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九)】傣族泼水节的来历云青马的水仙花的传说

【民间传说(九)】傣族泼水节的来历云青马的水仙花的传说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自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水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

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已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他都要霸占为妻。

有一次,他看到人间的一个公主名叫婻粽布的,长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他又把她抢来,作了他的第七个妻子。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

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

婻粽布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婻粽布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

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

后来,婻粽布回答人间,但她仍就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婻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a117709452.html,/ebook/e4d16874b307e87100f69627.html

云青马的传说

在额济纳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常常能听到这样一首古老的民歌:

昆都伦的云青马呵,真是匹神奇的骏马。

千里迢迢路遥远呵,转眼之间我就到了。

傍晚归巢的百鸟呵,莫夸你翅膀的神速。

当你在巢边鸣叫呵,叫声未落我就到了。

民歌传颂着一匹飞快的云青马,云青马留下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额济纳居延海畔的昆都伦,住着一位年轻的牧马人,他家祖祖辈辈给王爷牧放着马群。他的名字叫啥,人们不知道。大家只是以他的职业习惯地叫他“阿都沁”(牧马人)。阿都沁身材魁梧,勇猛顽强,是草原上一流的牧马人。但在王爷的马群里,却没有一匹让他称心的好马。常年累月牧放着奔腾的马群,阿都沁好辛苦哟!他盼望着什么时候,自己能有一匹好马。于是,他省吃俭用,日月积蓄。几年过去了,他挑选过了成千上万匹的马,终于有一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买回一匹三岁的青骡马。阿都沁常常带着青骡马到最好的牧场吃草,到居一个清朗的月夜,阿都沁在居延海畔,幻想着未来的小骏马,情不由衷地拉起了马

知识-泼水节介绍最新

知识:泼水节介绍最新 导读: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泼水节介绍最新,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洁净,每年傣历六月中旬是傣历的新年(傣语称“桑勘比迈”,今年为1364年),也叫“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主要活动有浴佛、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泼水节的具体日期每年都要按傣历计算,大致在公历4月14日、15日、16日这3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是新旧年交替中的过渡日子;第三天才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性的狂欢活动,街市里、广场上到处见人们在相互追逐泼浇。主要的活动地点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及其它各地,昆明的云南民族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傣族民间有一个动人的神话。

相传,创世初期,天地不分季节,世间不分冷暖,人类难以生存。创世神见此情景,委派天神捧麻点腊(又名混桑或帕雅桑)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为人间造福。捧麻点腊自恃法术高明,神通广大,既不关心人类,又不遵守天规,乱显神通,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升温就升温,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各种灾难接踵而来。 有个智勇双全的傣族青年名叫帕雅晚,他亲身经历了人间的种种灾难,决定把人间从灾难中拯救出来。他用木板做成翅膀,飞到天庭,找到创世神诉说了人间的灾难。于是创世神免掉捧麻点腊的职务,另派英达提拉神掌管天地的风雨冷暖。可是捧麻点腊不肯交出权力,仍在乱兴风雨。英达提拉决心制裁捧麻点腊。他变成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去引逗捧麻点腊的七个女儿。七位美丽的姑娘都深深爱上了这位聪慧、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眼看时机成熟,便把她们的父亲如何作恶之事说了出来。七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早就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听了小伙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为了清除人间的灾难,她们决定大义灭亲。 从此之后,七姐妹对父亲百依百顺,深得父亲的欢心。捧麻点腊见女儿们如此听话,感到非常高兴,在谈笑中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诀。他告诉七个女儿,火烧、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赛宰”(“弓”为弓、“赛”为弦,“宰”为心,意为“心弦弓”)。一天,姑娘们把父亲灌得酩酊大醉,趁父

