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教师教育

职前教师教育
职前教师教育

职前化学教师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就职前化学教师教育中的教育模式、课程内容安排、实验技能的训练以及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一些观念的培养等,进行一定的介绍。

关键词:职前教育化学教师

随着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各高师院校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师教育模式,并针对师范生的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技能的训练和一些思想观念的形成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改进。本文就对此介绍一二。

1、教育模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发生着深刻彻底的变革。这场变革的主流趋势就是支撑教师教育的理念根基已由以往的“理论”转向了关注“实践”。针对从教师知识观到教师教育观的实践转向的脉络, 来重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对实践取向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提出了职前教育“理论- 实践交融”模式的设想。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交融。在理论- 实践共同体中, 未来教师的理论学习与“主题见习”结合, 真实情景下的学习而理论总是“在场”。[ 1 ]而另一种模式就是较具发展潜能的“4+2”模式。其中“4”是指4 年的普通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可分为“2+2”, 第一个“2”指本科前2 年所有学生全部接受化学学科教育; 第二个“2”是指本科第二年末进行专业分流, 由学生自愿选择化学教师教育或化学学科教育方向, 经过学校

考试选拔确定后进行专门教育, 4 年结束后获得学士学位。然后根据个人意愿及选拔, 可选择进行后面的“2”的教师专业化课程的学习。其中“2”是指2 年采用1+ 1 的形式学习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 并结合教育实践完成学位论文和教师技能的考核, 授予教育硕士学位和高中教师的资格。[ 2 ]

2、课程设置

化学师范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内容包括:化学专业知识、化学教师教育知识和通识教育知识。在社会功利化、个人“工具化”的社会大环境下,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异化”, 重“专业”而轻“通识”;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通识选修课面临“内容杂、结构乱”的困境;通识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偏低,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通识教育的效果远远不能达到人们的期望。在教师专业化的浪潮中, 由于师范院校教育理念、制度和环境氛围的限制, 师范生在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过程中, 未能正确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积极性;教师上课一贯采用“灌输式”,学生被动的听课,对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标难以实现。为改变这种通识教育在师范院校的发展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强化理念, 完善制度、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有效的统筹管理与规划设计、合理调整教师资源,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通识教育氛围。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素质全面的教师。[ 3]在“4+2”模式下,以学科为基础、师范为特色、课改为参照、教师未来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设置原则下,课程的设置比较合理,“4”是本科阶段的学习,可分为“2+1. 5+ 0. 5”来设置课程。其中“2”

可安排2 年的化学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课即通识课的学习,“1.5”指教育专业课程和学科与教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如化学教学论等) 的学习。“0.5”指教育实习及学位论文的撰写。每个部分的学习各占据一定的比例。“2”是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 可细分为“1+1”第一个“1”指半年教育学理论教育以及较深的化学专业知识学习, 后一个“1”是指半年的教育实践及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教育理论研讨和完成论文写作。最后针对实践这个环节中的实习时间远远不足;缺乏组织和管理,实习考核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在进入实习单位之前组织备课小组, 对实习生进行训练;进入实习单位以后,学校和实习单位可分别成立监督小组,指导实习生上课;同时成立评价小组,对实习生的实习进行评价。而且应该加长实习时间。[ 2 ]在新课程体系的要求下,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问卷得出的一些结果调整化学师范生的学习课程。如温州大学在对问卷结果分析之后,从课程设置方面,对化学教育类课程进行创新改革,除了加强原来的课程“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中学化学活动课实践与设计”和“化学教育科研方法”的实践教学环节外,特别增加了教育实践类课程。对于一些学生集中的问题,增加开设一些课程。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科教学内容是否与中学化学新课程有效衔接、深广度把握如何、师范特色的全程教育能否有效开展、如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等问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调整,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 4 ]

