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大纲(整理总结)

诊断学教学大纲(整理总结)
诊断学教学大纲(整理总结)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是收集和获取病史资料、症状体征、实验检查和器械检查的方法及意义,并通过诊断思维,对临床资料分析归纳,做出诊断。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眼视光、麻醉、法医、影像、预防专业使用。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诊断学》(临床医学本科. 第六版)教材。

大纲对教学深度的要求分四种:

1、掌握: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对此内容的基本知识或基本理论深入了解,融会贯通,牢固掌握。

2、熟悉:要求熟悉的内容要重点讲解,使学生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3、了解:对要求了解的内容概括讲授,扼要介绍一般规律及进展。

4、学会:要求学生熟悉其操作方法、步骤,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进行操作。

未列入大纲的部分内容及大纲中注明自学的内容均供自学参考。

按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含儿科、妇产科专业方向)眼视光、麻醉、法医、影像、预防学等专业教学计划,诊断学教学总时数135学时,其中理论深讲授81时,实验课54学时。各章讲课时间分配如下表:

理论授课内容时数实验内容时数

绪论 1

问诊 2

常见症状16

体格检查

基本检查法 1

一般检查 2

头颈部检查 3 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 3

胸膜及肺检查 6 胸膜及肺 3

心脏及血管检查 6 心脏及血管检查 3

腹部检查 5 心肺病理体征 3

脊柱、四肢检查 1 腹部检查 3

神经系统检查 3 腹部病理体征 3

病历书写 1 脊柱四肢、神经系统 3

实验诊断学概论 2 血常规检验 3 血细胞的自动化分析及临床应用 2

尿液常规分析 2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 3 脑脊液、胸腹水检查 2

肝功能试验及临床应用 2 尿液分析 3 肾脏病、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2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2 生化检查 3

血栓与止血检测 2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2 免疫学检验 3 临床细菌学及细菌耐药性检查 2 体检考核 3

心电图9 正常心电图 3

肺功能检查 3 异常心电图 3

诊断步骤和方法 1 问诊与病历书写 6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 1 诊疗技术录像 3

共计81 54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二)熟悉:诊断的原理和方法,熟悉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三)掌握:症状,体征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症状、体征的概念。

(二)重点讲解: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三)一般介绍: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诊断学的进展。

第一篇问诊

第一、二、三章问诊的方法技巧及问诊的内容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熟悉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三)了解问诊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

(二)重点讲解: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三)一般介绍:问诊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发热的概述。

(二)掌握:发热原因和分类: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常见的三种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三)熟悉:发热的临床表现:发热的起病方式、过程。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发热的病因与分类,三种常见热型。

(二)重点讲解:发热的概念,发热的三个过程。

(三)一般介绍:发热的伴随症状。

第二节皮肤粘膜出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皮肤粘膜出血的主要病因。

(二)熟悉:瘀点、瘀斑、紫癜、血肿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皮肤粘膜出血的主要病因。

(二)重点讲解:瘀点、瘀斑、紫癜、血肿的概念。

(三)一般介绍:皮肤粘膜出血伴随症状。

第三节水肿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二)熟悉:水肿的发生机制、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水肿的发生机制、概念。

(二)重点讲解: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着重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三)一般介绍:水肿的伴随症状。

第四节咳嗽与咳痰

一、目的与要求:

(一)重点掌握:咳嗽、咳痰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二)熟悉:咳嗽、咳痰可能出现的伴随症状。

(三)了解:咳嗽、嗽痰发生机制及鉴别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咳嗽、咳痰的病因。

(二)重点讲解: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咳嗽的性质、时间与节律、音色,痰的性状和量)。

(三)一般介绍:咳嗽、咳痰的发病机制。

第五节咯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咯血的发病机制。

(二)重点掌握:咯血的鉴别诊断,病因,临床表现。

(三)熟悉:咯血的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咯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年龄、咯血量、颜色和性状)。

(二)重点讲解: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诊断。

(三)一般介绍:咯血的发生机制。

第六节胸痛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胸痛的定义,发生机制。

(二)掌握:胸痛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三)熟悉:胸痛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胸痛的概念和病因。

(二)重点讲解:胸痛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胸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影响疼痛因素)。

(三)一般介绍:胸痛的机制及伴随症状。

第七节发绀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发绀的发生机制。

(二)掌握:发绀的定义、病因与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发绀的定义。

(二)重点讲解:发绀病因分类与临床表现,中心性紫绀与周围性紫绀的特点及鉴别。

(三)一般介绍:发绀的机制及伴随症状。

第八节呼吸困难

一、目的与要求:

(一)重点掌握:呼吸困难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呼吸困难的发病机制。

(三)了解: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呼吸困难的病因。

(二)重点讲解: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与发生机制(着重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

(三)一般介绍: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

第九节心悸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心悸的概念,发生机制。

(二)掌握:心悸的病因。

(三)熟悉:心悸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心悸的发生机制。

(二)重点讲解:心悸的病因(心脏搏动增强、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

(三)一般介绍:心悸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

第十节恶心与呕吐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呕吐的发生机制、常见病因、问诊要点。

(二)熟悉:呕吐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呕吐的常见病因,发生机制,问诊要点。

(二)详细讲解:呕吐的临床表现(呕吐的时间、呕吐与进食的关系、呕吐的特点、呕吐物的性质),伴随症状。

第十一节呕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呕血的定义,问诊要点。

(二)熟悉:呕血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三)掌握:呕血的病因。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呕血的定义,问诊要点。

