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的大致过程

系统设计的大致过程
系统设计的大致过程

目录

1. 引言 (1)

1.1项目来源 (1)

1.2任务目标 (1)

1.3应用价值 (1)

2. 项目规划 (1)

2.1 项目资源 (1)

2.1.1硬件设备 (1)

2.1.2软件环境 (1)

2.1.3软件工具 (1)

2.2项目进程 (1)

2.2.1 任务描述 (1)

2.2.2进度安排 (2)

2.3项目可行性评估 (2)

2.3.1技术可行性 (2)

2.3.2计划可行性 (2)

2.3.3应用可行性 (2)

3. 系统需求分析 (3)

3.1 业务需求 (3)

3.1.1业务组织 (3)

3.1.2业务定义 (3)

3.1.3业务流程 (4)

3.2 功能需求 (7)

3.2.1功能组成 (7)

3.2.2功能逻辑 (7)

3.2.3功能定义 (16)

3.2.4动态数据定义 (16)

3.3 数据需求 (26)

3.3.1数据关系 (26)

3.3.2静态数据定义 (29)

3.4 其他需求 (31)

4.系统结构设计 (31)

4.1总体框架 (31)

4.2 软件结构 (31)

4.2.1软件模型 (31)

4.2.2模块定义 (32)

4.3 数据结构 (37)

4.3.1 数据库模型 (37)

4.3.2 数据定义 (38)

5. 系统详细设计 (39)

5.1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39)

5.1.1 登录权限模块算法设计和代码实现 (39)

5.1.2 职工档案查询模块 (42)

5.2数据库详细设计 (42)

5.2.1 数据库环境配置 (42)

5.2.2 表设计及其关系设置 (42)

5.2.3 数据访问方式及其代码分析与说明 (42)

5.3 界面设计 (43)

5.3.1 系统登录界面 (43)

5.3.2 其它功能 (44)

6. 系统测试与使用 (44)

6.1 系统测试情况 (44)

6.2 系统使用说明 (44)

7. 项目总结 (45)

附录:系统程序源代码 (46)

参考文献 (49)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 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 (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4.教学系统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方法。

JAVA简单项目购物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详解(内含源码和注释)

1. 购物系统的需求分析和类划分 购物系统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有很多细节问题如果深究会更加复杂,并且一般购物系统都是网页类型的,要有一个友好的界面,但是作为一个简单项目,该项目只是为了给JAVA初学者介绍一下开发的基本思想,以及面向对象时应该怎样去设计框架和实现流程,所以只

是基于eclipse开发的一个简单的项目,并没有GUI的参与,并且很多细节问题作为后续研究,整体的设计比较简单,但是足以说明很多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那么下面对基本的需求进行分析。 作为一个简单的购物系统,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功能(这些功能分布在不同级的菜单中): (1)用户登录功能、用户账号密码修改功能,暂时不提供注册功能; (2)用户成功登录后,需要具备客户信息的管理功能、购物结算功能以及一些抽奖活动等; (3)客户信息管理功能下面又可以分出很多功能,比如说:查询、修改、增加等; (4)购物结算功能下面又可以分出很多功能,比如说:商品选购、付款、账单等; (5)抽奖活动下面又可以设计出多种的抽奖形式,从而进一步划分为许多新的功能模块。 (6)在一级菜单中要提供退出系统的功能,在二级菜单中要提供注销登录的功能,其他级菜单都要能够返回上一级菜单。 上面的这些功能都是一些比较基本的功能,那么如果按照面向流程的思想来设计,就会划分很多功能模块,然后按照流程一步步走就行,但是现在我们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来设计,那么应该如何考虑设计框架呢?面向对象的主要思想就是将一些需求抽象为许多类,然后建立这些

