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河漫滩三种草本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汾河河漫滩三种草本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汾河河漫滩三种草本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示例

杭州疏林草地优秀案例之一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案例分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古代诗人对杭州西湖景色的描述,道出了杭州草坪是那么欣欣然而有生意。在杭州的园林绿地里,草坪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两个公园中,开阔的草坪约占整个公园陆地面积的40%左右[4]。但杭州夏季炎热,不宜多采用大面积的空旷草坪,以疏林草地为主,可提高草坪在夏季的利用率。疏林草地是杭州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特色之一,涌现出许多疏林草地的植物造景佳作。本专题将对杭州优秀的疏林草地案例进行分析。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平面图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面积约14080m2,是花港观鱼公园内最大的草坪活动空间,也是杭州疏林草地景观的杰出代表。 雪松大草坪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在体量上相互衬托,十分匹配。雪松单一树种的集中种植体现树种的群体美;适当的缓坡地形,更强调了雪松伟岸的树形。四角种植的方式,既明确限定了空间,又留出了中央充分的观景空间和活动空间,景观效果与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根据植物景观的平面布局,雪松大草坪可基本划分为3组植物,下面分别分析各组植物的景观特色。 A组植物(图02)

为强调公园的休闲性质、适当缓和雪松围合形成的肃穆气氛,设计者在本组雪松林缘错落种植了8棵樱花,春季景观效果突出。 该组植物结构简单、层次分明。 雪松深绿色的背景为盛开的樱花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折线状自然种植的单排樱花恰似一片浮云,蔚为壮观。 其合理的间距与冠幅体现了整体性与连续性。由于樱花的观赏时间较短,故大多数时间仍以欣赏雪松群植的形体美为主。 樱花的平均高度约为雪松平均高度的1/3,上下层次清晰。樱花间距5~8m,为现有平均冠幅的1倍以上,三三两两的组合彼此呼应,体现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并预留了较大的生长空间。 在平面图上还可以发现,8株樱花的疏密变化与12株雪松的组合颇为类似,中间紧,两头松,模拟自然界从密林至林缘的生长模式产生自然的景观效果,并以类似的组合方式使两种植物具有内在的联系,和谐统一。 B组植物(图03-04)

常见野生植物及其作用

秃疮花

【药材基原】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晒干。 【性味归经】苦、涩,凉。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用于扁桃体炎,牙痛,淋巴结结核;外用治头癣,体癣。 【用法用量】3~5钱。外用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鲜草捣烂,投入污水中,可杀孑孓灭蚊。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备注:五一营期间在凤翔县马村见到很多 绣球小冠花 【功效】:强心利尿。 【主治】:用于心悸、心慌、气短,水肿。【性味归经】:苦,寒。心经。 备注:五一营在东风水库土坝一侧见到过绞股蓝

【绞股蓝】又叫白味莲、遍地生根、甘茶蔓、公罗锅底、公锣锅底、绞服蓝、绞股兰、七叶胆、五爪金龙、五爪龙、小苦药 【来源】葫芦科绞股蓝属绞股蓝喜阴湿、疏松肥沃的土壤。种地以日照少的疏林、山谷、田坎、水坑边、房屋前后坎、山坡路旁、岩脚根等 【药用部位】全草 【功能与主治】补虚,清热,解毒。用于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夏至草

【别名】小益母草、白花夏枯、灯笼棵、茶所 【性味归经】 中药味微苦,性平。有小毒。养血,调经。 蒙药味微辛,性寒。利尿,退翳。入脾经。 《陕西中草药》: "味微苦,性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用于贫血性头晕,半身不遂,月经不调。消炎、利尿。用于翳障沙眼,结膜炎及遗尿症。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血虚头昏;半射不遂;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疮痈;冻疮;牙痛;皮疹瘙痒。 《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治贫血性头昏,半身不遂,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煎服或熬膏。 中药6—9克,水煎服,或熬膏服用。蒙药多入丸散剂。 【药材来源】唇形科夏至草属植物夏至草的全草。 【药材采收】夏至前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炮制】除去杂质、残根及老梗,喷淋洗净,沥干,稍闷,切片,干燥。 夏枯草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