描写傣族泼水节的精选作文

描写傣族泼水节的精选作文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一般傣历的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举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描写傣族泼水节的精选作文,一起看看吧! 篇【1】:傣族泼水节的精选作文傣族,是一个充满着欢乐的民族,哪里的泼水节挺有名的。 我爸爸是个爱旅游的人,也常常带我们一家人去旅游,记得,去年,爸爸带我们一家去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去旅游。我正想着为什么爸爸偏带我们去傣族呢,原来呀,这里将要举行深大的“泼水节”开幕仪式。我快乐的一蹦三尺高。 我们来到村长家,村长是个十分好客的老人,连忙把我们接进屋里。 我们坐下喝茶,村长递给我们每人一套傣族服装,我的心思立马转移到服装上,我走进里屋,关好门窗。换好衣服出来后,问爸爸:“爸,‘您老’早知道是泼水节吧?”爸爸说是,我又咳了两声,爸爸叹了一声,随即从包里拿出了一直还未装水的水枪。我已拿到水枪就往外跑,一跑出去就到处找,不一会儿,我就看到里村长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池。我跑到水池边,又看到瓷砖上刻着“泼水节专用”五个大字,我赶紧装好水,就跑回家去了。 第二天上午8点,我拿起水枪就到昨天装水的地方埋伏。我等呀

等,终于,一批“人马”来了,他们刚蹲下装水,我立马从草丛中“蹿”出来,用水枪射他们,他们尖叫起来,一下子变成了落汤鸡。他们一反应过来,马上用水盆装水泼我,我左蹿右蹿,他们一个也没泼着我。我对他们做鬼脸,谁知,另一队“人马”把我们都泼成了“落汤鸡”,我们一反应过来,马上朝他们射水,泼水。我与第一队“人马”从“敌人”转变为了“战友”。 我们笑着,闹着,可快乐了。不知不觉中,太阳当头。我们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家里。 我回到村长家,想:我一定还要来,而且,下次来的时候,我要认识一下今天一起玩的那些人。 篇【2】:傣族泼水节的精选作文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一般傣历的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举行。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步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味和民族色彩。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利与弊

浅谈多媒体课件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双向性【摘要】本文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作用。首先,对与多媒体的应用及其价值作了系统的介绍;其次,对多媒体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防止对教学造成影响;再次,介绍了应用方法。有力的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引言 在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主要标志的当今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传递和接收信息。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已得到了广泛运用。这给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多媒体技术以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作为表现形式进行教学辅助,不仅优化了小学语文教学手段,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由于多媒体技术自身存在的缺点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不当造成的问题,我们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有利也有弊,并非多多益善。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1)转变角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预习、教师讲解、然后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仇春霞的《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美丽的花,看谁找到的那只最美丽。于是孩子们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教材”探究“文本”了。而在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我确实花了时间去网上寻找多姿多彩的花,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花的色彩、形状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成长特点、生活习性。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

傣族泼水节小学生作文.

傣族泼水节小学生作文 2019-05-24 第一篇 “五十六个名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是啊!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就像每个子女。而我,却对傣族的泼水节很感兴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平静。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火魔。火魔无恶不作,她抢走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谁也没有办法。七个姑娘得知用火魔的头发可以勒死他的消息后,便开始行动起来。可是火魔的头却到处乱滚,滚到哪里,哪里就受灾,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来。姑娘们便轮流抱火魔的头,每轮一次是一年,这样,村民才免于灾难。后人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这一天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那天,人们早早地为佛洗了尘,接下来就是相当精彩的泼水活动了。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了,衣服被淋湿了,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了感情,泼出了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 节日期间,人们除了泼水,还有很多其它节目,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等。人们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我想,这朵永不凋零的“花”,一定会越开越盛! 第二篇 讲到傣族,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傣族泼水节,那盛大的`场面,不由得让人心神向往! 泼水节即傣历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间丰富神奇的活动内容,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人,泼水节一般为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除夕,是送旧岁的日子,常有划龙舟、放高升等传统活动(放高升即燃放自制的土火箭)。第二天(或第三天)为空白,它不属于旧的一年,也不属新的一年,而是旧年和新年之间的空日子,所以,这一天(或两天)人们可自由安排活动。第三天为傣历的元旦,也是傣历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传说是“日子王到来的一天”。这一天清晨人们便身着盛装开始忙碌做一些佛事活动。到午时忙碌的妇女们便担水为佛洗尘(即“浴佛”),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至此欢乐的泼水活动便开始了。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在一般傣历的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

