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水平

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水平

梁贵渊; 邓飞; 陈万良; 吴桂标; 陈文涛

【期刊名称】《《核安全》》

【年(卷),期】2019(018)005

【总页数】5页(P33-37)

【关键词】大亚湾核电; 海洋沉积物; 90Sr; 137Cs; 天然核素; 放射性水平

【作者】梁贵渊; 邓飞; 陈万良; 吴桂标; 陈文涛

【作者单位】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广州 51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7

大亚湾核电基地拥有大亚湾核电站(GNPS)和岭澳核电站(LNPS)两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装有两台容量为9.84×105 kW 的压水堆核电机组,年发电量达1.5×1010 kW·h,1994年5月6日全面建成投入

商业运行。此后,又相继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建设岭澳核电站,目前,大亚湾核电基地拥有6台百万千瓦级的机组在运行,均为压水堆型,各核电机组的相关信息如

表1所示。

核电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裂变产物和活化产物,其中部分形成固体废物进行处置,还有部分不能处置的需通过气态或液态流出物向环境排放,《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 6249—2011)规定了300 MW热功率的轻水堆液态流出物排放要求,

对于相同堆型的多堆核电站厂址,所有机组的年排放总量应控制在单堆规定值的4 倍以内。对于不一样堆型的多堆厂址,所有机组的年排放总量控制值应由审管部门批准,并且要求核电站的年放射性排放总量应按季度月控制。单个季度的排放总量不得超过所批准的年排放总量的1/2,每月的排放总量不得超过所批准的年排放量的1/5。

表1 大亚湾核电基地机组概况Table 1 Units information in Daya Bay nuclear power base核电站名称反类应型堆技来术源额定/M功W率运行日期大亚湾1

号机组压水堆法国2×9841994/02/01 2号机组M3101994/05/06岭澳一期1

号机组2×9902002/05/28岭澳二期2 3号号机机组组C压PR水10堆00中国2×1080 2 2 0 0 0 1 3 0//0 0 1 9//0 2 8 0 4号机组2011/08/07

根据目前核电站周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液态流出物的释放可能影响周围海洋环境的放射性水平[1-3],尽管90Sr、137Cs不是关键核素,但却是最受关注的核

素[4]。

本文介绍了1990 年以来大亚湾核电基地监测西大亚湾海域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水平,包括天然核素238U、232Th、226Ra、40K 和人工核素90Sr、137Cs,统

计分析了1994—2018 年大亚湾核电基地各机组先后运营不同阶段液态流出物

90Sr、137Cs 的排放量及对受纳水体海洋沉积物的影响。

1 监测方案及布点

1.1 核电运行前

大亚湾核电基地装料前的放射性本底调查于1991—1993 年进行,在西大亚湾海

域设2 个监测点(排放口、长湾),采样点位置如图1 所示,每年采样监测1 次,分析项目包括γ核素(主要报出高于探测限的天然核素238U、232Th、226Ra、40K和人工核素137Cs),分析方法采用《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 能谱分析方法》(GB/T 11743—1989)。

1.2 核电运行后

大亚湾核电基地各机组流出物均可控的排入冷却海水,经冷却海水稀释后,由同一排放渠注入西大亚湾,因岭澳核电的建设,2000 年排放口位置向东迁移了约1 km,2002 年,对西大亚湾海域海水和海底泥的监测采样点进行优化,加强了对

稀释能力最差的大鹏湾海域监测,优化前后海底泥采样点位置如图1 和图2所示。图1 2002年前采样布点图Fig.1 Sampling layout before 2002

图2 2002年后采样布置图Fig.2 Sampling layout after 2002

优化前的采样点有W2、W4、W9、W11、W12、W13、W18,个别年份也在

W7、W14、W16 等点采样,优化后的采样点有L1、L4、L9、L10,其中W14

与L10、W4 与L4 优化前后取样点位置一致。采样频度均为每年1次,分析项目包括γ核素和90Sr。

此外,在西大亚湾的鹏城和东山设置2个潮间带监测点,监测点的位置在核电排

放渠调整前后一直未变,每年取样检测1 次,项目包括γ核素和90Sr。

2 仪器及方法

2.1 仪器

表2 各监测项目所采用的仪器Table 2 Instruments used in each monitoring project监测项目测量仪器仪器厂商出厂指标2008年FJ-2603 α、国营262厂本底为β <0.0033 Bq、以前90Srβ弱放射性测α<0.0013 Bq,效率为量装置β>60%(90Sr-90Y 源)、α>60%(239Pu源)。2008年MPC-9604美国AME-本底为β<0.01 Bq、α<以后90Sr低本底α、βTEK公司0.0001 Bq,效率为β≥测量仪55%(90Sr-90Y 源)、α≥42%(241Am或210Po源)。238U、232Th、ADC-1000-I美国EG&G仪器分辨率为2 keV、226Ra、137Cs高纯锗

