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地理

旅游资源地理
旅游资源地理

第三章旅游资源地理

定义(复习):一切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特点与类型

一、旅游资源的特点: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一、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有形资源的绝对不可移动性;

(二)无形资源的相对不可移动性;

(三)时间上的季节性;

(四)内容上的包涵性;

(五)使用上的共享性;

(六)发展上的萌变性。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按大类分:有自然旅游资源(河流、山岳)、人文旅游资源(古文化遗址、城市风貌);

有可再生旅游资源(动物、水体)、非可再生旅游资源(民族风情);

有动态旅游资源(水体、飞禽走兽)、静态旅游资源(园林、古遗迹);

有形象旅游资源(山岳、湖泊、人造景观)、抽象旅游资源(民族风情、传说故事);

有观赏性旅游资源(自然风貌、节庆活动)、运动性旅游资源(滑雪、滑草、攀登)、购物性旅游资源(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特殊类旅游资源(气象气候、工业景观)

主类:地质地貌过程形迹亚类

金花良药——金莲花

草原之花——马莲花

远古遗风——沙冬青

盐碱先锋——柽柳

花中西施——杜鹃生物景观主类:树木亚类

草海寻幽——芨芨草花卉地亚类

致命毒草——狼毒野生动物栖息地亚类

国之瑰宝——四合木

跃草驰原——黄羊

沙漠之母——双峰驼

浪迹天涯——遗鸥

仙寿喻祥——丹顶鹤

两栖珍兽——水獭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范畴与分布规律

一、范畴:(只要具有吸引力的任何事物)

现代社会中任何一类事物或现象都有可能成为旅游资源,要求我们具备发现旅游资源的意识和开发新旅游项目的能力。

“劳务”是否可判定为旅游资源?

·有的劳务不能算作旅游资源(如:旅行社人员、导游、汽车驾驶员等)

·有的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具有极高吸引力(如:造诣很高的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术家、颐和园中德和园中的穿着清代服饰的讲解员)

二、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1、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与各地自然条件相关

(如:岩石性质与泉水的出露有关、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与生物群落相关、流水切割与峡谷有关)

2、人文旅游资源主要与人类历史有关,

也有许多方面表现为自然因素的影响

(如:文物古迹多分布在人类发展较早、活动频繁地区;

现代城市分布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少数民族风情多分布于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边缘地区

气候湿热地区建筑轻盈单薄、寒冷地区较厚重)

第三节旅游资源调查

一、形式:(概查、普查)

●概查:是由于人、物、财、时间均有限,对旅游资源进行概略性的调查。(区域较大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此办法)

*●普查: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对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调查。(中小区域往往采用此办法)

二、普查的方法与步骤

(基本步骤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内业工作)

(二)资料和数据采集阶段(一般为外业工作)

(三)文件编辑阶段(内业工作)

准备阶段的内容包括:

1、制定调查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一般涉及调查范围、对象、方式、任务完成时间、投入的人物财力的多少、调查的精度要求、

成果的表达形式)

2、成立调查小组:(一般由5—7人组成)

3、拟定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和设计旅游资源调查表:

(可根据调查区域的实际特征选择分类体系,但最好选择普查规范中的分类体系并做适当的调整,制成表格,进行归类。)

4、收集和整理资料:

(收集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等相关资料,并得到调查所需的地理底图,县旗域调查一般选用1:2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

工具:罗盘、高度表、测量仪器等。

内容:

1、填写已制好的旅游资源调查表:(可做适当调整)

2、初步绘制旅游资源分布图:(最好在复印地图上勾勒)

3、详细记录各项资料和数据:(如:山体高度、湖泊大小、距中心地的距离等)

方法:

1、野外实地勘察:(最基本的方法)优势在于调查人员可以直接接触到旅游资源,可以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感性认识,调查的结果详实可靠。

2、访问座谈:(辅助方法)优势在于可扩大旅游资源信息,弥补规划人对当地情况不明的缺陷。

3、发放调查表格:(辅助方法)优势在于从相关部门得到许多详尽的资料,从而节省人、物、财力和时间。

4、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遥感影象、航片等)优势在于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所需时间短、现势性强、能调查人不易进入区域的旅游资源。