3、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论”课程是一门帮助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和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理应以教师专业化作为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三个目标,体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性、师范性和实践性三大特点,密切结合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课程及教学实际,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问题的研讨等多种学习活动,向学生介绍化学教育教学(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各核心要素,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教育教学观念,了解现代化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化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以“化学教学论”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提供的申报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案、课件等文本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的教学设计展开分析。经分析可以看出“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无论是教学设计理念还是具体实施,均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和示范性,适应了基础教育师资培育的需要,实现了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但是在“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中部分电子教案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电子教材相同,内容也多以课程知识为主,未能体现能力与知识并重的教学理念,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不明确,需课程建设者和化学教学论教育工作者深思。部分“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缺乏对学习目标、学习指导以及学习动机的设计,在教学设计的自学指导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重视。[ 5]对于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就目前化学

师范生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不了解教学目标功能、不会区分三维目标、不会分解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对中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困惑、在教材分析方面的困惑以及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的困惑。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首先从课程的安排上来看,开设了“中学学科教学论”和“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课程,相对以前有更充足的课时来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且加大了实习时间,加强知识的整合。在课堂教学上来看,通过概念图制作,完善化学学科知识结构;通过教学设计训练,使理论性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性知识;通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进一步积累实践性知识;通过网络资源,积累教学设计经验、通过档案袋评价,激励教育教学能力进步。[ 6 ]经这些措施来提高化学师范生设计教学设计的能力,这些措施也十分适用于其他师范院校,可以借用。

4、实验技能

新课标基本理念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师范院校作为输送教师的重要基地,理应吸收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端,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化学师范生职前化学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为化学师范生走上教师岗位后迅速成长为高素质的“新课程教师”奠定重要的基础。在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能力问卷”的调查中发现:免费师范生职前化学实验教学能力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在实验操作、实验教学设计及实验讲

解这3个方面,同时免费师范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薄弱,亟待提高。为此给出的建议是:找准自身定位,立足教师专业发展;加强课程联系,着眼化学基础实验;借助研究方法,提高实验科研能力;注重及时评价,确保评价方式多元化。[ 7 ]希望可以以此提高化学师范生的实验能力。另一方面,高师院校化学师范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实验教学方式重验证轻探究,实验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注入式。鉴于此湛江师范学院,在“化学实验教学论”课程中渗透微型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以微型化学实验为载体,建构了研究型教师培养的“微型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作为培养职前研究型化学教师的突破口,对师范生进行实验研究和实验教学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流程为:1、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为课题;2、指导学生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3、微型化学实验的操作实践;4、展示与交流微型化学实验设计成果;5、微型化学实验的教学应用。在微型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实施后,有很大的进展。革新了传统化学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协同合作,开发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资源。[ 8 ]这些都为提高化学师范生的实验能力有很大帮助。

5、信息素养和教学信念的调查

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 学科教师所具有的信息素养水平被认为是构成教师素养与能力的重要标志。职前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有4个部分:信息意识与态度素养、信息知识与技能素养、信息应用与创新素养、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在对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三年级同学进行了本科生信息素养水平问卷中发现:化学教育本科生

大多数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能力、基本的网络能力、文字信息处理加工能力, 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协作意识。存在问题为: 缺乏图片、视频、动画信息加工处理能力; 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教学设计能力、专业工具软件应用能力。为提高化学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南师大开设了“信息技术在化学教育中应用”选修课程,制定了培养目标, 并对提高和改善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和实践, 同学们在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制作和设计适合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在教育实习中他们的作品和设计在应用中受到中学的欢迎和良好评价,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9 ]为其他师范院校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教师教学信念是教师教育中重要的心理结构, 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相关因素所持的信以为真的观点、态度和心理倾向。”教师教学信念决定了教师在面临不同教学情境时的教学行为,它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教师教学信念的提升是教师专业化的深层次发展。化学教师教学信念是教师所持有的关于化学和化学教学的描述性思想。它是学生角色、学习、化学学科本质、认识论和教师角色等组成的庞大心理系统。在建构主义视角下, 化学教师教学信念可以包含化学学科本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评价策略等4个方面。渤海大学教育学院的张莹、王淑娟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设计职前化学教师教学信念的调查问卷,调查渤海大学师范生的教学信念,了解职前化学教师教学信念的现况, 并且从性别和是否