泼水节的资料傣族泼水节的资料

泼水节的资料-傣族泼水节的资料 傣族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它发源于印度,最初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被佛教吸收,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经缅甸进入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聚居地区,随后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泼水节也成拉开当地居民每年都要庆祝的节日,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资料,你了解多少? 泼水节的英文名是Songkran Festival,是我国傣族和德昂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在阳历的4月13日到15日之间举行,有地方在6月下旬或7月份举行,其盛况甚于汉族的农历新年。

泼水节的资料泼水节开始的时候,人们先到佛寺拜佛,沐浴净身,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最真挚的祝福,一个人被破的水越多,表示他得到的祝福越多。 泼水节一般持续3到4天,每一天都有专属的名称。第一天是“麦日”,类似农历的除夕,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准备过年的物品,晚上吃年夜饭;第二天是“恼日”,也叫“空日”,这是个多余的日子,既不算在旧年内,也不算在新年内,传说这一天是魔王的头颅腐烂的日子,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到佛寺沐佛,然后就可以开始泼水了;第三天是“麦帕雅晚玛”,据说这一天是为民除害的天女回归人间的日子,所以人们也将这一天叫做日子之王来临,这一天有“赶摆”的习俗,大家放高升,划龙舟,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上面介绍的活动外,人们还会跳象鼓舞和孔雀舞,举行斗鸡比赛,节日的气氛在第三天达到高潮。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划龙舟比赛,一般在澜沧江、

瑞丽江边举行,一队队龙舟披红挂绿,在响亮的哨声中激涌前进,气氛热烈,处处都是欢声笑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在林间空地的丢包游戏了。心灵手巧的傣族姑娘用花布做成花包,里面塞一些棉布、棉籽,外面绣上五彩穗子,这是傣族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游戏开始的时候,姑娘有意识地输给意中人,小伙子就把提前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两人悄悄离开,到空旷无人的林间深处谈情说爱去了。 放高升和孔明灯是傣族泼水节特有的活动,人们提前搭好高射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飞上天空,是谓放高升,火箭飞得越高的村寨,人们认为越吉利,优胜者还能得奖呢。放孔明灯是在晚上进行了,主要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人们将类似于热气球的孔明灯点亮,利用热空气的浮

浅谈傣族竹楼综述

浅谈傣族竹楼 (图1) 学院:外国语学院 姓名:李晓彤 学号:201104401420 指导老师:韦学飞 时间:2012年12月

浅谈傣族竹 目录 一、傣族竹楼地理位置极其建筑风格 (一)傣族地理位置 (二)干栏式建筑 二、傣族竹楼历史来源以及其优缺点 (一)历史来源 (二)优点及缺点 三、傣族竹楼的旅游发展优势和问题 (一)地理优势 (二)资源优势 (三)发展问题 四、课程感想

浅谈傣族竹楼 一、傣族竹楼地理位置极其建筑风格 (一)地理位置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之间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米数达1700,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到900多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米数只有500,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 (图二) 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摄氏度,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二)干栏式建筑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

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二、傣族竹楼历史来源以及其优缺点 (一)历史来源 (图三) 这种建筑形式历史久远,在祥云县大波那出土的青铜中就有战国时期的建筑模型。在晋宁县的石寨山和江川县李家山出土的公元前100年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器中,也发现许多这种建筑模型。在泰国至今保留的侬却诏班告文化遗址和越南此部的富永等地,也发现过此种建筑遗迹。这都说明,此种建筑形式源远流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竹楼因封建等级的不同而不同:贵族建房上可以盖瓦,下可用柱百棵以上,中可以用两层楼梯,每层十级以上;农奴建房上不得盖瓦,下用柱限四十根以内,只能安一层楼梯,并且不得超过九级,导致西双版纳千村万寨的竹楼都只能以芳草盖顶。六十年代是西双版纳竹楼从草顶到瓦顶的过渡时期, 到现在傣族村寨中早已是一色瓦顶。楼柱也从龙竹换成木柱,从挖坑埋柱换成石墩垫柱。现在几乎所有的平民百姓的竹楼从建筑质量到建筑面积都超过了以前的官家。竹楼的式样也在不断地翻新。八十年代初,增加了不同形式的子楼。如今,竹楼已从竹木建筑发展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把它称作乡间别墅也许更为合适了 (二)优缺点

