤壁上看到一些泄漏的激光(光纤成红色)这是一些不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Twyman-Green干涉实验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Twyman-Green干涉实验 实验者:XXX(XXX) 合作者:XXX (XXX理工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1级1班 B13) XXX年3月13日 【实验目的】 1.了解激光干涉测量,及其数字干涉技术的原理、方法、特点和应用场合。 2.掌握微米和亚微米量级位移量的激光干涉测量方法及应用场合。 3.实测一个平面光学零件的表面形貌。 4.了解光学系统波差PSF及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基本物理概念。 5.掌握利用干涉法测量波差,求MTF的基本方法,及PSF、MTF的评价方法。 【实验仪器】 激光器、反射镜、物镜、半反射镜、成像透镜、CMOS光电探测器、波差测试试件。 【实验原理】 1.精密位移量的激光干涉测量方法 本实验采用Twyman-Green干涉仪是著名的迈克尔逊白光干涉仪的变形。与后者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它使用两列平面波进行干涉,相干得到等厚干涉条纹 (2)Twyman-Green干涉仪只能使用单色光源。 (3)Twyman-Green干涉仪的参考光束和测试光束经过成像透镜聚焦后,受光阑限制,观察者的位置固定。 利用Twyman-Green干涉仪可以研究反射或透射光学元件的表面形貌或波面形状,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为了研究反射物表面形貌或其与标准平面镜的偏差,将反射物放在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上。本实验用He-Ne 激光器做光源。激光通过扩束准直系统形成平面波,入射至半反射镜,此平面波可表示为: ()ikz U z Ae = (1) 此平面波经半半反射镜后一分为二,一束射向参考镜M1,被反射后成为参考光束。 ()R i R z R R U A e φ=• (2) 另一束透射过半反射镜,经测量镜M2反射后,成为待测光束。 ()T i t z T T U A e φ=• (3) 此二束光在半反射镜上重新相遇,由于激光的相干性,因而产生干涉条纹。 当成像质量足够高时,干涉场的变化取决于待测反射物M2的实像与参考反射镜M1被半反射镜重现的虚像M1’间的夹角θ。当θ较小,有sin θ≈θ,则可求得干涉条纹的光强为: 0(,)2(1cos 2)I x y I kl θ=+ (4) 式中0I 为激光光强,l 为参考光束与待测光束间的光程差:R T l z z =-。 略去大气影响,且两支光路光程相差不大时,则干涉条纹移动数N 与光程差l 存在以下关系: /2l N λ=* (5) 光程差增大时,干涉条纹向干涉级次低的方向移动;反之,向级次高的方向移动。通过记录干涉条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色度学测量实验 (7)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色度学测量实验 色度学涉及物理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等学科,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彩色水泥、彩色玻璃制品,彩色陶瓷制品、搪瓷用彩色珐琅等,都要涉及颜色的测量。此外,纺织、印染、造纸、化工、家用电器、食品等行业也需要对颜色进行测定。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了一套标准色度系统,称为CIE标准色度系统。本实验是近代色度学的基础实验,基本思想是了解色度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反射光的色度、透射光色度测量的方法,掌握样品主波长的测量的方法。 【实验目的】 1. 了解色度学的基本知识和WGS-9 型色度实验系统的结构。 2. 基本掌握颜色定量表示方法及色度坐标的测定。 3. 掌握反射光的色度、透射光色度和透射样品的透射率测量的方法。 【实验器材】 WGS-9型色度实验系统(详见附录) 【实验原理】 1. 颜色定量表示方法-色度坐标 在色度学中通常使用明度、色调、色纯度(也称为饱和纯度)三个特征量来描述颜色。明度表示颜色的明暗程度,越亮的颜色其明度值就越高;色调是彩色借以相互区分的主要特征,光谱色的色调随波长而变化;色纯度则是指彩色浓淡不同的程度。光谱色的色纯度为1,白色的色纯度为0。光谱色混入的白光越多,其纯度越低。 