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区冲突、战争

当前地区冲突、战争
当前地区冲突、战争

1、阿富汗反恐战争

2、伊拉克反恐战争

3、索马里内战

4、巴基斯坦北部反恐战争

5、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内战

6、叙利亚(内战)

7、墨西哥南部反毒战争。这个大家不大熟悉,但从2006年开战至今,7万军警与近万贩毒集团的武装分子打得昏天黑地,死亡已将近2万人。

8、印度的纳萨尔毛派左翼游击队起义。这个从1967年打到现在都没完没了,光去年就打死了上千人。

以上是年均死亡上千人规模的战争,其它的烈度稍小型的武装冲突大约还有20起左右。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巴以冲突,几十年基本处于战乱状态,这两天还算太平的,但一旦冲突激化就直接是大规模战争。巴以冲突【战争】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伊斯兰和犹太之间的战争

哥伦比亚国内武装冲突。这个国家出了首都就无法无天了,除了政府军,有左派游击队(还分两支)、右派民团武装和贩毒集团,相互打作一团。

墨西哥的恰帕斯州的农民起义到现在还没了结。

也门政府军正忙着清剿反叛军队和新冒出来的基地组织分支。

印尼和菲律宾的国内武装冲突经常见诸于报端。

缅甸战事: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现

欧洲也不消停,我们不会忘了俄罗斯军队一直在外高加索忙着剿匪和平叛。

克什米尔【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

马里【战争】

说实话,放在全世界范围和历史角度,这就算太平盛世了!

非洲国家的部落冲突已经很难数得过来了。

论朝鲜战争的起因、结局和影响

论朝鲜战争的起因、结局和影响 摘要:1989年《美国军事年鉴》说:“朝鲜这笔历史,尤其结局,在短时间内是不会被遗忘的”[1](P305)。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上将后来披露他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的心情说:“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1](P307)。但对于中朝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说,朝鲜战争使世界局势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历史性变化。朝鲜战争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为了更好的了解这次战争,本文将主要围绕朝鲜战争的起因、结局及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朝鲜战争;起因;结局;影响 一、朝鲜战争的起因 第一,二战后初期,当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被战争弄得破败不堪的时候,“有两洋保护的美国,两次大战都未涉及本土,都是别人拼得精疲力竭时再参战夺取胜利果实”[2](P5),美国经济理所当然在各个方面都居资本主义世界之冠。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更刺激了它称霸世界的野心。以杜鲁门主义为轴心,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亚洲以盟军的名义独占日本,积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妄图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第二,新中国的诞生彻底打破了美苏英三国在雅尔塔设计的远东大国均势,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也是对它企图在亚洲建立霸权地位的冲击,而且使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受到严重挫伤。 第三,早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美国已经预感到蒋介石政权可能失去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地位,中共将取而代之。因此“在南京解放前夕,苏联大使罗申随国民党政府将大使馆迁至广州,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则没有去,而是留在南京看局势如何发展”[3](P167),即受美国政府之令尝试和即将诞生的中国新政权进行接触,这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由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对苏联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苏联“不想跟具有潜在力量和影响的红色中国分享这一重要的世界舞台以及其作为共产党世界卓越领袖的地位”,最好使北京“更为有效地同西方隔离开来,而处于俄国的控制之下”[4](P20)。正如1952年4月,斯大林对印度大使拉达克里希南所说的那样,“苏联只关心自身的安全和在建立一条由对苏友好国家组成的缓冲带”[3](P234)。

朝鲜战争各阶段发生的原因

朝鲜战争各阶段发生的原因 摘要: 北朝鲜为了统一朝鲜半岛,于 1950年6月25日,突然袭击南朝鲜军队开始了朝鲜战争。北朝鲜军队趁美韩不备,全线出兵,一直南下,不断压缩美韩势力地图。美国反应过来之后,组织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很快就击溃北朝鲜军队,并跨过了三八线,持续北上,意图一举歼灭北朝鲜。中国立于自身安全的着想开始了支援北朝鲜的抗美援朝。经过五次大型战役,双方各有胜负,最后中国保卫了北朝鲜。双方见战事僵持不下,无法取得新的利益。就和谈停战了。 关键词:朝鲜战争中国军队联合国军北朝鲜 在二战结束以后朝鲜半岛从日本占领下得以解放,但由于苏联和美国的关系分裂成两个国家北朝鲜和韩国。但是朝鲜人民希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北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以解救南方的同胞为己任在1949年就提出通过军事手段推进革命,完成统一大业。然而,此时斯大林在朝鲜半岛的目标是维持三八线现状,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冲突,因此莫斯科严厉禁止金日成发动战争。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尚未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也表示无法援助北朝鲜的军事行动。而金日成认为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不强,北方军队在技术装备(坦克、火炮、飞机)、纪律、官兵训练素质,以及士气等方面,均优越于南方军队。如果进攻顺利,可以继续向南方挺进。金日成向斯大林保证,美国不会参与这场战争。理由是,这是一次果断的突袭,因为将会有20万南朝鲜共产党员进行起义,加上南方游击队对朝鲜人民军的支持,进攻将在三天之内取得胜利。这样,即使美国有心干预,也没有时间进行军事准备和部署。 1950年初毛泽东访苏,迫使斯大林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其结果是苏联将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为了保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斯大林必须实现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控制,以替代在中国东北丧失的战略地位。恰在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发表的关于南朝鲜不在美国防御范围的演说,又为斯大林实现对朝鲜政策的改变创造了条件。于是,莫斯科决定积极支持北朝鲜发动突击战,迅速统一朝鲜半岛。 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并且正在准备解放台湾的战役,毛泽东仍然不希望朝鲜在此时发生一场可能给中国安全造成威胁的战争。但是,作为亚洲革命的负