类之间的联系,通过不同类之间的协同合作,就可以实现所有的功能。所以,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合理地抽象出这些类,以及这些类要实现什么功能,类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下面通过本次设计的结构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1)StartSMS类:用于系统的启动。我们的系统肯定需要一个启动类,这个类里面包含了main方法,用来启动这个系统,这个类是最顶层的,所以不能牵涉太多底层的细节实现,只需要实现一些顶层的基本流程就行,主要还是要调用底层其他类的一些方法来实现功能。 (2)Data类:用来存放我们的所有数据信息,本次设计主要存放的是已经预存的一些可供购买的商品信息和已经注册的会员信息。为什么需要这个类呢?大家想一想,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我们的数据比较多,肯定不能零散地到处定义、任意修改,这样会使得系统的聚合程度太低,容易出现很多错误,并且难以进行后期功能扩展和错误修改,所以我们要把用到的一些公有的数据进行归类,然后放在一个类中,并且在该类中提供对这些数据进行操作的方法。 (3)Menu类:用于显示及处理各级菜单。既然我们设计的是一个购物系统,那么即使再简单,也需要一个基本的菜单,用来和用户进行交互,由于菜单的比较多,并且各级菜单之间层层相连,所以我们需要对菜单进行统一管理,故而出现了菜单类。注意,这里的菜单只是一些顶层的菜单显示和基本的功能调用,具体底层的算法还是需要更加底层的类来实现的。

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高攀郭理* 郑鸿英 摘要: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综合传统的ITS系统优势,同时又结合Web的特点,系统具有智能性,能够智能地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模型,探讨了智能教学系统的知识库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及个性化教学的实现,最后给出系统实现的具体思路和解决方案。 1 引言 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ITS)作为人工智能学科的重要研究应用领域,是21世纪人类社会数字化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其研究涉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由计算机系统负担起人类教育的主要责任,即使计算机系统具有智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教师实现最佳教学。由于ITS涉及到多门学科,所用到的相关学科的技术即使在本学科也不够成熟以及人类对其自身的学习过程还认识不够,所以对ITS 的研究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存在知识的表示、对学生的评估、对学生错误的诊断、教学规划、人机自然语言对话处理等技术难题。 2 基于Web的ITS的系统模型 2.1 传统的ITS模型 传统上,智能教学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专家知识库(有关领域的知识描述)、学生模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模型(知识的传授方法)和人机交互界面。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人机交互界面部分是在智能教学系统和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通信交流方式,有时也被看成是教学方法的补充而作为教师模型的一部分。 传统的智能教学系统多数是单机或单独运行的(stand.alone),系统费用昂贵,维护代价高,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随着Web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成熟,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Web 上构建智能教学系统,这种方式利用网络实现了分布式教学,可以同时接受多个用户的并发访问,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 图1传统的ITS模型 2.2 基于Web的ITS系统模型 基于Web的ITS的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知识点库存放课程知识点,知识点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和难度级别、重点度级别等;教学课件库存放各种形式的课件;教学方法库存放各种教学模板。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依据,模型突出了其重要性。模型综合了传统ITS系统的优势,同时又结合了Web 的特点,客户端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人机交互界面简洁明了。系统具有智能性,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交流工具进行有效的交互和即时的通信反馈,能够智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和良好的导航结构,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过滤等等,实践证明,基于Web的ITS是ITS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

