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培育新技术

种苗培育新技术
种苗培育新技术

种苗培育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种苗生产新技术不断涌现,如组培繁育、花药培养、人工种子生产、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转基因技术等,其中一些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已成为现实,并且在苗木培育中具有美好前景。在此作一简要介绍。

一、组培繁育

(一)组培繁育的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在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和无菌条件下培养,使其增殖,生长、分化形成小植株的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快速繁殖的方法称组培繁育,又叫试管繁殖。所得的苗木称试管苗或组培苗。

近年来,组培繁育技术的研究发晨很快,不仅在花卉繁殖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林木试管苗培育中,已有百余树种取得了成功,有些树种试管苗,如桉树、杨树、北美黄杉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组培繁育的优点是短期在实验室内可获得大量优质试管苗,一个20㎡实验室,一年可生产100万株试管苗。若用茎尖组织培育技术,可从感染病毒植株中,经过培养获得无病植株。有利于保存优良品种、好的变异。它的缺点是初期投资大,技术性强。

(二)组培繁育方法

1.培养基及配制

培养基的成分有水、无机盐(主要是植物所需矿质营养)、有机营养(糖、维生素、烟酸、肌醇、吡哆醇、甘氨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激动素三类物质)、天然提取物(实际是有机物,但分子较大)和琼脂。配方很多,配制后需灭菌保存。

2.外植体制备

由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用于组织培养的部分称作外植体。理论上,植物的任何一部分均可做外植体,考虑到方便、难易、效益等方面,对取材部位、生理状况、发育年龄、取材季节、材料大小和质量要严格选择,一般选择幼苗、芽、茎尖等部位。取下后要对其消毒,消毒的药刺、浓度、时间因树种及部位不同而异,然后在解剖镜下,按预定大小切取生长点并保存。

3.试管苗培养

组培繁育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故所用工具应严格消毒,将制好的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上分离,接种子培养基上。

培养基需置于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温度在( 25±2)℃,湿度60%~80%,光照10~16h,光照强度,小苗要小,大苗要大,变动在1500~10 000lx,必要时通风,但换入的空气必须无菌。由外植体上生芽并使其增殖是快速繁育苗木的关键之一。为了扩大繁殖系数,当诱发的芽长度大于1㎝时,切下转人生根培养基中,对剩下的新梢切成若干段,转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选取大的进行生根培养,剩下的再切成小段转入增殖培养。

4.试管苗出瓶移植和管理

移苗前应先炼苗,所谓炼苗是为了试管苗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保证移栽成活,将瓶置于自然光下,打开瓶盖3~5d即可。当试管苗在生根培养基上根尖突出的时候应将其移出瓶外。此时苗木适应性强,生根快,易成活。

移苗时要洗苗,通常是给瓶内注入清水,取出小苗,并洗掉黏在苗上的培养基,然后将苗上的水分吸掉,洗苗的水温16%~20%,若瓶内有许多小苗,应将其分开并消毒。然后移栽于培养钵中,培养基质要通透性好。移植后要立即浇清水,不要浇灌营养液。扣上拱棚,温度保持70%,温度为16~20℃,及时浇灌营养液,直至成苗。

二、细胞融合

(一)细胞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细胞融合又称体细胞杂交。它是通过将两种异源细胞融合产生杂种细胞,再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获得杂种的方法。这种方法克服了远缘杂交中不亲和性和子代不育的障碍。目前,木本植物中柑橘的体细胞融合已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柑橘属与蚝壳刺属,柑橘属与非洲樱桃橘属的杂种细胞。我国科学家也得到了金橘属与柑橘属杂种。

(二)细胞融合的方法

1.原生质体的分离

植物由细胞构成,但细胞有细胞壁,要使两个细胞融合,必须取掉细胞壁,而取掉细胞壁以后的那部分细胞质称原生质体,原生质体

是细胞融合的好材料。

目前普遍采用酶法降解细胞壁,这样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生活能力的原生质体。为了使分离出来的原生质体易融合,且能培育出完整的杂种单株,要对起始材料的种类、年龄、生理状态仔细分析。另外,原生质体分离过程的技术操作对原生质体数量、活力、分化潜力都有较大影响。原始材料细胞经过质壁分离,用酶降解细胞壁,然后用不锈钢网过滤、离心,除去酶和细胞碎片,获得纯原生质体。

2.原生质体的融合

两个异源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与否并培养出杂种与正确选择原生质体有密切关系。第一,原生质体要有活力,遗传一致;第二,双亲中至少有一方具有植株再生能力;第三,带有可供融合后识别异核体的性状,如颜色、染色体数等;第四,在异核体发育中,有能选择杂种的标记性状。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融合的方法有离子诱导融合(采用的离子有Na+、Ca2+等)、高分子诱导融合(如用聚乙醇诱导融合)、电场诱导融合等。由于方法多式多样,目前融合频率已大大提高。

3.体细胞杂种再生

当两个异源原生质体融合后就将其放人培养基中,培养基配方差异大,但它们都含有机物、矿物盐、天然提取物、激素,水等。

融合的原生质体培养方法很多。目前,浅层培养法被广泛应用,它适于原生质体分裂强的杂种。此外,有琼脂包埋培养、铺垫聚酯纤维培养等。不论哪种方法,都要给予适当的温度和光照。原生质体经

过培养,首先形成细胞壁,继而细胞分裂,并形成细胞团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增殖,最后诱导出芽和根,再培养成完整植株,在这个过程,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培养基。

三、林木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及意义

遗传转化指通过某种途径将外源基因导人受体基因组中,使之在受体细胞内发生功能表达。若将受体细胞培育成植株,则称为转基因植株。

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可用的目的基因很多,根据其功能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抗污染等抗性基因,光合作用基因,雄性不育基因,改善蛋白和改善木材成分基因等。目前,根据不同育种目的已成功地将有价值基因转入相应的树种中,获得转基因植株。