为班干部等方面分析影响职前化学教师教学信念的因素。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分析职前化学教师教学信念的类型及取向。大多数职前化学教师教学信念趋向于中间类型(建构与传统的过渡),职前化学教师教学信念的建构落后于化学课程改革设计的需求。职前化学教师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发展自己的教学信念,使其更具有建构主义取向。[ 10 ]

在澳门,由于以前是受葡萄牙管制的,澳门政府长期忽视教师培训工作。在澳门回归后中华教育会先在1984年与广州原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培训澳门教师。澳门高等院校所开设的本科课程中,科学教育颇为缺乏,所教授的理科学科数目甚少。教授自然科学的也不是专门从事自然科学的老师,师资力量十分匮乏。自2008年第二学期起,澳门大学教育学院为中学数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科学教育副修课程,在原来必修物理学科的基础上,再为职前教师开设化学和生物课程,旨在培养职前教师的科学素养。化学课程的教授原则是以学生需要为核心,化学学科为中心,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难题为取向。为职前教师所设的化学教育既是专业教育,亦是通识教育。要领悟到化学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的科学内涵。要学会自主的探索知识、学会自主学习。[ 11 ]

以上就是关于职前化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学习课程安排、学习技能方面的内容。

[ 1 ]倪小敏.实践取向: 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教师教育研究.2010,22(1)

[ 2 ]江家发,蒲绪凤.高师院校化学教师教育“4+2”模式课程设置探讨.化学教育.2007,(2)

[ 3 ]马骋,叶忠,张雳 .职前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 地位、现状与改善策略.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1)

[ 4 ]陈迪妹,程亚倩,楼灏.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国大学教学.2008,(5)

[ 5 ]李佳.从“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透视职前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11,(3)

[ 6 ]史红霞.论化学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策略.化学教育.2012,(8)

[ 7 ]蔡小蔓,张文华.免费师范生职前化学实验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为培养新课程化学教师奠定基石.化学教育.2011,(11)

[ 8 ]刘一兵,石晓波,沈戮.研究型教师培养的“微型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化学教育.2012,(2)

[ 9 ]魏雯,陆真,周志华.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培养——探索新世纪教师教育专业发展与课程改革的研究.化学教育.2007,(9)

[ 10 ]张莹,王淑娟.职前化学教师教学信念的调查研究.化学教育.2011(2)

[ 11 ]阮邦球,刘静文.面向澳门职前教师的化学教育:设计和实施.化学教育.2012(5)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文件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四、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通过科研立项、遴选评优和海外引进等途径,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

教师教育科研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教育科研的思路和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在教育教学中,第一线的教师应如何进行教育科研呢?我们的体会是: 一、钻研教科研理论 学习教育科研理论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最基本要素。何为教育科研?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教育科研是对教育领域未知的问题提出解答。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要注重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接受教育具有主观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现代心理学研究提出,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好胜心和自我实现的需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中,要结合研究学习理论,多参加不同类型、形式的研讨会,带着问题学习理论,学以致用,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工作和学习相结合。把自己的教学理论升华,教师不应仅仅是教书匠,而应做教育科研型的专家。 教师还应了解教育科研的五个特征:1、问题性。这是首要特征。从研究活动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看,它是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为终点的一种理性的探究活动。2、继承性。在前人或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查阅文献资料是为了防止重复研究,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3、创新性。这是本质特征。在前人或他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体现新。用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做别人做过的课题,也是创新;实践基础上对原有的教育理论加以补充、说明、修正,提供教育工作新方法,改进原方法,都是创新。没有创新,就失去了教育科研的意义。4、实践性。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对实践要有指示意义。5、准控性。要控制变量,做到自变量可操作,因变量可测量。这是教育科研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二、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要善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科教学改革成功经验中提出研究的问题。对此类问题,要站在理论的高度,用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另一方面,学习理论中发现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其提出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 只有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我们现在教师写的教案基本上还是50年代从苏联借鉴来的写法,即“五大”教学环节——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等,教学过程实为教材内容的搬家和翻版。对这些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我们要进行反思。我们提倡教师的教学设

