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二、课型:欣赏课

三、教学内容:

1、藏族歌曲《酒歌》

2、朝鲜族歌曲《希望》

3、新疆歌曲《大阪城的姑娘》

4、蒙古族音乐:歌、舞、乐等

四、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

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

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

品较多,可选择《酒歌》、《希望》、《大阪城的姑娘》、《辽阔的草原》及蒙

古族舞、乐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牡丹汗》作浏览性欣赏。

五、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的,但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而且我们又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先应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所以,本节课重点鉴赏蒙古族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选择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选择了蒙古族舞蹈安代舞、马头琴曲《万马奔腾》、《大阪城的姑娘》、《酒歌》、《希望》等。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以

蒙古族歌、舞、器乐、说唱等为例去多方面、多角度体验少数民族人民的

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

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

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

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从蒙古族歌、舞、

器乐、说唱中体验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激发学生对少数民

族音乐的兴趣,学唱民歌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民族自

尊心和自豪感。

六、教学重点:

1、从多方面,多角度聆听体验蒙古族音乐的民族风格。

2、能自如的跳几个蒙古族典型的舞蹈动作和深情并茂的演唱蒙古族歌曲。

七、教学难点:

同一民族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及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的不同。

八、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演唱法、练习法、讨论法、即

兴学唱等。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导入学生听蒙古族民歌《祝酒歌》

进入课室。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唱起来、动起来

《祝酒歌》在我国流传较广,

其热情豪放、富有动感的旋

律,能使学生带着一份好心

情走进音乐室

整体性教学

分析性教

一、组织教学

1、师生行礼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师:知道刚才听的歌曲是我

国哪个少数民族的吗?

2、老师小结:(出示课题)

三、比较鉴赏三首歌曲提示学生

注意听他们的节奏、节拍、曲调

以及情绪,并比较它们不同的风

格特点。多媒体播放

《酒歌》

《大阪城的姑娘》

《希望》

四、简介上述三首音乐作品。

五、少数民族音乐的分类(课件

展示)。

1、鉴赏歌曲《辽阔的草原》与《黑

缎子坎肩》

学生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比较,并将答

案写在学案上,归纳总结出:

《酒歌》(藏族):

节奏规整,结构匀称,情绪热烈,

曲调热情、婉转、流畅。

《大阪城的姑娘》(维吾尔族):

旋律明朗、热情、奔放,节奏具有

维吾尔舞蹈的韵律,情绪饱满激越。

《希望》(朝鲜族):

旋律清新质朴,3/4拍子,节奏富

有动感,情绪祥和。

1、学生听《辽阔的草原》片段,辨

别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听后说出本曲的风格特点及节

奏特点。(要求学生注意与《黑缎

子坎肩》的节奏进行对比。)

2、学生说出本曲的风格特点及

节奏特点后,老师出示课件归纳,

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导入,自

然亲切。

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

惯,并根据其直接审美经验

和已有知识水平比较、分析

他们之间的不同风格特点。

老师特别指出其富有特色的

切分音节奏型。引导学生双

手拍击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富

有特色的切分音节奏

型: x x x x x

∣维吾尔族特色节奏型的

出现与师生互动,能刺激学

生集中注意力。

由点到面。

做为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

我们不得不深入了解我们生

活地区的音乐。

以蒙古族音乐的歌、舞、乐、

曲艺等讲述民族音乐的风

学阶段

探究活动

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

(1)呼麦:鉴赏(课件展示什么

是呼麦?)

(2)蒙古族特色乐器-马头琴

(3)蒙古族舞蹈(课件展示):

老师教学生几个基本的舞

蹈动作。《安代舞》鉴赏

(4)蒙古曲艺《好来宝》

六、教师小结:

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讲一

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具

体体现。

七、课堂练习:(见学案)

教师总结补充:

八、漫瀚调(课件展示)

九、课后练习:

十、补充欣赏:

?呼伦贝尔草原、天堂、嘎达

梅林

?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

汗、半个月亮爬上来、花儿

为什么这样红

并导入讲授蒙古民歌的体裁。

3、课堂练习:学生演唱自己熟

悉的具有蒙古族风格的歌曲。你能

说出几首具有蒙古族长调或短调风

格的歌曲?