(三)遗传转化方法

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把有用基因转移到受体基因组,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寻找了相当多的有用基因。关键就看如何把它移到受体基因组中,目前已建立了许多不同途径的转化技术。

1.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

根癌农杆菌宿主很多,该菌内含有一种Ti质粒,它可以向许多植物转移外源基因,并使之表达。根据外植体的不同,转化方法有二:其一是叶圆片法,先用打孔器取好叶圆片,再切成若干小块,带有外源有用基因农杆菌液中浸数秒钟,置于培养基上培养2~3d,再转到培养基上培养,使转化细胞长成再生植株。其二是原生质体和农杆菌

共同培养法,将处于再生壁时期的原生质体与带有外源有用基因的农杆菌一起培养36~48h,离心、洗涤、去菌后培养在含有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就可得到转化的细胞增殖。

2.DNA直接转化

最常用的是聚乙二醇,将原生质体悬浮于含有DNA的介质中,用聚乙二醇促进DNA摄取,从而使细胞转化。电穿孔法原理是在高压电脉冲作用下,原生质膜上形成可逆的瞬间信道,从而发生外源DNA的摄取。基因枪法基本原理是将有用的DNA包在钨粉或金粉微粒表面,在高压下使粉末喷射,高速穿过受体细胞或组织,使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中整合并表达。

当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核后,对该原生质体行培养,使之长成植株,该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

林木种苗育苗技术

1.树种名称:银杏银杏科 生物学特性:落叶乔木,树体高大,深根性,萌蘗力强,寿命长,实生苗前3年生长较慢,4年后转快,20年开始结实,500年以上的大树仍能丰产。在浙江中北部4月上旬展叶,中旬开花,9月种子成熟,10月下旬开始落叶。 生态学特性:对气候适应性广,能耐-30℃低温,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喜光,抗旱能力强,但不耐水涝。 苗木培育:种子繁殖,种皮变黄时采收,种皮腐烂后除去,淘洗干净,晾干,半湿沙层积贮藏,次年早春播种。也可用扦插或分蘗繁殖。3年生苗可造林。 树种主要价值:中生代残遗植物称为活化石。珍贵用材、干果树种,优良园林树种,叶和种子可入药。 2.树种名称:金钱松松科 生物学特性:落叶乔木。20至40年生胸径生长最快。4月上旬展叶,4~5月开花,10月下旬至11月球果成熟,11月落叶。种子千粒重35.7~50克,发芽率60~80%。 生态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干旱瘠薄和高温,不适盐碱和积水地。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黄壤或黄棕壤。喜光,深根性,抗风。抗雪压。 苗木培育:种子繁殖。11月球果熟而种子尚未散落前及时采收。种子风干装布袋置阴凉处贮藏。次春播种,播前用40℃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阴干,用0.5%福尔马林消毒,用带菌根土覆盖。幼苗喜阴,5-9月要遮荫,苗高30厘米可出圃造林。 树种主要价值:我国特有单种属珍贵用材树种。国家2级保护植物。园林价值高,为世界5大庭院树种,树皮可提栲胶和药用。 5.树种名称:柏木柏科 生物学特性:常绿乔木,高可达35米,胸径2米。初生叶扁平刺形,2年后出现鳞叶,大树几全为鳞叶。花期3-5月,种子第二年5-6月成熟。 生态学特性:柏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土壤适应性广,中性、微酸性及钙质上均能生长。耐干旱瘠薄,也稍耐水湿,特别是在上层浅薄的钙质紫色土和石灰土上也能正常生长。需有充分上方光照方能生长,但能耐侧方庇荫。耐寒性较强,少有冻害发生。 苗木培育:选择20~40年生健壮树木做为采种母树。果实成熟后,在种鳞微开裂时采集,采后将球果曝晒2~3d即可脱粒,净种后,可盛入木箱等容器内贮藏。 圃地选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湿润,向阳的沙质壤土、壤土或黏质壤土为宜,酸性土及干燥瘠薄的土壤不宜作园地。播种前整好苗床,床面要求平整,土壤细碎。播前先用清水选种,再置于45℃的温水中浸种1昼夜,捞出放在萝筐内催芽,待其有半数以上萌动开口时即可播种。以春播为主,也可秋播。采用条播方式,条距20~25cm,播幅5cm,每亩播种量6~8kg,播后覆草,经常浇水,保持苗床湿润。 树种主要价值:柏木是珍贵用材树种,主要用于高档家具、办公和住宅的高档装饰、木制工艺品加工等,柏木在生态景观建设中,适宜选用的优良树种;而且柏木是全树可予利用的树种。还可提制丰富的化学产品,综合利用的经济价值很高。柏木的枝叶、树干、根蔸都可提炼精制柏木油。 8.树种名称:香樟 生物学特性: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生长快,寿命长。花期4~5月,果期8~11月。 生态学特性:多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适于生长在砂壤土,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技能训练指导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技能训练1 遗传资源调查 实训目标 掌握林木遗传资源调查的意义、方法。 实训场所 校外实训基地及校内实验室。 实训形式 以班为单位分组完成,每组3-5名学生为宜。在教师指导下选定项目、材料、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 实训备品与材料 记录用品、简单测量用具、测树工具、标本夹及其他采集用具、照相机、天平、有关工具书。 选择本地区主要栽培的森林植物1-2种,如松、柏、杨、柳、月季、牡丹、竹。 实训内容与方法 (1)林木遗传资源调查及分类研究。 (2)地区林木遗传资源状况分析评价。 (3)本地林木遗传资源发展趋势预测。 实训报告要求 (1)每组完成一份本地区有关种质资源名录及检索表。 (2)每人写一份本地有关种质的专题报告。