(二)详细讲解:呕血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三)重点讲解:呕血的病因。

第十二节便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便血的病因,问诊要点。

(二)熟悉:便血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便血的定义、病因、问诊要点。

(二)详细讲解:便血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第十三节腹痛

一、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腹痛的发生机制、问诊要点。

(二)掌握:腹痛的病因,腹痛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急、慢性腹痛的病因,发生机制,问诊要点。

(二)重点讲解:不同原因腹痛的临床表现(腹痛部位、性质和程度、诱发因素、发作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及伴随症状。

第十四节腹泻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急、慢性腹泻的定义、发生机制、问诊要点,伴随症状及体征。

(二)熟悉:急、慢性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慢性腹泻的病程,问诊要点,伴随症状和体征。

(二)详细讲解:急、慢性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

第十六节黄疸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胆红素正常代谢,辅助检查。

(二)熟悉:黄疸的分类,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三)掌握:黄疸的定义,几种常见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鉴别要点。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黄疸的定义,胆红素正常代谢,黄疸病因诊断的常用辅助检查。

(二)详细讲解:黄疸的分类(病因分类与胆红素性质分类);黄疸的伴随症状。

(三)重点讲解:常见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鉴别要点。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淤积性黄疸。

第十八节血尿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血尿的概念。

(二)熟悉:血尿的病因及血尿的临床特点及假性血尿的判别。

(三)了解:血尿的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血尿的意义。

(二)重点讲解:血尿的常见病因及假性血尿鉴别。

(三)一般讲解:血尿的伴随症状。

第二十二节头痛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头痛的概念和病因分类。

(二)熟悉:头痛的临床表现。

(三)了解:头痛的发病机制,问诊要点。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头痛的概念和病因。

(二)熟悉:头痛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发病情况、头痛部位、头痛的程度与性质、头痛出现的时间与持续的时间、加重、减轻或激发头痛的因素)。

(三)一般介绍:头痛的伴随症状。

第二十五节抽搐与惊厥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抽搐与惊厥的概念。

(二)熟悉:抽搐与惊厥的病理与临床表现。

(三)了解:抽搐与抽搐的发生机制,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抽搐与惊厥的概念。

(二)重点讲解:抽搐与惊厥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三)一般介绍:抽搐与惊厥的伴随症状。

第二十六节意识障碍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意识障碍的概念,昏迷的概念。

(二)熟悉;意识障碍病因和临床表现。

(三)了解: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与伴随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意识障碍的概念,昏迷的概念。

(二)重点讲解:意识障碍的病因,轻度、中度、重度昏迷的临床特征。

(三)一般介绍: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

第二篇检体诊断(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进行体格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二)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检查方法及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视诊的内容:全身状态视诊和局部视诊。

(二)详细讲解:触诊的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分别介绍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及主要用途)。

(三)一般介绍:触诊的注意事项。

(四)一般讲解:叩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详细讲解:叩诊音及正常分布。

(六)一般讲解:听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重点讲解:嗅诊及某些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第二章一般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生命征的概念,苍白、紫绀、黄染、出血、蜘蛛痣的辨认及临床意义,局部淋巴法肿大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二)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营养状态的判断,营养不良的常见病因。面容、体位的判断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皮肤的检查内容。淋巴结的分布及触诊顺序。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生命征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发育、营养的判断方法,不同的面容、体位、步态、意识障碍与疾病的关系。

(二)重点讲解:皮肤苍白、紫绀、紫癜、蜘蛛痣、黄染的检查及临床意义。淋巴结肿大的检查及常见病因

第三章头部检查

一、目的与方法:

(一)了解:头部检查的顺序和方法。

(二)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

(三)掌握:眼球运动、巩膜、瞳孔的检查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掌握扁桃体的检查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头部检查的顺序和方法。耳、鼻、口、腮腺的检查,

(二)重点讲解:头部检查的内容,头颅形状,颜面及器官。

(三)详细讲解:眼球、巩膜,及瞳孔的检查。扁桃体检查、肿大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章颈部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颈部的外形与分区,颈部的运动。

(二)熟悉:颈部包块及原因,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

(三)掌握:颈静脉怒张及临床意义。甲状腺的检查方法,肿大的分度,及常见病因。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颈部的外形,分区,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二)重点讲解:颈部包块及常见原因,气管移位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三)详细讲解:颈静脉怒张的判别方法,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分度及肿大的常见病因。

第五章胸部

第一、二、三、四节胸壁、胸廓、肺和胸膜的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视、触、叩、听在肺部的应用。

(二)熟悉:肺部的正常及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

1、胸壁:静脉、皮下气肿、压痛、胸廓形态;

2、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节律;

3、触诊:胸廓扩张度,触觉语颤;

4、叩诊:正常叩诊,异常叩诊音,定界叩诊;

5、听诊: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

(二)重点讲解:肺部的正常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三)一般介绍:胸部的体表标志。

