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的定义认识及工艺

管件的定义认识及工艺
管件的定义认识及工艺

管件的定义认识及工艺

a.变直径管件:指管端或管上某一部分直径减小;

b.变壁厚的管件:指沿管子长度方向使壁厚发生变化;

c.改变断面的管件:根据要求,将圆形断面变为方形、椭圆形、多边形等等;

d.弯曲管件: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就是将直管变为不同曲率半径的弯管,如弯头、弯管等等;

e.带凸缘和圆缘的管件:前者指管子端部向内侧或外侧凸,后者指在管的圆周方向形成隆起的或凹槽的管件;

f.带卷边和封底类的管件:增加管端总强度向管的外侧或内侧卷边或将管件端部封住的管件;

g.扩径管件:按照要求将管件端部或某部位扩大形成各种形状的管件;

管件的加工方法有很多种。很多还属于机械加工类的范畴,用的最多的是冲压法、锻压法、滚轮加工法、滚轧法、鼓胀法、拉伸法、弯曲法、和组合加工法。管件加工是机加工和金属压力加工的有机结合。

现在举例说明一下:

锻压法:用型锻机将管子端部或一部分予以冲伸,使外径减少,常用型锻机有旋转式、连杆式、滚轮式。

冲压法:在冲床上用带锥度的芯子将管端扩到要求的尺寸和形状。

滚轮法:在管内放置芯子,外周用滚轮推压,用于圆缘加工。

滚轧法:一般不用芯轴,适合于厚壁管内侧圆缘。

弯曲成形法:有三种方法较为常用,第一种方法叫伸展法,另一种方法叫冲压法,三种是大家较为熟悉的滚轮法,有3-4个辊,两个固定辊,一个调整辊,调整固定辊距,成品管件就是弯曲的。这种方法应用的较广,若生产螺旋管,曲率还可增大。

鼓胀法:第一种是在管内放置橡胶,上方用冲子压缩,使管子凸出成形;第二种方法是液压鼓胀成形,在管子中部充入液体,靠液体压力把管子鼓成所需要的形状,像我们常用的波纹管的生产大部分用的是这种方法。

总之管件用途广泛,种类繁多。日本生产方法都是特许的,有的管件生产方法和工艺都申报了专利,管件专利很多,大多是组合加工。我国的管件加工差距很大,举个例子:自行车用的三通四通,在国外早在四五年就采用鼓胀成形的管头,而我国的厂家到现在可能还在用焊接的方法。人们几乎不认识这种事物,很难接受新事物,即使有,厂家也不一定愿意改变这种工艺。我国在管件这方面发展得很慢,比较落后。

下面讲一下用于管路连接的管件,如:弯头、大小头、三通、管帽、弯管等。这些管件主要用在石油、化工、电力、造船、建筑行业等领域。比如:室内采暖管道有的要异径连接,有的要转向连接,有的要分流连接,它们分别可采用大小头(国外叫异径管)、弯头和三通管件。当然这些有的是铸件,有的是由管子做原料通过加工的方法生产。

首先我来介绍弯头。弯头现在国际通用的标准是美国的国家标准ANSIB16.9和16.28。该标准的外径尺寸范围是1/2″~ 80″,一般24″以内的都是用无缝钢管为原材料,26″到80″的都是用钢板冲压以后再焊接。壁厚最大可达60mm,最小到1.24mm。钢种用的最多的是碳素钢(20#)、合金钢和不锈钢,共24个钢种。锅炉上用的CrMo钢像15Cr,用量比较大。三通,外径范围在2.5″-60″,从26″-60″为焊接三通。壁厚28-60mm。大小头规格范围,常规上先说大头规格,再说小头规格,大头最小0.75″,小头最小0.5″,大头最大60″,小头最大48″,20-60″为焊接的,壁厚2.8-4.5mm。

下面我来讲一下弯头的分类方法,按它的曲率半径来分,可分为长半径弯头和短半径

弯头。长半径弯头指它的曲率半径等于1.5倍的管子外径,即R=1.5D。短半径弯头指它的曲率半径等于管子外径,即R=D。式中的D为弯头直径,R为曲率半径。若按压力等级来分,大约有十七种,和美国的管子标准是相同的,有:Sch5s、Sch10s、Sch10、Sch20、Sch30、Sch40s、STD、Sch40、Sch60、Sch80s、XS;Sch80、Sch100、Sch120、Sch140、Sch160、XXS,其中最常用的是STD和XS两种。按弯头的角度分,有45o弯头,有90o弯头和180o弯头。这样一来弯头的种类是很多的,定货时定单常采取如下表示方法:如"LR STD 90o 8",表示长半径,压力等级为STD,90o的8"弯头;又如,"SR XS 45o 4"表示短半径,压力等级为XS,45o的4"弯头。以上为弯头的大概分类情况。三通,一般有两种。三个口直径相等的为等直径三通,两端直径相同,但汇流端直径与其它两个直径不同称为异径三通。表示方法如下:对于等径三通,比如"T3"三通则表示外径是3英寸的等径三通。对于异径三通,比如"T4×4×3.5"表示同径为四英寸异径为3.5英寸的异径三通。压力等级和弯头的压力等级都是一样的,其规格范围也是一样的。