技能训练2 优树选择技术 实训目标 通过优树选择的实际操作,熟悉木本植物选种常用方法----优树选择的基本程序。 实训场所 校外实训基地及校内实验室。 实训形式 以班为单位分组完成,每组5-8名学生为宜。在教师指导下选定场地、树种、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 实训备品与材料 林分,如松、杉、杨、楸、泡桐等。 放大镜、游标卡尺或量径尺、钢卷尺、挂牌、记录本、铅笔、毛笔、种子袋、罗盘仪、生长锥、测高器、轮尺、油漆、记载簿、调查员手册、计算器、照相机。 实训内容与方法 1.踏查 (1)选林分根据某林场或某地区的林相图、地形图(或平面图),全面进行踏查,了解林分生长状况,选符合下列条件的林分:○1实生林(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不选多代萌生林、大径材择伐林;○2同一龄级、同一立地条件林分;○30.7-0.8郁闭度的林分,不选插花混交林;○4中龄林或近熟林,不选成、过熟林。 (2)预选优树○1根据优树的标准(随植物种、地区而异),在适合选树工作的林分中,目测预选。在中选的植物上作好临时标记,以便于识别和实测初选木;○2优树预选木必须是林中木,尽量不要选择林缘木、孤立木。有时在疏林中亦可能出现干型端直、整枝良好、树冠窄的优良个体,也应考虑作为选择的对象;○3优树所处立地条件必须与其他林木相同,或者略低于其他林木。 2.初选 根据踏查结果,实地选树评比。几符合优树标准的个体林木给予登记、编号,并在优树树干1.3-1.5m处涂上油漆标记,便于采集种子和种条,具体方法如下。 (1)设置标准地以优树预选木为中心,用罗盘仪测量,沿水平带状设置长方形标准地,大小30m×10m(即长×宽)或者以预选林木为中心作一个10-15m为半径的圆形标准地;或利用株数控制标准地大小,即在预选林周围选测200-250株林木作为标准地范围。 (2)林木生长调查○1在标准地内将所有林木进行临时编号,测量胸径;○2按径阶测

林木种苗培训大纲

《林木种苗工》培训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林业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必需的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生产实践作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苗圃建设及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等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苗圃的选择条件、苗圃区划和耕作方法。 2、种子园、采穗圃及母树林建立的基本方法。 3、种子的采集、调制、贮藏和检验的方法。 4、播种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扦插苗、嫁接苗、分株苗和压条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容器育苗、穴盘育苗的基本知识。 7、大苗培育的基本知识。 8、中耕、除草、施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技能教学目标 1、能进行园林苗圃设计和组织施工。

2、能进行园林树木种子的采集、调制、贮藏和检验。 3、能较熟练地进行播种、苗木移植和管理。 4、能较熟练地进行扦插、嫁接和大苗整形修剪操作。 5、能较熟练地进行容器育苗营养土的配制、装袋置床和管理。 6、能进行大棚的建造和大棚育苗的管理。 7、能进行苗木调查和出圃操作。 8、能合理使用除草剂,熟练掌握施肥量。 (三)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1、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2、具有严谨的学风,稳固的专业思想和创新精神。 3、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热爱科学,实事。 4、加强职业道德的训练。 三、教材 (一)推荐使用教材: 1、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运山钱拴提主编. –:中国林业,2007 (二)推荐参考书目: 1、黄云鹏.2002森林培育学[M].:高等教育 2、时轩,国舫,王九龄,等.1992.造林学(第二版)[M].:中国林业 3、付保.2004园林苗木生产技术[M].:中国林业 四、教学正文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正文与要求

【精品】森林培育

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造林地种类:一。荒山荒地;二。迹地;三。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四.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1.荒山:是指没有生长过森林的宜林地或曾经生长过森林,但已经失去森林土壤的特征的立地1)荒山草坡:这类立地造林施工比较容易,一般不妨碍种植点配置,因而可以均匀配置造林,但养分条件比较差.2)荒山灌木坡:造林地上的灌木盖度〉50%。这类立地的造林施工不易,但立地的养分条件较好。3)荒山竹丛地:丛生竹的盖度〉30%.造林施工最难,要不断清除盘根错节的地下茎。2。荒地:平坦但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或废弃地。主要包括沼泽、滩涂、沙地、盐碱滩地等。主要特点是施工容易,但林木成活困难。1采伐迹地:指森林采伐以后的造林地.采伐迹地是一类特别理想的造林地,主要原因是林木采伐后,造林地还没有完全失去有森林存在的一些有益的特征,如造林地水分充足、湿度大、土壤湿润、多孔性强、杂草和灌木没有侵入等。特别是新采伐迹地更是如此.不过,如果采伐后,长时期不进行造林,造林地就会变成老采伐迹地.这样造林地一些优良的特征就会失去,有大量的先锋类的草本植物或灌木入侵,造林施工变得困难。如果时间拖得更长,就会变成宜林荒山草地或荒山灌丛地。2火烧迹地:指人为或天然火灾后形成的造林地许多研究表明,火烧迹地对新植苗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主要原因是火烧使速效养分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也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和杂草、灌木的竞争.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火烧迹地造林工作不及时进行,迹地有变成荒山草坡或灌木坡的危险,这样就增加了造林施工的难度。因此,在迹地后,应及时造林.农耕地: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及林粮间作的造林地种类。条件较好,但犁底层坚实,要深耕及大穴栽植。四旁地

