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历史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历史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历史教学

第五讲讲稿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汪建红

大家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学习逐渐在历史教学中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我们这一讲的就专门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历史教学进行讨论。

最近,苏州市景范中学历史教研组在学校支持下,加入到华师大C20慕课联盟,开发了一些微课资源,实现了课堂翻转。

听课时,感慨很多。十年前,我在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担任初中历史教学,也曾搞过一阵子网络教学,当时我们用frortpage、dreamweave自己制作网页、建立专题学习小网站,这是当时的一节网络课课件《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P2)利用Frontpage制作成一系列网页,再链接成了一个学习网站,分为学习目标、学习指南、探究学习、专题研讨、自我检测、资源共享几个栏目,每个栏目下又有一些内容,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链接,通过点击进入,如学习目标下有知、情、意,分别指代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习指南中列出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并设置了一些问题导引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栏目主要就某些重要的知识点,给出相应的介绍,你看,随意点击“斯巴达”“雅典”,都有相应的链接,有图有文字还有简要课件,便于学生对生疏的或感兴趣的知识进行了解阅读,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进入专题进行研讨,大家进入“讨论区”“聊天室”“辩论会”中进行讨论,由于当时学校没有相应的平台,我就把它链接到我的微博上,网络教室中学生通过“我要参加”进入其间发表言论、观点、看法,也有提出问题的。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有极个别学生不仅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还在课后回家后进行了留言。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我们还以“自我检测”的形式设置了“把握知识”“提高能力”“延伸拓展”“会考演练”等四个层次的检测,记得,当时学校信息处一位很钻研的老师——杜奕为此专门编制了一个ASP即时反馈的测评程序软件,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客观题得到了即时的反馈统计。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资源共享栏目开出了“文本资料”、“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等若干资源供学生阅读参考。当时我们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建立了这样专题学习网站,是为了体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克服PPT演示文稿中教师强烈的导向性。当时这个做法是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他们认为:网站专题明确,资料丰富,导航功能强大,学生可以在此引导下进入自主的专题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平等性、参与性。设想总是很理想的,只是现实并不乐观。当时苏州市二十六中学尚属于边缘性学校,只有两个网络教室,主要是用于信息技术课,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科的需要,而且绝大部分同学家里是不能上网,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Apad等,这样的课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当时的实验只是掀起过了一点点涟漪,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最后只能是浅尝辄止。

时过境迁了,如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学校在硬件软件齐头并进。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也有了巨大的空间。

如今一个新名词,“翻转课堂”,横空出世。2007年自“林地公园”高中创设以来很快风靡全球,2012年传入我国,苏州市从去年开始也有所行动,景范中学就是率先加入此行列的先锋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类似的实践。

我了解了一下翻转课堂的定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有的从教学结构、有的从教学形态,更多的是从教学模式上出发,结合我们讲座的特点,我比较认同第三种观点,这

是一种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再造教学时空。

“翻转课堂”可以具体为: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资源的了解,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在这里,信息化环境是前提,教师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是关键。“信息化环境”这已经不成问题,如今已经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各种智能手机、Ipad、平板等移动设备已经相当普及,且强大的光纤接入,网络全覆盖已不再是难事,校园,社区、家庭,可以说是无网不入,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

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建设,授课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精心制作教学微视频。以便于学生课前学习了解,这就涉及到一些微课制作了。

华师大专门开设了《微课程设计与应用》,不少老师选修学习了。百度中也可查到华师大《微视频制作》方法指导。

微视频制作的工具很多,可以借助外部设备,如DV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视频摄像头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摄录。而比较简单地就是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7、Snagit、Cyberlink Youcam等软件,录制PPT、Word、白板等各种形式呈现的教学过程,这些软件不但有录制屏幕演示的功能同时还能录制声音,录制后自动生成视频格式,后期,还可对其进行必要的编辑和优化,如添加文字等,这种录制方法是投入少,设备简单,除却电脑、演示文稿外,只需加一个带话筒的耳麦;限制小,只需安静的录制环境,是目前大家使用较多的。华师大技术指导课程应该有相应的介绍。

