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救护理论文

关于急救护理论文

随着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急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急救护理逐步向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急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急救护理论文范文一:急救护理技巧的带教方式

为适应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把急救护理学作为主干课程之一。但以口头讲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很快适应临床急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使学生很快掌握临床急救知识及急救处理技能,给临床带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及问题。几年来,在临床急救护理技能带教中尝试运用新的带教方法,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护理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方法

1.1实习初期:护生初进急诊科,对周围环境和工作有陌生感,对新型仪器的使用比较生疏,护生入科后,我们首先向其介绍科室环境、抢救室和缝合包扎室的布局及常用抢救仪器、药品的用法、用量,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在抢救患者时,护生情绪比较紧张,工作较被动,带教老师应帮助护生消除紧张情绪,使其保持沉着冷静,并严格要求护生苦练基本功,以增强抢救时的信心,利于稳定情绪。如编制各项急救技能操作常规,包括人工呼吸(口对口、面罩加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心电图仪、电击除颤等操作程序。制订考核标准,包括自身准备、物品与环境准备、急救病人的准备标准;操作前中后的查对,操作中行为与沟通有机结合;病情观察与操作相结合;操作过程准确连贯、节时;抢救后病人的复位,物品处理归位等方法。

1.2实习中期:此期护生对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基本知识和技能已基本掌握,对各种简单的仪器也能随时使用,能够配合医生和护士抢救病情轻的急诊患者,在这一阶段要注重培养护生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眼疾手快、忙而不乱、判断处理准确的工作能力,鼓励护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工作,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1]。如

急救技能的分项训练等。带教老师讲解与演示各项技能,包括气管插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选择药品、剂量、给药途径,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的使用及观察,心电图识别等→带教老师指示训练→护生演示回示→老师再示教训练→学生分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分项训练演讲→逐个达标。

1.3实习后期:实习后期随着对护理操作的熟练掌握,护生出现自满情绪,且大多面临找工作的压力,不能安心工作,思想变得松懈,工作缺乏主动性,容易出现差错。带教老师应帮助护生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对于护生的各项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2]。如安排群体配合急救训练:在分项训练达标的基础上由带教老师指导进行。如设计1例心脏骤停病例,由4位学生共同抢救,限时5分钟内复苏成功。要求他们先根据模拟病人的临床表现,即意识状态、呼吸、脉搏情况,做出快速评估,然后立即进行群体配合抢救:学生l行胸外心脏按压,学生2行人工通气,学生3给药,学生4心电监护、电除颤复律。整体配合抢救过程中,要求每项操作每人必须轮做1次。结果要求:5分钟内心电监护示正常心电图,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可闻及呼吸音。最后由老师评讲,护生再演示回示,直至掌握。次阶段还应关心体贴护生,尽力帮助解决护生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2结果

考核评估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方面进行考核评价,结果为:学生的应急配合能力、病情观察评估、临床急救动手能力,如除颤技术、心电图描记、心电监护、心肺复节、气管插管等与旧的带教模式相比有显著提高。

3讨论

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性很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需通过技术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体现。传统的带教方法为护士生入科时由带教老师给予统一讲解示范,学生在空余时间自行练习,有问题时向自己的带教老师请教。遇到真正的抢救病人时,老师忙着抢救病人,无法给护生进行现场讲解,护生掌握的知识不能

与实际相结合[3]。新的急救护理技能带教方法采用从分顶的技能训练到综合、复杂的群体配合训练,注重护生与病人、环境的互动效果,通过急救场景的设计对模拟病人的观察、病情分析判断,采取应急措施与配合抢救训练,培养学生遇到复杂多变的急救情况时,思路清晰,沉着应对,团队配合,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抢救效果[4]。

关于急救护理论文范文二:眼部化学烧伤患者急救护理措施眼睛不仅是人体较为重要的器官,更是一个人接触世界的最直接途径之一。因此,眼睛的健康对人们来说较为重要[1]。但由于人体眼部其独特的身理构造,眼球前端暴露,眼球血管、泪管等管道丰富等结构特点以及其功能等原因,使眼部也成为人体最易受伤的脆弱器官之一。眼部化学烧伤是临床上致盲原因之一,可分为酸性和碱性烧伤,多发于化工厂、实验室等地。当患者出现眼部化学烧伤后,应该立即进行有效处理,一旦处理不及时或者采取的措施欠妥,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及心理伤害较为严重[2]。本研究对40例眼部化学烧伤患者的相关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期在本院进行眼部化学烧伤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9~55(29.7±2.8)岁,就诊时间

0.5~4(1.47±0.9)h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眼部化学烧伤患者的评定标准。