4、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唱熟

悉的《鸿雁》与《天堂》让学生感

受理解“短调”与“长调”。

学生感受体验:

师生对唱《九十九道湾》

1、要求学生课余搜集整理更多的我

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

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

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

格。

《辽阔的草原》的节奏特点

与《黑缎子坎肩》的节奏特

点相反,通过鲜明的对比,

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

乐的风格特点。

让学生更深刻感受到生活在

内蒙古自治区的骄傲。

打开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想象

空间。利用既有民族风格又

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的

音乐、舞蹈、曲艺吸引学生

兴趣,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学生学跳几个典型蒙古舞动

作加深对蒙古人民的了解。

通过律动这一实践活动,使

学生由静到动,调动学生的

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体验音

乐。

以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

习,培养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加强对音乐风格的理解,提

升理性思考的能力。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

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通过师生对唱加强学生对本

?桔梗谣

?天路、珠穆朗玛、青藏高原

?月光下的凤尾竹

十一、总结地区音乐风格的理解吸引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一节课的容量毕竟有限,老师所能做的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才是学习的最大课堂。

前后呼应,加深印象,激发学生课外继续学习音乐的热情。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及风格特征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能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常识,能够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2、能在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民歌的欣赏活动中,分辨出各民族的民歌的音乐特点。 3、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是怎样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教学重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在聆听欣赏的同时归纳出蒙、藏、维吾尔族音乐 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不可分割的重要 组成部分,由于各个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 习惯上仍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既丰富多彩又具 有多样性的特点。请同学们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生:蒙古族、藏族……..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一

一的给大家来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但是老师选择了其中的三个少数民族,那是哪三个少数民族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答案自在其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的舞蹈) 设计目的:以较新鲜的舞蹈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二、蒙古族 1、欣赏歌曲《辽阔的草原》并分析歌曲 2、长调与短调 师: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民英勇善战,豪爽大气,那大家都知道哪些蒙古族的歌曲呢? 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 师:大家说了很多,可是你们知道吗?蒙古族的民歌还有长调和短调之分。(介绍“蒙古族长调”被确认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藏族 1、藏族酒歌 师:了解完了蒙古族的音乐,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另一个地方。 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万山之巅,这里……..(老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介绍,最后停留在布达拉宫,走进西藏) 欣赏一首《宗巴朗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藏族的歌曲给你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爱的人间》教案分析苏教版知识讲解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爱的人间》教案 分析苏教版 教学内容: 唱:《爱的人间》 教学目标: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小节、附点、休止符等。 教材分析: 《爱的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为了六千万”大型慈善公益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张海迪在晚会上演唱了谷建芬的这首新作。 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刚才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老师为大家播放了一首背景音乐,哪位同学和老师分享下你对歌曲的感受? 生: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这是一首温馨的歌曲,这是一首与爱有关的歌曲,在我们这个大千世界,有很多先天或后天

的残疾人,虽然他们在身体上与我们常人稍有不同,可他们依然生活的很乐观,从不向命运轻易低下高昂的头颅,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身残志坚的中国达人他就是无臂青年—刘伟。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他初次参加中国达人秀的视频。(播视频) 看过了视频老师看到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了赞赏的掌声,这样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你的心情如何。我看到了一个为了梦想执着追求的人,谁能说他是个残疾人,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充分展示了即使也可以用心飞翔。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身残志坚的刘伟,在20年前也有这样一位被全国所广泛学习的残疾人,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张海迪(张海迪的简介) 张海迪阿姨在着20年终除了跟身体的残疾作斗争,还要与癌症病魔作斗争。然而她并没有失落而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为了六千万”大型慈善公益晚会上她演唱了谷建芬;老师专门为盲童创作的歌曲《爱的人间》,让我们来听听这首充满爱的歌曲(第一次完整欣赏) 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有感情地朗诵下面这段话? (听歌曲伴奏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喜欢音乐但是根本不了解音乐,对于音乐鉴赏的内容多数不感兴趣,偏向于东西方的流行音乐与歌唱,导课的内容与方式多需要图音或歌舞的影像资料,以及流行唱法演绎的音乐作品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进入内涵较高的鉴赏课需要音乐知识的补充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七、教具准备:电教化多媒体设备 八、课时数: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音乐与人生》课堂教学设计