1、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 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输入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测试;进行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试运行。 2、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 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 3、系统分析阶段需要确定的主要内容 开发者对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 提出新系统的各种方案和设想;对所有方案和设想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判断和选择,获得一个最优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制系统分析报告。 4、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及主要目的 总体规划是管理信息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由于MIS开发项目往往是投资巨大、时限较长,对企业现行管理体制冲击较大的工程,因此,在系统开发前必须要进行总体规划,并把它置于战略高度。 归纳起来,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目标可概括为三点:(1)保证信息共享;(2)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3)使系统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5、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总体规划主要是编制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1)系统总体需求分析;(2)制定一套系统开发的文档规范作为各分系统书写文档的标准;(3)设计系统总体结构;(4)设计系统总体网络结构;(5)初步进行系统所需编码分析;(6)初步完成系统的接口设计;(7)制定系统的安全标准;(8)设计统一规范的系统平台;(9)制定系统运行及维护标准;(10)统一协调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6、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结构的种类 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模式大致可划分为四种,即集中式处理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以及基于Web 的网络计算模式或称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这几种网络计算模式在进行数据处理方面大不相同。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引入理论(1987——1994) 中国的教学系统设计研究可以从1987年在《外语电化教育》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算起。从此之后,国内的研究人员一方面翻译一些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开设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工作,推动了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深入发展。如:获得1993年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项目;由中央电教馆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项目等。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我国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大部分教学系统设计著作中没有"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这个命题。 2、对国内教学实践中大量教学系统设计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未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3、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方面。 第二阶段:发展遭遇低谷(1994——1997) 目前我国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低谷,这可能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学科性质很有关系,研究者更多地转向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但是,我认为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对于学科的发展都是必须的,不能放弃任何一方。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1997——) 如今国内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掌握到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来设计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的方法。随着科学发展,教学系统设计必然改变。我们预测未来的教学系统设计将有一下几种特征: 1、更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 2、更注重于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过程以及理论 3、更注重学习过程的交互作用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共5篇)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2、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达,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3、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4、广义的教学方法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切手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 5、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6、教学媒体是指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7、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广义: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狭义: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8、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其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

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 9、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10、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11、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二、填空题 1、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深入发展四个阶段。 2、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教学产品层次、教学过程层次、教学系统层次。 3、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传播理论。 4、依据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可以归为三类: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5、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6、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 7、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教学中,它具有以下几个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中介功能和测度功能。 8、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者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往往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否成功与学习者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而且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教学设计目的不再是建立一系列学习步骤,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世界。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分别变成了学习背景的设计者和说明者。 以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原来的单一的应用科学形式转向了多样性的综合化形式。但不论怎样变化,教学设计过程都必须清楚地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学习者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三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四是怎样评价和修改?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处理和展开发生不同,就形成了众多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凯瑞(W. Dick & L. Carey)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最为突出,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

系统设计编码过程

密级:内部公开 文档编号:NTT_SD_PROC_XTSJBMGC 版本号:V1.0 系统设计编码过程 惠州市新中新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惠州市新中新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对本文件资料享受著作权及其它专属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将该等文件资料(其全部或任何部分)披露予任何

第三方,或进行修改后使用。文件更改摘要:

目录 1. 目的/方针 (3) 2. 范围 (3) 3. 术语 (3) 4. 角色与职责 (3) 5. 入口准则 (3) 6. 输入 (3) 7. 流程图 (3) 8. 主要活动 (4) 8.1.设计原则 (4) 8.2.设计方法 (4) 8.3.多方案选择 (5) 8.4.概要设计 (5) 8.4.1.概要设计 (5) 8.4.2.概要设计评审 (7) 8.5.详细设计 (7) 8.5.1.详细设计 (7) 8.5.2.详细设计评审 (7) 8.6.编码 (8) 8.7.单元测试 (8) 8.8.代码走查 (8) 8.9.制作用户文档 (9) 8.10.变更 (9) 9. 输出 (9) 10. 出口准则 (9) 11. 引用文档 (9) 12. 使用模板 (10)

1.目的/方针 系统设计编码的目的在于开发、设计和实现关于需求的解决方案。 本过程规定了项目开发设计工作应遵循的步骤和原则,保证《软件需求说明书》中的各项要求在设计时都能够得到满足;对项目的编码实现进行质量控制,保证编码实现活动按计划顺利完成并与设计相一致。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研发类、合同开发类、维护开发类项目的系统设计编码过程。 3.术语 无 4.角色与职责 5.入口准则 ●《软件需求说明书》已通过评审。 6.输入 ●《软件需求说明书》 7.流程图