1.2方法

急救方法:患者入院后快速检查受伤情况,迅速将眼睑分开并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对角结膜上的残留物质进行彻底清洁。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烧伤种类,碱性烧伤注射维生素C或3%的硼酸持续冲洗,酸性则用2%碳酸氢钠,必要时可使用麻醉剂等辅助治疗。并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膏点眼等药物治疗。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眼部防感染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措施、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

(1)眼部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眼部反应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询问患者的眼部

包扎是否舒适,检查患者敷料是否有渗漏,并对患者的眼球的运动情况和眼部的分泌物进行观察,对患者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处理[3]。

(2)心理护理。眼部化学烧伤患者都属于是急性的、突发的化学烧伤及误伤等,当患者突发疾病时,其内心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加之若患者治疗预后情况不良好,给患者的容貌等带来影响,也会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因此,必须在患者入院时就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告知病人及家属相关治疗方法、病情的变化规律,并强调积极有效治疗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时消除不良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条件。

(3)饮食生活护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视力受到影响的时候。医护人员应护理人员可嘱托患者多使用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类食物,对辛辣刺激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并保持患者的居住环境空气清新,温度和湿度较为适宜。

(4)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判定治疗效果,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眼部化学烧伤具体分型情况

40例患者眼部化学烧伤具体分型情况:眼部化学烧伤患者中,主要以碱性化学烧伤为主,约占70%,其中又以石灰烧伤较多,约占42.5%。

2.2治疗效果

经过本院医护人员的抢救及有效护理后,40例化学烧伤患者的66只眼睛的烧伤情况均得到了有效控制,视力恢复到1.0以上,治疗后情况较入院时差异显著(P<0.05),但也有2例患者的3只眼睛因各方面原因抢救治疗无效,总有效治疗率约为95.5%。

3讨论

眼部化学烧伤是眼科急症之一,青壮年多发,多与患者的工作环境等有关。而随着近年来社会工业、农业等事业迅速发展,此症的发病趋势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眼部化学烧伤根据致伤物质的分类主要分为碱性烧伤和酸性烧伤。其中以碱性烧伤较为常见,其后果也较为严重。当患者不小心导致了碱性化学物质眼部烧伤后,相关化学物质很快就会浸入到深层眼内,给眼睛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4]。此时,若不及时的给与患者的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轻则会导致患者的预后不佳,重则就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失明甚至是眼球摘除。在本研究中,我院医师对近期在我院就诊的40例眼部化学烧伤患者进行了相关治疗,从相关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患者化学烧伤的类型主要是碱性化学物质烧伤,与相关临床研究具有一致性[5]。且在眼部化学烧伤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患者所接受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较为重要。眼部化学烧伤患者不仅在身体上遭受了疾病的折磨,其心灵上也受到了较大的创伤。因此,对眼部化学烧伤患者必须实施较为全面的急救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眼部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一般而言,出现眼部化学烧伤的患者多与其工作环境具有很大关系,因此,可适当教给患一些简单有效的抢救措施,帮助患者能够在事发现场就地取材,利用一切可利用水源进行眼睛冲洗[6]。综上所述,眼部化学烧伤患者的抢救需及时有效,且需要较为全面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有效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急救护理论文

急诊护理的论文范文

急诊护理的论文范文 (摘要)目的:针对急诊科护理纠纷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发生的护理纠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专业知识不扎实、急救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与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等。结论:加强专科培训与急救意识的培养,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急诊科; 护理纠纷; 防范措施 急诊科属于高危科室,急诊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不仅每天随时接诊各科危重患者,而且还要与各种各样患者及家属打交道,护理工作繁重、涉及面广、风险高、技术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极易发生护理纠纷,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与切身利益,还对科室与医院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针对笔者所在科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 护理纠纷分析 1.1 专业知识不扎实 急诊科护士普遍年轻化,急救经验不足,对危重患者病情评估不到位,致使在外出检查、护送住院的过程中,病情突发意外。急救技术不过硬,在碰到疑难静脉、小儿静脉穿刺时,一针见血成功率低,影响静脉用药,延误了抢救与治疗时机,同时因反复穿刺额外增加了患者躯体上的痛苦。病情观察不细致,没有风险意识,对烦躁、醉酒、老年患者未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易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等意外伤害。 1.2 急救意识薄弱,心理素质差 急诊护士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急诊患者及家属,处于一种见怪不怪的状态,造成有的护士对急诊患者及家属态度冷漠,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缺乏耐心,解释不到位,未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出发,未体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理念。遇到危重患者抢救时,低年资的护士心理素质差,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 1.3 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不严 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是发生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1],工作时思想不集中,凭印象做事,对实习生与到科内来轮转的新职工带教不到位,未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造成无菌操作不严谨、加错药、漏推针、用药方法与剂量不准确。 1.4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

院前急救护理论文(共3篇)

