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

楼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
楼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

楼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楼,重房也”;“阁,楼也”。这就是说,楼阁一般都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建筑,且都以木质为主要结构。在我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皇家贵族,都把楼阁看作是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在修建的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赏景的楼阁很多,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当然比较有代表性的要数我有幸去过的,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滕王阁、黄鹤楼和岳阳楼了。

滕王阁

这三座楼阁在历史上都有很多的传说,又都因常年战乱和一些自然灾害而被毁坏数次。像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的藤王阁,自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建成之后,历经磨难。在建阁至今的1300多年中屡毁屡建,而每次重修,不但都能够再现古阁的风姿,而且规模也是越建越大。1926年滕王阁最后一次被毁于北洋军阀邓如琢手中。1983年10月1日正式开始了第29次藤王阁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阁共9层,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最高的楼阁。在阁的第六层东西两面,各挂着写有“滕王阁”三字的大匾,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字体;阁的三个明层四周,均建有平座栏杆,以供游人远眺;在第五层的屏壁上,还镶嵌着铜制的王勃《滕王阁序》碑;在滕王阁的门柱上,还有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滕王阁序》中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高宗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任洪州刺使时所建滕王阁的初期,也只是将此阁作为达观贵人们上元观灯、春日赏花、夏日纳凉、九重登高、冬日赏雪、阁中品茶、聚餐饮酒、听琴观画之场所。滕王阁修成22年之后,即唐上元二年(675年),著名青年文学家王勃应洪州都督阎伯屿之邀,登阁赴宴,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滕王阁从此名扬四海。唐代中丞御史王仲舒再次主持重修滕王阁完工后,还特邀了大文学家韩愈为此阁写下了古今佳作《新修滕王阁记》一文;大诗人白居易的《钟陵饯送》、杜牧的《怀钟陵旧游三首》、朱彝尊的《登滕王阁》等,至今还都为人们所传诵。

黄鹤楼

今天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198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她最后一次被烧毁(清光绪十年黄鹤楼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而被毁掉)的一百周年之际重新修建的。她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高51米,仅次于滕王阁,明面上看为5层,实际上还有五个夹层,共为十层。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从原来的黄鹄矶移到了蛇山的高观山上。黄鹤楼是现代武汉市的标志和象征。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夺回荆州之后(公元223年)。最初建楼的目的是东吴为了防御蜀汉刘备的来犯,作为观察了望之用。历史上对于黄鹤楼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家,在黄鹄矶上开了一个小酒馆,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酒家热情地招待了一个身着褴褛道袍的道士,并分文不收,而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后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尔后两手一拍,墙上的黄鹤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对这个姓辛的酒家说,画只黄鹤替你们招揽生意,以报酒家的款待之情。从此以后,来此饮酒观鹤的人越来越多,一连十年酒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酒家也因此一天天地富裕起来。酒家为了感谢道士,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为了纪念道士和黄鹤改称“黄鹤楼”。

黄鹤楼在历史上就是文人墨客汇聚的场所,并留下很多不朽名篇。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将黄鹤楼的地理、环境、传说和楼的雄姿,诉说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到此之后,想写诗赞颂黄鹤楼,因看到了崔颢的佳作,不得不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历代登楼赋诗者很多,仅唐代就有崔颢、李白、王维、孟浩然、顾况、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杜牧等等。像李白所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气势磅礴,情景交融,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岳阳楼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阳楼,她是三国时期(公元215年)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所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据记载,这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

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遭贬,谪戍岳州(今岳阳市)。次年,张说便在鲁肃的阅军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楼阁,并正式定名为岳阳楼。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大臣滕子京受排挤,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建成后,滕子京请当时的名臣、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亘古不衰。岳阳楼也与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一起声名远播。

说到这篇《岳阳楼记》还有一段故事。现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大厅中各镶嵌着一块用紫檀木雕刻的《岳阳楼记》。但为什么一个楼里要放两块同样文章的碑刻呢?据说,《岳阳楼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的手笔,其书法、雕刻加之上乘的木质,堪称世间佳品。后来当地有一位擅长书法的县官,为了显示自己,想借岳阳楼和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使自己能够名垂千史,便模仿了张照的笔迹,重抄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也刻在质地同样的木板上,就连字体的大小、形状也与张照的《岳阳楼记》一模一样。但是刻字匠对县官的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心怀不满,而又不敢违抗,便将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细,使其与正常的字区分开。野心的县官把张照的《岳阳楼记》拆下来,换上自己的,然后将张照的手书放在船上试图运往别处,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于湖中,县官和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碑刻均落入水中,野心县官被淹死。在以后洞庭湖的清淤中人们打捞上来了张照的《岳阳楼记》,因其雕刻于很好的木质之上,张照的手书没有因水泡受到太大的损坏。由于县官和张照的两块《岳阳楼记》

