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

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 熟练掌握现代通信理论和系统设计、开发方法,熟悉通信技术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方向。

2. 熟练掌握光信号处理和光通信的理论知识,具有光通信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3. 熟练掌握信息与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多媒体信息处理、软件工程开发、电磁信号处理和天线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二、研究方向

1.通信与信息系统

(1)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

主要开展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多天线技术(MIMO);多载波调制技术(OFDM);信道编码技术(STC、LDPC码等);频谱感知与资源分配;中继与基站优化以及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其他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

(2)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

研究光电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相关理论、器件设计、信号处理及应用,涉及光传输,光交换,光网络,光传感及光电信息处理等。

(3)无线传感器网络:

主要研究传感器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射频电路设计与优化技术、车联网系统关键技术等。重点研究传感器节点、网络路由器、网络协调器和物联网网关;研究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ITS)领域中专用短程通信(DSRC)、射频识别(RFID)、智能卡(ICC)读写机及嵌入式POS 终端平台核心技术。

(4)电磁工程及应用:

针对无线通信和探地雷达系统中的电磁波传播和天线,研究电磁波在复杂介质和环境中的传播与散射;基于电磁超介质的新型天线(阵)理论与设计;雷达目标信息处理、成像与反演技术。

(5)智能软件与知识服务:该方向主要从事智能教育软件的基础理论和软件开发研究,以及知识的描述、检索、获取、融合、浓缩和可视化等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符号演算、自

动推理、智能地理信息服务和动态几何,以及知识本体的描述、知识的获取、检索、浓缩、概念图、融合和可视化等技术。

(6)信息检索与语言信息处理:该方向通过建立形式化的数学模型分析、处理自然语言,用程序实现分析和处理过程。网络时代,面向海量信息的文本挖掘、信息提取、跨语言信息处理、人机交互等应用需求急速增涨,该方向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7)数字媒体与虚拟现实:该方向主要研究各种新型数字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技术,重点研究各种新型数字媒体和虚拟场景的构造、表现、传播和集成理论、技术,以及面向人类文化遗产保护、虚拟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方法和平台。

(8)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IPTV、P2P等适用于多媒体传输的网络支撑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音视频编码和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信息内容检测和安全防范技术等。

(9)知识服务与管理:该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知识服务管理理论与知识服务模式的研究,以及知识服务领域的标准、知识管理以及知识服务系统开发的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涉及知识服务相关标准、大规模知识资源管理、知识发现、面向服务的知识服务系统构建等方向理论与技术,为E-learning等知识服务领域培养专门高级人才。

(10)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该方向研究利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工以满足人的视觉心理或应用需求的行为,包括图像预处理、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压缩、形状表示与描述、图像分割、纹理描述等;同时研究人类感知环境的原理以及如何用计算机来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如生物认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安防监控、人机交互等领域。

2.信号与信息处理

(1)智能信息处理

主要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内容包括:智能计算与数据挖掘、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等。

(2)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处理

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IPTV、P2P等适用于多媒体传输的网络支撑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音视频编码和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信息内容检测和安全防范技术等。

(3)通信信号处理

主要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内容包括:多输入多输出时空信号处理技术、智能天线和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信道估计和信号分离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等。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硕士生基准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四年,总学分36-38学分(18学时/学分)。其中课

程学习2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具体课程信息见《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学术活动两部分,各占2学分。

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专业本科学生,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学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学术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六、科学研究

三年毕业的硕士生不作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有重要学术或应用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研究生应于第4学期末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详细阐述选题意义,国内外发展状况,研究内容和方案,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导师组对开题报告进行审定。第5学期末,导师组对课题研究进展进行中期评估检查。论文答辩前一个月,导师组对论文研究成果进行评估验收,达不到要求的不得参与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八、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入学后一个月内,研究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

进入课题研究后,按照正规科研管理模式,定期参与科研团队的学术讨论,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从事创新性研究的能力。同时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锻炼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九、必读文献

