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地图建构之研究

企业知识地图建构之研究
企业知识地图建构之研究

電子商務研究,2004年秋季

第二卷,第三期,頁279-296 企業知識地圖建構之研究

蔡丞

國立中山大學

顧宜錚

國立中山大學

梁定澎

國立中山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

摘要

知識是決定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核心資產,隨著近年來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然而要能夠對知識做良善的管理,勢必先要對企業的知識分佈與強弱能夠做很好的評估與分析。企業的知識經過分類並評估其強度後,可以建立企業的知識地圖,作為知識管理的基礎。本文提出一個建構企業知識地圖的方法,可已有助於分析企業的管理性知識的分佈。並以實證研究以台灣企業為對象做調查,結果發現不同產業的知識分佈與強度在支援活動上有顯著的差異,而造成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產業的特性。

關鍵字:知識地圖、知識分佈、知識強度、知識管理Methodology for Constructing Corporate Knowledge Maps

Cheng Tsai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Yi-Cheng Ku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Ting-Peng Liang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80電子商務研究

Abstract

Knowledge is the core asset that determin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n enterprise.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has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better manage knowledge assets, it is essential to assess the int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an organization, through which knowledge can b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to build a knowledge map.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for constructing corporate knowledge map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aiwanese firms indicate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firm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ffect the int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knowledge.

Keywords: Knowledge Map, Knowledge Distribution, Knowledge Intensity, Knowledge Management

壹、導論

知識是合理的信念或想法,是增加實體的能耐以有效地行動的基礎(Huber, 1991; Nonaka, 1994),人類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而企業亦運用組織的知識—組織記憶(Organization Memory),或稱之為智慧資本(Intelligent Capital)來創造競爭優勢(Stein and Zwass, 1995)。然而,知識的本質為何,卻需要由不同的觀點來加以銓釋(Alavi and Leidner, 2001)。就心思狀態而言,知識為知道與瞭解的狀態;若以物件的觀點來看,知識是一項物件,可以被儲存和操弄;就程序的觀點而言知識是應用專門知識的過程;就資訊存取的觀點來看,知識是資訊的存取狀況;以能耐的觀點而言,知識是影響行動的潛能。

企業組織在日常營運的過程中,均需要用到知識,也不斷創造出新知識,知識的品質也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因此,企業必須將知識予以累積和再利用,構成企業的無形資產(Alavi and Leidner, 2001)。為了能效地管理知識,許多知識管理的方法、原則以及架構陸續被提出(Wiig 1994; Nonaka 1994; Davenport and Prusak, 1998)。知識管理便是對組織內、外部的相關知識作有效率地定義、擷取、選擇與轉換、儲存、分享、運用、創造與利用,以提昇組織競爭優勢的管理活動。知識管理的具體工作包括三項,第一為建構知識地圖或超文件,經由知識地圖可以讓組織中的知識項目和彼此關係清楚的顯現;第二為塑造知識管理文化,鼓勵知識分享;第三為建構知識基礎建設,包括運用資訊系統與人員間的互動及協同合作來提升知識的威力(Davenport and Prusak, 1998)。

要能夠有效的管理企業知識,勢必先要能夠對企業的知識狀況作

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 281清楚的表達。「知識地圖」便是用來描繪組織所擁有的知識及其分佈情況,以便能夠進而協助組織利用知識(Davenport and Prusak, 1998; Zack, 1999)。過去知識管理的研究中並沒有提出一套很好的方法及架構能將企業知識做良好的的分類、表達、比較、分析、及評估。雖然很多學者已對知識管理的技巧與問題做過多方面的探討,但是對於企業知識地圖的建構,及不同企業是否在知識分佈上會有所差異的探討則非常缺乏。本研究的目的在提出一套建立組織整體知識地圖的方法,並透過衡量企業的知識分佈情況,比較不同企業與和產業間的差異。

本文包括五大部份,第二節將探討相關的文獻,第三節提出一個知識地圖的建構架構與分析流程,第四節說明以所建構之工具,對台灣的實際產業做實證分析結果。最後則提出結論與建議。

貳、文獻探討

一、企業知識地圖

知識地圖是呈現一個組織中知識狀況與關係的工具。企業解決問題時往往需要許多不同的知識,因此知識和知識之間,具有某種程度的關聯和因果關係,這些特殊結構的組成亦可稱之為知識地圖(Howard, 1989)。知識地圖的基本功能在於記錄與揭露組織中擁有知識的人員目錄,故又稱之為知識黃頁「yellow pages」,其目的在於確保能即時尋找到相關知識的人員,以提供建議或知識交換 (Earl, 2001)。Tiwana(2000)認為企業若能有效地採用知識地圖,將可以瞭解組織本身與產業整體間的策略定位。

知識地圖的表達,會因為所處理的知識層次的不同而異。對特定決策而言,知識地圖所表達的事解決特定問題所需要的知識之間的關係。例如,決策樹(decision trees)、事件樹(event trees)等圖形化分析工具一樣,可以協助決策者進行特定問題相關知識的關係建構。雖然知識也可以用規則、架構、語意網絡等方式表達(Gordon, 2000),但是上述方法卻無法表達知識和人員或組織間的關係,由於知識散佈於組織各單位或個人,而且知識具有非階層式存在的特性,因此Howard(1989)則建議可以採用影響圖(Influence Diagrams)做為知識地圖的表達工具。

影響圖是描繪一個人的行動及執行該行動所擁有的知識的概念圖(Howard and Matheson, 1984),Howard(1989)認為影響圖可做為知識地圖的建構工具。以油價預測的知識地圖為例(圖1),將影響因素以圓形標示,可量化評估的因素以實線箭頭表示其關聯,而質性評估的因素則以虛線箭頭表示其關聯。由於每項因素需要的知識不同,因此可以表達一項知識需要那些關聯知識的配合,並且可以將關聯知識的所屬人員連結,以瞭解知識的分佈情況及其合作的關聯性,最後可針對每

282電子商務研究

項因素進行評估,以協助決策者進行決策。

雖然先前的研究可以用來表達解決特定問題的知識表達問題,但是對於企業整體知識的分佈與強度的問題,目前卻沒有很好的表達方法。要有效的評估組織乃至於整個產業知識分佈,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衡量構面。然後才可以根據所建立的構面來進行評估工作。

圖1以影響圖建構的油價預測知識地圖片段

(Howard,1989,pp.908)

二、企業的知識構面

企業的知識構面是指企業中的知識究竟可以由哪些角度來區別分析。一般而言,企業知識會因產業的層次與企業流程等的不同來加以區分。就產業層次而言,用來分析企業競爭力最常使用的五力分析(Porter, 1985)模型,建議可以由現在競爭者、供應商、顧客、潛在進入者及替代品等五個構面來探討。另外,就企業的經營層面而言,每個企業都有許多利益關係人,因此和這些人或團體相關的知識便很重要。所謂利益關係人是指任何能夠影響、或受組織所想要達成目標所影響的個人或群體(Fahey and Randall, 1998),一般利益關係人包括供應商、顧客、競爭者等外部環境的角色,也包括企業內部的員工、董事會等對象。與企業利益關係人相關的知識,在進行知識管理時,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其次,就企業的功能構面而言,組織圖反映出一個組織內部的功能結構,它提供了組織分工的藍圖,也是組織內部知識分工的表現。而另一個可以有效呈現組織商業活動的架構則是企業的價值鏈(Porter, 1985a),它可以顯示企業日常營運、活動的不同構面。Porter將企業內