大小头,也是这个分法。大小头的表示方法是大头直径乘以小头直径,例如"8×6"表示大头直径是8英寸,小头直径是6英寸的大小头。

管件的技术要求有下几点:

几何尺寸包括外径、内径、壁厚。还要求控制曲率半径。比如半径长度为1.5D,那么曲率半径必须在所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由于这些管件大多数用于焊接,为了提高焊接质量,端部都车成坡口,留一定的角度,带一定的边,这一项要求也比较严,边多厚,角度为多少和偏差范围都有规定,几何尺寸上比管件多了很多项。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基本和管子是一样的。为了焊接方便,和被连接的管子的钢种是相同的。第四,就是所有的管件都要经过表面处理,把内外表面的氧化铁皮通过喷丸处理喷掉,再涂上防腐漆。这既是为了出口需要,再者,在国内也是为了方便运输防止锈蚀氧化,都要做这方面的工作。第五,就是对包装的要求,对于小管件,如出口,就需要做木箱,大约1立方米,规定这种箱子中的弯头数量大约不能超过一吨,该标准允许套装,即大套小,但总重量一般不可超过1吨。对于大件就要单个包装,像24″的就必须单个包装。另外就是包装标记,标记是要注明尺寸、钢号、批号、厂家商标。在管件上要打上钢印,并附有装箱单和质保书等文件。

下面我在谈一哈管件生产的工艺流程。以弯头为倒,若做长半径弯头,要先选定规格,提出管料。扩径率,通过理论计算,一般扩径率在33%-35%之间,倒推回去。短半径219mm的一般的扩径率为50%。选好原料后,按弯头规格下料,再考虑曲率半径, 比如,90°的弯头,通过其曲率可以算出下多长料可加工出90°的弯头。通过理论计算可算出,然后以该长度为定尺进行切断。最后把料进行热推制。推制机大家可能都看过,实际很简单。它是一个牛角状芯头或芯棒,芯棒由细变粗,推制过程是一个扩径带弯曲的过程。后边有支撑,把下料管段穿入芯棒,后边有一牌坊架将芯棒固定。中间有一小车,小车有的通过液压传动,有的通过机械传动即丝杠传动,然后往前推小车。小车推着管子顺着芯棒往前走,芯棒外有一个感应圈,把管子加热,加热好,然后小车把管子推下,就加工好一个。推好后,弯头要就此热状态下进行整形。因为有的弯头处理不当后,就会扭曲,这是不允许的。另外,推头后一般都是前端外径大,要通过整形模进行整形。整形模实际上是一个压力机,要有一套模具,两个半圆弧,上下各一个。整形后的外径就达到了成品的尺寸要求了。壁厚就以来料的壁厚进行控制。弯头和管子的壁厚公差都是相同的,均为±12.5%。在推制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壁厚不应当发生变化,但如果因为工具原因,有的地方会发生减壁现象,所以一般提料时,壁厚要加一些余量,如弯头是8.18mm的壁厚,一般都提8.5mm左右的管子,防止在推制时由于局部减厚而超差。整好

形后,弯头的外径、壁厚尺寸都达到了要求。下面就进行精整工序,经过喷丸处理,把弯头内外表面的氧化铁皮去除,把两端进行坡口处理以便于焊接。再经过检查、打钢字、喷涂漆、包装等工序后,就可以出厂了。以上是24″以下以无缝钢管作为原料的弯头生产方法,超过24″以后即600mm以上的,最大弯头在2.032米~2.80米之间,是用钢板做的。把钢板按要求裁成料后,像UOE成型,也是通过冲模冲压冲成圆形。有两半然后再拼合、焊接。由于焊缝的存在,所以要进行无损探伤。由于有焊接应力的存在,所以还要进行热处理。焊接弯头多了两道工序:一是探伤,一是热处理。其他程序相同。三通的生产工艺基本是一样。要根据三通的不同规格进行下料。下料后先要喷砂,要在成形前将表面的氧化铁皮去除。成形则采用液压鼓胀法成形。有模具,模具底部平直,上边有凸缘孔。将管子放入后,管子用液压缸固定,两边充入液体向内凸胀,把管挤成"凸"字形,再把凸起处从适当位置切除,也打成坡口。它要经过两次喷丸处理。由于加工过程中,有加工硬化,所以也需要热处理。管件的生产工艺流程就是这些情况。