国外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探究

国外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探究 发达国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职前培养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地方师范院校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文章对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对教师专业发展职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国外教师职前培养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如下: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强调教师专业化培训;注重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 标签: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经验 早在17世纪中期,欧洲的部分职业凭借其自身独特的技能和特殊的职业要求被人们公认为一种“专业”,而教师这一职业被认定为专门职业的时间则是20 世纪80 年代之后。受教师专业发展运动的影响,世界各国都纷纷重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职前培养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地方师范院校关于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几个主要发达国家职前教师培养模式 (一)英国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 作为老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师范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英国的教师职前教育在20 世纪70 年代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取消了师范院校,而以“高等教育学院”取代了地方教育学院的功能。高等教育学院和大学教育学院以及艺术中心一起培养师资。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采取“4+0”和“3+1”两种模式,前者是学生入学后,学科专业训练和教师专业训练同步进行的一体化模式,主要培养小学教师。后者是三年的学科专业学习加一年的教育专业训练,培养中小学教师[1]。英国师范教育的一大特色在于——“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School—Based Teacher Training),特别强调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中小学的主体作用,并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而设置了别具特色的教育课程,如学科研究、专业研究和教学实践课程[2]。其中“教学实践”课程是英国师资培训课程的核心和特色。英国的师资培训机构非常重视大学与中小学的交流互动,主要采取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办学的方式,拓展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领域,使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更加符合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师范生去中小学见习,甚至学习和生活,使其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逐渐培养其专业情意和专业思维,以适应未来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要求[2]。 (二)法国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培养模式 法国的教师教育历史悠久。1684 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成员拉萨尔(Lassalle)开办小学教师训练讲习所,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师教育机构。1990 年,法国《教师方向指导法》开始实行,法国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在这次改革中,综合性大学里的“教师培训学院”取代了原有的教师培训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附件: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教师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途径和方法

如何对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进行合理评价 对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的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更好改进教学工作,从而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对于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缺少评价,任何管理都是不健全的不科学的。 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要进行一项教育改革,首先要进行改革方案的可行性评价,在改革进程中,必须加强形成性评价,在某一改革告一段落时必须经性终结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确保教育改革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可以对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情况获取反馈的信息,及时总结成绩,纠正偏差,使教育教学工作经常全面地保持良好状态,从而促进学校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当前存在的不良现象及问题: 1.评教者过于注意课堂教学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教师过分追求“形似”,从而使教学的本质被异化、扭曲。 2.“学生评教”在有些中小学被滥用,甚至被誉为创新之举。 3.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中,量化评价表格的应用仍占据主流,居主导地位。作为工具性的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格,由于其具有易操作性、省时、省力备受评教者的青睐,从而仍然在现今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占主导地位。 教育目标与评价标准的设定问题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确定测量和评价教育质量指标的依据。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中,教育(教学)目标分类学受到特别重视,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等提出的教育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上述目标的划分反映了教学目标的心理行为侧面,真正落实到教学

