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建设现状

我国水利建设现状
我国水利建设现状

我国水利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二十讲讲稿

周学文(水利部总规划师)

中国人大网 2011年3月23日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必将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下面,我从我国的基本水情及水利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等方面,作一简要汇报。

一、我国的基本水情及水利建设现状

(一)我国的基本水情

我国南北跨度大、地势西高东低,大多地处季风气候区,加之人口众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水情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我国水资源总量2.8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4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水资源时间分布来看,降水年内和年际变化大,60%~80%主要集中在汛期,地表径流年际间丰枯变化一般相差2~6倍,最大达10倍以上;而欧洲的一些国家降水年内分布比较均匀,比如英国秋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30%,春季降水最少,也占全年的20%,丰枯变化不大。从水资源空间分布来看,北方地区国土面积、耕地、人口分别占全国的64%、60%和46%,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流域GDP约占全国的1/3,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上世纪8 0年代以来,我国水资源情势发生明显变化,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13%,其中海河流域减少25%。从总体看,我国水资源禀赋条件并不优越,尤其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任务重。

二是河流水系复杂,南北差异大。我国地势从西到东呈三级阶梯分布,山丘高原占国土面积的69%,地形复杂。我国江河众多、水系复杂,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按照河流水系划分,分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珠江等七大江河干流及其支流,以及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内陆河流、东南沿海地区的独流入海河流和分布在边境地区的跨国界河流,构成了我国河流水系的基本框架。河流水系南北方差异大,南方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水量相对丰沛,一般常年有水;北方地区河流水量较少,许多为季节性河流,含沙量高。河流上游地区河道较窄、比降大,冲刷严重;中下游地区河道较为平缓,

一些河段淤积严重,有的甚至成为地上河,比如黄河中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最高达13米。这些特点,加之人口众多、人水关系复杂,决定了我国江河治理难度大。

三是地处季风气候区,暴雨洪水频发。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湿热多雨、雨热同期,不仅短历时、高强度的局地暴雨频繁发生,而且长历时、大范围的全流域降雨也时有发生,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比如,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梅雨期内连续出现9次和11次大面积暴雨,形成全流域大洪水;1975年8月,受台风影响,河南驻马店林庄6小时降雨量高达830毫米,超过当时的世界纪录,造成特大洪水,导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我国的重要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江河沿岸,仅七大江河防洪保护区内就居住着全国1/3的人口,拥有22%的耕地,约一半的经济总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财富的积聚,对防洪保安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任务更加繁重。

四是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形地貌条件,特别是山地多,降雨集中,加之人口众多和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土壤侵蚀量约占全球的2 0%。从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29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83%。从土壤侵蚀来源来看,坡耕地和侵蚀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3.6亿亩坡耕地的土壤侵蚀量占全国的33%,侵蚀沟水土流失量约占全国的40%。此外,我国约有39%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半干旱区,降雨少,蒸发大,植被盖度低,特别是西北干旱区,降水极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比如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生态脆弱河流,对人类活动干扰十分敏感,遭受破坏恢复难度大。

综上所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水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繁重、治水难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二)我国水利建设现状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大多数江河处于无控制或控制程度很低的自然状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农田灌排设施极度缺乏,水利工程残破不全。60多年来,围绕防洪、供水、灌溉等,除害兴利,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微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水利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是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七大江河基本形成了以骨干枢纽、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措施,与水文监测、预警预报、防汛调度指挥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其他江河治理步伐也明显加快。目前,全国已建堤防29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水库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200多座增加到8.72万座,总库容从约200亿立方米增加到7064亿立方米,调蓄能力不断提高。大江大河重要河段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最大洪水的能力,重要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200年一遇。

二是水资源配置格局逐步完善。通过兴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通过跨流域和跨区域引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例如,密云水库、潘家口水库的建设为北京和天津市提供了重要水源,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的兴建,缓解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和青岛市的供水紧张局面。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

资源配置格局将逐步形成。全国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较新中国成立初增加6倍多,城乡供水能力大幅度提高,中等干旱年份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三是农田灌排体系初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上世纪50~70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灌溉面积,提高低洼易涝地区的排涝能力,农田灌排体系初步建立。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4亿亩增加到目前的8.89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7%,其中建成万亩以上灌区5800多处,有效灌溉面积居世界首位。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节水灌溉,反映灌溉用水总体效率的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3提高到0.5。农田水利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不到全国耕地面积一半的灌溉农田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是水土资源保护能力得到提高。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筹,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长江、黄河上中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了重点治理;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重点区域实施封育保护。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吨。在生态脆弱河流治理方面,通过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加大节水力度、保护涵养水源等综合措施,实现黄河连续11年不断流,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白洋淀等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建立了以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以“三河三湖”、南水北调水源区、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为重点,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工作,部分地区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二、我国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利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有些问题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洪涝灾害是我国发生最为频繁、灾害损失最重、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6~公元1949年,2155年间,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较大水灾,一些大洪水造成死亡人数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新中国成立以来,仅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发生较大洪水5 0多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据统计,近20年来,洪涝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8万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5%,而美国仅占0.2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局地暴雨洪水呈多发、频发、重发趋势,流域性大洪水发生几率也在增大,而我国防洪体系中还有许多薄弱环节,一旦发生大洪水,对经济社会发展将造成极大的冲击。

(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一是水资源需求量大。全国用水总量已近60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约占62%。为保证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我国灌溉农业的特点,决定了以农业为主的用水结构将长期存在。根据对今后20年用水需求预测,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水资源需求仍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特别是工业和城镇用水将增长较快。二是水资源供给能力

不足。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现状多年平均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缺水并存,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约为440立方米,仅为发达国家的40%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供水能力明显不足。三是用水方式粗放。我国单方水粮食产量不足1.2公斤,而世界先进水平已达2~2.4公斤;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约116立方米,为发达国家的2~3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5,远低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加之用水效率还不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将更加凸显。