实验表明: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具有这种特性的三个单色光叫三基色光,而这一发现也被总结成三基色定理,其主要内容如下:(1)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彩色都可以由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反之,这些彩色也可以分解成三基色;(2)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即其中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其它两种基色混合得到;(3)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由三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4)混合色的亮度是三基色亮度之和。三基色的选择在原则上是任意的,只要满足相互独立即可。由于红、绿、蓝相加三基色能配出的色域较广,品种较多,所以人们愿意选用红、绿、蓝相加三基色。 为了定量地给物体的颜色定标,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CIE)规定了一套标准的色度系统,简称CIE标准色度系统,这是近代色度学的基础,也是一种混色系统。在1931年,国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十四 偏振测量实验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十四偏振测量实验 一、实验原理 1、熟悉偏振光实验系统的使用。 2、验证马吕斯定律。 3、检验λ/2波片的性能。 4、检验λ/4波片的性能并检测椭圆偏振光。 二、实验仪器 SGP-1偏振光实验系统(组成包括:一维光学平台、He-Ne激光器、带步进电机控制的偏振片两个、带步进电机控制的λ/4波片、λ/2波片、光功率探测器、小孔准直光阑等)、电子计算机等 三、实验装置图 图1 SGP-1偏振光实验系统 图2 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原理 1、简介 光波是横波,其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正交,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电场强度矢量的振动状态称为光的偏振态。一般偏振态有三类五种:○1完全偏振(线偏振、圆偏振、椭圆偏振);○2非偏振(自然光);○3部分偏振。

线偏振光的光振动只限于某一确定的平面内,从而其光振动矢量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是一条直线。 偏振面相对于传播方向随时间以圆频率ω旋转,其光振动矢量末端的轨迹位于一个椭圆形螺线上,并且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构成一个椭圆,这种偏振光称为椭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可以看成两个振幅不等、振动方向正交的且相位差恒定的两个同频率线偏振光的合成。 偏振片有一个标定的偏振方向,只有平行于该方向的偏振分量才能通过,垂直于该方向的偏振分量则被吸收掉。利用这样的性质,利用一个检偏器在偏振面内旋转360度,观察光强随角度的变化,可以检验光的偏振性质(如验证马吕斯定律),并且经过一定的角度变化可以验证椭圆偏振光。 2、偏振光的产生和偏振方向分量的提取 激光器中,如果在谐振腔内加入一块和光路成一定角度的反射镜,就可以得到一定方向的偏振态的偏振光。这里是利用光在介质界面处反射时的布儒斯特定律而产生的。 研究光在界面处的反射和折射知道,当反射光和折射光成90°时,反射光中只有垂直入射面的偏振分量,这样就得到了线偏振光。此时的入射角就叫做布儒斯特角。 图3 布儒斯特角 图4 格兰-泰勒棱镜 偏振片对偏振方向的选择用格兰-泰勒棱镜来实现。这是一种用冰洲石制成的偏振棱镜,是将一块棱镜切割成两半,形成空气隙再组合起来的。它能使非常光(e光)通过,并使寻常光(o光)在切割面发生全内反射,偏向一旁。常规的偏振棱镜分格兰型和尼科耳型。格兰-泰勒棱镜的光轴在入射端面内(图4用双箭头表示),并且主截面垂直于切割面。它的e光透射率可达85%。在棱镜保护套的侧面有一个开孔,以便o光旁路出去。一般的非线偏振光都可以将振幅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两个分量(o光分量和e光分量),这样的光经过格兰-泰勒棱镜之后,只有e光分量能够顺利通过,所以就达到了选择偏振态的作用。 3、马吕斯定律 如果投射到起偏器上面的线偏振光的振幅为E0,和起偏器方向成θ角,只有平行于起偏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光时域反射仪(OTDR)实验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光时域反射仪(OTDR)实验 【实验目的】 1、光时域反射仪的原理和使用操作。 2、光纤传输长度和光纤损耗系数的测量。 3、光纤故障点的监测方法。 【实验原理】 光时域反射仪OTDR工作原理图如图1。由激光器发出的光脉冲注入到光纤后,在开始端接收到的光能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光纤断面或者连接界面的菲涅尔反射光;另一种是瑞利散射光。通过测量分析这些后向散射光的功率,可以得到沿光纤长度分布的衰减曲线。 通过分析衰减曲线,可以知道光纤对光信号的衰减程度,光纤中的联结点、耦合点和断点的位置,以及光纤弯曲和受压过大的情况也可以容易测到(如图2所示)。