第五、六、七节心、血管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心音,杂音的产生机理,脉搏,周围血管检查方法及常见心律失常特点(早博、房颤)。

(二)掌握:心界叩诊,血压测量方法及杂音听诊要点及临床意义,并能辨别收缩期与舒张期杂音。

(三)了解:心音,血压、脉博改变,及血管体征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

1、视诊: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

2、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3、叩诊:叩诊方法,叩诊顺序,心浊音界。

4、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5、血管检查(脉搏、血压、周围血管征)

6、心血管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包积液。

(二)重点讲解: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心相对浊音界叩诊方法,第一、第二心音区别、杂音听诊要点及临床意义,血压测量方法。

(三)一般介绍:心前区异常搏动,心浊音界改变及临床意义,脉搏及血压改变、血管体征、心音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六章腹部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二)熟悉: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三)掌握:腹部检查的方法。

(四)学会:肝、脾触诊。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二) 详细讲解:1、腹部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腹壁其他情况。

2、触诊:触诊方法,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脏器触诊、(胆囊、肾)腹部

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

3、叩诊:腹部叩诊音,肝及胆囊叩诊,胃泡鼓音区及脾叩诊,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痛,膀胱叩诊。

4、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搔弹音。

5、腹部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腹膜炎,肝硬化。

(三)重点讲解:肝、脾触诊。

第八章脊柱与四肢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脊柱与四肢的检查方法。

(二)熟悉:脊柱与四肢检查的内容,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了解:脊柱与四肢正常活动度,脊柱的生理弯曲度。

二、教学内容:

(一) 详细讲解:脊柱与四肢的检查方法。

(二) 重点讲解:脊柱与四肢的内容,脊柱压痛、叩击痛、畸形、运动功能障碍,四肢形态异常,关节病变、四肢运动障碍,杵状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三)一般介绍:脊柱四肢的正常活动度。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熟悉: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

(三)了解: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

1、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2、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3、病理反射:(1)锥体束征:Bar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oddock征、Hoffmann 征。(2)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ng征、Brudzinski征。(3)Lasegue征。

(二)重点讲解:神经系统的内容:脑神经运动功能,神经反射,自主神经功能。

(三)一般介绍: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方法。

第三篇病历书写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住院病历书写的格式和内容。

(二)了解:常用医疗文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住院的病历书写的格式和内容。

(二)一般介绍:常用医疗文件。

第五篇器械检查

第一章心电图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心电图的原理及描记方法。

(二)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三)掌握:心电图的主要临床应用。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心电图产生原理,心电图导联体系、常规心电图联接方法。

(二)详细讲解: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部分和命名,心电图的测量(心率的测量,各波段振幅及时间的测量),平均心电轴、心脏循长轴转位,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三)重点讲解:心电图主要临床应用:心房与心室肥大,心肌缺血与梗塞,心律失常(窦性心

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传导异常)。

第二章肺功能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血液气体分析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二)熟悉: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三)了解:肺容积的测定,通气功能测定、气体分布测定比值测定,闭合容积测定,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肺通气功能检查,换气功能检查,小气道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二)重点讲解:血液气体分析,酸碱度测定的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增高或降低的临床意义,呼酸,呼碱,代酸、代碱时的血气变化。

(三)一般介绍:肺容积测定,通气功能测定,气体分布测定,通气/血液比值测定,闭合容积测定,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气体分析疗到碱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第六篇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诊断疾病的三个步骤:搜集资料,分析综合、验证或修正诊断。

(二)了解: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掌握“一元论”原则。

(三)掌握:临床诊断的种类,内容和格式: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诊断疾病的三个步骤。

(二)一般讲解: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三)详细讲解:临床诊断思维的一元论的原则。诊断的种类、内容和格式,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疾病的分型与分期,并发症及伴发疾病。

第七篇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导尿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适应症。

(二)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方法,部位注意事项及适应症。

(三)掌握:腹腔穿刺术的方法部位、注意事项及适应症。

(四)熟悉:腰椎穿刺术的方法,部位,注意事项及适应症,熟悉骨髓穿刺术的方法部位及适应症。

(五)了解:心包腔穿刺术,淋巴结穿刺术,十二指肠引流术,中心静脉压测定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导尿术,胸穿术,腹穿术的部位方法及临床应用。

(二)重点讲解:腰穿术,骨穿术的部位、方法及临床应用。

(三)一般介绍:心包穿刺术,淋巴结穿刺术等穿刺术的概况。

2004年10月修订赠送简版名词解释

病理反射: 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如巴宾斯基征

奔马律:在S2后出现的响亮额外心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来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称为奔马律

潮式呼吸: 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加上变化的周期什呼吸.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秒至2分钟,暂停期可持续5~30秒,多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等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杵状指:又称槌状指,是指远端指(趾)呈鼓槌样膨大,特点是末端指节软组织明显增厚增宽,

指(趾)甲呈弧形隆起,指(趾)端背面皮肤与指(趾)甲盖构成的基底角大于180度。临床上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

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时减轻,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

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发绀:血液中还原性Hb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也称紫绀,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

放射痛: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尚可感到远离该器官的某部位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

反跳痛: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地稍停片刻,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病人感觉腹痛加重,并有痛苦表情,即为反跳痛。表示腹膜壁层以受炎症累及

