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圃对种质开发利用

种质资源圃对种质开发利用
种质资源圃对种质开发利用

种质资源圃对种质的开发利用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和育种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的研究水平不仅关系到资源的利用效率、作物育种和生产发展的水平,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全球“基因大战”中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居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汇处,地跨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气候带,气候类型差异较大,自然条件复杂,孕育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圃,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圃的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圃的高效、低能耗保存技术、遗传多样性鉴定、核心种质特性鉴定评价、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和网络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托普云农制定了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繁殖更新和保存技术规程;托普云农建成了甘肃省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和共享平台,初步实现了种质资源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开展了作物种质资源鉴定和研究,一批创新种质和优异基因,在育种上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有效支撑了全省农业生产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

托普云农通过种质资源圃对甘肃省种质资源圃的研究,查明了种质资源现状,并对主要种质资源圃进行了收集、整理、保存和评价鉴定,发掘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建立了农作物信息数据库系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今后应加强农作物野生资源、稀特资源和国外资源的考察、收集,进一步拓宽现有基因库;创制优异性状突出或优异性状聚合的、可利用的中间种质或优异种质;加强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整理和鉴定评价,提高种质资源及其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圃信息和实物共享体系,促进资源的交换利用。

一、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圃的意义:

为了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为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3类:

①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左右,贮藏期为30年以上;

②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40~60%,贮藏期为5-15年左右;

③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3-5年;

二、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圃制冷部分:

1.冷冻机组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压缩机选用美国艾默生谷轮涡旋式高性能压缩机,机组机组采用低噪音风机以及风机压力控制系统。

2.内机低噪音冷风机2套,外机低噪音箱式机组2套的双压缩机模式:

A据故障状态轮值。当一台机组有故障出现,则备用机组立即启动,最大限度保护种子

B据时间轮值。进行小时、日的运行时间轮值切换,延长机组寿命和等时运行。

C.据冷量轮值。当一台机组冷量不能达到冷量要求,则第二台机组马上投入运行;而当系统出现冷量需求在一定程度的降低,则备用机组自动再切换到备用状态。

三、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圃除湿部分要求:

除湿机为低温转轮除湿机,确保在零下的环境里可以除湿。

四、育种信息化其他设备:

育种信息过程管理平台、育种信息移动采集终端、育种小区远程监控系统、种质资源保存库管理系统、麦穗形态测量仪、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油菜分支角度测量仪

五、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圃的系统功能:

1、触摸屏液晶操作界面,可根据贮藏货物种类的不同选择最佳制冷或除湿的运行模式,控制精度高。

2、双温双待系统,双压缩机,双风道,在第一个系统有故障时,另一个系统立即启动,保证系统不间断工作

3、可与计算机通讯,记录数据。完全做到无人值所,在线实时24小时连续的采集和记录监测点位的温度、湿度变化情况,以数字、图形和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显示和记录存储监测信息,监测点位可扩充多达上千个点。

4、可设定各监控点位的温度、湿度报警上下限值,当出现被监控点位数据异常时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方式包括:现场多媒体音响、声光报警器、网络客户端报警、手机短信息报警等。上传报警信息并进行本地及远程监测。

5、控制软件的编制采用软件工程管理,开放性与可扩充性极强,由于采用硬件功能的软件化的系统设计思想及系统硬件的模块化、通讯网络化设计,系统可根据需要升级软件功能与扩展硬件种类。

六、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圃技术参数:

1.在建筑面积5.3*5.6*

2.5米里独立控制制泠及除湿。

2.采用进口双制冷机组。

3.制冷设备室外机置于墙外。

4.控制系统全彩色手触摸屏进行控制。

5.显示内容:当前时间、温度、湿度及记录曲线。

6.历史数据记录数量:15000组数据,既可直接显示,又可用计算机下载。

7. 温控范围:-5℃~10℃库温

8.温度波动度:±1.5℃

9.控湿范围:60%RH以下

10.湿度波动度:±7%RH-10%RH

11.压缩机:压缩机选用进口高性能压缩机,机组机组采用低噪音风机以及风机压力控制系统。

12.内机低噪音冷风机2套,外机低噪音箱式机组2套

13.电源:50Hz,380V三相五线制。

14.灭菌方式:紫外线灯。

15.光照度控制范围:采用节能型三防荧光灯照明系统350LUX达到操作照度即可。

七、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圃主控系统功能:

1. 全新动态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响应快,精度高。

2.任意设定的温度、湿度控制参数,自动构成局部的微气候环境。触摸屏尺寸不小于5.7英寸,所有的参数显示和设定均可在触摸屏上进行,在全彩色触摸屏上进行参数设置等操作的功能,可根据种子种类的不同选择最佳制冷或除湿的运行模式,可在触摸屏上直接设置温度,湿度,时间,模式等参数, 具有实时温湿度,历史温湿度数据曲线,设备运行状态显示,故障图形代码显示等专用功能。