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 283部的價值活動分為直接活動和支援活動。直接活動是涉及產品實體的生產、銷售、運輸及售後服務等方面的活動,而支援活動則是內來支援企業的主要活動,包括採購、研發、人力資源及企業基礎設施等。

除了上述從產業、企業功能、企業流程活動等構面探討企業知識外,亦可以由績效評估的角度來分析。Kaplan and Norton (1996)提出以平衡計分卡的概念進行績效衡量,建議除了財務績效外,企業還要考慮包括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等四個構面。

雖然知識分佈於組織之中,但不論是存在員工身上的專業知識、經驗能力,或者是存在於組織記憶的技術、專利、制度、流程等,企業均需要評量這些知識存量的數量和品質在同業中的水準,才能瞭解企業的知識品質。因此,知識地圖的建構除了瞭解知識的分佈,更可以用來評估知識的價值。

參、建構知識地圖的架構

由上一節的企業知識構面探討可知,企業知識可區分為外部知識和內部知識,知識存在的形式可分為個人知識或組織知識,而知識構面與知識型式將影響企業知識的分佈與強度,因此企業知識地圖的建構可以由知識構面與知識型式來衡量其知識分佈情況與知識強度,如圖2所示。

根據文獻探討的歸納,外部知識包括顧客、上游廠商、下游廠商、競爭者以及政府法令與政策等五個主要對象;而內部知識則以不同價值鏈活動為主。但價值連活動構面中,各活動所涵蓋範圍大小不一,容易產生衡量上的缺失,因此本研究根據Porter(1985, 1985a)在各構面之定義,配合專家討論的方式,細化、整合出價值鏈活動中的重要知識類別。

圖2企業知識地圖的建構指標

284電子商務研究

一、知識構面的建構

為了瞭解哪些構面可以用來表現企業的知識特性,本研究對一位博士教授,一位資管博士生,三位資管碩士生及十位企業界中、高階主管進行訪談。訪談過程分成二個階段,第一階段由教授與四位研究生進行價值鏈構面的細化、修正、濃縮與篩選,並賦與各流程的定義。第二階段將上述修訂過後的內部知識構面,交由企業界中、高階主管進行討論與修正。不同類別的知識區分的原則有四個,分別為單純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易懂性。

單純性:由於價值鏈的一般活動中,有些活動的定義過於廣泛,使得這些活動可能包含二個以上的工作程序,例如進料後勤活動即包含了進貨的相關作業以及存貨管理等程序,因此,需要進行細分。

完整性:價值鏈的一般活動中,有些工作程序是分散在不同活動當中,例如存貨管理活動即包括進料後勤、出貨後勤以及採購等活動。因此,這些相似的活動可以整合在一起,才不會產生重覆衡量的缺失。

一致性:知識構面的涵蓋範圍大小要一致,如果各衡量構面所包含的範圍大小不一致,則在衡量上容易造成構面權重不等的問題。

易懂性:由於知識構面要能夠轉換為問卷的形式呈現,才能夠實用。因此,在構面名稱的選擇上,必須要用明確、清楚易懂的名詞,使受訪者能精確的掌握構面的意涵。

根據上述的原則及訪談結果,歸納出適合衡量企業外部與內部知識之構面如表1所示。

二、知識的型式

除了知識構面外,另外一個重要的構念是知識型式。本研究參考勤業顧問管理公司(2000)的定義,將知識型式分為兩類,分別為組織知識與個人知識。組織知識係泛指歸屬於組織中的知識,有助於創造組織價值,且易與他人共享的知識,一般而言,此類知識多為結構化知識,例如制度規章、作業程序、文件和資料庫等。個人知識則歸屬於個人的知識與智慧,個人可再利用與活用,但是不利於知識共享,例如員工的經驗、能力等。根據上述二項分類,本研究定義知識型式的衡量準則與操作性定義如表2所示。

三、產業特性

除了知識構面與知識型式為影響知識分佈與強度的重要因素,另外一個要素是產業差異是否會對知識特性產生影響。一般而言,產業特性可以產業知識密集程度與產品生命週期二個構面來衡量(胡瓊泰,2000;何澤宇,2001;章雅惠,2000)。高科技產業相較於傳統產業,是知識密集程度高的產業;而產品生命週期為產品上市至退出市場過程,由於科技進步快速與產業競爭競烈,縮短了產品的生命週期。

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 285不同性質的產業可能需要不同的知識分佈,因而可能有不同的知識地圖。

286 電子商務研究

表1 知識構面及其內涵 知識

來源 知識構面

知識內涵 1.顧客

所有顧客情報方面的知識,例如:顧客基本資料、喜好 2.上游廠商

所有上游廠商情報方面的知識,例如:即時交貨能力、產品品質、商譽等 3.下游廠商 所有下游廠商情報方面的知識,例如:配

送與銷售能力、商譽、與公司的關係等

4.競爭者 所有競爭者情報方面的知識,例如:競爭

者的規模、威脅程度、研發能力、行銷策

略等。

外部知識

5.政府政策、法令

對於公司經營產生影響的政治經濟方面的

知識,例如政府產業政策、產業相關法令的執行等 6.存貨管理

原料與成品的倉儲、庫存控制等知識 7.進貨作業

與接收、發放採購項目的分配有關的知識 8.生產排程

產品製造方法、流程安排等知識 9.品質管理

最終產品的檢驗、良率測試以及提升產品品質的控管等知識 10.配送管理 成品倉儲、配送規劃、調度等知識 11.出貨作業 與商品出貨時相關作業所需要的知識 12.行銷規劃

吸引顧客購買產品有關的知識,例如:市場調查、市場區隔等知識 13.銷售業務

商品的販售、營業制度、銷售管道、業務人員等知識 內部

知識

?

直接

活動 14.售後服務

提供服務以增進或維持商品價值有關的知識 15.採購作業 企業採購政策、採購業象的評估、採購方案的擬定與選擇等相關的知識 16.產品設計 為企業商品創新的知識 內部

知識

?

