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质量检测

食用油质量检测
食用油质量检测

食用油质量检测

【摘要】食用油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对于它的卫生指标检测非常重要。本实验通过对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羰基值、重金属及的测量,来对食用油品质进行检验。

【关键词】食用油反式脂肪酸羰基值重金属

【引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伴随着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问题也更加重视了。食用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校各大食堂的食用油各不相同,我们每天都食用的油是否安全也是学生关心的一大问题。进行这项实验不论是从生活还是从仪器设计实验角度来看,都很有意义。

【实验材料】1油

2油

3油

4油

【实验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石墨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

【实验结果及分析】

1.羰基值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吸光度,得到如下数据;

标样浓度起*10-4M 标样浓度稀释10-4M 吸光度A

2.20 0.055 0.741

4.40 0.110 0.782 6.61 0.165 0.732 8.81

0.220

0.691

排除第一个较为异常的点之后,做出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0.10

0.120.140.160.180.200.22

0.68

0.70

0.72

0.74

0.76

0.78

吸光度

Linear Fit of Sheet1 吸光度

吸光度 (A )

浓度 (*10-4M)

Equation y = a + b*x Weight No Weighti

Residual Sum of Squares 1.35E-5Pearson's r -0.99837Adj. R-Squa

0.9935

Value

Standard Err

吸光度

Intercept 0.87150.00808Slope

-0.8272

0.04724

即:y=-0.8272x+0.8715 R2=0.9935因此结果还是较为理想的。 分析:之所以吸光度会与正丁醛的加入成负相关的关系是因为较多的羰基化合物和一定量的2,4-二硝基苯肼反应使较少的2,4-二硝基苯肼溶液显色,因此吸光度降低。

根据所测得的其中一个油样,得到的吸光度值为0.830A ,带入上述线性方程可得:浓度为0.05*10-4M 因此该油样的羰基值还是较低的,还是较安全的。

2.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样品色谱图

样品1(美广小米姑娘快餐食用油):

样品2(东苑一楼食堂食用油):

样品3(风味餐厅食用油):

样品4:

谱图分析

对比四个样品谱图与文献中的标准谱图可以发现,这四组样品谱图的2、3、4、5、6峰与标准谱图的这四个峰,无论从相对大小还是相对位置都是基本一致的,由此可以判断这四组峰分别是正己烷、C18峰、、顺式油酸甲酯、反式亚油酸甲酯、顺式亚油酸甲酯。

列出我们所需的3、5两组峰的峰面积,即可得知在四种食用油

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多少。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反式油酸甲酯(3)峰面积

/S pA ? 407.15594 366.30441 406.23828 440.58401

反式亚油酸甲酯(4)峰面积

/S pA ? 113.41959 119.72545 127.16383 146.48607

两峰总面积/S pA ?

540.57553 486.02986 533.40211 587.07008

对以上数据进行作图:

可以看到,四种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大致相同,但是相对而言样品2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少,而样品4中的含量则较多。 3.重金属铅、镉的测定—石墨原子吸收法 样品测试,绘制标准曲线如下: Pb 含量标准曲线:

Pb 回归方程 I=-192.3+c*25980 相关系数 0.999994

2

4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平均校准强度

校准浓度 (毫克/升)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Cd 含量标准曲线:

Cd 回归方程 I=2722.5+c*417900 相关系数 0.999994 样品测试结果: 测试样品

1油

2油

3油

Pb 含量 0.378 毫克/升 0.350 毫克/升 0.368 毫克/升 Cd 含量

0.029 毫克/升

0.025毫克/升 0.030毫克/升 4.胆固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2

4

-200000

200000

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

140000016000001800000平均校准强度

校准浓度 (毫克/升)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d e m o

(1)实验结果列表:

以表格中数据作标准工作曲线,如下:

浓度c/ (μg /mL) 保留时间/min

峰面积

98.76 11.192 112.70629 197.52 11.182 474.74316 296.28 11.195 712.91156 395.04 11.198 998.62976 493.80

11.198

1224.44678

200400

500

1000

峰面积

浓度c/

峰面积

Linear Fit of Sheet1 峰面积 Linear Fit of Sheet1 峰面积

Equation y = a + b*x Weight

No Weighting Residual Sum of Squares 5132.68586

Pearson's r 0.99662Adj. R-Square

0.99099

Value

Standard Error

峰面积

Intercept -119.5227743.38185Slope

2.78186

0.13244

图一:标准工作曲线

根据图一,线性拟合得直线方程为: y=2.78186x-119.52277 (2)结果分析处理:

食用油样品气相色谱测定,并计算出食用油中胆固醇含量: 1)食用油样品1(第一次样品处理的结果): 保留时间为11.248min ,峰面积为10.89908; 由标准工作曲线得:

食用油样品1中胆固醇的含量为:

浓度为c =(10.89908+119.52277 )/2.78186μg /mL =46.88μg /mL

2)食用油样品2(第二次样品处理的结果):

保留时间为11.425min,峰面积为8.01993;

由标准工作曲线得:

食用油样品1中胆固醇的含量为:

浓度为c=(8.01993+119.52277 )/2.78186μg/mL

=45.85μg/mL

3.查阅资料,各食用油中胆固醇含量如下表:

表二:食用油中胆固醇含量表

从而根据对照表二,可判断食用油中是否含量过高的胆固醇,即是否可能混有地沟油的可能,根据本实验所测结果,可大致得出食用油中胆固醇含量不是很高,但只能说极可能没有混有地沟油。

根据单一的测量方法,不能绝对的判断出食用油中是否含有地沟油,但能作为判断的借鉴之一。

【实验总结】

从以上四个实验看来,四种油样中检测物质含量相差不大。油样中的羰基值为0.1042~0.2378mmol/kg,而标准中提出变质时油的羰基值约为33.7meq/kg,因此食堂用油的羰基值较低,较安全。对于反式脂肪酸、胆固醇含量的测定则是的相对较少一点,而重金属的测量则是油中含量较少。由于测试条件有限,我们并不能从这四个实验来判断油是否都很安全,若只是从测试结果看来除了重金属Pb 的含量(多于0.35mg/kg,而指标是小于等于0.2mg/kg)较多外,其他

都还较安全的。当然,为了大家的饮食安全,我们还是希望能使用更加安全的食用油。

【感谢】实验室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各位同学的配合。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8)

附件2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8)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及其他植物油脂等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2原理 本方法采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经提取后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抗体和试纸条或检测卡中检测线(T线)上抗原的结合,从而导致检测线颜色深浅的变化。通过检测线与控制线(C线)颜色深浅比较,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进行定性判定。 3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 3.1.1甲醇。 3.1.2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3.1.3二水磷酸二氢钠。 3.1.4氯化钠。 3.1.5吐温-20。 3.1.6提取液:30%甲醇水或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专用提取液或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配置。 —1—

3.1.7稀释液:称取2.90 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3.1.2),0.296 g二水磷酸二氢钠(3.1.3), 4.50g 氯化钠(3.1.4),溶解于400 mL水中,加入0.5 mL吐温-20(3.1.5),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即成稀释液;或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专用稀释液。 3.2参考物质 黄曲霉毒素B1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见表1,纯度均≥90%。 表1 黄曲霉毒素B1参考物质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标准溶液的配制 3.3.1 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0.1 mg/mL):精密称取适量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3.2),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0.1 mg/mL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或可直接购买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20℃避光保存备用,有效期3个月。 3.3.2 黄曲霉毒素B1标准中间液(10 μg/mL):精密量取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0.1 mg/mL)(3.3.1)1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0 μg/mL 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中间液。临用新制。 3.4材料 黄曲霉毒素B1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适用基质为食用油。 3.4.1金标微孔(含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3.4.2 试纸条或检测卡。 4仪器和设备 4.1移液器:100 μL、200 μL和1 mL。 4.2涡旋混合器。 4.3离心机:转速≥4000 r/min。 4.4电子天平:感量为0.01 g。 4.5环境条件:温度15—35℃,湿度≤80%。 —2—

食用油掺假检测

食用油掺假检测 1 引言 食用油市场发展迅速,品种繁多,掺假掺杂情况普遍,尤其是高端食用油的违法勾兑现象较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干扰了市场秩序。目前已有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常用于油脂掺假的检测,大多都基于光谱学、同位素分析以及色谱分析( 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等。这些方法原理不同,各具优缺点,在食品鉴伪中适用范围也不同。例如光谱法操作简单,可以实现无损检测,但该方法容易受样品加工程度、固形物含量等多种因素影响; 色谱法基于对食用油脂肪酸组成的识别,可以确定目标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但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 同位素分析法尤其适合产地溯源研究,但仪器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大多数实验室的日常检测。针对上述方法的特点,在食用油的检测中需要一种既直接反映不同品种食用油组分特点,成本又低,操作简便快速的方法,来满足口岸查验、市场抽查或生产质控的需求。 2 电子鼻系统 电子鼻是 20 世纪 90 年代诞生的一种人工嗅觉技术( 也称传感器阵列技术) ,利用气敏传感器阵列测定样品中所有挥发性成分的整体综合信息,再用化学计量学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既可以对不同样品的气味进行比较区分,也可以通过预先采集标准样品信息,建立数据库对未知样进行判断。由于不同的食用油,挥发性成