γ谱仪ORTEC公司能量响应范围为50 keV~8 MeV,相对探测效率为55%。

FJ-2603 α、β弱放射性测量装置、MPC-9604 低本底α、β测量仪每年委托广

东省辐射剂量计量检定站进行检定,检定结果均为合格,并在合格有效日期内使用。ADC-1000-I 高纯锗γ谱仪每年由本单位技术人员对仪器进行自校,各参数指标

均在厂商给出的合格范围内。

2.2 方法

样品采集使用抓斗式采泥器,现场采集到的样品用塑料袋封装,回实验室立即烘干

后磨细、混匀,用于γ能谱测量的样品80 目过筛后,封装于φ75×50 mm 的聚

乙烯塑料样品盒,用于90Sr分析的样品200目过筛。

90Sr分析方法,90Sr分析参照《土壤中锶-90的分析方法》(EJ/T 1035—1996)进行样品前处理,90Sr 浸溶于溶液后按《水和生物样品灰中-90 的放射化学分析

方法》(HJ 815—2016)(替换《水中锶-90 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发烟硝酸沉淀法》(GB 6764—1986)、《水中锶-90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色层法》(GB 6766—1986)进行放化分析。

γ谱分析238U、232Th、226Ra、40K、137Cs的方法参见文献[5],测量样

品封装于直径为50 mm,高为75 mm的塑料盒,测量时间约为86400 s。

3 监测结果

大亚湾核电基地附近海域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水平监测结果统计见表3。大亚湾核电基地不同机组运行阶段海洋沉积物中90Sr、137Cs 的含量统计结果见表4。

表3 大亚湾核电基地附近海域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核素质量活度Table 3 The concentration of radionuclides in ocean sediments near Daya Bay Nuclear Power Base单位:Bq/kg注:小于探测限的数,取1/2参与平均,下同;范围值取于总样品数据,下同;在统计样品总数、平均值、标准差时未包括1990—1993年样品,下同;2003 年海洋沉积物90Sr 的数据异常(采用GB 6766—1986 萃取色层法,可能受210Bi 的干扰,4 个样品高于统计均值一个量级);2014年后γ核素分析不再关注天然核素238U、232Th、226Ra时间样品数

63.2 33 8 U k eV91 2 132 T kh eV35 22 16R k a eV146 4 00K k eV66 1 237 C ks e V 90Sr 1990—1993646.4±10.753.7±6.0238.7±1.39358±63.40.56—1995584.6±17.858.2±8.6735.0±8.89668±73.41.60±0.550.08±0.07 19961071.0±6.6060.1±9.1633.4±8.14660±70.11.20±0.580.05±0.02 1997872.1±22.955.4±17.731.1±13.1583±1500.77±0.300.10±0.08 1998865.8±32.155.8±26.632.6±26.7560±84.40.86±0.50—

1999844.5±8.9141.6±11.633.8±11.5529±1140.89±0.410.10±0.12 20001870.1±13.857.9±7.7435.5±7.75593±53.10.96±0.490.07±0.04 2001860.3±21.048.0±12.746.5±17.1621±72.80.95±0.590.09±0.11 20021273.0±22.761.9±13.433.9±9.90653±73.81.29±0.640.07±0.04 2003841.1±15.949.7±14.637.5±10.7637±1651.07±0.68—

20041054.1±20.846.6±16.045.9±18.5595±1570.83±0.470.11±0.10 2005952.4±14.450.4±10.347.2±15.3658±1120.86±0.370.06±0.03 2006833.9±19.945.0±8.3334.4±4.86585±1160.47±0.060.07±0.01 2007853.2±13.152.1±10.942.7±10.5665±1200.85±0.400.08±0.05 2008851.0±7.0542.8±7.8033.3±6.70567±1240.82±0.300.08±0.02 2009451.7±12.748.1±14.539.0±14.1605±1880.76±0.370.01±0.01 2010488.4±14.954.3±6.8253.5±4.67663±78.21.02±0.490.02±0.01 2011464.0±24.352.5±11.343.8±13.2692±1450.96±0.410.02±0.02 2012449.5±8.5046.8±9.4342.3±8.38616±1190.69±0.250.02±0.01 2013459.8±22.145.3±12.145.0±13.5630±1590.63±0.480.02±0.01 20144———619±1520.81±0.080.03±0.01 20154676±1590.70±0.370.07±0.04 20164657±98.80.96±0.240.02±0.01 20174597±1460.59±0.430.03±0.02 20184 ———651±91.70.84±0.240.05±0.08范围<25.0~14117.2~

11812.8~96.9315~841<0.36~2.61<0.01~0.37平均值

60.352.138.26190.920.06标准差21.413.613.41140.490.06阳江核电站

[7]82.457.135.56212.21—广州—深圳范围30.3~1642.8~1452.4~12835.8~1132—本底均值89.178.163.5626——

由表3数据可知,西大亚湾海域海洋沉积物中,238U、232Th、226Ra、40K 的质量活度分别为238U<25.0~141 Bq/kg、238U 为17.2~118 Bq/kg、226Ra 为12.8~96.9 Bq/kg、226Ra为315~841 Bq/kg,均值分别为238U:

(60.3±21.4)Bq/kg;238U:52.1(±13.6)Bq/kg;226Ra:(38.2±13.4)Bq/kg;40K(619±114)Bq/kg。137Cs、90Sr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6~2.61 Bq/kg、0.01~0.37 Bq/kg,均值分别为0.92 Bq/kg、0.06 Bq/kg。