的笔迹太相似了,都可为书法之珍品,所以真假两块《岳阳楼记》的碑刻就同时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一的一个木质结构的建筑,她从清朝时期重修后,历经百余年加之几十年的战乱而没有被毁。虽说楼的高度仅有19.72米,比滕王阁和黄鹤楼的规模小得多,但是这个屹立在洞庭湖边上的古代建筑,也可以说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一不是在建国后重新修建的,并且是保留完好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楼阁。

我有幸在三个月内欣赏了江南的三大名楼,虽然是走马观花,泛泛一看,但是三大名楼悠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恢弘的建筑风格、精美绝伦的诗赋以及优美的传说故事,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无不使人叹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据史料记载,滕王阁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都督洪州(今南昌)被封为滕王时营建,故称滕王阁。公元675年重建滕王阁,九月九日,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此邀宴宾客,适逢王勃省亲途经这里,遂得赴宴。席间,王勃应邀为滕王阁作序。只见他当众挥毫,连序带诗,一气呵成,为在坐宾客所折服。从此,《滕王阁序》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篇。

继王勃之后,唐代的王绪写了《滕王阁赋》,王仲舒写了《滕王阁记》,被史书上称为“三王记滕阁”,成为佳话。文学家韩愈也撰文:“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江西第一楼”之誉,且与湖南岳阳楼和湖北黄鹤楼齐名,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在漫长的1300多年中,滕王阁屡毁屡建。1989年10月,南昌市人民政府拨巨款,对滕王阁实施了历史上第29次重建。

这座著名楼阁主体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高57.5米,共9层。其基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正门两旁是毛泽东生前手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巨联,而古今众多书法名家之杰作及楹联牌匾则集于一阁。

如今,游人站在滕王阁上举目远眺,既可饱览霞鹜齐飞与水天一色的佳境,又能尽收江雾与春光浑然一体的美景,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滕王阁始建于宋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重修后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 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真词,观看灯火。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腾王阁,屡毁屡建达二十八次之多。新落成的腾王阁,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壮,充分表现“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内有多间仿古建筑的厅堂,用作古乐、歌舞、戏曲的表演厅;展览馆等。登楼眺望,南昌景致尽收眼底。

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1300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最后在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

精心布置的艺术殿堂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侯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包括岳阳楼古城区、君山、南湖、芭蕉湖、汨罗江、铁山水库、福寿山、黄盖湖等9个景区,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色引人,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唐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诗人刘禹锡也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洞

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边天,天边水,秋来分澄清。君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

黄鹤楼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

一说黄鹤楼因此得名;一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唐朝诗人崔颢曾有《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看过后甘拜下风,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黄鹤新楼于1984年6月落成,楼高5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

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重建后的滕王阁,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岳 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认为它始建于唐,建。文学家范仲淹<<巴陵郡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成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

更为人所传诵。

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

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

件复制更新。

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

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

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岳阳楼侧旁有仙梅亭、三醉亭、怀甫亭等建筑。

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不少游人观看。

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凌黄鹄之巅,控龟蛇对峙,扼江汉合流,渊临鹦鹉,俯瞰晴川,巍然矗立,气势恢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因何得名?史书载,此楼因建在黄鹤矶上,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憩此而得名。民间传说是,辛家在黄鹤山上卖酒,有道士前来饮酒,辛家并不索要酒钱。道士临别时,随手用桔皮在墙上画了只黄鹤,酒客拍手即下来起舞,辛家酒店生意日益红火。10多年后,道士又来到此地,吹起玉笛,跨鹤仙游。辛家于此地建了黄鹤楼,以示纪念。唐代李吉甫编写的《元和郡县志》载:“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原来,黄鹤楼的前身只是军事上用的守望楼。

黄鹤楼,以物华天宝,千余年雄胜,著名久远;黄鹤楼,以万千气概,赢得千古词人流韵,载咏矶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而今铁骑满郊,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登楼抒怀,抚剑请缨,抗击强盗,重整山河,壮怀激烈。

千余年来,黄鹤楼虽命运多舛,屡毁屡建,但始终不废,仅清朝就重修4 次、补修4 次。因此,黄鹤楼的规制、形状迭有沿革。唐代以前只是木结构的两层高楼,宋代以后则变成三层。晚清时,黄鹤楼凡三层,高七丈二,加铜顶九尺,仍为木结构建筑,共有翘角30