(三)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我国的农业是灌溉农业,粮食生产对农田水利的依存度高。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一是老化失修严重。现有的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管护经费短缺,长期缺乏维修养护,工程坏损率高,效益降低,大型灌区的骨干建筑物坏损率近40%,因水利设施老化损坏年均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约300万亩。二是配套不全、标准不高。大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率仅约50%,不少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不足3年一遇,灌溉面积中有1/3是中低产田,旱涝保收田面积仅占现有耕地面积的23%。三是灌溉规模不足。我国现有耕地中,半数以上仍为没有灌溉设施的“望天田”,还有一些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适合发展灌溉的地区,由于投入不足,农业生产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较低,近10年来,全国年均旱涝受灾面积5.1亿亩,约占耕地面积的28%。加之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发生更大范围、更长时间持续旱涝灾害的几率加大,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面临较大风险。

(四)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水利建设,60多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与交通、电力、通信等其他基础设施相比,水利发展相对滞后,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在防洪工程体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突出薄弱环节。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全国近万条中小河流未进行有效治理,目前大多只能防御3~5年一遇洪水,有的甚至没有设防,达不到国家规定的10~2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小型水库病险率高,特别是小(2)型水库病险率更高,病险水库数量高达4.1万多座。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弱,我国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约97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3亿人,绝大多数灾害隐患点尚缺乏监测预警设施,也未进行治理。蓄滞洪区建设滞后,全国大江大河98处蓄滞洪区内居住着1600多万人,许多蓄滞洪区围堤标准低,缺少进退洪工程和避洪安全设施,难以及时有效启用。在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方面,我国天然径流与用水过程不匹配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建设大量的水库工程来调蓄径流。但目前我国水库调蓄能力不足,且地区间不平衡,人均水库库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别是西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11.2%,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我国人口、耕地与水资源不匹配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通过兴建必要的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解决资源性缺水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但目前全国和区域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尚不完善,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许多城市供水水源单一,缺乏应急备用水源,应对特殊干旱或供水突发事件能力弱,存在潜在的供水安全风险。

(五)水资源缺乏有效保护仍然是国家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

由于一些地方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对国家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一是水污染问题突出。据2009年全国水资源公报,监测评价的16.1

万公里河长中,有6.6万公里水质劣于三类,二是河湖生态状况堪忧。据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经济社会用水挤占河湖生态环境用水量年均达13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河湖基本生态环境用水量的20%~40%,导致河湖水生态严重退化,特别是北方干旱缺水地区尤为突出。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现象比较严重,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全国湖泊面积减少了1.49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15%。三是地下水超采严重。目前,全国已形成地下水超采区400多个,总面积近19万平方公里,全国地下水年均超采量215亿立方米,相当于地下水开采量的20%。长期地下水超采,导致一些地区发生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六)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顺仍然是影响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

目前制约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不少,突出表现在水利投入机制、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一是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建立。我国治水任务繁重,投资需求巨大,由于没有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长期存在较大投资缺口。一方面,水利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还不高,波动性较大,1998年以来,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中,年均水利投资367亿元,所占比重在14%~24%之间波动。另一方面,水利公益性强,又缺乏金融政策支持,融资能力弱,社会投入较少。此外,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政策取消后,群众投工投劳锐减,新的投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对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很大。二是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还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还不适应,流域、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还不健全,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还不顺,水资源管理责任机制和考核制度还未建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实行有效监管的难度较大。三是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仍不完善。2002年以来,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良性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但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还不能足额到位,许多农村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还存在没有管理人员、缺乏管护经费的问题,制约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加快水利发展的对策措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今后一段时间,应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保障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保障防洪安全

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不断完善我国防洪减灾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我国中小河流治理任务繁重,应根据江河防洪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加快治理。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对流域和区域防洪影响较大,应进行系统治理,提高整体防洪能力。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数量众多,系统治理投资巨大,近期应选择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段进行重点治理,使治理河段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二是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水库大坝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尽快消除安全隐患。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基本完成了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当前,应重点对面广量大的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力争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同时,应特别重视水库的管护,明确责任,落实管护人员和经费,防止因管理不善、维修养护不到位再次成为病险水库。

三是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山洪灾害易发区分布范围广,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应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尽快在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建成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做到转移避让及时;对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中灾害发生风险较高、居民集中且有治理条件的山洪沟逐步开展治理,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对于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区,应结合生态移民和新农村建设,实施搬迁避让。

四是搞好重点蓄滞洪区建设。为确保蓄滞洪区及时、有效运用,应加快使用频繁、洪水风险较高、防洪作用突出的蓄滞洪区建设。近期重点是加快淮河行蓄洪区、长江和海河重要蓄滞洪区建设,通过围堤加固、进退洪工程和避洪安全设施建设,改善蓄滞洪区运用条件;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外迁。逐步建成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和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洪水“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为蓄滞洪区内群众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在加快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应高度重视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完善水文监测体系和防汛指挥系统,提高洪水预警预报和指挥调度能力;加强河湖管理,防止侵占河湖、缩小洪水调蓄和渲泄空间,避免人为增加洪水风险;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度,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改善水生态环境。

(二)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保障供水安全

当前,应针对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通过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配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一是尽快形成国家水资源配置格局。去年10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四横三纵”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当前,应抓紧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争取早日发挥效益;同时,应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和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工作,深入研究有关重大技术问题,为尽快形成国家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北方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奠定基础。

二是完善重点区域水资源调配体系。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建设一批支撑重点区域发展的水资源调配工程。对于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积极有序地推进水库建设,大中小微、蓄引提调相结合,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对于资源性缺水地区,要在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大力节水的前提下,合理建设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同时,应强化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三是加快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近年来,我国干旱呈多发、频发趋势,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今年我国北方冬麦区又发生大范围严重干旱,高峰时冬麦区作物受旱面积达

到1.1亿亩,328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面对严重干旱,水利部门加强了水源调度和技术服务与指导等措施,确保了群众饮水安全、扩大了抗旱浇灌面积,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为更好地应对干旱,应抓紧制定抗旱规划,统筹常规水源和抗旱水源建设,特别要加快干旱易发区、粮食主产区以及城镇密集区的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做好地下水涵养和储备,提高应对特大干旱、连续干旱和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的能力。同时,要加大再生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

