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习题及答案精编版

纺纱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纺纱原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纺纱的基本原理。

答: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

开清:大团到小块、小束,同时除杂的过程。

梳理:横向联系基本消除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除杂混合。

精梳:进一步梳理去除短纤维和细小杂质。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纤维伸直、去弯钩。

并和:多根条子混合,改善均匀度。

加捻:回转,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一定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半制品在各工序过渡的形式,保证纺纱连续性。

2、纺纱的系统主要有哪些?

答:根据纺纱加工的对象(纤维原料)的不同,纺纱系统有: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等。

3、写出棉纺(精梳)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答:(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第二章初加工

1、什么是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各有什么类型的初加工?

答: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就是对纺纱前的纤维原料进行初步的加工,以尽量去除原料中的非纤维性物质,以有利于纺纱加工。目前,初加工主要有:轧棉、洗毛、(麻)脱胶、(绢)精练等。

2、棉的预处理是什么?

答:包括轧棉和对醣份高的含醣棉还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3、有哪两类轧棉方法,各有何特点?

答:皮辊轧花:

特点: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绵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轧花:

特点: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4、指出唛头(329)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

答:(329)——手扯长度为29mm的3级皮辊黄棉。

5、含糖棉处理有哪些方法?其特点如何?常用的方法?

答:(1)喷水给湿法

特点:简便,适合含糖低,含水少的原棉。

(2)汽蒸法

特点:占地大,能耗大,棉易泛黄,纤维强力下降。

(3)水洗法

特点:去糖彻底,但费力、耗水、耗能,易产生棉结杂质。

(4)酶化法

特点:费时、费工,去糖效果较好。

(5)防粘助剂法

特点:使用方便,价格适中,除糖效果明显,应用普遍。

实际中,常用防粘助剂法。

6、原毛中有哪些杂质?一般用什么方法去除?

答:(1)羊毛脂:A溶剂法-将不溶于水的物质溶于有机溶剂。B乳化法-利

用纯碱或表面活性剂将其皂化或乳化。

(2)羊汗:溶于水。

(3)砂土、粪尿:溶于水或乳化。

(4)植物性杂质:通过机械梳理去除或化学方法炭化。

(5)蛋白质污染层(PCL):乳化。

7、简述乳化洗毛的原理。简述洗毛工艺过程。

答:原理:(图示为羊毛去污的动态过程)

(1)润湿阶段——洗液渗入弱环,油与纤维之间引力减少。

(2)油滴卷缩成球阶段。

(3)油滴脱离羊毛,成乳化状态工艺过程:原料开松-洗毛-烘干。

8、羊毛炭化原理?

答:炭化原理:利用浓酸对草及羊毛作用不同,使纤维素脱水后成碳——变脆易碎而去除。

9、麻(苎麻、亚麻)的预处理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

答:麻(苎麻、亚麻)的主要预处理可统称为脱胶。苎麻、亚麻是韧皮纤维,纤维细胞被胶质粘结在一起,要制取纤维必须进行适当的脱胶处理。苎麻单纤维的长细度可以满足纺纱的要求,所以脱胶时要求去除全部胶质,称为全脱胶。亚麻单纤维长度比较短,难以用单纤维纺纱,所以采用半脱胶方式处理(通常称沤麻)。亚麻在沤麻后还要进行打麻处理,才能制得亚麻纺纱原料(打成麻)。

10、绢的预处理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

答:绢的预处理是通过精练工程去除绢纺原料上大部分丝胶和油脂,使纤维间胶着点分开,并去除粘附在原料上的尘土等杂质,制成较为洁净、蓬松的精干

绵。

11、苎麻脱胶方法和绢纺原料精练方法有哪些?

答:有化学脱胶和生物化学脱胶。

12、何谓洗净毛、炭化毛、精干麻、精干绵?

答:洗净毛:原毛经过洗毛后得到的产品;

炭化毛:洗净毛经过炭化后得到的产品;

精干麻:原麻经过脱胶后得到的产品;

精干绵:原料经过精练后得到的产品。

第三章原料选配

1、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

答: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其目的要求如下:

(1)能满足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由于原棉的主要性能如长度、细度、强度、成熟度含杂等随原棉品种、产地、收摘期、批号及轧工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为了解决好不同纱线对原棉性能的不同要使得混合棉的性能基本上满足不同纱线质量要求;

(2)能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采用多种原棉搭配成混合棉,则混合棉的批量要比单一品种的原棉批量大得多,其性能也不存在单一品种间的较大差异。采用混合棉既可增加投产批量,又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原棉性能的稳定,从而可使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保持相对稳定;

(3)能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原棉是按质论价的,选用高等级的原棉,成纱质量好但成本高,选用低等级的原棉,成本低但成纱质量得不到保证,通过配棉,可以利用某一种原棉的某些长处来抑制另一种原棉的某些短缺。

选配原棉时一般应注意的原则:挑选原棉时,要按纱线特数和用途挑选,

依次为先细特后中、粗特,先高档后一般;要严格控制对与对之间和同一队中批与批之间的原棉质量差异。

2、混和指的是什么?对混和的要求是什么?

答:混和是指纺纱制品中各种纤维成分的混合和均匀。

尽可能使各种性能的纤维在制品的空间(包括轴向和径向)获得充分的混和,并且是随机分布的,这就是对制品中各种纤维成分混和要求。

3、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

答: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线纱的混合棉,这是配棉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

目的:可从进厂时间不同、数量和质量不等的多种批号的原棉中选出若干批号组成一种混合棉,使其既能满足某种特数和用途的纱线质量要求,又能降低成本和保持较长时间的质量稳定。

4、什么叫回花、再用棉和下脚?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答:在纺纱过程中,各道工序都会产生一些回花、再用棉和下脚,它们的产生部位不同,质量也不同,如果得当,使用合理能达到保证质量、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回花:包括清梳工序的回卷、梳并粗工序的回条、粗细工序的粗纱头和皮辊花。回花质量与混合棉接近,一般可回用到本特数纱中,但比例宜在5%以内,其中,粗纱头须预先开松处理,皮辊花应先清除回丝。

再用棉:包括开清工序的统破籽、梳棉工序的抄斩花和精梳机的落棉。精梳落棉的有效含纤率达80%左右,可直接在粗、中特纱中回用。抄斩花含纤率在70%左右,经杂质分离机处理后在粗、中特或副牌纱中回用。统破籽仅含30%左右的有效纤维,经破籽机处理后在粗特或副牌纱中回用。

下脚:包括统破籽经处理后的落杂、开清工序经尘笼排除的地弄花、梳棉工序的车肚花、条粗工序的绒板花、粗细工序的绒辊花以及细捻筒摇的回丝等,经

专门的拣净、开松和除杂后,在副牌纱或废纺中使用。

5、原料的混合(选配)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

何表示的?

答:原料选配的目的是:(1)、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2)、

合理使用原料;(3)、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是:(1)、应根

据纱线和织物的特征和品质要求来选用原料;(2)、应考虑原料的加工性能,使

生产稳定,易于制成优良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3)、应考虑加工成本。选配

原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可用混用纤维各成分的重量百分率加权平均计算。

6、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

答:混纺比: 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 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

若1K '、2

K '分别为A 、B 两种成分的投料比,1K '+2K '=1。 K 1、K 2分别为A 、B 两种成分的成纱混纺比,K 1+K 2=1

W 1、W 2分别为A 、B 两种成分纤维的实际回潮率(%),则

7、确定化纤混纺比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是适宜

的?

答:确定化纤混纺比时要避免临界混纺比,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产品用途、可纺、

可织、可染性以及产品质量和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

任何化纤的混纺比大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程度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总是存在

有利和有弊两个方面。涤棉混纺时,织物的坚牢度、挺括滑爽、易洗快干和保

形免烫等特性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改善,但吸湿透气、染色沾污、生产成本和

可纺、可织性则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恶化。当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时,其

综合效果最佳,既发挥了棉纤维的可纺、可织、可染性,又突出了涤纶的坚牢、

免烫和挺括性。

21212111W W K K K K ++⨯=''

8、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纶和粘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

答:根据混比计算公式:x/(1-x)=y/(1-y)*(1+m1)/(1+m2)

式中:设x----涤的湿重混比,y----涤的干重混比,m1----涤的实际回潮率,m2----粘的实际回潮率

由此公式代入已知数据得:x/(1-x) =0.65/0.35*1.004/1.13

解得:x=62.3%,1-x=37.7%

所以涤/粘混纺时湿重混比涤占62.3%,粘占37.7%。

第四章开松

1、开松与除杂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原则?

