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穴为肾脏排毒,有效改善性生活三大穴位

涌泉穴为肾脏排毒,有效改善性生活三大穴位
涌泉穴为肾脏排毒,有效改善性生活三大穴位

涌泉穴为肾脏排毒,有效改善性生活三大穴位

涌泉穴为肾脏排毒,有效改善性生活三大穴位导读:我们知道,肾脏的主要作用,是从机体中清除亚硝酸类产物,排泄淋巴、血液和组织之间液体的毒素及有害的无机盐类,保持人体酸碱平衡,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肾脏也会染“毒”。肾脏毒素有四大症状表现。当肾脏有毒素时,我们应及时清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肾脏毒素症状表现以及肾脏排毒的方法有哪些吧!

肾脏毒素症状表现

1、容易疲倦。身体内的毒素消耗了肾的能量,肾脏提供的能量减少,于是出现体倦,神疲思睡,四肢无力。

2、月经量少,或经期短,颜色暗。月经的产生和消失,都是肾功能是否旺盛的表现,如果肾脏中有很多毒素,经血就会减少。

3、下颌长痘。脸部下颌部位由肾管辖,肾的排毒不足,多余的毒素会表现在下颌部位。

4、水肿。肾脏管理体内的液体运行,肾脏堆积毒素后,排出多余液体的能力降低,就出现了水肿。

四小方法排出肾脏毒素

食补抗毒:山药

山药虽然可以同时滋补很多脏器,但最终还是以补肾为

主,经常吃山药可以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拔丝山药是很好的一种食用方法,用焦糖"炮制"过的山药,补肾抗毒的功效会相应增强。

食补排毒:冬瓜

冬瓜富含汁液,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肾脏增加尿液,排出体内的毒素。食用时可用冬瓜煲汤或清炒,味道尽量淡一些。

按摩排毒: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最低的穴位,如果人体是一幢大楼,这个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经常按揉它,排毒效果明显。涌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处(计算时不包括足趾),这个穴位比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觉即可,以边按边揉为佳,持续5分钟左右即可。

晨起喝白开水排毒

肾脏最适合的排毒时间为早晨5~7点,身体经过一夜的修复,到了早晨毒素都聚集在肾脏,所以早晨起来最好喝一杯白水,冲刷一下肾脏,将毒素排出体外。

三大穴位常按有效改善性生活

到了秋天,阳气开始渐渐收敛,许多人感觉夫妻间的性生活质量不甚理想。这时,可通过穴位按摩改善性生活。专家指出,肩井穴、肾俞穴等三大穴位常按摩,可以提高性欲,增强性功能,改善性生活。

按摩肩井穴——提高性欲

肩井穴位于肩膀之上,正当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按摩手法: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左肩的肩井穴,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放开,重复10次之后换左手。

功效:肩井是阳维脉穴位,和子宫的收缩息息相关,具有提高性欲望的功能。

按摩肩井穴最好是——边沐浴,一边按摩。因为要想提高性欲望,首先必须提高体温。生活中有很多女性都有怕冷症状,如果身体寒冷的话,性器官的血流就会缓慢,身体就很难唤起性欲。

按摩肾俞穴——提升性耐力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

按摩手法:两手的大拇指按于肾俞穴。其余手指包住腰部。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减压;5秒之后再按压,反复按摩20次。

功效:按摩肾俞穴可以促进人体性激素的分泌,提高性功能,尤其能够延长性生活时间,对肾气不足引起的早泄、房事后腰痛有效。

按摩大赫穴——增强性器官活力

大赫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处。

按摩手法:双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按摩两侧的

大赫穴,持续1分钟。

功效:按摩大赫穴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血流,增强性器官活力,使夫妻在性生活中更易获得快感,对膀胱炎、尿道炎、阳痿、早泄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中医:脚底艾灸地重要性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跟。 四根的根本,是脚跟。“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明朝时期的药王孙思邈,就曾将其长寿秘诀留于后代,即每天揉搓按摩脚底的穴位,尤其是脚底涌泉穴。 脚底这是人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中医而言,他们认为脚底就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交汇处,经常的按摩脚底,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帮助人们更好的抵抗疾病,但是我 们也知道有的时候按摩并不能完全的刺激到脚底,那么怎么办呢?只好通过艾灸来刺激了。艾灸这是非常天然的保健方法,那么艾灸脚底的作用是什么呢? 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温度较低,且与上呼吸道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 以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 艾灸脚底的作用: 1.调和阴阳、平衡脏腑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 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 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扶正阳气、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7.其他各种亚健康状况的改善关系 脚上穴位的作用 1.涌泉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请关注拔罐圈,各种中医绝技都在这里