在此,我将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相关案例谈谈历史学科微视频制作的要求。我们不妨参照“评价标准的5项指标”

首先,我们要确立一个明确意识:微视频必须立足于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技术是为教学助力的嘛!这是微课设计的基点。因此,从选题时,就必须认真研究: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一般微课程针对是具体的某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通常是学习中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自主学习时,很难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讲述。此乃微视频的聚焦性。

1. 聚焦。比如张智清老师的《孝文帝迁都》,这是《孝文帝改革》一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P7)大家都知道孝文帝之所以要“迁都”,就是想要通过政治重心的南移,来促进鲜卑族的汉化,并藉此摆脱旧势力的羁绊,减少改革的阻力,从而获得更多地汉族地主的支持,更大范围内地接触汉文化,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发展,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简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最佳黄金时段在10分钟内,这就要求我们的微课程时间不能太长,微视频制作要求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张智清老师的《孝文帝迁都》时长为:5分19秒,张老师以亲切的话外音,旁征博引地介绍了迁都的原因、过程及最后的结果。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故事尤其生动,学生自然兴趣盎然。视频短小精悍,却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3. 清晰:微视频要求画面布局合理,成像清楚不模糊,教师语言规范吐齿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

4. 技术:我们在交流中一直强调信息技术是手段,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利器,因此我们忌讳滥用

技术,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做法。

5. 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技术创新;教学中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促进理解学习内容。

综合起来,微课具有这样四个特点……由微课到翻转课堂就比较简单了。

微视频拍摄成功后,便可上传至校园平台,布置学生进行课前自习。然而这种在线的自我学习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为了便于了解,每个专题视频都配有在线测试题,也有些是直接发放的纸质的测试题,相当于“导学案”,学生带着问题自习,指向性非常明确。

然而在线的自主学习还是很难取代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5月9日景范中学高陆老师的《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由课外走到课上,让我们了解到学生在课前学习之后,课堂还

可以做些什么。(案例:翻转课堂: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课前同学们通过学校微课平台上观看了微视频,在10分45秒的微视频中高老师将本课的脉络进行了简单的梳导,内容丰富,既有激趣的动态视频《水浒传》选辑,更有大量的史料,图文并茂地对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以及休闲娱乐生活进行了相应的介绍。课前通过这个简短的视频,以及教材内容的阅读,学生已然对本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有了具体而形象的了解,对本课的知识脉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他们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书,进行了相应的“知识梳理”。

课堂上高老师首先根据微课客户端中所反映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讲评后,呈现出有视频和教材中所没有的新材料《清明上河图》,创设了新的情境,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读这个新材料,换个视角回顾所学内容。

高老师根据画面鉴赏的一般顺序,让同学们分六个小组,要求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从1.生活空间,2.生活时间,3.生活场所,4.生活方式,5.生活元素,6.生活供给等六个维度探寻北宋社会生活的风貌。学生人手一个Apad,上有《清明上河图》,可以细化放大,为了帮助学生更迅速的阅读,图片中还对重点区域进行了标注和提示性的问题,各个小组根据任务对所给的图片进行仔细的观察讨论,最后推出一个小组发言人。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完成了课件中的表格。并顺利推导出两宋社会风貌万千气象的原因。课堂从微观到宏观,构建起知识的整体框架:两宋时期,有两大时代特征——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民族的交往与融合,导致了文化多元。于是造就了宋代社会风貌的万千气象。

从翻转课堂的实践观察中,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互助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自主化,知识的内化,时空翻转了;课堂主要目标是知识的深化;课堂成了是交流、分享、展示的舞台。

由特定知识点的微课到翻转课堂,继之,将发展为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课程——MOOC。我想这是云时代下的必然趋势。尽管目前我们还无法驾驭开发慕课,但是,大家精心制作的微课程,必将充实我们的资源库。如果有更多的教师投身进来,必将优化我们的教学;通过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优质均衡的教育指日可待。退一步讲,我们也许无法自己去开发,依然可以尽享慕课带给我们的实惠,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进修学习继续教育,我乐此不疲!