战争与武装冲突法知识点

战争与武装冲突法知识点 战争与武装冲突法 (一)战争与武装冲突 战争是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所造成的法律状态。“交战意思”为确定战争状态的判断标准。 战争的特点:国家之间的行为和状态、法律状态、通常以武装冲突的事实为表现方式。 (二)战争开始的法律后果 1.交战国的外交和领事关系立即断绝 本国境内:敌国的公产没收(使领馆除外),私产可限制不可没收 公产:可征用或使用,军事性的不动产可破坏 占领区内 私产:对可军用的可征用,其他的不得干涉和没收 对敌国公私船舶、航空器及货物可拿捕没收,但科学、宗教、 慈善、医院除外,中立国商船上敌国私产可用于战争者 方可没收。 5.对敌国公民的影响——敌国公民带有敌性,可允许离境或限制一定的人身或财产自由 (三)战争的结束方式 1.停止敌对行动:(1)停火;(2)停战;(3)投降。 2.结束战争状态:(1)缔约和平条约;(2)单方面宣布战争结束;(3)发表联合声明。 (五)战争法的海牙体系和日内瓦体系 海牙公约体系:是以1907年海牙公约为代表和基础,主要是规范作战方法和手段的规则和制度; 日内瓦公约体系:是主要以1949年日内瓦四个公约为代表和基础,是关于保护那些不直接参加战争或已经退出战斗的那些战争受难者(平民、伤病员和战俘)的那部分人的人道主义法律规则。 (六)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的基本原则 1.“条约无规定”不解除当事国的义务; 2.“军事必要”不解除当事国的义务 3.区分对象原则(区分战斗员和平民等) 4.禁止或限制有关的作战手段原则:

(1)过分滥杀滥伤作用的武器(极度残酷的武器、有毒或生化武器、核武器); (2)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3)禁止不分皂白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方法; (4)背信弃义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假装有在休战旗下谈判或投降的意图;假装因伤或因病而无能力;假装具有平民、非战斗员的身份;使用联合国或中立国家或其他非冲突各方的国家的记号、标志或制服而假装享有被保护的地位。 (七)对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1.1949年两个《日内瓦公约》及其1977年的两个附加议定书的适用 《日内瓦公约》的适用特点: (1)适用于战争和武装冲突;(2)不论交战地点和作战性质;(3)在交战国中有非缔约国的情况下,公约对缔约国仍有拘束力;(4)在战时允许非缔约国接受并援用公约规定,而不以加入为前提 2.对平民的保护、伤病员的待遇、战俘的待遇——人道主义原则 (八)战争犯罪★★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纽伦堡审判判决中所包含的原则:(1)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受惩罚;(2)不违反所在国的国内法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律责任的理由;(3)被告的地位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4)政府或上级命令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5)被控有违反国际法罪行的人有权得到公平审判;(6)违反国际法的罪行是: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7)共谋上述罪行是违反国际法的罪行;(8)战争罪犯无权要求庇护;(9)战争罪犯不适用法庭时效。 (九)国际刑事法庭 联合国前南刑事法庭,安理会一个具有司法性质的附属机关;临时性 联合国卢旺达国际法庭,设立于1994年11月,其性质与前南刑事法庭相同。 【例题】下列有关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的表述错误的是(真题)

抗美援朝 教案

抗美援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志愿军入朝鲜作战的原因(3)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简单经过 2能力目标:通过朝鲜战争的学习,探究朝鲜战争与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共同探讨对中美关系和事件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明确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借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朝鲜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朝鲜战争主要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课前三分钟 五、教学过程 (一)朝鲜战争概述 1、(活动探究)请学生概述他们所知道和理解的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朝鲜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第七警备旅向韩国的陆军第十七团发动进攻开始(也有一说为韩国率先向朝鲜发动进攻),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停止。但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2、(知识补充)教师讲述:朝鲜战争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的称呼:朝鲜:祖国解放战争;韩国:韩国战争、六二五事变、6·25战争;中国大陆: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美国等西方国家:韩国冲突(Korean Conflict)、韩战〔Korean War〕 3、朝鲜半岛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北隔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相接,东北一隅与俄罗斯接壤,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为中国大陆的左翼,中日之间的跳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鲜半岛是朝鲜族世代的居住地,历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 (二)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讨,回忆我们学过的朝鲜近代历史。朝鲜过去是中国明朝和清朝的属国。1894年,蓄意侵略朝鲜的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清朝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日本成功排挤了中国在朝鲜的势力。1897年朝鲜高宗李熙在俄国的支持下自称皇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半岛的角逐日渐白热化,终于引发1904年日俄战争。结果俄国战败,日本又排除了俄国的势力,彻底控制朝鲜半岛。 二战即将胜利的时刻,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定秘密协议,美英以出让中国外蒙古和东北利益换取了苏联对日宣战,并指出了朝鲜半岛因“高丽人(Korean)没有自治能力”故决定应该由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实行国际托管。 (四)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对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有了很清晰的了解与认识,朝鲜战争不仅是朝鲜半岛的同意问题,更是二战后美苏两极争霸的产物。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也加入到了战争,并对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此次战争,让我们更加明白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要懂得珍惜,自觉维护世界的和平。