院前急救护理论文(共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成效 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医院前进行的紧急救护。院前急救时间短、情况紧急,院前急救成功与否是决定患者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本院加强了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在急救成功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院前急救的13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82例,女48例,年龄3个月—101岁,中位年龄50岁;疾病类型:心跳骤停5例,高血压脑血管意外30例,颅脑外伤12例,骨折18例,软组织挫伤17例,心脏病12例,酒精中毒7例,其他29例。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进行院前急救的300例患者为实验组,男207例,女93例,年龄6个月—102岁,中位年龄51岁;疾病类型:心跳骤停15例,高血压脑血管意外65例,颅脑外伤29

例,骨折43例,软组织挫伤52例,酒精中毒22例,心脏病21例,临产妇7例,腹部外伤10例,溺水5例,其他31例。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以下内容的管理。 加强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规范化的体能、抢险等训练,以模拟病例、医护合作的演练方式经常性地进行模拟性院前急救演习,不断提高护士应急反应能力,使护士接到紧急任务后能迅速出发并赶赴急救现场实施有效准确的救护。 信息的掌握24h专人值班,坚守岗位,随时接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伤员的详细接车地址、伤员数、主要病情及联系电话。 保证急救物品的齐全及完好严格遵守急救管理制度,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挪用、外借急救物品、器材;保证院前急救药品、设备的齐全及完好;物品做到定位放置,专人检查,专人管理、维护保养;使用后及时补充,做到班班交接;不断完善救护车内通讯设备条件,保证在途中能够与急救指挥中心和急救现场随时保持联系,以便准确了解急救患者的去向。 规范现场急救制度要求急救护士到达现场需保持

关于急救护理论文

关于急救护理论文 随着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急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急救护理逐步向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急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急救护理论文范文一:急救护理技巧的带教方式 为适应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把急救护理学作为主干课程之一。但以口头讲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很快适应临床急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使学生很快掌握临床急救知识及急救处理技能,给临床带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及问题。几年来,在临床急救护理技能带教中尝试运用新的带教方法,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护理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方法 1.1实习初期:护生初进急诊科,对周围环境和工作有陌生感,对新型仪器的使用比较生疏,护生入科后,我们首先向其介绍科室环境、抢救室和缝合包扎室的布局及常用抢救仪器、药品的用法、用量,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在抢救患者时,护生情绪比较紧张,工作较被动,带教老师应帮助护生消除紧张情绪,使其保持沉着冷静,并严格要求护生苦练基本功,以增强抢救时的信心,利于稳定情绪。如编制各项急救技能操作常规,包括人工呼吸(口对口、面罩加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心电图仪、电击除颤等操作程序。制订考核标准,包括自身准备、物品与环境准备、急救病人的准备标准;操作前中后的查对,操作中行为与沟通有机结合;病情观察与操作相结合;操作过程准确连贯、节时;抢救后病人的复位,物品处理归位等方法。 1.2实习中期:此期护生对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基本知识和技能已基本掌握,对各种简单的仪器也能随时使用,能够配合医生和护士抢救病情轻的急诊患者,在这一阶段要注重培养护生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眼疾手快、忙而不乱、判断处理准确的工作能力,鼓励护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工作,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1]。如

创伤患者现场急救护理论文

创伤患者现场急救护理论文 【关键词】急救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最初30min,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全过程而言,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的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1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当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等。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担架员,在2~3min内出车。 2现场评估 (1)护士到达现场后应配合医生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现场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以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

(2)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进一步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3)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 3急救与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障氧气顺利输入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检查呼吸频率、深度及规则性,若病人没有呼吸或呼吸缓慢时(<6次/min),护士应立即开放气道,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者应迅速给予清除,平卧,解除束缚,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对舌后坠患者应侧卧,并将舌体暂时拉出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准备气管插管用物、车载呼吸机以及除颤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护士应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紧急情况下能够独立进行操作。要提防频繁的呕吐或胃内容物反流引起气道阻塞。 3.2妥善处理出血创口,防止创面二次损伤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有开放性伤口,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钳夹结扎止血,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伤者,可用大拇指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加

急救护理论文:浅谈护理工作在院前急救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救护理论文:浅谈护理工作在院前急救中的隐患及防范措 施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0”急救电话已深入到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120”呼救范围越来越广泛,出诊愈来愈频繁,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集医学和社会性相对统一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分阶段急救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院前急救护理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院前急救护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院前急救车辆设备、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因此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1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 1.1 出诊前常见隐患 1.1.1 接听“120”电话或者呼救电话记录不详细、未详细询问患者的地址、联系方式、大概伤情、受伤人数等,特别是同一地区有重地名时,救护车容易跑错方向,导致空跑或延时到达,延误病人的救治。