需要再说明的是切断,要求一定采用切管机,再有锯床,大一些的规格就采用火焰切割。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一定要保证管端平直、无毛刺、定尺准确。否则,在推制过程中,管端容易破裂。推制这方面的技术问题,再于工具设计。若设计的好,推出来的型比较正,基本符合要求。有的废品较多,主要是由于工具问题。设计主要是凭经验。还需要有经验的工人不断修磨,才能投入正常使用。工具很重要。另外,推制现在都采用液压的推制方法。液压推制速度可调。大弯头与小弯头的推制速度是不同的,加热速度也不相同。另外用液压推制的变形也比较平稳。现在机械推制的方法已经不很多了,加热也比较重要。老式的加热采用煤气炉,把管子加热,现在都改用中频加热。约在70年代以后我国的这种加热方式才过关。这种方法温度比较好控制,加热也比较均匀。通过调节线圈的个数来控制加热温度。若是烧咀,就不太好控制。另外推制前要预热。芯棒预热后再固定管子。中频加热技术的采用对弯头生产是很大的进步,产量、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社会研究方法概念简述

第一讲导论 (一)基本概念 1、社会研究方法 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实证主义方法论 ①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②通过具体、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③研究过程是可重复的。 ④.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 3、人文主义方法论 ①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 ②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投入理解”、“人对人的理解”)。 ③理解派的方法最适合与复杂现象作探索性研究,特别是在这些现象不太为人所知的时候。 ④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 (二)简答论述题 1、简述社会研究的特征 ①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②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③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2、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一般过程:选题——初步探索——研究设计——试验性调查——实地抽样——搜集资料——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综合与评价——撰写报告 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1)选择问题阶段 ①选择研究主题: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②形成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比较含糊、笼统、宽泛的研究领域/研究现象具体化、精确化。 (2)研究设计阶段 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所谓道路选择,指的是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所谓工具准备,主要指的是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者信息收集工具等的准备。 (3)研究的实施阶段 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4)资料分析阶段/研究阶段 主要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是一种以文字和图表将整个研究工作所得到的结果系统、集中、规范的反映出来的

产品创新的概念

产品创新的概念 产品创新是指在产品技术变化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概念,包括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也包括新产品的商业化扩散过程。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这是因为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要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要通过向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实现。而在科技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要使自己的产品为市场所接受,就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和需求的变化坚持进行研究开发,不断地推出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竞争中获胜。也就是说产品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 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类,其中最简洁也是最重要的分类就是把产品创新分为,重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但我们在这里主要从进行更细的划分,分为五类: 1、结构性创新 结构性创新又叫综合性创新,它的突出特征是能形成新产业的创造以及老产业的重塑,并且往往能塑造产品、市场、企业和用户之间新的联结方式。这种创新界定了产品和工艺的基本结构,为以后的竞争和创新勾画了基本框架。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有IBM 计算机的360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等。 结构性创新有三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它打破了以前产业对新技术的结构性支配;其次,是设计概念的持久性,这种创新所产生的设计概念将在产业未来很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第三,是科学的作用,虽然基于科学突破的创新是支撑主导设计的基础,但主导设计本身并不是科学所激发的,它是技术与市场需要巧妙结合的产物。 2、空缺创造式创新 这类创新是对产品进行稳定、细腻的细化、改进或改变,使之支撑新市场向纵深发展。在某些情况下,空缺创造式创新只涉及较小的技术变化。因此,对生产系统和技术知识的影响是渐进性的但这类产品创新也常常能导致意义重大的新产品引入、以产品特性为基础的剧烈竞争、技术的细致改进甚至变迁。总之,空缺创造式创新的核心是使用现有技术创造新的市场机会这类创新中较突出的例子是索尼公司的“随身听”,它把轻便式耳机与便携式录音机结合起来.在个人音响产品市场中创造了一个新的空缺市场。因为空缺创造式创新引起的种种变化都是建立在现有的技术能力之上的,从而提高了它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点

第十二章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积极进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进展的产业结构格局。本章研究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它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 一、技术创新的由来 创新一般是指人的制造性劳动及其成果。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创新”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对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从技术变革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阻碍方面进行的。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制造相对剩余价值“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②。资本家通过使用新机器以降低商品的价值,从而获得利润,这实际上确实是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这是技术创新的本意所在。· 受马克思创新思想的阻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于1912年在《经济进展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看成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猎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他还提出了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生产新的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开发新的市场;