战争与冲突

战争是什么?我认为战争就是有利益关系的双方或几方之间通过暴力行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到战争,大多数人会感到恐惧,认为这会破坏人类和平与阻碍经济发展,带给人们不可抹去的心理阴影,这是人类产生以来最残暴的行为,总之,评价负面居多。 冲突又是什么呢?在牛津大辞典的解释是人们之间对不同观点或信仰的不同意见。我认为冲突就是利益关系的双方或几方之间发生的争端。 在历史上,战争往往是被采用来解决冲突的一种暴力的方式,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它是世界列强之间为了解决金钱和土地冲突的一场霸权争夺战,其中有两场战争让人影响深刻,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这两场战役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双方伤亡都极为惨重。其中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阵亡共130万人。而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时间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战争的后果是什么呢?索姆河战役后,英、法两国与德军胶着,胜负未分。凡尔登战役后,德军不但没能实现它夺取凡尔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计划,反而在耗尽兵力后再也找不到出路,以致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的失败。由此可见,战争非但不能解决冲突,还使无数家庭的悲苦离散,生命被烙上暴力的印记,精神上的巨大伤害一生抹不去,还会流传数代;战争还会对人类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致命破坏;还有,战争会大大削弱国家的经济实力,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倒退几十年。 在人们的共同生活中,冲突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长期没有冲突的关系根本不存在。凡是人们共同活动的领域,总会产生不同意见、不同需求和不同利益的碰撞。如何处理冲突,我们有五种选择,回避、退让、竞争、妥协和合作。就拿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来分析吧。日本挑事在先,中国应对在后,但斗争的主动权正在越来越多地转到中国一方,日本反而日益陷入被动。之所以出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练习朝鲜战争

一、选择题 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国向韩国提供援助,后来又打着联合国招牌纠集15国出兵朝鲜半岛的目的是() A.通过武力方式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 B.维护世界和平 C.实现霸权的需要 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解析: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认为这威胁到了其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并且是苏联扩展势力的第一步,为了维护其在东亚地区的利益,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主义,悍然出兵朝鲜半岛,C是其意图之一;A、D不符合史实;B只是美国打的招牌。 答案:C 2.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有() ①仇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②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③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 ④包围和封锁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美国侵略朝鲜,既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是其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的需要。 答案:D 3.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其主要客观原因是() ①联合国军装备落后于苏式装备的志愿军②配备了苏式武器的军队战斗力空前提高

③美军指挥官和士兵轻敌④战术上,美军采用分兵冒进是错误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是中国胜利的“主要客观原因”,①说法错误;②非客观原因;③④符合题意,选B。 答案:B 4.朝鲜战争是二战以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它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②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使中美关系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朝鲜战争中和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包围封锁,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故④错误,排除带有④的选项。 答案:A 5.《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苏对朝鲜半岛分区占领,不仅给朝鲜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伴随美苏冷战的兴起,影响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6.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美关系有所变化,中国的外部环境逐渐改善 ④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朝鲜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①②④都正确。朝鲜战争更加恶化了中美关系,美

