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5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5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11.5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应用密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渗透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具有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

这是本节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因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生活中不常见,学生易受热胀冷缩的习惯思维影响,将理论和实际脱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学会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学生学法:根据教材内容,针对密度和温度的关系这一知识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探究法。对应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质采用让学生合作学习法

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主要采用导学法和直观法。

为突出重点,在密度和温度的教学上,我设计了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和一系列的实验。在鉴别物质的教学上,我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为突破水的反常膨胀这一难点,我自己设计补充了一个演示实验。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1、提前布置做教材21页想想做做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冷藏室和火炉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2、每2人准备一个纸风车

教师:做好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实验装置

采用情境教学,通过图片来激趣和引入,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举出身边的密度应用实例

为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应用,我搜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请看图片

实验探究:(一)密度与温度

第一部分“密度与温度”的教学主要以问题引入,以实验探究为主,再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1、首先请学生汇报:回家做气球实验的情况

然后演示:气体的热胀冷缩(这是我另外补充的一个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一现象有直观的认识)

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气体密度如何随体积变化而变化?

接下来学生动手完成让纸风车在酒精灯火焰上转动的实验。

请学生解释风的形成原因。

提出问题:从古到今,人们对风有哪些应用?学生一般都能回答出来,我再展示图片(帆船和风力发电)。

再联系我们身边的实际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咱们株洲和风力发电的联系吗?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咱们株洲乃至湖南这地理位置怎么会和风力发电有联系呢?当看到我展示的图片后,一方面学生会兴致高涨,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咱们株洲这座工业城市很了不起,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同时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为将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2、我们知道,一般地,物体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刚才看到的气体最明显,固体和液体则没有气体那么明显。但也有例外,冰和水就是特例。

演示实验: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

教师演示时请学生计算1kg冰化成水后的体积变化情况

装置如右图所示:先将装置中的烧瓶装满水,塞紧装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的胶塞,使玻璃管中保持适当高度的水柱,再将烧瓶置于盛有冰盐混合物的大烧杯中,等温度下降

到0℃以下时取出。

首先在0℃以下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到烧瓶内有漂亮的冰棱现象,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若室温较高可不用加热,否则可用温水加热)

可以观察到随着冰的熔化体积缩小,液柱下降。

冰熔化完后水从0℃升高到4℃时仍可看到液柱继续下降,到4℃达到最低。表明水在0℃-4℃时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

解决问题:

a.图11.5-4

b.为什么自来水管冬季容易冻裂?(从两方面分析)

(二)、鉴别物质

问题引入:如何鉴别一只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测密度。追问:怎样测?测量结果精确吗?

讨论后回答: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由于量筒测的体积不精确导致结果不精确.(理论与实际还是有差距

(投影)例题: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 。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

学生很容易想到算出密度再和铅的密度进行比较的方法,那么还有吗别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另外两种解法。

一方面巩固和熟练公式的使用,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当然,要确定铅球到底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还要应用其他知识和多种方法做进一步鉴定.

(三)、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了解历史已进入新技术革命的时代,在新材料的开发过程中,材料的密度仍是科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科技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2、3、4题

(五)小结:由学生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

1、本节内容主要是应用密度知识,但要涉及到计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

运算能力还较差(特别是单位换算和指数运算),所以在课堂上会花费较多的时间

在计算上,使这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很紧。我认为在教材处理上如果将有关密度公

式的计算在本节课之前先解决,则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关于本节课的实验

本节教材中没有安排演示实验,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物理规律,学习物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自己设计补充了两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的可见度问题:由于温度计示数和水柱学生直接观察较困难,条件允许的话可用实物展台或摄像头来解决。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教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 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牌、锥形瓶、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自制溢水杯等。 学生准备: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 课的预习任务,反 馈预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情境导入】大家欣赏屏幕上的两幅神奇的 图片。课件展示图片 欣赏图片