答:开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先缓后剧、渐进开松、少伤少碎。在具体实施中宜采用先自由开松后握持开松的手段。因为原料由大块开松成小块或棉束,不是在一台机器上完成的,而是由几台机器逐步进行的。如果开松作用过于剧烈,则易损伤纤维或将一个大杂打碎成多个小杂;若过于缓和,则开松效果不好。开松的要求是既做到开松充分,又保证少损伤纤维和少破碎杂质。为了实现这个要求,须遵循这个原则。

除杂过程中应本着“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除杂应根据排杂工作的难易程度有先有后,较重较大且易破碎的以及和纤维粘附较松的杂疵,应尽早排除,以防破碎杂质;和纤维粘附较紧不易排除的杂疵,不应在开始阶段排除,以免增加落棉和损伤纤维

2、开松作用的几种方法,分析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

答:原料开松方法有两种:扯松,打松。又可分自由状态下的和握持状态下的。扯松:

(1)一个带有角钉或针齿的机件对原料进行撕扯;

(2)二个带有角钉或针齿的机件对原料进行撕扯,将其分为两部分。

打松:

高速机件对原料进行打击或刺入纤维层,进行分割,分梳,破坏纤维与杂质,纤维与纤维间的联系,使原料得以开松与去杂。

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

1)开松工作机件的型式:采用的型式取决于所加工的原料及加工过程所处的位置;

①角钉滚筒:纤维在机内受到多个滚筒在自由状态下反复开松,作用缓和,纤维损伤小,除杂面大,杂质不易破碎。

②刀片式:握持开松,作用剧烈,刀片可插入棉层,具有良好的分割作用。开松除杂效果显著;

③翼式、梳针、综合打手

例:棉纺清棉机(成卷机)

翼式打手-作用↑落棉↑(现已很少用)

梳针打手-作用↓棉块小↓落棉↓纤损↓除杂差↓(用于化纤)

综合打手-作用力适中,棉块,落棉、除杂适中(用于棉)

④梳针滚筒式:作用细致缓和,对纤维损伤少,加工化纤或长纤维用。

⑤锯齿滚筒式(刺辊):自由状态下多个滚筒进行反复撕扯和分梳,与尘棒作用除去杂质。开松棉束小,纤维损伤小。

2)开松机件的速度

速度↑,则作用次数↑,作用力↑,开松除杂↑,纤维损伤↑,杂质破碎↑,故开始时速度要低,逐渐增大。

3)隔距

喂给罗拉与打手间隔距↓,则开松作用↑,深入纤层↑,纤维损伤↑。

所用隔距大小与原料状态有关,纤维长隔距大,纤维块大隔距大,纤短隔距小,纤维块小隔距小,随着加工进行,打手与尘棒间隔距从入口到出口,纤维蓬松↑,隔距↑。

4)开松机件、角针、梳针、刀片配置

置针形式:平纹-分布均匀,利于开松;斜纹-不均匀,易产生轴向气流;缎纹-均匀,用于梳针打手

置针密度↑开松作用↑,过大易损伤纤维,根据逐步开松原则而定。

总之,开松机件采用的型式,速度配置,隔距等与原料性质,原料的紧密程度,含杂情况以及开松流程中开松机所处位置有关。原则是逐渐进行,减少纤维损伤和杂质破碎。一般为先松后打,多松少打, 松打交替,以梳代打,先慢速后快速,隔距逐渐减小。

3、说明自由状态与握持状态开松的特点。

答:自由状态开松的特点:开松作用缓和,纤维损伤和杂质破碎程度小。

握持状态开松的特点:开松作用剧烈,开松好,但纤维易损伤,杂质易破碎。

4、图示三角尘棒的结构及安装角,并分别讨论其作用。

尘棒结构如下图:

顶面(abef)——托持面,托持纤维作用。

工作面(acdf)——撞击棉块与杂质,反射作用。

底面(bcde)——与工作面构成排杂通道。

清除角α——与开松除杂及顶面托持作用有关。

安装角θ——影响开松除杂。

隔距——与开清作用密切相关。

5、以豪猪式开棉机为例画出打手周围的气流规律并说明其主要作用。

答:如图所示:

打手室内气流:

1-6根:在棉块进口靠近给棉罗拉处有棉层喂入形成封闭状态打手高速回转带动气流,形成负压,气流从尘棒间补入,并不影响大杂质落下(冲力大)。

6-39根:当打手撕扯棉层后,棉块投向尘棒,不再封闭。打手高速回转带动气流,气压逐渐增加到最大值,为正压。气流主要由打手室溢出,补入气流很少,杂质多在此落下,为主要落杂区。随后,由于前方风扇吸引气流的影响逐渐增大,压力下降,并呈现部分正负压不稳定段。

39-51根:近出口处,前方风扇作用,气流大量补入,形成负压,小杂质和纤维下落后,又会被气流带回打手室,为主要回收区。

6、打手与尘棒间的排杂原理。

答:(1)打击排杂:杂质直接受到刀片的打击抛向工作面反射而排除。

(2)冲击排杂:棉块与杂质一起受打击不分离抛向尘棒,受到尘棒冲击,棉块速度变为0,而杂质在较大冲击力作用下冲破棉块从尘棒间排出。

(3)撕扯分离排杂:棉块受到打手与尘棒的撕扯开松,使杂质与纤维分离而靠自重由尘棒间落下。

7、什么叫横铺直取?简述多仓混棉机的作用原理。

答:横铺直取:棉层通过摆斗往复平铺后,由角钉帘同一时间内多层垂直抓取各配棉成分,能在较大重量范围内混合,达到混合均匀。

多仓混棉机的作用原理:采用时间差和路程差混合(同时进仓,不同时出仓,同时出仓的是不同时进仓的),以及平铺叠合的方法。7、已知机台型号、落棉重量、落棉中杂质重量,求:落棉率、落棉含杂率、落杂率、除杂效率?(加工原料300kg,原棉含杂率3%)

机台落棉重(g)落棉杂质重(g)

A006B 920 730

A034 3500 2700

A036 2400 2000

A076 360 200

计算结果:

机台落棉率(%)落棉含杂率(%)落杂率(%)除杂效率(%)A006B 0.306 79.3 0.243 8.1

A034 1.16 77.1 0.9 30

A036 0.8 83.3 0.667 22.2

A076 1.2 55.6 0.067 2.22

8、根据刺辊除杂要求不同,应如何正确调节除尘刀工艺?

答:除尘刀的高低位置对落棉影响显著。(1)在隔距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低刀工艺即使除尘刀附面层形成点远,可使除尘刀切割附面层厚,落棉多,除杂作用强,但纤维损失也多。除尘刀安装角小,刀背成为气流迎面阻力加大,气流沿刀背下滑速度小,对刀背正压力大,纤维易积于刀背成为落棉;安装角大,刀背对气流阻力小,气流沿刀背下滑速度大,可增加在刀后对纤维的回收作用。故采用低刀大安装角,可使落棉增加,且回收作用增强。(2)收小除尘刀与刺辊的隔距,可使除尘刀切割附面层的厚度加厚,落棉增加,但因除尘刀切割的附面层厚度远较除尘刀与刺辊隔距大,因此隔距在一定范围内再减小,对分布

在附面层内层的纤维切割量加大,使落纤增加,而杂质落下量增加不显著。

9、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根据什么选定?如选择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指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点以上的一段给棉板工作面长度与给棉板鼻尖宽度之和。其选定要兼顾分梳效果与纤维损伤这一矛盾。可按纤维主体长度选用。当加工不同长度的纤维时,为保证一定的分梳工艺长度,应采用不同工作面长度的给棉板,也可采用抬高或刨低的方法来抬高或降低给棉板。

若选择不当:(1)当分梳工艺长度大于纤维主体长度时,纤维损伤少,但未经分梳开的棉束多,对分梳开松与除杂不利;(2)当分梳工艺长度小于纤维主体长度时,对纤维损伤较多,但分梳开松与除杂效果较好。

10、影响刺辊落棉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刺辊落棉因素大致有四点:

(1)刺辊速度提高刺辊速度有利于分解束和暴露杂质,落棉增加,除杂作用增强,但刺辊速度受到刺辊分梳度的限制,不能过快,否则会使纤维损伤多,还因抛落作用加强,易产生后车肚落白花。

(2)除尘刀工艺与落杂区的长度除尘刀工艺包括除尘刀高低、安装角度和与刺辊的隔距。采用低刀、大角度、隔距适当有利于第一落杂区除杂作用。但除尘刀的高低位置改变后,会同时使第一第二除杂区长度发生变化,对其落棉均有影响。放低除尘刀,第一除杂区长度增加,缩短第二除杂区长度,第一除杂区落棉增加,小漏底切割第二除杂区附面层厚度减小,第二除杂区落棉减少。第一除杂区落棉增加量比第二除杂区落棉减少量多,后车肚落棉率仍增加。抬高除尘刀位置,情况相反。

(3)小漏底与刺辊间的隔距小漏底与刺辊间隔距自入口至出口逐渐收小。入口隔距大,进入小漏底的气流量增加,小漏底排出的气流量和落物有所增加,进入车肚的落物较少,使总的落棉率减少,反之,入口隔距小,在入口处被切割掉的附面层变厚,进入车肚落物较多。出口隔距增大,带出漏底的气流量增多,漏底出口处和锡林刺辊三角区的静压高,小漏底网眼排出的短绒及细小杂疵增加。但隔距过大,小漏底内部静压增大,造成排出气流过急,出现网眼糊

(4)小漏底弦长是影响后车肚落棉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弦长直接影响第二除杂区的长度。弦长短时,第二除杂区长度增加,切割附面层厚度加厚,除杂作用加强。

11、各种纺纱系统的开松与除杂有什么异同?