文件编辑阶段的内容:

1、完成旅游资源地图的编制:(可手工将初步填绘好的旅游资源图经编辑、转绘形成旅游资源分布图)

(也可经过数字化或直接扫描进入计算机,利用Mapinfo\Arcinfo\Arcview等相关软件进行编

制)

2、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利用文字将调查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第四节旅游资源评价

一、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又叫经验法,指旅游者或规划人员在收集大量旅游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凭经验通过主观判定旅游资源的价值。

●定量评价:指选取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指标,确定了某种模式之后,通过量化评价某一特定旅游资源。

*二、定性评价的方法

(重点在于评价标准的确定)

黄辉实:(资源本身、资源所处环境)

资源本身:美、奇、特、名、古、用

资源所处环境:气候、土地、污染、资源联系、可进入性、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环境

卢云亭:(三三六原则)

三:历史文化、艺术欣赏、科学研究价值

三: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六: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容量、客源市场条件、投资能力、施工难以程度

二、定性评价方法

(归纳总结专家提出的评价标准,可确定出十个包含内容较全面的评价标准)

(一)美学价值:指所能提供给旅游者的美感的种类和强度。

如:西湖

《水浒》中的李逵

《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

(二)文化价值:指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两方面的含义:

1、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如:天坛(通过了解其建筑格局,可以知道通过建筑手段所表达的对宇宙、对世界的认识和皇权思想)

2、指与某项旅游资源直接相关的文艺作品或传说故事。

如:寒山寺(张继的《枫桥夜泊》)—知名效应

赤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假乱真)

桃花源旅游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无中生有)

维罗纳(《罗密欧与朱丽叶》)、依夫岛(《基督山伯爵》)—文以景生,景以文传(三)科学价值:指在大自然变迁或人类科学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如:赵州桥—双曲敞肩式的拱桥

(四)历史价值:指它们产生的年代以及是否与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关,以及所存文物古迹的数量。

如: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最早的木构建筑

山东四门塔—历史最久的佛塔

卢沟桥—卢沟桥事变

(五)环境质量:指一个旅游地的气候、地形地质、植被、水质、空气和噪音污染程度、灾变和地方性疾病等的状况。

如:海滨、森林

(六)组合状况:指在同一旅游地内不同要素的组合或同一地域内旅游资源的分布及配置状况。如:宁夏平罗县的沙湖—1994年被评为35个“王牌旅游地”之一

(七)区位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区的地理区位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交通是否便捷、与主要客源市场的距离、旅游供需品的供应能力、区内和临近地区旅游业的竞争态势等。

如:呼伦贝尔市

(八)适应范围:指该项旅游资源能否吸引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及不同性别、不同志趣的人,并能否开展多种旅游活动以及一年中能够利用时间的长短。

(九)旅游容量:指该项旅游资源自身或其所在地在瞬间所能容纳的合理的游人数量。(十)开发条件:指该项旅游资源保存的完好程度和所处地区的区位条件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三、定量评价方法

(一)定量评价的目的:揭示旅游资源差异,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顺序,明确建设重点和优先开发景点,为旅游决策提供依据。

(二)原则:

1、评价要围绕区域资源类型、特点进行。

2、在评价中,需综合分析、全面比较、明确主次因素,充分发挥主导因素的作用。

3、把所有旅游资源放在整个区域内考虑,采用相同的指标,使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能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比较。

(三) 总体要求

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

(四)评价体系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1、“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2、“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3、“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五)计分方法

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2、“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10级) 总学时:7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32学时;课内实践学时:32学时; 其它(放假):6学时 独立实践学时:10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一)性质与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介绍和讲解中国旅游区划及各区域的旅游景点与风俗文化,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上年目的: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意识;全面认识和掌握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掌握人文旅游资源;学会设计相关旅游线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网的分布;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熟悉我国旅游交通网线;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填绘;熟悉我国高速公路线;掌握中国八大文化区域的特征;熟悉中国不同文化区域的民俗特色;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及成为旅游热点的优势;掌握最突出的优势旅游资源;掌握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概况;认识旅游区应该侧重发展的对象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学会设计旅游区的特色旅游线路;景点分布图的填绘;分析旅游区旅游的发展趋势,预测旅游发展前景。 二、主要内容及其教学要求 第1章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1.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2.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求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第2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概况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