腹泻:肠粘膜分泌旺盛或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致排便频率增加、粪质稀薄且含有异常成分,称为腹泻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肝-颈静脉回流征:按压右心功能不全病人肿大的肝脏时,颈静脉明显充盈,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干啰音:由气流通过狭窄的支气管时发生涡漩,或气流通过有粘稠分泌物的管腔时冲击粘稠分泌物引起的振荡所致

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致皮肤,粘膜,巩膜黄染称为黄疸.总胆红素在17.1~34.2umol/L时,常无黄疸出现,叫隐性黄疸

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奇脉: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的现象,又称为吸停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压缩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巨脾: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间停呼吸:间停呼吸又称biots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为临终前危象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其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产生的收缩反应,这种收缩是通过反射中枢控制的

开辫音:又称二尖办开放拍击声,出现于心尖内侧第二心音后0.07s,二尖瓣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受阻引起瓣叶振动所致的拍击音.其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

咯血: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感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感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

落日现象: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表情,见于脑积水

脉搏短绌:在听诊同时数心率与脉搏,当发现脉率比心率少时,这种脉搏脱离现象称之为脉搏短绌

毛细血管搏动征:涌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黏膜,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时则局部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局部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满月面容: 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库欣综合症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脑膜刺激征: 指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

些肌群时出现防御反应的现象

期前收缩:指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牵涉痛: 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揉面感:全腹壁紧张度增加,触之犹如揉面团一样,称为揉面感。多见于结核

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癌肿性腹膜炎和血腹等

三凹征:当上呼吸部分梗阻时,吸入气流受阻,呼吸肌收缩,胸腔内负压增加,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常见气管异物、气管肿瘤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各水冲脉。检查:握紧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可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系因脉压差增大所致

湿罗音: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黏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

抬举性心尖搏动:病理情况下,左心室肥大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亦较大多大于2厘米,明显者则强而有力,用手指触诊时,可使指端抬起片刻,称抬举性心尖搏动

桶状胸: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以至和横径几乎相等,胸廓呈圆桶形,常见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心包摩擦感: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的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心包摩擦音: 心包炎时心包脏层与壁层由于生物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在心脏舒缩过程中互相摩擦而产生振动传至胸壁,以听诊检查到的即为心包摩擦音

液波震颤:检查时患者平卧,医师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以指端冲击式触诊),如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波动感

移动性浊音: 腹腔内游离液体在1000ml以上,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

意识模糊: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意识障碍: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隐血便:消化道少量出血而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时,只有靠隐血试验的方法才能

检出,称为隐血便

语音震颤: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

钟摆律:当心肌有严重病变时,第一心音失去原有的特征与第二心音相似,同时心搏加速。舒张期与收缩期的时间几乎相等时,则极似钟摆声称为钟摆律

震颤: 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亦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折刀现象:在被动伸屈肢体时,起始阻力很大,终末阻力减弱,为锥体束损伤表现

主诉: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消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因形似蜘蛛而得名.其出现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区,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大小可由针头大到直径数厘米

Austin Flint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的二尖瓣开放不良时出现的相对性狭窄的舒张期杂音,称

为奥-弗杂音

Courvoisier征阳性:由于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

Cullen征:脐周围发蓝,为腹腔大出血的征象,偶见于异位妊娠破裂或脐部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月经期,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Duroziez双重杂音:以听诊器鼓型胸件稍加压力于股动脉可闻及收缩期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即Duroziez杂音

Grey-Turner症:左腰部呈蓝色,为血液自腹膜间隙渗到侧腹壁的腹膜外组织

间隙所致,常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Kussmaul征:大量心包积液,心脏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怒张,深吸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Kussmaul征

Murphy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医师首先以大拇指用力按压胆囊点的腹壁,然后嘱病人缓缓深吸气,如在吸气过程中因疼痛而突然屏气,则为Murphy征阳性

Virchow淋巴结: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赠送简版名词解释

病理反射: 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如巴宾斯基征

奔马律:在S2后出现的响亮额外心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来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称为奔马律

潮式呼吸: 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加上变化的周期什呼吸.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秒至2分钟,暂停期可持续5~30秒,多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等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杵状指:又称槌状指,是指远端指(趾)呈鼓槌样膨大,特点是末端指节软组织明显增厚增宽,指(趾)甲呈弧形隆起,指(趾)端背面皮肤与指(趾)甲盖构成的基底角大于180度。临床上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

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时减轻,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

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发绀:血液中还原性Hb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也称紫绀,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

放射痛: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尚可感到远离该器官的某部位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

反跳痛: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地稍停片刻,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病人感觉腹痛加重,并有痛苦表情,即为反跳痛。表示腹膜壁层以受炎症累及

腹泻:肠粘膜分泌旺盛或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致排便频率增加、粪质稀薄且含有异常成分,称为腹泻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肝-颈静脉回流征:按压右心功能不全病人肿大的肝脏时,颈静脉明显充盈,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干啰音:由气流通过狭窄的支气管时发生涡漩,或气流通过有粘稠分泌物的管腔时冲击粘稠分泌物引起的振荡所致

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致皮肤,粘膜,巩膜黄染称为黄疸.总胆红素在17.1~34.2umol/L时,常无