四是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年来,国家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已累计解决了2.2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但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覆盖范围还不全,加之现有工程许多是分散供水,工程标准低,以及水源条件变化等原因,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然很突出。2006年,全国人大将解决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重点建议,水利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积极落实资金,75.8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可望在明年底前全部解决。应继续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推进集中式供水,能与城镇供水管网相连的,实行城乡一体化供水,提高供水保证率,尽快让广大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三)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是稳定现有灌溉面积,对灌排设施进行配套改造,提高工程标准,建设旱涝保收农田。同时,大力推进农业高效节水,在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水源工程建设,扩大灌溉面积。

一是巩固改善现有灌排设施条件。一方面应重点对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恢复和改善灌区骨干渠系的输配水能力,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排涝标准;另一方面应加大田间工程建设力度,对灌区末级渠系进行节水改造,完善田间灌排系统,解决灌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逐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的面积。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我国农业用水量大、用水粗放,有很大的节水潜力,应把农业节水作为国家战略。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经过10多年的试点,技术已相当成熟,应科学编制规划,加大高效节水技术的综合集成和推广,因地制宜发展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等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优先在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和粮食主产区集中连片实施,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大农业高效节水的投入,建立一整套促进农业高效节水的产业支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推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良性发展。

三是科学合理发展农田灌溉面积。据有关研究成果,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发展空间有限。应充分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在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后备产区,结合水源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灌区,科学合理地扩大灌溉面积。同时在西南等山丘区,结合“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和改善灌溉面积,提高农业供水保证率。

四是加强牧区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建设灌溉草场和高效节水饲草料地是解决过度放牧、保护草原生态的有效措施。据测算,1亩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的产草能力相当于20~50亩天然草原的产草能力。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在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等牧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积极推进以灌溉草场建设为主的牧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草场载畜能力,改善农牧民生活生产条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四)推进水土资源保护,保障生态安全

水土资源保护对维持良好的水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应重点从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生态脆弱河湖治理修复、地下水保护等方面,开展水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

一是加强水土流失防治。

首先要立足于防,对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生产建设项目,要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其次是治理和修复,对已经形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重点开展坡耕地、侵蚀沟综合整治,从源头上控制水土流失。同时,应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在人口密度小、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比较轻微地区,采取封禁保护等措施,促进大范围生态恢复和改善。

二是推进生态脆弱河湖修复。目前我国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脆弱的河湖还较多,在治理中应充分借鉴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流域治理经验,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防止无序开发水资源和盲目扩大灌溉面积,严格控制新增用水;对开发过度地区,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压缩灌溉面积等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合理调配水资源,逐步把挤占的生态环境用水退出来;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河流生态需求,保障基本生态环境用水。

三是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地下水补给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遭受破坏恢复困难,同时地下水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抗旱应急水源,须特别加强涵养和保护。应尽快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动态掌握地下水状况。划定限采区和禁采区范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防止超采区的进一步扩大和出现新的地下水超采区。加大超采区治理力度,特别是对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面沉降区、滨海海水入侵区等重点地区,应尽快制定地下水压采计划,通过节约用水和替代水源建设,压减地下水开采量;有条件的地区,应利用雨洪水、再生水等回灌地下水。

四是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规模大、类型多,不仅有重点骨干工程,也有面广量大的中小型工程。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在规划编制、项目论证、工程建设以及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都应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水库建设中,要加强对工程建设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尽量减少水库移民和占用耕地,科学制定调度方案,合理配置河道生态基流,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河道治理中,应处理好防洪与生态的关系,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注重加强河湖水系的连通,促进水体流动,维护河流健康。

(五)实行以水权为基础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更趋严峻,水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为有效解决水资源过度开发、无序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改变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目前,我国用水总量已近6000亿立方米,北方一些地区用水量已经超过了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用水高峰时总量力争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这一指标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了我国的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用水需求确定的,是我国用水总量控制的红线。当前,应按照国家水权制度建设的要求,制定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将用水总量逐级分配到各个行政区,明晰初始水权。同时,也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探索建立水市场,促进水权有序流转。

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首先应分地区、分行业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用水定额指标体系。目前,我国许多地区虽然制定了一些用水定额指标,但指标体系还不完整,有的定额过宽、过松,难以起到促进提高用水效率的作用。用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综合研究确定。其次,应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把用水户定额执行情况作为节水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奖惩制度。应实行严格的用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淘汰不满足用水定额要求的生活生产设施和工艺技术。同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鼓励用水户通过技术改造等措施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三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我国《水法》明确规定,要“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目前,我国一些河湖的入河污染物总量已超出其纳污能力,水污染严重。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均已划定了水功能区,初步提出了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当前要按照《水法》规定,履行相关审批程序,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建立一整套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管理制度,严格监督管理。对于现状入河污染物总量已突破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地区,要特别加强水污染治理,下大力气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严格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四是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在于明确责任主体,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办法。要把水资源管理责任落实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主要控制性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应重视完善水量水质监测体系,提高监控能力,做到主要控制指标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六)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障水利跨越式发展

根据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初步测算,今后10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需求约为4万亿元,年均为4000亿元,而2010年全国水利实际投入约2000亿元,与需求相比,投资缺口较大。目前,水利投资来源主要有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专项资金、水利建设基金以及银行贷款等,以财政性资金为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由于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因此,应抓紧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稳定和提高水利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目前,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中水利的比重约为18%,要满足未来10年江河治理、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应进一步提高水利所占比重。二是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规模。近年来,为支持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央财政专项