分的种类及含量都有一定差异,通过电子鼻对其所有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得到每种油的指纹图谱,从而达到迅速区分食用油的目的。 在电子鼻特别是便携式电子鼻的研制中,气敏传感器及其阵列的选择和应用是关键因素,合适的传感器阵列对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气敏传感器的关键部分是活性材料,不同的活性材料可构成不同的气敏传感器。传感器阵列一般是由具有广谱响应特性、较大的交叉灵敏度以及对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灵敏度的气敏传感器组成。 电子鼻主要包括传感器阵列、信号预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三部分。如图所示。 图2.1电子鼻的结构框图 2.1采样方式 食用油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一些醇、醛、酮类,不同品种食用油所含的风味成分种类及含量不同。在检测过程中,一方面应该使油样中的特征风味物质尽量挥发出来,提高灵敏度; 另一方面要保证采方式的稳定性,使检测到的同一食用油的挥发性组分比例保持一致。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顶空方法,一般取一定量油样放入样品瓶中,加盖密封,平衡一段时间,平衡方式不同,时间也就不同。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完整版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 质量标准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五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 规范名词术语 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阐述。 明确强制条文 本次修订的标准主要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 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3项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的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速度和氧化、劣变情况。上述指标过高,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 对第四个等级的压榨成品油和第四个等级的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这是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不仅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避免低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用转基因油料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压榨油,浸出法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和原料原产国等都必须分别用“转基因”、“压榨”、“浸出”、原料原产“国名”等字样在标签中标识。 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 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增加原油这个类别,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同时也防止将原油直接投放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成品油则是经

食用油品质检测仪说明书.

感谢您购买CSY-SDC食用油品质检测仪,首次使用前请先阅读一下操作提示:亲爱的用户: 为了保证仪器的高测量精度,我们建议您对仪器做定期的标定。 对于CSY-SDC的标定,您可以有以下选择: 1 遵照标准的深芬仪器公司的标准(精度+/- 2 %TPM: 通过订货号您能够从深芬仪器标定部门获得标定服务,在此标定过程中,我们会对您的CSY-SDC仪器在精密实验室中进行2 点校准(于约5%和约27% TPM点。此外,您还有以下选择在任何时候自行检查您的CSY-SDC: 2 通过在煎炸油中使用简单测试功能(精度+/- 3%TPM:对于一个不需要校准的简单测试功能,我们建议您在启用新仪器时先对油温150 到180℃的未煎炸过的油中先做下测量;您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留意各自的读数。这些读数的平均值将会成为您今后测量的参考值。以后在校准仪器时,可以在未煎炸过的油温150 到180 ℃的油中测量,并用之前的平均值做为参考校准。 请注意,当更换其他类型的油或者更改油的供应商时,上述的参考值将需要重新确定。 您的参考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1 安全和环境.............................. ............. ............. ............. ............. ............. . (3 1.1. 关于此文件......................... ..................... ..................... ..................... (3 1.2. 安全需知........................ .............. .............. .............. .............. .............. .. (3

