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的解剖

三角肌的解剖
三角肌的解剖

三角肌的解剖

三角肌

部位:肩部皮下,呈倒三角形。

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前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和内旋;中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伸、水平伸和外旋;整体收缩,可使肩关节外展。

肩外侧经三角肌入路

1、适应症 前外侧入路可被用来治疗各种肱骨近端骨折。 尤其是用来进行髓内钉及大结节处骨折的接骨术(A1骨折)。当行微创接骨术也建议用此入路。 将三角肌分成三个部分,这个切口位于锁骨(第1部分)和肩峰(第2部分)之间的三角肌部分,如图示。 根据骨折的形态及设定的手术方式,皮肤的切口可做不同程度的延长,但是都不可以超过肩峰远端5cm,以为了保护腋神经。 2、解剖: 神经血管结构 腋神经的走行必须牢记。 备注:腋神经前运动支在肩峰外侧缘远端约6cm处水平经过肱骨。这个距离一般没有变异。

3、这种入路使用了一个相对无血管的平面,远离旋肱前后动脉。

4、皮肤切口 解剖标志 肩外侧经三角肌入路的解剖标志是: A) 肩峰外侧缘 B) 肱骨干近端侧方 这些标志很容易触及。

5、皮肤切口 腋神经 开皮之前,先标记出切口远端的界限,位于肩峰下5cm,即腋神经以上1cm处。 如果行微创接骨术,钢板要在腋神经的下面通过,在第1条线下方2cm处绘制第2条线,在肱骨外侧,两条线之间就是危险区域。

6、皮肤切口 从肩峰远端5cm肱骨外侧缘,做皮肤切口,与肱骨轴平行。

7、前内侧肌间隙的显露 三头肌前内侧肌间隙的显露:在其肌纤维的前部及内侧部。劈开肌间隙,沿着三角肌纤维走行,可以得到一个出血少的入路至下方结构。 要达到最清楚的暴露,分割三角肌近端达肩峰的边缘,远端不要超过肩峰下5cm,以避免损伤腋神经及使三角肌前部瘫痪。 在切口远端,可用手指在三角肌的深面触及腋神经,以确定其位置。这支神经绕着肱骨近端走行半周,从肩峰外侧插入三角肌。 如果三头肌下方的滑囊有血块形成,可能需要切除,以为了显露肱骨头。 提示:预置保护缝线 为了保护腋神经在远端游离出来,可预置缝线于劈开的三角肌下缘,可防止术中过于劈开三角肌。

《人体解剖学》_第三节 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角肌区_中医世家

《人体解剖学》 > 第五章上肢 第三节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角肌区 项部上方以上项线与头部分界;前方以斜方肌前缘与颈部分界;腰背部外侧缘为腋后线的延线;第12肋为腰部与背部的分界。 本区重要的体表标志有枕外隆突,第6颈椎以下各椎骨的棘突,以及其它常用作定位的标志;在直立两上肢垂于体侧时,两侧肩胛冈内侧端连线,通过第三胸椎棘突;两侧肩胛下角连线,横过第7胸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经过第4腰椎棘突。 一、皮肤和浅筋膜 项背部皮肤较厚,浅筋膜致密,并有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腰部的浅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间有丰富的脂肪组织。 项部的皮神经主要由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分布。枕大神经greateroccipital nerve 是第二项神经后支的皮支,较粗大,在上项线高度穿斜方肌及深筋膜浅出,分支分布于枕部皮肤,第三枕神经thirdoccipital nerve是第三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项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 背部的皮神经为胸神经后支的皮支,上半部者在靠近正中线的两侧穿出斜方肌至皮下,下半部者则距正中线约4~5厘米处穿出(图5-7)。

图5-7 背部浅层结构 腰部的皮神经来自第1~3腰神经后支,它们从骶棘肌外侧缘穿出深筋膜,除分支布于腰部外,主支越过髂嵴,分布臂上部皮肤,叫做臂上皮神经(已见于臂部解剖)。 与上述皮神经伴行尚有细小的动脉支,它们是肋间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 二、深筋膜 1.项部深筋膜 项部深筋膜包绕项部的浅层肌和深层肌,与颈部深筋膜相续。 2.腰背部深筋膜 腰背部深筋膜叫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可分为三层。浅层最厚,位于骶棘肌的表面,背阔肌和下后锯肌的深面,向上与项部深筋膜相续,向下附于髂嵴和骶骨背面;中层位于骶棘肌深面,即骶棘肌与腰方肌之间,在骶棘肌外侧缘处,与浅层愈合,共同形成包绕骶棘肌的筋膜鞘,同时为背阔肌和腹内斜肌、腹横肌腱提供了广阔的起点;深层较薄弱,复于腰方肌的前面,叫做腰方肌筋膜,属于腹内筋膜的一部分。

肩关节解剖

【解剖要点】 肩关节是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组成,故又叫肩肱关节。因为肱骨头较大,呈球形,关节盂浅而小,仅包绕肱骨头的1/3,关节囊薄而松弛,所以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而又最灵活的关节,它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以及环转等运动。但肩关节的这个结构上的特点虽然保证了它的灵活性,但它的牢固稳定性都较其他关节为差,是全身大关节中结构最不稳固的关节。最常见的是向肩关节的前下脱位,因为肩关节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连于其间的喙肩韧带,可以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肩关节的前、后、上部都有肌肉、肌腱与关节囊纤维层愈合,增强了其牢固性。而只有关节囊的前下部没有肌肉、肌腱的增强,这是肩关节的一个薄弱区。因此当上肢外展时,在外力作用下或跌倒时,如上肢外展外旋后伸着地,肱骨头可冲破关节囊前下方的薄弱区,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关节前脱位。这时患肩塌陷,失去圆形隆起的轮廓,形成所谓的“方肩”。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为:前臂上举180°、内收45°、外展90°、外旋60°、前屈90°、后伸45°、内旋90°,加之肩关节的活动是以胸锁关节为支点,以锁骨为杠杆,因此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又可因“肩胸关节”的活动而增加。肩关节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肩部易发生如上所述的疾患。 【肩周肌肉及其功能】 前锯肌:使肩胛骨外展及外旋(胸长神经)。 斜方肌:使肩胛骨内收及外旋(副神经)。 菱形肌:使肩胛骨内收及内旋(肩胛背神经)o 胸小肌:使肩胛骨外角下降及内旋(胸前内侧神经)。 提肩胛肌:使肩胛骨内旋(肩胛背神经)。 锁骨下肌:是帮助稳定胸锁关节(上干支)。 三角肌:使肩外展,前屈内旋及后伸外旋肩关节(腋神经)。 岗上肌:协助三角肌外展肩关节(肩胛上神经)。 岗下肌:使肩关节外旋(肩胛上神经)。 小圆肌:使肩关节外旋及内收(腋神经)。 肩胛下肌:使肩关节内旋(肩胛下神经)。 大圆肌:使肩关节内旋、后伸及内收(肩胛下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