《音乐与人生》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音乐课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史方面的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判断、欣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一、导言:包括了一句格言和一篇短小的散文。阐述了以下三个观点: 1、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 2、音乐智能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3、高质量的人生生活离不开音乐。 二、《草原放牧》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合作完成。这段旋律是这部协奏曲的主要主题,它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三、《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这部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是他“最真诚的一部交响曲”,他把“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第六(悲怆)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基本思想是:为克服苦难命运、争取美好幸福的生活,即使是死神来临也要坚持不懈的斗争。在最富悲剧性的第四乐章,也还是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掌握音乐有哪些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学会运用音乐要素鉴赏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以聆听为主,先直观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再发挥联想和想象体验音乐的内容;最后运用对比、分析、讨论从音乐要素角度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享受音乐,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多媒体音响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课由“音乐与人生”这个话题开始。古今中外许多文人雅士都以音乐作为他们陶冶情操的首选,可见音乐对丰富人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视听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用音乐装点生活,也应该学会正确深入地鉴赏音乐。 在进入欣赏环节之前,同学们先谈谈你们对音乐与人生的认识,以前是如何欣赏音乐的。

关于音乐与人生的论文

当人们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达的时刻,又借用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超脱了人声的限制,并且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等形式,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原由。以上实例说明,生活中需要有音乐来陪伴,而音乐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以及人们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也可以娱人,更可以通过音乐音响的信息,来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古今中外无不如此。特别是人类越进化、越发展,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是明显,并且大部分音乐以超越了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来进行相互间的感情交流,特别是器乐曲更是如此。因“喜、怒、哀、乐、忧、思、苦”这些感情属性,只要是人类,都会有相同的感知,至于其深度如何,那倒要视具体作品来定了。即使是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其音调虽有所同异,而感情、气质的属性,仍然是相同的。 再从目前社会上人材的培养来看,音乐尚有促进人们智力发展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音乐来锻炼人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的发展,五官四肢灵敏协调反应迅速、再造想象及创造性思维的增强,在熟练迁移、触类旁通的作用下,使音乐以外的其它学科的感知和研究,也有着促进功能。对音乐欣赏来说,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智力作用,而且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下自然而然的获得。因为听音乐时,大脑不会是空白的,必有种种多变的活动形象会泛映在脑海里。有时还会随着音乐,使人宛临其境,随音乐的音响,在内心里有种种喜怒哀乐的感情细流泛上心来。这种艺术的感情语言是非常微妙,它不可能只用文字及语言所能形容的。它可以从一星半点的标题启示下,进行丰富的生活联想,并循着标题启示,有着更扩大、更延伸的再造想象因素来“自圆其说”。这种从一点而至多点,从一线而至多线的想象,也即是音乐欣赏时的创造性思维了。并且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在一起的,是多路思维、立体思维、美感思维相交叉在一起的。也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当聆听一曲、十曲、百曲……之后,人们的想象力的锻炼增强了,思维方式活跃了,思维反应灵敏了。这样,不是使人聪明起来了么?