本底调查鹏城未垦土、菜地土样品中90Sr的质量活度分别为(0.31±0.02)

Bq/kg、(0.62±0.02)Bq/kg,137Cs 的含量分别为(2.01±0.63)Bq/kg、(5.24±0.26)Bq/kg,高于大亚湾核电基地附近海域沉积物的活度浓度,主要原因是,90Sr、137Cs 为20 世纪核爆试验及核事故的主要裂变产物,随大气扩散

在世界各地沉降,海洋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小,在大陆坡和大陆隆最高可达0.1

cm/a,而海底沉积物采集的是表层约10 cm厚的样品,其中相当部分的沉积物并未含90Sr、137Cs,故海洋沉积物中的含量要低于海洋附近陆域环境土壤。

与阳江核电站附近沉积物相比,137Cs的含量略低于阳江核电站海域[6],采样深度和周围陆域环境土壤中的含量差异及含137Cs 沉积物的沉积速度影响可能是

海底泥中核素活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早期样品(1996 以前)中,137Cs 的含量与海洋监测部门调查结果相当,低于我国胶州湾、渤海湾海区,从北到南的沉积物中,137Cs的含量逐渐减小。宁德周边海域沉积物样品中的90Sr比活度范围约为

0.21~0.89 Bq/kg[7],较大亚湾核电基地周边海域略高。

大亚湾核电基地附近海域海水中90Sr、137Cs的浓度分别为0.55~2.38 Bq/m3、

0.81~4.68 Bq/m3[8],海洋沉积物中的浓度略高于海水。

与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调查的广州—深圳土壤样品相比,大

亚湾核电基地海域附近海洋沉积物中238U、232Th、226Ra、40K的含量要略低[9]。

由表4中的数据可见,大亚湾核电基地各机组运营不同阶段附近海域海洋沉积物

中90Sr、137Cs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别,说明核电站运行过程中排放如海洋的90Sr、137Cs 量非常小或者没有,与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数据基本相符,事实上,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裂变核素大部分被燃料壳包裹,少量进入液态流出物的核素经过树脂吸附处理后转移为固体废物,由液态流出物排放的放射性核素所占份额极低[10]。

表4 大亚湾核电基地各机组运行不同阶段沉积物中90Sr、137Cs质量活度比较Table 4 Massic activity Comparison of90Sr and137Cs in the sediments sampled in different operation stages in Daya Bay Nuclear Power Base注:*2003年样品90Sr分析结果未参与统计90Sr137Cs时间样品数(B范q围/kg/)(B均q值/kg/)样品数(B范q围/kg/)(B均q值/kg/)1990—1993———6<0.40~0.56 1.02 1995—200265<0.02~0.0877<0.50~1.05 0.372.61 2003—2009*32<0.01~0.0854<0.43~0.81 0.292.27 2010—201835<

0.01~0.0336<0.36~0.80 0.171.49

核电站有异常排放的1995—1997 年,部分监测点沉积物中能测到微量的58Co、60Co、110mAg,而其他年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均未测到137Cs 以外的人工γ核素,异常样品中,58Co、60Co、110mAg 含量见表5。由表5 中的数据可见,异常排放期间部分样品中核素含量略高于探测限,1998 年后的样品未监测到,而样品中137Cs的含量仍落在监测结果的区间范围内,不能判别是否受到异常排放

的影响。

表5 1995—1997年沉积物中58Co、60Co、110mAg质量活度异常的样品Table 5 Samples with abnormal contents of58Co、60Co and110mAg in sediments between 1995 and 1997单位:Bq/kg采样点采样时间58Co60Co 110mAg137Cs W41995.01.180.70—<1.002.00 W121995.01.180.44—1.24

W181995.01.180.67——1.38 W41996.04.18<0.250.63<1.001.48

W131996.04.18<0.251.18<1.000.98 W121997.10.30<0.25<0.51.65<0.50 W131997.10.30<0.25<0.52.450.75 W141997.10.30<0.25<0.51.741.18

4 结论

西大亚湾核电周围海域海洋沉积物中238U、232Th、226Ra、40K、137Cs、

90Sr 的质量活度在历年的监测结果中无明显差异,低于核电附近土壤样品中的含量。

随着大亚湾核电、岭澳核电一期、岭澳核电二期的相继运行,液态流出物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大;但未对海洋沉积物放射性核素水平造成影响。

正常情况下,核电运行液态流出物的排放对海洋沉积物的影响可以忽略,异常排放时短期内个别样品中可测到微量的58Co、60Co、110mAg,含量在探测限附近。根据历年监测结果,海洋沉淀物中137Cs、90Sr变化不明显,略有下降趋势,与其自然衰变规律基本相符,故对海洋沉积物中90Sr、137Cs 的质量活度变化应予以持续关注;进一步研究核电液态流出物的排放对海洋沉积物中90Sr、137Cs含量的影响、深入揭示其变化趋势和沉积速度的关系是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宋海青,陈志东,林清.大亚湾核电站环境监测中核素110mAg的初探[J].辐射防护,1999,19(1):71-76.

[2]林清,邓飞,陈志东,等.大亚湾核电站周围海域海洋环境介质中110mAg含量[J].辐射防护通讯,2002,23(3):35-37.