傣族民俗开发

傣族民俗开发 一、泼水节 傣族的泼水节不仅象征了吉祥,平安,幸福,还给人们带来了声声欢笑。对于傣族泼水节的开发应本着保护民族文化的理念去合理利用与开发,使得这一傣族传统节日一直传承下去。 1.整合旅游资源,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酒店住宿餐饮的基础设施交通公路设施,充分保证游客的衣食住行。 2.加大傣族泼水节的旅游民俗文化的对外宣传,提升知名度,吸引客源,扩大泼水节在世界各地的文化影响力。 3.加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举行各类宣传节目。以政府为纽带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签订旅游合作协议,推动泼水节良性发展。 4.以泼水节为桥梁,大力发展当地农业与制造业,将优良的农副产品与精美的工业制造品提供给旅游者。将一二三产业联动起来,更好的促进一泼水节为代表的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5.建立以傣族园为代表的旅游服务企业,更好的推动泼水节的保护性传承。傣族园主要活动可以安排如下: ①泼水节庆活动。天天泼水节,让游客随时都感受到泼水节的狂欢氛围;②傣家民居参观,向游客展示傣家的干栏式建筑,体验傣族的待客礼仪;③歌舞表演,向游客集中展示傣家民间的传统历史文化和傣家少女的靓丽多情。④赕佛,在曼春满古佛寺让游客参加拴线、念经、抽签等佛教活动。⑤根据季节特点,举行傣家传统节日活动,如赛龙舟比赛、放高升、斗鸡赛、丢包、燃放贡菲(孔明灯)、赶摆、赕佛等活动,弘扬傣族传统文化。⑥根据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嘎和曼听5个傣族自然村寨的特点,各有侧重地开织锦、傣式首饰加工、制陶等民族工艺品加工参观,傣家婚礼习俗参观。⑦傣家住宿、餐饮。 二、食俗(举办傣族美食节、全面推广傣族特色菜式) 民以食为天,不过是到哪里旅游都离不开吃这个话题,所以食俗的开发必定是旅游开发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傣族作为一支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其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且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傣族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此外,傣族的竹筒饭早已声名远扬。相信这些美食已足以让游客们垂涎三尺。 值得一提的是,因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所以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所以以昆虫作为美食节的噱头,这种新奇的形式必定能吸引大量充满好奇心的游客。

傣族民间故事

傣族民间故事 傣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傣族流传的故事也有很多。那你知道傣族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傣族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傣族民间故事:布桑改雅桑乞讨的故事传说,天地刚刚形成的时候,地球上只有光秃秃的土地和茫茫的海水,没有人类、动物和植物。天上最大的神帕雅英派出布桑改、雅桑改夫妇二神带着仙葫芦来到地球上。他俩把仙葫芦破开,把葫芦籽撒向天空和大地,天空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大地就有了森林和其他各咱植物。但地球上仍然没有人,于布桑改、雅桑改仿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巴捏成人,布桑改捏的是男人,雅桑改捏的是女人,并让他们成为夫妻,赋予他们生命、灵魂与活力,让他们承受日光风雨的洗礼。经过长时间以后,泥人变成了活人,然而他们不会说话,夫妇二神就教他们说话和思维,并给他们取名为“人”。 从那时起,地球上就有了人,他们在布桑改、雅桑改的指点下,逐步学会了劳动、生活和休养生息。接着,夫妇二神又用泥巴捏造了象、马、牛、羊、狗、鸡、鸭、虎、豹、狼、麂、鹿、鸟等数万种飞禽走兽,分别给它们取了名字,教他们不同的叫声,把它们放进了海洋和森林。从此,海洋里就有了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陆地上就了有各种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

傣族民间故事:傣族泼水节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水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已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他都要霸占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间的一个公主名叫婻粽布的,长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他又把她抢来,作了他的第七个妻子。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婻粽布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婻粽布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 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