支援

活動 17.技術開發 各活動中所需要的技術、系統的設計、作

業程序等知識

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 287

18.策略規劃與新事業

開發

策略規劃、評估、選擇、執行等知識

19.資訊管理資訊系統的使用、員工的資訊能力水準等知識

20.財務管理組織的財務管理能力,包括收款放款、財務結構、投資、節稅等相關知識

21.專案管理組織推行專案時所必須具備的知識

22.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的人事制度,人才招募與培訓、員工績效管理等知識

23.設備管理組織設備的使用、維修等知識

288 電子商務研究

四、衡量工具前測

根據上述的知識構面與知識型式,本研究設計一份企業知識地圖建構的問卷,並進行前測,做為企業建構知識地圖的工具。問卷內容分為二部份,第一部份衡量企業外部知識的分佈與強度,第二部份衡量企業內部知識的分佈與強度,每個知識構面均會有簡易的文字說明,以協助受訪者有更清楚的認識。此外,每個知識構面會依知識的型式區分為組織知識與個人知識,所以每個構面將會有六個問項,總問項為138題(23×6)。以顧客知識構面為例,其問項如下:

(1)公司有完善的制度與程序進行顧客知識的搜集與分析

(2)公司已建立豐富完整的顧客文件為資料庫

(3)公司對於這些文件與資料庫會定期的進行更新與整理

(4)公司負責此業務的員工擁有足夠的工作經驗

(5)公司負責此業務的員工能夠解決所有面臨的問題

(6)公司負責此業務的員工能夠迅速吸收新的知識

上述問項均為封閉式、結構式的設計,每個問項以李克五點尺度量表進行衡量,分別是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沒意見、同意、非常同意等五個尺度。由於本問卷包括23個構面,涵蓋三個主要的面向,因此,本問卷的資料,讓每家企業可以繪製出三張管理知識的地圖,分別是外部知識地圖、內部知識地圖—直接活動,以及內部知識地圖—支援活動。

為測試此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根據知識密集程度高低,以及產品生命週期選擇80家企業進行實證分析,半導體、紡織及鋼鐵三個產業各20家企業,飲料、化工各10家企業 (表3)。抽樣對象為天下雜誌2002出版的1000大企業特刊,其中飲料產業的家數不足,故增加臺灣證券交易所之上市公司資料為抽樣對象。最後以隨機抽樣方式郵寄問卷給該企業的生產部門、業務行銷部門、資訊部門、財務部門與人力資源部門等單位主管,共寄發400份問卷,回收62封,其中表 2 知識型式及其衡量

知識型式

衡量標準 組織知識 是否有完善的工作程序以及制度? 文件與資料庫是否完整?

文件與資料庫是否定期的更新與整理?

個人知識 負責相關業務的員工之工作經驗是否足夠?

員工解決問題能力如何?

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 289

回覆的企業為36家,佔抽樣企業的45%,回收率為15.5%,有效問卷為61份。

一個良好的衡量工具應同時具備良好的信度與效度,而信度值在0.90以上,表示該量表有良好的信度,而可接受的信度值應大於0.70(Gay,1992)。本研究以Cronbach α對上述各項知識構面的問題進行信度衡量,結果各數值均大於0.85,可見問卷回收的信度水準甚佳。在內容效度方面,知識構面的項目均由相關文獻整理,經由資管系教授、博碩士班研究生進行討論修正後,再經由企業界經理人做最後修正而決定,因此符合內容效度的要求。

在有效的61份回卷中,產業比例以鋼鐵業最高,佔36.07%,依序為半導體業32.79%,飲料業13.11%,紡織業9.84%,化工業則佔

8.2%,其中紡織業的回收率略低於抽樣設計。在填答者學歷分佈方面,以大專學歷佔63.93%,碩士佔26.23%次之,博士和高中職分別佔3.28%和6.56%,可見受訪者均有高職以上的學歷,對於問卷的填答應無問題。受訪者的職務分佈,高階主管佔1.64%,中階管理者佔70.49%,其他職務為19.67%,而有8.20%未填答,因此受訪者以中階管理者為主,應有適當的能力與相關資訊可以作答。

上述的知識地圖建構方法,可提供企業進行公司知識分佈與強度的衡量,進而讓企業瞭解本身的競爭強弱勢所在,以進行知識的補強或策略性運用。但由於各家企業之知識地圖為企業內部之競爭能力分析,因此,本研究無法將上述各家企業的知識地圖予以呈現,下一節將針對產業特性進行知識地圖的繪製與比較分析,而此項實證分析亦顯示本研究所提出的知識地圖衡量方法,不但能顯示單一企業的知識分佈情況,更能比較不同產業間的知識差異。

五、產業知識地圖

由於本節的知識地圖建構以產業別為對象,因此本研究計算各產業的樣本企業在各知識構面的平均分數,將不同產業的知識分佈及強度繪製出圖3至圖5的產業知識地圖。

表 3 產業分類與抽樣家數

知識密集

程度高

半導體業(20家) 產品生命週期長 產品生命週期短 知識密集

程度低 鋼鐵(20家),化工(10家)飲料(10家),紡織(20家)

290電子商務研究

圖3五種產業的外部知識地圖

圖4五種產業的內部知識地圖(直接活動)

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 291

圖5五種產業的內部知識地圖(支援活動)

若從單一產業對於各知識構面的重視程度來看(表4),可以發現每個產業的知識構面其知識強度平均水準並不相同。在鋼鐵業前十名的知識構面中,內部構面中之直接活動的知識構面佔了前七名,顯示鋼鐵業對於和產品製造有關的直接活動重視程度最高,符合鋼鐵業重視生產製造的產業特性。半導體業的特性為研發能力強,知識密集程度高與國際競爭程度高的產業,而半導導業也是國內製造業中資訊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因此,在前十名的知識構面中,資訊管理、產品設計、人力資源管理、專案管理與競爭者等與產業特性相關的知識構面強度較佳;而其知識構面的平均水準亦高於其他產業,顯示出半導體業知識密集的特性。

飲料業之產品具有期限性,需要冷藏或保溫等品質管理活動,所以飲料業的運送活動為其重要的生產活動,而且飲料市場的產品需求變化快速,產品生命週期短,使得該產業對於品質管理與出貨作業、配送管理等活動特別重視。紡織工業需要許多不同的原料,其製程長、規格複雜,而且成品以外銷為主,品質上十分重要,因此,在其前十名的知識構面中,可發現其採購作業、進貨作業、生產排程、品質管理與技術開發等構面的知識強度較高。至於化工業以銷售業務、進貨作業與存貨管理等知識構面較強,與其存放原料的管理與設備的操作較為重要有關。

292電子商務研究

表4各知識構面於五種產業的重要性排序

重要性鋼鐵業半導體業飲料業紡織業化工業

1 生產排程資訊管理採購作業採購作業銷售業務

2 配送管理產品設計品質管理存貨管理進貨作業

3 品質管理進貨作業出貨作業產品設計存貨管理

4 存貨管理人力資源

管理

產品設計進貨作業財務管理

5 出貨作業採購作業財務管理品質管理顧客

6 進貨作業財務管理生產排程生產排程採購作業

7 售後服務設備管理技術開發財務管理設備管理

8 銷售業務專案管理配送管理技術開發生產排程

9 資訊管理配送管理進貨作業上游廠商出貨作業

10 採購作業競爭者存貨管理出貨作業上游廠商

11 財務管理生產排程政府政策、

法令

設備管理行銷規劃

12 政府政策、法

品質管理設備管理配送管理配送管理

13 設備管理出貨作業上游廠商下游廠商下游廠商

14 產品設計售後服務售後服務人力資源

管理

品質管理

15 技術開發上游廠商顧客資訊管理技術開發

16 下游廠商技術開發下游廠商銷售業務產品設計

17 上游廠商行銷規劃資訊管理行銷規劃人力資源管理

18 人力資源管

策略規劃

與新事業

開發

競爭者售後服務資訊管理

19 顧客存貨管理銷售業務策略規劃

與新事業

開發

售後服務

20 競爭者銷售業務行銷規劃專案管理策略規劃與新事業開發

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 293

21 行銷規劃政府政策、

法令

策略規劃

與新事業

開發

顧客競爭者

22 專案管理下游廠商人力資源

管理

政府政

策、法令

政府政策、

法令

23 策略規劃與

新事業開發

顧客專案管理競爭者專案管理

294 電子商務研究

肆、影響產業知識地圖的因素

能夠衡量知識分佈與強度,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影響知識地圖的產業因素。由於產業特性可以由知識密集程度和產品生命週期長短來顯示,因此可以建立以下的四項研究假說:

H1: 知識密集程度不會造成產業知識分佈的差異

H2: 產品生命週期的長短不會造成產業知識分佈的差異

H3: 知識密集程度不會造成產業知識強度的差異

H4: 產品生命週期的長短不會造成產業知識強度的差異

為瞭解產業特性是否會造成產業的知識分佈差異,本研究根據表4的順序結果,採用Spearman’s rho (Rank Order Correlation) 排名相關進行各產業知識排名的相關程度檢定。Spearman’s rho 排名相關檢定是用以檢定兩群以上的樣本,其排名是否具有相關性,檢定結果如表5所示。檢定結果顯示,半導體業的知識構面排名結果與其它四個產業沒有相關性,表示知識密集程度會造成產業知識分佈的差異性,故本研究拒絕假說H1。

就產品生命週期構面來看,屬於產品生命週期短的飲料業與紡織業有高度的順序相關,但飲料業亦與鋼鐵有高度相關,而紡織業亦與鋼鐵業有高度相關,但同屬產品生命週期長的鋼鐵業與化工業確無顯著相關,可見產品生命週期的產業特性對於產業的知識分佈無顯著影響。

表5 產業知識構面排名相關檢定 知識密集程度低 知識密集程度高 產品生命週期長 產品生命週期短 Spearman’s

rho

(p-value)

半導體業 鋼鐵 化工 飲料 紡織 半導體業

1 鋼鐵 0.11

2 (0.612)

1

化工 -0.142 (0.517) 0.387 (0.068)

1 飲料 0.211 (0.333) 0.653** (0.001) 0.369 (0.084)

1 紡織 0.341 (0.111) 0.542** (0.008) 0.521* (0.011) 0.741** (0.000)

1 *** p<0.001, ** p<0.01, * p<0.05

為檢驗知識密集程度和產品生命週期長短對於知識強度的影響,本研究先將樣本分成知識密集程度高和知識密集程度低二群,檢定其平均強度結果具有顯著差異(p<0.05),故拒絕假說H3,而具有顯著差異的知識構面包括競爭者、行銷規劃、產品設計、策略規劃與新事業

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 295開發、資訊管理、專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接著再依產品生命週期的長短,將樣本分成二群(不含半導業)並進行檢定,檢定結果並不顯著,因此無統計顯著可以拒絕H4,即使依各知識構面進行個別檢定,亦無一項構面達到顯著差異的水準。

伍、結論與建議

雖然知識地圖的建構已有許多學者提出很多的見解,但是過去的研究缺乏一套完整而明確的方式,將企業的管理知識做有系統的表達,並進行知識評估。本研究先將企業知識分成外部知識與內部知識,再依知識型式區分成組織知識與個人知識,利用相關文獻對於各知識構面的解釋與應用,經由專家學者與企業界人士的共同研究討論,發展出一套知識分佈與強度並呈的知識地圖建構方法,可提供學術界進行知識地圖相關研究的參考。

除了提供一套具有信度和效度的衡量工具外,本研究亦針對產業特性對於知識分佈與知識強度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結果發現產業知識密程度會影響產業知識分佈與強度,而產品生命週期則無顯著影響。就整體而言,五個產業對於由原物料採購到產品製造、配送出貨等階段,其知識構面的強度表現均較其它構面為高,例如生產排程、配送管理、進貨作業、採購作業等,顯示這五類產業對於內部知識的直接活動均相當重視,而支援活動則以財務管理最為突出。

由表4的排序結果可以發現,知識構面的強弱反應出各產業不同的產業特性,例如半導體強調資訊管理,鋼鐵業種視產品的生產製造,飲料與紡識重視產品的設計,而化工業對於原料處理作業特別重視等,可見每個產業對於各項知識構面的需求程度不同。企業除了可以利用本研究所提供的知識地圖建構方法瞭解所處產業的知識特性外,更可以將產業的知識地圖與本身的知識地圖做比較,以找出本身的競爭機會。

McLaughlin等人提出資訊科技的附加價矩陣模式做為企業擬定策略的參考矩陣(Ives and Learmonth, 1984),本研究認為可將該矩陣的資訊科技改成知識強度,而形成圖6的知識附加價值矩陣模式。

知識附加價值矩陣模式對企業可已有如下的策略意涵:若該知識構面對於整體產業而言,其附加價值低,而公司對於該項知識的強度亦不高時,則該知識的強弱不會影響到公司的競爭能力。反之,若公司對於該項知識具有優於競爭對手的優勢地位,則應該利用該項知識開發新產品、新服務或新製程,試著利用該項知識發掘出新的競爭優勢。

若該知識構面對於整體產業而言,其附加價值高,而公司對於該項知識的強度低時,則公司必須要立刻進行補強,因為公司正處於不

296電子商務研究

利的經營地位。反之,若公司對於該項知識具有優於競爭對手的優勢地位,則公司可以充份利用本身知識強度的優越性,創造出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經營模式,甚至主動攻擊競爭對手,在市場上取得領導優勢。

圖6企業知識附加價值矩陣

提出一個一般性的知識地圖表達方式是件困難的工作,本研究提出的知識地圖表達方法,未來仍可針對下列問題進行探討與修正。首先為知識構面的修訂,未來可針對知識構面的選擇做進一步的調查與確認,以符合各企業對於所需知識的要求。再者可針對本方法在其它產業的信度和效度。最後,本研究雖然發現產業知識密集程度會影響產業知識的分佈與強度,但可能有其它因素的影響,亦有待未來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Alavi, M. and Leidner, D. E.,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 MIS Quarterly, Vol. 25, No.1, 2001, pp. 107-136. Davenport, T. H., and Prusak, L., Working Knowledge, 1998,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Earl, M.,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ward a Taxonomy,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Vol.18, No.1, 2001, pp.

215-233.

Fahey, L., and Randall R. M., Learning from the Future: Competitive Foresight Scenarios, 1998,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Gay, L. R.,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1992, 4th ed., New York,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Gordon, J. L., Creating Knowledge Maps by Exploiting Dependent Relationships, Knowledge-Based Systems, Vol.13, 2000, pp. 71-79. Howard, R. A., Knowledge Maps, Management Science, Vol.38, No.8, 1989, pp. 903-922.