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开设。 2、3 课程目标 A、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构景要素与构景手段。 B、知识目标 (1)熟悉华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2)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3)熟悉华东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东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4)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5)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试述地理环境与旅游的关系

试述地理环境与旅游的关系 ----以新加坡为例姓名:郭海燕学号:20120841 班级:12投资一班学院:金融学院【摘要】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新加坡现已成为国际游客到达的主要目的地。伴随旅游的兴盛,必然会对地理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新加坡,旅游,人文地理,环境 经过一学期《世界旅游地理》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从东亚至西欧各个国家的旅游文化,受益匪浅。其中对新加坡印象深刻,情有独钟。以下就以新加坡为例,浅析以下新加坡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旅游资源 新加坡主要的旅游点和旅游区有新加坡市、龟屿、圣淘沙岛等。新加坡市,位于新加坡岛南部,面积约98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该市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也是仅次于荷兰鹿特丹的世界第二大港和世界第四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是马来语,意思是“狮城”。该城是现代化的城市,高楼林立,并有整齐宽阔的林荫大道,花坛草坪特多,环境十分卫生,因而有“美丽的花园城”和“卫生模范城”的美誉。市内有天福宫、星和园、裕华园、苏丹伊斯兰教堂、龙山寺、国家博物馆、范克利夫水族馆等旅游点。最值得一游的是新加坡动物园和植物园。新加坡动物园位于实里达蓄水池附近,该园的特点是动物可以在较大空间里自由活动。园内有狮、虎、黑豹、大象、长颈鹿等130多种动物。新加坡植物园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历史悠久。园内有热带植物2~3万种,包括新加坡的国花卓锦、万代兰以及其他许多品种的兰花。该园拥有植物种数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茂物植物园。园内藏有植物标本约50万种。 龟屿,位于新加坡市西南7公里处,由于从侧面看象是一只大海龟,因而得名。在“巨龟”的头部,有一座大伯公庙。关于此庙,传说有巨龟救人的生动故事。此庙附近还有一座马来达图公庙,据传是死于一个多世纪前的赛义德·阿卜杜拉赫曼的坟墓。他被马来人崇敬为神明。 圣淘沙岛,新加坡南部的一个岛屿,是新加坡的主要游览区之一。旧名“绝后岛”。岛上有许多旅游点。建于1880年的西洛索堡保存有公元5世纪的古炮。海边有珊瑚馆,馆内水池中有种类繁多的珊瑚、海星、海绵等海生动物。圣淘沙艺术中心藏有中国画、西洋画及书法、雕塑等艺术品。岛上还有人工湖、旱冰场、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供游人开展各种运动和活动。 当然法国还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就不一一介绍,这些地理环境为旅游带来了契