我国的森林生物量研究

第22卷 第5期世 界 林 业 研 究Vol.22 No.5 2009年10月World Forestry Research Oct12009 我国的森林生物量研究3 马 炜 孙玉军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摘要:论述了我国森林生物量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对乔木层、林下植被、凋落物、粗木质残体、根系以及区域尺度的生物量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了直接收获法、回归模型、平均换算因子法等常见的森林生物量估测方法。 最后提出当前我国在研究重点分布、基础数据采集以及空间尺度转换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森林生物量研究在遥感监测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模型估算,粗木质残体,尺度转换,遥感反演 中图分类号:S7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41(2009)05-0071-06 Forest B i oma ss i n Ch i n a Ma W ei SunYujun (The Key Laborat ory for Silviculture and Conservati on of M inistry of Educati 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jing100083,China) Abstract:Forest bi o mass has great research and app licati on value in f orest ecol ogical syste m.Con2 cep ti on,significance and devel opment hist ory of China’s f orest bi omass were exp lained.Extra e m2 phasis was p laced on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forest bi omass in China.An intr oducti on was made on the researches including dom inant s pecies,vegetati on,litter,coarse,r oot and regi onal scale bi omass esti m ati on as well.Some common forest bi omass esti m ati on methods were su mmarized, such as harvest,regressi on model,and bi omass-expansi on-fact or equati on.There still existed s ome shortages in forest bi omass research in China,i.e.in dis p r oporti on of study field,the collec2 ti on of basic data and the scaling-up of measure ment.Finally,the devel opment trend of forest bi o2 mass was pointed out. Key words:forest bi omass,esti m ati on model,coarse woody debris,scaling-up, re mote sensing inversi on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近十几年来,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基础数据用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以及揭示森林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和养分循环等功能过程的变化规律[1-2]。森林生物量已成为量度森林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并为生态系统的碳汇和碳素循环研究提供关键数据,在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3-5]。目前国际林联(I U FRO)在《国际森林资源监测大纲》中已将森林生物量列为最主要的监测项目之一[6]。 我国植被生物量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对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乔木、林下植被、凋落物、粗木质残体、根系等生物量进行了大量估测,开拓了不同森林类型、不同气候带与区域尺度生物量等研究领域。目前,我国森林生物量已经有了大量点上的分散资料的积累,这 3收稿日期:2009-05-23 基金项目: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计划资助项目(948)(2008-4-48);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基于树木生长的森林碳储量模型(2006002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碳循环研究(30571492)作者简介:马炜(1985-),男,福建龙岩人,硕士,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研究,E-mail:bright m a wei@https://www.360docs.net/doc/a110060279.html, 通讯作者:孙玉军,E-mail:sunyj@https://www.360docs.net/doc/a110060279.html,.an