12、开松工序中的均匀混合是如何完成的?

13、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纤率和落物含杂率?

第五章梳理

1、梳理工序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梳理机有哪些种类?

答:目的与任务:

(1)充分梳理(细致松解):使纤维束分离成为具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单根纤维状态

(2)除杂质和短绒:去除细小的带纤维或粘附性较强的杂质以及短绒

(3)混合:实现单纤维之间的混合。

(4)做成一定质量要求的条子(粗梳毛纺是粗纱)。

梳理机有盖板式梳理机和罗拉式梳理机。

2、对自由梳理和握持梳理各有哪些要求?

答:(1)对自由梳理的要求:做到深入细致的梳理,充分加强针齿对纤维的抓取和转移,防止针面绕花和对纤维的搓滚,尽量排除残余杂疵,减少棉结,并对原料和产品起到一定的混和均匀作用。(2)对握持梳理要求:喂入棉层的结构要均匀,保证梳理时的握持状态可靠,合理控制各机件的运动配合关系,排除短绒和杂质在42%和50%以上,纤维的平行伸直度达到85%以上。

3、大工作区梳理和小工作区梳理有哪些异同点?

答:大工作梳理区是指纤维受连续梳理的时间长,即两针面组成梳理区的工作

大梳理区的特点:

(1)纤维在两针间多次反复交替转移;

(2)部分纤维能再次受到梳理区的梳理;

(3)两针面具有不同的纤维层结构。

小工作梳理区是指纤维受到连续梳理的时间较短,即两针面组成梳理区的工作范围较小。

小工作梳理区的纤维转移多数为单向转移,但也有少量反复转移。

虽然小梳理区梳理区段较短,但可对大梳理区梳后的纤维给予一定的补充梳理,有助于提高输出的棉网质量。

4、两针面间的作用分为哪几类?各起什么作用?

答:分梳作用:两针面均有抓取和握持纤维丛的能力,纤维束被一分为二,各抓走一部分纤维,被分解的纤维受到另一针面上其它针齿的梳理,因而实现了分梳作用。

剥取作用

:“1”针面具有抓取纤维能力,“2”针面失去抓取纤维能力,

完成“1”针面剥取“2”针面上的纤维。

提升作用:针面1上所带纤维有脱离针面向针外运动趋势,针面2无抓取纤维能力,只将纤维提升到针面1的表面而纤维仍随针面1运动。

5、什么是梳棉机的分梳工艺长度?如何确定分梳工艺长度?

答:分梳工艺长度:刺辊与给棉板隔距点A以上的长度L1与鼻尖宽度a 之和,即:LA=L1+a

分梳工艺长度要根据加工纤维长度选定,一般选在主体长度和品质长度之间,分梳较好,纤维损伤较小。

6、针布的分类?金属针布主要规格参数有哪些?

答:针布有金属针布和弹性针布两大类。

金属针布主要技术参数有:工作角、齿尖角及齿背角,齿顶面积、齿密和齿深。

7、何谓同向剥取、反向剥取?刺辊与锡林间的速比与什么有关?

答:两工作部件针面的针向组合方式为剥取布置,运动方向相同时为同向剥取;运动方向相反时为反向剥取。

为使刺辊上纤维顺利转移给锡林,刺辊转过S长度,锡林应转过S+ lp长度。则速比为:

Vc/Vt=(S+ lp)/S,与转移区长度S和纤维平均长度lp有关。

8、分析影响分梳作用的因素?

答:(1)隔距

锡林与盖板

隔距小,梳针插入纤维层深度深,纤维挤压力大,梳理力大,锡林、盖板易于抓住纤维,分梳转移能力强,但过小,梳理力过大,纤维易拉断损伤

按照逐步加强梳理,防止纤维损伤原则,一块盖板进口隔距大,出口隔距小,40块运转盖板趋势也是进口大,出口小。40块盖板隔距测定分5点。

锡林与工作辊

隔距小,分梳作用区长,纤维挤压力大,梳理力大,工作辊(道夫)易于抓取锡林上纤维,锡林梳理弧长长,分梳效果好。但过小,梳理力过大,纤维易损伤.

一般机器从进口到出口隔距逐步减小.

(2)速比

I=V锡/V工(盖.道)

V锡/V盖大,即盖板速度慢,两针面速度差大,梳理力增大当纤维被盖板握持,接受锡林梳针的冲击力大,梳理效果有所增加(由于盖板速度很慢,生产中在提高梳理效果时一般不调整此参数,因盖板速度与除杂关系较大)

V锡/V工

速比大,锡林和工作辊的速度差大,锡林对工作辊抓取的纤维冲击梳理作用强即梳理力大,且锡林梳理弧长长,梳理效果好。但纤维易损伤。随纤维不断梳理,为增加梳理效果,速比逐步增大.

(3)锡林速度

锡林速度决定整机水平,速度高,产量高,但纤维易损伤.

(4)针布规格和针面状态

针布的工作角度.齿高.齿密等都影响梳理效能.一般根据纤维特性及状态选用.例如罗拉梳理机工作辊,随梳理进行针直径逐步减小,针密加大.

针面状态光洁.锋利.不缺针.

(5)喂入负荷

(当达到一定负荷量后)喂入负荷高,产量高.但单位重量纤维受梳针数少,影响梳理质量.

(6)抄针负荷

抄针负荷多,占据梳针空间,影响梳理效能.

9、什么是针面负荷?分析梳理机上锡林各部位的针面负荷组成。

答:针面单位面积上纤维层的平均重量称为针面负荷。(α,g/cm2)

区域Ⅰ:αb+ αs

区域Ⅱ2-5:αb+ αf+ β+ αs

区域Ⅲ2-5:αb+ αf+ αs

区域Ⅱ2-5与区域Ⅲ2-5反复重复,但αb、αf、β的内容不一样。

10、什么是道夫转移率?什么是罗拉梳理机的分配系数?它们对梳理和混和有什么影响?

答:道夫的转移率是指锡林向道夫转移的纤维占参与作用的纤维的百分率,表示锡林向道夫转移纤维的能力。每平方米锡林针面转移给工作辊上的纤维量与每平方米锡林针面参与分梳作用的纤维量的比值,称工作辊分配系数。工作辊分配系数大,纤维接受锡林梳理机会多且混合效果好。道夫转移率高,返回负荷少,锡林针布清晰有利于梳理,但混合效果差。

11、何谓工作辊回转系数?

答:工作辊的回转系数M:从锡林上的纤维分配到工作辊上,到又返回到锡林表面的时间内,锡林所转过的转数。

12、剥取装置有哪些类型?

答:剥取装置的形式:

四罗拉剥棉、三罗拉剥棉、皮圈剥棉:连续回转剥取适应高速。

斩刀剥棉:间隙式不适应高速,破坏条干。

13、盖板梳理机的除杂主要是如何完成的?

答:(1)刺辊处的除杂

纤维与杂质被锯齿分梳、带走,随之作回转运动,部分纤维与杂质离开锯齿,将悬浮于附面层中,随附面层气流前进。由于附面层具有速度分布和径向压力分布,纤维、杂质在随气流回转运动时,有向外层移动、下落的倾向。下落轨迹视质量不同而不同。杂质质量大,阻力小,纤维质量轻,阻力大,纤维与杂质在附面层内获得分离,外层杂质多,多数纤维分布在内层随附面层运动。利用纤维、杂质在附面层的运动规律,用除尘刀对附面层作不同的切割(隔距)达到调节落棉,去杂保纤的目的。有除杂刀和小漏底的梳棉机可分三个落杂区:

第一落杂区:给棉板-除尘刀:落大杂。

第二落杂区:除尘刀-小漏底入口:大部分较小杂质。

第三落杂区:小漏底网眼下:短绒和细小杂质。

(2)锡林盖板处的除杂

抄针花:金属针布锡林很少,锡林盖板处的除杂主要控制靠盖板花。

盖板花(主要):锡林盖板工作区,杂质由于回转离心力抛向盖板而不再参加转移,盖板纤维层中大部分是杂质和较短的纤维,盖板花的剥离起除杂作用。(3)锡林周围气流除杂

14、对盖板花量的控制有几种方法?各对盖板花量有何影响?