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4755022.html, 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作者:李娜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28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护环境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林木的种植在 保护环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需注重对于林木种苗的管理。因此,应加大对林木种苗的管理力度,不断优化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为我国环保事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关键词] 林木种苗;管理措施;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8-37-2 林木种苗在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因此,在进行林木种苗的管理与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林木种苗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林木种苗进行分类管理,制订差异化的管理方案,才能提高林木种苗的管理效率,为林木种苗的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在林木种苗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 善的生产管理体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并适当引进优质品种来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1 林木种苗的管理措施 1.1 育苗管理 育苗是整个林木种苗管理过程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在育苗阶段,需要工作人员对林木苗种的种子进行筛选,这一步骤对于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林木种苗的质量。因此,应加强对选种技术的研究,才能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选完种子之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再次筛选。然后将优质的种子进行脱粒、净化,最后将种子置于合适的环境中进行保存备用。在育苗阶段,最需要重视的事情就是播种。在播种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催芽。之后需要为种子准备一个合适的苗床,待催芽完成后将种子放入苗床中。最后就是对苗床进行培土,然后在土层上方覆盖一层草。这就是整个育苗环节,也是整个林木种苗管理过程的基础。另外,在育苗过程中,要注重对于播种量的控制,因为播种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林苗的生长。在林木育苗过程中,可以参照如表1所示的播种量进行播种,以确保苗木正常生长[2]。 1.2 幼苗抚育管理 在幼苗抚育阶段,主要是对幼苗的发芽期与苗期进行管理。在幼苗的发芽期,需要定期检查幼苗的发芽情况,保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当幼苗的发芽率超过70%以后,可以适当将芽床上覆盖的草去掉一部分。直到所有的幼苗都开始发芽,才可以将全部的草去除掉。幼苗发芽后就进入到了苗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①当幼苗进入苗期后,一般抗病

大苗培育

?整地如果移植苗木较小,根系较浅,可进行全面整地。将地表均匀地抛撒一层有机肥(农家肥),用量以每亩1500~3000千克为宜,也可结合施农家肥施入适量的迟效肥如磷肥。然后对土地进行深翻,深翻的深度以30cm为准,深翻后再打碎土块、平整土地,划线定点种植苗木。采用沟状整地或穴状整地。挖沟、挖坑以线或点为中心进行挖掘。挖沟一般为南北向,沟深50~60cm,沟宽70~80cm。挖坑深一般60cm,宽度80~100cm。 大苗的概念 ?大苗是指经移栽、修剪和多年培育,符合城市绿化要求的苗木。 ?大苗是指在苗圃中培育几年到十几年,规格较大的苗木。一般情况下在苗圃中培育5~8年,有时需要十几年。 ?培育大苗是园林苗圃区别林业苗圃的重要特点 城市在绿化工程中应用大苗的好处 ?在园林绿化中使用大规格的苗木,主要是为了尽快成景,达到设计的绿树成荫,花枝交错的绿化效果,尽快发挥树木对环境的美化、净化的作用。 ?在苗圃中培育出的大苗,具有发达紧凑的根系、完美的树形,健壮的生长势,较大的树体,能更好地适应园林树木栽植地如公园、人行道等人多的环境,栽植后顺利地存活和生长。?能与建筑成比例,相协调

大苗的培育途径 ?苗圃中经播种、扦插、嫁接等方法育出的小苗必须经过多次移植,扩大生长空间,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有时还要嫁接,经过几年或十几年,才能培育出适合于园林绿化种植的大苗。在大苗培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苗木的移植,同时结合移植进行施肥、灌排水、整形修剪、嫁接等工作。 一苗木移植 ?1苗木移植的概念;将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掘起,扩大株行距,种植在预先设计准备好的苗圃地内,使小苗继续更好地生长发育,这种育苗的操作方法叫移植。幼苗移植后叫做移植苗。这一环节是培育大苗的重要措施。移植与移栽是同义词。

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及措施

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9-09-16T10:12:16.1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黄怡华[导读] 44148119810109XXXX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已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所以应该加强林业建设,增加森林的面积,保护生态环境。 1我国林业种苗管理与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专业人才的缺乏。在林业中种苗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部分的种苗采取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影响种苗管理的效果,显然不能符合现代的林业的发展。这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林业种苗人员,没有一套专业的、系统的管理模式。1.2缺乏市场调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动向,林业也应如此。但是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一直都是不顾市场的需求,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是所谓的经验来栽种树苗,导致了由于种植的过多卖不出去的现象。更有一些商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培育树苗的过程中以次充好,这样大大的降低了树苗的质量,严重的影响了生产技术的进步。1.3缺乏充足的资金。目前林业的资金支持是不够的,种苗管理是林业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应该增加对于林业的资金支持。种苗管理并不是依靠一朝一夕的时间就能完成的,而是靠专业的技术人员长期的栽培树苗,一点一点的完成的。所以种苗管理需要聘请专业的种植人才,这是需要资金的。同时,在种苗管理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来承担风险。但是我国目前还是缺乏在林业方面的资金,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2林业种苗管理及生产技术的改进措施 2.1政府的配合。当地政府应该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林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像黑龙江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决定要严格执行良种基地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保证国家良种补助资金安全,会议还决定,由省站种子管理科负责协调临近省及省内相关市、县,解决好基地优选等工作涉及的有关问题。此外,政府还可以出台各项鼓励发展林业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严格监管市场秩序,保证林业健康顺利地发展。2.2提高种苗人员的专业水平。无论是哪个行业都需要人才的支持,林业也不例外。为了提高种苗管理的效率和技术水平,就必须加强种苗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习种苗管理方面的专业并积极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累相关的经验,为将来林业的发展做准备。2.3因地制宜。为了使林业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打破过去固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实行因地制宜的方法。就像黑龙江省,该地区处于我国的最北端,气候较为寒冷,应该种植较为抗冻的植物。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的土壤环境选择合适的树苗,让合适的树苗在合适的地区生长,以此促进林业的发展。2.4生产技术。生产技术也是林业种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推动林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例如,在选择种子的时候要严格遵循质量标准的要求,应该选择健康粗壮的母树采集种子,并且在收购种子的时候也要严格把关。在播种前也不能放松,应该提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进而提高成活率。同时,也应该对即将要播种的土地进行简单的处理,像除草、松土、施肥等等,保证种子处在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种子发芽长出新苗后,要对幼苗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其生长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施肥、补光等措施。在幼苗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就将幼苗移植到别的地方或者是直接造林。并且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放牧牲畜的啃食等等。2.5积极交流。各个林业种苗培育基地应该积极的进行技术上、管理模式上的交流。当地的各个基地一年内可以规定几个交流会,专门用来交流分享在育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交流一下经验,然后借鉴其他基地的经验,使自己基地的种苗更好的生长。林业种苗培育基地应该积极地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定期请专业的人员来培训指导员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以培育出优质的种苗。2.6利用现代技术,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各个省市的林业部门应该加强信息建设,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林业部门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平台,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系。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了解市场的动向,以此来播种市场上需要的树苗。还可以从这个网络平台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2.7加强资金上的支持。在林业种苗的发展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可能会因为病虫、气候等等不可避免的因素损失重大。由此也可以看出资金在林业种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林业部门要加大对林业种苗的资金投入,保证林业种苗正常运转。同时也可以发动群众的力量,为林业种苗筹集资金,改善林业种苗资金匮乏的问题,推动林业种苗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无论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还是从商业利益的角度上看,林业种苗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还能增加我国的绿化面积,保护生态平衡。因此,林业部门应该加强对林业种苗的重视,提高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以及改进林业种苗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是需要广大群众与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种苗培育课程标准