书目、期刊清单附于培养方案之后。

十、其他规定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研究

36 2 1

全校硕士生必

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2

理工农类硕士

生必修

第一外国语72 4 1、2

全校硕士生必

一级

学科

必修

课程

1121080900001X 矩阵论36 2 1 信息与通信工

程一级学科必

修1121080900003X 随机过程54 3 1

112108090020X 现代通信理论54 3 1

二级

学科

必修

课程

112108090016X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36 2 1 通信与信息系

统必修,信号

与信息处理选

修112108090023X 移动通信36 2 2

112108090017X 信号检测与估计36 2 2

112108100001X 电波与天线36 2 2

112108090023X 移动通信36 2 2 国家数字化学

习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必修112108100002X 软件工程36 2 2

112108100003X 多媒体原理与通信36 2 2

112108090021X 现代数据库技术36 2 2 信号与信息处

理必修,通信

与信息系统选

修112108090025X 人工智能导论36 2 1

112108100002X 软件工程36 2 2

112108100003X 多媒体原理与通信36 2 2

112108100004X 自组织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

36 2

1

112108100005X MIMO系统与OFDM技术36 2 2

112108100006X 现代编码技术36 2 1

112108100007X 通信信号处理36 2 2

选修课程112108100008X 现代通信网36 2 1

信息与通信工

程一级学科选

修112108100009X 光纤通信36 2 1

112108100010X 雷达信号处理36 2 2 112108100011X 现代传感技术36 2 2

112108100012X 光电信息技术36 2 2

112108090022X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6 2 1

112108100013X 管理信息系统36 2 2

112108100014X 智能计算36 2 2

112108100015X 模式识别36 2 2

112108100016X 机器学习36 2 2

112108100017X 虚拟现实技术36 2 1

112108100018X 算法设计与分析36 2 1

112108100019X 人机交互:理论与实践36 2 2

112108100020X 计算机图形学36 2 1

112108100021X 计算机视觉36 2 1

112108100022X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36 2 2

112108100023X 计算机网络36 2 1

112108100024X 数字图像处理36 2 2

112108100025X 最优化算法与仿真36 2 1

112108100026X 微波系统与工程36 2 1

112108090024X 射频与微波电子学36 2 1

112108100027X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18 1 2

112108100028X 数字视频音频压缩与编码36 2 2

112108090002X 现代电路理论54 3 1

112108090004X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54 3 2

112108090005X 信号完整性分析54 3 1

112108090006X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54 3 2

112108090007X 光电子学54 3 1

112108090008X 电磁场理论54 3 2

112108090009X 数值分析54 3 2

112108090011X 半导体器件基础54 3 1

112108090015X 天线理论与技术54 3 1

说明:1.一级学科必修课程开设3-5门,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必修不少于3门,8-10学分。

2.每个二级学科必修课程开设3-5门,8-10学分。

3.选修课程开设不少于5门,8-10学分。

4.“备注”栏标明各门课程的修读对象。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单位备注(必读或选读)

1 Digital Communication-Fundaments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B.Sklar

Prentice Hall PTR.

必读

2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ourth

Edition). John G.Proakis.

电子工业出版社

必读

3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an F. Akyildiz

WILEY

必读

4 现代信号处理张贤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5 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赵树杰,清华大学出版社必读

6 信号检测与估计张明友,电子工业出版社选读

7 信号检测与估计许树声, 国防科技大学出

版社

选读

8 电波科学学报中国电子学会选读

9 电子学报中国电子学会选读

10 通信学报中国通信学会必读

11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IEEE 必读

12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EEE 必读

13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选读

14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IEEE 选读

15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

IEEE 选读16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IEEE 必读

17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IEEE 选读

18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IEEE 必读

19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必读

20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Part I: Regular Papers

IEEE 必读21 Proceeding of IEEE IEEE 选读

22 IEEE Tra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IEEE

选读

23 IEEE Tra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ology

IEEE 选读

24 微波学报中国电子学会选读

25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ory(1, 2)Kong, J. A.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2.

必读

26 天线(Antennas: For All

Applications) John D.Kraus, Ronald

J.Marhefka

选读

27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IEEE

选读

28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

Research

MIT Press, USA, 选读

29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pplications

Taylor & Francis Group 选读

30 Electronic Letters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选读

31 天线(Antennas: For All

Applications) John D.Kraus, Ronald

J.Marhefka

选读

32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选读

33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pplications

Taylor & Francis Group 选读

34 Optics Express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选读

35

Optics Letters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选读

36 Chinese Optics Letters 中国光学学会选读

37

《Pattern Classification》

Duda R O,

Wiley-Interscience

必读

38

《模式识别》边肇祺,张学工编著,清华

大学出版社

必读

39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蔡自兴,徐光佑编著,清华

大学出版社

必读

40 Neural Networks: A Comprehensive

Foundation

Haykin S,Prentice Hall 必读

41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Gonzalez R C,

Addison-Wesley

必读

42

神经网络设计(美)哈根等著,戴葵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必读

43

模式识别原理、方法及应用J.P Ma.rques de sa, 清华

大学出版社

必读

44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Stuart Russell 、姜哲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必读

45 SQL Server 2000/2005数据库开发实例

入门与提高(附盘),余金山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必读

46

现代通信技术(第2版).纪越峰.北京邮电大学出版

社,2004

必读

47 ASP项目开发全程实录张景坤等,清华大学出版社必读

48 IEEE ASSP Magazine 必读

49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必读

50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必读

51 Pattern Recognition 必读

52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必读

53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必读

54 自动化学报必读

55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必读

56 计算机学报中国计算机学会必读

57 软件学报中国计算机学会必读

58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中国计算机学会必读

59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

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必读

60 电子与信息学报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必读

61 电信科学中国通信学会必读

62 信号处理中国电子学会必读

63 计算机工程必读

64 计算机软件与应用必读

65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必读

66 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国电子学会必读

67

信息与控制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

究所

必读

68

传感技术学报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传感

技术研究会

必读

69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必读

70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必读

71 计算机科学必读

72

电子技术应用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

必读

73

计算机应用研究四川省计算机应用研究中

必读

74

计算机应用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

用研究所

必读

75

传感器与微系统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十九

研究所

必读

76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必读

77 中文信息学报必读

矩阵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矩阵论课程编号1121080900001X 课程负责人吴少平教学团队成员

学时36 学分 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矩阵运算的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矩阵运算的数值实现方法。

3.具有应用矩阵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矩阵论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处理大量有限维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强有力的工具,它在物理学、工程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范数理论及其应用、矩阵分析及其应用、矩阵分解、广义逆矩阵等。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书目1.矩阵论(程云鹏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2.《矩阵论》(杨明刘先忠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 版)