多个,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气势辉煌。

黄鹤楼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大火。清末至民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黄鹤楼已是楼鹤俱渺,不能重建。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酎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春,风云紧急,机会主义者排斥毛泽东等同志的正确主张,放弃工农武装,中国革命处在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亲临此地,倚危把酒,怀古思今,心潮难平,写下此诗。

面对乱石崩云、惊涛扑岸的局面,他以无比坚定的信念,高瞻远瞩的目光,宽广恢宏的气度,纵览时局,预见革命高潮的必将重新来临。

毛泽东十分关心黄鹤楼的修复。新中国成立8周年前夕,毛主席视察武汉,询问起黄鹤楼的情况,明确提出“应当修,这是历史古物。”

改革开放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1984年这座名楼在被毁100年之际,以崭新的姿态耸立在武昌蛇山的高观山上。楼层由原来3层变成5层,加上5个夹层,实际为10层;高度达51米,比往昔高出一倍多。新修的黄鹤楼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物,屋顶和屋檐面上均黄色琉璃瓦,全楼由72根大圆柱支撑,楼外翘角60多个昂然向上。气吞云梦,势连衡岳,雄奇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楼内一层大厅内高9 米、宽6米的彩色瓷画《白云黄鹤图》,生动逼真的再现了黄鹤楼的来历;二层大厅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6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大厅正中是唐代阎伯理写的《黄鹤楼记》;三层楼内有组画《人文荟萃》,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李白、崔颢、岳飞、陆游、辛弃疾、黄遵宪、康有为等登楼赋诗的情景。古时,黄鹤楼为布列有序、构思精妙的建筑群,环楼建有亭、轩、廊、坊。而今,在黄鹤楼四周也建有铜雕、牌坊、喇嘛庙等,如众星拱月般,拱卫着主楼

黄鹤楼

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

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

大火。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

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

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

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陆江的山巅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

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

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

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

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

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

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

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楼共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

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谨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他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全在这了

全在这了,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 建筑内保温致命缺点是无法避免冷桥,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因此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 外保温的形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桥的产生,其次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的空气层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并排除潮气保护保温材料,最后,外饰面有挂件固定,非粘接,无坠落伤人危险。 保温效果明显 --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消除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建筑物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而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可以增加室内的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侵蚀,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扩大家内的使用空间 --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墙外保温使每户使用面积约增加1.3-1.8m?。 便于丰富外立面 --在施工外保温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聚苯板做成凹近或凸出墙面的线条,及其他各种形状的装饰物,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丰富了建筑物外立面 不同外墙保温系统对比

2、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 外窗保温系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断桥铝合金窗框; 中空玻璃; 窗框与窗洞口连接断桥节点处理技术; 外窗安装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户,同时通过改善窗户制作安装精度、加安密封条等办法,减少空气渗漏和冷风渗透耗热。 采用高性能门窗,玻璃的性能至关重要。高性能玻璃产品比普通中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出一到数倍。 例如单面镀膜Low-E中空玻璃,其导热系数约为1.7w/m2k,保温隔热性能比普通中空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正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部与科技部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重点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规划设计指南,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建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技术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地域气候条件有关的建筑热工指标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实践;完成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技术指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包括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日照和采光软件等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课题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三“绿色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课题下设9个子课题,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课题四“绿色建筑水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包括湿地-水体复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以降低冲厕用水为核心的节水技术与节水器具)。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课题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三个关键环节——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

木结构古建筑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 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章节题目(含答案)

智慧树20XX年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章节题目(含答案) ?名称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题目数 5 ?总分数 10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 1 【多选题】(2分) 建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与绘画、雕塑有何不同? A.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场景 B.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人物 C.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具体情节 2 【多选题】(2分) 建筑形象的塑造决定于下列哪些因素: A. 结构方式 B. 所用材料 C. 实用功能

【多选题】(2分) 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之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 色彩 B. 对建筑形象的追求 C. 所用材料 4 【多选题】(2分) 木料比石料的优点表现在哪几方面: A. 价格便宜 B. 采集较易 C. 加工较易 D. 运输方便 5 【多选题】(2分) 中国工匠对建筑哪些部分都进行了美的加工: A. 台基 B. 天花 C. 梁枋 D.

E. 门窗 ?名称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题目数 7 ?总分数 14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第1部分 ?总题数:7 ? 1 【多选题】(2分) 中国古代宫殿具有哪两方面的功能? A. 具有艺术上的表现功能 B. 具有艺术上的实用功能 C. 具有物质上的表现功能 D. 具有物质上的实用功能 2 【多选题】(2分) 从陕西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的发掘看,唐代宫殿造型上的特点是: A. 色彩不绚丽 B.