浅谈不寐的中医治疗

浅谈不寐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5-04-08T16:07:30.9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2期供稿作者:杨丽英 [导读] 下寐是指以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彻夜不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俗称失眠。 杨丽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150056) 【摘要】:探讨不寐患者的中医治疗。: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收治的22例不寐患者,对其进行中医治疗方法。:经我院对患者进行中医治疗,20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调整脏腑阴阳气血。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 【关键词】不寐;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40-02 下寐是指以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彻夜不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俗称失眠。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不能消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且常伴有醒后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久治不愈之不寐,可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中风、头痛、眩晕等病证。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22例不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0例,女性12例,年龄在20~69岁,平均年龄42岁,患者病程时间在1个月~15年。重症患者8例,轻症患者14例。 1.2 治疗方法 1.2.1辨证组方 (1)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黄芩9克,当归9克,柴胡10克,香附9克,牡蛎30克。 (2)清热化痰安神 温胆汤加味半夏10克,陈皮6克,枳实9克,竹茹9克,生姜5克,茯苓12克,甘草6克,黄连6克。 (3)滋阴潜阳,重镇安神 珍珠母丸加减珍珠母30克,当归10克,熟地黄9克,茯苓12克,酸枣仁9克,柏子仁9克,黄连6克,龙骨30克。 (4)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六君子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半夏10克,陈皮9克,茯苓15克,党参30克,白术12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9克,酸枣仁10克。 (5)益气安神,镇惊定志 安神定志丸加减茯苓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12克,龙骨30克,柏子仁10克,夜交藤30克,酸枣仁9克。 1.2.2 中成药 (1)安神补心丸每次2克,每日3次。适用于肝肾阴虚,心神不宁之不寐。 (2)交泰丸每次2~3克,临睡前30分钟温开水送服。适用于心肾不交之不寐。 (3)速效枣仁安神胶囊每次1粒,睡前服。适用于不寐多梦,心神不安。 (4)镇静安眠片每次4~6片,每日3次。适用于心阴不足,虚热上扰之不寐。 1.2.3 单方验方 (1)夜交藤、大枣各60克。水煎服。适用于血虚不寐。 (2)生百合10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熟烂后加白糖适量,分2次服。适用于病后、体虚之虚烦不寐。 (3)茯神15克,生鸡蛋1只。将茯神煎取浓汁,兑入生鸡蛋,睡前热服。功能健脾安神定魄。适用于心悸不寐。 (4)黄花菜50克,洗净、去有毒之花萼,加水500毫升煎煮。连菜和汤食,每日1剂,连服7剂。适用于各型不寐。 1.2.4 饮食疗法 (1)金针鸡丝汤金针菜30克,鸡胸肉1块,香菇3只,葱、蒜头、盐各适量,冬粉1束。将鸡胸肉洗净,撕成鸡丝;香菇泡发,切细丝;冬粉用水洗净泡软。葱、蒜头先加水煮成汤汁,加入各用料,用文火煮熟,加盐调味。宜常服。功能补血安神。适用于血虚不寐健忘者。 (2)蒸鸽蛋鸽蛋2个,龙眼肉、枸杞子各15克,五味子10克,白糖适量。将鸽蛋去壳,与各味一同放入碗内,加水蒸熟,调入白糖食之。适用于肾虚不寐。 (3)龙眼莲子粥龙眼肉50克,莲子30克,大枣3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前四味同置锅中,加水适量,熬煮成粥,调入冰糖即可。每次1碗,每日早、晚各1次。适用于心脾气血不足之不寐,健忘,心悸等。 (4)莲心饮莲子心3克,淮小麦5克,柏子仁10克。加水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饮。用于心烦不寐,骨蒸劳热。 1.2.5 敷贴法 (1)丹参、远志、硫黄各等份研末,每次取2克,用白酒调糊敷脐,胶布固定,7日换1次。 (2)大黄30克,五味子30克,朱砂2克,珍珠0.5克。将大黄、五味子共研为细末,过6号筛,再依次与朱砂、珍珠配研为极细末。每取3克,加鲜竹沥汁调糊,分两等份,敷贴涌泉穴,每晚睡前1次。敷贴前,先针百会(快速左右捻转法),起针后再针四神聪(提插法),均向前横刺,进针1寸,行针2分钟,行针间隔10分钟,共3次,均带针48小时。疗程间隔3日。 2.结果 对不寐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的方法,22例患者,显效20例,有效2例。 3.讨论 不寐治疗应掌握的三个原则:①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如补益心脾,应佐以少量醒脾运脾药,以妨碍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其引火归元的肉桂用量宜轻;益气镇惊,常须健脾,慎用滋阴之剂;疏肝泻热,注意养血柔肝,以示“体阴用阳”之意;清热化痰,不宜选用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之类养血安神药物,以避酸收敛邪之弊。“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正常。②强调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施以安神镇静。安神的方法,有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惊安神,安神定志等

涌泉穴取穴法

涌泉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大敦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人体的足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冲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太白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太溪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解中相关图示)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申脉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中的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丘墟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中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昆仑穴取穴法: 昆仑穴位于人体的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详见此脚部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足临泣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详见此脚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糖尿病人 涌泉穴的作用及治疗方法