1.1.2 出诊不及时出诊速度慢,急诊急救意识淡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诊,特别是基层二线值班人员临时抽调时无法及时出诊,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迟,对伤员延时救治。 1.1.3 出诊时救护物品及药品不完备护士出诊忘记带听诊器、氧气枕,特别是需徒步到远离急救车的现场,病人病情危重或猝死,忘记带听诊器无法听心音判断心脏情况,或平时对急救器材准备不重视,氧气筒未及时充足氧气,备用物质不足,放置不规范,影响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现场急救常见隐患。 1.2.1 “120”出诊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动作迟缓,专业技术不过硬,反复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1.2.2 “120”出诊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欠缺专科病人护理知识欠缺,对病人护理不当,如不能正确指导担架员正确搬运病人,脊柱骨折病人搬运不当会加重损伤;传染病人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会造成医护人员和急救车的感染。 1.2.3 现场急救处理不当外伤骨折病人未及时止血包扎固定造成途中颠簸加重病情,胸腹部内出血病人现场未及时作恰当的处置,造成严重休克危及病人的生命。 1.2.4 在急救过程中不能准确评估病情对病情的危重

急救护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急救护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22级五年制EICU方向的27名男生为试验组,均知情同意, 自愿参加。选取2007级五年制护理本科25名男生为对照组。两组年龄、 入学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男生急救护理学实训课及对应理论课的授课内容、课时安排、授 课教师均相同。试验组男生在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实训课中参与辅助实训课 教学,对照组男生未参与辅助实训课教学。 1.2.1EICU男生辅助教学前的准备 在男生参与辅助教学之前,做好下列方面的准备工作。①在急救护理 学开课前半学期的课余时间,男生在授课教师指导下提前集中培训急救护 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重点内容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复苏、海氏急救 手法、常见中毒、烧烫伤、重大灾害救助等。为保证急救技能授课的实用性,授课教师要求参与山东省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获得山东省红十字会 急救培训师资合格证;每学期参与社区南丁格尔急救宣传活动至少3次, 每次不少于2h。实训课带教教师在参加国家或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后,及时向男生更新急救知识和技能。②男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护理学院南 丁格尔社区服务团的一切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培训活动,每人平均至少3次,每次2h。③参加山东省红十字会每年1次的应急救护技能比赛。所有男 生均在赛前强化训练,择优参加。④急救实训课院前急救部分共4次课,

每次4学时,具体内容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院前心肺复苏术。 每次开课前,与授课教师一起进行操作统一备课。 1.2.2辅助教学的实施 2022级五年制EICU方向学生共100名,在急救护理学实训课上,将 学生分为两个大组,安排在两个房间内分组练习,每个房间1名教师。每 个房间的学生再分6~7组,每组安排1名男生辅助教学。在实训课上, 先由教师和男生演示每项操作:教师口述要领及注意事项,男生分别扮演 救护员和伤者进行教学演示。演示之后,每个小组由1名男生辅助教师进 行同学间指导,教师全程给予监督。鉴于实际创伤现场的复杂性,在操作 演练后,由教师设定某一创伤情境进行模拟急救,如某一车祸现场,共 5~6名伤员,包含各种出血、骨折及心搏骤停等,先由参与辅助教学的 男生演示整个急救过程,包括进入现场、自我防护、检伤、呼救、伤情处 理等,再由学生分组抽签演练。 1.2.3效果评价 从以下方面进行效果评价。①急救知识与技能:实训及相关理论课程 结束后,对男生进行院前急救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技能考核由授 课教师采用统一的技能考核评分表,在实训课授课结束后,由学生抽签操 作演示进行测评,满分100分。考核项目包括自我防护、伤情判断及分类、呼救、操作准确性、爱伤观念、现场紧迫感等。技能相关理论考试参考省 红十字会院前急救技能测试题,以闭卷形式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将技 能和相关理论考核成绩划分等级,90分优秀,80~89分良好,60~79分 合格。②采用自设问卷,调查试验组男生在参与辅助教学前后的主观感受 变化,共8项,其中6项为客观选择题,如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和认可度、 毕业后是否选择护理工作、专业自信心、学习兴趣、护理学习中的性别考

急救护理论文(共6篇)