[3]郭杰,甄丽颖.2014—2016年广东省阳江核电站辐射环境“关键监测点居民组、关键照射途径、关键核素”变化的分析[J].辐射防护通讯,2017,37(2):1-4.

[4]陈文涛,宋海青,李灵娟,等.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广东地区放射性水平监测结果与初步分析[J].辐射防护,2012,32(6):386-391.

[5]宋海青,陈文涛,李灵娟,等.广东省铀矿山周围环境样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监测[J].

辐射防护通讯,2017,37(6):27-30.

[6]吴梅桂,周鹏,赵峰,等.阳江核电站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γ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J].海

洋环境科学,2018,37(1):43-47.

[7]邓芳芳,林武辉,于涛,等.海洋沉积物中90Sr 的分析方法[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5,37(4):231-237.

[8]DENG F,LIN Q,ZHOU RD,et al.Radioactivity of seawater nearby daya bay nuclear power station[J].IOP Conference Series: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7,82(1):12-38.

[9]曾庆卓,陈联光,郑伟.广东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调查研究[J].辐射防护,1993,13(5):372-375.

[10]甘学英,蒋婧,祝兆文,等.核电厂放射性有机废液安全管理的建议[J].核安全,2018,

17(1):1-5+94.

大亚湾核电站排放标准

大亚湾核电站排放标准 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广东省深圳市大亚湾核电基地的一座核电站,是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座商业运营的核电站。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大亚湾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以确保核电站的运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大亚湾核电站的排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放射性物质排放标准:核电站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废物和放射性核素。为了确保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大亚湾核电站制定了严格的放射性物质排放标准。核电站必须对放射性废物进行严格的收集、贮存和处理,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 热排放标准:核电站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防止热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大亚湾核电站规定了热排放标准。核电站必须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装置散发到海洋中,确保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显著的影响。 3. 水排放标准:核电站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冷却水来冷却反应堆,冷却水在使用后会被排放到海洋中。为了防止冷却水的排放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大亚湾核电站制定了严格的水排放标准。核电

站必须对冷却水进行必要的处理,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不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4. 废气排放标准:核电站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气,为了防止废气对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大亚湾核电站制定了废气排放标准。核电站必须安装和使用必要的污染物净化设备,确保废气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标准。 大亚湾核电站的排放标准不仅仅是对核电站自身的要求,也是我国核电行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承诺。通过严格遵守排放标准,大亚湾核电站有效地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居民的健康。 作为我国核电行业的典范,大亚湾核电站的排放标准在整个行业中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其他核电站也都需要按照相关的排放标准进行运营,以确保核电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大亚湾核电站的排放标准是保证核电站运营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遵守排放标准,核电站才能够持续发电,并在发电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最小的影响。通过核电站的努力和不断改进,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水平

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水平 梁贵渊; 邓飞; 陈万良; 吴桂标; 陈文涛 【期刊名称】《《核安全》》 【年(卷),期】2019(018)005 【总页数】5页(P33-37) 【关键词】大亚湾核电; 海洋沉积物; 90Sr; 137Cs; 天然核素; 放射性水平 【作者】梁贵渊; 邓飞; 陈万良; 吴桂标; 陈文涛 【作者单位】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广州 51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7 大亚湾核电基地拥有大亚湾核电站(GNPS)和岭澳核电站(LNPS)两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装有两台容量为9.84×105 kW 的压水堆核电机组,年发电量达1.5×1010 kW·h,1994年5月6日全面建成投入 商业运行。此后,又相继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建设岭澳核电站,目前,大亚湾核电基地拥有6台百万千瓦级的机组在运行,均为压水堆型,各核电机组的相关信息如 表1所示。 核电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裂变产物和活化产物,其中部分形成固体废物进行处置,还有部分不能处置的需通过气态或液态流出物向环境排放,《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 6249—2011)规定了300 MW热功率的轻水堆液态流出物排放要求,

对于相同堆型的多堆核电站厂址,所有机组的年排放总量应控制在单堆规定值的4 倍以内。对于不一样堆型的多堆厂址,所有机组的年排放总量控制值应由审管部门批准,并且要求核电站的年放射性排放总量应按季度月控制。单个季度的排放总量不得超过所批准的年排放总量的1/2,每月的排放总量不得超过所批准的年排放量的1/5。 表1 大亚湾核电基地机组概况Table 1 Units information in Daya Bay nuclear power base核电站名称反类应型堆技来术源额定/M功W率运行日期大亚湾1 号机组压水堆法国2×9841994/02/01 2号机组M3101994/05/06岭澳一期1 号机组2×9902002/05/28岭澳二期2 3号号机机组组C压PR水10堆00中国2×1080 2 2 0 0 0 1 3 0//0 0 1 9//0 2 8 0 4号机组2011/08/07 根据目前核电站周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液态流出物的释放可能影响周围海洋环境的放射性水平[1-3],尽管90Sr、137Cs不是关键核素,但却是最受关注的核 素[4]。 本文介绍了1990 年以来大亚湾核电基地监测西大亚湾海域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水平,包括天然核素238U、232Th、226Ra、40K 和人工核素90Sr、137Cs,统 计分析了1994—2018 年大亚湾核电基地各机组先后运营不同阶段液态流出物 90Sr、137Cs 的排放量及对受纳水体海洋沉积物的影响。 1 监测方案及布点 1.1 核电运行前 大亚湾核电基地装料前的放射性本底调查于1991—1993 年进行,在西大亚湾海 域设2 个监测点(排放口、长湾),采样点位置如图1 所示,每年采样监测1 次,分析项目包括γ核素(主要报出高于探测限的天然核素238U、232Th、226Ra、40K和人工核素137Cs),分析方法采用《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 能谱分析方法》(GB/T 11743—1989)。