糖尿病二级预防 (一)Ⅱ型糖尿病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目的是筛选和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IGT)者,找出早期干预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大规模人群筛选Ⅱ型糖尿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不主张广泛开展,但良好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了解不同居民糖尿病及IGT患病率、发病率和自然病程,制定公共健康计划,有重要价值。糖尿病中心及各省、市协作区,可先将少数和有条件的地区、大企业、机关单位和县、村医疗单位组成防治网,进行人群筛选、调查,继而有组织地进行防治。 1 筛选的对象和方法: (1)筛选的对象:为25岁以上人群,反映率不少于85%。特别是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中的肥胖者,有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巨大儿生育史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者及50 岁以上人群进行筛选,收益较大。

(2)筛选方法:禁食10~12小时,于早晨空腹食入100 g馒头或米饭(指100 g面粉或米),并用200~300ml水协助于10分钟内吃完,餐后2小时用One TouchⅡ型微量血糖计测指尖血糖,若血糖为6 1~13 8 mmol/L(110~249 mg/dl),均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若餐后 2小时指尖血糖≥13 9 mmol/L(250 mg/dl),数天后用100 g标准面粉或米做成的早餐代替75g 葡萄糖的标准OGTT,测静脉血糖,若高于13 9 mmol/L,则诊断糖尿病。如果上述两部分人数不是调查人数的5%,则适当降低血糖水平,使做OGTT的人数达5%。筛选用餐后2小时血糖而不用空腹血糖,是因为空腹血糖会遗漏不少糖尿病,特别是IGT患者。 2 IGT干预治疗:是二级预防的关键。 根据国外及国内大量研究,IGT的特点是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的患病率较正常人显著增多。虽然糖尿病的患病率国外较国内高,但大量研究发现,中国人IGT的发病率( 每年约10%)较国外高(每年2 5%)。对IGT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治疗,可使其年发病率减少30%~50%,抓紧IGT防治,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又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因此,IGT干预治疗是糖尿病二级预防的重点。 对通过人群调查诊断的IGT患者,进行有组织有分工的随访观察及干

涌泉穴位置图

涌泉穴位置图(图文) 时间:2009-12-14 13:50:58 来源:作者: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说明:涌泉乃肾出之井穴,藏真下与肾,肾者主水,故穴在足心,名曰涌泉。 【定位与取穴】〈甲乙〉:“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蜷足时,在足底(去趾)前1/3处的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在足底第二、三或之间及趾腱膜中,内有趾短屈肌腱、趾长屈肌腱、地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深层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内侧神经分支。 【主治】头顶痛,头昏,失眠,目眩,咽喉肿痛,舌干,失音,鼻出血,中风,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癫痫,晕厥,疫病,下肢瘫痪;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分裂症,扁桃体炎。 【刺灸】直刺0.5~1.0寸,针刺不宜过深【非专业的医生不可以使用针刺方法】。针感可直达颠顶。艾炷灸3状;艾条灸3~5分钟。 【配伍】配十宣、人中,治晕厥、癔病;配少商、合谷,治咽喉肿痛,配太冲,治头顶痛、头晕;配劳宫治呕逆不止。 【注意事项】《千金翼》:“涌泉刺深杀人”。《圣济》:"涌泉不可伤,伤即令人百神俱散"。故临床针刺不宜过深,若过深,会导致精神不振。另外,足部血管较多、较浅,刺之不当,易于出血、若出血较多、会导致舌肌痉挛或麻痹,发生舌僵难言。 中医学认为:肝肾同源、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主骨生髓、肾为肺之子、肾为胃之关、肾主两下肢、肾外开窍于耳、肾藏志,所以肾经和肾的功能联系非常广泛,作用非常强大。涌泉穴,居于足底,解剖位置有别于其他井穴。是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涌泉穴止于俞府穴。主肾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有关的肝、脾、胃、心、肺等脏腑及骨、髓、脑的病症。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刺激涌泉穴,能使局部神经末稍的敏感性大大增强,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糸统得到调节,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腿脚运动灵活,有助于醒脑提神加强记忆。 涌泉穴养生法:涌泉穴养生法由来已久,至宋代已广为盛行。在《苏东坡文集》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闽广地区很多人染有瘴气(疟疾),有个武将却多年安然无恙,面色红润,腰腿轻快,后来人们发现,他每日五更起坐,两足相对,热摩涌泉穴无数次,以汗出为度。之后,很多人仿效此法,不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涌泉穴养生治病的方法很多,现简介如下: (1)擦涌泉穴:我国清代第一部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说:“擦足,每晚上床时,用珠