2016高考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旅游资源的价值

2016高考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旅游资源的 价值 美学价值主要针对自然景观而言。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人们到自然风景名胜区观光、度假、疗养,主要目的就是感受自然景观的美。 各类自然景观组合而形成的自然风景区,其美学价值要高出各类自然景观单独具有的美学价值的机械累加。例如河、湖、溪、瀑、泉等水温景观,以山石为主的地貌景观的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和幽等不同美感。在山水风景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机;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因时因季节而不同。 科学价值主要针对自然景观而言。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例如,夏威夷的火山,东非的大裂谷、北欧的冰川地貌等,都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我国的泰山、庐山是形象高大的断块山;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则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针对人文景观而言。 如古代建筑、摩崖石刻、书画题记,以及名人活动的遗迹和旧址等。 经济价值 所有旅游资源的开发,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康体娱乐价值 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登山、野营、滑雪、攀岩、狩猎、森林浴、水上运动等旅游项目,能满足旅游者康体娱乐的需要。 社会文化价值和环境价值 一般来说,艺术和美学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观光方面,文化和科学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 根据某一旅游资源功能,就可确定其所在地的开发方向。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所属系部:旅游艺术系 学时:30 编写执笔人: 审定负责人:审定日期:2013年8月10日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旅游民俗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宗教世俗信仰、民族服饰、饮食特点、社交礼仪和传统节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现象,提高学生的旅游品位,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认识能力和开发、挖掘能力。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民俗导游、旅游管理打下深厚的知识与理论基础。 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等课程有机地衔接,共同构成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支撑性课程。后续课程:《旅游美学》。 1.2课程基本理念 《旅游民俗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贯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内容选择时注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兼顾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导游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1.3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民俗文化》采用以任务驱动并参照导游资格证书考试标准来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领域设计。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主要教学场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点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知识目标: (1)掌握民俗与旅游主要概念、民俗旅游的基本知识、民俗旅游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 (2)掌握中国各民族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人生仪礼民俗、节日民俗、游艺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等。 能力目标: (1)具备民俗导游能力,能够熟知和理解各类民俗事象的表现,并对此作出准确判断与分析; (2)能利用民族民俗相关知识进行传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具有旅游市场拓展能力; (3)具备研究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所需的收集信息、查阅资料、逻辑思维及创新的能力; (4)能灵活运用与分析民俗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能撰写个性化导游词。

世界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1.欧洲有哪些世界之最。 多瑙河——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亚速海——最深处14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 埃特纳火山——世界有记录的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 俄罗斯——世界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达1707万平方千米。 梵蒂冈——世界陆地面积最小的国家,面积仅0.44平方千米。 摩纳哥——人口密度约为16 000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 2.简述土耳其相对于其他西亚国家有哪些旅游优势 (1)横跨亚欧两大洲,靠近爱琴海与地中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2)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各种文化和风情异彩纷呈。 (3)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4)满足了游客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的需求。 3. 厄瓜多尔是个神秘的南美洲国家,那里有古印加帝国的文明、亚马孙的原始部落、西班牙的殖民文化和奇妙的赤道风光。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火山群以及大陆龟、火烈鸟、蜥蜴等生物,管窥这个被誉为“生物进化活博物馆”的岛屿。主要旅游景点有面包山女神石雕像、赤道纪念碑、钦博拉索山、基多老城、科隆群岛和昆卡圣安娜历史中心等。 4. 厄瓜多尔是个“赤道之国”首都基多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在赤道上的首都被称为“赤道的土地”,以北27公里的赤道线上,矗立着赤道纪念碑,试结合该地理条件分析一下其作为著名旅游景点的旅游意义? 答:凡到基多的游客,都要踏上赤道纪念碑前这条“神秘”、“庄重”的石路,并喜欢双脚分踩象征赤道的白线两侧,照相留念。到这里游览的人们还可以得到管理部门签发的一张证明书,证明其某年某月某日曾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一游. 凡是到厄瓜多尔旅行的人都会探访赤道纪念碑。厄瓜多尔政府近建设一座地跨两半球的旅游城市,以更丰富的文化色彩和人文内涵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来“地球的中心”游览。 5. 土耳其的三大旅游城市及各自的主要的旅游景点 答:伊斯坦布尔,安卡拉,伊兹密尔 伊斯坦布尔的主要旅游景点:阿亚索非博物馆,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托普卡珀博物馆 安卡拉的主要旅游景点:阿塔图尔克陵墓,安纳托利亚考古博物馆,安卡拉城堡 伊兹密尔的主要旅游景点:阿特美神殿遗址,艾菲索特,贝加蒙,哈德良神庙 6. 简要分析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答:1.有利因素:(1)自然条件优越。背倚欧文·斯坦利山脉,市郊濒临海湾,城市中高大的热带雨林树木随处可见,鲜艳的各种花朵全年盛放,景色优美;属热带季风气候,物种奇特丰富。 (2)人文特征鲜明突出。莫尔斯比港还有一些值得一观的建筑物,例如巴布亚新几内亚议会大厦,国家博物馆等; 土著文化是莫尔斯比港又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处,热烈的歌舞、原始的面具、古老的仪式,是莫尔斯比港 的最本质的表达。 2.不利因素:治安状况差,不注重环保导致空气污染严重,物价昂贵与城市状况不相符合。 7.美国发展生态旅游之后总结了哪些经验? 答:(1)保护与创建相结合,积极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都把环境绿化和人文保护放在首位,因而大城小镇都基本保持了幽美的绿化环境,保住了重要的文化遗存。 (2)注重城市设计和生态环境营造。例如,离洛杉矶市不远的圣地亚哥市是个海滨城市。这里的天很蓝、水很清、草很绿、街道干净,建筑色彩鲜艳,街道建筑景观、沿海建筑景观和城市轮廓线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经营管理的。 (3)控制城市污染。近些年,美国加大了环境整治和改善旅游大环境的力度,明确提出:“重新设计城市,把城市变为旅游胜地”。汽车、工厂的烟囱必须安装过滤器;改造地下污水系统,减少注入城市河流的污水;净化市容,保持闹市区的整洁和有序;修饰滨水区,使河边和海边的荒原成为绿色的风景区等。 8.美国旅游业对生态旅游提出的标准是什么? 答:美国旅游业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四条标准:一是对环境的最小影响,二是对自然与文化的最大尊重,三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四是为旅游者提供最大的娱乐满足。