浅析动画音乐效果的研究

浅析动画音乐效果的研究 【摘要】音乐在动画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感染力直接影响着动画片的整体艺术品质。本文结合大量中外优秀动画作品实例具体探讨其音乐的典型类型,试图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音乐在动画片中的重要性,并通过总结其特点为今后中国动画音乐的创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动画音乐效果 音乐对于动画片意义重大,是动画片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画面的结合给动画带来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更真实的环境、有趣的故事和讨人喜欢的角色。动画被赋予了声音才使片中的世界更加真实可信。动画史上第一部有声动画是迪斯尼的《汽艇威利号》,米老鼠首次开口说话,声音带给动画片无尽的魅力,不仅使动画角色更加讨人喜欢,完美的声画结合使这部动画受到观众的好评,使人们认识到音乐对于动画片的重要意义。音乐在动画片中起到表达心情、渲染气氛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中国动画中的音乐设置对于动画片的成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深深的打上了“中国学派”的烙印。中国动画在音乐创作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追求意境,并吸取中国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和各地方音乐的精华,使动画片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例如,剪纸动画片《张飞审瓜》,音乐的组成完全是国粹——京剧艺术,人物动作总是随着京剧的节奏而抑扬顿挫,并体现出不同的故事情境,花花公子姚得富和少妇奚秀蓉在大堂上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时,音乐节奏很快,体现了紧张的气氛,也体现出被诬陷女子的既急又怒的心情。而张飞在一筹莫展时想到诸葛亮告诫的“细查深思”,于是走到姚得富、少妇奚秀蓉和地保面前观察他们的神色,试图查出案情的真相。这时的音乐是轻快、带有戏谑味道的音乐,体现出张飞对于“细查深思”的曲解带来的喜剧性。 中国传统动画也注意吸取各地域具有特色的音乐,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取材于新疆民间故事,片中的音乐很有特点,将新疆民族音乐巧妙的运用,使动画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情。新疆人民能歌善舞,给了影片更大的发挥和提升空间。片中加入了许多歌舞场面,欢快的新疆音乐,动人的新疆舞蹈,渲染了气氛,促进了情节发展,也给动画片注入了情感,更吸引观众。片子的配曲也都从新疆民乐中提取改编,风格上就与故事内画面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片中的主题曲很简单,却让人难以忘怀“人人都叫我阿凡提,纳斯尔丁提。生来就是个倔脾气,倔呀么倔脾气……”民族风格的音乐,加上少数民族歌手独特的嗓音,给影片增色不少,这首歌是中国动画片歌曲中风格独一的,也是最成功的歌曲之一。《泼水节的传说》讲述傣族泼水节的由来。其中的音乐悠扬动听,体现出傣族音乐的魅力。另外,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片在配乐上融入了内蒙古的民歌,体现出内蒙古地方特色。 传统的音乐设计赋予动画片以灵动的神韵,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动画片《牧笛》是一部在动画音乐创作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悠扬的笛声赋

浅析傣族舞的“三道弯

需要修改的地方:1要结合实际在学习傣族舞的过程中体现三道弯的重要性,现在论文中没有体现出来。2通过舞蹈作品分析那块要以主题三道弯为主,现在分析的三道弯太少,没有扣住主题。3注意论文要求的格式 目录 一、引言 (1) 二:“三道弯”的基本概念 (1) 三:傣族舞“三道弯”形成的基本要领 (1) (一)特殊的地域 (1) (二)文化的积淀 (2) 四:三道弯的动律和体态分析 (2) (一)三道弯动律的基本特征 (2) (二)三道弯体态的基本特征 (2) 五:“三道弯”在傣族舞蹈艺术表现的内涵以及重要性 (3) (一)“三道弯”在傣族舞蹈艺术表现的内涵 (3) (二)通过舞蹈作品分析三道弯在傣族舞蹈中的重要性及创新 (3) 1:邵多丽的艺术创新 (3) 2:雀之灵的艺术创新 (4) 六:总结 (5) 参考文献 (5)