黄疸出现,叫隐性黄疸

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奇脉: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的现象,又称为吸停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压缩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巨脾: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间停呼吸:间停呼吸又称biots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为临终前危象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其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产生的收缩反应,这种收缩是通过反射中枢控制的

开辫音:又称二尖办开放拍击声,出现于心尖内侧第二心音后0.07s,二尖瓣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受阻引起瓣叶振动所致的拍击音.其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

咯血: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感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感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

落日现象: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表情,见于脑积水

脉搏短绌:在听诊同时数心率与脉搏,当发现脉率比心率少时,这种脉搏脱离现象称之为脉搏短绌

毛细血管搏动征:涌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黏膜,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时则局部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局部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满月面容: 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库欣综合症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脑膜刺激征: 指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些肌群时出现防御反应的现象

期前收缩:指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牵涉痛: 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揉面感:全腹壁紧张度增加,触之犹如揉面团一样,称为揉面感。多见于结核

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癌肿性腹膜炎和血腹等

三凹征:当上呼吸部分梗阻时,吸入气流受阻,呼吸肌收缩,胸腔内负压增加,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常见气管异物、气管肿瘤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各水冲脉。检查:握紧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可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系因脉压差增大所致

湿罗音: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黏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

抬举性心尖搏动:病理情况下,左心室肥大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亦较大多大于2厘米,明显者则强而有力,用手指触诊时,可使指端抬起片刻,称抬举性心尖搏动

桶状胸: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以至和横径几乎相等,胸廓呈圆桶形,常见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心包摩擦感: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的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心包摩擦音: 心包炎时心包脏层与壁层由于生物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在心脏舒缩过程中互相摩擦而产生振动传至胸壁,以听诊检查到的即为心包摩擦音

液波震颤:检查时患者平卧,医师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以指端冲击式触诊),如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波动感

移动性浊音: 腹腔内游离液体在1000ml以上,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

意识模糊: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意识障碍: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隐血便:消化道少量出血而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时,只有靠隐血试验的方法才能

检出,称为隐血便

语音震颤: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

钟摆律:当心肌有严重病变时,第一心音失去原有的特征与第二心音相似,同时心搏加速。舒张期与收缩期的时间几乎相等时,则极似钟摆声称为钟摆律

震颤: 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亦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折刀现象:在被动伸屈肢体时,起始阻力很大,终末阻力减弱,为锥体束损伤表现

主诉: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消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因形似蜘蛛而得名.其出现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区,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大小可由针头大到直径数厘米

Austin Flint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的二尖瓣开放不良时出现的相对性狭窄的舒张期杂音,称为奥-弗杂音

Courvoisier征阳性:由于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

Cullen征:脐周围发蓝,为腹腔大出血的征象,偶见于异位妊娠破裂或脐部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月经期,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Duroziez双重杂音:以听诊器鼓型胸件稍加压力于股动脉可闻及收缩期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即Duroziez杂音

Grey-Turner症:左腰部呈蓝色,为血液自腹膜间隙渗到侧腹壁的腹膜外组织

间隙所致,常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Kussmaul征:大量心包积液,心脏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怒张,深吸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Kussmaul征

Murphy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医师首先以大拇指用力按压胆囊点的腹壁,然后嘱病人缓缓深吸气,如在吸气过程中因疼痛而突然屏气,则为Murphy征阳性

Virchow淋巴结: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企业诊断)教学大纲-骨伤科影像诊断学广东省中医院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骨伤科影像诊断学(五年制) Diagnostic Imaging of Skeletal Diseases 课程编码:10511026 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1.《医学影像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专业(骨伤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是研究骨与关节创伤、感染、骨肿瘤等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基础。其内容包括骨伤科X线、CT、MR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对骨与关节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骨与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骨与关节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培养学生运用影像检查方法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机制、影像表现,以及对骨与关节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章骨伤X线总论 4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的发展简史及前程展望。 【熟悉】医学影像学的概念。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了解】骨关节系统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掌握】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掌握】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 【熟悉】骨折与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内容 1. 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2.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及前程展望,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3. 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4. 骨关节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 5. 骨与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6. 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7. 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 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方式 课堂讲座、幻灯、X线胶片、多媒体课件。 第二章上肢损伤 12学时 第一节肩关节损伤 目的要求 【熟悉】肩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近端各类型骨折的X线表现及肩关节、肩锁关节脱位的X

试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 【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 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 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项目有那些? 第三节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掌握】骨髓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演变规律。 【熟悉】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 思考题: 1、骨髓增生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2、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掌握】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原则。 【熟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其他血型系统。 思考题: 1、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临床意义? 2、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熟悉】各种贫血的骨髓象和血象的形态学特点

诊断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口腔、法医、预防、医检、妇幼、医技、营养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二O一五年九月 目录