开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采纳新的组织方法。 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进行新的认识,不仅深化了技术创新的概念,而且衍生出“社会创新”、“制度创新”等相关的概念。例如:德鲁克 (P.Drucker,1909一 )从治理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给予资源以新的制造财宝能力的行为,并以此把创新划分为制造经济价值的“技术创新”和制造社会价值的“社会创新”;诺思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制度创新”,认为经济进展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过程。 技术创新对经济与社会的进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日本把“技术创新”翻译成“技术革新’:,认为“技术革新确实是开发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它应是包括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我国沿用“技术革新”概念直至90年代初。1995年,随着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为回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现代产业进展的动力。”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又进一步强调,要把建立、健全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1996年,国家科技部等单位实施了“技术创新示范工程”。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进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从此,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迅速进展。 二、技术创新的本质

研究方法概念82

1、实验:研究者通过对实验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得一个或多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从而在这一严格控制的环境中观察现象。 2、实验研究: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其目的是研究因果关系。 3、实地实验: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实验者在自然环境下,操纵自变量,来检验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4、实验室实验:在人为控制环境或人为设计的环境下 进行的实验。需要对其他因素加以严格控制,只改变我们希望改变的自变量,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的优缺点和区别: 实地实验---优点:在内部效度高的前提下,因为实地实验的环境是自然状态,测试样本比较完善等,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缺点:发生在自然环境中,很多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不易控制,内部效度差。 实验室实验—优点:可以对实验过程和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尽量排除干扰因素,内部效度高;设计灵活,试验费用比较低。缺点:研究人员营造了特殊的环境和状态,使被试和实验过程都处于非自然态;实验室规模和经费等限制,测试样本难以完备,所以外部效度低。 实验设计包含的主要成分: (1)自变量和因变量 (2)实验组和控制组 (3)主试:实验者;被试:实验对象,受试者 6、控制外部混淆变量或干扰变量的方法: 主要:组别配对、随机分配 其他:消除、恒定、均衡、抵消、盲法 7、操作自变量:操作就是在自变量上设定不同的水平, 以评估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对一组提供条件或处理,而其他组不 提供 (2)条件或变量在数量上不同 (3)条件或施加处理的类型不同 效度:测量的正确性,或者是指量表是否能够测量到其 所要测量的潜在概念。效度系数越高,表示越能测量到。 主要包括表面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内容效度,及构念 效度。 8、构念效度:指测量的准确性,即测量指标所包含的意 思与构念的定义的一致性。 9、内部效度:指结果是由于所假设的原因所致的可信程 度。实验室实验的内部效度高。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历程效度、成熟程度效度、测 试效应、测试工具效应、选择效应、淘汰效应、统计回 归效应 10、外部效度:指假设的因果关系推广到其他的因果测 量中,推广到其他不同类型的人、环境和时间当中的可 信程度。实验室实验的外部效度低。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测试效应、 处理效应、安慰剂效应、实验环境效应、多处理效应 11、统计推论效度:是以统计检验对假设的关系进行解 释的可信度。 12、内部效度和外部有效性之间的取舍:为了确保两种 效度都有不错的水平,一般先采取实验室实验检验因果 关系,再在实地试验中重新检验。但由于存在外部有效 性的问题,管理学领域较少应用实验室实验。而实地试 验因为会造成一些非预期的后果,所以使用不多。 14、预实验设计:有些研究只对一个实验组进行处理并 测量其效应,这样的实验设计师所有设计中内部效度最 弱的,不能测量出真正的因果关系。这种设计并未比较 不同的组别,也没有记录因变量在接受实验处理前后的 情况与变化,由于缺乏这种控制,这样的研究就探索因 果关系而言,并无科学价值,故称之为预实验设计。 15、准实验设计:相对于真正的实验设计而言,虽然采 用一定的操控措施,但是没有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到实验 组和控制组。特点:(!)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2) 研究进行的环境不同。(3)内部效度不及真实验设计, 外部效度优于真实验设计 16、真实验设计:既有处理组也有控制组,并且会在实 验组接受实验处理的前后记录相关信息,因此,又称为 回溯性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的结构:至少两个组,被 试随机分派到各组,每组均接收某一水平的自变量的处

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推荐下载

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国内外对技术创新概念的不同理解,重点对技术创 新的内涵和核心的介绍,以及技术创新对我国现代建设的重要影响。技术创新理论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技术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关键字:技术创新,新概念,内涵,核心 一、国内外对于技术创新概念的观点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在20世纪初期,美 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从马克思有关技术进步在长期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和有关技术进步的连续性和演进性那里得到了有关技术创新的最初启示,打破了经济理论研究上的僵局。他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框架来系统地研究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熊彼特关于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首先反映在其1912年德文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此书在1934年译成的英文版中,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熊彼特在1928年首篇英 文版著作《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是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或者说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样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s”)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在熊彼