电导率测定在鉴别食用植物油掺伪应用研究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11期 收稿日期:2008-08-15 作者简介:朱锐(1984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粮油、食品分析研究。 电导率测定在鉴别食用植物油掺伪应用研究 朱锐1,王督1,杨小京1,何东平2 (1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该研究探索通过电导率测定鉴别食用植物油掺入地沟油检测方法。通过对比地沟油、合格食用油、掺假食用植物油电导率方法,结果表明,地沟油经提取后水相平均电导率为100.7μs/cm ,是菜籽油10倍,大豆色拉油10倍,芝麻油11倍。地沟油以不同质量分数掺入到菜籽油中,掺假量与电导率呈线性关系,且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掺假量对电导率影响显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 =91.41X +12.49,R 2 =0.996,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电导率可用于地沟油掺入食用植物油鉴别检测。关键词:地沟油;电导率;油脂掺假; Applicationofelectricalconductivitymeasurementinqualified edibleoiladulterationidentification ZHURui1,WANGDu1,YANGXiao-jing1,HEDong-ping2 (1FacultyofModernAgriculturalEngineering,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Kunming650224,China;2College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 WuhanPolytechnicUniversity,Wuhan430023,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identificating method of hogwash oil adulterated in edible oil through measur-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Hogwash oil ,qualified edible oil and adulterated oil were compared to fi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The mean aqueous phas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as 100.7μs/cm and was 10times to the rapeseed oil ,10times to soybean salad oil ,11times to sesame oil .Hogwash oils were adulterated in rapeseed oil in different percentages ,single-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dulterated percentage was very significant to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it showed .The lin-ear regression plot was Y =91.41X +12.49,R 2=0.996.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ρ<0.01).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s a practicable simple method for edible oil adulteration identification. KeyWords: hogwash 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dulteration of oil 中图分类号:TS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78(2008)11―0042―02在油脂商贸活动中,一些不法商贩进行油脂掺假以获取暴利,坑害消费者,扰乱油脂商业流通市场正常运行;使目前我国油脂市场掺假现象十分严重,主要集中在散装油市场。 掺假有三层含义〔1〕 :一是掺入非油脂物质,如水、矿物油等;二是向质量好食用油掺入质量差油脂,如浓香花生油被掺入一般花生油等;三是一种油脂掺入另一种油脂,包括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一般是向价格高油掺入低价格油脂;国内曾有食用油掺入桐油而引 起多人中毒报道 〔2〕 。国外市场有不法商贩往芥末油加入蓟罂粟油导致消费者出现全身水肿症状,也有往橄 榄油掺入菜籽油获利等〔3~4〕 。 随着我国餐饮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餐饮废水中排出废弃油脂日益增多,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将回收废油经简单提炼成“地沟油”,掺入到合格食用 油中回流市场,类似报道常见于各地媒体〔5~6〕 。由于在烹调过程中加入食盐等调味剂和烹调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可电离物质及污水中金属离子可能会使地沟油电导率测定值升高。通过用去离子水提取后测定 水相电导率〔7〕 ,对比地沟油、合格食用油及不同掺假量 食用植物油电导率测定结果,以此为指标可有效、 快速鉴别食用油中是否掺入地沟油。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 DDS ―307型电导率仪:上海雷磁仪器有限公司; 去离子水(电导率0.45μs/cm );FA1004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厂; 250ml 分液漏斗,100ml 量筒,50ml 烧杯,250ml 烧杯。1.2样品来源 地沟油样品:昆明理工大学生物能源工程实验室提供。本实验主要选择菜籽油、大豆色拉油和芝麻油作为合格食用油对照品,散装食用油购于农贸市场,桶装食用油购于超市。1.3方法 1.3.1地沟油与三种合格食用油电导率测定 用分析天平分别称取50g 菜籽油、大豆色拉油、芝麻油、地沟油于50ml 烧杯中,然后在250ml 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100ml 与所取油样混合搅拌,最后在 42

testo_食用油品质检测仪操作说明

testo 食用油品质检测仪操作说明 testo 食用油品质检测仪操作说明 一、仪器的标定/校准操作步骤 为确保仪器的高测量精度,首先要对仪器做定期的标定/校准(建议每月1次)。 准备标定/校准: 1、在标定/校准前先清洗探头 注:应使用弱性的清洁剂,标准的清水或者肥皂水清洗;应用软纸巾轻轻的清洗探头,或者在清水中冲洗;应用软纸巾小心擦干探头。 2、水浴加热标定油瓶 注:在室温中进行标定(约20~25℃);在约50℃下进行校准。 标定/校准: 1、打开仪器,在屏幕自测同时按下Hold键和下键约3s; 2、在配置模式中一直按Hold键到屏幕显示CAL; 3、使用上键或下键打开标定/校准功能,按Hold键确认; 4、将探头侵入标定油中,注意浸入深度要适中,且探头要与容器壁及容器底部离开1cm以上; 5、按下Hold键开始标定/校准,此过程中要在油中搅动探头,以便获得更快更准确的读数; 6、测量结束后,对比显示屏中的值和标定油瓶标签上的参考值。若差值>1%,需要进行校准:使用上键或下键来设置TPM值,使之与标定油瓶标签上的值相同;若差值<1%,则不需要进行校准; 7、继续按Hold键,标定/校准结束,回到测量模式。 二、样品TPM值检测操作步骤 标定/校准后,就可用来进行对样品的检测了。 执行测量: 1、打开仪器,仪器进行自测后,进入测量模式,此时屏幕显示000,且LED 灯亮成绿色; 2、将探头浸入油中,注意浸入深度(油温的允许范围为40~200℃); 3、当温度不变时,测量就结束了,若自动保持功能激活时,仪器会自动结束测量,并有警报声发出,记录TPM值及温度值,再次按下Hold键,仪器回到测量模式; 4、长按Hold键关闭仪器,清洗探头并小心擦干。 注意:

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要点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edibleoil, fat and its product establishments X X X X年X X月X X日发布X X X X年X X月X X日实施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人力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食品安全小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5 5前提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基础设施与维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其他前提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关键过程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原辅材料的控制9 6.2原料的预处理9 6.3浸出9 6.4精炼10 6.5 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的使用10 6.6油脂及制品的关键控制要求10 6.7包装(灌装)10 7 检验10 8 产品追溯与撤回10 附录(资料性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1

前言 本技术要求是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行业的特点对GB/T22000相应要求的具体化。 本技术要求替代了CNCA/CTS 0008-2008,CNCA/CTS 0008-2008同时废止。 本次修订,与CNCA/CTS 0008-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题和术语中增加“食用油脂制品、食用动物油脂”,扩大了本技术要求的使用范围覆盖种类。对术语“食用植物油”的定义进行了修改; ——第4章节,对4.1进行了增补,对4.2、4.3进行了修改; ——第5章节,删除原“5.2.7保证与食品接触的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卫生”,因在4.3中已阐述;对“5.2.8控制包装、储运卫生”进行了细化修订; ——第6章节,修改和增补了关键过程“原辅材料的控制、原料的预处理、浸出、精炼、食品添加剂和抗氧化剂的使用、油脂及制品的关键控制要求(调配乳化、巴氏杀菌、熬制、金属探测)、包装(灌装)”; ——对第2、7、8章节及附录进行了修改和增补。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归口。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北京新世纪认证有限公司、深圳华测鹏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吕艳、李鹏伟、谭平、许宾、郭晓辉、胡军、张永、冯晓红、李琼、孙文芳、姚年升、王喜春等。 本技术要求系第二次发布。 引言 为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食品安全水平和食用植物油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本技术要

食用油品质检测仪说明书

感谢您购买CSY-SDC食用油品质检测仪,首次使用前请先阅读一下操作提示:亲爱的用户: 为了保证仪器的高测量精度,我们建议您对仪器做定期的标定。 对于CSY-SDC的标定,您可以有以下选择: 1 遵照标准的深芬仪器公司的标准(精度+/- 2 %TPM): 通过订货号您能够从深芬仪器标定部门获得标定服务,在此标定过程中,我们会对您的CSY-SDC仪器在精密实验室中进行2 点校准(于约5%和约27% TPM点)。此外,您还有以下选择在任何时候自行检查您的CSY-SDC: 2 通过在煎炸油中使用简单测试功能(精度+/- 3%TPM):对于一个不需要校准的简单测试功能,我们建议您在启用新仪器时先对油温150 到180℃的未煎炸过的油中先做下测量;您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留意各自的读数。这些读数的平均值将会成为您今后测量的参考值。以后在校准仪器时,可以在未煎炸过的油温150 到180 ℃的油中测量,并用之前的平均值做为参考校准。 请注意,当更换其他类型的油或者更改油的供应商时,上述的参考值将需要重新确定。 您的参考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1 安全和环境.............................. ............. ............. ............. ............. ............. . (3) 1.1. 关于此文件......................... ..................... ..................... ..................... (3) 1.2. 安全需知........................ .............. .............. .............. .............. .............. .. (3) 1.3. 环境保护.......................... ..................... ..................... ..................... (3) 2 详细规格............................... ............................... ............................... . (3) 2.1. 使用................................. ........................... ........................... ........................... .3 2.2. 技术参数......... ..................... ........................... ........................... .. (4) 3 产品描述.............................. ..... ........................... ........................... . (4) 3.1. 概述............................... ... ..... ........................... ........................... (4) 3.2. 显示符号........................... ..... ........................... ........................... (6) 3.3. 基本附件........................... ..... ........................... ........................... (9) 4 初始操作.............................. . ..... ........................... ........................... .. (9) 4.1. 试运行............................ .. . ..... ........................... ........................... . (9) 4.2. 仪器的功能介绍...................... . ........................... ........................... (9) 4. 2 . 1 . 开/关仪器................... . ..... ........................... ........................... . (9) 4.2.2.LED警报. ................... . ..... ........................... ............................. .. (10) 4.2.3.电池容量........................ . . ..... ........................... ........................... (10) 4.2.4. 读数手动保持功能................. . ........................... ........................... (10) 4.2.5. 读数自动保持功能................ . . ........................... ........................... ......... . (10) 4.2.6. 自动关闭功能.............. .. . ..... ........................... ........................... .. (10) 4.2.7. 设置TPM 极限值....................... ....................... ....................... .. (10) 4.2.8.锁定/ 解锁T P M 极限值....................... ....................... ........ (11) 4.2.9. 仪器的配置....................... ....................... ....................... ....................... . (12) 4.2.10. 锁定/解锁配置模式... ................... ... ................... ... ................... ... (15) 5 测量.................. ... .................. ... .................. ... .................. ... .................. ... . (15) 5. 1 . 测量知识.......... ... ................ .......... ... ................ .......... ... ................ .......... .15 5.2. 执行测量.......... ... ............ .......... ... ............ .......... ... ............ .......... ... .. (16) 5.3. 仪器功能自测...... .......... ... ........ ...... .......... ... ........ ...... .......... ... ........ ...... ..17 6 仪器的维护..... ... ........ ...... ..... ... ........ ...... ......... ..... ... ........ ...... ......... ..... ... ..18 6.1. 更换电池.......................... .......................... .......................... .......................... ..18 6 . 2 . 清洗探头...................... ...................... ...................... ...................... (18) 6. 3 . 清洗外壳...................... ...................... ...................... ...................... . (18) 6.4. 标定/校准仪器.................... ........... .................... ........... .................... ........... ..18 7 常见问题和回答................ ........... ...... ................ ........... ...... ................ (18)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一览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一览表点击方法名称进入详细说明