3.整个控制系统具有计算机通讯接口,如有需要可以安装上位机软件对整个控制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库房的的温湿度数据进行电脑数据显示、曲线显示、数据记录以及打印等。

4.各档程序参数长期记忆,系统意外断电后可以自动恢复运行,并且不影响原来参数的设定,可按原有的设置继续运行,充分保证试验工作的连续性。

5.高温报警,异常报警功能:可设定各监控点位的温度、湿度报警上下限值,当出现被监控点位数据异常时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有三种方式组成:声光警灯报警、电脑屏幕画面报警和短信群发报警。短信可同时通知多人,扩大故障发生后的知情人数量。主机时实及历史故障信息均可查询。

6.该系统采用低功耗设计,可有小型UPS直接拖动工作,确保断电情况下报警信息(声光,屏幕,短信群发)能正常发送。

八、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圃库体要求:

1.库体五面采用聚氨酯双面彩钢保温板(厚度100mm)。

2.保存库保温门:开一扇800mm宽×2000mm高大门,每扇门开启方式为外单开启,确保内部开启优先(在外部锁闭情况下仍旧确保内部能够直接开启,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3.大门密封及结构:门框的密封采用特制的耐高低温的硅橡胶密封条,在门框处加装门框加热丝以防在低温情况下门框处凝露;门把手、饺链采用日本进口优质产品,可保证其强度,防止掉落;门框四周加强,即在门发泡前,在大门内侧焊接加强筋,可保证其强度,防止门的变形。

4.气压平衡装置:为了避免库房内温度的变化而引起库房内外压力差对库房强度的影响,在每个库房侧壁处安装一套重力关闭型压力平衡装置。

5.库房内侧上方装有吊顶式冷风机和匀流送风板,匀流送风,提高库房内整体送风效率,进门有风幕保温隔离系统

6.暖通管道系统内材料为铜管。

7.内部地面:地面需采用专门的地面保温材料(隔热XPS保温板),加上铺设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上铺PVC地胶板。达到:防水防滑,耐磨,保养方便:平常用清水拖把擦洗即可,遇有污渍,用橡皮擦或稀料擦试即可干净。防火阻燃/耐酸碱。

传感器类型:铂电阻

通讯接口:RS485,USB

记录存储功能:有

库板厚度:长期大于12CM,中期库大于10CM

内置蜂鸣报警功能:可选,

另可选配外置声光报警和短信报警

显示功能:手触液晶显示

电源:外接直流380V电源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茶树种植资源简介

茶树种质资源简介 种质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种质资源亦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是指一切具有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包括品种、类型、近缘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茶树种质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领域研究的基础。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种质资源的考察与征集;二是种质资源的保存;三是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其中保存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种质资源保存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茶树育种和茶树生物学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世界各国各主要产茶国均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进展。因此,本文就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状况和未来研究趋势作一综述。 一、茶树种质资源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 未来茶树育种工作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能否得到持续而大量的供应,种质是改良品种的物质基础,也是茶树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从目前研究水平看,茶树种质资源至少能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品质育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作为全球性饮料,其品味有待于不断提高,如低咖啡因茶、高香型茶、果味茶、高酯型儿茶素茶等品种的选育,无疑将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茶叶的需求。氨基酸成分的基因改良是茶树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氨基酸,特别是茶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在绿茶品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对红茶来说,多酚类物质的作用非常重大,丰富的种质资源材料,为品质育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高光效育种 茶树属于C3植物,植株的光合效率较低,但在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株型结构是提高光合效率和群体产量的首要条件。理想的株型,个体间的竞争和干扰最小,能最有效地共同利用光、热、水、气等营养条件,而植株本身光合功能强,呼吸消耗低。实践证明,骨干枝粗壮,分枝层次多二分布均匀、叶层厚、芽密度大、叶色绿、叶角小、树幅大、根系发达,特别是生理机能强的多为光合效率高的树型。在广大的种质资源中寻找到高光效的个体甚至基因后,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可培育出光合效率高的茶树品种。 (三)抗寒育种 茶树为亚热带树种,由于种植区域不断扩大,不少茶区茶树屡遭低温危害。引进和选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管理办法试行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提高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对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和《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支持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 第三条农业部有计划地在热区建立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以下简称“种质圃”),对不宜或不能用种子形式保持种性的多年生或无性繁殖热带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和利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多年生或无性繁殖热带作物主要包括:橡胶树、木薯、剑麻、香蕉、荔枝、龙眼、芒果、菠萝、番木瓜、咖啡、澳洲坚果、椰子、胡椒、南药等。 第五条种质圃主要负责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种质创新,并提供共享利用。 第六条种质圃重点收集保存:

(一)优异、稀有、古老或具有地方特色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 (二)热带作物近缘种或野生种; (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 第七条种质圃依法收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并建立原始档案(见附表一)。 第八条境外引种须按规定办理检疫手续,引进种质须经隔离试种或脱毒处理,确认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方可入圃保存。 第九条国内收集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经观测性状、核实名称,确无重复,方可入圃保存。 第十条对入圃保存的种质资源应进行信息采录(见附表二)。 第十一条入圃保存的种质资源,原则上乔木每份种质保存3-5株,灌木、藤本、大型草本每份保存5-10株,一般草本每份保存20-25株,重要种质保存数量可以适当增加。 第十二条种质圃应绘制田间种质分布示意图,标明每份种质在圃内的具体位置。 第十三条种质圃应制定本圃保存种质资源的性状描述规范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有丰富的栽培和野生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栽培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据初步统计,我国重要栽培作物有600 多种,其中粮食作物30 多种,经济作物约90 种,蔬菜120 余种,花卉140 余种,果树约150 种,牧草约50 种,绿肥约20 种。在现有作物中起源于我国或在史前已栽培的有237 种。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我国农业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和侵蚀,如野生稻、野生大豆及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在原生长地已很难找到;外来种侵袭使土生土长的植物物种数减少,加上大量病虫天敌的减少,使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业机械化和良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了大量地方品种被淘汰。在生产上种植的许多作物的骨干品种种质基础日趋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为此,近20 年来,作为拓宽育种遗传基础的源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研究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自动数粒仪。 如今,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根据作物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实行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与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保存策略。原生境保存是指在植物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地,使重要作物野生种及野

生近缘植物就地进行自我繁殖以保存种质。非原生境保存,即将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包括在低温种质库中进行的种子体保存、在种质圃中的植株保存、在试管苗种质库中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 种子保存技术有好多种,如低温储存技术。利用低 温种质库保存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作为种质保存的种子,还须经过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密封包装等一系列入库保存前处理。还有离体种质保存技术,许多植物种质资源无法通过种子贮藏达到资源保存的目的,如椰子、油棕、咖啡等是顽拗型种子,它们或不耐干燥脱水和低温贮藏,或作物不产生种子,这种植物不能采用低温库种子贮藏的方式,只能通过种质圃,以植株或块根、块茎等活体方式在田间保存。它包括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和超低温保存技术。 随着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的不断认识,国家对种质 资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七五”以来,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1984 年建成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国家种质库1 号库(后改为国家种质分发交换库),又在在1986 年和1992 年建成了国家长期库和青海复份长期库。可见国家对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视。通过国家的科技攻关,我国种质资保存技术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库已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和种子入库前处理技术。通过系统地研究,解决了各种作物的安全有效干燥条件

种质资源圃对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研究范文

种质资源圃对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研究 保存是葡萄种质资源研究的前提。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部分科研单位即在收集的基础上,着手建立葡萄原始材料圃,开始对引进的品种和采集到的野生材料进行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随着国家对种质资源的重视,从70年代初~80年代末,我国相继建成16个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其中,有两个国家级葡萄种质资源圃(河南郑州、山西太谷),另外还有3个果树种质资源圃保存有葡萄种质资源。90年代,又增建了山葡萄的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吉林左家)。原西北农业大学建立了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圃。同期,我国部分省(市、区)的果树、葡萄研究及教学单位也相应建立了葡萄种质资源圃或葡萄品种资源圃。全国各类圃地共保存葡萄种质资源 1 500?份左右。在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的同时,我国葡萄科技工作者还进行了试管保存、种子保存、花粉保存的研究和利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是葡萄种质材料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保存方式。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部分科研单位即相继着手建立葡萄原始材料圃。1951年,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调查、搜集并引种山葡萄优良类型,并用于选种和杂交育种。1952年,原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兴城园艺试验场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原始材料圃,至1965年,保存品种200多个,同时进行了与东北山葡萄的杂交育种工作。195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建立葡萄品种圃,同时开始收集保存葡萄野生资源材料。1960年,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建立的葡萄原始材料圃保存有300余个品种,至1966年,保存葡萄品种近600个。196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结合山葡萄研究,建立了山葡萄品种资源圃。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的果树和葡萄科研单位也搜集保存了部分葡萄野生种种质材料。1978年,原西北农业大学开始系统搜集、研究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建立了收集保存中国野生葡萄种类最多的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圃,保存我国野生葡萄20余个种和变种的100余个株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末,我国相继建成16个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其中,有2个圃专门搜集保存葡萄种质材料,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桃圃”中葡萄圃保存葡萄属植物20个种和变种、916份材料,其中含野生葡萄14个种计45份种质材料。山西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太谷枣、葡萄圃”中葡萄圃保存葡萄属植物5个种、361份材料。此外,吉林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级果树种质寒地果树圃”搜集保存部分山葡萄种质资源材料。

小区规划说明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概况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三、规划设计原则 四、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五、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规划 六、道路系统规划 七、绿化环境景观规划 八、建筑设计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规划设计概况 规划背景: 峄城区隶属枣庄市辖区,是枣庄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镶嵌在 稣、鲁、豫、皖交界的淮海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的一块绿色宝石。它北靠枣庄市区,南 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206、104国道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中国 第一”的峄县万亩石榴园就坐落在其中,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 区位介绍: 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项目位于峄城主城区中部位置,自由街以北,西靠城市道 路峄山路,明德街以北。区域内现状建筑布局散乱、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配套 不齐全,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难以保障,也影响了城市整体风貌的统一性,因此该片区峄城?粮食局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的改造进程迫在眉睫。 该项目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居住小区。该场