特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关于技术创新定义的代表性的观点还有,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或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最后通过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提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商业化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设想的产生、研究方法、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技术创新是一种设想成为在工业或商业活动过程中销路好的产品或改进的产品的交换;德鲁克认为,创新的行为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森谷正规提出,技术创新就是因技术的推广而开辟了新的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创造足以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新的经济实力等等。 国内学者也对创新的概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管理学领域,清华大学的傅家骥教授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浙江大学的许庆瑞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泛指一种新的思想的形成,得到利用并生产出满足市场用户需要的产品的整个过程。广义而论,它不仅包括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本身,而且包括成果

研究法的概念的方法论问题

研究法的概念的方法论问题 近年来,我国法学理论界较多地讨论了以下一些问题:无阶级社会是否有法,调整“社会公共事务”部分的法是否有阶段性,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否也可适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公式,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法的概念问题,其中大多数又都涉及到方法论问题。本文试图围绕这些问题的方法论问题作一探讨。 一、法的词义分析 经验告诉我们,在研究问题,特别在与人有不同的看法时,应注意一个方法论,即词义分析。要注意分析同这一问题有关的、具有关键性的词,要澄清自己或别人是怎样理解的,是否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我讲这里是二层楼,一个英国人讲这里是一层楼;实际上我们指的是同一层楼;但按照各自民族语言习惯来计算层楼,也就是对“层楼”这个词有不同理解。 在法学理论界,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无阶级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有法。主要论据大体上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认为无阶级社会不可能没有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二是从恩格斯所写著作(主要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若干用语中也可推论出:恩格斯认为原始社会就有法。

本文作者认为,在无阶级社会有法和无法这两种观点之间,除了个别人的观点之外,看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分歧,分歧主要在于对法这个词的词义有不同理解以及由此而来的用词是否适当的问题。因为这两种观点所涉及的一个实质性问题是,我们是否承认这些事实和原理:原始社会并没有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当然那时有社会管理组织(氏族组织)和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也就同时形成了一种阶级意义的、具有国家强制性的行为规则,至于这种新的规则之所以出现的经济、政治、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及其形成的漫长过程,这里暂且不谈。再以后,人类开始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阶级差别的消灭,国家以及阶级意义的行为规则也就逐步消失而代之以非阶级意义的社会管理组织和非阶级意义的、但仍具有某种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之所以讲这是一个实质性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客观历史事实和科学的唯物史观的原理。笔者认为,持有这两种不同观点的人中,绝大多数都会承认这些事实和原理。即使是那些引证恩格斯著作中若干用语用来推论恩格斯也认为原始社会就有法的人,大概也会承认。因为以上讲的历史事实和唯物史观原理正是恩格斯的有关著作,特别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所叙述和论证的事实和原理。 由此可见,两种观点之间分歧主要在于对法这个词的词义有不同理解(或者像最近有人所说的,法或法律的概念有广狭义之分)。也就是说,对无阶级社会的那种非阶级意义的但却仍具有某种强制性的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_1_缪沾

!! 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关键是要加强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我曾经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技术创新无疑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却还处于不断成熟和完善的阶段,因为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等一些重要问题,还没有形成较统一的观点。有鉴于此,作者拟以本文进行一些深入探讨。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 关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历代经济学家都公开或隐含地指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是紧密联系的。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第一章中,就谈到了技术变革和经济增 长,提出了"$世纪科学研究上的专业分工增加的趋势以及机械业创新与科学家之间的联系,探讨了科学在技术变迁中的作用。 卡尔?马克思则可以被认为是最早认识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重要推动力的经济学家。美国%?&?谢勒在《 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一书中说:马克思不同于"#世纪中期其他的经济学家,他察觉到资本主义基本的天才在于它能够把资本积累和不断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内森?罗森伯格在《技术进步的历史编年学》一文中明确指出,熊彼特正是在马克思有关技术进步在长期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和有关技术进步的连续性质以及演进性那里得到了有关技术创新的最初启示。 然而,到了!’世纪上半叶,对于技术创新进行深入研究的经济学家却廖廖无几。在多数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基本上将技术和制度变化视为外生变量,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012134打破了理 摘 要: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然而,在技术创新的概念、战略、方式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上至今都 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4在技术创新概念方面,回顾归纳了围绕技术创新定义的争论,提出了作者的定义和理解;(!4在技术创新战略方面,分析了争议的原因在于划分标准不同,用比较方法对各种划分标准进行扬弃,综合和提炼后,将技术创新战略分为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两个大类,在分别对这两种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战略的几个选择原则;(54在技术创新方式方面,导出了技术创新方式的概念并分析其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区别与联系,将技术创新方式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委托创新、逆生创新等四类,在对这些方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技术创新方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技术创新;概念;战略;方式;研究中图分类号:%’6!7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89""6$(!’’"4’:9’’!!9’8 收稿日期:!’’"9’:9"" 连载 !!!!!!!!!!!!!!!!!!!!!!" " " " 缪 沾 (云南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昆明6:’!!"4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 ;"<