色彩鲜丽 C. 气势恢宏 3 【多选题】(2分) 北京紫禁城建成于何时?花了多少时间? A. 10年 B. 清朝 C. 13年 D. 明朝 4 【多选题】(2分) 午门中央门洞除皇帝外还允许什么人出入? A. 考中状元 B. 皇后完婚 C. 出征武将 5 【单选题】(2分) 太和殿前陈设铜龟、铜鹤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国家长治久安 B. 国家统一 C.

中国古代楼阁

中国古代楼阁 赏景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蓬莱阁、昆明大观楼、贵阳甲秀楼、永济鹳雀楼 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宁波天一阁 报时楼:北京钟楼、鼓楼、西安钟楼 防御:北京正阳门(前门楼)、德胜门楼 供佛:颐和园佛香阁、天津独乐寺观音阁 演戏:颐和园小戏楼、大戏楼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始建于三国时期。是天下三大名楼之一。楼共五层,高50.4 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岳阳楼: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 岳阳楼始建 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 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 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 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 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 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 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了,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因初唐才子王勃作 《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 楼”之首。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歇 山顶。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宋代的楼 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1942年,古建大 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 阁》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 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

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下,人类要更好生存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目前各大中城市,公用、民用大型建筑层出不穷,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建筑物建造及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从节约能源角度讲,高层办公绿色建筑成了各地建筑主流。在办公楼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如何构建及应用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建意义 对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对其修订完善,构建出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让绿色建筑标准(包含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等环节)在我国各主要气候区内覆盖,将绿色建筑产品、技术纳入到标准之中,让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更为适用,在全国民用建筑领域实现绿色建筑标准的全面覆盖,可为绿色建筑建造提供最全面的技术支持,适应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需要[2]。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浅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徐亚军摘要关键词在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建意义分析基础上,指出当前办公楼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及方案。 办公楼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时间晚,不论是理念还是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尽管目前各地涌现出一批绿色示范项目,但是绿色建筑项目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在推广上还存在很多困难。 认识理念存在局限很多地方没有将绿色建筑放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工作主动性差,很多工作没有有效开展。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晚,对绿色建筑理念各界在理解上存在差异,对绿色建筑缺乏全面认识,很多人认为要建造绿色建筑需要高成本、高科技,在我国现阶段是难以实现的。 法规标准尚待完善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没有法律层面的相关要求,没有从法律层面要求利益主体参与到节水、节材、节能、节地及环境保护中,对利益主体的环保作为没有相关奖惩规范。且我国各个地区内经济发展、气候环境差异大,而当前绿色建筑标准在制定中没有考虑到这些地区差异,没有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所以结合各地不同经济、文化、资源、气候特点建立更具针对性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及实施细则是目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激励政策有待改善当前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已经有财政补贴政策,但是对于建筑节能还有绿色建筑在发展中的财政税收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对绿色建筑也没有相应激励政策,企业对于开发绿色建筑积极性不大,加之绿色建筑建设成本比普通建筑高,这些附加成本会转化为用户负担,国家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购房成本增加额不能抵消,因此当前绿色建筑市场不大。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设计也归属大木作。 历史渊源由《考工记》所载"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细,以后各代分工不同。宋代房屋的附属物平暗、藻井、勾阑、博缝、垂鱼等的制作,归小木作,明清时则归大木作。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锯作,明清也归大木作。木构架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大木作为主,则始终不变。 设计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经定型化、标准化,由此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标准规范并附有图样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数制,见材份)。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大量营建都城宫室,已不再用材份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见斗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迹,但在力学上已不如材份制严谨,各种构件的标准规范也无一致的准则。实质上是旧的设计制度已被废弃,而新的设计制度还不完善。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其余8类为:柱,额枋,梁,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飞子(飞檐椽)。以上各类构件中,柱、椽、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宋以后各代对构件截面,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尺度。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2,间有2:1的,至明清则多为10:8。

柱,又称柱子,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楹"。为建筑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纵长形构件。一般竖立,用以支承梁、枋、屋架。常用木材、石材、砖等制成。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或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以及墙柱、中柱、山柱、瓜柱、童柱等。有些柱不承受轴向压力,主要起构造作用,如望柱、垂莲柱、雷公柱。根据样式不同,以有圆柱、八角柱、方柱、瓜楞柱、蟠龙柱等多种。按构造又有单柱、拼合柱之别。古建筑柱子一般均有收分,即柱径上小下大呈直线轮廓收分。北齐、五代、宋、明建筑中又有一种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杀成梭形的,称为梭柱。清代多用直柱、仅于柱端稍作卷杀。柱有侧脚,即向中心倾斜;有生起,即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高。