核能开发利用之放射性污染及其研究现状、热点与问题

核能开发利用之放射性污染及其研究现状、热点与问题 摘要: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的短缺,促使我国核电工业迅速崛起。业已投入运营的有:浙江秦山核电站、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在建的有广东阳江核电站、岭东核电站、浙江三门核电站和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等;正在规划中的有四川、湖南、山东、江西等地的核电站。铀是核裂变的主要物质,是极其重要的核电与战略资源,我国共探明大小铀矿200 多个,主要分布在两广、江西、湖南、新疆、辽宁、云南、河北、浙江等省。核电站的运行和铀矿的开采给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污染。由于放射性污染不同于一般的化学污染,其污染性质、危害程度及其治理方法有着独特性,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归结了国内外核能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放射性污染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情况,阐明生态修复是今后放射性污染治理的热点,并梳理了国内外放射性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关键词:核电站;铀矿;放射性污染;研究进展 1. 引言 进入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是支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在地球化石原料(石油、天然气、煤)的使用年限越来越短的时代,开发新能源已是人类一项迫切和重要的任务。作为污染相对较小的核能,已被认为是继石油之后的第四代能源。我国出台的“十一五”核电规划提出,到2020 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 万千瓦,将占全国发电量的4%,平均每年就要兴建一个相当于大亚湾核电站的核电站。作为主要核电能源,铀矿资源在我国湘、赣、粤等地区已被大量开采。此外,由于核武器等战略能源储备以及民用科研需要,开发越来越多的铀矿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已是大势所趋。 2. 核能开发利用带来的放射性污染 核能的开发与利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旦造成放射性污染,后果不堪想象。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期间,不可避免地要向环境排放放射性污染物。核电站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要向环境排放常规的气态和液态流出物(固态放射性废物经压缩按半衰期长短分类存放于放射性废物贮存库, 不向环境排放)。核电站排放的气态放射性污染物包括:85Kr、133Xe、135Xe、131I、133I、90Sr、137Cs、14C 以及3H 等;液态放射性流出物包括:3H、54Mn、58Co、60Co、110mAg、124Sb、131I、90Sr、134Cs 和137Cs 等,这些放射性核素由核电站废液排放系统排至近海里。核电站排放的这些放射性污染物对近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国铀矿勘探与开采过程中,槽探和硐探工程所排出的废渣就地堆放,经雨水淋滤、山洪冲刷,其中放射性核素四处扩散,严重污染环境。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铀尾矿数量更多,初步估算每生产1 吨铀平均产生近3000 吨含放射性核素的废弃物,最高达5000 多吨。如果将开采出的铀数量乘以每生产1 吨铀产生的放射性废弃物量,全国产生的放射性废弃物总量是惊人的。我国至少有150 多处这样的铀矿废石场和尾矿库,且多分布于湘、赣、粤等人口稠密地区。这些伴随核工业发展形成的含放射性核素废弃物已成为环境放射性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退役铀矿的环境生态修复也是我国环境安全工作者不能忽视的问题。 3. 放射性污染的特殊性 在自然界中的放射性核素,包括三个天然放射系(铀系、锕系、钍系)和一些单个放射性核素(如:40K)以及一些放射性的宇宙射线产物(如:3H、14C、10Be,32Si、129I)。因此,放射性核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也已适应了这

大亚湾核电站核废水排放标准。

为了全面评估大亚湾核电站核废水排放标准这一主题,我们首先需要 了解一些基本信息。大亚湾核电站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是我国第一座 商业运营的核电站,由中广核集团运营管理。核电站在发电过程中会 产生大量的核废水,因此核废水排放标准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我们需要明确核废水排放标准的相关概念。核废水是指在核设施使用 过程中产生的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它需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排放到 环境中。核废水的排放标准则是针对核废水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排放 途径、排放标准等进行规定的标准。 了解了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开始探讨大亚湾核电站核废水排放标 准这一主题。大亚湾核电站目前处于临界期,即开始考虑核废水的处 理和排放问题。根据相关报道,大亚湾核电站正在进行评估,计划将 部分经过处理的核废水排放到海洋中。这一计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 注和争议,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计划进行全面评估。 在进行深入评估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比如核废水的性质、处理方法、排放标准、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的影响等。我们需要了 解大亚湾核电站核废水的性质。核废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核素,如放 射性氚、碘、锶等,这些放射性核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对核废水的处理和排放标准必须严格控制。 我们需要对核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评估。核废水的处理方法通常包括