答:对盖板花量的控制主要有三种方法:1盖板速度2前上罩板上口和锡林间隔距3前上罩板高低位置。

(1)盖板速度较快时,盖板在工作区内停留的时间短,每块盖板的针面负荷略有减少,盖板花含杂率也略有降低,但盖板花量及其含杂率并不按比例减少,总的盖板花和除杂效率反而有所增加。

(2)前上罩板上口与锡林间的隔距对盖板花影响很大,尤其对长纤维的影响更为显著。当隔距减小时,纤维易被上罩板压下,使纤维与锡林针齿的接触数较隔距大时为多,锡林针齿对纤维的抓取力增大,纤维易于被锡林针齿抓取,使盖板花减少;反之隔距增大则盖板花增加。

(3)前上罩板高低位置对盖板花也有明显影响。当上罩板位置较高时,盖板花减少,反之则盖板花增加。

15、什么是分梳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6、刺辊对分梳的影响是什么?什么是附面层气流?

17、纤维在梳理机上是如何被分梳的、转移的?什么是纤维在针面上的“自制”?有何作用?

18、分析梳理机上各主要机件对纤维的作用。

棉层在给棉罗拉和给棉共同握持下,扔、接受高速回转刺辊的开松梳理,并排出杂技。刺辊的下方装有分梳板及除尘刀,可使留在刺辊表面上的薄棉层再次得到梳理和排杂。在刺辊与锡林相遇处,锡林的针布剥下刺辊表面的薄棉层,通过后固定盖板的预梳理区,进入锡

林一盖板工作区。纤维在锡林一盖板的两个针面作用下被分梳成单纤维,其中的细小尘杂和短绒则被排出。短绒多半充塞在盖板针面上,被盖板带出工作区后,由斩刀剥下来而成为盖板花。附着在锡林表面上的纤维在通过前固定盖板区时又得到分梳理直;当和道夫相遇时,锡林上的部分纤维在分梳过程中被凝集到道夫表面,形成薄纤维层输出;而余下部分仍留锡林表面,在经过大漏底后再喂进的纤维一起又重新进入锡林一盖板区接受重复梳理。道夫表面纤维层经剥棉罗接剥下后,再通过上下轧成网输出。

棉网通过一喇叭口集拢成条,然后进入大压辊和圈条器,规则地被圈放在棉条筒内。梳棉条常被和生条,以区别于并条机输出的熟条

19、什么是固定盖板?什么是盖板反转?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0、梳理机是如何对纤维进行均匀混合的?

21、梳理条中纤维的弯钩形态有哪些规律?

22、道夫是如何将纤维从锡林上转移出去的?

第六章精梳

1、什么是精梳,其实质是什么?目的意义是什么?

答:精梳:对纤维进行精细的梳理。一般是在粗梳后的再次梳理,是一端积极握持,另一端接受梳理的方式。

目的:(1)梳理:精细梳理纤维呈平行顺直状。

(2)混合:纤维间有混合作用。

(3)去除大部分纤维结,杂质。

(4)去除不符合纺纱要求的短纤维。

(5)制成一定规格的精梳条。

2、棉精梳前准备工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1)预并条机—条卷机(条卷工艺)

特点:设备结构简单,对纤维伸直作用较好。制成小卷层次清,不粘卷,但小卷横向条痕明显,不匀大。

纺纱学 习题答案 (2)

《纺纱学》作业 第一章原料选配 1、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 根据成纱质量的要求和原棉的性能特点,将各种不同成分的原棉搭配使用,称为配棉。 配棉的目的P21 配棉的原则P22 2、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P22 8、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纶和粘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求 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P28 第二章开清棉 10、开松与除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常如何完成? 开清棉工序的任务 将原棉或各种短纤维加工成纱需经过一系列纺纱过程,开清棉工序是纺纱工艺过程的第一道工序。本工序的开清联合机完成下列任务: 1、开松将棉包中压紧的块状纤维开松成小棉块或小棉束。 2、除杂清除原料中的大部分尘杂、疵点和部分短绒。 3、混和将各种原料按配棉比例充分混和。 4、成卷制成一定重量、一定长度且均匀的棉卷,供下道工序使用。当采用清梳联时,则输出棉流到梳棉工序各台梳棉机的储棉箱中。 为完成开松、除杂、混和、均匀成卷四大作用,开清棉联合机由各种作用的单机组合成,按作用特点一般分为四类机械: 1、抓棉机械——抓棉机从棉包或化纤包中抓取棉束和棉块喂给前方机械,在抓取的同时也有开松、混和作用。 2、混棉机械——本类机械有自动混棉机、多仓混棉机、双棉箱给棉机等,它们的作用是将输出的原料充分混和,并有开松和除杂作用。 3、开棉机械——此类机械简称开棉机,型式有多种,其主要作用是利用打手进行开松,在原料松解的情况下利用尘棒除杂。 4、清棉机械——此机械通过较细致的打手机件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并利用均匀成卷机构制成均匀的棉卷。 15、以FA106豪猪开棉机为例,说明开松机的开松、除杂过程及气流的分布规律和作用。 (1)豪猪打手:由打手轴、圆盘和刀片组成。 圆盘:19个,沿轴向均匀分布,间距为54 mm。 刀片:每个圆盘上12个,共计228个。 (2)尘棒:分布在打手的3/4圆周上,共计68根,分四组安装。 开松除杂过程:豪猪式开棉机打手上有19个圆盘,圆盘上的矩形刀片对整个棉层作用,达到开松的目的,打手周围3/4圆周上有尘棒,协同打手对纤维进行开松、除杂并托持纤维。

纺织科学技术:纺纱学考考试题(最新版).doc

纺织科学技术:纺纱学考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填空题 实际牵伸过程中纱条的不匀是( )而引起的。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束缚层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梳棉机由哪些主要机件组成?并说明其作用。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纺纱原料选配的目的。 本题答案: 5、填空题 在一落纱中,气圈形态是随着( )和( )的变化而变化的。 本题答案: 6、填空题 纱条非周期不匀是由( )造成的。 本题答案: 7、填空题 针面负荷是由两种纤维量组成。即:握持在针刺顶部的自由纤维量和( )。 本题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8、问答题 什么是道夫转移率?它对梳理和混和有什么影响? 本题答案: 9、问答题 新型纺纱优点。 本题答案: 10、问答题 简述配棉器作用和工艺过程。 本题答案: 11、填空题 集合器是防止纤维扩散,也提供(),集合器口径的大小后区与喂入定量适应,前区与输出定量适应。 本题答案: 12、问答题 画图题:画图说明豪猪式开棉机尘棒的安装角及尘棒间的隔距。 本题答案: 13、名词解释 试述细纱不匀的种类。 本题答案: 14、填空题 粗纱机喂入时采用弹簧棉条筒能()。 本题答案: 15、问答题 简述乳化洗毛的原理。简述洗毛工艺过程。 本题答案: 16、单项选择题 粗纱成形角大小配置正确的是()。A、纺棉纤维的大于纺化纤的,纺化纤的小于纺中长纤维的; B、纺棉纤维的小于纺化纤的,纺化纤的大于纺中长纤维的; C、纺棉纤维的大于纺化纤的,纺化纤的大于纺中长纤维的; D、纺棉纤维的小于纺化纤的,纺化纤的小于纺中长纤维的;

纺纱学复习题及答案

《纺纱学》复习资料 1、纺织纤维、纱线的概念。 纺织纤维:纤维长度达数十mm以上。具有一定强度、可绕性,互相纠缠抱合及其他服用性能,可生产纺织制品的纤维。 纱线: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聚集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2、纺纱原理和实质。 纺纱原理:就是把纤维中原有的局部横向联系彻底破除,并牢固建立首尾衔接的纵向联系。实质:使纤维由杂乱无章的状态变为按纵向有序排列的加工过程。 3、新型纺纱优点。 优点:1.产量高2、卷装大3、流程短4、改善了生产环境5、纱条质量高6、条干均匀7、纱疵少8、毛羽少 4、纱线细度换算 英制支数Ne=纱线长度码数/(840*纱线重量磅数)公制支数Nm=纤维或纱线长度米数/重量克数特克斯Ntex=(1000*纤维或纱线重量克数)/长度米数Nden=(9000*纤维或纱线重量克数)/长度米数换算关系:Nm=9000/Nden Ntex=1000/Nm Ntex=Nden/9 Ntex=587.6/Ne(棉型材料);Ntex=590.5/Ne(化纤) 5、苎麻脱胶概念和原理。 苎麻脱胶概念:用生物、化学方法将胶杂质从韧皮中去除,并使麻的单纤维分离的过程——脱胶。 原理:化学——利用原麻中纤维素和胶杂质对酸、碱和氧化剂作用的稳定性不同,去除胶杂质,保留纤维素。微生物——利用微生物来分解胶质,微生物利用胶质为原料,分泌出酶来分解胶质,或直接利用酶分解胶质。 6、棉纺废棉原料加工处理方法。 回花:碎棉卷、碎棉网、碎棉条、粗纱头、皮辊花、风筒花——本支回用,棉包混合 再用棉:统破籽、斩刀花、抄针花、精梳落棉、品质可用的地脚花——经除杂和去除短绒后,降支回用(品质好的可本支回用) 不可纺棉:回丝、下脚——废品处理 7、麻纺废棉原料加工处理方法 回花类:与棉相似——分类—除杂—延展—(精梳或并条本支或降支回用) 落麻类:精梳落麻、圆梳落麻——用于与其他短纤维混纺 8、粗梳棉纺系统的具体工艺流程。 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棉型纱或线 9、洗毛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的作用。 (1)降低水表面张力 (2)使油污稳定地悬浮在洗液中 (3)增加不溶物在洗液中的溶解度