水利资金规模逐年增加,2010年达到258亿元。为加快农田水利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央和省级财政用于水利的专项资金应在2010年基础上,至少翻一番。三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水利建设基金。国务院已同意将水利建设基金延长至2020年。但目前中央水利建设基金规模不到40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地区间差异很大,最多的省份已超过70亿元,最少的省份尚不足1000万元。应进一步拓宽征收渠道,扩大征收规模。四是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据统计,2008年土地出让收入中,东部地区占66.7%,中西部地区仅占33.3%,且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需求东部占30%,中西部占70%,存在土地出让收益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需要研究提出中央和省级统筹使用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办法,重点向粮食主产区、贫困地区和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的地区倾斜。同时,应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细化水利建设金融支持、吸引社会资金的政策措施,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此外,针对今后十年水利投入大、项目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应特别加大对水利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依法治水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国人大十分重视水法治建设,颁布实施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4部水法律,国务院也出台了一批水行政法规,构建了我国水法规的基本框架,为依法治水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目前节约用水、地下水管理、农田水利、流域综合管理等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建议进一步加强水法规建设,不断完善水法规体系。同时,应继续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适应日益繁重的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需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兼顾社会可承受能力和社会公平的水价形成机制,对农业水价,探索建立政府与农民共同负担农业供水成本的机制;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力求在水利重大学科理论、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提高我国水利科技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国情水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不会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应该把水利发展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不断增强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水土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能力以及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附:讲稿中有关名词解释

1、水库等级划分。水库的等级是按照其总库容的大小来划分的。总库容在1亿m3以上(含1亿m3,下同)的为大型水库,总库容在1000万~1亿m3之间的为中型水库,总库容在1 0~1000万m3之间的为小型水库。小型水库又分为小(1)型和小(2)型,其中总库容在100~1000万m3之间的为小(1)型水库,总库容在10~100万m3之间的为小(2)型水库。

2、蓄滞洪区。是指河堤背水面以外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是江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防洪保护区。是指在防洪标准内受防洪工程设施保护的地区。

4、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

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实际灌入农田可供作物利用的有效水量与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指在灌溉或设备已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比较平整,在一般年景可以进行正常灌溉的农田或耕地灌溉面积。

7、“五小”水利工程。指小塘坝、小水窖(小水池、小水柜)、小堰闸、小泵站和小渠道五种小型水利工程。

8、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9、坡耕地、侵蚀沟。坡耕地是指山区、丘陵区,坡度一般在5~25度之间跑水、跑肥、跑土的旱地。侵蚀沟是指沟蚀形成的沟道,沟坡坡度一般较陡,容易产生新的切沟甚至发育成新的侵蚀沟,并伴有坍塌、泻溜等重力侵蚀发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近年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得出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所谓水利信息化, 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及效益。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1 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运用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形成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 建成水利信息骨干广域网络和水利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 市、区) 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 建设了400 多个水利卫星通信站, 为水利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创造了条件。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方面, 初步建成各流域、各省( 市、区) 的水文数据库和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 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同时还有一批数据库, 如水利空间数据库、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防洪工程库和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等正在启动建设中。 1.2 保障环境建设 保障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支撑。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等。国家水利部门在保障环境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于2003 年相继正式出版、出台和印发了《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 一) 》《水利部信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掌握国际国内先进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技术、信息及系统安全技术、精通项目建设管理的多层次、高水平信息化人才, 这是水利信息化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协调进行的关键。2005年首届“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以“信息技术全球化与中国人才培养”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方向, 说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已受到越来越高度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04T10:17:43.7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王莹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例较大,而且公益性很强,对于我国各项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要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就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状况来说,建设成果并不理想,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解决和完善,特别是在质量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极为严重。 身份证号:22032219790710XXXX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郭家店镇水利管理站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例较大,而且公益性很强,对于我国各项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要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就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状况来说,建设成果并不理想,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解决和完善,特别是在质量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极为严重。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对策分析 引言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作为基础工程当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水利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与其相关的工作重点也慢慢的转移到管理上来,逐渐走向了以整体效益为发展目标的轨道,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深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主要维内容 1.1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使用管理内容 历代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一般都是依河而建的,因而,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与当地河流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过去工程管理人员的经验中我们得知,水利工程建设的使用管理所依从的河流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发展变化的,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人员要探索河流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做出总结,对河流中出现的突发事故而制定适当的解决方案。比如,在面对河流汛期问题时,要制定应急的方案措施,避免水利工程建设中因河流突发事故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1.2水利工程建设中养护管理内容 在新时期,水利工程项目在建成之后的正常运营过程中,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该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等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转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到了水利工程的后期使用阶段,该影响的作用更加深远。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监测管理、养护管理,根据检测到的水利工程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在面对建设中的突发事件时,要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解决工程项目中的突发问题。 2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体制不健全 国内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责任制度尚不成熟,且激励机制不都晚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且鉴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正规性以及成熟度不够,主观性过强。 2.2施工材料、设备等管理问题 在施工建筑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质量监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一些企业经常使用廉价的施工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就存在着质量问题,而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往往会使用这些廉价的施工材料。在施工机械方面,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为了减少运营的成本,直接忽略了机械的日常保养检查和维修,造成机械设备问题,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2.3监管力度不够 新时期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监管力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相关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并且缺乏权威性,导致执法力度不足。与此同时,相关项目管理部门的权责不明,职能交叉,责任追究起来往往不了了之,缺乏相应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2.4缺乏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 新时期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第四个重要问题便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因为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推行时间较短,因此在管理模式、程序以及方法上都存在欠缺,同时也不重视相关项目管理的人才,尤其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性人才较为缺乏,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对策分析 3.1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首要工作即建立与健全整个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保证工作规程与各层级互相监督机制的完备性,其同样也是提升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一项可行性方案。水利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依照当下的实际情况,借助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观察与考量。权责明确,保证各个部门权力与责任的明确性。强化部门与部门间、上下级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推动管理工作逐渐走向合法化、透明化。 3.2加强材料与设备管理 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和从业人员的管理,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材料采购时,需要对供应商的供应原料进行严格的把关,要选择信誉好、产品质量较好的厂家,对其提供的材料要进行技术指标检测,做好材料的保管工作,避免材料出现损坏和腐蚀等问题。在机械设备方面,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需要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完好,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效率,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施工单位需要对戒设备做好维护保养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在从业人员的管理上,从业人员不仅包括了现场的施工人员,也包括了施工单位的劳动组织和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招收、调配,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集中的技术培训,使其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实行奖惩制度,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 3.3完善项目监督管理机构、健全项目监督管理制度 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第四个重要举措便是完善项目监督管理的机构并健全项目监督管理体制,监督管理体制作为水利工程项目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应当引起重视,具体可以通过构建项目管理监督机构并实行水利工程项目监督管理责任制来实现,将质量管理责任到部