3.《矩阵计算》(G.H. 戈卢布 C.F.范洛恩)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矩阵论简明教程》(第二版) 徐仲张凯院陆全冷国伟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随机过程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随机过程课程编号1121080900003X 课程负责人张国平教学团队成员瞿少成

学时54 学分 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几种在电子与信息工程中常用的随机过程,熟悉随机信号通过线性或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随机信号处理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

本课程系统地讨论随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基础。其主要内容有:随机过程的概念,泊松过程,马尔可夫链,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谱分析,随机方程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随机方程通过非线性系统的分析等。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书目1.《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随机过程》(第二版),陈明编著,科学出

版社,2005年9月

2.《随机过程及其应用》(第三版),刘次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7月

3.《随机过程——滤波、估计与检测》,(美)L. C. Ludeman著,

邱天爽,李婷,毕英伟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现代通信理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理论课程编号112108090020X 课程负责人刘守印教学团队成员李中年

学时54 学分 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数字通信的基础理论;

2、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

3、学习通信理论的研究方法;

4、要求阅读英文原版教材,提高专业文献阅读能力。

课程内容

现代通信理论主要学习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最新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重点研究数字通信、无线衰落信道特性以及克服衰落信道的技术和方法。本课程包含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性能指标,信道编码,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载波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衰落信道模型,同步和复用技术等内容。

考核方式1、课程论文40%

2、闭卷考试60%

参考书目(1)B. Sk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Fundaments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P T R. 2001 (2)[美] John G. Proakis.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ourth Edition (Fourth Edition).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编号112108090016X 课程负责人徐洪波教学团队成员

学时36 学分 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2、掌握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

2、了解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最新进展;

3、熟练的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研究课题;

4、要求阅读英文原版教材,提高专业文献阅读能力。

课程内容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是本科数字信号处理的后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确定性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有关现代信号处理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的基础知识,跟踪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课程内容包括:功率谱估计的现代方法、维纳滤波、Kalman 滤波、自适应滤波。

考核方式考试+小论文

参考书目(1)张贤达.《现代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姚天任.《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时域离散随机信号处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移动通信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课程编号112108090023X 课程负责人谭明新教学团队成员吴彦文,李中年

学时36 学分 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目的及要求

深刻理解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个人通信。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阐述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

以现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为主线,并结合我国正在运行的第3代与第4代(试运行)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工程设计、设备安装与维护以及网络优化工程的实践,系统地介绍各类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系统。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书目《移动通信原理》,吴伟陵

《移动通信》,郭梯云

《移动通信》,章坚武

信号检测与估计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信号检测与估计课程编号112108090017X 课程负责人张新晨教学团队成员张新晨, 吴建斌

学时36 学分 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信号检测与估计”是研究在噪声、干扰和信号共存的环境中如何正确发现、辨别和测量信号的学问。它是通信与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信号检测与估计”广泛应用于雷达、无线通信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掌握信息检测和估计的基本概念方法,为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

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概述,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的基础知识(自己回顾),信号的统计检测理论(包括:统计检测理论的额基本概念;贝叶斯准则;派生贝叶斯准则;信号统计检测的性能;M元信号的统计检测;参量信号的统计检测;信号的序列检测;一般高斯信号的统计检测),信号的波形检测(包括:匹配滤波器理论;随机过程的正交展开理论;高斯白噪声中的确知信号波形检测;高斯有色噪声中确知信号波形检测;高斯白噪声随机参量波形的检测),信号的统计估计理论,信号波形的估计,信号的虚警率检测。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加文献阅读报告

参考书目《信号检测与估计》,刘树声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年。《信号检测与估计》刘有恒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1989年4月。《统计信号处理基础—估计与检测理论》Steven M. Kay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电波与天线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波与天线课程编号112108100001X 课程负责人杨河林教学团队成员杨河林,吴建斌学时36 学分 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天线理论与设计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工程性,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常用天线电波的主要传播方式和基本特性,了解天线的参数、对称振子、天线阵、水平天线与直立天线、抛物面天线,能够认识和设计简单天线.

课程内容

天线理论与设计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工程性,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重点讲述现代天线理论和设计中的新进展;复杂结构和环境中电磁波传播的典型问题及分析方法、数值求解的新技术;具体来说,本课程的讲述内容主要包括:1、新型口径天线;2、面天线;3、可重构天线;4、纳米天线;5、共形天线;6、电磁波传播中的腔体耦合;7、复杂介质中波传播的分析方法;8、电磁场混合数值计算方法的新进展等内容。

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

参考书目天线与电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周朝栋主编

电波与天线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左智成,李兴华电波与天线电子工业出版社余华

天线理论与技术. 卢万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天线原理. 朱崇灿, 武汉大学大学出版社

天线理论与工程. 王元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软件工程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编号 112108100002X

课程负责人舒江波教学团队成员张昭理

学时36 学分 2

课程类别学科必修授课方式面授讲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和概念及发展趋势,掌握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今后能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原理从事计算机软件研制及与此相关的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掌握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了解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危机的方法;了解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及类型;了解传统方法学以及90年代以来软件工程领域新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软件项目管理的相关实践;掌握UML建模工具的使用;掌握系统分析、设计的方法;掌握