对于菲涅耳反射光,设入射光功率为fin P ,反射光功率为fre P ,则由菲涅耳公式可得: 2 22112 211fin fre cos n cos n cos n cos n P P ⎪⎪⎭ ⎫ ⎝⎛+-=θ θθθ (24.1) 上式中21θθ、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其反射率(用dB 表示)为: ⎥⎥⎦ ⎤ ⎢⎢ ⎣⎡⎪⎪⎭ ⎫ ⎝⎛+-⋅==2 22112 211fin fre f f cos n cos n cos n cos n P P 10l g R 10lg dB R θ θθθ)()( (24.2) 至于瑞利散射,它是由介质材料的随机分子结构相联系的本征介质常数分布的微观不均匀性所引起的电磁波的散射损耗。在微观分子尺度上来看,当电磁波沿介质传播时,可以从单个分子产生散射,这种散射使波的传播受到阻碍,从而使速度减慢,产生相位滞后。偏离出原来波的传播方向的散射光有随机的相位,这些随机相位的散射子波大部分能相互抵消, 而沿传播方向的散射光则相干叠加继续向前传播,其速度为/c 或c/n 。与此同时,尚有少量由分子散射的不相干光没有完全抵消,这些子波逸出传输光束从而形成瑞利散射损耗,其中部分散射功率朝反向传播,此后向散射光功率即为OTDR 的物理基础。 当激光不断射入光纤中时,光纤本身会不断产生反向的瑞利散射,通过测量分析瑞利散射光的功率,可以得到沿光纤长度分布的衰减曲线。 入射光功率为0P ,频率为ν。当光纤中l 处的反向散射光传播到光纤初始端时的功率为 s P ,光纤l 处的损耗为)(l α,则有: )(l 2P P ln dz d 0s α=⎥⎦ ⎤ ⎢⎣⎡⎪⎪⎭⎫ ⎝⎛ (24.3) 由上式知一根好的光纤的OTDR 曲线应该趋于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根据上式,光纤中1l 和2l 之间的平均衰减系数为: ⎪⎪⎭⎫ ⎝⎛=⎥⎦ ⎤⎢⎣⎡⎪⎪⎭⎫ ⎝⎛-⎪⎪⎭⎫ ⎝⎛= 2112020112 12P P ln 2l 1P P ln P P ln 2l 1α (24.4) 上式的量纲为1/km ,将其化为dB/km 后,衰减系数公式变为: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光调制与光信模拟实验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光调制与光信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电光调制、声光调制、磁光调制的机制及运用。 2. 了解光通信系统的结构。 二、光调制基本原理 常用的光调制方式主要有电光调制、声光调制和磁光调制,分别是利用电光效应、声光效应和磁光效应来实现对光的调制的。 1. 电光调制器件工作原理 光学介质的电光效应是指,当介质受到外电场作用时,其折射率将随外电场变化,介电系数和折射率都与方向有关,介质的光学特性由原来的各向同性变为各向异性。 目前已发现两种电光效应,一种是泡克耳斯(Pockels)效应,即折射率的变化量与外电场强度的一次方成比例;另一种是克尔(Kerr)效应,即折射率的变化量与外电场强度的二次方成比例。利用泡克耳斯效应制成的调制器成为泡克耳斯盒,其中的光学介质为非中心对称的压电晶体。利用克尔效应制成的调制器称为克尔盒,其中的光学介质为具有电光效应的液体有机化合物。泡克耳斯盒有纵向调制器和横向调制器两种。 我们实验中使用的是电光晶体为DKDP(磷酸二氘钾)的纵向调制泡克耳斯盒。不给泡克尔斯盒加电压时,盒中的介质是透明的,各向同性的非偏振光经过起偏器P后变为振动方向平行于P光轴的平面偏振光。通过泡克耳斯盒时,其偏振方向不变,到达检偏器Q时,因光的振动方向垂直于Q光轴而被阻挡,所以Q 没有光输出;给泡克耳斯盒加电压时,由于电光效应,盒中介质将具有单轴晶体的光学特性,光轴与电场方向平行。此时,通过泡克耳斯盒的平面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将被改变,从而产生了与Q光轴方向平行的分量,即Q有光输出。Q输出光的强弱与盒中介质的性质、几何尺寸、外加电压大小有关。对于结构已确定的泡耳克斯盒来说,若外加电压是周期性变化的,则Q的光输出也是周期性变化的,由此实现对光的调制。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WDM光波分复用器实验报告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WDM 光波分复用器实验报告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 实验装置图 图1 光波分复用器实验装置示意图 二、 光波分复用器的分波性能 A.