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多种手段,以确保核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达 到排放标准。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排放标准的要求,以及处理过 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品,如固体废物、气体排放等。 我们还需要评估核废水排放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的影响。核废水排 放到海洋中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影响范围可能涉及海 洋生物、水质等多个方面。放射性核素对人身健康也存在潜在危险, 因此需要对可能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大亚湾核电站核废水排放标准这一主题涉及到核废水的性质、处理方法、排放标准、对环境和人身健康的影响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在未来的讨论中,有必要就这一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的研 究和讨论,以便制定科学的排放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 在个人观点方面,我认为在制定核废水排放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安 全性、可行性和环保性,确保排放标准符合国际标准并且对环境和人 体健康的影响最小化。需要公开透明地进行评估和论证,确保社会公 众了解相关信息,并能够就此展开讨论和辩论。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 排放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 保护意识的增强,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备受关注。然而,核能发展 必然伴随着核废物的产生和处理问题。核废水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对于确保核电站运营安全、环境健康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深入评估大 亚湾核电站核废水排放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环保性。

大亚湾核电站辐射范围

大亚湾核电站辐射范围 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核电站,位于广东省深 圳市大亚湾镇。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 和运营对于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核电站的辐射范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下面我将从几个 方面阐述大亚湾核电站的辐射范围。 首先,大亚湾核电站的辐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辐射 和人身辐射。在环境辐射方面,核电站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辐射物质,这些物质通过空气、水和土壤等介质扩散,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此外,人身辐射是指在核电站周边居住的人员可能受到的辐射影响。一 般来说,核电站对周边居民的辐射影响是可控、可预测和安全的。 其次,大亚湾核电站针对环境辐射进行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首先,核电站使用了先进的核安全技术和设备,确保核能的控制在安全 范围内。其次,核电站建有安全防护壳,以减少辐射物质的泄漏。此外,核电站还建有辐射监测系统,对辐射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免受辐射污染。 在人身辐射方面,大亚湾核电站严格遵守国家和国际核安全标准,通过控制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和时间,确保居民的辐射接触量在安全范 围内。此外,核电站还定期对周边居民进行辐射监测,以确保他们的 健康安全。 然而,虽然大亚湾核电站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限制和控制辐射范围,但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核电站需要加强对辐射防护的科学 研究和监管,以保护公众的权益和安全。 总的来说,大亚湾核电站的辐射范围是可控和安全的,核电站在 环境辐射和人身辐射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周边居民的健康和安全。但在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安全 意识,不断提升核技术水平,以确保核能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核电站周边海域鱼类与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水平调查

核电站周边海域鱼类与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水平调查 可愚;刘湘根;谭赛章;杨涛;黄远洲;魏天琦;蒋晓山 【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 【年(卷),期】2022(39)8 【摘要】为科学评价核电站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选取4座我国沿海已运营的核电站即田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宁德核电站和福清核电站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6年6-9月和2017年4-7月调查其周边海域鱼类和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并分析表层沉积物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核电站的运营未对周边海域鱼类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水平造成影响,且鱼类中的^(137)Cs和 ^(226)Ra比活度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食品检出限值要求;表层沉积物中的^(238)U、^(226)Ra和^(228)Ra比活度基本随纬度降低而逐渐增大,^(137)Cs比活度与早期文献测定结果相比随时间逐渐衰减;根据表层沉积物中的^(226)Ra/^(238)U平均值可知表层沉积物来源有所不同,且^(226)Ra与^(228)Ra比活度的相关性越高,表层沉积物的来源越单一。 【总页数】8页(P91-98) 【作者】可愚;刘湘根;谭赛章;杨涛;黄远洲;魏天琦;蒋晓山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6;P734.24;P736.4

【相关文献】 1.黄茅海-广海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γ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 2.北部湾油气平台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3.北部湾油气平台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4.连云港田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 5.田湾核电站周边海域海水中锶-90放射性水平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亚湾海域沉积物中放射性γ谱分析测定

大亚湾海域沉积物中放射性γ谱分析测定 作者:郑远来郎印海周鹏李冬梅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0期 摘要:本文报导了γ能谱相对比较法测量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40K和137Cs等方法,并进行了2005年和2006年夏季大亚湾海域三个站位沉积物γ谱测定,对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大亚湾海域辐射环境监测提供基础。 关键词:大亚湾;沉积物;γ谱分析;相对比较法 高纯锗γ能谱法具有可利用的样品量大、制样简单,可同时测量多种核素的优点[1~3]。本文报道了用γ能谱法中相对比较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238U、232Th、226Ra、40K、137Cs等放射性核素。国内许多学者已对广东大亚湾海域不同介质中放射性核素进行了研究[4~5]。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对大亚湾海域2005年和2006年的三个采样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γ谱分析而计算出沉积物中各主要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情况,以弄清当前大亚湾海域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为我们今后建立大亚湾海域海洋放射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系统打下基础。 1站位设置及样品采集 考虑大亚湾海域位置、核电站废水排放流向及海域海底地质结构特点,共设置了三个采样站位,有关资料如表1所列。由海洋调查船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夏季进行三个站位沉积物采样。三个站位都进行表层采样,采样及样品处理过程按《海洋监测规范(HY/T003.8-1991)》进行分析[6]。烘干,粉碎,研磨并60目过筛、取重量为1kg的干样粉末沉积物,供测量之用。 2测量方法 测量设备为高纯锗(HPGe)低本底γ谱分析仪(美国ORTEC公司生产)。探测器为GR3019型高纯锗,可探测γ射线能量范围为4keV~10000keV;铅屏蔽室壁厚10cm,系统对60Co的γ射线(1332keV)分辨率为1.88keV和30%[7~8]。系统刻度标准源采用中国计量院提供的河泥环境放射性标准物质。采用ORTEC公司的基于Windows系统下多道γ谱仪分析软件,可以进行智能