软件测试的方法。

课程内容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软件工程相关的方法、理论、技术。课程共设8个单元,内容包括软件工程的基本内涵,软件过程的基本概念,传统方法学、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内容,软件工程的新技术(中间件技术、在线演化技术、网构软件、仿生学、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面向服务架构技术、柔性工作流、云计算等),软件项目管理的知识,实验及讨论等。课程将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通过参与讨论,深入理解相关理论,并掌握一些项目管理相关的技术,特别是掌握UML建模的方法。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书目(1)张海藩.软件工程(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史济民等.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谭云杰.thinking in UML(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4)方木云等.高级软件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多媒体原理与通信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多媒体原理与通信课程编号112108100003X

课程负责人邱波教学团队成员朱晓亮

学时36 学分 2

课程类别学科必修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工程中心硕士计算机应用、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技术学等专业选修课。该课程注重使学生掌握多媒体原理及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了解多媒体信息表示和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多媒体素材的制作方法与处理技术,掌握多媒体通信系统知识。在理解多媒体应用与通信原理的基础上,不仅能够进行一定的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还能够有机会接触到科研前沿的动态,并对后续的研究工作有能力进行方向选择。本课程将为学生在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方面打下必要基础,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与通信原理有正确的理解;对文本、音频、图像、视频的处理能够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掌握多媒体数据的存贮及传输方法;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能够将多媒体技术实际运用到工作、学习及生活中;掌握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课程内容

本课程对多媒体原理和通讯进行了介绍。

在多媒体原理方面,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数据编码的基础(数字音频、数字图像、数字视频、数据压缩)、各种编码标准(JPEG、MPEG、H.26X、AVS等)、多媒体分析的工具(SVM、HMM、霍夫变换、相机标定)、多媒体分析实例(体育视频)。

多媒体通信方面,以多媒体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当前最具代表性的新技术为背景,介绍了多媒体通信概念,重点讲解多媒体通信系统基础知识并对多媒体通信业务与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 + 考试

参考书目[1] 冯博琴等编著,《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赵子江编著,《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第5板),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3]赵子江编著,《多媒体技术基础实验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4] 胡晓峰等,《多媒体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5]李旭多媒体通信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6] 陈贵海、李振华编著,《对等网络:结构、应用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7]许永明 IPTV-技术与应用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现代数据库技术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数据库技术课程编号 112108090021X 课程负责人刘蓉教学团队成员吴彦文

学时36 学分 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介绍支持现代工程型应用的现代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技术。讲述现代工程型应用的特征与要求及现代数据库的功能特性,面向对象的数据管理、实时数据管理、主动数据库、超文档(超文本/超媒体)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让学生掌握现代数据库系统的高级概念与技术,并对大规模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与处理有所理解。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库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与问题,具体包括: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基础、数据存储和检索、事务管理、并行数据库关键技术、现代工程型应用的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关键技术、对象数据库关键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关键技术、WEB与XML数据库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技术以及新出现的各种数据库技术等。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书目[1] 数据库系统概念,杨冬青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电子版:https://www.360docs.net/doc/a26538140.html,/computers/,原版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26538140.html,/topic/book/db-book

[2] Database Systems Concepts (6th Edition) by Abraham Silberschatz,HenryF.Korth,S.Sudarshan McGraw-Hill Science/Engineering/Math Science, 2010.

[3] Database Systems: The Complete Book (2nd Edition), by Hector Garcia-Molina, Jeffrey D. Ullman, and Jennifer Widom. Prentice Hall. 2008

[4]《数据库技术新进展(第二版)》,李昭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现代数据库技术》,刘云生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6] Jiawei Han, 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2000。

[7] C. J. Date著,孟小峰,王珊等译,数据库系统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8] Pang-Ning Tan, Michael Steinbach, Vipin Kumar, Introduction to Data Mining, Pearson Education Publishers,2006.

[9] Hector Garcia-Molina等著. 杨冬青译. 数据库系统实现.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0] 萨师煊,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 王彬等.Oracle9i入门与提高.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编号112108090025X

课程负责人刘时进教学团队成员刘蓉、吴彦文学时36 学分 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人工智能是研究解释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建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研制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本课程教学旨在向学习者介绍人工智能方面的核心知识与最新进展,使学习者建立起对人工智能的总体认识,为以后进入相关专业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近些年来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发展动向,掌握机器学习方面的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知识工程、确定性推理和不确定性推理、