用1310nm 的光波进行测量 单独测量1310nm 光波的输入功率,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端口3为输入端时测得数据(1310nm ) 注意: 由于光源的输出功率并不稳定,所以我们分开测量了两次。 对次数1进行计算: 1310nm 的光(以uw 为单位) 1222.5 ..10log 10log 0.16230.6 out in P I L dB P =-=-= 再以dBm 为单位进行计算: in 1.. 6.37( 6.52)0.15out I L P P dB =-=---= 对次数2进行计算: 3 1 2

1310nm 的光(以uw 为单位) 1225 ..10log 10log 0.07228.5out in P I L dB P =-=-= 再以dBm 为单位进行计算 in 1.. 6.40( 6.47)0.07out I L P P dB =-=---= 分析: 实验误差主要来自于读数不稳定,不稳定是由光功率计读数不稳定以及光波在光纤传播中振荡所造成的。但对比dBm W μ和这两种计算方式,差别很小,证明该实验的数据比较合理。前后两次测量差别源自:光纤的摆放位置有变化,光纤纤芯表面干净程度不一样等。 利用表1中的数据,计算端口3为输入端时的隔离度如表2所示: 表2 1310nm 的分波器的隔离度C 以次数1为例,计算公式如下: 以um 为单位进行计算 21664.9(1310)10log 10log 25.25222.5out out P nw C nm dB P uw =-=-= 以dBm 为单位进行计算 12(1310) 6.52(31.81)25.29out out C nm P P dB =-=---= 分析: 1、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很相近,因为两种单位制之间的关系)1) (lg( 10mW mW P dBm =, 但相比较而言,用dBm 单位来的更简单方便。 2、实验误差可能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光功率计μW 和dBm 两种量程的精度并不完全一致;另一方面,两种单位制的数据并不同时,切换量程时功率可能已发生变化。 3、对于1310nm 的光波,理论上来说应该完全从波分复用器的端口1输出,但是事实测得的数据并非如此,即存在插入损耗,造成损耗的原因主要是:光波在光纤和WDM 传输过程中存在损耗;有极少数光能量从端口2漏出。 B.用1550nm 的光波进行测量 单独测量1550nm 光波的输入功率,所得数据如表3所示: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LED特性及光度测量实验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LED 特性及光度测量实验 摘要:本实验目的在于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机理、光学特性与电学特性,掌握 其测试方法。通过设计简单的测试装置,并对发光二极管进行V -I 特性曲线、P -I 特性曲线的测量,以此研究探讨LED 发光器件的发光特性,加深对于发光二 极管的理解。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V -I 特性,P -I 特性,光度 【实验用具】 LED (若干种类)、精密数显直流稳流稳压电源、积分球(Φ=30cm )、多功能光度 计、通用标准光源、光功率计、直尺、万用表、导线等。 【实验原理】 LED 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属于固态光 源,其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 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如图1)。 常规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分为衬底,外延层(图2中的N 型氮化镓,铝镓铟磷有源区和P 型氮化镓),透明接触层,P 型与N 型电极、钝化层 几部分。 图2、常规InGaN / 蓝宝石LED 芯片剖面图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 型半导体 和n 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 结。跨过此p -n 结,电子从n 型材料扩散到p )

