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2010年研究生入学复试《原子物理学》考试大纲(物理学科同等学力入学复试加试科目)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题型: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约70%

二、其他

一、考试内容

第一章原子的基本情况

1、原子的质量和大小

2、a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的核式结构

3、同位素

第二章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1、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2、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3、类氢离子的光谱

4、夫兰克—赫兹实验与原子能级

5、量子化通道

6、电子的椭圆轨道和氢原子能量的相对论效应

7、史特恩—盖拉赫实验与原子空间取向的量子化

8、原子的激发和辐射

9、激光原理

10、对应原理和玻尔理论的定位

第三章量子力学初步

1、物质的二象性

2、测不准原理

3、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第四章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

1、碱金属原子的光谱

2、原子实验的极化和轨道贯穿

3、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4、电子自旋同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

5、单电子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

6、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与蓝姆移动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

1、氦及周期系第二族元素的光谱和能级

2、具有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

3、泡利原理与同科电子

4、复杂原子光谱的一般规律

5、辐射跃迁的普用选择定则

6、原子的激发和辐射跃迁的一个实例——氦氖激光器

第六章在磁场中的原子

1、原子的磁矩

2、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

3、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结果

4、顺磁共振

5、塞曼效应

第七章原子的壳层结构

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3、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

第八章 X射线

1、X射线的产生及其波长和强度的测量

2、X射线的发射谱

3、同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

4、X射线的吸收

第九章原子核

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2、原子核的放射衰变

3、r射线同实物的相互作用和放射性应用

4、核力的主要性质和核力的介子论

5、原子核结构模型

6、原子核反应

7、原子裂变和原子能

8、原子核的聚变和原子能利用的展望

二、考试要求

第一章原子的基本情况

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对认识原子结构的作用,理解如何由实验得出原子核式结构的结构。

重点:卢瑟福散射公式和原子的核式模型。

第二章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1、掌握氢原子光谱规律及巴尔末公式

2、掌握玻尔基本假设,圆轨道量子化条件,能量公式,主量子数,氢能级图。

3、掌握玻尔理论来解释氢原子和类氢原子的结构及其光谱规律。

4、理解夫兰克—赫兹实验对于原子定态的证明

5、了解萦末菲量子化条件,对电子的椭圆轨道仅作扼要叙述,不作详细讨论

6、掌握原子的磁性与空间量子化的意义

7、掌握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8、了解玻尔氢原子理论的局限性,说明新量子论(量子力学)产生并取代旧量子论的必然性

9、了解原子的自发辐射,受激辐射与吸收

重点:玻尔氢原子理论、夫兰克—赫兹实验、量子化通则、旧量子数的取值范围

和所表征的物理量表达式、玻尔的对应原理。

第三章量子力学初步

1、了解微观粒子二象性的实验事实,掌握微观粒子二象性的德布罗意关系

2、了解测不准关系的含义及其在分析物理现象中的意义

3、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的统计意义

重点:德布罗依假设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的统计诠释、不确定关

系、定态的概念、求解定态薛定谔方程(本征问题)的基本步骤、量子力学

对氢原子的描述及三个量子数。

第四章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

1、掌握碱金属原子能级和光谱的一般特性

2、了解原子实验极化与轨道贯穿的作用

3、掌握电子自旋概念与自旋量子数的意义

4、掌握角动量合成,并理解其对于碱金属原子光谱精细结构的说明

5、知道电子自旋与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能,推出相互作用能量公式,但不详细

讨论

重点:碱金属原子光谱、电子自旋、单电子角动量的合成、四个量子数、单电子跃

迁选择定则、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

1、以氦、镁为例,了解多电子原子光谱的特征

2、掌握角动量全成的规律,掌握LS耦合,J—J耦合

重点:L-S耦合、多电子原子的光谱、能级图和原子态、泡利原理和同科电子原子

态的确定、辐射跃迁的普用选择定则。

第六章在磁场中的原子

1、了解计算朗德g因子的方法

2、了解拉莫旋进

3、掌握原子受磁场作用的附加能量

4、了解史特恩—盖拉赫实验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和原子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