水利工程设计概算编制

实 习 报 告 姓名:彭婕 专业:水工管理4班 学号:1318050445

水利工程设计概算编制 一、设计概况: 工程名称:冷家河水库扩建工程 工程概况:冷家河水库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距白市驿镇中心3km,距九龙坡区约25km,对外交通方便。 建筑规模:冷家河水库扩建工程是一座以城乡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防洪及旅游等综合性小(1)型水库工程 结构类型:主要建筑物由挡水工程及取水工程组成工程量及细部结构 二、设计内容: (一)手工计算部分内容 1、熟悉工程概况,分项:根据任务书所给的工程概况及主要建筑物及工程数量相关内容知道了工程的大体构造和各工程部分工程量,在资料中也了解到了主要材料价格、预算人工单价、施工用水电风单价等相关资料,在资料最后给了我们了当地材料的费率。 2、查阅定额,做出了建筑单价分析表:根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定额》、《水利水电机械台班定额》结合建筑工程各部分的施工方法查出相关的定额表在根据相关材料单价计算出工程各部分的单价,在填入单价分析表中。

3、把单价分析表汇总到单价汇总表上:根据单价分析表计算的各部分,提出单价分析表中各部分的总单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等各部分的价格填入单价汇总表。 4、把各部分的工程量填入主要工程量汇总表:根据任务书所给的工程量依次汇入主要工程量汇总表中 5、汇总所用的施工机械数量并填入施工机械台班汇总表:根据建筑工程单价分析表所用的施工机械和《水利机械台班定额》把台班费和一二类费用计算出来并填入施工机械汇总表 6、汇总所用材料的用量并填入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根据建筑工程单价分析表所用的材料及各施工机械所用的材料计算并填入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7、编制建筑工程概算表:根据主要工程量汇总的各部分工程量和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中所汇总的各部分单价计算各部分的工程概算价格 8、编制总概算表:根据各部分的概算表中的概算价格填入总概算 (二)软件计算部分 1、熟悉重庆博通水利水电造价软件的基本操作步骤 2、进行了简单的输入学习 3、基本资料的建立既工程设置

农业水利工程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农业水利工程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农业是中国国民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各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水利工程又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的应用实效,是水利部门的重要责任。 标签:农业;水利工程;存在现状;问题 一、概述 农业是中国国民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各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水利工程又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水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水利工程就是农业生产丰收的基础保障,可以说就是农业的命脉所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灌溉多采用渠灌方式,农业水利工程主要是以各类渠道为主构成农业灌溉的保障系统。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不断地提高,在近几年,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在众多农产品的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其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与之相适应的设施农业灌溉技术也已形成规模,微观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已成为设施农业灌溉工程的主流。所以,农业水利工程包含了为各种农作物灌溉所用的相关设施,既有传统的渠灌工程,也有现代的节水工程。农灌工程设施的完好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灌溉的保障程度,做好农灌工程设施的管理工作自然就成为基层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管理者的基本责任。 由于农业水利工程服务于农业生产,并且基本都位于露天之下,受其自然因素与生产经营模式及管理体制的影响,工程实施发生不同形式的破坏或损毁是经常的,所以,管理好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做好保障,探寻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农业水利工程的控制重点 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減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 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我国水利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利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必将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下面,我从我国的基本水情及水利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等方面,作一简要汇报。 一、我国的基本水情及水利建设现状 (一)我国的基本水情 我国南北跨度大、地势西高东低,大多地处季风气候区,加之人口众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水情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我国水资源总量2.8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4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水资源时间分布来看,降水年内和年际变化大,60%~80%主要集中在汛期,地表径流年际间丰枯变化一般相差2~6倍,最大达10倍以上;而欧洲的一些国家降水年内分布比较均匀,比如英国秋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30%,春季降水最少,也占全年的20%,丰枯变化不大。从水资源空间分布来看,北方地区国土面积、耕地、人口分别占全国的64%、60%和46%,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流域GDP约占全国的1/3,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资源情势发生明显变化,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13%,其中海河流域减少25%。从总体看,我国水资源禀赋条件并不优越,尤其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任务重。 二是河流水系复杂,南北差异大。我国地势从西到东呈三级阶梯分布,山丘高原占国土面积的69%,地形复杂。我国江河众多、水系复杂,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按照河流水系划分,分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珠江等七大江河干流及其支流,以及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内陆河流、东南沿海地区的独流入海河流和分布在边境地区的跨国界河流,构成了我国河流水系的基本框架。河流水系南北方差异大,南方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水量相对丰沛,一般常年有水;北方地区河流水量较少,许多为季节性河流,含沙量高。河流上游地区河道较窄、比降大,冲刷严重;中下游地区河道较为平缓,一些河段淤积严重,有的甚至成为地上河,比如黄河中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最高达13米。这些特点,加之人口众多、人水关系复杂,决定了我国江河治理难度大。 三是地处季风气候区,暴雨洪水频发。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湿热多雨、雨热同期,不仅短历时、高强度的局地暴雨频繁发生,而且长历时、大范围的全流域降雨也时有发生,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比如,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梅雨期内连续出现9次和11次大面积暴雨,形成全流域大洪水;1975年8月,受台风影响,河南驻马店林庄6小时降雨量高达830毫米,超过当时的世界纪录,造成特大洪水,导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我国的重要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江河沿岸,仅七大江河防洪保护区内就居住着全国1/3的人口,拥有22%的耕地,约一半的经济总量。随着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镇饮水工程共有37处,其中50%是九十年粮援项目建设配套,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主管道均正常,但入户支管道和入户设备均老化严重,加之以前工程安装条件限制,接口处理大部分是铁管件和pe或pv 管件对接,遇温差变化大时出现不同程度渗漏,大部分村处于山区,管道开挖不规范,深度和防冻措施不到位,漏水很难及时发觉,再一点就是以前工程水表安装均在用户院内安装,不便管理,现在运行成本均普遍偏高。全镇 3.3万人,通过集中供水作为主要饮用水源的占58%,剩余部分为个人通过打井或引山泉解决生活用水,在农村因居住分散,山区管网布置分支管道零乱,管理困难,管道渗漏严重,居住位置高低差大等因素制约,集中供水目前很难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水,所有有很多群众选择自行打井供水,但单纯从个人生活用水方面来核算运行成本肯定要高于集中供水,水质、水源保护方面要低于集中供水,因为个人打井均为50米以下的浅层地下水或纯地表水。农村饮水工程由村集体根据各自村情确定1-2名管理人员,主要进行定期抽水,日常管道维修,水费收缴,设备看护工作,管理人员大部分处于40-60岁之间,初中至小学文化水平,收入每月大约300-800元之间。主管道和电机水泵设备维修费用由村集体承担。目前**镇水费价格大部分在1元-2元之间,有部分村渗水比较严重的村按每户每月加收一方水的损耗计收。受益群众对目前所有供水服务,因村都是以公益事业身份供水,水费价格均降至最低基本保障线,加之管道都存在不同程度渗漏,供