4《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1、前言 《中国旅游地理》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范教材,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并参照旅游行业相关标准编写。作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提升旅游服务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培养把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力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普及人们旅游活动常识的义务。基于此,我们对以往《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不断吸取精华,总结、完善,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新动态,结合旅游职业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编写。在整体内容选取和编排上,突出实用性、时效性、新颖性。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此门课程所学内容是众多专业课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实务、旅游文化、导游业务等的基础知识,地位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现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 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地理环境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

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 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1.2设计思路 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中职 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 工作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 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 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能够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学会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同时培养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2.1知识目标

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晋江旅游资源调查》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晋江旅游资源调查 课题组成成员洪彬贤、张斌权、张玲玲、许剑龙、王敬业、丁钦铭、吴小 健、王志猛、林源峰、林培基、唐思榕、陈文迪、丁丹妮 年 级 高一年 课题组长洪彬贤指导老师刘剑高 主导课程地理相关课程历史[ 选题背景]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节假日出门旅游已成为一种趋势,而晋江作为一个经济发达而又历史悠久的县级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消费需求大,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晋江旅游资源的研究,指出晋江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并找出解决办法,促进晋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研究的主要内容] 晋江的地理环境如何改善晋江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晋江的主要旅游景点晋江的地方方言 晋江的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晋江历史 [研究的主要方法] 问卷调查法走访调查法 [研究计划] 任务分工: 摄影:洪彬贤撰写论文:吴小健、王志猛 收集资料:张斌权、张玲玲发放问卷:林源峰、林培基、唐思榕、陈文迪 记录人:许剑龙制作问卷:张光源,邓佳宁,吴詠茹 答辩人:王敬业、丁钦铭问卷总结:丁丹妮、洪彬贤、张斌权、张玲玲 研究步骤: ①确定研究方向 ②搜集资料 ③制作调查问卷 ④进行问卷发放 ⑤进行问卷总结 ⑥总结性论文 [可行性分析] ①调查问卷:可行:可以选择较多发放对象,发放范围广,取得较为丰富的调查结果,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准确性 ②上网搜寻资料:可行:网上资料丰富,查找方便,节约时间,可以有更多时间用于探究 [预期成果] 更好地了解家乡晋江旅游业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做一次统筹性的分析,改善该地旅游业发展,为建设美好家乡出一份力[成果表达形式] 论文 [主要参考文献]《晋江旅游》