从美国系列教育报告看美国教师教育新动向

从美国系列教育报告看美国教师教育新动向 孙福兵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成教部,  晋城 048000)摘要: 教师专业化是美国教育界近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热点问题。文章回顾了美国近20年来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报告,并对其教师教育新动向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专业发展; 教育动向 中图分类号: G 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49(2004)05-0544-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一些重要的报告相继出台。在这些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教师专业化问题,它成了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热点,甚至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教师专业化运动。1 卡内基小组的《国家为培养21世纪教师做准备》 报告 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公布了《国家为培养21 世纪教师做准备》的报告,认为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的关键是建立一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队伍,并对政府提出了八项建议:建立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并为达到标准的教师颁发资格证书;改组学校,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既让他们对学生的进步负责,又要给他们以作出决定的自由;改组教师队伍,在学校中推出一批“领导教师”,他们在重新设计学校课程及帮助同事提高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显示领导作用;废除教育学士学位,把首先获得文理学士学位作为修教学专业的前提条件;教育研究生院应制定教学硕士的学位课程计划,其课程应以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在中小学的见习和实习是必不可少的;调动国家资源,培养少数民族青年从事教师职业;把对教师的奖励与学生的成绩挂钩,并为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必须的技术、后勤和服务人员;使教师的薪金和职业晋升能够与其他专门职业人员的薪金和职业晋升相匹敌。 上述建议特别强调教学的专业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专业培训,如改革培训课程和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强调要创设教学专业环境以及提高教师待遇和改善工作条件。这个报告拉开了美国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序幕。2 霍姆斯小组的三个《明日》报告 霍姆斯小组由美国大学教育学院领导人士组成,他们认为美国教学专业和教师教育长期处在地位不佳的境遇,如果不能改善教师教育,教师素养和质量就不可能改善,学校教育质量也不可能提高。霍姆斯小组通过三个《明日》报告进行教育界的自我 检讨与反思,希望换取社会大众对教师职业的信任并赋予其真正的专业形象,确立“教学是一种专业”的观念,从而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师教育的广泛关注。 《明日的教师》公布于1986年,报告的目标如下:使教师教育在学术上拥有更牢固的基础,因而教师要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要承认不同教师在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以及所受教育、资格证书和工作方面存有差异,因而要区分出不同级别的教师;制定从事教职的标准,在专业上要适当,在学术上要严格。严格挑选每一位教师,不让不合格者从教;教育学院要与中小学相联系,充分利用有经验的教师教育其他教师,建立专业发展学校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使中小学成为教师工作和学习的更好场所,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和领导机会。报告还提出要改革教师培训课程,认为教师培训课程的改革必须从师范生的本科文理课程入手,强调文理课程的完整性、连贯性和成熟性,要严格制定教师教育的文理“核心课程”。报告批评了现行教师教育的文理课程是零散课程的堆积,没有严格而明确的核心,建议取消大学阶段的教育主修,提供更多学科方面的专业课程,以使教师教育的内容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系统的教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明日的学校:专业发展学校设计之原则》公布于1990年,报告详细论述了设计和组织专业发展学校应遵循的六条原则:为了理解的教和学;把学校创建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为每一个儿童提供了理解的教和学,提供平等的教育;教师、教师教育家和管理者都需要继续学习;对教和学进行长期的反思和探究;创设一种新的组织机构,以与学校有关教和学的新的目的和原则相一致。 1995年,霍姆斯小组再次推出《明日的教育学 院》,报告列举了美国教育学院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揭示了教育学院面对教育改革应做出的努力,并 ? 445?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年10月,6(5)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作者系麻阳县吕家坪中学:黄华、成武、黄淑芬、徐玉梅、滕飞、滕华兵、黄晓坪、舒娟、黄华平、黄泽田、张圣骞、向华丽、王钊伟、黄全妹、张建吉、龙兵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直接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素养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素养的养成,所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就更是亟待加强。 一、选题背景 1、问题的提出: 教育一直是个亘古不衰的话题,而教育的改革更是无数教育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国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学生“有书读”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读好书”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读好书”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教育落后的农村中小学中,如何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课题界定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具体由下述几种能力构成:(1)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2)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3)传播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4)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等;(5)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 1、研究现状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一个优秀教师不仅有好的素质,好的知识背景这些与个人先天素质及大学学习有关的因素,还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所谓“脑中有结构”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结构清晰、完整的认知,“心中有学生”是指教师不仅有很强的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障碍、还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情感的发展规律。一个教师只有做到“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才能使知识的逻辑结构(知识序)与认知的发展(认知序)有机结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序)。教师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完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样本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需要经过严 格的培养与培训,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 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 发展的基本准则, 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 一) 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 以小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提供适合的教育, 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 二) 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 具有职业理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 尊重小学生人格,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自尊自律, 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 三) 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研究小学生, 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 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 四) 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 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文化素养; 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特点与启示图文稿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特 点与启示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特点与启示【摘要】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各国寻求国家发展所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将教育臵于一个十分显要的优先发展地位。而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教师问题则又是其中的核心之一。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因而他们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象之一;另一方面,教师又是富于主动性的教育主体之一,因而他们又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动者。鉴此,从历史与现状两方面来看,教师队伍及其培养与培训均应成为我们目前教育改革中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主要领域。美国小学教师的培养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在招生和专业选择上,能够录取那些乐意当教师的学生;在课程体系方面,前两年的通识教育课程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后两年的专业教育课程重视结合小学的教学实际,很少有选修课程,同时教学实习长达四个学期;在教学方法上,呈现多样化特征,以小组讨论为主。这些特点对于我国当下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启示 近十余年来,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主体已经由中等师范学校逐步过渡到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小学教师教育体系现在的建构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到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但是当下的这个体系建构得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这些都需要我们具有国际视野,借鉴世界各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经验。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应对学校变革的冲击,都把教师教育改革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0[1]。美国在二