水大部分村供水不及时,基本是每天分早晚两次抽水,夜间大部分没有水,水价、水质方面都没有异议,所有蓄水池都是封顶密封储存,饮水安全有保障。目前集中供水主要存在一是末级管网水存在管道内出现青苔、铁锈等影响水质安全的隐患;二是因居住分散用水户家庭用污水排放管道不畅通,均为地表蒸发或户外化污池渗漏;三是普遍分支管道老化严重,水渗漏多,每天抽到蓄水池内水利用系数低,我镇饮用水利用系数平均在25%-60%之间,水费收取小村一般是一月一收取,大村多采取半年一收取方式,收取水费刚刚够满足抽水用电费和分支管道维修费,管理人员工资大部分村从水费中结余部分很少;四是农村用水户居住分散,造成管理困难,同时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用水量逐年增大,以前老管道设计不能满足现实用水量。对于饮用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和新农村建设推进,乡村慢慢逐步居住集中,用水量也偏大,下一步最 附送: 水利工程毕业生顶岗实习总结 水利工程毕业生顶岗实习总结 篇一: 水利工程专业毕业顶岗实习报告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顶岗实习报告系别: 水利工程系专业班级: 水利工程专业*班学号: ********** 学生姓名:

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汪小军 (上饶市科信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江西上饶334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设计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不再满足于防洪,蓄水,发电等功能,更加追求多功能化的水利工程。笔者跟据工作经验对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现在及未来发展趋势给出了自己的心得,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现状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同时也是我国的基础性设施,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利工程的功能在过去来说主要是防洪抗旱,但是在现阶段,我国不断的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的时候,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入了对于水域的生态工程建设,在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它的经济利用价值,还要充分考虑到它可以带来的生态价值,那么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之前,需要对水利工程进行整体上的设计,设计一项工程的开始,关乎整个工程的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对工程所产生的功能,后期可以带来的效益以及整个的施工流程等都有着比较全面的概括分析,施工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按照前期的设计来实施的,设计掌握着整体工程的脉络格局,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都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所以水利工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这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在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机遇,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挑战,在对水利工程的设计上,以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讲,从业设计的人员众多,但是在设计水平上良莠不齐,有些人是专业理论知识非常的丰富,但是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只能是对于空洞的理论进行分析,而有些设计人员是从基础的岗位上来的,实践经验是有了,但是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比较欠缺,水利工程行业对于设计人员在管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且没有形成从业标准以及行为规范,造成了对进入设计行业的人员无法进行统一的管理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设计行业比较缺乏全面的复合型的人才,而且现有的大多数设计人员在思想理念上跟不上节奏,大多还沿用着过去的设计风格和标准,而没有对当前流行的设计理念有所研究,现在已经不仅是发挥水利工程经济价值的时候,而是更加的注重水利工程的生态价值,所以要在设计观念上有所更新,通过以上种种情况的分析,我国现有的设计水平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因此,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国以后的设计趋势将会有所改变,具体反映在如下几个方向: 1健全法制建设,加大审查力度 我国水力设计单位的生产管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由以专业化和综合化为主,向以项目管理为中心,专业管理为基础转变,向矩阵式管理模式发展,向创建工程咨询公司,实行项目管理总承包以及与采购,施工向衔接的模式转变,按国际惯例,建议工程项目多采用招标方式选择工程咨询公司,由咨询公司编织项目建议书,评价选择,合同谈判和签约等。2从业人员过多 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也将进一步得到解决国家会继续调整人才结构,改善用人环境,加强培训和合理使用人才,在人事劳动管理,工资收入分配,生产的组织和生产要素流动等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约束机制,提高设计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 3实行水利注册师制度 我国目前对于水利工程设计师还没有实行注册制,这就为设计市场的管理增加了难度,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比如说注册会计师,注册律师等,都有着比较严格的准入制度,没有相关的资格证,是不允许进行这个市场的,这样就为设计市场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管理条例,所以说我国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利工程设计师制度,将登记注册制度实施起来,由国家的主管部门进行牵头,行业协会进行辅助,建立相关的设计人员准入标准,设计人员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标准,执业水平相关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一个人才库,将这个行业的优秀设计人才进行收录,在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上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提升他们在水利工程设计行业的整体水平,将其培养成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行业贡献更大的量。 4走设计院承包工程的路子 4.1能使设计,采购,施工等部门紧密配合 设计工程师,采购工程师,施工工程师可以随时相互沟通信息,充分交流技术,有效地克服设计,采购,施工分立的现象,能够有效避免设备采购和施工环节由于没有完全理解设计意图而造成的错误和问题,设计工程师可以充分与采购,施工管理人员沟通,做到总体布局科学合理,克服设备制造和施工工艺上的不合理性,优选最佳方案,还可以从细节上随时听取制造和施工方面的建议,及时进行细部的优化设计,更加体现出三位一体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设计,采购,施工可以科学合理的深度交叉,综合考虑设计,采购,施工流程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还可以在不改变设计意图的情况下,由采购,施工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优化设计,这样,设计,采购,施工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形成最优化的网络计划,从而显著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4.2可以有效的节约建设资金 设计院掌握着很多专业技术,可以通过技术方案的优化,降低投资,节约成本,设计院搞工程总承包,可以使设计工程师 · 531 · 2012第5期(总第122期)江西建材水利工程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17T12:27:45.6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彭庆超 [导读] 可同时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目标服务的水利工程,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我国实施的一项为人民服务、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现阶段水利水电项目已经是我国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发展水利水电项目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黑龙江华睿智慧国土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在我国的众多工程中水利工程的现状是正处于越来越快的发展趋势,我国实施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可同时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目标服务的水利工程,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我国实施的一项为人民服务、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现阶段水利水电项目已经是我国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发展水利水电项目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增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认真学习专业水利工程的管理知识足,做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水利工程的复杂程序中选取我国现阶段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现状进行阐述。 前言: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现状分析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虽然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风风雨雨,市场化程度和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国家的长期行业保护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使整个行业开放程度低。