完整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 4 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 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1、我国古代最早的区域旅游地理专著是————。 2、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其中又以————、————和————合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8%。 3、————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峡谷。 4、五岳是指————、————、————、————和————。 5、四大佛教名山是指————、————、————和————。 6、四大道教名山是指————、————、————和————。 7、————作为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有“风景的血脉”之美誉。 8、我国五大淡水湖是————、————、————、————和————。 9、世界最高的大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10、我国古代的五大名泉是————、————、————、————和————。 11、我国三大河湖名瀑是————、————和————。 12、————是我国最著名的雾凇奇景。 13、————、————和————被誉为世界三大“活化石”。 14、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是————、————和————。 15、————、————和————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三处古建筑群。 16、————、————、————和————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和————是我国古代的“江南三大名楼”。 “三大名锦”是————、17、我国的“四大名绣”是————、————、————和————; ————和————。 二、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 2、旅游资源: 3、生性旅游资源: 4、萌变性旅游资源: 5、主题公园: 三、简答题: 1、在旅游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值得采用? 2、旅游资源有哪些分类? 3、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试分析对比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功能。 5、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我国自然保护区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论我国火山旅游资源的地学特征

南方国土资源2006年第3期第18-20页 论我国火山旅游资源的地学特征 朱桂田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在参考了有关旅游资源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火山旅游资源的定义;通过对我国火山旅游资源地学特征的探讨,认为我国火山旅游资源主要形成于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不同地质作用时期的火山岩。古生代的火山旅游资源区以玄武岩为主、中生代主要为中酸性流纹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而新生代的火山旅游资源区则以玄武岩和安山岩为主。空间分布上,受岛弧环境、陆缘环境、陆内环境和碰撞造山带环境的控制,火山地貌可划分为火山喷发-喷溢堆积型地貌、侵蚀地貌和构造地貌三大类型。 关键词:火山,旅游资源,火山地貌,地学特征 1、概况 火山所具有奇特的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构成了我国一部分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人们对科普知识的追求,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对火山旅游资源及其相关的地学知识抱以极大的兴趣。为此,商家也在以不同的方式推销火山旅游资源,当我国北方的黑龙江五大连池以火山旅游资源把当地的旅游搞的火热之时,广东省湛江市也在打造“湛江火山之旅”的旅游品牌,旨在以火山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围绕火山旅游这个主题,建设以湖光岩为中心的火山旅游区,使之成为我国南方的又一个旅游新亮点。2005年5月份,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湛江湖光国家地质公园、北海涠洲岛国家地质公园等三家单位在国土资源部的召集下,商定联合申报雷琼火山世界地质公园。这将无疑为该区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大大加快了开发和利用火山旅游资源的步伐。 世界上多火山的国家也把火山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辟了许多火山公园、火山自然保护区和火山旅游区。如日本的富士山、美国的夏威夷、黄石公园、法国的维希公园、意大利的维苏威、韩国的济州岛、新西兰的火山公园等,都以其火山景观闻名于世。 我国火山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诸多学者从旅游地学的研究入手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曾出版有旅游地学概论[1]、旅游地学研究论文集以及火山岩类旅游地学专题研讨会等。但是,对我国火山旅游资源在时空上的地学特征依然缺少较系统的论述。为此,本文拟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探讨我国火山旅游资源的地学特征。 2、火山旅游资源的定义 就旅游资源而言,国内一些机构和学者先后作过一些定义。国家旅游局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2]在1992年提出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自然、社会景象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傅文伟[3]则将旅游资源定义为:凡是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景象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陈传康[4]则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火山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一个分支。笔者认为火山旅游资源是以火山活动为主体或火山岩为主要地体的旅游资源,具备美学价值、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的火山活动区和火山岩分布区。换言之,火山旅游资源指那些已经列入、正在列入或者将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或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或省级重要地质遗址、或者作为某风景名胜区中的一个或多个景点并且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火山活动区和火山岩分布区。 3、火山旅游资源的年代学特征 我国火山岩分布广泛。但是,不是所有的火山岩分布区都能形成火山旅游资源。我国火山旅游资源在时间上主要受三个不同地质时代的地质作用控制。一个是距今约300Ma的古生代二叠纪玄武岩火山活动期;距今约135Ma-65Ma的晚侏罗纪-白垩纪期间的中生代流纹质火山活动期;另一个是距今年龄小于65Ma的第三纪、第四纪至近期仍有活动的新生代安山岩、玄武岩火山活动期(见表1)。相应地,我国古生代形成的火山旅游资源为玄武 ------------------------- 作者简介:朱桂田(1955-),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旅游地学和环境科学教学与研究 岩;中生代形成的火山旅游资源主要为流纹质火山岩、凝灰岩;而新生代形成的火山旅游资源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和粗面岩等。我国最近期的火山喷发活动于1973年发生在青海的可可西里火山群。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2.能力目标 (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 (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 (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 (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 (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 (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 (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法灵活课堂讲课,包括讲授法、提问法、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欣赏、示范教学法、学生模拟演练法等。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如旅游区划分、各旅游区的经典代表及景观特征、旅游线路安排与设计等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该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与看法,并能有效的进行景点景区介绍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重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配合有关图文资料,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条件与环境 结合课程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理论内容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更易于接受,并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模拟与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参考教材与文献 (1)教材: 刘英杰《中国旅游地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教参: 1)罗兹柏《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9 2)杨载田《中国旅游地理》科学出版社 2005. 9 3)庞规荃《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3 4)保继刚《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 五、考核评价 (l)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堂模拟、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课内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分数。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注重考核学生前厅管理与服务知识的应用水平。 (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50% +期末评价50%