浅谈针灸推拿治疗中风

浅谈针灸推拿治疗中风 发表时间:2011-09-15T14:35:27.4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许创新 [导读]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疾病。 许创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40)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404-02 【摘要】中风中经络治法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取督脉、足太阴经、手厥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中脏腑闭证治法启闭开窍。取督脉、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十二井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并用三棱针点刺井穴放血;脱证治法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不计壮数,至脉证回复;后遗症治法疏通经络,矫偏舒筋,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患侧,也有病程较久者,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推拿治疗中风,以中经络及中脏腑的恢复期为主。 【关键词】针灸推拿治疗中风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疾病。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本病发病前常有眩晕、肢体麻木、无力等先兆症状。由于平素阴阳失调,偶因情志不遂,房室劳累等,以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上逆;或因嗜酒、恣食厚味,脾虚痰热内盛,化火动风,风阳挟痰上升,蒙蔽清窍,为邪中脏腑;如风痰走窜经络,而使气血运行失调,为邪中经络。邪中经络,如反复发作,病情由轻转重,亦可出现中脏腑证候。中脏腑者,救治脱险,病情由重转轻,但多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下面将针灸推拿治疗中风汇报如下。 1 辨证 1.1中经络: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言謇,口眼歪斜,脉弦滑。 1.2中脏腑: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并见半身不遂,舌强语涩,口眼歪斜等症。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又分为闭证和脱证。 (1)闭证:神昏,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脉弦滑数。 (2)脱证:神昏,口合目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细弱。如见汗出如油,面赤如妆,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为真阳外越之征。 2 针灸治疗 2.1中经络 【治法】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取督脉、足太阴经、手厥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内关、水沟、三阴交、廉泉、下关、颊车、阳陵泉、曲池。 2.2中脏腑 2.2.1闭证 【治法】启闭开窍。取督脉、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十二井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并用三棱针点刺井穴放血。 【处方】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随症加减】如神志渐清,则减人中、十二井;牙关紧闭加地仓、颊车、合谷;语言不利加哑门、廉泉、通里;吞咽困难加照海、天突。 2.2.2脱证 【治法】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不计壮数,至脉证回复。 【处方】关元、神阙(隔盐灸)。 【随症加减】虚汗不止加阴郄;鼻鼾不醒加申脉;小便不禁加水道、三阴交、足三里。 2.3后遗症 【治法】疏通经络,矫偏舒筋。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患侧,也有病程较久者,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①半身不遂: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②手足挛痿:合谷、八邪、解溪、昆仑透太溪;③舌强不语:通里、金津、玉液。 【随症加减】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 3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中风,以中经络及中脏腑的恢复期为主。 3.1头面、项肩部操作 【手法】推、抹、一指禅推、揉、按、捏、拿法。 【取穴】印堂、太阳、神庭、上星、百会、风池、风府、肩井、地仓、迎香、大迎、颊车、下关、合谷。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①用双手拇指分推法、抹法,自印堂穴推至太阳穴;②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沿督脉推至百会穴;③指揉风池、风府穴,拿肩井穴。 3.2上、下肢操作 【手法】按、揉、一指禅推、捏、拿、扌衮、拔伸、搓法。 【取穴】极泉、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中渚、气冲、风市、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阳陵泉穴。 【操作】 (1)患者取仰卧位:①拇指按极泉穴,并配合按、揉或一指禅推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中渚穴;②扌衮、捏、拿、拔伸、揉肩部,沿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反复操作至腕部;③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同时配合腕关节及指间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 (2)患者取仰卧位:①拇指按患侧气冲穴,并配合按、揉或一指禅推风市、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穴;②捏、拿、扌衮大腿前面的肌四头肌及股外侧肌;③拇指按、揉或一指禅推法,自阳陵泉穴沿小腿外侧肌群操作至足部;④搓下肢,同时配合髋、膝、踝关节的被动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 姓名:马成学号:1325160077 班级:全科二班失眠症中医学称为不寐,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表现为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能入睡,但梦较多,甚者彻夜不能入睡,经常伴有头晕、头痛、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本症的发病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长期失眠可使人焦虑、抑郁或产生恐惧心理,导致精神活动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现代医学对其只能施以镇静催眠药治疗,疗效尚不十分理想,而素有“绿色疗法”美誉的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逐渐被失眠患者所接受。现将近几年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汇报如下: 1普通针法 11辨证取穴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特点之一,同样被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现代医家运用针灸治疗失眠方法众多,但多以一组主穴为基础方,再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如侯氏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太溪,配合辨证加减取穴治疗失眠150例。结果痊愈 64例,好转 77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舒乐安定对照组的45%。程氏针灸治疗不寐 78 例,取申脉、照海为主穴。心肾不交型加大陵、太溪;肝火上扰型加行间、风池;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申脉穴采用泻法,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照海穴用补法,亦用提插与捻转手法;太溪穴用补