草本植物

6.1 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var. scoparia 【科属名称】藜科Chenopodiaceae ,地肤属Kochia Roth.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 。根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圆柱状,淡绿色或带紫红色,有多数条棱,分枝稀疏,斜上。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无毛或稍有毛,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通常有3条明显的主脉,边缘有疏生的锈色绢状缘毛,茎上部叶较小,无柄,1脉。花两性或雌性,通常1~3个生于上部叶腋,构成疏穗状圆锥状花序,花被近球形,淡绿色,花被裂片近三角形,无毛或先端稍有毛,翅端附属物三角形至倒卵形,膜质,边缘微波状或具缺刻;柱头2,丝状,紫褐色,花柱极短。胞果扁球状五角形,果皮膜质,与种子离生。种子卵形,黑褐色,稍有光泽。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与习性】分布几遍全国,多生于荒地、路边、田间、河岸、沟边或屋旁。地肤适应性较强,喜温、喜光、耐干旱瘠薄,耐寒,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较耐碱性土壤,肥沃、疏松、含腐殖质多的壤土利于地肤旺盛生长。 【水土保持功能】地肤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多种土壤环境下自然繁殖生长。地上部分生长繁茂,具有截留降水、覆盖地表、保持水土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抗盐碱能力,可用于盐碱地改造。 【资源利用价值】果实称“地肤子”,为常用中药,能清湿热、利尿,治尿痛、尿急、小便不利及荨麻疹,外用治皮肤癣及阴囊湿疹。地肤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每百克可食部分含维生素B 1 0. 13mg 、维生素C62mg 、胡萝卜素5 012mg 、蛋白质502g 、脂肪0. 8g 、糖类8g 、硫胺素0.15g 、核黄素0.31g 、抗坏血酸39mg 、尼克酸1.6mg 、另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种子中含有三萜甙和脂肪油,碘值约140 左右,具十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地肤还是一种理想的、又极具开发价值的野生食用油脂植物资源,其种子含油量为16%,其中亚油酸占48%,油酸占38%。地肤中粗蛋白含量高达18.3%,含10余种氨基酸,粗纤维14.9%,粗脂肪2.4%,富含Fe 、Cu 、Zn 、Mn 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 等,茎叶是家禽、家畜喜食的青饲料,营养较全,饲用价值较高,是一种优质的天然维生素补充料。地肤的幼苗是一种极好的野生蔬菜,营养价值高,又具有保健功能。另外,地肤可以在一些粗放地段,临时性绿地进行栽植,也可在一些高雅的植物丛中做配植,起到点缀作用,观赏性好,管理简便。 【繁殖栽培技术】种子繁殖。播种前精细整地,条播行距0.5~0.8m ,覆土0.4~0.5cm ,播种量为1kg/hm 2,播前稍镇压。一般4月播种,播后保持土壤湿润,约10天出苗。苗出齐后要及时间苗、定苗,并及时松土、除草,适时浇水,每年施追肥2~3次。植株长到15~20cm 高时,即可结合间苗采收幼苗,4~7月可陆续采收嫩茎叶;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晒干供用。茎叶切段晒干即可。种子收获后,脱粒干燥,保存备用。 图7-1 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var. scoparia.(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1 / 7 第4章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1.概念: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或所有的生物)(准确记忆) 2.正确理解群落的概念:(理解) ①“同一时间”:随时间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②“一定区域”: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③“各种生物”: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④“集合”: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聚集,而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3.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 ?全部种群???→?所有种群 群落 4.种群和群落的比较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 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地位:丰富度是群落的首要特征 ③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 落结构也越复杂 三、种间关系 2 / 7

相互依存, 减少,呈现“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数量上呈现出 ①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最终 败,如图 ②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近, 随环境等外界因素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 对寄生种群有利,对寄主种群有害。 【规律总结】 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 (1)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 (2)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捕食 (3)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2.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3 / 7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一、目的意义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1]。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而草本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了解和保护草本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 2、测定方法 (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置1个50cm×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重要值 = 相对多度 + 相对频度 + 相对盖度 其中,相对多度 = 某种的多度 所有种的多度之和× 100% ;多度 = 某种的个体数 所有种的个体数之和 相对频度 = 某种的频度 所有种的频度之和 × 100% ;频度 = 某种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 相对盖度 = 某种的盖度 所有种的盖度之和 × 100% 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bit)= –∑P i log e P i

其中,P ——种i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i 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 1 –Σ(N i / N)2 其中,N ——种i的个体数; i N ——群落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三、结果与分析 1、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 表1 两耳草 + 地毯草 + 天胡荽群落表 种名总株数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重要值两耳草1416 25.22 9.88 33.16 68.26 地毯草897 15.98 11.05 24.4 49.43 天胡荽1054 18.77 9.3 9.5 37.57 黄花酢浆草505 9 5.81 7.59 22.4 水蜈蚣398 7.09 7.56 3.73 18.38 假俭草322 5.74 4.07 7.7 17.51 丰花草68 1.21 8.14 7.61 16.96 三点金267 4.76 7.56 3.71 15.94 堇菜113 2.01 8.14 1.02 11.17 纤毛鸭嘴草176 3.14 4.07 1.35 8.56 狗牙根100 1.78 4.65 1.09 7.52 崩大碗46 0.82 4.07 1.55 6.44 马唐147 2.62 2.9 0.49 6.01 雾水葛26 0.46 4.07 0.5 5.03 车前草21 0.37 1.74 1.92 4.03 铺地黍15 0.27 1.74 0.57 2.58 瓶尔小草31 0.55 1.16 0.64 2.35 蛇莓8 0.14 1.16 0.17 1.47 黄鹌菜 2 0.04 0.58 0.1 0.72 苦麦菜 1 0.02 0.58 0.1 0.7