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普通)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6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通信行业的设计、制造、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通信系统和通信网设计、开发、应用能力。能在电信企业、信息技术企业、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通信、信号处理和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通信网络的组网设计及教学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一)知识规格与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基础; 2.系统掌握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 3.具有本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交换技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 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二)能力规格与要求 1.具有较强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系统设计、集成及工程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运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解决电子通信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 3.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政治素质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2.人格素质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3.职业素养要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 三、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修业年限可视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最短三年,最长不得超过六年。 (二)学位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论文选题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选题 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的 FPGA 实现 CVSD 音频编译码算法研究与 FPGA 实现 DQPSK 调制解调技术研究及 FPGA 仿真实现 基于FPGA 的高斯白噪声发生器设计与实现 无线通信系统选择分集技术研究 MIMO 系统空时分组编码的性能研究 基于量子烟花算法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技术研究 基于量子混沌神经网络的鲁棒多用户检测器 论文写作叩叩舞衣衣期酒吧期玖叁 船载AIS 通信系统调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 的QAM 调制器设计与实现 基于多载波通信的信道化技术研究 简易无线通信信号分析与测量装置 DFDTD 时域有限差分matlab 仿真 超宽带多径信道下 Chirp-rate 调制性能研究 超宽带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低复杂度测距算法研究 基于低轨道编队飞行皮卫星群的空间网络设计与仿真 Lin ux 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的仿真研究 高速无线局域网 MAC 协议仿真研究 无线紫外光多址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频谱分配算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多制式通信信号产生器设计与实现 开关电源EMI 滤波器的设计 反激式电源传导噪声模态分离技术的研究 核电磁脉冲源辐射的数值仿真 基于MATLAB 的扩频通信系统及同步性能仿真 一种多频带缝隙天线的设计 MSK 调制解调器及同步性能的仿真分析 跳频频率合成器的设计 OFDM 系统子载波间干扰性能分析 复合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同步方法的研究 基于DDS+ PLL 的频率源设计 基于训练序列的 OFDM 系统同步技术的研究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设计及性能研究 MIMO_OFDM 技术研究及其性能比较 基于蓝牙的单片机无线通信研究 物联网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远程信息无线传输的研究 物联网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温湿度光照采集无线传输的研究 基于WiFi 的单片机无线通信研究 FSK 调制的无线数字传输系统编码技术设计与实现 直扩系统中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 卷积码的编译码设计及单片机实现 频域均衡技术的研究及 MATLAB 仿真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Ⅰ.Program Objectives 本专业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通信工程领域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将掌握信息科学领域内基础理论知识,获得从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到应用等各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有较强的参与设计、开发通信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将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成为能在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的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从事通信系统与工程的设计、集成及开发等工作的研究型或应用型人才。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duce fully-developed engineers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and heath that are trained to develop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skills, a consolidated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to be enhanced with hands-on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and innovative initiatives in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The graduates in this program are required to develop the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which drive the information age, from acquir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to application. They a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in moder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ey ar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graduates are equipped with strong profession English i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good personality and innovative initiatives. They are qualified to design, integrate and develop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industries, research institutes, universities and other related communities.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Highlights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是现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一直以来都是考研中比较热门的专业。但是,由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不是国家规定的统考专业,故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会找不到方向,如何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们经过悉心的研究,发现,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考卷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由各高校自主命题,参考书参差不齐,统计分析发现:主要考的科目有通信原理和信号与系统,而主要的参考书为:通信原理以樊昌信的《通信原理》和周炯磐的《通信原理》为主,信号与系统主要以郑君里的《信号与系统》和吴大正的《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为主。 下面,就分析一下通信原理和信号与系统的重难点: 一、通信原理: 1.希尔伯特变换、解析信号、频带信号与带通系统、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分析、窄带平稳高斯过程。 2.模拟调制:DSB-SC、AM、SSB、VSB、FM的基本原理、频谱分析、抗噪声性能分析。 3.数字基带传输:数字基带基带信号,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匹配滤波器,误码率分析;码间干扰的概念,奈奎斯特准则,升余弦滚降,最佳基带系统,眼图,均衡的基本原理,线路码型的作用和编码规则,部分响应系统,符号同步算法的基本原理 4.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信号空间及最佳接收理论,各类数字调制(包括OOK、2FSK、PSK、2DPSK,QPSK、DQPSK、OQPSK、MASK、MPSK、MQAM)的基本原理、频谱分析、误码性能分析,载波同步的基本原理。 5.信源及信源编码:信息熵、互信息;哈夫曼编码;量化(量化的概念、量化信噪比、均匀量化),对数压扩,A率13折线编码、TDM; 6.信道及信道容量:信道容量(二元无记忆对称信道、AWGN信道)的分析计算,多径衰落方面的概念(平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延扩展、相干带宽、多普勒扩展、相干时间) 7.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纠错检错、汉明距,线性分组码,循环码、CRC,卷积码的编码和Viterbi译码; 8.扩频通信及多址通信:沃尔什码及其性质,m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质,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扩频通信、DS-CDMA及多址技术、扰码 二、信号与系统: 1.绪论 信号与系统概念,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典型信号, 信号运算,奇异信号,信号的分解 系统的模型及其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分析方法。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微分方程式的建立、求解,起始点的跳变,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系统冲激响应求法,利用卷积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卷积的图解法,卷积的性质。 3.傅里叶变换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频谱结构和频带宽度, 傅里叶变换---频谱密度函数,

【通用】通信工程.doc

通信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英语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波、无线等通信技术; 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磁场、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现代交换技术、微波电路及CAD技术、微波通信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电装电调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少于43.5周。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实验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88.5学分。包括:所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文化素质教育、军训、公益劳动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七、各类课程的课内学分分配表(见附表二) 八、外语、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表(见附表三) 九、本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见附表四) 十、本院业开出的全校性公共任选课(见附表五)