地理因素对朝鲜战争的影响

地理因素对朝鲜战争的影响 摘要: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美国、苏联、中国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并对之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从地理因素上分析朝鲜半岛地形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利弊。 关键字: 朝鲜战争朝鲜地形中国人民志愿军地理 一、朝鲜战争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1945年前)朝鲜半岛被日本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本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半岛被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分为两个部分,由苏联、美国分别驻军,以解除朝鲜半岛上的日本军队武装与日本的政治经济殖民统治。朝鲜南北双方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成立大韩民国,1948年9月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入侵韩国,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起初一路胜利,将大韩民国国军压制到釜山一带,之后美军(联合国军)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面临被美韩军队拦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鸭绿江一带。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东北边疆的安宁,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余的新中国也被迫介入。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10月25日,志愿军首战歼灭南韩六师。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以后,双方最终决定1953年7月27日以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为界,中朝联军同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军签定停战协定,并由联合国指派永久中立国瑞士及瑞典驻军于共同警备区域,以监察两国在边境的军事行动。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 二、朝鲜半岛地理情况概述 1.朝鲜半岛整体地理情况 朝鲜半岛从亚洲大陆向南延伸大约1,104公里,东西直线距离最宽处约360公里,最狭窄处只有170 多公里,总面积222004平方公里。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接,西部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北部多为山区,东北地区多深狭的山谷,而海岸平原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占14.4%。 2.朝鲜半岛北部地理情况 朝鲜半岛北部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北和东部高,西南沿海低。北部盖马高原为主干,由结晶岩和片麻岩组成。海拔约1000-1000米,北部边境的将军峰海拔2749米,为全国第一高峰。东南沿海有太白山脉。西南部多丘陵,沿海平原为主要的农业地带。温带季风气候,夏湿热,冬干冷。年降水量1500毫米,内陆高原在500毫米以下,60%集中6-8月。河网稠密,多数流程较短。 3.朝鲜半岛南部地理情况 朝鲜半岛南部多丘陵和平原,约70%是山区,地势比半岛北部低。丘陵大多位于南部和西部。西部和南部大陆坡平缓,东部大陆坡很陡,沿西海岸河流沿岸有辽阔的平原。韩国属温带的东亚季风气候。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约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减少。冬季平均气温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热,气温为25摄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时易受台风侵袭。 三、朝鲜地形对志愿军的益处 1.抵消部分敌人空中优势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投入大量空中力量。对于志愿军来说,整个战场不分前方和后方,不分昼间和夜间,都必须时刻注意防空袭问题,不但人员、车辆在昼间需要疏散隐蔽和严密伪装,而且医院、仓库和

《陆海疆域冲突与战争》教学大纲

《陆海疆域冲突与战争》教学大纲 《陆海疆域冲突与战争》这门课程主要给同学们介绍古今中外的一系列经典战争或冲突,丰富同学们的知识结构,提高同学们综合素质,增强同学们的国防观念。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首先可以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陆海疆域冲突与战争》是对国防和军事的理性认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论教育。从道德意义上说;保卫国家安全,热爱祖国也是每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其次,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本门课中,会给同学们介绍世界各国军事科技的

发展概况,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的热情。最后,我们应该充分地意识到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通过系统的给他们讲述有关的国防、军事知识,可以更好的引导当代大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维护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国家!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中苏关系的历史,掌握中苏边境冲突爆发的原因、经过以及留给我们经验或启示。 本章主要内容:中苏边界争端的由来和公开化、边界流血事件的出现和扩大、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本章重点和难点:中苏关系的历史、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 本章参考文献: 1、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2、马蔚云:《从中俄密约到中苏同盟:中东铁路六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3、黄定天:《中俄关系通史》,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4、杨闯、高飞、冯玉军:《百年中俄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5、张学昆:《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翟清福:《中国边境史料通编读》,蝠池书院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版。 本章思考题: 1、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 2、珍宝岛的重要价值。 3、中苏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意义。 第一节中苏边境争端的由来和公开化 一、中苏边境争端的由来 二、中苏边境争端的公开化 第二节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一、战争的起因 二、战争的经过 三、战争的结果 四、战争的影响

朝鲜战争中美国未对使用核武器的原因修订稿

朝鲜战争中美国未对使用核武器的原因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朝鲜战争中美国未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原因 [摘要] 在朝鲜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战后最初很快取得较大胜利,然而中国参与战争后,形势发生转变,双方开始僵持,迟迟分不出胜负。气急败坏的美国曾扬言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最终因为种种原因,直到签订停战条约,美国也未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关键词] 朝鲜战争核武器美国 朝鲜战争爆发后,基于多方面的考虑,美国最终决定参与朝鲜战争并支持韩国。指挥朝鲜战争的麦克阿瑟曾经在复活节岛上告诉杜鲁门总统,中国绝不会参战。即使他们真的参战,他也完全有能力把朝鲜战争贬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杀戮场。[1]然而众所周知,中国不仅参与了朝鲜战争,还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带来沉重的打击。美国海军少将W·G·莱勃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交了一份秘密电报,请求参联会建议以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来用作为阻滞(中国军队)干涉和掩护美军从朝鲜撤离的一种手段。然而一直到朝鲜战争结束,美国都没有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苏联的担心 (一)害怕苏联的核报复 1950年美国国家安全会议论讨论对付中国介入战争的对策时,艾奇逊曾估计中国行动背后有苏联的支持。那么,美国政府在对中国使用原子弹问题的决策时,就不能不考虑到苏联进行核报复的可能性。 在艾德礼杜鲁门会谈期间发生的那件广为流传并非常可笑的事件,就非常能说明这个问题。当时,美国设在加拿大的预警雷达系统发现不