考虑到地区学校发展的不均衡性,有些学校目前没有相应的平台,没有相关的系统,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呀?事实上借助于公共平台来进行的互动,比比皆是。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电话联系外,大家通过QQ、微信、微博、e-mail、Msn等不是经常联系吗?我们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平台除了家校路路通外还有QQ群、微信群,联系不要太密切哟!

网络环境下,学生拥有各种智能移动设备,沟通交流无阻碍。既如此,我们何不进行基于QQ群的教学尝试呢?创设学习群体、上传学习资源、建立讨论组、进行专题讨论,还可以籍此上传作业,我的班级前不久还曾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过一些电脑小报的制作。通过QQ群共享向我的小学友们下达任务书……他们制作成功后再通过QQ或在线或离线或以邮件地形式将小报上传给我。而我在打开之后发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可真高,比如电子小报制作,有的在Word中编辑,有的以PS软件制作,周乐萍同学就利用课间在手机中制成。

你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活动开展是容易实现的。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妨进行大胆的尝试,初三教材(上)就有《古代世界文化之旅》《我看拿破仑》《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等活动课,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的主题探究,活动中要求同学们通过网上查找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和音乐资料等,以便形成用历史资料来支持论点的论证能力。如今学

生信息技术水平那么熟练,何不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资料收集建成一个专题网站相当于资源库。

史学家陈寅恪说“一代之学术, 必有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新材料, 以研求问题, 则为此时代之新潮流。”,我说:教育信息化已成锐不可挡的潮流,我们何不顺应这个潮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料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实现教育的跨越呢!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教学论文历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信息将渗透和贯穿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为增强学生的现代科学技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开设网络信息实验班。网络信息实验班的教室与普通教室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开放式多功能网络教室,里面设有液晶投影仪、实物展台、DVD、音响设备等,教室的功能将由纯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转化。教室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布局,每个小组六人,围成一圈,每人一台电脑。一、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造了条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均是在过去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从“时”来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由于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对历史知识感到难以理解与掌握的状况;从“空间”而言,指的是地理“空间”,也就是历史地理,而初一学生又往往缺乏空间概念,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互联网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它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能使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历史的丛林”中进行真情体验。历史上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欣赏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等,亲身去感受那些风雨如晦的岁月,以激励斗志、陶冶情操。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内心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它创设的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不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而是让学生自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随着信息化水准的提升和世界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但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点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实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体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个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个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能够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很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实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够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实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实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 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升兴趣,增强感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能够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对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实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水平,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②但是传统教学因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的补充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如《保护大自然》一课,教师能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环保网站,实行在线收集资料,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水平和自学水平。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

历史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案例设计(同名9165)

历史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案例设计 (810200)青海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陈延林 【摘要】将信息技术优势应用于课程教学,正日益成为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其优势所在,令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耳目一新,颇具诱惑力。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也是现代历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为例,扼要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历史教学的一些实际经验,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案例设计;信息技术;历史教学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教育和学习。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的变革。本人结合近几年在具体历史教学实践中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及实现方法提出一些个人的经验和体会,以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历史教学的认识理念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宗教、艺术、科技、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等。面对纷繁庞杂的史料,如何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就成了历史教学工作者一直追求的梦想。应当注意的是,历史知识的过去性、不可再现性、具体性、因果联系性等特征是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性是相对应的。历史过程发生以后便事过境迁,过眼烟云,是一个包含复杂关系、具有丰富形态和情感变化的有机整体,我们无法亲身经历和体验,这是历史教学面临的难题之一。我们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间接的历史材料(历史遗址、历史文物、文字记载、照片以及实录性的音像材料等)来认识历史过程,但又不是所有的历史材料都能接触到的,而且,历史过程是通过具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又包含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条件等要素,并不是单纯、机械枯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基于网络技术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现代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网络化教学突飞猛进,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产生了影响,如何使网络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优势,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设计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质与量的要求,信息技术逐步走入课堂。 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开放的课程,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使知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教学环境从课堂的狭窄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广阔社会问题,并提供多种教学选择,强调社会实践。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如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微小的细节扩大化,复杂的演示简单化,但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就必须对网络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得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将以网络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将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形成基于网络技术的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原则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与网络双重环境下进行的,它的优点表现为: 1、海量的信息资源,这是网络技术鲜明的特点之一。互联网各个终端