古代建筑名称

古代建筑名称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以及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一些古老及旅游城市还留存着大量的古建筑,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 依据不同的建筑特点分为斗拱、单体造型、方正严整、山水园景等特点。 其中单体造型的建筑主要包括:亭台楼阁、桥廊榭舫、馆轩辕斋、殿室堂厅、房舍窝棚、塔阙牌坊。具体内容如下: 1.亭台楼阁 亭: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 台:用土或砖石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楼:重屋也,两层以上的房屋。 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 廊的楼,如:滕王阁。 2. 桥廊榭舫 桥: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桥”原本是一种高大的树,因

为够高大,砍下来就够长放在河面,可以连着两边岸,即独木桥。廊:有顶作为覆盖的通道称廊。有顶的桥称为桥廊,也可以叫廊桥(遗梦)。屋檐之下的过道,如:九曲回廊。 榭:建在高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 3. 馆轩辕斋 馆:小型规模的休息与会客的厅堂,有时也作为一个建筑群的称呼轩:原指古代有围棚或帷幕的车。也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和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辕: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 斋:原指古人斋戒时的居所。也常指雅静的书房、学舍等。 4.殿室厅堂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宝殿,后者如:太和殿。 室:房屋或内室。前者仲长统《昌言·理乱》有句:豪人之室,连栋数百。后者《礼记·问丧》有句:入室又弗见也。 厅:古代建筑中为会客、宴会、行礼用的房间,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所以很多有观景平台。 堂:为单体建筑中居中、向阳而宽大的房间,是主人起居之所,也是社交活动的场所。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练习题

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 一、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 1.北京故宫内廷有三座花园,即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御花园。() 2.清代帝王陵全部集中在辽宁和河北两省境内。() 3.歇山顶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线脊组成,故又称为九脊顶。() 4.在古建筑中,建筑物迎面的间数称为“面阔间数”,建筑物的纵深间数称为“进深”。() 5.南京古城的聚宝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 6.天坛南边围墙左右两角呈弧形,北边围墙左右两角呈方形,以象征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7.我国古城的城垣一般有两重,外面的称城,里面的称郭。() 8.文溯阁是雍正时期在沈阳故宫西路营造的建筑。() 9.自产生灵魂观念以来,人们有了筑坟的念头。大约从商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 10.帝王陵的地面建筑主要由祭祀建筑区、神道和护陵监三部分组成。() 11.我国古代的墓室结构依次经历了土穴墓、砖石墓和木椁墓三个发展阶段。() 12.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瓦。() 13.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14.社稷坛以五色土覆盖坛面,以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祈求全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5.我国古代建筑的彩画共有三种,按等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和玺彩画、苏式彩画和旋子彩画。() 16.祭天、地、日、月等活动都在郊外进行,统称郊祭。() 17.安济桥坐落在北京的永定河上。() 18.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北宋陵位于河南开封。() 19.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其得名始自汉代。() 20.汉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兴平县,周围有霍去病、卫青等20余个陪葬墓。() 二、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我国古代崇拜“中”的意识与古代人们对()的崇拜有关。 A.北极星 B.泰山 C.皇帝 D.祖先 2.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 A.重檐庑殿顶 B.重檐攒尖顶 C.悬山顶 D.硬山顶 3.下列古桥中,建筑年代最早的是()。 A.河北赵州桥 B.北京卢沟桥 C.江苏宝带桥 D.福建洛阳桥 4.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的木构架结构形式是()。 A.穿斗式 B.井干式 C.抬梁式 D.混合式 5.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的是()。 A.庑殿顶 B.歇山顶 C.悬山顶 D.硬山顶 6.为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皇帝必须亲自去天坛祭天。祭天在京城南郊,时间在()。 A.冬至日 B.夏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7.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屋面在顶部交会于一点,形成锥形的是()。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新)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 谢耀华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中国古代建筑自新石器时代萌芽,商周时初步成型,秦汉至南北朝基本定型,隋唐至南宋成熟兴盛,元明持续发展至清代渐趋衰落,其发展过程历时数千年,其间的汉、唐、明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三个高峰。 一、古代建筑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种类繁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依据不同类型的建筑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出示图片):宫殿、宗教建筑、陵墓、园林、住宅、桥梁等。 宫殿、 宗教建筑、 陵墓、 园林、 民居、 桥梁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之美: (一)独特的木框架结构体系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四根柱子组成“间”,柱子之间填筑门窗和围护墙壁,“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在大型木构架建筑的屋顶和屋身的过渡部分,还有一种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重要构件,称为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二)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 1、中国古建筑以“间”为单位,再以这种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2、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