急救护理论文(共6篇) 第一篇: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98例严重创伤患者,男74例,女24例,年龄2~67岁,平均年龄3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4例,高处坠落伤21例,斗殴伤8例,挤压伤5例。就诊时间为受伤后10min~1h。98例中四肢骨折41例,颅脑损伤21例,骨折合并腹部损伤19例,颈椎骨折7例,肝破裂5例,大动脉损伤2例,血气胸3例。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和意识障碍,其中15例因入院时伤情过重已死亡。 1.2结果 本组98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排除入院时已死亡病例15例,83例严重创伤病例经早期积极抢救,77例成功脱险,6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2.77%。 2护理 2.1及时评估、迅速判断患者伤情 创伤后的第1h在临床上被称为“黄金1h”,这个阶段现场急救、中途转运、急诊救治情况直接决定了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严重创伤患者发病急、伤情严重而复杂、变化快,常合并有不同程度休克,快速准确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首先了解患者受伤时间、方式和部位,根据患者神志、瞳孔、对光反射、脉搏、呼吸、血压、末梢循环情况、肢体活动、有无畸形、活动性出血等情况作出初步伤情判断,明确处理重点,配合医师进行急救处理。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创伤患者因呼吸道积血、呕吐物滞留等,常伴有呼吸道梗阻,应及时清理,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氧气吸入,提高血氧浓度,有效改善患者缺氧状态。 2.3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迅速恢复有效循环 严重创伤患者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是休克和出血,患者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快速补充有效血容量是抢救严重创伤休克的重要措施。立即使用留置针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平衡液、代血浆等,及时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条件允许者,可行中心静脉置管,根据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监测,快速补液。保留尿管,准确记录尿量,检测组织灌注量及肾功能情况。

急救护理论文:120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模...

120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的探讨摘要目的:探索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与途径。方法:由急诊科配备专人,在急救病人住院24h内通过本人或家属填写我科自制的表格来了解整个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征求对急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反馈给当班出诊急救小组进行整改。结果:病人满意度不断上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了医疗安全,全年无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表格随访对加强医患沟通、强化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院前急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院前急救表格填写随访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医学理论与实践 院前急救也称现场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其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伤员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件[1]。院前急救指伤病员从发病现场到送达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以及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院前急救已经受到社会和医疗单位的广泛关注[2],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病人的生命安危。我院地处在一个二级城市,直接受资阳市120指挥中心的派遣和部分病人直接拨打求救电话,故出诊时段和路途的远近不一。为了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不断提升急救服务质量,近一年来,

我们配备专人,对院前出诊接回的住院病人通过填写表格对服务对象进行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此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和体会汇总如下。 1临床资料 1.1对象选择观察对象为急诊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出车接回中的转入院患者512人,其中家属在现场配合急救的471人,未在现场41人,41人中昏迷5人,其余人员均能够描述或填写。对507名患者和家属进行填写表格和随访。 1.2方法 1.2.1出诊模式。我院的院前急救小组由一名医生、护士和司机组成,承担院前急救病人的治疗和转运。我院的做法是,一旦接到急救出诊电话,车一出发由院前急救组长(由医生担任)及时与对方取得联系,让对方在醒目的地方等待,另外问请病情,告诉病人家属的简单处理办法,为急救争取时间。到了现场,根据病人病情按照路径内容和程序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实施治疗护理工作。病人上车后,根据病人的病情与院内取得联系,做好院内接诊的各项准备。凡急诊出诊接回的病人,开放绿色通道。推行医护首诊负责制,落实医护岗位责任制,从到达现场、现场急救、转送入院、院内急救到转送入科的模式。这个程序在急救流程

新生儿窒息急救护理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新生儿窒息急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于2008年1月-2008年6月共出生1551名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14例,重度窒息3例;其中男婴10例,女婴7例。经复苏全部存活,未出现并发症。1.2急救方法1.2.1清理呼吸道首先在胎头娩出、胎肩未娩出之前接生人员用手挤净鼻咽部粘液和羊水,然后再娩肩,接着用备好的纱布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和羊水。在断脐的同时,抢救人员在新生儿第一次呼吸之前,用吸痰管或电动吸痰器吸出口、鼻腔、咽部等呼吸道内的粘液和羊水。新生儿体位取仰卧位,头略向后仰,颈轻度后伸。抢救时,应注意保暖,因为所有新生儿都容易丢失热量而受抑制,处于窒息状态下的新生儿其调节功能不稳定,更容易成低温状态。低温会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妨碍有效的复苏[2]。娩出后应迅速擦干全身皮肤,减少蒸发散热,有条件的最好在远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复苏,温度调至37-38℃,它能保持新生儿恒定的正常体温。1.2.2刺激自主呼吸如果呼吸道通畅后仍无呼吸,应立即促进自主呼吸,可快速摩擦背部,如果仍无呼吸,应立即按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1.2.3人工呼吸轻度窒息处理无效或开始即为重度窒息者,在患儿呼吸道通畅后即给口对口人工呼吸。取一块无菌纱布,覆盖在患儿口鼻部,抢救者将患儿颈部托起,头部后仰,另一手轻压腹部,防止气体进人胃部,将口对准患儿口鼻部轻轻向内吹气,用力要均匀,不可过大,当患儿腹部微微隆起时停止吹气,放在腹部的手轻压腹部,协助气体排出。如此一 1 / 4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 急救护理是一项具有严谨性和特殊性的医学专业,主要运用先进的医学设备和技术,对危急患者进行全面、迅速、安全的抢救和护理。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急救护理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将重点探讨急救护理毕业论文。 一、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是心血管、心脏等病症的高发,给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急救护理专业成为了呼之欲出的热门专业,急救护理毕业论文是对急救护理知识结构的一个完整的表达,展示了一个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和专业能力,对提高护理水平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主要内容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急救理论知识 首先,对急救护理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仪器设备、药品知识等进行全面的描述和论述,对急救服务的概念、分类、目的、特点等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总结出科学的急救服务模式。 (二)急救护理技能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应该包含很多实践技能,比如如何处理危重病人、如何实施心脏复苏、如何处理中毒等,这些技能都是急救护理专业的基本功,是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 (三)自我反思和护理实践经验分享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还应该包括自我反思和护理实践经验分享,介绍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疑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护理专业学生也应该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这对其他护理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探讨新型急救护理技术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也可以对新型急救护理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智能化急救模式、远程护理模式、实时监测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大大提高护理效率,还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毕业论文的写作要点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的写作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一)描述详细、清晰明确 急救护理毕业论文中,应该对实践操作过程、仪器设备、药品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尤其是急救行为的操作流程,以确保读者能够清晰明确地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数据支持 准确的数据是急救护理毕业论文的重要依据,需要适当的引用相关数据资料、病例、图像等,从而对论题进行充分的佐证和证明。 (三)语言准确、简明易懂