做课题与科研项目常用的研究方法

做课题与科研项目常用的研究方法 这段时间申报课题,看到很多老师对研究方法的名称写得不规范,故发如下内容: 研究方法不出“硬伤” 1、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 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 2、研究类型或途径、或某种提法口号不等于具体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 究,调查研究、理论研究不能与具体的研究方法并列;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上下结合等不是研究方法。 3、准确把握每种研究方法的概念特征、步骤方法。 如,文献研究法? A、概念特征:主要指围绕某个教育问题,搜集、鉴别、整理相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形成对教育问题及其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B、主要渠道: 。中国期刊网:。 C、查阅核心:(1)代表着作和论文;(2)研究问题的程度和主要观点;(3)存在的不足或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D、成果形式:文献综述、研究述评或研究背景等。 再如,教育观察法 A、概念特征:是指主持人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处于自 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者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得出分析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B、研究步骤:①明确观察目的。②编制观察量表。③组建观察团队。④ 实施观察过程。⑤整理观察材料。⑥分析观察结果。 C、案例描述:观察目的、过程描述、观察数据表、事实描述、结论分析。

D、成果形式: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观察报告。 还如,个案研究法 A、概念特征: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个人或者团体机构)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一种方法。又称“解剖麻雀法”和“个案追踪法”。其特征是个案的典型性、深入性、全面性。 B、研究分类:(1)追踪法。确定追踪研究的课题、实施追踪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提出改进意见。(2)追因法。确定问题、假设原因、设置对比、数据检验、结果分析。 (3)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作业、自传、绘画、特长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知识、情感等。 B、研究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搜集个案资料。③分析个案资料。④实施个案指导。⑤追踪指导研究。⑥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又如,经验总结法 1、概念特征:是指通过调查、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征是经验的新颖性、普遍性、实践性、发展性、实用性。特别注重经验的转化。 2、研究特点:概括主题、归纳要素、形成观点、揭示规律、验证理论。 3、基本步骤:①确立总结对象。②搜集相关材料。③现场相关调查。④分析关键资料。⑤撰写总结报告。 比如,叙事研究法 ? 1、概念特征:是指通过描述和分析有意义的教学事件、师生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工作、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从中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动特点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研究特点:以“故事”为研究载体,以叙事为主要研究途径,采用口述、现场记录、日记、开放式访谈、自传等方式开展研究。 3.基本步骤:①确定研究问题。②选择研究对象。③记录教育故事。④分析得出结论。 再如,行动研究法

案例研究方法定义

一、案例研究方法的定义 二、从研究范式来说,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环境的情况下,研究当时当地正在进行的现象,研究现象与其所处的情境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从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来看,案例研究要根据理论假设来引导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依靠多个资料来源,通过三角互证的方式,最后得到一致的结论。因此,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并不只是一种资料收集的方式,也不仅仅起到研究设计的作用,而是一种全面而完整的研究方法。 三、教育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上。教育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名学生、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某一教育制度、政策或某一教育事件等。( 又称为“个案研究”) 四、案例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分类 五、在决定采用某种研究方法之前所必须考虑的三个条件是:(1)该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的烈性是什么;(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事件的控制程度如何;(3)研究的重心是当前发生的事,或者是过去发生的事。(表1:不同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 表1:不同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资料来源:COSMOS公司)1 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类型是否需要对研究 过程进行控制研究焦点是否集中在当前问题 实验法怎么样、为什么需要是 调查法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有 多少 不需要是 档案分析法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有 多少 不需要是/否历史分析法怎么样、为什么不需要否 案例研究法怎么样、为什么不需要是 案例研究方法适用的范围是:(1)研究“怎么样” 或“为什么” 的问题;(2)在研究者对事件没有控制或控制极少的情况下;(3)研究的问题聚焦在现实问题时。根据研究目的,案例研究可以分为“解释性” 的案例研究、“探究性” 的案例研究和“描述性”的案例研究。解释性的案例研究是指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从而对抽象问题提供说明,最后进一步精炼理论、检验理论。探究性的案例研究是指通过深入了解特定案例的特殊性或个别性,从而提出理论假设。描述性的案例研究是指深入描述案例的脉络和细节,提供描述性的素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摘要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整个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依靠创新,科技与经济的进步则依靠于技术创新。创新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而创新精神是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目的、方法论功能所蕴含的创新机理以及它曾经和正在引导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因此,自然辨证法无疑对技术创新具有无法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创新精神;技术创新

目录 一、概述 (1) 二、创新与技术创新 (1) 2.1 创新的含义 (1) 2.2 技术创新的含义 (1) 2.3 技术创新的特点 (2) 三、自然辩证法对创新的重要意义 (3) 四、结论 (6) 参考文献 (7)