硬盘中的各类信息,配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网络中许多超媒体百科全书,配合网络信息可便捷检索的特点,互联网构成了史无前例的互型信息资源库,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使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历史与社会》学科,互联网上众多的历史、地理网站,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宏观从整个社会,微观到某个国家、地区,无不包括。 2、网络教学中,双向交互式的建构,多种交流手段的运用,易于组织、管理,并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所以,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为新的教学过程,教师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3、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科进行网络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广阔社会社会空间,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活动形式多样,如总结网上信息,争论相关内容,思考怎样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证明课程中的观点,对同学的想法做出反应,对比相关的网站信息,总结课堂活动的方方面面等,有利于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等,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生变化。 4、基于网络技术的课堂教学,网络等教学媒体不再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教与学的基本工具,如何利用网络获取更广泛的知识信息,如何利用媒体进行交流、反馈,如何利用媒体来自身的知识等等,都需要学生不仅懂得运用知识,也要懂得运用网络这个工具,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2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究黄麓蓉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究黄麓蓉 摘要:高中历史作为高中学生的学习重点,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新 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们的成绩,还需要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善了当前的教学形式,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能够提高学生们的 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本文围绕网 络背景对高中历史教学做出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高中历史;网络环境;教 学实践引言:在2020年初阶段一场疫情打破了原有的沉静,疫情的出现不仅给 我国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还严重影响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在长期疫情的情 况下学生们只能被迫在家中通过线上开展教育工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 教育行业奠定了基础,利用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融入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提高课 堂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不过线上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 所不同,不论是教学环境、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方式都做出了转变,因此,教师需 要及时转变自身的理念与想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线上的教学策略。一、 利用线上媒体,开展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它通过情境再 现为学生们呈现一种学习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更好的 融入学习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信息, 在具体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此提高学生们 的实质学习效果。例如,在高中历史中学习“古希腊文化”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 借助线上的软件开展,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们,“若你是公元430年雅典的一名公 民你可以具备哪些权利,还会向上级提出什么要求”。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教学软件通过分屏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在软件上设定一定的关 键词或图片进行提示,让学生们通过提示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以及解决方法。学生 们利用图片以及教材上的内容对教师的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虽然只是线上教学,但是同样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在线上展开探讨,从而认识到 民主政治对当代的影响,以此提高教学的实质效果。在当前疫情的影响下,教学 氛围和教学环境都与以往不太一样,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感受,通过有 效的教学手段将他们带入学习氛围之中,从而感受历史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二、利用信息手段,提高学生们的知识容量高中历史知识内容比较杂乱, 而且知识点也比较多,再加之历史事件跨越比较多,虽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学 习能力,但是仍学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且试卷内容还有较多的一些扩展的知识内容,这对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比较高,复习的过程中也很难找到头绪,从而使得学 生们的学习效果比较差。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帮助学生们整合相应的 知识内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节省大量的整理时间,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君主专制制度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 进行整合,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根据时间完善相应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们对内 容进行深度理解。因为文章内容包含较多的朝代以及君主建立的制度,包括一些 其他制度,这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相对比较困难。教师可以根据时间帮助学生们绘 制一个时间表格,从而加深学生们对知识内容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形 成一个思维导图,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展开 复习。三、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被迫在线 上展开教学,但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仍然是课堂的主角,培 养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应该合理的筛选教学资源。当前网络的教学资源 相对比较丰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学会整合与利用,从而收集一些有用的教学