前言………………………………………………………………………………………………绪论………………………………………………………………………………………………常见症状………………………………………………………………………………………… 一、发热……………………………………………………………………………………… 二、疼痛……………………………………………………………………………………… 三、呼吸困难……………………………………………………………………………… 四、咳嗽、咳痰、咯血…………………………………………………………………… 五、水肿、心悸、紫绀…………………………………………………… 六、腹泻、腹痛…………………………………………………………………………… 七、消化道出血……………………………………………………………………………… 八、黄疽………………………………………………………………………………………问诊、书写病历……………………………………………………………………………… 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二、头、颈部检查………………………………………………………………………… 三、胸廓、肺部检查……………………………………………………………………… 四、心、血管的检查…………………………………………………………………… 五、腹部检查……………………………………………………………………………… 六、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七、神经系统检查………………………………………………………………………… 八、病历编写及诊断方法概述……………………………………………………………器械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二、超声波检查…………………………………………………………………………… 三、实验诊断学(检验系)、血常规检查(讲、习)………………………………… 前言

临床诊断学考试重点

二、各章重点(按照课件顺序) (二)发热: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得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热型及其临床意义(选择或者名解,要注意写“此种热常见于……”) (1)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得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与伤寒高热期。 (2)弛张型: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与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型: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型: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 (5)回归热: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周期热,霍奇金病。 (6)不规则热:指发热得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 2呼吸困难病因分析(只记病因即可)。“三凹征”必考,肺性呼吸困难临床分类(类型、特点与病因) (1)病因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液性 (2)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与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常见于气管肿瘤、气管异物、喉痉挛。 ,常见于气管肿瘤、气管异物、喉痉挛。 呼气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干啰音,常见于哮喘。 混合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吸气都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变浅,听诊肺常有呼吸音异常,可有病理性呼吸音,常见于广泛肺实变与肺间质病变以及阻塞性肺气肿。 3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得三大特点,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酸中毒性大呼吸得常见两个疾病。 (1)左心衰竭呼吸困难特点 △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 △仰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回心血量↓、膈肌位置↓)→强迫体位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时迷走兴奋性增高,冠脉收缩,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卧位,膈肌上移,肺活量减少; 卧位,静脉回流量增多,肺淤血加重。 (2)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 (3)酸中毒性大呼吸(Kussmaul呼吸):常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思考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急性左心衰引起。机制①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下降→心功能下降②回心血量上升→肺淤血加重 5咳嗽得音色等(选择题,老师尤其提到“金属音”),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粉红色乳状痰与红砖色痰(这两个老师没提,顺带瞧瞧吧) (1)音色:指咳嗽时声音得色彩与特性①嘶哑:声带炎症或肿瘤等②犬吠样:会厌、喉部病变或气管受压③金属音调样:纵隔肿瘤、主动脉瘤、肺癌④微弱:极度衰竭或声带麻痹 (2)性质: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粉红色乳状痰(金葡菌)、灰绿色/红砖色痰(克雷伯杆菌)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苏州大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心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30059 大纲执笔人:沈海林、诸伟 实习(见习、实践)周数(时数):18学时大纲审稿人:沈海林 学分:1.5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口腔医学专业2006年教学计划制订 二、实习(见习、实践)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实习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口腔专业人才,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课程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程的实习环节。通过本实习,使学生正确掌握影像检查的方法、影像诊断技术的过程,锻炼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实习(见习、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见下述各章节要求。 四、实习(见习、实践)内容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影像实验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读片室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实习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 2、实习(见习、实践)内容;见下述个章节具体内容 3、时间安排;18课时 五、实习(见习、实践)的形式与方法 包括到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参观、摄片操作、读片等。

六、实习(见习、实践)考核和成绩评定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七、实习(见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八、实习(见习、实践)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九、其他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口腔颌面影像医学图谱》马绪臣主编 一、前言: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以研究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外伤、颌骨囊肿、肿瘤、颌骨畸形、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为内容的学科。 实验课18学时。实验课主要为读X线片。 二、教学要求:

企业诊断-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精品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课程编号: 14037401 学分: 7.5 总学时:103 学时 大纲执笔人:戚秀卿、宋浩明、刘琦大纲审核人:戚秀卿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二、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三、课程基本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问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楚、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问诊 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熟悉特