明飞行物队形,由西北向东南飞行。这个消息在白宫引起恐慌,相信那是苏联的轰炸机,携带着核武器。艾德礼此次来华盛顿就是因为杜鲁门的原子弹讲话。这个小插曲表明,在苏联掌握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也担心苏联的核报复而不敢贸然使用核武器。[2] 朝鲜战争时代人类已真正迈入原子时代,任何一方扔原子弹即意味着世界大战的爆发,当时的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还不至于因朝鲜战争的失利而疯狂到使用核武器的地步。 (二)最大的对手是苏联而非中国 朝鲜战争时期亦是冷战时期,所以美国当时最大的对手仍然是苏联。如果与中国展开正面战争,对中国境内使用核武器的代价是十分惨重的。首先是浪费自己的资源,并且丧失在亚洲的威望,更重要的是克里姆林宫将是最高兴的,这或许是苏联最乐意看到的。美国很多议员都强烈反对和中国展开正面冲突。例如,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和麦克阿瑟围绕是否应该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争论的时候说的话,就明确的表达了这个意思:“如果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那么将使得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所以,即使考虑到朝鲜战争的不断失利,美国也不得不顾及当时的大背景 ——冷战,它的最大对手是苏联而非中国。这也是影响美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的 重要因素。

7,近期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

近期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研究 科目:一、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根源和动因 二、武装冲突的特点 三、局部战争类型与特点 四、打赢局部战争和应对武装冲突的策略 一、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根源和动因 (一)殖民主义为争夺和维护殖民利益和势力范围而诉诸战争。 (二)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的斗争蓬勃兴起而引发的战争。 (三)领土争端、海洋权益争夺、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激化而导致的战争。 二、武装冲突的特点: 一)美国以军事手段“塑造”地区政治版图依然是引发持续性、大规模武装冲突的主要原因 二)宗教、民族和地缘政治因素是各国国内发生暴力冲突和内战的根源。 三)恐怖组织利用冲突国家的乱象积极进行渗透,与相关武装组织合流, 使得武装冲突越来越显现出“恐怖”特点。 四)从冲突样式分析,以低强度冲突为主。 五)冲突造成的平民伤亡越来越大。 三、局部战争类型与特点 一)局部战争的类型。局部战争由于其原因、时间、地域、规模、目的、手段和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原因上区分 2、从时间上区分 3、从地域上区分 4、从规模上区分 5、从目的上区分 6、从使用武器类型上区分 7、从战争性质上区分 二)局部战争的特点 1、战争与政治的联系更加直接 2、战争在某些方面有所限制 3、战争的爆发多具有突然性 4、大量使用新式武器 四、打赢局部战争和应对武装冲突的策略 (一)从战略上看。“慎战”、“合交”、“伐交”显得尤为重要。 (二)从作战指导上看。时、空、人三要素日趋重要和深奥。 全球局部战争与冲突集中于五个地区 中东地区。2010年,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几大热点均无实质性突破,中东依旧是全球安全形势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2010年共发生各类武装冲突十数起,以色列成为各类冲突的主角。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但安全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仍然冲突不断,双方在加沙地带共爆发8次武装冲突,造成巴方11人死亡,多人受伤,以方2人死亡。与此同时,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的矛盾激化。

朝鲜战争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朝鲜战争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朝鲜战争是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论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很多成就。研究者们利用前苏联解密档案和中国档案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在研究中仍有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有些方面还有待去进一步挖掘。 关键词:朝鲜战争;档案文献;中国现代史 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是中国现代史和国际冷战史的热门话题,保持了持久的热度。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又一次研究热,究其原因是苏联的解体使得大量的前苏联档案公之于众,学者们有了利用第一手文献做研究的前提,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大量公布与此有关的档案文献,一些战争亲历者的回忆录也不断问世。相比此前意识形态色彩较浓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由于有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故学者们可以在研究史料的基础上做出比较客观的研究。 国内学者中利用解密的前苏联档案资料和国内的文献,在这一领域研究成果比较多的是沈志华先生。他通过对大量的原始档案文献的解读,在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斯大林改变对朝政策、美国卷入朝鲜战争、台湾问题与朝鲜战争、中国被迫出兵朝鲜、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等方面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其所著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就是利用档案文献所做出的典范之作,对年轻一代的历史研究者有很大的启示、指导意义;由其主编、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三卷本《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则为广大的没有条件亲自前往阅读第一手档案的研究者提供了便利,可以轻松的寻找到几乎所有在苏联档案馆保存的与朝鲜战争有关的档案文献。杨奎松教授在这一方面也有比较独特的研究成果,军事史专家曲爱国、齐德学等也均是这一领域内的重要研究者,邓峰教授在停战谈判问题上也有重要成果。 从现在的研究状况看,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关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学者们普遍都认为是斯大林和金日成密谋了战争,而斯大林何以会在1950年初改变对朝鲜的政策,支持金日成的军事计划,是目前研究所讨论的重要问题;关于中国出兵朝鲜也是关注度很高的论题,尤其是中共中央决策出兵的过程更是讨论的重点,而1950年10月2日的两份意思根本相反的电报则使研究者可以更深刻的体会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出台的艰难;关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情况,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和《抗美援朝战争史》利用第一手文献资料,对战争中历次战役的策划、战斗进展情况、部队伤亡、后勤补给保障、中朝军队的联合作战等问题都作了详细的记述,是了解志愿军入朝作战情况的最全面、最权威的著作。 目前看来,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虽然成果丰富,仍有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相对而言,关于朝鲜停战谈判的研究显得比较缺乏,研究出来的成果也都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过程还有待做进一步详细的梳理。相较于对停战谈判的研究,战俘问题很少有人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战