区,而空穴则从p 型材料扩散到n 区,如右面的图3(a)所示。作为这一相互扩散的结果,在p-n结处形成了一个高度的eΔV的势垒,阻止电子和空穴的进一步扩散,达到平衡状态(见图3(b))。 当外加一足够高的直流电压V,且p 型材料接正极,n型材料接负极时,电子和空穴将克服在p-n结处的势垒,分别流向p 区和n 区。在p-n结处,电子与空穴相遇,复合,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电子将多余的能量将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电致发光现象。这就是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选择可以改变半导体的能带隙,从而就可以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波长的光线, 且发光的强弱与注入电流有关。图3、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2、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和优点 LED的内在特征决定了它是最理想的光源去代替传统的光源,它有着广泛的用途。主要包括(1)体积小(2)耗电量低(3)使用寿命长(4)高亮度、低热量。(5)环保(6)坚固耐用。 3、发光二极管的主要特性 (1)光谱分布、峰值波长和光谱辐射带宽:发光二极管所发之光并非单一波长,其波长具有正态分布的特点,在最大光谱能量(功率)处的波长成为峰值波长。即使有两个LED的峰值波长是一样的,但它们在人眼中引起的色感觉也是可能不同的。光谱辐射带宽是指光谱辐射功率大于等于最大值一半的波长间隔,它表示发光管的光谱纯度。 (2)光通量:LED光源发射的辐射通量中能引起人眼视觉的那部分,称为光通量ΦV(单位是流明(lm)),是指LED向整个空间在单位时间内发射的能引起人眼视觉的辐射通量。但要考虑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的光灵敏度是不同的,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为人眼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灵敏度作了总结,在明视觉条件(亮度为3cd/m2以上)下,归结出人眼标准光度观测者光谱光效率函数V (λ),它在555nm上有最大值,此时1W辐射通量等于683lm,如图4示,其中V’(λ)为暗视觉条件(亮度为0.001cd/m2以下)下的光谱光视效率。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纳米测量光学实验 (3)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纳米测量光学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建立纳米测量的概念,了解其实现方法。 2、掌握利用笔束激光干涉法进行纳米精度的位移和振动测量的方法。 二、 实验基本原理 1、位移的纳米测量方法 用于纳米测量的笔束激光干涉仪原理如图1所示: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是甚细的准直激光束(称为笔束光)。具体的光路如图1所示,其光学过程较容易分析。这里不赘述。可以看得,实验中正是利用光程不变的参考光与光程随压电陶瓷位移而改变的待测光相互干涉的原理来测量细小位移的。 此实验装置有以下几个有意义的地方: (1)笔束激光的产生: 实验中使用的是普通的激光器,如何使得出射的光为甚细的准直激光束? 参见图2,可以看到,实验中是利用衰减片和2个定向孔来产生笔束激光的。让激光器出射的激光通过衰减片,则激光束中心以外的光被较大程度地衰减掉。接着再通过定向孔3和5使光束严格地定向且光斑较小。 然而,这也涉及到测量的一个问题。如果衰减片过多地限制了光的通过,则最后CCD 探测到的光强将比较小。那么,外界的一点点扰动将引起干涉条纹的较大移动,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所以,在光束的准直和光强分布二者的选择间必须适当地取一个平衡点,以满足双方的需求。 (2)实验测量精度: 相比于传统的迈克尔逊干涉仪,本实验的测量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半波长到百分之一波长。 根据光路图及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压电陶瓷的位移s 将引起CCD 上干涉条纹的位移量X f 为: 2f Mfs X d = (1) 其中,M 为物镜的放大倍数,f 为成像透镜的焦距,2d 为待测光束与参考光束的空间间距,s 为待测镜的位移量。 倒过来讲,如果能够测得干涉条纹的位移量,则待测镜的位移量可写为: 2f dX s Mf = (2) 实验中,我们采用的各物理量的数值为:20,180,3M f mm d mm ===。代入(2)式,可以得到: 600 f X s = (3) 图1 理论实验装置图 图2 实际实验装置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