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佚名 2008-6-24 来源:教学论文网 牛广芬 当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 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 方式,教育也发生着巨大变革。陈至立部长为此撰文指出:“现代教育技 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位 置。”因此,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是势在必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发 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媒体网络化交互式教学阶段。网络化教学是利用计算机 作为工具、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崭 新的教学方式。为此,对如何进行网络化教学、实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 主学习,我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网络环境下的常规课堂教学 网络化课程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CAI可以说 是教师实施传统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服务对象重点是教师;网络化课程 体现着建构主义思想,注重的是学习环境要素的提供,服务对象重点是学 生。学习者将处于某种情境,通过和他人交流协商,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表 达,来完成意义建构。其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自身 原有的结构,对外界提供的信息主动的建构知识。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 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问题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环境下的常规历史课堂教 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的基本步骤是:①教师精心设置学习内容。设置 的原则是在包含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补充外延性知识。(即和教学内容 相关的历史概念、人物、事件等丰富的课外知识及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②通过超文本的方式,令目标知识(新知识)和相关问题的预备性知识(旧 知识)以及伴随性知识(学生随机产生的多种问题)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净化网络环境_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论文

净化网络环境_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论文 摘要: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向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 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和教学 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愿 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那“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就成为中学历史教 师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亲身经历的一堂优质课教学,结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 就如何实现远程网络教育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整合,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粗 浅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历史教学反思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WEI(Web—Based Instruction基于)正在学校悄然兴起,WBI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 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 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组织者、 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诸要素,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的目的”。由此,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两方面进行,课程 表现形式是通过网页用超链接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教学表现。 例如我在参加泸州市现代远程教育基于网络环境下优质课竞赛中选择了教学《红军长征》这一课时,我利用Flash及DW制作的《红军长征》的课件,包括教学目标、思考问题、文本资料、图形资料、媒体播放、课后练习、BBS等,网页之间用超链接的方式链接。并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 程资源有:讨论论题、疑问及解答、课程辅助资源、测验试题、自主学习活动、相关链接等。学生可以利用BBS(论坛)、协作(交互性)、意义建构(知识网络),教学以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此,网络技术、超媒体的优势最适合建立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次基于网络环境优质课竞赛,我对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心 得与体会,在此提出与同行共勉。 一、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的优势与成效 通过对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产生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几点体会与大家共飨,总结如下: 1、网络资源进入课堂优于以前的单纯的课件进入课堂,更有利于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案例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如何将网络环境的优势与社会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是社会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工业革命》的教学为例,总结了网络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并提出了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网络环境;网络资源;社会教学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教师的教育和学习。网络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的变革。网络环境下《工业革命》的教学片段。下面以《工业革命》一章节为例,说明在社会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教学设计。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使用自制的《工业革命》课件(事先制成放在计算机上),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肖像和机器工具,如瓦特、史蒂芬逊以及蒸汽机、火车机头、早期的汽船等,使学生对这一时期有感性认识,激发其好奇心,进而产生学习动力。2.确定目标与主题根据这一章节的内容特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主要问题:工业革命,就是用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1)了解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成果。(2)掌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试比较研究美、法、德国等其它国家工业革命的特点。(3)掌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搜集资料、自主探索明确了本章节的学习要点,学生就可以对所要调研的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学生在计算机上自主探索)。4.网上协作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回到学习小组协商讨论交流。教师要考虑稍高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通过提问来引导组织学生的整个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讨论、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阅读他人的反馈意见,对自己的思想、信念、感觉和现有知识质疑,参照他人的学习过程来完善自己,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看到问题的不同解决途径,开阔视野。5.网上小结协作讨论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结。小结可以是学生(或学习小组)的电子文稿,亦可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化的交流报告,后附有教师的评价和点评。这种学习模式既有个人的自主学习,又有小组的研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三、网络环境下