纺纱学第1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纺纱学第1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 答案在后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考试科目:《纺纱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共12题,总分值26分 ) 1. 混合棉中纤维长度均匀度好,则成纱条干不匀率_________ (2 分) 2. 梳理过程中,针面对纤维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大作用。(2 分) 3. 豪猪式开棉机中,尘棒与尘棒间的隔距自进口到出口_________ (2 分) 4. 工作面的作用为_________ (2 分) 5. 刺辊附面层速度分布由内向外逐渐_________ (2 分) 6. 梳棉机形成的生条中以_________弯钩形态的纤维较多(2 分) 7. 落物含杂率_________ (2 分) 8. 梳理工序的任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 分) 9. 混纺比一般指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_________定量计算的比例,而投料比则是指以混纺纤维 _________定量计算的比例。(2 分) 10. 梳棉机除尘刀安装角度增大大,刀背对气流阻力_________,纤维回收作用_________ (2 分) 11. 给棉板与给棉罗拉间的隔距自入口至出口应逐渐_________;给棉板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大小

应稍_________给棉罗拉半径。(2 分) 12. 梳棉机自由纤维量是指_________ (2 分) 二判断题(共10题,总分值1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3. 纯棉纱线一般采用多种唛头原棉纺制。(1 分)() 14. 锡林转速高,分梳负荷小,分梳质量好。(1 分)() 15. 梳棉机锡林与道夫间的作用属于剥取作用。(1 分)() 16. 开清棉流程中,为保证开松、除杂效果,一般先采用握持打击,后采用自由打击。(1 分) () 17. 抓棉机上包工作,为了操作方便,相同唛头的棉包常常放置在一起,并削高嵌缝、低包松 高、平面看齐、一唛到底。(1 分)() 18. 一般梳棉机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约等于纤维品质长度。(1 分)() 19. 开清棉流程的开车顺序为:开凝棉器—开打手—开给棉罗拉。(1 分)() 20. 前上罩板位置高,纤维易被锡林针刺抓取,盖板花减少(1 分)() 21. 化纤的纯纺或化纤与化纤混纺一般采用棉包混合。(1 分)() 22. 与细绒棉相比,长绒棉长度长、细度细,适合纺制低线密度纱。(1 分)() 三简答题 (共8题,总分值40分 ) 23. 除杂效率(5 分) 24. 道夫转移率(5 分) 25. 剥取作用配置(5 分) 26. 锯齿棉与皮辊棉(5 分) 27. 原料分类的原则和方法(5 分) 28. 自调匀整(5 分) 29. 再用棉(5 分)

纺纱学习题

纺纱学习题 绪论 1、简述纺纱的基本原理。 2、纺纱的系统主要有哪些? 3、写出棉纺(精梳)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第一章原料初加工及选配 1、什么是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各有什么类型的初加工? 2、有哪两类轧棉方法,各有何特点? 3、指出唛头(329)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 4、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 5、混和指的是什么?对混和的要求是什么? 6、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 7、原料的混合(选配)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何表示的? 8、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 9、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纶和粘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 10、确定化纤混纺比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是适宜的? 第二章开清混匀 1、自动抓棉机有哪几种形式?试说明其作用和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2、试述影响自动抓棉机开松作用的主要工艺参数? 3、试述影响自动混棉机除杂作用的各项因素? 4、什么叫横铺直取?简述多仓混棉机的作用原理。 5、试述六辊筒开棉机的作用特点? 6、画出尘棒的截面图形,说明“三边两角”的名称与作用? 7、尘棒安装角的变化,对除杂、落棉起什么作用? 8、简述影响豪猎式开棉机开松、除杂的各项因素? 9、为什么说豪猪式开棉机的开松和除杂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气流

的影响有关? 10、合理控制气流与落棉,在生产上一般采用哪几种方法? 11、清棉机打手的型式主要有哪几种?试比较一下它们的优缺点? 第三章梳理 1、梳理工序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梳理机有哪些种类? 2、什么是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根据什么选定?如选择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纺化纤时如何调整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 3、影响刺辊分梳效果的因素包括哪4方面?配置刺辊的分梳度和速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4、说出表征刺辊形状的4个重要规格参数,并讨论各个参数与梳理质量之间的关系。 5、梳棉机增加梳理面或梳理点的目的是什么?列举你所知道的方法。 6、两针面间的作用分为哪几类?实现各作用应满足什么条件? 7、针布的分类?金属针布主要规格参数有哪些? 8、剥取应满足什么条件?刺辊与锡林间的速比与什么有关? 9、盖板梳理机的除杂作用是如何完成的? 10、根据刺辊除杂要求不同,应如何正确调节除尘刀工艺? 11、影响刺辊落棉的因素有哪些? 12、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纤率和落物含杂率? 13、对盖板花量的控制有几种方法?各对盖板花量有何影响? 14、什么是分梳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5、纤维在梳理机上是如何被分梳的、转移的? 16、分析梳理机上各主要机件对纤维的作用。 17、梳理机是如何对纤维进行均匀混合的? 第四章精梳 1、什么是精梳,其实质是什么?目的意义是什么? 2、棉精梳前准备工序有哪几种搭配合理的工艺?各有何特点? 3、精梳准备的道数对精梳效果有何影响? 4、什么叫一个钳次?在一个钳次中精梳机主要机件各完成了怎样

纺纱学习题及答案

纺纱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纺纱原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纺纱的基本原理。 答: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 开清:大团到小块、小束,同时除杂的过程。 梳理:横向联系基本消除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除杂混合。 精梳:进一步梳理去除短纤维和细小杂质。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纤维伸直、去弯钩。 并和:多根条子混合,改善均匀度。 加捻:回转,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一定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半制品在各工序过渡的形式,保证纺纱连续性。 2、纺纱的系统主要有哪些? 答:根据纺纱加工的对象(纤维原料)的不同,纺纱系统有: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等。 3、写出棉纺(精梳)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答:(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第二章初加工 1、什么是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各有什么类型的初加工? 答: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就是对纺纱前的纤维原料进行初步的加工,以尽量去除原料中的非纤维性物质,以有利于纺纱加工。目前,初加工主要有:轧棉、洗毛、(麻)脱胶、(绢)精练等。 2、棉的预处理是什么? 答:包括轧棉和对醣份高的含醣棉还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3、有哪两类轧棉方法,各有何特点?

答:皮辊轧花: 特点: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绵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轧花: 特点: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4、指出唛头(329)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 答:(329)——手扯长度为29mm的3级皮辊黄棉。 5、含糖棉处理有哪些方法?其特点如何?常用的方法? 答:(1)喷水给湿法 特点:简便,适合含糖低,含水少的原棉。 (2)汽蒸法 特点:占地大,能耗大,棉易泛黄,纤维强力下降。 (3)水洗法 特点:去糖彻底,但费力、耗水、耗能,易产生棉结杂质。 (4)酶化法 特点:费时、费工,去糖效果较好。 (5)防粘助剂法 特点:使用方便,价格适中,除糖效果明显,应用普遍。 实际中,常用防粘助剂法。 6、原毛中有哪些杂质?一般用什么方法去除? 答:(1)羊毛脂:A溶剂法-将不溶于水的物质溶于有机溶剂。B乳化法-利用纯碱或表面活性剂将其皂化或乳化。 (2)羊汗:溶于水。 (3)砂土、粪尿:溶于水或乳化。 (4)植物性杂质:通过机械梳理去除或化学方法炭化。 (5)蛋白质污染层(PCL):乳化。 7、简述乳化洗毛的原理。简述洗毛工艺过程。 答:原理:(图示为羊毛去污的动态过程)