考研专业介绍:信息与通信工程(新)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国内众多高校和研究院所越来越重视有关信息、网络、通信方面的学科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作为其中最主要的分支,被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现在,全国招收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有160多所,其中既有以信息与通信专业为主的专门院校,也有综合实力强劲、信息与通信专业实力也不俗的综合性大学,还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实力不错但容易被考生忽视的院校。在名专业和名校的分岔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考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向左走:专精研究造就传统强势 全国以信息与通信专业为主的专门院校有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其中除了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外,其他院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并不靠前,但不能因此低估这些院校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方面的实力。毕竟这些院校在成立之初大多专攻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悠久的历史成就了它们在专业领域的传统强势。 北京邮电大学 光纤通信、宽带通信、移动通信以及信号处理都是北邮的强势专业。学校拥有一个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智能网就是其研究成果,这也是中国互联网研究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成果之一。学校还与许多知名通信类企业如华为、中兴、思科(CISCO)、IBM、朗讯等有项目合作。 招生信息:北邮的院系划分较细,有几个院系和科研单位均招收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专业的研究生。2011年计划招生数为计算机学院391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724人,电子工程学院239人,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188人,网络技术研究院346人,总计招生1800人左右。除去一些电子专业,估计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招生人数不少于1000人。 报考指南:北邮每年招生人数较多,约有一半以上是外校学生。除了某些实力特别强的实验室或特别有名的导师录取分数较高外,分数线一般都在各院的院线左右。需要强调的是,北邮的初试专业课参考书《通信原理》是由本校教师编写的,不同于大部分学校选用的樊昌兴教授主编的《通信原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专业调查报告

通信工程专业调查报告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随着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了美国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通信工程专业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修课程兼有两者的特点,需要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以及较强的动手应用能力。一些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属于计算机类,另一些,如信号处理、高频电路、电路原理等属于电子类,还有本专业基础的通信原理等课程,所学范围比较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适合那些理解力强、善于分析的同学。专业划分比较细的时候,本专业可“软”可“硬”,分别倾向于计算机与电子两个方向。 通信工程专业发展趋势: 通信工程专业历来比较热门,基本上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在众多高校中,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相当受学生欢迎,不仅入学时录取分数高,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分配去向也较好。由于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对人才的需求量又相当大,使毕业的学生较容易进入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或者在国内享有盛誉的IT企业,如微软、华为等,并且待遇相当优厚,属于“容易找到好工作”的专业之一。由于通信产业在全球的高速及持续发展,该专业在国外也比较热门,因此,出国深造难度相对大一些,不过进入大型跨国公司后出国进修的机会相当多。除各名牌高校外,中科院电子所同样不失为一个完成研究生学位的好去处。通信工程专业属于“朝阳产业”和“知识经济”的一部分,它正随着信息时代和通信技术一起飞速地向前发展。 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通信技术与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研究、制造、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主干学科为:通信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通讯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讯、计算机网络通讯、光纤通讯等。毕业生应掌握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及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讯、移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具有各类通讯设备与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开发的工作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 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通信行业培养人才,因此它的发展方向和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紧密关联。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到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仍然相当强劲。商用的通信系统逐渐从第二代

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掌握电子与通信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即基本理论要扎实,专业知识要宽广,要比大学本科提高一个层次。 (二)掌握解决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三)了解电子与通信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这里技术现状是指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是指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 (四)具有进行本领域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即能够进行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创新。 (五)具有科研组织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六)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力。 二、研究方向 (一)通信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 研究高速信息网络流量控制、调度算法及协议,自组网络重构与自恢复技术,空天信息网络通信系统,IP电信系统平台及应用,光通信网络规划,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等。 (二)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研究无线通信系统和协议,无线通信安全性机制,网络编码与协作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和发射机数学模型,智能天线技术等。 (三)数字信号及图像处理与识别 研究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器件、系统及其应用,智能信号处理专用芯片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识别、传输及应用。 (四)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技术、通信与监控系统 研究音/视频实时压缩、编码、处理,加/解密等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软件

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介绍

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建成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沟通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因特网的普及、通信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通信技术的日趋先进,社会对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未来社会将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传递工程的发展前景广阔。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招生持续升温,研究生报考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信息与通信工程作为一级学科,其下属二级学科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二级学科三足鼎立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是一门内容丰富、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学科,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深刻理解信号处理的常用算法(如三大变换: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此外,该学科还偏向于软件设计,熟悉Matlab、C语言或VC++环境下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实现的同学在深入学习这门学科时会相对轻松一些。硬件方面则主要是基于单片机如A rm7芯片的嵌入式设计。 在信息类专业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属于传统专业,分数线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相比不是太高。该专业的考研专业课一般为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均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想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但又不想冒太大风险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这个方向。 该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相关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从事设计、开发、维修、科研及教学工作。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就业机会很多,每年的就业情况都比较平稳。 研究方向:信号分析与理论、信号检测与估值、自适应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多维信号处理、智能信号处理、多维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研究、语音处理与计算机听觉研究、计算机图形学、CSCW与多媒体通信研究、信号检测及其应用、信息安全与生物特征识别及认证。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111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统编序号:1304 二、专业名称:通信工程 三、专业编号:080604 四、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五、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系统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理论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方面的课程,能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关领域进行研究、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造、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六、毕业生应获得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该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软件及设计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电路原理、模拟与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与设计方法和实验技能;掌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和实验技能;掌握通信系统(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和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基本原理与技术。了解通信领域中的新技术、新进展和发展动态;具有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的研究、设计、开发、调试和应用的实际科研与工作能力;具有资料查阅、文献检索及文献资料综合的能力。 七、专业平台课 信号与线性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微波技术与天线。