法;大陵、行间均用泻法,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风池穴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心俞、脾俞、足三里用补法,亦用提插与捻转手法。针刺每次30~4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加强针感,每天1次。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78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1%。 12经验取穴不寐主要因神不安所致,故针灸取穴多选用具有安神作用,且穴名本身冠有“神”字的腧穴,如百会、神庭、神门、四神聪等。如周氏认为,四神穴(即神庭、神门、本神、四神聪)有宁神开窍、疏郁镇静之功效,善用四神穴为主穴治疗失眠。亦有注重“心主神志”理论,养心调神而治疗失眠,如武氏从心入手,注重调神,运用“五心穴”即双涌泉(足心)、双劳宫穴(手心)及水沟穴(头心)治疗失眠。 2电针疗法 电针治疗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之功,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练氏等治疗方法:采用毫针于乳突穴凹线处,自上朝下进针15寸,太阳穴进针1寸,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针刺百会穴时针尖向前额,进针1寸,风池穴进针15寸,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同时采用G6805-2型治疗仪间断波治疗。每组正极接于乳突、百会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3~5 d。结果:15例有效率799%。结论:电针穴位治疗比口服催眠药物效果佳,无药物成瘾副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目的。郭氏等电针印堂、神庭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找的时候捂住脚趾肚,把余下的脚底分为3部分,涌泉穴就在上1/3处有个窝的位置。 涌泉穴是一个井穴,即源头。把气血引到脚上,实际就是引到涌泉穴去,这叫引血归源。引血归源有什么好处呢?它使人不容易衰老,这是最大的好处。 练金鸡独立、坠足功等方法,主要目标就是要把气血引到涌泉穴去。但有时做的时候会发现,好像气血总不能集中到想要去的地方,这就需要额外地刺激一下它。 刺激涌泉穴时,先把大拇指的指甲剪平,然后用力点按。如果很痛,这个穴位就适合每天按摩。一定要坚持,因为补肾是需要用一辈子来完成的任务,肾气强壮就不会衰老。但有的人用力点按后没感觉,穴位还被按下了一个坑,这就是典型的肾气虚弱、气血不足。这样的人即便每天揉,再加大力量,对身体来讲也是一种白白的消耗。所以这个时候要先做跪膝法、金鸡独立,把气血引下来,再刺激涌泉穴。 涌泉穴是最终要打通的穴位,但在人体气血不足的情况下不要去刺激它。 有人说:“我天天都按摩涌泉穴,非常痛,按了差不多1个月,痛老也不减。”这肯定是气血在流经肾经的其他穴位时,中途被堵塞住了,而且还堵得比较厉害。这时,我们要先在肾经上找其他的痛点按,依次把这些堵塞的地方按通了,然后再去按涌泉穴,就会逐渐不痛了。当按到非常有弹性而且又不是很痛,只有一种酸胀感觉的时候,您将会发现身体和整个精神状态有了一个显著的变化。这就是引火归源的巨大好处。 一旦您把涌泉穴揉通了,就会对这个穴位充满深深的感激,原来经络穴位有这么神奇,可以让您产生一种源源不断的汹涌动力。 涌泉穴可以治疗足寒证。如果您身上怕冷,脚心老是冰凉,而且按的时候凹陷不起,这时候最好用艾灸法。但如果火气比较大,这种方法就不适合应用。 有的人不足寒,但脚心总发热,这样的人最需要揉涌泉穴。因为他们的体质是肝火过旺,但受到了抑制,火气没有宣发出去,而肾阴又不足,所以就会脚心发热。这时,需要向肾要点水,来浇灭体内的火。 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井穴是属木的,通着肝,水又生木,所以可以从这里挖掘能量补肝。当脚心发热的时候,就是肝在向肾求救了,要求肾给一点肾阴(水)来降低肝的火气。这时候一定要揉涌泉穴,几天后脚心发热的问题就会缓解。 涌泉穴的作用和功效非常强大,但使用它时有一些禁忌,需要看好时机再用才会有好的效果,否则容易适得其反。使用涌泉穴时一定要知道它的原理,才能游刃有余,因为它的功

足底对应穴位及病症

足底对应穴位及病症 1、涌泉穴:取穴: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2、大敦穴:取穴: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人体的足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疾病: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3、太冲穴:取穴: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 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 主治疾病: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4、太白穴:取穴: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5、太溪穴:取穴: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6、申脉穴:取穴: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主治疾病: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7、丘墟穴:取穴: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主治症状: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大蒜敷脚心(涌泉)的作用和用法