址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现状为部分棚户区散布民房及原粮食局大院,地势相对平坦,用地条件良好,加之其位城区腹地,与城区中心有城市干路相接,交通方便,是一片理想的居住用地。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四)《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五)国家、山东省及枣庄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六)《枣庄市峄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七)1:1000现状地形图; 三、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 1原则 根据对峄城区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以及小区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居住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原则: (一)充分体现该片区的特色,使之成为峄城区的一处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居住景观。 (二)提供一个适合城市长期发展的现代化环境,成为周围地区的重要居住示范小区。 (三)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创造适于人生活、工作、交往的场所,使人愉悦,获得精神享受的城市空间环境。 2理念 (一)注重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 既要满足现实的市场需要,也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规划要求,使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契合,又能起到应有的先导性。这就涉及到在多个“维度”上嵌入环境当中的问题。 人文环境:空间形态上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延续城区建筑风格。并通过提供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提高整个地区的城市空间质量。单体建筑形式上服从全区的整体风貌定位,以现代建筑为主,并以环保节能的材料、结构加以表现。 绿化环境:强调绿地水景与居民生活空间环境的融合。利用绿地、硬地、小品等元素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化融为一体。 市场环境: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类型的需求一方面在面积、档次有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鉴于此,为了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也为了创造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建筑空间环境。 (二)特色原则: 对于“特色”这一概念,我们从三个层面加以解释。一是通过合理规划,使小区的整体环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品位特征;二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各小区与周边的住宅区相比,在建筑形式、户型设计上具有特色;三是在小区中引入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新技术、新设备,赋予整个小区设计以时代特征。 通过对建筑单体、空间形式的创意和新技术的运用,在整体格调统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使形体创造更具魅力。强调住宅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通过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使小区住户能够高速便捷地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 四、设计整体框架 1)“景观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导入小区,景观走廊贯穿南北,强调与整体环境有机融合。 这一理念突破了现有的住宅小区在规划范围内“各自为政”的设计模式,而是以一条景观轴贯穿小区南北,使之不仅成为了小区特有的标志性景观轴线,而东西向贯穿的景观走廊,又恰当的把城市景观引入小区,使小区完全的、有机的融合在周边环境中。 2)增强小区的“可识别性”与整体形象 “可识别性”是衡量城市形象的关键因子,城市的“可识别性”越强,它的形象也越鲜明。同样,住宅小区也有“可识别性”问题。如果“可识别性”弱,就会出现居民“有家难回”的尴尬局面。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规划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小区住宅布局紧密结合峄城区城市建设风貌格局,同时强调单体的有机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创造全新的住宅小区整体形象。 规划整体结构可概括为:“一带、一心、两轴、两片区。”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 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及用地现状条件 1.工程名称: 2.建筑性质及规模:- 由一,二期两部分组成。分别由22栋4-7层多层住宅,21栋别墅,一栋五层宾馆组成。总用地面积为7445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8910.48平方米。 3.用地位置及现状 北面,东面,南面,西面为农业用地。规划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突破,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二、设计依据 ----------------------任务书及附件 基地现状地形图(用地红线) -----县相关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 《-----县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25 - )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三、规划原则 a.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屯昌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 突破,建设一个与农业配套的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b.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意识,创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 小区环境,争取每栋住宅有最佳的朝向和景观。 c.适当加大开发力度,节约用地、完善配套,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d.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强调小区特色与风格,加大建设开发的科技含 量,建设智能化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 1、规划总平面设计 1)规划构思 ﹡强调组团式布局,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地相结合,经过景观步道联接为一个绿色生态系统。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将车流与小区休闲人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出来,互补干扰。

云和雪梨种质资源苗圃建设实施方案

云和雪梨种质资源苗圃建设实施方案为保证云和雪梨的品种纯正,建立云和雪梨种质资源苗圃,为我县种植云和雪梨提供优质的种苗,现将建设种质资源苗圃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内容: 1、建立种质资源苗圃面积6亩,每亩种植5000株以上,提供标准苗30000株以上。 2、品种分类: 3、种苗标准: 要求提供1级以上的苗标准30000株。 二、进度安排。 1、2017年1月――5月完成租赁农田,整地,并完成砧木定植,每亩定植5000株以上,并做好期间砧木的田间管理。(在已有的10000株砧木的条件下,可以在1月-3月先嫁接部分梨苗,在2017年11月份提供8000株云和雪梨苗。) 2、2017年11月-2018年3月,完成全部砧木嫁接梨苗,并施肥除草等。 3、在2018年11月-2019年3月,提供云和雪梨苗上市。