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介绍

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介绍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一次群众性运动,那么你了解抗美援朝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抗美援朝是世界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而关于抗美援朝背景则深受人们关注。1950年,朝鲜战争正式爆发,原本朝鲜战争只是朝鲜内部的战争,但是因为美国的强行加入,最终导致朝鲜战争愈演愈烈。朝鲜一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向中国请求援助,而中国军队深知美国强行攻打朝鲜的用心所在,于是毅然响应了朝鲜方的请求,而中国加入朝鲜战争的过程,便是抗美援朝。 说起抗美援朝背景,其实可以往前追溯到中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早在此时,美国一方便已经开始对中国心怀忌惮。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更是想方设法亲密台湾国民党政府,与大陆的关系基本上是处于冷战的。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便立即抓住这一时机,希望能够通过朝鲜战争来控制中国,与此同时,美国军队已经开始强行侵入中国台湾海峡,还遣令联合国军参与作战。此后,美国开始以战争为由头,不断侵犯中国东北边境,导致中国东北形式千钧一发,最终不得不派兵支援朝鲜,共同抗击美国。 其实,从抗美援朝的战争背景中就可以看出美国只是借助朝鲜为名,借此来威胁中国。美国一心想要控制中国,但是抗美援朝得到了

中国人民以及朝鲜人民的一致认同,最终的胜利也是大势所趋,可以说抗美援朝也是中国人民在微弱军事情况下成功战胜美国军队的实例。 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抗美援朝的胜利是非常艰难的,那么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抗美援朝是发生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持朝鲜对抗美国的战争。对于当时刚诞生的新中国来说,支持朝鲜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因为国民经济还没有出现复苏迹象,全国仍然遭受着抗日战争的破坏后遗症。但是随着朝鲜战争事态的变化,使得中国必须要出兵支持朝鲜,保家卫国。于是,中国军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经过艰苦卓绝的约3年战斗,终于在1953年7月,中美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关于抗美援朝胜利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主观原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它使得经过八年抗战的中华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凝聚。全民族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保家卫国,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自古以来,侵略战争都是以失败收场的,虽然有可能一开始会占尽优势,但最终逃不过失败的结局。因为邪不胜正,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就是最好的范例。另外就是指挥官的正确指导和战争策略。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血与泪的战争史,大大小小的战争数之不尽,从而涌现出了一批批十分优秀的革命家、军事家。他们久经沙场,战争经验颇为丰富,是能够正确指挥战争的保障。还有就是共产党有

全球局部战争与冲突集中于五个地区

全球局部战争与冲突集中于五个地区 中东地区。2010年,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几大热点均无实质性突破,中东依旧是全球安全形势最不稳定的地区之 一。"2010年共发生各类武装冲突十数起,以色列成为各类冲突的主角。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但安全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仍然冲突不断,双方在加沙地带共爆发8次武装冲突,造成巴方11人死亡,多人受伤,以方2人死亡。与此同时,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的矛盾激化。 黎巴嫩和以色列的矛盾仍未能得到根本缓解。8月3日,黎巴嫩军队在黎南部边界的阿达伊萨地区与以军激烈交火,造成3名士兵死亡和部分平民伤亡。 伊拉克战争终于结束,但安全形势并未根本好转。2010年,美国正式从伊撤出战斗部队,但伊仍持续遭受各类暴力活动和自杀袭击的困扰。8月31日,奥巴马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军在伊拉克历时7年多的作战任务正式结束。9月1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巴格达驻伊美军基地主持了美军任务转换仪式,宣布“新黎明行动”正式取代自2003年以来的“自由伊拉克行动”。拜登表示,美国政府已兑现了向美国和伊拉克人民做出的承诺,并表示余留美军将于2001年底全部撤出。美军如期从伊撤军,一方面体现了美战略重心东移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其急于摆脱伊战的无奈。尽管伊总理马利基表示,美战斗部队撤离后伊拉克部队“完全有能力和实力承担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但伊国内形势并未出现根本好转,依旧面临严峻挑战。 非洲地区。2010年,非洲一些国家依旧遭受内战困扰,武装冲突时有发生。刚果(金)国内冲突没有停息的迹象。刚果(金)部族武装共向政府军营地发动3次袭击,造成政府军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政府军与部族武装暴动分子发生数次激战,共剿灭150余名恩耶雷族武装暴动分子,其作战力量被其基本歼灭。另一方面,驻刚果(金)联合国维和部队频遭武装分子袭击,造成一定伤亡。