患者现场急救护理论文

患者现场急救护理论文 患者现场急救护理是指在突发疾病或创伤等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在现场快速、有效地进行护理,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尽早恢复健康。这种护理方法可以对疾病或创伤造成的急性损伤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避免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的增加,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救治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场急救护理应该首先在职业准备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这包括患者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的准备,以及对患者身体情况、危险度、急救方法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了解。护理人员需要熟悉不同类型的急救药品如何使用,怎么样确定正确剂量,以及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在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能够快速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关的急救措施。 在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通常应该先进行心肺复苏,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正常运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宜的药物治疗和输液等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当随时注意患者的体温、脉率和血压的变化,及时记录并上报。护理人员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安慰和支持他们,减轻紧张和恐惧,提高其治疗效果。 患者现场急救护理还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紧急转运的技能。在紧急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紧急转运到医院进行更加全面的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先将患者进行适当地固定和包扎,然后将其转运到医院。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

身体状况,及时进行急救和护理,避免更多的损伤和合并症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现场急救护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护理工作的需要迅速和果断的处理就更加显得重要。在现场快速护理中,如果出现错误或者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或者致命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现场急救护理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综合而言,患者现场急救护理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急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职业准备和风险控制,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时给予治疗和支持,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也需要抓好传统护理技能的提高,在护理的现代化和专业化进程中,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切实发挥护理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论文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论 文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2

小儿高热引起的惊厥是儿科的常见急重症,我现就此类病症,结 合在院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体味,做以下浅析。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 (2022) 10-147-01 凡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浮现的惊厥称为 小儿高热惊厥,。属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 3%~5%,复发率为 30%~ 40%[1],临床表现是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厥浮现的时间多在发热 开始后 12h 内,在体温骤升之时,蓦地浮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 意识丧失,此时应及时进行抢救并加强护理。现结合本人在临床实际病例的 处理过程,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简单介绍如下: 本病例常发生于年龄为 7 个月~6 岁的小儿,普通初始体温为℃~℃,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惊厥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预后好坏的重要因素,如持续 30 分钟以上, 就可产生严重的脑缺氧、缺血性的病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护士应熟悉惊 厥的紧急处理措施。 人中、百会、涌泉、十宣、合谷等穴位,即将通知医生。

地西泮:~kg/次缓慢静脉注射,小婴儿一次量不超过 5mg,较大小儿一次最多不超过 10mg。 苯巴比妥那: 5~10mg/kg/次,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 低钙惊厥:可用 10%葡萄糖酸钙 5~10ml/次,以 25%葡萄糖液 20ml 稀释后,缓慢静注或者静滴。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部组织的损伤:20%甘露醇每次 1~2g/kg 静脉注 射,6~12 小时重复使用。 高热惊厥患儿呈热症面容。如惊厥患儿面色苍白,有明显中毒症状时, 则往往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流行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若蓦地发生 面色灰白、发青,则表示病情加重,预示脑水肿加重或者脑疝的发生。 高热惊厥患儿在惊厥发作住手后,神志都是清醒的,如神志含糊甚至昏 迷则为脑部器质性病变。 大部份患儿惊厥最先的临床表现为眼睛上翻,眼球固定凝视或者斜视。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的灵敏度,了解有无颅内高压的表现。 高热是引起惊厥的一种病因,监测体温,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惊厥发作前就把体温降至 38 摄氏度以下,防止惊厥。呼吸节律不齐是呼吸中枢受损 的表现。

骨科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论文(全文)