JAVA简单项目购物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详解

1. 购物系统的需求分析和类划分 购物系统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有很多细节问题如果深究会更加复杂,并且一般购物系统都是网页类型的,要有一个友好的界面,但是作为一个简单项目,该项目只是为了给JAVA初学者介绍一下开发的基本思想,以及面向对象时应该怎样去设计框架和实现流程,所以只是基于eclipse开发的一个简单的项目,并没有GUI的参与,并且很多细节问题作为后续研究,整体的设计比较简单,但是足以说明很多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那么下面对基本的需求进行分析。 作为一个简单的购物系统,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功能(这些功能分布在不同级的菜单中): (1)用户登录功能、用户账号密码修改功能,暂时不提供注册功能; (2)用户成功登录后,需要具备客户信息的管理功能、购物结算功能以及一些抽奖活动等; (3)客户信息管理功能下面又可以分出很多功能,比如说:查询、修改、增加等; (4)购物结算功能下面又可以分出很多功能,比如说:商品选购、付款、账单等; (5)抽奖活动下面又可以设计出多种的抽奖形式,从而进一步划分为许多新的功能模块。

(6)在一级菜单中要提供退出系统的功能,在二级菜单中要提供注销登录的功能,其他级菜单都要能够返回上一级菜单。 上面的这些功能都是一些比较基本的功能,那么如果按照面向流程的思想来设计,就会划分很多功能模块,然后按照流程一步步走就行,但是现在我们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来设计,那么应该如何考虑设计框架呢?面向对象的主要思想就是将一些需求抽象为许多类,然后建立这些类之间的联系,通过不同类之间的协同合作,就可以实现所有的功能。所以,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合理地抽象出这些类,以及这些类要实现什么功能,类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下面通过本次设计的结构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1)StartSMS类:用于系统的启动。我们的系统肯定需要一个启动类,这个类里面包含了main方法,用来启动这个系统,这个类是最顶层的,所以不能牵涉太多底层的细节实现,只需要实现一些顶层的基本流程就行,主要还是要调用底层其他类的一些方法来实现功能。 (2)Data类:用来存放我们的所有数据信息,本次设计主要存放的是已经预存的一些可供购买的商品信息和已经注册的会员信息。为什么需要这个类呢?大家想一想,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我们的数据比较多,肯定不能零散地到处定义、任意修改,这样会使得系统的聚合程度太低,容易出现很多错误,并且难以进行后期功能扩展和错误修改,所以我们要把用到的一些公有的数据进行归类,然后放在一个类中,并且在该类中提供对这些数据进行操作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育技术绪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李芒、金林编著,《教育技术学导论》 执教:牡丹江师范学院09级教育技术于洋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板书: 教育技术绪论 一、教育技术定义 AECT1994 AECT2005 二、教育技术学科性质 三、教育技术培养方向 四、教育技术专业能力结构要求 说课材料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进行的是教育技术绪论的说课部分。在教育技术绪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中,我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了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我设定教学对象为刚刚步入大学的教育技术学的新生。由于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情况缺乏了解,心终会对本专业存在很多的疑惑。那么,《教育技术绪论》这节课的设计方向就是要为新生们的解除这些疑惑。这节课上完后,效果要能达到学生心中清晰“教育技术学是什么”“教育技术学是做什么的”“作为教育技术学的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等问题。 教学内容地位: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学导论》一书中的第一篇。他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在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上起着引导性的作用,而且为整个专业课的学习指明了一条道路。 在分析过以上两个必要因素后,我将我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成六大模块,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模块,我将目标分为知识与情感两方面。在知识方面,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 A.学生能陈述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推出的AECT1994和2005教育技术定义并理解其内涵 B.学生能了解教育技术学科性质及专业培养方向 C.熟知自己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在情感方面,对学生提出两点要求: A.在学生了解专业特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B.学生能主动明确自己大学期间要完成的任务及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 在本节课中,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教育技术的定义,而难点则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学媒体: 教师主要采用黑板和多媒体两种媒体。 教学方法: 教师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提问互动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除了需要熟悉教学内容还需搜集与本节课课程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并能将它们很好地融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环节:设置氛围,自然引出教学内容 通过播放视频:将大学新生的基本状态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会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查找重点: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讲解定义过后,要求学生找出定义中的重点词汇,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三、脑力激荡:学生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讨论1994和2005定义的不同之处,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定义记忆更为深刻,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归纳总结: 教师分条讲解教育技术学的特点后,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教育技术学科性质,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论 1.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学科性质、应用层次(知道) 含义: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学科性质:a、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b、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c、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d、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应用层次:a、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b、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c、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知道) 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系统方法与教学设计,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3.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要点(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ET、CDT)(知道)P15 加涅: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他认为教学必需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学习的发生同时以来外部条件和部条件。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ET: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他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的教学理论。他把教学理论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递策略)和教学结果 CDT: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它的行为维度是记忆、运用和发现;容维度是事实、概念、过程和原理。 4.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肯普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知道) 肯普模式: 四个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三个主要问题:①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②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③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十个教学环节:是指①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包括优先条件与限制条