19191151食用油中桐油的快速检测溶液变色定性;检出限0.5% 20201161食用油中大麻油的快速检测溶液变色定性;检出限9% 21211171食用油中巴豆油的快速检测溶液变色定性;检出限2.5% 22221181食用油中矿物油的快速检测浊度定性;检出限0.1% 23231191食用油中蓖麻油的快速检测离心变量定性;检出限5% 24241201生熟豆浆的快速检测速测管变色定性 25251202有毒扁豆的快速检测速测管变色定性 26262090变质水产品的快速检测酸度计定性判定 27272090变质肉的快速检测酸度计定性判定 28282172变质牛乳的快速筛查试液反应挂壁定性;判定是否≥18oT 29292178乳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速测管变色半定量;检出限0.5% 30302179乳品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浊度限量检测;限定值2.5mg/kg,L 31312091食品加工用水无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测量范围:0~1999μS/cm 3232S304食品加工用水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滴瓶”标准溶液滴定;检出线0.333mg/L 二.劣质食品与非法添加物快速检测项目 3312013水发水产品中甲醛的快速定性检测比色定性;检出限10mg/L 3422014水发水产品中甲醛的快速半定量检测比色半定量;线性范围0.25~10mg/L(kg) 3532015水发产品中工业碱的快速检测pH试纸或酸度计检测 3642016水发水产品中双氧水的快速检测试纸显色半定量;线性范围:100~1000ppm 3752022二氧化硫的快速检测“滴瓶”法检出限8ppm,比色法50ppm 3862031吊白块甲醛的快速检测速测管比色;线性范围0.25~10mg/L(kg) 3972041苏丹红等油溶性非食用色素的快速检测试纸快速层析定性;苏丹红检出限0.8mg/L 4082042水溶性非食用色素的快速检测脱脂羊毛吸色定性;孔雀石绿检出限10ug/mL