4、基地总共提供标准苗30000株。 三、云和雪梨种质资源苗圃建设投入资金预算情况: 四、组织保障措施 1、加强苗木基地建设管理,落实责任农技员制度。 为保证苗木基地建设顺利实施,农业局落实专人负责,苗木基地建设承担单位落实责任农技员制度,明确云和县苏农家庭农场单位为苗木基地建设主体,农业局全方位对苗木基地建设实施进度跟踪监督与服务,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2、资金管理到位。 项目建设资金由云和县农业局管理,严格遵守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按照苗木基地建设内容统筹管理使用。 五、苗木基地建设的责任。 苗木基地建设资金19.5万元由县农业局提供支出,苗木基地建设单位必需按农业局的比率要求在2019年1月底之前提供1级以上的标准云和雪梨苗30000株。 云和县农业局 2017年1月5日

实验一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教案

实验一茶树种质资源调查 一、实验目的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历史悠久,茶区辽阔,茶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茶树种质资源是供生产育种利用或进行生物技术研究的原始材料。它包括地方品种、育成品种、野生茶树及近缘种等。据最近统计,目前我国共保存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2700份,这为我国开展茶树资源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基因库。 二、内容说明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主要是对茶树特性特征、产量、品质、抗性等的观察记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类,提出利用意见。 1.茶树植物学特性调查 茶树植物学特性观察包括树体、枝叶和花果等几个方面,其中树体项目包括树型、树姿、幅度和分枝密度;枝叶包括茶树新梢以及叶片的大小、形状、叶脉对数、叶尖、叶色、叶面、叶质、叶缘及叶身和叶片内部解剖结构;茶树花果性状包括花冠大小、花辨、花萼个数及颜色,柱头长度、开裂数、雄蕊个数、子房茸毛多少、室数,果实的色泽、形状及种子的大小和重量。 2、茶树生物学特性调查 生物学特性包括营养芽物侯期、开花期和结实性。 3、经济性状调查 茶树经济性状包括产量、品质和抗性系,这是茶树种质资源研究最重要的内容。 ①茶树产量鉴定可通过茶树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间接测知产量状况。通常高产茶树的株型是:植株阗开展,叶片稍向上斜状着生,分枝4-5层,发芽密度大,芽叶肥壮,全年可采轮次5轮左右。也可通过幼年茶树定剪枝叶量等来早期鉴定。 ②茶树品质鉴定一般从形态特征,生化成分和成茶审评三方面来鉴定。凡叶大质轻、叶面隆起、嫩叶背卷、叶色黄绿,多数是适制优良红茶的特征;叶色绿富光泽,叶质柔轻、持嫩性强,宜制绿茶。生化成分上红茶品种要求茶多酚含量高,其中酯型儿茶素比例高,尤其是L-EGC和L-EGCG含量丰富,酚氨比大。而绿茶要求有较高的氨基氮含量,茶多酚含量少,儿茶素含量低。 ③茶树抗性鉴定茶树抗性包括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等。多数采用直接鉴定法,即在遇到低温干旱和病虫害发生时,观察其受害程度和抵抗能力,并可采用间接鉴定法。 三、材料与设备 1、材料

海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管理办法(试行)

海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范种质资源圃(库)建设和管理,根据《种子法》《海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的确定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该遗传材料包括果实、籽粒、苗、根、茎、叶、芽、花、组织、细胞和基因组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第四条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的确定和管理工作,省种子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第五条市(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本行政区内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的申请受理、监管工作。配合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做好辖区内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负责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评价、保存、创新利用等工作。 第二章确定条件和程序 第七条申请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的,应当符合国家和海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二)具有长期、固定、安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完善的资源鉴定评价场地、设施和设备; (三)种质资源圃保存作物种质资源数量500份以上或单一作物种质资源数量100份以上;种质资源库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数量2000份以上或单一作物种质资源数量100份以上。 入圃保存的种质资源,应保证乔木、灌木每份种质保存3-5株,藤本每份保存5-10株,草本每份保存15-20株。入库保存的种质资源,应该保证以种子保存的每份资源5000粒(小粒,千粒重<100g)、1000粒(中粒,100g<千粒重<500g)、500粒(大粒,千粒重>500g),保存条件根据种子特性,包括超低温(-196℃)、低温低湿(-20℃,含水量<15%)、常低温(4℃,含水量50%左右)。以试管苗保存的每份资源20管以上,每管1个外植体,或每份10瓶以上,每瓶3-5个外植体,或每份5袋

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一.概况 1.区位条件:该基地位于南方某发达城市新城区,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0公顷。该基地地形平坦,基地内现有部分闲置建筑,多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规划予以拆迁。该基地四周均为规划的城市道路,东侧紧邻城市绿地,并有一河道从东侧经过,其余各册均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 二.目标: 重塑和提升区域市环境及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内标志性居住社区。 三.规划设计依据: 1.本地块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 2.规划建设法规文件 3.业主的相关要求 4.数字地形图 5.国家相关的主要设计规范 a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 b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c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d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e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 f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87.2001年) g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二.设计理念: 设计遵循高品质及现代化的整体构念,强调居,商,景的一体化整合。从对用地现状环境特质的充分分析入手,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用地分块及空间形态,功能及交通设计,形成有机秩序。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自然的生态为思考,以人文空间为参照点,塑造各具形态的居住空间。 2.关注小区公共空间的构合,以烘托小区的“大客厅”功能。 3.注意小区整体环境及空间序列组合及构成,围绕中心区和景观,交通轴线,通过建筑与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低错落,景观节点的精心营造。配套设置的科学安排,人,车行系统的合理组织,绿化景观的巧妙梳理,为之提供了具有良好通顺,合理,宜人景色的均好性居住环境。