种苗培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园艺植物种苗培育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和种苗培育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育苗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具备从事种苗培育的基本职业能力。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园艺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课程模式中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思路,采用以不同种苗培育方式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种苗培育的场所来划分和设计的,工作任务间按照平行并列的关系进行排列。先总体讲解种子检验和种子处理,然后按育苗场所将工作任务分解为穴盘(容器)育苗、设施苗床育苗、组织培养育苗、苗圃(地)育苗等几个并列的任务,以利于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就业需要对某一育苗方式进行强化训练。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种苗培育工以及花卉园艺工、蔬菜园艺工、果树园艺工、瓜果栽培工的四级职业标准对种苗培育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典型的园艺植物种苗培育的各个环节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与实践,每个环节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设计相应实训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强化技能,各个环节完成后进行企业化综合实习实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76。

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发表时间:2019-11-13T10:22:37.94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9期作者:兰玉波 [导读] 为了建设质量优良的林业工程,需要重视林木种苗的培育准备工作,并研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摘要:当前阶段,为了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需要重视营林产业和林业资源的生产力水平,将林业的发展作为重点项目。由于我国正逐渐淘汰粗放造林转而应用集约化造林方式,“封、造、营”的经验管理方式被广泛应用。为了建设质量优良的林业工程,需要重视林木种苗的培育准备工作,并研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林业工程建设;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林业工程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对环境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树木的呼吸作用,可以有效净化空气,防沙固土,对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都有显著的缓解作用。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工厂规模逐年扩大,对化学燃料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工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气,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除此以外,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不断加剧,严重制约了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发展。发展林业工程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然而,由于我国的植树造林工作开展年限不长,相关技术比较落后,造林效率也比较低下。进入21世纪依赖,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研发新型技术。为顺应时代潮流,林业工程建设也要重视科学合理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在种苗培育技术方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发新型技术,为树木的良好生长打下基础。 1林木种苗培育的准备工作及施行 1.1种子的采集与储备。种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而影响到整个林业工程的建设。在植树造林开始以前,要做好种子的采集和存放工作。通常情况下,林业工程人员会直接选用施工当地的树种,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首先,选用当地的种子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给林业单位节省了经济成本。其次,环境对树种的生长比较友好,不容易出现虫害、土壤温度条件不适宜等情况,种子的存活率比较高。最后,选用当地的树种,可以有效避免物种入侵这一情况,保障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在种子的储存方面,需要重视种子的干燥环节。目前常见的干燥方式包括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这两种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同时各有其注意事项。例如,人工干燥方式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精确的把控,一旦温度达不到要求,可能会造成种子的死亡。此外,种子的储存要求温度较低,最好的方式是建立冷库,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例如将种子存放在通风阴凉的环境即可,简便易行。 1.2 种子的种植。种子的催芽过程一般会根基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在冬天进行人造林建造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前的情况,进行混雪催芽,这样的催芽方式可以完美的利用自然环境,对资金的需求是非常小的,也是一般情况下惯用的手段。这两种催芽的方法都属于层积催芽的方式。而如果不选择层积催芽,那么可以选择水浸催芽的方法,通过温水让种子膨胀,然后通过阳光的催化作用来进行催芽,这两种方法是当前最常见的催芽方式。当催芽结束后,就需要进行圃地的选择。在圃地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最优的选择。一般来说,最理想的地方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设施和资源齐备的地方。这些地方能够保证苗圃的一切建设更加的方便。当然,这种情况的地势一般也符合其他重要用地的情况。选择山脚、山腰之类的地方虽然没有前者那么便利,但是其道路情况不复杂,而且水源一般较为充足,这就导致了山腰山脚的地方是最常见的苗圃建设地。 1.3 开展林木种苗的培育工作。种苗的培育在整个林木种苗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一步,培育技术的专业化也预示着未来我国生态效益的走向。首先,我们在重视树苗的主根吸收与侧根发展,经过多重复杂的处理程序以后不仅能够保证根部的稳定成长而且能提高苗木栽培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根部对土壤水分的快速吸收能力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其次,技术人员需要对地下根部进行观察并对部分杂根进行切除处理,而切除之前的分析是很重要的,测量根部深入土壤的深度并根据一定的比例用专业切刀进行切除,通过合理控制根部的生长,去保障根部的土壤环境,不仅如此它还能有效的减少根部生长的速度。最后,专业人员需要定期用专业根刀对根苗进行修剪,去除杂叶与杂根,减少苗木受到干扰保证苗木的稳定成长。 2 现代林业造林方法 2.1 播种法。目前的林业造林最常用的方法是播种法,优点是简单易行,类似于种植普通的农作物,但其后续工作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如植树时,虽然只要将树种撒到土里,但在其幼苗时期十分脆弱,不易存活,这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把控树苗的生长环境,保障其健康生长。 2.2 植苗法。植苗法的效果十分依赖于施工土壤的情况,在对土质进行分析考察以后,处理好施工土地,挖出深浅适宜的土坑,然后直接将苗木的根部埋入土坑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把控土坑的深浅,土坑过深,会掩埋一些树苗的枝干,这会导致其枝叶的呼吸作用受到阻碍,影响其健康生长。但如果土坑过浅,又会使得树苗的根部暴露在空气里,吸收不到土壤养分,并引起水土流失。 2.3 分殖法。分殖法,即对带有根部的树苗,或将树苗的其他器官,例如枝干等当成种苗,进行培育。这一方法拥有许多优点,如生产成本极低、树苗种植率高易存活、树苗生长速度较快、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树苗的生长时间较短等。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树苗体内含营养成分较高的器官的数量有限,使得培育范围受限。此外,对模板的质量要求较高,这增加了培育的成本。 3 加强对林木种苗培育的管理措施为了优化营业生产的管理系统,提高造林的质量,要加强对土质的重视程度,为树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在造林工作结束以后,要按时观察树苗生长是否符合预期水平,如果树苗长歪了或者根部暴露在空气里,这种情况下,就要立即进行松土、铲除杂草以及培土等工作,创造适合树苗生长的土壤环境,避免土质劣质如干燥板结、病虫害等问题。最后,为了树苗能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健康稳定地生长,工作人员要定时进行修剪工作,防止树苗被遮蔽,接触不到阳光从而影响生长。 3.1 研发新的林木品种,增加树苗的存活率。我国的林业工程出现时间较晚,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相关的培育技术方面,我国的情况还比较落后。这使得我国在世界林业工程方面的水平较低,在国际市场中也不具备导向权力。此外,大部分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对种苗的认识不足,专业知识不牢靠,又缺乏相关经验。这直接导致了种苗的生长情况不理想,林业工程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要保障林业工程健康稳定地发展,需要林业培育人员及时转变思想理念,意识到种苗培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树立创新意识。此外,相关部门也要增大研发新种苗的经济投入力度,鼓励专业人员对新种苗的研发,同时建立健全林业管理体系,优化林业工程内部结构,为提高种苗的存活率打下基础,进而全面提升林业工程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林业的价值和效用。 3.2 扩大种苗种植基地规模。树苗在幼苗时期的生长情况十分重要,影响到树苗整个时期的生长,要增强树苗的生长速度、抗病虫害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就需要重视幼苗的培育工作,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升对幼苗的培育水平,增加种植量。具体包括,将种植和培