大蒜敷脚心(涌泉穴),对于虚火上炎导致的流鼻血、口腔溃疡、咳嗽、牙疼等有着良好的效果。 1、蒜泥敷脚心引火下行 冬天,由于吃火锅,使用暖气、空调,许多人容易“上火”,导致流鼻血、嘴角冒泡、口腔溃疡等症候。此时可以动用简单的外治法——蒜泥敷脚心引火下行,能有效地消除“上火”症状。 中医认为,大蒜有杀菌驱虫,消肿解毒,通窍下气,健脾暖中的功效。内服治温疫,外用散痛肿。新鲜大蒜捣碎成泥状后,放在纱布中,敷贴在涌泉穴,用外用医用胶布固定。敷贴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即可,如果感觉蒜泥刺激激性较强,滚烫感难以耐受,可提前揭去敷贴,用温水擦试干净。若揭药后仍觉脚心红痒辣痛,可用万花油外涂。一般连续敷贴2~3天就可收到治疗效果。引火下行是中医一种顺势利导的驱邪方法,蒜泥敷涌泉正合此理,取大蒜宣窍通闭利五脏的功效,敷贴脚底穴位,使上火下行,肾阳上济,不伤阳气又能祛虚火。 2、蒜泥敷脚心有助治疗秋冬季咳嗽 秋天到了,天气渐凉,咳嗽的人越来越多。对于那些迁延不愈的慢性咳嗽,除了吃药,民间还有好多简便易行的小偏方。这里就给大家一个———蒜泥敷脚心治咳嗽。 大蒜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了,但是您知道吗?大蒜作为药物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入药能通五脏、达诸窍、祛寒湿、避邪恶、下气暖中、消谷化肉、杀毒虫”,有“内服治瘟疫、外用散痛肿”的功效。 脚心,又被中医称作“涌泉穴”,位于脚掌的前1/3和后2/3的凹陷处,是肾经的首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俗话讲,“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意思是说,如果每天坚持揉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增强。 秋冬季的咳嗽多以外寒内热型居多,并且多夹杂着秋燥,也就是说,多是上火在前、受凉在后引起的,即使是在喝水后、小便比较多时,仍会感到口渴。对于这种寒热错杂加带有干燥的咳嗽,中医认为,引火下行是一种顺势驱邪的好方法,用蒜泥敷脚心正合此理。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大蒜捣成蒜泥,放在纱布上,贴到脚心处,然后用胶布固定好。外面还可以套上干净的袜子,就可以安心睡觉了。早起时取下,以方便行走。第二天晚上再重复,连续贴敷2—3天即可起到保健作用。已有咳嗽症状者,需要连续贴敷5天。大蒜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如果发现有过敏现象,要马上停止使用。

涌泉穴

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主治:开窍醒神,宁心安神。适用于头目昏花、失眠、头项痛、足心热、中风、下肢瘫痪、目涩咽干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胀痛明显,有时可向下肢发散。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疾病: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涌泉穴Yǒng quán(KI1) 〖取穴方法〗涌泉穴位于人体的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疾病〗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人体穴位配伍〗配然谷穴治喉痹;配阴陵泉穴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穴、照海穴治癫痫。配太冲穴、百会穴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别名〗地冲穴。 〖穴义〗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 〖名解〗 (1)涌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 (2)地冲。地,地部也。冲,冲突也。地冲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理同涌泉名解。 (3)肾经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气血运行是体内经水由地部孔隙外出体表,故为肾经井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外出体表的高温水液,出体表后水液大量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此气因其湿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层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较低层次,只表现出木的一发特征,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横向传于然谷穴。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单泻之,热则补之。 〖免责忠告:本站发布的穴位图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当地医院医

涌泉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体会

涌泉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0-07-19T11:26:18.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夏一波[导读] 本人针刺涌泉穴治疗了老年性痴呆、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癔病性失语、血管神经性头痛、眩晕症等病症有良效。夏一波(沈阳市中环中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 110021)【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0-0340-01 【摘要】本人针刺涌泉穴治疗了老年性痴呆、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癔病性失语、血管神经性头痛、眩晕症等病症有良效。【关键词】涌泉穴神经系统疾病涌泉别名“地冲”:是肾经井穴,本人临床应用该穴有良效,现报导如下: 1 老年性痴呆 李某某,女62岁2008年10月28日来诊,现病史:神情呆滞,近记忆力减退,语言错乱,答非所问,伴尿频,尿失禁,入夜尤甚,步履蹒跚,步伐小而急,手指颤抖不能持物,有多年动脉硬化史,高血压病史,舌红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细,诊断:老年痴呆证。取双侧涌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及关元,百会,哑门,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一疗程后四肢颤抖减轻,尿频,尿失禁,基本消失,精神好转。一共针刺两个月,患者应答比较有条理,手指轻微颤抖,两手握力增加,可独自缓行,生活起居基本自理,病情明显好转。 2 小儿大脑发育不全 王某某,男,2岁3个月,2009年6月19日初诊,现病史:患儿出生后,双下肢不能站立迈步,双上肢动作不协调,不能发音,对声音无反应.于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就医,经头CT检查提示:脑积水,脑萎缩。做电测听检查报告:双儿感觉神经性全聋。诊断,小儿脑发育不全。吐舌弄舌。中医辨证属:小儿五迟五软证。治疗:调补气血滋补肝肾。处方:取涌泉,足三里,悬钟,太溪,神门,中渚,听宫,听会,翳风及百会,哑门,强刺激,不留针。60天后,患者可牵手缓行,针90天后,双上肢动作基本协调,能够独自行走。 3 癔病性失语 巴某,女,47岁。沈阳市铁西卫工街92号,2010年1月13日初诊,家属代主述:因与家人生气,突然失语,伴神情呆滞反映迟钝,伴尿失禁,曾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癔病性失语。中医辨证:郁证。治疗:通经活络解郁。处方取双侧涌泉强刺激留针20分钟,四神聪,廉泉,双通里,针三次痊愈。 《外台秘要》:“涌泉主颊疾不能言,”癫痫,癔病,所致的失语以涌泉为主治疗,具有苏厥开窍,通脑醒神之效,配通里,通里为手少阴心经络穴,别走小肠经,心开窍于舌,故能治失语。 4 血管神经性头痛 刘某,女,35岁2009年12月16号来诊。主诉:头痛间断发病半年。生气或劳累会引起发作,以头两侧及头顶为重。严重时头痛剧烈,伴有头晕,恶心,呕吐。曾做过脑彩超,脑CT及脑电图,均未见异常。长期服止痛片,但止痛效果不显,难以止痛。来我处请求针灸治疗。其面色无华,舌质偏红,苔薄,脉细而弦。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痛。治疗:取双侧涌泉穴。用1寸豪针,刺入0.4—0.5寸,平补泻。针刺入穴后,患者即感觉头部立刻清醒,许多。留针20分钟,起针后患者头已不痛,但头两侧尚有轻微疼痛。再为其针两侧足临位,留针20分钟,头痛完全消失,仅针刺一次即治愈,随访三个月未见复发。 5 眩晕症 张某,女46岁。2009年10月8日初诊,主诉:眩晕间断发作一年,加重半天。每次发作都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呕吐,心烦。2009年8月曾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科及耳鼻喉科系统检查,诊断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症,给予对症治疗,口服药后好转,但每月都要发作1-2次,今转要求针灸治疗,见患者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目不能睁,舌红白腻苔,脉弦。诊断:眩晕;处方:双侧涌泉穴。用1寸豪针,刺入0.4—0.5寸,强刺激泻法,留针20分钟,针刺患者当时即觉得神清,目能睁开,一次针刺后,患者已能站立,行走,巩固十次治疗。五个月后随访患者未见复发。 体会: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气旺,则五脏六腑皆旺,人体的气血经脉运行畅通,则人体阴平阳秘,体健神宁;人体各组织器官包括脑的生长发育,衰老病死,无不与肾密切相关,肾主骨生髓,髓聚而成脑,故脑为髓之海。肾中经气充盈,则髓海发育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髓海空虚则脑转耳鸣,百病由生。老年性痴呆,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癔病性失语、血管神经性头痛及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病都是髓海不得滋养引起的,治疗上选涌泉穴是由于涌泉为肾经井穴,可以起到调节肾经增加肾经气血的功能,故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艾灸涌泉穴作用多多