浅析傣族舞的“三道弯” 摘要:傣族舞蹈对于三道弯的使用非常独到,除了和其他民族舞有着三道弯的基本表现形式,而且还结合了本民族的独特属性,比如下体多保持一种半蹲状态、身体和手臂都能够形成反S形状,从而更加丰富了三道弯的表现形式。而傣族舞种的三道弯的独特魅力和其本身的文化和地域环境因素不无关系,当然这也和很多优秀的傣族舞蹈家们的创新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三道弯的基本定义着手,进一步分析了三道弯的律动特征和形体特征,再通过对傣族舞的两大经典作品的创新表现进行剖析,阐述了傣族舞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傣族舞;三道弯;发展 一:引言 傣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傣族舞蹈可以说是我国民族舞蹈的代表,优美、含蓄、轻盈、灵动表现了傣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心理状态。傣族舞蹈风格多样,特点优美,特别是三道弯的灵活和创新的使用,让傣族舞蹈形成一种灵动飘渺,由不失刚毅稳健的独特魅力。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主要有三个关键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从从脚掌到弯曲的膝部、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以及手臂的动作三道弯,也就是手指尖到手腕、手腕到肘、肘到手臂这三道弯。舞蹈动作多以半蹲状态做重拍向下,节奏均匀上下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颤动为基本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和傣族人民所居住的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因素不无关系。特别是现代舞蹈家对傣族舞蹈的持续创新,不仅仅让傣族舞蹈的三道弯变得更加鲜明,同时也让三道弯变得更加魅力十足。二:“三道弯”的基本概念 三道弯实际上是我国民间舞蹈一种特有的舞姿和造型,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舞蹈过程中整个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呈现一种拧的状态,主要包括头和胸;腰和臀以及胯和腿三个重要关节部位以反S缔造优美姿势。同时在舞蹈过程中,腰、胸、胯是三道弯的主轴,并呈现动态三道弯,再加上一些肢体的技巧,就能够形成各种风格的三道弯。 在傣族舞蹈中,三道弯是一个最为明显的特色,动听的旋律再加上三道弯这种刚柔并济的舞姿,能够完美阐释傣族人民朴实大方的民族气质,而且三道弯除了使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蹈背后的思想和含义,但是也会通过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来传情达意,因此能够形成一种立体的感情传达氛围,从这点上来说,三道弯已经不是简单的对线条起伏状态、数量多少、已经三道弯难度的区别,更多的阐述了对曲线美的赞赏。 三:傣族舞“三道弯”形成的基本要领 [1]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当然这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各种各样,而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 日这三天。 二、传说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魔王,他无恶不作,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 魔王已有6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7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 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三、主要活动 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

[傣族泼水节是几月几号]傣族的泼水节范文

傣族的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我最喜爱的要数泼水节了!以下是分享的傣族的泼水节,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红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一用力,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后来,魔王的头掉进了小河里,七个姑娘为了不让魔王再危害人间,于是拿着魔王的头,但是魔王头上的脏水流了下来,于是村民们用水来泼掉七位姑娘们身上的脏东西,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每年就有了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脚鼓的伴奏下,傣族人民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各自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 傣族的泼水节就是这样喜庆,欢乐,美好的。 傣族的泼水节 照傣族的习俗,泼水节一般在四月十三日就开始了,这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在泼水节的前一天,我早早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准备与傣族人民共度这一届的泼水节,傣族人民很欢迎我,刚刚到”站”,便左手拿食,右手拿物出来迎接我,披着长发的傣族姑娘相继走了出来,这也让我想起了泼水节的起源传说…… 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

傣族泼水节-六年级作文

傣族泼水节-六年级作文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比如:京族的哈节、纳西族的火把节、汉族的春节……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傣族的Water-SplashingFestivd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我们春节,在公历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传说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有一个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都困在寨里。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和村民,他不畏危险,冲出“火网”,去江边挑来一桶桶水,把火泼灭。经过一天的奔波,火终于灭了,但李良却累得不行,他一头扑进江中,变成了巨龙。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开创了泼水节。 每到泼水节,人们就会拿着脸盆,来到场地,接一盆水,向上或向别人泼去……你瞧!那位男士正用颈向周围的女士泼水,那水还没落地,在空中变成了无数个水滴,非常调皮地往人们身上溅。再看看那些女士:有一个女士弯下身子,狼狈地躲避着别人的“攻击”;旁边的两位小姑娘则快速躲开,立马弯下腰准备拿水“反击”,她们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看那两个胖墩墩的妇女,还在擦前面被泼的水珠,毫无准备的被泼了个落汤鸡模样,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小朋友们也在起哄:“哦——哦——,洗澡喽!”大一点便显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准备参加下一轮。围观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好多人都举着相机,围着场地转,想照到自己的亲人,口里还不停的大喊:“前