种子培育最方法

种植方法: 一、影响荞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因素生产荞麦芽苗要求种子出苗率高,苗壮而整齐均匀。能否培养成品质优良的产品,主要受荞麦种子质量、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1、种子质量:种子成熟度对其萌发、出苗及幼苗的生长影响很大。种子成熟度好,则饱满而粒大,出苗率高,子叶大而厚,胚轴粗壮。荞麦种子寿命较短,存放年限对其生活力的影响较大。因此,选择成熟度高而饱满的新种子,是培育荞麦芽苗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2、温度:荞麦属喜温性作物,种子萌发要求一定的温度。发芽要求最低温度为7—8℃,适宜温度为15—20℃,最高温度为36—38℃。温度过低,种子萌发缓慢,对幼苗的生长极为不利,苗瘦弱而不整齐。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荞麦浸种后3—4天能出芽,10—12天可以培育成荞麦芽苗。 3、水分:浸种后,当种子吸水量达到风干种子自重的60%左右时,即可完成吸胀作用而进入种子萌发阶段。幼苗生长期间需要较多的水分,因此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幼苗的生长。 4、光照:荞麦芽苗生长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光照不足时,种壳紧包着子叶,使子叶难以打开,且生长不整齐。如果发芽后给予光照,则幼苗生长健壮,子叶容易打开,植株生长整齐。 二、荞麦芽苗的生产方法生产荞麦芽苗需经过种子清洗、浸种、播种、催芽、育苗和收获等几个阶段。 1、种子清洗:生产荞麦芽苗首先要进行种子的清洗工作,把成熟度差、不饱满的种子和杂质漂去,剩下干净的成熟度高的饱满种子,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为获得优质的产品打下基础。 2、浸种:浸种时间对种子萌发非常重要。通常浸种时间为4—6小时,温度高时浸种时间可短些,温度低时浸种时间可长些。浸种后要用清水洗几次种子,沥去多余的水分后再播种催芽。 3、播种、催芽:播种催芽是保证荞麦芽苗整齐生长的重要措施。播种前在盘内放一片与盘子大小相同的网纱作基质,把种子均匀的撒在基质上,每盘播种约150克。催芽时需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良好的通气条件。可将苗盘叠在一起,最上一层盖上湿报纸保湿,每天进行1—2次倒盘,变换苗盘上下位置,并均匀喷雾。催芽期间一般需要3—5天。当幼苗长出,根系开始伸长时,即可进入育苗阶段。 4、育苗:育苗期间的荞麦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当的营养成分。不适宜在黑暗或弱光条件下栽培,宜在阳光充足的大棚、开阔地栽培。生长期需水量较多,要保持有充足的水分。可以建一浅水池,将苗盘浸泡在水池中,水深以不入盘内为准,仅浸着根即可,以保证根系水分吸收。在生长过程中,可适当喷施叶面肥,促进下胚轴的伸长和子叶的展开,提高产量。 5、收获:当荞麦芽苗长高至12—15厘米,子叶充分展开时,即可采收。荞麦芽苗产品幼嫩,含水量高,如果采收后包装上市,贮藏保鲜期较短,如采后整盘活体销售,其销售期则可延长。 三、荞麦芽苗的食用方式荞麦的根、茎、叶含有丰富的芦丁等黄酮类物质,具有降低毛细管的通透性,维持微血管循环的作用,并用作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荞麦还含有大量的食用纤维,而食用纤维在减肥、降血脂及降血糖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荞麦芽苗作蔬菜,既丰富了菜篮子,也实现了菜药同源,能增进人们的健康。荞麦芽苗味微酸,口感好,可作上汤,佐以鲜肉、蛋、味道更佳,还可鲜榨荞麦芽苗汁与果汁混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是阐述林木种苗生产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一门应用性课程,原属《造林学》范畴,有52年的历史积淀,2000年根据国家职业岗位的划分从《造林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1门课程。 ㈠在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林业技术是我院的主体专业和特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林业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由6门专业核心课程、4门专业基础课程、若干门专业素质拓展课程、若干门基本素质拓展课程和9公共课程构成(见表1)。《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属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林木种苗生产和管理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性作用。