艾灸涌泉穴作用多多 笔者近来观察很多病人,给病人使用艾灸涌泉穴后效果最明显的就是改善失眠与调节高血压,同时对中风病人的恢复也有良好的作用。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涌泉穴养生由来已久,至宋代已广为盛行。在《苏东坡文集》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闽广地区很多人染有瘴气(疟疾),有个武将却多年安然无恙,面色红润,腰腿轻快,后来人们发现,他每日五更起坐,两足相对,热摩涌泉穴无数次,以汗出为度。之后,很多人仿效此法,不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涌泉穴又名地冲,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灸之可滋阴潜阳、宁心安神,有引火归元之妙;且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 失眠,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本症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以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治当温养诸脏、镇惊熄风、宁心安神。 高血压主要是阴阳失衡所致,调节高血压关键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而艾灸涌泉穴正好能很好的温通血脉,引热下行,调和阴阳,使血压趋于正常。 艾灸减肥穴位图 一、单纯性肥胖减肥取穴: 1、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 2、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 3、中脘。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主治:可增强胃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哎吐等。 4、关元。定位:脐下三寸。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5、居髎。定位: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同时要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

浅谈针灸对失眠症治疗的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作者 专业 层次 年级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____ 教育中心________ _____ 年月日

独创性声明 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进行的学术研究成果。本文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资料的引用得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准许。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学生签名: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中心 年月日

浅谈针灸对失眠症治疗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失眠症的发病率正在逐渐提高,年龄阶层也在不断扩大,失眠 症的发病原因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失眠症通常被归为心身疾病的一种,也叫做神经衰弱。对待失眠患者,医院往往使用口服安眠药或者注射镇静药物帮助患者进行睡眠,是药三分毒,长期使用此类药物造成患者的抗药性,免疫力下降,治疗具有间歇性,一旦停止就会复发甚至更加严重,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压力。而针灸作为一项治疗手段,尽管其见效慢,但无毒副作用,方法多样,整体调整,长期疗效显著的优势越来越受到认可。针灸在失眠领域的大量临床实践,都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以及其强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出发,探讨了针灸在治疗失眠症领域中的可行性,方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针灸,失眠,现状,问题,中医 1.针灸的简介及治疗原理