浅析朝鲜战争的原因

浅析朝鲜战争的原因 朝鲜战争是战后最重要的局部战争之一, 它对而后的国际形势有着深刻的影响。朝鲜战争是多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虽然参战的国家有18国之多但其主要作用的是美国、苏联、中国和朝鲜。因此本文试从这四国来分析导致朝鲜战争的原因。 美国人并不愿意承认其外交政策受意识形态的指导,但他们也不讳言,战后美国的外交目标之一就是“为腐蚀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好战一面创造前提。”二战后反共意识形态在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二战后美国政治中的经常性内容。至少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美国主要是从冷战的角度用遏制的态度来看待共产主义问题。该政策的基本假设是美国面临坚如磐石和紧密联系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威胁”。他受莫斯科操纵,致力于世界革命。随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变为多国,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将将世界视作一分为二的敌对阵营,双方被无法调和的思想和既存的危险均势分割。共产主义的任何进展自然成为美国所谓的“自由世界”的损失。鉴于此,美国提出了遏制全球“共产主义威胁”的冷战方针。杜鲁门主义宣称:“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更是升华了这一意识把朝鲜战争看作是世界性的事件,看作是美国在全世界的信誉反共问题,看作是一个“意识形态战场”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思维下,当朝鲜发生内战的时候美国加入了进来。 美国加入朝鲜战争当然不可能只是基于意识形态上,也有他对当前的局势的分析。华盛顿当事认为苏联在战略态势上以西线为防务的重心,北约的建立更是使苏联忧心匆匆,不得不把其庞大的常规兵力布局在欧洲地区来弥补与美国的核差距。杜鲁门及他的战略顾问们知道只要在西线保持相当的力量,斯大林是不会轻易将战略重心东移的。他们又认为新中国中共成立后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肃清大陆残敌,解放西藏和台湾的严峻任务,无论是在东京的麦克阿瑟还是在华盛顿的杜鲁门都按照他们自己的战略逻辑一致认为中国没有出兵的可能。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对苏联和中国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分析美国在亚太地区展开了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当然美国对苏联用空军袭击的方法来试探苏联的态度收到的是苏联没有扩大事端的结果及苏联的犹豫不决也增强了美国的信心。 再者是美国对于亚太地区的战略考虑。新中国成立后,动摇了美国在东亚的地位。美国曾考虑与新中国缓和关系,有人还认为美国将台湾和朝鲜作为筹码和中共交涉,但中共和无聊苏联签订的和约使美国放弃了这一想法转而向台湾开出军舰出兵朝鲜,并以此更好的限制日本。 苏联从一开始不支持金正日用武力统一朝鲜到以不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但是支持朝鲜战争的方式可能与正在莫斯科进行的中苏谈判有关。苏联一直希望保留与国民政府所签订的条约中所获得的对旅顺、大连港和中东铁路的权益,1950 年1 月26 日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旅顺口、大连和中国长春铁路的协定》草案,要求苏联要在1952 年归还这些地方,1 月28 日苏联方面基本上同意了这一方案。这让斯大林想长期在远东占有不冻港的希望破灭,基于此,苏联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限制中国,将战争转嫁给中国。,苏联可以获得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支配权,获得其矿藏和良港。如果美国参战,有中国人顶着,不会导致苏美冲突,中

部落冲突解密匹配核心 部落战胜利必看宝典

部落冲突解密匹配核心部落战胜利必看宝典你是否因为在部落战中难以打倒对位而感到很心塞? 你是否想在部落战中自身的表现能远远超出对位? 你是否想为了部落奉献自己而召唤部落战胜利? 你是否想避免升本初期被称之为部落战毒瘤? 也许看了这篇文章以后,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部落战匹配机理是什么?虽然说部落战的匹配因素很多,但是结合经验数据和大量研究表明,部落战匹配的核心要素其实是2点:匹配时间和部落总防御值。 1、匹配时间:匹配时间越久,部落战匹配的区间则会越大。 匹配的对手可能更强,可能更弱,这一观点也在之前被广泛认同,很多部落排部落战10分钟排不到就停然后重新排,以保证部落战对手是处于可接受范围内,避免出现匹配悬殊的情况。曾经,有一个部落,匹配了两个半小时,然后自己0个十本,对方15个十本。 2、防御:防御的强度是左右部落战匹配值最重要的因素。 你具体的匹配值,可以通过查看部落战战斗日,自己部落战营地里的黑水罐来看。一般九本处于250黑水到320黑水,而十本则是最高能到500(这个数值乘以6就是别人看你的奖励)。如果你把你们部落所有人的匹配值加起来,再把对方的匹配值加起来,你会发现,这两者很接近。 也就是说,其实部落战匹配主要是根据所有人的防御力和来匹配的(也就是所有人部落战战斗期营地中的黑水罐内储量和)。 基地等级、墙、科技和双王对匹配值的影响,几乎没有。我做实验的样本中,有一个九本本来是灰墙,然后他现在有170电墙,女王从15变成了40,从九本变成了十本,但是他刻意没下任何防御和陷阱,最终他的匹配值,始终没有改变。 (在部落战系统刚开始时,似乎墙是占很大匹配比重的,到了后面就偷偷取消了。)这里着重要提的是,基地等级是不影响匹配的。升本后的匹配增加是因为你新下了防御、陷阱等,如果一个九本升到十本,任何防御相关的建筑不下只升级进攻科技,那么他的匹配值是不会有一丁点的增长的(也已经试验验证)。 总而言之,你的防御力决定了你的匹配值。而你的匹配值则会带来相应匹配值的敌人,你的防御越高,敌人越强。 因为你的防御力会给你的部落带来更强的敌人,所以你的攻击能力需要跟上你的防御能力,不应该出现攻击比防御弱太多的失衡。攻击能力包括硬件和软件,所谓硬件就是双王和科技,软件就是自身技术,两者相辅相成,在这里我们先只谈硬件,因为自身技术不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 如果你的攻击能力很低,防御却很高,那么仅从部落战角度来说,你就算是一个毒瘤了。这

