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共四套)

高中历史优质课展示活动课堂教学设计表(第一套)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起立、坐下)简单的课堂礼仪,对比旧式学堂繁琐礼仪及大多数女子没有上学的权利,导入新文化运动在废除旧礼教的重要作用。(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导入,联系实际,可以形象的批判礼教,让学生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不仅是思想解放,对我们社会习俗也产生巨大作用)

通过PPT出示陈独秀、《新青年》、北京大学的照片引导学生阐述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拉起及传播的主要阵地。紧接着提出问题1:结合新文化运动前的社会状况,探究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启蒙的必要性?

二、第一部分新旧冲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我首先出示中华民国五色旗,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图片,表明辛亥革命的成果。然后在这要的新环境下但是还存在一些新旧冲突。

展示现象一:

民众以为清帝退位,即天下大事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实质如何……——《胡汉民自传》材料说明清帝退位,民众认为天下大事已经稳定。可事实并非如此。紧接着展示:袁世凯祭天的图片以及《通令尊崇孔圣文》,为复辟帝制做准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得出新文化运动爆发的背景。

通过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旧制度下会出现这些现象,展示材料。

材料:“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和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材料:在20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

——摘自舒衡哲《中国的启蒙运动》

(设计意图:承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同时又使学生在理解袁世凯称帝背后根源是封建儒家纲常礼教思想,从而得出新文化的内容。)

三、除旧布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我设计首先出示史料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即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材料:在《新青年》中,“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民主”只有513次,即使把代替民主的其他词算入,其总共也不到“科学”一次频度的一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其他进步刊物中,如《新潮》《每周评论》和《少年中国》,“科学”出现3635次,而“民主”只出现657次。

——金观涛《<新青年>民主观念的演变》根据材料提出思考2:为什么科学的词汇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局面?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相关。认识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仍出现复辟帝制与尊孔复古的情

况,主要是因为旧思想、旧道德驾驭不了新制度。(设计意图:将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和民主联系起来。在思想方面民主与科学只是口号,提倡新道德是才是核心,民主科学与新道德是“表”与“里”的关系。另外也引出第二个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然后出示材料:

《新青年》中杂志中一篇题目为《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么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义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婆心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

(设计意图:让学生确实感觉到封建礼教确实是在“吃人”这种材料极具震撼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设问:同学们如何促使新思想传播更有力?(学生回答)过渡到新文化运动的第三个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出示材料6:一曰,不言之无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四曰,不作无病呻吟;五曰,不用套语滥调;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口语与书面语早已经分离,相比书面气的文言文,口语化的白话文更意义大众所理解。为此课件将继续出示黄侃和胡适对话的趣事,在调动学生情绪的同时,具体直观的表明了白话文的优势。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人也为文学革命做了贡献,展示材料7:刘半农诗歌《叫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著海洋,海洋恋爱著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

枯树在冷风裏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的诗歌不仅采用白话文的形式,同时在中国是第一个使用女字旁“她”字的人,“她”字使用也促进了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对胡适、刘半农作品的解读,有利于学生理解代表人物在文学革命中的作用。另外刘半农的诗歌使用女子旁“她”是批判旧道德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新道德与新文学是形式与内容上的统一。由此将新文化运动的“三提倡、三反对”相互联系起来。)

四、史家之言(评价新文化运动)

全区高中历史优质课展示活动

课堂教学设计表(第二套)

《新文化运动》

【导入新课】

蔡元培的——非诚勿扰!一则征婚启事。

【新课教学】

篇章一:晨曦入阴霾

学生思考:根据观看的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状况。完成下表。

篇章二:风从西边来

1、走进历史,走进新文化运动

2、感悟历史,感悟新文化运动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课文P54,结合以下五则材料探究思想碰撞的内容,并结合材料、课本举例解析。

材料一

“李半仙”算命袁世凯祭天

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任务一)材料1、材料2分别体现什么思想?有怎样的冲突?结合材料和课文知识,举例讲解。讲解提示:1、讲清材料体现的思想内容; 2、能结合材料、课文举例解析内容。

材料三

贞节牌坊

材料四

胡适先生总结:

男人的“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的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话要盲从。

男人的“四得”——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任务二)材料3、材料4分别体现什么思想?有怎样的冲突?结合材料和课文知识,举例讲解。讲解提示:1、讲清材料体现的思想内容;2、能结合材料、课文举例解析内容。

材料五

黄侃对学生说:胡适提倡新文学,如果有一天他的妻子突然去世了,白话文在电报中怎么说呢?“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吧!”。如果是文言文只需四个字“妻丧速归”,省字省电报费。

胡适对学生说:如果有人请你到政府任职,如何回绝呢?文言文比较好的回复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而白话文只需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任务三)材料5中黄侃、胡适的观点有何冲突?结合材料和课文知识,举例讲解。

讲解提示:1、讲清两人冲突的内容;2、能结合材料、课文举例解析内容。

篇章三:回首话风灾。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小组合作探究:有人说新文化运动这场西风是一场灾难,完全否定了传统。

请根据陈旭麓评价“中体西用”的原则和下面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材料一:“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材料二:“我们应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唯有依靠新中国知识界领导人物的远见和历史连续性的意识,依靠他们的机智和技巧,能够成功地把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自己的文化精华联结起来。”——(胡适《先秦名学史》)

材料三: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的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小结升华】

传承与创新

【巩固练习】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选择题做题方法:

①读题:抓考点;②材料:从提干中寻找与历史考点相关的关键词、句;

③分析选项;④归纳判断:看四个选项那一条最符合考点,直接选择,也可用排除法、比较法,综合判断。

朝阳渐升起

辛亥革命(政治领域)……反对封建主义……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

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

【板书设计】新文化运动

一、晨曦入阴霾:1、政治 2、经济 3 、思想

二、风从西边来:1、走进 2、感悟

三、回首话风灾:1、促进······2、局限······

四、朝阳渐升起:

全区高中历史优质课展示活动课堂教学设计表(第三套)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合影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以后很快下令

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正

式下令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一战期间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1915年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师:从材料的图片中可以发现民国初年我国经济发展概况是怎么样的?

生:略

师: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他们要求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那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的新潮流是什么呢?

1914年9月袁世凯前往孔庙祭孔 1914年12月袁世凯在天坛祭天师:这两张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袁世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略

师: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为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于是,一场思想

高中历史优质课展示活动课堂教学设计表(第四套)

设计意图: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民主共和。相反,袁世凯的尊孔复古以及民众思想的落后,说明新的体制难以扎根于旧的社会土壤。民国乱象催生了更多的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治国的新方案。

:乱象刺痛了陈独秀的神经,他内心很苦恼,为什么帝制在中国还有这么大的市场?展示材料:

设问:陈独秀通过思考,认为中国出现如此乱象和什么有关呢?

年,他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陈独秀满腔热情的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

教师:用什么塑造新青年,塑造什么样的新青年,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这和之前的民主和科学的差异又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通过两则材料来独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归纳处。

设计意图:在通过展示陈独秀等人著作中对民主科学“新”内涵的剖析,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科学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变革的延续和发展,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

:然而,当时候的中国旧思想依然喧嚣不已,康有为提出把孔教定为国教,为《新青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同学们看这些文章的标题,他们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谁呢?为何要针对孔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