一、引言 现如今,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新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且具有科技竞争力的跨世纪人才就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成为新世纪我们面临的迫在眉捷的重要任务。21世纪是科技世纪,21世纪的科技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因此,新时期的科学发展特点要求科技人员既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广博的其他知识,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而这些就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作用。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变的尤为重要。 二、创新与技术创新 2.1 创新的含义 所谓创新,是将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性;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开拓和利用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个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去改进生产方法和商业方法,也就是说改进生产技术,占领新的市场,投入新的产品等等”。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将“创新”概念引入了管理学领域,将创新活动理解为任何一种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他认为,创新活动包括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两类。他所谓技术创新是指为某种自然物找到新的应用,并被赋予新的经济价值的行为,而社会创新则是指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取得较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行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诺斯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将创新理解为制度创新,认为经济发展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互动的过程。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规定》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动力”。 2.2 技术创新的含义 从最根本的创新出发,我们又可以深入理解技术创新的意义。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创新”的概念衍生而来的,而创新一般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成果。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产业经济学论文 题目: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苹果公司为例 姓名:郭庄靖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金融 班级:金融092 学号: 2011年12月15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以苹果公司为例 金融092 郭庄靖 摘要: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是否适合自身发展。我们以苹果公司为例探讨苹果公司是如何进行自身的技术改革,让企业发展到IT产业的龙头。 关键词:技术创新发展苹果公司 技术创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经济发展观,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不能把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或单纯的技术活动,而要正确把握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全过程。正因为如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是各类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 苹果公司自1977年成立以来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运用创新性模式经营,自己有着一套自己的经营模式。手机最早是美国IT巨头摩托罗拉公司发明的。到本世纪初,世界手机生产巨头确立,我国手机生产商也达20余家。在这一背景和市场格局下,投资研发和生产手机,无疑隐藏着巨大风险,在如此白热化的竞争中,很难想象有人会中途冒险进入这个行业。 然而,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iphone,之后就成为炙手可热的街机。归根到底还是产品的独特性与不间断的创新。包括iphone在内的ipod、ipad,苹果的每一款产品都可以视为艺术品,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苹果一直在坚持创新基因,路径没有大的改变,但创新的方式在改变。从最早的技术导向型创新,转到了今天的价值创新,这是商业模式的改变。最突出的例子就是iPod与iTunes。回顾历史,1999年三星就已开发出MP3,而iPod直到2001年才出来;1999年美国东北大学学生 ShawnFanning开发出Napster,可以免费下载音乐,苹果在此创意推动下与音乐发行公司商谈,最终推出了iTunes。虽然这两样东西都不是苹果首创的,但苹果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产品+内容”的组合,实现了价值创新,很好地构建了一个双边市场,使产品连接两边不同的用户,本身做成了一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随着一边用户的增多、价值的体现,会导致另外一边用户数量的增加。无论是iMac、iPod,还是iPhone、iPad,你会发现苹果的产品一边连着广大消费者,另外一边联系着应用程序开发商。这样一个平台建立起来,既有跨边的网络效应,也有同边的网络效应,很多人看别人用iPhone,就有一个追随效应。由于网络效应的作用,成功的平台享有递增的规模效益。所以说,今天苹果的创新不是仅仅着眼于产品,而是把产品做成一个平台。随着使用苹果产品的人越来越多,愿意做应用程序开发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聚集效应就出现了。由此,它的颠覆性创新的生态系统就构建起来了。 从“让用户容易使用、乐于接受”到“塑造用户新的使用习惯”,可谓苹果对“技术创新”和“技术领先”的独到理解。“用户体验”的另一层含义是审美:独特、精致的产品设计,让人产生审美的愉悦和“炫酷”的感觉。乔布斯深

案例研究方法的定义(精)

一、案例研究方法的定义 从研究范式来说,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环境的情况下,研究当时当地正在进行的现象,研究现象与其所处的情境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从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来看,案例研究要根据理论假设来引导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依靠多个资料来源,通过三角互证的方式,最后得到一致的结论。因此,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并不只是一种资料收集的方式,也不仅仅起到研究设计的作用,而是一种全面而完整的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上。教育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名学生、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某一教育制度、政策或某一教育事件等。( 又称为“个案研究”) 二、案例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分类 在决定采用某种研究方法之前所必须考虑的三个条件是:(1)该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的烈性是什么;(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事件的控制程度如何;(3)研究的重心是当前发生的事,或者是过去发生的事。(表1:不同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 表1:不同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资料来源:COSMOS公司)1 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类型是否需要对研究 过程进行控制研究焦点是否集中在当前问题 实验法怎么样、为什么需要是 调查法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有 多少 不需要是 档案分析法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有 多少 不需要是/否 历史分析法怎么样、为什么不需要否 案例研究法怎么样、为什么不需要是案例研究方法适用的范围是:(1)研究“怎么样” 或“为什么” 的问题;(2)在研究者对事件没有控制或控制极少的情况下;(3)研究的问题聚焦在现实问题1(美)罗伯特.K.殷,周海涛主译,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P7。