Howard, R. A. and Matheson, J. E., Influence Diagrams, in Howard, R.

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 297 and Matheson, J., editors, Readings on 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Decision Analysis, Vol. II, Strategic Decisions Group, Menlo Park, CA, 1984.

Huber, 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ontributing Processes and the Literatures, Organization Science, Vol.2, No.1, 1991, pp. 88-115. Ives, B., and Learmonth, G. P., The Information System as a Competitive Weapo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Vol.27, No.12, 1984, pp.1193-1201.

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The Balanced Scorecard -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1996,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Nonaka, I.,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Organization Science, Vol.5, No.1, 1994, pp. 14-37.

Porter, 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1985, New York, Free Press.

Porter, M. E., and Millar, V.E., How Information Gives You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63, No.4, 1985a, pp.

149-160.

Stein, E. W., and Zwass, V., Actualizing Organizational Memory with Information System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Vol.6, No.2, 1995, pp. 85-117.

Tiwana, A.,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kit, 2000, Prentice Hall. Wiig, K. M., Knowledge Management Foundations: Thinking About Thinking - How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Represent, Create and Use Knowledge, 1994, Arlington: Schema Press.

Zack, M. H., 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No.41, No.3, 1999, pp. 125-145.

何澤宇,產品生命週期與供應鏈相關性探討,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胡瓊泰,工作生活品質、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性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章雅惠,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程度與領導類型、組織文化間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作者簡介

蔡丞為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碩士,電子郵件信箱為m8942619@https://www.360docs.net/doc/a112502644.html,.tw。

顧宜錚為國立中山大學資管所博士候選人,電子郵件信箱為yicheng.ku@https://www.360docs.net/doc/a112502644.html,。

298電子商務研究

梁定澎教授為國立中山大學講座教授兼資管所教授兼電子商務中心主任,並榮獲第七屆國家講座。目前亦為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電子郵件信箱為tpl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a112502644.html,.tw。

知识地图:企业知识资产的重要指南

知识地图:企业知识资产的重要指南 知识管理是将企业的智力资本转化为价值的一系列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有技术和工具的支持,而知识地图正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目前很多大型公司都在使用知识地图,比如微软公司1995年就开始制作知识地图,西门子公司也将知识地图作为其知识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知识地图的内涵 知识地图是企业知识资产的指南,是对已有知识的一种索引和向导,是关于知识来源的知识。这些知识源不仅可以是固化在一定载体上的各种形式的文档、数据,也可以是大脑中存储了丰富隐性知识的专家或员工。通常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制作知识地图,协助使用者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知识。 知识地图中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知识库,由于知识库目录的设计是单维且相对固定的,即一篇知识文档存储在其中的某一个子目录下,而同一篇文档又往往会在不同的场景中用到,若重复地在不同的目录中创建该文档就产生了数据冗余。知识地图正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工具,它以“超链接”的方式形成各应用场景的知识集合,既弥补了知识库目录不够灵活的缺点,又使同一文档在不增加数据冗余的前提下能不断地被引用,兼具“灵活”、“复用”、“节约”的优势。 二、知识地图在企业的应用场景 如果把企业或组织看作一个生命体,知识地图就好比这个生命体的记忆,它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实体,而是在不断进化和充实的活动的容器。知识地图搜集企业的关键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合成,使企业的员工可以通过知识地图的导航来进行学习。 1、培训新入职员工 新员工的培训是必须进行的,同时也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企业培训部门总是希望培训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使新员工迅速融入到企业中来。无论是提高新员工的技术水平,还是向他们灌输企业文化,培养他们适合本企业的工作精神,使用知识地图都是带领新员工进入状态的最好的、成本最低的有效途径。 新员工知识地图通过入职须知和岗位导航,来辅助新员工进行自我培训,所涵盖的培训内容包括知识文档、培训课件,甚至可以是培训视频。员工使用知识地图,就可以快速了解公司的概况及与本人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知识地图介绍

知识地图介绍 知识地图,英文全称Knowledge Map,简称K-Map,是知识管理工具之一。 下文介绍知识地图的含义、功能、类型、知识地图与目录结构的区别。一、K-Map的含义 有关知识地图的含义,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但有一共同认识,即知识地图指示出知识的所在位置或来源,并不包含知识的内容,其所连结的信息包括人员、程序、内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知识地图最大的贡献在于构建知识间的关系,使无序的知识信息以有序的面貌呈现在用户面前,提高了知识的利用率。 二、K-Map的功能 知识地图的主要功能如下: 1.知识导航 这是知识地图最根本的功能,它能告诉人们到哪里去找需要的知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人们找到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实际上是反映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状况的导航图。 2.揭示知识节点间的关系 知识地图通过揭示款目之间的关系实现知识的提取和共享,如等级关系、相关关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评价关系等。每个知识节点与其他存在关系的节点相连,与相关的人员相连,与相关的事件相连,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知识网络。顺着这个网络,可以找到所有与节点相关的东西。 3.揭示隐性知识 由于隐性知识存在于人脑中,很难显性表述,或者转化成本太高,或在提炼过程中会失去很多特性,而这些特性可能比共性的东西更有价值,因此,找到拥有知识的人,也就找到了需要的知识。简单地说,就是公司里面有哪些人员,这些人员具体从事过哪些项目,有些什么知识背景和经验。 例如,软件工程师甲曾经开发过人事管理软件,能用VB、Oracle编程。 乙是人力资源部人员,曾在其他公司参与过人力资源系统的采购和实施。 两者通过“人力资源”这一知识节点联系在一起。如果公司有一个客户,需要采购一个基于Oracle系统的人力资源系统,通过知识地图,就可以很快

知识地图设计及应用

知识地图设计及应用 1、思维导图 对于网络推广方法开说基本包括以下几点:

(1)网站推广;(2)博客推广;(3)社区推广,其中社区推广又包括含有贴吧发帖等。(4)E-mail推广;(5)电子杂志;(6)网络广告:(7)SEO推广其中包含获得用户关注,被收录的好的排名和网页标题优化其中网页标题优化有包括:加粗体标题,少用图片(这样会加长网页载入时间)和描述性标签几种方法。(8)病毒营销,其中病毒营销又包括E-book制作,视频和翻译几部分;(9)链接其中链接又包含友情链接和目录检索两个部分。 2、能力知识地图 表达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也叫职称型地图。协助企业寻找合适的人员来组成项目团队、线上社群或进行远程控制。