中国古代楼阁备课讲稿

中国古代楼阁

中国古代楼阁 赏景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蓬莱阁、昆明大观楼、贵阳甲秀楼、永济鹳雀楼 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宁波天一阁 报时楼:北京钟楼、鼓楼、西安钟楼 防御:北京正阳门(前门楼)、德胜门楼 供佛:颐和园佛香阁、天津独乐寺观音阁 演戏:颐和园小戏楼、大戏楼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始建于三国时期。是天下三大名楼之一。楼共 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 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岳阳楼: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 岳 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 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 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了,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因初唐 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 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 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歇山顶。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阁》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 蓬莱阁: 蓬莱阁同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武昌黄鹤楼齐 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阁在蓬莱市区西北的 丹崖山上,蓬莱阁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 建筑内保温致命缺点是无法避免冷桥,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因此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 外保温的形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桥的产生,其次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的空气层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并排除潮气保护保温材料,最后,外饰面有挂件固定,非粘接,无坠落伤人危险。 保温效果明显 --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消除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建筑物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而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可以增加室内的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侵蚀,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扩大家内的使用空间 --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墙外保温使每户使用面积约增加 1.3-1.8m? 便于丰富外立面 --在施工外保温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聚苯板做成凹近或凸出墙面的线条,及其他各种形状的装饰物,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丰富了建筑物外立面

不同外墙保温系统对比 2、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

外窗保温系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断桥铝合金窗框; 中空玻璃; 窗框与窗洞口连接断桥节点处理技术; 外窗安装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户,同时通过改善窗户制作安装精 度、加安密封条等办法,减少空气渗漏和冷风渗透耗热。 采用高性能门窗,玻璃的性能至关重要。高性能玻璃产品比普通中 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出一到数倍。 例如单面镀膜Low-E 中空玻璃,其导热系数约为1.7w/m2k ,保温 隔热性能比普通中空玻璃提高一倍,德国新型的保温节能玻璃 U 值达到 0.5,比普通900px 砖墙加150px 聚苯保温层保温效果还好。 铝合金门窗 卜良育优良抗砸性能.水密13和耳密性.X 卜在中空 58BWJ,其m 声性 能与塑斜门窗莠同?探遇性能豁低于 和斜门爾. 玻璃类型 空气层宽度(EE :> 传热系数k (血h) 传热阻只(w/n 1 h) 普通单层玻璃 — 59 0.61S — 普適双层中空玻璃 6 3.4 0 294 9 3.1 03 12 3 盟阴 热反射中空玻璃 6 2.5 P 04 12 1 8 0 555 三层玻璃中空玻璃 P 2*9 2.2 P 0.454 2^12 1.1 0 467 LOME 中空破璃 12 1百 0625 卜新聖的断瞬合金节能门糜热SKKBAS 育!8铝合金单破応的fi-4W/ ( M2.K)T?S3 W/ ( M2 K ) .跟海性删w 化学疇谶胺好 ?有贾好的=庄性能和n 声性 >抗凤压性歸]水聲性性謝*技低 ■■櫃匡无面积大,胳裁微来进赢 ?适宜用于窶冷地区”彳氐闻压r 少雨氷

家乡古建筑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家乡古建筑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保护和发扬光大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对古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整体水平的好坏,反映了这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传统性,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关于兰州府城隍庙古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要求全力保护隍庙古建筑群,不主张开发利用和开展经营活动,保持原样,恢复祭祀活动场所。另一种意见是在充分保护好古建筑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适当开展经营活动,增加经济收入,反哺古建筑保护。这两种不同意见,说明政府的管理水平执政理念在不断上台阶,市民的文明程度在提高,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现就兰州府城隍庙古建筑群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做以下探讨。 一、兰州府城隍庙的历史简介 隍庙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202号商业步行街中段。创建于北宋,系奉祀汉大将军纪信为城隍而建。据《汉书》记载,楚汉战争时期,刘邦的一名武将名叫纪信,为甘肃成纪人。当楚霸王兵围荥阳,眼看刘邦要成为俘虏时,纪信将军毅然扮作汉王刘邦,乘车直出东门,佯装投降项羽,从而巧妙地掩护刘邦由西门逃出。纪信被项羽识破后用火活活烧死。因此,纪信赢得了“汉代孤忠”的美誉。刘邦念其忠烈,便将纪信封为忠烈公兰州城隍。隍爷,唯独兰州府城隍爷有名有姓,具有很强的故事传承性。隍庙现存古建筑为明清建筑,主体建筑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为一座四进式宫殿式木结构古建筑群,并有保存完好的大量精美砖雕,以及保存有部分清代名人扁额。院内有200多年的石狮子一对。现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府城隍庙规模宏大,建筑壮丽,结构严谨,雕绘精美,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隍庙自创立到清末,一直作为纪念隍爷的祭祀之地以及开展各种道教活动的场所。民国初年,政府利用隍庙的一些殿廊,创办了国货陈列馆,组织一些艺术品、农产品、矿产、药材等进行展示,供市民参观。解放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1956年5月1日,由政府批准在兰州府城隍庙古建筑群院内,成立了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成为兰州市职工之家,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为兰州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娱乐、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平台,成为兰州市干部职工学习娱乐的活动中心。