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目得与任务: 临床诊断学就是研究诊断疾病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诊断思维得一门临床学科。就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得一门必修课,就是临床各学科得基础课,也就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得桥梁。本课程得任务就是讲解问诊与体格检查得基本内容与方法技巧;心电图、肺功能与各种内镜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得基本原理与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得结论——临床诊断。 二、课程基本要求: 在深入领会各个症状得病因与机制基础上,学会与患者接触与交流,独立进行全面系统得问诊,深入理解患者得主诉与病史。能用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掌握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得内在联系与临床意义。熟悉心电图机操作,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得图像分析。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得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规范、描述准确、用词恰当、字迹清晰、书写全面、符合要求得住院病历。 (一)问诊 掌握问诊得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得重要性。熟悉特殊情况得问诊技巧。 常见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得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得方法,通过分析症状得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除课堂讲授外,部分内容自学。 (二)体格检查 1、掌握视、触、叩、听、嗅诊得基本检查方法。 2、掌握一般检查各项内容得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得临床意义。 3、掌握头、颈部各器官得检查方法、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 检查。 4、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与肺部得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得检查结果。 掌握胸部得体表标志、肺部异常体征、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乳腺得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学习询问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5、掌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得临床意义。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得检查 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S1、S2得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掌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得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心脏杂音得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鉴别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心包摩擦音得产生机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得区别。掌握血压测量、周围血管征得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熟悉脉搏、血管杂音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学习询问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6、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胆、脾触诊)。 掌握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7、熟悉肛门、直肠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 8、掌握脊柱、四肢、膝关节得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得临床意义。 9、熟悉神经系统检查得内容及方法(颅神经、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掌握神经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 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 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 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 7.3~38℃,中等度热3 8.1~39℃,高热3 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绀。分为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 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16.三凹征:又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即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的新兴学科。超声诊断学属医学影像诊断学范围,是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内容包括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术语;超声诊断的正常声像图和病理声像图表现;介入性超声等。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能运用超声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常见病进行诊断。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讲授、演示、讨论、阅读、电教、录像、课件和见习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并通过提问、测验和操作,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水平。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影像专业,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课程共70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28学时 三、各章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学的概念,性质和内容,超声诊断学的发展史略。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学的概念及临床应用特点 2、超声诊断学发展史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理论0.5学时,实践0学时 第二章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的物理特性、超声诊断仪的种类、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超声波基本物理量 2、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3、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及诊断安全性 4、超声成像一般规律 5、超声显像特点 6、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类型(A、B、M、D) 7、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与维护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电教 学时分配 理论1.5学时,实践1学时 第三章超声诊断基础 目的要求 掌握: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超声回声的描述和声像图分析,超声报告的书写。 熟悉:超声诊断常见的伪像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2、超声诊断的特殊检查方法 3、超声回声的描述 4、超声回声分析的内容 5、声像图分析的方法 6、超声伪像形成的原因 7、灰阶超声常见的图像及伪像的辨识和消除方法 8、超声报告的书写原则、要求及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37401 学分:7.5 总学时:103 学时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差不多知识、差不多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咨询诊和体格检查的差不多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把握诊断疾病的差不多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课程差不多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咨询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咨询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把握专门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把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专门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把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按照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晰、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把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相伴症状、鉴不诊断及咨询诊要点。把握询咨询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相伴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咨询诊

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咨询诊的重要性。熟悉专门情形的咨询诊技巧。 (三)体格检查 把握视、触、叩、听、嗅诊的差不多检查方法。 把握一样检查各项内容的正常状态和专门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习头、颈部各器官的检查方法与顺序,认识正常状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检查。 学习视、触、叩、听四种差不多检查方法在胸廓和肺部的正确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廓和肺部体检的差不多内容,识不肺部正常体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其产生气制、临床意义。 了解乳腺的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专门改变。 了解呼吸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呼吸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学习心脏的检查方法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专门搏动、震颤、心脏浊音界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把握S1、S2的产生气制、听诊特点及鉴不要点。把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的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把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气制、听诊要点、鉴不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把握心包摩擦音的产生气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的区不。 熟悉脉搏、血压、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循环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循环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把握腹部视、触(重点为肝、脾、胆囊、肾触诊)、叩、听诊检查方法。把握压痛、反跳痛、腹部肿块、腹水(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振水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腹部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腹部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放射痛(radiating pain):又叫牵涉痛,脏疼痛引起身体体表的疼痛,脏痛觉信号传入相应的脊髓节段,该节段支配的身体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特点是疼痛明显,有压痛、感觉过敏。 2、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主要表现是在心搏停止5~10s后出现晕厥,停搏15s以后可出现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见于最严重的心源性晕厥。 3、Horner征: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眼球下陷,同侧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4、奔马律: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 5、Austin-Flint杂音: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 6、肠源性青紫症:由于大量进食含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的中毒性高缺血红蛋白血症而出现紫绀。 7、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沿,以两手置于膝盖上或扶持床边,这种体委可使胸廓辅助呼吸肌易于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 8、移动性浊音:腹部查体时,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是发现有无胸腔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腹水1000ML以上。 9、脉搏短绌:心率大于脉率的现象,血液不足以充盈血管,见于房颤等心律失常。 10、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11、黄疸(Jaundice):是由于胆色素代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而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若血中胆红素浓度在17.1~34.2μmol/L,而临床上尚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 12、潮式呼吸(cheyne-stokes):-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大脑损伤(脑皮质水平)。 25、间停呼吸(Biots呼吸):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见于颅压增高,药物引起呼吸抑制,大脑损害(延髓水平)。 1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和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14、泊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泊油。 15、Kussmaul呼吸:严重的代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慢的呼吸,此因细胞外液碳酸氢不足,PH下降,通过肺脏排除CO2,进行代偿,以调节细胞外酸碱平衡之故,见于糖尿病酮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这种深长的呼吸~ 16、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二尖瓣脱垂可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血流从左心室流入左心房,因而二尖瓣脱垂的患者同时伴有收缩晚期杂音,它合并收缩中、晚期喀拉音称为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17、二尖瓣脱垂:由于在房室瓣在收缩中、晚期脱入左房,瓣叶突然紧或其腱索得突然拉紧产生震动所致。 18、类白血病反应: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累死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19、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时,肝坏死,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LT升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重,而酶活性急剧下降,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凶险。 20、文氏现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的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 到一个P波后脱漏1个QRS波群,漏博后房室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R间期又趋增强,之后又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编写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课上通过教师示教,学生阅片,病例讨论等方式,与理论课相互验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综合驾驭能力,使学生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和X线鉴别诊断,掌握口腔颌面部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熟悉口腔颌面部常用X线检查设备。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相对应,并同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学时。 四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嘉德,2版,2003年。 Ⅱ正文 实验一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特点 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正常图像 龋病、牙髓病X线诊断 一教学目的 认识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学习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投照技术和正常图像,学习龋病和牙髓病X线诊断。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根尖片投照技术(包括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 (二)掌握根尖片上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 (三)掌握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 (四)掌握牙合片正常图像。 (五)掌握曲面体层摄影片、华特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状突经咽侧位片的正常图像。 (六)掌握浅龋、中龋、深龋的X线诊断。 (七)掌握牙髓钙化的X线诊断。 (八)熟悉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包括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牙科X线机)。(九)熟悉牙合片投照技术。 (十)熟悉牙合翼片正常图像。 (十一)熟悉X线头影测量片、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颧弓位片的正常图像。