正如当代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一样:“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中外许多著名的学者,在平时大多都是音乐爱好者,或是兼有音乐家的才华,在音乐艺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他们在科学上、学术上的成就,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作用。如天王星发现者是美国威廉·赫歇尔,他常常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音乐会;如法国思想家卢梭,还编写了符号谱及音乐辞典,他说:“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更如爱因斯坦还是小提琴演奏家,巴尔扎克、高尔基他们都是音乐爱好者。 再从音乐对人们道德、意志、品格、情操来说,也会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有所影响。虽然,不能完全象我国古代儒家那样,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扩大到相当巨大的地位,正所谓“乐者,德之华也”。“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等,但多听高尚的音乐,确实会使人们的情趣高洁起来,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也会使人们意志坚强起来,情绪高昂起来。因为它是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当然,黄色的、低级情调的、庸俗的音乐,也同样会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使人意志衰退、情趣低落,甚至陷入想入非非的魔阵之中。 对于世界各国的音乐,应该了解,以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特别是欧州文艺复兴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西洋音乐,不论在题材上,创作方法上、形式上、体裁上的丰富性和严密性上都已达到相当完美的境地。在技法理论的建设上也确实具有相当科学性和系统化。应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来看待。对此,绝不可轻视。例如:歌曲《重归苏莲托》、《魔王》、《鳟鱼》、《跳蚤之歌》、《北国之春》、《伏尔加船夫曲》;独奏重奏曲:贝多芬(小调悲壮《钢琴奏鸣曲》)、(小调《月光》钢琴奏鸣曲);舒伯特《圆舞曲》、尚邦《波兰舞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管弦乐约翰·斯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圣桑《动物狂欢节》、普罗柯菲耶夫《彼得和狼》,交响乐:贝多芬《英雄》、《命运》、《田园》、海顿《D大调第104》、舒伯特《第八未完成交响曲》;歌剧、午剧:莫扎特《费加多的婚礼》、威尔第《茶花业》、比才《卡门》、柴可夫斯基《天鹅湖》这些流芳百世,脍炙人口的音乐华章。曾经激励感动过多少代人呵!每位音乐爱好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每次的聆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正是这些优秀作品极赋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不朽之作的原因所在。 但作为中国人,更应该对自己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有更深的感情和广泛的了解。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长期耕耘在这块土地上,各自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因此,我国必须在平时多多接触一些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并且从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开始,让其在幼年时代就在民族音乐的熏陶下成长起来,这就是具体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感情上更能够感受祖国母亲的伟大深厚。近百年来经过许多音乐家的努力,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出现了不少优秀、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 因此,在欣赏音乐时,应中西兼听,既不能把外国的东西认为好,也不能把外国的东西都视为不适宜给中国人听的,崇洋媚外主义及国粹主义均是片面的。但对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更加重视些,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的人民音乐生活中,通俗性音乐总是大量地存在着。古代称“时尚小曲”或“时尚小令”,今日称“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例如:《十五的月亮》、《太阳岛上》、《军港之夜》、《蒙古人》、《烛光里的妈妈》、《奉献》、《五星红旗》、《雾里看花》、《涛声依旧》、《榕树下》以及各种流行乐队组合“零音乐队”、“舞人制造”、“阿里郎组合”、“羽泉”、“黑鸭子乐队”、“黑豹”。更有分风糜世界的现代音乐流光异彩,理查德的现代钢琴音乐,黑人歌手,里奇、杰克逊,疯狂歌手,麦当娜、布兰妮……等等。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倍加厚爱的音乐人。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短小精焊,轻松愉快,它给人以娱乐、消遣,对人们精神上的调剂作用是相当突出的。但它也有两大类:一类是通俗的,一类是庸俗的。缺少艺术修养和音乐基础知识的人们是一时殊难分辨,庸俗音乐的炮制者也利用此来牟取利益。我们只有加强音乐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下才能逐步到达。它的方法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用健康的代替庸俗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给人们以美以娱乐、以愉快。人们是为了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爱的人间》教学设计湘艺版