如何辨别食用油的优劣

如何辨别食用油的优劣 (一)、食用植物油的品质特性 1、胡麻油 胡麻油是以本地生产的胡麻籽为原料压榨制成。胡麻油按加工精炼程度不同,分为毛油和精炼油二种。毛油为褐黄色,精炼油为浅黄色。食用纯正胡麻油颜色红褐黄,透明清亮,有胡麻籽固有的特殊清香气味和滋味,富含亚麻油酸,无异味。油液颜色发黑、绿青的或有异味的,为掺人其它油脂。 2、花生油 优质花生油以花生仁为原料榨取而成。依精炼程度不同,颜色分为浅黄色、乳白色或淡橙黄色,油液清亮透明,具有花生的清香气味和滋味。温度低于摄氏12度以下时,花生油会发生凝固或半凝固现象,但稍加热即可溶化,油液清亮而透明。这是花生油的特性,也是区别花生油是否纯正的重要标志。选购桶装花生油时,应注意察看包装说明、保质期和质量安全认证标志等。 次质花生油一般呈黄色至橙黄色,油色暗淡稍混浊,有少量悬浮物,香味平淡,微有异味。掺假花生油,透明度较差。快速倒入杯中泛起的油花泡沫略带绿黄色或棕褐色,有时能闻到掺人油的气味。 3、芝麻油 芝麻油,又称麻油或香油。是以芝麻为原料压榨制成。依加工方式不同,分为机榨芝麻油和小磨香油两个品种。机榨芝麻油颜色为浅黄色、黄色和棕红色。小磨香油颜色深红,是炒熟的芝麻,经过研磨振荡而制成,油中保留有芝麻酚等呈香物质,有一种令人爽心的特殊香气。 (1)观其色:纯香油呈淡棕红色或红中带黄色,机榨香油比小磨香油颜色淡,在阳光下看纯香油,可见清澈透明。掺有菜籽油,则颜色发青,掺人棉籽油颜色呈黑红色。掺有酱油或其它杂质,会有油水分离或沉淀、混浊现象。 (2)闻其味:小磨香油香味醇厚、浓郁、独特;掺花生油加热后会起白色泡沫,有花生油味。掺豆油油花泡沫呈块状,类似肥皂沫,有豆腥味。掺菜籽油发粘,有菜籽油味。 (3)辨油花:用筷子蘸一滴香油,滴到平静的凉水面上,纯香油会呈现出薄薄的一层无色透明的大油花,而后凝成若干个细小的油珠。掺假香油的油花较小而且厚,不易扩散。

加强包装饮用水、食用油质量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最新)

加强包装饮用水、食用油质量安全管理 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包装饮用水、食用油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市场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包装饮用水、食用油质量安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包装饮用水、食用油的违法行为,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市局延市食药监函(X)38号《加强包装饮用水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延市食药监发(X)30号《食用油生产经营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区局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包装饮用水、食用油质量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整治目标 通过组织包装饮用水、食用油专项整治工作,督促包装饮用水、食用油生产企业,对照细则进行全面自查,认真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依法进行生产销售。坚决遏制“地沟油”“餐厨废弃油”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油脂及不合格包装饮用水流入市场等突出问题,有效管控包装饮用水、食用油生产流通环节,进一步完善市场有效监管机制,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包装饮用水、食用油消费安全。 二、整治的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源头查清,严把生产加工关。 1、严把包装饮用水、食用油生产加工主体准入关;坚决依法取

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包装饮用水、食用油的违法行为,规范和净化包装饮用水、食用油生产加工市场环境。 2、各乡镇、街道办食药所全面开展对包装饮用水、食用油生产加工单位的监督检查,一是督促包装饮用水、食用油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规定,开展包装饮用水、食用油生产企业的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通过现场查看厂区环境、车间布局、设备状态、制度记录等方式,综合评估企业能否保持良好可持续生产条件,对有制度不执行、有设备不开启、有风险不控制、有问题不整改、有整改不彻底的企业,根据情节,依法采取限期整改、经济处罚、停业整顿直至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三是查看企业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情况,是否按照标准工艺进行生产,是否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产品出厂是否做到批批检验。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制度建立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格、记录内容不完整等主体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依法责令进行整改。对于不能持续保持取证条件的,依法撤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四是查看产品标签是否符合规定:严查虚假标注厂名厂址、以及“分装企业”未标“分装”字样。食用油生产企业中转基因产品是否明示,调和油是否按顺序明示配料,产品名称是否合格,是否明示等级等,依法严厉查处食品生产者使用“地沟油”或其他来路不明植物油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以及记录内容不真实不完善等违法行为;五是查看对生产加工的肉类废弃物或者检验不合格畜禽产品处理情况,是否按照规范化无害化处理肉类加工废弃物,确