纺纱学第3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 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考试科目:《纺纱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计算题 (共1题,总分值14分 ) 1. 已知纯棉粗纱回潮率为8.5%时的粗纱定量为4克/10米,所纺细纱特数为16tex,设计捻系 数350,细纱机采用三罗拉双皮圈牵伸,后区牵伸倍数为1.2,细纱机牵伸效率为98%,细纱机锭速16000转/分。计算: (1)细纱机实际牵伸倍数 (2)细纱机机械牵伸倍数 (3)细纱机前区牵伸倍数 (4)细纱设计捻度 (5)细纱机前罗拉输出速度(14 分) 二填空题 (共6题,总分值16分 ) 2. 细纱机前区工艺特点是小_________、小_________、小_________。(3 分) 3. 同一台粗纱机上前后排粗纱伸长率有差异,一般前排伸长率_________后排。(1 分) 4. 正常条件下成纱_________断头少,主要是成纱

_________断头。成纱后的纱线断头多发生在_________,卷绕段较少,_________极少。(4 分) 5. 粗纱机上的假捻器加装在_________ (1 分) 6. 细纱的卷绕方式是_________,其轴向的卷绕是通过_________升降实现的,卷同一层纱时, 各处卷绕直径_________。(3 分) 7. 捻度、捻系数都是细纱加捻工艺,设计时,一般先选择_________,再根据_________计算 _________,由此在机器上配置_________。(4 分) 三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8. 细纱机上钢领板短动程升降时,一般上升快,下降慢。(1 分)() 9. 长细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内层,短粗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外层。(1 分)() 10. 实现粗纱卷绕,只要筒管与锭翼间有相对转动,即能实现粗纱卷绕(1 分)() 11. 粗纱加工化纤的特点是重定量、小隔距、轻加压、大捻系数。(1 分)() 12. 粗纱机上铁炮皮带的起始位置影响小纱的张力,铁炮皮带向主动铁炮小端移动,筒管速度 减慢,张力减小。(1 分)() 13. 皮圈牵伸区中,下销中部上托目的是减少皮圈回转时的中凹现象,加强中部摩擦力界。(1 分)() 14. 粗纱机全机由四个部分组成:喂入、牵伸、卷绕、成型。(1 分)() 15. 粗纱机前排捻陷大于后排。(1 分)() 16. 粗纱机采用差动装置的目的是减轻铁炮负担、便于改变捻度、便于盘头。(1 分)() 17. 细纱断头率:是指千锭小时的断头根数,是表示细纱断头多少的指标。(1 分)() 四简答题 (共8题,总分值40分 ) 18. 弹性钳口(5 分) 19. 粗纱伸长率(5 分)

纺纱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纺纱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纺纱学课后题答案纺纱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纺纱原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纺纱的基本原理。 答: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 开清:大团到小块、小束,同时除杂的过程。 梳理:横向联系基本消除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除杂混合。 精梳:进一步梳理去除短纤维和细小杂质。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纤维伸直、去弯钩。 并和:多根条子混合,改善均匀度。 加捻:回转,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一定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半制品在各工序过渡的形式,保证纺纱连续性。 2、纺纱的系统主要有哪些? 答:根据纺纱加工的对象(纤维原料)的不同,纺纱系统有: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等。 3、写出棉纺(精梳)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答:(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第二章初加工 1、什么是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各有什么类型的初加工? 答: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就是对纺纱前的纤维原料进行初步的加工,以尽量去除原料中的非纤维性物质,以有利于纺纱加工。目前,初加工主要有:轧棉、洗毛、(麻)脱胶、(绢)精练等。 2、棉的预处理是什么? 答:包括轧棉和对醣份高的含醣棉还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3、有哪两类轧棉方法,各有何特点? 答:皮辊轧花:特点: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绵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轧花:特点: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4、指出唛头(329)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 答:(329)——手扯长度为29mm的3级皮辊黄棉。 5、含糖棉处理有哪些方法?其特点如何?常用的方法? 答:(1)喷水给湿法特点:简便,适合含糖低,含水少的原棉。 (2)汽蒸法特点:占地大,能耗大,棉易泛黄,纤维强力下降。 (3)水洗法特点:去糖彻底,但费力、耗水、耗能,易产生棉结杂质。 (4)酶化法特点:费时、费工,去糖效果较好。 (5)防粘助剂法特点:使用方便,价格适中,除糖效果明显,应用普遍。 实际中,常用防粘助剂法。 6、原毛中有哪些杂质?一般用什么方法去除? 答:(1)羊毛脂:A溶剂法-将不溶于水的物质溶于有机溶剂。B乳化法-利用纯碱或表面活性剂将其皂化或乳化。 (2)羊汗:溶于水。 (3)砂土、粪尿:溶于水或乳化。 (4)植物性杂质:通过机械梳理去除或化学方法炭化。 (5)蛋白质污染层(PCL):乳化。 7、简述乳化洗毛的原理。简述洗毛工艺过程。 答:原理:(图示为羊毛去污的动态过程) (1)润湿阶段——洗液渗入弱环,油与纤维之间引力减少。 (2)油滴卷缩成球阶段。 (3)油滴脱离羊毛,成乳化状态 工艺过程:原料开松-洗毛-烘干。 8、羊毛炭化原理?

纺纱学习题

纺纱学习题 纺纱学习题 《纺纱学》作业 第一章原料选配 1、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 2、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 3、什么叫回花、再用棉和下脚,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4、原料的混合(选配)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何表示的, 5、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 6、确定化纤混纺比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是适宜的, 7、今将 1.5D×38mm的涤纶(公定回潮率0.4%)与6000Nm×31mm的棉(公定回潮率8.5%)混纺(混纺比T65/C35),问混合原料的平均细度、长度和公定回潮率各为多少,如当时棉的实际回潮率为12%,则投料比(均按湿重计)应为多少, 8、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纶和粘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 /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 求涤 9、简述目前计算机配棉常用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开清棉 10、开松与除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常如何完成, 11、各种纺纱系统的开松与除杂有什么异同, 12、开松机件的形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3、自由开松和握持开松各有何特点,两者在开松加工的相对位置如何,为什么 14、影响开清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5、以FA106豪猪开棉机为例,说明开松机的开松、除杂过程及气流的分布规律和作用。 16、开松工序中的均匀混合是如何完成的,

17、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纤率和落物含杂率, 第三章梳棉 18、梳理工序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梳理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 19、针面间的作用分为哪几类,各起什么作用, 20、什么是梳棉机的分梳工艺长度,如何确定分梳工艺长度, 21、什么是分梳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22、针布的形式和主要规格有哪些,对不同原料梳理时的针布规格主要应考虑哪些, 23、刺辊与锡林间的速比与什么有关, 24、刺辊对分梳的影响是什么,什么是附面层气流, 25、纤维在梳理机上是如何被分梳的、转移的,什么是纤维在针面上的“自制”,有何作用, 26、分析梳理机上各主要机件对纤维的作用。 27、什么是固定盖板,什么是盖板反转,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8、什么是针面负荷,对梳理有什么影响,分析梳理机锡林上各部位的针面负荷。 29、梳理机是如何对纤维进行均匀混合的, 30、梳理条中纤维的弯钩形态有哪些规律, 31、什么是道夫转移率,什么是罗拉梳理机的分配系数,它们对梳理和混和有什么影响, 32、道夫是如何将纤维从锡林上转移出去的, 第四章精梳 33、什么是精梳,其实质是什么,目的意义是什么, 答:精梳:对纤维进行精细的梳理。一般是在粗梳后的再次梳理,是一端积极握持,另一端接受梳理的方式。 目的:(1)梳理:精细梳理纤维呈平行顺直状。 (2)混合:纤维间有混合作用。 (3)去除大部分纤维结,杂质。 (4)去除不符合纺纱要求的短纤维。 (5)制成一定规格的精梳条。 34、精梳前准备工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1)预并条机—条卷机(条卷工艺) 特点:设备结构简单,对纤维伸直作用较好。制成小卷层次清,不粘卷,但小卷横向条痕明显,不匀大。

纺织科学技术:纺纱学知识点模拟考试练习_0.doc

纺织科学技术:纺纱学知识点模拟考试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开松机件的形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本题答案: 2、填空题 开清棉联合机的开关车的顺序为:先开前一台机器的( )再开后一台机器的( ),达到正常运转后,再逐台开( )。 本题答案: 3、名词解释 自由开松 本题答案: 4、名词解释 如何选用钢丝圈?何谓钢丝圈走熟期? 本题答案: 5、问答题 分度盘的作用是什么?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阶段在运动配合图中是如何划分的? 本题答案: 6、名词解释 混棉机 本题答案: 7、名词解释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梳理死区 本题答案: 8、问答题 洗毛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的作用。 本题答案: 9、问答题 压掌压纱力是怎样产生的?压纱力在一落纱中怎样变化?有什么影响? 本题答案: 10、问答题 掌握新型纺纱方法的种类名称(常识了解,知道新型纺纱有哪些类型)。 本题答案: 11、问答题 简述粗纱工序的目的与任务? 本题答案: 12、问答题 衡量加捻程度的指标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本题答案: 13、填空题 开清棉机械的类型包括:抓棉机械、()、()和()。 本题答案: 14、问答题 波谱图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根据波普图找出不匀产生的原因? 本题答案: 15、单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梳工艺长度增加,始梳点位置升高,刺辊的分梳作用增加。 B、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始梳点位置降低,刺辊的分梳作用增加。 C、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始梳点位置升高,刺辊的分梳作用减弱。 D、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始梳点位置升高,刺辊的分梳作用增加。 本题答案: 16、问答题