《世界旅游》作业

一、填空题 2.在澳大利亚的珍禽异兽中,最著名的是袋鼠、树熊鸭嘴兽和 琴鸟。 3.法国的国鸟是公鸡,国歌是马赛曲,被称为“世界花都”的城市是巴黎。 4.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是梵蒂冈。这里的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华丽的天主教教堂。 5.“罗马三大古迹”指的是万神庙、斗兽场和地下墓穴。 6.美国的国球是棒球;日本的国技是相扑。 7.“娘惹菜”是新加坡(国家)的独特菜系;法国大餐于201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泰国的三大国宝是①金佛寺②玉佛寺③卧佛寺;泰国的花城是清迈。9.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该国的历史名城是日惹。 10.韩国最大的岛屿是济州岛。泰国境内最主要的河流是湄南河。 11. 1990 年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从此结束了“一个民族、两个国家”的历史悲剧;德国最大的航空公司是汉莎航空公司。 12.圣马力诺的国语是意大利语,重要的经济支柱是旅游业。 13.西班牙的国粹是斗牛、弗拉门戈。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出口国是荷兰。 14.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印度的人口数量居世界第 2 位。 15. 美国国内政治生活中影响最大的两大党派是民主党和共和党。 16.日本独特的文学形式中,产生于江户时代的世界最短的诗歌是俳句;富有日本民族风格的绘画是浮世绘。 17.泰国的宋干节是泰国传统的新年,也是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有“中国小桂林”之称的泰国最大岛屿是普吉岛。 18.瑞士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工业是钟表制造业,世界文化名城是伯尔尼。 19.奥地利的“旅游三宝”是音乐、森林、白雪石;音乐大师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的雕像所在 的城市是维也纳。 20.被视为荷兰风光象征的是风车和木鞋。西班牙的旅游口号是阳光普照西班牙。 21.在瑞士,有著名旅游景点大花钟、大喷泉、万国宫的城市是日内瓦。 22. 英国历代国王加冕登基和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地方是威斯敏斯特教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象征 是小于廉撒尿雕像。