甘肃梨特色地方品种资源介绍及几点建议

甘肃梨特色地方品种资源介绍及几点建议 摘要:甘肃梨的种和地方品种资源丰富,共有11个梨属植物种,180多个地方品种,其中白梨系统地方品种60多个,秋子梨系统20多个,褐梨系统近20个,新疆梨系统20多个,西洋梨系统近10个,主要分布在陇中、河西、陇东、陇南、陇南山地、陇西南等6个产区。这些地方品种各具特色,对我国梨产业的发展和科研及育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有些品种已经或濒临灭绝。提出了保存、开发利用好这些珍贵资源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甘肃;梨;地方品种;资源;建议 甘肃是梨的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二三千年前天水、河西一带就有梨的栽培。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内外交流,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甘肃梨种质资源,其种类品种之多,居西北首位,也为全国所少见。 甘肃梨的种和地方品种资源,是经过长期的自然繁衍、淘汰及人工驯化选择的结果,逐步由野生类型过渡到半栽培及栽培品种。栽培品种由于地域的局限性,经过进一步繁殖、培育和扩延,形成了适应某一地区特定环境的地方品种群。笔者历时多年,深入全省梨重点分布区域,对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考证,并查阅了40多年的研究资料,经严格分析整理确认,甘肃省共有白梨、秋子梨、褐梨、西洋梨、沙梨、新疆梨、麻梨、木梨、杜梨、豆梨和川梨等11个梨属植物种,180多个地方品种,其中白梨系统地方品种60多个,秋子梨系统品种20多个,褐梨系统品种近20个,新疆梨系统品种20多个,西洋梨系统地方品种近10个。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品种从外部特征看很难归属哪个梨属植物种,可能是一些种间杂交的后代或芽变类型。这些珍贵的地方品种有些是历史上全省广泛栽培的古老优良品种,目前在市场上仍受群众广泛喜爱;有些是育种和研究种的起源、演化的宝贵材料;有些是供加工用的优质原料。这些品种资源对我国梨产业的发展和科研及育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1梨地方品种资源的分布区域 甘肃省梨的分布很广,境内东西长近两千公里,南北地跨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及高寒山(原)区五个气候带(区)。除甘南、祁连山高寒山(原)区外,全省都有梨的栽培。依据目前生产现状及自然环境特点,可划分为6个梨产区,各产区均有梨的地方品种资源分布。 1.1陇中产区 包括六盘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靖远以南,陇西以北,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中部地区。该区梨的分布,由于受水分条件的限制,主要在黄河沿岸的川、滩以及较低的台阶地上,栽培较为集中。历史上主要采用水车提水浇园,现主要以电力提水灌溉。该区是甘肃主要的梨产地,地方品种有20多个,其中,兰州大冬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电子教案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襄南怡景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及项目分析 1. 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紧临某省道,荣踞某镇新镇区核心,距某市区和某县各20多公里,乘车一刻钟可达。基地南面临现有堰塘。 2. 现状分析 规划地块交通比较便利,居住环境良好。规划居住区地块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5055.45平方米(合 7.58 亩)。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某镇镇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GB 50137-2011)》 (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2005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52-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10) 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2.现状依据 (1)规划区地形图 (2)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居住区详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突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体现了规划的核心思想,另外鉴于本区域周边环境优美,水域丰富,本规划方案结合临近堰塘,着重考虑居住区内的水域环境优化,并且在道路、建筑、景观等各项布局中尽量配合已有水环境来布置,打造亲水平台,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小区。通过水系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展现在本小区规划设计中来,此外“以人为本”,使得居民与水环境和谐共处,力求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种质资源课后

1、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包括哪些内容?请举例说明。 (一)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 观赏植物资源学的工作基础,制订某地区观赏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规划和保护措施的基本依据 (二)观赏植物资源搜集与保存 搜集与保存内容:种子、苗木、枝条、花粉或组织和细胞。 保存的方式:就地保存、种质圃保存、种子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保存等。 (三)观赏植物资源引种与驯化 简单引种、驯化引种 (四)观赏植物资源鉴定与评价 品种鉴定:利用直观的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方法到微观领域的生化指纹图谱。 资源评价: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资源的自然现状和利用现状的综合分析,对区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和现状进行科学的评判。 (五)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创新 手段:基因聚合法、大群类型优选法、分子或同工酶标记等。 目的:育成遗传组成清楚、含有独特优异种质新基因的种质资源材料。 (六)观赏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深入研究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群增长规律和更新能力,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保护性采挖利用制度和宏观调控政策。 2、从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1)我国作为园林之母,说明我国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过去我国种植资源发展起步较晚,而我国资源大量的被其他国家所利用,应该加强我国种质资源的保护。 (2)我们应当吸取国外经验,来加强我国种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3)应当对野外的种质资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开发利用。 (4)政府应当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研究对策: (一)继续加强海南特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 (二)深入了解海南特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 (三)大力推进海南特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引种栽培和驯化研究 1.观赏植物起源中心: 2.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及特点: 3.观赏植物的遗传学起源途径有哪些? 杂交起源、基因突变、倍性变化、嫁接杂种、综合性起源