3、面向服装设计业务过程的知识地图 4、知识地图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或者组织业务开展的作用 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实现的重要手段。根据左美云(2002)的定义,知识地图是一种帮助用户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知识的知识管理工具。李素琴(2002)认为,知识地图是一张表示企业组织有哪些知识及其方位的图片,它是知识存在位置的配置图。(乐飞红(2002)认为,知识地图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的企业知识资源的总目录及知识款目之间关系的综合体。(李志强(1991)认为,知识地图可以是某个部门或某个成员拥有什么知识的导览,也可以是在何处可得到何种信息的查询系统。它描绘一个组织系统中的知识存量、结构、功能、存在方位以及查询路径等。同时知识地图还应该广泛采纳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作为支持手段。 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来说,要选择有趋势性的,在以后会成为热门的产品。要选择需求量大的产品,而且市场空间要大的,最好是那种不限制地区的,全国都可以做的。要选择有先机,投资少,风险小的产品。而且要有人之前已经有了已经的实践。这样在知识环境中能有助于知识的重复利用,有效地防止知识的重复生产,节约检索和获取时间;发现“知识孤岛”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以促进知识共享;发现企业内部能有效促进学习的非正式社团;为知识项目评估提供基础;协助员工快速获取所需知识;通过提供知识的检索,来协助企业决策及业务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学习、利用知识的机会;有助于知识资产的创造和评价;有助于建立合适的组织知识管理基础设施。

地图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地图知识点总结

三、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 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 二、地图的种类 (一)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以等高线图为例。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基本概念 a.海拔高度也即绝对高对: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b.相对高度:两个任意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是一个 相对概念。 c.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除陡 崖外都不能交叉。 d.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同一 幅地图中,等高距都相同。 (2)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3)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 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完整版)《地图的阅读》知识点

1.3《地图的阅读》知识总结 1、地图的语言(也称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比例尺也叫缩尺。计算比例尺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3、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即文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比例尺没有单位,它只是一个比值。 5、地图的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地图的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6、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确定方向。 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7、站在北极点上,所有方向都是南;站在南极点上,所有方向都是北。 8、地图分为政区图、地形图、交通图、气候图、导游图等许多种类。根据使用的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练习 ()1、在1:50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A.500千米B.2 500千米 C.50 000千米D.5 000千米 ()2、右图中,B位于D的什么方向? A.西北B.东北 C.西南D.东南 ()3、下面图例中,表示“河湖”的是 A. B. C. D. ()4、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1:1 600 000 B.二百万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D.1/5000000 ()5、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李红想知道芦山县位于什么地方,他最好选择使用 A.四川省土地资源分布图B.四川省政区图 C.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图D.四川省地形图 ()6、比较图幅相同的河南政区图和濮阳政区图,濮阳政区图具有的特点是A.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大 B.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小 C.表示的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大 D.表示的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小

地图分幅的基本知识

地图分幅的基本知识 地形图的编号是根据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对每一幅地图给予一个固定的号码,这种号码不能重复出现,并要保持一定的系统性。 地形图编号的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行列法,即把每幅图所在一定范围内的行数和列数组成一个号码。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1:50万和1:100万七种。 普通地图通常按比例尺分为大、中、小三种,一般以1:10万和更大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1:10万至1:100万的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万的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对于一个国家或世界范围来讲,测制成套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时,分幅编号尤其必要。通常这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系统。 1) 1:100万地图的编号 该种地形图的编号为全球统一分幅编号。 列数:由赤道起向南北两极每隔纬差4o为一列,直到南北88o(南北纬88o至南北两极地区,采用极方位投影单独成图),将南北半球各划分为22列,分别用拉丁字母A、B、C、D……V 表示。 行数:从经度180 o起向东每隔6 o为一行,绕地球一周共有60行,分别以数字1、2、3、4……60表示 由于南北两半球的经度相同,规定在南半球的图号前加一个S,北半球的图号前不加任何符号。一般来讲,把列数的字母写在前,行数的数字写在后,中间用一条短线连接。例如北京所在的一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编号为J-50(如图14所示)。 由于地球的经线向两极收敛,随着纬度的增加,同是6o的经差但其纬线弧长已逐渐缩小,因此规定在纬度60 o-76 o间的图幅采用双幅合并(经差为12 o,纬差为4 o);在纬度76o-88o间的图幅采用四幅合并(经差为24o,纬差为4o)。这些合并图幅的编号,列数不变,行数(无论包含两个或四个)并列写在其后。例如北纬80o-84o,西经48o-72o的一幅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编号应为U-19、20、21、22。

知识地图的绘制方法研究

知识地图的绘制方法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实施知识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少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观点来源)。需要指出的是,知识地图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因为知识地图描述了组织内的知识资源情况并贯穿于知识转化周期的整个过程,有利于智力资本的培育和评估,而且使组织成员清楚地了解和使用组织内的可用知识,为知识的创造、共享和应用提供了环境。但有关知识地图的研究与应用所见甚少(这个结论如何得到)。本文旨在指出绘制知识地图过程中的误区及有效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研究内容和目的太粗)。 二.知识地图的概念 知识地图是一种用来认识组织知识分布情况并进行知识搜寻的工具, 它不但告诉人们知识的所在位置, 而且能够将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 让人们在搜寻时可依据其关联性找到所需的知识。除此之外, 知识地图还是一种用来进行知识评估的工具, 可以用来以评估组织知识有哪些是企业所独有的知识哪些方面的知识需要加强等,并以此来增强优势, 弥补劣势。这部分没有意义,不能作为一个章节 三.目前绘制知识地图的误区 这章的结论是怎么得到的!!! 第一,在绘制地图时,只注重某类知识而忽略其他类型的知识。例如,Wexler 就曾指出,地图是获取和共享显性知识的理想方式。这种认识集中反映了目前知识地图研究中最常见的一种倾向,即:只注重专家知识、结构知识等显性知识,而相对忽略自发知识、局域知识等隐性知识,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绘制出的大部分知识地图都只能称为专家地图或者企业信息导航图,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地图再比如Davenport把知识地图看成是帮助寻找组织中重要知识的工具,因此,知识地图也就等同于公布一份目录或图表告诉人们哪里可以找到组织的重要知识,在这样的地图中,绘制地图者认为不重要的知识已经被预先排除在外了。知识地图固然需要强调重要知识,但并不意味着因此就可以忽略所谓不重要知识,今天不重要的知识明天可能就会变得相当重要。过分关注当下重要的知识,有可能损

个人知识地图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个人知识地图概况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凌燕林鑫 指导老师:王连娟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通过制作知识地图的基本方法,绘制出了北京邮电大学学生的个人知识地图。与知识地图不同的是个人知识地图更加个性化,它主要反映了个人知识的整合,也体现了个人知识管理是以个人为中心,和他人、社团组织关联的一个综合系统。如下图所示。 图—: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个人知识地图概况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的个人知识库主要由专业知识、个人技术、技能和其他知识组成。专业知识主要是跟学校针对不同院系开通的专业课为基础的。如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的专业课以通信为基础,计算机学院专业知识以计算机相关技术为基础,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专业知识以管理学为基础。不同学科类的学生,专业知识的主要内容也是不同的,文科学生的专业知识主要是理论方面,为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知识建立在大量的实验上,所以以技术工具方面为主。 技术、技能知识是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个人知识的独特之处,主要是由于北京邮电大学是以通信和计算机为基础的背景决定的。北京邮电大学学生的技术、技能知识也是以电脑为基础工具,理工科的技术、技能知识主要是偏向开发型,而文科学生的技术、技能知识主要倾向于办公、统计等社会性软件方面。 个人的其他知识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人娱乐和个人的思维方式。个人的兴趣爱好方面的知识,因人而异,个人对知识的需求、获取、积累会受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个人娱乐方面的知识的存在形式一部分是书本,还有一部分是以电子版的形式存在,如电影、电子书和相关的网站等。个人的思维方式呈现出的是个人的隐性知识。 个人知识地图的另外一部分是与人际关系相关联的。有些知识个人并没有拥有,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人际资源来获取,从而转变成自己的知识。所以,笔者认为个人知识地图的另外一部分还包括智慧囊,智慧囊中存储的主要是通过与个人相关联的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社