5、掌握塞曼效应的理论解释

6、本章重点、难点是2、5节

重点:原子有效磁矩、原子能级在磁场中的分裂、塞曼效应(正常、反常)、史特

恩-盖拉赫实验结果的再分析。

第七章原子的壳层结构

1、了解元素周期系规律的内在根源

2、掌握电子壳层填充所需遵循的规律,理解泡利原理,及其对于原子壳层结构

的意义

3、本章的重点、难点是2、3节

重点:玻尔对元素周期表的解释、电子填充壳层的原则、莫色勒定律。

第八章 X射线

1、了解伦琴射线的产生机制和特征

2、理解原子内层电子跃迁的规律

重点:X射线连续谱与标识谱及产生机制、莫色勒定律、康普顿散射。

第十章原子核

1、本章重点是原子核的结合能,原子放射性衰变,a衰变,r衰变,核裂变与

核聚变原理,原子核反应。

2、掌握核子平均结合能的概念

3、掌握原子核的三种放射性,放射性衰变规律和半衰期概念。

4、掌握反应能,阈能概念

5、理解原子核释放能量的两种方式,裂变与聚变

重点:核自旋、核结合能、放射性衰变的类型、衰变规律、条件、衰变能、衰变方程及有关概念和计算、核反应遵守的守恒定律、核反应能的意义和有关计算、重

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思想、方法、观点等,我们称之为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进步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小学教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为了让学生接触数学文化,了解数学文化的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适时的引出数学史中的人和事,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利用数学文化资源,实现数学文化价值 数学文化资源很多,其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数学文化的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好数学教材,在教材中挖掘隐藏的文化资源. 在数学文化资源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其背后的文化,更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文化,改变思维角度,学会思维技巧,让自己的创新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转化能力等得到相应的提高. 这样,才能实现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 数学文化同样可以让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数学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好的素材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

术,将备课时收集的精彩内容,通过PPT展现给学生, 教师可以收集各方面各层次的内容,比如:“圆与车 轮”“长方形与高楼”,“圆与中国结”等等,让学 生明白数学原来是这么的贴近生活,让学生有兴趣学习. 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有利 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让数学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 二、挖掘数学文化素材,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而且与生活联系不大, 这与传统教育方式有关.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重视学 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一味的灌输学生新知识、新概 念,对于枯燥的概念,学生自然会厌烦. 教师要利用好 素材,通过多媒体技术,找到有趣的数学文化素材,让 学生不感觉枯燥无味. 除去了许多灌输知识的时间,不 仅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会让学生更好的记住 并且巩固所学. 因为对于枯燥的知识,学生并不容易在 日常生活中想起,然而教师利用日常生活素材来教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素材来学习数学,学生下次接 触到生活中的事物时,便会想起学习的数学内容,更有 利于巩固所学内容,因为数学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 的,在生活中找到例子并不难.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 与正方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讨论,然后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现实生活中与长方形正方 形有关的事物,如学校中的类似长方体建筑,拍其一个

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要求紧扣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2、课题的主要设计技术参数或研究工作要达到的目标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课题设计(或研究) 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案 3.2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3.3 课题主要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3.4 课题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 4、课题计划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所有的参考文献被开题报告引用,并在引用处用右上角 标出。 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2、本课题相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3、本课题的主要技术关键点的比较分析和实现方法。 4、结论。 5、参考文献,要求所有的参考文献被文献综述报告引用,并在引用处用右上角标出。 要求查阅与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的文献8—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文献综述的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 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将所查询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

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二、外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1、外文翻译的原文尽可能与所做课题紧密联系,避免翻译资料选取的随意性。 2、由于外文学术论文通常篇幅较大,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截取论文的部分核心内容进行翻译,要求翻译的原文内容大于15,000字符,翻译后的中文大于3000字。 3、外文原文要求以原始形式递交,原则上不得自行重新编辑。 4、外文翻译要求准确反映原文,语句通顺,符合中文表达方式。 5、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有两篇译文,并要求原文必须作为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三、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说明书基本要求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如下: ①设计(论文)内容的科学性。设计(论文)方案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实验、工程实践和工程计算为依据。设计(论文)内容科学准确,符合开题报告中的技术要求。 ②设计(论文)思想的先进性。设计(论文)应以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为主线,体现探索与创新的特征。 ③设计(论文)表述的规范性。设计(论文)应符合国家标准及各种技术规范。 ④设计(论文)的最优化。实现设计目标是有约束条件的。设计中应采用科学方法,综合研究各种条件,实现最佳技术方案。 ⑤设计结果的实用性。设计应与生产和科研实践相结合,其成果能为生产和科研所采用。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主体应包括如下内容: 1、引言。说明课题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技术要求。简述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阐述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最新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公式定义 第一部分:概念 第二部分:定义定理(算术方面) 第三部分:计算公式 第四部分:几何体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 除以任何不是O 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 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 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分数的大 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 或3:6 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