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水利事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些年,我国对水利设施基础建设加大了投入,水利工程进入空前的发展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分类及特点我国的水利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施工的现状分析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工程与其它基础建设工程相比,具有影响面广,工程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工期较长等特点。我国的水利工程因为需要工程征地,改线和维护等,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前期,中期,后期都会对附近的居民产生影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我国基础设与工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利水电项目的功能不仅仅是发电,还可以起到防洪、航运、养殖以及灌溉等作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机制不活。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很多配套的设施都存在着不完备问题,并且随着科技的小断进步,其在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其水利设施的改造也不彻底,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水管单位缺乏科学定性,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水利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在野外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而且很多的施工都是受到天气影响的;而且水利工程的施工很容易受到工地周边建筑物和田地的限制。工期短且进度要求高。水利工程作为国家拨款或者当地政府筹资的工程,常常要求减少工程建设周期,加快建设进程。有些时候水利工程的建造会影响到民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甚至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2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现今我国的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仍处于一个初级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理。设计周期尽可能压缩,导致项目前期勘察不到位,设计粗糙,从而使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变更较多,有的变得面目全非。工程招投标不规范,不能选择与工程建设任务、技术要求相匹配的高水平施工队伍。我国目前虽然实行了招投标制度,但在招标过程中的违规违纪现象严重,从而严重违背了招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择施工队伍的宗旨。即有灌无排、没有田间工程等等,同时,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管理的监督,最终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落实,使工程的效益得不到提高。致使工程项目不能选择到技术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施工队伍,影响施工质量。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基础设施投入空前,加之市场经济的冲击,施工单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当前有很多施工企业虽是正规的施工队伍,投入到工程上的人员、设备严重不足,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不合理。由于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内部质量职责不清,三检制执行不到位,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不合理,施工管理失控,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施工质量缺陷,甚至是质量事故。导致农田水资源灌溉缺乏,农业的生产效率低下,致使—程施工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并且对工程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也不够,使水利工程的产量得不到提高,忽略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3.我国水利工程改善的措施 3.1把握原则,明确权责,规范水利工程管理 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水管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清,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扯皮,这在某些中小项目和地方性集资兴建的建设项目中是屡见不鲜的。由于经济高速前进,水利项目获取了非常显著地成就,在其发展时期监理体现出了很多积极的意义,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本着国家扶持、谁管理谁使用、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要利用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平台进一步争取中央支持。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水利工程都在加强建设,同时也加快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整合部门投入,各行业、各部门可用资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上来。设计单位必须提高责任心,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高度重视项目的设计质量,有待于提高承包商对监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3.2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 水利工程是指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水力发电工程、民生水利工程(包括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及其他工程。目前,在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中,国有施工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把水利管理体制理顺,使水利管理机制可以正常运行。要深化单位内部的机制改革,实行全面高效的行业管理,使水利工程的管理走向正规化。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在编制确定、按需设岗的基础上,按岗聘人,竞争上岗。水利工程的维持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过程,这其中既有管理层次的关系、又有质量方面的因素还有安全方面的因素。提高设计人员对工程监理工作的支持和尊重。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质量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总体质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保证

推荐-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精品

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已30年,祖国大地各项工程建设蒸蒸日上、日新月异。中国水利工程发展与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房建工程无论从投资规模、工程进度、质量和管理水平各方面都存在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放眼中华大地,铁路数次提速,高速公路已步入网络化,城市建设与规划突飞猛进,令人眼花缭乱。 在建水利工程也是比较落后、低效的施工工艺和灰头土脸、衣衫不整的水利建设者。大家都说,农业是国家的命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然而水利工程为什么会如此惨淡。 一、工程投资小 经济学家说,用最小的投资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利益,就是最成功的投资,而水利投资偏是投资大、获利慢、难于计算的社会效益,因此营利性企业就很少涉足水利投资,一般仅有国家按公益事业进行投资,相对其他行业就少得可怜。因为国家投资有限,各地就开展资金争夺战,在上报项目上大量造假,项目能创造多大效益。但项目到手,就要为自己的造假和吹嘘效益付出惨重的代价。主体工程采用低价招标;辅助工程摊派劳务。 工程建设采用低价招标是最不可取的方式,因为低于成本的价格是不可能得到合格的产品。施工单位得到工程后,无非就是采用最差的材料,最次的劳务,最落后的工艺,最小的投入,甚至发展到偷工减料的地步。再就是千方百计寻求变更,争取重新报价。工程最后结果是质量很差,工期很长。摊派劳务减小政府支出,最后的结果是打乱了农民自己的正常工作,减少了收入,增加了冤气,对政府失去了信任,工程建设也难以取得好效果。 二、小题大做 水利工程在招标时往往将标段划的很小,一般将几十亿的工程划为几千万,甚至几百万。这样做得好处就是多点开花,缩短工期。标段过小,存在弊端很多。一是管理费用所占工程比例过大。二是机械设备利用率较低。三是对那些有实力的大型水利企业缺乏吸引力。四是中标企业也不愿意增加投入。水利工程在招标中不但将标段划小,而且要求企业资质过高,几千万的工程一定要求国家一级资质的企业才准投标,加上采用低价中标,很多水利建设大企业望而却步,即使中标也不会全力以赴,而是尽量减少投入,如技术人员多为学生,劳务多为普工,施工工艺也较为落后,设备及材料购置也是能省多少算多少。 三、缺少行业保护 一般来说,各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保护,如铁路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房建工程基本不允许其它行业进入自己的项目投标,这样做不但保护本行业队伍的壮大,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质量。唯有水利工程在招标中限止较少,只要到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到处都能看到“铁老大”及其他建筑行业的旗帜。众所周知,国家在铁路建设方面可谓是下了血本,每年的投资达万亿,中铁旗下的各大公司每年产值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难道他们还会看上区区几千万的水利工程,还能为这区区几千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吗?他们的技术人员会甘心放弃高薪来挣水利工程的活命钱吗?水利建筑企业不但在低标价的水利工程中苟且偷生,还严重受到非水利建设企业的“恶意”排挤。省二、三级资质的水利建筑企业只好转向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小工程,或者关门大吉。相反这种环境恰恰成了社会关系复杂、做事不计后果者的“乐园”。他们自己没有资质,而是在招标时借用大型建筑企业的资质,并且中标率极高。