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历史教学

第五讲讲稿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汪建红 大家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学习逐渐在历史教学中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我们这一讲的就专门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历史教学进行讨论。 最近,苏州市景范中学历史教研组在学校支持下,加入到华师大C20慕课联盟,开发了一些微课资源,实现了课堂翻转。 听课时,感慨很多。十年前,我在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担任初中历史教学,也曾搞过一阵子网络教学,当时我们用frortpage、dreamweave自己制作网页、建立专题学习小网站,这是当时的一节网络课课件《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P2)利用Frontpage制作成一系列网页,再链接成了一个学习网站,分为学习目标、学习指南、探究学习、专题研讨、自我检测、资源共享几个栏目,每个栏目下又有一些内容,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链接,通过点击进入,如学习目标下有知、情、意,分别指代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习指南中列出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并设置了一些问题导引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栏目主要就某些重要的知识点,给出相应的介绍,你看,随意点击“斯巴达”“雅典”,都有相应的链接,有图有文字还有简要课件,便于学生对生疏的或感兴趣的知识进行了解阅读,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进入专题进行研讨,大家进入“讨论区”“聊天室”“辩论会”中进行讨论,由于当时学校没有相应的平台,我就把它链接到我的微博上,网络教室中学生通过“我要参加”进入其间发表言论、观点、看法,也有提出问题的。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有极个别学生不仅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还在课后回家后进行了留言。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我们还以“自我检测”的形式设置了“把握知识”“提高能力”“延伸拓展”“会考演练”等四个层次的检测,记得,当时学校信息处一位很钻研的老师——杜奕为此专门编制了一个ASP即时反馈的测评程序软件,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客观题得到了即时的反馈统计。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资源共享栏目开出了“文本资料”、“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等若干资源供学生阅读参考。当时我们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建立了这样专题学习网站,是为了体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克服PPT演示文稿中教师强烈的导向性。当时这个做法是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他们认为:网站专题明确,资料丰富,导航功能强大,学生可以在此引导下进入自主的专题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平等性、参与性。设想总是很理想的,只是现实并不乐观。当时苏州市二十六中学尚属于边缘性学校,只有两个网络教室,主要是用于信息技术课,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科的需要,而且绝大部分同学家里是不能上网,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Apad等,这样的课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当时的实验只是掀起过了一点点涟漪,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最后只能是浅尝辄止。 时过境迁了,如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学校在硬件软件齐头并进。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也有了巨大的空间。 如今一个新名词,“翻转课堂”,横空出世。2007年自“林地公园”高中创设以来很快风靡全球,2012年传入我国,苏州市从去年开始也有所行动,景范中学就是率先加入此行列的先锋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类似的实践。 我了解了一下翻转课堂的定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有的从教学结构、有的从教学形态,更多的是从教学模式上出发,结合我们讲座的特点,我比较认同第三种观点,这 是一种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再造教学时空。