爱的人间 教学内容:《爱的人间》,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 设计思路:《爱的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歌曲以亲切委婉的曲调、深沉的情感,刻画出盲人心中的美好世界。在设计教案时,我以“爱”为主线,通过“爱的呼唤”、“爱的体验”、“爱的升华”、“爱的奉献”等内容层层推进,整节课融听、唱、看、动于一体,寓爱的情感教育于生动的音乐教学之中,意图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爱的主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 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 (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 三、新歌教学 (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 (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都有所了解) (二)反复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通过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拍号、速度、情绪,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 2、朗读歌词 (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感受歌词的美,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 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 (三)学唱歌曲 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采用划拍法、画线条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手语代替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表现歌曲,尽情抒发学生内心的爱,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积极性) 四、拓展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段,领略残疾人的精彩人生。 2、爱的升华—感受“人间大爱”。 3、学习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让“爱的人间”到处充满“感恩的心”。

人生感悟之音乐与人生的感悟

音乐与人生的感悟 【音乐与人生的感悟】音乐是一杯香醇的美酒, 你静静地倾听就能感受她的浓郁芬芳; 人生是一壶淡绿的青茶 你全心地品尝才能领略她的酸甜苦辣...... 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首诗,感觉写地很舒心,很淡然, 又很超脱!呵呵,因为我喜爱音乐,欣赏音乐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她的 诗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以致于我不得不拿出来给大家一起分享! 虽然我的五音并不是很全,虽然我也没有向着音乐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喜爱音乐的感觉从未在人生中消失过!在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 中我最喜欢的是作家是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我小的时候通 常简称他为莫扎特,想必很多人都对他的音乐很了解吧,他是奥地 利作曲家,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 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我很倾佩他! 在小的时候,我就听说过他是英国伦敦的音乐神童.8岁的他在 羽管键琴演奏、视奏能力及运用各种乐器的即兴表演和作曲上,都 使人叹为观止。 更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他的父亲为了金钱与荣誉,让莫扎特必 须满足听从突如奇来、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并且,这样的 演出几乎每每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悲惨的童年,没有快乐、没有玩伴,留给我的都是家人的辱骂和家庭的悲剧,那 个时候,我也只能在音乐中寻求自己灵魂的解脱,不过我是个男人,我是个坚强的男人,我会向莫扎特学习。莫扎特在16岁的时候结束 了他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 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但事实上一点都不好过,在大主教 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奴仆,在1781年6月的时候,莫扎特终 于在忍无可忍当中与大主教公开决裂。我很倾佩他的勇敢!我希望终 有一天的我也能勇敢地走出家庭的阴霾! 还记得那次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那是部 关于师生的感人片子。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美,很美。真的是一 部典型的音乐与人生交织在一起的电影!我很庆幸那次我介绍给了老 师这部电影,事实上除了看过它的简介外,我都没有好好看过。我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经过多次的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民族之间的融合会把原来所在民族的精神文化带到融合后的民族中去。这种融合,也给民族之间的音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各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爱好。创作了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借以抒发感情,寄托情思。许多少数民族有用山歌谈情说爱的习惯,好多山区的姑娘们经常用山歌唱出她们的心里话,而痴情的小伙子也能从温柔缠绵的音调中,判断出姑娘所说的是一句什么样的话。最终寻找到自己的爱情。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分类也有很多:如南方民歌《弥渡山歌》,它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如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郞松》。 其中宋祖英就是演唱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观众心目中,是东方艺术的明星。她出生于中国历史上被许多著名诗人传颂的最具浪漫和传奇色彩的地方湖南湘西。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代多出美女,是仙人栖居的地方,至今还孕育着众多自幼能歌善舞的中国少数民族同胞。宋祖英便是其中最有歌舞天赋的苗族后裔。宋祖英不断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中国优秀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从她演唱的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中国民族声乐传承、拓展和再创造的轨迹,她的演唱技巧注入了时代音乐艺术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乐艺术表达方式和演唱风格,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标杆和绚丽景观。其歌曲代表作:《小背篓》、《辣妹子》、《兵哥哥》、《好日子》、《爱我中华》、《大地飞歌》等都闻名于中内外。 民族音乐中的《孟姜女》,更是我喜欢的一首民歌。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孟姜女》这首歌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至今。 同样《黄河大合唱》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民族音乐。它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混声合唱、女中音独唱)、《河边对口唱》(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

音乐课《爱的人间》教学设计

音乐课《爱的人间》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执教:泉州市实验小学刘静波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艺术》教材五年级上册,主要教案内容是歌曲《爱的人间》。这首歌曲是电视连续剧《光明世界》的主题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歌词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表达了盲童对社会各界给予他们的关爱和帮助的感激之情,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盲童的内心世界。歌曲为三段体结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多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盲童的心理。虽然他们失明了,但太阳、月亮、花草都在心中,都能“看到”。全曲较好体现了“乐观进取”与“关爱感恩”的情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优秀少儿歌曲。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对旋律也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通过课前浏览校园艺术教育网的《音乐助学室》资料,自主学习,对教案内容已有一定的熟悉程度。 【设计思路】 本课时教案中,教师先在学校艺术教育网《音乐助学室》中的《我的学吧》上传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和学生的信息交流,了解学情。上课伊始,整合自己盲校支教经历和电视媒体事例等教案资源,拉近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距

离,尔后,针对学生学习观点,开发“旋律走势网格图示”、制作休止符提示视频等帮助学生唱准旋律,学唱全曲。最后,在助学室中上传一个班级的艺术实践作品,生成新的教案资源,供学生借鉴,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提升。整个教案过程依托课题研究,融合信息技术,让学生视、听、说、唱、演结合,全身心参与学习,提高课堂实效。 【教案时数】 这首歌教案课时为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的教案。 【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准确把握歌曲的音高与节奏,能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唱歌曲为载体,融合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助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全身心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盲童,学习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案重难点】 歌曲《爱的人间》篇幅较长,旋律中有大跳音程,节奏型较多,帮助学生用准确的音高、节奏演唱歌曲是教案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盲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及全社会对盲童的关爱,也是教案中需关注的问题。 【教案准备】