中国与俄罗斯发生战争/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分析

中国与俄罗斯发生战争/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分析 横跨欧亚大陆,坐拥最广国土,从史上名震一时的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脱胎而来的俄罗斯,在当今世界多领域仍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世界格局缓慢而又翻天覆地的改变,俄罗斯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无形之中悄然发生着变化。作为中国的最大邻国,又同为金砖五国的一分子,且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其间自然有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似乎也可以是纠纷和争端发生的根源。但是纵观世界历史,中国与俄罗斯间虽然也有过敌对和各种小纷争,但是从未在任何战争中交手过,这在世界邻国关系史上也可以算是罕见的。再近观近几十年的世界变化,我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1.战争对双方弊大于利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扶持着中国快速而稳步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方面也是日新月异。但是在广袤的领土和庞大的人口面前,中国仍然只能算是发展中国家里的佼佼者,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一段差距,所以中国当前的任务核心还是图谋进一步的发展。而对于俄罗斯而言,虽然在强腕普京的领导下扭转了苏联解体后颓唐的局势,但是普京也不会是俄罗斯永远的依靠,将来的路要怎么走呢?西方的打压,美国的对立,对于当下主要依傍能源经济蓬勃发展的俄罗斯来说,找到长久在世界舞台立足的方法是当务之急。所以发动战争完全是偏离了两国现在所追求的利益中心的一项举措。即使两国之间有战争爆发,基于两国悬殊不大的军事实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分出个你胜我负的,必定演变成一场持久战。而战争耗费的人力财力不可估算,滞后的国家进程更是无法衡量。再者,中俄战争的爆发不可能只是这两国间的事情,本来世界其他地区都有虎视眈眈望着中俄的眼睛,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是机遇。到时中俄要应付的就不仅是来自敌方的压力,而是一种四面楚歌的境地了。所以即使最后某一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完全不可能值回这一过程中的所有消耗和折损。综上,战争对于中俄双方弊远大于利。 2.方针政策决定不会有战争 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希望被干涉,对于各种国际事务也常常持中立的态度,而且源于传统农耕文化的底蕴,中华民族也从来不是一个好战民族,相反更是追求和睦安稳的生活状态。对于俄罗斯,力争跻身世界前五的目标也是需要与繁荣发展的中国紧密合作才能进一步达成的。此外,中俄在面对超级大国美国和西方各国时,常常会采取一致立场。所以其实两国相互之间都有友好和平共处的愿望和默契,从两国历代领导人之间的会晤,达成的各项促进双方利益的协议,到民间的‘中俄年’里交流互融,都可以感受得到和谐的氛围。退一步讲,中国正和东南亚小国纠纷不断,钓鱼岛问题也迟迟没有解决,乌克兰又正是俄罗斯的一个心中大石,各自有各自的燃眉之急,但是其实都有互相支持各自立场,所以相互之间更会偏向于盟友而非敌对的关系。 3.不会有冲突点 战争需要有一个目的,或是为争夺资源或是为扩张领土,而对于国土面积都如此辽阔的中俄来说,

朝鲜战争

专题五第一课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 设计者张燕审稿人:高二历史组课时累计 班级第小组号姓名 【课标要求】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影响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战争是一柄多刃剑,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过考查上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影响,展示材料,呈现情景,逐步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路径、方法和手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必须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抗争。通过对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影响的学习,认识到尽管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不尽是负面的,但这决本能成为歌颂战争感谢战争发动战争的理由,从而使学生明了为了和平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学习重点】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影响。 【学习难点】局部热战对冷战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互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 一、朝鲜战争(1950~1953) 1.原因: (1)二战后美苏以北纬度线为界分区占领,南北朝鲜分裂。 (2)朝鲜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南北关系恶化。 2.过程: (1)爆发: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2)扩大: ①1950年7月,美国操纵安理会组建“”,干涉朝鲜战争,朝鲜内战变为。 ②1950年10月,中国应朝鲜请求,。 (3)谈判:1951年7月~年7月,双方打打停停,最后在签订朝鲜,战争结束。 3.影响: (1) 是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具有的。 (2)对朝鲜半岛;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跟随美国加入了资本主义阵营,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3)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新中国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进行了三年的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 (4)对中国,捍卫了中国,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 (5)对中美两国,两国关系长期处于状态。 (6)对日本,利用朝鲜战争,经济迅速复苏,军国主义有所抬头。 (7)对苏联,巩固了苏联对北朝鲜的控制,有利于苏联在远东地区与美国对抗。 二、越南战争(1961~1973年) 1.印度支那问题: (1)产生:二战后,法国发动对的侵略。 (2)解决:1954年签署《日内瓦协议》,以北纬17度为界,越南南北分裂。 2.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