引入课题【提问】小小鲜花上放置了一个比花儿大了 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 何花儿没有被压憋?可能是“全碳气凝胶” 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的原因? 【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 立方厘米0.16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 轻的材料。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 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 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 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 的900倍。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应用,极大的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 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 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运用密度知 识解决或解答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以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引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从 生活走向物理。) 思考、讨论 口答:可能是密度 非常小的原因。 听讲感受科技知 识在生活中的应 用。 认识密度在生活 中的重要作用,产 生积极学习的欲 望。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一)密度与温度 (1)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学生活动1 一、密度与温度 【讲述】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乒乓球 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它恢 复原状吗? 让一个学生讲台前示范。(课前用电热水壶 讨论,解决问题: 用热水烫。 学生演示乒乓球 放入热水中稍后 恢复原状的实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1

第五节密度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会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质量和体积。 3.知道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说明: 同学在进行体积单位换算时,不习惯将单位的进率立方。在计算中,指数相乘、指数相除,等都会使同学感到困难。 同学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用密度知识去分析解决。 二、教法设计 (一)教法指导 1.本节地位: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密度知识进行物体体积和质量的计算;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同学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学生学习了密度之后,对密度公式掌握得较好,困此对m=ρv及的掌握不会困难.但学生缺乏运用密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应用密度知识产生障

碍.在计算中要用到体积的单位换算及指数的运算,而学生这方面的基础较差。 3.本节课的设计可分为四个内容:(1)学习查密度表;(2)利用m=ρv计算物体的质量;(3)利用计算物体的体积;(4)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鉴别物体。 说明: 查数据表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本节通过查密度表.培养学生查数据表的能力。 应用密度公式计算时,应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实际时,①应给学生介绍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常识。②在计算前,应复习体积的单位换算和指数运算规则。 在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时,不计算混合物的密度。 (二)教学设计方案 1.引入课题 让学生思考问题:如要买500米的裸铜线,售货员是用尺量吗?若手边没有天平,只有量筒,如何量出100克酒精? 告诉同学利用密度知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2.讲述密度知识的应用 (1)密度表 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科学家们测出了各种物质的密度,供查用。 让同学观察课本上的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让几位同学从表中查出几种物质的密度值,并说出它的物理意义。 (2)求物体的质量 由密度公式,变形可得m=ρv。 提出问题:一块体积很大的花岗岩,无法用秤称出它的质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引导同学思考:花岗岩的体积可以量出,其密度可从密度表中查出。 让全体同学根据课本上图7-8所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数据,算出碑心石的质量。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求物体的体积 由变形可得。 提出问题:采购员买了44.5千克裸铜线,铜线的横截面积为25,这些铜线有多长? 复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引导同学思考:铜的密度可从密度表中查出,铜的质量已知,能不能利用密度公式求铜线的总体积?

5.4《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5.4《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 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 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 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 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 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 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 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 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 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和图像认识密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学会应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学习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学习过程】 一、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提出问题:荷兰被誉为风车王国,一年四季吹西风,风力优厚,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视频:气球热胀冷缩的实验,纸风车转动的实验 分析实验: 1.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密度;温度降低体积,密度。 2.空气受热体积,密度变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推动风车转动起来。 3.可见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密度变化最明显,和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拓展延伸: 风能是可以供人类利用的能源之一,例如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等,近代大规模利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有些风却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什么风呢?