教师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个人总结(通用版)

教师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个人总 结(通用版) Through the summary, we can 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past work situation, and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 工作总结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659

教师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个人总结(通用版) 篇一:课堂教学总结报告 根据教育局关于XX年开展新一轮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的意见,提出了“人人都能上达标课个个争取创新课”的目标,从2月到到6月,先后举行了三次课堂教学立标活动,对辖区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达标验收,活动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各位教师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各个教师认真备课,精心授课。同时活动开展本着教有所感、教有所悟、及时总结提高的原则,为本次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活动表现的突出特点 1、高度重视活动开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为此博山开发区中心学校专门召开专项校长会议,做了精心的动员

部署,要求各个学校在每人一节公开课的基础上进入课堂教学的“立标”阶段。每个教师在熟悉课堂达标标准,互相听课、评课,互相取长补短,树立每个学校每个科目的课堂教学“立标课”。每个教师以此观摩学习,达到人人都能上达标课个个争取创新课的目标,打造博山开发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教师的提问方法

教师的提问方法 有效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有些学生总是不发言。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机,提高课堂效率呢?我听过一些语文课,发现有些课为什么不成功,很大的原因是教师的提问出了问题。原因一:教师的提问不清或是问题过大,学生无从下手;原因二:教师的提问书上现成的,无须回答,启发不了学生的思考;原因三:教师提问过于琐碎,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针对以上问题,我通过一年多的观察、尝试,采取了以下措施,我班的学生都能积极发言,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一、教师精心备课,联系学生实际设计问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合理的课堂提问正是“学”与“思”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应利用课堂提问这一有效手段巧妙地打开学生的头脑。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联

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精心备课,设计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能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也就是说,问题提出后,不是让学生 随口而出,而必须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教师还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扬起他们思维的风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将学生的“脑袋”启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发动起来”。 二.教师的提问要有梯度 这里的梯度不仅指教师所提的问题的难易的合理把握,还指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把握。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其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的原理,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容易的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做到: 1、全体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

2020年整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pdf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四、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通过科研立项、遴选评优和海外引进等途径,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六、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基地。高校和中小学要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范生实习指导教师。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中小学,引导和教育师范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服务农村教育。 七、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激发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兴趣,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邀请优秀中小学校长、教师对师范生言传身教,感受名师人生追求和教师职业精神。开展丰富多彩师范生素质培养和竞赛活动,重视塑造未来教师人格魅力。加强,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列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八、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激励高水平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支持高校教师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中小学教育服