砂梨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展望概要

砂梨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砂梨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及利用现状,探讨了我国砂梨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提高我国砂梨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水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砂梨;种质资源;现状;展望 砂梨原产于我国中部、南部和西部各省,适于在温暖多雨地区栽培,是世界上特有原产于中国的四个梨栽培种即砂梨、白梨、秋子梨和新疆梨之一,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程度的野生种和栽培类型,也有着复杂的种间杂种和不少优良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栽培历史十分悠久。砂梨具有耐热、抗旱、高度抵抗火疫病等优异性状,为世界梨育种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内外大批学者广泛深入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许多国家和人民喜爱和关注的重要水果。 1. 国内外砂梨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及利用现状 1.1国外砂梨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世界上栽培砂梨的国家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据日本富间常治说:“日本梨的原产地出自中国南部”,也就是指起源于我国南方的砂梨系统】,后经长期的自然实生演变,在日本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程度的野生种和栽培类型。1894年日本从自然实生系中选出长十郎,1898年选出二十世纪,由于品质好,从此在生产栽培中迅速发展。1915年日本开始梨育种,并引起栽培品种的急剧变化。日本梨资源较丰富,最近日本M.shoda在Kocki府东部调查了未形成无性系的半栽培型的27个系,树龄均在70年生以上,Brix变幅达6.8%-14.8%的巨大变异。据报道,日本梨品种大约有500多个,目前收集保存的有234份,主要保存于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以大田保椽主。圃地基础设施先进、完善,圃地管理基本实现现代化。韩国梨起源于日本,也属于砂梨系统。韩国梨栽培历史不如我国及日本久远,种质资源较贫乏。据报道,韩国现保存砂梨品种100多个,其中一部分来自日本栽培品种,一部分是自己培育的新品种。由于韩国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很适合砂梨生长,生产出的梨果肉细、汁多、味甜,爽口,很受东南亚人民的喜爱,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梨价高,平均价格折合人民币为16.2元/公斤,因此,梨果业在韩国得到迅速发展,并引起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韩国政府对我国的砂梨资源很感兴趣,他们认为我国是砂梨生产大国,应该

茶学学科发展报告-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一、引言 种质资源是开展茶树种质创新、育种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组成之一。 茶原产中国,在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化和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茶树、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等。我国高度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分圃,作为茶树资源的永久保存基地。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存量不断增加,资源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资源鉴定评价逐步从表型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科式展现状和进展 (一)发展现状与动态 1. 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与保护 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起始于2 0世纪5 0年代,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收集工作集中在2 0世纪8 0-9 0年代,当时曾对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和海南等茶叶主产区的野生资源和地方品种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收集[ l ] 。近年来,茶树资源的收集主要靠科研人员的自发需求,但收集手段和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如全球卫星定位仪( GP S )、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电脑的应用使资源考察及信息的采集更加准确、可靠。通过不间断的收集,截至2 0 0 9年年底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勤海分圃已收集保存各类茶组植物资源近3 0 0 0份,其中,约1 0 %为野生资源、6 0 %为地方品种、3 0 %为选育品种和育种材料。此外,在各省市茶叶研究所分散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约有4 0 0 0份(含部分重复保存的资源)。 茶树资源以迁地保存和保护为主。在保存方式上,除植株形式外,还有室内营养体保存、DNA库等辅助保存形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组培技术在室内保存了200 余份野生及濒危茶树资源,利用超低温冷藏方式保存了600 余份各地茶树资源的DNA 样本。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开始关注茶

种质资源库建设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配套设施建设 工作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项目总共投资约8655万元。"***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主要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种质库、信息中心。位于***,正式启用后将使*** 乃至西北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得以保存。 ***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3年,建筑面积约560㎡。如运行后具体目标是在第一个5年内达到300种3000份(株),15年内达到1600种1.6万份(株)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库因资金等原因缺少配套设备并未投入运行,只在田间进行中草药种质资源的繁殖工作,为保存现有的种质资源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1、总体科学目标 其总体科学目标是:建成一个依托***、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一流的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体系,实现自动化管理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使中国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将对抢救、保存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促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填补生物资源种质保存系统的缺陷等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存中药材遗传资源,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背景 ***是全国中草药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产业在全国具 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全省14个市州的70多个县区均有 中药材生产,中草药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有特色,全 省中草药品种9500多种,位居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中 药材资源宝库。主要的中草药资源有1600多种,野生植物 类1270种,其中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目前人工种 植中草药350余种,分布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随着物种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植物种子 保护的重要性,而中药材种质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类。种质 资源库作为***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一个重点建设工程。将进一步促进校地科技合作,对***乃至西北的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的中医药产业科 学发展和教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种质资源库是具有重要影响的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保藏设施,保藏能力将达到西北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 代性。目前在临时仓库已收集保存约100种300份野生植 物种子。 ***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 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 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 和“西北药都”之美称;早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本 草经集注》中就有“黄芪第一出***,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的记载;北宋《太平御览》所引的南北朝《秦州记》