纺织科学技术:纺纱学考试题及答案模拟考试.doc

纺织科学技术:纺纱学考试题及答案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名词解释 自由式开松 本题答案: 2、填空题 锯齿棉特点:( )。 本题答案: 3、填空题 粗纱机上横动装置的作用是( )。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刺辊下方有几个落杂区?除尘刀、导棉板及小漏底的工艺调整对落棉有何影响? 本题答案: 5、问答题 简述配棉器作用和工艺过程。 本题答案: 6、填空题 一般情况下,纺棉时圈条牵伸倍数( )纺化纤时圈条牵伸倍数。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下面关于提高道夫转移率,说法错误的是( )A 、减少道夫针齿的工作角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B、减少速比 C、增大道夫直径 D、减少道夫与锡林的隔距 本题答案: 8、名词解释 投料比 本题答案: 9、填空题 轧棉机可分为:()和(),()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 本题答案: 10、填空题 捻系数的表示方法有()、()和()三种。 本题答案: 11、问答题 牵伸过程中纤维的平行伸直作用是怎样产生的? 本题答案: 12、问答题 降低棉精梳条棉结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本题答案: 13、名词解释 分类排队法 本题答案: 14、名词解释 卷绕层 本题答案: 15、填空题 开清棉除杂率约为()。 本题答案: 16、问答题 什么是浮游区长度?浮游区长度过大或过小时对细纱质量有何影响?

《纺纱学》课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纺纱学》课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分类排队:棉纺配棉方法。分类就是根据原棉的性质和各种成纱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排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个队,把地区、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个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时,将同一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去。 2 给棉分梳工艺长度:指给棉罗拉与给棉板握持点到给棉罗拉(或给棉板)与刺辊最小隔距点间的距离。当分梳工艺长度约等于纤维的主体长度时,分梳效果好,纤维损伤不显着。 3 摩擦力界:在牵伸区中,纤维与纤维间、纤维与牵伸装置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所作用的空间称为摩擦力界。 4 变速点:在牵伸区中,浮游纤维由慢速变为快速时头端所处的位置。牵伸过程中,纤维的变速点形成一定分布。 5 移距偏差:牵伸过程中,因纤维头端不在同一截面位置变速,牵伸后的纤维头端距离与正常移距(牵伸前头端距离的牵伸倍数倍)之间的偏差。变速点分布越离散,移距偏差越大,牵伸引起的附加不匀越大。 6 落棉隔距:在精梳机上,当钳板摆动到最前位置时,下钳板钳唇前缘与后分离罗拉表面间的距离称为落棉隔距。落棉隔距越大,精梳落棉率越高,其梳理效果也越好。落棉隔距通过调节落棉刻度盘进行调节。 7 梳理隔距:精梳锡林梳理纤维从时,上钳板钳唇下缘到锡林针尖之间的距离。梳理隔距在锡林梳理过程中是变化的,梳理隔距变化小,有利于提高梳理质量。

8 喂给系数:对于前进给棉而言,喂给系数是指顶梳插入须丛前的喂棉长度与总喂棉长度的比值,喂给系数越大,落棉率越低;对于后退给棉而言,喂给系数为钳板闭合前给棉罗拉的喂给长度与总给棉长度的比值,喂给系数越大,落棉率越高。 9 管导:粗纱机上,加捻卷绕时,筒管速度大于锭翼速度的称为管导。 10 D型牵伸:即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装置,是在三罗拉双皮圈牵伸形式的基础上,在前方加上了一对集束罗拉,与前罗拉一起构成了一个整理区,将主牵伸区的集合器移到整理区,使牵伸与集束分开,实行牵伸区不集束,集束区不牵伸。 11 气圈:在细纱机上,处在导纱钩与钢丝圈之间的纱线,在纱线张力(纱段顶部张力、底部张力)、高速转动的离心力及空气阻力、哥氏力和纱线重力等作用力的作用下,呈现出空间曲线形态,即为气圈。 12 自由区长度:在双皮圈牵伸装置中,皮圈钳口与前罗拉钳口之间的距离。自由区长度大,不利于牵伸过程中纤维运动的控制。 13 加捻三角形(区):在细纱机上,前罗拉输出的须条呈扁平的状态,纤维与纱轴平行排列。钢丝圈回转产生的捻回向前罗拉钳口传递,使钳口处的须条围绕轴线回转,须条宽度逐渐收缩,两侧也逐渐折叠而卷入纱条中心,形成加捻三角区。在加捻三角区中,须条的宽度和截面发生变化,从扁平状逐渐形成近似圆柱形的细纱。 14 INA牵伸:细纱牵伸装置的后罗拉中心抬高,后上皮辊沿后下罗拉表面后移,使后上皮辊和后下罗拉中心连线与水平线有一定的夹角,使喂入后牵伸区中的纱条在后罗拉表面形成一段包围弧。由于后罗拉抬高形成的曲线牵伸和适当的粗纱捻回配合,后罗拉附近形成较强的摩擦力界,使后牵伸区中的纱条获得较高的集合,纤维的变速点前移,牵伸纱条不会扩散,反而逐渐向中罗拉收缩集合,形成狭长V字形,以较高的纱条紧密度喂入前牵伸

纺纱学第2阶段练习题答案 江南大学2020年12月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正确的答案是江南大学2020年12月 考试科目:《纺纱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共9题,总分值20分 ) 1. 牵伸区中,控制力是指_________ ,引导力是指 _________ ,慢速纤维变速的条件是 _________ 。(3 分) 2. 分离罗拉总顺转量与总倒转量的差即为精梳机的_________,也是分离丛长度 与_________的差。(2 分) 3. 精梳准备的三种工艺路线,涉及的设备有并条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4. 中支点式钳板机构是指_________ (1 分) 5. 弯钩纤维伸直的三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6. 并条机一般采用曲线牵伸,较典型的牵伸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等。(2 分) 7. 精梳机喂给系数是指_________ (1 分) 8. 牵伸区中慢速纤维是指_________ (1 分) 9. 精梳机锡林梳理的一个周期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个阶 段。(4 分)

二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0. 总牵伸倍数是指相邻两对牵伸罗拉之间的牵伸倍数。(1 分)() 11. 当罗拉隔距增大时,牵伸力会随之增大(1 分)() 12. 精梳工序中,钳板开口定时早,有利于须丛抬头,分离结合质量好。(1 分)() 13. 并条机上牵伸倍数的分配,一般是前区牵伸大,后区牵伸小。(1 分)() 14. 为提高精梳锡林伸直弯钩的效果,精梳准备工序一般进行偶数配置。(1 分)() 15. 采用后退给棉比前进给棉分界纤维长度长,精梳落棉多。(1 分)() 16. 牵伸倍数越大,浮游纤维产生的移距偏差也越大。(1 分)() 17. 精梳机钳板传动系统的特点是闭合早开口也早。(1 分)() 18. 在一个钳次中,锡林回转一转,钳板摆动一个来回。(1 分)() 19.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前进给棉工艺比后退给棉工艺对纤维的梳理作用好。(1 分) () 三简答题 (共8题,总分值40分 ) 20. 控制力与引导力(5 分) 21. 精梳机给棉长度(5 分) 22. 摩擦力界(5 分) 23. 精梳锡林梳理隔距(5 分) 24. 移距偏差(5 分) 25. 合理的摩擦力界布置(5 分) 26. 后退给棉(5 分) 27. 有效输出长度(5 分) 四论述题 (共3题,总分值30分 )

纺纱学习题

纺纱学习题 《纺纱学》作业 第一章原料选配 1、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 2、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 3、什么叫回花、再用棉和下脚?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4、原料的混合(选配)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何表示的? 5、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 6、确定化纤混纺比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是适宜的? 7、今将 1.5D×38mm的涤纶(公定回潮率0.4%)与6000Nm×31mm的棉(公定回潮率8.5%) 混纺(混纺比T65/C35),问混合原料的平均细度、长度和公定回潮率各为多少?如当时棉的实际回潮率为12%,则投料比(均按湿重计)应为多少? 8、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纶和粘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 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 9、简述目前计算机配棉常用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开清棉 10、开松与除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常如何完成? 11、各种纺纱系统的开松与除杂有什么异同? 12、开松机件的形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3、自由开松和握持开松各有何特点?两者在开松加工的相对位置如何?为什么 14、影响开清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5、以FA106豪猪开棉机为例,说明开松机的开松、除杂过程及气流的分布规律和作用。