工程流体力学(Ⅰ)-考试基本要求

工程流体力学(Ⅰ)考试 基本要求 适用专业:石油工程、油气储运 学时: 64-80 大纲编写人:陈小榆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工程流体力学》(一)是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课程。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流体,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储存、运输等过程中都离不开流体力学的知识,因此《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在石油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门课程从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主要阐述流体的流动规律,它是学习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也能直接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工程流体力学是石油工程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研打下必要的流体力学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流体静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程及其工程应用; 3.掌握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力的计算; 4.掌握压力管道的水力计算; 5.了解一元非恒定流动基本概念及基本计算; 6.了解气体动力学有关基础知识,并会进行有关参数的计算; 7.了解非牛顿流体的有关概念,掌握非牛顿流体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 三、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2学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流体的概念及特性;正确理解流体连续介质模型; 2.掌握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特别是粘性和牛顿内摩擦定律;正确理解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不可压缩流体和可压缩流体的概念; 3.会分析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流体的概念 1. 流体的定义及特性; 2. 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第二节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流体的密度和重度、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流体的粘性及表面张力。 第三节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三) 考核知识点

简述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数与代数”的教学主线及教学建议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数与代数”的教 学主线及教学建议 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比例是最大的,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学习内容是整个数学学习和学习其他的学科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概念、数的运算、数的估计等。总之,小学是以数的运算为主,但在第二学段中也有正反比例的初步学习。因此,对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内容的分析,可使教师了解小学阶段数与代数内容的本质与发展,从整体上把握相关概念和数的发展脉络,促使数与代数内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小学第一学段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第二学段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探索规律。”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数与代数在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和正比例反比例及探索规律。 1. 数的形成---从量到数的抽象(自然数) 自然数形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0~9)的形成;二是计数单位(个、十、百、千等)的建立。 (1)教字的形成。自然数具有基数和序数的性质,基数是表示数量的多少。如在人类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事物数量的变化,逐一地创造出数字,从1开始,每次增加1个,将各个数字进行有序的排列,形成从小到大的排列,而且,相邻两个数之间可以通过

添“1”的方法进行转换,便形成不同的用符号0,1,2,3,4.,5,6,7,8,9等数字表示的数。 (2)计数单位的产生。在诸多的记数方法中,将10作为一个表示数的单位“十”,成为被人们普遍采用的方法。“十进制”记数法是在“十”为单位的基础上,再形成“百”“千”“万”等单位,可以表示任意大的数。 2.数的表示:数位与位数 (1)位数:指一个数由几个数构成这个数就是几位数。 (2)数位:指的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 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在计数单位“十”的基础上,形成更大的计数单位。九个“十”添加1个“十”就是“百”,九个“百”添加1个“百”就是“千”……十个“千”形成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在我国记数方法中,把“万”又当作一个新的“单位一”,就可以获得一组新的计数单位“个(万)、十(万)、百(万)、千(万)”。同理,当“千万”满十个的时候,再次作压缩处理,把十个“千万”形成的新的计数单位“亿”当作“一(个)”,又可获得一组新的计数单位“个(亿)、十(亿)、百(亿)、千(亿)”,…… 3.数的扩充----分数和小数 (1)分数的扩充。分数的扩充一般是由两种需要而产生的:一是分东西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切割与分配时,整体中的“部分”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就需要有刻画“部分”的方式方法;

基本内容与要求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2010年研究生入学复试《原子物理学》考试大纲(物理学科同等学力入学复试加试科目)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题型: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约70% 二、其他 一、考试内容 第一章原子的基本情况 1、原子的质量和大小 2、a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的核式结构 3、同位素 第二章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1、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2、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3、类氢离子的光谱 4、夫兰克—赫兹实验与原子能级 5、量子化通道 6、电子的椭圆轨道和氢原子能量的相对论效应 7、史特恩—盖拉赫实验与原子空间取向的量子化 8、原子的激发和辐射 9、激光原理 10、对应原理和玻尔理论的定位 第三章量子力学初步 1、物质的二象性 2、测不准原理 3、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第四章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