美国教师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美国教师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摘要: 教师的水平影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质量,最终影响教育的效能,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美国教师教师教育在调整课程结构、提高实习课程效率、严格教师资格认定等方面给予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教师教育;启示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应该是所有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目前美国政府将教师教育提升到事关“美国前途与未来”的高度,将改善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列入美国十大教育目标之一。美国在教师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卓有成效,这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美国教师教育的经验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教育理念 20世纪80年代,全美教学与美国未来委员会在对七个示范性教师教育机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教师教育的理念,具体如下:1)确立真正优质的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机整合的教学观念;2)课程应建立在学生的发展规律、学习理论、动机研究以及学科规律的基础上,课程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展开;3)延长教学实习时间(至少30周),并且使教学实习与理论课程整合为一体,交替进行;4)精心设计实践和成绩评价标准,对师范生的理论课成绩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5)具有合作观念,建立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6)广泛推行教学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自我评价,确保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联系起来。 2.博与专相统一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美国教师教育课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普通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三类课程在学时上各占1/3。 (1)普通教育课程。美国教师教育的普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方面,如物理、化学、遗传学、生物、地球和空间、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经济、法律,英语、文学、美术、音乐、戏剧、健康教育和体育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为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及自然学科等方面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其具备宽厚的文理知识基础。 (2)教育科学课程。美国对师范性课程设置特别重视,课程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课程,涉及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教育技术、教育工艺等;二是教学法,包括教学方法与策略、课

关于教师职前教育的想法

关于教师职前教育的想法 摘要 目前教师职前教育与就业相脱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构建适合学校市场的培养模式是众多培养院校的难题;如何通过改进培养制度、创新培养模式来适应基础教育的要求,适应学校市场的需求也是当前教师职前教育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教师;教师职前教育 (一)教师职前教育的现状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所需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数量上看,中小学师资需求在总体上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质量上看,学校师资质量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稳定、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但是学院教师教育课程难以符合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要求,无差别的、固定的、单一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基础教育对师资不同层次的需求。 解决上述难题,关键在于整合组织机构合作培养,使得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相一致,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就业方向与准教师的个性选择三个方面的要求。 (二)教师职前教育的基础 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化的第一阶段,它是奠定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理念的基础阶段,也是专门培养制度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职前教育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教师职前教育分为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纵向(如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之间和横向各方面(如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之间是各具特色又相互衔接和配合的关系。因此,没有培养过程、方法的教师教育,没有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没有共性与个性并存的教师教育,很难保证教师教育职前教育的质量。教育是以培养完整的人或达到自我实现的课程目标,强调课程目标应注重人的发展,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课程结构要均衡、一致。教师职前教育要传授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新的时代赋予教师教育应具备开放性、专业性和终身性的特征,教师教育要求教师培养过程由职前培养走向终身发展、教师培养的渠道由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教师形象。 (三)教师职前教育研究的目的 教师职前教育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参照国内外相关经验,分析当前教师需求不均衡现状,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前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实证调查并分析我国教师职前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图为我国教师职前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通过探索教师职前教育的组织管理体制、培养模式创新、教育实习新模式、多元就业途径,从而促进培养院校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 (四)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个人课题的方法与步骤

关于“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探索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它是为直接又较快解决教师自己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所以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实。课题从实践中来,研究的结果又直接应用于实际,真正做到了教育科研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第二个特点是:小。由于是教师个人研究的课题,所以一般来说,课题都比较小,没有宏大的内容。实际上来源于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课题,都是具体的问题大多不可能具有宏大内容。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第三个特点是:快。由于课题小,又是直接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的,许多情况下研究并不要求大样本,有时只要几个研究对象就可以了,所以这样的课题研究所用的时间比较短,有的课题可能一天就可以做完。并且课题研究的结果可以立码在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收到实效。 二、“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和“规划课题研究”学校教育科研有两种类型,一是涉及学校重大问题和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的课题,