海水辐射剂量

海水辐射剂量 海水辐射剂量是指海水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剂量。放射性物质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化学元素,它们具有放射性衰变性质,能够通过自发放射发出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等高能辐射。这些放射性物质的存在会导致海水中存在一定的辐射剂量。 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包括岩石、土壤和大气中的放射性元素等。这些放射性元素通过地壳运动和大气降水等方式进入海水中。另外,人类活动也是海水中放射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例如核电站的废水排放和核试验等。 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有铀、钍、钾等元素。这些元素在海水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溶解态、悬浮态和沉积态等。其中,溶解态元素是海水中主要的放射性物质来源,它们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悬浮态元素主要存在于水体中的悬浮颗粒中,而沉积态元素则沉积在海底的沉积物中。 海水中的辐射剂量主要由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决定。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人类活动等。一般来说,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较低,海水辐射剂量也较低。但在某些特殊地区,如岩石含有较高的放射性元素或核电站附近的海域,海水辐射剂量可能会升高。 海水辐射剂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估。根据国际原子能机

构的建议,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健康风险。事实上,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相对较低,对人体的辐射剂量贡献较小。此外,人们在接触海水时通常是短暂的,对辐射的暴露时间也较短,因此辐射剂量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对于长时间在海洋中工作的人群,如潜水员、海洋科学家和渔民等,可能会接受到相对较高的海水辐射剂量。对于这些人群,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辐射暴露。此外,核电站等人类活动对海水辐射剂量的贡献也需要加以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海洋环境的安全。 海水辐射剂量是海水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剂量。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其浓度较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在特定情况下,如长期在海洋中工作的人群,应该注意海水辐射剂量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对于核电站等人类活动,也需要加强监测和控制,以保护海洋环境的安全。

核电厂流出物放射性的监测和管理

核电厂流出物放射性的监测和管理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核电产业快速发展,陆续建成一些核电厂。为 了充分保护环境与公众身体健康,准确判断核电厂对周边环境与居民造成的影响,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测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针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 物监测与管理相关知识,本文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有帮助。 关键词: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测;管理 引言 核电发展中,核安全是重要生命线,重大事故或事件的发生,放射性流出物 监测是核电厂主要任务,这已成为核电厂安全分析及环评审评报告的重要内容。 比如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释放的放射性流出物,严重影响着环境 安全与公众身体健康,核安全也备受各国关注。 1、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测现状 对于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测,此项工作在我国起步晚,从上世纪80年代 后期,针对核设施流出物与环境监测国家出台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参考相关 要求,核电厂运营企业要严格制定流出物监测计划,并做到有效监测,定期为生 态环境部门上报流出物监测报告。近年来,我国三大核电厂秦山、田湾及大亚湾 核电厂提供的放射性流出物监测报告,其监测项目有所差异,其中田湾与大亚湾 核电厂对碳-14液态流出物还未测量出。监测报告中,流出物监测在年报方案中 缺失,大亚湾月报提供的数据报表,数据评估、质量保障与电站运行等相关监测 条件表述不够明确;田湾核电基地流出物监测年报也缺乏相应的评价内容;质量 保障体系中,流出物监测月报与年报中没有准确表述质量保障体系,由此表明现 阶段我国部分核电厂流出物监测工作还有待完善:(1)监测能力与监管要求不 相符。(2)部分监测项目缺乏相应的参考标准,尤其是国际新标准中气态放射 性流出物还未转换成符合我国核电厂发展的国内标准。(3)审管部门与委托机 构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没有作出全面监测监督,还要提高监测报告核查能力。

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概述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生态环境状况,2014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对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入海污染源、海洋功能区、海洋环境灾害等开展了监测,布设监测站位8 700余个,获取监测数据200余万个。 2014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52 280、41 140和57 360平方公里。河流排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率仅为52%。监测的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赤潮和绿潮灾害影响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大。局部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程度加大,渤海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依然严重。海洋保护区生态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海水增养殖区和旅游休闲娱乐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1 海洋环境状况 1.1 海水 1.1.1 海水质量状况 2014年,全海域开展了春季、夏季和秋季三个航次的海水质量监测,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近岸以外海域海水质量良好。 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52 280、41 140和57 36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

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与上年同期相比,渤海、黄海和南海夏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减少了2 740、530和3 440平方公里,东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增加了3 510平方公里。 2014年我国管辖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平方公里)