针灸是从我国传统医学发展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时代,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一书,书中提到:“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这里的灸便是针灸疗法。古代的人意识到用针刺或者火灸刺激人体穴位可以祛除湿气,活化淤血,达到预防和治疗人体疾病的目的。针灸的内容通常包括人体穴位经脉构成,针灸理论,穴位理论,针刺手法及相关器具的而使用。《黄帝内经》中就详细介绍了九针的制成。所谓九针,所谓九针,即为提针,毫针,小针,大针,员离针,锋针,鑱针,铍针。针灸“由外治内”,按照中医理论,找出病因,辨别疾病的性质,找出病变是来自于哪一处肺腑,哪一处经脉,进而通过相应的配穴处方,辅以相应的推拿手段,对病人进行治疗。 针灸起源早,历史悠久,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强,随着其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逐渐演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针灸学。历史上关于针灸实践的介绍多不胜数,元朝王国瑞整理编著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明代中医学家徐凤的《针灸大全》,以及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都成为当代学习针灸的必读书目。中医和针灸安全温和无副作用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认可,也开始在许多治疗康复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例如,内外伤,儿科医学,头痛,失眠,美容,减肥,康复医学领域等。 针灸治疗原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人体穴位经脉图为依据,以针刺或艾灸穴位的方法,核心是循经取穴,关键是取穴准确,手法适当,从而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意识到针灸的有点,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针灸的治疗原理的效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当今的计算机统计技术进行比较分析,针灸具有镇痛;调整;促进防卫、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受到极大认可。 2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现状 近年来,失眠症的发病率正在逐渐提高,年龄阶层也在不断扩大,失眠症的发病原因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失眠症通常被归为心身疾病的一种,也叫做神经衰弱。失眠症明显的症状特征有:入睡难,睡眠浅,多梦易惊醒。以上至少一项症状,其持续时间三周以上。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有会有38个人患有睡眠障碍,进而影响他的工作学习。2016年3月21日,是世界第十六个睡眠日而这一天通过调研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有失眠症状者的比例达46.58%,疑似失眠患者达15.02%;4.79%的人群需长期服用安眠药方可入睡;82%的人患有睡眠障碍。而2015年的国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为38.2%由此可见,失眠患者逐渐增多,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轻微失眠症也成为类似感冒,头疼的常见病症之一。据了解,我国平均每人一周时间内至少又一次失眠,睡眠质量逐年下降。对待失眠患者,医院往往使用口服安眠药或者注射镇静药物帮助患者进行睡眠,是药三分毒,长期使用此类药物造成患者的抗药性,免疫力下降,治疗具有间歇性,一旦停止就会复发甚至更加严重,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压力。而针灸作为一项治疗手段,尽管其见效慢,但无毒副作用,方法多样,整体调整,长期疗效显著的优势越来越受到认可。针灸在失眠领域的大量临床实践,都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以及其强大的应用前景。通过查阅文献,研究资料,将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常用手段归纳如下。 2.1艾灸治疗失眠 艾灸疗法是针灸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也是最为大众所熟悉的,以艾草为工具。中

中医奇术井穴的临床应用

中医奇术井穴的临床应用(转) 井穴是十二经脉中位于手足之端的穴位。《灵枢》将其喻作水之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故此命名。《灵枢·根结篇》中又将井穴称之为“根”,更有脏腑、经气之根本的含义。可见,井穴对于周身脏腑、气血、经脉之气的调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代针灸医家很重视井穴的应用,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针灸临床很有指导意义。笔者在几十年临床实践中也经常选用井穴治病,有不少深刻的体会。 井穴的清热作用

临床医师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井穴有很好的清热作用。 其具体内容又可以分为3个方面: 清本经热 一般来说,每一个井穴都可以治疗所属经脉和所属脏腑之热证。例如,少商穴清肺热,治疗肺热咳喘症。尤其对风热邪气侵犯肺经引起的咽喉肿痛,用少商放血的方法可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少冲善清心经热,可用治心烦。关冲穴清三焦郁热,足窍阴泻胆火,胃经厉兑清胃热,善治胃经火热诸证。 1.2清泻周身热

井穴不但可以清泻所属经络的火热,许多井穴还可以治疗以全身发热为主的病证。例如,少商、商阳、中冲、关冲等井穴放血可以治疗外感引起的高热不退,少泽、少冲、中冲可用于治疗热陷心包、痰火扰心等温热邪气导致的高热神昏谵语等,效果明显。 清泻互为表里经之热 十二经脉中属脏和属腑的经脉有阴阳表里对应的关系。在井穴的清热作用中也同样体现出阴阳表里经的对应特点。如:大肠井穴商阳可清肺热,治疗肺热咳

喘、咽喉肿痛等证;胃经井穴厉兑不但善清胃热还可以用治脾经湿热之黄疸;胆经之井穴足窍阴穴更以清肝泻火而见长;小肠之井少泽穴清心热,治心烦失眠;肾经井穴涌泉清膀胱湿热而通淋等等,不胜枚举。 井穴的醒脑、苏厥、开窍、安神作用 井穴位于四肢末端,该处神经末梢极为丰富,十分敏感,针感极强。俗话说,“十指连心”,因而刺激井穴具有很强的醒脑、苏厥、开窍、安神、止痛作用。 醒脑、苏厥、开窍作用 《乾坤生意》中说:“凡初中风跌倒、暴卒昏沉、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