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以文本类型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领域知识可拓信息网模型和CELTS-3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信息特征元数据描述框架、特征词获取、信息元距离度量、信息元匹配规则以及匹配算法等。该系统通过有限的信息元描述无限的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组织,支持学习过程中资源自动重组。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元;特征词;元数据描述框架;匹配规则;匹配算法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rganizing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Units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tension information net of a field of knowledge and CELTS-3, this paper targets at text-type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laborates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rganizing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units, including a frame describing basic data of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obtainment of characteristic words, distance between information units, as well as matching rules and algorithm of information unit, etc. The system organizes infinite teaching resources by finite information units, implements efficient organization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us supports the resources automatic regrouping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Key words】Teaching Resource; Information Unit; Characteristic Word; Frame Describing Basic Data; Matching Rule; Matching Algorithm 随着网络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教育资源的质量对现代网络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1],教师的意图、观点和思路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形式才能得以体现。当前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4]:资源库之间的互操作缺乏相应规范;资源独占系统导致了资源开发的低水平重复和可共享范围小;资源可重用性差,不能根据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自动重组等。普遍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1-4]:(1)教学资源不规范。资源开发缺乏统一的元数据描述标准,有着各自的开发目的,使用不同的开发系统。(2)教学资源不独立。长期以来教学软件的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 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下面小编整理了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供大家参考!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和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的不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系统功能,新系统还得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与改变,不仅仅能够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 调查的重点是,数据与处理。达到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分析方法常用SA(Structured Analysis) 结构化分析方法,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结构入手,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在SA方法中,处理过程的处理逻辑常常借助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在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事,系统中的数据也逐级分解,形成若

干层次的数据流图。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来描述。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5个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 的概念模型。 设计概念结构通常有四类方法: 自顶向下。即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再逐步细化。 自底向上。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再将他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张,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的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 混合策略。即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将进行优化。 在这阶段,E-R图显得异常重要。大家要学会各个实体定义的属性来画出总体的E-R图。 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三类: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