16、开松工序中的均匀混合是如何完成的? 17、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纤率和落物含杂率? 第三章梳棉 18、梳理工序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梳理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 19、针面间的作用分为哪几类?各起什么作用? 20、什么是梳棉机的分梳工艺长度?如何确定分梳工艺长度? 21、什么是分梳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22、针布的形式和主要规格有哪些?对不同原料梳理时的针布规格主要应考虑哪些? 23、刺辊与锡林间的速比与什么有关? 24、刺辊对分梳的影响是什么?什么是附面层气流? 25、纤维在梳理机上是如何被分梳的、转移的?什么是纤维在针面上的“自制”?有何作用? 26、分析梳理机上各主要机件对纤维的作用。 27、什么是固定盖板?什么是盖板反转?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8、什么是针面负荷?对梳理有什么影响?分析梳理机锡林上各部位的针面负荷。 29、梳理机是如何对纤维进行均匀混合的? 30、梳理条中纤维的弯钩形态有哪些规律? 31、什么是道夫转移率?什么是罗拉梳理机的分配系数?它们对梳理和混和有什么影响? 32、道夫是如何将纤维从锡林上转移出去的? 第四章精梳 33、什么是精梳,其实质是什么?目的意义是什么? 答:精梳:对纤维进行精细的梳理。一般是在粗梳后的再次梳理,是一端积极握持,另一端接受梳理的方式。 目的:(1)梳理:精细梳理纤维呈平行顺直状。 (2)混合:纤维间有混合作用。 (3)去除大部分纤维结,杂质。

东华大学纺纱学第2学期期终试题卷及答案(1)——纺纱学2资料文档

东华大学20××~ 20××学年第__2__学期期__终_试题卷及答案 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课程名称__纺纱学(2)____________使用专业___纺织03______ 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2分/题,共计20分) 1、清梳联 通过喂棉箱、管道将清棉机与梳棉机联结起来。 2、盖板反转 盖板回转方向改成与锡林反向,能充分发挥每块盖板的分梳能力。 3、棉纺短纤率 16mm以下的短纤维占总纤维的百分率。 4、精梳拔取隔距 钳板摆至最前方,钳唇外缘至分离罗拉间距。 5、湿法纺纱 粗纱在湿态下经过细纱机牵伸、加捻、卷绕而纺成纱。 6、滑溜牵伸 中皮辊开槽,中罗拉与中皮辊、皮圈控制纤维的运动,当纤维以快速运动时,允许纤维尾端从其中抽拔出来。 7、紧密纺纱 在牵伸部位和纱线形成部位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区(即凝聚装置),通过利用气流等对牵伸过的须条进行横向凝聚,使纺纱三角区的宽度变窄或消除,从而使纺出的成纱毛羽减少,纱体光滑紧密坚固。 8、条染复精梳 毛条经染色复洗混条再一次精梳的过程。 9、生条 棉纺梳棉机下来的条子。 10、粗纱张力 粗纱在卷绕过程要克服锭翼顶端、空心臂和压掌等处的摩擦阻力而形成粗纱张力。 二、填空(共计11分) 1、棉纤维与成纱质量有关的主要性能有(写5项)长度、细度、成熟度、 纤维强力、含杂率、回潮率、短绒率等(2.5分) 2、毛条制造工艺流程为选毛→开洗烘→配毛→和毛加油→梳毛→毛条头道针→毛条二针→毛条三针→精梳→毛条四针→毛条末针。(3分) 3、绢丝烧毛目的烧除绵结和毛羽,通过烧和摩擦的方法。(2分) 4、在末道并条工序中,当条子重量偏重时,应调整牵伸倍数。(1分) 5、要使成纱条干好,棉纺并条工序采用倒牵伸,要使成纱强力高,棉纺并条工序采用作用顺牵伸。(1分)

纺纱学习题0

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对纤维原料初加工的是()。 A. 和毛 B. 洗毛 C.炭化 D.脱胶 2.对羊毛脂去除的方法有()。 A. 喷水给湿法 B. 清水清洗法 C. 乳化法 D. 汽蒸法 3.一般皮辊棉比锯齿棉含短绒()。 A. 多 B. 少 C.一样多 D. 不确定 4.羊毛炭化的目的是()。 A. 去除短毛 B. 羊毛改性 C. 去除草杂 D. 使羊毛伸直 5.下列属苎麻脱胶方法是()。 A. 加热脱胶法 B. 水脱胶法 C. 机械脱胶法 D. 生物化学脱胶法6.配棉中每队的接批原棉混用百分比一般控制在()。 A. 25%以内 B. 35%以内 C. 15%以内 D. 40%以内 7.梳条配毛一般采用()。 A. 分类排队法 B. 配合毛排队法 C. 分批法 D. 主体配毛法 8.纯毛条混合配毛时,主要考虑纤维的性能指标是()。 A. 纤维细度 B. 纤维强度 C. 纤维长度 D. 长度离散系数 9.亚麻纤维选配方法基本和()的选配方法类似。 A. 毛纤维 B. 绢绵 C. 棉纤维 D. 化学纤维 10.化学纤维性质的选配主要是对纤维()的选配。 A. 强度 B. 伸长 C. 长度与细度 D. 弹性伸长 11.梳条配毛主体毛和配合毛的毛丛长度差异一般不超过()。A. 20mm B. 15mm C. 25mm D. 10mm 12.毛纺大仓式混合机的混合方式为()。 A. 直放直取法 B. 直放横取法 C. 横铺直取法 D. 横铺横取法13.FA025多仓混棉机向各仓喂料方式是()。 A. 各仓分别喂入 B. 各仓同时喂入 C. 各仓随机喂入 D. 连续喂入14.混合度指的是多种原料()正确程度。 A. 原料性能混合 B. 混合比例 C. 纤维长度混合 D. 纤维细度混合16.握持打击与握持分割相比,其开松与除杂效果是()。 A. 握持打击损伤纤维少 B. 握持分割损伤纤维少 C. 握持打击杂质破碎少 D. 握持分割杂质破碎多 17.增加豪猪开棉机落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加前补风 B. 减少后补风 C. 减少前补风 D. 增加侧补风 18. 开棉机打手与尘棒隔距调节规律正确的是()。 A. 自入口至出口逐渐增大 B. 自入口至出口逐渐减小 C. 自入口至出口一样大 D. 自入口至出口先增大后减小 19.开棉机尘棒与尘棒隔距调节规律正确的是()。 A. 自入口至出口逐渐增大 B. 自入口至出口逐渐减小 C. 自入口至出口一样大 D. 自入口至出口先增大后减小 20.尘棒的安装角的作用是()。 A. 调节尘棒隔距 B. 调节打手与尘棒隔距 C. 调节尘棒速度 D. 调节打手速度 21.握持打击打手机械中的打手与尘棒隔距减小,会使()。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纺纱学》课后习题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以下不属于纺纱的四个基本原理的是()。 A. 牵伸 B. 混合 C. 加捻 D. 开松 2 【单选题】(2分) 进一步梳理,去除短纤维、棉结和细小杂质的过程是()。 A. 梳理 B. 牵伸 C. 开松 D. 精梳

3 【单选题】(2分) 将须条拉细,伸直纤维、去除弯钩的过程是()。 A. 梳理 B. 开松 C. 牵伸 D. 精梳 4 【单选题】(2分) 将大团纤维开松成小块、小束纤维,并同时清除杂质的过程是()。 A. 开松 B. 牵伸 C.

梳理 D. 精梳 5 【单选题】(2分) 下列不能进行短纤维纺纱的原料是()。 A. 麻纤维 B. 毛纤维 C. 棉纤维 D. 玻璃纤维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原料选配的目的是()。

A. 提高产量 B. 增加混合 C. 减少工序 D. 稳定生产 2 【单选题】(2分) 以下说法的是()。 A. 纤维短绒率高,纱线强度低 B. 纤维细度细,纱线强度低 C. 纤维长度长,纱线强度高 D. 纤维强度高,纱线强度高

3 【单选题】(2分) 配棉时,同类棉的主要性质差异应小,以下不需要考虑的主要性质是()。 A. 品级 B. 线密度 C. 长度 D. 强度 4 【单选题】(2分) 细绒棉分七级,其中标志细绒棉品质最好的级数是()。 A. 二级 B. 三级 C. 一级

D. 七级 5 【单选题】(2分) 原棉质量标识为329A代表纤维手扯长度是()。 A. 9mm B. 29mm C. 32mm D. 39mm 6 【单选题】(2分) 锯齿棉的特点是()。 A. 含杂少,短绒率多,棉结索丝少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