1、碱金属原子的光谱 2、原子实验的极化和轨道贯穿 3、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4、电子自旋同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 5、单电子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 6、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与蓝姆移动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 1、氦及周期系第二族元素的光谱和能级 2、具有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 3、泡利原理与同科电子 4、复杂原子光谱的一般规律 5、辐射跃迁的普用选择定则 6、原子的激发和辐射跃迁的一个实例——氦氖激光器 第六章在磁场中的原子 1、原子的磁矩 2、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 3、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结果 4、顺磁共振 5、塞曼效应 第七章原子的壳层结构 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3、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 第八章 X射线 1、X射线的产生及其波长和强度的测量 2、X射线的发射谱 3、同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 4、X射线的吸收 第九章原子核 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2、原子核的放射衰变 3、r射线同实物的相互作用和放射性应用 4、核力的主要性质和核力的介子论 5、原子核结构模型 6、原子核反应 7、原子裂变和原子能 8、原子核的聚变和原子能利用的展望 二、考试要求 第一章原子的基本情况 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对认识原子结构的作用,理解如何由实验得出原子核式结构的结构。 重点:卢瑟福散射公式和原子的核式模型。 第二章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整理(完整版)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a=2S÷h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h=2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h=S÷a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a=S÷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a=2S÷(a+b)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完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4课时)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

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二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我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不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再多、再扎实的理论知识也会变得飘渺虚无,而我们掌握的这些理论知识也只有在经历过社会实践之后,他才会转变成真理,转化成我们终身的财富。 来到公司首先了解的是我们国家现在通信行业的现状和我们新人要接手的工作,包括FTTH的勘察、综合布线、光缆敷设技巧及概预算等很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会一些谷歌地图的标注,谷歌地球的运用及对管道施工图的拆分等很多应用知识。 第一步,必须熟练使用CAD,熟练掌握快捷键。 第二步,勘察,在确定要到现场勘察时,必须要首先了解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同时,掌握与移动公司及设计院、 业主沟通的技巧。 第三步,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物,不要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穿,不知所以然,既然是做设计,那么你就得让你所设 计出来的东西被人接受,让人信服。 做设计的要求就是几句话:设计必须指导施工,设计必须为施工服务,一切从施工的角度出发。 个人实习评鉴 通过三个多月的实习,使我逐步的掌握了FTTH的勘察注意事项、综合布线、光缆敷设及概预算等很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后期,对设计

文本的流程也逐步掌握,并学会了一些谷歌地图的标注,谷歌地球的运用及对管道施工图的拆分等很多应用知识,在这段时间里学会了熟练使用CAD,熟练掌握快捷键。 总之,毕业实习使我获得了人生第一宝贵的工作经验,虽然在步入社会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很多教训要吸收,但我想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无论是心态上还是技能上,虽然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但只要努力付出,不怕艰辛,我相信我的职业生涯必定会开出希望之花,结出胜利之果。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打印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请同学们妥善保管) 1L=1000mL=1000cm3 1米(m)=100厘米(cm)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同学们: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厘米”通常叫“公分”。(1厘米≈1公分) Δ:a×a=a2 a×a×a=a3 500g=1斤1kg=2斤1000g=1kg 1吨(t)=1000kg 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1里=500米1公里=1000米1km=1000m 1元=10角1角=10分 1年=365天(平年)=366天(闰年)1小时(时)=60分钟1天=24小时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 c=a×b+b×c 乘法的结合律:(a-b)× c=a×c-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 ×b)× c=a×(b×c)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子×因子=积积÷一个因子=另一个因子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 一年级(每周4课时) 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四)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三)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四)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注①: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②: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4.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认识小括号。5.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7.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8.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9.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10.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年级(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

基本预案的内容与要求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869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基本预案的内容与要求 标准版本

基本预案的内容与要求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基本预案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紧急情况、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规定。 基本预案可以使企业高层领导能从总体上把握本企业针对应急的有关情况,了解应急准备状况,同时也为制定其他应急预案如标准化操作程序、应急功能设置等提供框架和指导。基本预案包括以下12项内容。