常见可食用野生植物

常见可食用植物实物 1、一点红: 味道清香,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消炎之功效,现在多做野菜栽培

3~4月采其全草,洗净炒食、作汤,根可煮食。菜可晒干,吃时用水泡开炒食。药用可治腹泻、痢疾(单味水煎服),也可治目赤肿痛,高血压以及各种出血症。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如荠菜拌香干、荠菜炒鸡蛋、荠菜烩豆腐、荠菜肉丝汤、荠菜春饼、荠菜馄饨等,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荠菜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中医认为荠菜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之效用。常用来治疗下列疾病: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便血、尿血、咯血、崩漏等各种出血症;浮肿、小便不利、尿痛;目赤肿痛、结膜炎、夜盲症、眼生翳膜及青光眼;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等。常吃荠菜,对防治软骨病、麻疹、皮肤角化、呼吸系统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医药界将荠菜中的提取物用于治疗高血压症,服其煎剂或用它沏茶喝,颇有疗效。

嫩叶可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糖类。。也可入药,甘、温、无毒,具有收敛止带,止痢止血的功效。 4、黄栀: 栀子花含挥发油、黄酮、栀子素、鞣质、栀子苷、栀子次苷、藏红花酸等成分。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寒,具有清肺、凉血功效,可用于肺热咳嗽、鼻衄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栀子花性寒、无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炎、凉血等功效。 民间用鲜桅子花12克加水煎汁后,调入适量蜂蜜服,食之可清肺凉血。也可用烘干研细末的栀子花吹入出鼻血的鼻内,起清肺凉血之功效。栀子花还可入肴做菜、做汤、煮粥。

全草可食,味平淡。通常在5~9月中旬采嫩茎叶,用开水烫软,将汁轻轻挤出,加入调料即食。全草供药用,能治痢疾、退热,并有消炎和利尿作用。捣烂外敷肿毒处效果很好,也可用治毒蛇咬伤、痔疮。肉质草本,肥嫩多汁。 6、车前草: 山野中常见的野菜之一。具有利尿、止泻等作用。车前草可煮熟生吃、做汤、做粥或炖着吃,如凉拌、车前草肉片汤、车前草叶粥、车前草炖猪肝等,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佳蔬野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导学案-精选教育文档

第五节群落演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能力目标:调查身边群落的演替情况,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P78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资料后思考: 思考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这就是本节要讲述的内容) 思考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到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1、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________________的。如果________________受到干 扰或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________, 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__________,最后,群落会达到一个 __________的阶段。 2、像这样随着__________,一个______被__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二)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1)初生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生演替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裸岩阶段、______阶段、苔藓阶段、____植物阶段、灌木阶段、________阶段。 思考3、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思考4、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思考5、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 (3)除了裸岩上的演替外,水生演替也发生属于初生演替。 水生演替常开始于水域和陆地环境交界处,即沿淡水湖或池塘的边缘。由于水生植物的占据和动物带的有机物使池底逐渐变浅,然后变成陆地。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_______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 了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的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 乔木森林。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就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就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就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 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与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 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就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 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就是样方的边 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 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 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4)人类影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1)(1)