高中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所展示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 味。 2、通过鉴赏、探究、讨论,能归纳出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感受、体验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的情感,鼓励学生从人文的角度和视野进一步研究、感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味。 教学难点: 根据调式、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的特点去体验、去归纳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 参考教材: 湘版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以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这四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为代表,以“音乐美”为主线,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歌曲入手,一开始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让学生放松身心体验音乐,不知不觉关注音乐,开动脑筋探究音乐,由表及里认知音乐,开开心心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美的音乐让人沉醉,音乐的美有六个基本范畴。还记得施光南的《祝酒歌》那动人的旋律吗?(师范唱)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美? 【生】欢乐美 【师】这首歌融合了几个民族的风格各异的音调,我们能不能从歌中听出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乐句? 【生】......

【师】一切皆有可能。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感兴趣。 二、新授 (一)体验音乐的情感美,欣赏舞蹈的律动美(多媒体播放剪辑的歌舞片段)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片段,观赏蒙古族筷子舞、 《毛主席的光辉》片段,观赏藏族踢踏舞、 《掀起你的盖头来》片段,观赏维吾尔族“赛乃姆”、 《阿里郎》片段,观赏朝鲜族长鼓舞。 【教师提示】像看文艺节目一样放松身心,静心享受音乐。 【学生】凝神观看,安静聆听,自由想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带任何思想负担地静心聆听,享受音乐。感受“音乐美” (二)感受乐器的音色美,体会音乐的特色美(多媒体展示乐器图片及文字介绍,播放音乐) 1、认识蒙古族马头琴,听马头琴主奏的蒙古民歌《森吉德玛》 2、认识朝鲜族伽倻琴,听伽倻琴合奏的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3、认识维吾尔族手鼓,听带有手鼓伴奏的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教师提示】注意看教材上的文字介绍,注意听这三首乐曲的旋律、节奏、节拍、情绪;提问:《森吉德玛》是蒙古族的长调还是短调,《纺织谣》是几拍子?《牡丹汗》的手鼓伴奏是什么节奏?请把答案写在纸上。(教师在教室内巡回指导) 【学生】聆听、比较、动笔总结:《森吉德玛》属蒙古族短调歌曲,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事性特征,旋律抒情、流畅、略带伤感;《纺织谣》为四三拍子,节奏富有动感,旋律清新、明朗,情绪轻松、安静;《牡丹汗》旋律明朗、奔放,情绪饱满, 手鼓伴奏节奏为:咚·哒咚哒|咚哒哒咚哒‖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音乐作品中的特色体现在细节上,而这些细节就是风格,就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并主动去比较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发现“音乐美”(三)认识民族文化美,理解音乐风格美(课件分类展示编号的图片: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服装;摔跤、赛马、弦子舞、“顶礼膜拜”场面;青稞酒、酥油茶、哈密瓜等食物;天山、天池、布达拉宫等景物) 【教师】音乐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风俗、民族性格密不可分(课

人音版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知识(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音乐与人生

音乐与人生(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3)复听歌曲 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拓展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拓展与探究的第一、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知道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常识。

音乐课《爱的人间》公开课教案

《爱的人间》公开课教案 张寨镇付庙小学何为设计思路: 《爱的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歌曲以亲切委婉的曲调、深沉的情感,刻画出盲人心中的美好世界。在设计教案时,我以“爱”为主线,通过“爱的呼唤”、“爱的体验”、“爱的升华”、“爱的奉献”等内容层层推进,整节课融听、唱、看、动于一体,寓爱的情感教育于生动的音乐教学之中,意图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爱的主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 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 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