一、预案发布令 企业第一负责人应为预案签署发布令,援引国家、地方、上级部门相应法律和规章的规定,宣布应急预案生效。其目的是要明确实施应急预案的合法授权,保证应急预案的权威性。 在预案发布令中,企业第一负责人应表明其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支持,并督促各应急部门完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积极参与培训、演习和预案的编制与更新等。 二、应急机构署名页 在应急预案中,可以包括各有关内部应急部门和外部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署名页,表明各应急部门和机构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参与和认同,以及履行承担职责的承诺。

三、术语和定义 应列出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的术语和定义的解释和说明,以便使各应急人员准确地把握应急有关事项,避免产生歧义和因理解不一致而导致应急时混乱等现象。 四、相关法律和法规 我国政府近年来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危险化学品、特大安全事故、重大危险源等制定应急预案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要求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或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相应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在基本预案中,应列出明确要求制定应急预案的国家、地方及上级部门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有关重大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整理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体积

单位换算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1年=12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 秒数量关系计算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 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算术 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一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院,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二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位置,25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加减法中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组成的,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

初中英语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

初中英语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txt再过几十年,我们来相会,送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全部送到农村做化肥。初中毕业生英语学科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命题指导项目组 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专家,就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对9个省(市) 的16 000 多名学生、2 000 多名校长、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与数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重大的影响。调查结论认为,当时的考试评价制度存在着较大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研究新的课程方案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中考改革。 1998 年4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了《关于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江苏省苏州市、湖北省荆门市、福建省莆田市、山东省烟台市、吉林省辽源市、上海市闽行区、北京市顺义县等七个地区进行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改革试点。以语文学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为突破口,拉开了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帷幕。 1999 年和2000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两次下发《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应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初中毕业及升学考试改革。1999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建了“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课题组”,从1999~2003 年连续五年对各地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进行分学科的评价,并于2000 年、2001 年、2003 年三次组织全国命题单位的研修培训,对命题、审题、阅卷和试卷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2002 年12 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行动纲领和

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和儿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只是作为教学内容。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部平衡和学校条件的不同,在确定必须教学的基础的内容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选学内容。 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分数四则计算(不包括带分数)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 估算在日场生活中有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 应用提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反叙”应用题只作为思考题。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 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按照立体一平面一立体的顺序安排,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活动,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建筑地点及你建基地平面图 该工程位于河南城建学院院内 2房间组成及要求 居室:包括卧室和起居室,卧室之间不宜相互串套。居室面积规定:主卧室不小于12平,其他卧室不小于6平,起居室不小于18平; 厨房:每户独用,内设安泰,灶台,洗池: 卫生间:每户独用,内设蹲位,脸盆,淋浴(或浴盆) 储藏设施: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搁板,吊柜,壁柜等 阳台:生活阳台一个,服务阳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其他房间:如书房,客厅,储藏室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3面积指标:一梯两户或一梯三户,户型面积:80平,100平,130平中任选两种组合,三个单元,5~7层,套型及套型比自定:但应以中套为主,兼做部分大小套,以适应不同的家庭环境居住。 结构形式:砌体结构。 5建筑技术条件 (1)气象条件 雪荷载:基本雪压为So=0.30kN/m2(水平投影);风荷载: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基本风压为Wo=0.35kN/m2;常年气压差值:30℃。最大降雨强度65.2mm/阵雨强度145mm/h。(2)工程地质条件 (3)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地形平缓,地下水位标高月4.2m,无侵蚀性;场地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物理状态和容许承载力值见附表 建筑底层情况表 序号岩土分类土层描述土层 深度 (m)厚度 范围 (m) 地基土承载 力(KPa) 1 杂填土由碎石,砖块,粘土等组成 松散 0.7 0.7 2 粉质粘土黄褐色,湿可塑 2.0 1.8 130~160 3 中,粗砂黄褐色,石英石石质,梢湿, 中密 4.6 2.6 180 4 圆砾黄褐色,石英,长石质,湿 粒构,湿中密 15 510 (5)地震设防烈度 地震按6级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05g (6)建筑耐久等级,防火等级均为II级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建筑设计部分 (1)建筑方案及其初步设计: (2)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设计 (3)主要部位的建筑构造设计及材料做法 (4)绘制建筑施工图 3成果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