食用油等级分类标准

食用油等级分类标准 市面上出售的食用油根据品相的不同,可分为很多等级,但是对于普通卖家来说,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判断,所以我们应该对油品的等级有一些了解,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智的选择食用油的种类。一般食用油的等级都会在油桶外部有所标注,细心的人会有所关注。那么,食用油等级分类标准是怎样的? 一、食用油的选购: 购买食用油的时候: 一要看等级,根据最新的标准食用油分为4个等级,第四级为最低等级; 二要看产地,主要是指产品的原料生产地; 三要看原料,即是否是转基因原料; 四要看生产工艺,即该食用油属“压榨法”生产的还是“浸出法”生产的,压榨油能够保持原料原有营养成分且油的品质比较纯。 二、食用油的色泽:品质好的豆油为深黄色,一般的为淡黄色;菜籽油为黄中带点绿或金黄色;花生油为淡黄色或浅橙色,棉籽油为淡黄色。 气味:用手指沾一点油,抹在手掌心,搓后闻其气味,品质好的油,应视品种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应有其他的异味。 透明度: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质量就好。好的植物油,经静置24小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

滋味:用筷子沾上一点油放入嘴里,不应有苦涩、焦臭、酸败的异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食用油里面总有“因油而异”的个别情况。色拉油应是清澈透明、无色或淡黄色,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呈半透明的淡黄色至橙黄色,麻油则是橙黄色或棕色。大豆、菜籽、花生仁、芝麻等经初步处理得到的是毛油,色泽深、浑浊、不宜食用,如果植物油透明度差、黏度变大、有气泡,常是变质的象征。花生油在冬天低温时会凝固成不透明状,这是正常的现象,鉴别时应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食用量有所不同。如寒冬季节体内需要多产热量来保暖。而盛夏,由于天气酷热,食欲往往不好,加上因出汗饮水多冲淡了胃液,消化功能低,就应该少吃。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安全抽检实施细则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安全抽检实施细则 1 食用植物油 1.1 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食用植物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产品范围包括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棕榈油、棕榈仁油、玉米油、米糠油、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核桃油、红花籽油、葡萄籽油、花椒籽油、椰子油、杏仁油、食用调和油、煎炸过程用油等。 1.2 产品种类 产品种类见表2-1。 表2-1 产品种类 大类名称产品种类名称 压榨花生油 花生油 浸出花生油 压榨大豆油 大豆油 浸出大豆油 菜籽油压榨菜籽油

浸出菜籽油 压榨棉籽油 棉籽油 浸出棉籽油 芝麻香油 芝麻油 成品芝麻油 压榨成品亚麻籽油亚麻籽油 浸出成品亚麻籽油 压榨葵花籽油葵花籽油 浸出葵花籽油 压榨油茶籽油油茶籽油 浸出油茶籽油 成品棕榈油 棕榈油 成品分提棕榈油棕榈仁油精炼棕榈仁油 压榨玉米油 玉米油 浸出玉米油 压榨米糠油 米糠油 浸出米糠油 压榨核桃油 核桃油 浸出核桃油

压榨红花籽油 红花籽油 浸出红花籽油 葡萄籽油/ 压榨花椒籽油 花椒籽油 浸出花椒籽油 橄榄油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 油橄榄果渣油 椰子油/ 杏仁油/ 食用调和油/ 煎炸过程用油/ 1.3 检验依据 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 1534 花生油 GB 1535 大豆油 GB 1536 菜籽油 GB 1537 棉籽油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T 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GB/T 5009.27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GB/T 5009.30 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测定 GB/T 5009.32 油脂中没食子酸丙酯(PG)测定 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009.14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 GB/T 5009.202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 GB/T 5524 动植物油脂扦样

常见食用油种类及功效盘点

常见食用油种类及功效盘点 常见食用油有哪些种类,各自有什么功效?如何挑选优质食用油,避免遭遇地沟油?让我们一起了解关于食用油的不得不知道的营养秘密。 常见植物油种类及功效 我国将食用油按品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级为最低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和二级油,食用油外包装上仅标注“烹调油”、“色拉油”等含糊词汇的将被禁止。市场上的食用油种类繁多,但所有的食用油按生产工艺区分只有两种,即物理压榨油和化学浸出油。两者只是油脂制取工艺不同,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脂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就是安全的食用油,消费者都可以放心食用。下面介绍几种市场上常见的植物油。 1.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花生油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宝宝如果缺锌,就会出现发育不良,智力缺陷等症状,而花生油中所含有的脑磷脂、卵磷脂和胆碱也可以有效地改善记忆力,对宝宝的智力开发益处多多。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200℃以下的高温皆可。 2.菜子油 菜子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子油中含花生酸0.4%~l.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子油消化吸收率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子油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子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子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苷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3.芝麻油(香油) 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为原料制取的油品。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