国家种质资源重庆柑橘圃建设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和施工流程 三、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管理体系及生产措施 四、环境保护体系措施 五、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六、劳动力需用计划 七、施工进度计划 八、建议与要求 附件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北碚歇马柑橘研究所内396亩柑桔资源圃进行改扩建,包括扩建田间资源圃67亩,其中:地块一中60亩,地块三中7亩。改造温室212 m2,网室2125 m2;新建温室793.1 m2,网室1075.6 m2,田间工具房429.4 m2,供水泵站111 m2,完善田间工程。 详施工图。 (二)工期要求 总工期120天。 二、施工方案 (一)施工部署 1、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满足设计与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确保市政优良工程。(2)安全目标:严格按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进行管理,组织施工,杜绝一切大小安全事故。 (3)工期目标:采用流水作业,网络优化组合,确保在按业主要求工期竣工。 (4)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按《施工现场综合考评试行办法》管理,争创文明施工现场。 2、施工总体思路及工作面安排:

(1)整体施工安排 施工顺序安排:测量放线→土地整理→田间灌溉系统→排水支干沟→温室系统→蓄水系统→供电设施→田间道路系统→田间水泵站→围网系统→竣工验收 3、施工准备: 本工程位于园区,针对这一工程的重要性,一旦中标我公司将从施工人员、机械设施、物资资源及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组织筹划,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1)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的准备 项目管理班子:我公司将组建一套精干、技术资质高和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班子; 项目经理:拥有国家相关专业项目经理资质; 其他成员:其他主要的项目管理人员如项目工程师、项目经济师等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及具有丰富的施工项目管理经验; 持证情况:保证班子的所有人员均拥有岗位证书。 劳务队伍选择:挑选施工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优秀专业施工队伍,特别是选定参加过大型类似工程建设的施工队伍参加本工程施工; (2)施工机械准备 根据本工程总体施工部署并结合各分布分项工程施工顺序,拟定施工机械进出场计划,按计划要求安排精良的机械设备进场,进行保养和调试。

泰隆苑住宅小区修改方案设计说明

泰隆苑住宅小区修改方案设计说明 规划与建筑 一、设计依据与用地分析 1、设计依据 (1)关于本工程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台路规选[2004]14、15号); (2)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设计规范; (3)本工程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4)甲方的设计要求。 (5)方案评审会议纪要([2005]95号) 2 、总平面用地分析 (1)气候特征:工程地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色。初夏有梅雨,盛夏有伏旱,夏秋多台风,深冬有寒潮。多年平均气压1015.7百帕,多年平均气温17.7℃,多年平均降雨量1593.7mm,蒸发量1283.9mm,多年平均日照1507.2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风速2.4m/s。 (2)地块与城市关系:本工程用地为台州市路桥区灵山居住区的A地块与B地块,交通便捷。东、西、北至规划支路,南至南山路。 (3)地块的景观要素:紧邻地块北侧为路桥区中央山公园,山高70余米,风景秀丽,是理想的居住用地。无论是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还是从本项目的角度出发,都应在地块开发过程中充分重视这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提升空间环境品质,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住宅园地。 (4)用地基本条件:本工程用地呈不规则行,总用地面积71348.8M2。 二、规划原则 本工程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在充分满足目前住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力求将本工程建设成为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技术合理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它不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需要,更注重人们在文化上、心里上对“家”的热爱。在总体规划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原理和手法,在小区内引进一条形态宜人的水景,使小区内大部分住宅都能感受到流水的温馨与亲切。同时采用现代的规划理论及空间与环境的塑造手法,力求创造出融大气、雅致、理性与浪漫于一体的现代化居住区。 “家”是每个人心目中理想化的生活概念,茅庐草舍可以为家,高堂华厦亦可为家。小区内以各种组团单元形式创造家的氛围,同时多层次的绿化、流水和人文景观,井然有序的道路系统,使得小区富有极强的整体感和标志性。建筑的现代感和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结合整体环境的处理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充分体现出小区的可居住性、可持续发展性,体现“以人为本”。 三、规划构思 1、充分利用地形,建筑布局尽量坐北朝南,争取住宅的良好朝向与景观。全区设计有多种组合方式,规划整体而富有变化,保证开发的灵活性;同时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借用山景、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