学以致用: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二、水的反常膨胀。 引入: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即反常膨胀。比如水,是这样吗? 计算:90克水和90克冰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思考水结冰后体积有什么变化? 图像:水在℃时密度最大,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一般就是这个温度下的密度。高于4℃是热冷,0-4℃是热冷。 应用:北方冬季,因保护不当,自来水管冻裂,为什么? 冬季水中的鱼冻不死,为什么? 三、密度鉴别物质。 解说:因为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可以初步鉴别物质。 例题:体育锻炼用的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千克,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这个铅球是用铅做的吗? 小组交流讨论归纳密度鉴别物质的基本思路是:先求出该物质的密度值,再查密度表,看属于哪种物质。这个方法可以判断物质的真伪。 小组讨论:冰和蜡、煤油和酒精用密度能鉴别吗?如何鉴别? 反思: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密度与社会生活经典习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经典习题(含答案) 一、计算题 1、“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节水洁具逐渐进入社会。所谓节水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校新安装了10套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9L。则 (1)1t水可供一套节水洁具冲洗______次; (2)从理论上计算(设每套节水洁具平均每天使用100次,每月以30天计),该校因使用节水洁具每月可节水 ____________t; (3)该校水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其累计用水约_____t。 3、盐水选种是需要配制密度为×103Kg/m3的盐水,某农户配制了50L盐水,取出500ml进行检测,测得这些盐水的质量为600g,(测完后将盐水还倒回)。 1.请帮助他分析一下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则应采取什么措施? 2.将这些盐水配制到符合要求时共为多少升? 4、运油的油罐车一次能最多装满12t密度为×103kg /m3的90#汽油。90#汽油的价格为4元/升。 求:1)运油车的油罐容积是多少m3? 2)油站外竖立“每车限装100元”的标志牌,则每车一次

所装的汽油质量为多少kg? 5、某烧杯装满水总质量为350g;放入一金属块后,溢出部分水,这时总质量为500g;取出金属块后,总质量变为300g。求金属的密度。 6、有一个容器最多能装3kg的水,求: (1)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 (2)如果用这个容器来装密度是×103kg/m3的植物油,最多可以装多少kg? 7、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质量8.9kg,横截面积为2×10-5m2。小红想知道这捆金属丝的长度,她选了一条规格、材料相同的短金属丝来间接测量这捆金属丝的长度,经测量得知短金属丝的长为lm,质量为。求: (1)这捆金属丝的总长L; (2)此金属丝的密度ρ。 8、一个质量为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 kg,则: (1)这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少? (2)它最多能装多少k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ρ=×103kg/m3) 9、物理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山洪洪水的含砂量(即每立方米中含砂质量的千克数),取了10dm3的洪水,称得其质量为,试计算此洪水的含砂量。已知砂的密度为×103kg/m3. 10、一个铜球的质量是178g,体积是40cm3,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 (铜=8. 9×103kg/m3) 11、小红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用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质量相等的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含金量为50%.小红的妈妈对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红进行验证.小红通过实验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600g,体积为52cm3,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cm3和 cm3.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 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 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 的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 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一)激趣导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 图1:戒指图2:矿石图3:盐水选种 引导: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学生思考回答。 二、推进新课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可知: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密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呢?密度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 探究点一密度与温度 播放视频:龙卷风

启发: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学生议论纷纷。 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教师分析:放在冰块上面的气球变小了,气球下降;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气球变大了,气球上升。实验说明: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由于密度,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演示实验: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观察并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学生分析。 结论:由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思考并讨论] 1.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分析。 总结: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地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 ℃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纸风车,冷水,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鸡蛋我主沉浮 材料:生鸡蛋一个,大玻璃杯两个,食盐若干,小勺一个,玻璃棒或筷子一根步骤:1.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2.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3.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此次试验也可反过来做) 同学们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导入课题。也可播放视频展示实验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设疑,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故事导入 聪明的阿基米德怎样鉴别皇冠的真伪 2 000多年前,当希腊希洛王取得王位后,决定在一座教堂里向永垂不朽的神献

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乌市第五十二中学林国虎 【整体设计】 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本节教学可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利用视频和探究实验来具体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学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 学生: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3.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4.学会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学指导】 一.课前回顾: 1.计算密度的公式________;根据变形公式______,求质量; 根据变形公式____________,求体积。 2.密度的单位有________和_______,换算关系为______. 3.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阅读教材P21—24,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合作与交流: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风的形成 (1)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______,密度变_______,从而向______运动,而周围____________的气体,会从周围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2)风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气体受温度影响较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较小。 2.一般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而水有什么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密度如何鉴别物质的种类: 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例题2: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3”等字样。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 【课堂训练】 1、一块体积是200cm3、质量为540g的金属块,把它切掉1/3后,余下部分金属块的密度是( ) A.2.7×103kg/dm3 B.2.7g/cm3 C. 1.8 kg/m3 D. 4.05×103kg/ m3 2.啤酒放在冰箱冷冻室内,里面的啤酒结成冰后把瓶子胀破了,这是因为( ). A. 啤酒冻结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新版)