骨科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7月~20XX年7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骨科多发伤患者110例作为对比组,其中男性74例,女性36例;年龄1~79岁,平均年龄49.5±5.6岁;开放性损伤53例,闭合性损伤57例;选择20XX年7月~20XX年7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骨科多发伤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77例,女性33例;年龄1~80岁,平均年龄49.8±5.4岁;开放性损伤51例,闭合性损伤5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包括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快速进行输血或输液抢救治疗等。观察组患者进行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入院前的急救护理:在救护车接到出车指令时即应向警方人员大概了解患者的基本伤情,根据所了解的信息准备简单的救治材料,在救护车达到后及时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止血,观察患者具体创伤部位,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在护送患者的途中将其病情及时报备给医院,令急救人员做好准备措施。院内急救:对患者详细的病情评估,根据其病情严峻程度进行分级,对危险患者马上采取救治措施;对危重患者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并优先进行救治;对紧急患者可安排其救治后转入一般急诊重症区进行诊治;对于

一般急诊患者转入一般急诊轻症区进行救治。随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其口腔内的分泌物、血块等清除干净,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令患者保持头部偏向一侧,对患者进行吸氧等急救措施,如有必要,可进行气管插管。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时为患者补充其所需液体。对患者基本生命特征进行严密监测,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并对家属和存在异常情绪的患者进行稳定安抚,为急诊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手术护理:在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吸氧、静脉输液等基础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将手术物品、器械充分准备,对危重、危险患者应尽量在入院1h内进行手术抢救治疗,且护理人员需在术中积极配合医师的各种治疗操作,以提高患者生存可能。 1.3观察指标 记录进行规范化护理前后救护车的到达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与分析;记录两组患者自入院起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成功几率,并进行组间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需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纳t检验。当两组数据间P0.05时认为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救治时间比较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论文(全文)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XX年7月~20XX年7月接收治疗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将其分为32例观察组和30例对比组,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13~82岁,平均(45.2±1 2.3)岁;损伤种类:15例车祸伤,8例打斗伤,5例坠落伤,4例砍伤;损伤部位:11例颅内血肿,9例脑干损伤,7例外伤性蛛XX膜下腔出血,5例脑挫裂伤;治疗方式:17例气管切开,15例手术治疗。对比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4~83岁,平均(45.5±12.4)岁;损伤种类:12例车祸伤,9例打伤,5例坠落伤,4例砍伤;损伤部位:12例颅内血肿,10例脑干损伤,5例外伤性蛛XX膜下腔出血,3例脑挫裂伤;治疗方式:14例气管切开,16例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种类、损伤部位以及治疗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入院救护、基础治疗护理等;观察组患者主要给予急救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 1.2.1急救措施 1.2.1.1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脑组织完全缺氧六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保证气体交换和有效通气应放在所有抢救措施的首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以及呕吐等

临床症状,昏迷后,患者的呼吸中枢会受损,咳痰、咳嗽以及吞咽反射等情况消逝,出现误吸后会导致患者窒息,加重脑缺氧。因此,需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血液,如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不易吸出,且患者昏迷情况较深,则要对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术治疗;如患者呼吸中枢受到损伤,则会导致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因此,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1.2降低颅内压: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出现脑组织缺氧、缺血、脑水肿以及脑血循环障碍等现象,且其持续时间较长,如不及时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因此,为幸免出现不可逆损伤,需要及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半小时内为患者静脉滴注100~250ml20%甘露醇,能够有效起到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以及预防发生脑疝的作用。 1.2.1.3吸入高流量氧气: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会加重脑水肿,因此,要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氧流量为4~6L/min,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缺氧症状。 1.2.1.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①紧密观察患者的意识:患者的意识状态反映了患者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颅内压的变化,能否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决定了救治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功能康复情况。因此,观察患者意识在颅脑损伤急救中非常重要。如患者的意识逐渐清醒、恢复,则表明患者的病情在逐渐好转;如患者受伤后中间清醒,则表明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如患者出现持续性、进行性障碍,则表明患者存在进行

急性心肌梗急救护理论文(全文)

急性心肌梗急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XX年4月~20XX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3~79岁,平均(56.2± 2.3)岁。发病的首要症状表现为胸痛合并冷汗11例,其次为心力衰竭4例,休克2例,晕厥1例。既往病史包括:高血脂2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5例,胆石症3例。 1.2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常见的护理方式 1.2.1给氧护理:实施鼻导管给氧的方式,氧流量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量,减少疼痛与缺血。 1.2.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于减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愈率有着关键作用。因发病急、心前区疼痛感异常强烈,患者难免产生焦虑甚至无望等心理疾病,疾病承受力低下。因此,当患者疼痛加剧时,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在旁陪伴,增强患者攻克疾病的信心,消除负面心理,以乐观开朗的心态配合各项护理。 1.2.3止痛护理:给予止痛类药物,并时刻监测患者的呼吸及血压变化状况,紧密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药效功能及作用的发挥。 1.2.4饮食护理:护理开始后的4~12h以内,给予流质饮食,缓解胃扩张,随后选用低胆固醇、低脂类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理念。发病后12h内卧床休养,营造舒适宁静的护理氛围。