面向软件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知识地图构建

面向软件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知识地图构建 刘向, 俞竹超, 尤天慧 (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沈阳 110004) 摘要: 本文分析了软件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概念与内容,基于软件企业员工的知识体系提出了一个面向软件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知识地图模型,提出了知识地图的构建方法,最后讨论了知识地图在软件企业员工知识共享平台中的应用。 关键词: 知识地图; 知识共享; 软件企业; 员工培训 0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力不再是依靠所拥有的物质资源及资本,而是更多的依靠知识资源[1]。知识型人才是企业的支柱。在这个以创新求发展的社会,企业的新员工作为新鲜血液,对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多数新员工在进入企业初期往往表现得难以适从。因而,如何使新员工以最明显的效果、最短的时间融入到企业中来成为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海尔的员工培训四部曲[2]、老员工带新员工、经验交流会等。然而,传统的入职培训都是通过短期的课堂讲授,将公司文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繁琐信息灌输给新员工。实践证明,这种不少公司通用的培训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由于近一半新员工的工作年限在两年以下,对本职工作和公司本身仍然比较陌生。因此,入职培训中太过集中信息量往往让新员工难以适从,而且大量信息在他们的初期工作中并不需要。于是,这短期的培训内容将很快被员工遗忘,在以后要用的时候却发现知识还不够。 在知识经济时代,软件企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企业,员工的流动性较大,专业人才总是向着最能发挥自己作用和实现自己价值的企业靠拢,不少软件企业因为低落的员工忠诚度而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他们不得不经常雇用新员工,并花大力气来培训他们以适应本企业的工作。尽管知识共享可以较好地促使新老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知识交流方式,导致知识共享的实际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知识地图 (Knowledge Map)的出现使得解决上述问题成为可能[3]。一方面,使用知识地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培训新员工的费用,从而减少企业因为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而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软件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是必须进行的,也是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企业总是希望新员工经过培训以后能够以最明显的效果、最短的时间融入到企业中来,使用知识地图是带领新员工进入状态的最好的、成本最低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比较全面,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证明对各个因素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为建立软件企业知识共享基础设施提供了部分理论基础,但是并没有给出适合于构建软件企业员工知识共享平台的实际方法。本文通过对软件企业知识地图的构建和应用研究,为软件企业实现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为软件企业员工知识共享平台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手段。

初一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地图知识点总结

三、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 二、地图的种类 (一)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以等高线图为例。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基本概念 a.海拔高度也即绝对高对: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b.相对高度:两个任意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是一个相对概念。 c.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除陡崖外都不 能交叉。 d.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同一幅地图中, 等高距都相同。 (2)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 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3)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 面线的坡度比较

地图学基础知识

地图学: 第一章: 现代地图学概论 地图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并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把空间事物抽象地表示在平面或者球面上,并且其还具有传输事物信息的一种图形 地图的基本特性: 1、严密的数学法则 2、科学的地图概括 3、特定的符号系统 地图的组成要素: 1、数学要素 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骨架”作用,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经纬网2、地理要素 地图根据制图要求表达的内容(内容要素), 自然要素:水系、地形、土质植被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 用图形表示,“图形要素” 3、辅助要素 图名图号、图例、文字说明等 4、现代地图还包括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 地图的功能 1、信息载负功能 2、信息传输功能 3、客观模拟功能 4、认知与感受功能 现代地图分类 (一)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 按地图功能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种地图 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主要方法) 普通地图:

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 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 (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地市规划 中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万,小于1:10万),国家或省级规划 小比例地图(1:100万以及更小比例尺),教育普及 第二章: 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 一、地图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 地理空间信息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属性特征 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假设此面穿过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 大地水准面高低起伏,地球内部物质密度不均,起伏不定的重力等位面,又称地球物理表面 平均海水面为椭球体面,地球数学表面 地理坐标系: 空间参照系是测量空间点坐标位置的一种度量衡制 地球表面点坐标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 1、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 天文经纬度: 天文经度:首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 天文纬度: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中学语文知识地图》部分知识点导航概括

名师高考阅读指导:其实只需几个简单的图表,就解决复杂的语文阅读题。 语文阅读丢分从表面现象上来看,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经常说的“答题没答到点上”,也就是所说的“失误”丢分;二是经常说的“没想起来该答这方面”或“不知道是这个答案”。 其实出现第一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是我们答题方向和思路的偏移,这种情况需要调整相应的答题结构和答题方向来解决。 出现第二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是我们同学在知识点的学习和运用上,还存在知识点上的认知盲点,需要对整个中学语文的知识考点进行系统梳理之后,加以解决。 在整个语文阅读考试中,判定分析能力考核在阅读四大能力考核中,有着考点最多、知识盲点最多、题型最多的“三多”之称。尽管听上去让人有害怕的感觉,但今天你会发现,我们将用几个简单的图表,来解决这些问题。 黄保余老师也会在今年寒假的《学霸高效养成特训营》课程中给同学们详细讲解这些知识。 第1题:判定描写方法及作用 《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考核知识点导航: 在《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我们将描写方法分为三方面,分别为写人、记叙和细节描写,其中,跟写人有关的描写方法总共有六项,分别为,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与记叙有关的描写有三项,分别为场面描写、环境描写和景物描写。另外,我们将文章中对人和事物进行一边串的细致描写的方法,统称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通常是融入到前面两方面的描写之中的。 具体答题结构及思路分析 1、第(x)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例:老栓走到家,店面早经收拾干净,一排一排的茶桌,滑溜溜的发光。但是没有客人;只有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帖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一皱展开的眉心。他的女人,从灶下急急走出,睁着眼睛,嘴唇有些发抖。 参考答案:文章运用了人物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华小栓身体的虚弱。 简要评析:答出“外貌描写”占1分,答出“身体的瘦弱”占1分。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1.地图的定义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测量性、可比性);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3.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骨架):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 地理要素(主体):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 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 4.地图的分类 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微缩地图 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图幅编号 a=[φ/4°]+1 φ纬度;b=[λ/6°]+31 λ经度1:1万(G) 1:5000(H) 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1′15″ 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 X1X2X3 X4 X5X6X7 X8X9X10 λ0=(X2X3-31)*6°φ0=(X1-1)*4° λ=λ0+(X8X9X10-1)* △λφ=φ0+(4°/△φ-X5X6X7)* △φ 6.现代地图学体系 地图学的定义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 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地图符号学)、地图感受理 论、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 现代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 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 ┗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 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 7. 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水准面的特点: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地球椭球面:人们假想,可以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踢球椭球体。其表面可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达称为地球椭球面。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代表实地距离40 数字式-1:4000000(1=1000=100000c)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 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 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地面起伏程度大 s();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基于知识地图的英语复习分层作业设计.doc