㈡教学目标定位 林业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是森林培育工程技术员、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工程技术员、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抚育采伐工、造林工程监理员、森林病虫害防治员、林政管理员和天然林保护技术员。《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对应林木种苗工,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林木种子生产技能和苗木生产技能2大部分,共有林木种子采集、林木种子调制、林木种子贮藏、种子品质检验、苗圃区划、苗木培育和苗木出圃等7个分项,种子品质检验和苗木培育又分若干项,技能要求共18项(详见图1)。 图1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技能要求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广西林业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考虑到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其它课程的前后衔接,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使学生具备必需的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达到林木种苗工高级工的水平,并且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体现在:

⑴能进行苗圃设计和组织施工; ⑵能进行林木种子的采集、调制、贮藏和检验; ⑶能较熟练地进行播种、苗木移植和管理; ⑷能较熟练地进行扦插、嫁接操作; ⑸能较熟练地进行容器育苗营养土的配制、装袋置床和管理; ⑹能进行大棚的建造和大棚育苗的管理; ⑺能较熟练地进行培养基配制与灭菌、植物组织培养无菌操作; ⑻能进行苗木调查和出圃操作; ⑼能合理使用除草剂; ⑽能开展育苗项目管理; ⑾具有严谨的学风、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⑿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与团队意识。 二、教学资源 ㈠教学团队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⒈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合理 ⑴“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高。教学队伍12人,“双师”11人,占91.7%。 ⑵专兼教师比例合理。教学队伍12人,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4人,专兼职教师比例2∶1。 ⑶学缘结构合理。8名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北华大学5所学校。 ⑷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教学队伍12人,51-60岁1人、41-50岁6人、31-40岁4人、30岁以下1人,形成较合理的梯队结构。 ⑸职称结构合理。教学队伍12人,副高以上职称8人,占66.7%;中级职称3人,占22.2%;助理级1人,占11.1%。 ⑹职业资格证比例高。4名主讲教师均具有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和技能

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发表时间:2017-11-09T17:17:52.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作者:王广城[导读] 摘要:随着自然灾害的不断频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工作中,虽然也得到了广大研究人员与人民群众的重视,但生态环境还是变的越来越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着我国森林育种事业的发展。 身份证号码:44142119850903xxxx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随着自然灾害的不断频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工作中,虽然也得到了广大研究人员与人民群众的重视,但生态环境还是变的越来越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着我国森林育种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做好森林种苗培育工作,阻止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力发展林业,改善森林生态。 关键词:森林;种苗培育;存在问题;解决方案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对人类社会进行保护,因此,人们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强有力的保护。只有抓好种苗的培育,开发出易生长,快生长的树木品种,才可以进一步实行退耕还林,增加社会的绿化面积。为达到这一目的,人工造林作为人类保护森立资源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其为种苗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种苗培育工作对森林资源的和谐、友好发展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森林种苗培育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谓种苗,就是指在播种的种子萌芽后,大多数以长到两对真叶至丰满作为基准,此时是嫁接到其他植株上的最佳时机,这一时期的植株便被称为种苗。所选用的植株类型以及品种类别要适应播种地的土壤性质以及气候特点,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促进植株的新品种的选育。随着绿色防护林的建设,国家在林业的发展方面也下了极大的力度,进而使得森林育种培育变的十分关键。 1、森林种苗培育建设的主要发展特点 近年来,我国森林种苗的培育建设已经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态势,国家很多部门对林业工程的建设已经逐渐重视,这样就有效保证了林业产业的有效发展。同样,森林种苗的培育建设工作也有着其突出的特点。因此,要加大对森林种苗培育工作的建设力度,创建一些森林建设工程项目,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总体水平。我国的森林种苗建设工作发展到今天,其供求关系已经变得多种多样。林业建设的过程中多元化的发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近年来,林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林业产业已经逐渐变得市场化和商业化。林业产业已经成为一项市场化和商品化较强的产业,同样的,森林种苗的培育也开始变得市场化和商业化。 2、森林种苗培育的重要规范 森林种苗在培育的过程中,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的。这一系列的规范贯穿了森林种苗培育过程的始终,在种子的出芽阶段,需要考虑树苗的生存环境和树苗出芽阶段的培养技术。一些林业专家的树苗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系列规范的森林种苗培育程序,并在种苗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浇水和施肥。当森林种苗全部播种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继续培养,继续培养的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将种苗培养到一个理想的状态,才能够促进种苗的健康成长,使其成长得更加旺盛。对海拔较高地区的森林种苗进行培养时,需要对当地的育苗质量进行改善,增加质量较高的种植土地,进而能够对林业、木材以及种子等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有效提高森林种苗培育的质量。 二、对森林种苗进行培育的重要意义 现如今,我们国家的森林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大多数公司的商品生产都离不开林木资源。一些商家甚至大规模的乱砍滥伐,致使我国当前的林业资源相对比较贫乏,很多珍贵的林木资源已经面临或者开始面临着绝种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森林种苗培育能够为人工造林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而基础,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绿色植物,有效的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缓解了我国林业资源缺乏的现状。 三、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工种子技术不成熟 我国在森林育种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比之国外有不小的差距,虽然国内有许多生态爱好者以及研究人员投入到这一行业当中,但森林种苗育种技术仍存在较大的缺陷,技术整体处在一个较为落后的状态,一些先进的培育方式以及优良种苗仍需要从国外引进。我国在育种技术的教育方面也存在问题,国内高校中开展森林种苗培养课程的相对较少,没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养成计划,使得我国育种专业人才相对缺少,知识储备也较为落后,进而使得我国人工种子技术得不到完善。 2、育种可用林地较少 由于森林种苗培育后需要进行土壤栽培,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才能最终得出是否适合种植的结论。但是,育种可用林地少则是一大难点。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树木利用率的上升,部分林区被砍伐,伐后的林地变成了畜牧区或农耕区,使得育种可使用的土地减少。高校育种专业对于培育出的种苗通常进行的是校区内土壤种植实验,这样会使得培育出的种苗的生长发育存在偶然性的变化,不利于种苗的选择与育种事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育种用林地的问题,是困扰诸多研究人员的一大难点。 3、育种行业发展不全面 由于国内的育种科研起步较晚,发展存在缺陷,导致整个育种行业都存在着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市场不规范便是显著的体现,市场形成较晚,导致制度规范的不健全,某些不良商家利用储存时间过长的种苗以及非优质种苗冒充培育出的优质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人们对于优秀森林种苗的认识。服务的质量不高,使得种苗采购者无法得到充分的关于优质种苗的信息,进一步阻碍森林种苗市场的建设与完善。若想引导育种行业的完善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四、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发展人工种子技术 若想要发展人工技术,就必须要提升森林种苗的科研能力。要从育种技术的引进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两方面入手。引进先进技术,就是要淘汰掉国内的部分落后育种技术,从发达国家引进最新的森林育种方案。在国内高校开展森林种苗培育专业,利用国内外的先进知识与技术理念武装学生,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可以派遣一些技术人员与科研人才去国外进行知识学习,技术更新,回国后再用所学的育种尖端知识进行育种科研,或将知识传播给其他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必定会使人工种子技术得到发展,增强我国森林育种培养科研的能力。 2、增加育种用林地