(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 三、新歌教学 (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 (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都有所了解) (二)反复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通过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拍号、速度、情绪,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 2、朗读歌词 (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感受歌词的美,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 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三)学唱歌曲 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采用划拍法、画线条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手语代替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表现歌曲,尽情抒发学生内心的爱,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积极性) 四、拓展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段,领略残疾人的精彩人生。 2、爱的升华—感受“人间大爱”。 3、学习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让“爱的人间”到处充满“感恩的心”。 (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外史上残疾人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残疾人积极乐观的高尚精神,做残疾人的朋友,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关爱他人的情感,进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是一篇民族音乐欣赏课,本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我所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一节《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第一课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本单元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们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既平等又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 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辨别出本课3首音乐作品所属的少数民族,但在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的能力欠缺,部分学生认知能力不足,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不清楚,所以在辨别歌曲所属民族时有所障碍。 (二)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

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本课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能够辨别出音乐所属的民族及其该民族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学习音乐的不同民族和不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已经具备的音乐审美经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采用比较鉴赏法、亲身体验法等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出来。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音乐_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授课人: 教学年级:高一 教学时间:40分钟 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课程,把看似复杂的音乐简单化,让学生不会再认为音乐是不可琢磨的,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对音乐构成及功能的作用,能主动探索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音乐要素所带来的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感受音强的拍手小游戏、打节奏等方式的师生互动环节,激发学生音乐探究的兴趣,通过共同协调合作,感受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鉴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感受音乐与人生的紧密联系,感受音乐折射人生、反映社会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贴近学生实际及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在表情达意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便学生今后更好的体验音乐、感悟人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对比、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导入 同学们,欢迎走进音乐的艺术殿堂。 师设问:“大家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 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类型,音乐是人类历史上古老的艺术形式,仔细留意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音乐的节奏时常振动着我们的耳鼓:音乐的旋律时常拨动着我们的心弦,音乐是如何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融进了一个个音符之中,把我们的情感世界融入到一次次的震撼之中的呢? 聆听音乐,思考这些音乐的作用?。 音乐(1)《喜洋洋》音乐(2)《婚礼进行曲》 音乐(3)《运动员进行曲》音乐(4)《最炫民族风》 生聆听回答 贝多芬说: “音乐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是希腊人说的“数的和谐”,音乐带领我们直达宇宙的最后结构,生命之盛衰枯荣,人生之风云际会,无不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得到生动的暗示。 师:其实音乐并不是超凡入圣的象牙塔,而是我们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走进音乐,解密音乐。出示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与人生的紧密联系,通过带问题聆听激发学生探究音乐构成的兴趣。 一、寻——音乐素材 (一)音的产生:发音体振动 音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也可以讲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音的世界。就是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构成了音乐的主要素材。 (二)音乐素材 思考:所有的音都能成为音乐的素材吗?列举一些声音 师设问:那么什么样的音可以成为音乐素材? 生思考讨论

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

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 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1.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2.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形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鉴赏方法及提高音乐审美能力。2.聆听《草原放牧》,初步 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1. 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 2. 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教学目标:1. 通过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形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鉴赏方法及提高音 乐审美能力。 2. 聆听《草原放牧》,初步感受音乐感情:聆听《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 牧歌》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3. 通过鉴赏,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1. 通过鉴赏作品认识音乐要素的艺术作用。 2. 通过鉴赏作品,使学生初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及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教学用具:CD片、CD机、黑板等 教学方法:引导法、欣赏法、示范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采用模拟谈话类电视节目现场的方式创设音乐课和谐、轻松的大环境,以及师生之间平等、

融洽的环境。) 师:各位同学好。今天是第一堂音乐课,也是《音乐与人生》谈话类节目的第一期,我是你们的音乐老师也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雷森。我很高兴能够给你们上课。在这里我欢迎高一(X)班的全体同学来到音乐教室以及这个节目中来。我希望高一(X)班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也希望今后的音乐课能够和谐、不要高声喧哗,有问题请举手,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谢谢各位同学。 首先,我想问全体同学们: ①平常都听歌吗?②透过音乐,生活充满了什么? ③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生畅所欲言,师积极肯定。 二、导入 1. 互动 师: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素质。每个同学有很多的丰富的知识积累,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够添加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成为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并且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问:培养成一位能听动音乐的人需要哪些音乐素质? 鼓励学生回答并积极肯定和小结。 2. 学习音乐要素及内容 ⑴学生阅读教材P8第一、第二自然段 ⑵师生共同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 ⑶根据教材运用教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若,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