基于知识地图的英语复习分层作业设计- 摘要: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目标,运用分层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在复习阶段,以知识地图引领分层作业的组织,帮助学习者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减轻课业负担的一种探索。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作业;知识地图 一、引言 分层作业在优化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关注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了以分层作业来减轻学生的负担的观点。 课题组曾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以知识地图辅助动词的学习,学生借助于知识可视化工具可以较好地记忆有关动词的大部分知识点,在复习时可以快速地发现自身尚未掌握的知识。基于此经验的考虑,笔者尝试将知识地图与分层作业结合起来,以设计和实施知识地图导引下的分层作业来进行复习。 二、知识地图编制 知识地图是一种以各个单元概念为节点的学科认知图,作为一种新型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帮助认知者快速地找到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用图式的方式将知识可视化,有其显性和隐性的价值,[3]让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地图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复习阶段性所学知识,在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以图式表达,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分层作业设计前,以知识地图的形式建立学期所学知识点的关系图,在知识地图的每个节点用线条粗细、颜色来标识其重

要程度,教师和学生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把握重难点。 知识地图的形成对于分层作业的布置有指导性作用,试题按照题型和所对应的知识点分门别类,教师可以借助于知识地图按照知识点快速找到想要的试题。 三、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建立好知识地图后,教师按照知识地图对试题进行分门别类,为每个知识点补充不同难度的题目。在复习阶段,由于个体学习差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学生在做题目之前,首先要熟悉本册的知识地图,由教师安排学生先阅读知识地图,再由学生自己绘制知识地图,做到对本册知识点脉络了然于胸。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先有大的知识框架,再到具体题目练习。分层作业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分层作业实施流程 在知识地图中,通过颜色深浅、图形大小、图形位置来标识知识点的重要度。如在图2中,“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中,“第三人称”的疑问句式是重点,学生通过图式可以快速发现在某块知识点中需要着重复习,其它知识点可以参照图式进行回忆。 学生自主绘制知识地图也是一种复习,完成后与教师给出的知识地图进行对比,如果有不完善的地方,就是需要学生着重复习的地方,进而开始进行对应的分层作业。 四、总结与展望 分层作业的实施要求教师花更多的时间,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作业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对这种类似于一种闯关游戏的新型作业形式兴趣浓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当然,分层作业也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归纳了几点供同仁

《地图知识》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图知识》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图知识》系统知识点汇总 第六单元地图知识 [知识要点]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式子表示就是: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达方式: 1.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如图, 2.字式:用字写成图上1代表实地距离100。 3.数学式:用数字表示图上的比例尺大小。例如:1:1000000

根据比例尺,可以在地图上量算出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衡量,即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比例尺愈大。 二.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一般把它的上方定为北,下方定为南,左方定为西,右方定为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我们就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如图2 3.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批示东西方向,在经纬线成圆弧形的情况下,确定方向时要特别注意。如图3 三.图例和注记 1.图例:它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含义的说明,即地图上用表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各种符号和颜色叫图例。

2.注记:在地图上用说明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字,以及表示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 四.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它们均是表示地面高度的方法。 五.等高线和等深线 1.概念: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图可以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在一同幅图上,等高线愈密集,表示地表坡度愈徒;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地表坡度愈缓。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能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在地图上,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2.地形图: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状况的地图,为地形图。用等高线绘

V型知识地图模型

V型知识地图模型 V型知识地图概述 当前, 企业越来越重视智力资源和知识资产的管理,并运用一些工具来提高管理的效率, 促进组织内知识的流通与共享。知识地图作为一种实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应运而生。它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供查找知识的线索, 并通过抽象化的编码语言来展开知识脉络, 使人们获取知识更加方便快捷。在实践中,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构建知识地图的方法多种多样, 类型不一, 设计思想也各不相同。然而, 从目前知识地图整体使用情况来看并不理想, 普遍存在着知识体系整体架构开放性可扩展性差、知识创新不足、知识挖掘深度不够、知识利用可理解性不强等问题。[1][2][3]由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知识共享, 其核心是知识创造。因此, 企业知识地图设计应重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激发使用者的思考, 变传统的被动知识查找为积极知识探索, 变静态的知识积累为动态的知识优化。而V型知识地图作为一种面向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知识建构方式, 提供了实现以上设计思想的解决方案。 V型知识地图的提出及其设计 V型知识地图最初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教育心理学专家郭温(D.B.Gowin)教授于1997年设计出来,作为围绕某一主题探索理论与方法之间联系的一种简单的启发式工具,其主要功能是以形象化方式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组织和揭示。[4]此后,J.Novak对V型知识地图进行了后续研究,使V型知识地图的设计不断得以扩充和完善。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知识管理工具,V 型知识地图在探究式学习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5]近几年,在面向组织的知识管理实践中,一些企业开始引入郭温和J.Novak设计的V型知识地图模板构建知识地图,促使组织成员围绕某一问题结合系统知识进行思考,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做出科学决策,推动知识创造活动的开展。 V型知识地图的基本模型 V型知识地图模型是以问题为中心来构建知识体系的。如图1所示,V型知识地图由左右两条不同方向的轴线交叉形成V字。“概念” 和“理论”等已组织好的静态知识设置在左轴,按照知识的深度由下至上,分为基本概念(Concept)、结构(Constructs)、理论(Theory)、哲理(Philosophy)4个层次。“方法” 等动态知识设置在右轴,按照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由下至上分为数据或信息(Dada/Information)、信息转化(Transformations)、知识评价(Knowledge Claims)、价值判断(Value Claims)4个层次。有待解决及需探究的问题放置在漏斗状的轴线交叉中心。 V型知识地图底端事务(Events/Objects)即表示围绕“焦点问题”需要对那些事务或对象进行研究,作为V型知识地图知识导航的起点。评论或建议(Commentary/Suggestions)是沿着V 型知识地图由左至右完成一个认知过程后得出的结论。图中左右轴以V字连接形成所关注问题

最新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鼔、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度数后面跟N是北半球 度数后面跟S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一定在东半球 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 大于20°,小于160°,看度数后面跟W在西半球,跟E在东半球 经纬网的应用:A利用经纬网定位 B利用经纬网判方向 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 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距北极点近者在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 ②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它们只有正东方或正西方的关系。具体比较时,应将两地置于经度差小于180°的范围(劣弧)内比较东西方向。 ③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均不相同:可将其先按纬度数进行南北方位比较、按经度和进行东西方位比较,然后叠加综合。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时,若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两地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 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南方;离南极点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 2、根据南北极点,在图的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箭头所指方向为东,箭尾所指方向为西 C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的距离 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约是111km 任意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弧长为111km 任意纬线上经度1 °的实际弧长为111×cos纬度 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