金桔苗的培育方法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金桔苗的培育方法,属于金桔种植技术领域。本金桔苗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种子催芽;S2、育苗地准备,施用育苗专用肥;S3、播种;S4、水肥管理;S5、病虫害防治,喷施防病虫液;S6、当金桔苗生长至3545cm高时,完成金桔苗的培育,直接将金桔苗从育苗地中移出进行定植。本方法能够提高金桔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并且金桔苗长势均匀,整齐度高,抗性较强,植株患病少,利于后期定植管理;本方法培育出的金桔苗可以直接进行定植,并且能解决定植后金桔出现变异、品种退化、结果晚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金桔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种子催芽:将金桔种子用催芽剂进行催芽48-56小时; S2、育苗地准备:深耕翻土,清除石块、草根、垃圾,晾晒5-7天后,撒入育苗专用肥,然后来回耙地耕匀即可;所述育苗专用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苹果渣80-90份、植物秸秆粉末50-60份、米糠30-40份、蜡状芽孢杆菌0.01-0.02份、麦饭石10-20份、酒精废醪液30-50份、钙镁磷肥8-10份; S3、播种:将经过步骤S1催芽后的金桔种子点播于步骤S2准备好的育苗地中; S4、水肥管理:在种子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播种两星期后开始喷施营养液,每10天/次,每次喷施至土壤湿润;金桔苗展叶后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喷至土壤湿润; S5、病虫害防治:在金桔苗展叶后开始喷施防病虫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每次喷至土壤湿润;防病虫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夹竹桃20-30份、除虫菊10-15份、大蒜5-10份、白醋3-5份、水200-300份;

林木种苗培育(9233)自学考试大纲

林木种苗培育(9233)自学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林木种苗培育是研究林木种子丰产、保存种子生活力、解除种子休眠、种子检验、苗木培育及出圃等有关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等为理论基础。 本课程实践性强,在生产实践中接触运用的机会比较多,要特别强调其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林木种苗培育是林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在造林、美化和保护环境中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任务是为种子结实、种子检验到苗木培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先进技术,使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培育技术与经营管理相结合,以便提供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的苗木,达到林业永续利用的目的。对自学者要严格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试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从种子结实、种子检验到苗木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初步具有独立编写苗圃设计及田间试验设计,从事上述工作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疑点。 理论知识方面,理解林木种子生产的原理;播种苗、营养繁殖苗等的培育;壮苗及苗木出圃。实践技能方面,要求了解种子品质检验的重要方法与技术;熟练掌握林木种实的采集、调制及贮藏;掌握苗圃的选择、区划及建立;熟练掌握播种繁殖、营养繁殖培育苗木的主要方法。 重点:林木种子生产的原理;播种苗、营养繁殖苗等的培育。具体内容见各章的重点。 难点:本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因此要把自学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当前林木种苗培育的经验与教训,熟练掌握林木种子生产,强调在苗圃中坚持在主要生长季节对各类苗木的培育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年生长调查。 疑点:影响林木结实的因子和造成林木结实周期性的因子易重复,要弄清其共同点及其区别;区别种子湿藏和低温层积的实质。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以植物学、树木学、生态学、植物生理生化、土壤学及必要的生物统计知识为基础,与造林学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在自学考试中应突出本课程的特点,特别是实践性技术环节,以保证本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