生物群落的演替 引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教学过程 一、群落的演替的概念: 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群落往往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演替是群落长期变化累积的体现,主要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1. 原生演替: 是指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却被彻底消灭了的原生裸地中发生的生物演替。原生演替在水体环境和陆地环境中郁可以发生。 2.次生演替: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都会发生次生演替。引起群落发生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有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其中人类活动是主要的,如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等造成的破坏。 二、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的因素: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在很多情况下,群落内的优势种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使内部环境越来越不适于自身的发展,而为其他种群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这些关系随着群落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调整。虽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但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出现大的变动,如气温、洪水、干旱等,也常成为引发群落演替的重要条件。三、知识梳理 概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 概念 群落演替原生演替 举例: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学 分类灌木森林 概念 次生演替 举例:被砍伐、火烧后的森林、 弃耕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 内部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https://www.360docs.net/doc/a110060279.html,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外界因素:气温、洪水、干旱及人类的经济活动, 如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建造水库等。 1.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顶极群落才会中止。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现象就叫演替。如:一块农田,如果人们不去耕耘和种植,任其自然发展,不用多久,就会长满各种野草。多年以后,农田又会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减少,各种灌木又繁茂地生长起来。再过若干年,一些高大的乔木也在这里生长起来,灌木又处于次要地位。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这块农田演变为一片森林。在不受外力的干扰情况下,它将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森林群落,而不会被别的群落所取代,成为顶极群落。 1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目的意义: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调查,掌握群落多样性调查方法。通过对植 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掌握群落内多样性和群落间多样性分析方法;通过对校内外荒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调研,分析人为因素对于杂草生长的影响。 调查内容: 调查的植物包括狗尾巴草(禾本科)、马唐(早熟禾科马唐属)、狗牙根草(禾本科狗牙根属)、灰枝笕、灰绿藜、葎草(桑科)、龙葵(茄科)、臭草(禾本科)、草熟禾、打破碗碗 花等常见野生杂草。 一.基本概念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 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即使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 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他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量。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其他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他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测绳。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 三.内容与方法 (一)样地的设置 1.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2.取样技术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进展-生物论文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摘要: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森林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建立森林生物量模型的目的是制定全国森林植被(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生物量的计量标准,为评价我国森林生产力和森林质量,以及监测我国的森林固碳释氧能力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生态系统 1 森林生物量 生物量是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一种或数种生物有机体的总重量,或者一个群落内所有生物有机体的总重量,前者是种的生物量,后者是群落的生物量。生物量实质是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上通过同化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和能量。群落生物量的多少,反映了群落利用自然潜力的能力,是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 森林生物量是近代林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内容,它是指各种森林在一定的年龄、一定的面积上所生长的全部干物质的重量,它是森林生态系统在长期生产与代谢过程中积累的结果。森林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数据,主要有3个研究目的:一是在全球或区域的尺度上通过对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与气候因子、植物群落分布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估算地球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森林具有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与森林碳汇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使森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二是在生态系统的尺度上,某一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的分布格局和机理可用来揭示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索维持持久林地生产力和健康

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在生理要素和外在生态条件,为评价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三是森林生物量作为可再生的生物能源,通过生物技术措施来提高短轮伐期能源林的生物产量和生产力水平、能源林收获与加工贮存以及能源转换利用等技术,均是森林生物量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最早有关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报道,德国几种森林的枝叶掉落物和木材重量的测定。后来在研究森林自然稀疏问题时,探讨了森林的初级生产量。1944年,Kittredge利用叶重和胸径的拟合关系,成功地拟合了白松等树种预测叶量的对数回归方程。但这些研究都是局限于少数树种局部地段针对某项目的独立研究,总体上来说,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关心生态系统到底能为人类提供多少有机物,世界上开始重视对森林生物量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碳循环研究得到重视,研究者将以往在斑块水平的生态系统研究成果和生物量数据,扩展到景观、区域乃至全球的空间尺度上,从而科学地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大气中发挥的碳源和碳汇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我国生物量研究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初,少数学者在部分地区对为数不多的树种开展了生物量测定和研究工作,以后的数十年里发展迅速。潘维俦等对杉木人工林的研究,冯宗炜对马尾松人工林的研究,以及李文华等对长白山温带天然林的研究,使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研究在人工林和天然林两个方面得到了发展。冯宗炜采用特征木调查与分层切割等方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森林群落的生物量及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全国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量