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

全国导游资格统一考试知识点 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 陵墓 汉茂陵: ①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②位于陕西兴平市 ③时53年才修成,是汉兴厚葬的典型 ④茂陵周围有霍去病、卫青等20余个陪葬墓 ⑤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秦始皇陵: 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 ②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陵墓 ③1974年春在此发现 ④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 ⑤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 北宋陵:位于河南巩义市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清代帝王陵墓主要集中在: ①辽宁新宾(永陵) ②辽宁沈阳(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 ③河北遵化(清东陵) ④河北易县(清西陵) 封土(陵寝): 秦汉、宋:方上明清:宝城宝顶唐代:以山为陵周朝:封土为坟帝王陵墓的地面建筑主要由祭祀建筑区、神道、护陵监三部分组成。 木椁墓: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 古城、古镇古村、古长城 南京古城: ①明太祖朱元璋经过3年准备,历经21年建成; ②原有城门13座,其中聚宝(中华)、石城、神策、清凉四门保存至今 ③聚宝门规模最大,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西北部,始建于南宋末年,未受中原建城礼制影响,城中道路网不规则,没有森严城墙 平遥古城:城中街道、市楼、商店等均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明代县城建制实物资料的古城 古城的城垣一般分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 春秋时期楚国最早修筑长城数百里,称“方城” 八达岭长城: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 嘉峪关:建于明洪武年间,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名 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其得名始自秦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秦、燕、赵三国北方长城作为基础,修缮增筑 汉长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长城 朱雀门指的是南门

中国古建筑的精神文化内涵

浅析中国楼阁建筑中的文化内涵 ————以滕王阁为例 【摘要】中国楼阁的建筑,历史悠久,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不仅仅是建筑风格上的独特,更重要的是这种建筑风格之中融合了文化交融产生的精华。 【关键词】楼阁文化内涵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处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的传统的楼阁建筑亦是如此。 从整个传统建筑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建筑风格是一直与物质基础和精神文化基础紧密相连的,并且伴随着着两者的改变在不停的发生着新的变化,包含进去许多新的传统思想文化。这种变化便能够反映传统文化演变的进程。 一、传统建筑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首先,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的伦理观念。从庶民的宅院到帝王的宫殿,都是有严格的布局、井然的秩序。这是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中人的关系与地位的差异。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很重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自然环境中揉入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 再次,中国传统建筑还体现出传统文化追求多样性统一的特点,即所谓“和而不同”、奇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群体的组合,重视空间序列的安排,善于将功能多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单体根据使用要求组织起来,基友实用价值,又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二、中国楼阁建筑体现的文化内涵 首先,对于传统建筑中的传统伦理观念,在楼阁建筑完全体现不出来。虽然楼阁建筑也遵从了严格的布局,但是从楼阁的选址可以明显的看出,包含两种观念:一是打破传统的人文观念,而是民间对于某种信仰的渴望。 其次,“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楼阁建筑中的刀淋漓尽致的体现,从楼阁建筑的线条,整体布局,文化底蕴等方面,完全可以看出。但是不仅仅是包含道家“天人合一”思想,还包含了佛教与儒家的思想。佛教讲究因果轮回,建楼阁的原因包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儒家讲究入世,因而才会有大批文人墨客支持建楼阁并