2结果 18例患者中,17例经急诊急救护理后病情得到有效地缓解,在随后的治疗中配合得力,最终治愈出院,1例由于并发心律失常而死亡,治愈成功率为94.4%。 3讨论 本研究显示,17例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并最终治愈,但1例因心律失常而死亡,表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仍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致死的重要因素,所以,应结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规律及特征,有针对性的总结出合理的急诊护理策略。 3.1加强心电监护:做好急诊急救的前期护理准备,确保急救设备及药品的供应及时,接诊之后应就地抢救,使患者去痛冷静。全部患者初入院即行心电监护,时刻观察患者体温、呼吸及血压等指标数据的变化规律,尤其要特别关注急救24h以内有无心律失常,以幸免致死率,查看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3.2充分吸氧,畅通静脉通道:吸氧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增强患者血液氧饱和程度,切实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律失常出现率。本次研究中,11例患者就诊初伴有心绞痛加剧并有冷汗,嘴唇和脸色发绀,呼吸短促,需予以面罩给氧,30min后病情得以改善。表明早期吸氧可缓和心绞痛,缩小梗死范围。如若患者出现呼吸终止,则需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确保按时供氧。当患者入急诊科后,应畅通静脉通道,服用冷静、抗凝、溶栓药物,操纵输液速度。溶栓治疗期间需构建两

中暑急救护理论文(共4篇)

本文从网络采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此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 篇:重症中暑中集束化护理的干预 中暑是指人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产热大于散热,使体内热能积累导致高热,以无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10。重症中暑患者容易浮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很高。集束化护理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操作及护理措施,每一项干预措施经临床实践证实能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62 例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般资料 将本院2022 年7—9 月和2022 年7—9 月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62 例纳入本组研究对象,均符合重症中暑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5 例;年龄23~40 岁,平均年龄(±)岁;病程1~3d,平均病程 (士)d。观察组男17 例,女14 例;年龄20~38 岁,平均年龄(±)岁;病程1~3d,平均病程(±)d。本组

研究通过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 组患者均对本次治疗目的和治疗方法知情允许,自愿参预本次研究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允许书。经过统计学处理,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 >)。 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重症中暑者;②年龄20~40 岁,性别,民族,职业不限;③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④APACHEn 评分為12 分;⑤自愿参加,且签署过知情允许书者。排除标准:①普通中暑者; ②入院时已诊断为脑死亡和不可恢复的临终患者;③ 有精神病史者或者依存性差无法完成本研究者;④自动出院或者转院者;⑤围生期、晡乳期的妇女。 方法 2 组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常规护理和必要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①人员分配: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减少交接班,实行12h 上班24h 负责制,赋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根据病情变化常与医生交流,制订合理的护理方案。②物理降温:患者在ICU 时,室温控制在20~24°C,湿度为40%~60%,可放置电风扇,增加空气对流,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有条件者赋予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将冰毯齐床头铺与床上,让

2021年家庭急救常识论文

Life is a circle. Some people have not walked out of the circle drawn by fate for a lifetime. In fact, every point on the circle has a soaring tangen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 家庭急救常识论文 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提高生存质量的关注,学习并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与急救护理知识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面对近年来自然灾害的肆虐,工业交通事故的频发,电击、溺水、中毒病例的剧增,一个呼唤“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多一份保险——让救护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的声音正从医务界响彻全社会。学习一点有关家庭急救护理方面的知识,就有可能挽救家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病例中,有40%—60%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而其中的70%是因来不及到医院就诊而死于家中或现场。在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亿,糖尿病在某些地区发病率高达10%;据目前的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有40%的冠心病病人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其死因大多是由于不能得到迅速及时的抢救,而并非是病情开始即已发展到不可挽回的致命程度。

对意外伤害和突发性疾病的抢救,时间就是生命,于是就产 生了“黄金1小时”,以至“白金10分钟”的理念[1]。一旦遇险,能够给予患者最快救治的不是专业急救人员而是现场第一目击者。因此,掌握一些家庭急救护理常识,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 都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我国公共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发展不平衡,全民普及率低,有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及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不容乐观,急救知识培训需求量大,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普遍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虽然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目前尚无系列完整、持续有效的培训模式可循,且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提高我国公众的急救知识知晓率显得十分紧迫。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公众急救水平[2]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突发事件的自救与互救常识”。在这节课中,我了解到了及时正确的自救与互救对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多么重要。在关键时刻,甚至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我也认识到自己以前了解到的急救知识确实很少,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而这几节课的学习让我真正掌握到了急救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