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谈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的要求和途径 1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条件和要求 1.1创新需要理论指导和知识支撑,需要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 创新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创新行动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奢谈技术创新就好比是盖空中楼阁。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克服一切困难,勇于解决任何复杂的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科技成果;要求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掌握各种新的知识;创新还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技术创新才能脚踏实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具备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自身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主动行为。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效创新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企业的创新者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它包括企业的研发人员、企业家、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等。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思想意识、管理素质和组织才能的一种综合表现,本质是一种锐意进取、勇于挑战的创业冲动。 1.3要开展技术创新,企业必须具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创新构思的形成、开发设计、中间试验直至生产管理等环节组成的连续过程,它要求企业必须按技术创新的目标建立快捷、高效、既充分发挥各部门功能,又能实现整体协调、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以及最佳配置企业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员工创新积极性、能动性的管理方式。所以,创新的机制和管理是企业能否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 1.4开展技术创新,要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都要量力而行。我们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上主要以应用为主,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方式,共同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节约技术创新的成本。 另外,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谨防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脱节。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企业原有的技术资源,防止不切实际的“变革”和由此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要努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收入。 2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 2.1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创新意识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技术创新,实施“科教兴企”战略,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位员工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明天的饭碗”,形成人人关心科技进步的氛围。 2.2面向市场,结合实际开展技术创新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技术创新主要应该在施工技术集成化等方面进行努力。应在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结合自己的特点确定科研攻关项目和引进先进技术,为把我公司建成综合发展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而奋斗。 2.3重视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大力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在人才使用中,大胆启用年轻同志到重要技术岗位任职,并通过科技研究和攻关,锻炼科技队伍。给科技人员在生活、工作上创造有利条件,制订有关职称晋升、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极大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搞清概念: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 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 多见于理工科和软科学。 技术路线是指申请者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顺利的实现既定目标.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并不是技术路线的复杂性. 技术路线是指进行研究的具体程序的操作步骤,应尽可能详尽.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在开题报告中,可以先写技术路线,再写研究方法,再略述可行性分析。论文研究方法 (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在开题报告中说明两~三个即可)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全球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面前,技术创新己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而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能否健康、稳定成长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这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拥有充沛的活力,与正处于改制阶段的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创新更有动力。截至200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既。我国GDP的5.既、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叽、税收的46.器以及出口总额的62 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繁荣昌盛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体制改革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的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在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而这些科研机构不具备将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权力与能力,导致了大量的创新成果无法在实现其最终价值。反观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规模、技术的限制,自主创新的能力较低,以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为技术创新主要模式,对技术转移的依赖性很高。

中小企业对各类科技成果的大量需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大力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而中小企业在吸收先进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从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的研发工作,促进了科研体制的改革。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 (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 (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 (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 (3)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创新的意义及价值

创新的意义及价值 没有创新就缺乏竞争力,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价值的提升。对于创新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作许多分析评论。但从方法论的角度,创新只是两层:其一、从无到有;其二、新的排列组合。从无到有:原来没有的东西,我们把它发明了出来,比如电灯,爱迪生把原来没有的东西发明了出来,这是创新。新的排列组合:已有两个或多个事物,有心的发明家把它们通过一定的手段,组合在了一起,新的使用价值出现了。比如MP3手表,手表是已有的事物,MP3也是已有的事物,有心的发明家把两者通过一定的手段组合在了一起,产生新的使用价值,这也是创新。比如昆仑雪菊的行业权威资讯,2011年前网上关于新疆昆仑雪菊的资讯非常少,几乎一篇有价值的介绍文章都没有,礼氏物语高档礼品网站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长期调研,发布了一系列昆仑雪菊专题资讯文章,为行业做出有价值的内容,这就是创新。 无论是获取哪一种形式的创新,都需要认真的工作态度,专业的工作素质,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企业发展中,技术创新尤其重要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高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为企业创新活动的核心内容,它为组织的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世界上大的跨国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都高达数十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自己的强大研发机构和团队的创新实践,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成为赢家。近些年来,我国的华为、海尔、联想等公司也加大了研发投入。更令人惊奇的是中小企业也锐意技术创新,在市场竞争中获取高效益回报。如分布在世界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的大量中小企业,都是以自身的技术创新成就来创业发展,成为今天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最重要部分。技术上的创新在产品的生产方法和工艺的提高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提高物质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减少投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工艺,从而降低成本。在企业的竞争中,成本和产品的差异化一直都是核心因素,技术的创新可以产品的成本,同样,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会为企业的产品差异提供帮助,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其创新的能量,就一定能在市场中击败对手,占据优势地位。当然技术创新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因此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条件,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创新还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管理上的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