大亚湾核电站辐射范围

大亚湾核电站辐射范围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亚湾镇,是华南 地区最大的核电站之一。该核电站建设于1987年,是中国核电发展史 上的里程碑之一。大亚湾核电站由4台同型号的压水堆核电机组组成,总装机容量为480万千瓦。这里没有注明地址和数字。 大亚湾核电站的辐射范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之一。辐射是指物质 或能量通过空间或物质传递的过程。核电站产生的辐射主要来自核反 应堆中的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各种类型的辐射,如 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对人体和环境都可能造成潜在的危害。 大亚湾核电站有多重保护措施来控制和减少辐射的扩散。首先, 核电站的反应堆建筑物采用了坚固的混凝土和钢结构,以防止辐射泄漏。第二,核电站设有严格的辐射监测系统,包括空气监测、水质监 测和土壤监测等多种方法,以确保任何辐射泄漏都能及时发现并采取 相应措施。除此之外,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接受严格的辐射防护培训, 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服和佩戴个人剂量仪。 按照规定,大亚湾核电站的辐射范围应该符合国家和国际的安全 标准。核电站周边的环境和居民区域都进行了定期的辐射监测,以确 保辐射水平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些监测数据被用于评估核电站对 周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 据统计,大亚湾核电站周围的辐射水平一直保持在国家和国际安 全标准范围内。任何时候,核电站的辐射水平都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 直接危害。这得益于核电站的高标准运营和严格的辐射监测控制措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亚湾核电站没有发生任何严重的辐射事故,也 没有造成辐射污染。 为了提高公众对核电站辐射安全的认识,大亚湾核电站还定期向 公众和媒体开放,并组织参观和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旨在让公众了解 核电站的辐射控制和防护措施,并消除他们的担忧和误解。核电站也 积极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以提高整

核应急知识问答(2)

核应急知识问答(2) 核应急知识问答(2) 1.核事故和核应急有什么区别? 核应急是指核紧急状态,是由于核设施发生事故或事件,使核设施场内、场外的某些区域处于紧急状态。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核电厂核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的状态。核事故是指核设施或核活动中极少出现的对正常状况的严重偏离,在这种状态下,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或已经失去应有的控制,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 2.核事故与运行事件的区别是什么? 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召集国际专家制订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事件分级表》(INES),将事件分为7级:1至3级称之为“事件”;4至7级称之为“事故”。无安全意义的事件被划分为“分级表以下/0级”。对于在辐射或核安全方面没有安全相关性的事件,分级表没有对它们进行定级。目前只有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定义为第7级,三哩岛核事故定义为第5级。我国核电站至今未发生过2级及以上事件。 3.什么是LOE事件,LOE零级事件和1级事件对环境和公众是否构成影

响? 为进一步细化事件管理,吸取经验教训,电站内部对所发生任何偏差或事件进行分级管理,根据相应准则,分为24小时事件、内部运行事件(IOE)、执照运行事件(LOE)。24小时事件是指在电站生产活动中发现的所有偏差,并通过24小时事件单的形式进行通告。内部运行事件(IOE)是指发生在生产活动中的尚未满足运行事件准则但对电站的安全环境和可用率有较大影响事件。执照运行事件(LOE)是根据HAF001/02/01和原国防科工委发布的核电厂运行报告制度的规定,核电站必须及时向NNSA/GRO/国家能源局报告符合一系列准则的事件。LOE事件中的零级事件和1级事件,主要用作电厂内部的经验反馈,以便电厂持续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对公众和环境均不会构成影响。 4.如果发生运行事件或核事故,核电站对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哪些通报机制? 如果核电厂出现核安全相关的事件,根据国家法规,界定为运行事件的就必须报告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和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电力司。 如果核电厂进入应急状态,按照国家法规《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要求向多家行业主管、监管单位报告,必要时由政府指定的新闻机构对应急状态情况进行发布,核电派出专家和政府新闻发布单

大连近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分布及环境指示

大连近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分布及环境指示 杜金秋;关道明;姚子伟;高会;王震;孟书锋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 【年(卷),期】2017(037)005 【摘要】基于大连近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10Pb、40K和137Cs比活度与分布特征分析,对大连近海的沉积环境进行讨论.结果表明, 水平方向上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分别处于同一水平,陆源输入特征明显;垂直方向上 40K比活度随深度变化较小,238U、226Ra、210Pb和137Cs比活度随深度增加 出现波动,整体上不存在物质输入的显著变化,沉积环境相对稳定;226Ra相对于母体238U亏损,210Pb相对于母体226Ra过剩,40K和137Cs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关系.利用210Pbex法和137Cs法分别计算得到大连近海沉积速率为0.49和 0.43cm/a. 【总页数】7页(P1889-1895) 【作者】杜金秋;关道明;姚子伟;高会;王震;孟书锋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系,山东青岛 266100;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大连 11602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系,山东青岛 266100;国家海洋环境监测 中心,辽宁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5;P736.4+5 【相关文献】 1.大连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水动力环境指示 [J], 李艳;刘艳;李安春;王伟;郑琳 2.福建兴化湾外近海沉积物岩心放射性核素分布 [J], 李冬梅;徐茂泉;刘广山;李超;许文彬 3.大连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水动力环境指示 [J], 李艳;刘艳;李安春;王伟;郑琳 4.大连湾近海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指示 [J], 李艳;李安春;黄朋 5.大连湾近海表层沉积物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境 [J], 李艳;李安春;万世明;徐方建;李传顺;池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