旅游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标志着中国旅游地理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始。 在讲当前热点之前,先简单说一下过去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根据有关学者对1998—2004年期间的论文进行统计梳理,发现期间我国旅游地理学者们的精力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这一方面的论文比重占了42.16 %;另外关于旅游市场、旅游者行为、旅游影响、综述、旅游环境等内容的研究也有所增长,其他内容的研究则处于低迷状态。 根据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8-2009年核心期刊范围内以“旅游”和“旅游地理”为关键词模糊检索以及对《旅游管理》、《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2009年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是旅游地理当前的热点问题: 热点之一:产业融合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其中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众多旅游学者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课题。 创意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旅游业作为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时尚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宣传促销,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结合,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文化创意植入到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创意产业如何迅速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营销等几个角度切入:旅游商品开发(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旅游项目策划(主题公园)、旅游营销(节庆营销、影视营销——青岛啤酒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似水年华乌镇、印象)等。 总结: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对创意旅游的开发和研究,理所当然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 在这种产业融合中,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也是最近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做详细阐述,大家可以看看钱静的《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这篇论文。 热点之二: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即旅游环保问题(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类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客观规律的无知与违背,致使许多景区生态环境恶化,加之缺乏科学有力的经营管理,人为地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形势严峻,所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急需解决。于是很多旅游学者都开始关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但从近年来的论文研究方向上看,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以及分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策略,这些文章或泛泛而谈或集合具体景区加以解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旅游人文素质,为中职学生提升旅游审美欣赏力和旅游审美感受力,营造高品位生活奠定基础。 本课程应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并行开设,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作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双高、双证、三体系”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熟悉”、“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

第二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第三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 2、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特征; 3、熟悉各类中国旅游资源类型及典型代表。 重点难点:1、中国旅游资源的特征; 2、中国旅游资源类型及典型代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欣赏图片和视频、参观景点 课时安排:8-10学时 第一节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 一、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疆域 (二)多样的地貌形态和地势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样分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三)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四)物种丰富,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二、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 (一)历史文化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国历史上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 (二)中华民族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大多是炎黄子孙,具有共同的文化渊源。 三、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 (一)多样性 (二)地域性

(三)季节性 (四)古老性 (五)独特性 第二节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地质景观 1.典型地质构造遗迹 2.典型地层剖面 3.生物化石 4.岩石与矿物 5.地震遗迹 (二)地貌景观 1.花岗岩地貌景观 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多奇峰、悬崖、深壑、怪石、石柱林立、雄伟壮观。我国花岗岩山地的分布:我国的花岗岩山地主要发育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著名的花岗石风景名山有:黄山、华山、泰山、九华山、天柱山、衡山、崂山、千山、普陀山、天台山、莫干山、三清山等。 典型代表:黄山(视频)。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河南) 2、岩溶(喀斯特)地貌景观 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形成各种地貌,如石芽、石林、溶洞、地下河等,往往奇峰林立。我国喀斯特地貌广布于全国南北。其中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地区有大面积连片分布。这里,气候炎热、降水丰富,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风光区。 典型代表: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3、丹霞地貌景观 特点:形态上以顶平、身陡、麓缓、山形奇特、赤壁丹崖为其显著特征。 分布:我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广泛,著名的丹霞地貌有广东的丹霞山和金鸡岭,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张欢 (宁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中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现状和学术动态,结果显示中国旅游地理学经过30年发展取得了较多成果,但还是落后于国外,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三大问题。 关键词:旅游地理文献分析人文地理研究方法 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并在世界各国发展迅猛,成果与问题相伴而生,这就需要涉及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地理学者发挥本学科在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所以要先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状况,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再分析旅游地理的发展。 1.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扩散及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大百科全书)。从其定义可看出人文地理学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然而在当今,环境变化已是最重要的全球性研究主题,美国生物学家卢伯辰科认为“21世纪是环境(科学)的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也理所应当地参与到环境变化研究之中,重点研究人地关系中“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就使得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走向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重视社会人与社会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重点也从环境(特别是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特别是自然人)的影响研究,转向人(特别是社会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地理环境)的互动研究[1]。 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并逐渐由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走向定性定量相结

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2.能力目标 (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 (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 (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

(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 (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 (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 (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法灵活课堂讲课,包括讲授法、提问法、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欣赏、示范教学法、学生模拟演练法等。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如旅游区划分、各旅游区的经典代表及景观特征、旅游线路安排与设计等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该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与看法,并能有效的进行景点景区介绍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重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配合有关图文资料,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条件与环境 结合课程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理论内容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更易于接受,并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模拟与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参考教材与文献 (1)教材: 刘英杰《中国旅游地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 (2)教参: 1)罗兹柏《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9 2)杨载田《中国旅游地理》科学出版社2005.9 3)庞规荃《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3 4)保继刚《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五、考核评价 (l)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堂模拟、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课内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分数。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