诊断学教学大纲(特选参考)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医学影像学、护理专业用) 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内科学教研室 二○○四年三月 《诊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diagnosis learns the syllabus 课程编号: 学时:14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76学时 学分:7.5学分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专业用 先修课要求:全部基础课程 一、前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各科临床医学的基础。诊断学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诊断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在诊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诊断学教学中,通过理

论学习,课间实习或实验和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诊断学》教学大纲是以第六版教材为依据编写。诊断学中的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诊断、诊断思维方法与病历书写,为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悉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血、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6.能将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学时分配] 根据1991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对《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实习7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讲授实习合计讲授∶实习 绪论 1 0 1 问诊 2 3 5 常见症状8 2 10 基本检查方法 1 2 3 一般检查 1 2 3 头、颈部检查 2 3 5

诊断学考试重点

诊断名词解释: 1.稽留热:是体温恒定在39-40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客观上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可见呼吸肌 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及发绀。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 3.莫非氏征(Murphy):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 缓慢吸气,宰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见于胆囊炎。 4.移动性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想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扳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 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想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已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不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见于肝硬化腹水。 5.主诉: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包括一个或数个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主 诉必须包括症状、部位、时间。 6.肝颈静脉反流征: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见于肝硬化。 7.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 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等。 8.周围血管征:由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组成,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 进等。 9.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核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等。 10.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电压≥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见于右心房肥大,肺心病等。 11.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组成,见于急性腹膜炎,胃肠穿孔等。 12.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使手指尖端抬起,见于左室肥厚等。 13.弛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 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4.三凹征:是指呼吸极度困难,辅助呼吸肌如胸部及腹部的肌肉都强力运动以辅助呼吸活动,此时虽企图 以扩张胸廓来增加吸气量,但因肺部气体吸入困难,不能扩张,致使在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均显凹陷,故称“三凹症”。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常见于喉部、气 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当伴随出现发绀、双肺湿罗音和心率加快时,提示左心衰竭。 15.眼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 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16.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发生机制是由于 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只有在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聚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有效刺激呼吸中枢,进入到下一个呼吸周期。 17.触觉语颤: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缘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 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减弱或消失):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肺气肿)2、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不张)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4、胸膜高度增厚粘连5、胸壁皮下气肿(增强):1、肺泡内有炎症侵润,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阻塞)2、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声波在空洞内产生共鸣,尤其是当空洞周围有炎症侵润并于胸壁粘连时,则更有利于声波传导, 使语音震颤增强。(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 18.胸骨角: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 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 19.开瓣音:是舒张早期血流自左心房快速流人左心室,弹性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又突然停止,引起瓣叶 张帆性振动,产生拍击样声音。提示二尖瓣轻、中度狭窄,瓣膜弹性和活动性较好,常用来作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参考条件。二尖瓣严重狭窄、瓣膜钙化或伴有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则开瓣音消失。20.管样呼吸音:指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区听到支气管呼吸音。1.肺组织实变,见于肺炎实变期;2.肺内大

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成人医学影像学专升本(业余)专业使用」 前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72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40学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迅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及专升本(业余)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内容。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熟悉X线、CT、MR等影像诊断手段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的影像诊断方法,使学生对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初步影像学诊断的能力。本课程理论教学遵循细而精的原则,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幻灯和计算机多媒体,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际图像和幻灯为主。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自学)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范围、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学) 熟悉:学科进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自学)

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第二章呼吸系统 了解: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自学) 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胸部创伤 熟悉:胸部正常MRI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MRI表现,支气管扩张症 第三章循环系统 了解:适用于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掌握: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 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四章消化系统 了解:适用于消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急腹症的CT检查及X线影像观察与分析、腹腔肿瘤 掌握:食管癌,食道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结肠癌的影像诊断 掌握:脾外伤,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癌,胆石症,胰腺炎,胰腺癌的影像诊断 第五章泌尿生殖系统 了解:适用于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KUB平片、IVP、腹膜后间隙肿瘤 掌握:尿路结石、肾癌、膀胱癌的影像学表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女性生殖系统炎性疾病、子宫及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六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应用的选择(自学) 熟悉:CT、MRI在骨关节病变诊断的作用,全身性疾病的骨骼X线改变 掌握:X线平片的影像观察与分析,骨关节创伤,骨关节感染,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