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利建设

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利建设 谢艳萍 摘要:历史证明水利建设的成与败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兴与衰,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位于世界水平的1/4,缺水状况在我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新世纪,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也将产生一系列变化。水已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水资源;水利建设;供需矛盾;洪涝灾害;水力发电;大坝 Abstract: history has proved that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uccess or failure determines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s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in the world located in the levels of 1/4, water shortages exist generally in our country, and there is a growing trend. The new century,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conditions will produce a series of change. The water has become our country develops continuously is principal restrict factors.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floods hydroelectric dam 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中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中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1、水资源现状 根据上世纪80年代水利部估算,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48㎜,降水总量6.2万亿m3。通过水循环形成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总量合计约2.8万亿m3,并具有以下特点。 1、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算少,但按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20 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31%;亩均水资源量为1442 m3/亩,相当于世界平均亩均2353 m3/亩的61%。 1、2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水土资源分布不相匹配 水资源的问题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有密切关系。全国十个流域可合并划分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个明显不同类型区 (1)南方片,包括长江、珠江、华东华南沿海、西南诸河四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 (2)北方片,包括长江以北的松、辽、黄、淮、海五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当发达,而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 (3)西北片,除额尔齐斯河外都属于内陆河流域,土地面积337万km2约占全国的35%。属于地广人稀,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该地区人均水资源不算少,耕地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

浅析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设计要点

浅析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设计要点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水利工程作为国 民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道治理、农田基本建设、水力发电、乡镇供水以及节水灌溉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程设计”对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安全运行以及投资效益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设计;设计要点 abstract: with the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going deeper,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s a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in the important part of, in the river harnessing, farmland basic construction, hydroelectric power, water supply and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own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afety operation and investment benefit and so on, all have direct influence function. therefore, the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 project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engineering design;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利在人类发展史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在中国的发展史中更起着特殊的作用。本文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作出了分析,重点对水利工程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阻碍本行业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对设计的管理存在条块分割、分段管理、政出多门以及市场机制不规范;行业总体存在从业人员过多,结构不合理现象;工程标准复杂、监管不力、复合型人才匮乏,缺少优秀人才;没有探索出有效的企业的管理模式;设计理念陈旧,不能彰显景观价值和生态平衡。 1.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机制不活目前,水管单位缺乏科学定性,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水利工程大部分为综合利用工程,既有公益性功能,又有一定的经营开发功能,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混在一起,界限不清。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之间权限维护水利工程安全;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本着国家扶持、谁管理谁使用、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多元投资建设水利工程,严格监督管理资金的使用方向;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1.2单位机构臃肿,社会保障机制不全 水管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在运行机制方面,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单位职工吃“大锅饭”,职工收入差、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水土资源的综合收益率低,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因人设事,因人设岗,造成了人员臃肿且人才比例失衡的问题。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无法满足工程管理的基本需求。要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在编制确定、按需设岗的基础上,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单位领导通过竞选方式选聘,定期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事业单位员工实行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 1.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孙崇倍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在我国会社主要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的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技术应用的同时存在着很多限制性的因素。因此,在现阶段水利工程技术的应用工程中,应该优化基本的技术处理形式,通过基本技术的分析,建立科学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整个工程的建立及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标签: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分析;经济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发展,水利工程的技术施工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水利事业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逐渐优化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基本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技术应用的全面性发展。随着社会进程的逐渐深化,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得到了全面性的优化,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形成宏观性的监督及项目优化,通过项目招标以及服务体系的建立,提高技术人员的责任制,改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责任制,通过整个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现状的分析,以及问题的优化,为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建立及发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1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事业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基本的制度形式充分的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但是责权不明的现象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从而在根本意义上造成了建设管理部门中的相关人员不明确的现象,而在现实水利工程工作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政府部门的权力相对较大,却不承担任何责任形式。对于政府而言,水利工程从筹划、计划直到竣工验收的过程中项目的监管都是源于政府,可以发现政府是最高的权力拥有者。 2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基本现状 2.1 项目管理过程中缺少科学性 在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建立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项目法人采取委托招标代理公司进行招标的技术形式,但是对于招标单位而言,在整个公司资质以及人员素质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的招标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很容易使资质相对较低的施工企业进入到招标的过程中。在现阶段水利工程的项目立项过程中,应该建立全面性、科学性的研究性报告,但是在一些地区以及单位的水利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搞好水利资源、经济水平等项目的研究,在整个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基本的方案存在着一定不充分的现象。在水利施工时,技术设备较为陈旧,工艺较为落后,导致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行及成本费用逐渐增高,在根本意义上超出了实际项目设计中的承受能力。与此同时,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因素考虑的不够周全,导致整个设计的标准低于实际性的项目管理。 2.2 工程资金的管理不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