九、专业学位课 大学外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C语言、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信号与线性系统、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微波与天线技术、卫星通信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015级本科全外文专业)(春季)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具有高中以上(含高中毕业)学历的外国人或海外华人华侨。旨在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了解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了解基本的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文化,符合国际通信领域要求标准的,适应国际通信行业需求的,具备扎实的通信学科基础知识和一定实践技能,能在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领域从事通信系统与网络、通信技术与设备、信息与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调测与维护等工作,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通信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等;电子、通信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基础、数字和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等;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具备通信学科和专业的基本能力;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对通信工程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响应与运用能力。 三、主要课程设置 技能课程:基础汉语、高级汉语口语、应用汉语翻译、中国概况、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等必修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等 核心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网络编程等 选修课:无线网络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移动通信、物联网技术、操作系统、现代交换技术等 四、学制 4年。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信技术综合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授予学位 通过本专业各课程学习并顺利毕业的学生将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时间分配表 (以周计) 注:①实践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 周)(1学分) ②实践2:通信技术综合设计(2周)(1学分)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的区别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的区别: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职业通路:研发员→研发工程师→高层市场或管理人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口径宽、适应面较广。本专业以就业导向为理念,以培养职业素质优良,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本专业强调学科交叉,重在培养宽泛的知识面,加强了电子背景的学生在人机工程、人机交互、界面美学等知识的学习。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有:掌握典型的信息系统、电子产品与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维护与营运技能;掌握信息系统的原理和设计、调试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掌握电子产品和信息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工程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面很广,可在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研究所、设计院、学校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可到机关事业单位、工矿企业、能源交通、电力、家电、智能仪器、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也可在电子与计算机领域从事电子产品界面设计、外观设计、系统设计、辅助

设计和测试工作;还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系统基础、软件基础、电子系统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人机界面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与案例、电子产品可用性测试等。其中电子产品设计与案例为专业特色课程。 通信工程专业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主体和前沿。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通信领域内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综合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各类通信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和技术维护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设置数字通信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数字通信技术方向是侧重于通信系统中数字通信、移动通信、光通信等方向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掌握通信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与维护,熟悉通信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通信网络技术方向是侧重于通信网络的构建、通信网络分析与设计方法、网络的运行、安全与维护等方面技术人员的培养。本专业是杭州市首批重点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的青睐,就业率均在95%以上,并且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本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就业质量名列各行业前茅,毕业生可在通信企业的各知名公司从事设计与研发工作,如华为、贝尔、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也可以进入电信、移动、铁通、网通、数据交换局、广播电视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所、设计院、学校从事科研、教学与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还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 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无线通信方向系列课程、光通信方向系列课程、多媒体通信方向系列课程等。 四、学位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 五、毕业最低学分及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160 学分,其中必修(含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学分为102。学生从无线通信、光通信、多媒体通信三个模块方向中选一个方向主修,获得这个模块专业课程11 学分,并完成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共25 学分。每个毕业生要修满22 学分的任意选修学分,包括文化素质类课程 6 学分(其中“两课”延伸课程2 学分)、 专业选修课12 学分、公共选修课4 学分。 六、学制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要求工学学士学位。 学生必须满足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的相关条例。 八、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汇总表 课程分类必修课选修课合计其中:实验、实习、实训、上机 公共基础平台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小计专业方向模块课任意选修课小计公共基础平台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方向模块课小计

哈工大信息与通信工程培养

学科专业代码:0810 学科专业代码:信息与通信工程 类型:学术研究型 一、研究方向 1. 宽带通信理论与技术 2. 信息传输理论与编码技术 3. 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技术 4. 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 5. 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 6. 雷达成像与目标识别技术 7. 数字图象处理理论与技术 8. 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 9. 数据采集理论与应用 10.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

说明: 1. 学术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35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GXW)9学分,学科基础课(XW)8学分,学科专业课(XW)6学分,选修课(X)6.5学分,专题课(ZT)2学分,实践课(ZX)3.5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2. 学生选课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并经过院系主管负责人确认,对于选课人数不超过10人的选修课原则上不允许开设。 3. 学术活动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在课题组范围内进行一次学术报告,或者在研究生论坛活动中进行一次学术报告。 4. 外语学术论文的要求毕业前发表或投稿一篇外文学术论文。

学科专业代码:0810 学科专业代码:信息与通信工程 类型:应用研究型 一、研究方向 1.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 2.数字信号传输技术 3.移动通信系统 4.雷达信号处理技术 5.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6.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应用 7.数字图象处理与应用 8.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 9.高速数据采集与大容量存储技术 10.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 二、课程设置

说明: 1. 应用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31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GXW)9学分,学科基础课(XW) 4学分,学科专业课(XW)4学分,选修课(X)7学分,专题课(ZT)2学分,实践课(ZX)3学分,人文管理课2学分。 2. 学生选课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并经过院系主管负责人确认,对于选课人数不超过10 人的选修课原则上不允许开设。 3. 人文管理类课程由研究生院统一设置,供学生选修。 4. 实践课可以是软件或硬件设计类课程(也可以通过在校外企业及研究所参加实习或论文工作获得实践课学分)。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授予学位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专业代码: 080703 专业方向:1.无线通信 2.多媒体通信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在第5学期选择专业方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建设和水利电力事业发展需要,具备健全人格、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严谨求实和团结合作的专业态度和作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良好的专业道德及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系统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等方面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水利电力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信息与通信和水利电力行业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成为服务于通信及水利电力行业相关领域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能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预期获得工程师资格或者具备相当水平的工作能力。依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达到如下目标: 1.具有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对通信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相应的系统或模块解决方案,并予以成功实施,达到工程师水平; 3.能够在科研开发、项目实施或产品生产中担任协调、组织或管理角色; 4.能够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持续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三、培养(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通信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获得通信系统设计、实现与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