《密度与社会生活》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橡皮膜会凸起来。过一会,再把瓶子放入冰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 2.按右图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橡皮膜鼓起来?又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密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2.寒冷的冬天,北方的水管为什么必须小心保护? 3.寒冷的冬天河里的鱼为什么没有被冻死? 4.利用密度怎么鉴别物质的种类或真假? 5.如何判断一个金属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6.你知道盐水选种是怎么进行的吗? 7.怎么鉴定牛奶或者酒精的纯度?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人教版物理八下11.5《密度与社会生活》WORD教案1

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课前预习学案 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我们通过对前面学习知道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冰的密度上0.9×103kg/m3,那么大家来计算一下1kg水的体积是多少,当这些水结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上面的知识点来解释为什么冬天自来水管会冬裂? 2、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课内探究学案 实验一: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发现什么现象? 实验二: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结论: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与例题1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 例题2: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3”等字样。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 例题3:铁的密度为ρ铁=7.9×103kg/m3,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1cm3 ,质量为79 g,试通过计算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自我检测

11.5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5节。 【整体设计】 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本节教学可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利用视频和探究实验来具体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学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 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 学生: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下面我 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

新人教版八上《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word说课稿

《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过程与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初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这一节从 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 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 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 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 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 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

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 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三、教学策略 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对 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 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 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教师可以通 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 这样,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 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火柴,纸风车,冷水等。 五、教学过程 1、“磨”教学设计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出来课程的初稿 就像一个个菜品的拼盘,没有达到有机的融合,给人一种堆砌的感觉。在教研员的帮助下,我适当调整了讲授顺序,力求每个环节 连接紧密,过渡自然,主线明确,层次清楚。 2.“磨”教学细节 有一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通过细节的打磨,可以使自己的课更加完美。通过教学语言的打磨,使我力争做到没有废话,讲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中心学校朱召友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5节。 【整体设计】 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本节教学可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利用视频和探究实验来具体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学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 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 学生: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下面我 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2.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3.通过课堂实验和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从而全面理解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密度与温度 自主阅读教材P120~12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小,所以热空气上升(选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是冬天河水温度分布图,由图可知尽管水面已经结冰,但水底的温度却保持在4 ℃,这是因为4 ℃的水的密度最大,水的这种特性对水生生物的生存有利(选填“有利”或“有害”)。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自主阅读教材P12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如何鉴别一只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从密度表可以看出: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只要测出了戒指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4.小明想了解2002版5角硬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便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5角硬币体积/cm3质量/g 20个9.6 75.4 (1)请将天平的读数填入表格中。 (2)由实验数据可求得硬币的密度为7.85g/cm3,等于7.85×103kg/m3。根据下表中数据,可初步判定5角硬币主要由铁制成。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知道物质的密度还与温度有关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4 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X 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 .铅的密度为11.3X 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 .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 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实验: 计算: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2.6g/cm3 ~2.8g/cm3之间,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如果一 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2.7g/cm3,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 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 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观察。 现象: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同学们回家可做类似实验:两个吹胀的气球分别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观察现象。上面的实验说明最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2.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22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 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思考:教材P24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 理。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 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 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设 问: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C,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C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底还有鱼存 活吗? 300 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 4 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 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这是当然的事了,重在下,轻在上),温度也是由上至下递增,从表层水 体的0C至底层水体的4C。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湖里的鱼类能够在严寒的冬天躲在底层水体中,不至于被冻成冰 块。 水在0 —4C之间,是热缩冷胀,在4C以上是热胀冷缩。水的反膨胀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江河湖面 的水结冰时,因为冰的体积膨胀,密度比水小,总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C,密度最大,总是沉在下面。这 样,冰块就成了一层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冻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