农村中学网络环境下历史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

农村中学网络环境下历史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 作者:李根 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8期 【摘要】在历史学科网络教学过程中,以最佳的教学策略,把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与历史学科内容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协作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网络环境;农村历史教学;操作流程;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是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学习、协作互动的有效途径,也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重复性,历史是过去了的人和事,它不可能象物理实验那样让我们直接去体验,我们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来认识历史。但这些历史资料又不可能让学习者全面地接触到,而历史学习者又必须全面地认识历史,这就成了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环境教学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我们可利用网络环境将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的图片、录像片等转化为数字电影模式的文件,并配以解说或录音,可以模拟出需要的情景用于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仿真实体验,这就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在整合方法上,强调…融合一体?;在教学效果上,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初中历史课程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客体的承担者”。而教师则“…退位?到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一、操作流程 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网络环境下历史课程“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为: 教师:创设情境→呈现任务→启发指导→展示成果→激励评价 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究→协作互动→递交成果→客观评价 现以《红军的长征》的教学活动为例予以说明。 1.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能否在上课伊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就得看他的课堂导入如何了。在上课伊始,学生一打开课件,呈现在眼前的就是“长征”二字和体现着长征精神的画面。点击“导入新课”,呈现的是《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高密市向阳中学王建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网络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恰当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而且能突出教学内容的“新、活”与形式“生动、鲜明”的特点。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特的影音效果、方便的网上交流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将新课程与网络教学融合在一起,进行大胆的探索实践,现将几点做法写下来,以求教于教育界的专家和前辈。 一、网络技术帮助我们突破教材的束缚,推动自主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2001年,我校在高密率先建起了校园网络,为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提供了可能;广大教师通过自学和培训,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技术,为师生之间的网络交流提供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展示材料及时、直观、生动的特点,不仅能有效的打破课本内容的时空局限,克服教材内容过于精悍的特点,而且能在扩大知识容量的同时,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走进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华师大版新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课中设计了一道“课外议论”思考题:“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你对哪位皇帝评分最高?”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拘泥于课本要求,而是设计了一篇历史小论文《千古一帝,谁为最》,要求学生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方式,评出中国历史上的哪个皇帝可以称为“千古一帝”。图书室中有

“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450410.html, “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赵基荣 来源:《求知导刊》2020年第09期 摘要:目前的历史教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当前的历史教学注重互联网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文章以《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为例,提出“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方法,通过互联网的辅助教学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参与感。 关键词:“互联网+”;学习动力;初中历史教学 在2014年,相关的教育部门就提出了在初中教学中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提高自身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他们成长为新一代的奋发青年。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和互联网的结合,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升入高中后的文理科分配情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有关历史知识教学的时候,应该着重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学习状态,多角度分析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初中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对于他们的教学要具有一定的新气象。就目前的历史教学来看,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以此来带动学生的精神面貌。从多项教学实践指标来看,互联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迎得了大部分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在《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课例中,“一带一路”是当今极热的话题,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着中国这一重大倡议,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互联网教学中多下功夫,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的历史成绩能有所提高。 随着我国生活质量和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现在的历史教师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把成绩放在第一位。现在的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新奇性,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教学效率。但是现如今的历史教学还是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历史教师所应用的教学资料还比较陈旧老套,这就极大抑制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教材的老旧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不能保证教师的上课质量。此外,现在的历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传統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在教学趋势,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是影响历史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创新,为新一轮的历史教学带来推动作用。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山东省高密市向阳中学 王建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网络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特的影音效果、方便的网上交流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发展构建了广阔的平台。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将新课程与网络教学融合在一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网络技术帮助我们突破教材的束缚,推动自主学习。 2001年,我校在高密率先建起了校园网络,为发展网络教学提供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展示材料及时、直观、生动的特点,不仅能有效的突破课本内容的时空局限,克服内容过于精悍的特点,而且便于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 七年级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课中设计了一道“课外议论”思考题:“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你对哪位皇帝评分最高?”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拘泥于课本要求,而是设计了一篇历史小论文《千古一帝,谁为最》,要求学生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方式,评出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可以称为“千古一帝”。图书室中有限的资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精通电脑、技术熟练的同学,课余时间在互联网、我市的康成网(192.168.0.100)和我校的校园网(192.168.48.2)上查询,技术差点的同学缠着父母、哥哥、姐姐帮着查找。有些同学还利用康成网“网上论坛”栏目与本市的许多同学建立联系,进行网上探讨,发E—mail求教于历史专家。几天时间,下载收集了大量资料(文字、图片、音像、专家评说等),主要有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赵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乾隆帝等。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这些皇帝的是非功过,并结合现代史学界的新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