考研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一、学科概况 从1864年麦克斯韦在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到1888年赫兹实验验证电磁场理论,再到1896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人类进入了电信时代。从20世纪上半叶人类发明电子管、晶体管、雷达、广播、电视等,到20世纪中叶香农提出信息论、维纳提出控制论,再到20世纪后期以来的集成电路、移动通信、互联网、智能终端、社交网络等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推动了世界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未来社会将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广阔。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各个研究分支呈现出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趋势,沿着多媒体化、普及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向网络化﹑融合化、智能化的方向拓展。另一方面,信息与通信科学技术正向生物、纳米、认知等其它传统及新兴学科和领域渗透,成为发展交叉学科的重要纽带,必将促进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孕育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发现和原理性的突破,并且将引发新的信息科技革命。 二、学科内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一个涉及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完整,关联工业、农业、生物、医疗、航空航天、军事、金融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应用领域广泛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以及信息与通信设备及系统的研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测试、集成和应用。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一方面以信息传输和交换研究为主体,涉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应用的电信、广播、电视、声纳、导航、遥感、遥测遥控、互联网等领域,研究各类信息与通信网络及系统的组成原理、体系构架、功能关联、应用协议、性能评估等内容;另一方面以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为核心,研究各类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获取、变换、存储、传输、应用等环节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包括各种形式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算法与体制、物理实现、性能评估、系统应用等内容。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主要理论包括: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理论、控制与优化、通信理论、雷达理论、网络理论、导航定位理论、遥感遥测理论、信息对抗理论、智能信息处理理论、网络安全理论等。 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是依据理论分析设计目标模型,再通过逻辑推理或实验验证相关的科学结论。实验研究主要通过探测和采集目标数据、以及构建目标物理模型或系统,获得相关实证数据并借助数学与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由此提出或验证科学结论。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过程中均可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方法,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蕴涵的基础科学方法。 三、学科范围 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研究方向。 “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l 信息理论 l 通信信号处理 l 信源、信道编码以及网络编码 l 通信网络与协议 l 通信与信息系统架构与体系 l 信息安全与通信对抗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080703)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080703)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具备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信息科学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应用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管理维护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培养目标1: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和职业道德,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强; 培养目标2: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团队中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发挥项目负责人作用的潜力; 培养目标3:能够运用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现代化工具及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分析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内的工程技术问题,初步具备运用工程技术解决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4: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视野宽厚,能够在信息科学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应用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管理维护等工作,在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培养目标5:熟悉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通过其他渠道不断更新知识及能力。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12个方面的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通信工程领域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通信工程学科专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求解与数据处理; 1-2掌握相关自然科学的基础原理和思维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工程科学和技术问题; 1-3掌握相关工程知识,能将其用于解决工程装备设计等工程问题。 1-4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通信工程专业复杂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基于数学和自然科学原理识别工程科学和技术问题; 2-2能够应用工程基础知识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表达、分析工程问题; 2-3能够综合运用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借助文献寻求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在工程设计开发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体现创新意识; 3-2能够运用相关工程知识,设计满足特定工程需求的系统或单元; 3-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完成通信系统、通信网络和通信装备的设计或开发。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和相关文献,调研和分析通信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够根据通信工程专业知识的特征,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解析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包含4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与对抗,目标探测与识别。 本一级学科于1956年开始招收二年制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分别于1984年和1991年被批准建立博士点,并于1987年和1994年分别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部级重点学科;1988年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1989年建立“信号采集与处理”国家专业实验室;1998年5月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3年春批准自行增设两个二级学科:信息安全与对抗,目标探测与识别。 本一级学科从事各类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原理、体制与处理方法研究,包括信息获取、变换、存储、传输、交换、处理、识别、对抗等。主要研究方向有: 1.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军用和民用通信系统理论及其关键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抗干扰通信、卫星通信、通信信号处理、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 2.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主要从事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高效调制解调、自适应传输技术和技术体制等)、新型军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传输技术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信号与图像处理:主要研究信号与图像处理在通信、雷达、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包括非平稳、非线性系统处理,时空二维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实时图像处理,图像制导,遥感图像处理,图像信息隐含技术,成像理论与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 4.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源编码理论与数据压缩技术,语音、视觉、听觉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数字水印技术,版面分析与文字识别,高速并行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软件编程,人工神经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系统在单片集成等领域的研究。5.信息安全与对抗理论与技术:主要从事信息与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及安全、信息科学技术与安全对抗、雷达对抗、通信对抗、网络安全与对抗、信息加密与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6.目标探测与识别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利用电、红外或可见光等多种传感器获取目标信息、检测与识别目标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包括:雷达与多谱段图象系统等信息系统新体制新方法,各种时空环境下信息获取与处理,雷达对抗,干扰与反干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智能信息处理与目标识别等领域的研究。 一、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较高道德修养;掌握坚实宽广的通信科学、信息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课程设置 1.硕士起点博士生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