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有共同性问题的课题; 二是教师自己或少部分教师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课题。前一种课题具有普遍性,要许多人参与,要历经一个较长的时间,这些课题往往被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科研机构吸纳为各级教育科研规划内的立项课题。被教育科研部门批准为教育科研规划的立项课题有详细的研究设计方案,有较严格的规范管理,最后要经过专家的审查鉴定,这样的课题研究就是规划性课题研究。而后一种课题研究就我们所说的“教师个人课题”,这样课题来源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课题比较小,参与人数也少,研究周期短,并且研究结果会很快地应用于研究者的教育、教学实际。可以看出,“规划性课题研究”与“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是不同的两种学校教育科研课题。 三、“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课题确定答:“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

美国教师教育理念特点及其启示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但要使教材内容真正进入学生头脑,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正确观点的接受。教学中不能把既定的理论观点生硬直白告诉学生,要把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知识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中,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在大学校园生活的引导中。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理念的有效途径 如上述,要树立新理念,广大理论教育者必须积极探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具体的途径应是: (一)不断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我们应清醒看到,广大教师面临着价值观念多元化、信息传播手段迅猛发展、国内社会结构变革、一些大学生不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产生了各种心理、生理反应等诸多挑战。此外教师还面临把教材有效转换的问题。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由国内知名学者统编,中央审定,教材充分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但从根本上说,教材是统领,教师是关键。教师讲课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拘泥于教材,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和设置教学体系。这都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强烈的创新精神、良好的自身道德风范。为此,要注重教师自身政治、业务等素质的提高。首先,各高校应当不断改革与完善师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自身环境建设,积极营造一个政策宽松、学风优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软环境”;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的氛围;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社会实践、教师的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深入探索,形成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人文关怀,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学习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做到既教育人、引导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尝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师生讨论、学生演讲、案例教学、辩论赛、校友访谈、社会调查、心理游戏、爱国主义影片观摩、校园DV创作、网络讨论、课前新闻发布、社会实践等十余种课堂教学方法。把这些教学方法穿插各课程其中,广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课堂讲述要生动有趣,学生乐于接受,入耳入心入脑,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 考核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用考试来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只能采取全面综合的方式评价,评价的方式应重在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考核的方式可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可由:论文、读书笔记、课堂发言、出勤、作业、社会实践(调查)等多项组成。总之,一套行之有效、灵活宽松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减轻学生压力,扭转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广大教师只有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责任编辑:刘向宏)美国教师教育理念特点及其启示 张红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教师教育理念是对教师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经历了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和专业发展化三个发展阶段。知识本位时期具有知识的年长者即可成为教师;技能本位阶段注重对教学技能的培养,以教师能力发展为目标,强调教师演示教学知识的能力;专业发展化阶段强调教师是具有专业性要求的职业,是不可以替代的,只有接受专业训练,才能成为更有效,更高水平的教师,强调教师的反思性、合作性。 一、美国教师教育理念的特点 美国的教师教育进入了专业发展化,教师教育的理念具有专业化、开放化和一体化三个突出的特点。 (1)专业化。豪萨姆提出:“教育人(即教师)是一种专业。”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专门的培训才能胜任。所以教师职业是不可替代的。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在培养教师时,注重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重视实践能力。这样教师具有了良好的教育机智,能应对课堂上产生的突发事件,而不是死板地固定模式的教书,培养出的学生也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美国的教师专业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反思性。美国的教师教育强调教师的自主性、反思性。通过在教学及平时的自我学习中,自我研究、自我剖析,主动探究,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促进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②合作性。合作组织有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美国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所强调的专业化绝不是个人化而是团体合作化。通过集体的合作、磋商、探究,使资源最大化、共享化、发展化,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氛围,在与他人共同工作的同时,不断分享,不断进步。另外,还要加强与中小学合作,在强调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让教师懂得去满足学生的需要。 ③实践性。参加符合情境的“实践共同体”。重实践,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问题。丰富教学经验,获得教育机智,在与中小学合作中,大量进行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真实经验。美国的教师教育的实践多安排在研究生阶段,也使得教师高学历化。 14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