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绿色建筑发展历程与展望 鉴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大力倡导和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地球村村民的共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房地产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至关重要。 绿色建筑的国际发展历程 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生态建筑”新理念。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绿色建筑的技术集成体系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是反映绿色建筑发展的综合性指标。目前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控制改善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的适合当地特点的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体系。不少发达国家根据各自的特点,还通过建造各具特色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展示其绿色理念、绿色技术及产品等大量研究成果,引领未来建筑发展方向,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形式包括办公楼、住宅、学校、商场等,比较典型的如:英国BRE的生态环境楼和Integer生态住宅样板房等。这些示范建筑通过精妙的总体设计,结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达国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还开发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过具体的评估技术可以定量客观地描述绿色建筑中节能效果、节水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3R”材料的生态环境性能评价以及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能等指标,从而可以指导设计,为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依据和参考标准。影响较大的如国际可持续建筑环境促进会的GBTool评价工具,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的LEED评估体系等。 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估工具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各国发展生态建筑评估工具都注重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随着绿色建筑实践在各国的不断发展,评估工具也由早期的定性评估转向定量评估;从早期单一的性能指标评定转向综合了环境、经济和技术性能的综合指标评定。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轨迹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建筑概念引入我国。1994年我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96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 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在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如在建筑节能方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 建筑概述 一、中圈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官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官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阙和石墓。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

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琢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城市。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建筑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木构架的做法已经相当正确地运用了材料性能,出现了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从而使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合、提高,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风格。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其建筑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宋朝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构建及应用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构建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18T11:34:33.2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伊长才[导读] 摘要:本文从系统研究的角度构建了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型,并利用模块化理论对绿色建筑各项技术进行模块化分解及组合,提出基于模块化整合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方案,本文的研究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推动绿色建筑技术与方案的创新性及适应性,为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肥城天华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省肥城市 271600摘要:本文从系统研究的角度构建了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型,并利用模块化理论对绿色建筑各项技术进行模块化分解及组合,提出基于模块化整合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方案,本文的研究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推动绿色建筑技术与方案的创新性及适应性,为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 0.引言 绿色建筑的目标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绿色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绿色建筑某一部分进行,缺乏系统性研究。同时绿色建筑设计仍以传统的建筑设计思路进行,缺少整体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对绿色建筑的研究有必要从绿色建筑系统角度,利用复杂性科学、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绿色建筑各项技术措施、项目目标和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实现绿色建筑各项效益要求。模块是指具备接口结构并具有独立功能的通用单元,按使用要求的不同,模块可细分为通用模块和定制模块。为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技术人员将模块应用于系统理论中,用于分解和集成复杂的系统[1]。 1.绿色建筑体系研究现状 绿色建筑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中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巨大的进歩。期间绿色建筑的研究经历了概念的提出、定义的完善、单一技术研究、政策标准的制定、建筑实践、建筑人文研究、绿色建筑系统研究等内容[2]。绿色建筑的研究已经发展为由理论到实践、单一技术到技术集成,技术、经济、环境综合研究。 2.模块化设计理论 模块化是将复杂的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分解为离散的要素(半自律的子系统),同时多种要素又可以按照既定的规则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由此可见,模块化是由模块化分解与模块化整合两个主要的过程组成。分解的目的在于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分工协作与资源利用的效率;整合是系统还原的过程,目的在于形成满足规模化、定制化的产品。 模块化包含了两个主要过程:模块分解和模块集成。应用模块化进行设计时,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1)设计规则阶段,确定模块化分解的规则;(2)独立并行的设计行动阶段,对每个模块进行单独设计;(3)系统集成与测试阶段,即模块整合以形成满足功能需求的系统。 2.1模块分解 模块化分解是将复杂的系统按照某种联系规则分解为结构上独立、功能上集成的子系统。由此可见,模块化分解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分解的对象应是复杂系统;二是系统应具有可分解性。模块化是将复杂系统简化的方法,只有对复杂系统进行分解才具有意义。 2.2模块化整合 模块化整合是指按照既定的联系规则(界面标准)将分解后的子模块整合以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的行为[3]。通过将独立的模块进行组合,可以实现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模块化操作有六种形式,分别为分离模块、模块替代、去除某个模块、增加新模块、模块归纳、模块移植。模块化整合过程其实质是对这六种模块进行组合的过程,这既满足了多样化需求的要求,又满足产品规模化、创新化发展的要求。 图1预制装配式房屋墙体 图2预制装配式桥梁 3.模块化理论在建筑中的应用 模块化理论主要用于分解复杂系统,使之变为单个、独立的简单系统进行设计制作。该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解,如可按照专业不同可分解为建筑工程、结构工程、安装工程等;按照分部工程可将建筑本身分解工程、结构主体工程、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模块化的基本理念已经用于建筑领域,如图1、图2所示的预制装配式建筑。 4.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构建 4.1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分解规则 模块化分解是指一个复杂系统或过程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分解为可以独立设计的半自律性系统。即将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根据系统本身的内在结构与规律分解为在结构上能相互独立、功能上能相互集成的子系统。系统能否分解取决于系统的可分解性。系统的可分解性越强则模块化程度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