系统开发过程

系统开发过程 □五个阶段 各种系统开发方法学在范围、复杂性、完善程度以及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尽管有的方法学分三个阶段,有的分15个阶段,但是每个方法学所描述的要完成的活动基本上是相同的。本章要阐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最好的方法学是那些始终把用户考虑进去的方法学。过去的情况是,用户管理人员与信息服务开发组合作来完成系统的一般功能说明书,然后,由信息服务人员来进行系统开发。现在,系统开发是各占50%的比例;因此,用户管理人员应该非常熟悉系统开发的大体过程,特别应该熟悉他们单位自己使用的方法学。 系统开发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来描述。这五个阶段是: 1.第Ⅰ阶段—系统开始和可行性研究 2.第Ⅱ阶段—系统分析和设计 3.第Ⅲ阶段—程序设计 4.第Ⅳ阶段—转换和实现 5.第Ⅴ阶段—实现后的评价 第Ⅰ阶段—系统开始和可行性研究是在为开发一个建议的系统提供人力和资源之前完成的。第Ⅰ阶段多数的工作和编写的资料是第Ⅱ阶段的输入。在第Ⅱ阶段—系统分析和设计期间,系统分析员与用户一起工作以编写详细的功能和系统的说明书。将这些说明书交给程序员,然后开始第Ⅲ阶段——程序设计。在第Ⅵ阶段—转换和实现期间,一旦软件开发出来,则建立数据文件,转换现有系统,并且实现新系统。第Ⅴ阶段—实现后的评价。在开始了系统寿命期中的生产阶段之后,提出(经常被忽略的)实现后的评价要求。 □具体开发过程 下面将逐步地描述系统开发过程。至于具体的细节、相互的影响、方法、形式等,用户管理人员应该与信息服务经理联系,与他们讨论公司当前使用的方法学,同时再看看公司内部描述方法学的手册。 1.第Ⅰ阶段—系统开始和可行性研究 在第Ⅰ阶段的活动中很少有与其他四个阶段的活动相一致的。此处所提供的方法包括对于受拒绝后的再次服务请求的方法以及将技术转移可能性的研究合并到诸过程中这些内容。第Ⅰ阶段最终的产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际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它包含对建议的或改进的系统的描述以及利润/成本分析。第二部分是系统的初步设计。它对于估价成本和利润是必要的。该初步设计是第Ⅱ阶段—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直接输入。 将系统的初步设计并入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是,多数可行性研究是以概念而不是以设计为基础的。如果在描述系统目标上花的时间太少,那么成本估计,甚至利润估计将是错误的。用概念来指导可行性研究注定会导致成本过高,而且用户不满意。在系统初步设计上所花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即使拒绝可行性研究也是如此。因为所编写的资料将必然会被证实其他项目中是有价值的。 下述编号的活动与表20.9.2的系统开发责任矩阵相对应。 (1)提交服务请求 图20.5.1说明了包括对受拒绝的请求再次请求处理的一种方法。所请求的服务毕竟是用户做的,因此,应该由用户着手进行。我们鼓励用户管理人员请求信息服务人员的帮助,但是应该再一次强调,业务领域的管理人员应该对各种大小的服务请求都提供合适的资料。 (2)估价服务请求 正如在责任矩阵中所注释的那样,信息服务管理人员只能承诺小的项目(由公司的方针所确定的小项目)。 (3)指定可行性研究组 信息服务经理和用户经理共同来指定适当的混合的人选以组成可行性分析研究组。该组至少由一名系统分析员和一名用户代表组成。可行性研究组的大小取决于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时间限制。 用户代表应该熟悉当前专业领域的所有工作,用户经理、总经理助理,或专业领域分析员是合理的候选者,用户的系统分析员,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基础知识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

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1 引言 为方便对学校日常工作进行高效的管理,设计此数据库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设备和管理的现代化,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1.1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大环境给各成人高校提出了实现校际互联,国际互联,实现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的要求[1];信息化对学生个人提出了驾驭和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素质要求;信息技术提供了对教学进行重大革新的新手段;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创造了有效途径. 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成人高校所重视。 1.2编写目的 利用计算机支持教学高效率,完成教学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教学制度要求、推动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教学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教学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2]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软件。[3]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随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的成熟,数计成为软件开发的核心,程序的设计要服从数据,因此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方面的设计,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都进行详细的叙述。 2 系统分析 2.1 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调查应用领域,对应用领域中的信息要求和操作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形成需求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