面!小心!攻击!”整个场地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那欢乐也印在了我们的心里…… 各地民族的风俗各有不同,它们传递着人们的祝福,让人们在节日中感受欢乐,在欢乐中增递情感……“朋友们,让我们在快乐的殿堂里,盛起幸福的水珠吧!”这句话又在我耳边响起,我也在心里默默的想:让我们衷心祝愿这美丽的民族奇葩永远绽放!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发展现状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发展现状 节庆活动,来源于民间,来源于村落,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创造。同时,又伴随着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和整个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及其发展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云南少数民族节庆发展现状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人类发祥的关键地区之一。“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5000人以上的世局民族有26种,除汉族外个民族支系较多。因此,这里的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据粗略统计,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每年有70余个,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种民族所共有。 近年来,云南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也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 1.全球大环境影响: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使得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一些外来的文化和节日不断进入。 2.云南省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条件复杂以及多高山,坝区面积较小,各少数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沿山区立体分布以及沿边疆分布的特点,往往在一个面积狭小的坝区之内或山坡之上居住着几

个少数民族。日久天长,他们就会多多少少将它族的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 3.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发展当地经济,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往往会对一些传统节庆活动的形式、内容日期都做了改动和调整。 例如傣族传统泼水节应在每年傣历的六月中旬举行,而现在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部分景区内几乎天天举办泼水节活动。目前,民族节庆活动在传统活动项目上的基础上海增加了很多盈利性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充当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给自身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二、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数量众多,但分布不均,影响力不同 民族间分布不均 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众多。具体变下为分支多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较分支少的民族丰富,而且其活动举办时间相对较长、规模较大,影响力也较大。 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比较丰富的有彝族、白族、傣族、哈尼族、纳西族、藏族、回族、瑶族、布依族等人口较多的民族; 而节庆活动比较单一的民族有佤族、布朗族、独龙族、景颇族、阿昌族、普米族以及水族灯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 彝族的火把节:汉唐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活动丰富 耍火把、摔跤、斗牛、歌舞表演等

傣族日历泼水节_20131101102_蔡明明

中国传统文化之傣族泼水节 蔡明明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大连,116600,中国) 【摘要】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最欢乐的日子。 【关键字】泼水节;云南;傣族 Dai Songkra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ai Mingm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Dalian, 116600, China) Abstract: Songkra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of the Dai ,and its also f the greatest impact on ethnic minorities and maximum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n the festival of Yunnan. Songkran is the Dai’s New Year, the equivalent of the Gregorian calendar in mid-April, usually lasts 3-7 days. The first day Dai called "Jimmy Day", similar to the Lunar New Year's Eve; next Dai called "mad day" (empty days); The third day is New Year that is called "A pair of network Ma", meaning beginning of the year, people think this day is the most beautiful, the most auspicious, most joyous day. Key Words: Songkran; Yunnan; Dai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故事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故事 泼水节是傣族特有的节日。那你知道傣族泼水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傣族泼水节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古时候,一个叫捧玛达拉乍的魔神,违抗天神的旨意,为所欲为,把人间弄得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样惩治这个法术高明的恶魔呢?智慧的天神英达提心生一计,即装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并将实情告诉她们。这七个姑娘生性善良,本来就对父王的罪恶有愤懑,这时,她们决心杀死父王,为人间除害。一天,她们终于探听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机将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拨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弓赛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断了恶魔的头。但滚落地上的这颗头颅竟又变成了新的灾难,倾刻间邪火熊熊,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七个姑娘把魔头轮换怀抱,直到腐烂。每轮换时,她们便打来清水相互泼洒,去除污秽。七姊妹大义灭亲的果敢行动和功绩,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热情赞颂。深深的怀念变为了永久的敬意。也为了纪念麻哈捧重修风雨冷热法公诸于世,人们就把魔王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腐烂的日子,定为泼水的日子。这一天,浴佛之后,人们就用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长。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故事篇【2】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

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故事篇【3】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水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已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他都要霸占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间的一个公主名叫婻粽布的,长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他又把她抢来,作了他的第七个妻子。 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