50种草本植物

50 种 草 本 植 物 | 环牟 艺素 11 婷

1.百日草[菊科] [百日草属] 形态特征: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100cm,茎直立,有刚毛。 叶对生,椭圆形,全缘,有短刺毛。头状花序着生于枝顶,舌状 花扁平、反卷或扭曲,常多轮呈重瓣状,有白、绿、黄、粉、红、 橙等色,或有斑纹,或瓣基有色斑。栽培品种可分为大轮型、中 轮型、小轮型三类。 生长习性:喜温暖,不耐寒。宜阳光充足,在长日照条件下舌状 花增多。耐干旱,忌连作。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花期6~10月。开花期间需追肥。 园林用途:百日草花期长,为夏、秋季花坛常用花坛。这是夏季花坛布置最理想之草花。高型品种可用于切花,水养持久。矮型品种用于花坛,也可作盆栽观赏。 繁殖培育:播种法繁殖,发芽适温20~25℃,7~10天萌发,幼苗经2~3次移植后定植。欲供秋季花坛使用,应于夏季播种,并摘心2~3次。 2.百子莲[石蒜科] [百子莲属]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根状块茎,叶直立,线状披针形,近革质。花葶直立,高 至60cm,伞形花序,有花10~50朵,花漏斗状,深蓝紫色, 花期7~8月。 生长习性:要求温暖湿润环境,喜光照充足,砂质壤土。越冬 温度不得低于8℃。 园林用途:温暖地区宜庭院种植,可以观叶、赏花或作切花。 寒冷地区盆栽观赏。 繁殖培育:用分株或播种法繁殖,生长期间应多浇水,多施肥。 北方寒冷地区盆栽室内越冬。也可作促成栽培。 3.半枝莲[唇形科] 产地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河南省确山县为现在主产区,近年 来发展量较大。 形态特征: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株高30-40厘米。花期5-6月,果期6-8 月。 生态环境:多见于沟旁、田边及路旁潮湿处。过于干燥的土壤不利生长。 半枝莲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 4.波斯菊[菊科] [秋英属] 产地分布:原产墨西哥及南美其他地区。在中国各地广泛栽培 形态特征: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20~150cm。茎纤细而直立,株 形洒脱。花色从白、粉红至紫红。盘心管状花黄色。花期9月至霜降。 生长习性:喜温暖、凉爽的环境,不耐寒,也怕酷热。耐瘠薄。短日 照植物,要求光线充足。 园林用途:植株高大,又能自播繁衍,可作为花境种植材料,也可片 植于路边或草坪边及林缘。花枝可作为切花材料。 繁殖培育:播种、扦插法繁殖。播种可于早春在露地直播。应注意及时间苗。幼苗4片真叶后就可进行摘心,移植。6月初定植,株距50cm左右。春播者至秋天方能开花。也可于初夏用嫩枝扦插。

苏教版必修三生物群落的演替作业

生物群落的演替 1.有关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原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 .原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 B ?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起点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 C. 一般来说,原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 ?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能量减少 3.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是() A ?裸地形成T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T环境变化T物种竞争T环境变化T群落稳定和平衡 B ?环境变化T裸地形成T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T物种竞争T群落稳定和平衡 C.裸地形成T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T物种竞争T环境变化T群落稳定和平衡 D ?环境变化T裸地形成T物种竞争T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T群落稳定和平衡 4.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是群落自身发展的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B .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C. 一般来说,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逐渐增多、结构逐渐复杂的方向发展 D ?海洋生态系统中不会出现群落演替 5.我国在某些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当地森林、草原等的面积 B .改变产业方向,提高经济效益 C.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D.增加植被 6.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群落的演替 B .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C.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D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只是破坏性的 7.人类的下列活动,有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 A .围湖造田 B .过度放牧 C. 封山育林D .退草还耕 【能力提升】 &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快 B .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 .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9.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 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B .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D .垂直结构 10.下列关于演替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群落也像群落个体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到死亡的过程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报告

_____种群密度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野外调查时对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的一个实测数据。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地质罗盘(指南针),GPS(经纬仪),海拔表(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测高仪,望远镜,照相机,大比例地图。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取样方法的设计 在植被研究中取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这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常用的几种主要方法为:代表性样地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本实验采用代表性样地法。 1、代表性样地法 这是一种根据主观判断有意识地选出某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因此是主观选择取样。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资料不能用于统计分析,但是却适用于像排序等某些多变量分析技术。 (二)取样技术 (1)标准样方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样方类型: 记名样方、面积样方、质量样方、永久样方。 1. 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总面积的5%~10%或1%。 2、样方形状 样方形状为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3、样方面积

①样方的范围(最小面积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结果与计算 2结果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种群特征增长型 年龄组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

a 、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 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J型增长” a、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 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时间 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S型增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曲线中注意点: (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